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时间:2023-11-13 02:28:58

建设和谐家园

建设和谐家园篇1

和谐的基础在于人际沟通,必须着力构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干部贴近群众,群众才与干部贴心;政府善待群众,群众才能尊重政府。这几年,我们注重从党群干群关系抓起,倾心与人民群众交流、交心、交融,建立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一是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我们在网上开设了“寄语市长”专栏,在社区街巷设立“市长信箱”,开通了市长热线电话,市委、市政府领导还经常走进直播室,与市民朋友面对面交流,搭建了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建立了联系的纽带。二是建立有序的利益诉求协调机制。着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重视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举报处理“三公开”制度,健全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和重大问题会办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全面实施政务、企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三是建立积极的动员群众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政权的力量、舆论的力量和干部人格的力量来引领群众、动员群众。通过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和经济一线接受磨练、到难度大的重点工作岗位上去锤炼等,培养了一大批熟悉群众工作的干部。四是建立稳定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在全市深入开展党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的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干部“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每年5月8日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制度,组织政协论坛,每年5月2日举办“市民日”活动,构建起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强大网络和工作机制。五是建立广泛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体系,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了联系点,城区所有街道、90%的社区都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和便民中心。基层党组织推行“连心服务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在城区全面推行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经常化的服务群众体系,有效发挥了党员干部的作用,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和谐的关键在于发展协调,必须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十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最近3年,全市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接近前20年的总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扬子津科教园区、扬州中学西校区、扬州职业大学新校区等建成投入使用。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完成了苏北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妇幼保健医院等建设改造工程,新建医疗卫生设施面积达到前50年的总和。加强 “文化扬州”建设,大力推进古城的保护与复兴,重点实施了保护整合古城遗址和历史街区、弘扬“水文化”、保护与创新非物质形态文化等十项文化保护与建设工程,新建了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等10多个博物馆,延伸了城市文脉,彰显了城市个性。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按照“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街景改造、市容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建设城市道路300多公里,新建了文昌广场、中央公园、古运河文化广场等市民广场。同时,开发建设新城西区,规划建设广陵新城,显著提升了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扬州先后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现在正积极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三是处理好城乡发展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并提前完成 “三年农民人均增收千元”计划,兴办通达、碧水、安居等农村八件实事,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沿河开发战略,开工建设宝应县安丰镇至江都市大桥镇的“安大路”,带动里下河地区40多个乡镇加快发展。四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平安的关系。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扬州、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健全“大维稳、大调解、大防控”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城市综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处置重大案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和全省首批安全市。五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全力实施“绿杨城郭”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新建一批森林公园、生态公园,投入20多亿元实施瘦西湖、古运河等水环境整治工程,形成了沿路、滨河、环城340多公里的绿化长廊、“绿肺”系统和生活空间。加大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源治理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市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三年前下降了47.6%,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

和谐的核心在于利益统筹,必须着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经济杠杆和行政调控实现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化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因素,统筹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市委连续5年以1号文件下发关于关注民生的意见,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住房、基本医疗和再就业、贫困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现在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7%,近几年10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建立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销房、补贴市民购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不同群体的住房问题,市区10万户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特别是通过实施“831”安居工程,解决了近2000户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

和谐的前提在于财富增加,必须着力发展经济致富百姓。过去的5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和8.5%。工作中,我们着力打造开发开放的新平台,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沿江产业带,加快各类产业资本和要素向扬州集聚。5年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累计29亿美元,年均增长8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398亿元,年均增长51%。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双创”工程,实施集聚重要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培植重点企业的“三重”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去年全部工业总产值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着力打造重大基础设施的新平台,相继建成宁启铁路扬州段、润扬长江大桥,扬州人百年梦圆;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城高速公路、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扬州港扩容提升,扬州的交通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着力打造体制机制的新平台,强势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在全市大力实施“全部放开、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全面小康”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和谐的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必须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们把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抓好现代市民、现代农民两大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市民日”、“慈善日”、“读书日”、“百万市民学礼仪学法律”等活动,开展“我爱我家,共建家园”、“关爱在扬州”等主题活动,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诚信礼仪精神。动员城乡居民争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大大增强。据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扬州的随机抽样调查,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市民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率达97%以上,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6%以上。

