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验分享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07 08:41:25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1

主题阐释

在百度百科中,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指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分别为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这里所说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包含使用者在内的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的系统。

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结构主要是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也有脱离了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如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但这并不是信息系统的全部。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把这些结构的教学理解为信息系统的教学,忽略了信息系统中人的存在,以致出现了对信息系统片面的理解。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典型的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知识,合理使用信息系统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下面列举的“‘共享单车’项目活动”案例,正是结合实际生活的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认识信息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依托二维码的实用物联网系统”则利用信息技术实验室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指导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硬件搭建和软件安装,为学生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规划到软硬件操作的实践体验机会,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价值的认识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

案例1:“共享单车”项目活动

学业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联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以及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情境设置:共享单车在大城市已经普及,摩拜、ofo、小鸣、小蓝、骑呗……各大单车品牌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相应的APP,就能开锁使用自行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当前,单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代表着运动、健康以及生活的态度。

共享单车的主要功能有手机开锁、定位共享单车、跟踪记录骑行路线及时间并以此计费(如下页图1~图4),那么这些功能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

项目主题:了解共享单车的原理,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车辆电子锁控制、GPS定位、GPRS数据传输的功能,用一种程序语言编程模拟费用计算过程。

项目活动:

活动1:了解共享单车的电子锁。

要求:①学生2~3人一组,上网搜索共享单车的相关资料。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研究共享单车电子锁实现的方法。③撰写相应的电子锁如何实现的报告。

活动2:了解共享单车的定位与记录。

要求:①分组研究如何实现车辆定位。②研究如何记录并在地图上显示出行车辆的骑行路线。③撰相应的研究报告。

活动3:了解共享单车的费用计算。

要求:①上网搜索资料,了解共享单车的计时收费。②设计算法,用VB编写程序模拟共享单车的收费。③改进算法,优化程序。

拓展思考:打车软件,如滴滴快车、Uber等,可以实时显示并通知用户周围的出租车、快车情况;外卖软件,如百度糯米、美团外卖等,可以显示用户周围的餐饮情况。这些软件是如何工作的?还有哪些软件运用了这种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还能有其他什么应用?

项目实施说明:共享单车的核心部件主要是车控终端,主要实现了电子锁控制、GPS定位、GPRS数据传输的功能。此项目按照这几方面分别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云端控制的原理,并让学生自行设计算法模拟费用计算这一过程。

活动1让学生了解电子锁的实现,研究过程中会涉及物联网和云控平台,这个实例能让学生理解物联网和云端的概念。活动2是在活动1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共享单车是如何定位和跟踪定位记录的,让学生了解LBS定位服务技术。活动3是研究共享单车的计时收费,让学生设计算法编程模拟共享单车如何计算费用这一环节。

在难度的把握上,活动3可以由教师提供“数据读取”的程序模块,学生编程时直接调用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活动的难度。设计收费算法时,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考虑加入红包或周末免费这些条件。采用此类方法可以调节活动的难易程度,该项目适用于学科素养要求在水平1和水平2的不同教学场合。

拓展思考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思考LBS定位服务的其他应用及其意义。

案例2:依托二维码的实用物联网系统

学业要求:按照任务需求,了解二维码记载数据的方式,对常见的QR CODE编码能进行分析,能理解二维码的容错能力、译码可靠性、编码范围等基本特性,能根据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二维码在主、被读类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认识到二维码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情境设置:现在的市场上,经常会有一些水果表面贴有二维码,小张同学有一天用手机扫了扫某种西瓜的二维码(如下页图5),没想到二维码里注明了产品种植合作社名称、种植基地地址、种植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还有品种名称和品质特点等信息;结账时小张也使用了支付二维码(如下页图6),甚觉方便。方便的二维码应用,激发了小张强大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此他准备好好研究一下物联网中的二维码。他作了如下的研究。

(1)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常见的二维码均是以QR码作为编码的码制,它是在一个矩形空间内,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表示二进制“1”,用“空”表示二进制“0”。二维码的容错机制(图中的格式信息,表示纠错级别)在即使没有辨识到全部的条码,或者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信息,如图7所示。

(2)收集、分析物联网中的二维码,总结出二维码在主、被读类模式应用中的五大领域,如下表所示。

分类 领域 例子

主读类 接入网络 网站二维码

数据防伪 新版火车票

溯源 西瓜二维码标签

被读类 凭证类 二维码门票

存储名片 二维码名片

小张同学认为: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能迅速融入到物联网中,赋予了物体“智能”,从而能实现人机对话、沟通,二维码构成的信息系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健康。

项目主题:了解二维码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

项目活动:

活动1:

通过理解二S码的编码知识,清晰认识到二维码的优势所在,分析其在高密度编码、编码范围、容错能力、安全性能等特性方面的知识。

活动2:

①收集物联网中的二维码应用,整理数据,感知二维码的两大分类模式。

②通过实践活动、分析实践数据,初步得出物联网中二维码应用的五大领域。

③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学说明:

①本课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二维码的基本编码原理,理解二维码的基本特性,从二维码的点(1)空(0)编码方式入手,提高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让学生收集、分析物联网中二维码的实用系统,理性认识到二维码在物联网迅速发展中的优势,总结形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与归纳概括的能力。

②该课例以生活中常见的二维码为应用案例,让学生对物联网中的二维码产生了浓厚的探知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二维码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理性认识到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优势。在探究二维码应用的五大领域时,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二维码的实用信息,培养学生高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核心素养。

③鉴于本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实践和协作、探究,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建议用两节课完成:一节安排任务,明确方向,收集资料;一节相互讨论,展示归纳概括,形成有效的实验报告。至于活动地点,需要在有网络环境的技术实验室里才能完成。

④在实际教学中,用溯源类二维码应用激趣,用凭证类二维码应用引同感。这样既明确了二维码的两大分类,又给学生指引了自主探索的方向。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时,可能在凭证类和数据防伪两大领域有交叉感,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个别小组辅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⑤关于本课例的拓展,可以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人工智能的方向进行适当引导。

专家点评

案例1

本案例结合实际生活的信息系统应用实例,结合当下物联网应用中最热门的应用,通过“了解共享单车的电子锁”“了解共享单车的定位与记录”及“了解共享单车的费用计算”三个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了解共享单车的原理,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了解车辆电子锁控制、GPS定位、GPRS数据传输的功能,思考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认识信息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选题新颖,突出了重点。该案例抓住共享单车实现的三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展开探究,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实现方法,从而对信息系统中人、网、物几者的关系能有具体的认识。在活动3中,还特别设计了编写程序模拟共享单车收费的环节,学生既加深了对共享单车应用的理解,又巩固了算法的认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其实,就共享单车而言,其应用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案例中能引导学生探索一下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的应用情况,特别是解释“成都小学生5秒解锁共享单车”的实例,也许学生会对物联网的应用及安全防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案例2

本案例结合实际生活中二维码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实例,通过了解二维码的编码码制,认识二维码的应用优势,从而促使学生研究二维码与物联网应用的联系及其与使用者的关系,最终使其加深对信息系统的了解。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2

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组织好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运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训练学生的管理思维,培养学生对管理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在强化课程特色上,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课程实习基地开展的现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2)举办企业家进校园活动、优秀毕业生管理经验介绍、实习生经验交流会等学习研究活动,这已经成为制度;(3)建立、规范、更新案例库,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4)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题调查与学生专题报告会;(5)在教学平行班级举办管理知识大赛与管理案例分析竞赛,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与能力;(6)针对课程中的不同项目与任务,设计安排布置课程小论文,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7)举办学术报告会,让学生多渠道了解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8)建立学生社团组织,成立了未来管理者协会,指导会员参与企业管理的问题调研。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我们采取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统一课程教学标准、学计划、统一命题和考试,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因材施教。压缩基本理论课时比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符合培养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采取课上理论教学与课下实践项目设计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与现时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内容组织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作业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及课程结构,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既要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又要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和交叉。上述建设措施体现了差异化发展与建设课程的路子,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实践教学上,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着重关注于促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的培养,并长期坚持下来,这在高职院校中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科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一)高规格高标准规划设计实训方案,加强校内实训实验环境建设改善《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我们建设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该实验室现有“企业经营之道”经营管理沙盘软件及运行电脑60台,而且配备了经营管理物理沙盘,总计可供100人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这套软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将工商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动态设定市场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系统亲自参与虚拟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1]该系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弥补了管理类学生在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中动手实训机会少的不足,突出了专业特色。我们配备了移动多媒体设备两套,建设多媒体教室3口以及商务谈判实训室等。另外我们建设的ERP实训室可以满足60人在网络仿真环境中从事管理工作,体验认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项工作职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到指导、辅助作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管理过程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设计本课程实践性教学项目,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合理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设计项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1.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足量的体现实践性要求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及讨论;阅读企业计划文件资料、模仿编制计划文件;阅读企业经营方案,并对其评价;考察某单位的组织架构,绘制其组织构图,并对其评述;为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设计职务说明书等。2.制定完善的课程实习计划,并落到实处。3.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同学深入企业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4.经常邀请企业家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学生作管理讲座。5.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企业实结报告。6.实行班、系学生干部轮流制,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均有担任具体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学基础》课程师资培养力度

