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笔名范文

时间:2023-10-22 16:31:19

小说笔名

小说笔名篇1

嗨!大家好我是一支钢笔,名叫黑钢笔。又名黑旋风,我是小主人的妈妈上班的时候发的一支钢笔;她把钢笔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主人读书用。

我有一身挺直的身上,有一顶黑不溜秋的钢笔帽,我很喜欢吃墨水。因为我吃了墨水,可以写出漂漂亮亮的字,小主人还可以拿我画画。呵呵我厉害吧!我还有一个尖尖的笔尖,那上面有两个孔那就是我吃墨水用的,我那个黑不溜秋的钢笔帽上有朵小红花,那可是小主人努力而得来的,所以小主人很喜欢我,小主人简直把我当成宝贝,天有不测风云终于有一天。小主人把我和小红花抛弃了,我和小红花很伤心。

因为又出了一种新笔,叫做水笔,又名水鲜花,这一支水笔很好,我想可能小主人已经把我和小红花忘了,小主人那着你支水笔考试考了个第2名;小主人高兴的不得了。我失望的对小红花说:“主人会不会不要我们了呢?小红花坚定的说:“不、不会的,主人一定不会不要我们,我们要相信小主人啊。我说:”恩一定要相信主人。终于,有一次水笔不可以用了。于是主人又拿起我和小红花,小主人拿着我写了许许多多的漂亮的字,主人现在考试考的了第一名呢!现在我我和小主人可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

小说笔名篇2

我暗暗地想:这么好的东西,我为什么不买呢?不买白不买!没想到同学们都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一放学,一大群人“哗”地涌到校门口的那个小店。放学的时候,蒋小潇跟我们说:“你们也可以买有枪的笔,也蛮酷的。”可我到那一看,还是弓箭笔最有造型。我刚想买,一看,哎?滕小名、史小成他们也在,在那边徘徊着。我看那种带枪的笔太呆板了,就是黑颜色和灰颜色相间,那个弓箭笔多帅啊!我想:还是买把弓箭吧,那个枪不能射出去,弓箭还能射出去。滕小名最后准备买了,史小成兜来兜去的,还没准备买。

今天一早,我们田径队的人不是训练好了可以回教室、不用出操的吗?我给田径队的人看这种笔,程小洲、许小阳他们也觉得很帅,我说:“还可以射呢。”我一射,哇!好远啊!我说:“你们看好了,可以射这么远噢”,我从丁小馨那个位置(全班最后面的一个位置)竟然射到了黑板上去了!

我射完后,丁小馨说:“咦?滕小名也有一支?”许小阳说:“哎?杨小昀也有一支?”不知谁说:“哎?杨小颉也有一支?”还有个人说:“蒋小潇也有一支?”天哪!有弓箭笔的人那么多啊!其他的人都看看这些笔没动手,就丁小馨,抓起滕小名的笔就开始玩儿了,这家伙,胆子真大,不怕滕小名发现。

她射的多半是扔的,我们都是把箭拿弹弓给弹出去,丁小馨呢?根本不会,她多半是把用自己的力把那个箭推出去的,把那支箭摧残得很惨。我正在做邹老师布置的零号本的时候,她竟然还悄悄拿起了我的笔在那边射,“喂!给我!”我喝道,她只好给我了,开始玩他们的笔。

这时,我们听到下面领操的卜老师开始喊“全体立正,齐步走!”表明出操的大部队马上就要上来了,于是我们赶紧把弓箭笔收好,慌慌张张地。丁小馨这家伙真蠢,像我每次偷偷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记住它一开始在什么位置,比如我偷偷地拿起了一件衣服,我放回去的时候都记得领口是窝着的还是不窝着的,每次都藏得天衣无缝,没人发现的。

可这次丁小馨傻不拉叽的,就把那个弓和箭往滕小名的笔袋里一塞,就不管了。本来滕小名好象是拿着那个弓默写的,所以它应该是摊在课桌上的。丁小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以为把笔放到笔袋里,把拉链拉上,滕小名就不知道了,其实这样更明显了。

果然,滕小名进来以后,马上问我们:“你们田径队的,老实说!谁动了我的弓箭笔?”我们一致用唱歌的语调说道:“丁小馨——丁小馨——”丁小馨马上说:“全小怡也动了!”我们说:“呸!全小怡只是动了一下下而已。是你拉他的弓啊,拉呀射呀,拉呀射呀,很摧残他的笔!”

下课了以后,邹老师不在教室里面,我们班便乱成一团糟了。蒋小潇便趁机拿他的那支笔开始玩儿了,想要射人!他比我还狠,我只是一开始对着空地什么的,在很近的距离射,而蒋小潇竟然对着人射了,“吧嗒吧嗒”地。我便给蒋小潇出谋划策道:“哎?你还不如就把一男一女射在一起吧?你就当个丘比特吧,让他俩成一对儿!”

