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合同范文

时间:2023-02-26 16:25:31

担保人合同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1篇

甲方(出借人、抵押权人):

身份证号码、住址: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住址:

丙方:(抵押人):

身份证号码、住址:

本合同各方根据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并保证共同遵守。

借款条款借款金额:甲方同意借款给乙方人民币 万元整。(小写: 元)

借款用途:用于经营投资。

借款利率:月利率按照 分计算。

借款期限: 个月,自 年 月 日到 年 月 日止。如实际借款数额和实际放款日与该借款合同不符,以实际借款数额和日期为准。乙方收到借款后应当出具借条,乙方出具的借据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借款的归还:利息和本金到期日一并归还,借款结清后,甲方归还乙方先前出具的借据。如推迟还款,乙方应当按日支付违约金千分之五。

本合同的有效期内,发生下列事项的之一的,甲方有权宣布本合同下的借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及利息而无需为正当行使上述权利所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乙方违反本合同借款条款中的任何条款。

根据担保条款的约定,因抵押人、抵押物发生变故或者抵押人违法担保条款的约定,致使抵押人需要提前履行义务的。 乙方发生其他可能影响归还甲方借款本息的行为。

本合同的相关费用(包括抵押登记、公证等)均由乙方负责。

抵押条款现抵押人同意以其所有的房屋的价值为抵押,为本《借款合同》下的借款做担保。抵押物基本情况详见所附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所有权证复印件。

抵押担保范围为本《借款合同》下的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及实现债权的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法院诉讼费、律师费等)

抵押期限自抵押登记之日到主债务履行完毕止。

抵押期间,未经过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抵押人不得变卖、赠与或其他方式处分抵押物。

本合同中借款条款如因某种原因致使部分或全部无效,不影响抵押条款的效力,抵押人仍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责任。

其他条款本合同自甲方、乙方、丙方签字后生效,本合同的抵押条款在办妥抵押登记后生效。

如借款人违法本一式四份,具有同等效力。抵押权人执2份,借款、抵押人各执一份。

如本合同发生争执或纠纷,各方同意向 人民法院提讼。

甲方:

乙方:

丙方:

合同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个人借款担保合同范本【2】

编号: 年 字第 号

甲方(担保人):

乙方(借款人):

住址:

电话:

丙方(反担保人):

住址:

电话:

甲方根据乙方的申请,同意为乙方向(以下简称贷款行)提供担保,甲、乙、丙三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担保的范围、期限、方式

1、乙方向贷款行借款本金 元,借款期限 个月。甲方愿就上述借款,为乙方向贷款行提供担保,具体担保范围以甲方与贷款行签订的《保证合同》为准。

2、甲方的保证期间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主债务(各)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

3、甲方提供的担保方式为连带保证担保。

第二条 反担保的方式、范围、期间

1、丙方向甲方提供反担保,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2、丙方保证反担保的范围为:甲方为乙方代偿的全部款项;上述代偿款自付款之日起的利息;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实现追偿权的费用(诉讼费、律师费等)。

3、丙方保证期间为自甲方代偿之日起两年。

4、乙方(或第三人)以有权处分的向甲方提供抵押反担保,并由甲方与乙方(或第三人)签订《抵押反担保合同》。

第三条 甲方的追偿权

1、乙方如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还本付息,甲方在履行了保证义务代乙方清偿债务后,有权向乙方、丙方追偿。

2、在乙方借款期限内,如乙方出现本合同第四条第三款情形之一,甲方认为这些情形可能影响借款按期归还,则无论借款是否到期,甲方均有权要求乙方无条件提前归还银行未到期借款本息;甲方也可视具体情况提前代偿未到期借款本息,在代偿后,向乙方、丙方追偿。

3、追偿权的范围包括:甲方为乙方代偿的全部款项;上述代偿款自付款之日起的利息;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实现追偿权的费用(诉讼费、律师费等)。

第四条 乙方的义务

1、乙方应在《借款合同》签订后三日内将《借款合同》原件送交一份给甲方留存。乙方应按《借款合同》约定的方式、时间、款项履行还款义务,并提供还款单据给甲方。

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自愿接受甲方有关财务、生产经营、贷款使用情况的检查,甲方有权查询乙方在贷款行的所有借款和还款情况。

3、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

(1)经营机制发生变化,如实行承包、租赁、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合资等;

(2)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诉讼;

(3)破产、歇业、解散、被停业整顿、被吊销执照、被撤销;

(4)法人代表、住所、人事发生重大变化;

(5)经营状况恶化,或效益严重滑坡;

(6)在经营中出现违法行为。

4、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担保费,支付标准为甲方为乙方担保贷款本金的2(月),并在甲方与贷款行签订《保证合同》之前一次缴清。

5、乙方应向甲方预交违约保证金

元,乙方若按《借款合同》的约定归还银行借款,则该保证金予以退还;反之,不予退还,甲方有权从该保证金中结算追偿费用/代偿款/违约金/赔偿金等。

6、乙方如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还本付息,造成甲方不能解除担保责任,从借款到期之日起,甲方按原担保费收费标准加收逾期担保费。

7、如出现甲方代偿情况,乙方应支付甲方代偿金额10%的违约金,若因此给甲方造成损失且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的,乙方应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2篇

公证实践中,由于当事人的对办理赋予民间借款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所具备的条件缺乏了解,造成他们在申请办理该项公证时,所提交的借款合同中借款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条款表述千差万别。有的约定“本合同经公证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有的约定“本合同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有的约定“双方同意对本合同进行公证,公证后本合同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出借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等等,不尽相同。有的公证员认为,只要借款合同中有强制执行条款,甚至出现强制执行的字眼,即可对该借款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有的公证员认为,强制执行作为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条款,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债务人、担保人理应受此约束,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我处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印证了实践操作上公证员理解不一。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是对债务人、担保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这项公证必备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对此,即使公证机构据此赋予借款合同强制执行效力,也很难保证将来借款合同能够得到顺利地执行。

按照词典的解释,承诺的涵义如下:一是是指人与人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说的具有一定憧憬的话,一般是可以实现的;二是对某项事物答应照办。《合同法》规定的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全部条件而与要约人成立合同。公证机构办理的赋予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书中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显然不是《合同法》所说的成立合同的承诺,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承诺,而是具有法律意义、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承诺。这种承诺的内容是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其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意思表示必须具体明确,不能模糊不清。同时,承诺既非债权人的合同权利条款,也非债务人的合同义务条款,而是债务人、担保人认可的违约责任条款。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义务时,债务人根据自己的承诺,同时经过债权人的申请等司法救济的启动程序,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承诺的法律后果是,一旦债务人、担保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即有权依据相关公证书申请法院的强制执行,债务人、担保人须依其承诺接受人民法院对其财产的强制执行,包括冻结、查封、扣押、划转等等。诸于上述“本合同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等表述,与《公证法》及相关办证规则对债务人、担保人承诺的要求大相径庭,如不加以修改,后果将非同小可,一旦债务人不能履行借款合同约定的义务,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其很有可能以没有作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或承诺不符合相关规定而提出执行异议,进一步导致经过公证的债权文书不能得到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

因此,公证机构在办理对民间借款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时,应当建议当事人对类似上述表述的合同条款进行修改,使债务人、担保人的相应承诺明确化、具体化,真正符合《公证法》和相关办证规则对公证员办理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要求,切实保证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从而体现公证的价值。实践中,比较全面准确的表述可以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关于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合同各方当事人约定,同意对本借款合同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本合同经公证后即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借款人、抵押人承诺:如不能按时还款付息,届时放弃一切实体和程序上抗辩的权利并愿意接受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涉及分次还款或分次付息,只要任何一期没有按照合同还款或者付息的,均视为借款人违约,借款人和抵押人都愿意解除合同和放弃一切实体和程序上抗辩的权利,接受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且借款人和抵押人都愿意对未偿还的全部债务接受强制执行。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3篇

笔者认为,反担保是指为保障债务人之外的担保人将来承担担保责任后对债务人的追偿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简言之,也就是担保的担保,其性质为求偿担保。

反担保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证明担保人和反担保人订立担保合同及反担保人签署具有反担保性质的声明、承诺等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一、解读反担保的特点

