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范文

时间:2023-09-26 19:19:36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篇1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黑山羊;生长性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0

1 材料与方法

1.1 微生态制剂

对黑山羊生产性能进行研究的微生态制剂采购于北京天地大公司。

1.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主要包括45只黑山羊,选取年龄在6个月以内,对其进行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1组、2组3个部分,此过程为随机。保证各个小组包含15只黑山羊。其中对照组采取饲喂基础日粮,1组为在基础日粮的前提加入0.2%的微生态制剂,2组同1组基础上再增加0.2%的微生态制剂,试验周期为60周。

2 结果与分析

如表1所示,对照组,1组,2组在日采食量环节数据对比并不明显,其中母者数据明显(P0.05),1组、2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日增重数据明显提高(P

3 微生物制剂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根据试验对比可发现,微生态制剂在黑山羊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其消化机能,生产机能以及生产性能、污染物的排放与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微生物制剂具备非常多的优势,在动物生长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微生物制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对牲畜家禽等动物的微生态失调现象进行优势的调节,达到平衡状态;可以有效激发动物益菌种的增长,有效避免有害菌系生长所引用的危害,使其降到最低。

4 微量元素添加剂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在黑山羊机体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成分就是矿物质元素,其属于无尽营养师,可以有效提升黑山羊机体的新陈代谢,进一步提升生产的效率,其主要来源于动物饲料以及水当中。黑山羊机体对于微量元素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在黑山羊进行生长的过程中,必须适时添加微量元素。而通过大量实践已经证明,伏映萍[2]在对滩羊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每日添加0.35mg/kg硒,滩羊日平均可以增重3.67%,此过程可以有效说明,在动物基础粮当中增加一定的硒可以进一步增加羊类的体重以及胴体净肉率,可以有效提升肉质的嫩度。

5 结束语

微生态制剂主体体现出2个方面的优势:有效扶植有益菌群;进一步抑制有害菌群。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动物胃肠道内的菌落平衡进行有效调节,进一步保证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微生态制剂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保证饲料的营养价值的做大发挥,进一步提升生产性能。主要包括激活胃蛋白酶、产生有机酸、加强胃肠蠕动等。李光梅[3]等研究,海细毛羊基础饲粮中添加500mg/kg、1000mg/kg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促进青海细毛羊的生长性能,与本试验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0.2%和0.4%的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黑山羊的生长性能,仅在60d试验期内每只黑山羊分别增重5.73kg和6.92kg,显著提高了黑山羊的生长速度,说明微生态制剂可在黑山羊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顺珍,张建梅,谢全喜,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2):334-341.

[2]石峰,王涛,牛钟相.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9-83.

[3]罗辉,李俊波,刘立鹤,等.3种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0(6):360-362.

微生态制剂篇2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2-02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态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微生态制剂(microbioecological preparation)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它通过保持微生态平衡,以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宿主的健康状态[1]。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它在防治感染,调节机体正常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1.1 益生菌(probiotics) 益生菌由体内有益细菌制成,对人体健康有益。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益生菌来自人体本身;②必须是无毒无害的;③能够以活菌的形式被大量制备;④在使用和储存期间,能够继续稳定低保持其足够数量和活性;⑤能够在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生存;⑥能够为宿主提供多种有益于健康的功能。目前集中国内外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标准菌种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其中双歧杆菌是构成微生态的主要菌种,约占95%。

1.2 益生元(prebiotics) 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如寡聚糖),它可为益生菌提供营养,促进益生菌生长。

1.3 合生元(symbiotics) 合生元是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两种成分的混合微生态制剂。这种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以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活性,又可选择性的增加益生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着持久。

2 临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2.1 培菲康 培菲康是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三种肠道固有菌群的活菌复方制剂,它们分别定植在肠道上、中、下部位,且繁殖迅速,作用快而持久,在整个肠道形成一道屏障。

2.2 丽珠肠乐 为单一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

2.3 金双歧 为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三联活菌制剂,其中长双歧杆菌更适宜国人。

2.4 乳酶生 是临床应用最早的活菌制剂,为活的干燥乳酸杆菌制剂。

2.5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促菌生)是我国分离的需氧芽孢杆菌DM423菌株制成的一种活菌制剂。该菌进入肠道后,可消耗肠内氧气,制造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间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发挥微生态的有效作用。

2.6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无毒菌株的活菌制剂。

2.7 妈咪爱 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主要为乳酸杆菌,其他还有枯草杆菌、粪链球菌。

