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9-22 17:11:3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

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 教学过程:

(一)、关注真实,感知意义

师:同学们看我们班后面的板报漂亮吗?

生齐说:漂亮。

师:再看每朵小花上面有5片花瓣,有9朵小花,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9朵小花一共有几片花瓣?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出式子。

生2:5+5+5+5+5+5+5+5+5=45(板书)

师:你能根据“每朵小花上有2片叶子。”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3:一共有多少片叶子?

生列式:2+2+2+2+2+2+2+2+2=18(板书)

师:我们班一共有5个组,每组10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听汇报,板书:10+10+10+10+10=50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这三个算式都是连加。

生5:我发现这三个算式加数都相同。

(板书: 相同加数 相加)

[反思:课本中游乐场的图画虽然美丽无比,但比起真实情景来说,距离又远了些。建构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实际经历更有利于形成强烈的体验。于是,教师努力挖掘儿童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具体事例,拉近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导入新课,显得更加自然、真实。]

(二)、引导类推,体验意义

师:像这样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师:(指着第一个式子)这个式子表示什么?

生1:9个5连加的和是45。(板书:9 5)

师:求9个5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板书:9×5)

师;“×”叫乘号,先写“/”,再写“”。

师:9×5=45读作“9乘5等于45”。也可以先写加数5,写作:5×9=45。这个算式怎样读?

生2:5乘9等于45。

师:下面请你尝试把黑板上的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听汇报,板书:9×2=18 或2×9=18

10×5=50 或5×10=50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3:2+2+2+2+2+2+2+2+2=18就是9个2相加的和是18。所以可以写成9×2=18或2×9=18。

生4:10+10+10+10+10=50就是5个10相加,所以可以写成5×10=50或10×5=50。

[反思:新课程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忽略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概念的提出是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出,如上述案例中乘法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然后,再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试着把其他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这样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动手操作,建构意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出几个形状相同的图形。

生动手摆,组内交流摆出的图形

师:你能根据所摆出的图形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摆的是小伞,每把小伞用5根小棒,4把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5+5+5+5=20 4×5=20

师:说说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生2:4表示4个5,5表示相同加数是5,4×5表示4个5相加的和。

其余算式小组交流。

[反思:在学生初步体验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动手摆图形,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创想,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更深刻地感悟、建构乘法地意义。学生先独立尝试、再交流共享,进一步充实了学习材料,丰富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激活联系,应用意义

师:学了知识,肯定有用,想一想,我们学了乘法有什么用?

生1:可以用乘法来代替同数连加的算式。

生2:可以写起来方便些。

师:下面做一个练习,打开书46页完成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遇到同数连加的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

[反思: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不应由教师全盘托出,而应由学生亲身体味。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知识用途,并让学生动手做题,亲自体验乘法的意义和用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后记反思]

纵观课例,固有的课堂模式得到了适度的重构。下面结合本课教学谈三点启示:

1、加深体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事实上,教材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而要想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就必须注意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直接取决于外界事物对大脑皮层所产生的刺激强度。因此,教师选择了以学生的真实背景为教学资源,更紧密地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体验。

2、多维互动,体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多维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活动。教师不是使用命令的语言,而是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运用引导性、鼓励性地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中。再加上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3、关注实践,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2

1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初一教材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的引言中,就蕴涵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先让学生在引言实例中计算一些具体的数值,启发学生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具有问题的一般性,也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此产生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

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矗

2分类思想

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根据问题的特点,把它分为若干种情形,有利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这就是数学分类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分类思想主要体现在:(1)有理数的分类;(2)绝对值的分类;(3)整式分类。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请分类的要求(不重、不漏),分类的方法(相对什么属性为类),使学生认识分类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一个字母,在没有指明取值范围时,可以表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三种情形。这是学生首次认识一个有理数的取值讨论的飞跃,不要出现认为一个字母就是正数、一个字母的相反数就是个负数的片面认识。这样,学生做一些有关分类讨论的题也就不易出错,使学生养成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习惯,培养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的思想

将一个代数问题用图形来表示,或把一个几何问题记为代数的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可使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情形,常称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一教材第二章的数轴就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时,要讲清数轴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明确数轴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的合理性)。任意一个有理数可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从这个数形结合的观点出发,利用数轴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关系,使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也就是借助数轴的思想,使抽象的数及其运算方法,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这样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可突破有理数及其运算方法的教学困难。

