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范文

时间:2023-09-15 15:22:47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1

关键词: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一、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担保行业起步比较晚,1993年成立了第一家担保公司, 2000年前后担保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自2001年起,我国担保行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法人机构总计8185家,行业实收资本8793亿元,年末在保余额达到2.57万亿元。担保行业在迅速扩张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缺少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二、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根据担保目标的不同,担保业务主要分为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其业务特征,不同类型的担保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尽相同。

(一)政策性担保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政策性担保公司是由政府支持而设立的,用于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政策上有所改变或者减少资金的注入那么可能导致公司难以维持甚至倒闭,由此看出,政策性担保公司存在政府干预风险。政策性担保公司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保费定价一般低于商业性担保公司,容易出现收益风险。政策性担保公司由于收费较低,通过获取财政补贴及与合作银行分担等方式弥补损失,一旦政府支持力度下降或银行配合度不高,将会导致损失无法弥补的风险。

(二)商业性担保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商业性担保公司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一是担保风险,其根本原因是债务人的经营风险,担保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实力不强、管理不规范、市场竞争激烈,一旦经营不善就会增加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二是内部控制风险,商业性担保公司大多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及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致使担保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较多失误;三是流动性风险,由于商业性担保公司对高利润的追逐,往往会将资金用于高收益的理财或委托贷款,一旦被担保企业风险集中爆发,代偿资金无法及时偿付,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最终导致企业信用降低,经营陷入困境。

三、担保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担保公司自身的原因

担保公司兼具商业属性和政府属性,在获取商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还承担了一些贯彻国家政策、合理配置资源的政府职能,这两种职能导致担保公司在面临高风险的同时,收取较低的担保费,担保费不足以弥补代偿风险。有的担保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和担保放大倍数,在放松风险控制标准的同时,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往往会给担保公司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合作银行的原因

银企分配机制不公平,银行为企业担保时,会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不承担任何风险。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分配机制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对劣势行业来说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逐层转移,涉及到中小企业与担保公司,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加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

四、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防范风险对于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做好担保公司的风险防范,需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公司内部对各部门及业务环节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制度进行管理,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二)建立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公司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可以有效的将风险分散,从而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首先要制定比例担保制度,通过控制担保行业与客户的集中度,控制担保放大倍数;其次制定反担保制度,它可以为担保公司减少自身的风险;最后可以制定再担保制度,它是分散转移担保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应建立一个风险化解机制对遏制担保风险也同样重要。建立一个风险化解机构需要公司在发生风险时要及时更换担保人及方式、利用法律限制受保对象的行动。

(四)规范担保行为

在对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中规范担保行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制定担保责任赔偿制度,强制规范担保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范担保行为,如果发生不按照担保程序提供担保的情况,就将合同定为无效的合同,如果按照担保程序提供担保时,但是发生决策失误的情况,要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罚。

(五)完善担保行业监管及相关制度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分别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文件,对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的规范作用。在担保行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监管力度及相关制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继续完善我国对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对担保行业的监管,从而促进我国担保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五、担保行业发展的前景及建议

(一)担保行业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担保行业信用事件频繁发生,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退出了市场,使人们对担保行业的未来前景产生一点担忧,但是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担保行业或将分化加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持续增高趋势,相对于整体来说,利用担保增信的企业资质降低,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几率更高,担保行业代偿率目前已高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两者间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资本实力弱、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担保企业将受到进一步冲击,担保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二)担保行业发展的建议

对于担保行业的发展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政府对担保行业的监督与扶持。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资本市场对于商业担保机构的需求非常大,担保行业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不断加强以及监管制度、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担保行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吴钢.浅析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财经界,2011(2):98.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2

号:2013D014)研究成果;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农村民间金融及其

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QN-266)研究成果;河南理工大学2013年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目“河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DC2013-05)研究成果

摘要:2013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67号),其中有“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与银监发[2009]48号文件一样,这一政策的出台又激起了争论。本文解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对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期待及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可能性,提出了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对解决小额贷款公司“无米之炊”的困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自担风险 民营银行 风险防范

一、引言

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67号)中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这一政策点燃了民营企业家的热情,让抱有“民营银行梦”的企业家见到了曙光。很多民营企业家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已经有人通过相关渠道向银监会递交了设立民营银行的申请。现有的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能不能改制为“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国发[2013]67号文件将给小额贷款公司解决只贷不存、无以后继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更好途径。

二、小额贷款公司为何期待改制为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一)政策措施不到位,困境依旧

自1996年由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之后,中国的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都经历了股份制改革,但是民间资本都没有作为银行主发起人的资格。民生银行成为唯一的既具象征性又颇具讽刺意义的民营银行。尽管国务院2005年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36条) 以及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间投资36条)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成立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在缺乏任何实质性操作意见的情况下,这些鼓励措施最终不了了之。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是持谨慎态度的,即使在村镇银行这些国有资本并不愿意染指的鸡肋领域,现有的制度依然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意味着:民间资本要设立村镇银行,必须由作为最大股东的银行机构也就是国有银行来牵头,否则根本无法成立,这成为民间投资进入银行业最大的制度障碍。

(二)发起行持股比例调整,改制成为可能

小额贷款公司为何对改制为村镇银行没有积极性而对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感兴趣?其关键是主导权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不愿意将苦心经营的公司几乎是无偿地拱手奉送给银行机构来共享成果,去当没有主导权的小股东。而国发[2013]67号中规定:“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等。虽然目前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设立方案还没有出台,但这一政策给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带来了希望。如果“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适当,“民营银行梦”就能梦想成真,从而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无米下锅”的困境。那么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民营持股比例多少为好?笔者认为,给民营第一大股东的股权越多越好。第一大股东占的股权多,就会倾尽全力的维护民营银行的利益,全心全意的为经营好民营银行而努力。在拟改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同意的情况下,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可以参股,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运作带进小额贷款公司改制后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又能保证原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有相当的控股权和经营主导权。

三、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风险

在风险自担情况下,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在实际操作上可能具有一定难度。在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吸储大战”夹缝中,客观上将造成民营银行吸储能力大为减弱。一旦自担风险民营银行操作不当而导致破产,那么民众的存款就会不安全。国家要有一整套政策和制度对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经营进行约束和控制,否则民营银行就会出现大问题。笔者认为,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强调投资者要“自担风险”,主要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防止经营失败的风险外溢。这既符合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相一致的市场原则,也避免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风险处置真空。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有三种主要形式。