(一)反担保的担保对象不同于本担保。

本担保的担保对象是主合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换言之,所担保的是债务人对债权人之债务的履行、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反担保的担保对象则是担保人对被担保人(债务人)的追偿权。该追偿权在担保合同依法成立时既已设定并在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实际发生,其性质为担保人基于担保合同关系及代债务人为债务清偿之事时而产生的一种新债权。在实际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反担保合同在签订时并不是债权文书,只有在条件成立时,即担保人履行义务后,反担保合同才成为债权文书,才能赋予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二)反担保合同当事人不同于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因担保方式及担保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由债务人自己充当担保人的抵押、质押、定金担保中,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与主合同当事人发生竞合,均为债权人与债务人。而在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充当担保人的保证、抵押、质押担保中,债权人、债务人(被担保人)、担保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由主合同、委托合同、担保合同三种既有紧密联系又相区别的合同来维系。其中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为债权人与担保人,而债务人尽管与债权人之间有主合同关系、与担保人之间有委托合同关系,并且也要受到担保合同的效力作用,但却不是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在有关当事人未另外订立担保合同、委托合同,而只在主合同中订明有关内容并由各当事人签章的情况中,该合同实质上是主合同、委托合同与担保合同三种合同关系的合并,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三者之间的三种法律关系,仍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而存在的。同样,反担保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亦是债权人与担保人,但该两方当事人的担当者却与本担保合同大不相同。反担保合同中债权人是在本担保中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并对债务人享有追偿权的担保人,即本担保人;反担保合同中担保人(即反担保人),即可以由债务人自己充当,亦可以由债务人以外的人充当。主合同及担保合同中的债权人不再是反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也不是利害关系人,反担保设定与否,方式与内容如何,均与其无关。反担保人只对享有追偿权的本担保人负其义务,即使本担保中的担保人无力承担担保责任,如保证人无全部代偿能力等,主合同债权人亦无权要求反担保人对此承担责任。例如,乙向丙借款10万元,甲为乙向丙提供担保,丁又为乙向甲提供反担保,那么在甲无能力全部承担担保责任时,丙无权要求丁承担担保责任。

(三)反担保的从属性与补充性有特殊的表现

反担保也是担保,因而也具有担保所固有的从属性与补充性,然此二性在反担保中具有特殊的表现。与担保合同从属于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主合同不同,反担保合同从属于担保人与债权人间的担保合同,它是担保合同的从合同,而不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即担保合同相对于主合同而言,是从合同,但其相对于反担保合同而言又处于“主合同”的地位。反担保的成立、效力、变更、解除等,并不直接决定于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主合同,(但主合同对反担保合同可能有间接影响)而是决定于担保合同。同样,反担保责任的补充性也不是相对于主合同债务人的债务不履行责任而言,而是指担保人在取得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后,债务人不对担保人之损失履行清偿义务时,反担保人方负代为清偿责任。反担保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其原因无非是债权人为避免自己行使抵押权、质押等繁琐手续和麻烦而要求主债务人向其提供认为满意和更快、更好实现债权的保证担保。而担保人提供保证时,又担心自己提供担保债权的实现问题,故出现反担保。实际上反担保于担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某一事件或某一案件中,出现一个担保的前提和基础上,又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下设定一个担保的情况。本担保于反担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故反担保也是担保,或者说反担保就是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更应明确和保护反担保中反担保权人的利益保护,才能使反担保发挥其更大作用,促进我国商业交往和经济发展。

二、搞好反担保公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为活化信贷资金,并尽量减少金融风险,贷款方向借款方要求提供担保形式的合同越来越多,并申请办理担保和反担保合同公证。如何依法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的顺利实施,是公证处当前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如何搞好反担保合同公证,笔者在实践中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应做好反担保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

公证员在受理反担保合同公证后,应首先审查其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一是看营业执照是否注册年检。二是看注册资金、评估文件,审查是否具有担保能力。三是其委托手续是否真实、有效。

(二)做好反担保合同的修改、完善工作

反担保合同的签订,我们应根据反担保合同的特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合同中反担保人、担保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具体、明确,一般应包括:一、担保人、反担保人的自然情况;二、担保的内容、方式;三、反担保的范围;四、反担保合同生效的条件及赋予强制执行的条件;五、反担保人的抗辩权利规定和负连带责任的限定;六、其他应注明的事项。

(三)在谈话笔录中要做好告知义务

在制作谈话笔录时,除正常询问外,还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反担保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其生效条件。另外,有些反担保合同中设定抵押物的,承办公证员还应对已经办理抵押登记和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予以告知。

(四)遇有重大、复杂公证事项,应及时请示汇报

在反担保合同公证中,公证员遇到重大、复杂公证的事项,不应盲目受理和出证,应及时请示处领导或召开处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以防止出现错证。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4篇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联系电话:

反担保人: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鉴于担保人与 公司(以下简称“借款人”)签署的《担保协议书》,合同编号: (以下简称“担保协议”);

鉴于担保人与 银行 分行 支行(以下简称“贷款人”)将签订的保证合同,合同编号:保 ,(以下简称“保证合同”),担保人为借款人与贷款人将签订的借款合同(合同编号:借 ,以下简称“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提供担保。

在此,反担保人应借款人的请求,同意并确认以反担保保证人的身份自愿向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现与担保人签订以担保人为唯一受益人的无条件的、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的反担保保证合同。

第一条 反担保人的陈述与保证

1.1 反担保人依据中国法律具有保证人主体资格,可以对外提供保证担保。

1.2 反担保人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保证责任,并不因任何指令、财力状况的改变、与任何单位签订的任何协议而减轻或免除所承担的保证责任。

1.3 反担保人完全了解借款合同借款人的借款用途,为借款合同借款人提供反担保保证完全出于自愿,反担保人在本反担保保证合同项下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实。

1.4 反担保人清楚地知道担保人的经营范围、资信情况、财务和财产状况等情况,并充分知晓担保协议、借款合同保证合同及其相关附属合同的条款。

1.5 反担保人愿意以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分区域)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1.6 反担保人签署本合同已经过反担保人公司之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并签署了董事会决议或股东会决议。若反担保人违反企业章程和企业内部的其他规定而签署本合同,责任概由反担保人负责,反担保人不得以此为由对抗本合同项下责任的承担。

第二条 被保证的债权种类及数额

2.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所担保的债权为:

2.11 贷款人依据借款合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金额不超过 (币种) 万元,具体金额以借款合同之约定为准。

2.12 担保人依据担保协议向借款人收取的担保费用(包括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其它费用),具体金额以担保协议之约定为准。

第三条 保证方式

3.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的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反担保人对担保人代借款人向贷款人清偿的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对借款人应向担保人支付的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其它费用,以及担保人代借款人偿还上述款项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3.2 在反担保人承担全额担保之情况下,如还有其他反担保人的,各反担保人承担连带共同保证责任。

第四条 保证范围

4.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担保的范围包括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担保协议项下的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其它费用,以及担保人代借款人偿还上述款项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第五条 保证期间

5.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项下的保证期间为:

5.1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2.11项下债权的保证期间:自担保人代借款人向贷款人偿还贷款、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之次日起两年。

5.12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2.12项下债权的保证期间:自担保协议约定的支付担保费用期限届满之次日起两年。

第六条 反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

6.1 反担保人同意并确认,若借款人未能及时按借款合同向贷款人

清偿该等借款本金、利息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在担保人代借款人向贷款人清偿该等借款本金、利息及其他有关费用等款项后五天内,反担保人无条件向担保人清偿该等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等,不得有任何异议,该等款项视为反担保人对担保人之欠款。

6.2 反担保人同意并确认,若借款人未能及时按担保协议向担保人支付担保费用,在收到担保人通知后五天内,反担保人无条件代借款人向担保人清偿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及其它费用,不得有任何异议,该等款项视为反担保人对担保人之欠款。

6.3 根据担保人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合法性。

6.4 接受担保人每半年对反担保人进行的担保资格审查,以及定期对反担保人有关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监督和检查,并给予协助和配合。

6.5 对担保人发出的催收函或其他催收文件,反担保人保证签收并在签收后3日内寄出回执,若反担保人不回复,则视为已签收该等文件。

6.6 反担保人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及时书面通知担保人:

6.6.1 反担保人发生隶属关系的变更、主营业务范围的改变、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重大人事变动、合营合同或公司章程的修改以及重大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

6.6.2 与反担保人或反担保人的主要负责人有牵连的重大违纪、违法或被索赔事件;

6.6.3 反担保人经营出现严重困难或财务状况发生恶化;

6.6.4 反担保人出现或即将出现被解散、卷入重大诉讼或仲裁、人民法院受理以反担保人为被申请人的破产申请及

其他法律纠纷;

6.6.5 其他可能影响反担保人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情况。

6.7 反担保人在发生下列任一情况之前,必须书面通知担保人,并如实提交有关资料。经担保人审查后认为不影响本反担保保证合同项下债权的实现并且书面同意之后,反担保人才能付诸实施:

6.7.1 反担保人实行承包、租赁、联营、托管;

6.7.2 反担保人实行股份制改造、合并、兼并、分立;

6.7.3 借款人以任何形式减少注册资本、改组或重组、改制、进行产权或股权转让、重大产权或股权变动和资产、债权、债务转让等事项;

6.7.4 反担保人自行解散、撤销、转产、清盘、歇业;

6.7.5 反担保人转让本反担保保证合同项下权利、义务;

6.7.6 其他需要担保人书面同意的事项。

6.8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不因保证合同及借款合同的任何修改、补充、删除而受到影响或失效。

