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范文

时间:2023-12-01 02:26:25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1

【关键词】作文;源泉;基石;激情;信心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与写作是不少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教师和学生又必须面对难题,攻克难关,寻找成功的路标。在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到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这样,要想写好作文,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在阅读中寻找作文的基石

要想写好作文,除了要了解生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开掘作者的源泉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思想水平,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这些要从哪里得到呢?要从阅读中来。语文课文不计其数,到处都是知识宝库。因此,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在兴趣中寻找写作激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在欣赏中给学生信心

学会欣赏学生,学会表扬学生的优点,学会鼓励学生,是学生努力上进的风帆。因此,教师要有发现的目光,不断地、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功,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就会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写作有兴趣了,就会不认为作文难写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观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入手,以生活为实,以实践为主,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从农村生活中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丰富多彩,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小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的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因此农村教师应就地取材,从农村生活中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我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写作外,还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画面,使他们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如:每天上学、放学,留心一下地里庄稼的变化,路边小草的变化,山川、河流的变化……写花草树木的文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色彩、形状,再摸一摸、闻一闻;写有关季节景象的作文时,让学生广泛搜集各个季节的资料,再走进大自然,亲自用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把大自然体验得更具体、更形象。这样多层次的活动观察,使学生经历了唤起表象、加深表象、更新充实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另外,我还特别注意捕捉写作的契机,指导学生观察,落笔成文。如:学校搞大扫除,学生有的拔草,有的扫地,有的清理垃圾……个个满头大汗,这一场面学生写起来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一只大黄蜂飞进了教室,便成了观察课。师生们惊、躲、赶、打,目睹了它逃生的过程,写出的文章格外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新颖活泼。

三、在游戏中体验习作的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把游戏作为攻克作文难的一把利器,适时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在玩中激活他们的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例如:游戏“盲人”雕塑家,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首先,让“盲人”雕塑家和蜡人戴上眼罩后,请模特摆出一个夸张的造型;其次,请“盲人”雕塑家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来观察模特;接下来请“盲人”雕塑家将蜡人摆弄成与模特一样的造型,尽量保持一致;最后,请孩子们擦亮眼睛,仔细找“茬儿”,在原来100分的基础上,发现蜡人和模特每一处差异就扣10分,最后看看雕塑家能得到多少分。我在游戏中注意调控好课堂节奏,提醒孩子注意观察、倾听,引导参与者一边玩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让孩子们快速记录游戏过程。游戏结束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感,由于他们或亲身参与到游戏中,或坐在台下为表演者呐喊加油,或密切关注着游戏的进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游戏的亲历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苦写为乐写。

四、亲身实践,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与家人交流,参与家务劳动,亲身体验后就能把文章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在《第一次杀鱼》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左手用力抓紧鱼,右手拿着菜刀,准备刨鱼鳞,刀刚碰到鱼尾,鱼儿不知哪来的劲,头尾都翘了起来,接着一挣扎,‘扑’的一声跳了起来,水全溅到我的脸上,鱼也跳到地上……”这段话一连用了好几个动作的词,生动形象。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获取习作的源泉,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袤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竭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爱上写作课。

参考文献:

[1]戎艳丽.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J].新课程,2009(1).

[2]何 捷.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3

关键词:源泉;积累;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14-01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弹响生活的乐章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

既然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教师就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做捕捉素材的能手。让学生广泛地亲近自然,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进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经过实验,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让学生体验生活,加强生活积累较为有效。

1.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面对绚烂无比的大自然,学生常常是熟视无睹,更谈不上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味大自然的恩赐,因此,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从而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作文积累素材,我注意带领孩子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亲身做的事,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写作并不是一定要用上优美的词句,而是要有来自自己生活实际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才有灵气。我时常带领学生到草地里观察各种小虫,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到山上观察花草树木……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用自己的小手编织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在作文课上能畅所欲言,让自己真正成为作文课上的小主人。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春光烂漫的季节,让学生仔细观察春雨、春风、春花、春树、春雾、春天的阳光、小鸟……进而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的生机。开展"走进夏天"的活动,在炎炎夏日,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夏雨、彩虹,到野外的瓜地、桃园、玉米地、稻田、荷塘去观察,到松树林去采蘑菇……让学生领略夏天的热烈奔放。开展"拥抱秋天"的活动。在果实累累的秋季,可以让学生观察秋风、红叶、落叶,到果园、庄稼地观察成熟的庄稼、瓜果……,使学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走进大自然的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起学生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2.开发学校生活,领略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

