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业务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30 20:17:32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1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发挥了融资担保平台作用,业务经营步入正规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按照“帮企业解困、替政府补位、对股东负责”的宗旨,坚持既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支持,又按市场化运作,严密风险控制规范操作,保证资金营运安全,走出了一条企业、银行、公司等多方共赢的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年底,公司共受理县(市)区农产品加工业、贸易、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五大行业担保项目个,立项个,已通过评审审批项目个,共为家龙头企业提供了万元融资担保服务,目前在保项目个,在保金额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是上年余额的.倍。其中种植业个,金额万元;养殖业个,余额万元;贸易个,金额..万元;农产品加工业个,金额万元。公司共取得担保收入万元;计提各种风险准备金.万元;担保基金由去年的万元,增加到目前的万元,增加万元,增长%。通过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有效的促进了龙头企业信用的提升,使受保企业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在扩大就业再就业、增加税收方面也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于超额信用限额的万宝粮油有限公司和大山现代有限公司等,我们积极向省农业厅、省担保公司推荐,并参与担保调查,提供联合担保万元,受到省、市政府和农发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据统计,通过家受保企业担保贷款的注入,新增产值.亿元,新增利税多万元,新增就业人员多人,有力推动了龙头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操守合规规范

作为高风险的担保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重点在管理风险上。没有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科学的业务操作流程是不可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障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作为加强公司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依法设立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并根据业务需要设立担保业务部和综合业务部。二是公司参考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担保公司、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业务操作细则、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担保资金管理办法》、《担保评审委员会工作办法》、《担保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担保业务操作规程》、《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办法》、《担保项目调查实施细则》、《担保项目审查实施细则》、《反担保管理办法》、《担保项目保后管理实施细则》、《担保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三是在操作流程上,强调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担保业务操作规范文本。公司制定了《襄樊市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从客户咨询阶段的《担保申请书》到调查审批阶段的《担保调查报告提要格式》、《担保项目评审表》《担保项目审批表》,以及《担保意向函》、《正式担保函》等都进行了不断完善,使业务操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四是建立审保分离制度。各部门各环节都相互独立制约。公司纵向实行个人负责制,横向实行部门审查责任制。每个担保项目审查都有不同部门同时进行,通过制度规范项目流程与审批程序。而对于项目风险防范,公司建立了包括保前评估,保中控制,保后检查跟踪,直到担保责任解除在内的全程监控体系,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同时推进“项目评审制度”,专门聘请财会、金融、法律、机械、农牧科技等方面多名专家人员参与项目评审,包括项目担保措施的设置和落实、合同起草和签订、项目动态跟踪和管理以及评审、决策等运作全过程。

(三)不断壮大了担保基本规模,资本构成丰富多元化。

公司成立之初,担保资本金仅有万元,按照“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的融资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实际注册资本%”的政策规定,担保公司对单个龙头企业的担保余额不得超过万元。经与农发行沟通,农发行给于担保公司特别支持,一是资本金按最高:倍数放大;二是对单个企业融资担保额度提高到万元。但这个额度根本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万的资金规模与银监会规定“与银行合作的担保公司需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资金缺口相差甚远。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扩充担保基金规模达到万元的目标。一是打好政府牌,向政府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依靠政府扩大规模(目前政府投资已达万元);二是争取政府重视和股东支持,督促已认缴单位资金及早到位;三是努力扩大股东认缴面和扩大股份,辅之收费优惠政策加以保障;四是运用政策借调资金补充规模。今年省财政厅以号文件《关于利用省级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担保体系建设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我们担保公司资格具备,条件充分,拟借调万元专项资金予以补充。目前,担保公司实际资本已达到万元。其中货币资本万,土地实物资本万元。年底可突破万元。

(四)积极参与了政府中心工作,受到重视和支持。

公司成立一年来,紧紧围绕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融资担保服务,先后为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多万元,占总额的%。保康县委、县政府领导知道我们受理该县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等涉农企业贷款担保项目近个、开展担保贷款近千万元后,当即表态,凡担保公司的担保项目,县财政将给予贴息支持;同时决定县担保公司的万元资金全部入股我们担保公司。今年生猪生产成为关系国民“菜篮子”供应、关系市场物价、关系社会稳定的热点,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万头生猪成长工程”的决策,我们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利用担保平台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几点意见》,受到重视和肯定,市政府决定,全市支持新建和扩建家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企业,由市担保公司担保、市财政贴息、市农发行贷款各万元。同时,为了提高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市政府以其储备的价值万元的工业用地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使担保公司对单个企业的担保能力由万元提高到万元。

(五)建立了风险防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趋于制度化。

我们始终把防控风险作为开展担保工作的核心,每一笔担保贷款,都必须采取反担保措施。一是实行资产抵押、权利质押反担保。二是企业所有股东个人承担保证反担保责任。三是关联企业或同类企业互保联保。四是按担保额度的-%收取企业风险保证金。目前“两金”已达近万元。五是对于无任何反担保措施和流通型企业,实行银行账户共管,公司派专职人员全程监控其资金的使用、原料及产成品的收购和销售及货款的回收。六是审保分离,科学决策。规范担保业务各个流程中所涉及的项目调查、项目审查、项目评审、项目审批、保后跟踪、代偿支付等各个环节责任人的行为,建立“横向平行制衡”的约束机制。七是建立项目责任制度,严格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每个项目都签订担保项目责任书,第一责任人为项目主办调查人。由于公司各种防范风险措施到位,担保贷款到期的个项目,全部按时偿还了贷款,解除了担保责任,没有出现代偿损失。