4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的思想,就是一些求解未知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从而化未知为已知(此种思想有时又称代数解法)。初一代数开头和结尾一章,都蕴含了方程思想。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重要区别,明确代数解法的优越性。代数解法从一开始就抓住既包括已知数、也包括未知数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等式变形,改变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最后使未知数成为一个已知数。而算术解法,往往是从已知数开始,一步步向前探索,到解题基本结束,才找出所求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这样的解法是从把未知数排斥在外的局部出发的,因此未知数对已知数来说其地位是特殊的。与算术解法相比,代数解法显得居高临下,省时省力。通过方程思想的教学,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及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得到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学好方程知识,运用方程思想去解决问题。由此,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5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来。它是数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初一数学中的化归思想主要体现在:

(1)用绝对值将两个负数大小比较化归为两个算术数(即小学学的数)的大小比较。

(2)用绝对值将有理数加法、乘法化归为两个算术数的加法、乘法。

通过这样的化归,学生既对绝对值的作用、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知识的发展与解决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

(3)用相反数将有理数的减法化归为有理数的加法。

(4)用倒数将有理数除法化归为有理数的乘法。

(5)把有理数的乘方化归为有理数的乘法。教师如能这样的讲解,学生对有理数的各种运算关系就能透彻的理解,形成对数学问题的转化意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5~46页“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

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会运用在乘法分配律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研究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拓展了的规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及其他规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

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及其他相关规律。

教学关键:

指导观察分析算式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会提出猜想及验证的方法。小学数学的找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男女生对抗赛。(限时2分钟)

(76+24)×276×2+24×2

(7+3)×157×15+3×15

(35+25)×335×3+25×3

反馈:为什么女生会算得快?

(设计意图:以男女学生对抗赛的活动引入,在对抗赛的结果比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读探索,独立发现

1.让学生把发现的相等算式连在一起。

(76+24)×2=76×8+24×2

(7+3)×15=7×15+3×15

(35+25)×3=35×3+25×3

2.请你小声读读上面的三组算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学生寻找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研读,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索,独立发现规律的能力,之所以要求学生读出来,一是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要口手脑并用才会更有效,二是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体悟与感知分配律的存在)

三、研讨交流,验证规律

1.小组交流,请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2.全班交流,提出乘法分配律猜想。

3.验证猜想:

(1)师:同学们所发现的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我们叫他猜想。你能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吗?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组织验证,

(3)全班交流验证方法

举例验证: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教师让学生用反例来验证,让学生明确只要有一个反例存在,这一规律就不成立。

不能举出反例,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定律。

说理验证:

师:你能用说理的方法进行说明吗?

生1:25个3加上35个3就等于60个3。

生2:a个5加b个5就等于a+b的和个5。

4.总结规律:

(1)总结发现的知识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呢?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2)总结发现新知的经验

师:我们是怎样学习乘法分配律的?

生:从算式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然后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研讨验证――总结规律”的过程,感悟寻找规律,验证规律的策略与方法。)

四、拓展探究,巩固经验

1.以乘法分配律为创造点,提出新猜想。

师: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

学生说猜想,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生:a×c+b×c=(a+b)×c

师:表扬学生会动脑,交换位置是个好办法。

生;(a-b)×c=a×c-b×c

师:表扬学生会动脑,改一改符号也是个好办法。

生:(a-b)÷c=a÷c-b÷c

生:(a+b)÷c=a÷c+b÷c

……

生:a×c-b×c=(a-b)×c

师:表扬学生会动脑,你学会了交换位置猜想。

生:(a+b+c)×y=a×y+b×y+c×y

师:增加数量是提出问题的好方法。

生:(a+b+c+d+…)×y=a×y+b×y+c×y+d×y…

生:(a-b-c-d-…)×y=a×y-b×y-c×y-d×y…

2.独立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能用学过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建议写出小论文,学生独立用举例或说理的方法证明各自提出的猜想。(设计意图:一般的,在得出乘法分配律后,老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本课设计人认为,本课首要巩固的是学生探索规律的方法及帮助学生积累探索性创造性学习活动的经验,这个创造性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是有益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设计人认为,创新性活动经验是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拓展性探索活动巩固积累的。本课前面部分学生已经经历了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创造活动过程,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与感悟。这时,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自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至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可以安排在下一课时进行。)