对于课程组年青教师的培养,要建立专门的培养制度,制定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1.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教案的书写、备课方法、讲授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有利于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2.安排年轻教师到大学、大中型企业参加短期培训和挂职锻炼,进行各类学术会议交流:根据学院教学的需要和总体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年轻教师选择合适的学校进修以及相应的培训项目。每位青年教师必须经历“准备-实践机会(辅助)-独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的成长过程。[2]3.定期评价年轻教师授课质量。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年轻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我们建立经常性的随堂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听课,评价青年教师管理学课程授课质量,避免其陷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套路。4.组织年轻教师听课,学习成熟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年轻教师,安排他们与年资较高的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定期互相听课,通过听课,一方面使年轻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使年轻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5.课程负责人备课,助推年轻教师成长:集体备课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或遗漏;同时,通过集体备课,使年轻教师学习课程准备的方法和技巧。6.配合好院系教学督导听课并吸收好反馈及指导意见:系专门设立了教学督导,负责全系所有教师教学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按照要求,对于年轻教师,教学督导每学期必须听课4~6学时。听课后,除了按要求书写听课记录外,教学督导还必须将听课评价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本人,以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7.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安排年轻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管理学基础》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人才的评价要求很高。为此,我们利用好合作企业锻炼机会,安排年轻教师定期进行实践。8.鼓励年轻教师以研促教: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申报各项课题和积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

四、开辟互联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作为一门开设多年的职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资源相对系统、丰富、完善。在组织好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辟教学新渠道,利用校园网平台,开展网络教育第二渠道,满足学生查阅资料、案例研究与分析、实践。我们按照省级资源共享课开发与建设要求,课程组对全部教学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开发、完善。按照这种要求制作《管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站,科学设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光盘)、实践教学设计与指导、管理学案例集、练习题、试题库、课程学习指导书等[3]。对重点章节和项目录制教学视频并链接到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我们通过科学改造、开发,使《管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与建设成为带动一系列管理类课程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引擎。1.保证课程有效经费的投入。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的物质保障。学院加大对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的投入,并且对成功立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采取1∶1经费配套。在资金的运作上,充分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给课程项目组以充分的资金支配权,简化课程教学设施的购置程序,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学院首先在人才培养上优先保证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负责人的进修需要,促进他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次在课程组成员教师的培训、进修以及企业挂职锻炼上,学院也将予大力支持,经费保证充分,予以优先推荐;第三,在这些老师的职称评审上,学院给予政策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以鼓励更多的老师投身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3.在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时,逐步完善制作该课程全部教学视频并实现上传该课程网站,实现在线播放,并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制作针对性更强的不同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4.不断更新习题库、试题库和案例集。实现客观题网络在线自测、主观题上传网站后网上评阅的网上学习考核机制,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经济管理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教学资源服务。5.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面为课程组积极创造条件,在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校内外实训实验条件、摄影设备等方面及时根据课程组要求做好管理服务,促进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6.学院进一步安排校园网站经费投入,加大学院网络技术硬件及软件升级力度,积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共享平台,为全程教学视频早日上网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管理学基础》作为在建的省级资源共享课程,我们在课程网站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博客,这有利于课程受众与课题组互动交流,交流信息,改进教学设计。这种精品课程建设新模式,拓展了精品课程建设渠道,从而打破僵化课堂教学形式,创建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网络;集思广益,及时把广大网友的新知识、新理念消化、融合到本课程中来,为本课程补充新鲜血液;架设老师、学生、专家、企业家、网友之间互动的桥梁,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共建特殊知识团体,充分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规模化敏捷;知识管理;专业案例开发

0引言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电力企业技术研究、技术建标及技术应用紧密融合,属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高度依赖型企业,通过知识的运用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最终实现组织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技能创新发展、员工人身安全的关键。浙江电力在专业案例库开发的过程中,创新提出规模化敏捷的知识管理思路并率先实践,对于传统大型国有企业解决知识管理工作实施效率低、隐形知识有效利用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规模化敏捷理论

敏捷(Agile)是2001年由17位资深软件领域专家们一起发起的针对软件开发工作价值观的倡议。作为一种软件开发理念,敏捷开发相比较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被认为是能够更好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很明显的,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天然的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团队,针对于大型组织、复杂系统开发需求及项目前期需要系统性规划的场景,规模化敏捷孕育而生。规模化敏捷(ScaledAgile)即在敏捷开发的基础上,专门考虑到了团队规模、系统复杂程度及项目规划要求而产生的理论。目前广泛应用的规模化敏捷开发方法论为DeanLeffingwell的基于大规模的敏捷框架(ScaledAgileFramework,“SAFe”)。SAFe从团队(Team)、计划(Program)和投资组合(Portfolio)三个层面清晰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敏捷框架模型,它适用于大型团队的合作开发,可以帮助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性,降低团队管理的复杂性。面向企业的SAFe近年来,随着IT及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互联网企业所运用的方法论也冲击、影响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原本属于软件开发领域的规模化敏捷理论被传统企业所吸收借鉴,希望能够增强自身适应性,变得更加效率灵活,以应对市场环境动荡、客户需求多变、初创公司调整及运营成本压缩等各类挑战,但愿景虽好,成真不易。

2大型国企规知识管理的实践现状

2.1大型国企知识管理的前沿实践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借助于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和创新引领氛围,大型国企普遍认同知识管理理念,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知识管理活动,形成个人经验累积与组织知识互为循环的组织智慧资本。目前众多大型国企都在持续开展知识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移动)通过实施运维知识管理体系,率先在国内做到了全面运维社会化,不仅显著地降低了成本,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辽宁移动运维知识管理体系分为九大模块:网人博志、我们的圈子、运维新创享、求知移动人、竞争情报系统、希客、共享运维、智能标签、A宝。每位员工都可以运用,每位员工都可以成为作者,通过激励体系实现共享最大化,实现了知识的推送和关联,任何知识都非独立存在,形成了辽宁移动运维知识网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一院)开发了基于知识社区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辅助专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号研制和新领域探索,有效支撑了航天一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航天一院知识社区系统实现了对知识库文档的与共享,支持技术人员对经验、心得、创意等各种技术话题的交流讨论,实现了系统化的知识资产量化管理和组织知识资源积分的可度量可对比,有效促进了组织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利用。

2.2大型国企知识管理面临的难点

长期以来,大型国企在各类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践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积累及运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大型国企的知识管理现状,普遍存在重任务下达、轻知识规划,重信息系统、轻组织实施的现象,这造成了国企在知识管理中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一是企业知识结构不清晰,导致积累的知识不系统,难以有效应用。由于缺少站在企业全局的总体规划,缺少知识体系、知识分类、知识来源、知识内容及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规划,导致知识管理成为简单的经验案例收集提炼工作,积累的知识没有和业务支撑、岗位任职需求及人员技能提升相结合。导致企业花费了大气力,但收获到一堆价值不大的文档。二是各专业难以形成协同,导致从应用的层面看知识提取片面化,需要进一步的整合提炼。以电力企业为例,业扩报装直接面对用户,属于应用实施层面,但其业务的开展需要规划、调控、运检等专业的协同支撑,如果单纯按照专业区划进行知识管理任务安排,各专业都将形成经验竖井,不进行整合难以对业务层面提供深入支撑。三是知识管理碎片化非专业,导致企业知识库专业全但深度差,内容多但可读性应用性差。从国企现状看,运用知识管理平台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和下达任务要求岗位员工兼职开展经验总结案例提炼工作是两个最主要的途径,企业知识库有内容就行,而暂未考虑知识量积累的碎片化或集中爆发、内容输出非标准化对于知识应用的影响。总的来说,大型国企知识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在实施组织、知识挖掘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式研究

3.1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

为圆满完成2018年专业案例库开发工作,浙江电力专门针对以往知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了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借鉴规模化敏捷开发理论,形成了浙江电力特有的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并用于指导2018年知识管理实践工作。敏捷理论的特征是小团队与客户形成协同整体、开发迭代(需求-原型-需求)、自适应(即在不断的迭代磨合中形成适用产品),敏捷理论面临的问题是难以规模化———因为大型项目、复杂需求带来的多团队沟通成本规模化增长直接导致了迭代和自适应的无效化。规模化敏捷即通过投资组合、计划、团队三个层面的协同解决沟通问题,以支撑多团队复杂化需求下的快速迭代开发和自适应。基于此理论,浙江电力结合知识管理要求,创新构建了国网负责总体规划、省公司培训中心负责协调计划、各专业专家及外协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敏捷化看板支撑的知识管理模型,通过组织优化和方法优化解决了传统大型国企在知识管理中无整体规划、专业协同难及知识管理非专业化的难题。从投资组合层面看,国网技术学院以全局视角规划案例开发的专业范围和案例开发的知识规范要求(包括案例类型、案例内容结构、行文规范、数量要求等),解决的是业务需求与内部知识挖掘提炼对接、优势专业力量与知识管理需求匹配、知识管理成果价值保障的问题,确保了国网知识管理成本资源投入价值最大化。从开发计划层面看,省级公司与省级技术培训中心组织专业资源解读国网开发需求、协同多专业力量共同承担跨专业知识模块、分配各专业专家对应的开发能力项目,解决的是专业分工与知识结构的对接、专业细分与知识应用的矛盾、多专业协同带来的重复化开发问题,确保在国网需求(开发专业范围)下多专业专家能够融合拓展,知识提炼专业深度与应用指导价值并重。从实施团队层面看,形成了知识开发主管负责任务分配及进度计划、专家团队负责经验总结及经验提炼、外协单位负责知识规范性的三角协同团队,以任务看板为支撑工具,解决的是兼职任务与知识管理专业性要求不符、碎片化共享深度不足、知识提炼内容规范性差的问题,确保规模化的知识管理活动在实施层面确保质量、快速推进。