蒋小潇说:“对呀,这个我怎么没想到?”于是他就老是想选一男一女射在一起。他本来想射史小成的,射中了史小成的屁屁,还想射一个女的,但都没射中。

这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了很多,因为邹老师正站在门口!吓死偶们了,偶们以为是什么领导什么玩意儿的,原来是邹老师来了。邹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我们,眼瞪得像铜铃,大声说道:“有弓箭笔的人,都把它交出来!”我们只好……把笔交上去了。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只有蒋小潇要交呢,想不到所有有弓箭笔的人都把它交上去了,哼哼,偶的、杨小昀的、杨小颉的、滕小名的、蒋小潇的,我们这五个人的都保不住了,呜呜……

后来,邹老师问:“你们这五个人中,谁敢说自己是肯定没射过的?”滕小名就有点害怕了,说:“邹老师,有人借刀杀人,算吗?我做早操的时候,丁小馨借我的箭射别人,那这个算吗?”邹老师说:“这个不算,只要你自己没射就可以了。”滕小名便自豪地站了起来。

后来,杨小昀也站了起来。邹老师问:“杨小昀,我可不相信你,我记得我站在门口的时候还看见你拿着个箭摆弄来摆弄去呢。”然后很多人都作证说:“邹老师,杨小昀没有射,杨小昀没有射,杨小昀只是拿着个箭不做作业在那边玩儿而已,没射出去。”我想,杨小昀可能还不知道怎么才能射出去,还在那儿摆弄呢。

我们三个人一个都不敢说自己没射过,我嘛,没射人,但是偶还是不敢说,因为程小洲那些多嘴有人都会把事情说得很重的,所以,偶的箭被收上去了。蒋小潇嘛,罪魁祸首,罪有应得,他的不收,每个人的箭都可以还了。至于杨小颉,我还没看到过他拿出箭来射人呢,不过我也忘了。

我们的弓箭笔都被邹老师干净利落地甩进了垃圾桶!幸好那不是学校垃圾桶,那是班级垃圾桶,还不怎么脏。幸好还没做过值日,否则就更恶心了。像学校垃圾桶里面有半根香肠什么玩意的,恶心死了!

邹老师问:“还有没有谁借箭射人的?”我们这次一起用威严的语气说道有节奏地说道:“丁——小——馨!丁——小——馨!”丁小馨面目阴沉,但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道:“全小怡也动了!”她说得很快。丁小馨这个的就手的力量很大,因为她每次在后面叫我的时候,要么拿尺,要么拿“爪子”,敲得我疼死了,每次都快把我脊梁骨给敲断了——她很坏,她就不对着我背,就对着我脊梁骨敲,敲得我酸死了,都做不了作业了。哎呀,真受不了她!

所以她现在手的力量很大,也很犀利!她的手指如箭般地飞了出去:“全小怡也动了!”邹老师的嘴也如箭般地还回来:“丁小馨!你怎么又是这个样子啊啊?怪不得你交不到朋友!别人在说你的时候,你怎么老是想把我的目光移到全小怡身上呢?啊?你看这些男生多好!我说他们,他们没把你给指出去;我问的时候,他们才把你给指出去,你看你,自己被指出来的时候,马上指向全小怡,真是的!”……(以下省略五千万字)

等我们快睡了一觉之后,等邹老师已经骂得筋疲力尽了以后,丁小馨这处厚脸皮的,磨磨叽叽地,竟然还没哭!可奇怪了。她的脸感觉很有韧性啊,不是一般的脸,是猪皮吧?我们的脸都是羊皮纸,很薄的。她的脸又像是那种老鸡皮,一拉拉得很长,就是不会爆的那种脸。

当我们打打哈欠了以后,看见邹老师大大地喘了口气儿,终于说完了。邹老师这时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垃圾桶里面随便捡一个还给了滕小名和杨小昀。哟!恶心死了,给我们我们也不要——从垃圾桶里面捡出来给他们,他们竟然接受!

邹老师也感觉很不在意的样子,拿出那个“二指禅”,夹起一副给他们。蒋小潇的笔可惨了,他一直用他那个笔,用用用地,都快没墨了,而滕小名是最后一个买的,他的笔最好。可怜的滕小名,如果他拿到蒋小潇的笔,那就惨了。

邹老师把笔夹出来了之后,还要训他们一通:“你们要记住,不能把这个笔带到学校里来!你们还好今天没有射啊,如果射了的话,也要像他们一样是那下场噢!我警告你们,你们不许把……”(以下省略五万字),把那些没射的人也骂得狗血淋头,屁颠屁颠地拿着箭下去了,我们这些射了的人就坐在下面看着他们表演。还好我聪明机智,没自作多情告诉邹老师我没有射,否则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从垃圾里面捡出一副,还要被骂得狗血淋头。

丁小馨,这整堂课,她的脸都拉得长长的,像个死鸡皮一样,真有韧性啊!我想:今天已经是周五了,谁能在下周一去蒋小潇家里看一看,肯定会看到他已经在家里放了一支新的弓箭笔了……

小说笔名篇3

上课了,同学们还在叽叽喳喳地说话,老师说:“安静,现在点名。”老师左手拿着点名册,右手拿着笔,老师把笔帽拔开,该在后面,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只见老师的笔像玩滑梯一样,从手里滑到了地上。

