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听说范文

时间:2023-09-26 22:22:40

电影听说

电影听说篇1

关键词 英文电影,电影语言;学习策略

一、引言

国内由于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如何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至关重要。英文原版电影反映了英语国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语言、思维及文化,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模仿的兴趣,并能够极大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二、电影语言的特点及在提高听说能力上的优势

1 电影语言的特点。

电影是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进行叙述和表意,以镜头与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为基本特征。电影语言是有蒙太奇、画面和声音等构成,是视听形象的综合。

2 电影语言在提高听说能力上的优势。

(1)电影语言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熟悉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听说的效果。例如,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一段对话:

George(on the left)is a balding man

Kramer:well,maybe baldness will catch on

George:Hey,believe,baldness will catch on When the alienscome,who do you think they’re gonna relate to?Who do youthink is gonna be the first ones getting a tour of the ship?

现代电影中,外星人总是以光头的形象出现,就好像是秃子们的同类。所以George说未来秃子会很流行,大家都希望自己变成秃头,以便看上去更像外星人的亲戚。如果学生们不能了解美国文化中对外星人的描述,就很难完全理解这个对话。

(2)电影语言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普遍反映虽然学了不少的词汇、语法,但还是很难理解外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看似非常简单的语言,对外国的人说话习惯感觉也很迷惘。通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到地道的日常交际方面的英语。可以明白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在什么场合说等等,从而提高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的交际能力。例如,在“Roman HoLiday”中的一段发生在Joe和Irving的对话:

Joe:(impatiently)Irving!Why won’t you answer thephone?(calmer)Look,this is Joe,Irving,can you getover here in about five minutes?

Irving:(sitting back;the model dangles the linearound his head)oh no,I can’t come now, Joe;I’mbusy,I’m up to my ears to work。

当Joe得知Anne是公主并且这个公主就在他公寓的时候,作为职业记者,他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重大新闻,并且可以给他带来一笔财富,所以趁着公主正在沐浴的时候立刻给他的摄影师朋友Irving打电话,但Irving解释说他非常忙。I’m up to myears in work就表示忙于工作的意思。

(3)电影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根据语言习得理论,人类无论是学习自己的母语还是其他语言,都是从大量的听到模仿再到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少到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首先,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一般的来说,除非有剧情的需要,英文原版电影的语音是比较地道、标准的。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阻碍他们听力提高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语音不够标准,发音和标准语音的不同导致学生听不懂听力材料,也听不懂电影的对白。学生在理解由简单词汇组合而来的成语和习语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如何攻克这两道难关是提高听力的关键。在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电影中标准的语音,掌握连读、爆破等方面的语音知识,改善和修正自己的发音,并通过模仿、记忆电影对白中实际交际中出现的词汇、成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讨论、复述等教学活动,进行听力理解的进一步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其次,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电影的台词中有着非常丰富和鲜活的语言材料,例如,采访、购物、用餐、演讲、交友等等方面的语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模仿电影的台词扩大词汇量,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消除电影的原音给电影配音、ROLE-PLAY、讨论或评述故事的情节、结局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口语交际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三、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策略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直观的过程就是知识认知的过程(刘悦,2005)。通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使学生认知和感知英语交际用语,提高听说能力。总的来说,观看电影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策略如下:

1 听力预习策略。

有的电影,适合精听,在观看之前,学生先把电影看熟看透。不论以前有没有看过,对剧情是否了解,都请尽量按照下面的方法再看几遍:(1)完全不看字幕。不要陷入电影情节,把每一句台词分解开来听,看看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有时间的话,可以把所能听懂的部分写下来。相信初看电影的学生所能写出来的部分很少,这个过程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真实听力能力有所了解。

(2)听几遍之后,确定已经尽力写下所有能听懂的部分以后,可以调出英文字幕,检验已经听明白的部分,补充没听出来的部分。相信他们肯定会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很多单词不认识,建议此时利用字典来掌握这些陌生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字面翻译,然后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参考和借鉴DVD电影当中的中文字幕。

这是需要学生们做好的课前自学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

2 联想策略。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联想策略,既提供有关影片的有关信息,组织学生对影片进行关联联想。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之前,可以提供影片的故事简介、演员介绍,看完电影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评述、提供此影片的一些影评简介和改编故事情节或结局等等。通过联想策略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电影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和讨论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任务策略。

