微生物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3-10-13 11:19:41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篇1

【关键词】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动物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检及畜牧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技能是临床操作及科学研究中必备的基本技术。掌握良好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讲授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讲授与示教相结合,强调示教作用

实验课程中首先要讲授清楚实验的目的、所用仪器材料、具体实验方法,但单纯的讲授和板书学生不容易接受,难与实际操作结合。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或结束后,教师亲自操作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感观上的直接认识,并且在示教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解释操作原理,学生掌握起来更加轻松容易。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相关教学录像达到这一目的。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更容易模仿操作,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程中,示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留出短暂时间供学生回顾体会

讲解、示教结束后,根据所讲内容的多少留出3―5min时间,让学生回顾刚刚讲过的实验内容,体会操作的方法和注意,鼓励学生对清楚的知识点提出疑问,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轻声地相互交流。在这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授和示教过程进行自我总结和体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再通过与教师或同学的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学生代表模拟讲解

为调动实验课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接受情况,随机选择2~3名学生到讲台进行模拟操作,讲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其操作,对其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进行纠正。通过此项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情况,及时找到学生易出错的环节并及时纠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四、注重学生操作时的指导

实验课程中,教师的教授只是课程的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这部分时间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操作的方式方法。由于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微生物实验操作,难免会在操作中出现错误,教师如能及时予以纠正,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技能。例如,在微生物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能,学生往往是讲得条条有理,但做起来总出错误。教师如能及时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学生可以立即改正,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五、定期批改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书写实验报告,并定期批改。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可以掌握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完成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分数和批语可以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改进。

六、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衡量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制度。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实验操作考核的形式,首先自制考核项目条,由学生随机抽取,然后按照所抽取的项目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打分,以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实验课程是与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内容。实验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能力,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笔者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做以简单介绍,希望能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旭,张忠泉,许彩红,设计性实验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10,(16):121.

[2]杨松,史丽华,隋慧,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9,233(11):120.

[3]董开忠,曹永春,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3,(03).

[4]路宏朝,王杨科,陈文强,张涛基于能力培养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买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03).

[5]梁海燕,高霞,张合喜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1,(03):68.

[6]韩玲娜,王春雷,浅议如何提高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0,(23):98.

微生物学实验篇2

关键词;微课视频;微生物实验教学

G633.91;G434

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训练课程,微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各个学科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生物学科的关键,在整个生物学学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在改革谋新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老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将微生物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录制成小段“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做好实验预习,激励学生课外思考、探索实验,学生也可以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前学生模拟试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堂讲授的时间大大减少,缩短了基础实验教学的时间。通过调整微生物实验教学学时的比例,缩短基础验证试验的学时,加重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学期末,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实验技能和基础知识点笔试两部分组成。微生物实验教学经过“微课”应用的改革初探,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创新的思维。

一、调整教学比例,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本科生微生物实验教学,由微生物染色实验、显微镜使用、显微计数、灭菌、无菌操作和菌种保藏等最基本的基础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三大部分组成。一学期32学时(或48学时)的实验课程,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学时,在学习微生物基本操作。本研究中,调整了学时比例,增加了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减少了基础实验比例。对于前期基础实验部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课下学习微课视频,课堂上对课下学习的微课视频进行提问。16学时的基础实验部分,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剩余的学时用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时间。

大幅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部分学时,对于这部分的教学,采用半开放的形式,综合性实验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过程,通过这一部分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练习和教师的实际操作,对自己的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有一个检查和纠正的过程。设计性实验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负责给一定的范围,或者帮助学生修改实验方案,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实验中,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小课题,也可以在教师给的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教学灵活,兴趣氛围浓郁。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本探究中的改革措施,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微课实验教学”不但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不如传统的教学的效果。在本探究进行中,前面微课视频非常重要,对于该部分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课下进行的,教师无法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只能通过课堂检测及观看学生实验操作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采用课堂微课打分模式,一对一评价,注重学生课下学习微课的效果。每次课程都有一个严格的评分机制,该探究中,将传统的微生物授课模式改成了考核模式,教师一个一个打分考核,如果不合格,如果不过关可以老师当场提问,直到考核合格为止,才能进入下一轮实验。如果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在两次课程中把微课全部学习完,直接一次性考核过关。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9个学时左右将之前16个学时的基础实验部分学习完毕,并且考核合格。对于个别积极的学生能在6个学时就能全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三、开放性实验

