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1:01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1

Wu Yapi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文章通过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与对策。

Abstract: The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a Normal University. Some problems in their reading are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关键词: 高师院校 英语专业学生 课外自主阅读 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English majors;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problem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27-02

1研究背景

阅读是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无论是母语环境还是外语环境,大量阅读对学生语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李天紫,2007)从输入角度讲,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源泉,它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词汇知识,建立结构意义,增加背景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阅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成功的阅读经历不仅能引发阅读兴趣,更能促进阅读的自动化,强化阅读动机,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阅读量,另一方面取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策略等。国内学者王凌、何宁(2001)的调查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段自力(2006)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提出后摄自主课外阅读是解决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状况如何?学生对课外阅读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阅读的自我效能如何?使用哪些课外阅读策略?学生阅读中存在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本研究希望通过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课外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提供教学参考。

2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某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134名,男生14人,女生12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

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涉及课外阅读观念、自我效能、阅读策略三个变量,1、2项分别测试的是观念和自我效能;第3项测试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5、6、7、8项分别测试阅读认知策略;4、9、10分别对元认知策略进行了测试。第二部分是一个主观题,请学生回答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以及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哪些方面给予指导或帮助。调查过程:本人于开学初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4份,有效问卷为124份。该问卷对学生的阅读观念、自我效能、课外阅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普通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采用哪些阅读策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观念如何、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信心以及学生是否评价、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等。

3课外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3.1 阅读观念和实际的阅读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观念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持肯定的态度。如,69%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扩大词汇量;74.2%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获取信息,丰富知识;70.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4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培养英语思维;4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此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学生实际的阅读行为与这一阅读观念似乎并不一致。表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输入量很小,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仍然以课外辅导材料为主,只有少部分的学生阅读除了课本以外的材料,如小说、英文报纸或杂志等。在课外阅读中,51.6%人首选英语辅导材料;选择英文杂志和英文报纸的学生分别占19.4%和15.3%;选择阅读小说的学生只有8.9%;另有2.4%的学生会选择其他材料,如网络阅读等。

3.2 学生的自我效能较低自我效能与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因素。调查表明,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整体很低。虽然大部分学生并不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65.3%)或感到反感或有负面情绪(72%)。但是实际上只有36.3%的学生对能有效阅读英语感到轻松和自信;25.6%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到满意;认为在阅读理解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属于好的学生只有8.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明显不足。

3.3 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比率低词汇处理策略:认知策略统计分析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95.2%的学生阅读中会注意到新单词和词组;有4.8%的学生阅读中从不注意新的单词和词组,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目的有关,如果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这与调查发现的4%的学生从不查词典结果似乎一致。阅读中只有15.3%的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是比较可取的阅读策略,因为熟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中并没有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每一个单词和结构,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他们能决定他们在阅读中能忽视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及他们可以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于萍,2003)56.5%的学生认为如果单词较重要或影响上下文的理解就查词典。

做笔记策略:关于阅读中是否做笔记的分析表明,学生阅读时不太喜欢做笔记。经常做笔记的学生和一直做笔记只占13.7%;偶尔做笔记的学生和有时做笔记的学生共占75%。做笔记可以使读者记下有用的词、词组和句子,也可以记下文章的大意或摘要,做笔记表现出读者的一种积极的阅读行为。读者可以边阅读边做总结,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帮助他们认知和记忆词汇,促进对文章思想的内化。

语言输出策略:课外阅读的输出策略的统计显示,从不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的学生达到65.3%;偶尔或有时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只有33.1%。没有几个学生能经常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可见,学生对此策略重视程度极为不够。

阅读目标制定策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性较强,多数学生选择材料有一定的目的,他们选择课外材料主要根据题材是否有趣,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如87.9%的学生选择标题或内容有趣的材料;55.6%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一部分同学如39.5%的学生根据老师或同学的推荐选择阅读材料;36.3%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作品和材料阅读;16.1%的学生有什么看什么,随意性较大。这和段自立(2006)的调查结果一致。

计划制定策略: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计划方面主要表现在,只有14.5%的学生分期定量读完;阅读的无计划性,随意阅读的比例较大,有时间就阅读、有兴趣就阅读或选择一口气读完的学生总共占85.5%。对于阅读后学生是否反思的调查结果也不乐观。经常反思和一直反思的学生只占20.1%。有时和偶尔反思共占77.4%。有极个别学生学生从不反思(2.4%)。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找出对策,总结失误的原因,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4 课外阅读中的困难分布不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阅读中最大的困难在于生词多,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阅读兴趣不浓,文章中句子太难,对文章意思难以理解等。如53.2%的学生认为阅读中生词太多或词汇量不够,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认为句子结构复杂,理解力差,不能理解全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对名著的美感或修辞等不能理解共占24.2%。21.8%的学生认为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16.1%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缺乏阅读动机,或态度不积极,很难坚持下去。此外,小部分学生认为阅读中的困难在于:自己阅读速度慢;英语思维欠缺;自己知识水平有限;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或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等因素。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这些阅读困难的存在,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焦虑或感到反感、有负面情绪。

4发展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4.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调查中发现学生之所以对阅读失去兴趣,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信心,一方面是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不合适,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策略等欠缺所导致。阅读重在实践,在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课外阅读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坚持长期阅读的学生,才能品尝到阅读成功的甘甜。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疏导学生,使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树立阅读的信心。当然,课外自主阅读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也很高,既需要学生付出时间,也需要其付出努力,更需要坚强的意志,有了较强的意志力,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顽强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排除学习的外界干扰,集中精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才是积极、主动和快乐的阅读。

4.2 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培训。就策略进行讲授、示范及演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指导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和设置阅读目标:学生确定了阅读材料后,必须使他们确保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明确每周要完成哪些阅读任务,该学期要达到什么样的阅读目标。庞维国(2003,4)指出有效设置目标的四个原则:即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设置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简单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指定学习目标时,陈述目标完成的意义;给学生自选学习目标的空间。在此过程中老师担当支架的作用。认知策略包括怎样做笔记、怎样写读书报告、阅读中怎样对文章进行浏览、预测、总结,在阅读理解中利用全局策略还是注重读懂细节意义策略,何时使用词典等。