(一)市场准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其参股的民营企业。近几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出现造假、舞弊的道德丑闻,而监管部门很难真正掌握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真实动机,很有可能出现审核方面的偏差,如何避免银行准入时的道德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原来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愿意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其动机可能有三个方面:(1)融资便利。希望进入银行业后为企业搭建一个融资平台,使得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2)上市筹资。将来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可能会上市套现,这对参股企业来讲,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3)投资经营。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产业的前景很好,回报率高。企业将银行作为一种产业,通过经营银行来获取收益。但是,回报和风险是对称的,银行需要的是稳健的经营。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进入金融业肯定是毫无例外地希望得到丰厚回报,这种暴利的心态可能使民营银行承受极大的风险。上述因素使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在市场准入中存在道德风险就成为必然。

(二)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1.经营权带来的道德风险。自担风险民营银行主要是股份制形式的商业银行,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于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经营者掌握着经营权,完全有可能只注重绩效与奖励的挂钩,而不注意风险。为了取得自身的丰厚回报,经营者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愿望更为强烈。民营银行一旦投资失败,绝大部分损失将由股东来承担,当投资失败超过股东们承受规模和能力时,风险就会转嫁给存款人,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的稳定。

2.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很可能造成合同不完备,经营者就有利用合同的漏洞和行为的不可预计性,尽可能的选择以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够获得较高报酬的方式,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经营者较股东掌握着更多的银行的信息,银行的股东们如果不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应当或需要知道的信息,就决定了银行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必然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

(三)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股东的道德风险

自担风险民营银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股东为自己的企业融资,尤其是目前在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瓶颈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参股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融资困难,即希望通过参股银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为自己的企业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出现把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当成“提款机”,如果股东贷款过量并出现异常,就会引发危机。一旦股东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无法偿还,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四、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以后,其核心问题是自担风险。由于改制后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规模都比较小,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自担风险”又意味着没有政府的隐性担保,如果遇到挤兑则没有政府出面承担风险,从而可能给股东和存款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风险防范不容忽视,特别是道德风险的防范,其措施如下:

(一)建立有效的信用道德评价体系,把好股东准入关

在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时,为了尽可能扩大投资资本,可在原有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吸收银行机构、有经济实力的民营公司及个人参股。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必须规定投资组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大股东,无论是小额贷款公司,还是有经济实力的民营公司和个人,在当地都要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这是防范自担风险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重要条件。

(二)健全自担风险民营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其信息披露的范围应包括董事会的结构、高层管理结构、基本的组织结构、与关联公司交易的性质与范围、银行运营、财务绩效以及治理实践等。对这些信息要及时而充分的披露,并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维护透明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保证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在广泛的社会监督下,推动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透明化,提升自身的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声誉,增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公信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为投融资及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发展“草根经济”。

(三)加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自律约束和舆论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法律框架下的行业自律,行业内部和舆论要对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经营状况和手段进行监督,营造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规范化经营和发展的最基本环境。

(四)强化专业监管

充分发挥银监会监督、控制和化解风险的功能,由过去粗放式监管向风险目标监管转变,使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成为有机的整体。建立统一、科学、规范化的非现场监测体系、法律体系和风险监控指标,形成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报告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先进作业工具,发挥其网络监测作用。实现由事后发现和化解风险向事前预警和预防风险转化,健全非现场监测评级与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协调一致,真正使非现场监测成为现场检查的目标导向、现场检查为非现场监测的基本依据,最后形成统一的监管结论,采取统一的监管行动。

在关联交易的监管方面,第一,将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关联贷款的余额与资本余额的比率控制在一个特定比率范围之内;第二,对贷款条件的要严加控制。确保关联贷款的发放条件不优于类似情况的非关联借款人的贷款条件;第三,从内部治理角度的防范出发,关联贷款和股东贷款等的审批必须实行回避制度。当然,关键还是在于进行事前的控制上,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存款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投保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代替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者支付存款。存款保险制度无形中充当了类似于政府对国有银行的“最后担保人”角色,有了这一制度作保障,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就可以弥补与其他银行在信誉方面的不足。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新组建的、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正常发展有着特殊意义:(1)提高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竞争力。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其实力是无法与国有大银行相抗衡的。而存款人通常会选择规模大、实力强的银行。因此,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在吸收存款及相关业务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尤其是在整个金融形势不好的时候,存款人出于安全的考虑,可能将大量存款从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转移到国有大银行,这就加剧了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经营困难。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会减少人们对存款安全的过分忧虑,增强了他们对民营银行的信心,从而大大改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增强民营银行的竞争力。(2)降低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带给银行体系的风险。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难免有个别经营不善者会面临破产倒闭。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稳定存款人信心,防止悲观预期转化为挤兑行为,构筑起一道金融风险的防火墙,抑制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六)制定民营银行的破产法规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必须有退出机制。我国商业银行法有必要针对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市场退出做出专项规定,以保证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市场退出合规、合法。谁来执行银行的破产清算,如何在破产程序中保证储户的利益,如何才能够防止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转嫁道德风险等,这些问题应当在制定法律时都应该做出规定。

五、结论

开办民营银行的社会呼声已久。国发[2013]67号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是此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法的具体化。虽然目前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设立方案还没有出台,但是可以预见除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以外,其他的民营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及村镇银行等一系列的民间金融机构也都可以改制或者新组建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出现,将打破现有金融机构的格局,其治理模式、行为方式、风险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会促使金融机构竞争环境发生改变,激发金融机构竞争活力。只要制度设计得当,准入条件合理,日常运营监管得力,自担风险民营银行的风险应该是可以控制的。Z

参考文献:

1.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S].2013.

2.马光远.民营银行是金融开放的风向标[N].南方都市报,2013-07-08.

3.陈周锡.高层开绿灯,民营“银行梦”还要等一等[N].第一财经日报,2013-07-03.

4.程吉生.试析银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价格月刊,2005,(12).

5.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下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3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6月末,东川区共有5家小贷公司,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

昆明市东川区玉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22日正式开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最大股东为昆明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员工13人;2010年7月,根据市场需求及小贷公司的自身经营发展需要,东川区玉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增至4000万元,股东8名,其中:法人股东2名,自然人股东6人。最大股东仍为昆明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额12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昆明市东川区环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10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9名,其中:法人股东1名,自然股东8人,最大股东为昆明市东川环宇房地产有限公司,出资金额3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员工10人。

昆明市东川区瑞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最大股东出资金额9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昆明市东川区祥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7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自然股东8人,最大股东出资金额9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昆明市东川区荣瑞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000万元,股东7个,最大股东全利矿业有限公司4000万元,持股比例为40%。

昆明市裕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昆明乾贯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5000万元、昆明市东川区裕民融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3000万元、昆明融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鑫融资担、裕民融资公司属于政府财政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乾贯融资、融流融资公司属于自然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业务发展情况