6.9 在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有效期内贷款人或担保人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反担保人仍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6.10 在担保人与反担保人签定本反担保保证合同之后发生主债权人变更之情况(即贷款人发生变更),只要不增加主债权金额,反担保人仍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6.11 在反担保保证合同有效期内,反担保人如再向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应征得担保人的书面同意。

6.12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项下的担保是反担保人的连续性义务和责任,其连续性不受任何争议、索赔和法律程序的影响,也不因借款人是否破产、无力清偿、丧失企业资格、更改组织章程,以及发生任何本质上的变更以及向第三人转让债务而有任何改变。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 若反担保人违反本反担保保证合同第一条“陈述与保证”的约定作出虚假陈述和声明,导致本合同无效或其他后果,给担保人造成损失的,反担保人应负全部赔偿责任,反担保人应向担保人赔偿借款合同项下全部的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担保协议项下全部的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其它费用,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

7.2 若反担保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反担保保证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超过约定还款时间的,每延长一日还款,反担保人须向担保人支付相当于逾期还款额的万分之五的违约金。

7.3 若因反担保人过错造成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无效的,反担保人应负全部赔偿责任,反担保人应向担保人赔偿借款合同项下全部的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担保协议项下全部的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其它费用,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因反担保人过错造成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7.3.1 反担保人无担保人主体资格或法律规定不允许反担保人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形;

7.3.2 反担保人的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对外提供担保;

7.3.3 其他因反担保人过错造成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

7.4 若反担保人违反本反担保保证合同6.7项的规定,担保人有权采取相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诉讼手段)制止反担保人实施相关行为。

第八条 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和终止

8.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经反担保人及担保人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公章后生效,至借款人在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在担保协议项下的担保费、滞纳金、逾期保费、其它费用,和其他应付费用全部偿清之日终止。

8.2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独立于保证合同及借款合同,不因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的无效而无效。如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无效,反担保人仍应按本反担保保证合同承担保证责任。

8.3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应继续有效,并不得撤销,直至借款人全部缴付和清偿保证合同所担保的所有款项、利息、费用及支出等。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9.1 本反担保保证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深圳市地方法规,若因本反担保保证合同引起纠纷,须向担保人所在地的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提讼。

第十条 合同文本

10.1 本合同一式两份,担保人与反担保人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其他约定事项

担 保 人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反担保人 :(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证担保 法律责任

一、保证担保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保证担保是一种严肃的法律行为,当被保证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事实发生后,保证担保人必须按照事先的约定代偿债务或者代为承担民事责任。具体代偿债务时,应根据所面临的不同情况,按以下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一)保证期间,主债权或主债务发生转让

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除保证合同另有约定者外,保证担保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担保人的书面同意。保证担保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部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期间,主合同发生变更

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担保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担保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者除外。

对保证期间主合同发生变更的情况,司法实践中,允许根据合同变更内容对保证担保人利益的影响,公平确定保证担保人是否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

(三)两个以上保证人对同一债务提供保证

两个或两个以上保证担保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担保的,为共同保证。共同保证的保证担保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对共同保证,债权人有权要求任何一个保证担保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任何一个保证担保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担保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担保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担保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四)同一债权既有人的保证又有物的担保

同一债权既有人的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优先执行物的担保,保证担保人仅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担保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但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或者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保证担保人仍应按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怠于行使担保物权,致使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者毁损、灭失的,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担保,保证担保人可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保证责任。

(五)保证担保人向债权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

保证担保人向债权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的,在履行了监督支付专款专用的义务后,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未尽监督义务造成资金流失的,保证担保人应当对流失的资金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六)保证担保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金提供保证

保证担保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金提供保证担保的,债务人的实际投资与注册资金不符,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保证担保人在注册资金不足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七)保证期间,债务人被宣告破产

保证期间,债务人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债权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担保人主张权利。债权人不申报债权的,应通知保证担保人。保证担保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前,可以预先申报破产债权行使追偿权,参加破产财产分配,以免发生保证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因债务人破产财产已分配完毕,无法行使追债权的情况。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人破产后,既未申报债权也未通知保证人,致使保证担保人不能预先行使追偿权的,保证担保人在该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可能受偿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要求保证担保人对其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部分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

(八)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担保人不予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凡属法律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担保人依法免予承担保证责任:

(一)未经保证人同意,债务人擅自转移债务

(二)债权人与债务人变更主合同,未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

(三)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担保人提供保证

(四)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

(五)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致使保证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

三、保证担保人承担法律责任的特别规定

保证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后,享有追偿权,可向债务人追偿其代为清偿的债务。保证担保人自行履行保证责任时,其实际清偿额大于主债权范围的,保证担保人只能在主债权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担保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根据各自过错的大小分别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具体规定是:

(一)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保证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保证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二)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保证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保证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三)主合同解除后,保证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保证担保人因无效担保合同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要求有过错的反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

(五)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担保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6篇

常见的履约保函【一】

年 月 日

致 :

地址 :

鉴于贵方与承包人 于 年 月 日就 工程签订的编号为 号的建设工程合同(下称主合同)履行需要,应承包人的申请,我行特开立以贵方为受益人、金额不超过人名币(币种) (大写)的 履约保函:

一、 本行无条件地且不可撤销地承诺:一旦贵方向本行提出书面索偿通知,本行将在收到该索偿通知后七个银行工作日内无条件地将贵方索偿的款项一次性付给贵方。

二、 本保函不得转让,我行对除贵方以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三、 本保函自主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一个月止。书面索赔通知必须在上述期限内送达我行,否则我行在该保函项下的责任自动解除。

四、 本保函的效力以及本行在本保函项下对贵方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完全独立的,并不取决于任何交易、合同/协议、承诺(包括但不限于主合同)的存在或有效性,也不取决于本保函中未列明的任何条款或条件,并且不受对主合同及/或贵方与申请人之间的任何协议所作的任何变更、补充、终止或提前/延迟终止的影响。

工程承包合同按期履行完毕、保函超过有效期或我行的承担义务履行完毕,保函即行失效,请将本保函退回我行注销。

出证银行名称:

签 字: _________

公 章:

银行经办人:

联系电话:

常见的履约保函【二】

根据本保函,我们双方,即法定办事处设于 的 (以下简称被担保人)和法定办事处设于 的 (以下简称担保人)明确地向法定办事处设于 (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承担乙方承包合同金额10%,即人民币 (RMB )的履约担保。对该项担保责任,被担保人和担保人及他们的继任者和受让者均应根据本保函内的条款受到不可推委的约束。

我们双方现于 年 月 日在本保函上签字盖章。

有鉴于:

1. 被担保人根据建设单位于 年 月 日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简称合同),被担保人需向建设单位提供本保函,以保证被担保人将会如约履行合同内所述的义务。

2.根据合同条款,并应被担保人要求,担保人同意向建设单位提供承担被担保人承包合同金额10%,即人民币 (RMB )的履约担保,以保证被担保人完全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本保函的条件为:

1. 假如被担保人正确履行及遵守合同及保函内所有条款、条文、条件、规条、工程规范,则本保函自动终止无效。

2. 假如被担保人履行合同违约,担保人应在收到建设单位的有关通知后,无需对违约事宜作进一步证明便立即以本保函所订明的保证金为限额赔偿建设单位的损失。若累计的赔偿金达到该保证金限额,则此后本保函的义务即告终止无效,否则本保函仍应完全有效;同时,即使被担保人承包合同内有关条款指明的设计、承建、完成、验收及维修的范围及性质有任何变更,又或建设单位或工程师对被担保人承包合同作出缓期或减免、又或被担保人承包合同的任何事项对被担保人作出纵容、容忍、宽恕、赔偿、让步的行为,又或被担保人未能管理妥善以防止错漏出现,又或任何令被担保人或其它任何人受到法律限制以使乙方无法履行被担保人承包合同,均不能使担保人免于承担上述保函规定的责任。

3. 本保函应由建设单位严格执行而不需要进行有关步骤以获得被担保人的任何认可和确认。

4. 本保函应共同和个别地对被担保人和担保人及他们的继任者和受让者有约束力(但被担保人及担保人不得在取得建设单位的书面认可前,将其有关被担保人承包合同的权利和责任转让), 并应确保建设单位及其继任者和受让者的利益。建设单位有全权及自由转让本保函的利益,建设单位毋须取得被担保人及担保人的确认或通知被担保人及担保人。而当转让情况发生时,被担保人及担保人仍会受本保函的所有条文及条件绝对约束,并将受让人视为建设单位。

5. 即使被担保人承包合同内任何一条被担保人承包合同条款出现不合法、失效或作废,担保人对本保函的责任亦不能避免及作废。

6. 在工程师发出总承包合同的缺陷责任证书前,本保函有关的任何索偿事宜仍完全有效。

7. 本保函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约束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

担保人: (公章)  被担保人: (公章)

常见的履约保函【三】

致:

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已保证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称合同)实施;

