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26 20:33:09

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爱国;播种;长期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是古今名流所奉行的一项原则。故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势在必行,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奠定良好的情感和基础。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托语文教学,多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之中,用爱国主义思想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风。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灵活的利用历史,现实等故事进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地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进行播种。”那就要从小对孩子教育,所以教育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怎么才能在孩子心理播种爱国种子呢?必须利用教材。

在教材怎样中挖掘体会爱国情怀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

一.教材中通过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主席的《沁园春 雪》,文中描写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起笔就大气磅礴。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写出视野的辽阔和作者的豪迈气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中“我站在高山之巅,王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又如老舍妙笔勾勒《济南的冬天》里那山,那水,那天好似一幅水墨画。做过的风光呈现出种种壮丽,秀美的景色,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稳重的美景,以及美景之后隐藏的深刻的思想内内涵,其中都是作者饱含深情,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对祖国的颂歌,而且也帮助学生排除污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在教材中有反映爱国民族的文章。

北朝民歌《木兰诗》文中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名族英雄,爱国之心何等坚定。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豪情和气概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包括我们同学们学习和仰慕,所以学习接触历史人物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精神,从而也增强我们同学振兴中华名族的责任感。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

出让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敬仰民族英雄之外,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的语言。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语言也同样如此,它产生的时间之长,影响之广,几乎涉及在我们中过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及东南亚国家。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他的优美,准确,生动形象,还有精炼。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最精彩的就是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户,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直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他眼眶眉梢际,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锦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打在他太阳穴上,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起响!这三拳分别用了比喻,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形象的描写路达通达郑屠,一拳比一拳重,表现了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行文精彩,惟妙惟肖,学习后,同学们既被内容吸引,又为语言折服 ,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油然而生。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2

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选用了丰富、鲜活的教学内容,例如分析作品歌词的含义及旋律的变化,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作品完成于1939年3月21日,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中一部“里程碑”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当我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

2、老师选择了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空间,不断培养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如在欣赏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老师用骄傲自豪的神情告诉我们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从而激起我们心中的自豪感。老师利用课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我们来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音乐要素的变化,通过对旋律、音色、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我们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牛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为之陶醉,仿佛置身其中,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我们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选择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教材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对广大青少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我们的老师在传授音乐知识和技巧的同时,也注意到完成德育的渗透内容。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进行民族性、思想性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重要的,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在整个教学内容的始终。

1、从音乐的标题分析:我们的老师选择了音乐标题鲜明,民族性、思想性、概括性、革命性强音乐作品对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如: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品标题有很强的民族性和革命性。在学唱《歌唱祖国》时我们从音乐标题上看就知道是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我们从标题上看就能分析出这些歌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革命性。

2、音乐作品中从音乐的历史背景分析:《黄河大合唱》是唤起中国人民决定抗战的决心作品。歌曲《歌唱祖国》是1950年9月的作品,歌曲充满着对新中国深厚的感情,全曲具有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歌曲《我爱你,中国》表达了改革开发的中国正在迈向新世纪。由此看来每一部音乐作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从音乐的教学目的分析:很多音乐作品能使我们了解历史,增强我们学习的信心,启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我们广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尊师重教的歌曲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校园灯光》等,当我们演唱这些歌曲时,我仿佛看到了微弱灯光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而充满了对老师无比的爱戴。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热爱党、热爱祖国有:《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长江之歌》、《黄河颂》、《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些作品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热爱劳动方面的歌曲有:《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反映对大自然、生活热爱之情的作品有:《春之歌》、《我爱水乡美》。表现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作品有:《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竹竿容易弯》等,通过演唱这些作品能唤起我们团结互助、热爱集体思想情操。音乐与德育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些音乐作品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音乐作品不仅有着艺术性,更重要的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同时又使德育内容贯穿于全部教育的始终。