4.3 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材料、建立课外阅读目标。Nuttall(2002)指出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除了置身于目标语环境中,就是广泛的阅读目标语的文章。(张法科,2007)选择阅读材料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目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保持其阅读积极性,又要循序渐进,达到大纲的要求。在学期初,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水平等进行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有研究者调查(石永珍,2002),在广泛的阅读材料中,《21世纪报》,《英语世界》,《英语沙龙》,《大学英语》都是学生们欢迎的杂志,但相比起来,《21世纪报》是学生最欢迎的,因为该报纸所选文章比较切近生活,难度适中;时代气息很浓厚,题材非常新颖;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大学生活、艺术欣赏等方面。此外,小说也是学生课外开展较频繁的活动,通常学生喜欢读简易读物如英美文学名著等,但由于背景知识缺乏,小说中的人名难记,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鉴于此,教师需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向他们推荐必要的阅读书目和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括纸质书籍和电子文本,使学生的目的性和志向性都比较明确,为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奠定基础。

4.4 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和检查。以上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自主能力较差,阅读反思能力不够。所以,老师的监督、指导很有必要。教师定期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目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然后对他们进行口头或书面检查,检查方式包括口头提问、写作文、写读书报告、或组织学生围绕所读书展开讨论,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老师就学生的表现为其进行打分,对成绩记入该课程的考核中。

4.5 还需强调一点: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课外自主阅读中语言困难相对较多。因此,阅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知识、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句法知识以及对篇章的理解、欣赏等能力。这样,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望提高。

参考文献:

[1]段自力.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调查与后摄自主课外阅读[J].外语界,2006(3).

[2]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7(6).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石永珍.课外语言学习策略调查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5]王凌,何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1(4).

[6]于萍,王荣媛,.论元认知与英语阅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张法科,赵婷.非语言调查及课外阅读模式的建构[J].外语界,2007(6).

英语课外自主阅读情况调查表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你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你的英语学习哪些方面有帮助?(多项选择)

a.扩大词汇量b.获取信息,丰富知识c.提高英语阅读能

d.培养英语思维 e.提高英语写作能力f.其它(请写明)

2.对自己的阅读能力,______ (多项选择)

a.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到满意 b.能有效阅读英语感到轻松和自信 c.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d.对英语阅读感到反感或有负面情绪e.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与其他同学比属于好的

3.你平时阅读的英语材料(除去英语课本)有(请按阅读多少顺序选择):

a.英文报纸b.英文杂志c.英语小说d.英语辅导材料e.其他(请写明)

4.你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多项选择)

a.有什么看什么b.选标题或内容有趣的c.选我喜欢的作者的作品d.听别人推荐e.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 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

5.你在阅读英语材料时,________(单项选择)

a.只注意内容、情节,从不注意新的单词、词组

b.偶尔会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c.有时会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d.常常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e.总是注意到新的单词或词组

6.你在英语阅读中遇到新单词时,(单项选择)

a.从不查词典

b.如果我认为这个词较重要或这个词影响上下文理解就查词典

c.每个生词都查d.想查词典时,就查

e.基本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7.你在阅读材料时,(单项选择)

a.偶尔做笔记,记下我认为重要或有用的词句b.有时做笔记

c. 经常做笔记d.一直做笔记e.从不做笔记

8.在阅读中你是否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单项选择)

a.从不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b.偶尔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c.有时读书报告或读后感d.经常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e.一直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9.当你选定阅读材料后,你喜欢(单项选择)

a.一口气读完b.分期定量读完

d.有时间就看,看完为止e.有兴趣就看看,不在乎是否看完

10.你阅读后,对阅读过程及内容_______(单项选择)

a.从不反思b.偶尔反思c.有时反思d.经常反思e.一直反思

第二部分:请回答下面问题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研读;精读;诵读

1养成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习惯

俗语说:习惯决定命运,语文小说阅读的目标是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思考和认知习惯,同时良好的习惯也是高质量、高效率语文小说阅读的基础,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告诉我们,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内容和根本策略。教师要通过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成对学生的日常规范和行为指导,通过日积月累的长时间影响,建立起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基本习惯和基本要求,将语文小说阅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重要需要。同时,教师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与传播,通过技巧与方法的领悟和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品质和效率,改掉学生语文小说阅读中的“坏毛病”,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小说阅读习惯定型。

2注重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该突出“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开可以进行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很清楚?”等等;也可以提出如“为何把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等问题,通过不断设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愿,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使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的感受和理解,和教师交流,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对课文已经准备好的理解和感受向学生反馈,把结果和思想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过程评价实现对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3优化语文小说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小说阅读,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效率,体现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价值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建立高层次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过程和细节入手,由浅入深地开展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通过先进方式和科学方法将语文小说阅读从感知推向感悟,从客体推向主体,从迁移推向内化,形成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保障。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具有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过程,全面而广泛地调动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积极性,起到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持。其次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过程中要强化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要依据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变革,使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科学地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质量与效率。最后,要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优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的发展,充分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让渡给学生,通过路径、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实现主动、积极、连续地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学的创新能力

Z文小说阅读课程与教学是中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文学常识积累、社会认知迁移的重要过程和基本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差异和特有能力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发展列为教育战略和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地安排语文小说阅读内容,引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语文小说阅读资源,突出学生对语文小说的认知、感悟和自主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将生活经验、文化沉积、思想意识等深层次元素做到全面开发,通过学生特有的方式加以表达,形成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创作能力的综合发展,既能发展学生灵活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全面的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高层次技能的全面发展。

5注重语文经典小说诵读

教师应该针对语文小说内容和语文教学体系进行阅读指导,特别对于经典小说、经典段落、经典内容更应该做好美词佳句的诵读和背诵活动,通过教学强化和反复考核使学生能够感悟到经典文学、经典段落的价值和意境,在积累学生文学知识的同时,品读和感悟经典的震撼性、唯美性与欣赏性,重构和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资源空间,增加学生文学储备,做到对学生语文水平、文学修养、鉴赏能力、欣赏水平的全面促进和提升,使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方向,达到从基础上、从根本上、从系统上全面提升语文小说阅读课堂效果,发展学生语言和文学基础素质与能力的作用。

6扩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要将创新和发展的目标向外、向高、向深的方向发展,制定出语文小说阅读的规划,建立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小说阅读的机制和系统,拓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要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小说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采用阅读比赛和小说知识竞赛等方式,发挥学校图书馆、学年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和功能,为学生提供语文小说阅读的材料和书籍,为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物质与资源前提。此外,要建立起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语文小说阅读小组,通过小说阅读笔记评价、教师检查、组间评比等方式,激发学生小说阅读的意愿和热情,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协调、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和扩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技能和水平。