小贷公司贷款对象主要是辖区工矿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种植养殖户,主要采用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的方式,截止2015年6月末,小贷公司贷款余额21693万元,比年初增加29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5148万元,占比为24%,比年初增加728万元,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32万元,呈逐渐上升趋势;营业税、所得税46万元,资产总额20412万元,负债总额288万元;贷款主要以一年期为主,贷款利率是人行基准利率的1~4倍,在规定范围内。都未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由于当前地方经济形势低迷,小贷公司业务明显下降,不良贷款风险逐步显现。

6月底,4家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金额142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01万元,无担保违约情况。鑫融资担、裕民融资公司是由当地的财政局牵头组织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其担保项目多是当地的公路、职业成人教育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的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少。主要以支持提高当地的经济总量起重要影响的项目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增加当地的税收为主要目标,出现风险由当地财政局承担。各家融资担保公司业务与往年相比,明显出现萎缩趋势,其中今年上半年仅新办1211万元,昆明融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自2013年就没有发生任何业务。由于目前矿业、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较大,因此担保项目对矿业、房地产已经拒保,而转向金额小、风险小、周期短的个人消费贷款项目的担保。

乾贯融资、融流融资公司属于商业性担保公司,按照国家的规定,担保额度可以放大5~10倍,担保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向需要从银行贷款的企业提供担保,收取担保费。

三、存在问题

(一)对小额贷款及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不明确

银监会和央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称“凡是省级政府能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管理,并愿意承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责任的,方可在本省(区、市)的县城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即小额贷款公司是由省政府指定的省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并承担可能出现的试点失败的损失,但以上主体都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在实践过程中,“相关机构”到底是指哪些机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各地对监管主体到底从哪些方面进行监管没有统一口径。造成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多头监管或监管空白,使监管在操作上失去了可操作性,流于形式。根据《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人行、银监、金融办均负有管理职责,但对管理职责权限范围、如何管理、管理到何种程度缺少全面详尽的规范性制度。

担保公司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担保业在我国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进入担保行业、哪一个部门对担保行业的业务规范进行指导和管理,现在都还是空白,担保体系自身也被诸多难点所困扰,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机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

(二)风险控制相对难

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是“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服务对象的规模偏小,他们大都信用等级差,资质不佳。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自身规章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面对农村整体信用制度不健全的大环境下,使原本就存在高风险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得更加单薄了。另外,由于监管不到位或缺失,现实中,究竟有多少担保公司真正从事的是担保业务,小贷公司是不是完全在从事小额贷款业务,不得而知,潜在风险不言而喻。

(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具有潜在风险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依法合规和风险管控方面缺乏有效约束,热衷于担保业务之外的高风险、高收益活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账外经营,以公司的名义暗地从事高息放贷和高风险投资,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形成较大风险损失;二是资本金不实的风险,尤其是以政府财政部门名义成立的担保公司,大多数存在资本金不实、不到位的情况;三是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资金大多数在本公司关联企业和利害关系人之间流动,存在实际控制人和关联交易风险。

(四)担保公司自身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难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多数银行为减少偿债风险,往往将担保门槛设立较高,多数银行要求与其开展合作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应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必须为实缴资本,同时必须有一定从业经历,达到一定业务量,但大多数担保公司达不到这项要求,业务量造成国有银行难以与其合作。据有关资料反映,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其贷款利率是其通过直接向银行贷款的1.5~1.75倍,沉重的担保费、保证金等费用开支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由于担保公司信用评级等制度有待规范化和标准化,导致许多当地企业无法从当地担保公司获得担保,只能舍近求远,更加剧了企业融资成本。实践中,如果一家中小企业到银行贷款,银行说只要担保公司肯担保,就放贷。但是担保公司所担保的企业出现风险,100%全部转嫁给担保公司,银行几乎是无风险贷款。

四、建议

(一)加快相关立法进程

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法律还很不完善,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面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法》、《担保公司法》的出台。

通过立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性质,规范设立制度,确定具体主管机关、明确监管职责分工。对公司的准入、公司运行及退出的全部运作过程进行监管,注重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对其规定有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二)建立各部门联动监管和行业自律

2014年,东川区政府曾针对东川房地产市场、民间借贷领域凸现的一系列借贷风险,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专项治理行动。

由区政府、区金融办、区局、区财政局、区经科信局、区地税局、区司法局、区维稳办、区公安局、区工商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人民银行东川支行、区银监办等各部门参与的规范民间借贷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民间借贷,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等行为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寄售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对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机构依法进行清理整顿,然而,由于民间借贷活动的隐秘性等特点,因此虽然动作很大,但实际收效甚微。

金融办、商务、公商、税务、公安以及合作银行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联合监管机制,掌握公司资金往来运作的全部信息,发挥合作银行的资金使用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原则,督促地方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把工作重心从机构审批转移到加强监管上来;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以行业协会等监督方式,对于存在违规经营、非法集资、暴力催债的公司进行有奖举报,调动社会监督和行业协会监督的积极性。

(三)构建稳定的银保合作长效机制

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与银行业机构合作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门槛使更多资金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优质项目担保贷款利率适当下浮,降低担保公司风险,实现银行、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共赢。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信用建设,推动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尽快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四)加强风险防控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4

关键词:政策性担保 道德风险 防范

一、政策性担保业务中可能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概述

政策性担保业务的道德风险是一个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企业道德风险和担保机构自身的道德风险两大类,企业道德风险通常是指由于一些企业管理不规范,或者素质低下,尤其是道德素质低下,决策权、财务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手中,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不确定因素较多,无论是银行还是担保机构都不容易真实把握;而有的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和担保机构的支持,通常采取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真实情况骗取资金,或者在获得资金后,擅自改变之前约定的资金用途,蒙骗银行和担保公司,使贷款风险和担保风险增大。企业的道德风险、还款意愿主要取决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综合素质、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论上银行和担保机构面临的道德风险将不可避免。实践中我们只有通过制度安排和提升自身的尽职水准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把企业道德风险与企业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结合起来考虑,应该属于技术风险的范畴。

何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这个词起初源自保险行业,是指投保人故意不作为而导致投保财产遭损并由此获得更多理赔的可能性。目前在经济领域,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委托人利益的一种可能性。这种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既可以是人被动地不作为,不尽力去履行相应的义务。也可以是人违反法律对委托人的保护规定,以营私舞弊的方式主动地去侵害委托人的利益。道德风险所导致的行为,有的是只能在道德范畴内给予谴责的,有的则是违反了法律规定,可以给予法律制裁的。道德风险产生的基础是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担保业务中存在道德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道德风险存在于一切委托领域。人能够背离委托人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人掌握的信息比委托人多,比如政策性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占有的信息远比公司领导或主管部门的官员多。在信用担保领域,道德风险问题应该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制度安排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不能承担全部损失,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