三、加强课堂上的音乐实践、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语言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eachers' Teaching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As a teacher, know the important of teaching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ess the students mind and soul,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own language, unremittingly training in their ow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s the emotional excha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ffective tool to communicate ideas,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Key words teacher; teaching language; students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一比喻道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事实上,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语言传递知识、授业解惑,同时也通过语言唤醒情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建构精神等等。可见,教学语言不仅是师生交流的外在工具,而且也是师生情感、思维、思想、精神、心灵等的内在折射、自然流露。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根据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自己对教师语言方面的肤浅的认识。

1 教师的语言应清楚明白

教师语言的简洁性是为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也是由特定的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简洁要求不滥用语言,不堆砌辞藻,删去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其自身的知识比较渊博,但常常不能深入浅出地讲清问题,所以教学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认真分析他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发现问题有二,其一:他上课的语速太快,走上讲台,张口就讲,犹如放连珠炮,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其二:他上课时语言不够纯净,教学层次不够清楚,课堂上经常用“这个”“那个”“呶”等口头禅,经常重复、罗嗦,把该表达的思想感情淹没在杂乱无章的话语中,极大降低了表达的效果,当然,这也说明他对教案不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不到位。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就必须改掉自己口语中的杂质,对教材上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转化,把教案烂熟于心。

2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的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有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的,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上课后缓步踱上讲台,有气无力地讲解,重复繁琐地说明,教学内容既看不出什么时候是浓墨重彩的重要地方,也看不出什么时候是轻描淡写的次要部分,一节课往往是面面俱到,就像河中的流水,平平而过,无任何波澜起伏。这样的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也就无任何好的成绩可言了。

有一位数学教师这样写入正弦、余弦定理:“我的潜力无边,能不过河而测得河面的宽度,能不登山而测得山峰的高度,能不靠近敌人阵地而测算出敌我阵地间的距离。法宝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是这种美妙生动的导入语言,勾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3 教师的语言要有科学性

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不仅体现一个教师的水平,也能反映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一方面要求用词准确,词语搭配恰当,不能张冠李戴,颠三倒四。另一方面要求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层次清楚,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随口说出了一道巩固练习题:“求数列1、2、4、8……的前二十项的和。”这道题,学生一看这个数列的前四项成等比数列,那么这道题应该是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做,可是也有的同学会问:“老师,这个数列的第五项一定就是16吗?它以后各项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吗?”所以说这道题出得不严谨。如果把这道题改为:求等比数列1、2、4、8……的前二十项的和,就无懈可击了。看来身为教师一定不可忘记语言的科学性。

4 教师的语言要有教育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发挥语言的教育作用。而且要经过深思熟虑、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启迪的教育性语言。

前一阵学校组织听课,一位教师在讲授《黄河颂》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激情,设计如下导语:“黄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在这黄河流域生活,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土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祖国。在这种形势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首歌词,诗中赞美了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坚强,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直到今天,每个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每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每一个热祖国的人,只要一想到这诗句,一唱起这歌曲就无不感到心情激动,热血沸腾,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同学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令人兴奋,令人鼓舞的作品——《黄河颂》”。这则导语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既引发了学生的激情,又沟通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5 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的作用

三尺讲台方寸地,但教师的语言往往能超越时空,在学生的心中挥之不去,为此,教师只有在教学时的语言融进了情感,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更大的效力,富有感情的教师语言,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重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鼓励学生可以是用谈心的方法以情感人,这是教师常用的方法。还可以用“激将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激将法”,指教师用讽刺、挖苦、贬低或质疑等语言,从相反的角度刺激学生,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的一种特殊的激励策略。如: “我不相信你能完成这件事,不信你做给我看看?”“我猜你又打算放弃了吧?我早就料到了。”有些教师使用的语言更具有攻击性,如:“你要是能考上大某某大学,太阳会从西边出来!”等等。

笔者认为最好不要在课堂上使用“激将法”,而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中使用,否则你的“激将法”会被学生认为是讽刺和责骂,是对他们的言语羞辱,这会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初衷相去甚远。