结语

中学语文中小说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欣赏能力的重要教学基础,要丰富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倡语文小说阅读的灵活性,倡导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将语文小说阅读作为学生素质增长的路径,将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实现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综合提高的中学语文教学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阮秋娜.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也说让阅读教学像呼吸一样自然[J].胡从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J].许春玲.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4]基于高效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李秀萍.赤子(上中旬).2014(22)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3

本调查报告的分析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网络问卷的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是在北京、大连、宁夏、郑州、青岛、成都等省市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其中,共收集到有效问卷数据包括:学生版68 812份,家长版83 427份,教师版13 616份。考虑到一至三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及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会在作答上遇到困难,因此本研究仅以四至九年级的学生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四年级12 633人(18.4%),五年级18 529人(26.9%),六年级13 438人(19.5%),七年级11 244人(16.3%),八年级9 402人(13.7%),九年级3 566人(5.2%);男生34 969人(50.8%),女生33 843人(49.2%)。

二是攀登阅读平台上学生阅读情况的数据跟踪统计结果,用户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共17万名学生。

研究工具有:自编《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学生版)》《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家长版)》《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教师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偏好、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校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6方面内容。

结果与分析

(一)从总体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良好,但逾两成学生反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本次调查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闲暇时间最喜欢做的前3项活动分别是:课外阅读(61.1%)、看电视/电影(44.8%)、听音乐(43.8%)。从喜欢课外阅读的中小学生比例来看,小学生(66.9%)要高于初中生(50.6%)。

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修养(68.8%)、提高学习成绩(53%)或满足兴趣爱好(52.7%)。学生阅读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83.9%的学生出自于主动选择,仅有11.5%的学生是被老师要求进行阅读、4.6%是被家长要求的。

本次调查还表明,学生阅读时间较少。从课外阅读时间看,有30.9%的学生表示每天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30分钟,还有39.5%的学生表示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只有21.8%的学生表示每天阅读时间超过了1小时。

导致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有42.8%的学生反映是功课太多,23.8%的学生反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从功课太多的原因比例来看,初中生为50.1%,远超过小学生31%,也说明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明显高于小学生。

(二)从阅读媒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更倾向于纸质图书,但初中生对数字阅读的兴趣明显高于小学生

从阅读媒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最喜欢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73.5%)占绝对优势;而在喜欢的数字媒介中,手机阅读(17.3%)要远高于电子阅读器和电脑阅读(3.5%)。可见,手机阅读已成为中小学生青睐的数字阅读方式。其中,小学生喜欢数字阅读的比例为20%,而初中生占比为38.6%。可见,初中生对数字阅读的兴趣明显高于小学生。

关于家长对阅读媒介的态度方面,调查发现有97.3%的小学生家长认为纸质书阅读的方式最好,支持数字阅读的仅占2.7%。而初中生家长中,认为纸质书阅读较好的有87.5%,支持数字阅读的比例为12.5%,远高于小学生家长。可见,初中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宽容度更高。

家长对数字阅读的看法中,72.7%的家长“因为担心对孩子视力有损害”,而反对数字阅读;12.8%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阅读不健康的内容”而反对数字阅读;4.6%的家长因为“电子书不用支付高额书费”而支持数字阅读,9.9%的家长“因为数字阅读较为方便”支持数字阅读。

(三)从阅读兴趣来看,学生偏好小说故事类,但教师推荐书目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匹配性较低

从阅读内容兴趣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小说类(46.2%)、童话故事类(31.5%)、教辅类(25%)、历史类(24.2%)、动漫卡通类(23.2%)、科普类(20.1%)。可见,中小学生选择科普类图书的比例相对较低。

来自攀登阅读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学生认证测试完成的193.4万册图书的总数据中,科普类图书占比为11.72%,相对寓言童话类(29.71%)、故事类(23.7%)、小说类(23.56%)而言,仍属较低。同样,来自攀登阅读热门图书行榜中,排名前200位的图书中,科普类图书也仅占8%,而故事、小说、寓言童话等图书则占到88%,同样也显示出科普类图书的阅读有待加强。学生阅读书目的类型有待引导和均衡。

本次调查表明,学生阅读书目主要来源于:老师推荐(68.6%)、同学推荐(64.8%)、父母推荐(37%)。而教师推荐的阅读书单,分别依据:名师名家推荐(54.3%)、教育主管部门推荐(42.4%)、名校推荐(31.7%)、学生反馈推荐(27.3%)。这一数据反映,学生反馈推荐得书目占比较低,教师推荐书单时较少考虑学生的反馈。

攀登阅读平台的数据统计同样也反映了教师推荐书单时较少考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我们对比了学生的热门阅读书单和教师推荐书单(阅读量和推荐量在前100名的书单),结果表明这两个书单中重合的部分只有32本,教师推荐的书单中,学生喜爱的书目只占32%。

(四)从阅读方法和策略上看,大部分学生缺少科学系统的指导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功阅读的保障。本次调查显示,仅有17.5%的学生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而82.5%的学生没有这样的习惯。其中,有33.7%的学生会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写。而在读书批注方面,只有20.7%的学生会在阅读中经常做批注,56.3%的学生有时做批注,而23.0%的学生从来不做批注。在阅读流畅性方面,14.4%的学生反映会用手或笔指着来读,有31.8%依然会逐字读,而只有35.7%的学生能够做到流畅性阅读。

本次调查发现,只有29.2%的学生反映在学校经常得到过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教师指导。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对学生缺少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在校园阅读推广工作难点中排在第三位。而在家庭中,只有2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得到家长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

(五)从校园阅读情况看,阅读支撑软环境已初步形成,但缺乏有效的监控及评价方法

此次调查发现,88.9%的教师反映学校设立了阅读课程,但只有55.7%的教师反映学校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校园中,学生们是否会交流课外读物。结果表明,有26.2%的学生选择他们会和同学经常交流课外读物,有63.7%的学生选择有时会交流。此外,33.9%的学生选择教师会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49.7%的学生选择教师有时布置。

在对教师进行的“校园阅读推广工作难点”的调研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难以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39.6%),缺乏方便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阅读量(35.6%),对学生缺少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35.3%)。总体来说,缺乏有效的监控及评价方法是当前校园阅读推广困难的主要方面。

(六)从家庭阅读氛围来看,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参与程度较低

对家长是否与学生一起阅读的调查表明,有14.6%的学生选择“家长会经常与自己共读一本书”,有39.6%学生选择“家长基本不与自己共读一本书”。亲子之间是否会交流阅读体会,只有17.1%的学生选择“家长经常”与自己交流课外阅读体会,而34.7%的学生选择家长“基本不会”与自己交流课外阅读体会。在督促孩子阅读方面,只有28.0%的家长表示会经常督促孩子阅读,还有21.4%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从不过问”。总的来看,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参与程度较低。