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同伴交往的主要渠道,它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开发这一有利资源,启发学生珍惜并且特别留心观察学校生活。让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参与的乐趣。

2.1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留心观察课间活动。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的自由空间,校园成了学生的乐园。他们会开展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捉小鸡、打球、打陀螺等有益活动,偶尔也有做些追赶、打闹等错事,有时还会玩些打纸牌、摔纸角、赌纸牌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我们就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由于很多活动是学生真心喜爱,所以他们会全身心投入这些活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好积累。对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对自己身心不利之处。

2.2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并注意观察学校的各种常规活动。在学校,由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常规性集体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如升旗仪式、课间操、校运会,班队主题会、文娱表演、游园活动等等。学生会以不同的角色投入这些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再根据需要进行练笔,以丰富习作内容。

2.3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令人难忘的事。同学、师生在课内外的交往中,总会发生一些令人高兴、难过、或烦恼、遗憾、失败的事。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写日记、周记积累这方面的题材,并体验交往的乐趣,增进同学、师生的友谊。

2.4 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并引导学生观察。为了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丰富的"养料",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表演课本剧、打陀螺比赛、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会……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存入自己的题材库。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而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让他们的作文闪现生活色彩,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情趣,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只有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才能让学生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

[2] 《学科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4

【关键词】生活 感悟 创作源泉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81-01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是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缺乏生活,更重要的是不善于感悟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感悟思想、人文精神、个性品质、绚丽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学会感悟生活,笔底方能涌波澜。所谓感悟生活,就是让学生多体验观察生活,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只有提高对生活的感悟力,才能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文章内容鲜活而富有个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对生活的感悟力呢?

一、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提高学生高尚道德品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的作文是其个人的思想品行修养、生活积累、文化知识、写作技能、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展示。古往今来的名家,无不是崇尚德行的典范。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他英勇赴国难,为国而献身的思想体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正是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一个思想平庸、情感鄙俗的人,是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深刻感悟的。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生活中感悟那些最优秀、最美好的东西,你才会胸中有激情、笔底涌波澜。

二、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新鲜感。平时,让学生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自然风景、风土人情。对凡人常事、一切司空见惯的景象都充满新鲜感,对生活充满无限激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带着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触发学生发出“每一天,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的感悟。多角度去观察周边的一切,用好奇的眼光去看熟知的东西,让学生感悟古人“夕阳芳草寻常物,鲜用都是绝妙词”的感叹。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感悟,从感悟中不断让自己的情感升华,让自己对现实生活有着更深层的认识,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激起学生写作欲望,情不自禁提起笔来。作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爆发出的最美丽动人的火花。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生活对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和明白无误的表白,而是默默的暗示,让你去真情的感悟、去真情的抒写。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热情追求,从日常生活中悟出生活的哲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现实生活。

四、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而不是让学生写作停留在课堂。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本,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课堂作文教学,师生共同活动,是通过教与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传授各种文体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活动,通过技能的展示,更多的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的再思考、再反应的集中体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犹如巧妇做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再怎么高超,如果没有生活中的“米”――写作材料,也是无法写出实感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课堂写作教学,切不可让学生只停留在课堂,而要学生更多地走进生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和多积累,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多感悟,从大到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国庆阅兵,小到我们身边发生的点滴小事、展现的人文景观。我们不少学生总是把自己关在教室里,眼睛总是盯着课本,不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社会活动、家庭劳动,不主动和同学、老师、父母、亲友以及邻居交往,他们自然也就无法感受生活的乐趣,当然也就不会对学习生活、劳动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更多地思考和感悟,写出的文章也就自然枯燥无味、毫无生气。