总之,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没有教师,人类就难以生存进步,没有教师职业,社会就难以繁荣发展,因此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部分,也是和学生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更是教师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条件。但是,教学语言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靠我们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多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吮吸其中有益的养料,提高语言修养。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锻炼,教学时注意反馈调整,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音量、语调、节奏、速度、句式、表达的方法,经常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克自己教学语言之短,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日趋完美。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时龙.特级教师“特”在 哪里.教育科学研究.2010(9).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阐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标准中还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和开放的视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得到以下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语文跨学科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订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局限于语文这么一个主体课程,没有从整体性、全面性出发,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存在很大的障碍。跨学科学习刚好消除了那个阻碍,其意义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

(1)跨学科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中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走的几乎都是三点一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甚少。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及时补偿这一个缺口。教师好比一扇窗,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国家大事,明白做人道理,清楚别处的地理风俗。久而久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形成。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只是呆板枯燥地讲解语文知识,那样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跨学科学习是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的条件。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旧的那些理念开始受到冲击,价值观也一样。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单纯地判断事物的正或负,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错误。跨学科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形成多样的价值观做好了准备。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探索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思索跨学科教学的问题。2006年3月~7月,我担任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教授工作,4月份的一天,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全校的三个初中学年组范围内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的活动,活动主题不限。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犯了难,因为我对办手抄报感到特别困惑,文字方面的内容我指导起来没有问题,但办手抄报更多的是版面设计、色彩、构图方面的东西。我深深感到仅凭我一人的力量,或者是仅凭借语文老师的力量是无法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的。考虑再三,我决定与美术老师沟通,把学校对这次手抄报的要求重申一遍,并希望各位美术老师积极配合。美术组的老师欣然应允,他们专门拿出一节课讲解如何设计手抄报的标题、版面及手抄报的要求、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语文老师又结合手抄报的文字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两周后学生设计的手抄报交了上来,不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效果明显好于往届,语文组和美术组的老师也得到了学校的表扬,我的这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获得首次成功。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我也从这种跨学科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如果说办手抄报的活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话,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就是有意而为之了。讲九年下的第六课《黄河颂》之前,先请音乐老师上一节《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课,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作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实际上也就是把《黄河颂》的背景进行了介绍,音乐鉴赏放到音乐课中去实施。有了音乐的感召,学生再学习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就水到渠成了。这两节课上完以后,马上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这样一石三鸟,使学生对黄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既有形象化的理解,又有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升华,教学内容一气呵成,效果斐然。

由我自己的教学探索可以看到:综合渗透学科教学不仅是整合各学科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学到系统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处。学科整合能够真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体现我们新课改的思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也更加喜爱语文学科的学习。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跨学科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课程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5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指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究塑造学生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深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会将“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继续持之以恒,同时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出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出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解《黄河颂》这首颂诗时,我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主旨,即通过描述黄河的历史贡献以及磅礴景象,再现黄河宏伟的气势,歌颂黄河精神以及她所哺育的中华儿女的顽强意志,使学生跟随诗人行走在黄河岸边,深切地感受到黄河那无比雄壮的气魄。在教学过程中,我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语言、图片、影像信息来了解黄河,让学生结合自身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独特审美体验,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和具体的事例来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样的黄河精神。学生们各抒己见,跃跃欲试,这样的一堂语文课也成了学生们的“才艺展示”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民族自豪感有了足够的提升。

二、教师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从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向预定目标引进。例如,在讲《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导致对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得不全面,不少学生认为范进得知中举消息之后疯了,只是因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阅读原文,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入手,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进而把范进中举前、后的情况做出对比,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更深层次的人物形象,明白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之深、伤害之大。让学生们反观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竞争依然激烈,但是更多的是所有人对知识学习的尊重和关爱。

三、教师应是语文学习的参与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倾听、交流等方式参与到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活动中去。我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我对文中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背影以及几处动作、神态描写进行简要评析,接着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亲人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样子。我的抛砖引玉效果很明显,学生们在仔细阅读了我评析朱先生对父亲背影形象的描写之后,他们发现其实每个人的父母都与他们不经意之间有过类似场景发生。有的父母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坚持送孩子上学,有的父母不论孩子功课完成多晚都会在孩子睡下之后才关上自己房间的灯,有的父母只在孩子回家的时候才会端出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饭菜……学生们发现这样的场景在自己身边发生了太多太多。但是因为学业的压力,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因为自己的青春叛逆,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了父母对他们的爱。直到他们通过学习朱先生对自己父亲那平凡却深沉的爱的描述,他们才发现学习或许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了每个人的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一个普通的动作,一句平常的问候,一个宽容的微笑,他们学到的不只是一片对父爱充分诠释的文章,他们更明白了应该如何去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教师的参与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也让他们学会爱父母、爱自己,也更爱学习语文。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努力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潮流,掌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更加努力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微课