在学生观看英文电影之前,教师需要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观看电影后完成。笔者通过一次实验和测试可以得出观看电影中任务策略能直接影响认知过程,对提高听说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调查者把参加实验的受试者按照不同的欣赏目的分成三组:第一组欣赏影片;第二组看完影片后回答问题;第三组看完影片后复述大意。测试为看完电影后的即时测验。本实验的受试者为某理工学院的2006级英语专业一年级的两个平行本科班,共60名学生。所看的电影片段为《冰河世纪Ⅱ》(IceAge Ⅱ:The Meltdown)的开头部分。教师把这60名学生按照任务分成三组。在播放影片之前,在多媒体上出现如下要求:第一组欣赏影片;第二组看完影片后回答问题;第三组看完影片后复述大意。测试的内容为影片播放完毕后让学生统一回答五个关于影片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第三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是最大,其次是第二组,第一组最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在播放影片之前根据电影设置相关的任务更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四、结语

电影听说篇2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为“经过180至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向,是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的。也就是说要摒弃过分注重分析、注重知识体系完整的教学思想,转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能力。因而,英语教学应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当今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是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教师放听力材料,学生听材料,然后完成练习,教师核对正确答案。学生往往会觉得英语听说学习很枯燥,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本来英语听说水平不是很好,听力材料稍难点,学生就会觉得很困难,久而久之,学生会完全丧失对英语的兴趣,放弃提高听力的信心。

三、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1.英文电影在教学中的优势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文电影的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具有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逼真的视听环境,寓教于乐;而且英文原版电影多数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学生通过影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学习到了当下最流行的语言、词汇。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了训练量。从而达到轻松快乐学习,自然习得的目的。

2.英文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选取合适的英文电影

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要选取适合他们的电影,刚开始应用电影教学的一年级学生,宜选取影片内容,对白相对简单,不涉及过多英语俚语和方言的电影,学生很容易听懂,从而学习电影当中的口语表达法,切不可选择晦涩难懂的英文电影,那样会使学生刚刚升起的对英语的兴趣又因为搞不懂电影意思而消失殆尽。只有学生基本听懂内容,他们才能更加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比如像一些动画片《狮子王》、《冰河世纪》和经典影片《音乐之声》、《魂断蓝桥》等等。

(2)了解电影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听说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加词汇语法的学习,而是还要去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即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的学生只明白电影的语言,忽视其中包含的文化含义。这就可以解释有的中国学生在看《老友记》时,不明白画面旁白的观众为什么会笑了,因为他们不了解对白背后的文化含义。而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看英文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理解英语民族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识。这是我们在一般的课堂书本教学中所不能及的。英美电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英美文化,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英美文化环境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并巩固语言知识。

(3)电影教学的过程

①准备阶段。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一是教师做好影片放映的硬件准备。二是教师和学生做好软件准备,即影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重要词汇句型。教师可以预先提出关于该影片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笔者的一次实践课,在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提出问题,“在整部黑白色调的电影中有一个红衣小女孩,她象征着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再进入到影片之中。

②与电影共鸣阶段。采取泛听和精听相结合。在学生观看影片过程中,大家会随着影片的进展而与影片共鸣,这时不宜打断学生观看,待到全片通看后,让学生自发回忆那几个片段精彩,印象深刻,然后再调出重点片段重新温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停下讲解要点。在这一阶段中,重点训练学生英语语言听说能力,所以在放英文电影时,笔者建议影片播放中英文字幕,便于让学生对照中英文对白,学生可以学到地道的、生活化的、自然的英语句子,同时可以比较欣赏中英文的差异。

③电影观后拓展阶段。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观看电影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影片内容开展讨论,分析人物,采用多种方式,如模仿,复述,演讲配音,短剧等。比如在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后进行模仿短剧练习,如有的学生模仿杰克和露丝最后落水的片段,有的学生模仿男女主人公初识的片段等等,学生在模仿中既要注意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的模仿外,还要注意并揣摩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变化,通过练习使学生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对于高职的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开展改编剧本,续写剧本的短剧练习。当然这些训练拓展方式应循序渐进,且不可不分析学生特点,盲目求成。