2.8 乳酸菌素片 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其作用是调节肠内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生长,且可以促进胃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

2.9 嗜酸乳杆菌(乐托尔)为乳酸菌的代谢产物,有助于肠道消化、调节微生态平衡。

3 微生态制剂的生理作用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3.1 生物屏障作用 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厌氧菌群,通过壁酸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而占据肠粘膜表面,从而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层,能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另外,肠道厌氧菌对维持正常的肠蠕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正常的肠蠕动又是阻止致病菌在肠道定植的一个重要手段。

3.2 营养作用 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厌氧菌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叶酸;且可产生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供人体利用。此外,双歧杆菌还可通过酵解作用帮助食物中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有助于这些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

3.3 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证实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厌氧菌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以激活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从而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3.4 促进生长发育 双歧杆菌对婴儿具有明显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因为母乳中含有的双歧因子(bifidus factor)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而双歧杆菌的增长又促进了肠道对铁、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这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3.5 抗肿瘤作用 双歧杆菌通过降解肠道内N-亚硝胺等有毒致癌物质而具有防癌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双歧杆菌的抗癌作用与其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3.6 抗衰老作用 口服双歧杆菌能明显增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含量,从而减少自由基参与的氧化反应所导致的机体的衰老[2]。

4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4.1 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通过补充益生菌,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屏障来抵御外来病原的侵袭。常用于防治急、慢性腹泻病、炎症性肠病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4.2 缓解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也是一种非感染性腹泻症,是由于小肠乳糖水解酶缺失而导致的乳糖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含有乳糖酶,可促进乳糖的消化和吸收,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

4.3 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儿童便秘的原因很多,功能性便秘与食物的成分有直接关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结肠蠕动力差,因此治疗时改善饮食,短时间使用促动力药,必要时临时应用润肠药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发酵菌和其他细菌的比例,降低肠道内的PH值,使肠道成为酸性环境,中和大便的碱性、软化大便,同时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排便的目的。

4.4 治疗婴幼儿湿疹 湿疹发病原因很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皮肤感染有关,但临床经验也表明,当喂养不当、食物过敏、肠道内感染等导致其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时也会诱发。采用微生态制剂可取得一定效果。益生菌可使患儿体内白细胞介素-4分泌水平显着降低,r-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升高,通过下调Th2来纠正Th1/Th2失衡,为益生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4.5 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因素,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微生态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酸性代谢产物和细菌毒素可干扰Hp在胃黏膜的粘附和定植,减轻Hp相关性胃炎的粘膜损害。

4.6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国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确实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明显增加。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丽珠肠乐)治疗IBS的肠道症状有明显改善。Niedzielin等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植物乳杆菌299v混悬液可有效缓解IBS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表明肠道微生态和IBS症状密切相关,目前已在临床中开始应用为生态制剂治疗IBS[3]。

4.7 治疗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金忠芹和武庆斌将70例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为治疗组(45)和对照组(25)。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集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4.9 肝脏疾病的治疗 益生菌制剂能抑制肠道腐败菌和产生尿素酶的细菌,从而明显降低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等患者血内毒素水平,改善肝脏病情。

4.10 肿瘤治疗 双歧杆菌能增强免疫功能,能有效防止肿瘤化疗、放疗后对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4.11 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激素、放射性核素、免疫抑制剂和化学药物等,均可直接或间接破坏体内益生菌的生长与繁殖造成微生态失衡,引起医源性疾病。采用微生态制剂能起到调节防治作用。

4.12 婴幼儿保健 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地防治各种婴儿腹泻。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抵御各种疾病,经过益生菌酵解的食物,有助于吸收利用,双歧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生长发育。因而微生态制剂是有效的小儿保健品。

5 微生态制剂应用注意事项

5.1 服用方法 宜用低于40℃的温开水送服,以免制剂中有效成分被破坏。

5.2 服用注意事项 活菌微生态制剂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若病情需要必须合用时,应分开服用,大约要间隔2~4h。死菌制剂虽然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但不应与吸附剂、收敛剂及酊剂同时使用,以免抑制、吸附活菌而降低疗效[5]。

5.3 贮存与保管 微生态制剂的活菌数及存活时间与储存条件密切相关,活菌一般都有怕光、怕热、怕湿等特点,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活菌存活时间越短,不正确的储存条件可能会严重影响疗效。有些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等标明了冷处保存,以保持它相当的活菌数量。

上述资料说明,微生态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微生态制剂的生理、生化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将会更加日益广泛,它在保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内环境稳定,防止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增进人体健康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东红.微生态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3):139.