评析: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7年4月修改稿)》中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领会能够终生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个新课题。本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做了有益的尝试。

1.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过程的经验。

“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与感悟寻找规律这种创造性活动的策略与方法,在探索活动中,学生观察,感知算式特点,通过思考提出猜想:(a+b)×c=a×c+b×c,这个过程既是归纳推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有效思维的过程。在总结时,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总结基础知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更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积累的经验。如提出猜想的方法与经验,论证猜想的方法与经验等,

2.增设数学活动经验的应用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活动经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4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工作计划(一)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

教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教学工作计划(三)本学期,我决心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我校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个人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 , 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 , 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 , 只知道埋头工作 , 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 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 , 因而会急于求成 , 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 , 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要求学生每天 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教学工作。虽然这对于我来说负担比较重,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惟我独尊,任意发号施令,要逐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本着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整个社会的宗旨和敬业、爱生、奉献的原则,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教学工作计划(四)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绝大部分学生家蒲塘、鲁村等行政村,有水部分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教学目标和要求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教学工作计划(五)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工作计划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5

实践中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1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个人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2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168班共4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30人。上期本班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经过一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估计。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估计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它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

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4、预期目标:合格率100%

优秀率30% 平均分70分 。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10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4、第11周至第13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第14周至第16周:

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2019年转眼来临,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 基本要求 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3一、总的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执教高三359、362两个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般,但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好,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固,练得太少,尤其是计算能力特差,“知识回生”太快,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有待加强。

二、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培养创新型人材为目标,深入钻研教材,靠集体智慧处理教研、教改资源及多媒体信息,根据我校实际,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目标要求

计划通过本期的教学,实现四个目的:一是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和对各重点难点的提炼和升华;二是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数学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四是深入钻练教材,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重点帮助学生完成一轮复习,并进行二轮的专题复习。

四、具体方法措施

1.高质量备课,参考xx附中、xx一中、xx中学相应教学内容的课件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我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确保每节课件都是高质量的。

2.高效率的上好每节课,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保证练的时间,运用多媒资源,该写的写,该播的播,减少抄题、书写解答过程,通过课堂教师的画龙点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3.狠抓作业、试卷的批改讲评,在讲评中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题多思多解,开放学生思维,提炼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4.认真落实周练和月考,高质量命题,考前作好指导复习,试卷讲评起到补缺长智的作用。

5.继续抓紧培优补差工作,让优等生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各种技能,达到思维多角度,解题多途径,效果多功能的目的。

能让弱科学生打牢基础,提升技能,方法灵活得当,收到弱科不弱之效果。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4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工作计划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5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四、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6

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从学生的思维看,小学生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习惯于具体数字的四则运算,习惯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上又有过份的依赖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很难提高质量。

在这一阶段,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习上的依赖性向主动性和独立性转变;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分类。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根据问题的特点,把它分为若干种情形,再加以研究解决,这就是数学分类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分类问题主要有:(1)有理数的分类;(2)绝对值的分类;(3)整式分类。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请分类的要求,做到不重、不漏;分类的方法,即相对什么属性分类。只有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一个字母,在没有指明取值范围时,可以表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三种情形。这是学生首次认识一个有理数的取值讨论的飞跃,不要出现认为一个字母就是正数、一个字母的相反数就是负数的片面认识。这样,学生做一些有关分类讨论的题也就不易出错,使学生养成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习惯,培养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数与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显著特征。将一个代数问题用图形来表示,或把一个几何问题记为代数的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可使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情形,常称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数轴就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时,要讲清数轴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明确数轴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的合理性:任意一个有理数可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从这个数形结合的观点出发,利用数轴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关系,使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也就是借助数轴的思想,使抽象的数及其运算方法,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4.方程。其实,方程在小学数学中早已见过,只不过那是叫“求未知数”。所谓方程的思想,实质上就是一些求解未知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从而化未知为已知。初一代数开头和结尾章节中,都蕴含了方程思想。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重要区别,明确代数解法的优越性。代数解法从一开始就抓住既包括已知数、也包括未知数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等式变形,改变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最后使未知数成为一个已知数。而算术解法,往往是从已知数开始,一步步向前探索,到解题基本结束,才找出所求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这样的解法是从把未知数排斥在外的局部出发的,因此未知数对已知数来说其地位是特殊的。与算术解法相比,代数解法显得居高临下,省时省力。通过方程思想的教学,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及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得到深刻的认识。

