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09 22:49:39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要求学生们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积极的思考能力,这能充分开拓学生们的大脑。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学习使得同学之间有了更详细的认识同时也给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成功的运用将会取得巨大的果效。

一、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中应用的不足

1.形式化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盲目的将学生分组,然而并没有领悟合作学习的内涵。当学生们分到一组后看似激烈的讨论然而话题并不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使得课程杂乱无章。语文这门理解性的学科,σ痪浠岸言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合作学习正是能给学生们一个讨论的平台。但是过度的形式化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不高,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学好数学需要一定的基础,一个小组中同学们各自的功底不同,在教师无法管理到小组时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因为长期的形式化,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反而导致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影响了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升。

2.被动化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学生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讨论,是为在教师面前做一个讨论的样子而讨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出现了各抒己见、沟通受阻等现象,阻碍了问题的讨论甚至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友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功底等方面相差比较大,教师过分的强调合作学习而不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来解决学生之间理解的差异。这种过于被动化的合作学习使得一个分组里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最终与合作学习的意愿背道而驰。

3.零散化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领导者,同时应该是每个小组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进而提高分组的凝聚力来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许多教师只会单纯的认为建立起分组就是建立起了合作学习,这不仅导致分组内部零散,而且各个分组之间也没有联系。零散化直接造成了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失败。

二、实现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1.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直译就是团队合作共同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更需要团队的合作意识,所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才会更有凝聚力。团队的合作意识是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小学时代,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教师的赞美,所以适当的鼓励与奖励会让小学生心中产生荣誉感以及增强自信心,从而为自己的团队努力,团队意识也进一步深化。

2.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曾经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应该是整个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从小学就应当培养学生做好笔记的习惯。语文词汇语句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学而言好的例题的摘录更有助于学生的温故知新。合作学习在深化基础的同时更会使学生们积累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教师鼓励学生做笔记也应当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中离不开学生们讨论,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大多以阅读为重,学生们通过反复的阅读来理解课文的内涵。在合作学习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让小组在独立完成作业时更有效率。教师们应当鼓励学生们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勇敢的探索,进而对它们的表达能力进行引导。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们更因该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学生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毕竟人无完人。不论企业还是国家,需要的都是具有强大团队精神的人才。合作一词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大的学问。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让小学生对语文有了更好的认知与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以后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们应当正确将合作学习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之中,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彩香.分组与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语文天地,2016:11.

[2]张殿军.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大观周刊,2012:3.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2

新课改实施以来,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尤其是文章的情感,它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七月的天山》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湛蓝的天空……几朵银灰色的暗花……该生读得声情并茂。这时我顺势启发,文章描写所包含的意境,引导学生认识天山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熟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也主要靠熟读。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妙处,它的弦外之音不易分析出来,讲解也难以渗透。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吟咏,然后才能悠然有所意会。一些看似浅显的现代白话文,也还是要多读才行,读多了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感受到什么叫“言已尽而意无穷”。学习语文重在语文实践,重在训练。而“读”又是最为基本的实践和最为有效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教师应该变多余的分析讲解为扎实认真的阅读训练。因为语言文字往往包含着很大的意义,离开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读,单凭老师在讲台上的讲解,学生能学到的只是皮毛!而且学生平时语文基础差,错别字多,不也正说明了他们读得少,是凭自己想当然在写字吗?如果经常读书,字形多次在头脑中显现,哪会写错别字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与多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 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益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给予的过程,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知识授受的关系,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则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火烧云》阅读教学可以从题目入手:(1)什么叫火烧云?认真默读课文,然后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这句话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既然通,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同学们讨论后得到三种理由:为了点题;与这句中“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相照应;用“烧”给我们变化的感觉,动的感觉。只有一字之差,就有几种理由,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丰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这个教学片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对后面的内容,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完全可放手让学生学课文,圈画词句,体会积累,再加以运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带路人。可以说,更新观念,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

三 重视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浏览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对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发问,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在阅读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这便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如《桂林山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品词析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深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共融相生,自然是和谐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应和谐共存。

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它由许多具体的习惯组成。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一个个具体的阅读习惯做起。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付出的过程。在阅读中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它的威力不言而喻。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针对此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而阅读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3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听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些积累和铺垫,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并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明确目的,细化内容。