(六)广泛宣传担保平台的作用,提升了公司的形象。

一是利用会议宣传。利用公司周年庆典和第三次股东大会契机,邀请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有关领导、市农办、经委、农发行、国资委、财局、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新老股东代表参加会议座谈。尤其是政府刘德政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所作的重要讲话,其中还点名要求“市农办和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强对担保公司的指导、协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纪委、地税要积极帮助担保公司办理营业税减免手续,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扶持;市财政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帮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使与会代表更加明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了解了担保公司支持龙头企业触资担保的骄人业绩和重要作用,从而加深了对担保公司支持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位置和未来发展前景。会上新老股东还纷纷表示要切实支持,加大股份注入,并现场签约认缴万元。二是利用文件宣传。以公司文件《关于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意见》上报市委、政府,受到市委、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成为生猪养殖企业中申请贷款担保的有效指南。《积极发挥担保平台,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刊登在市政府公报上,对宣传和提升公司形象、地位、作用以及知名度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三是直接深入企业宣传。今年以来,公司多次组织员工深入全市县市多家企业宣传政策和调查研究,设立问题解答联络人提供咨询和经营策划服务。

(七)扎实打造了员工队伍,业务精干工作高效。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2

关键词:担保行业;组织机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D911.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1193-01

一、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公司问题

(一)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信用担保公司带来了的发展空间。据信用中国网的信息,目前全国已有2188家,担保公司的数量增长非常快。担保行业是高风险的准金融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问题:国内担保行业仍缺少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行业引导;行业未形成整体合力,目前各担保公司仍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未形成行业整体品牌效应,行业信用绝大部分只源于投资者投入的担保资金数量;未解决好行业整体利润微薄的问题;最关键还有被金融体系认同不够。

我们集团公司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发展壮大,在壮大到一定程度后遇到瓶颈问题。由于担保行业在国内的发展也并不长久以及进入担保行业的人才都很年轻,所以可以借鉴的经验非常少,即是可以“挖到”银行的高端金融人才也并不能非常适应担保公司的发展很难用银行的经营规则套用到担保公司,如果完全套用银行信贷的经验来发展担保公司,会导致业务流失量很大,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很多担保公司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琢磨经验,位于安徽的公司套用位于重庆总部的担保公司的经营规则,这也使得刚到安徽发展的公司更加步履维艰。

(二)组织结构导致的发展问题

在短短的半年中间,公司每况愈下,严重阻碍了公司及整个集团公司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1、经营业绩连续下滑

客户投诉增加、客户流失。经常发生总经办带来的客户,在办理了几次业务后,竟然连总经办的高层也不置之不理。有的客户还经常抱怨公司的业务熟悉程度不够,认为公司在员工的培训上有极大的问题,业务的专业能力不够等严重问题。

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

因为两个部门在处理客户的态度上的不一致,导致部门间配合程度不够融洽。员工之间交流不畅、“扯皮”事件增加、人事纠纷的时间居高不下。

3、部门间工作职责重复导致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

业务部和调查部都要求客户上交资料,导致工作重复。同时员工的士气低落,调查部出现员工在办公室打游戏、偷菜、聊QQ等。员工的病假增加、离职率提高。单月离职率由12%提高到25%,离职员工主要集中在调查部和业务部。其中典型的例子为某员工竟然为了调离安徽公司,申请单填写的理由为在安徽的语言不通。

二、 组织问题诊断

(一)用跟单调查的方式进行组织诊断

为寻找问题根源人力资源部亲自跟单寻找问题。在跟单过程中,我们发现业务员在得到业务之后交给调查员的过程中,业务员与调查员之间没有协商好,导致告知客户所需准备的材料不一致。业务员在此单中一般希望客户可以获得更多的担保资金,通常会告诉客户准备质优的材料,而掩盖掉资信较差的材料。而调查员由于负保后所有责任而全力调查,不惜放大客户的风险,这样就导致了矛盾。而客户并不清楚公司的岗位差别,他感受到的只有公司的内部管理的混乱和业务员的不专业,最终导致客户的大量流失。

(二)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组织诊断

基本的几个步骤:

1、运用《职位分析访谈表》与 业务部、调查部同事交流

在与业务部、调查部员工交流过程中避免员工担心工作会变化或者引起自身利益的得失,而对本次交流的对象以及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特别要求过程中提到的问题全部由访谈者提问和聊天的形式进行,需要特别纪录的地方由访谈者本人纪录和做注。进行交流的地点也选择在公司以外的地方进行。

在提问中,得到回馈信息最多的几个问题第一是:每日必做的工作和完成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业务部门的同事做得最多除了业务开发等基础工作外,就是与调查部的同事交流,业务部同时还抱怨在此项交流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与调查部门的同事交流的过程中,调查部门除了调查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外,就是与业务部的同事交流,以及与风险部的沟通。同时他们认为业务部门的同事过度的干预了他们的工作。

第二是关于工作关系的问题:本职位的工作者有哪些联系?描述这些联系时怎么建立的?在部门内部还是部门外部?联系次数是否频繁?联系中包括信息收集判断,还是仅仅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哪些联系对部门有用?(这里的联系包括对象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人员)关于这个问题业务部门的同事给出的答案是除了客户就是调查部门的同事,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每一笔的业务都需要经过调查部的审查,之后还要被风险部的同事审查,他们认为这样重复劳动,既浪费他们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他们的精力。在与同事的交流过程中往往还伴随激烈的争吵和喋喋不休的抱怨。

2、与直属领导、风险部员工交谈

在与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常务副总往往是公司大项目和大业务的谈判者,但是后期跟单的往往是业务员和调查员,丢失业务的时候包括常务副总在内的总经办领导经常是以批评的方式教导业务部门和调查部门的员工,他们在自己感觉沮丧的同时也让这两个部门的同事感觉压力,这更多了的导致了他们变本加厉的相互指责。

在与风险部的同事交流过程中,我们谈到错误分析,第一个问题是第一个最易犯得错误有哪些?举例说明,并指出是操作上的还是观念上的或者两者皆是。他们均提到了不容易区分业务部和调查部的同事作出的客户回馈哪些对公司更有利?哪些对客户更有利?虽然岗位职责上说明是直接处理调查部的报告,但是在风险分析中有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和业务部的同事接触,因为客户是他们带进公司的,最了解客户情况的还是业务部同事,甚至有时候客户会把我们看不到的风险告诉业务部的同事,让他们帮助掩饰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担保。