3.2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实践过程

浙江电力2018年专业案例库开发投资组合层面工作由国网技术学院完成,开发计划及具体实施团队层面由浙江电力完成。浙江电力技培中心负责总体任务推进,整个任务从需求拓展到最终规范性审核共分为七个阶段,参与人员包括各专业部门专家及外协单位,共开发专业案例约75万字。3.2.1开发需求拓展以各专业专家为主体,解读国网案例开发需求和专业范围,由省技培中心开发主管主持、引导专家探讨各专业在应用层面的连接性,结合岗位能力项关联资源数据库,从应用场景考虑专业案例中知识点的关联和延展,鼓励相关专业在国网开发需求和专业范围的基础上,合并、拓展开发需求点,最终形成专业性与业务性并重、开发专家跨专业协作、有利于最终应用指导的开发需求拓展表。3.2.2案例开发计划在开发主管的引领下,以国网专业案例开发任务完成时间为基点,与各专业部门领导、专业专家商量任务排期,确保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任务的情况下,确定各专业专家任务数量、集中开发日程及自行开发日程。形成案例开发任务清单任务表。3.2.3知识规范培训本次任务引入外协单位负责案例开发的知识规范性,整体的知识规范性由开发前培训、开发中支撑、开发后审核三个环节确保。案例开发任务后,外协单位对各专业开发专业实施了案例提炼知识规范性培训,确保各位专业对案例开发的目的、结构、内容及格式等要求理解一致。在培训期间,开发专家编写了各自负责的案例大纲,经审核确保将开发的案例内容有价值。3.2.4案例小样开发+规范性审核在任务前期实施案例小样开发和审核,一方面让开发专家直接体验了专业案例开发工作的难易及规范性要求,更好的把握后续大量的案例开发工作推进安排;另一方面能够让外协单位了解开发专家在知识规范性方面的掌握程度,以便于更好支撑后续主要工作;另外开发主管结合案例小样开发及审核时间,更为明确如何监督推进任务确保按时完成。3.2.5总体案例开发+最终审核基于小样开发经验,在知识管理协同案板的支撑下,案例开发任务调整、案例开发内容调整、案例开发不规范整改项点、案例开发进度由主管开发方、专业专家方及外协单位案三方即时共享、密切合作、协同推进,总体案例开发任务于三个月内顺利完成。

3.3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敏捷特征

浙江电力2018年专业案例开发工作基于创新设计、浙江电力独有的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从项目策划、计划编制、案例开发到规范审核全过程都体现了规模化敏捷的特征。3.3.1迭代化整个案例开发经历了三次迭代过程,一是在需求拓展和计划制定时各专业专家对案例开发任务进行了评估,并编写了案例大纲;二是根据案例大纲明确的内容框架进行了部分案例的小样编制;三是通过小样编制的过程熟悉了案例知识提炼的规范性要求,全部案例顺利得到编制。由于三次迭代,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实现了计划明确、内容明确、规范明确,不仅加快了速度,也减少了计划变更和案例质量不过关带来的浪费。3.3.2自适应由于本次专业案例开发工作事前对知识提炼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各专业专家对案例开发要求并不熟悉。培训中心专门安排了外协机构进行开发前的知识规范性培训;在开发过程中,外协机构随时支撑,解答开发专家的疑问;每个阶段开发后,外协机构对案例实施了规范性审核,出具不规范项点要求专家修改。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程序,保证开发专业不断逼近规范性目标,形成了案例开发的自适应机制。3.3.3协同化通过知识管理看板的支撑,开发主管、开发专家和外协单位均共享知识数据库、任务开发清单、案例大纲、进度计划表和不规范项目点信息,控制流、执行流和审核流信息确保一致,共同推进分散在浙江全省各地市的13个任务团队分工协同,按期按量完成专业案例开发任务。

4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实践创新

浙江电力借鉴常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规模化敏捷理论,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大型国企知识管理现状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知识管理的规模化敏捷模式,在管理思路、组织实施及应用工具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有效促进了大型国企知识管理落地实施能力的提升,为大型国企,特别是电力企业未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案例和指导意义。基于专业案例开发的浙江电力知识管理敏捷实践首次引入了迭代、自适应的敏捷开发理论,同时参考了从投资组织、计划和团队三方面协同的规模化敏捷框架,创新思路形成了适合于大型国企多层次管理、多专业参与、大范围铺开的知识管理实践理论模型。浙江电力知识管理敏捷实践明确定位了开发主管、开发专家及外协审核方,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创新实现了知识管理、知识提炼、知识审核三角色区分、内外部协同的组织实施方式,解决了大型国企内部兼职开发碎片化、质量差的问题。在专业案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浙江电力创新引入了支撑多方面协同的知识管理看板工具,借助互联网手段和工具,实现了知识管理实践中管理信息流、任务信息流和审核信息流的三方共享,有效完成了异地、多团队、规范化、大规模知识管理任务。

5结语

目前,针对大型国企的知识管理研究较少,这与知识管理对于大型国企的重要意义不相匹配。本研究的贡献是提出了一种可借鉴的知识管理创新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国企在知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当然,作为对规模化敏捷理论与大型国企知识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研究,本文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规模化敏捷理论框架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更好支撑隐形知识显性化;其次,本研究以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开发为研究对象,在样本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弥补;第三,对于多样化的管理要求是否会对采用的知识管理模式带来影响缺乏探讨,难以明确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方法论所使用的管理环境,这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WalkerRoyce,潘加宇.改进软件经济学———达到规模化敏捷的头10条原则[J].程序员,2009(09):36-37.

[2]芮鸿程.规模化与敏捷化经营之路:企业网络———理论透视与实践的剖析[J].管理现代化,2004(02):8-12.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4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电讯专业出身,读完电讯学博士后我进了政府工作,在伦敦市政府、英国政府,在总理的政策办公室供职,之后我转向了小微非营利机构领域,但现在我发现这些领域已经联结起来了,也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合作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更好地运转。

这个演讲的题目是我所在的英国国家科学艺术基金会一直提的,讲的是我们怎样从每个人那里汲取创新实践和灵感。

这里说的每个人不单指顶尖科学家大企业或是好的政府,而是每个可能成为创新者的人。而且他们的新想法不是为了造福少数人,而是为了造福所有人,给每个人创造价值。

对我而言这和城市也有关系,假如让你想你所在的城市,北京、上海、成都之类的,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城市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但现在我们逐渐开始把城市看成我们创造的地方,看成我们塑造的地方,看成我们掌控的地方。

我认为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变革的时期,我们所有人正从城市的观察者蜕变成城市的创造者和塑造者,这也是我今天想探讨的话题。

我们都热爱我们的城市,但我们也意识到城市存在很多问题,交通拥堵、污染、垃圾等等。

而我们往往没有利用人们的创造力去改善我们的城市,我们正经历一个技术重塑城市的时期,物联网通过联结所有的光、能源、水、交通把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更高效。、

我们畅想着等我们给我们的车子装上传感器后,它能和其他车子说话,也许再过上几年没有人再开车了,也诈车子可以自动驾驶,而且比人驾驶的车要安全得多。

同时世界各地涌现出厂各种智慧城市的愿景,一些新的城市也应运而生,比如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市、韩国新设的松岛国际都市等等。

有些城市包括中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在市政厅里你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每条街、每个居民区的状况,并且是实时监控,这样做确实有一些好处。

但关于智慧城市,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十年前我刚离开政府的时候曾经参与了这样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成本很低,很简单的项目,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如果街上有什么东西坏掉了,市民可以通知居住在这个社区里的其他市民,随时发一条短信给政府和他们的邻居,有时候双方能一起合作把这条街修好,这个项目叫“我修我街”(FixM)Street)。

已经在大约50个国家落地了,它操作很容易成本很低,形式很草根,让人们可以实打实地改变城市,而不只是高高在上地坐在监控室里看屏幕。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在智慧城市理念或者说在某些智慧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很多解决方案太偏重技术,对人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不够接地气,通常也没有什么依据,因此北美和欧洲很多耗资巨大的智慧城市项目远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决策者在硬件上一掷千金却没有收获与投入相匹配的结果,所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重新反思智慧城市理念的时期,而我们一直想联结的两个领域,技术和社会。

让技术服务于社会,让社会领域成为影响技术设计和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想探讨的话题,现在全球创新的一个主流趋势,怎样共享资源?怎样共享汽车?怎样共享家?怎样共享时间?