5.化归。化归思想是把一个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来。它是数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初一数学中的化归思想主要体现在:(1)用绝对值将两个负数大小比较化归为两个算术数(即小学学的数)的大小比较。(2)用绝对值将有理数加法、乘法化归为两个算术数的加法、乘法。通过这样的化归,学生既对绝对值的作用、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知识的发展与解决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3)用相反数将有理数的减法化归为有理数的加法。(4)用倒数将有理数除法化归为有理数的乘法。(5)把有理数的乘方化归为有理数的乘法。教师如能这样讲解,学生对有理数的各种运算关系就能透彻地理解,形成对数学问题的转化意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表内除法 动手操作 学以致用

新课标对表内除法的要求:改进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教学的一致性,加强除法的探索性,明白平均分的含义,会根据表内乘法口诀进行求商,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认清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在教表内除法时,教师要以乘法为教学跳板,用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进行教学。一道口诀即可以解决乘法问题,也可以解决除法问题,用“乘”来促“除”,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加强学生的理解,符合小学生由此及彼的认知特点。把乘除结合起来教学,能够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乘法时,就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为下一步除法做准备。比如:3x7=21中,当学生对此很熟练,教师就可以随意遮住一个乘数,让学生回答。遮住3,就是几乘以7等于21,或3乘以几等于21。在教学除法时,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加以利用,有助于调动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鼓励动手操作,体会生活中进行运算的乐趣

新的教学大纲鼓励学生要多动手,自主探索,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激起学习的兴趣,发现规律,在脑海中形成准确的数学模式,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表内除法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的去探讨除法的规律、法则,操作直观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实现除法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1. 操作要普遍性。动手操作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体现其公平性原则。学生们进行操作、体验操作、感悟操作,对于平均分、除法、倍数就有了初步的理解。比如:把6进行平均分,学生们可以用6个三角形、6个积木、6个五角星、正方形、糖果、饼干等等教具进行不同的平均分,有的学生分错了,教师正好适时地讲解,什么是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达到全体学生都理解的标准。在操作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把每一种分法都反复操作,鼓励学生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并适时地表扬,把学生的潜能激发起来,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化抽象为直观。小学生年龄小,身心不成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不能理解,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难懂的除法问题,变成简单的操作,能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倍的认识”中,谁是谁的几倍,学生初次接触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教具,第一排摆4个星星,第二排摆12个星星,鼓励学生说出第二排里有几个4,这就是第一排的几倍,让学生感悟出,12里面有3个4,那么12就是4的3倍,多次反复、用不同教具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建立倍数的初步概念,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浅显的展示出来。

3. 彰显学生个性。操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操作模式,不拘一格,彰显个性。

三、分阶段练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的。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学生学法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我们把学生表内乘除法能力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能正确地用口诀进行运算,能按照运算方法一步一步清晰地进行思考。每做一道题都要顺着口诀探寻,比如36÷9=4时,学生经常是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的推断,才能找出答案。做题速度比较慢。在这个阶段,学生练习时做题不要过多,做题速度不要求很快,要保证练习的准确度。教师在引导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白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务必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第二个阶段是对口诀比较熟练,不再都从“一”开始,想口诀的时间短了,速度稍有提高,比如72÷9=8,学生可能从七九六十三想起,或者倒着来九九八十一,当学生进入这一阶段时,应适当增加习题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并针对错误频率 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多采用如听算、口算、笔算等形式,还可以 让每个学生仿照乘法表自制除法表,尽可能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建立起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联系。此阶段对那些速度缓慢的要找出原因,加强练习,争取赶上其他的同学。

第三个阶段是能熟练的作出判断,不用刻意地去背口诀,当一个运算题读完,潜意识里口诀就出来了,能马上说出得数,达到非常熟练的的程度。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从有意到无意,口诀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做题速度也非常的快,此时运算的形式、练习量、练习次数、练习时间都要尽心设计,每天都要练习一定时间,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分布练 习法,先是隔日练习,再是隔周练习等等,直至学习多位数乘除法。这样遗忘可以减少,已形成的运算能力也 得到了巩固。