(三)客户回访的方式做出组织诊断

为了不耽误客户时间,回访工作安排在保后检查工作期间进行,这些客户也是很很乐于配合的。在回访中,从客户那里得到的信息更多是抱怨我们业务进展很慢,他们有时候还会重复几次交公司资料过来。他们也不清楚调查部的同事来调查的目的,因为他们认为在第一次与业务部同事接触的过程中,就将自己的情况基本上告知完毕,但是调查部的同事过来的时候还得告知一次,甚至是还要告知风险部。

三、实施组织变革方案的过程

(一)部门整合

为了增加员工的参与度,使得他们认识到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在制订的多个方案中从资源部汇同多个部门的同事进行商讨,同时有总经办派出常务副总和一个执行董事参与协调,最终报批集团总部的董事会。

关于业务部的最终方案是将业务部和调查部合并形成担保部。

担保部和公司之间的关系由总经办直属协调管理,风险部增加了更多的执行监管职能以及沟通子公司和总公司业务的职能。

担保部内部仍然以原来的方式的管理方式执行,设部长和业务员两个岗位,分设担保一部、担保二部、担保三部。岗位职责则是综合原来两个部门的职责,原则是谁接单谁调查。原来调查部部长以及有能力的员工分别担任二部、三部部长。为了帮助原来业务部和调查部员工弥补原来知识的缺失,人力资源部分别汇同原来两个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制定了与本次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得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二)担保部形成A 、B 两个角色职位

A 、B角不以职能和管理范围区分,以单笔业务工作区分,每笔业务的接单、调查工作人员为A角。

如此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客户的麻烦,提高了各个部门领导的满足度,之前的组织结构,业务部和调查部分开主要是为了防范业务员在业务过程中监守自盗。

但是设立A、B引出新的问题:1、需要设立新的薪酬制度2、A、B角的确定问题。于是我们重新讨论设立了新的薪酬制度,第一,个人岗位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团公司的薪酬制度,底薪的部分不会改变。提成方面调查部的提成部分划分到B角,A比B大约为3比1的比例。部门提成仍然按照之前的业务部方式不变。

第二,为了减少组织中的利益矛盾,对单笔项目的A、B角的确认进行明确的规定。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自动确认①项目来源明确:谁接手的项目,谁负责到底,完成调查报告即为A角②项目来源不明确:谁调查,谁完成的调查报告即为A角③不论项目来源:谁辅助完成调查或者获取客户源的即为B角。④A角只能为一人,B角可以为多人,在B角为多人的情况下,提成以及奖金均为平均分配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在调查报告后详细写明A、B角业务员,报备财务部。

四、小结

本次改革得到了各个部门的支持,认真组织实施改革的方案,虽然本次组织机构变革程度不多,但是关系重大,因为它涉及到本公司成果性的部门变动,而其他的部门都是支持配合该部门工作的战略合作伙伴。本次组织结构变革经历了实践检验之后,进一步深化了一线业务部门的职责,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同时也提升了公司的业绩,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肯定。

参考文献: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3

【关键词】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大中型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然而,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贷款困难一直困扰着企业发展,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担保公司也就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风险的不断积聚严重影响担保公司的正常运营,担保公司必须具备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而其中财务风险是担保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它关系到担保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担保公司如何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就成为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一、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生存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增加这些企业的融资能力,成立担保公司以帮助其解决自身的信用不足,担保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

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以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但是目前,由于经济增速整体放缓,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不断上升,特别是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集中代偿,金额超过担保公司的承受能力,严重威胁其生存问题,这类代偿风险是目前担保业务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于担保对象的风险和来自于银行、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方面的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担保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或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

1.来自于贷款的中小企业的风险

担保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财务、采购等主要部门多为家族亲戚,人员素质不高,为了获取贷款,中小企业大多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虚假的经营数据,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骗取贷款担保,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竟争时由于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研发能力弱,而被社会淘汰,从而引起担保企业的风险。

2.来自于银行方面风险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要求入围的担保企业交纳保证金,把需要贷款的企业推荐给担保公司,如果贷款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担保公司必须全额代偿,所以导致银行在评价贷款客户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会有所降低,各方面的审查也大多会流于形式,加大了贷款企业的违约风险,从而也加大了担保企业的代偿风险;而且现在银行入围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四大国有银行基本上要求注册资金不低于3亿,且有国有投资背景,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续期。

3.来自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应当前置审批,即由当地的工信部门颁发融资经营许可证,然后凭该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现在工信部门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融资性经营许可证续期越来越难,好多担保公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续期,导致只能转为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再办理贷款担保业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且 贷款企业逾期未能归还贷款时,担保公司代偿后再追偿,但往往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财产加以执行,而向法院申请执行个人财产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争议,如只有一套住房,或者抵押物重复抵押等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加大担保公司的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

4.来自于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

在存在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重点分析因自身存在的管理缺陷而使公司面临潜在的财务风险的原因。

三、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缺乏长远的公司战略目标

大多数担保公司急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使得公司担保项目多却不优,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相同类型的担保项目没有限额控制,如果某一行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或市场冲击,譬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房地产,全行业亏损,将会使担保公司代偿率过高,资金链断裂。

2.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的风控人员

融资性担保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前几年随着担保公司急剧增加,风险管理人才明显匮乏,现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人员分为四类:(1)业务员:大多数担保公司工资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所以业务员为了能够获取高额的绩效工资往往会为贷款企业隐瞒一些事实;(2)银行退休人员,这部分人员往往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但毕竟长期在银行系统工作,固守成规,过于死板,不能灵活的运用风险管理知识去把控风险。(3)法律人员,这类人员虽然能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但是却不熟悉财会知识。(4)财会人员,这类人虽然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但因为担保公司要面对的客户群体行业不同,如没有10年以上各行业的从业经验,或者是具备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理论知识,很多中小企业的假账或存在的问题就不能发现。