[2] 兰景刚,胡宏.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6):4.

[3] 张厚德,曾宗明.小肠细菌过生长综合征与肠易激惹综合征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4):B208.

[4] 金忠芹,武庆斌,孙斌《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06,950.

微生态制剂篇3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被人们所关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种。益生菌是一类口服的有益的活菌制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人体健康;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合生元是将益生菌和益生元合二为一的制剂。当今益生元已在国际上成功应用,我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于2007年启动益生元的使用推广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5%,有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而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亚健康状态和各种疾病,而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是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1]。为此,研讨微生态制剂在维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

1人体肠内益生菌作用

益生菌是人体、动物及植物体内和体表寄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中的对宿主有益的或生理性细菌。在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微生物在人体内环境中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人的健康与肠道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相关,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时,肠内益生菌占据着优势地位,并在肠道内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分解,协助人体对胆汁、胆固醇等物质的代谢过程,增进人体对各种养分的摄取,从而使人达到健康状态。但是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或是发生有肠内本来无害的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是让有害菌占优势地位,并产生毒性物质或内毒素时,就会使人产生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厌食、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导致亚健康。

2人体菌群失调常见因素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和正常微生物是和谐、平衡的。但是当人体处在不良环境中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时,正常生理功能就会改变,寄居在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发生异常,形成菌群失衡。影响正常菌群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饮食结构、精神生活、社会压力、医疗质量及其临床抗菌素的滥用,是直接破坏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是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的主要方法。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益生菌是肠道内的有益菌,它通过调节肠道的微生态菌群结构,使宿主在微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具有最强抗病力和最佳生长状态,益生菌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使用微生态制剂在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方面有广阔前景。

3.1常饮用酸奶酸奶是通过益生菌发酵而制成,其作用是增加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使肠道菌群失衡恢复正常。人类饮用酸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由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微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科夫教授提倡的,目前已经普及到全球。

3.2改善饮食结构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的摄取益生元,多数人可采取多摄入食物纤维的办法补充,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饮食,少粉、精米及其他精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多吃地下茎类食物,包括菊芋、菊苣、山药、胡萝卜及芋头等。

3.3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是人体内和体表寄居的生理性细菌,人一出生就会被生理性益生菌寄居,人、动物及植物作为宏观生物,都要与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共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进化。在不得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要注意先抗后调。如能进行菌群检测,应设法抑制数量多的菌群,补充数量少的菌群,如使广谱或多种抗菌素药物,应对肠道正常菌群予以扶植。

3.4微生态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抗应激等功能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如克隆技术、PAPD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育种等技术,提高了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耐药性、二重感染、毒性等副作用更加刺激了微生态制剂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微生态制剂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维持人体菌群失衡的对策

菌群失调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失调。前者失调可自然恢复,后者则不加以调节就不能恢复平衡。国际微生态学界普遍认为,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是好方法,例如把人体固有的生理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从人的肠道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扩增、冻干,再制成粉剂或液体供口服,以补充菌群失调造成的这些生理性细菌的减少或缺失,达到调整菌群的目的,改善亚

健康[2]。

4.1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体与细菌的平衡过程。同时是自身的正常微生物群适应生物体生理变化的过程。

4.2益生元可激活人体内双歧菌或乳酸菌等益生菌群,对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国外率先推出了益生元,在欧洲低聚果糖常被添加于酸奶、乳酸饮料、干酪、涂抹酱、焙烤类食品和汤料中,而我国益生元的应用尚不到应使用范围5%,现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启动益生元使用推广项目,益生元能使人体逐渐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对减少亚健康有积极

作用。

4.3益生元能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益生元既是一类聚寡糖,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国家公众营改善QLIGO(益生元)推广项目是把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低寡糖作为食品强化剂,按照科学方法适当地添加到粮、油、奶等食品中,以改善食品品质,弥补因食品加工技术过精、过细造成益生元流失的缺陷。其目标是调整人体菌群,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摄入益生元所产生的功效与益生元每天的摄入量密切相关。以低聚果糖为例,其最低摄入量应为3 g/d,一般摄取量应为5~8 g/d,又如低聚半乳糖,其最低摄入量应为2~2.5 g/d,一般摄取量应为10 g/d。