家长自身阅读方面,25.9%的学生选择父母在家基本不阅读,只有24%的学生选择经常阅读。此外,家长阅读量明显低于学生,一年内阅读量少于5本的家长高达83.8%。

对策与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中小学阶段,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学会阅读”。

学校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上下功夫,让学生走好阅读第一步。通过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爱上阅读;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探索如何开设体系化的校园阅读课程及阅读能力提升机制,使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学习,课内学习反过来又刺激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得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借助“互联网+”,构建校园阅读的监控评价体系

为深层促进校园阅读的开展,须进一步搭建立体化的课程促进体系和实施有效的效果评价手段。一方面,在学校传统阅读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学校课程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这是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丰富阅读体验,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城区及大兴区,山东青岛等地区所开展的“互联网+阅读”的跟踪评价模式,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学生终身阅读的电子档案,实现对学生阅读数量、阅读效果的量化跟踪及监控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获得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个性化数据,从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使校园阅读推广工作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三)引入新媒体手段,构建中小学家校合作阅读共同体

家庭阅读环境及家长的阅读指导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推进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阅读的引领作用,尝试引入现代新媒体手段,建立家校合作阅读的沟通、协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构建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的家校合同共同体,使学校更好地将阅读课程、阅读要求、阅读活动等信息传递给家长,并且加强教师对家长的帮助和指导,提升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同时,也使家长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来,积极主动配合和推动学生的阅读,实现家校阅读氛围的统一,达到阅读效果的一致。

(四)落实全民阅读行动计划,为学生阅读的整体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阅读氛围和社会基础配套环境,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相关资源与校园阅读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在儿童出版领域,为校园阅读建立公共基础书目查询和分级评价机制,使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阅读的图书;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公共图书馆、社会绘本馆以及阅读推广人等相关资源,与学校进行密切融合,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提供便利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链接

美国少儿阅读推广模式

作为国民教育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阅读是美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积极倡导的行为模式。美国教育部的网站上曾显著地写着:“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1.政府持续推动

1994年,全美教育进展评估委员(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的一项报告显示,美国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40%达不到基本的阅读水平。这项数据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克林顿于1997年发起了一项“美国阅读挑战”的阅读运动,目标是让所有美国儿童在小学三年级末就具备独立有效的阅读能力。布什政府延续前任做法,于2001年发起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的法案。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他分别提出《美国振兴及投资法案》和《冲顶计划》作为教育指导方针,继续将美国阅读行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2.构建分级阅读标准和体系,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有几套完善的阅读分级标准和体系,如蓝思(Lexile)、阅读促进计划(Accelerated Reader Search Engine, AR)、阅读发展评价体系(Development Reading Assessment, DRA)、阅读校正体系(Reading Recovery)、阅读数量分级体系(Reading Counts Level)等。阅读分级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将出版物的难度等级与儿童阅读能力水平做一个匹配,实现“把合适的书籍、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孩子的手中”。

3.科学的监控评价措施,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州或地方学区规定了学生的阅读数量,并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监控学生的阅读行为,并且将学校的阅读情况与政府资金支持进行关联。

调查者说

寻找校园有效阅读之路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计划到中高考改革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共同指向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各地学校都相继举办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很多学校也都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发展势头良好,效果也十分明显。

但是在势头良好的另一方面,并不说明我们校园阅读促进工作毫无问题可言,不需要我们反思和提升。笔者通过走访国内外学校的调研对比发现,我们在阅读推广的热情中需要冷静思考当前还存在的问题,从中探寻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从而让校园阅读促进工作走向实效。

当前,部分中小学校阅读促进工作的目标还不够清晰,思路不够明确,教师难以明确定位校园阅读的相关活动。在学校走访中,很多教师表示: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多,但是能提供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较少;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多,但是受学生欢迎的图书少;学校提的阅读要求多,但是跟踪监控手段少。此外,很多教师也反映,由于老师工作繁忙,无暇涉猎大量的儿童读物,因此在给学生推荐图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阅读的基础体系、促进手段及评价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十几年前就开始进行分级阅读体系的构建,同时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落实阅读推广的实效方面,也有一整套的监控评价体系以及督促激励措施来保障学校阅读工作的有效落实。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4

相互教学法是培养及监控理解的活动教学,其最大的目的是教导学生主动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提供学生监控自己的思考与学习。除此之外,相互教学法不只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加不同能力学生间的互动,并由同学之间的互相支持,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及参与感,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再次刺激学生的思考。故而教师可透过小组的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的乐趣,并达到教学的效能。

二、相互教学法的四个策略

相互教学法的四个策略包括:预测、发问、摘要及澄清,这四个策略之所以被选取是基于它们能被成功的阅读者再阅读时自然的使用;它们能提供理解的监督及理解力的培养;每个策略能使用在反应课文中的具体问题。

1.预测

预测策略是指导学生依据文章的标题、图示或隐藏的问题,预测接下来的内容。预测包括阅读前及阅读过程中的预测,在阅读前先依据文章的标题,猜测文章可能在说些什么,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有关文章主题的意识,而在阅读过程中作预测,则是学生整合先前知识与文章中的讯息,验证自己所作的预测是否正确,再加以修正。

2.发问

在发问策略上,教师可提供学生题干以产生问题,对一般的记叙类文章,便以“6W”即“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来教导学生发问,训练学生发展较为详密的问题组织能力,养成严谨的求学习惯和科学态度。

3.摘要

选择重点内容,采取以下的技巧,如:删除琐细、重复的部分;以概括性的观念取代相似的词语;选择主题句或是创造主题句等。

4.澄清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概念混淆,而无法厘清时,可以运用澄清的策略来重整文章意义,在相互教学进行时,澄清的策略通常透过师生互动或团体共同讨论,以解决疑虑及模糊的概念。相互教学法的实施原则与程序:在实施原则方面,相互教学法强调师生间以对话的方式互动学习,期望所有学习者都能参与讨论文章的意义,故而过程的学习重于内容的学习。而教师是专家鹰架的提供者,即担任示范的工作,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监控者,须提供回馈、提示、与纠正,并推动学生对课文进行内容的思考,逐渐让学生负责监控和运用策略。由于相互教学是提供学生透过引导练习的方式,逐步熟悉阅读的技巧,因此分组的人数不宜过多,最适当的人数约为每组四至六人。在实施程序方面,教师宜先引起动机,再进行四种阅读策略的说明,并藉由对话方式示范阅读,引导学生练习,之后让学生逐步运用阅读策略,此时教师转而担任辅导的角色,最终促使学生自行完成阅读。