3.反担保措施设置不合理

一般贷款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足额的抵押物,提供的房产一般没有房产证;抵押的机器设备都使用多年,折旧磨损较大;抵押的商品或原材料因为流动性较大或占用较大面积而不能随时监管;为了业绩,往往凭业务和风控人员的职业判断来推断违约的可能性,做出是否为其担保,这就为担保公司埋下了隐患。

4.内部评审制度有待完善

融资性担保企业一般都设有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业务总监、风险总监、法律人员等组成,但现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私企较多,评审会成员素质高低不一,而且总经理往往会拍脑袋决定担保项目,而其他成员往往会顾及总经理面子而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使得评审委员会流于形式。

5.保前审查不严,保后监管流于形式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前应认真审核被担保人担供的资料,并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核查,比如销售、采购的出入库单、上下游企业核查、车间、仓库等等,然而现实中很多担保公司实际操作人员或由于对该行业不了解,或由于提成等各种原因,不恰当地做出了判断,给公司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对已实施担保客户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控;特别是对于主营业务变更、重大收购兼并、实际控制人变动的企业应重点关注,但实际情况下公司更关注新业务的拓展,而对于保后监管却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而没有细致地观察、了解,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问题,不能提前预警。

四、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应认真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防范对策,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业务发展规模。

1.认真核查担保对象情况

担保公司应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认具审核,看其从事的行业是否是国家支持的、禁止、限制的,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企业能否按规定提供有效的反担保抵押物;企业的资信情况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核查时,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调查企业的资信情况,包括查询当地信用、工商和法院系统网站,了解企业是否有诉讼、纠纷或处罚,企业有关的诉讼、行政处罚对其声誉、经营、未来前景等是否产生影响;此外根据核实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

2.制定与公司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

要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就要求公司决策层对内对外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外,要及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动,要及时嗅出商机,发现不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对内,公司决策层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各类信用等级的客户实时分析,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司组织架构、人员构成。

3.配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和复合型的风控人员

担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加强对高素质财务、风控人员的培养,通过开展定期培训,促进财会、风控人员对担保公司各项流程的了解,加强财务和风控人员风险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战略发展。

4.认真落实反担保措施

符合担保条件后,业务人员应按照易于变现、易于评估、易于操作、易于触动受保人利益的原则和贷款企业沟通确认反担保的设置,在设定反担保物时,首先以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个人财产作抵押,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认真核查抵押人对抵押物权利的完整性、合法性;抵押物价值与变现能力情况,抵押登记、市场价值及拍卖等法情况。

5.完善企业评审制度和监管体系

融资性担保企业应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委会成员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风险总监、风控部经理等组成;评审会评委根据A、B角报告开展评审工作,对业务评审采用签字表决制,参会评委须在《评审会评委意见表》上明确填写"同意"、"反对"或"再议"等评审意见并阐明理由、签字,过半以上的评委同意视为业务评审通过,过半以上的评委反对视为业务被否决,否则为再议;评审会决议为再议的项目,A、B角应对要求再议的内容进一步落实,初步确定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后,填写《再议申请表》,安排重新上会评审。

6.加大保后跟踪监管力度。

保后监管是指对担保客户经营管理、产销情况、财务状况、反担保物的价值及状况等影响担保风险的因素进行跟踪、调查、监控和分析,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保后检查分为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当发现担保业务出现风险预警信号时应对客户做连续跟踪调查,加大监管密度及频率,当出现重大风险隐患的担保项目,专项小组应适时与企业保持接触,落实解决方案,如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冻结、查封其财产,迫使被担保人增加担保措施或其他可接受的方式进行处理。

五、结束语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提高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地改进公司内部的相应制度,增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才能加快风险机制的构建进程;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事关到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对于这些风险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相应地制定应对策略,建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系统,将财务风险所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小毅,基于业务角度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探讨,特区经济,2013(12):64-66.

[2]郭晓辉,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时代金融,2015(10):298.

[3]刘辉 ,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构建的思考 ,时代金融,2015(7):98-99.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4

一、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公司在日常的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与预期计划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公司只要在市场环境下经营,就势必会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而言,按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运作流程的不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财务风险类型的成因,又可以将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法律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市场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等几种类型。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激励性以外,由于融资担保公司主要是以向借贷机构担保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因此财务风险还具有明显的隐蔽性、爆发性、高风险性以及风险分担困难的特点。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外部以及内部两方面系统分析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其成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源自于所受保企业的风险,在担保过程中,由于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所担保公司如果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了违约,就必须由担保公司偿债,因而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管理不当,对于受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不全面,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当或者是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二)内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因素造成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如果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实现自身规模扩展,不合理的对外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是挪用客户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一旦资金回收困难,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传递的防范

作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言,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工作就是应该在源头控制源自于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传递。首先,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受保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查以及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评价分析,对于会计报表应该全面审视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问题,并加强对受保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全面分析,在对受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后进行决策。其次,在确定担保以后,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尤其是对受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并定期与受保公司进行业务咨询,及时发现财务工问题并进行提醒作出风险预警,以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流程就是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重点是关注自身代偿能力情况与经营效率状况,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来开展业务,并通过对公司自身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应对上,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担保项目或者是担保期限实现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内部补偿或者是外部补偿进行风险补偿,也可以通过反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避免由于财务风险问题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除了采取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来规避风险问题。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运作都在标准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同时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对融资担保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审计、项目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督促公司内部自觉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融资担保公司由于客户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为了避免受到财务风险影响,公司自身就必须健全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重点加强财务风险的评估分析,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进而规避各类财务风险问题,为融资担保公司的稳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环境。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担保机构 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是为中小企业借贷、招投标等经营活动提供担保的机构,在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自身要承担一定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担保公司“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其所处的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因此风险控制就成为担保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主要讨论商业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策略问题。