老师大叫一声,连忙蹲下来,把笔拾起来,一看外壳完好无损,长吹了一口气一位同学说:“老师,不就是一根笔吗?还大惊小怪的。”老师高兴地说:“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支笔。”这时,老师把点名册放在胳膊上,点名册就像熟睡的娃娃一样,躺在老师怀里。

老师拿着笔开始点名了,老师点完我的名字打了一个对勾,线非常的粗,一看笔尖,呀!笔头没有了,这时,我们班的大块头赵尉宏说:“老师不要急,我帮你找!”说完,他就跑到前面去帮老师找,几个男孩也跟着赵尉宏来到前面,他们好像得到什么命令似的,一起蹲下,他们男生在找,我们女生在给他们说往哪找,这时,孔奥大叫一声:“老师我找到了,老师我找到了。”

老师接过疙瘩,小心翼翼的装了上去,在白线上画了几个圆,越画越粗,再一看,疙瘩又掉了。

小说笔名篇4

湖州毛笔简称“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毛笔的代名词。地处浙江湖州市的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素有“笔都”之称。小小善琏,几乎家家户户会制笔,涌现出许多湖笔世家。

今生

2009年11月,小雪后。北京琉璃厂东街七十三号,一家门脸敞阔、匾额气派的店面“戴月轩”,是笔者要找的地方。

之前一周,笔者到“湖笔”发源地浙江湖州善琏湖笔厂采访,得知,湖笔兴旺发达时,除了湖州王一品斋外,北京、上海、天津、苏州都开设有专门卖湖笔的店。北京的店叫戴月轩,以老板字号为店名,全琉璃厂仅此一家。

链接:

戴月轩创建于1916年,创

办人是湖州善琏人戴月轩。戴月轩出身制笔世家,创办笔庄之前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制笔经验,文人墨客汇集的文化古都北京,为戴月轩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戴月轩笔庄也成为善琏湖笔在北京的一个窗口,戴月轩笔庄把在北京得到的信息反馈到家乡善琏,根据书家的需要不断改良,促进了整个湖笔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戴月轩笔庄一度为国务院办公厅专供湖笔,当时、等人的用笔大多由戴月轩专供,据说用的是冬狼毫,就是纯冬狼毫小楷,还有鸡狼毫小楷。用鸡狼毫,还有纯狼毫。定制的笔刻着定制字样,都是戴月轩定制并精选。此项生意给戴月轩带来巨大声誉。书画家对戴月轩笔的评价是“一笔在手,如握春风”。

前世

据考古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追溯中国有笔的历史其问世要早于湖笔大盛之元明,早于宣笔有名之唐宋,更早于相传蒙恬制笔的秦代。之前有笔却无知名产地和制笔工艺、工匠,史上较少记载。直至文人书画创作繁荣的唐宋,文房四宝格局才大致成型。

据说战乱年代宣城笔工多沦为奴隶,一部分流散到徽州依附制墨业谋生,一部分远走江浙。在一段时间并不长的变迁之后,较多制笔工匠聚集落脚到有着相同手艺的善琏一带。别看眼下善琏交通不算发达,古时溪流交纵舟船便捷,也相当于当下的一个“交通枢纽”呢。

宣笔和湖笔的渊源有两点可以证明:

一是同奉蒙恬为“笔祖”。两地有关蒙恬制笔的传说情节大致相同。大都引用西晋的《古今注》和韩愈的《毛颖传》。《古今注》有“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的记载。而韩愈文章有多解,一说把毛笔拟人写一种品格,有说毛颖确有其人,不一而足。

后来湖笔气象盖过宣笔,一而再,再而三修蒙公祠,逢农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据说是蒙恬和传说中蒙妻笔娘娘生日,镇上笔工要举行盛大庙会,也是强调寻祖归宗,名正言顺。至今善琏镇还有一座规模颇大的蒙公祠(1 992年重建,1995年竣工,占地4000平方米)。

二是宣笔和湖笔都遵循“尖齐圆健”的四字笔德。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能有四字笔德总结出来并遵奉,标志制笔技艺已相当成熟。

应该提及,“宣笔”至今存留。

今生

笔者作为“走读江南”活动成员,到达湖州善琏笔厂,已是走读的第九天。

那天北中国寒潮大脚踩到浙地,一路上车前雨刷勤谨,进善琏道路不平。有点奇怪,从浙南走到浙东又浙北,不平道路似乎仅此一段。

笔者一行走进善琏湖笔厂生产车间,从毛料的挑拣、水盆清洗、装套、择笔……工人们迎向窗玻璃几路排开。

据有着四十几年制笔工龄的厂顾问李金才师傅介绍,一支笔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需经过笔料、蒲墩、水盆、结头、装套、牛角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主要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而精制湖笔的制作工艺则多达一百二十多道,每道工序做工好坏,对湖笔质量都会有影响――外观影响和使用影响。湖笔之所以能够申请并被国家权威部门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多道纯手工技艺。