四、结语

电影听说篇3

英文电影听说教学问题与发展趋势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英文原声电影听说教学步骤

(一)准备阶段 2.学生准备。学生主要是知识准备。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影片和相关问题,上网搜集影片信息,了解故事梗概和相关背景。这样在观看影片时学生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词汇和难点的理解上,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情节。

(二)学习阶段 (三)反馈评估阶段 英文电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首先,当前英文电影教学缺乏统一的教学要求,导致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文化知识进行课堂设计,由于缺乏统一的模板和要求,有时难免出现教学上的偏差。其次,影视教学耗费大量课堂时间。这与课程的紧张安排势必发生冲突,放映电影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第三,影视教学尚无统一的测试评估体系,其学习效果的检验缺乏可操作性,很难保证学习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英文电影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一是建立统一的教学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把握方法进度,避免出现偏差。条件成熟时可撰写出版相关教材,探索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具体实施办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二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英文电影教学对教师提出要求,包括全面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学素养,专业的艺术鉴赏力,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超的双语能力,并且深谙外语教学理论,运用教育心理学上好英语电影教学课程,教会学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水平。三是建立标准化的统一测试体系。没有科学的测试体系就很难引导教学。英文电影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的际应用能力培养和国际交往,建立统一的测试体系,填补影视教学测试标准的空白。

结语

电影听说篇4

关键词:新兴电脑技术;网络交流系统;语音分析软件;外语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85-03

一、 引言

当代大学外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束定芳,2004),因此越来越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此外,倡导使用网络,促进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显著特点。

然而,由于硬件教学设施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外语听说教学并没有找到便捷高效的途径,难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张金生、辛献云、刘云红,1999)。如一些外语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语音学知识,把音素的发音延伸到话语中,使得发音僵化生硬缺乏流畅性(Weinberg & Knoeer,2003),还有一些教师很难做到发音尽量靠近标准语,很难避免本族语的干扰(谢文怡,2005)。上述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使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应用软件的出现,拓宽了外语听说教学的途径。但在外语听说教学研究方面,多侧重于外语听说教学的目标原则,口语纠错能力分析,口语测试及方法改进,对目前新兴网络语音软件和交流平台的利用研究相对滞后,少有研究涉及新兴技术对外语听说教学的具体作用和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就Podcast、Praat等新兴应用软件加以介绍,评介其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讨论其对外语听说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二、Podcast与Vodcast平台

(一)Podcast与Vodcast的特点

Podcast(播客)是苹果“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一种在互联网上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Podcast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是类似网络声讯的节目,用户可以将其下载并随时随地收听,还可自己录制声音节目,上传网络与他人分享。Vodcast(影像播客)指在线通过RSS或Atom格式传送视频点播和视频片段内容的一种方法。Vodcast中的RSS feed可视为一种非线性的电视频道,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电视、机顶盒和手机多媒体设备等订阅。

Podcast和Vodcast与其他音频或视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它们使用RSS 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模式允许个人用户进行创建和,给予了用户极大的自由。同时,RSS Feed功能可以定期检查并下载新内容。此外,Podcast并不强求使用iPod或iTunes,任何数字音频播放器或是拥有适当软件的电脑都可以播放播客节目。Vodcast的订阅软件也多种多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

(二)Podcast与Vodcast的使用方法

1、Podcast能录制音频并储存为MP3格式。录制音频时,用户可以使用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也可通过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进行录制。Vodcast视频创建可通过使用视频录制软件VirtualDub来完成。录制完成相应文件以后,创建RSS种子文件,然后通过使用FTP(文件传输协议)程序或是基于Web的上传工具将制作的RSS文件和相应音频、视频文件上传到相应网站。

2、Podcast的订阅可以通过软件iTunes实现。用户可通过iTunes Music Store和feed URL订阅Podcasts。订阅之后Podcasts将被自动下载。用户可以每周、每天、每小时或手动更新。Vodcast的订阅也可通过iTunes来实现,其他可用的软件包括Miro、Juice等,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软件订阅。