总之,在人类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伴随着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和失衡,所以人体微生态与健康息息相关。几乎所有引发亚健康的诱因都能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而肠道微生物环境失衡既是亚健康的结果,又能加重亚健康,最终导致疾病,可见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是延缓衰老,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保健措施。强化微生态制剂“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新理念,为促进人类健康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蔡长春,杨翠萍.病与益生菌.国医国药,2007,18(3):697-698

2杜春明,王春波,郭云昌,等.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作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5):440-441

微生态制剂篇4

200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儿童医院做胃肠临床工作。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及感染消化学组委员、上海儿科学会委员及消化学组组长,并兼任临床儿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及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等职。

长期从事儿科消化专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担任国家与卫生部科研项目,60多篇,参加编书3本,主编《儿科消化病新技术与新理论》,曾获卫生部和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

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用有利于人体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近年来,抗生素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微生态平衡失调以及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弊端,因而有不少医务工作者尝试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胃肠道疾病,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急性腹泻

此类腹泻婴幼儿多见,由感染、非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约30%为细菌感染所致,用抗生素治疗有效,70%为病毒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用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易造成菌群失调,甚至使病情迁延。

我们发现,不管何种原因所致腹泻病,在病程的第3天开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紊乱,这种紊乱主要表现在双歧杆菌等肠道优势菌群明显减少,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我们运用培菲康治疗小儿急性腹泻96例,未用止泻药,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8.54%。培菲康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链球菌组成的人体肠道微生态三联活菌制剂,属于正常菌群,又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

迁延性、慢性腹泻

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大多数是非感染性炎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营养和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常住菌(厌氧菌双歧杆菌为主)消失和过路菌增加。在过路菌中以产气克雷伯菌与变形杆菌最常见,其次是绿脓杆菌与梭状芽孢杆菌。此类腹泻对小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且在治疗上较为困难,以往主要是采用去除病因、改善营养等综合治疗措施,近来不少报道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有报道用培菲康治疗迁延性腹泻,两疗程后有效率可达86.36%。其他如微生物制剂也有类似作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结肠炎

广谱抗生素使用后可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A(肠毒素)、毒素B(细胞毒素)等,轻症仅有腹泻,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不明显,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重症腹泻伴有全身症状,肠道(结肠和直肠)出现特征病理改变――灶性肠假膜形成,称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对肠黏膜潘氏细胞产生刺激,增加免疫球蛋白A(IgA)的分泌及抗毒素的产量,从而达到重建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的目的。有报道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100例抗生素相关性婴幼儿腹泻,总有效率为97%。

双糖不耐受症的腹泻

主要为乳糖不耐受,多见于小婴儿。可因母乳缺乏乳糖酶,生理性乳糖酶下降或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致肠道黏膜受损,造成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一般认为停母乳或停普通奶粉改服无乳糖的奶粉症状可逐渐改善。

研究认为,同时服用含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为微生态制剂能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恢复。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便秘的发生可能与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菌多,肠内容物发酵少,大便呈碱性或中性,因干燥而不易排出有关。

通过口服微生态活菌制剂,可补充大量的生理性细菌,迅速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调整肠道发酵菌和其他细菌的比例,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定植以后,在其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与乙酸等有机酸,可以刺激肠壁蠕动,中和大便的碱性成分,使大便软化,并可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排便通畅。我们用培菲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且该制剂口味香甜,易于被小儿接受。

肠易激综合征

本病是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有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排便后症状缓解,腹胀、腹泻及便秘或二者交替,也常有厌食,无器质性疾病。便秘型者因结肠运动功能障碍,活动过少,肠痉挛致排便困难。

微生态制剂可合成多种消化酶、B族维生素及一些重要的氨基酸、脑苷脂等,有利于婴幼儿营养吸收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减少肠道内气体产生,调节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状态,达到防治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目的。

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RAP)是指发生在3岁或3岁以上儿童的一种发作性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发作次数至少超过3次,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国外资料报告,学龄儿RAP90%以上为功能性,器质性仅占5%~10%。

微生态制剂篇5

畜牧业上应用微生态技术,有利于预防畜牧疾病,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也为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理念。抗生素由于对动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添加剂在20 世纪中期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抗生素以及生长激素的大量应用,产生了有毒有害残留物和耐药性,使得人类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人们的生存与健康。同时,抗生素等的使用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速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微生态技术制造出来的微生态制剂成了一种全新的尝试,经过试验,它能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且具有更佳的优势。它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有效预防动物的消化道疾病,不会残留有害的环境污染物,安全健康。本文分析了畜牧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概念[1]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的促进物质进行特殊加工,或者用其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构成的活菌制剂。这种活菌制剂在美国称为直接饲用微生物。生物体内优势菌群的建立是通过外源有益菌群的补充来促进其生长繁殖。目前微生态制剂抗病和促进生长的原理还处于假说阶段,是依赖微生物自身合成的维生素、蛋白质产生的酶和抑菌物质以及各种代谢产物来作用的。微生态制剂按照成分可以分为益生元、益生菌以及合生元这三类,按照菌种不同可分为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复合菌制剂等。