制笔之前的重要工序是采购原料和辅料。湖笔大致有七十多种原料和四十多种辅料,主要原料是笔料毛和笔杆。笔料毛又分山羊毛(一岁未阉公山羊最佳)、山兔毛、黄鼠狼尾(所谓狼毫是也)、猫尾、石獾毛等。除了山羊毛、山兔毛从太湖周边地域取材,其他毛料要到规定地区采集。黄鼠狼尾以山海关外质量最好,东北气候寒冷,黄鼠狼尾毛的锋颖深长锐利。采集的季节也有讲究,冬季兽毛更换一新,丛林草短枝稀,不易刮伤兽毛,此季节采集的毛毫质量上乘。笔杆也是冬季最好,冬季竹子质地坚硬,不蛀不裂,做笔杆颜色光滑青白。

进厂后的第一道工序是笔料的选择。要将山羊毛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无锋进行分类。除了山羊毛,笔料工还要能识别山兔毛、狼毫、獾毛、白狸毛等毛毫质量的优劣。

第二道工序叫“水盆”,是湖笔制作中复杂关键工种,各种笔料通过水盆这道工序,加工成半成品笔头。

按照善琏一带传统,水盆工全部由女性担任。女工们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过脂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洗、逐根挑选,按色泽、锋颖、软硬等不同级别进行一根根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再放水里缕析毫分,把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毛剔除。

结头(把洗好捡净的毛料结成一个个笔头)、蒲墩(挑选笔杆)和装套(笔头装进笔杆)之后,是湖笔制作中最重要工序:择笔。

择笔需用特制的择笔刀。笔者看到一位女工边用手蘸抹碗里带黏性的胶水朝笔头上涂抹,边用择笔刀挑出笔头上无锋、弯曲和断头的毫毛。与其说用眼睛找寻笔毛的瑕疵,不如说用手指感觉活计之逆顺。此手工决无用机器替代的可能。李金才师傅管那叫“眼看手摸心里想”,用心里多年实践累积的好毛笔标准,指挥眼看和手摸,而那刀是手眼的伸长与延展。

女工择好一支笔放在台面上,台面已排放十数支。问她一天可有定额?定额多少?她轻声讲,不一定。几十上百支吧。

据说水盒和择笔两道工序对坐姿也有要求,侧身,面部处于自然光线照射下。毛毫锋颖在自然光线下能达到最佳视觉效果――但此种恰到好处的自然光每天能有多长时间?其余,比如笔者参观时,天阴无阳光,不还得靠日光灯照明么?又据说择笔讲究脚的摆放,右脚的脚背拐在左脚的脚跟上,这样长时间坐在板凳上操作,笔工不会坍腰,能保持身体平衡挺直。

依笔者观察,此点已基本做不到了。

再经过笔杆刻字和装盒两道工序,一支千呼万唤的湖笔可以面世了。

据统计,善琏镇上的六七百名笔工,眼下40岁以下的不会超过10人。每月上千元(还有政府补贴)工资收入招不来也留不住年轻人。多年制笔的老师傅深知此行当辛苦繁累,多半不同意独生子女的后代接班。用李师傅的话说,能有两千元好挣为什么偏做一千多元的活儿?!

问及工厂全年产量,比如小学生描红模子最便宜大众那种羊毫笔全年能生产多少?

厂领导支吾,有订单就做,没订单就不做,那种微利的生意做也没意思。

到底每年有多少?有采访者执拗地问。

十、十来万支吧。

链接:

湖笔以羊毫名动天下,其

中道理,当代书画大家、曾任

浙‘江美院院长的潘天寿先生说过:古人练书法,最重视笔力。笔力,是从指力,腕力,肘力,经过笔端达于纸面的一点一划之间。硬毫笔可倚靠笔毫的劲健,容易表达出作者的指力腕力肘力之所在。而软毫笔全无此条件,每感不易。然而为书法打稳固的笔力基础起见,自须从难处入手。羊毫除软的鸡颖、鸭颖以外,可算是最柔软的毫料,故自元明以来,学习书法的人均以羊毫笔为入手工具,换句话:就是初学书法时,应不凭借毫力,仅运用指、腕、肘的功能,使笔力轻重停匀,收放自得,为线条基础的训练,最为切实妥当。对于初学绘画的人也是如此。故我国毛笔自元代以后,羊毫笔得以普遍通行,这也是重要原因。

湖笔种类按原料分为羊毫、兼毫(几种毛料兼有)、狼毫(黄鼠狼尾毛料)、紫毫(兔毛)、鸡毫五大类,五类中又分软毫和硬毫。羊毫和鸡毫属软毫,紫毫、狼毫性硬,有弹性,属硬毫。兼毫则兼有硬毫和软毫的特点。湖笔羊毫选用优质山羊毛精制而成。其笔头尖端有一段透明发亮的锋颖,俗称“黑子”。这段锋颖书写时能饱蘸墨汁而不滴,抱拢不散,耐磨不脆。

前世

历史上,湖笔确有兴旺繁盛时期,否则一味清泠如笔者冬雨淅沥中所见,恐怕早就湮灭消亡。

回放一下湖笔几个兴旺时期,看其兴旺发达的内在推手与外在原因。

大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科举致仕的人才制度。文人文章做得好(字写得好是首先和必须的)就可能致仕升官,获得富裕和尊严。开在湖州街面的王一品斋老板正是看中此点,打出“用我店笔,中一品官”的脍炙人口广告。