(三)Podcast与Vodcast在外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

Podcast和Vodcast作为新兴网络交流方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泛。

1、Podcast与Vodcast为网络教学与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可以利用便捷的音频、视频传播特点,构建“零技术要求”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教案、教学计划等;学生也可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自由交流,促进有效的自主和研究性学习(罗永昌、王基一,2006)。因故不能上课的学生可以通过下载老师上传的Podcast和Vodcast资源进行自学。老师因故不能上课时,也可上传教学资源以维持正常的教学进度(Tavales & Skevoulis,2006),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Podcast与Vodcast为外语听说教学提供大量的课外资源。学习者可以将外语类Podcast及Vodcast节目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数字播放器中,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听力能力。现在许多主流媒体,如BBC和Business Week等都提供Podcast形式的节目。通过收听这些主流媒体的Podcast节目,学习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国际新闻,在扩展视野的同时也能提高外语听说能力。

3、Podcast与Vodcast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外语学习者可以录制自己的Podcast,通过与英语母语者的发音对比,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对自己的发音、语音语调和语法使用加以矫正(Tavales & Skevoulis,2006)。还可以将制作的Podcast节目上传,了解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反馈,并根据他人评价纠正发音问题和语法错误。Ducate & Lomicka(2009)曾以Podcast为训练工具进行外语口语练习,发现学生们对于使用Podcast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外语口语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Podcast与Vodcast作为新出现的网络交流工具,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网络门槛较低、无法有效监控等,使得低俗、粗制滥造的内容大量涌现(刘春茂、赵彦如,2009)。因此,在利用Podcast和Vodcast进行外语听说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学习者也应加强自我甄别能力,尽量避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三、PRAAT软件

(一)Praat的特点

Praat是一款跨平台的多功能语音学专业软件,主要用于语音的分析与合成并生成各种语图和文字报表,其设计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研究语音学。

Praat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语言的语音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和标注,并执行变换和滤波等多种处理任务。作为语音分析结果的文字报表和语图,不仅可以保存在个人计算机文件中、显示在终端显示器上,还能输出为精致的矢量图和位图,供写作和印刷学术论文和专著使用。Praat还可以用于合成语音或声音、统计分析语言学数据、辅助语音教学测试等。

Praat软件除了拥有强大而完备的专业功能以外,还具有以下优势:

1、免费使用。Praat为开源软件,用户无需购买可以免费获得。

2、通用性好。软件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Mac、Windows、Linux、FreeBSD等。

3、占用空间小。软件无需安装即可运行,运行空间不超过4M。

4、可更改性好。高级用户可按需修改源代码并重新编译,从根本上扩充原有功能。

5、支持用脚本宏命令的插件来拓展和简化操作。

(二)Praat的使用方法

1、Praat语音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由和核心两层构成。主要包括对象窗口、画板窗口、脚本编辑器、按钮编辑器、数据编辑器、情报窗口和手册等辅组件。对象窗口也是Praat的主控窗口,在Praat程序的会话进程中始终打开,大部分功能也需要由此展开。

2、Praat软件无需安装,双击即可运行。每次启动时,自动打开对象窗口和画板窗口。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离散信号,而声音是模拟连续信号,所以用计算机来分析处理声音,需将其转化为数字离散信号。这一过程可借助Cool Edit Pro软件进行,录制完成以后,一般将其保存为Windows PCM(*.wav)格式。

3、借助Praat软件的语音合成工具可以创建纯音和复合音,在软件上方的“New”菜单中选择“Sound”—“Create Sound From Fomula”,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名称、数值和函数之后便可以创建纯音。将多个不同的纯音叠加起来,就形成复合音。

4、进行频谱分析时,在对象列表窗口中选择需要分析的文件,点击右侧菜单中的Spectrum按钮下的To Spectrogram…。如做宽带语图,将弹出的对话框Windows Length(s)栏设置为0.005秒,如果做窄带语图,一般设置为0.03秒。在Praat Picture中可以完成对语图的绘制。通过Praat Picture中的Margins菜单可以对绘制的语图进行标记。

Praat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语音学软件,其他功能和用法可参阅详细的用户手册。

(三)Praat在外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

1、Praat虽然不是专业的学习软件,但具有语音分析和视觉反馈的功能,可用于外语口语的教学与练习。该软件课将语音数据转化为基频、波形、音高、强度等具体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以视觉反馈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并总结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强调、停顿等方面的语言特征,使自己的口语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语音参数,找到自己口语与本族语者之间在各个参数上的区别,并通过视觉反馈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有效地校正。