二、政策性担保业务中出现道德风险的成因浅析

政策性担保行业存在道德风险滋生的天然土壤。既然政策性担保公司主要是从事政策性业务,必然受到政治、行政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和利润导向将被弱化,即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了完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将有可能或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担保损失,而这种担保损失后果的承担者也许不是公司自身,也可能不是相关责任人,或是无法追责,或者是财政兜底及政府买单。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政策性担保公司业务运作中有更多产生道德风险的机会。

从宏观角度看,第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速度迟缓,在融资担保活动中信用信息失真,信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信用行为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担保机构面临巨大风险。第二是国家还没有出台比较完备的担保机构组织法及行业管理规定,与担保业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第三是政策性担保业务的收益和风险不对称,受其业务特殊性限制,担保费的收取只能基本做到保本或微利,大部分担保机构尚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政策性的担保资金补偿机制。同时担保从业人员承担的风险压力远比银行工作人员高,但是其收入却往往比后者低。第四是政策性担保机构普遍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和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且行政干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还存在政府领导圈定目标,担保机构负责担保的现象。第五是专业担保队伍人才不足。担保业务的设计和开发,评审和管理,担保风险的控制都需要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从业经验来实现。目前总体来看,担保专业知识和经验匮乏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微观角度看,在担保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也是道德风险存在的客观基础。由于担保申请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其提交的相关材料可能是经过“技术处理”或粉饰的,这就使项目经理在评审调查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进行核实和分析,而这种信息的收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信息资料的收集由于难度太大,成本太高而被迫放弃这种努力。项目经理与公司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项目经理为了完成任务,或急功近利,有可能想方设法使项目可行,使评审获得通过,也可能会掩藏信息,甚至编造假信息。道德风险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担保结果的不确定。

从实践过程来看,政策性担保公司业务拓展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大多涉及民生工程、城乡统筹及再就业工程,一般情况下风险较高。即便涉足不少大中型企业,也因为大部分项目存在先天性不足而普遍不被银行看好或认同。要么管理不规范,要么抵押物严重不足,要么资信等级低。这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与高风险性同大量政策性业务拓展的并存是政策性业务区别于商业性担保公司的重要特征。政策性担保公司浓厚的行政色彩,增加了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面对的是一个新兴的业务领域,担保业务的具体运行过程及其规范管理国家并无相关具体规定,全国性甚至区域性行业监管机制仍未建立健全,担保公司的业务运行大多处于探索和总结完善阶段,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多数担保机构的业务流程、制度、方式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难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防范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也无法制定道德风险的客观判断标准。加上信用担保市场也处于发育和起步阶段,又使我们不太可能通过市场来检验某一项担保业务受理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否尽职尽责,是否存在道德风险。

三、如何防范政策性担保业务中的道德风险

构造担保业务开展过程中防控道德风险的技术机制,即合理的制度安排,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科学的业务流程。

(一)从技术方面看,必须建立科学的业务机制

若担保业务受理流程是合理而严谨的,从严把控项目准入门槛,担保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然后应结合担保公司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各业务部门作出比较明确的分工,设计业务受理及项目评审的合理流程,以达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有序、审保分离、平衡制约的效果。如果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就容易导致业务受理混乱,审保连体,容易形成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信用担保的道德风险与业务人员和管理层的职业精神有很大关系。通过职业精神的培养来防范风险属于个人道德约束的范畴。应该十分重视和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但不能安全依赖道德,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强化这种约束机制。我们认为建立信用担保业务中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关键要抓住以下三点:一是对业务拓展目标市场现状(如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管理成本等)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判断;二是以担保业务开发量为基础,寻找担保费收取额度与担保成功率之间的合理结合点,既要鼓励业务拓展能力和效率,更要有效防范风险;三是通过设计科学的组织架构和合理的职责分工来保证这种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在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必须高度关注:管理层必须对每一项拟担保的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判断拓展、受理、评审及管理的难度、技术含量和工作量的大小,并依此为基础对项目经理制定考核目标和考核激励标准。同时,必须体现多劳多得、按劳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奖罚分明,质量优先、兼顾数量,前后台有所差异等原则。这就需要适当的区别对待,实行差异化管理,避免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仅无法真正体现激励约束机制的效用,而且由于这种隐性不公平的存在,还可能从另外的层面引发道德风险。

(三)高度重视和强化担保业务的内部审核机制,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委员会项目审议制度

风险控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尽可能多元化,除了经营班子和部分中干外,重大疑难项目还可以外聘行业专家和律师等专业人士参加,风控会主持人实行经营班子成员轮值制等等。只要业务审批决策制度真正做到专业、专职、专注、民主、公开、公正,担保公司审批决策上的道德风险将可以降到最低限度。第一、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风险控制及评审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风险管理及评审人员必须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加客观地理解把握项目申报材料中的各种技术要素,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以决定项目担保是否可行,是否风险可控。第二,担保公司业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在对担保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时,对其中涉及担保申报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完整性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调查、核实、取证、分析、判断等工作。第三,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法律事务等部门之间,项目组之间应经常性地进行业务交流与讨论,充分沟通信息,解决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达到防微杜渐,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政策性担保公司应当坚持“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经营模式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5

关键词:股权出资;出资风险;法律防范

中图分类号:DF411.91;F2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5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143-03

所谓股权出资是指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投资于其他公司的行为。在我国,股权作为出资方式,在尚未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随着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和资产重组而在实践层面就已经展开了,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出资方式。而立法对股权出资的法律规范明显滞后,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也没有明确规定股权作为出资方式,但股权作为一项重要的财产性权利,完全符合《公司法》中股东出资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可以用人民币估价;二是可以依法转让,同时《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也没有明确禁止股权出资,这为股权出资提供了可能。同时为了规范股东股权出资,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为股权出资提供了实际操作规范。允许股东以股权出资,能够丰富股权权能,通过激活股东以往投入到公司的资产,增加股权利用的渠道,同时降低转让的交易成本,有效调动投资人的积极性,促进投资,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但同时股权出资也存在重大的风险隐患。

一、股权出资风险分析

(一)股权价值的波动性对被投资企业的风险

股东出资的标的必须具有确定的价值,其价值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股权作为出资方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比较封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但也要受到公司资产的影响,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公司资产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价值出现波动,从而影响股权的价值;上市公司的股权除了受公司资产的影响外,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比如国际形势、经济政策,更是具有易变性,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是处于随时变动的状态之中的,股市行情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即使是证券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的国家,也不免出现股市大规模震荡、股票市值大幅下跌的情况。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接受股权出资企业的资产也会随之大幅“缩水”,以股权出资可能与公司资本维持原则相抵触。资本维持原则要求公司在存续生产经营期间维持与公司资本总额相当的财产。“在公司存续中,公司至少须经常维持相当于资本额之财产,以具体财产充实抽象资本。”①如果股权出资后发生股权价值下跌,那么公司的资本就会随之减少。因此,以股权出资,股权价值的易变性可能对公司资本的稳定性构成直接威胁,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增加了公司债权人的风险,严重时还会损害公司其他股东利益。