建设和谐家园篇2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营造和谐溪口 建设绿色家园》。

小时候,我常常会梦见自己躺在一块很大的草坪上,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小兔在草地上欢快的奔跑。我的童年时代在乡村中度过,稻田里抓螃蟹、捉泥鳅成了主要的玩乐项目。不知什么时候起,老家的人感叹起田里的螃蟹没了,泥鳅少了,青蛙叫声轻了,井里的水也变混浊了。报纸上藏羚羊被大批猎杀的血淋淋的画面,电视里有毒工业废水哗哗流向河里的场面,向人们警示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受到威胁。看过沙漠风暴,洪水泥石流,我感到非常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树之中,不必为干旱没水喝担心,不必为洪水冲走房子而忧虑,但是沙漠不是与生俱来就是不毛之地,而是因为森林滥筏而被沙土淹没,黄河之水不是与生俱来就是黄色的,那是因为黄河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泥土流失而使河水染黄。诸如此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无视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造成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善待周围的环境,把身边的动植物当作朋友,把山山水水当作财富。

溪口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部级“十佳优美乡镇”、“国家卫生城镇”,历届管理者为保护清山绿水费尽了心思。退耕还林,两江(剡溪、茗山江)治理,绿色环保活动,平安社区建设,无不浸透着领导和群众的辛勤汗水。第34个世界环境日刚过,溪口为呼应联合国确立的“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和国家确立的“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环保主题,提出了“构建和谐溪口,建设绿色家园”的口号。

朋友:您可知道,多少人为着溪口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卫生镇而竭尽努力。

在我们溪口的剡溪上,有一张特殊的竹筏,在这张筏上,乘坐的不是游客,而是花花绿绿的垃圾和水草,它就是长年累月,日复一日在剡溪上保护水域清洁的一张环保竹筏,它的主人叫周建国,蒋岳成,江兴康,冬天里寒风凛洌,甚至风雪交加,他们坚守岗位,仔细地去清除水上的任何一件漂流物,有时为了清除沾在水下的一件脏物,不惜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他们的手脚被冻麻了,甚至握不住撑筏的竹杆,但是他们的心比火还热,夏天里,骄阳如火,在水面上毫不遮挡,任凭背脊晒起泡,当他们一看到游客的笑脸,心里就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凉。剡溪不仅是一个供游的水域,而是供应宁波大市镇饮用水的主要水源,经国家有关环保部门测定,它一直保持着国家二级清洁水的指标,这里就有水域保洁员和全镇人民的功劳!

建设和谐家园篇3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构建和谐社区,是新时期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文秘站网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社区至关重要。

一个和谐的社区,应该是能够享受到优质服务的社区,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社区,应该是安全舒适的社区,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区。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居民们就会有幸福感、幸运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社区就是居民群众真正的心灵家园。

实际上,社区是否和谐,与市民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社会的最基层个体,市民的素质提高,对构建和谐社区起到关键作用。市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改造与促进。教育,不仅在校园,更在家庭,在社区。教师,承载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构建和谐社区,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更有赖于学校、家庭、社区的携手共进。教师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更是社区教育工作者,为此,我们大声呼唤,热情倡议,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成为社区的光荣一员,做一名社区工作的先行者、志愿者;责无旁贷地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社区文明的引领者。

我们大丰实小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区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进社区”的活动。组织教师到学生家庭所在社区进行家访,结成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推广普通话、参加社区文艺演出、进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等。通过活动广大教师亲身感受到了学校、教师在城市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辐射作用,深切体会到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社会,是一条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通道。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主动融入孩子生活的家庭和社区中,才能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关心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全体教师的“走进社区,传播文明”行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赞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落实为春风袭人的具体行动,对社区文明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都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师进社区的力度,在社区开展面对面家访、宣传城市文明知识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拓宽教师进社区的方法、途径和载体,切实提高教师进社区的实效,通过教师影响学生,通过教育影响家庭,通过学校影响社区,助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让我们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用好的学风、好的校风、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公平、友爱的和谐环境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走进社区,成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举办知识讲座,义务辅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社区教育服务,促进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三结合;

让我们带头做好家庭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家庭和学习型家庭,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好表率,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让我们担负起社区教育、文化、服务等多种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丰富生活的便利,让学校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秘站网

