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

时间:2023-11-23 07:16:16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1

关键词:黑龙江省;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

一、黑龙江省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市场需求现状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高寒地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产地、装备制造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部分地方政府至今仍习惯于严格按照传统经济体制和行政区划、使用行政手段来管制经济、规划经济发展方向,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由于黑龙江省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意识不强,且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薪酬偏低,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这也使财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许多困难。低水平岗位竞争激烈供不应求、高水平技术岗位求职者不足,极少数人或者无人就职。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是财管专业大学生就业重点存在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一)得到工作能力问题分析

在争取工作阶段,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基本专业技能不强专业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能力。部分财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动能不足,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钻研精神,专业基本技能偏低,不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尤其是黑龙江省偏重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其复杂的业务流程及庞大的资金运作,势必对财务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2.就业期望值偏高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偏高,对于自我能力认知不足,与本省就业需求相矛盾,一方面对薪金的要求脱离本省实际经济水平,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大城市、大企业等大单位,不愿意到欠发达艰苦地区单位就业。

(二)保持工作能力问题分析

在保持工作阶段,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包容与协作的团队精神欠缺包容与协作精神,是财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需具备的重要职业能力,它是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敬业精神、抗压能力等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学生正是九零后新人类,他们作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再加上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及情商的培养不足,使他们在持续的工作中常常体现出太多难以包容性,影响工作的持续。2.实践能力不足实践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财会核算的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课程的实践学时较少,见习实习时间过短,深度不够,课程教学缺乏与社会现实的有效接轨,使他们面对实务工作时常常表现欠佳。

(三)工作提升能力问题分析

在工作提升阶段,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职业规划能力较弱职业规划能力是财管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认知和明确职业发展优势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制定职业目标并付诸行动,实现职业理想的能力。现实中,很多财管专业大学生几乎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意识,不能很好地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2.取得高含金量专业等级证书的比例偏少财务管理专业认可的证书包括初、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相关理财师等体现职业资格与水准的高认可度的通行资质证明,并且对于中高级财务领导人员应具有哪些资质证书或证明是有严格规范要求的,是职业升级的硬性要求。

三、黑龙江省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提升得到工作的能力

1.提高掌握基础知识性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能力,包括报表编制、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基本技能;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处理方法;掌握证券从业的理论和应用方式;掌握投资学、财务分析学、金融市场学、成本管理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从而为竞争中争取到财务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保持理性的就业预期值在当前黑龙江省经济态势发展的现实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适度调整就业预期,尤其是薪金水平和就业地点、就业环境上,“骑马找马的精神”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毕竟在工作中锤炼与成长才是硬道理。

(二)加固保持工作的能力

1.学会在团队中包容与合作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黑龙江省这样的重工业基地,实务核算和大型资本的运作都需要在财务工作上的合作与承接,太多强调个性张扬往往会加大工作成本。所以,合作既成全了工作,也成全了自己。2.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在黑龙江省财务岗位竞争激烈的现实下,努力提高自己满足企业要求是稳定职业生存的重要保证。

(三)提高工作提升的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2

关键词:探究 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我国从1999年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带动了高职高专的大发展。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发展文件的颁布,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依据。2005年,国发[2005]5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该规定中明确职业教育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此后,围绕就业、服务两大目标,职业院校进行了大胆探索;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转变,其工作重心逐渐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方面转移;2014年,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不再是断头教育。高职教育是连接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桥梁,办好高职教育为我国进一步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将财务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科院校开始开设这一专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相对较晚。截止到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共有134所。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困惑和争议,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来说,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根据我们对陕西省部分用人单位、人才交流市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企业会计、财务主管、企业总经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等调查来看,初出校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基层工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在各类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非盈利机构。针对这种就业需求,我们有必要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向为依据,重新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态及趋势和对各类型企业有关财务人员、理财人员招聘条件的采样调查,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学历要求方面,教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股份制企业等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用人时很多单位明确硕士研究生。只有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在学历上相对要低一点,而会计师事务所附加条件必须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但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都有要求,有资料显示:现阶段,对于财务人才的要求,我国有90%的单位企业侧重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40%的单位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