按照“损荣共俱”道理,文人有地位,为文人服务的制笔工匠地位也会提升。明代《湖州府志》就有“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上乘笔工名录。

二是制笔者与用笔者有条件经常切磋笔艺与笔技,不断提高湖笔质量和丰富产品样式。在提及湖笔发展历史时,都会提到元代书画家赵孟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据《湖州府志》记载:赵孟要人替他制笔,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智永和尚居湖州永欣寺三十余年,用败的笔头积满五簏,葬之“退笔冢”。

民国时期抗战之前,湖州制笔业十分繁荣。1929年,仅善琏镇就有三百多户上千人从事湖笔生产,年产量48万支。这些私人作坊农忙耕耘,农闲缚笔,不成规模却自足。抗战时期,制笔原料遭到严重破坏,迫使湖笔业停产3年2个月。部分笔工流动到苏州,使苏州成为湖笔的一个重要分支。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安定,经济文化逐步发展。1951年,善琏镇组织了湖笔同业工会;1956年办起了湖笔生产合作社;1959年成立了善琏湖笔厂,之后,湖笔品种不断扩大,销量不断增加,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64年,善琏湖笔内外销均获免检;1965年,双羊牌商标注册。湖笔年产量达五百余万支,品种也由原来五十多种增加到一百五十多种。只要按国家计划生产毛笔,可以说有多少卖多少。

“”,首先遭破坏的是产品名和管理方式。比如把“福禄寿喜庆”的组笔改名“劳动最光荣”,还有改成“东方红”“工农兵”的;王一品、戴月轩这些私人名字的店断断不能再叫。“王一品”改名“湖州笔店”。

笔的品种和质量无人关心,产量却有保证――全国各地风起云涌满坑满谷的大字报需要用多少毛笔?当时一种“排笔”十分流行,顾名思义,数支毛笔编排一起,用来写大字标语。

“”结束,恢复经济生产秩序,湖笔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政府定计划,政府解决山羊毛短缺,政府支持对湖笔制作工序进行技术革新,老工人学习文化,新工人学习技术,当年一个回城知青当制笔工人,工资并不比公务员低;各地恢复湖笔专卖老店,政府积极支持出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湖笔年出口日本、东南亚250万支……

1979年1月,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专程来善琏,为邓颖超同志访问日本定制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类共200套1128支湖笔。之后,善琏湖笔多次被选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受到有关领导同志和外国友人的好评。

1979年,双羊牌湖笔获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1980年,双羊牌湖笔在全国首次毛笔质量评比中获总分第一名。

这些过往一定让当年的湖笔制造者获得骄傲与尊严,成为他们好好做笔,做好笔的不竭动力。

链接:

《西泠印社》一书收录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浙江省委书记与著名书画家关心湖笔的一件事:

1963年10月,西泠印社召开建社六十周年庆祝大会。闭幕那天晚上,书画家沈尹默应邀为大家写字。约一盅茶工夫。沈默老搁笔休息,与众人谈天,从书法谈到毛笔的质量。说话间,省委书记霍士廉走过来说:“听说湖笔质量下降,我想请你们到湖州王一品斋笔庄试试笔,分析一下问题。你们想去吗?”

众人当即表示愿意去,于是一行六人分乘两辆轿车来到王一品斋笔庄。参观后,按照霍书记的意见安排了一个老师傅座谈会。

霍书记的开场白首先提出问题:“都说湖笔颖技甲天下,现在质量下降,毛笔容易脱落,甚至新毛笔也会松动掉落。今天请书法家和老师傅开会分析一下,以便提高质量。”

老师傅发言热烈。有说:“过去扎笔头,使劲扎紧,所以结实耐用,现在马马虎虎不用力,所以松散掉毛。”

“为什么现在不肯用力?”

“过去家庭工场,爸爸是师傅管得严。现在小青年是分配来的,不安心,总想到大工厂。还有做好做坏一个样,老师傅不敢管。”

书画家张宗祥提了个问题:“现在羊毫为什么没有弹性了?”

老师傅说:“现在湖羊的品种有了变化,从前湖羊肉少毛多,而且柔韧有弹性,现在湖羊肉多毛少,弹性也极差。”

座谈会最后霍书记说,湖州应该专门饲养一些传统湖羊,做笔要讲究工艺工序,老师傅可以挑徒弟,也可以传授子女,应订立奖惩制度等。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毛笔的质量连省委书记都给予关注,足见湖笔当时的地位;二是笔头向下者(用笔者)与笔头向上者(制笔者)总不能相隔太远,之间利益也不能太无关紧要。只是不知霍书记这些指示得到落实否……

很多毛颖古技其实已经消失。“湖笔中极富特色的宿羊毫就没有了。”一位湖州茶文化专家说,所谓的“宿”就是让羊毛日晒露宿,自然脱脂。这个在过去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过程,现在已经交付给化学品的浸泡。“宿”的笔毫流水平均顺畅,笔毫所至,墨会跟着送到笔尖;不“宿”的,虽然饱含墨汁,但运笔有时得笔等墨下,否则墨色会突然干掉。