三、相互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语文教材包含了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涵。其中选编了部分优秀小说作品。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常随着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政治情形而有所不同,也因此衍生出相应的角色形态。小说中的人物可藉由动作、对话、外形上的描写叙述,一探究竟。这些小说作品中的人物丰富多变,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等。教学目标可让学生了解预测、发问、摘要及澄清四个阅读策略,并能将策略运用在阅读的过程中,经由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增进阅读理解及后设认知的能力。教学对象:本班高中学生。教学活动

1.教师引起动机

教师说明阅读策略的重要。如果能够善用阅读策略,则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进而在阅读任何一个科目时,都有极大的帮助,并获得学业成就。①说明阅读前预测的优点:能够促使自己专心,在印证预测的过程中,可加强对于文章的了解及记忆。②说明发问的优点:可以测验自己是否了解文章,藉此增进对文章的理解。③说明摘要的优点:藉由摘要的过程,去除不重要的细节,截取文章的重点,以贯通文章内容。④说明须要澄清的原因:文中的生难字词太多,或是句子太长、文章结构太烦杂,或是读的速度太快,或是文章的内容未曾学习过等,都有可能造成阅读上的困难,此时则须要澄清。⑤请学生讨论平时阅读的情形:询问学生阅读时曾遭遇的困难,若能运用上述的阅读策略,可能会有什么效果。

2.教师介绍四种阅读策略

①说明预测策略的使用方法:可以依照文章的题目预测内容;也可根据文章的内容猜测文章题目;或是阅读故事到一段落,预测接下去的可能内容。②说明发问策略的使用方法:在阅读前后或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自问自答。③说明摘要策略的使用方法。相互教学法之所以称为“相互”,是由于教师与学生针对教材,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之故,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师生透过对话的方式,产生互动,让学生具有参与感,自然能够增加学习的意愿与兴趣,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后设认知等综合能力。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低年级要注重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感悟体验,培养思维能力;高年级要学会把握情感,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和素养,学会延伸拓展,培养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阅读是了解文化、弘扬传统最基本的方法,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感悟人生、升华精神、滋润心灵,因此,我们老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思维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在读时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新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阅读能力为目标,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素养,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中,要注意学生在阅读中的对话关系,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作者之间,这些对话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在阅读中联想、质疑和思考。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不能将阅读教学模式化,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方式,这才是开放式阅读的目的。由于个人经验见解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应该对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小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文学水平和素养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第一人,首先应该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和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真正为人师,要时刻注重以身作则。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首先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在一个时间段要读哪些书,是什么类型的书,在阅读中平静下来,不断熏陶自己,完善自我。

三、深入研究文本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老师对于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老师要提高自身对文本的造诣,不能过度依赖教材参考以免陷入思维定式,要深入阅读、分析和理解文本资料,能够正确创新式自我解读文本,将自己的阅读感触和体验与学生一起分享,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多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心灵感触。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然而文本理解不能靠老师将自身的理解死板硬套地灌输给学生,因此,要在老师深入和全面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中真正认识和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四、完善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老师对于语文水平的判断仅仅凭借成绩,这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老师开始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阅读产生的思维和联想对于每个人都不相同,老师不应该为了片面追求成绩而压抑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将自身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并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加学生阅读的自信和积极性,在阅读中获得最真实的成就感。也许,他们的思维存在一定的不客观和错误性,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增加阅读能力。

五、在阅读中反思与升华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从小学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质疑、批判和反思的习惯,不尽信书本和一家之言。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多角度地创新性阅读,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质量,在阅读中学会反思、批判和质疑,不断拓展自身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以对文本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反思,还要反思文本的主旨和意义,质疑也是思考的一种。只有在真正理解文本和作者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时真正理解文本,不断进行思考,这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老师在提升自身阅读水平,转变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文本,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自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水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6

一、形成整体阅读的基本思路

整体阅读的基本思路是各类课文整体阅读的基本思维线索,即在各类课文整体阅读过程中思维行进的轨迹。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基本思路,有助予整体阅读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整体阅读的基本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未读先思,构想全篇

未读先思,构想全篇是指在阅读新课文时,先根据课文的标题思考,推测全篇的内容、结构,构想全篇的大致轮廓。然后再去阅读课文,边读边与推想的结果对照,研究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比如,学生看到《孔乙已》这一标题,会觉得这是个很怪的人名。为此可以引导他们去推想:孔乙己也许是个知名人士,有独特的生活经历,有辉煌的业绩,文章可能用记叙的方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从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孔乙己也许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就像唐吉诃德和桑丘,那么,全文应是着重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描写。对照原文时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有些想法与原文很接近,有些却十分离谱。无论学生的推想是对是错,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二)读中细想,捕捉初感

经过了依文章标题推想猜测的过程,就进入了正文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阅读中的最初感受,以便在后面阅读中研究探讨。

仍以《孔乙己》为例。比如,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小说标题是《孔乙已》,而开头却不惜花费大量笔墨去写鲁镇的酒店,那里的掌柜、伙计和酒客,似乎不够开门见山:小说中的主人公从笑声中走来,在笑声中离去,而自己读到这些描写时感到压抑,感到酸楚,甚至还有点想哭,等等。在初读课文中,学生常常会产生诸如上面的一些想法、疑问,有时也许只是头脑中闪过的一个念头,这些就是初读课文中产生的最初感觉或感受。这些初感尽管可能模糊、浅薄、不成系统,却常常触及文章的要害。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抓住这些阅读初感,进行深入的思考,将阅读引向深入。

(三)掩卷凝思,深究细想

当学生把课文细细地读过,并有了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让他们将书合上,用心去感受作品中那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图景,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初读课文中学生已经发现,课文结尾处“我到现在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两词似乎相互矛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究细想,等学生理解了“大约”与“的确”两词的深层含义,就不难解释阅读过程中那种压抑、酸楚的心理感觉。尽管课文中几次写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读者感到的却是一种无形的压抑。

(四)反复研讨,探求新知

通过前面三个层次的阅读,学生已经对全篇文章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就要引导他们反复研读课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可以用经验联想、现实想象的方式,把课文中的描写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用心体味这图画中每个细节的意味;也可以用理性思维的方法去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还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全文。

