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8 05:50:18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篇1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命题,它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这是我们对它最为一般的理解。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教师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谋生手段,有人把它看做一种职业,也有人把它作为事业。把它作为一种生活,又是别样的一种看法。     一般认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生活与生命同义,也可以说,生活的意义就在生命的不断追求当中。只不过,生命的价值,通过生活来体现而已。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将其视之为生活,就意味着必须围绕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地进行奋斗,这是一种把目标指向学生的未来,指向具有创新品格和实践精神的人的未来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意味着追求。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追求,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来说,也就意味着把“想”和“做”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人“做”得多,“想”得少。比如,对于教初三、高三的老师来说,一些老师,往往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忙考试,忙改卷,忙讲评试卷,忙打听高考、中考信息。仅仅看到别人在这么或那么做,自己也就跟着做,自己心中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自己累不说,也累了学生。     所谓的“想”,就是思考,就是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做得更好,怎样才能提高效率。还是以高考、中考前的复习应考为例,如果我们看到一张试卷,自己先做做,先思考一下,恐怕就能够减少学生许多无效劳动,复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教育即生活”更意味着创新。追求如果没有创新,也可能仍然走不出新天地,开创不了新局面。生活也就是这样,如果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改进,没有提高,甚至没有变化,它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     新课程对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教育即生活”还意味着多样性。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并不仅仅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调子,一种色彩,是多元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样式,也就应是多元的。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篇2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生活教育

我们如何才能学会用生活来教育,怎样做才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教育走近幼儿的生活世界。

一、什么是“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着生活。

二、为什么要进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强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主张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换言之,“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而旧的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与生活相脱离,它的特征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可见,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三、如何做到生活即教育

(一)用敏锐的观察力,抓住每一个生活中的教育机会。

教育源自生活,“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将各领域的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要抓住平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

1.在教育教学中

在一次《寻找秋天》的活动中,我在活动前准备了各种美丽秋天的图片,不仅仅有江南的水乡美,还有北方的梧桐落叶之美,通过不同图片的展示、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们对秋天的美有了另一种感悟。活动后幼儿们还在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看到的秋天,这时我就走过去和幼儿一起聊天,幼儿将自己在旅游时看到的美丽情景和大家一起分享。为了帮助幼儿在秋天这个话题上有更多的思考,我还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介绍我眼中的秋天”的讨论活动,让幼儿带自己的画和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秋天。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渐渐会用各种好听的词来形容,可见一切的活动并不是幼儿不感兴趣,关键是教师能否抓住幼儿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激发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促使幼儿将美好的人、事、物都结合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带来的快乐。

2.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

(1)游戏的创设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最能体现幼儿的生活习惯,也是幼儿感受生活最为直接的方式方法。在游戏中我们首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创设游戏的环境,在创设游戏区角的时候曹鑫说:“我们有娃娃家,有菜场,有水果店,理发店,可是我们没有钱怎么买东西呀?我们要有一个银行。”我们便一起张罗,首先制作游戏用的钱,然后设计银行的标记,最后一起商量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这样就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规则通过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游戏中的指导要贴近生活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和把握时机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细心的观察能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而正确把握指导的时机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推进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再配合随机性教育。例如:当小舞台售票员正在卖票时,却发现几位小朋友没有买票就进去看演出,连忙制止,在拉扯中发生了摩擦。这时,教师立刻以表演厅经理的身份介入指导:“你们怎么没有买票呀?”孩子说:“这里又没有围墙,我直接进来看都不要买票。”“那么,要想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这时,孩子想到了围墙,“但是用什么做围墙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很快幼儿决定用塑料小椅子围起来当围墙,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表演厅围上了围墙。游戏在孩子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丰富、推进,体现了教师细心观察、把握时机指导的重要性。

(二)用心创设环境,有效地利用环境来教育。

1.环境和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幼儿在家往往一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一个个养尊处优的王子和公主,所以自我意识比较强,往往会为了玩具、椅子而争执发生危险事情。虽然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已经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谦让、注意安全,但是孩子在玩的时候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我们开展了“设计安全小标记”的活动,首先通过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图片中的幼儿做得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设计安全标记。为了提醒大家,我和幼儿一起商量把标记贴在教室的指定地方,这样幼儿不仅能够按照标记来做,而且能够相互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之间少了几分争执,多了几分谦让。