且鉴于你方在上述合同中要求乙方通过经认可的银行向你方提交合同规定金额的不可撤销的银行保函,作为乙方履行合同责任的担保;

而且本行同意为乙方出具本银行保函;

本行作为担保人在此向你放确认承担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的责任,在你放书面提出要求得到上述金额内的任何付款时,本行即予支付,不提任何异议,也不要求你方出具证明或说明背景或理由

本行放弃你方应先向乙方要求赔偿上述金额,然后再向本行提出要求的权利。

贵方可按本保函条款向本银行发出一次或多次付款要求,但总金额不得超过保证上限。

我行还同意:在你方和乙方之间的合同条件、合同项下的工程或合同文件发生变化、补充或修改后,我行承担本担保的责任也不改变;上述变化、补充或修改也无须通知我行。

本保函至合同项下全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移交你方之日内一直有效。

担保人签字盖章:

地 址:

银 行 名 称: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反担保;原担保人;反担保物权人

中图分类号:29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7―0052~04

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原始担保)时,债务人应第三人的要求为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反担保与原始担保(以下简称为原担保)从债务人与第三人的关系上看其性质并无不同,我国《担保法》第4条第2款规定:“反担保适用本法担保的规定”即是例证。称其为反担保是相对于第三人就主债权设立的原担保而言的。《担保法》规定了反担保在我国的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条规定,似乎可得出反担保的反担保涉及三个合同(主合同、原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六方主体,各主体间的逻辑关系纷繁复杂。其中,反担保物权人是指以抵押、质押的形式设立的反担保中享有抵押权或质权的主体,同时又是原担保中为主债务人提供担保的抵押人或质押人。反担保在我国《担保法》中明文规定仅此一条,对反担保物权人亦鲜有涉及,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多由此而来,对反担保物权人提出质疑。在第三人为主债务人向主债权人提供原担保时,第三人作为原担保担保人(原担保人)依法可以要求主债务人以其自身财产提供反担保,以反担保物权人的权益来保障将来自己追偿权的实现。但在办理登记时,却遇到如下困境:依《担保法》第33条和第63条的规定,当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或质押人时,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或质权人,换言之,抵押或质押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的财产担保,该担保物权由债权人享有。而反担保中原担保人不是债权人,无法接受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质押,这样就否认了原担保人可以具有反担保物权人身份,故“依法”不予办理登记。这一实际问题引起了我们理论上的思考:在反担保中,原担保人究竟有没有权利要求债务人向其提供财产担保而成为反担保物权人?如果可以接受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抵押或质押),其理论依据何在?笔者认为,原担保人就是反担保物权人,享有担保物权,依法应予办理反担保物权登记手续。

一、原担保人成为反担保物权人的权利基础

担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自古罗马至现代世界各国,始终受到充分的关注,其存在的直接目的就是确保债权实现和债务偿付。债权是现代民法中财产权的基石之一,权利的切实享有和行使需要有法律作后盾,而担保正是法律提供保护债权的一种最具主动性和最有效的方法,故而倍受青睐。可见,担保的产生必然以主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一般而言,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债务履行提供的各种具体担保形式(法定担保或约定担保)的目的就是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所以在担保合同中,担保权利人是债权人,以便债权人在保障债权实现的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一旦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债权人便可以直接依据担保合同实现其债权,《担保法》中规定债权人为担保物权人(抵押权人或质权人)的原因即在于此。

在第三人(原担保人)为主债务人向主债权人提供担保(保证、抵押、质押)的场合,主债务人欲为原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债务(即原担保人向主债务人追偿的债务)尚未现实发生。在原担保人与主债权人之间的原担保合同签订后,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的关系面临着两种可能:一是主债务人按期履行主合同中的全部债务,原担保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双方间不发生任何关系;另一种情况是主债务人未按期履行全部债务,原担保人作为保证人或物上担保人(抵押人、出质人)以其抵押物或质物代替主债务人清偿债务或承担责任。对后者,原担保人由于承担担保责任而取得对主债务人的追偿权,从而在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由此可见,在原担保人为主合同提供担保后,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附条件的债权,所附“条件”就是主债务人未按期履行债务而由原担保人代为清偿或承担责任。一旦此情形出现,所附“条件”成就,此时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形成。而对于这一切,如果原担保人事先没有为其设定担保(反担保),其债权的实现便可能没有保障。

由于主债务人未履行主债务而引发的原担保人对主债务人的债权(在原担保人承担了担保责任后),相对于原来的主债而言,债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债权人发生了变化。原因就在于同一债务由原担保人在原担保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代替主债务人清偿或者承担了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的规定,原担保人代为清偿或者承担责任后,取得主债权人的地位,有权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这一债权人发生变化的过程就类似于债权让与的过程,担保人享有的所谓追偿权,正是让与后的债权。可见,原担保人对主债务人的债权(可称为后债)与主债权人对主债务人的债权(可称为前债)在本质上是同一种合同之债。依法理前后债的债权人都应当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物的担保成为担保物权人,否则便造成对二者的区别对待,违反债权的平等原则,出现后债不受担保保护的不公正结果。因此,后债中的债权人(前债的担保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向其提供担保(如抵押),应当成为反担保物权人。

二、原担保人成为反担保物权人的理论支持

反担保合同能够并且应当在其所担保的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前订立。主合同及原担保合同签订后,实际承担担保责任前,原担保人并不具有现实的债权人身份,此时能否就尚未发生的债权签订反担保合同(如抵押合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首要障碍。笔者认为,为了对后发生的担保人对主债务人的债权(追偿权)提供保障,反担保合同能够并且应当在该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前订立。

首先,虽然原担保人的债权是一种附条件的债权,但这并不能说明对附条件的债权不能设定担保物权(如抵押权)。事实上,对附条件的债权在条件成就前设定担保物权(如抵押权),已为理论界和立法所承认。学者们所主张的担保物权的从属性,仅在于无主债权存在而不能独立存在,且须与主债权同命运,虽主债权发生的法律事实(如原担保人代替主债务人清偿债务或承担责任)尚不存在,但有能引起此事实发生的客观事实(如有效的原担保合同)存在,而使债权(如担保人的追偿权)于日后有可能发生时,应允许为之设定担保物权,这对于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并无妨害。“被担保债权不以于抵押权设定时存在为必要,以有将来可发生债权之可能为已足。但于抵押权实行时,其债权须存在而且其数额须为确定,自不待论。”“对于现尚未存在之债权设定担保物权,一见似与担保物权之附从性相左,然理论上为可能,事实上为必要。”许多国家的立法已对之予以肯定。如《德国民法典》第1113条第2款规定:“抵

押权也可得为将来的或附条件的债权而设定。”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最高额抵押权,实际上就是承认了可以为将来的债权设定担保物权。因此,在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发生债的关系之前,双方能够为保障原担保人将来追偿权的实现订立反担保合同,原担保人亦因之而得以享有担保物权。

其次,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债权的发生虽是主债权转让的结果,但转让前后当事人在主观心态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主合同(前债)是主债权人与主债务人为了特定的目的共同协商促成的结果,双方都期盼着它的发生;而后债的发生是一方当事人即原担保人主观上所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但原担保人无力防止该债的发生;因为担保合同是一种单务、无偿合同(担保公司提供的有偿担保除外)。当然,即便是担保公司,它也不希望后债的发生(因为其追求的是担保费而非担保责任),原担保人不能从原担保合同中获得任何利益。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当然不希望代为清偿或者承担责任,亦即不希望债权让与的结果发生,然后面临自身向主债务人追偿难的风险。所以,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原担保人提前防备,要求主债务人事先向其提供反担保,如等到后债已经发生(原担保人代替主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原担保人再向主债务人要求提供反担保则为时已晚。主债务人未清偿债务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其自身丧失清偿能力,此时主债务人更不会有合适的财产向原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第三人为已丧失偿债能力的主债务人向原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也同样不大可能;另一种情况则是其他原因导致违约(如故意不履行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后债的发生往往与主债务人的信用不好有关,此时原担保人事后向主债务人要求提供反担保,原担保人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因此,应立足于防患未然,为保障原担保人合法利益,同时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债务人寻保难的问题,反担保合同应当在原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发生之前订立,原担保人因之而成为反担保物权人。