二、畜牧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分析

1.在猪中的应用[2]

微生态制剂作为猪的饲料,具有以下优势:复合菌制剂对猪仔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其体重;制剂能改善猪的肠道,本文由收集整理降低肠道不良反应及发病率,提高其存活率;制剂能通过提高猪肠道的酸度而提高胰蛋白酶与胃蛋白酶的活性,营养物质消化速度加快;制剂能大大节省养猪所需的饲料量,且促进猪的健康生长,从而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和开支。总体上来说,将微生态制剂作为猪的饲料,具有促进健康生长、改善肠道、节省饲料以及药物的优势,能大大提高养猪的综合效益。

微生态制剂还能作为猪的发酵床中的垫料[3],以降低猪舍内的粪便臭味,使猪的生活环境更卫生清洁。实践证明,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猪的粪便中去,由于其中的有益菌群发挥除臭的功能,使得粪便中的恶臭大大降低。利用添加微生态制剂的垫料是一种生态养猪法,在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确保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因此,需要注意因地制宜,将猪粪和米糠、木屑、稻壳等有机料搭配在一起,通过水分以及粒度调节,将微生态制剂接种到其中,促进有益菌群的迅速生长。有益菌群在发酵时能够产生很高的温度,该温度对于杀灭猪垫料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寄生虫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有机料的分解很快就结束,温度逐渐下降,此时对垫料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垫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以及透气性,且不含有致病菌,有益菌群含量高。

微生态制剂作为猪的发酵床垫料实现了零排放,不仅有利猪生活环境的改善,还提高了猪的健康程度和猪肉的质量。同时,采用垫料不需要每天定时清理猪粪,猪舍也不再需要用水冲洗,大大降低了劳动难度,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2.在牛中的应用

用微生态制剂作为奶牛饲养的饲料,其中的酵母菌等真菌能够分解纤维素,从而提高了奶牛的消化能力。另外,有研究证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微生态制剂能提牛饲养的利率,降低犊牛肠道不适反应的几率,提高其存活率。微生态制剂能明显提高犊牛的体重,降低其患病的几率。

3.在羊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用于羊的饲养,有利于提高其体重,提高肉羊的育肥速度。

三、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中的作用机制[4]

1.抑制动物体内的有害病菌

微生态制剂对动物体内的病菌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的有益菌群和致病菌进行竞争,争夺在动物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生存上空间,通过对动物肠道的免疫系统细胞的刺激,争夺生态位点以及有限的营养物质,使得致病菌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另外,这些有益菌群还能将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中和,使得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动物生长速度加快。

2.维持动物内环境的平衡

动物肠道中有很多微生物,这些菌群对于保持动物肠道的平衡有很大作用。一旦有致病菌侵入,破坏了肠道的平衡,就会导致动物的发病症状。而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能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共生、栖生等,从而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通过产生促生长因子以及其他营养物质促进动物体的生长,起到了预防疾病等作用。一般来说,动物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占绝大部分,因此,当这部分菌群受到有害菌的侵略及影响时,对机体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动物肠道内菌群的正常作用的发挥,通过消除肠道内的氧气,促进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调节菌群的平衡。

3.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微生态制剂会刺激动物体,使其产生干扰素,这些干扰素有助于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尤其是制剂中的乳酸杆菌,它能是肠道中发生局部的免疫反应,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整体上提高动物体的免疫功能。当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在动物肠道粘膜中排列时,能够与致病菌争夺位点,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的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4.净化动物的内环境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能抑制体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降低了腐败物质产生的量,使粪便中的硫化氢等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同时,有益菌有益菌群还能产生各种分解有害物质的酶类,通过分解转化,降低了肠道以及血液中的氨浓度,且对外界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饲养环境得以改善。

5.生成有益物质

微生态制剂篇6

(1.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沧州061001;2.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沧州061000;

3.沧州市运河区农业局,河北沧州061001;4.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130)