商业性担保公司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构。商业性担保公司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全不同:政策性担保机构要执行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对一些产业的投资,而且政府财政对其亏损给予适当的补贴;商业性担保公司则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完全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原则运行,发生亏损需要用自有资金来弥补。因此,风险控制是商业性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是指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商业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与银行、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风险有很大不同。保险公司面对的是数额巨大的保险客户,用向每个客户的少量收费来弥补个别的大额损失,是根据大数定理计算后确定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收取保费的比率,从而用保费可以弥补风险损失及经营成本,并获得利润,在一定条件下申请的项目都会得到保险,不需要对承保项目进行十分严格的审查;风险投资公司是通过少数项目的高额回报来弥补对多个项目的投入,是在小数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的严格审查来控制风险的;担保公司介于保险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之间,是通过对多数项目的低收费来弥补少数项目发生的大额损失,由于担保公司承保的项目数量有限,担保项目的金额、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千差万别,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无法精确计算担保费率,所以不适用于大数定理,这就要求担保公司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将风险控制在担保机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另外,在国内担保公司普遍开展的贷款担保业务中,担保公司承保的项目都是不能直接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项目,如果项目的抵押、保证等条件很好,就可以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没有必要找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所做的项目基本都是银行不愿意做的。因此,担保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担保风险,是指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担保风险按照引发风险的层次性分类,可以分为系统性担保风险和非系统性担保风险。由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法律的变化等引发的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而由于担保机构决策失误、企业信用变化、违规操作等引起的风险为非系统性风险。面对担保业务中的各种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战略上规避和转移一些风险;从制度上分散和消除一些风险;在操作中严格控制风险;在代偿发生后采取强有力的资金追回措施。

在战略上回避和转移风险的策略

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业内法律法规的关注和前瞻性研究,这样可以增强担保机构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相关法规变化的洞察力,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例如,本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产生了很强的紧缩效应,经济环境变化产生了系统性风险,导致一些在保企业出现困难,如果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做很好的前瞻研究,就可以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避免一些系统性风险。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势必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管理层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应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因此,在担保公司建立之初,就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具备财务、管理、法律、投资等专业知识的员工队伍。这样就可以从战略上规避掉一些由于员工素质不高而引发的风险。

参加省级和全国的再担保体系,通过再担保来分散风险。目前,全国已经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参加再担保体系可以在代偿风险转变为实际损失时,由再担保机构来分担一部分损失,这样就将风险分散掉了。

尽量避免法律风险,不去涉及违法违规的业务。有些业务种类是违法或违规的,但是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有许多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开展了这些业务,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国家查处此类违规业务,开展此业务的的机构就有可能面临灾难。

在制度上分散和消除风险的策略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程序来规避政府干预风险、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及内部管理风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担保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领导体制与决策程序,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例如建立“审保分离”的横向平衡机制;内部组织机构之间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约束和相互牵制机制;防范道德风险,建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权限的独立性;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加强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从制度上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浙江省某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1.2亿,五家股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其内部设置的审批权限为:

转贴于

单个企业或项目担保累计金额1000万以上,单笔500万以上,由董事会审批;

同上,累计金额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单笔金额100 万以上500万以下由公司担保审批小组审批;

同上,累计金额500万以下,单笔金额100万以下由公司经营班子审批。

在制度上确保被担保企业、被担保行业、担保期限、担保业务品种等做到有效分散。担保业务品种多样化能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应该在公司的制度中作出明确规定。担保业务的期限应做到长期、中期、短期都有,并保持一定的比例。被担保的行业和企业也应该做到分散,由此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某个行业或企业。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一些比率的限值,下面就是某担保公司规定的比率:

单一行业担保余额≤资本净额的25%;单一客户担保余额≤资本净额的5%-10%;最大十家客户担保余额≤资本净额的50%;最大担保余额≤资本净额的10倍;担保客户信用等级分布A级以上≥65%,BBB级≤35%;

存续期在1年以上的担保余额≤全部担保余额的40%。

在制度上规定保持担保机构的流动性,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发生代偿时,因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代偿造成的信用支付风险。担保业务的风险发生机制与一般保险业所经营的客观的、可预期的风险有很大区别,其发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担保公司在处理业务时应注意期限、金额等的匹配,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

建立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库。通过有目的的搜索、查找等手段积累大量的本地区主要行业和企业的信息,为担保业务开展做好基础准备。

建立从业人员的定期交流和培训机制。不同项目组、不同公司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及时传递一些信息,避免犯雷同的错误。定期培训可以使业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为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操作中采取严格控制风险的策略

担保风险分担。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企业与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防止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要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担保机构一般承担70%,其它部分由银行承担。担保机构的比例,法国是50%、日本是50%-80%、德国是50%-80%、美国是80%、加拿大是50%。目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在与银行的合作中担保公司处于劣势,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担保公司只能是全额担保,银行不愿与担保机构分担风险。但是,对于银行推荐的一些项目,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要求银行分担部分风险。

反担保措施。一般情况下,担保机构都要求被保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但是如果被保企业有质量很好的、足额的抵押物和保证措施的话就会直接到银行借款,而不用担保公司担保了,所以担保机构对企业的反担保措施要求又不能过于严格。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反担保措施的实施必须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例如对于小型家族企业,可以采取企业主要股东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保证,而且涉及到夫妻共有财产时要由夫妻双方签字认可。

合法合规性审查。首先要对企业所做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其次要对反担保措施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最后要对企业本身是否存在产权不清等进行审查。

对企业的事前、事中审查。承保前,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法人品质(可能直接影响还款)、 经营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只有详细掌握企业情况,才能有效的进行项目风险评估,从而降低担保风险。在保过程中要对企业持续的跟踪调查,一旦情况有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

代偿发生后采取强有力的资金追回措施

在大量的担保业务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被保企业违约,这时担保机构就必须代偿,但是在代偿发生后,担保机构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量追回代偿的资金。一般采取的手段有执行反担保措施、与企业谈判、对企业重组、诉诸法律手段等。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在战略上回避和转移风险的策略、在制度上分散和消除风险的策略、在操作中采取严格控制风险的策略,并且在代偿发生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追回代偿资金,商业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就能大大降低经营中所承担的风险。