三、原担保人成为反担保物权人的法益渊源

原担保合同相对于被担保的主合同而言是从债,反担保合同以原担保合同成立为前提,是从债的从债。在原担保合同与反担保合同均有效成立的情况下,原担保人向主债权人提供担保,主债务人又向原担保人提供反担保,而且它们担保的是同一债务(尽管中间发生了类似债权让与的过程,但债的性质并无变化),所以,在这种具有传递性的三方关系中,债务最终还是由主债务人用自己的财产承担。疑问不禁而生:既然主债务人有能力提供担保,为什么在主合同订立时,主债务人不直接向主债权人提供担保,而使原担保人卷入其中导致关系更为复杂呢?笔者认为,主债权人之所以在可以直接要求主债务人以其自身财产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放弃此种选择,主要是基于变现及经济损失规避的考虑,认为由第三人提供担保较之于由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简称“物保”)更有利于保障其债权实现,故主债权人宁愿放弃要求债务人提供“物保”,而选择第三人作为原担保人提供保证担保。这种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债务人的资产往往在数量和质量形态上均存在不足,而要求主债务人寻求主债权人认可的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良好信誉的第三人提供担保,更有利于保障债权的实现;二是如果采用“物保”,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有三种实现方式:拍卖、折价、变卖。拍卖最为常用,可使变价获得公正的结果,但拍卖程序本身存在着较高的运行成本,程序复杂、费时费力,且拍卖价格在扣除拍卖、扣押、管理等费用后,其结果未必对债务人和担保物权人有利。折价和变卖也存在着增加债权实现的额外费用,繁化债权实现程序,加大产生纠纷可能性之类的弊端。而保证担保方式对于主债权人来说则省时省力,只要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发生,主债权人便可依保证合同直接要求原担保人代为履行债务或赔偿损失,使其债权直接得以足额实现,免去了变现可能带来的损失。

当然,主债权人在一开始与主债务人签订合同时,可以要求主债务人同时提供“物保”(如抵押、质押)与人的担保(简称“人保”,如保证)。如果选择这两种担保方式同时存在,在将来主债务人未按期履行债务时,根据担保法中“物保”优先于“人保”的原则(限于物保人为债务人自身),债权人只有在债权未能完全实现的情况下,才由保证人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如此一来,主债权人意图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最初愿望落空了,而且其运行程序更为复杂,更易引起纠纷。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考虑,主债权人在与主债务人最初订立合同时,在可以要求主债务人提供“物保”或者“人保”或者同时提供“物保”与“人保”进行选择的情况下,要求有良好信誉的第三人为主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人保”(保证),这一方面确保了主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另一方面减少了原担保人在要求主债务人向其提供反担保抵押或质押以保障其追偿权实现的障碍,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主债权人、主债务人、原担保人之间三方关系(即主合同、保证合同、反担保合同)的建立,对各方当事人均有利――主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得到了充分保障;原担保人有机会成为反担保物权人,对将来追偿权的实现减少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心地提供担保;主债务人也因此解决了寻保难的问题,使主合同得以顺利签订。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主债权人有意放弃了要求主债务人向其提供物的担保的利益,提供了原担保人成为反担保物权人的可能,这种法律上的利益实质上是由主债权人处转让至原担保人处。该过程类似于发生了要求主债务人提供物的担保的法益从主债权人向原担保人转移的情形。至于原担保人将来是否要求主债务人以其自身财产提供反担保,则由其自己的意志决定。从这一过程可以明确推论出:主债权人有权接受主债务人提供抵押或质押成为担保物权人,那么从主债权人那里受让债权的原担保人自然也应有权接受主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质押而成为反担保物权人。

反担保物权人与其他主体间的逻辑关系纷繁复杂,我国《担保法》在世界民事立法史上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反担保制度颇具特色与意义,原担保人成为反担保物权人完全符合担保法的立法精神。在复杂的反担保相关主体中,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厘清彼此间关系,就不能停留在浅表层面,必须以法的精神为原则,以法律逻辑为途径,借助法律原理深入探掘,追根溯源,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理解并正确指导实践。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8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对外担保,是指中国境内机构(境内外资金融机构除外,以下简称担保人)以保函、备用信用证、本票、汇票等形式出对外保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财产对外抵押或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章第一节规定的动产对外质押和第二节第七十五条规定的权利对外质押,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债权人或者受益人,以下称债权人)承诺,当债务人(以下称被担保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对外担保包括:

(一)融资担保;

(二)融资租赁担保;

(三)补偿贸易项下的担保;

(四)境外工程承包中的担保;

(五)其他具有对外债务性质的担保。

担保人不得以留置或者定金形式出具对外担保。

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出具的担保视同对外担保。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为对外担保的管理机关,负责对外担保的审批、管理和登记。

第四条本办法规定的担保人为:

(一)经批准有权经营对外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含外资金融机构);

(二)具有代位清偿债务能力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包括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外,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得对外担保。

第五条金融机构的对外担保余额、境内外汇担保余额及外汇债务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

非金融企业法人对外提供的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并不得超过其上年外汇收入。

第六条内资企业只能为其直属子公司或者其参股企业中中方投资比例部分对外债务提供对外担保。

贸易型内资企业在提供对外担保时,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5。

非贸易型内资企业在提供对外担保时,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30。

第七条担保人不得为经营亏损企业提供对外担保。

第八条担保人为外商投资企业(不含外商独资企业)提供对外担保,应坚持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同时被担保人的对外借款投向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经批准不得将对外借款兑换成人民币使用。

担保人不得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提供担保。

除外商投资企业外,担保人不得为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

第九条外汇局在审批担保人为中国境外贸易型企业提供对外担保时,应审查被担保人的贸易规模、资产负债比例、损益情况,核定被担保人应接受的对外担保上限。

外汇局在审批担保人为中国境外承包工程型企业提供对外担保时,应审查被担保人的承包工程量、工程风险、资产负债比例、损益情况,核定被担保人应接受的对外担保上限。

第十条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限:

(一)为境内内资企业提供对外担保和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1年期以内(含1年)的对外担保,由担保人报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者经济特区外汇管理分局审批;

(二)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1年期以上(不含1年)的对外担保和为境外机构提供对外担保,由担保人报经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者经济特区外汇管理分局初审后,由该外汇管理分局转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第十一条担保人办理担保报批手续时,应当向外汇局提供下列或者部分资料:

(一)担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件和其他有关批复文件;

(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如担保人是集团性公司的,应报送其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其本部的资产负债表);

(三)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被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

(四)担保合同意向书;

(五)被担保项下主债务合同或者意向书及其他有关文件;

(六)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有关资料;

(七)外汇局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经外汇局批准后,担保人方能提供对外担保。

第十三条担保人提供对外担保,应当与债权人、被担保人订立书面合同,约定担保人、债权人、被担保人各方的下列权利和义务:

(一)担保人有权对被担保人的资金和财产情况进行监督;

(二)担保人提供对外担保后,债权人与被担保人如果需要修改所担保的合同,必须取得担保人的同意,并由担保人报外汇局审批;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外汇局批准的,担保人的担保义务自行解除;

(三)担保人提供对外担保后,在其所担保的合同有效期内,担保人应当按照担保合同履行担保义务。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后,有权向被担保人追偿;

(四)担保人提供担保后,在担保合同的有效期内债权人未按照债务合同履行义务的,担保人的担保义务自行解除;

(五)担保人有权要求被担保人落实反担保措施或者提供相应的抵押物;

(六)担保人有权收取约定的担保费。

第十四条担保人提供对外担保后,应当到所在地的外汇局办理担保登记手续。

非金融机构提供对外担保后,应当自担保合同订立之日起15天内到所在地的外汇局填写《对外担保登记表》,领取《对外担保登记书》;履行担保合同所需支付的外汇,须经所在地的外汇局核准汇出,并核减担保余额及债务余额。

金融机构实行按月定期登记制,在每月后的15天内填写《对外担保反馈表》,上报上月担保债务情况。

第十五条担保期限届满需要展期的,担保人应当在债务到期前30天到所在地的外汇局办理展期手续,由外汇局依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权限审批。

第十六条非金融机构的担保人应当自担保项下债务到期、担保义务履行完毕或者出现终止担保合同的其他情形之日起15天内,将《对外担保登记证书》退回原颁发证书的外汇局办理注销手续。金融机构按月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担保人未经批准擅自出具对外担保,其对外出具的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人未经批准擅自出具对外担保或者担保人出具对外担保后未办理担保登记的,由外汇局根据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暂停或者撤销担保人对外担保业务。

第十八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外反担保。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9篇

在传统的从属性担保中,受益人的索赔往往存在多方面的掣肘。首先,受益人必须证实基础合同的债务人在基础合同中违约(如不清偿到期债务);其次,担保人拥有多方面的抗辩权,包括先诉抗辩权(在一般担保中)、未经担保人同意的基础合同修改以及基础合同债务人基于基础合同所拥有的各种抗辩权等。而基础合同债务人违约的证实及担保人抗辩权的行使,往往使受益人深陷耗时费力的追偿泥泞之中。为了摆脱缠绕受益人的追偿锁链的束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及经济交往电子化浪潮的推动下,以“效率优先”为运作理念、以单据化为其索赔依据的独立担保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这就是现代型的独立担保对传统的从属性担保最严厉的挑战和最重要的创新。

在独立担保实践的推动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条约相继产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即有1992年国际商会公布的《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5年联合国主持签署的《独立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公约》和1998年国际商会公布的《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1}。