2.环境能激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环境为幼儿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在主题活动《我长大了》中最初发起和参加的只有几名幼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将照片和图片带来和大家分享,幼儿都积极地将照片带来,站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相互感染,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这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生活即教育篇3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有效地将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加强德育的效果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模式,纠正了传统德育中只重视知和情的错误,将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把德育从传统的口头教育和纯文字灌输中解放出来,延伸到受教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把生活当作是统一知、情、意、行的有效德育途径和载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还重视知、情、意、行的联系和区别,不放任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注意引导和启发,在拓展意和行的德育途径时同时也注意知和情的教育,做到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能够发挥受教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德育是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在受教育者的内部思想斗争中,这种斗争源于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原有思想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从而产生理想的德育效果,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不要把受教育者封闭在象牙塔内,不要把德育搞死、搞僵,认为受教育者本身才是教育的主体,应引导受教育者去参加人际交往和活动,在学校生活之外,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道德标准。生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不同的德育情景模式,让受教育者在生动的情景中选择和学习,认识到怎样的道德标准和道德选择才是正确的,让受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去学习和进步,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

(三)生活即教育理念重视德育环境的构建,对德育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的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的过程,不可能实现一蹴而就,有时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倒退。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德育成果。传统的德育观只重视对受教育者本身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德育如果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式的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呆板、单一、枯燥的教授方式也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倦感。陶行知认为好的生活就会有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只会产生坏的教育,陶行知不仅仅在理论上重视环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又特别把实践观引进了道德教育思想,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结构开放、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环境,生活实实在在存在于受教育者周围,起着重要的第二课堂的作用,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将德育实践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给受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生活即教育理念反映出的对德育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重视集体的力量,重视构建良好的集体环境,发挥受教者所在集体的教育作用。受教育者生活在集体中,集体是受教者生活中直面的教育榜样和教育环境,利用集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利用受教育者的从众心理,形成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会对集体中的每个人产生导向和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每个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集体环境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参加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接受集体的评价,一些不同于集体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会被排斥甚至谴责,从而影响个人放弃自己不良的道德取向保持与大众一致的方向,个体在这一德育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排斥,而是经历主动代替和自我选择的过程,从而产生集体环境对个体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

二、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队伍多元化

生活是多元化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群体,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贴近生活,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当做是教育本身,因此要做到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积极发挥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榜样的教育作用,加强各种群体之间的沟通,如利用受教育者在校接触的老师和同学的先进榜样、家庭生活中接触的亲属的先进事例、社会上接触的德育榜样等,组织各种教育力量。除了学校教育的老师外,受教育者接触的同学、亲属等各种群体都可以被当做是教育队伍的一部分,积极联系他们,学会利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群体进行教育,要把德育延伸到学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直面生活中鲜活的教育榜样,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二)实现“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阵地化,系统化

生活是零散、杂乱的,而德育又有着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没有对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仅靠一些临时性和突击性的教育往往不能够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可以组织一些连贯性较强,主题鲜明的活动,如礼仪文明月、学雷锋活动周、关注灾区系列活动等,利用各种场合,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应避免死板,避免走过场,把德育和体育、美誉有机集合起来,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在生活中寻找德育的契机,把德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好各种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不断拓展新的德育平台,关注受教育者生活中接触的各种设施和场所,对这些设施和场所加强建设和管理并进行整合,占领生活中的德育阵地,实现生活即教育的阵地化,系统化。.

(三)注意生活中的引导,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生活即教育的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由于受教育者缺乏经验,在生活中可能出现道德标准模糊甚至做出一些错的道德选择,还可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中一些道德情景或者忽略一些道德选择,因此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要加强生活中德育的引导,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道德情景,选择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要让受教育者参与到生活中各种的社会关系中去,并通过亲身的体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对社会关系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磨炼自己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选择,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

三、结语

德育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和方向,也要有恰当的方法和途径,现在仍存在着这种情况,德育方向是正确的,德育内容是丰富的,德育对象也是有针对性的,但往往却收不到好的效果。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仅生活教育中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就对现在的德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方法和途径。相信以该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德育方法,拓展德育途径,不仅可以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发扬光大,还可以推动我国的德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生活即教育篇4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他的文章《生活即教育》感触非常大,印象很深刻,不禁提笔写起了感想.