以上是用人单位对财务人才质量提出的相应要求。从数量方面来看,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群工作人员在我国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约20%的人员分布在教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股份制企业,中介机构等,约80%的分布在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家,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99%,可以说这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是消费财务人才的最大市场。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企业需要核算成本、费用、利润等,对财务人才的需求相对比较多,但是对学历要求较低。

1.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我们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类中小企业、金融保险机构、事务所等。我们收回的145份问卷中,有120份是企业调查问卷,占样本数的82.76%。企业调查问卷从其就业去向的回答来看,有99份回答是中小型企业,占82.5%; 11份回答是会计师事务所占9.17%;6份回答是保险公司,占5%;4份回答是房地产,占3.33%。统计情况见图1。

图1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庞大,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经营业绩,通常需要管理型、技术型的人才。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相比,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发展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了不能长期、大规模地吸引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选拔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是发展其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这种就业定位,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及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分析

我们知道,组织开展好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好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借助科学的决策方法对理财活动进行管理,例如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单位所需的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有效控制企业融资投资风险等。

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明确了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我们与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的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该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过于抽象。根据笔者在企业调研、实践的观察来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履行的是出纳、会计核算工作和日常的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财务综合分析及预算管理)。同时在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冲击下,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实务工作等将有较大变革,而且随着财务管理专业业务信息化越来越高,未来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含量将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法律水平、信息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确定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以就业导向”的原则,从知识结构、培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定位。

2.1 知识结构定位分析

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其人才的知识结构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广阔性和前瞻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其中,文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在财务管理岗位及会计岗位工作中,专业及相关知识是将来所必需的专业技能知识,一方面需要掌握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2.2 职业能力定位分析

中小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同时还希望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有更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企业需要具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只有具备了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3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

3.1 目标

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定位分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需要立足于培养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财会、投资及金融基础知识,能够胜任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3.2 途径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专业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新构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实习平台,配备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等。

基于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越来越简单,其财务重心将向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构建以财务信息化和管理会计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经理人相融合,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数据和社会环境,建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模拟企业运行,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在真实环境下开展实习操作,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为学生创造工作经验,缩短专业教育与职场的距离。同时,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校外实务届人士到校内交流、研讨,以提升教师从实务环节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打造“双师型”财务管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53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4]沈锦花.关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35).

[5]蔡清龙.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市场论坛,2010(12).

[6]谭爱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0(3).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3

一、 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

一个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如果不能反映出该专业的自身特点,那么,这个专业的持久生命力就值得怀疑了。《专业介绍》将会计学和金融学这两个专业列为财务管理专业的相近专业,并分别规定了它们的业务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会计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金融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专业介绍》的上述规定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两个相近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该专业的自身特点。首先,就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比较而言,彼此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结构差异。两者虽同样须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前者的重点是"理财和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会计学"。(2)学生就业方向差异。两个专业的学生虽均可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但前者具体的服务方向是"财务与金融管理",而后者的具体服务方向是"会计实务"。其次,就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比较而言,彼此的差异主要也体现为两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结构差异。前者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和零散,后者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则相对比较集中于金融方面。亦即,相对来说,前者更要求知识能力的"广度",而后者更要求知识和能力的"深度"。(2)学生就业方向差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服务方向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财务与金融管理",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具体服务方向则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

第一,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学科的发展都有其特定有历史渊源,而人才培养又必须面向未来。就我国过去和西方国家早些时候的情况看,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者,其教育背景多为会计学,其工作背景也多为会计实务。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说财务管理工作者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发展,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的分支之一。但从企业等单位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服务于财务管理。正因两者存在着这样的复杂关系,在我国会计与财务学界中才长期"大会计(会计包含财务)"和"大财务 (财务包含会计)"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一旦某种管理职能得以独立而成为诸多管理职能之一,那么,无论其脱胎于何种管理职能,它都具有了独立的的地位而与其"母体"并列。退一步讲,即便逻辑上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依然存在,但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共性,而是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因此,正如生物学将人归于动物但人又显著地区别于其他动物那样,管理学将财务管理归于工商管理并不妨碍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职能(包括会计)。纵观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务管理实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财务管理实务随着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而日益丰富,财务管理理论也随着财务管理实务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在我国,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竞争也还不尽规范,因此,目前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仍比较传统。但是,这些不足和缺陷正是今后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须予以逐步解决和完善的地方。只要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不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财务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就势所必然。