本研究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将微生物实验基础部分的实验,录制成一段一段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先学习,再经过前期课堂教学的基础实验部分的课堂锻炼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设计性实验方案,经过教师评阅之后,认为可行,可以完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部分。设计性实验部分必须包括基础部分,综合部分和探讨部分的实验内容。经过两周到一个月的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完全掌握微生物基础实验操作技术的内容,交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并且对生物学科、生物科研萌发了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开放性实验需要学生在实验室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长期的开放性实验过程中,从班上选出4-5个小组长,每天负责开放实验段的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事宜,并且给每位学生进行监督和打分。经过“微课视频”加上开放性实验室的开放锻炼的学生,在暑期可以完全不经过微生物教师的指导,胜任暑期社会实践的微生物实验部分,并获得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和校级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四、多样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微课视频”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师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实验报告来给学生成绩,“微课教学”是学生在课下学习,是教师完全不能监督的部分,这部分的考核方式,通过网络技术打分,如果学生的学习不合格,在网络平台上,不能通过下一个项目的学习。首先,对网络“微课视频”学习,有一个最基本的考核和成绩,记为微课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其次,在基础实验部分,教师根据实验操作上学生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给出实验部分的成绩,记为平时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最后,根据根据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以及设计性实验完成的质量,给出设计性实验部分成绩,该部分成绩占比30%。鉴于“微课视频”和开放性实验都需要学习有高度的积极性,学生的网络考勤以及学习进度关系着前期基础部分的掌握,网络考勤占比总成绩5%。最后,设计性实验部分,需要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律性,部分的成绩由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根据平时实验室卫生和安全事宜给出打分,占比总成绩5%。经过多方位的打分和全部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微课视频”和开放性实验的顺利进行,经过该项目的进行,经过锻炼的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并且能独立完成并设计微生物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而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基础必修实验,对于微生物实验实践锻炼,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不停地变换实践教学的方案,改变教学方式,思考各种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确实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微生物学实验篇3

关键词: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改革 具体做法

动物微生物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以基本原理和实验为基础,借助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涉及的微生物范围广、种属多,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大量的科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动物微生物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只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死板地操作即可,一般由教师来准备实验,学生来完成实验,实际教学效果差。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尝试对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由教师讲解与示教,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造成实验从属于理论课,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课都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按老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后学生对此印象也不深,照抄课本把实验报告交上来[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轮流写预习报告,在开放性条件下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老师修改实验方案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时间较短,但准备工作非常繁琐,每次实验之前均有大量的玻璃仪器需要清洗、包扎、灭菌等。目前,各个学校均面临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局面,这些工作单独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上实验课的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对学生分组,由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准备实验,如清洗、安装玻璃器皿,做棉塞,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征,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培养基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镜检等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其次,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基础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充分讨论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4.综合实验的开展

为了克服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2,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

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4]。

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5]。

5.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实验课的效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了科研意识和专业信心。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杨双全,孙慧.浅析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6):25-27.

[2]周志平.如何构建开放实验教学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3]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103-106.

[4]左勇.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7-69.

微生物学实验篇4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发展现状 完善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42-02

医学微生物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促进医学领域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由于微生物学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具有内容宽泛、概念性较强,不易被人理解等特点,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这也不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作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弥补了知识课堂的不足,对夯实学生理论、培养学生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将概念性知识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呈现,其有趣的操作经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还是知识创新的摇篮,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研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可谓硕果累累,对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审时度势、顺势而行,相继开设了医学相关专业包括生物制药、临床医学、药学制剂等,同时扩招使得生源数量增加,既满足了国民教育需求,又满足了经济市场需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社会对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经实际调研发现,部分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欠佳,与经济市场需求脱节,改革完善势在必行。其中,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了其多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工作体系等。有些院校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建设投入与学生需求不成正比,导致实验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而相关教师由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渗透不足,忽视了学生教育主体性,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单纯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素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完善路径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以下几种完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加大投入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作为教育的参与者、主导者,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效。首先,全校教职工应在思想观念上提高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并积极参与相关建设当中。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规模等实际情况,加大实验教学建设力度,投入所需的设备、技术等,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同时,教师则应该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时间,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课程研究上,力争在有限课时内向学生传播更多知识理论,培养其全方位能力。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丰富其专业知识和提高其业务能力,促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从而使之提供更好教育服务。在夯实各级领导工作的基础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将取得更大成绩。

2.2 整合资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扩招在满足大众教育需求的同时,承担着生源质量下降造成的压力。根据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原则,高校应在把握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依存性的基础上,客观承认并接受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的事实,合理选择实验教学项目,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并提出不同目标要求,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几个阶段开展工作,采用逐级递增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既要保证其充分掌握基础实验技能、测量方法,又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探索性。除此之外,高校还需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经典实验内容与现代科技最佳结合点,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效契合,从而保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以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如此,在全面、先进知识的武装下,医学微生物学学生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