总之,在对表内除法进行初步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通过已有的乘法知识来感知除法,并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中领悟除法的意义、规则,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目的分阶段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人人都能熟练运用。教学方法要多样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把表内除法和实际生活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再熟悉的环境中温故除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中民.“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建议[J].辽宁教育,2013(Z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8

童趣元素抽象性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单纯,在思维上侧重于事物和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思维,而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如小学二年级的乘法教学,角的认识等,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遵循孩子的认知水平,适应孩子的性格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并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在童趣中转化为有趣、生动、直观的画面和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生动的课堂中主动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学习抽象性知识时,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强制教学”或“填鸭式的告诉”,学生不仅学不会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教师也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在学习中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在抽象教学中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以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

在课时开始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小熊开超市”的画面,展示“小熊超市的陈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好,这是小熊的超市,小熊要盘点一下货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熊盘点一下好吗?”

生:“小熊的超市真漂亮呀。”

“货物真多呀。”

“真好玩呀。”

师:“小熊的超市特别漂亮,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文具区,那有好多漂亮的书包。同学们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漂亮的书包?”(每个格子2个书包,一共8个格子)。

生:16个。

师:“你是怎么算得?”

生:“我是数的。”

师:“好,其他同学怎么算的?”

生:“我用的加法。2+2+2+2+2+2+2+2=16,一共8个2相加。”

师:“好,你感觉麻烦吗?”

生:“是,有点麻烦。”

教师板书:书包2+2+2+2+2+2+2+2=16

师:“下面同学们看一下鞋帽区,有很多顶漂亮的帽子,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顶漂亮的帽子?”(每个格子6顶帽子,一共6个格子)。

生:“一共36顶。”

师:“怎么算得?”

生:“用加法6+6+6+6+6+6=36。”

教师板书:帽子6+6+6+6+6+6=36

师:“同学们感觉这样算麻烦吗?”

生异口同声:“麻烦。”

师:“确实很麻烦,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数学的乐趣在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那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寻找简便的方法吧。”

学生热情高涨:“好呀。”

师:首先观察一下我们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灵机一动:他们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非常好,真聪明。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计算起来非常麻烦,于是数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做“乘法”的运算方法。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既方便又简单。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乘法的认识。

二、快乐教学,举一反三

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教学应遵循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使教学内容有趣、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够举一反三。

通过充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乘法”都充满着期待,这时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像一颗闪光的宝石充满着神秘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前去探索。

师:“在学习“乘法”时,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充满魔力的符号‘×’。”

生:“它跟我们的字母‘X’一样。”

师:“对,它跟字母‘X’非常相似,在这里读作‘乘号’。”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算式1,试着用乘法来计算一下小熊超市的书包,同学们来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

生数到1、2、3、4、5、6、7、8,一共8个2相加。

师:“对,一共有8个2相加,我们用乘法可以这样计算。”

师:“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他计算起来既方便又快,在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一眼就可以得出结果,计算速度超极快。下面跟老师一起熟悉一下这个算式,并且记住各个符号和数字的名称。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大胆的提出来呀。”

……

师:“好了,我们关于乘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课件:小白兔收萝卜

师:“小白兔收萝卜了,每行4个,他一共种了6行萝卜,乘法算式怎么列?”

生:“6×4或者4×6”。

师:“非常好,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课件‘小猫钓鱼’”

……

这样,在一次次的趣味练习中,学生们就能逐步地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真正意义,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为以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在教学中植入童趣元素,并且在课堂中运用得当就能使一节课的内容妙趣横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三、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抽象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实践练习,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更加目标明确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时,可以通过有趣的实践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叫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乘法,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发现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列乘法算式的问题。老师来举一个例子,老师有3盒粉笔,每个粉笔盒里有30支粉笔,可以用30×3表示。好了,同学们开始分组进行讨论。”

生1:“老师我们班一共有32个学生,每排有8个,一共4排。用乘法计算为8×4或者4×8。”

生2:“我们的教室里有6个窗户,每面3个,一共两面,记作3×2或者2×3,等于6。”

生3:“我们的操场上有4个篮球栏,每边两个,记作2×2=4。”

……

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对于乘法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课时内容的有效分解和整合,并在课时教学中植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使整节课时充满生动的童趣色彩,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为有趣的探索旅程,学生也必然在学习的旅程中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秦春霞.童年童真童趣――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童趣.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3).

[2]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华章,2013,(13).

上一篇:骄傲女孩范文 下一篇:那一刻我感动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