独立担保是指担保人应申请人(基础合同的债务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基础合同的债权人)作出的,表示在受益人向其提出索赔并提示一定的单据时,立即无条件地向受益人承担付款责任的书面承诺。在国际担保实践中,独立担保的形式通常包括见索即付保函、备用信用证及具有类似法律效果的其他担保文书。在独立担保中,担保人承担着不可撤销、无条件的付款责任,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保函规定的单据(有时甚至只要求提示由受益人自行开立的申请人违约的证明和索赔书),担保人就必须承担付款责任。即担保人是否承担付款责任,并不是基于申请人在基础合同中的实际违约,而是受益人提示了与独立保函的要求相符的单据。因此,担保人无权以调查申请人在基础合同中是否真正违约或以基于基础合同的其他理由作为抗辩而拒绝或拖延付款{2}。换言之,基础合同的效力、修改、履行情况,以及基础合同债权人放弃对债务人的某些权利(如抵押权)或解除某些责任人的责任(如解除其他担保人的责任)等均不影响独立保函的效力和履行,担保人仍应依保函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而在传统的从属性担保中,基础合同无效、被修改或已履行,以及受益人放弃其对基础合同债务人的某些权利或解除其他责任人的某些责任,都将成为担保人解除担保责任的法定抗辩理由{3}。

一、独立担保的制度缺陷

从上述独立担保的运作原理可知,独立担保人依保函所应承担的付款责任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从属于基础合同债务人的。只要受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了保函规定的索赔单据,担保人即应在独立保函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履行付款义务。正是独立性担保在制度构建上所体现的担保人付款责任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和单据化特征,使其在简化了受益人索赔环节的同时,也为受益人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欺诈索赔之机。

根据独立保函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特征,担保人只能根据独立保函的条款作出是否给予付款的决定,只要受益人提示了与保函规定相符的单据,担保人的付款责任就是绝对和无条件的。担保人付款责任的这种绝对性和无条件性是指受益人在请求付款时除了提交保函所要求的单据外,不需要满足其他任何条件{4}。即在受益人提出索赔要求时,担保人既不能援引基础合同及其履行情况作为拒绝付款或免除责任的抗辩理由,也不能援引担保委托合同(担保申请人委托担保人向受益人提供债权担保所订立的合同)及其履行情况作为同样的抗辩理由。换言之,担保人既不能以调查申请人是否在基础合同中确实违约为由,也无权以申请人违反委托合同(如未支付担保费)为由拒绝或拖延付款。因此,即使申请人并未违反基础合同或申请人的违约完全是因受益人的原因引起的,受益人也很容易通过提示内容虚假的单据满足独立保函的付款条件,实现其欺诈索赔的目的。可见,基于独立保函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特征,独立担保人在出具保函后即随时面临着受益人欺诈索赔的风险。

根据独立保函的单据化特征,担保人在承担担保责任方面,遵守的是单据的表面相符原则,即只要担保人对受益人所提示的单据进行合理谨慎的审查,认为其与保函的规定完全相符(“单证相符”),单据之间在表面上完全一致(“单单相符”),即可向受益人付款,无需对基础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进行任何调查或确认。

从独立担保制度构建的初衷看,其付款责任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特征,使受益人得以在提交与保函规定相一致的单据后即可立即获得担保人的付款,无需等待担保人对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调查和对申请人是否确实违约进行核实;独立担保的单据化特征,则使担保人只需处理其所熟悉的单据业务,无需进行其并不熟悉的基础合同履行情况的调查和核实。但是,正是独立担保的这些特征,为受益人留下了进行欺诈索赔的制度空间。因此,各国法律,尤其是担保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的法律和国际公约、国际惯例都在承认独立担保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担保功能的同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将欺诈索赔作为担保人在单据表面相符的情况下拒绝付款的重要抗辩理由(欺诈例外抗辩),以阻止受益人恶意利用担保人无法根据基础合同及其履行情况行使抗辩权的制度缺陷,滥用独立保函所赋予的索赔权利,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然而,在独立担保的反欺诈实践中,受益人的欺诈究竟是仅限于受益人在独立担保合同中的欺诈,还是应包括其在基础合同中的欺诈?欺诈例外抗辩是由申请人还是由担保人提出?如何认定是否存在欺诈?等等,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争议,且迄今尚难形成定论的问题。

二、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的法律依据

如前所述,独立担保具有无条件性、绝对性等非从属性特征,即只要受益人提示了与独立保函相符的单据,担保人的付款责任就是不可推卸和绝对的。但是,独立担保人决不是自动取款机,面对受益人的欺诈索赔,独立担保人仍有一定的能动性——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即独立担保人可根据自己的判断,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具有欺诈性,并据以拒绝付款,或根据申请人申请法院的止付令拒绝付款。

在英、荷、德、奥、法等国的司法实践中,法院普遍认为,只要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明显的欺诈,担保人即可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免除承担付款责任{5}。但在认定受益人欺诈索赔时,各国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如英国、加拿大等国主要强调欺诈证据必须清楚、明确,并不考虑欺诈的严重性;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则强调欺诈的主观故意和严重不公平程度等较抽象的因素{6}。

此外,联合国的《独立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公约》(下称《公约》)(第19条第2款)也规定,如果受益人提示的单据中有明显不真实或者伪造的单据;或索赔要求和单据所述并非独立保函所规定的付款理由;或从担保的类型和目的可断定受益人的索赔要求无任何根据,则担保人可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拒绝向受益人付款。

为了进一步明确欺诈索赔的认定标准,《公约》第19条第2款进一步规定了可被认为“无任何

根据”的索赔的几种情况:(1)作为出具独立保函目的的意外事件或风险毫无疑问地没有发生;(2)法院或仲裁庭已宣布保函申请人的基本义务无效,除非独立保函表明这类意外属于承保的风险范围之内;(3)独立保函所规定的基本义务已毫无疑问令受益人满意地得到了履行;(4)受益人的故意不当行为显然妨碍了申请人基本义务的履行。据此,在受益人依保函提出索赔时,只要有明确的证据(通常由申请人提出)表明存在上述情形,担保人即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并拒绝支付担保款项。 三、受益人欺诈索赔的认定

在国际担保实践中,对于受益人的欺诈索赔,有的国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欺诈和滥用权利两种形式:欺诈主要强调的是受益人明知申请人没有违约仍向担保人提出索赔要求;滥用权利则指虽然存在申请人违约的事实,但申请人的违约完全是因为受益人的行为所引起的(如贷款人未提供贷款),受益人仍向担保人提出索赔。但更多的国家则不对其严加区分,而是强调受益人恶意行使索赔权利的事实的存在,即受益人在明知基础合同债务人(申请人)已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或因受益人表示其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因其违约行为而使申请人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等情况下,仍以基础合同债务人违约或不履行合同义务为理由,提示与保函表面相符,但内容不实或伪造的单据,向独立担保人提出索赔要求,意图造成担保人或申请人的损害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虽然欺诈(或权利滥用)作为担保人承担付款责任的例外,已为许多国家法律及相关的国际条约所普遍认可。[1]但是,对于欺诈例外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强度,则在不同国家的法律、条约和惯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认为,担保人援引欺诈例外免除付款责任的权利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否则独立担保正常功能的发挥必将受到严重的减损{6}。即只有当受益人提示的单据的内容存在明显的虚假,如根本不存在申请人违约的事实,或申请人的违约明显地是因受益人的行为所引起的,受益人只是滥用了形式上合法的索赔权,其索赔行为才构成欺诈或权利滥用。申请人(或担保人)才可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以阻止受益人实现付款请求权。换言之,担保人只有以“清楚明了”和“确凿可靠”的证据证明受益人根据基础合同根本不存在向申请人主张付款的任何权利,才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明显的欺诈,并可据以拒付。相反,如果受益人的欺诈或权利滥用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存在争议的,则申请人或担保人均不得行使该抗辩权,而只能仍由担保人依独立保函给予付款,再由申请人通过法律途径向受益人行使追偿权,请求返还因受益人的欺诈或滥用权利而使自己遭受的损失(担保人依保函向受益人付款后,申请人应向担保人补偿的金额){7}。

在具体的独立担保国际实践中,独立担保人或担保申请人通常可基于以下情况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并据以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

1.特定情况下的基础合同解除或无效

如前所述,欺诈例外的抗辩应受到严格的限制,以免减损独立担保函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基础合同的解除或被认定为无效,并不能当然地认定受益人的索赔行为具有欺诈性。索赔欺诈性的认定应结合合同被解除或被认定为无效的原因加以综合考虑。

就合同的解除而言,如果受益人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且合同的解除并不是申请人的原因造成的;或虽然解除合同是由申请人提出的,但该合同的解除完全是因为受益人的根本违约或受益人的其他不当行为或由于合同本身所认可的不可抗力所引起的;或合同的解除是双方合意的结果,且因合同的解除而免除了申请人的义务或双方已就解除合同的后果进行了清理,则受益人的索赔行为应可认定为具有欺诈性。