让我们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进社区,引领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播下城市文明,承担起教育神圣的社会责任;

让我们唱响和谐之歌,为构建和谐的社区家园添砖加瓦、出力流汗,牢记宗旨、服务群众,融入社区、铸造文明,办好实事、扶贫帮困,扶正驱邪、维护稳定,不懈追求、乐于奉献,永葆先进本色、构建和谐社区!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阳光灿烂每一颗童心;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家庭;

建设和谐家园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构建和谐社区,是新时期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 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社区至关重要。 一个和谐的社区,应该是能够享受到优质服务的社区,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社区,应该是安全舒适的社区,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区。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居民们就会有幸福感、幸运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社区就是居民群众真正的心灵家园。 实际上,社区是否和谐,与市民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社会的最基层个体,市民的素质提高,对构建和谐社区起到关键作用。市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改造与促进。教育,不仅在校园,更在家庭,在社区。教师,承载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构建和谐社区,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更有赖于学校、家庭、社区的携手共进。教师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更是社区教育工作者,为此,我们大声呼唤,热情倡议,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成为社区的光荣一员,做一名社区工作的先行者、志愿者;责无旁贷地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社区文明的引领者。 我们大丰实小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区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进社区”的活动。组织教师到学生家庭所在社区进行家访,结成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推广普通话、参加社区文艺演出、进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等。通过活动广大教师亲身感受到了学校、教师在城市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辐射作用,深切体会到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社会,是一条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通道。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主动融入孩子生活的家庭和社区中,才能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关心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全体教师的“走进社区,传播文明”行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赞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落实为春风袭人的具体行动,对社区文明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都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师进社区的力度,在社区开展面对面家访、宣传城市文明知识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拓宽教师进社区的方法、途径和载体,切实提高教师进社区的实效,通过教师影响学生,通过教育影响家庭,通过学校影响社区,助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让我们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用好的学风、好的校风、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公平、友爱的和谐环境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走进社区,成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举办知识讲座,义务辅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社区教育服务,促进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三结合; 让我们带头做好家庭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家庭和学习型家庭,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好表率,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让我们担负起社区教育、文化、服务等多种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丰富生活的便利,让学校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进社区,引领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播下城市文明,承担起教育神圣的社会责任; 让我们唱响和谐之歌,为构建和谐的社区家园添砖加瓦、出力流汗,牢记宗旨、服务群众,融入社区、铸造文明,办好实事、扶贫帮困,扶正驱邪、维护稳定,不懈追求、乐于奉献,永葆先进本色、构建和谐社区!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阳光灿烂每一颗童心;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家庭;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文明影响每一个社区!

高唱和谐之歌 为建设美好的社区家园添砖加瓦

建设和谐家园篇5

关键词:和谐;校园;教育环境;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53-02

陈至立同志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最高的和谐其实是人的和谐,具体说校园的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其实是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因此,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如今,北京、重庆、河北、辽宁、陕西、新疆、青海等地已经围绕着“和谐教育”这一课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管理和谐为建设和谐校园打造基础,环境和谐为建设和谐校园创设氛围,师生和谐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证”。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精辟描述,具体到学校,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和谐的校园环境,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此,笔者就和谐校园的构建与促进学生成长的关系谈些心得。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要牢记同志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并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强调和谐精神,挖掘德育内涵,从德育入手,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把“尊重赏识、和谐奋进”当作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内涵建设支撑整个学校发展思路和教育教学的实施

所谓内涵建设,是根据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办学的层次和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分学科建几个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一些师生共用的文娱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和一定面积的草坪,以此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学习交流场所,促进师生的文化交流。

三、和谐校园,特色为本

搞好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特色”成为和谐校园文化的最具亮点的主题。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促进人文精神与和谐文化在校园的整体推进。必须看到,唯有和谐发展的人才能像种子一样破土、发芽、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奋进的精神。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甚至热爱自己的家园的美好感情。如果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那么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就是学生的精神家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发展个性的空间,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个体素质。