2.3 创新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高校教育致力于突破创新,并取得了不凡成绩。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影响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创造了有利时机。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视觉信息占83%,听觉信息占11%,加强视听效果将更有利于人们知识信息获取。而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呈现给用户更加丰富、便利的信息体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创新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信息传播途径,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重新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以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由此引出提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进而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现有教学条件无法实现的医学微生物实验项目,从而保证教学深度和广度。

2.4 完善评价

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其实效受评价机制在内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全面、整体、积极地评价学生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应结合社会需求、课程要求,实现形式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真实反映实验者能力及水平。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目标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两个部分。在理论知识教学考核方面,高校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感受,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同时保证深度和广度,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理知识教学工作。而在能力素质考核方面,高校应选择一些经典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设计、实验、报告等系列工作,侧面反映他们能力素质上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予以指导训练。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制定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

3 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该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持续关注此项研究,全面分析时下不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深刻剖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提出更多完善意见或建议,从而促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优化发展,使之成为更多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邓毛子,孙剑刚,梁莹,等.探究式教学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以《医学微生物学》中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为例[J].价值工程,2014(8):262-263.

[2] 王小丽,钟有添,谢琼B.实验教学改革条件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12):1817-1824.

[3] 李忠玉,吴移谋,唐双阳,等.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95-197.

微生物学实验篇5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该实验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以及老师手把手传授实验技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做支持,掌握其中的操作技术是很困难的。下面提出几点心得体会,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深化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1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

实验室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很重要,工作量要比实验课程多许多。老师除了要认真备课外,还需要对培养皿、试管、镊子等消毒灭菌,配制各种试剂,最好还要进行预实验,不但更加熟悉实验步骤,而且能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完整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这样一个完整流程学生完全参与下来,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过程的艰辛,进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实验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得更形象、更具体、更全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其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加大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授

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更新推动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渗透到环境工程应用的各个领域。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 培养高质量人才,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为他们将来工作研究或是硕士博士阶段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过去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方法是建立在平板分离基础上的,但迄今为止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微生物只占总微生物种类的0.1%~10%。固体培养基其实是人类为微生物创造的人工培养环境,与微生物的实际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用它来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相当于是对自然微生物群落进行了一次强制的人工筛选。所以,用平板分离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环境的微生物生态时,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实际组成和存在状态。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及其向微生物学领域的渗透,形成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分支——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molecular microbial ecology),它为我们全面客观地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以微生物基因组dna的序列信息为依据,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dna分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来反映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2,3]。所以,这项技术就需要研究者掌握dna提取及纯化技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pcr基因扩增技术。针对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微生物大实验,以活性污泥为样品,从dna的提取、纯化,凝胶电泳检测,到细菌16s rdna基因扩增,都让学生自己操作一遍。通过这一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对当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沿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3 增强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以及实验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3.1 增强各实验间的连贯性

过去实验内容多为孤立、连贯性不强的项目,各实验之间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我们调整了实验内容,将原来独立设置的实验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实验,通过一个综合实验就能使学生学到以前3-4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技能。

3.2 增强实验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要学好这门课,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验教学中延伸、深化,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4 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更直观展现实验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各种微生物需要在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由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便于更好的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能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微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知识。

首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放入大量彩色的宏观及微观图片、flash动画,从而更直观的反应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掌握,有了这些认识,才能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达到很好的实验结果。

其次,也可以使用录像教学。教学录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所在。同时节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如配置培养基实验,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无菌检查等步骤,如果没有录像,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实验顺序及注意要点,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配好正确的培养基。但是,如果有录像,老师只需要先播放一遍录像,从旁作简单介绍,播放完后再讲一下原理及注意要点,然后再播放一遍录像,学生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最后,还可以利用电视显微镜进行教学。老师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找到微生物个体,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观察自己的样品。该方法既明确了实验目标,又能让全班学生同时看到老师显微镜里样品的特点,避免了以往同学们一个个排队去老师显微镜目镜里观察样品,提高了教学效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来自实践的科学,学生掌握了它之后也最终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学实验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群英,高廷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watanabe k,kodama y.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petroleum-contaminated groundwaterdischarged from underground crude oil storage cavities [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0,66: 4803-4809.

[3] 殷峻,陈英旭,刘和等.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含氨废气的生物滤塔中微生物多样性[j].环境科学,2004,25(6)11~15.