就合同无效而言,根据合同法原理,基础合同当事人可以合同的订立存在错误、欺诈或胁迫为理由,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或认定其为无效。因此,如果申请人能够证明导致该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原因在于受益人的欺诈、胁迫等行为所引起的,则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具有欺诈性。此外,如果基础合同是一项违法交易,如走私、贩毒等,即使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及申请人违约的事实都是真实的,担保人也可根据“违法合同自始无效”原则,以基础合同违法因而无效为理由,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并拒绝向受益人付款{8}。

2.基础合同已履行或未届履行期

如果基础合同债务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其已完全履行了基础合同的义务,即可相应地认定受益人向担保人提出索赔的行为具有欺诈性。在此,关键在于申请人应提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确实履行了基础合同的义务。但是,申请人单方面的证明材料往往很难被认定为充分的证据,通常还应有来自受益 人的、表明申请人已履行合同义务的证据材料,如受益人出具的关于收到申请人还款的收据或声明,或由受益人指定的或其他独立的鉴定人出具的相关证明,才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

与基础合同履行有关的另一欺诈例外抗辩理由是基础合同未届履行期。尽管从理论上说,在独立保函生效之后,受益人即可依保函条款向担保人提出索赔要求,但如果申请人能明确地证明基础合同的履行期未到,则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但是,尽管基础合同的履行期尚未届至,如果受益人能明确地证明申请人存在预期违约(如申请人的履约能力或信用存在严重缺陷或其行为显示其将无法履行合同的重要义务),则不能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

3.受益人的违约

虽然申请人在基础合同中违约,但如果申请人能明确地证明其违约事件的发生是受益人的违约行为或其他不当行为所引起的,则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

4.索赔要求与基础合同无关

独立担保合同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其生效后与基础合同的相互独立性,但这只是就担保人与受益人的关系而言。若就受益人与申请人的关系而言,受益人的索赔根据仍在于申请人在基础合同关系中的违约,即受益人只能在保函所担保的基础合同范围内提出索赔要求。因此如果受益人所提出的索赔要求是与担保合同所依据的基础合同完全无关的其他损失,则可认定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

5.提示伪造或不实单据

受益人提示单据的欺诈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由于独立担保人的付款根据是受益人提交了与保函表面相符的全部单据,因此,如果受益人提交的单据显而易见是伪造的,担保人即可径直拒绝付款,或申请法院命令阻止受益人提取该款项(通常发生在担保人付款后)。即使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保函表面相符,担保人难以行使拒付抗辩权,如果申请人能够明确地证明该单据所描述或所要证明的事实根本不存在或完全虚假,也可以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为理由申请法院止付令,阻止担保人向受益人付款{9}。

四、法院止付令对反欺诈索赔的特殊有效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欺诈索赔既表现为受益人在担保合同中的欺诈(提示了伪造的单据),也表现为受益人(基础合同的债权人)在基础合同中的欺诈 (缺乏行使索赔权的正当理由或提示内容虚假的单据),即不存在保护受益人在基础合同中的正当权益的事实根据。因此,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的当事人可以是担保人,也可以是担保申请人。

通常情况下,在单据欺诈的场合(受益人在独立保函中的欺诈,提示了伪造的单据),如果单据伪造对担保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就担保人与申请人的委托关系而言,担保人即负有拒绝对受益人付款的义务。如果担保人违反这一义务,将丧失依担保委托合同向申请人要求偿付的权利。但根据独立担保的性质和特征,对于受益人在基础合同中的欺诈(如提示内容虚假的单据),担保人并不承担调查、核实义务,否则,必然导致独立担保失去其无条件性和绝对性的高效率债权担保功能。因此,对于受益人符合保函规定的索赔(提示了与保函相符的单据,尽管单据的内容未必真实),担保人的责任仅在于把受益人的索赔单据传递给申请人,使申请人有机会在受益人欺诈索赔时向法院申请止付令。只有在收到法院的止付令后,担保人才有义务拒绝向受益人付款。换言

之,根据独立保函,担保人并不承担认定受益人是否在基础合同中欺诈的义务,也不能仅根据申请人的一面之辞而认定受益人在基础合同中欺诈,并据以拒绝向受益人付款,而应以来自法院的止付令作为其拒绝向受益人付款的唯一根据;否则,一旦错误拒付,担保人不仅应就其错误拒付给受益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违约责任,而且其在国际金融界的声誉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独立担保中,除单据欺诈之外,担保人并不承担认定受益人的索赔是否存在欺诈的责任;因此,尽管各国法律和条约赋予了担保人行使欺诈例外抗辩的权利,但基于“自我保护”考虑,担保人往往并不积极行使这一抗辩权,而更愿意在收到与保函相符的单据后向受益人付款(即使受益人的索赔存在欺诈),把受益人欺诈索赔所造成的损失转嫁给申请人(根据担保委托合同或反担保函,在担保人向受益人付款后,申请人应向担保人作出补偿)。因此,为了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发生上述受益人欺诈索赔,而担保人又怠于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时,根据联合国《公约》第19条规定,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止付令(临时禁令),以阻止担保人向受益人付款。独立担保的国际实践也表明,申请人只有通过向法院申请止付令,才能有效阻止担保人向受益人付款或阻止受益人取得担保人支付的款项。因为担保人可以拒绝执行申请人的指示,却无法抗拒执行法院的止付令。因此,在受益人提出索赔后,担保人应承担的一项职责就是及时向申请人传递索赔书和单据,以便申请人在收到索赔单据后作出是否向法院申请止付令的决定。只要申请人有充分和明确的证据证明受益人有极大的可能在其提示的单据中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或伪造,或受益人的索赔要求和单据不符合独立保函所规定的付款理由,或受益人的索赔要求没有任何根据,法院即可发出止付令,阻止担保人向受益人付款(包括命令担保人扣留保函款额,或冻结已支付给受益人的保函款项)。

在各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中,临时禁令通常发生在诉讼初期,是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为了阻止被告行使某种有争议的权利而签发的命令。临时禁令可能随着主程序的进一步深入,被告的权利得到完全的肯定或否定而被撤销或成为永久性的法院命令。在独立担保履行中,由于担保人付款义务的及时性、无条件性、绝对性和不可撤销性,法院的介入必然破坏独立担保的立即无条件付款等特征;因此,当申请人申请法院阻止担保人付款或阻止受益人获得该担保款项时,法院往往会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通常,只有在受益人的欺诈非常明显,且若不止付令,将无法阻止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发生等紧急情况下,法院才会一项止付令。因此,在各国法院临时止付令的实践中,法院通常都会召集申请人、担保人及受益人参加庭审,核对证据,而且在作出是否发出止付令决定时,法院还会充分考量以下诸因素:是否已经发生了受益人提出索赔的事实根据(如基础合同债务人违约);受益人的索赔是否具有明显的欺诈性(由申请人提出确切的初步证据);如果法院不签发该项禁令,是否会给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或称胜诉利益)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等。经过对以上因素的谨慎权衡和判断,法院才会作出一项阻止向受益人付款或阻止受益人提取该担保款项的临时命令{10}。同时,为了避免因错误发出临时禁令而给受益人造成损失,法院在发出命令之前,可要求申请者提供适当的保证,同时向担保人和受益人送达申请书副本,使受益人有机会提出必要的申辩,以确保临时禁令的具有程序上的公正性。

小结

综上,无论是申请法院阻止担保人付款,还是申请法院阻止受益人取得该项付款(在担保人已付款的场合),申请人都必须成功地证实受益人的索赔行为存在欺诈。在独立保函的履行过程中,担保人通常并不承担对受益人的索赔是否存在欺诈作出判断并据此作出是否拒付的决定的责任,而只承担尽适当的注意将受益人的索赔单据传递给申请人的责任。至于受益人的索赔是否存在欺诈,则由申请人作出判断,并据此作出是否向法院申请止付令的决定。因此,担保人通常只根据法院的止付令而不是申请人的单方面陈述或担保人自己的判断对受益人的索赔拒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担保人的独立地位,既保证受益人在提示与保函一致的单据时即有权要求付款,又可防止受益人滥用担保权利,采用欺诈的手段获取不当的担保利益,而欺诈的认定又采用严格的司法程序,以免减损独立担保的无条件性、及时性和不可撤销性等独立性付款功能。因此,如果因为申请人未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取得法院的止付令,因而未能及时阻止担保人付款,即使申请人事后取得该止付令或在诉讼程序中证明受益人存在欺诈,担保人也不必就其付款行为而给申请人造成的损失向申请人承担责任。申请人在此可以采取的补救手段只能是在受益人实际提取该款项之前,申请法院阻止受益人取得该款项的临时禁令。如果该禁令也未能及时阻止受益人取得担保款项,申请人则只能通过完成其对受益人的欺诈诉讼,并在取得胜诉判决后,获得相应的赔偿{11}。