今生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书写工具的改变――电脑取代各种笔――中国作家协会推广电脑的活动就叫“作家换笔”,商品社会对经济利益唯此为大的追求,导致湖笔市场下滑、工匠流失、传承乏人。原本放养山羊的土地都盖了房子,其结果是羊毛、特别是制笔的好羊毛价格飞涨,一支湖笔的成本大为上升,一头升,一头降,湖笔的出路、制笔人的困窘与尴尬可想而知。

对于当下湖笔事业的凋敝清冷工匠们很焦急,政府更是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期望呵护留存,承续发扬。

人说不变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统一、不被分裂的黏合剂,用汉字表达、记录、记忆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书写工具――笔的作用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笔墨纸砚,笔居其首;琴棋书画,笔涉其二;一部华夏史,笔功不可没。

本文写作参考徐华铛、汤建驰编著《湖笔》一书(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3月版)

小说笔名篇5

大家都说时髦是风,我们班上这阵子就兴起了一阵风!想知道吗?就跟我来吧!

今天,我刚到学校,发现班里的同学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不知道在呢哝什么?我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想罢,慢慢走过去,隐隐约约地听见什么笔名,“你的笔名叫什么啊?”我被身后一同学叫住了,“笔名?笔名是什么?”“切,呆,笔名就是通信时候的名字,类似外号的”我恍然大悟,可仔细一想,笔名可是写作的,想鲁迅这样的呀,怎么能用在小儿嬉戏时的工具,笔名的正确用途应该用在习作或写小说,哪能被用来赶时髦哩!真是怪!哎,谁叫现在的人都兴时髦呢!

小说笔名篇6

有一天,削笔刀不小心碰了铅笔一下,铅笔就大声嚷到:“没用的东西,离我远点,你们怎能和我相比,我可是主人的宝贝。”

“铅笔老弟,我们都是为主人服务的,对他来说,我们都很重要。”橡皮姐姐平和地说。

铅笔听了这番话恼羞成怒,它气愤地说:“我这么修长,是你们身高的6倍,我还能为主人画出那么好的作品,你们能做什么?”橡皮听了不好意思地说:“我只能帮主人把你画错的地方擦掉而已。”削笔刀哥哥谦逊地说:“我也只能帮你削削皮,让长得更漂亮,用得更顺手罢了。”

“别说你们能为我做什么,看来你们只是我的跟屁虫!”铅笔用轻蔑的口吻说。

“何必这样说呢?“橡皮和削笔刀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共同为主人画好画吧,别在整天的争吵。”

“和你们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们有没有并不重要,只会跟在我后面碍事,总有一天,主人会把你们扔掉。”橡皮和削笔刀不再理会铅笔。还是和从前一样默默地帮助铅笔削皮,擦错误。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青年画家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要搬到大城市去住了。临走时他带走了削笔刀和橡皮,因为它们已用的顺手了,可是铅笔由于使用时间长,变成了铅笔头,被丢在了小屋里。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小学新荷文学社

五年级牛东方推荐老师:赵汉贞

邮编:276018电话:05397382006

小说笔名篇7

在小红的文具盒里住着橡皮、铅笔、卷笔刀三样文具。

一天,小红参加书画大赛,拿着铅笔在纸上挥了挥笔,一幅美丽的画就出现了,小红得了第一名,接着小红就把铅笔放进了文具盒里,铅笔在文具盒里得意洋洋,橡皮在一旁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你以为你有什么本事呀,哼。”“谁说我没有本事?”铅笔生气地说。“是我,最厉害的橡皮先生”。铅笔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呀,要是没有我,主人可能得第一名吗?”“你,哼,要是没有我,主人能把你画错的地方擦了重新画过吗?”他们两吵得不可开交。

在一旁的卷笔刀冷笑着说:“你们都别吵了,我才是主人最好的助手。铅笔我问你,要是你的笔尖断了,你还能画出画来吗?还有你橡皮,铅笔要是断了不能画了,还需要你来擦吗?”就这样它们你一争,我一吵,三个变成了冤家。卷笔刀说:“你们等着瞧吧,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的厉害的。”就这样它们三个谁都不理谁了。

有一天,小红拿着铅笔在做作业,突然,有一个字写错了,想找橡皮出来改正错误。可是橡皮怎么也不出来。小红只好把错别字放在一旁。突然小红的铅笔断了。想拿卷笔刀来削。可是卷笔刀在文具盒里睡大觉,怎么也不肯出来削铅笔。最后小红的作业不但没有做完,而且又有许多的错别字,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小红伤心的哭了。

文具盒把这些事都看在眼里,它对,橡皮、铅笔、卷刀说:“你们都是主人的得力助手,对主人来说你们都缺一不可。但是你们现在这样赌气,害了小主人,你们开心吗?”它们三个听了文具盒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