在以前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的作业。上完一堂新课,给学生布置新的预习任务:回家跟录音磁带朗读三遍或更有甚者朗读半小时等。这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过于泛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家长的反馈,我们意识到这种作业的不足,改变成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并细化预习内容。年前去金宝双语小学教研,看了他们的课前预习活动设计,很好,也引用了一些。

我们在新授课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题目:先听音,找出课文中你不认识的单词,并用铅笔画出来,通过查阅单词表或者英语词典先明白它的汉语意思,然后反复听录音,模仿跟读,进一步读熟课文,这样便于在听课时带着问题听课,重点听自己不会的,真正学会了,再把标记擦掉,直到铅笔标记都擦掉了,也就是把问题都解决了。

在练习课前可以设计有明确话题的预习题目:给出几个重点词,试着用这几个单词把课文内容串起来,然后听音跟读,背诵课文,进一步试着复述课文。如第八册Module3,Unit1,可以给出boy—sheep—bored—wolf—everyone—laugh—angry—wolf—lies—eat这几个单词,让学生把课文意思串联起来,帮助他们听音背诵课文。或者根据本课所学重点设定话题,准备口头作文,在下一节课的freetalk中展示。

有了这些框架及精心设计的预习题目,学生预习目的性就更明确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有话可说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

二、趣味预习,挑战自我。

如果预习任务是一味地朗读、听音跟读,学生会对预习感到厌烦,缺乏了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小学生本身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不能布置难度很大的预习作业,以防挫伤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我们的预习任务就要达这种程度,即让学生努努力,就能做到。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由这个单词,你还能想到哪些和它有关系的单词?下一节课小组交流,又能巩固不少以前的单词。在第八册第二模块中,重点学习了形容词,由difficult又联想起以前学的形容词,交流的时候学生说了几十个单词,不仅明白了语法知识,还温故知新,这样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完成,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也应在课上及时地表扬这些预习充分地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学任务就能轻松完成。

三、调控预习,有效评价。

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则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学习能力弱,自觉意识不强,所以学生的预习不是单靠老师一句话就可以自觉完成的。如果教师逐一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如何给课前预习正确地评价,也是保证预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制定预习表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预习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后来和学完新课制定复习卡遥相呼应,对所学内容归纳整理。如本模块的重点单词,重点句子,你的疑问,你还知道哪些与之有关的知识等。同时预习表的设置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地对课堂进行调整。

四、持续预习,养成习惯。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4

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读不行。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的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初中语文第四册的第一课《故乡》,篇幅较长,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两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通文字,通过读发扬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文章却清新隽永(初中课本就选入了新凤霞的《傻二哥》一文),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较课堂所学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去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三,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除了好的讲稿之外,重要的还要靠演讲者的演讲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中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头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只有用势如破竹的气势朗读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白杨树由衷的赞叹与崇敬之情;鲁彦的《听潮》中除描绘的海睡图与海醒图,那安详愉悦的静谧美与狂暴震憾的雄壮美也是非朗读所不能体会到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如果能做到反复读、大量读,朗读那些好文章、好书,那么对于语文学习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5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读不行。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的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初中语文第四册的第一课《故乡》,篇幅较长,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两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通文字,通过读发扬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文章却清新隽永(初中课本就选入了新凤霞的《傻二哥》一文),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较课堂所学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去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三,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除了好的讲稿之外,重要的还要靠演讲者的演讲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中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头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只有用势如破竹的气势朗读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白杨树由衷的赞叹与崇敬之情;鲁彦的《听潮》中除描绘的海睡图与海醒图,那安详愉悦的静谧美与狂暴震憾的雄壮美也是非朗读所不能体会到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如果能做到反复读、大量读,朗读那些好文章、好书,那么对于语文学习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探究式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性且含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慢慢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目标的,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探究式学习重要性的体现

1.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及时地发现

(1)语文教学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其实是教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知识和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注重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探究式学习就是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老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将学习的重点传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再代表知识的权威,而是一个同学生一起学习、一同进步的形象。

(2)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老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由被动接受搂为主动发现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收集问题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发现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种见解,是某种自主意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某种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且选择重中之重,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帮助学生成才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1)语文教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学生喜欢在学习中问为什么是很正常的,学生问为什么,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了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更想详细地知道答案是怎样出现的。我们可以按照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学生有创造的意识就会有创造的潜能。

(2)探究性学习讲究的是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就成了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意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最多,老师可以为他们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得到知识也不会满足,因为那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是前人的思想。学生需要的是参与这个问题答案的探究过程,根据问题有计划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3.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实际中