摘要:从沧州和天津地区共采集8个有效底泥样品,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底泥中筛选出3株高效脱氮菌株,分别编号为31-A、33-A、41-A。3株菌株被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实验中探究了不同的温度、pH、转速对三株菌株的生长量的影响,最适的温度为37℃,最适的pH为8.0,最适的转速为120r/min。将三株菌株进行不同的配比培养,分别处理人工废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达87.22%、86.27%。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氨氮;亚硝酸盐;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养殖户采用了工厂化高密度、掠夺式的作业模式,这无疑给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了强大的压力。近年来,养殖池塘水体恶化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有池塘老化、水域污染、黑臭底泥淤积、有害物质积累等,由此导致水产动物病害频发[1]。其中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的富集——如氨氮、亚硝酸氮,是最主要的问题。亚硝酸盐氮能与生物体血红素结合成高铁血红素,造成组织缺氧;氨氮主要是对生物体产生强烈的神经性毒害,影响生理、生化各项指标与生长状况,严重时会造成大批生物死亡,其次高浓度的氨氮可以转化成亚硝酸盐氮[2-3]。因此,如何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是与“抗生素”相对一个概念[4],又名活菌制剂(Bigone)或生菌剂,它一般是由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组成[5]。因为绿色环保、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特有的优势已广泛地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成为抗生素最有潜力的替代品[6],具有加速分解有机物质和降低生化需氧量以及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的功能[7]。本文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有效脱氮菌株来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最适的生长条件下来处理人工废水,定时判断复合制剂的脱氮效果。

1主要仪器与方法

1.1主要仪器与材料

1.1.1主要仪器蚌式采样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PCR仪、凝胶电泳仪

1.1.2材料混合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蛋白胨10g·L-1,牛肉膏5g·L-1,氯化钠5g·L-1,pH7.0。

硝化细菌培养基:葡萄糖5g·L-1,硫酸铵0?5g·L-1,氯化钠0.3g·L-1,磷酸氢二钾1g·L-1,硫酸镁0.3g·L-1,硫酸亚铁0.03g·L-1,氯化钙0.03g·L-1。

反硝化细菌培养基:硝酸钾2g·L-1,硫酸镁0.2g·L-1,磷酸氢二钾0.5g·L-1,酒石酸钾钠20g·L-1。

人工废水:硫酸铵0.47g·L-1,亚硝酸钠0.2g·L-1,葡萄糖1g·L-1,柠檬酸钠0.1g·L-1,磷酸氢二钾0.0175g·L-1。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采集底泥时采用的蚌式采样器。为了避免采集的样品互相污染,在装置内衬一个塑料内套或者贴一层塑料膜,每采集一个样品更换一次。采集的样品分装到聚乙烯瓶子或盒子内,并及时做好标记。采集完样品后,要尽快将样品统一放入低温冰箱,并及时开展实验。底泥的存放最好不超过一个月。

1.2.2分离筛选方法分别称取50g筛选样品于100mL的烧杯中,加入无菌水100mL,充分震荡。静置5min,取上清液分别稀释10、102、103、104、105倍。将稀释后的菌悬液分别涂布在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反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上,并在37℃下培养48h。每个样品的每个稀释度都要做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观察培养后的菌落形态,挑取不同的菌株在营养肉汤固体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48h或更长。选取没有分开的菌落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划线分离。将最后分离的单菌落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4℃保存。再次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反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上进行验证。

1.2.3鉴定方法

1.2.3.1形态学鉴定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菌体平板生长形态和结构观察。

1.2.3.2分子学鉴定按照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步骤,提取其基因组;用通用引物扩增得到其16SrDNA,经纯化后电泳并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构建其系统进化树,确定其所属种属。

PCR反应扩增16SrDNA,50μL反应体系配制为:基因组DNA1μL,ExTaq0.25μL,10×ExTaqBuffer5μL,dNTPMixture4μL,上下游通用引物各1μL,最后补充双蒸水至50μL。反应条件为:反应前95℃预变性5min,后95℃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90s,共30个循环,反应结束后再延伸10min。

1.2.4监测方法

1.2.4.1亚硝酸盐的测定—GB7493-87N-(1-萘基)-胺光法pH在1.7以下时,对氨基苯磺酸会和亚硝酸盐生成重氮盐,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会生成红色染料。因此原来的水样就会变成红色,颜色越深说明亚硝酸含量越高,进而可以对比不同菌株的脱氮性能。于54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根据试样吸光度和亚硝酸盐浓度成正比的关系,即可进行定量分析。