有一个数据让我印象很深,这个数据是关于电钻的,就是我们家里那种在墙上钻孔的电钻,这样一个电钻它这辈子被拿出来用的时间只有8分钟,所以其实和邻居共享一把电钻是更好的选择,我们的生活越好钱越多,能拿来共享的东西就越多,这是全球各地的案例,这是荷兰的Peerby:-个供人们共享资源的平台,以及Snapp-Car:-个拼车平台,在韩国首尔市长朴元淳把建立城市分享平台看做自己市长任期内的重中之重,怎样让市民更方便地共享他们的财产、金钱和时间,让大家更有兴趣。

这是芬兰的一个小而美的案例,是公共交通领域的分享经济案例,人们通过互联网安排汽车接送用户方便用户出行,这比公车或地铁便捷得多。

创新的另一种趋势是数据收集方式变得更智慧了,之前所有的数据收集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的由市政府主导,现在我们市民也开始收集数据,这是印尼雅加达的案例叫Petalakarta,人们用它上传洪水和当地基础设施相关的数据,和“我修我街”有些类似。

在全球各地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在中国也有很多,比如收集空气质量数据。稍后托马斯·迭兹会给大家讲巴塞罗那的智慧市民案例。一个利用空气传感器测量空气质量的例子,上‘周在伦敦出现了一个很棒的案例,人们走街串巷去闻城市的气味然后建立一个城市气味地图,这个地图一方面让大家了解污染状况,一方面也是让大家知道生活在一个能感受到鸟语花香的城市里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这种数据使用方式和传统模式不太一样,但大家都很喜欢。无独有偶,欧洲的维也纳市有一个市民创立的数据地图,上面标识了城市里果树的位置,这展现了一种可读写城市的愿景,相较于之前由工程师主导的数据收集方式,也是一种不同的实践。

还有更大胆的有些城市在吸引市民参与决策方面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在法国巴黎市长安·伊达尔哥拿出全市预算的5%用于吸纳市民的想法、聆听意见,最后由大家投票决定这笔钱该怎么花,我所在的英国国家科学艺术基金会在和芬兰赫尔辛基市的市政府合作,我们正把市政府的决策流程变得公开透明,并接人开放的API端口,这样每一个市民都可以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我们也发现在中国有很多开放政府决策工作的尝试,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可以贡献出我们的想法专长和经验,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理念,用技术为市民插上翅膀,我们把这样的城市叫做以人为本的城市。

驱动这种城币发展的不仅是技术和知识,还有晋通人的力量,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想要什么的?

这是一些全球各地的案例和工具,来自纽约,来自欧洲,这都是一些技术性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成为城市的创造者和塑造者,而不再仅仅是看客,不再仅仅是技术的使用者,城市也不再是别人的城市,这是一些用来集思广益的工具,这是一些帮助市民发声的工具。

我现在展示的这个案例我认为预示着未来的趋势,老年失智症是一个困扰全球的问题,得了这种病的老人会逐渐丧失思维能力,传统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根治此病的疗法和药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所在的机构建立了一个平台叫失智市民。

上万个患失智症的用户会在手腕上或是上佩戴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会记录患者的实时数据,他们身体状况怎么样,心情怎么样,我们还会给这批用户做一些试验,比如音乐疗法、新的食疗方案或者舞蹈,像刚刚开场时我们看到的那样。

对于老年人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运动方式,我们会收集数据,看看哪些试验是成功的所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把技术、赋能和科技结合的方法,成本很低,但我觉得这种模式对我们日后解决类似问题会大有裨益,如果你们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想法,请随时告诉我,我们可以现场交流。

当这些领域开始彼此联结,一种观察的思路是关注数字化社会创新,去年在欧洲,大概有1000家机构一起探讨他们如何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新的创客空间、新的医疗模式。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数字化社会创新,你会找到一个数字化社会创新地图,看到这些机构怎样彼此联结,怎样重新改造这个世界,怎样把曾经孤立的各个领域联结到一起,把社会创新、非营利机构、社区的圈子和技术、大企业、市政府的罔子对接到一起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新尝试。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遍布全球的社会创新实践变得越来越成熟,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涌现出了社会创新公园、社会创新市长、社会创新营地、社会创新奖,我们刚在欧洲做完一个社会创新奖,有大概1500个利用新技术推动分享经济的应用人围。

有些国家政府和市政府还有社会创新基金,有些企业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社会创新上,把它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下一阶段,还有成百上千个创新孵化器、加速器,它们帮助有创变灵感的人把灵感变成现实,甚至像麦肯锡、毕马威这样的咨询业巨头也在关注社会创新,奥巴马总统在白宫有社会创新办公室、北京和全球各地的大学也在研究社会创新生发的机制成功的原因和新想法传播的方式,而世界各地的政府也试图加速这个过程。

这张图节选自我们去年和前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彭博共同完成的报告。我们在这份报告里收录了世界各地政府的创新团队,这些团队正在把社会创新的特质引入政府,快速响应、尊重实际生活经验不断实践,拒绝纸上谈兵,而这些特质也正为政府所快速接纳,因为它更符合21世纪政府的特性,快速、数据导向、试验性,与市民、企业、人民保持联动。

如果有人7月份去伦敦,到时候我们会有个活动,会有大概200个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去探讨那些成功的模式,他们用的方法怎么利用设计或技术,怎样和市政府和国家政府联结起来。

在结束之前,我想分享一下一些干货,出自一份本周却将的报告,这份报告现在在北京了,几天后将会在伦敦,是我同事汤姆·桑德斯撰写的,他现在也在会场。 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收纳了我们对智慧城市的这些反思,让城市不仅关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硬件,也关注人的需求,以人为本,人的需求和体验与这些城市息息相关。

这份报告得到了英特尔和联合同开发计划署的大力支持,我们汇集了全世界的案例,来自德国、西班牙、印尼、肯尼亚、中国、美同等等的案例,力图用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方式,给智慧城市的运行提出新思路。

我简单分享几条,这份报告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我们要好好思考人类的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技术的作用方式,这张漫画展现的内容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当我们堵在路上不管我们是在北京、伦敦,还是洛杉矶,大概每个人都会想,要是其他人都去坐公车或者坐火车就好了,这样就没人挡我的道儿啦。这象征了城市的问题,我们通常会钻进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好处的牛角尖,所以我们要好好研究人类心理学,想想怎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这种选择。

我们同样要在收集依据方面变得更有效率,每当我们尝试一个新的智慧城市创意的时候要记得评估,看看相较那些采用传统方法的城市,这种新方法能给城市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很多时候感觉智慧城市就像这幅漫画所展现的那样,一有依据,我们就把它藏起来。

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家专门收集智慧城市成败经验的研究机构,很多城市把他们的钱,浪费在那些既昂贵又无用的方案上,而明明有现成的既廉价又有用的方案可供他们选择。

还有我们需要在人身上做投资,我们希望普通市民、非营利机构和社区团体能了解技术,并且知道怎么去用。这张漫画描绘的是云计算,以及有很多人至今不知道云计算为何物,但我相信你们都懂哈。

总而言之,我们永远要把技术与社会把技术与人放在一起考量那些不以人为本的技术通常效果也不怎么好。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5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建设;金融教育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1)-0008-03

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总行的精心指导下,围绕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主题,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以及政策进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积极探索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实践,基于三地试点经验在陕西全省推开了金融消费者保护试点工作。试点过程中,西安分行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投诉管理、建立协调机制、普及金融知识、注重理论研究,探索构建了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将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一、强化制度建设,确保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印发《关于加强陕西省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意见》,对金融机构提出12条要求。要求辖内金融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和有效落实。金融机构落实过程中还提出了建立典型投诉案例共享的需求。

二是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建立陕西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数据库和典型案例共享制度。2010年,西安分行下发了《关于建立陕西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报告与共享制度的通知》,探索建立了陕西金融机构消费者投诉数据库与典型案例报送和共享制度。每半年在金融机构报送的投诉案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以正式文件印发各金融机构共享。2011年又将陕西各地市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受理的投诉案例纳入了数据库。通过案例共享促进金融机构间相互学习借鉴,改进金融服务。目前,已经与金融机构进行案例共享五期。

三是制定《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办法》,规范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工作。该办法是在总结前期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经验的基础上,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金融法律为依据制定的,界定了投诉人、被投诉人、投诉事项的范围,分行陕西辖区投诉部门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金融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调查、调解与处理等。

四是参考OECD关于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理念,制定印发了《陕西存款类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从金融机构明确并稳定承担消费者保护职责的部门、投诉处理时限、金融消费者教育与宣传、投诉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与媒体关系的处理、内外部审计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基本原则,重点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的消费者保护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搭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框架

一是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分)中心,全省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组织框架基本建立。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设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明确了中心职责。陕西各地市设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分)中心,具体负责本辖区金融消费者投诉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受理金融消费者在人民银行法定管理职权范围内的投诉。

二是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评估体系。从省级层面将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情况纳入全省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体系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同时,指导商洛、延安等地区拟定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采取现场评价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机制建设、投诉处理质量与效率、有关资料报送和备案、配合调查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通报表扬或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金融业稳健经营,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设计开发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CSE三维综合评估体系,以评估和披露促进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市场方式改善县域金融服务。推动改善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近5年持续研究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设计开发了“信贷投放 + 金融服务 + 宏观环境”三位一体的CSE综合评估体系,对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已经对陕西省280余家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五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给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召集评估不合格机构开会,共同研究改进措施,推动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县域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三、加强投诉管理、分析与监测,督促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服务和业务管理

一是要求金融机构公布自己的投诉电话和央行的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2011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了《关于公布金融消费者投诉电话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陕西辖内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其所有营业网点及离行式ATM机的醒目位置,公布自己的投诉电话和央行的投诉电话,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应在其互联网门户网站页面显著位置进行公布。目前,按照人民银行各地市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的要求,全省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所有网点已经公布了当地人民银行的投诉电话。

二是开发金融消费者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并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投诉信息的动态分配与流程监控,提高了投诉处理效率,为投诉信息的管理与使用奠定了基础。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前期开发“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陕西省金融消费者保护信息管理系统”。2012年8月1日,该系统在西安分行金融业网间互联平台正式上线,与商业银行实现对接,在陕西全省推广使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投诉信息管理、投诉信息浏览、案例库管理、文件制度管理、系统管理和系统帮助等。系统上线运行以来,西安分行从技术水平和运行效果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持续监测。总体来看,系统运行稳定、技术可靠、可扩展性强。