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

"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的开设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的理论.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综合实践的教研员也经常要求我们一线的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一味地参考课本,完全可以抛弃这个枷锁.内容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身边小事.教学时,可以邀请社会人事(例如:家长,专家等)共同参与学习,这就是"教学相长"也.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总之要调动一切机制,服务于教学.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我搞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真正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惊人的.许多时候不是教师指导学生,而是学生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学生展现了各种能力,有的学生配合老师做好社会调查,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有的学生自己设计服装,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做手套,还有学生用碎布设计缝制了一条连衣裙……各种来源于生活内容的教育是真正受学生喜欢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生活即教育篇5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高中化学;现状;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1-01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亦可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1.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现状

由于高考压力的影响,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主要问题如下:

1.1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理解不够到位。当前,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采取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模式,何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必会采取这种方法,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问题和弊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社会背景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由此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很少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此外,由于受到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意识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将生活中的案例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没有形成在生活中教学,指导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受教育的理念和能力。

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人"的因素。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关注人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接受水平。这一点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都是强调学生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师的兴趣爱好、经验实施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因素,教师完全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对学生的创新、疑问等不闻不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陶行知先生才说"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学生在各种会考、高考的考试中走出来,待到大学毕业时,足瘫了、脑坏了,身体健康也没有了"这样的人才还能为社会所用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关注人的因素,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为学生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做机器人,而是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世界发展的人。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时代性。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能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如此先进的教育理论,着实令人侧目。当今时代,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标准,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過不断的改革和反思,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师的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想。

首先,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和实现。改变传统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吃透课堂教学的内容,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对每一堂课的方向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第三,强化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促进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个性需求的了解,为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2.2强化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责任和使命。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讲,实施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印证了陶行知先生"实施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思想,因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才是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学生所需要的教育",同时,这也是全社会所需要的教育。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和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参与性,不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学习生活,不断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化学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

2.3利用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生活化能力。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理论,都是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实验得以验证,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断不能忽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对于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借助当前高中化学课本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立足于课本现有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生活化小实验,例如"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削皮的苹果为什么容易变色"等有趣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和实验热情,并在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到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应当觉醒,应当不断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真正实施"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学生所需要的教育",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新课程视角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动向及其复习启示.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 

[2] 朱纷,杨剑春.建构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江苏教育研究,2011(2):54-57. 

生活即教育篇6

关键词:个性发展;生活即教育;角色游戏

陶行知指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而在幼儿园的诸多游戏中,无论是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还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都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和模仿,了解生活,巩固生活经验,还能从中学习到新的有用的知识。因此,如何有效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角色游戏的进行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案例一:

在我班“公共汽车”角色游戏中,司机开×正开着汽车到处乘客人呢!突然,我听到圆×和开×的争吵声,过去一看,圆×想要乘公共汽车,但是开×用小手挡着,不让圆×上去,我生气地把开×叫到一边:“你怎么不让圆×上车啊?”开×不太开心地说道:“她上车没有刷卡。”圆×委屈地说:“我没有卡啊?”开×想了想:“那好吧,先借我的卡给你用一下。”说完将拿出的卡纸在车上一刷说:“请进吧!”

案例二:

今天的娃娃家真安静啊,我来到开×家,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在教室外的草坪上找到了开×一家,他们正坐到草地上,杯子、帽子、水壶、娃娃等扔得到处都是,我批评指责了他们,爸爸未×说:“我们在郊游呢!”妈妈甜×马上也说:“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和弟弟出去郊游的,很开心!”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社会生活在变化,生活工具、方式也在日新月异。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扮演角色,通过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活动,并不是来自于教师一点一滴地教授,而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游戏中学习,会让幼儿学得更扎实,从游戏中学习,会让幼儿学得更有趣,从游戏中学习,还能加强幼儿间的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幼儿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接触外界的机会日益增多,生活经验自然也越来越丰富,这时我们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新生事物,不断向角色游戏中注入“新鲜血液”,如coco奶茶店、五星团购、自动取款机、红红火火火锅店、公共汽车卡等,让幼儿能够与时俱进地游戏,在游戏、生活中快乐成长。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案例一:

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鸿×、宁×、娜×等正在心×家玩游戏。过了一会,突然传来宁×的哭声和大叫声:“老师,老师,鸿×打我,好疼啊,呜呜呜……”我走进一看,鸿×正把宁×压着,用小手打着宁×的小屁股呢,嘴里还在说:“让你不听话,让你不听话,乖不乖了……”我赶紧上前制止他,并严厉地批评鸿×不该欺负宁×。鸿×很不服气地说:“我不乖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我是爸爸!”