同样,学生作文的“纲和线”、“情和理”都应从生活中“悟”出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呢?一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去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从平凡之中找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做生活的主人,发生活的强音。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思考的东西,然而,我们总是稍纵即逝。如一棵默默无闻的生长的小草,一条悄无生息流淌的小河,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只要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多感悟,总能捕捉到它的闪光点,带给人们深刻启迪;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能让我们倍感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不尽的厚爱,又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感恩父母;社会生活中,我们身边出现的种种人和事,无不也昭示着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是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的,也有的是需要揭露和批判的,并从中感受生活的多彩。二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观察社会生活中人和事,要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换位思考,拓展自己的生活思维空间。在生活中,有独特的观察力、感悟力,你才能在你的文章中表现独特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准则和道德行为,让学生的思想、精神、情操的发展与作文的提高同步。只有这样,你的作文才能反映现实生活,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用你独特的眼光来看生活,用独特的见解感悟生活,你才会写出新颖、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5

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并叠加成文的手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法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

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敢于对身边的人和物评头论足,对周围的事物“说三到四”,对热点问题、趣闻轶事指手画脚。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思索,在生活中作文,才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想抒。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用自己的热情点燃生活,用自己的笔留住生活。

作文中既应该有生活中的美,也应该有生活中的丑,有生活中的善,也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作文应以不同的语言展现生活:有快乐,也有忧伤,有难过,也有感动。不同的人生历程注定了作文选材的不同:同样是快乐,有获得胜利的开心之乐,还有帮助人后的幸福之乐;同样是烦恼,有父母打工走后的失落,有好朋友走后的寂寞,有学习吃力的困惑。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真情流露,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心灵轨迹。作文贴近生活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作文抒写生活学生才能真情流露。个性生活拥有个性材料,个性材料造就个性语言,个性体验流露个性感情,个性思维酝酿个性作文。

例如,在一节古诗文欣赏课上,余娟同学模仿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写的《卜算子》:“我在河南省,妈在广东省。日日想妈不见妈,我们是一家。妈妈何时归,思念何时止?只愿妈妈知我心,定不负养育恩。”这首词就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文笔虽然稚嫩,感情却意味深长。这篇作文使我真切地感悟到: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是作文生活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源于生活的作文,是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学生情感的温度,闪烁着学生心灵的色彩,这样的作文真切感人,这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二、活动是作文训练的基石

生活化作文的启发可以从活动人手,把作文训练变成一次次有趣的活动,把习作变成学生自己生活的需要,变成他们愿意干、喜欢干的事情,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让活动的喜悦变成倾诉的需要。这样,学生才会有东西可写,也就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若再辅以方法指导,学生就会乐意接受,作文水平就很容易提高。

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玩的“乒乓球争霸赛”“篮球比赛”等开始,也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如“歌王争霸赛”“古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不论什么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挖掘学生活动中的个性体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倾诉活动中的收获喜悦,从而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争取做到“生活处处皆文章”。

生活化作文就是让学生触摸生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走进生活,拓宽学生作文的空间;感受生活,放宽学生作文的思绪;学会生活,丰富学生作文的内涵;记录生活,抒写学生作文的个性!

作文教学生活化,学生写作不再怕;作文写作生活化,真情感动你我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6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接触的是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城市学生,接触的写作题材或许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刻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有感而发,落笔成文,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表达真情实感。

首先,生活习作是基础。初学习作者最好让他们多写生活习作,亲身经历过的、做过的事,学生写起来就容易许多,也容易引起兴趣。老师在要求学生写生活习作前要公布习作题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收集习作素材,这样学生习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如《我家的……》《回家路上》《第一次炒菜》《同桌》这样的习作,都要事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细心看一看,亲手做一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感受最深、记得最牢的人和事等。这样,学生再写习作就不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了,也不会因习作时缺乏材料而出现“假”“空”“抄”现象。