初中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和发育的阶段,思想意识也快速发展,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语文阅读作为积淀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自身原有的阅读教学理念,重视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微课伴随教育信息化过程出现,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语文阅读课堂的创新,强化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根据相应的原则进行设计,紧密结合阅读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微课应用的有效性。

一、语文阅读微课的设计原则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微课设计应当遵守完整性原则[1]。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即使是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也应当制订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系统化地深入了解阅读内容,感悟其内在情感。阅读学习评价是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结合阅读学习评价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方法改进。其次,初中语文阅读微课设计应当遵循知识点化原则。语文阅读教学包含许多重点,如生僻字词、阅读主题总结、写作体裁、写作技巧、优美段落等,教师应当按照知识点化原则将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再融入微课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初中语文阅读微课设计应当遵守线性排列原则[2]。在内容编排上,初中语文教材会把具有相似特点的阅读内容放置在同一单元内,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单元性特征,这一特点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的角度出发,对单元内的阅读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将知识点以线性排列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时,可以将诗词按风格进行分类来制作微课,如专门制作婉约派词人的微课,包含柳永、李清照等,将其代表作品和作者简介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婉约派诗词的特点。教师要确保微课内容与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匹配,防止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二、语文阅读微课的设计方法

在进行语文阅读微课设计时,要掌握合理的设计方法才能够保证实际应用的效果,充分发挥微课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第一,要做好前期分析工作。包括三个环节,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明确本次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分层原则对教学目标进行阶梯式设计。第二,对微课相关要点进行总结,针对要点进行合理设计。微课设计要素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活动、反思和总结,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合适的方法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第三,要重视评价反馈环节。包括学习分析、获取学生反馈以及自主反思,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次微课设计中进行弥补和改进。

三、语文阅读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在课前导入环节应用微课微课具有时长短、讲解知识点有针对性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插入教学环节之中[3]。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知识点,并结合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主题内容实施课前导入。微课视频应当同时具有引导性和趣味性,这才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连接阅读脉络及重难点问题,展现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4]。课堂导入的效果也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对于语文阅读这一类需要调动学生情感的课程而言,应该更加合理地利用该环节,否则难以创设出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会影响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领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更要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例如,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抉择的概念,之后将文章中所涉及的六个抉择分别列出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脉络。首先,教师先利用微课视频展示抉择的含义,让学生思考所做过的抉择,并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多个不同场景,让学生讨论如何做抉择,微课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话语“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对待人生重要抉择的”,使学生进入教师所营造的阅读和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对抉择的意义有所了解,明确抉择这一行为的具体内容,从而让学生将语文阅读和自身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此外,学生在阅读时还可以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以抉择为线索,找出文章中作者所做的抉择,此举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有序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脉络,对提高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微课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主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讲解,教材上图片数量有限,学生无法获得对阅读内容的形象化理解[5]。利用微课视频,教师则可以添加有关阅读内容的图片,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除视频之外,教师还可以引进各类不同结构的资源,包括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多种资源相互结合可以将阅读内容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获得具象化的认知,深化理解。微课视频的引入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的阅读内容快速建立起联系,缩短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以让学生真正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6]。例如,在针对《黄河颂》这篇文章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微课视频作为辅助手段。《黄河颂》是现代诗人光未然1939年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内容,展现了黄河的豪迈,并将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加入有关黄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体会黄河水奔涌前进所展现出来的波澜壮阔,体会《黄河颂》中所描写的“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黄河大合唱》的音频内容,利用音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黄河颂》的阅读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政内容,收获德育成果[7]。3.在语文阅读课后复习中应用微课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只局限在课堂之上,还可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提升课外学习的效率。与“板书式”教学具有极大差异,微课视频可以由学生自行下载,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观看,这意味着延长了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存储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间及时复习。微课打破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空局限,使学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并在微课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视听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作具有拓展性的教学视频,并在视频后附上小测试,以此来提升微课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8]。例如,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行录制微课,为学生讲解阅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是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的难点在于理解阅读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录制微课视频时从人物、作者和时代三个角度出发,向学生系统性地分析《桃花源记》所表达的意图和情感。学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培养自身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设计小测试,以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完成课程检测之后可以点击附带的知识拓展链接,自主选择某一课外知识点进行拓展学习,如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该体裁的写作技巧、相关阅读书目等,从而丰富知识内容,拓展阅读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四、结语