(二)瑕疵股权出资对被投资企业的风险

瑕疵股权是指股东作为出资的股权权属不清楚、权能不完整或转让受到限制。依据我国《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瑕疵股权包括:股权公司的注册资本尚未缴足;已被设立质权;已被依法冻结;股权公司章程约定不得转让;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报经批准而未经批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上述股权自身存在很大问题,法律不允许股东用其作为出资,但某些股东出于求利的动机,可能将其所持有的瑕疵股权,比如“垃圾股”或隐瞒股权瑕疵投入到资产优良、业绩良好的公司中,转为持有该公司的股权,再伺机套取现金,这样就把风险转嫁到了被投资企业,使市场交易系统的风险加大。

(三)股权价值评估不实对被投资企业的风险

股权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抽象的、易变的价值形态,因而股权出资必须要进行价值评估转化为货币形式。《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但我国相关立法未明确有关公司股权作为出资方式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具体操作规范,导致实践中一些评估机构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与出资人恶意串通,对股权评估不实,出具虚假证明文件,使作为出资的股权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或高于其价值本身。正是由于股权评估不实,影响到公司资本的真实性,加大了公司以及债权人的风险。

二、股权出资风险的法律防范

为预防股权出资的法律风险,我国通过了相关立法以期实现股权出资的利益最大化以及相关权利人的权益保护,如对股权出资主体和目标公司的限制,对股权出资实际缴纳期限的严格规定,禁止瑕疵股权出资等,但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风险防范。

(一)股权出资人应承担瑕疵出资责任

出资人用作出资的股权本身存在瑕疵,如权属不明确、出资义务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转让受到限制、设立质押或被依法冻结等,如果股东以这类存在瑕疵的股权向另一公司进行了出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权存在瑕疵的股东除应当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但一旦在完成出资行为之后,该股权的持有人就成了接受股权出资的企业,此时股权的瑕疵责任应当如何承担呢?单纯从公平性考虑,如果受让方为取得有瑕疵的股权已支付了相应的对价(在以股权出资的情况下,受让方支付的对价为本公司的股权),则出资不到位的责任应当由转让方承担。但由于股权的特殊性,在转让方将其股权让与受让方之后,就不再是公司的股东,此时再让其承担出资不到位的责任又难以找到合理的依据。因此,一般而言当发生有瑕疵的股权被转让的时候,只能由受让方即接受瑕疵股权出资的企业承担出资不到位的责任。至于接受瑕疵股权出资的企业的损失,《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本文认为,用股权出资的投资人应通过合同法上的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来进行救济,承担瑕疵出资责任,应当对被接受瑕疵股权出资的企业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样,既加重了出资人用瑕疵股权出资时的责任,也减轻了接受瑕疵股权出资的企业的风险。

(二)股权出资人应承担有限保证责任

股权价值受公司未来盈利状况和市场运行情况的影响波动较大,对股权出资做到真实适当并不容易,接受股权出资的公司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但立法允许投资人用股权出资的,为投资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机会,相应地也应保证出资股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义务,股权出资人应承担有限保证责任。股权出资人应当承担在出资后一定时间内股权价值发生超过一定比例贬损时的差额填补责任。用股权出资股东的出资填补责任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填补,即不是股权价值一旦低于入股时的作价就应填补其差额,而是允许股权价值在合理范围内贬值,只有当股价的贬值超出了合理范围时,以股权出资的股东才承担填补责任。在实践中,此类出资填补责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公司将作为出资的股权转让变现时,实现的价值如果低于双方出资协议约定的范围,则以该股权出资的股东应对其中的差额承担填补责任,这种情况比较简单。二是,公司虽未转让股权,但因股价暴跌超过双方出资协议约定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以股权出资的股东应如何承担填补责任,股东应在什么时间填补,应当填补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不同股权出资的股东承担填补责任。原因在于股价是波动的,如果股东把差额补充了,但是过一段时间股票价额又涨出了双方出资协议约定的范围,可能股票价格又下跌了,股东又得填补。这样,股权出资的股东就陷入一种周而复始的股权填补战中,加大了出资的成本。所以,当出资的股权一直没有变现时,可以不必要求股东承担填补差额责任。只有出资的股权需要变现时,超过了事先双方出资协议约定的风险范围,出资股东才承担出资填补责任。

与股价下跌相反的问题是,公司在将出资股权变现时所实现的价值高于入股时的作价应如何处理?为此,双方也应当将一定范围的升值列入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但如果股价大幅攀升超过了约定的范围,该股东有权享有超过合理范围的增值部分,如适当增加分红比例、表决权比例等。

(三)完善股权出资的审验监督制度

尽管我国《公司法》对出资评估审验机构出具不实报告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再严格的责任规定也无法避免追逐利益的人铤而走险。为防止验资机构出具不实的验资报告,国外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审计机构,对验资报告实行审查,对其进行制约。其中,在日本,现物出资要求设立严格的检验程序,即必须经总部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法院选任的检察院的检查。②德国《股份公司法》赋予了法院参与经济管理和委托审查的权利,在公司设立或增资时,如果存在用非货币财产出资或者实物接受的情况,法院可以任命“审计员”或者“特别审计员”,负责对公司资本等事项进行审计。同时德国《股份公司法》还具体规定了资格条件,以及对审计员的制度保障条款,如由法院确定审计员的报酬和补助。这样就保证了审计员的独立性,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③承担股权价值评估验资的中介机构因其出具的验资报告不实,夸大或缩小股权的价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以外,应该在其评估或验资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法定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注意义务。对作为出资的股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股权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否已缴足以及股权出资的缴付情况,出资人是否已履行了全部出资义务;股权权属是否清晰,权能是否完整,是否存在质押、信托以及是否存在争议及潜在纠纷;出资股权是否可依法转让,是否存在转让方面的限制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还要对实行股权出资的公司进行年度审查,建立健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加强日常监管的力度。只有从评估审验机构对所出具报告的责任承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监督责任的安排,建立一个有效监督链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股权出资存在的虚假出资风险。

《公司法》采取了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对股东的出资形式进行了规定,没有明确肯定,但也没有明确禁止股权作为一种出资方式,使股权出资成为可能。《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股权出资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对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扩大投资者的出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股权出资在我国起步较晚,制度构建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注释:

① 施天涛著.公司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5:201.

② 李黎明著.中日企业法律制度比较[M].法律出版社,1998:26.

③ 卞耀武主编.德国股份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1997:17―18.

参考文献:

[1] 江平.现代企业的核心是资本企业[J].中国法学,1997,(06).