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这样一个场景: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这表明孔乙己是个特殊人物,他一到便引起酒店里各种类型、各个阶层的人的共同注意和兴趣。因为孔乙己的出现,使他们有了嘲笑的对象,从而在他们空虚无聊的生活中增加了一点调味品。“一到”、“所有”两词把酒客们的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也把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揭示无遗。

通过反复研读课文,从对小说的众多细节描写的感悟中,学生对全篇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对孔乙己及其所处的社会也有了更充分、更完整的认识。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多媒体辅助阅读,那是一个别样的世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从枯燥传统教学到声图并茂、别开生面的电化教学,就能使每堂课的教学信息含量增多,显得生动、活泼,并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于介绍单元知识要点和背景

如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先把“单元目标概说”展现出来:教师的“教”应注意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的“学”应着眼于名人的崇高品质、奉献精神、良好的习惯、治学的方法等等,并对其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这样一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生就一目了然,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用于有效地完成相关练习

比如在教读第三单元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口头完成这样一个练习:用一句话表述所感知到的环境氛围:“这是一个____的聚会。”再通过多媒体把这道练习题的诸多答案一一展现出来。例如:

这是一个轻松的家庭聚会。

这是一个充满学术气氛的聚会。

这是一个气氛热烈的聚会

这是一个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的聚会

这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聚会。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自然地进人情境,又使他们感知这个家庭聚会的浓郁的学术人文氛围和艺术生活色彩。

(三)用于强化分析课文内容

如教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邓稼先》一文。全文采用“板块”拼接的结构,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渎来令人仰止。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一一展现这“六大板块”的画面。

三、设计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形式

研究性阅读,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带着一定的研究课题或问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作研究性质的真实阅读,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特定的成果。并在成果构建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形式。它是对传统阅读的大胆革新。它的教学形式设计如下:

(一)借助“模式”教学

“模式”不等同于“一成不变”,它是一种规律的概括,它向上反映着某种教学思想,向下体现出教学步骤与方法。这种“自探共研”型模式的流程图为:

创设情境,诱导深入――放手自学,独立思考――组织讨论,交流成果――质疑问难,评点整合――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l、创设情境,诱导深入:就是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绪化、经验化,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萌生问题和想法,从而让问题和想法牵引学生向阅读的深处走去。如教第五单元《荒岛余生》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由想象;假如你与父母出外旅游,在茫茫人海中走失了,你会怎么想,你将怎样做?

2、放手自学,独立思考:放手自学即让学生自由阅读;独立思考即不干扰学生,让其思绪驰骋飞扬,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工成自己的观念和意向。

3、组织讨论,交流“成果”:研究性阅读要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境界。它要求在阅读结果的不统一中,发掘阅渎信息和成果的最大蕴藏量。因此组织讨论,发表学生的不同见解、一知半解或一分肯定、一点怀疑、一声感叹,都可能是学生真正的收获。组织讨论,交流成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判断,以及在解读文本和阐释义理中的新发现。

4、质疑问难,评点整合:这个阶段是教师和学生群体全员再学习的阶段,是讨论交流成果的继续。此时可能产生激烈的碰撞,质疑问题中可能因持不同主张,学生各执一端,形成争执气氛;可能是全班讨论时的思想冲击波又滋生了新的疑点,需要深入研讨。如学习鲁迅的《社戏》,文章的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并无多大的看头,可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呢?教师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通过评点与整合,让学生明白了以下问题:鲁迅笔下的故乡有现实和理想之分;社戏之美不在戏,而在看戏过程中接触的人与物;社戏之美美在精神,故乡永久眷念;人人都有着眷念故乡的情结,人们对童年的追怀会与日俱增。

5、拓展提高,向外延伸: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性延伸,可按梯度安排课外阅读,以巩固学习成果;二是对遗留问题,如少数学生没有完全信服的地方或问题,要继续进行研究,教师可指点迷津,以达到确认为止,如《孔乙己》一文学习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学习过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像孔乙己一样体现着自我性格的矛盾?”学生通过联想与拓展后明白。

(二)运用“策略”阅读

研究性阅读的运作,最终体现在具体的运用策略之中,阅读策略的设计尤为重要。

1、情境与体验策略:要求阅读时做到①尽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形成主客交融,主体与阅读对象“对话”的阅读机制。②能使自己的经验与文本经验交流,达到物我同一。

2、习得与操练策略:习得就是依靠学生在与语言的自然接触中接受语文的熏陶,研究性阅读以习得为主要形式,如佳句佳篇的出口成诵,对相同情绪相同文风和相似主题的文章能归类编码积淀起来等。操练则通过反复的演练而获得稳定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习得和操练在阅读过程中具有特殊功效:它能从“真”――知识的准确性,“善”――知识的有用性,“美”――情与理的高度进行认读和判断,建立稳定的认知结构,从而以这种结构去解决新问题,即在阅读中顺利完成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3、反思与评价策略:反思是对已经过去的学习历程、学习效果作出的一种重审;评价是对现实学习状况作出的价值分析。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更应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评价则是一种手段。反思和评价都需要正确的阅读理念作为参照,这样,才能把阅读引向“明朗的天”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利用“专题”阅读

研究性阅读除了可以通过阅读模式统筹课堂中的教与学,以及将“阅读策略”渗透于整个阅读过程外,设计出研究性阅读的专题供学生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l、建立问题库和课题目录。

专题研究必须有课题及问题来源,必须是学生兴趣或贴近阅读能力“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因此课题或问题的来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学生中产生,也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编拟有创意的课题目录,供学生选择。诸如:时尚研究、区域文化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环境问题研究等等。

2、制定研究方案,建立协作组。

凡事预则立,“方案”就是“预”。方案的意义在于将研究思维和思维方式具体化,将成果目标预想下来,将学习进程作阶段性划分。专题研究最好有合作伙伴,结成课题研究小组,以便分工合作,交流切磋,资源共享,在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中形成突破。

3、占有信息,形成见解。

占有信息,指尽可能多地搜集到相关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实物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形成见解是指能够提供回答专题和问题所需要的“成果”,即形成比较系统的或者不太成熟的“观念”、“诠释”、“体会”和“论文”等。

4、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物化成果。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7

关键词:KWL策略;英语专业阅读;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技能之一。虽然教师们重视阅读教学,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深知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速度慢,理解有偏差,分析归纳能力弱,推理检验等能力更是需要强化。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现状出发,以《综合英语教程》(Book 4)的 Text II Will We Have Any Privacy Left? 为例,使用KWL 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来试图解决阅读教学的困境。