参考资料: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通行做法”,江西中小企业信息网,2003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及主要控制措施”,中国信用管理网,2004

3.“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广东中小企业服务网,2004

4.“关于防范担保风险的几点建议”,《担保通讯》,2003

5.“担保机构应重视的风险点”,法律教育网,2004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6

一、国有上市公司担保失控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

现行关于担保业务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2000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下文称“61号通知”);2003年证监会、国资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下文称“56号文”)。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只是对董事和经理的担保行为进行了规范,但缺点是:第一,没有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规范。第二,没有对董事和经理对其他法人组织的担保行为进行规范。第三,没有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之外机关如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担保行为进行规范。

鉴于此,证监会61号通知应运而生,通知指出: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并且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其担保信息。较之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有三点重要变化。第一,担保禁止对象由原来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扩大到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第二,将仅对董事和经理担保行为的规范扩展到对董事、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担保行为的规范;第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担保信息,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担保业务处于外部监督之下,企业担保行为开始由“地下”走向“透明化”、“公开化”。

虽然61号通知较之原《公司法》有较大进步,但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能力和对非股东以外的法人组织的担保没有进行规范,致使违规担保行为开始转向为相互担保和连环担保,超能力提供担保,从而出现诸如担保规模巨大,担保链、担保圈等新的担保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证监会、国资委联合了56号文,指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不得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不得为本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关联方或个人提供担保。56号文对公司的担保能力和担保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规范,有效地遏制了相互担保行为以及担保圈和担保链的蔓延。但对上市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担保,然后再以控股地位占用子公司的资金的行为仍存盲区。

2.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企业一旦提供担保业务,则会形成企业的一笔或有负债,按照《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规定,企业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只有在满足确认条件时,才会在会计报表主表中披露担保信息,而是否满足确认条件主要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随意性较大,这就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以可趁之机,企业很可能以不满足确认条件为由,不确认或少确认或有负债,从而避免在会计报表主表中披露担保信息,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附注信息往往被报表使用人所忽视,隐瞒企业的担保风险。

3.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过度依赖银行筹集资金。

由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存在比较苛刻的条件,因而在目前仍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首选,银行在提供贷款时为了降低风险,要求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担保,在利益的驱使下便会产生大量的违规担保。

(二)内部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形成第二种委托关系。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造成股东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难以实现,董事会处于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之下,中小股东的决策权无法得到保障,引起经营决策高度集权化,中小股东在企业中的利益无人代表,实际上形成了第二种委托关系,即中小股东委托大股东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由于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成本较高,而且监督成本与其收益不对等,致使中小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中小股东缺乏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当自己的利益受损时只得“用脚投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大股东为了一己私利,无视担保风险,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大肆要求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使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和“圈钱”机器。

2.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

国资委再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多层委托关系,国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者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真正的所有者无权或无法对其监督,造成董事长或总经理权力监督的真空,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说了算,担保业务的董事会集体决策机制无法得到保障。

3.国有上市公司的担保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

虽然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但其只是一个框架方案,关于企业如何建立担保内部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如何实施控制该文件并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担保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一)建立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程序

1.担保企业提出担保申请,担保业务部门接受被担保企业申请资料;2.担保业务部门收到担保申请资料,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对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测算担保风险的大小;3.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把担保项目风险评估资料提交给担保业务受理部门;4.担保业务受理部门收到风险评估资料连同被担保企业提交的资料提交给总经理决策;5.总经理再提交由董事会进行集体决策,决定是否向被担保企业提供担保业务;6.董事会把审批决策意见交由担保业务部门办理;7.担保业务部门根据董事会的审批意见,会同法律部门给予被担保企业办理担保业务,签订担保合同,财务部门对担保业务做好充分的会计记录;8.担保业务办理后,担保业务部门要对被担保企业实行定期监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企业的担保风险;9.为了降低担保风险,还可以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反担保。

(二)担保内部控制的内容

1.担保业务申请阶段控制的内容。主要审查被担保企业提供的申请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比如被担保企业贷款资金的项目是否真实。

2.担保受理阶段控制的内容。首先,由担保企业的财务部门对被担保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评价。主要从被担保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管理能力(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产周转率)五个方面加以评价。其次,由担保企业的内审部门对被担保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再次,对被担保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被担保企业过去的偿债记录进行调查。若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恶劣,被担保企业过去的偿债记录曾有不良记录,则担保风险较大。反之,则担保风险较低。第四,查看被担保企业是否向担保企业提供反担保。若提供反担保,则风险相对降低。第五,将担保金额与担保企业设定的最大担保限额进行比较,若超过担保限额,则风险较大,反之,在担保限额范围内,担保金额占担保企业净资产比重越低,则风险越低。      3.担保审批阶段控制的主要内容。评估部门在受理阶段形成评估报告并提交给担保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门将担保文件和评估资料一并提交给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由其提交董事会进行决策审批。该阶段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担保业务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严禁个人审批担保业务,保障决策程序的公正性、决策方法的科学性,提高决策水平,未经董事会审批不得签订担保合同,必要时向有关专家咨询意见。

4.担保合同签订阶段控制的主要内容。担保业务经过董事会的集体决策通过后,再由担保业务部门与担保申请人签订担保合同。在合同签订时,首先,业务员必须在授权的范围内办理担保业务。其次,业务员要会同法律部门或咨询法律专家以保证担保合同条款完整、准确无误,比如,合同文本页码需连续编号,并加盖骑缝章;担保的金额和期限应大写;严格杜绝在空白担保书上签字、盖章,以避免事后产生合同纠纷。最后,担保合同签订后,担保业务部门要及时把签订的担保合同等担保资料传递给财务部门进行充分及时的记录。

5.担保合同签订至合同终止期间的控制。在此期间,担保企业可以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机制(见图2)实施控制。