2、关于英语学习者口语自我纠错的研究表明,在口语语言形式错误的纠错情况比较中,语音错误的纠错率低于语法错误的纠错率(文秋芳、庄一琳,2005)。这说明学生对于语音错误的敏感度低于对语法错误的敏感度。而Praat提供的可视化音谱分析,可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自我纠错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发音与外语母语者的发音做对比,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

Praat软件从语音学的角度为外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该软件不能直接访问某些常用音频和图像文件格式,其分析程序采用的某些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也会造成一些难以解释的结果,操作方法也令Windows用户感到不便。此外,该语音分析软件要求使用者拥有一定的语音学知识并了解各个参数的作用,对用户群体有特定的要求。

四、结语与启示

上述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满足外语学习者对于视听资料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外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网络交流软件与语音分析软件的出现,也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改变(陈曦、张晓华,2006),由原来的讲解者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工具与外语学习的结合。

在Podcast等软件的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充分有趣的语境进行外语听说训练。这样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听说训练更加接近于真实语境。同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中介者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可积极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语言互动,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创造融洽的班级氛围(李广琴,2005)。Praat软件的使用,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语言学知识,有助于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高。

同时,应该认识到,电脑技术并不能替代教师在外语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外语听说教学面对众多复杂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音特点、语言学习习惯,如何在个体差异中寻求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需要网络技术的提高和软件的更新,还要求教师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及时掌握新时代的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新兴电脑技术,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把语言使用的机会最大化,从而提高外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Ducate,L.and Lomicka,L.Podcasting:An Effective Tool for Honing Language StudentsPronunciation?\[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09,(10):66-86.

\[2\]Tavales,S.and Skevoulis,S.Podcasts:Changing the Face of e-learning\[J\]. ww1.省略 / books / LFS / CSREA2006 / SER4351.pdf,2006.

\[3\]Weinberg,A.and Knoerr,H.Learning French pronunciation:Audiocassettes or multimedia?\[J\].CALICO Journal,2003,(2):315-336.

\[4\]陈曦,张晓华.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及教师角色的转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05-10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6\]李广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外语教学,2005,(5):42-44.

\[7\]刘春茂,赵彦如.“播客”信息生成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009,(11):1612-1618.

\[8\]罗永昌,王基一.发挥Podcast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中的作用\[J\].技术应用,2006,(4):68-69.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文秋芳,庄一琳.对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自我纠错能力的研究\[J\].外语界,2005,(2):33-37.

\[11\]谢文怡.从英语语音谈教师话语的调整\[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65-68.

电影听说篇5

[关键词] 英文电影;片段;视听说;教学

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现实的语境。学习者通过电影能够熟悉不同本族语者的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口音、俚语,也能够通过电影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所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加入原声电影片段的教学无疑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利用电影片段进行教学的依据和优势

英语学习,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一种依赖于认知发展的学习。根据发展心理学,所有的认知都来自于社会群体中的个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说,互动能够促进语言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发展。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英语影视片段的教学无疑是能够促进语言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发展。在视听说课程中加入英语影视片段的教学,实际上对学生的声讯的反复刺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真正语言教学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不适应声音讯号的刺激,不是因为学生们的听力问题,而是语言本身问题。语言的本质不是文字符号,的确是声音讯号。我们的误区恰恰是重视了语言的视觉文字符号,而忽略了语言的声音讯号。在英语影视片段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将关联性,即影视片教学中的语境与动态文本和静态文本之间的属性界定清楚,明确关联性的重要性。

电影是文化产品,是人文精神的载体。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它弥补了一些课本、语言教学片刻意为教学编排的语言材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影有逼真生动的画面,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其实是最新的“交际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法”相结合的一大突破。然而更重要的是,高品质的影片还通过演员的表情和演技,调动了体态语言的作用,实现了“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相辅相成,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表层和内涵关系的细致体会。另外,电影中的人物都使用正常的语速说话,一方面训练学习者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的正常语言,电影教学使学生将语言的感情处理融入其中,亲身体会不同的语句、语调、重音所带来的不同语言效果,活学活用,培养语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电影语言情景使学生接触到大量最常用的英美口语词汇,以及生活中各种场恰真实语言的表达形式,他们在视听说过程中把说话者的表情、动作及所处的环境情景与会话形式和表达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使听觉、视觉以及言语运动觉都积极地活动,进入“英语思维”的状态中,逐渐找到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感觉。有了一定书本语言材料的学习,再与情景语言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促使学生对语言表层和内涵进行深刻而细致的体会,使他们真正实现说、学与用的结合,进而学到地道的口语表达。