二、阅读的教与学现状

在学生学习的层面上,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反思性学习能力差。大多数学生都有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回读、点读或边看边翻译。这些作为阅读的绊脚石,不仅减慢阅读速度,而且效率低下。同时因生词居多,背景知识匮乏,语法底子弱,对阅读的信心受到冲击。学生基本都没有读后复习反思的习惯,无论是复习已阅读的文章的词汇,还是其中的文化知识和全文的行文结构。

在教师教学的层面上,采取的是传统的听说教学,授课呆板,师生课堂互动单一。老师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生词上,而对于背景知识和长句难句分析较少,很难带动她们提升到赏析文章的高度。而且老师也基本没有督促学生进行读后的复习反思,更没有对她们的读后活动进行有效地检测和评价。

三、KWL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K-W-L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相互贯通的K、W、L三个步骤(或阶段):K(What I Know)即学生已知的内容,W(What I Want to Know))即学生想学的内容,L(What I Learned)即学生学到的内容。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Donna Ogle提出,是一种通过调动学生背景知识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KWL策略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对自己的已知知识有了一个认识,再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最后记录和总结他们学到的新知识。整个过程反映了语言习得的基本认知过程。

尽管课堂导入活动中像warming-up,pre-reading等来自类似的教学设计,KWL策略还未得到外语教学界的学术重视,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也非常的有限。针对阅读的教与学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以 《综合英语教程》(Book 4)的 Text II Will We Have Any Privacy Left? 一文为例,来探索K-W-L策略在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的应用。

本研究在文华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展开。为保障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减少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笔者选取了层次相同,成绩相当的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研究,其中实验班学生28人,对比班学生29人。与平时上课不同的是,所有参与对象都不用进行课前的预习,以排除因预习差异带来的理解差别,最大程度地验证KWL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实验班的学生采用的是KWL策略,通过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包括运用图式理论,文本知识和鼓励她们积极地自主学习来进行有效教学;对对比班的学生采取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即:词汇、语言点、重难句的语法讲解和翻译。)

(一)Pre-reading 阶段。实验教学开始前,笔者向实验班详细介绍了K-W-L教学策略,要求学生通过看文章的标题 Will We Have Any Privacy Left?,先进行简短的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brainstorming的时长约为10分钟,完成策略的前两步K和W,并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汇报中用完整的句子来陈述讨论结果。最后笔者将所有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呈现在黑板上,记录时长约为5分钟。在本阶段,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大家创造一个轻松的,各抒己见的氛围,使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尤其动员了那些平时沉默,只愿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学生。

(二)While-reading 阶段。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表1的右栏里的问题来阅读全文,鼓励同学们先锁定答案所在的具置,然后用自己的话Paraphrase出来。在本阶段,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树立自己的学习目的。同时,以她们提出的问题为基础,过渡到老师提的更高层次的稍难的问题(关于细节方面或内容衔接等涉及到结构方面的问题)。

(三)Post-reading 阶段。笔者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词汇V,文化C,理解U,结构S),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写作的形式交给老师,时长约为10分钟。在这阶段,通过小组的内部分工和小组间的竞争,能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竞争意识,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良性教学氛围。

L(What I Learned)

V:peer,be in full bloom,engulf,terse,invoke,outrageous,field-tested,confide,pundit etc;

C:cybersphere,medium,global network etc;

U:1.With easy access to the Internet and the global network,the hackers and people with ill-intention can steal our information unnoticeably and exploit it for their benefit;

2.It is alarming that the thief not only stole our past,present but also a reliable guide to our future;

3.Morality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to protect our privacy;

4.Only when we are dignified can we enjoy the luxury of privacy.

S:The text first unfolds the prospects in 2025 when our life is greatly facilitated by the irresistible convenience.Meanwhile,it poses us a huge challenge by threatening our privacy.Then effective means is proposed to tackle the problem.Finally it is brought to a natural conclusion that the luxury of privacy is only accessible to the dignified people.

四、结语

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教学过程、所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效果)来深入了解学生对KWL策略的看法。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主体性被充分地调动,对阅读的兴趣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学习英语的焦虑感有所减轻,学习的信心得以增强,培养了她们及时复习和反思性学习的意识。笔者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气氛进行了比对,明显感觉到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真实交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根据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对于L段的书面反馈,了解到实验班的对于文本的理解更为透彻,知识掌握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Ogle,D.1986.K-W-L: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Reading Teacher,39(6):564-570.

[2]李菲.浅谈KWL策略在专科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3(8).

[3]张凤娟.KWL 策略在非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中国应用语言学,2010(4).

[4]汪卫红,董元兴运用KWL plus对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实证研究[J].中国应用语言学,2013(4).

[5]杨樱.关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14(11).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篇8

[关键词]层次性;启发式;赞赏式;反问式;语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92-03

[作者简介]周其金(1962―),女,江苏高邮人,专科,江苏省高邮市张轩幼儿园教师,小学一级。

分享阅读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情景,是图文合奏,它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新教材。随着我园的课题“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园的分享阅读教学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着。如今不仅注重语音、词汇、句子的训练,还将重点放在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大量的、积极的语言交往上,并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获得最基本的语言要素。为此,我们在分享阅读教学中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创设巧妙、多元、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听和说

幼儿园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幼儿阅读的前提,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物质环境可创设阅读角,在阅读角中,放置简易书架、桌子或靠背、软垫。桌子上提供语言复读机,让幼儿互相感受扩音效果,激发听说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胆小怕羞的幼儿,通过扩音增强了其自信心。摆设桌面教具、木偶、纸偶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边讲述边倾听,加强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使讲述更为生动,倾听更为有趣。摆放各类图书、画报,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讲述活动。

心理环境就是老师必须真正做到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交谈,使孩子有话可说,愿意说,有话敢说,说透彻,真正做到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及发展水平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

二、提供生动、有趣的阅读教材,引导幼儿积极地看和说

分享阅读教学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提供生动、有趣的阅读教材,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善于观察。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一看到画面就准确自如地用言语来表达。皮亚杰也认为: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因此,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把阅读的感知、观察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在感知、观察中积极思维,在积极思维中充分感知、观察。例如在阅读《寻宝》教学活动中,笔者首先引导幼儿联结海盗、地图、骷髅等生活经验。其次让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线索工具――地图,因为海盗要拿着地图去寻宝。所以这是一个观察的重点。在观察重点的时候,笔者还引导幼儿回忆海盗曾经去过的地方,再来观察地图中的小记号和小符号,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地图中的小记号和小符号,达成重点目标: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次性提问,促进有效的师生互动