图2风险预警流程图部门经理或总经理指令担保业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委托评估部门或机构评估被担保企业的行业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评估部门或机构把评估报告提交给担保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门再转交给部门经理或总经理,使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及时掌握被担保企业的资料信息,当被担保企业的风险值达到担保企业的警戒线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一旦担保企业未来发生损失,可以用担保风险准备金来弥补损失,不会由于履行连带偿债责任导致大量的现金流出,形成债务危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或对担保业务投商业保险,一旦发生担保损失可得到一笔保险赔偿降低损失。行业风险评估主要分析被担保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成长性。财务风险评估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估。经营风险评估主要评估被担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发展计划和经营目标的履行情况等。

6.担保企业履行连带赔偿责任时的控制,该阶段的控制程序见图-3。

图3当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由于担保企业负有连带偿还责任,担保受益企业要求担保企业偿还债务;担保业务部门把担保受益企业的求偿要求提交给部门经理或总经理;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再把索赔通知和担保合同提交给董事会进行决策;董事会把经过集体决策的意见传达给担保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门将董事会决策意见转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再会同法律部门和担保业务部门向担保受益企业支付款项。

参考文献:

[1]翟志华.控制和防范企业对外担保风险的}措施[j].江苏商论.2004;5

[2]舒芸芸.上市公司担保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

[3]李先琴.试论中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控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方小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缺陷与发展对策[j].当代财经,2004;9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7

一、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生存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增加这些企业的融资能力,成立担保公司以帮助其解决自身的信用不足,担保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

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以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但是目前,由于经济增速整体放缓,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不断上升,特别是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集中代偿,金额超过担保公司的承受能力,严重威胁其生存问题,这类代偿风险是目前担保业务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于担保对象的风险和来自于银行、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方面的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担保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或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

1.来自于贷款的中小企业的风险

担保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财务、采购等主要部门多为家族亲戚,人员素质不高,为了获取贷款,中小企业大多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虚假的经营数据,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骗取贷款担保,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竟争时由于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研发能力弱,而被社会淘汰,从而引起担保企业的风险。

2.来自于银行方面风险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要求入围的担保企业交纳保证金,把需要贷款的企业推荐给担保公司,如果贷款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担保公司必须全额代偿,所以导致银行在评价贷款客户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会有所降低,各方面的审查也大多会流于形式,加大了贷款企业的违约风险,从而也加大了担保企业的代偿风险;而且现在银行入围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四大国有银行基本上要求注册资金不低于3亿,且有国有投资背景,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续期。

3.来自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应当前置审批,即由当地的工信部门颁发融资经营许可证,然后凭该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现在工信部门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融资性经营许可证续期越来越难,好多担保公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续期,导致只能转为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再办理贷款担保业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且 贷款企业逾期未能归还贷款时,担保公司代偿后再追偿,但往往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财产加以执行,而向法院申请执行个人财产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争议,如只有一套住房,或者抵押物重复抵押等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加大担保公司的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

4.来自于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

在存在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重点分析因自身存在的管理缺陷而使公司面临潜在的财务风险的原因。

三、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缺乏长远的公司战略目标

大多数担保公司急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使得公司担保项目多却不优,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相同类型的担保项目没有限额控制,如果某一行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或市场冲击,譬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房地产,全行业亏损,将会使担保公司代偿率过高,资金链断裂。

2.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的风控人员

融资性担保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前几年随着担保公司急剧增加,风险管理人才明显匮乏,现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人员分为四类:(1)业务员:大多数担保公司工资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所以业务员为了能够获取高额的绩效工资往往会为贷款企业隐瞒一些事实;(2)银行退休人员,这部分人员往往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但毕竟长期在银行系统工作,固守成规,过于死板,不能灵活的运用风险管理知识去把控风险。(3)法律人员,这类人员虽然能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但是却不熟悉财会知识。(4)财会人员,这类人虽然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但因为担保公司要面对的客户群体行业不同,如没有10年以上各行业的从业经验,或者是具备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理论知识,很多中小企业的假账或存在的问题就不能发现。

3.反担保措施设置不合理

一般贷款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足额的抵押物,提供的房产一般没有房产证;抵押的机器设备都使用多年,折旧磨损较大;抵押的商品或原材料因为流动性较大或占用较大面积而不能随时监管;为了业绩,往往凭业务和风控人员的职业判断来推断违约的可能性,做出是否为其担保,这就为担保公司埋下了隐患。

4.内部评审制度有待完善

融资性担保企业一般都设有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业务总监、风险总监、法律人员等组成,但现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私企较多,评审会成员素质高低不一,而且总经理往往会拍脑袋决定担保项目,而其他成员往往会顾及总经理面子而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使得评审委员会流于形式。

5.保前审查不严,保后监管流于形式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前应认真审核被担保人担供的资料,并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核查,比如销售、采购的出入库单、上下游企业核查、车间、仓库等等,然而现实中很多担保公司实际操作人员或由于对该行业不了解,或由于提成等各种原因,不恰当地做出了判断,给公司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

对已实施担保客户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控;特别是对于主营业务变更、重大收购兼并、实际控制人变动的企业应重点关注,但实际情况下公司更关注新业务的拓展,而对于保后监管却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而没有细致地观察、了解,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问题,不能提前预警。

四、融资性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应认真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防范对策,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业务发展规模。

1.认真核查担保对象情况

担保公司应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认具审核,看其从事的行业是否是国家支持的、禁止、限制的,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企业能否按规定提供有效的反担保抵押物;企业的资信情况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核查时,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调查企业的资信情况,包括查询当地信用、工商和法院系统网站,了解企业是否有诉讼、纠纷或处罚,企业有关的诉讼、行政处罚对其声誉、经营、未来前景等是否产生影响;此外根据核实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

2.制定与公司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

要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就要求公司决策层对内对外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外,要及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动,要及时嗅出商机,发现不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对内,公司决策层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各类信用等级的客户实时分析,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司组织架构、人员构成。