笔者对原有的听力教学模式和英语影视片段视听教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2007届英语教育(1)班、(2)班的学生做了不同尝试的视听课研究。(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视听课学生坐在听力室里,听课程所规定的录音带(同时规定了学生们课后也要听,甚至多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听力资源来进行课后的训练)。每周两节视听课,每两节课平均一半时间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尽量避免老师放一段,重复一段的“细嚼慢咽”的教学方法。另一半时间用来核对答案,难处讲解以及口语操练。这样下来,对学生来说,听力听得效果不佳,学生常常反映听不太懂,要打瞌睡,要么只是课本的一些字面英文大概知道意思。(2)班的教学采用英语影视片段的教学。有英文的视频点播、电影剪辑、录像材料,甚至连外国人学汉语的录像材料一并用上。大部分学生认为,兴趣提高了,对英语语言的声音讯号也敏感了。两个班的听力的成绩、口语的表达能力、对语言的学习兴趣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比,我们认为在传统的听力课中加入电影片段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原声电影片段的选择

在电影的选择上,老师要下一番工夫,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首先是电影片段长度的选择。影视教材的时间长度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主张观片时间在30~40分钟为佳,另一些人认为不应超过20分钟。影视教材的时间长度固然重要,关键是教材的内容对国外语言文化的学习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效果,教师是否能够很好地利用手中的教材设计出有趣且有深度的课堂活动。

其次是电影片段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选材,避免选择涉及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影片。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可选用简单的影片,如“The Lion King”《狮子王》、“Home Alone”《小鬼当家》、“JurassicPark”《侏罗纪公园》、“Titanic”《泰坦尼克号》、“Finding Nemo”《海底总动员》等。高年级则可选用由文学名著改编的英文经典影片,如“The Sound ofMusic”《音乐之声》、“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Seven”《七宗罪》、“Forrest Gump”《阿甘正传》、“Hamlet”《哈姆雷特》、“Jane Eyre”《简・爱》等等。另外就是影片的质量。我们选择的影片片段一定要保证发音清晰,语速适当,影像清晰。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样,师生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协助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角色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扮演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信息提供者、参与者等多重角色。经过调查发现,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多采用“三部曲”的形式,即听录音材料一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在课堂上,师生按照固定的教材安排机械的练习,教师只是答疑解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旁听者、接受者。而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影视片段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它不只是教师放映、学生观看这样单向的学习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活动、设备相互作用构成网络状的交互教学过程。在视听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起主导调控作用,采取多样的播放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力活动,如无伴音播放、无画面播放、定格播放等。通过这些方式给学生制造随时参与进来的机会,用语言阐述自己的认知程度并回答问题;也可通过复述影片内容、配音表演、改编演绎、角色扮演、补全对话、更换结局、看图说话、专题讨论和小结报告等,让学生充分锻炼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发挥能动性。各种方式的练习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 之间进行,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创造灵活多样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原声影片教学并不是说教师就成了电影放映员,电影开始后就可以闲在一旁。在课堂中放映电影也可分为几种方式:1、通篇放映。这种方法旨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做整体了解。实施步骤是:先将生词告诉学生,并预选将准备好的一些全篇理解性问题向学生提出,之后可将影片整段播映,学生边看边寻找问题的答案。2、分段放映。在看完影片后,可进行分段播映教学,它类似于传统的精读或精听,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细节问题。教师可在必要的地方暂停录像,讲解语言要点、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等内容。3、无音放映。只播放画面无伴音,或将视听材料的词句遮盖,仅让学生看到画面。此举在于使学生集中注意画面,让学生根据刚才所视昕到的记忆,想象每个角色或场面应配的对白。4、无像放映。此举与前一步相反,教师控制播放机,使学生只能听到对白而无画面可视,让学生集中注意视听材料的对白、说话者的语音、语调,逐一记录所听到的词汇和句子。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将大家听到的内容加以汇集。这一环节,还可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5、定格放映。在对影视片段视听、理解后,就到了巩固阶段。在巩固阶段中,教师可以在一个关键的环节、一个动作或一句话未完成的地方按下暂停键,让学生猜测下一步剧情该如何发展下去,或下一句的对白是什么。这种方法会吸引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加以模仿,做到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和有话会说,从而完成了听说技能的转换和提高。