(一)分层次提问的思考

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幼儿深刻思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阅读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问题,好像问题愈多,启发性愈强,有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面向全班学生,只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问上答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正确的提问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要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性质、形成和涉及到的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去把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减少提问的盲目性。笔者认为分享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有效地参与和思考。比如问小班幼儿的两种问法,第一是:谁愿意表演故事,请举手;第二是:谁愿意扮演小狗、小猫、小鸡,请举手。显然,第二种问法效果会更好。

2.提问范围能大则大,角度能变则变,少一点再现性的问题,多一点探索性的问题,少一点直截了当的提问,多一点启发性的提问,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老师的问题。

3.鼓励双向提问。比如问幼儿:“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呢?”这样可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把疑惑的问题提出来,改变以往单向性的提问方式:老师问幼儿答。这样既能满足孩子心理的需要,又使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二)分层次提问的策略

根据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策略,尽量能够让不同性格的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提问设计尽可能开放一些,使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能从多种角度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孩子可从多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少讲一些。当教师从重视如何问,转向重视孩子如何答时,教学的效果将大有不同。

1.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适宜用鼓励、赞赏式语言策略

这类孩子大多性格胆怯、内向,他们的提问往往不积极主动。有的是想提问但不主动;有的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出错。对于这个类型的孩子,教师要“主动出击”,鼓励他们主动提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类孩子在你的鼓励、赞赏的情况下进行提问了,教师切不要对他们的提问咄咄逼人,而应用亲切的语调以及运用和蔼的目光等身体语言帮助孩子消退胆怯和不自信,鼓励他们勇敢地提问。即使提的问题是错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肯定其一个方面,保护他们的自信。

实录:读本《袜子》的第三阶段教学(拓展活动)

我请孩子们把自己带来的袜子放在了我的周围,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袜子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纷纷举起了手。我请尤奇告诉大家,尤奇说:“我的袜子是红颜色的。”“你真棒,还有谁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呢?请你用‘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来告诉大家。”带红袜子的孩子边举手边大声地说:“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我发现灿灿也带来了红色的袜子,可她拿着袜子,瞪着大眼睛、面无表情地望着大家。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们一个一个来告诉大家。”孩子们一个一个地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终于轮到灿灿了,可她仍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我微笑着对她说:“灿灿,你的袜子是什么颜色的呀?”她瞪大眼睛看了我一下,随即又低下了头,两手紧紧地攥着红袜子。我蹲下身,对她说:“这样吧,你举起你的袜子让小朋友来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好吗?”听了我的话,她望着我鼓励的目光,点了点头,举起了袜子。“好,我们一起来说:“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跟着大家,灿灿也轻轻地动了动嘴。我随即表扬了灿灿很勇敢,如果再大点声就更勇敢了。灿灿在我的鼓励、赞赏下终于说了一句:“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尽管她的声音还不够响亮,但我觉得已经很棒了!

2.攻击性较强的幼儿适宜用启发式的语言策略

这一类型幼儿的优点是能分辨是非,缺点是个性强、控制能力差。当他们的提问出现后,教师一定不要急于用强制、指责的方式回答,应用启发式的语言策略。

实录:读本《我的影子》的第一阶段教学

恒恒个性极强,且以自我为中心。在室外找影子的时候,恒恒就一直跟在毛毛后面,嘴里还唠叨着:“踩、踩、踩你的影子,让你不跟我玩!”突然毛毛叫了起来,说:“老师,恒恒踩我影子。”我急忙走过去,笑着问:“恒恒,你是不是想跟毛毛在一起比一比谁的影子长呀?”恒恒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笑着对毛毛说:“毛毛,你来跟他站在一起,比一比谁的影子长!”这时,恒恒和毛毛高兴地比起了影子。比完以后,恒恒对我说:“老师,为什么现在影子总跟着我,我现在想把它藏起来,怎么办?”我一听,心想:恒恒还是挺会动脑筋的,我何不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呢?就对恒恒说:“刚刚在教室里有影子吗?”恒恒说:“没有。”我说:你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教室里没有,而操场上有,再想想下雨的时候、阴天的时候,操场上有没有?”说完我就到别的小朋友那儿去看找影子了。我远远地看着他一会儿跑起来,一会儿蹲下来,两手抱头,一会儿又躲到路灯的柱子下,一会儿又跑起来……过了一会儿,恒恒急匆匆的跑过来,说:“老师,我可以把影子藏起来了!”我好奇地问:“是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着我就召集所有的小朋友来听恒恒的好办法,恒恒得意地说:“我知道只要不在太阳下就能把影子藏起来!我刚刚到那房子下面,影子就躲起来了。”让恒恒自己去找结果是引导恒恒带着疑问进行探究,由此引发更多的议论,使幼儿不仅从中了解有关知识,产生求知欲望,而且获得提问和解疑的乐趣和能力。

3.依赖性较强的幼儿适宜用疑问、反问式的语言策略

依赖性较强的幼儿一般不善于动手或动脑,当向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总喜欢等着老师的答案。针对此情况,笔者故意在回答的时候设疑,用疑问式和反问式的语言策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实录:读本《瑞克生病了》第二阶段教学

当读到读本的第6页“杰克来帮忙,它靠在瑞克身上”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在“靠”字上做点文章?于是,我故作神气地说:“这个‘靠’可有意思啦!你们想和它一起玩游戏吗?”“谁愿意和老师靠一靠?”“老师,我来,我来。”小朋友的兴致很高,有的上前来和我背靠背,有的靠在我肩上。这时我让小朋友之间也来靠一靠,玩一玩。丫丫突然喊起来:“老师,我想跟你把腿靠一下,靠得起来吗?”我在肯定她爱动脑的同时立刻运用反问式语言策略,说:“老师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这样你回到位置上和旁边的笑笑靠一靠腿,看看能不能靠在一起!”丫丫听了高高兴兴地回到位置上和笑笑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丫丫跑过来高兴地说:“老师,靠得起来呢!”我故意发出疑问:“不会吧!你们是怎么靠的?”丫丫说:“我和笑笑是坐下来,一人夹着一条腿靠的!”最后,我和丫丫按照她说的方法把腿靠了一下!很多孩子乐开了:“哈哈,真有意思!”

参考文献:

[1]陈宗花.让阅读课教学“读”出精彩[J].群文天地,2011(10).

上一篇:智慧校园信息化方案范文 下一篇:心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