(1)小学语文中的知识一般知性很强,融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愫在里面,需要学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语文教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注重小学生的体验,联系身边的实际。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感彩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内容是活生生的生活感悟,探究性学习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可以探讨语文的本质、探讨生命的意义、探讨感性生活的价值。

(2)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体验有个很重要的特性:亲身经历。语文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做到亲身经历才能有自己的情感在课程里,情感的交流会使语文课程的教学达到升华。比如说,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人物传记时,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任务,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物结合在一起,与人物同生同死,与人物一起悲欢,使自己的情感更加细腻。

二、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因为探究式教学更侧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更加有利。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一定不能太过盲目。每个学校的教育设施以及受教育者都有所不同,那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就应该恰当好处。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瑞祥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小学时代(教师),2012,(12)。

[2]莫薇洁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J].文教资料,2012,(5)。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是呼唤人性回归人性的教育。为此作为教师应彻底更新观念,要能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真正的发言权,有实实在在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哪怕所得的结论是肤浅的,是不成熟的。也只有转变观念,教师才会信心开展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着眼点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亦即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安排合作学习的环节。

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没有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教学的归根到底,得学生自己学。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无法由教师直接教会的。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会而已。因此,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无从谈起。另外,还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既然在教学法中,教师起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那么,就不能让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应是教师为学生服务。

二、建立师生多维互动,营造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来扩大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教材,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讲解等教学活动,不但使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了相互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活动、使用教学手段、团结协作的意识等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1、合作中学会讨论。在合作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其在讨论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讨论中产生新想法,出现新思维飞跃。让学生在讨论中发展求异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怎样合作,怎样倾听以及怎样交流合作心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建立一种相互理解与沟通的情感,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2、合作中学会欣赏。小学生自我意识有自己的特点,自我评价的能力远远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容易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而在合作教学中,学生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必须学会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理解欣赏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中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未必能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我们常看到,在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总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注意听他人意见;讨论半天还是不能统一认识……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合作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这种合作学习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

1、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长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必要的工作。

2、善于发言的习惯。在扮演听众角色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的,却不愿发言。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及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3、认真听的习惯。所谓合作学习,其意义就在于学生问、师生问的互动互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然而,在这方面,有些成员十分欠缺,特别是反应在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时甚至是有两三人同时说,他们各行其是,而不去听他人的发言。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一部分同学是有意识的配合老师上演讨论的闹剧,还有更大部分是没有养成听别人发表意见的好习惯。

4、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是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能力及习惯相辅相成的,离开这一环,向别人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能把小组的共同观点汇报给全班同学,取得全班性的共识。

四、增强合作效果,拓展合作领域

有些教学操作顺序也十分有讲究,特别是学生讨论交流的次序。合作学习中有部分同学总是无话可说,或轮不到他说就已被其他同学说了,从而产生失落的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也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在对讨论交流顺序作一有意识的调整后是可以解决的。教师(或小组长)应当多观察,多参与,注意每个小组(或组员)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交流时,先让方案比较少的说,再让方案比较多的说,这样就能提高参与率,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增强实际学习效果。

同时,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服务的,只要是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相关内容,作为课文学习的延伸与拓展,以一课带多篇的形式,加大学生信息接受量。通过不断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许多方面表现出封闭性,把教材看成“唯一”,在一定程度上障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合作教学的开展,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沟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校外生活相沟通,拓展学生的创造领域。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展开的。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合作中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改萍、李守森主编《教育教学文论汇编》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兴趣;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增强合作成员间的互助意识;保护学业不良者的自尊,支持合作学习单位的整体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技巧,改善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加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连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谈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在这些坐位变换和热闹场面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功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1重“合作”轻“自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1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等。

1.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得生动活泼,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在交流时,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2重“形式”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学习是和探究、自主结合在一起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先思考以下问题:

2.1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开放性。一个好的课题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形成合作的能力。

2.2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准备。在合作学习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有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3重“主体”轻“主导”

教师缺乏适度的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作适度的点拨、指导,在分组学习前,可以先选择一对动物的互助互惠用表演或者解说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看一下,由扶到放,让学生先有初步的印象,再进行分组学习时,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小组组织不成功。合作小组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过程,而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后,就使得一些兴趣相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走到了一起,而一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成了这节课的旁观者,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措,引起课堂的混乱。小组合作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小组内的学生应力求均衡,并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常理。

上一篇:安全经验分享案例范文 下一篇:小学法制教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