案例二:

今天的乐×超市真冷清啊,一个人也没有,咦,售货员和收银员呢,我在小小建构城里和理发店里找到了他们,我问他们怎么都不在乐×超市招待客人啊?他们说都没有人来买东西,就到别的地方玩了。我和他们讨论:“为什么会生意不好?”“没人买,都不想买东西。”我就对他们说:“你们看我的。”我跑到各区域,边跑边喊道:“大促销啦!超市东西便宜啦!买一送一啊!”不一会儿,超市里就挤满了人。销售员热情地招待客人,还不时地说:“大促销,这个便宜,买一送一!”收银员都来不及收钱了,他们开心地笑了!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过怎样的生活就受怎样的教育,受怎样的教育就过怎样的生活,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

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扮演着一个角色,对角色的理解决定着幼儿游戏进行的是否顺利,决定着游戏的质量和水平,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接触的教育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也都不同,如,有的幼儿父母教育孩子比较暴力,因此,孩子认为做父母都是这样的,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在娃娃家游戏中;有的孩子父母在超市工作,就知道售货员在一天的工作中需要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有的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在游戏选择时很喜欢爷爷奶奶的角色;有的孩子经常乘公交车,知道公交车是做什么的,要怎样上车下车……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对角色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如上述案例中的鸿×,因此,我们应多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园合作,请家长尽量在生活中给予幼儿正确的榜样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思考,让幼儿多说、多看、多听,如,餐后让幼儿观看一些关于某一角色游戏的视频;或每次游戏前教授幼儿一些新投入的角色游戏材料的玩法;或在游戏点评时,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角色理解,共同讨论如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等,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角色,从而认识到生活中每个角色的重要性。

三、陶行知: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案例:

在今天的加工厂游戏中,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折康乃馨呢。突然,传来了星×的哭声,我过去一看,旭×正拉着星×想要抢下她手中的康乃馨,星×边哭边左右躲开。我赶紧把他们俩拉开,问怎么回事?我话刚落下,旭×就指着星×大声说道:“老师,那是我折的康乃馨,她抢我的。”我问星×为什么抢别人的康乃馨,她只是紧紧拿着康乃馨不说话,最后在我多次提问下,才说了“送妈妈”三个字。我没有多责备星×,而是告诉她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妈妈也不会喜欢的,她把康乃馨还给了旭×,并向他道歉,最后我陪她一起折了一朵康乃馨,她很开心!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我和小工人们说,马上就要母亲节了,请他们制作一些康乃馨,送到超市里,让客人们购买,送给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即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维果斯基说过,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游戏行为总是趋向于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如在医生游戏中,扮演护士的幼儿会边打针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

总之,孩子的生活经验是游戏的基础,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愉快游戏,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生活即教育篇7

一、主要收获

不忘初心,是全体党员的党性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的初心就是”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统筹推动五大改造,把罪犯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能做到爱岗敬业、忠诚履职、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对党忠诚,尽心尽力地工作。能够认真学习党史、党的文件和精神,阅读党刊等杂志文章,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协助监区领导工作,认真做好纪检派驻员各项工作。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一是党性锤炼不够过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还不是很强。二是理论学习不够自觉主动,没有从“要我学”的层面上升到“我要学”的境界,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感兴趣的学得多,不感兴趣的学得少,与工作有关业务知识学得多,关联性不大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的少,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钻研不够,把握不深。

(二)工作担当作为方面:一是抓工作的韧劲不足,由于日常事务多,工作任务重,有时存在浮躁急躁现象,缺乏“钉钉子”精神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二是引难而上的劲头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

(三)遵规守纪方面:作为监区纪检员,一是廉政教育提醒还有待于加强,对廉政纪律讲得多,抓得少,在监督干警执法发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个人遵规守纪意识有待加强,能够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八小时以内自我约束严格,但八小时以外自我要求还存在不严谨的现象。