微生物学实验篇6

论文摘要:资源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3个方面入手,对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自20世纪以来,自然资源的保护及有效利用引起了人们空前的重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核心部分。其中,微生物资源拥有其他生物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有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其具有生产速率高、生物转化活性强、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现代应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效地服务于人类。资源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过具体的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了解课程相关理论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并将各类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2]。但是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严格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实验步骤逐项进行,整个实验过程缺少操作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机械化实验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笔者对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慎重选取实验教学内容

资源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为核心,涉及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等的交叉学科,其实验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熟练掌握资源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资源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识别、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微生物检测、以农作物下脚料为培养基的食用菌栽培以及与生物前沿技术相接轨的前瞻性实验等教学内容。

资源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就是要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识别相关资源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保健剂以及相关食品与药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了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对农业生产及医药、食品行业中常见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进行培养、观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识别和绘制农业生产等相关领域常见菌类个体形态图的能力,掌握不同微生物类群的菌落特征,使学生对资源微生物的特性有感性的认识,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对于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院校来说,将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实验作为重点内容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加强学生对资源微生物的开发应用能力,实验中应当开设像微生物菌种培养与保存、食用菌栽培、微生物代谢调控及微生物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等实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另外,在微生物培养实验进行过程中,要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迅速,作为该学科基础的微生物学只有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才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在设置实验内容时应该考虑将一些简单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内容,如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等,作为提高实验并加入到资源微生物学实验中。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修正,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严肃的实验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3,4]。为了改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2.1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准备工作繁多是资源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之一。以往每次实验前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溶剂配制等工作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而学生在实验中坐享其成,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实验,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效果不佳。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准备工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中,有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也利于他们产生长时间自觉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实验负担。

2.2严格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基本技能是实验完成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回检查,随时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亲自示范、及时纠正,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规范的细节操作,严格要求实验纪律,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踏实规范的科学实验作风。

2.3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教师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的一种书面评价方式。规范的实验报告应包括预习报告、过程报告和结果分析报告几个部分。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先对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检查;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客观地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不管实验成败与否,实验后都要认真分析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加深记忆。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仔细批阅写出评语。不规范的报告要指出问题所在,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均利用挂图使学生客观、感性地认识微生物。但是资源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非常微小,非肉眼所能见,教师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描述、解释也不能取得到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掌握,甚至在观察微生物形态时找不准正确的观察对象。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实验中教师可以边播放多媒体资料边讲解,以解决传统教学中解释不清的教学难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另外,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能够使学生直接地明晰抽象的微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上述实验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会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激发他们上好实验课的热情,削弱其实验依赖性,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确立其实验主体地位。通过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严格的实验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及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1] 陶思源.本科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4):211-212.

[2] 陈宏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81-382.

[3] 田洪涛,贾英民,孙纪录,等.构建面向21世纪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6(2):51-54.

微生物学实验篇7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11-01

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将来的临床工作及与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有直接的影响[1]。因此,为了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科研能力,我们将微生物学实验分为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大部分。课程实验侧重于学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微生物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学习过的微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1注重提高课程实验质量

课程实验包含基础实验和重点实验两部分,基础实验的重点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训练学生微生物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重点实验的重点是强化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1.1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由于基础实验中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验证性的多、综合训练的少,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实验中不求甚解,应付了事。实验课上教师需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侧重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学会分析,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训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使他们通过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1.2重视重点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安排了一些操作较复杂、系统性强的重点实验,以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习知识到初步科研能力的转化。重点实验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由教师设计、组织和管理。例如,我们设计的“适于甘薯淀粉高产L-乳酸的菌种选育”的实验,内容涉及特定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从特定环境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微生物的染色、形态观察及菌落观察、大小计数,诱变育种提高目标产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液体摇瓶培养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与生长曲线的测定,微生物的菌种保藏等内容。这样一个完整的重点实验,包含微生物实验的大部分内容。在重点实验中,我们还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试剂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使学生对顺利完成实验并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有较全面的认识。通过重点实验,学生不仅对基础实验中学到的操作技能进行了反复训练,还学习了一些新的实验方法、实验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科研能力。

2开展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综合实验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 对实验的仪器用具、方法、步骤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并付诸实施的实验[3]。作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型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程序、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与步骤。各小组讨论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最终确定实验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指导老师发放标本,学生实施操作,对各种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填写临床检验报告单。

将实验综合化,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由以往的“让我做实验”变成了“我要做实验”,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选择综合与设计性实验题目后,必须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学生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微生物检验基本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写出实验报告。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实验大部分过程由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完成,操作机会大大增加。通过系列训练, 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 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红, 杨敬芳.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及考核方法学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 :32-33.