1.2.4.2氨氮的测定—GB11891-8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游离态的氨或者铵离子与纳氏试剂反应会生成淡黄色的络合物,同样地,颜色越深说明含量越高,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值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鉴定结果

筛选得到3株高效脱氮菌株,分别编号为31-A、33-A、41-A,随即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3株菌株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赖氨酸球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2.2生长条件对生长量的影响

分别探究温度、pH和转速对三株菌株生长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分别见图1、2、3。

根据图1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可知,31-A、33-A、41-A三株菌株都没有抗热性,在温度为40℃时生长量就明显下降,最适合的生长温度都在37℃左右。因此,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最适温度也为37℃。

根据图2pH对生物量的影响的结果可知,三株菌株在不同pH下生长的趋势大体是相同的,有一定的抗碱能力;pH在5~10之间时,生长状况差异不是很明显。根据图中结果可以确定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最适pH设定为8.0。

根据图3转速对生物量的影响的结果可知,溶解氧是影响三株菌株生长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60~120r/min时,随着转速的上升菌株的生长量也随着上升;但是随之转速继续上升,菌株生长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高转速下出现生长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造成了菌株在培养基中分布不均匀,给测量带来了影响;也可能是高转速带来的高溶解氧量不适合菌株的生长。

综上所述,31-A、33-A、41-A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8.0,最适转速为120r/min。

2.3水处理效果分析

将三株菌株进行配比,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培养后接种到人工废水中进行性能检测。

混合培养得到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编号和相应的比例见表1。实验过程中先进行菌株之间1∶1的配比检测,结果发现三株混合菌的效果优于两株混合菌,再次进行1∶2的配比检测。

从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三株混合菌株处理人工废水的效果都高于两株混合菌株的处理效果,三株菌株的混合制剂即4-10号处理的差异不是很大。表2去除氨氮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第7个组合,即31-A、33-A、41-A菌的接种比例为2∶1∶1时,处理的效果最好;表3去除亚硝酸盐氮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第9个组合,即31-A、33-A、41-A菌的接种比例为2∶1∶2时,处理的效果最好。总体而言,三株菌株按照1∶1比例或者是1∶2比例的效果都是可观的,进一步比较可得在应用实验中采用7号组合最好。

3结论

从沧州和天津地区共采集了8个有效底泥样品,随即对8个样品进行了分离筛选,得到了3株处理人工废水最佳的菌株,对它们进行编号为31-A、33-A、41-A。对筛选得到的3株菌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说明31-A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33-A菌为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41-A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对鉴定得到的3株菌株进行混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31-A、33-A、41-A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微生态制剂处理人工废水效果更好。培养过程中最适的温度为37℃,最适的pH为8.0,最适合的转速为120r/min。处理人工废水时,综合分析得出应用实验中采用31-A:33-A:41-A为2∶1∶1时,即7号组合处理废水的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胡亚东.养殖池塘地质生态修复关键因素探讨[J].河南水产,2010(2):18-20

[2]张卫强,朱英.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危害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学杂质,2012,2(6):324-327

[3]赵燕超,王蓉,魏俊利.当前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鱼类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天津水产,2003(2):30-33

[4]陈永青,林亮,杨莺莺,等.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生态科学,2005,24(1):80-83,89

[5]何云.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调节上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2,29(7):879

[6]王亚敏,王印庚.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60):72-75

微生态制剂篇7

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随着目前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被破坏,球菌和杆菌的比例失调(大于1),通过口服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有益菌进行干预是防治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有效手段之一。一项随机、多中心空白对照的临床研究,研究培菲康(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三联活菌)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随机选择小儿无腹泻肺炎患者296例(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46例),试验组使用静脉途径抗生素和口服培菲康1g tid,对照组仅使用静脉抗生素。记录第1、3、5、7 d时腹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应用培菲康对小儿肺炎进行预防性干预的试验组在第3、5、7 d腹泻的发生率以及重症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培菲康治疗肺炎继发腹泻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8%(显效率41.0%+有效率51.8%),明显高于对照组。此项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作为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有效手段。另一项观察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应用培菲康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预防性干预。试验组64例采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联合两种抗生素以及培菲康,对照组64例仅采用四联疗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6.88%和92.1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和18.75%,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甚至二重感染的发生。