3.配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和复合型的风控人员

担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加强对高素质财务、风控人员的培养,通过开展定期培训,促进财会、风控人员对担保公司各项流程的了解,加强财务和风控人员风险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战略发展。

4.认真落实反担保措施

符合担保条件后,业务人员应按照易于变现、易于评估、易于操作、易于触动受保人利益的原则和贷款企业沟通确认反担保的设置,在设定反担保物时,首先以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个人财产作抵押,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认真核查抵押人对抵押物权利的完整性、合法性;抵押物价值与变现能力情况,抵押登记、市场价值及拍卖等法情况。

5.完善企业评审制度和监管体系

融资性担保企业应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委会成员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风险总监、风控部经理等组成;评审会评委根据A、B角报告开展评审工作,对业务评审采用签字表决制,参会评委须在《评审会评委意见表》上明确填写"同意"、"反对"或"再议"等评审意见并阐明理由、签字,过半以上的评委同意视为业务评审通过,过半以上的评委反对视为业务被否决,否则为再议;评审会决议为再议的项目,A、B角应对要求再议的内容进一步落实,初步确定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后,填写《再议申请表》,安排重新上会评审。

6.加大保后跟踪监管力度。

保后监管是指对担保客户经营管理、产销情况、财务状况、反担保物的价值及状况等影响担保风险的因素进行跟踪、调查、监控和分析,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保后检查分为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当发现担保业务出现风险预警信号时应对客户做连续跟踪调查,加大监管密度及频率,当出现重大风险隐患的担保项目,专项小组应适时与企业保持接触,落实解决方案,如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冻结、查封其财产,迫使被担保人增加担保措施或其他可接受的方式进行处理。

五、结束语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篇8

小贷行业发展快,创新服务暖人心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年会中,会长刘克崮表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小贷行业机构数量超过6000家,全行业贷款余额则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52%,高出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37个百分点。《2012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报告》显示,2012年前11个月,全国小贷公司新增贷款1721亿元,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在上海,目前投资资本金以及经营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是上海长宁东虹桥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虹桥小贷”),其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自2009年12月成立迄今,已成为上海市小额贷款行业中风险控制最强、人均收益最高、上缴税收最多、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最有力的小额贷款公司,赢得了大批中小企业的信赖。东虹桥小贷的多项创新,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

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多需求急、额度分散、期限短、周转快。然而,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小额贷款公司都在写字楼内办公,缺乏直接的窗口和通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的对接,使得一些小微企业求贷无路,或者转向典当等其他融资方式。为此,东虹桥小贷作为沪上首家主营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的小额贷款企业,率先在长宁区仙霞路芙蓉江路口开设了全市首家“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窗口”。这一创新,让小贷公司从后台走向了前台,既能全面展示自身提供的服务,又能增加与小微企业、创业个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更多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了解小额贷款公司这一融资新途径。

不仅如此,东虹桥小贷还创新风控手段,提出“远程担保监控、专业贷后跟踪”等方法,提炼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经营发展的独特的风控管理模式:“风险控制十三法”。这样一来,在银行难以获得贷款的申请,有望通过东虹桥小贷公司的审核。目前,东虹桥小贷推出了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再就业贷款、助残就业贷款、助学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在内的多项特色业务。这是东虹桥小贷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经营小额贷款等常规业务基础上创新研发的贷款产品,可解决更多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

现行政策有瓶颈,另辟服务新途径

尽管小贷公司有着“拾遗补缺”的作用,对银行“阳光照不到”的企业有帮扶作用,但其本身也面临着政策瓶颈。东虹桥小贷总裁沈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按现行政策规定,小贷公司无法开展“存款”业务,其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当其注册资金放完以后,就只得依赖从银行拆借的资金。政策规定,从银行融入的资金余额不超过小贷公司资本净额的50%。以东虹桥小贷为例,其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放贷金额也就不能超过7.5亿元,因此,政策限制了小贷公司的资金总额,也减弱了其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要想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困难,必须另谋出路。

东虹桥小贷的主发起人——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有志打造以民营为主的股份制平台,“多管齐下”为企业提供服务。因此,成立东虹桥担保公司的想法应运而生。

2012年12月20日,上海第一家有国资入股的民营担保公司——上海东虹桥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虹桥担保”)开业,作为上海最大的民营担保公司之一,东虹桥担保的目的是弥补广大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的软肋和短板,通过担保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提升信用等级,使其获得银行贷款。新公司成立以来,已和上海多家银行签订了约3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具备为近2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能力。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副理事长、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表示,东虹桥担保引入了经验丰富的风控人才,制订了完善的风控制度。风控部门核心团队来自国有银行,成员均有多年从业经验。不仅如此,自筹备以来,东虹桥担保公司拟定了近10项风控制度,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有对应的操作规范,如在防控风险方面,建立并落实业务操作流程,控制业务风险;发掘长期客户,应对担保市场容量风险;提高自身软实力,应对竞争风险;足额计提风险准备金,应对市场风险等。

在这样完善的风控体系下,东虹桥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全面铺开,包括了贷款担保,如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设备租赁融资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等;票据承兑担保,如企业票据贴现担保、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担保等;贸易融资担保,如出口退税质押贷款担保、保理贷款担保;信用证担保,如信用开证担保、出口押汇担保、信用证打包贷款担保;以及项目融资担保,如企业发起设立/并购贷款担保、政策扶持项目贷款担保等。

做实做深金融业,迈向“金控”新领域

2009年12月,东虹桥小贷开业;2012年12月,东虹桥担保开业。快鹿集团扎根长宁,服务上海,志在金融领域做实做深,向全方位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不断迈进。据了解,目前已经成立的东虹桥小贷、东虹桥担保外,东虹桥典当公司等板块也在积极筹备。未来,公司还计划向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咨询服务公司等领域拓展。届时,东虹桥将为企业架起金融服务的彩虹桥。

上一篇:网络集成方案范文 下一篇:高管培训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