[2]潘利华,郑志,罗水忠,等.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J].生物学杂志,2005,22(5):51-53.

[3]李剑平, 吴秀珍, 陶建华,等.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21-23.

微生物学实验篇8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 动手能力 教学改革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动手能力是学生考研、就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其能力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某些毕业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研究室的毕业实习就反映出许多问题。虽然微生物学的大多数实验操作都在瓶瓶罐罐内进行,有人戏称微生物学实验为“小儿科”或“过家家”,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将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误诊。本文从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提高动手能力的几种措施。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欠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原因多种多样,现就往年我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课余时间少,实验课安排紧张。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第五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多,学生的实验课安排往往很紧张,有时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疲劳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逃课,或为了应付了事而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了实验,学生的反映却并不积极,这种现象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许多实验的考核需要经过二十四小时培养后才可以检查操作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展过几次实验课考核外,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办法,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明显不认真。

3.学生片面追求英语过关,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的学期,学生正好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片面追求英语高分,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许多学生经常不上实验课。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缺乏力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好实验试剂、器械、材料、培养基等,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可[2]。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袖手旁观者居多,动手能力提高缓慢。许多高校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也暴露出类似的问题[3]。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组进行了《兽医微生物学》A类课程的建设,同时承担了校级教改课题“兽医微生物学师生互动式教学改革”。在教改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先后进行了如下改革。

1.新学期开始就制订本学期实验课安排计划。

根据学生的课程表,开学第一周就对全学期的实验课进行了统筹安排,每个班级的实验时间均固定,同时在学时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的要求。实验计划性更强,避免了往年与学生联系实验课时与临时增加的某些课程和活动发生冲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2.制定切实有效的实验监督检查方法。

课程小组教师和实验员经共同商定,对每个实验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练习了无菌操作倒平板后,为了节省时间,后续实验用的平板大多由实验员或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用的平板倒好,再分发下去。由于缺乏锻炼,学生的无菌观念较差,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实验草草了事。改革后,实验用的平板由学生在实验课上轮流到讲台进行无菌灌制,并同时对学生的操作打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认真锻炼实践技能,上了讲台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不是让酒精灯火焰烧了手,就是把培养基撒满桌子。通过检查刺激,大多数学生端正了实验态度,在实验课堂中经常可见学生以组为单位认真讨论实验问题的现象。

3.调动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的认真态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检查不严,有的学生点完名后就溜号。改革后课程组教师统一认识,每次实验课至少两次检查学生的出勤率。课程组规定,实验平时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5%,其中实验出勤占10%,实验报告占5%;缺课一次扣1分,缺课两次扣2分,缺课三次扣10分,同时实验报告计0分。由于制度严格,学生再没有了缺课的情况,保证了学生有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

4.开设综合性实验和大型设计实验。

将实验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中需要的实验技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都以孤立实验的形式开设,新的教学模式下将几个实验内容进行融合,而且可在不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中反复练习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例如我们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改革前该内容分两个独立的实验:“细菌的生化试验”及“肠杆菌科”,按照教师准备、学生操作的方法,学生往往对实验印象不深。改革后该实验的开设方法为:以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大肠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从实验准备到具体操作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这种实验需要应用细菌的抹片制备及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反应、肠杆菌科及药敏实验等多个方面的实验知识,学生从培养基的配制着手,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制订出实验计划并逐步作出诊断。通过“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等四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基本上对分离鉴定建立了清晰的思路,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实验手段的能力,也密切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综合性实验中,我们尽可能要求学生到教学基地采样,熟悉采样原则、临床疾病的类型和特征等,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病料有较强的责任心,更愿意亲自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对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5.改变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针对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实验课教师经过交流,统一了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以往的实验报告内容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思考题等内容,由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给学生抄袭报告提供了便利。改革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如下规范:对开设的四个基础实验(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细菌的移植及分离培养、自然界微生物的分布等),实验报告按原格式书写,对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实验报告增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内容,并规定如有抄袭现象,不论抄与被抄,实验报告一律计0分。改革后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科研论文的锻炼机会,为学生的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兽医微生物学课程已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组教师的一致努力下,兽医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实验设计更加合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治,孙晔,俞岑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86-389.

[2]柯野,黄晓敏,方白玉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生物学杂志,2008,25,(3):73-74.

[3]刘建玲,陈文强,邓百万.建设高质量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探析.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88-90.

本文为山东省2007年专业基础课程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上一篇: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