阅读教学能够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从阅读内容中学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随着语文阅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也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此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对微课的特点和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完整、系统和规范地进行微课设计,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语文阅读课程中。

参考文献

[1]王璟璟.简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4):91-92.

[2]柴秀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示环节的优化探究[J].新课程,2020(37):26.[3]刘芳.“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19):19.

[4]梁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阅读思维深度发展[J].广西教育,2020(21):61-62.

[5]龚静.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微课实践思考[J].新教育,2017(14):41-44.

[6]阳红玲.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7):26-28.

[7]王婧.借助微课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课外语文,2020(25):22-24.

[8]蒋青青.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培养低段学生阅读能力—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Z2):56-57.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德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音乐教育中德育的渗透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越来越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就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 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没有手段的目的。”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研究音乐学科渗透道德的理论依据,遵循与之相应的原则,采取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把德育贯彻和渗透到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在音乐教育中丰富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所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此,音乐教育必须贴近这一时代主旋律,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那些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进行教学。比如,通过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的呼声不仅是先辈们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军号。再如,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懂得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紧张的船夫号子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性格,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颂了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以凄楚悲愤的曲调控拆了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以雄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必胜的信心,同时要使学生懂得,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此外还有些歌颂祖国的歌曲,比如:《我爱你,中国》《祖国颂》《长江之歌》等;有歌颂党、歌颂工农红军的,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星歌》等;有歌颂民族英雄的,比如:《公仆赞》《牧歌》等。通过对这些歌曲的欣赏,可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此同时,通过学习《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校园,知识的摇篮》等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努力、为祖国的振兴而献身。

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通过音乐的审美作用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人生信念和远大理想。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把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德育内容贯穿到音乐教育中去,从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服务。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比如,《保卫黄河》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有力,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地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如在优美的《牧歌》声中,人们不知不觉地增添了对家乡牧场的眷恋热爱等。这些教育的效果,都不是在长篇大论的说理,而是在歌唱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情体验,既获得了美的享受,也从中受到了难忘而深刻的教育,其效果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

那么,如何把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德育内容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从而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灵中去呢?

1.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选一些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和歌颂美好生活的歌曲。通过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事迹,歌曲内容和风格等,让学生懂得歌曲的深刻含义,然后通过知识讲解和歌曲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学生对歌曲丰富内涵的感受能力。对教材掌握越全面、越深刻、越细致,德育渗透就越容易找准切入点,就越容易与音乐内容融为一体。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净化。

2.注重课外活动的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上课相比,它有较大的灵活性,人数不拘、形式多样,可以因材施教,比如:组织青少年合唱队,举办歌咏比赛和校园革命歌曲演唱大赛等等,把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歌曲和音乐作品贯穿到音乐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校园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将德育“外化”逐步转化为德育的“内化”,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提升,立志成长,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努力。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音乐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群众性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音乐艺术不断群众化、社会化。如今,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音乐会、歌曲大赛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方面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为音乐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比如,怎样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到艺术实践中去,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作为学校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德育贯穿到每一项具体活动中去。比如,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系列活动中,很多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群众性的歌咏比赛,促使广大青少年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从而坚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崇高信念。