第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不少差异。究其原因,除了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与社会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教育体制有显著差异。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其教育体制既体现了对市场需求的高度适应又不乏规范。他们明确把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列为mba(工商管理硕士)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高等学业校在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上或是独立设置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曰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与会计学(accountancy)或金融学(finance)有机结合,设置复合式专业。而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安排有十分浓重的计划色彩,条块分割,各行其是,专业设置多按"条"(部分)或"块"(地方)的特定需要进行,这样的高等教育体制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存在着缺乏一规范等诸多问题,正因如此,这次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才大手笔地进行专业数量的压缩和归并。同时又新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这既是对西方教育经验的借鉴,更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通才与专才的关系。"通"与"专"或曰"博"与"精",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隔行如隔山,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为各"行"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相关"行"之间的协作又十分必要的普遍,这又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具体就工商管理而言,一方面是管理职能的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又要求各项职能管理工作互相协同。那么,作为现代工商管理专门人才,既要精能某一职能管理活动,又要能够很好地读懂工商管理的完整含义。同样,在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虽有一定差异,但并不能够因此而忽视它们的共通之处。

二、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广义而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除专业课程外,还包括一般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及经济法等。本文所指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专业系统仅指狭义的专业课程。

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本质上取决于该专业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现代财务学科内容及构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公司财务的基本研究对象。虽然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但其中以企业财务活动最为典型。在各种形式的企业组织中,又以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最为丰富多彩。所以,尽管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各类组织财务活动,但公司财务是其重点。(2)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派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学通常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利润分派决策列为三大财务决策,而营运资金管理亦称日常财务管理则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一项经济性的财务管理活动。(3)日益增多的派生内容,比较典型的就有:企业购并财务、破产与重整财务、通货膨胀财务、跨国企业财务、中小企业财务及集团企业财务等。

根据上述特征,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可以有两种基本思路,其一是,主要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进行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可考虑作如下划分:财务管理原理(通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专题(专论)。其二是,既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又结合考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抽象与具体程序等进行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则可考虑作如下划分: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管理),以及项目评估(项目投资管理)。笔者赞同后一种思路即(专业介绍)建议的课程设计,其理由是:(1)单纯地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设计课程体系,会使各门课程的内容含量多少不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的内容极为丰富,而利润分配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按此设计课程体系,必然导致课程容量结构的畸形化,难于有效组织教学。(2)目前按此思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为了解决"利润分配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这两门课程内容过分单薄的问题,大多将前者改造成"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同时让后者"兼并"管理会计学中的短期经营决策等内容。经过这样大调整,这两门课程确实丰满了不少,但是,这样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与计划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学"的情形有着某种类似,显得过于"传统",不能很好地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已形成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全部内容,更上能有效的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规律要求。(3)按第二种思路设计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克服按第一种思路设计可能带来的上述问题。先后开设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能够使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效地体现"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要求;分别开设(证券)投资管理和项目评估,能够使学生获得有关现代企业两类不同形式的投资决策的系统知识和技能;跨国公司财务课程的单纯开设,是现代企业普遍地进行跨国经营和跨国投资,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生活产生着日益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所以,按此思路设计课程体系,既能基本涵盖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又能使各门课程都有丰富的内容,且其分工方式符合基本教学规律要求。

在课程体系基本确定之后,须进一步界定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笔者对此作如下初步设计:

财务管理 主要介绍:总论(诸如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经理行为、有效市场假设等若干基本问题);财务管理目标与职能;财务管理环境;基本财务分析技术;财务预测与预算;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原理;证券估价原理;资本成本、杠杆与资本结构;融资组合设计;中长期筹资管理(含股利政策)概要;资本预算方法与应用概要;营运资本管理原理;企业兼并破产与重组概要;国际财务管理概要。

中级财务管理 主要介绍:风险与报酬(扩展);折现现金流量分析;资本成本、组合投资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预中的现金流量分析;风险分析与最优资本预算;长期财务规划;普通股筹资;长期负债筹资;租赁筹资;中期借款筹资;优先股与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股利政策与内源融资;短期融资;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1]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执业素质能力结构要求的确定。在就业方向与岗位存在较大交叉与重叠的前提下,财务管理专业在知识、素质、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明显高于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但纵观各大高院,把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类似于会计学专业或像金融学专业,有些不伦不类,缺乏自己的专业特色,以致于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找不到自己的择业方向。

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江西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公共基础课由数学、英语、政治和体育四大类课程组成;[2]专业公共课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学、项目管理、保险学、经济法、税法、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专业选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税务筹划、公司价值评估、保险规划等。从课程体系设置所涵盖的学科和出发点来看,基础课程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规律,以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后续专业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课程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关辅助课程在于拓宽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应变能力。

总体上说,财务管理专业经过 13 年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总体忧大于喜。甚至有学者指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走入了困境。财务管理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在技术、职责、职能、岗位等边界越来越模糊,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两头受到挤压,生存环境堪忧。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对会计、管理金融等学科的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几门课程的拼凑,容易给学生造成财务管理专业不过是一门偏向“会计”的“金融学”专业,或者是偏向“金融”的“会计学”专业的印象。

(二)缺乏“双师型”教师

大多数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都是由会计或金融专业老师所执教,他们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在运用实践上统一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在企业的具体实践运用和指导无从谈起,更没有在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经历,更别指望如何带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了。

(三)课程大纲趋同化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有些高校属于新设专业,在开设课程时没有结合自身高校的特点盲目跟风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也大多数由会计或金融专业老师转入,造成没能处理好“应该”开什么课和“能够”开什么课的问题,财务管理教师大多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转入财务管理专业,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江西大多数高校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对于实践课程开设的比例也不高,让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实践性课程不足将影响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与

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方案

(一)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关课程

首先,强调会计学知识的重要性,不仅突出了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会计学,而且,拓宽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3]其次,根据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与金融学关系的重大变化,增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通过以上调整,突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与内涵,理清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边界。再次,注意财务管理基础与中级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的划分,使之财务管理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中级财务管理的一般方法密切关联;而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强调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最后整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三者之间的内容,其中,管理会计中的资本支出决策的分析、评价与存货的计划与控制归入财务管理

(二)形成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虽然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会计、金融、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但不能忽视其自身特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结合地方的资源和环境,以服务对象为基本内容,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投资、资本运作和资本收益分配为核心内容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三)围绕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来建设课程体系

人才市场上高级技工的需求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校模式化培养与社会选择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转化为“普及教育”,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性的专业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应该定位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同时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化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均有交叉的综合叉学科,可以设置的课程很多,要突出特色,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分析,并根据各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等来设置课程。例如,江西高校可以设置一些以中部地区发展为市场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课程等。此外,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

(五)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对具有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对高校培养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加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各大高校可以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或利用寒暑假期让老师走入企业增加相应的实践经验,组织相关财务管理专家进入校园交流等方式。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结合各大高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办学优势,才能更符合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阮 珂等,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析,会计之友[J],2010(第2期)117-118

2、张淑萍、余谦,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安康学院学报[J],2009(第21卷,113-114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③吴明礼.finance:金融与财务的边界与融合.管理世界,2004;10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6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1[ 凌婕,徐文佳.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设置与定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专业的对比研究[C].第十三届中国财务学年会暨财务理论与实务国际论坛论文集,2007,(10):647-655.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7

一、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困境

经过作者市场调研、资料查找、专家分析,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与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在学科上有一定联系,在知识的结构、学习的内容、就业岗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致使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冲击,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关系网