2 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主要由肠道致病菌及肠毒素等所致,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粪便含水分较多,可伴有腹痛、发热。曹红华应用培菲康治疗致病菌阴性的急性腹泻患者,选择沙门菌和志贺菌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补液、解痉的支持治疗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培菲康胶囊480 mg tid,对照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使用左旋氧氟沙星200 mg bid。结果表明:两组5 d的治愈率为84.21%和88.24%(P>0.05),两组在就诊时、2、3、5 d时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一般急性腹泻患者口服微生态制剂能够取得与抗菌药物相同的疗效,同时可以排除抗菌药物使用后耐药性产生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副作用。另外,邓焕明采用培菲康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选择300例病例随机分成150例观察者用培菲康1g tid口服,对照组150例用庆大霉素和(或)复方新诺明、头孢克洛口服。观察组5 d有效率为96%,对照组5 d有效率仅为14%(无效病例加用培菲康和蒙脱石散剂7~14 d后治愈),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小儿迁延性腹泻大多有不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随着病程迁延,肠道菌群失衡更趋严重,依然强调单纯使用抗生素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微生态制剂能通过非特异性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球蛋白IgA的数量等来达到抵抗病原菌的目的。

3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颗粒在小肠粘膜刷状缘粘附并繁殖,引起上皮细胞断裂、破坏、脱落,微绒毛缩短、变钝,因而影响小肠吸收电解质的能力及乳糖酶的活性,使乳糖水解降低而导致渗透性腹泻,同时破坏肠道正常微生物环境。腹泻时肠道厌氧菌数量约下降至原有数量的1%。由于厌氧菌的大量减少,破坏了其屏障及拮抗作用,有利于致病菌的侵袭和定植。腹泻与肠道内微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形成恶性循环。病因治疗有病毒唑、干扰素和聚肌胞等。动物实验证实,厌氧菌能促进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有利于腹泻的治疗。一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中,患儿均静脉给予病毒唑及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培菲康210 mg tid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差异于对照组的84.7%(P<0.01)。提示微生态制剂降低肠腔内氧化还原电位,制造厌氧环境,重建肠道平衡,可有效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与定植。

4 结语

微生态制剂篇8

方法:抽取92例患有腹泻的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腹泻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患有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腹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76-02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临床致病原和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一种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为主要特征性表现的儿科常见病,2岁左右的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可导致出现液体和电解质丢失,是造成小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症状的一个非常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患有腹泻的患儿病例,对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患有腹泻的患儿病例9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至12岁,平均4.7岁;治疗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至11岁,平均4.2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一岁以下患儿每次0.2g,一至两岁患儿每次1.0g,两岁以上患儿每次1.5g,每天三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微生态制剂思连康,每次一片,研碎浸泡于水中,每天三次。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复况进行比较。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经过两天治疗每天腹泻次数已经减少至2次以内,大便的性状也恢复正常状态,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有效:经过三天治疗每次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以内,大便的性状有所好转,水分减少程度明显,临床症状几乎消失;无效:经过三天治疗腹泻症状没有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改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1。

1.4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腹泻症状控制效果。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有效率80.4%;治疗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有效率9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2.2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症状再次复发的人数分别为8例和2例,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7.4%和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蒙脱石散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主要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一种多层次生物结构;其颗粒的直径在1~3μm之间。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定位能力及对消化道黏膜极强的覆盖能力和吸附作用非常强。药效学研究结果已经充分证明:蒙脱石对轮状病毒复制和传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肠道黏膜免受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出现的组织学变化具有控制作用,能够使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得到充分维持,使蛋白的屏障作用增强,以到达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的目的。

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近年来在临床医学界已经受到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采用微生态制剂对患有腹泻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方法,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对肠道正常益生菌群进行补充使其恢复微生态平衡状态,对肠道天然生物屏障进行有效重建。双歧杆菌是肠道中的一种主要的微生态菌种,为临床对该类患儿进行治疗的首选。微生态制剂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的主要原理为:在肠道内形成一个生物膜,防止有害菌在肠道内发生黏附、定植,使内毒素的积聚减少;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益生菌在肠道内能够产生大量乙酸、乳酸,使肠道的pH值显著下降,肠管蠕动功能恢复正常,使腹泻症状减轻;生物拮抗作用,如双歧杆菌胞外酶可以使致病菌或其毒素的特异性位点降低;消化乳酶作用,乳酸杆菌能够产生半乳糖苷酶,对腹泻后的乳糖不耐受症起到缓解作用2。

参考文献

[1]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的诊断治疗方案(2008年10月北京修订)[J].临床儿科杂志,2009,12(13):147-148

上一篇:生态建筑范文 下一篇:生态效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