三、以学校教育为阵地,净化音乐教育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给人们以鼓舞、教育和美的享受。但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庸俗的歌曲也随之而来,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曾几何时,一些学生面对教材中的优秀音乐作品充耳不闻,却整天沉醉于那些格调不高、庸俗的歌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早恋,举止轻佻放荡,思想消沉等,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工作者既要引起高度重视,又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更要根据实际情况作有效的、较长时期的纠偏和音乐审美的启迪。那种简单的义愤和感叹,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思想复杂”、“情绪低下”、“搞早恋”等论调非但不起任何教育作用,反而会给音乐教学带来更大的障碍。

面对一些庸俗音乐的猛烈冲击,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明确担负起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不要忘记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四有”新人的大目标,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净化学校音乐环境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此,必须通过严肃认真的音乐课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水平。应以大量优秀、高雅的民族音乐精品去教育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把道德教育寓于具体的音乐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分析,加强民族音乐的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觉抑制不健康音乐的侵蚀。优化音乐文化环境,除了以学校教育为阵地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有些庸俗文化的泛滥,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道德滑坡,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下降,甚至导致一些人的违法行为,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的增加。虽然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培养“四有”合格人才,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再加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完成社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林 红 基础教育研究 [M].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7,20-21.

黄河颂教学反思篇8

一、运用表现性评价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中,表现性评价是有机构成部分,即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相关表现,然后予以恰当的评价。具体而言,即进行模拟或者生活实践等评价性练习,然后根据有关标准来观察学生的反应,正确地评价学生。这一评价方法的主要形式有:收集资料、写作研究报告、进行实践操作、动手实验、展示成果或作品、课堂演讲等。表现性评价方式突破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既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把握程度,也能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表现,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恰当评价,实现过程与结构评价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重视表现性评价,及时捕捉表现性评价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表现。

如“我与文学名著”综合性学习活动,其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文学名著的重要作用,使其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体会名著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修养,拓宽阅读视野;可紧扣中心写出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叙述各自的学习过程,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亦或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如外国文学作品组、当代文学作品组、古典文学作品组,然后共同欣赏与学习文学名著,品赏阅读的体会。其中,讨论的内容主要有:①你最喜欢哪一部文学名著?请说一说理由。②文学名著对你们的成长有何影响?③阅读名著对语文学习有何帮助?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性等展开评价。

二、运用纸笔测验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各地的试题出现了综合性学习题目,以引导教师重视综合性学习,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试(纸笔测验)是基本的评价方法。尽管考试的方式不尽如人意,然而综合性学习考查题的出现,对引导师生关注综合性学习,稳固综合性学习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考试对教学与学习有着指挥棒的功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巧用这一指挥棒,思考怎样在试题上构建平台,紧扣主题展现综合性学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

如在单元测试或期末、期中考试中添加综合性学习题目,以引导学生重视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如语文强化训练题: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浓厚的人文意蕴。请走近黄河,紧扣“黄河与中华民族”的主题感受母亲河跳动的脉搏吧!(1)走进动感地带:若你是策划人之一,会为此次活动设计哪些项目?请列举三项。(如“黄河颂・诗歌朗诵会”“黄河颂?好歌大家唱”等)(2)走近黄河文明:①请举出黄河流域三个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如丁村古人文化遗址、半坡村遗址、蓝田猿人文化遗址等)②请举出两个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如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大禹治水的传说等)(3)走近黄河文化:请分别举两个与“黄河”相关的诗歌与成语。(成语: 负石赴河、带砺山河等;诗歌: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关注黄河现状:水土流失、污染、断流是当前黄河的现状,请从保护黄河环境的角度出发,至少提两条建议。通过布置这些综合性学习任务,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语文与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上交给老师,教师予以评定。

三、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实现语文综合评价

在综合性学习中,档案袋评价法也是重要的评价方法,即收集学生的作品,基于学生的表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其中,学生档案袋具有真实性与操作性特点,可反映出学生的个人风格。因为学生的档案袋记录了每个学生平时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与表现,给他们提供了自我诊断与反馈的信息;收集了各种综合性学习材料、问卷调查、调查报告、语文写作作品、手抄报等,记录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档案袋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还可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漂亮朋友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