四、树立和增强规则意识,共建和谐美好的校园

当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期之后,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做任何事情都要立一定的规则,愿意参加者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否则你就必须出局。学校管理也不例外。毋庸讳言,重制订、轻落实,是学校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导者十分头疼的一件事。但是说到底,“和谐”并不是可以管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共识的规则而产生的自觉约束。在规则的前提下,大家都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而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就是“慎独”。在独自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同样能够遵守规则,这就是修养。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优美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就是它的根本,良好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多彩、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则是它的精髓和灵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明修身,师生共创和谐的校园。

五、营造平安的校园环境

面对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学校和地方都千方百计地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保卫工作。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中小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教育进校园。(2)安全教育进校园。(3)治安管理进校园。(4)禁毒宣传进校园。(5)交通管理进校园。(6)消防管理进校园。一句话,“创平安校园,促社会和谐”。有句话说得好“校园无小事”。因此许多地方的教育、交通、卫生、安监、消防等部门都定期召开会议,多方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联合指导,使“平安校园”工作形成合力、落到实处。在这方面,学校必须建立由党支部统一领导、各部门及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每一个学校的老师,每一个学校的职工,都必须有切实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把“平安校园”建设真正作为营造社会和谐、稳定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大力气抓好、抓实。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而创建和谐校园正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社会的和谐和校园的和谐应该是统一的,二者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和谐的校园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温馨家园。“作为学校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行为的缺失,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认识空间,进而实现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中国教育报》),这就是和谐校园中最为和谐的教育管理理念。

建设和谐家园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 构建

一、问题的缘起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社区系统,以高职院校师生为主体、包含各类物质实体和精神产品,其成员来源广泛,更迭频繁,与家庭、社会和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院校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而且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关系着中国的现在和将来,必须在高职院校中弘扬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是因为:

1、中外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

人类文明在不断的演进,中国和外国都从愚昧走向科学,从落后走向先进,在演进的道路上探寻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规律,这样才能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与此相对应,和谐校园构建才是校园长久发展的保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指出具有社会主义高尚品德和高尚文化。而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保证,只有高职院校和谐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3.高职院校转型时期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高职院校的性质已经在发生转变,并且,国外的一些糟粕文化也随之流入高职院校,如果想更好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抵制这些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侵蚀。这也需要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构建,高职院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阵地,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校园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需求,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院校保持合理定位、良性运转,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上,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既定目标。

因此、我们迫切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这是当前的大势所趋。

二、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

要达到校园这个子系统的协调运转,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必须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构建:

(一)校内和谐构建

1.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构建

高职院校领导是办学的指挥系统,高职院校的总设计师,对高职院校的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意识到与教师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依靠力量,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和谐校园。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事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邹恒甫被辞退事件以及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杨令飞教授事件,都从某种层面折射了领导与教师之间不和谐的地方,这些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时刻提醒与警示我们当前的大学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建设。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领导不能官僚化,教师不能被动化,领导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广泛采纳全体教职员工的建议,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力量;教师也要敢于创新、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处于被动的角色,将自己的对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建议以好的形式传达到高职院校领导的手里,并且给出自己的实施方法。

2.师生之间的和谐构建

师生和谐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纽带,关系着整个高职院校的和谐。教师在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时,要注意不能摆架子、以盛气凌人的姿态介入,要深入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学生也要自强自立,不能以小学生的姿态来接受高职院校的管理,高职院校既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领悟做人的小型社会,因此师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为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共同付出努力。

要想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可以通过以下的形式:首先、通过“老师爱护学生”、“学生爱戴老师”事迹表彰大会的形式,在校内宣传,以感化师生,共促和谐;其次、在教师节举行看望教师、在青年节举行表彰学生活动,来共同营造和谐氛围;再次、举行文体活动,诸如师生共同表演节目,来增加师生感情,感染其他学生,为师生和谐相处谱写优美的篇章。师生和谐是高职院校和谐的重中之重,要密切关注师生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不能在师生之间形成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阻力。

(二)校外和谐构建

1.校际之间的和谐构建

校际之间和谐建设也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校际之间的和谐有利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比如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相互承认制度、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师校际讲学制度、图书馆资源共享制度,这些都为和谐校园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应该积极探索与倡导,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开拓新道路、寻找新途径。