三是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信息报送制度,加强投诉信息的统计、分析与监测。2012年5月,西安分行下发了《关于建立陕西省金融消费者投诉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各地市分支机构按季度定期报送受理的所有投诉案例及数据,并撰写提交金融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报告。西安分行按季度对陕西全省金融消费者投诉的总体情况、投诉的机构分布、投诉的业务类型、投诉案例的特点及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为掌握全省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情况提供重要参考。2011-2012年,陕西各地市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685件,已办结673件,办结率达98.25%;办结满意665件,办结满意率达98.81%。

四、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联动网络,发挥部门合力

一是牵头与陕西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定期召开联系会议,搭建“一行三局”金融消费保护工作沟通交流平台。2010年末以来按季度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全面交流“一行三局”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使陕西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得到了全面、深入、快速推进。

二是协调省消协在分行设立金融消费者投诉站,探索多渠道纠纷解决方式。投诉站的职责是:解答金融消费者咨询,受理、调解金融行业消费者投诉;就消费者对金融业的意见和要求与省消协进行交流和沟通;协助省消协做好其他金融维权工作等。投诉站自设立以来,已成功处理多起金融消费者投诉和省消协转办的投诉。

三是形成法院、消协、金融机构、高校等部门参加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例会制度。陕西省金融消费者保护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分行组织召开了多次金融消费者保护例会,先后邀请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以及高校专家就辖区的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点、诉讼热点,与陕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座谈。各金融机构也在会议中相互交流信息、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注重从源头上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一是确定每年9月为“金融知识普及月”,2011年选择宝鸡、铜川两市先行试点,2012年全省推开。金融消费者教育既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又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经过深入研究,西安分行决定每年9月为辖内“金融知识普及月”,2011年选取宝鸡、铜川两市先行试点,2012年在陕西全省推开。作为一项公益活动,“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以宣传普及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应必备的金融知识为主要内容,要求各地区创新活动方式、注重活动实效,鼓励金融机构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使金融法规、金融政策、金融知识深入人心,探索金融知识普及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其所有营业网点长期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使金融消费者保护宣传活动长期化、持续化、多样化。2011年以来,在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日常金融消费者保护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每年结合3·15主题,组织开展金融消费者保护宣传周活动。2012年,结合“消费与安全”的3·15主题,组织陕西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所属各级分支机构开展了“陕西省金融消费与金融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周活动,普及金融消费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增强金融消费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辖区和谐金融的建设。

三是推进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工作。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工作指导下,2009年西安分行选择渭南白水、铜川宜君、榆林绥德三个县开展了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工作,2010年又扩大到六个县。四年来,试点地区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方式,教育成效逐步显现:农民金融知识水平有了提高,县域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六、注重理论研究,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研究是实践行动的重要指导。2009年,西安分行启动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2010年完成总行重点研究课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从立法、监管、金融机构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若干建议。《金融时报》(理论周刊)刊登了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理论界、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关注与好评。试点工作在全省推开后,西安分行继续注重从跟踪国际前沿、掌握基层实践两个端点开展研究。一方面,翻译和研究国外最新成果,及时掌握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政策进展。如世界银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良好经验》、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金融消费者保护高水平原则》、国际金融教育网络《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高层次原则》、美联储《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手册》、美国《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英国《金融监管的新方案:改革蓝皮书》等。另一方面,调研国内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层实践,分析各类投诉案例,发现金融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华庆.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J].中国金融,2012,(22):10-12。

[2]董裕平,全先银,汤柳,姚云等译.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课题组.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经验教训[J].金融研究,2010,(1):198-208。

[4]叶芳.从监管角度看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J].上海金融,2010,(12):52-57。

[5]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Explor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GUO Xinming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highlighted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After the crisis,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2012 the national financial work conference pointed out that the financial consumers' rights protection should be put in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and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es of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system in Xi'an branch PBC, proposes that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such aspects as system construction, complaint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inanci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o on in order to pus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6

关键词: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档案管理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工作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重要工作,其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和保管将是城建业务档案一项崭新工作内容。

1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法律背景

2021年4月29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2020年6月1日实施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住建部令第51号),进一步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职责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承担的行政职能。作为在城市建设管理等活动中一项崭新的工作内容,由此形成的资料文件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长治久安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一类城建业务档案,其收集齐全、保存完好、开发利用全面是城建档案工作的一项崭新内容。

2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档案收集面临的问题

2.1多部门实施的不统一

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虽然是住建部门的重要业务性工作,但由住建多部门共同实施完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消防设计审查工作由住建局科技科室实施,消防验收工作由市质监站实施,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工作依据工程体量不同分市、区、开发区管委会分工协作实施。城建档案部门需与多部门协调,从不同业务部门手中收集档案资料。

2.2标准体系的不统一

消防类档案收集,一部分来自市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平台(以下简称“市工改平台”),其后期要与消防救援机构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目前,档案信息资源融合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的突出问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不兼容、不匹配现象,档案长期保存格式标准、数据的备份标准、数据采集标准,以及在互联网背景下软硬件的建设标准,都亟待解决[1]。

2.3归档渠道的不统一

消防类档案收集除部分来自市工改平台,绝大部分是来自审批过程和现场检查的记录,这就需要消防业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按照档案归档要求对资料进行及时收集、整理、上传和补充。

3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档案管理建设策略

3.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作为建设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与验收工作贯穿始终。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些建筑在建设的初期就已存在火灾隐患,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与使用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2]。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从2020年6月1日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从消防救援机构划转至住建部门,近两年时间产生了大量的消防资料文件,由于认识不足,缺乏专人负责收集鉴定,没有统一的部门整理保管,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此类资料文件的散失和利用的困难,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必将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设工程消防资料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异常重要、迫在眉睫。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前期调研,印发了《安徽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档案管理规定》),作出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中所形成的有保存价值资料作为档案保存的规定,强化过程可追溯性,明确消防业务管理部门、档案管理机构等各方主体在此项工作中的内容、职责和法律责任,进一步规范此类档案管理。各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和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深刻领会新修订的《消防法》和住建部51号令精神,结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61号)要求,主动作为,认真做好消防类档案归档的流程设计、系统开发、业务指导和共享服务等多项工作。

3.2规范收集,制定工作流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纳入工程审批改革的四个审批环节中,实行“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个机制”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各地市依规建立统一工改平台实施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消防类资料文件收集大多来源于此平台,归档流程设计应将项目申报、行政审批、档案归档、数据共享统一考虑,将档案验收要求关口前移,项目申报的材料内容、电子数据格式等按照归档要求来设计,归档时档案系统只需从审批平台统一抓取申报数据,审批过程资料和审批结果资料将进行后期补录、完善归档。

3.3归档内容和归档形式

《档案管理规定》在归档内容上充分考虑业务申报中需满足的条件、审查验收过程中记录、审批结果等三个方面,列举了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类、消防验收类、其他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类等归档内容和编目顺序和归档方式。消防各业务管理部门应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同步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市工改平台系统中已经存在的归档资料,在业务办结后将自动提交归档,其余资料将由各业务管理部门在档案系统中,按目录提交补充完善归档资料后,一并提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同时各业务管理部门需线下提交一套和电子资料一致的纸质档案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归档。

3.4建立高品质档案管理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防类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效应,与“互联网+”、智慧政府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一是要建立与各业务管理系统相互兼容的数据存储格式和备份标准,打通各平台之间数据传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二是从审批源头对将归档的数字化档案进行管控,对色彩模式、分辨率、图像处理、纸张端正、内容完整、清晰度等数据质量进行设定;三是实现高效检索,系统平台便捷的检索功能,在发生火灾危情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相关建筑物消防设施信息,同时针对不同工作需要设定相应的检索方式,采用高级检索和模糊检索相结合,计算机能够根据输入的实际指令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检索查询,以满足住建部门实际工作需要[3]。

3.5加强人才专业培训

消防类档案对于住建业务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内容,首先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消防类档案专业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座谈或现场指导,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知识、工作内容和流程,熟练掌握此类专业档案收集内容、模式和系统操作,同时还要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4]。其次,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与业务管理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增强业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归档意识和归档水平并落实到位,确保归档及时、准确、齐全、完整。

4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4.1有利于形成消防类档案数据库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是以防范建筑工程火灾,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实行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制度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工程火灾隐患,并在火灾来临时将其隔绝在最小范围内,保证建筑物内人员能够及时逃生,减少火灾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5]。《消防法》的修订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从消防救援机构划转至住建部门,其意在从设计、建造方面把好建筑物消防安全关。工作中所形成的验收申报、材料审查、实施验收和审批文书等四个方面的文件资料正是住建部门在城市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并对未来城市维护、应急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建档案部门应加强消防业务档案的收集,建立本地区域范围内统一的消防类档案数据库,并实现与消防救援机构应急抢险数据共享。

4.2有利于实现科学技术积累

通过档案收集,能够对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进行真实记录和反映,消防类档案中不仅包含大量管理部门审批信息,还包含科学含量高、技术性强的建筑物消防图纸、消防设备配备和安全通道等,长期的档案积累将有利于住建主管部门不断积累建筑消防经验,完善建筑消防专业管理知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对提升行业治理、建筑科技和科学化运用,具有十分广阔前景。同时现场评定报告、视频、专家意见和整改证明资料等资料的收集,还能有助于消防责任事故的认定,从而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予以维护,对社会和谐稳定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4.3有利于实施共享助力防灾

建筑消防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市住建部门由于地方区划调整、职责划分等多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个行政区域内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由几个层级多个部门共同实施完成,消防类资料散落在各业务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全市统一的消防共享数据。城建档案馆消防档案工作有利于实施数据共享助力防灾救灾,首先,城建档案部门作为一个行政区域档案管理部门,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一个行政区域内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全貌,资料全面、集中、完整,更好地实现与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实现共享,在防火险情发生时,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建筑物图纸,反映现场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情况,为消防救援工作开展赢得宝贵时间;其次城建档案部门统一的消防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更有利于使用数字化技术对消防档案进行分析,实现档案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对于接近使用年限消防设备适时进行检修和更换,发挥出档案社会治理功能。

5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作为住建部门的重要工作,其档案管理是城建档案部门一项新的挑战,在当前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下,城建档案部门要全面做好流程梳理、系统设计和收集方式和内容的确定;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要有深刻的认识,从进行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中掌握、提炼、总结该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技巧,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6],实现档案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姚翠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融合要点分析[J].城建档案,2021(06):48-49.