[2]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J].法学研究,2003,(05).

[3] 洪海涛、胥著华.股权出资的风险与防范[J].法制与经济,2009,(08).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6

关键词: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应对办法

一、担保公司的定义

迄今为止,笔者所在地区的担保机构仍呈现一面倒的现象。即有实力,有信誉,银行比较认可,真正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助一臂之力的基本都是政府背景的机构,而民营担保机构大多厮混在个人房贷、汽车消费贷款等领域,少数虽然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的,也主要是与农村信用社合作,未能进入主流银行的眼界。设立担保机构的担保在通过信用放大作用和增级作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间接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此类担保机构的定位大多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振兴中小企业市场的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

二、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构成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担保公司的内部因素均会为其构成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担保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为信用增值,因此其极容易受到所担保企业的影响,一旦担保企业的财务情况出现恶化,出现违约情况,那么其对银行欠款的义务则将转移至担保公司。而且担保公司需要通过相应的分析方法,对被担保公司的资质进行评估,因此其方法,理论等问题均会为担保公司带来相应的风险。同时受公司的逐利性影响,可能部门业务员在进行业务的扩展中,过分注重业绩,而忽视了风险控制此环节。种种因素均会加重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暴露,导致其财务风险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日益增加。

三、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对被担保企业的评估活动

对担保公司而言,从其风险的源头来看,则是被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被担保企业如果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担保公司承担的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将伴随其而降低。因此担保公司在执行担保业务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从多个方面评价被担保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指标,以及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对担保公司而言,能够真实准确地评估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其未来的可发展性,对其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对被担保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需要考虑到其所提供的相应报表的真实性等问题,同时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则需要通过管理层会议,关联方访问等方式,了解被担保企业的名誉,偿债习惯,以及未来发展计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多种情况,通过全方面的分析,来对被担保企业的资质进行筛选,以防止担保公司的决策失误,为其带来相应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自身的风控体系

由于担保公司所面对的客户,从根本上属于并不优质的客户,如果属于优质客户,那么银行将直接对其进行贷款,而不需要担保公司进行信用保证,则担保公司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来讲,就属于高风险行业。面对大量具有风险的客户,担保公司必须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内控体系,通过完善的控制活动,将担保企业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将担保公司所承担的相应风险降低到该公司其自身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的水平。

在担保公司内部,设立相应的预警指标,并对被担保公司进行整个流程的监管。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大量的担保公司均关注于审批前的评估,而忽视了对企业获得贷款后的相应监管,从而在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担保公司现在需要对被担保企业进行整个流程的监督,一旦在后期发生风险预警,则应该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暴露以及损失尽可能降低。

(三)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由于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其不会因为担保公司的控制活动评估活动等而消失。因此风险转移机制是必须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要求被担保公司进行抵押的方式进行风险降低。即当被担保企业出现违约时,担保公司能够对其某项资产进行拍卖,获得资金补偿。同时担保公司可以要求银行进行部门损失的比例分担。由于在银行贷款的后续监督管理中,银行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银行有理由对此损失进行一定分担,否则银行将会将其所有的信贷风险均通过此办法完全转嫁给担保公司。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担保公司可以提出比例担保这一方式。向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从而转移风险。担保公司向保险公司寻求的保险业务可以是针对其担保这一交易进行保险,也可以是针对抵押物进行保险。其目的均是能够在被担保企业出现违约的情况下,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偿。

由于担保公司其所处的行业具有特殊性,因此担保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转移机制,以帮助担保企业进行风险控制。

(四)加强从业人员教育

在相关业务人员的展业过程中,需要强调风险因素。由于我国担保行业并不成熟,其从业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因此在从业过程中,由于人员疏忽而导致风险不能被识别,甚至增加担保公司所承受的风险。因此担保公司需要加强其人员教育,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培养员工的风险精神。在绩效考核上,不能仅仅依靠业务指标而进行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考虑该人员涉及的相应业务的风险性因素。通过风险考核的这种方式,让员工更加主动地进行风险识别,将风险控制的精神发挥到日常的工作中,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并且需要针对从业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技术教育,因为在其展业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分析,以及风险识别能力,以此担保企业需要重视起员工素质的培养。同时针对从业人员与企业进行联合舞弊的事件,担保公司需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且加强对人员的监管,加强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雪.河南省担保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财经纵横,2013(12).

[2]赵爱玲.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何军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与控制[J].经济论坛,2005(15).

[4]刘娟.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经济师,2005(12).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7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效果显著,工程机械的商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也逐渐加大。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工程机械商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及其应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效果显著,工程机械的商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为了抢抓市场机遇,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完成生产厂家的销售目标,商不断的招兵买马,购置设备、车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也逐渐加大。所谓的风险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结果的组合,是由于未来无法完全预期所形成的不确定性状态。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企业风险,指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企业风险按来自企业外部环境还是自企业自身的,又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等。下面主要针对工程机械商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谈一下。工程机械商主要将面临四大风险:应收款风险;品牌权风险;用人风险;股权结构风险。

一、应收款风险

目前工程机械的主要销售方式有分期收款销售、融资租赁销售、银行按揭销售等信用销售方式,信用销售不仅极大的刺激了产品销量的提升,同时也因为回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而给生产厂家和商带来很大的市场风险,是导致企业现金流不畅或经营亏损的重要原因。应收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为了在市场上竞争取胜或迫于制造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要求,采取多种的手段进行促销,甚至个别商为完成目标,零首付做订单,首付分期付款等,加大了应收款项的呆死帐的产生,当大量应收款不能及时回收时,商的流动资金贷款未又能及时到位时,就无力按时偿还制造商的余款,这时制造商往往会按协议条款进行经济惩罚,如扣除返利、罚款等,甚至将商告上法庭。二是几乎所有的工程机械银行按揭业务,商都承担最后的连带担保责任,商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其所获得的利润。大量的应收款,首先导致商本身非常脆弱的资金链可能出现断裂,成为商目前最大的风险隐患。其次导致的坏账风险,远大于一般经营成本和费用导致的亏损风险。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款风险产生,应设立债权部门,债权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盯住回款。更重要的是风险的防范、控制、利用。

(1)防范风险。风险的防范主要是指事前防范,也就是债权部在产品真正售出到达客户手中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而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债权部在销售部与客户签定销售合同之前对客户信用进行考察,剔除那些存在高风险因素的客户;二是债权部在销售部向客户交付产品之前对客户首付款进行审核,阻止销售部向那些没有按照合同规定支付首付款的客户交付产品,避免在合同执行初期就形成拖欠款。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主要指在销售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客户还款进行有效的管理,尽量避免拖欠行为。在控制过程中,主要内容是计划回款和督促回款,对应收账款进行逐笔评估,把所有应收款分为三类,并进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到期未付款但还款较为容易的客户应由业务主管去催收;二是对还款存在一定难度的客户应由管理层去催收;三是对久拖不还或恶意拖欠的客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解决。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非合同方式将风险转嫁给第三人。