2.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和谐构建

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和谐建设也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好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是高职院校朝着健康良性发展的保证,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保证。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给高职院校效率产生很大影响,诸如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硕士点的申报制度、用人准入制度等方面,都给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和谐的气氛。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高职院校应该不能懈怠、麻痹大意,认真做好本分工作,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目光短浅;而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衙门气息太浓,要正视自己的角色,是为高职院校服务的,而不是给高职院校设槛、有意刁难高职院校的,发现高职院校问题时要给高职院校提醒,并且及时反馈,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调研的形式,发现高职院校运行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和谐构建,从而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3.高职院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构建

家庭教育本身就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家庭在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远古时代就是最简单的学校教育,比如男子教后代打猎,女子教后代织布缝衣等。只是后来产生了专门的学校,才有了专门的学校教育。家庭与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构建高职院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分离,家长也不关心孩子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这种状况是令人心寒的。亟需解决当前突出的矛盾问题,可以通过家长定期参观学校、学校与家庭定期联系的方式在家庭与高职院校之间构建和谐,形成一个“孩子在学校父母放心,学生在家学校放心”的双赢格局。让家庭在和谐校园构建上献计献策,从而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

总之,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依赖于校内和谐构建,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也依赖于校外和谐构建,包括校际之间、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高职院校与家庭之间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之间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好和谐的高职院校,形成高职院校为师生服务,师生为高职院校服务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2]常炜: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 2005.03.22(第5版).

建设和谐家园篇7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必要性探究

1.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而和平又是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各国的人民和领导层,都普遍意识到: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明模式等等,都应当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在和平竞争中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互补共生、互利双赢。因此,和谐不仅不消灭差异,而且鼓励差异的合法存在,通过差异的比较和交融,达到新的和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正是适应当今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措施。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万万不可小视。

2.国内形势的需要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与核心任务,因此更需要和平的大环境,更需要安定团结,更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在不断变化、不断调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来源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多变化、利益表达的公开化、利益冲突的尖锐化等问题,势必愈来愈明显。而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表现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会相应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为唯有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强化“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和”作为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与人际交往的准则及目标,才能形成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平等协商、公平竞争、合理分配、普遍受益、改革代价共担、改革成果共享的和谐社会局面,寻找到各方利益皆大欢喜的最佳结合点,将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全民族的强大合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为振兴中华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3.高校自身的需要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更是高校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又可以再细化为以下三点:

(1)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要想发展,就必须以和谐校园为基础与前提,使建设和谐校园与全方位发展同步进行、相辅相成。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过程中,不断化解管理人员与教师、管理人员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消除不和谐的“噪音”,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与友爱的学习氛围,打造“团结就是力量”的强势,以此确保各项教学任务与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2)综合实力的需要。和谐校园建设,固然是整个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的“高等学府”与“精英摇篮”,理所当然地被全社会所关注,可谓是众目所瞩,众望所归。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和谐校园乃是高校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和谐校园的形成,是以人(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的人格力量为基础与前提的。也就是说和谐的校园以人的和善人格为依托和支撑,是以每一个人的和善为“细胞”,构建成整个校园的和谐肌体。

(3)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在我国教育实现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中,各高校首当其冲。而“素质”本身,又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其中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人格素质等各种要素。人格素质本身,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又包括精神、意识、风度、气质、性格、兴趣、特长等等,其中的“中正平和”的性格与气质,自然成为人格素质中的一大要件。作为一名大学生,待人谦和、处事和气、心地和善,是将来择业的必要条件。因此。每一名学生个人的心理和谐与行为和谐,乃是其素质中的重要因素。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可行性论证

1.主观方面的可行性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具有人的主观方面的可行性。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职员工的主观愿望强烈。各高校的广大教职员工,包括教师、领导层与管理层人员,大多都在主观愿望上有强烈的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呼声与心声。因为只有校园和谐,才能使人心情舒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校园就是一个广大教职员工展示个人才华与能力、创造业绩与辉煌的平台。

(2)学生的主观愿望强烈。广大学生更加希望建设和谐校园,以为他们创造出一片净土。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谐校园不仅是一个极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内的折射,而且是一个极好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学校内的展现。

21世纪的今天,环境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广义的环境美已经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整个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美化程度;狭义的环境美也包括个人、家庭、社会集体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具体环境的美化程度。而和谐校园的内涵,则既包含广义的环境美,也包含狭义的环境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一名学生,都希望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这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3)家长和全社会人员的主观愿望强烈。广大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各阶层人员,都强烈希望建设和谐高校校园,以使自己的子女、亲人,在学校学习开心、舒心,令所有的人放心。