[2]土木工程网.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问题[EB/OL].

[3]徐建华.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分类管理中的应用[J].城建档案,2021(06):30-31.

[4]穆永刚.城建档案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城建档案,2020(04):47-48.

[5]王东.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工作的重要性与措施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11):343.

[6]刘翠玲.关于做好房地一体化确权档案管理的反思与探索[J].城建档案,2021(12):76-77.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7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1)01-0069-05

0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安全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改善道路安全,实现车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此,VANET(Vehicular Ad Hoc Network车载移动通信网,也称为车载自组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的核心部分,车载自组网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紧急交通信息和交通诱导信息,以扩展驾驶员的视野与车辆部件功能。通过这些通信,车辆能够大幅提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帮助分析和获取最新的路况,规避交通拥堵,预知可能出现的危险,从而为驾驶员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旅行环境。

伴随着VANET中的各类应用不断丰富,通信安全以及隐私相关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未来的车载自组网可能面对着一系列的安全威胁,这些安全威胁会影响到车载自组网的运行效率,甚至可能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存在专门针对车载自组网的若干攻击形式,这些安全隐患和车载自组网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需要新的理论和研究不断加入进来。

近年来,VANET 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密切关注。基于IEEE Standard 802.11 协议,IEEE提出车辆间无线接入方案802.11p,又称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WAVE),用在车载通讯(或称专用短距离通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系统中。目前有很多项目致力于车载自组网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有Network on Wheels,Willwarn,GST,SEVECOM等。

1概述

1.1应用模型和特点

车载自组网中的通讯节点主要包括车载设备(On Board Unit,简称OBU)和路边基站(Road Side Unit,简称RSU)两种,彼此间直接通讯或者通过中间节点建立多跳连接。车辆自带的GPS导航设备可以帮助车辆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同时维护了车辆与路边基站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

车载自组网主要有两种环境:城市环境(City Environment)和道路环境 (Highway Environment),不同的环境在应用场景上有一些不同。城市环境具有下面一些特点:(1)车辆密度较大,行驶速度偏慢;(2)无线信号的传输容易受到建筑物的干扰和折射;(3)道路交叉,车辆运动方向较复杂。而道路环境的特点包括:(1)车辆运行速度快,车辆密度较稀疏;(2)路边基站较少,通讯产生的时延较大;(3)道路的拓扑结构清晰,每条车道上车辆的行进方向唯一。

从大的方面说,VANET仍然属于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s,MANET)的范畴,同样存在一般无线自组网所固有的问题,如隐藏点问题、暴露点问题、信道捕获问题等。相对于传统移动自组网络,VANET还有自己的特点。传统移动自组网中的节点移动速度并不是太快,但是在VANET中,车辆都以较快的速度移动。这一点在道路环境下表现更为明显。快速移动会引起网络拓扑频繁变化,刚刚建立的连接可能很快会失效,邻居车辆之间通信时间非常短暂。车辆的运动轨迹受到道路的制约,因而现有提出的很多车载自组网的路由协议都是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主要代表协议有GSR[1]和GPSR[2]等。

1.2存在的安全问题

与传统的网络类似,VANET中也存在对通信数据的篡改、仿冒、窃听、阻断、重放、业务否认、非授权访问等威胁。此外,广受关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也可能出现在车载自组网中。

在VANET通讯中,很大的威胁来自传播错误信息的节点。如果节点出于恶意或者自私的目的虚假信息,会给整个网络带来混乱。例如,路况信息通告是VANET 非常重要的一类应用,如果攻击者通过VANET网络并不存在的交通堵塞通告,则有可能导致车流从一条道路移动到另一条道路,从而引起一次真的交通堵塞。而假如攻击者虚假的事故通告引起紧急制动的启动,从而可能导致一场真正的事故。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在VANET的网络环境中表现出很高的性能[3],被广泛的研究和采用。很多应用场景也需要车辆提供位置信息,因而在无线通讯中车辆经常暴露自己的位置信息。如果只关注车辆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位置,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把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数据组合起来就会暴露出很多隐私信息,而且很容易遭到定位和跟踪。例如,私人侦探在100米外可以很轻松地跟踪目标。因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安全话题。

此外,还存在硬件上的安全问题。例如GPS接收器可能会遭到干扰。市区的建筑物、桥梁、隧道等都会阻挡GPS信号,攻击者可能发出功率更强的假信号,欺骗车辆自带的GPS接收器。车辆自身的CPU和安全部件还可能被损坏,然后非法获取里面存放的安全密钥信息。

1.3VANET安全框架

绝大多数的VANET安全应用要求提供不可否认性,确保收发双方的任何一方无法抵赖自己曾经做过的操作,从而防止中途发生欺骗。欺骗和犯罪行为能够被追溯,并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欺骗行为的发生。

隐私保护与不可否认性的需求存在着矛盾。个人信息不希望被追踪,但若要为邻居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信息,就必须暴露自己的位置。隐私保护也可能被滥用,诸如搅乱正常交通环境的车辆可能逃避责任。因此,需要实行有条件的隐私保护。假定只有注册机构RA知晓车辆的真实身份,在必要的情况下,RA可以追溯到相关车辆并追究责任。

这里围绕不可否认性和隐私保护两个需求提出了一整套的安全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单播通讯的消息验证,对组内共享消息的验证,识别恶意和虚假数据以及隐私保护。各部分内容将在下一节详细给出。

2框架组成部分

2.1单播通信

2.1.1数据完全性和不可否认性的实现

DSRC协议建议使用非对称密码来加密安全消息,每个车辆都拥有一系列的公钥私钥对,用其对发出的消息进行签名。假定VANET有一个合适的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struction),在加入VANET之前,每个车辆以及RSU都要先向一个受信任的注册中心注册,获得一个唯一的ID、公用密钥、专用密钥和执照。不可否认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和PKI实现。

在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需要对消息进行加密。非对称密码加密数据会带来很大的计算开销,加密和解密过程时间消耗都很大。可以先用非对称加密方式协商一个对称密码(如AES)的会话密钥,然后使用会话密钥对整个会话进行加密。

数字签名技术提供了不可否认性,同时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因而成为通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了降低消息签名带来的空间开销,可以用ECC(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s,椭圆曲线密码)代替RSA算法。

2.1.2通信时延的降低

在保障VANET安全的同时,还必须把网络环境的特殊性考虑进去。VANET的某些应用场景对于通信的实时性要求很高,信息的产生和传递的高时延很多时候是不能容忍的。例如某些关键的路况信息,如果提前几分之一秒传送出去,就可能避免一场可怕的交通事故。因而在提供安全性的同时,通信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减少开销。

数据包可能需要一跳或者多跳的传递才能到达目的地。一个消息在被转发和确认的时候都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失败则会被丢弃。考虑到节点在更多情况下是转发数据包而不是发送数据包, 应当尽可能把验证消息产生的开销降到最小。为了简化验证过程,可以在数据包的头部设置两个字段:可变(Mutable)字段和不变(Immutable)字段,数据包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可变字段包括链路层的地址、位置和TTL等,在传输的中间节点中可以改变。不变字段包含了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一些选项信息。在路由的过程中,将会添加两个签名,一个是端到端的,一个是跳到跳的。端到端的签名,由源节点添加,负责对不变数据进行签名;跳到跳的签名是中间节点添加的,负责对可变字段的数据签名。中间节点在收到数据后,依次验证这两个签名,然后保留端到端的签名,更新跳到跳的签名。

2.2组内共享消息

为了提升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简化VANET的消息路由机制,可以考虑把分散的车辆节点分成多个“组”。信息的传递是发生在组与组之间而不是单个车辆之间。从安全角度考虑,以组为单位通讯还可以用于车辆的隐私保护,具体请参阅第2.4节。

2.2.1车辆分组

在VANET的应用场景中建立组的方法有很多。有一点必须保证,就是组内的各个车辆可以相互听到彼此的广播消息,即通讯范围相互覆盖。

组的构成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组可以是预先约定好的,例如所有的运输车组成一个预先安排好的组。这需要首先知道组内成员,而且需要一个共同的管理,可扩展性比较差。第二种方案是:组也可以是动态创建的。由于车辆的运动受到地形的限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车辆的运动通常是相关的,可以选取行驶速度相近,方向相同的车辆临时构成一个组。