(四)组织生活方面:虽能够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个别时候还存在以工作忙为由,偶尔存在应付的思想,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直接,在展开批评时,对其他同志存在的问题没有毫无保留的全面提出,大多情况只是点到为止,很少帮助进行深层次剖析,在开展自我批评时。有时还遮遮掩掩,不能够经常做到敞开心肺,开诚布公,三是谈心谈话不够深入,班的成员之间沟通交流多,与一般干警交流少,而且大多是就事论事,讲工作,讲成绩多。谈缺点谈问题少,在深挖思想根源真正触及灵魂深处上做的还不够,“拉袖扯耳”也不够直接直白,在频度和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将对照党员标准,认真抓好问题的整改,努力做到:

一是坚持以学为先,筑劳思想根基。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原原本本学、系统深入学、结合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挤出时间学,真正做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最终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在推动各项工作、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上。制定学习计划,要充分利用晚上、 周末时间进行学习,确保学习工作两不误,积极参加“三会一课”,与普通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问题、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践行“两个维护”,锤炼政治品格。我将坚定不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四个自 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以习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向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讲政治、讲规矩,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的境界情怀,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市、区各级党委保持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自觉地把思想统起来、把工作落实下去,将个人融入集体、融入组织,不出现任何杂音、任何噪音。

三是严明政治规矩,增强廉政意识。我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运用好党员的“政治生日 ”,铭记党旗下的宣誓,始终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的言行,守住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做好本职工作,干好分内之事,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同时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在名利和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多动手、不伸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自身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言行和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细节,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生活即教育篇8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高职音乐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对我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的启示,值得我们结合职业教育、音乐教育的本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生活即教育

在批判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念的基础之上,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在陶先生看来:教育与生活其实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他主张“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的观点,强调将教育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发生良好效能。陶先生所主张的“生活”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结合高职院校音乐院系教学实践和时代要求,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现代音乐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要素均应当结合现实生活,让“生活”担当抉择的支点;专业教育要结合生活来潜移默化地展开,而且音乐教育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要应时代变迁而丰富其内容和形式,重视培植学生的生活力,构建教育活动主体;打破教育的封闭性,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扩展教育的延伸性,实现终身学习社会构建。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坚决杜绝本本主义、填鸭式教学等传统模式,通过建构教育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创造充满活力、激情的教学新生态系统。

教育改革并不是一种教育与另一种教育之间的对抗,而是一种生活向另一种生活的转型。要改变一种教育,其实就是要改变这种教育所依赖的生活基础。笔者认为,我们虽然一向认可音乐是心灵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但事实上我们在实践中对此做得很不够,音乐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严重,学生很难从生活中获取音乐学习的灵感与启示。当代中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面临的诸多瓶颈和困难,其实质都是因为精英教育、应试教育等模式依旧还是现行教育的生活基础,所以我们需要从根本上用素质教育来取代原有的生活土壤,重建音乐教育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二、社会即学校

笔者认为,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社会即学校”的丰富内涵,必须与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解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层级递进和逻辑延伸。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理想中的学校应当是“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社会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是一所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学校,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教育资源,因为社会生活、现实生活等都是“生活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陶先生始终反对脱离生活、脱离大众的所谓“小众教育”,而是主张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全面贯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反观我们今天的高职音乐教育,即可发现还较为普遍地存在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等弊端,在理念上、形式上画地为牢、故步自封,人为地割裂学校与社会之间本应畅通的联系与合作。笔者认为亟须借鉴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从社会互动论等视角再造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通过开门办学等手段,使社会资源为现代教育所用,使高等音乐教育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在接受、实践、批判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观基础上,形成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观,这对“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非常重要,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是“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直接源头,历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学做合一”可以理解为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方法论。按照陶先生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崇尚在“做”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做”是“行”的基础,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结合音乐教育来看,“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建立密切联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崇尚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等理念。除了要搞好课堂教学,更要重视引领学生观察、体味、感悟课堂之外广阔而丰富的生活,指导学生在资源更丰富的社会化大平台上创新学习,以便成长为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琼,孙世杰. 解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对新课程内容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李艳莉.“生活即教育”的历史流变及启示[J].生活教育,2014(9).

[3]张乐成.“社会即学校”[J].湖南教育(上),2013(8).

上一篇:圣严法师范文 下一篇: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