小说笔名篇8

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他于961-975年在位。读者对这位南唐皇帝的了解,除了知道他是一位性情软弱的末代君主,再有就是一位悲情词人。如著名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词,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如他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对宋词的贡献时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他说温庭筠的句子秀逸,韦庄的词骨气秀逸,而李煜的词则是精神秀逸。王国维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在史书中对著名人物的描写,都带有一些宗教神迹色彩。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传说李煜的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在相学中被称为“双瞳子”。具有“双瞳子”的人比较仁慈,传说上古帝王中舜,是上古帝王中的仁君,他的眼睛中也有一个“双瞳子”。

李煜的家庭出身为汉族,江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现代的年轻人早把这一天,看做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情人节出生的李煜,自然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所以,他能写出那样优美的诗词。

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被迫出城降宋,被俘至汴京,初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后又被封为侮辱性的“违命侯”。

关于李煜之死,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秋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不但精书法、善绘画,还通音律,诗文也有一定造诣。所有成就中,尤以词成就最高,如《虞美人》、《相见欢》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再回到文章的开头,关于李煜的书法介绍,如前文所说的,传“二王”执笔法的“拔镫法”,传说中的“金错刀”体,和大字“撮襟书”。我们先说“拔镫法”。古代的“灯”,为什么被写作“镫”。《说文解字》中说:“锭,镫也。从金定声。”又“镫,锭也。从金,登声。”也就是说,在《说文解字》中,“锭”和“镫”是通用的。而在《集韵・登韵》中这样解释:“镫,锭也。锭中置烛,故曰镫。”因从先秦至隋唐时代,宫廷中的灯,都是把蜡烛插在金属制品中的。

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中,藏有用来做灯台的“神树”,就是古老的宫廷“灯具”。而在另一部古代字典《正字通・金部》中这样说:“镫,亦作灯,俗作灯。”在现代汉语中,今天所用的“灯”字,是古代书的俗字。现代读者拜汉字简化方案之功,就很难想象古代人的“灯”,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了。

说到王羲之的笔法,我们对“拔镫法”多说两句。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对当代读者来说,有很多未解之谜。比方说,王羲之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书法?王羲之所谓的笔法是什么样子的?在古代人的笔法当中,既包括了执笔的方法,又包括了运笔的方法。

而此处所讲的“拔镫法”,就是王羲之的执笔方法。为了研究王羲之的书法,有学者全面地考察了王羲之时代的书法文化生态。著名书法家高伟先生在他的《浅谈魏晋书法的文化生态》一文中,对王羲之时代的毛笔、纸张、家具、坐姿、执笔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

古人毛笔的执笔方法,唐代书学理论家韩方明归纳为五种方式: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撮管、握管、搦管等。在孙晓云的《书法有法》一书中,有这方面的专业介绍。李煜所谓的“拔镫法”,就是所谓的“单苞”执笔,有人又称为“单钩”执笔。

单钩执笔的方式,和现代人的硬笔书写执笔相同。这一执笔动作,和从烛台上拔蜡烛动作相似,所以古代人把这一执笔方式,形象地戏称为“拔镫法”。

魏晋时代以降,乃至整个隋朝,书写大字的人很少。一则受制于当时纸张的大小,当时的纸张只有一尺见方。另外,作为当时的士族阶层,认为写大字是工匠的事情。王献之就曾拒绝给殿堂题字,认为写大字是一种耻辱的事情。而当时书写的小字,使用单钩执笔足矣。

历史上,关于李煜的书法记载,除了“金错刀”书体之外,李煜还非常喜欢写大字。李煜写大字不用笔,而是用卷帛蘸墨进行书写。这种书写方式,让我想起读书时写黑板报,有同学曾经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书写,然后再用粉笔双钩,书写出来的空心字。

不管是抹布也好,还是李煜的“撮襟书”,都是用织物蘸水或蘸墨书写。写大字的时候,手中的布吸收的墨量毕竟有限,要想不让字迹干枯,必须使劲拖曳碾压,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字。墨迹枯涩时,在纸上留下哆哆嗦嗦的痕迹,仿佛一根“烂绳头”的样子。时常在网上遇到有人用毛笔写这种字。如果你说,这字不好。他会说,你懂啥?这叫“振笔”,李煜的“金错刀”就这么写的。为了弄清啥叫“金错刀”,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大量资料。确实发现很多文章中说,李煜喜欢行书,喜欢用那种虬曲而颤动的笔法写字,被称为“金错刀”。

百度百科上,“金错刀”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汉朝王莽所铸的钱币,另外两种是书法的笔法和字体,前者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创,后者曾在唐朝张彦远的著作《法书要录》上记录。在百度百科的延伸阅读上,笔者在第四条上,发现了这种错误的渊源,引文如下:

――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清金农《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

――《宣和画谱》谓:“后主又用金错刀法作画,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看来,网络上说的李煜“金错刀”,原来出自权威的《宣和画谱》。“书作颤笔曲之状”,这显然是对李煜“撮襟书”的描述,此书作者却把它当成了“金错刀”。

金错刀,本来是一种货币。是汉代王莽篡汉之后,发行的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很特殊:第一,型质上看,这种钱上面是一枚“方孔圆形”的钱币,下边是一个“刀”形的尾巴;第二,从金融功用上看,它不是一般的等值货币,而是一种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