首先,通常的风险转移做法是要求购买人、承租人提供有担保能力人的担保、租赁物抵押(需要上牌照的机动车)、其它合法财产抵押、给标的物上保险等。

其次,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时,制造商要承担一定的回购风险。中国光大银行是一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程机械按揭贷款的银行,通过办理其所开设的“全程通”业务,使制造商、商、银行三家形成了一个闭环,共同承担风险。通过这样的手段,就使得应收款风险的一部分就转嫁给了制造商。

再次,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应承担一部分风险。银行和保险公司从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因此,也应承担一部分风险。

然后,客户也应承担一部分风险。当客户不还款时,就变成了有道德过失的客户。例如,千里马公司在湖北成立了商联席会议,商每月在联席会议上都会将自己的不良客户向大众公布,这样那些信誉不良的客户在任何一家商处都买不到设备。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商自己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体系,让客户承担一部分道德风险和未来发展风险。

最后,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承担一部分风险,将风险与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例如,如果一个员工应收款收回50%,就可以发放50%的销售奖,应收款收回80%,就发放80%的销售奖金,以此类推。员工发放的奖金额度应与应收款成正比,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此外,每月每笔回款对销售经理或债权经理都有一定的奖励,不回款就没有奖励。商可以根据这个内容,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收款风险管理构架,进而达到有效的减少或规避风险的目的。

(4)风险减轻。商可以通过提高首付款比例来减轻风险,要求支付较高的履约保证金数额,进而缩短货款、租金支付期限,减轻商的风险。

二、品牌权风险

商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对制造商有很大的依赖性,实力强、资金雄厚的制造商(品牌公司)要求商设立单独的公司、团队进行品牌专营,严禁经营同类商品,并在协议中已经明确规定。而且协议中还会明确规定,如商在规定的年限内没有完成制造商下达的销售目标或市场占有率,会被撤销省级或地区的权,商在开始的1-3年内为保住权,会千方百计的完成任务,而同时对制造商往往非公正的销售政策,也无力进行争辩!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既所说的强势制造商。

制造商授予权后意味着商只能依靠单一品牌产品获取利润。如果一个商所的是产品一个系列较多、产品型号丰富、产品价格跨度大的比较有强势的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垄断经营,商的利润肯定会很高。如果一个商所的品牌并不像如前所说的,可能就会经常性地看着销售机会从眼前溜走,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牌专营之所以存在较大风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单一品牌的产品很难满足现阶段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往往只能一枝独秀,而不能全面开花。专营模式能否给商带来足够的利润是衡量其风险大小的最好尺度。

防范品牌权风险的措施有:一是设立多个公司,多个品牌,该品牌最畅销的产品,而舍弃那些不好销的产品。二是与专营品牌没有直接冲突的品牌,抓住更多用户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利润。三是商自己要有品牌意识,建设自己的品牌。像沃尔玛、麦德龙等世界零售业巨头一样,建有自己的品牌,实力壮大以后没有哪家制造商敢于抛弃他们。商的价值,就在于能提供增值服务。只有销售网络,没有销售能力和债权管理能力,缺少品牌美誉度的商,迟早会被淘汰。因此,商要规避品牌合作的风险,也必须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三、人员风险

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商销售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人员招聘问题进而产生,随之产生的“人员风险”问题。不少商都发现,培养人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培养竞争对手的过程,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一个有能力的销售经理都是其他整机厂或商猎获的目标。如果一个商在人员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管理方面相对比较松弛,可能会导致一个销售经理“跳槽”,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商丢失一片市场,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这在实际案例中经常发中生。

为防范人员风险,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首先,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制定股权激励制度,如规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工作一定年限后,给予一定的股份,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稳定公司的发展。其次,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感觉到也在为自己的事业、前途来打拼,实现其人生的价值。再次,采取一定的约束机制,譬如新进员工要签订一份《道德担保书》,培训时要签订《服务合同》等。如果员工有道德过失,如虚报费用、拿走货款等,那么不但要给予公司一定的赔偿金,而且公司也要在地方工程机械行业管理网站上披露,使其不能在这个行业重新就业。

如某知名品牌的省级商在2008年还面临着被取消权的风险,到2012年初营销及参与管理的区域已经达到四个省,在该品牌的商的排名已经进入前三名,他们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实施股权激励政策,规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工作一定年限后,给予一定的股份,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稳定公司的发展,就如该公司总经理的所说: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在牢牢地占据本省工程市场份额前三名后,在制造商的支持下,通过收购和参股的方式下,兼并原有的商和参与原有商的经营,扩大了营销区域已经达到四个省,每一个新公司管理层都是从本公司和子公司的优秀人员选出,并按公司的政策给与他们股份,大大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主人,公司的活力日益显现,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得到了制造商的充分的肯定。

四、股权结构风险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原有的股权结构蕴含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家族式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过于单一,企业员工的发展通常受到限制,没有上升的空间,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基本上停滞不前,失去发展的动力。二是非家族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可能存在股权结构过于分散,大家的积极性虽然调动起来了,但却往往不好控制,同样出现风险。如遇到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导致商利润下降或亏损,原先经营中一些正常的行为可能不再适应,由于受股东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人生价值、理想追求等不同,会导致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股权的分裂,董事长和总经理被弹劾免职的事件的发生,给公司的经营带来震荡,甚至会带来致命的伤害。如某知名品牌的省级商,因股东之间经营理念的不同,导致矛盾激化,经制造商的多次调解,也无法和解,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及品牌挖掘机的市场占有率,制造商被迫取消了其资格,最终公司落得破产解散的命运。

担保公司如何防范风险篇8

关键词:投资;担保公司;市场运作;防范措施

从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银行通过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进行借贷信用担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线生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减轻了很多公司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压力。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强化了中小企业在银行方面的信用交易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发展,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但是,这样的发展形势也其本身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其风险的忽视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的信用危机,不利于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甚至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担保机构提供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担保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的风险必然大于银行贷款风险,一旦担保机构破产,引发的社会信用危机将是严重的。所以,必须加强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建立防范、化解和规避担保风险的机制。因此,作为信用担保机构的投资担保公司来说,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安全经营的必要条件,应该得到重视,认清投资担保公司存在的危险性因素,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