兼顾第一种方案的高效率和第二种方案的灵活性,可以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分组,如图3所示。考虑把整个地图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格子”,车辆可以通过比对自身的GPS位置,自动获悉自己在哪个组[4]。可以选取最靠近中心的节点作为“组长”节点,该节点为组内所有节点对外通讯提供。组与组之间存在重叠区域,重叠区域内的节点充当中继节点。

2.2.2共享消息的验证

同一个组内的车辆通常会共享一些信息,如周围的道路和交通状况。车辆广播某一类消息时,例如前方路段发生交通事故,邻居节点收到以后需要转发消息。如果对每一条消息都直接转发的话, 会产生巨大的开销, 很可能会形成“广播风暴”。作为替代方案,车辆可以先将多个短消息聚

合为一个长消息,然后一次性转发。原理是车辆收到广播以后缓存起来,等待一段时间,从中抛除相同的消息,因此提高了整体通讯效率。

节点之间共享信息,常见的验证方式有三种:

(1)多重数字签名

对组内广播消息的验证,可以采用数字签名的方案。数字签名不仅保证了传输数据的完整性,更提供了不可否认的特性。

通常有两种签名方法,如图4所示。第一种称为“联合签名”,直接在消息后面附加上每个中间节点的签名S1(m), ... , Sn(m)及其证书C1, …, Cn,所以需要n个签名。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随着消息的传播,签名的长度呈线性增长。第二种称为“洋葱签名”,考虑到签名的时候,先把消息哈希成一个固定长度的串,然后进行签名,可以对一个签名进行二次签名,在转发消息的时候应当把前一个签名同时转发以验证其合法性。这种签名方法类似洋葱路由(onion routing)[5]的思想,因而被称作“洋葱签名”(onion signature)。

(2)共享对称密钥

尽管数字签名的框架有很多优点,但仍然是在非对称密码学的范畴。为了降低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通讯安全还可以由对称密码来保证。

这就需要组内成员共享一个对称密钥。这个对称密钥可以由组内成员通过协商生成,但是这要求很大的通讯量,而且会花费很长时间。更好的办法是由组长节点选取一个密钥,然后将其发送给组内所有成员。组内广播的消息使用一个哈希生成的、长度很短的消息验证码用于验证。当一个新的成员加入组时,将自己的位置信息和公钥发送给组长节点,然后从组长节点收到组密钥。所有的组内通讯都使用建立好的对称密钥进行验证,因而保护了组内节点,没有加入组的车辆不能向组内广播消息。

(3)共享非对称密钥

使用共享对称密钥在组内通讯,可以有效减少通讯的时间和计算开销,而缺点就是不能验证节点的位置信息,并且丧失了不可否认性。为了结合对称密码的高性能以及非对称密码的不可否认性等优势,可以在组内共享非对称的组密钥进行通讯。

当处在路边基站的通讯范围内时,组长节点可以和在线的CA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协商建立一个经CA认证的key用作组内通讯,并将其广播给组内的每个成员。一旦非对称组密钥建立起来,任何组成员都可以用组的名义发送消息。此外,CA给每个组成员分配一个临时的ID以达到不可否认的目的。

2.3剔除恶意数据

2.3.1消息验证

车辆收到数据之后,应该首先校验数据真实性,一个简单、典型的方法是交叉验证多个信息源。有三类基本的验证方法:首先判断车辆是否在信号接收范围内,其次比较车辆汇报的两次位置距离是否合理,第三是检查密度,看看是否报告的区域密度比实际可能的密度大,或者车辆报告的位置是不可能的位置。文献[6]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感知器驱动的技术,用以识别恶意的节点,以很高的概率鉴别某个节点是否是错误消息的来源。

2.3.2数据范围验证

除了恶意伪造的数据,看似合法的信息中也可能包含错误的数据,例如攻击者可能把温度传感器放在冷水中。因而不仅要检验传输的数据包是否合法,还要验证得到的信息是否处在一个合理的阈值内。尽管消息的发送者可能不是有意的,而是车辆的传感器发生了故障,还是应把所有的错误数据都归类为恶意的,因为这些错误数据都会对整个网络造成潜在的危害。

2.3.3剔除恶意数据的节点

车辆将一段时间接收到的数据保存起来,作为评价其他车辆信任值的权值。因此,为每个车辆关联一个信任等级,可以由其邻居节点或者CA维护和管理。当某个节点的信任等级下降到一定阈值后,邻居节点会拒绝接收此节点发出的数据,或者由CA收回其证书,放在证书撤销列表中,从而将恶意节点从网络中分隔开。根据先前描述的不可否认性,该节点所造成的破坏行为还可能遭到。

2.4隐私保护

如果车辆的位置信息持续暴露在网络中,就可能泄露隐私信息,遭到定位和跟踪。但是很多路由协议要求得到车辆的位置,为邻居节点提供安全信息也需要位置坐标,有很多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也需要用户的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2.4.1变更假名

在车辆只使用一个唯一标识符(Globe Identifier,简称GID)的情况下,窃听者很容易收集位置信息。目前比较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经常变更的假名替代GID。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大量的匿名证书(HAB)[7];另一类是纯的组加密方式(GSB)[8]。

HAB要求每个车辆节点OBU携带大量的公私钥对,周期性地更换,这带来三方面问题:(1)存储占用空间大;(2)证书撤销列表CRL(Certification Revocation List)太长,不易追溯信息来源;(3)CRL更新不及时。

GSB中,成员代表整个组签名,组的管理者可以鉴别出信息来源。这种方法不需要一长串的公私钥对,但是当CRL变大时,验证的代价呈线性增长。

文献[9]提出有条件的隐私保护方案ECPP,引入了匿名证书,能有效处理不断增长的撤销列表。车辆节点OBU经过路边基站RSU的时候,都申请一个短期的密钥。OBU首先认证服务器,确认RSU是合法的,然后将时间戳、公钥、假名和用私钥签名的串(包括临时私钥)发给RSU;RSU检查假名和时间戳是否正确,最后为车辆发放匿名证书。

2.4.2匿名接入协议

以组为单位通讯能够保护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隐私,车辆在组内可以较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组长代表整个组通讯(相当于一个),而组内其他的车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静默。在静默期内,车辆可以根据需要或者事先的约定更换假名,这样就能减少车辆被暴露和追踪的可能性[10]。在这种情况下,群组为组内成员提供LBS的匿名接入,组长对于匿名接入LBS服务扮演了的角色,如图5所示。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

假定每个车辆和RSU向RA注册的同时,每个LBS服务提供商也向RA注册,并且取得了一个公钥私钥对。组内节点i通过组长把自己的地址发给RSU,继而发给注册机构RA。RA验证这个请求消息,然后提供一个会话密钥Kx,i给服务提供商(SPx)和车辆i。这个密钥用来加密两者之间的整个通讯内容。所在组的组长GL把从SPx那里收到的消息广播给组内的所有成员。事实上,只有节点i能正常识别消息,因为该节点持有会话密钥Kx,i。

2.4.3隐私保护

变更假名可以避免长期被追踪,但是对于路由效率是有害的,会导致很高的丢包率,此外还可能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11]。如果其他的协议层使用未经加密或者改变的原始标识符,车辆仍可能遭到跟踪。频繁变更假名还可能导致上层应用程序协议不一致,给认证增加困难, 例如文件传输或者交互式的聊天进程。此外,即便更换假名,车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被跟踪,例如当周围的车辆很少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把新旧两个假名关联起来。

另外匿名也有缺点,很多应用场景在发现自私或者恶意节点以后即可将其从网络中剔除;但若是使用假名的话,恶意节点通过频繁更换假名就可以避免被剔除。因而应当在设计VANET应用以及网络通信协议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在安全和性能之间做一定的权衡。

3相关工作比较

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究学者均对VANET的安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较为典型的有:文献[9]提出有条件的隐私保护方案ECPP,引入了匿名证书,有效处理不断增长的撤销列表。文献[10]提出了针对LBS服务提供隐私保护的框架CARAVAN。在该框架中,车辆节点在RA中获得一个假名的集合。为防止被追踪,车辆在进入网络会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然后更换假名。文献[12]从功能性和组织模块、引用关系等多个角度展示了安全框架,其中包含隐私保护、证书的撤销、检测和识别恶意数据等内容。

虽然上述各安全方法和机制均提出了VANET体系的安全措施,但仅针对某一个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完整针对VANET的不可否认性和隐私保护等重要安全问题的统一解决方案未有提及。表1给出了本文方法与当前较为流行的VANET安全框架的横向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文方法涵盖了VANET不可否认性和隐私保护的各个方面,实现了综合、全面、系统而有效的VANET安全解决方案。

4结束语

本文针对VANET安全问题的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不可否认性和隐私保护的安全框架。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整个通讯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道路安全应用的实时性需求。随着更多安全和性能的不断增强,VANET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BASAGNI S,CHLAMTAC I,SYROTIUK V R. Dynamic sourcerouting for ad hoc networks using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WC- NC,1999: 301-305.

[2] KARP B,KUNG HT. 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for wireless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nnual ACM/ IEEE International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USA,2- 000:243-254

[3] MAUVE M,WIDMER J,HHRTENSTEIN H. A Survey on Posi- tion-based Rout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A]. 2001(6).