财务与会计对非专业的人,认为二者是一体的,区别不是很大,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无论从内容,还是岗位职责、学生就业方向都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职业的岗位、分析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教师规划学生学习的内容,从内涵的角度,生存空间角度,财务管理专业受到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挤压,生存有一定的困难,要克服困难,改变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定位与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知识面宽,不如会计专业要求的具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知识,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共同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主要应该是研究型的人才,理论知识丰富、知识面广、实践综合能力强、操作业务能力熟,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素质,大学的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有一定的区别,教育与职业、专业与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要求。

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高专主要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本科要求理论与技能并存、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瓶颈、研究生主要强调学生的理论层面,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理论知识比较雄厚。无论那个层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学生。但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财务管理主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会计更注重技能培养、金融专业更注重综合业务培养。

综合分析,财务管理专业从课程设置、核心课程、专业属性、就业方向、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等都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大的方向看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从就业岗位群、岗位职责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是不同的,财务管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雄厚,技能强,素质高的一批高级人才的培养,主要适合一些研究型、学历高的层面,高职高专类的层面建议最好不开设本专业,开设一些会计等对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强的专业,适应岗位群的需求。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水平。它是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培养条件的综合体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专业要求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过程规范、完善,师资队伍素质好、水平高,教学条件好,设施精良教学手段先进,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课程体系建设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即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有一个好的教学大纲; 有一本先进的教材和一套适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一套规范、严格的考核方法; 有一套适应课程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按此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2008年,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那么如何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中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绝大部分财务与会计没有实现分离,财务管理人员更多从事的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测、筹措、投资、企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根据财务管理本科学生的生源基础、知识水平和在校的受教育时间,这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最后,不同地域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同地方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一、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及周围经济环境都有明显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点,作为一个新设专业,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务必要考虑其地域特色,从而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适应学生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1.适应生源特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WWW.133229.COm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其生源结构与疆外一些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若盲目照搬内地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必然出现排异效应。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因材施教,本着“大众教育”方针,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般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从而使目标定位与其生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此方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2.适应就业趋势培养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的生源以新疆考生为主,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在新疆就业。据塔里木大学学生工作处统计,自2003年以来,毕业生留疆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有大约4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2008年以后,这一比例则扩大到8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基层的各个团场,为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位于主要从事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社会评价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010年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工作,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为新疆和兵团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划分不明确、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必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在未来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严格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适度,拓展投资领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等。此外,这一战略机遇必将加速推进新疆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财务管理人员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将日趋提高。对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使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基础,熟悉财经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能,将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地方特色、本位特色。从中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各高校都差不多,部分院校甚至照搬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体系,这是不尽合理的。须知不同的院校其生源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培养目标可能也有所区别。各高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务必要考虑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那么作为边远地区的高校,塔里木大学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明显区别于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2.各高校课程设置大都过分关注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不仅仅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品德素质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对基础课给予适当的关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非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塔里木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新疆地方和兵团输送人才,结合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企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宽泛的知识面等,而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基础课程来培养。

三、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充分地发挥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问题,制定出适应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程。如前所述,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汉语写作、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机操作及外语写作表达能力,从而为其后续学习以及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主要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

2.学科基础课程。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财政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等,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教授与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财务管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专业方向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包括: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学、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选修课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保险学、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经济应用文写作、会计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专业实践环节。相较于以上的文化理论课,专业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实践过程中企业现状一定程度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一些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促使学生在下一步更加努力的学习。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周边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方式。校内实习主要以实验的方式体现,包括会计学原理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即用友u8的系列操作应用)、审计软件的应用、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即手工和电子erp沙盘模拟)实验、以及校内毕业实习等。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校外实习则主要由学生自主联系进行。通过校外实习,使学习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认识书本知识与现实的一定差异,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样一个完整体系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素质好、知识面广,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0,(3).

[2]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3]张旭东.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j].会计之友,2008,(9).

上一篇:原来你从来没有爱过我范文 下一篇:期末考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