虽然在受益人欺诈索赔时,通常都由申请人申请法院止付令,以阻止担保人付款。但是,如果受益人的欺诈索赔是与申请人合谋进行的,即申请人与受益人共同实施欺诈索赔行为,以骗取担保人的付款,则申请人必然不会向法院申请止付令,这时只能由担保人主动向法院申请止付令,以取得可以拒绝向受益人付款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根据。

担保人合同范文第10篇

一、反担保的概念

根据《担保法》规定,反担保是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为保证将来承担保证责任后对债务人追偿权的实现,而要求债务人提供的担保。这里把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的担保称原担保。因此反担保是以原担保的存在而存在的,没有原担保就谈不上反担保,只有存在原担保,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由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为确保该担保人追偿权的实现,而要求主债务人或第三人向该担保人新设担保,亦即提供反担保。

二、反担保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和资格

反担保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提供反担保人和原担保人。原担保人的范围、资格设定在担保法中都有规定。《担保法》第4条第1款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本文认为由债务人提供反担保意味着可由债务人自己提供,也可由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提供。因为反担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原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以获得追偿权的确实落实,在原担保人为债务人履行担保职责后能获取合法对价。从公平、公正这一立法思想出发,对反担保中债务人不应仅仅作字面解释,而应将之扩大至第三人,即由债务人外的第三人提供反担保将对原担保人的利益保障更有实际意义。

对提供反担保者的具体要求,亦即主体资格,对反担保是否有效成立及法律职责的有效履行是非常重要的。其主体资格当然必须具有民法通则中能独立行使民事权力,亦须具有担保中担保人主体资格的法定条件。另外,反担保人必须具有代偿能力,具有代偿能力,才具有担保能力。但是具有“代偿能力”并不是保证人资格的唯一要求。除法人和公民以外的其他组织,只要其能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可以充当保证人,也可以充当反担保人。但上述其他组织应除去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上述单位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依赖于国家拨款及社会力量捐助。如果他们担任担保人就势必会影响公益活动的开展。另外,除经国务院批准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外,国家机关不得为担保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也不得为担保人。同样,上述单位也不能成为反担保人。

三、反担保方式

前面已经述及,反担保人可以由债务人充当,也可以由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充当。如果认为反担保人只能由债务人充当,不能由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充当,那么反担保方式为保证担保时,也就是由主债务人保证第三人(亦即原担保人)追偿权的实现,这在法理上和实践中均失去了反担保的意义。《担保法》规定,担保的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同时规定,反担保适用本法担保的规定。这是否说明反担保方式也可以采取上述五种担保方式,反担保法律制度相对于原担保是否有其特殊的地方,下面将逐一论述。

《担保法》并未将反担保的担保人局限于债务人身上,相反,债务人为确保担保人对自己追偿权的实现,完全可以委托第三人(即反担保人,而非原担保中的第三人)作为反担保人。因此,可以肯定说,保证是反担保的方式之一。保证反担保是指债务人以外的保证人和原担保人约定,当原担保人的追偿权到期待以实现时,由该保证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反担保方式。理论上分析,保证反担保也应包括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两种方式。但从实践中去分析,无论原担保方式为一般保证或是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反担保方式只能采取连带责任保证方式,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原担保人的利益,在实现追偿权时不必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也采取一般保证方式,那么反担保人同样拥有先诉抗辩权,原担保人只能在穷尽主债务人财产后才可以向反担保人求偿,这也失去了反担保的意义。

抵押反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其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和原担保人约定,以该特定财产作为原担保人追偿权的担保。当主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被追偿的债务时,原担保人有权依法将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以使原担保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及时得到补偿。

质押反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财产权利凭证移交原担保人占有或办理出质登记,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原担保人追偿权的担保。主债务人不履行被追偿的债务时,原担保人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或权利折价或拍卖、变价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能不能作为反担保的方式而存在。理论界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留置不能成为以担保的方式。理由是反担保是产生于约定,而依据《担保法》规定,留置权基于法律规定,且留置专指因仓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权人按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依法有留置权,而在债务人和享有追偿权的原担保人之间是不存在上述合同关系的,也就不存在和无法行使留置权。也因为留置权在法律条件具备时当然发生,反担保与之无法切合。因此说留置权不能成为反担保方式。如果约定原担保人占有主债务人其它动产,以此来保证其追偿权的实现,也只能成立质押权而非留置权。而因其他合同关系合法占有主债务人的动产,也不能成立留置反担保。笔者对上述论述持有相异观点。留置权作为一种法定担保物权,直接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不能以意思表示设立留置权,但留置权的法定性并不意味着仅限于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承揽加工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也同样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第89条第4款规定,“按照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依照法律的规定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因此,留置权的设立只需具备按合同约定占有对方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这个要件即可成立。其次,是否确定反担保由债务人和原担保人约定,在主债务人和原担保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反担保人)与原担保人之间如存在保管费、加工承揽、运输等合同关系,而保管费、加工费、运输费等一般远远小于保管物或加工原料或运输物的价值,这同样为再次设立担保亦即反担保提供可能。综上,留置也可以成为反担保的方式。

定金作为反担保方式在理论上也行不通。定金是指主合同为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当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应双倍返还定金,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定金。而在债务人和享有追偿权的第三人(即原担保人)所成立的反担保合同中,双方没有对等的权力、义务,只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追偿权,也就无法成立以原担保合同为主合同的定金合同。司法实践中,支付定金进一步削弱债务人向债权人的欺诈故意,且定金具有明显的惩罚性,另外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又有比例的限制,对于原担保人有担保追偿权的实现作用甚微,故定金不适用反担任,定金不能作为反担保方式。

综上,债务人或第三人(反担保人)向原担保人提供的反担保方式,可以采取保证、抵押、质押和留置,其中尤以保证和抵押为普遍。反担保方式也会因反担保提供者不同而不同。当债务人作为反担保人时,保证方式的适用应受到限制。因为保证作为人的担保,债务人向原担保人以保证作为反担保时,会形成债务人既向原担保人承担偿付因履行原担保而发生的必要费用的义务,又向原担保人承担担保义务,债务人与反担保人会二合为一,起不到反担保作用。只有债务人以其特定财产设定抵押、质押作为反担保方式,才会实际保护原担保人的合法权益。当第三人作为反担保人时不受到上述限制,保证、抵押、质押均可采用。债务人或第三人充当反担保人时,选择采取何种反担保方式,取决于反担保人(即债务人或第三人)与原担保人之间的约定。

四、反担保的构成要件

反担保的设立属于民事行为,那么反担保应具备的条件也应符合民法通则第55条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求,(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反担保的有效设立必须首先符合上列条件。本文前述反担保法律关系主体范围也体现了上列有效条件的要求。这也是设立反担保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各种反担保方式各有其成立要件,故当事人约定采取某种担保方式时,其行为在符合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之外,尚须符合担保法相应条款的特定成立要件。例如,担保法第38条、第39条规定,抵押权设立须有抵押合同并须具有书面形式与相应条款,第41条规定以土地使用权、地上房屋、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设备等设定抵押时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反担保若采取抵押方式,也应遵循规定。又如,担保法第64条、条65条规定,质押权设立必须有质押合同并须具有书面形式与相应条款,第78条、第79条规定以依法可转让有股票或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应当向其管理部门或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手续。反担保若采取质押方式,也同样遵循之。这也是设立反担保的特殊要求。

分析反担保构成要求是判断反担保的效力合法与否的关键。而反担保作为一种担保制度,其效力又受到与担保合同有关的合同效力的影响。《担保法》第5条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因此,判断反担保效力,除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吻合外,还需联系主合同的民事行为进一步判断。

五、原担保与反担保的异同版权所有

设立反担保的目的是确保原担保人在承担担保责任后对主债务人追偿权的实现。反担保与原担保一样也具有从属性与补充性。反担保也是从属于主债的一种从债,反担保合同作为原担保合同的从合同而存在,原担保合同无效、撤销、解除直接影响反担保合同的效力。就补充性来说,则指主债务人不能保证原担保人追偿权的实现时,由反担保人负代为清偿责任。

原担保与反担保的目的不同,方式也有别。原担保可以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五种方式,而反担保只有采取保证、抵押、质押、留置这四种方式。

另外,反担保相对于原担保来说,其范围不但包括原担保范围所确定的款项之外,还应该包括(一)原担保款项所生的孳息;(二)为实现追偿权实际支出的费用。

比照原担保,反担保人同样享有抗辩权,该抗辩权是指反担保人依据法定或约定事由主张减免或免除其责任用以对抗享有追偿权的原担保人的权利。依据本文前述,反担保的担保方式无论原担保是一般责任或连带责任,其都为连带责任方式,因此反担保在抗辩权享有上与原担保很有区别的一点是:无论何种情况,反担保均不享有先诉抗辩权。至于其他抗辩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也应结合反担保所采取的担保方式的不同而分别享有,具体是和原担保中的抗辩权相类似的。

六、反担保的实行

上一篇:策划合同范文 下一篇:租地合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