2.客观方面的可行性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实质上是高校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升华提高与综合深化。因此。各高校在客观方面,也都具有建设和谐校园的可行性。这种客观方面的可行性,可细化为两个层面:

(1)软件建设的客观基础,亦即人的思想意识基础。多年来,广大高校师生已经养成和谐为贵的思想意识,顾大局、讲团结、重友爱,蔚然成风,已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雄厚的精神基础。

(2)硬件建设的客观基础。亦即自然环境的和谐及各种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备。校园绿化、净化、亮化、美化、花园化程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各种服务设施与服务设备,均已配置齐全,广大师生的衣、食、住、行和教室、食堂、寝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各种硬件设施设备,也都应有尽有,既消除了不和谐因素,也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3.主客观综合的可行性

多年来,各高校在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既是客观实践的理性升华,体现出人的主观智力作用;反转过来对新的客观实践具有参照价值与指导作用。因此,这些主客观综合的经验,就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最大的可行性。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具体性设计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范围广、层面深、水准高。必须精心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并认真抓好落实,以实效为关键。这种具体性设计,同样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建设原则的设计

(1)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等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思想建设上,要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纳入到和谐校园建设之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纳入到和谐校园建设之中;在文化建设上,要将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校训等纳入到和谐校园建设之中;在道德建设中,要将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纳入到和谐校园建设。

(2)人性化的原则。建设高校和谐校园,要以人性化为原则。要实行“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要真正落实“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学生的“心和”促进学校的“人和”。要关心学生的一切,包括学习、身体、家庭、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尤其要特别关心特困生与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的“问题生”。

(3)实践第一的原则。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是一项具体的实践工作,一定要认真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实践第一”的原则,一切以实践为中心,一切重在实践。

2.组织措施的设计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要在组织措施上认真设计,并抓实抓细。学校党委、校长,各院系党总支、主任,班级辅导员以及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等,都要有专人分别专抓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与目标化管理。

3.活动载体的设计

建设和谐家园篇8

关键词:民办学校 党建 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重大战略目标,学校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校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联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整体效应。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有明显的差异,建设和谐校园面临具体的困难,需要在创新中谋发展。

一、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

民办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建设目标既包括学校发展的共性,又有民办学校的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需要用辨证、历史、实践的观点全面把握。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不仅要看升学率,更要看是否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民办学校生源不稳定,需要在加强教学管理、严格纪律要求、提高升学率等方面下大功夫,才能吸引学生与家长的视线。坚持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做好教学工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即是学校求生存的基础,也是学习求发展的动力。民办学校在抓好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贯彻“和谐教育”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二)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和谐的校外关系和校内关系。民办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免不了与兄弟学校的竞争和合作,良好的校外人际关系为学校发展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校园内部形成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董事会与校领导、校领导与普通老师、教职工之间齐心协力,强化团结意识和互助意识。领导多担责任少推诿,同事多沟通少“拆台”,师生多关爱少指责,以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凝聚人心。

(三)上下一心的教育合力

学校要服务于本地的教育事业,既需要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理解,更需要教师的奉献和进取。和谐校园的一个标志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凝聚成为上下一心的教育合力。民办学校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学费无可奈何逐年提高,要提升教育质量必须严格管理。要使入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尽快赶上,需要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学生。民办学校要以加强教育管理的系列举措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整合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得支持力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统一的教育合力。

(四)安全优美的校园环境

和谐校园首先是平安校园,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则是重中之重。环境是育人不可缺少的条件,校园环境既包括积极乐观的人文环境,也包括整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民办中学要以平安校园作为基础目标,以优美校园作为近期目标,以人文校园作为长远目标。在平安校园建设方面,要加强安全排查,减少安全隐患;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化,避免安全事故;规范招生收费,杜绝的发生;注重在利益关系调整中及时疏导师生员工的情绪,排除矛盾和阻力,促进人际和谐。在优美校园建设方面,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在人文校园建设方面,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高远志向和脚踏实地的勤学精神,形成和谐快乐、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员工的精神气质,展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