其次,活动习作做补充。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活动既喜爱,印象又深,可将习作教学巧妙地融于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览风景名胜、郊外野炊、拔河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这些富有意义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进行指点,活动结束后,就趁热打铁,马上布置学生写,这样效果最佳。例如写作《拔河比赛》一文,赛前我提醒学生注意比赛程序、观察参赛时同学们的表现及比赛场面等。由于学生观察仔细,加之我在学生习作前提供了一些有关比赛的优美词句和场面描写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学生们的习作都是一气呵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其实,作文是件很简单的事。作文就是把自己做过的、看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当孩子们发现身边的小事,如家里的小事,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在路上听到的看到的、出去玩碰到的趣事都可以写入作文,当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时,作文的源泉就不会再枯竭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7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学生首先就得仔细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以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后,我安排学生也写一写来自父母的关爱,先在课堂上说一说。因为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说起来眉飞色舞,话题较广泛。之后就让学生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在这样写的:一个普通的苹果,在别人眼里,不管怎样,它也只是苹果。但我不这么认为,苹果,它就是爱的果实。……孩子能积累这些实在的生活中的素材,随着年级的升高一定能写出完美的文章来。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地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种植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庭的变化,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设计了“周末我掌勺”作文栏目。要求孩子双休日在家里做一道饭菜。把制作过程写清楚,谈出自己感受。鞠源是这样写做菜过程的:我先把蒜苔掐头去尾地择干净,用清水洗好,放在案板上,一刀切下去,感觉有点短,又一刀下去,又有点长了,结果,一把蒜苔被我切的七长八短。磕鸡蛋也很麻烦,第一次磕鸡蛋,竟然不小心将蛋黄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将鸡蛋打在碗里。接着,我往锅里倒油、放葱花,然后把鸡蛋倒进锅里。……不一会儿,一道美味的蒜苔炒鸡蛋就新鲜出炉了。“叮铃铃”门铃响了,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我做的饭,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棒!”看了妈妈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我第一次做饭,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是我却在这第一次中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乐趣。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学生就要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憧憬、体验和思考美好的人生,然后抒写绚丽的人生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举一反三,创新生活,展示新的自我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写好作文。因此,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8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之中,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一、走进学校生活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校园集体舞、跳绳、踢毽比赛、运动会、经典诵读、下棋、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校园里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而且有利于他们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学会心理描写,让学生在“玩玩、看看、说说、写写”中将作文“水到渠成”。

于是,学生的作文里有了这样的情景: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涌出了教室,来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做完自编操,一种快节拍的音乐一响起,我们立刻像蚂蚁似的分散到各自活动的地点。

也有了这样的情景:“哈哈!”那边是谁在笑?原来是几个三年级的同学在打沙包,只见边上的同学猛地从底下一抛,眼看就把中间的同学打着了,突然中间的同学猛地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把沙包抓住了。这一次两边的同学改变了“战术”开始“掉包”,把沙包抛得很高,中间的同学可能是太急了,猛地一跳,结果不但没抓住沙包,自己还被罚下了场。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只要学生有一双慧眼,去看身边的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习惯,就会感受到校园的鲜活生动,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

二、走进家庭生活

新课标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的习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写作的真实又源于生活,只有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父母、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热情、纯真、善良、乐于助人、有同情心,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个性、生活习惯等。

三、走进社会生活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自有农家生活的小天地,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广阔天地,去寻找习作的丰富“原料”,使农景、农事、农活成为丰富的习作源泉,创作原生态作文。

村村有故事,家家有故事。学生看到什么事,听到什么事,做了什么事,都要求学生收集起来。大事小事,鸡毛蒜皮,瓜秧豆菜,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都值得写下来。当然,孩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像捉蛐蛐,斗蝈蝈,摸河蚌……都可以写得童趣十足。写写身边的事也不难,邻居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家里两只老母鸡生蛋,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农民伯伯插秧……至于他们听到的,如爸爸妈妈饭桌上的唠叨,邻居乘凉时的笑料,爷爷和村长的小小斗嘴,都可以从中捕捉到有意义的内容。哪怕只写短短几句,也有农村风情跃于纸上,成为难得的习作材料,这是城市的孩子无法体会和写出的。

四、走进自然现象

农村小学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五彩冰纷的田园风光和花草树木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利用“山水田园”这些农村资源,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独特优势。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孩子们到田野到果园去,欣赏农景,亲近自然,呼吸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品味山水和田园的浪漫气息。

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季节的变化把学生带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观察复苏的土壤、柔顺的柳条、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漂亮的彩虹。只要教师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看、去想、去记,他们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无限美妙。如一位学生是这样写花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美的花。只见其顶端是粉红的,而越到里面越淡,花蕊处几乎是泛白了。花心笔挺笔挺的,呈现黄色,就如一根旗杆,高高耸立在人们心中。每一朵花都如一只小船,扬起了大帆,在向远方行进。”

孩子一旦睁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呈现在他们面前!大自然给予他们学写作无穷的天地。

总之,生活是小学生成长的大舞台,所反映的作文素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引导小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量,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如果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以积极的态度走进生活,就能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寻出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飞.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一篇:说尺子范文 下一篇:自己写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