[4] RAYA M,AZIZ A,HUBAUX J P. Efficient secure aggregationin VANETs[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ehic- 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2006.

[5] GOLDSCHLAG D,REED M,SYVERSON P. Onion routing,Co- 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9,42(2):39-41.

[6] RAYA M,HUBAUX J P. Securing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j]. Journal of Computer Security,2007,15(1):39-68.

[7] LIN X,SUN X,HO P H,et al. GSIS: a secure and privacy pre- serving protocol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07,56(6):3442-3456.

[8] LU R,LIN X,ZHU H,et al. ECPP: Efficient Conditional Privacy Preservation Protocol for Secur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C]// The 2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 cations, 2008.

[9] ARMKNECHT F,FESTAG A,WESTHOFFL D, et al.Cross-L- ayer Privacy Enhancement and Non-Repudiation in Vehicular C- ommunication[C]// 4th Workshop on Mobile Ad-Hoc Networks (W- MAN),2007.

[10] SAMPIGETHAVA K,HUANG L,LI M,et al. CARAVAN: Pro-viding Location Privacy for VANET[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20-06.

[11] SCHOCH E,KARGL F,LEINMULLER T,et al. Impact of Pse-udonym Changes on Geographic Routing in VANETs[C]// 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Workshop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Ad hoc and Sensor Networks (ESAS),2006.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篇8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摘要:以建设省级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攻防与安全”为例,对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现状、难点和不足进行专题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课程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并结合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建立通用、统一的课程建设平台,促进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加大课程受众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 :工作过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虚拟技术;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60-05

作者简介:李锋(1981—),男,广东龙川人,硕士,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和图像处理。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络攻防与安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批准文件号:粤教高函[2013]13号);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教改项目“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xjs-2013-2001)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意义

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以其开放学习、资源共享、知识公益的理念特色和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在高职院校中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重构立体化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发挥资源最大利用效益

在高职院校中加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发挥资源最大利用效益。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散性、孤立性和不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资源的使用效益。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可以将不同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优质资源进行合理化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通过云搜索和云共享技术扩大优质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高职院校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二)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资源共享课程,有利于加强校企双向互动,促进校企合作,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由于缺乏沟通时间和渠道,行业高速技术革新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职业教学之中,很难实现职业教学与企业工作任务的匹配。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将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之中,可以消除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有利于消除学校之间观念孤岛、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市场孤岛效应

在高职院校中加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利于消除学校之间观念孤岛、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市场孤岛效应,缩小地区教学资源贫富差距,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目前,各高职院校经过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都各自积淀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但由于闭关自守和标准不一,在信息化网络中反而成为资源信息孤岛。通过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资源共享统一平台,整合共享学校间优质教学资源,可以缩小地区间教学资源贫富差距,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现状和问题

我国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部级精品课程建设。2003年启动部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部级、省(市)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为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使用率,监督精品课程运行情况,2008年建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涵盖文化、科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第二阶段:部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支持建设350门左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分两批开展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遴选工作。2012—2014年,通过立项建设方式,重点建设200门适应教改发展需要和反映教改成果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2015年,通过遴选准入方式,选拔100门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新课程。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如何整合、共享、管理和监督这些课程,如何发挥其示范性和辐射作用,企业如何参与共建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如何利用多媒体和虚拟化技术,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云共享等缺乏清晰思路和实践经验。二是目前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形式简单,课程开放共享范围和深度不够,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三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缺少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独自开发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脱节,没有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需求,难以有效发挥资源共享课程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鉴于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立足企业,面向师生,服务社会,以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课程建设之中,并结合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并由点带面,从个性到共性中探索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通用平台、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形成可操作方案,促进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与合理分配。

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

现以“网络攻防与安全”课程为例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尝试,完成了学科系统化教学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首先,由IT行业为引领,配合锐捷网络大学和企业制定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职业标准”,并与专家座谈,进行职业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对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要求。

然后,对具体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职业标准”,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把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细分为网络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备份恢复、入侵检测与定位、网站安全配置、系统漏洞分析。

在确定工作岗位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确定网络攻防课程的学习领域。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由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共同指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在具体课程开发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结合企业实习、顶岗锻炼方式,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之路。

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入侵为手段,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再现公安机关侦察网络犯罪和网络管理人员排除安全隐患,优化监控网络的实际工作过程。

建设平台与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由实训平台、虚拟课本、原理仿真、虚拟实验室、在线考试和虚拟社区六大模块组成。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模块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界面设计采用DIV+CSS+flash。学生在实训平台可以在线浏览工作任务,下载工作软件,模拟工作环境,浏览全课程录像,进行在线远程实训、提交实验报告等。实训平台资源与锐捷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采用攻防角色转换式教学,设计“先攻再防,攻中有防,攻防结合”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攻击中寻求解决方案,由攻击中掌握防范策略,从攻击中汲取管理经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每个完整工作任务都以课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由任务感知、技能目标、技术理论、技术实践、技能拓展、任务评价六个环节组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平台如图2所示。

(二)虚拟课本与原理仿真

虚拟课本和原理仿真模块采用Flash动画实现。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广泛应用于网页动画设计。虚拟课本将现实中的课本制作成Flash动画,利用鼠标和数据库模拟翻页效果和电子书签,可以实现在线浏览,快速定位,网上传阅等功能;原理仿真将晦涩理论以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展现,仿真网络运行机制,阐述工作原理,再现网络安全维护过程。虚拟课本与原理仿真动画效果如图3所示。

(三)虚拟实验室

实验模块 虚拟实验室模块包含“系统安装与维护实验室”、“思科PIX防火墙安全实验室”、“思科虚拟专网安全实验室”、“DOS入侵命令虚拟平台”等七大虚拟仿真实验。虚拟设备采用与现场设备一致的配置内容,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迅速掌握现场工程要求。

开发平台和架构 虚拟实验室平台采用B/S三层架构。B/S是一种基于 Web 的三层体系架构,是一种“瘦客户端胖服务器”模式。它由浏览器、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服务端虚拟件提供编写好的Java类文件用于仿真网络设备配置算法,如生成树算法、路由选择、防火墙过滤规则等。算法组件经JavaBean封装,后存放在服务端设备组件数据库。服务端设备组件库存储JavaBean组件注册的XML文件,用于存储虚拟实验的XML文件。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嵌入Java Applet和Flash模拟人机互动配置过程,调用JavaBean组件生成实验配置结果和报告提交给客户端浏览器。虚拟实验室三层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虚拟场景绘制 系统前台采用VRML结合3D Max绘制虚拟实验场景。VRML是一种三维造型和渲染图形描述语言,具有分布性、通用性、交互性和易扩展性等优点。它用文本信息描述三维场景,文本信息通过Web传输由浏览器解释生成三维场景。VRML使用纯文本描述场景,生成的数据量很小,适合网络传输,但是在描述复杂三维物体时,VRML执行效率和可靠性低,因此在绘制复杂场景(如桌椅、网络设备等)和其他实验器材时采用3DMAX建模,生成*.wrl文件,再用文本对 VRML场景进行描述,结合Flash在浏览器中输出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通过键盘在封闭场景内以第一人称视觉进行虚拟实验,如开启服务器、设备接线、敲击桌面键盘等。虚拟场景效果如图5所示。

虚拟设备的人机交互过程 Flash作为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标准,其脚本语言开发出的动画效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别适合模拟网络设备配置过程中的人机互动过程。用户通过浏览器配置界面对虚拟设备进行配置,输入的配置命令经JavaBean组件返回计算结果,并经Flash制作成图形元件。图形元件既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可重复使用的动画片段(重复使用的片段如用于模拟网络设备的启动过程)。在Flash中,用户输入命令和执行按钮元件本质上是一样的,通过对影片剪辑添加动作脚本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从而仿真网络设备人机交互的配置过程,如图6所示。

虚拟实验室优点 虚拟实验室相对传统实验室而言,具有以下优点:(1)虚拟实验室能模拟真实设备工作过程,能极大地解决实验室设备匮乏、建造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2)虚拟实验室不受时间、地点、实验设备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仿真实验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3)用户只要通过浏览器接入即可进行在线实验,如定制网络拓扑、模拟网络入侵、配置实验设备、查阅帮助信息、保存实验数据等,图形化实验结果使得虚拟实验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四)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子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情境建立测试系统,能有效及时地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题库涵盖网络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架构,并将行业考证纳入最新题库。

(五)社区论坛模块

社区论坛为学生提供在线提问、发表见解、交流互动的社区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也让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接触学生。用户注册账号后可以在相关版面帖子,进行回复,并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私下交流。

我们通过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攻防与安全”,由点带面,从个性到共性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形成可操作方案,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与合理分配,为高职院校建设资源共享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4]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

[5]赵凤梅,胡勇.网络教学中认知思维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

[6]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7]谢幼如,姜淑杰,张艳虹.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8(1).

[8]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

[9]刘川川,宁玉文,高岭,马力,高东怀.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10]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11]仇晓春.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特点及教学潜能[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12]张宇光.马里兰学院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13]刘凤艳.《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14]郝耀军,王建国,赵青杉.网络智能教学系统中双层学生模型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

[15]曾海军,范新民.关于网络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及支撑平台的架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16]周彩霞,张宇,贾换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栏目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2).

[17]李林曙,赵坚,陈卫宏.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18]马凤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19]王欣,陈锡宝.我国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20).

[20]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21]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22]廖宏建,吴涛,庄琪.精品课程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23]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调查范文 下一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