(五)学校发展的稳定持续

学校发展的稳定持续是民办学校的特殊目标。许多民办学校急功近利,导致学校发展出现困境,甚至有些学校难以为继、关门大吉。从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民办中学要稳中求进,持续发展。要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保证学校发展的资金来源,建设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保持稳中有升的教学质量,避免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鼠目寸光和急躁冒进,使学校发展稳定、可持续,成为当地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基础。

二、以党建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问题

加强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有内在的契合性。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辟论述,构成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基础。积极创新学校党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客观而言,民办学校的发展面临与公办学校在政策和机会上的不平等,在财政支持、教师待遇方面存在政策差异,存在投资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关系更为复杂等实际困难。尤其是实行绩效工资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的待遇基本持平,民办学校原有的经济激励失去优势,政策、资金、师资是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民办学校要持续发展,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创新思路。

(一)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党组织在民办学校的准确定位是政治核心,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意味着党组织要承担政治领导责任,坚持民办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民办学校以赢利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与注重政治导向为目标的党建工作存在客观的冲突。有些人认为民办学校存在董事会、监事会、校领导多重管理结构,党组织不实际掌握管理权和人事权,容易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等多方制肘的局面,无法发挥政治领导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体现她的战斗力。按照“民办学校发展到哪里, 党的工作就延伸到那里, 党的作用就体现到那里”的要求, 民办中学要把和谐校园建设的五个目标,落实到支部建设的具体工作中。

民办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在对人才培养政治方向的把握,对董事会、校领导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作用,对学校依法办学的监督作用,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参与作用,对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和谐校园的主体是和谐的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党组织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指导作用,体现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天儒中学的董事会、校领导提出“以质量立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党支部给予坚定的支持。同时,党组织结合时代的新要求,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提出学生“和谐发展”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党组织参与校园重大决策,尤其是涉及基础建设投入、教师福利、学生发展等重要工作时,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协调作用、推动作用、监督作用,使校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改善。党组织领导工会制定规章制度,协调教师利益冲突,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保障师生利益。党组织指导共青团开展工作,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民办学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把支部建设成为既能组织党员,又能领导和服务师生、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形成党员的和谐发展共识,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能理解和实践和谐发展的理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要坚持以“党内和谐带动校园和谐”,在党员中形成和谐发展的共识,党员干部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示范和导向作用。

首先,党支部的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和谐校园建设放在首位。党组织对党员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广大党员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加强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提高党员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和谐校园各项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其次,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政治敏感性,以身作则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平安校园、优美校园、人文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党员始终走在前头。党员一般都担任一线的班主任、段长等,他们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安全负责,遇到困难冲在前面,面对利益冲突时能正确对待,吃苦在前,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时候也能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有了共产党员的组织引领,和谐校园建设就有了支撑力量,就有了雄厚的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增强和谐发展的实践引领,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力量

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要落实到实践中,不仅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形成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动员和鼓励最大多数的教师员工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通过党建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民办学校要稳定持续发展,除了物质激励,还需要保障和尊重师生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与董事会及学校领导班子的关系,建立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尤其是在干部选任方面的参与机制,教师参与校园管理的民主机制建设上有大的进展。通过每年一度的教代会,表达教师的利益诉求,化解矛盾,形成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完善,校园秩序良好。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进一步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最大多数的师生投入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组织要协助董事会和校领导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组织依托工会,做好教职工维权工作,正确处理教职工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维护学校的公平和正义,成为协调教职工与资方的利益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大,党组织发挥凝聚作用,引导党员把理论学习和民办学校的现实相结合,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与在民办学校安心工作有机统一起来。要求广大教师党员模范履行劳动合同,积极投身到民办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来,促进学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党组织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改“伯乐相马”为“公平赛马”,创设载体让优秀者脱颖而出,促进学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教师摒弃“打工心态”和“短期心理”。“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校园和”,只有调动最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和谐校园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相互促进,他需要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准确定位、迎难而上,以党建促和谐,以和谐带党建,更好发挥党组织在民办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大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光明日报/2006 年/11 月/11 日/第007 版

[2] 王莉钧:《学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1 月

[3] 冯晓宪:《创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上一篇:精彩广告范文 下一篇:百天祭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