“金错刀”上面,有错金的“一刀平五千”字样。也就是说,这枚带尾巴的错金铜钱,相当于可转让的“信用证”,或者是一张可转让的小额存单、支票、汇票一类的金融工具。“金错刀”只是王莽货币改制中,小型“信用证”中的一种。除了这种“一刀平五千”,等于五千铜钱的特殊货币外,还有“大泉五十”、“契刀五百”,然后就是“一刀平五千”。

从金融的角度看,王莽的货币政策非常超前。在没有等量黄金、或者白银的信用储备下,他竟然敢大肆印刷“纸币”,这等于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难怪王莽的政权,像纸糊的一样很快就倒掉了,因他动了别人太多的“奶酪”。

流传下来的“金错刀”,无疑都是艺术珍品。其一,发行量少;其二,“金错刀”确实精美。当今的收藏市场,一枚品相好的“金错刀”都可以换一辆小轿车。李煜的书法“金错刀”,究竟什么样?从目前李煜留下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他的《入其国帖》中窥视一斑。

《入其国帖》是李煜留下的唯一书帖,纵观整个书帖,字体刚劲有力,字的体势向右下倾斜。整幅书法的用笔,则字字中锋行笔,转折处线条弹性十足,丝毫没有偏锋折笔的弊端。他的每一个笔画,像劈开的竹片或者木片,在近现代书法家中,唯舒同的书法风格相似。此帖为大字行书帖,每行大约六至七个字的横幅手卷。

笔者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提到金错刀书体的特征:“写大字如截竹木,作小字如聚针钉,笔力瘦劲而又铁骨铮铮,始创于南唐后主李煜。传说李煜用这种‘金错刀’体写作,达到得心应手,变化莫测的地步。”

这段话当中,向我们透露了“金错刀”的特征,“写大字如截竹木”,和汉代钱币“金错刀”的形状相似,故曰其名为“金错刀”体。“金错刀”绝不是那种用笔干枯,一笔三摇断断续续的“烂绳头”,至少在《入其国帖》中没有发现这种所谓的“振笔”。

那么,“作小字如聚针钉”又做何解呢?针也好,钉子也好,都是硬如铁,直而尖锐的物体。很可惜,李煜的书法流传下来的很少。李煜在南唐画家赵《江行初雪图》上的题字,因笔者找到的图片质量很差,无法考察上面的字体,在此只能作罢。

如果说,书法“金错刀”作为一种独特的书体,是李煜一人所创立,笔者在此持反对意见。第一,在前文中,唐朝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上,对这一书体有过记录;第二,关于“写小字如聚针钉”的描述,和唐朝书法家虞世南小楷《破邪论》特征相符。

《破邪论序》全文收入《虞秘监集》,及历代书法论著当中。传世刻本有款署“太子中书舍人虞世南撰并书”、“太子中书舍人吴郡虞世南撰并书”两种。但此帖有人疑为伪迹,清代学者姚鼎认为虞世南父名荔,文中有“饵松茶干溪漳,披薜荔于山阿”之句,未将其中“荔”字缺笔避讳。

然此小楷之清逸,明王世贞《州山人续稿》中曾这样论述,“世南书迹本自稀,而楷法尤不易得,小者唯《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积能之极,几夺天巧,所谓不入二王室,犹似不能忘情于蹊迳耳”。

此帖历来转辗翻刻者频多,如《玉烟堂帖》、《停云帖》、《清鉴堂》等法帖,尤以《越州石氏本》为最佳。另一版本,现为日本藏家三井高坚所收藏。三井本字体笔画特征,和越州石氏本大体相似,每个笔画都呈三角形,笔画刚劲有力。三井本字体不在同一中轴线上,显然系临摹者只注意笔画,而疏于字体结构所致。

此帖在用笔上吸收“二王”以来名帖之长,通篇笔画以方笔入尖笔出,结体疏朗而不失紧密,秀雅静和,直接晋唐小楷之正脉。字势灵活自如,布局颇得天巧。《破邪论序》多方笔,风格和《孔子庙堂碑》迥异,显然受到过隋朝小楷《苏孝慈墓志》的影响。

《破邪论序》写于唐武德九年(626年)春,正是玄武门之变前夕,太子李建成暗地里组织佛教徒,向李渊打压佛教发难之际。而虞世南在思想上倾向于李建成集团,显然和李建成集团成员往来密切,这也是为什么贞观年间,虞世南仕途不畅的主要原因。

虞世南政治立场暧昧,虽然是李世民集团成员,他的书法很可能受到史陵的影响,而史陵唐史无传之谜,恰巧通过《破邪论序》,弥补了唐史关于史陵政治归属问题,他和隐太子李建成一样,同样是受到封杀的初唐重要人物。

《唐人书评》云:“世南书迹本自希,而楷法尤不易得。小者唯《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积能之极,几夺天巧。所谓不入二王之室,犹似不能忘情于蹊径耳。”《破邪论序》,就是小楷“金错刀”的典型代表作。

上一篇:景区讲解员范文 下一篇:闻一多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