一、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存在的风险

1、行业风险

在担保业务的办理中,一般的企业只会估计眼前的风险,仅仅对眼前的风险进行分析,忽略了国家政策指向,以及世界发展现状的考虑,对于投资担保业务的风险分析不完整,会产生一些信用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对行业风险的分析研究必须进行国际行情以及国内政策的基础背景,以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托,做好担保业务,规避行业风险。另外,除了企业自身的管理外,国家也应该对该行业进行限制,实行不鼓励发展的政策,那么,企业的行业风险就会出现较高的状态。行业风险在纯粹的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之下,无论是生产经营的企业,还是作为担保公司均无法掌控其相关的风险。因此,对于此类行业,担保公司不应该介入其中,会起到不利的作用;反之,对于那些受国家宏观政策鼓励、支持的企业,甚至是那些高新技术产业,则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类企业也正是投资担保公司所要积极扶持、参与的对象。

2、无账或账务严重失真的企业担保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纳税环境的气候处于较差的状况,在企业的担保风险中无账或账务严重失真的企业担保的风险逐渐的显现出来,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这种风险的产生为投资担保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损害了整个企业发展全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企业中存在多种账目的现象层出不穷,对于税务部门的上报也是自表“亏损”的账目,缺乏真实性;而针对担保公司所做的账目则是表现企业“盈利”的一方面,这样就造成了担保信息的不真实,企业片面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账务严重失真,造成企业的担保风险严重化。因此,对于这一类的企业我们应该加强管理,做好账务核实方面的把关工作,在通过其他非常规的途径对其相关的经营情况做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要求其有足值的抵押物,可以适当的介入一些,但不宜太大,否则,一旦出现反效果,担保公司的介入就会失去作用。

3、企业内外地发展担保的风险

所谓企业内外地发展是指现在在我国很多企业出现在本地有企业,外地还存在关联企业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运作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很多企业已经不满足与单纯的在本地发展一个项目,更多是主张向外发展,特别是临近本地的一些周边地区,来促进企业的各方面的周转,企业利用本地企业为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外地企业使用,回笼的资金也在外地企业的账务上。因此,对于这类企业的担保风险,投资担保公司很难对其进行控制。在担保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产生损失的概率十分大。因此,对于这类企业担保,担保公司一定要慎重,对于其外地企业的经营隋况也应仅仅作为本地企业融资的参考,而不能作为主要依据予以参考,重点还是以本地的经营规模、现金流量等相关情况作为决定是否予以担保的重要条件。

4、“惯性”办理业务的风险

“惯性”办理业务是指一家企业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申请贷款的担保,并且均由投资担保公司一方面长期的主办,没有进行岗位的轮换所产生的风险,因此,一般来说,“惯性”办理业务的风险主要是针对投资担保公司的内部管理而言的。一家企业长时间的对一个项目工作进行多次办理,很容易产生一种惯性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对其企业来讲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一旦产生不利影响,将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在担保工作中成为不利的因素。积极的方面是对事情本身的熟练程度将可能会更加熟悉;不利的一面是可能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职业谨慎,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从而给公司造成一定的风险。所以,这种惯性思维在担保工作中时一把双刃剑,要看企业和担保公司如何能正确的处理。对投资担保公司而言,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状态不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更不利于公司的风险有效控制。因此,对有条件的担保公司,应每隔一定时期,对公司业务的承办人予以轮换,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申请担保单位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质量。

5、不太重视保后监管的风险

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的发展来看,投资担保公司只能作为银行为企业融资的补充担保的一种方式,其发展状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投资担保公司的整个信用担保过程,需要有前后的保障顺序,即担保之前的细致调查,另外是担保之后的跟踪监管工作,后者表现的更为重要。由于企业的发展形势属于多变的状态,在担保工作之后未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管工作,一旦产生风险,再去想补救措施为时已晚。投资担保公司的生存模式即是如果要长久的生存下去,就要勇于担保,扩大银行的借贷企业范围,要具备与银行相比要有更加强大的风险识别、管理、控制与风险化解的能力,做好担保调查是担保之后的跟踪监管工作,才能稳定的进行发展,为自己和企业,甚至国家带来良好的收益。因此,任何担保公司都必须把保后监管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事项来抓,要有专人负责,且将每次监管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及时研究对策。

二、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投资担保公司要通过自身的优势,利用集体的智慧,以及集体互相监督廉洁来有效的防范风险,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一般来说,投资担保公司可以根据其风险的组成形式将公司内部分成三个部门进行管理,其中可包括担保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担保业务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公司开拓市场,进行业务的洽谈与合作;风险管理部门则对业务所谈下的担保项目就行风险的评估工作,认真的进行企业信贷核实,为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的审核;最后,综合管理部门则是针对投资担保公司内部的所有章证、档案进行管理,实现投资担保公司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不同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起到良好的互相监督作用。另外,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审批决策程序、保后监管程序、代偿追偿程序等,并以制度方式将该程序加以落实,也是实现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其次,对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防范工作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在投资担保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申保企业的发展与风险进行量化的评价和分析,较少人为造成的失误,担保公司的风险评价体系应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结合自身客户群的特色及风险控制与业务开拓的需求,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因此,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十分有利于担保公司的有效的进行投资担保的高效工作。当然,对风险的把握不能只看风险评价的结果,还应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结合,普通评价与特殊评价结合,把好风险关。现阶段,在我国国内,很多大型的投资担保公司已经建立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风险评价体系,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再次,在担保公司中要形成科学的调查程序,对风险进行严谨的把关工作。第一步要从分析申保企业的资料开始,认真细致的查找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听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般职工、相关政府部门、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的评价,要带问题去申保企业找到适合的答案。要判断企业申保资料与财务指标的合理性,针对可疑点,确定核点,查清企业实际情况。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共同把关,互相配合,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最后,在投资担保公司内部要有良好的管理体系,不仅仅表现在内部的管理的规范化,也表现在人员的分配和分工上,形成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团队,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设立作为项目经办人的项目经理一职,通过建立的制度,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工作进行细致的分工,责任到个人,更有效的建立项目经理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应该比银行客户经理有更好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因此,投资担保公司在现代市场运行的形式下应该建立项目经理的AB制,由两名项目经理共同处理同一项目,共担责任,互相制约,相互监督,更好的服务于投资担保公司和申保企业。同时,为使项目经理具有工作热情,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项目经理的问责制,对项目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能力是需要大量业务积累的,所以,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项目经理永远都是担保公司最可宝贵的资源。

三、总结

最近几年,投资担保行业在我国宏观调控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之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状况,并作出了更有价值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根据其巨大的作用性,我们应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力对其风险的规避工作进行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更加的完善投资担保工作的进行,为企业和国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段力,李树来,张玲.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2年

[2] 周惠彬.论目前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之路[J].特区经济.2004年

[3] 张红.促进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J].当代经济.2002年

[4] 杜娟,刘玉响,张兆伟,赵丕东,崔萍.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2003年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范文 下一篇:高中数学函数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