如何通过观赏电影片段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如果只是看一遍就结束的话,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可言。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影片的经典对白,先放给学生看,然后采取不同方法看他们是不是理解了。采用compound dictation的方法,这适用于一大段经典对白或独自。比如:“JaneEyre”中Rochester和Jane在Thom field的一个仲夏夜的一段经典对白就可以作为复合式听写的材料。可以首先将该对白的材料(其中去掉10处单词)发下去,然后将电影片段放三篇,让学生完成对白。形式可以模仿四级考试。方法二:这使用于一长句经典话语。比如在“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阿甘说的一句话:“Life is like a box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get.”这句话就可以让学生写出来。方法三:让学生对经典对白进行翻译。

多做口语练习。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与说无疑是一家。一个人的音经常发错,其听力肯定差,反之口语好了,其听力肯定好。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听力也自然会得到锻炼。练习口语,一方面要反复地模仿、跟读原声电影中的对白,纠正错误和不连贯的发音,使自己的语音、语调更加标准、地道。比如,可以经常朗读脚本中的电影对白,最好能背诵其中的一些精彩对白(如电影“Jane Eyre”中Jane Eyre和Rochester最初见面的一段经典对白等)。也可以试着和周围的同学一起“配音”一段电影片段,互相提醒台词,纠正发音,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其乐无穷。练习口语的另一方面要经常地用英语“讲”电影。这里的“讲”,指的是对影片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重要对白的含义或整部影片的意义进行讨论。通过这些讨论,锻炼用英语思维和即席讲话的能力。当然,这种形式的讨论最好能在课堂上有组织地进行,但平时也要学会给自己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完全可以躺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说给自己听,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英文影片用英语展开讨论。

四、结语

电影听说篇6

【关键词】英文电影 英语听说 教学策略

英语听说能力是集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思维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能力,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把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一、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由于发音、词汇、语法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既无法完全领会所听内容,也无法自如用英语表达思想,课堂的听说训练或是以教材为依托,或是以四、六级考试为目的,并没有单纯地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换言之,现在所进行的英语听说教学培养的是答题技巧而不是交际能力,怎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听说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之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习得语言,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利用英文电影,通过呈现真实的国外生活情景,把枯燥且毫无生气的听说课变得鲜活灵动已经成为可能。英文电影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通过观看英文电影进行听说课,学生能够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和文化。

三、在听说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的优势

英文电影通过影像、声音、字幕等手段,融语言、音乐、美术为一体,真实再现了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土人情等,给学生带来了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观看英文电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异域文化知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感受语言和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思维方式。

1.提供了真实地道的听说环境

听说教学,教师一般是利用磁带、光碟及其他音频视频材料,边讲解边播放。播音者发音规范,内容单一。口语练习则局限于同桌或小组在规定的题目下做练习,与真实的交际环境相脱离。英文电影呈现的都是不同地域、职业、文化、性别、年龄的人们之间的对话,原汁原味,贴近生活。比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巨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素材。《阿甘正传》中母亲和儿子关于死亡的对话:“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It's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I did the best I could.”(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尽我的全力去做好。)蕴含人生哲理,使人回味无穷。电影把语音、语调、节奏、词汇、思维和感情融合在一起,学生在习得英语发音与表达的同时,还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汇,学习了语言。

2.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

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越来越被英语学习者重视。英文电影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电影故事本身以及电影里的对白都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史诗大片《角斗士》(Gladiator)是一部以古罗马历史为背景的影片。片中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宫廷和政治生活,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价值观。《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的故事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略有不同,但它展现了西方文明的根源,同时强调自由源于忠诚的信仰,信仰源于自信。其中的经典句子“if you find yourself alone riding in green fields with the sun on your face,do not be troubled,for you are in the Elysium,and you're already dead. Brothers,what we do alive echoes in eternity!”(如果你发现是一个人在绿野上骑马,有太阳照着你的脸,不要忧虑,因为你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你已经死了。弟兄们,我们有生之年的所为定将不朽!)“In this time of fear,when prayer so often proved in vain,hope seemed like the summer birds: too swiftly flown away.”(当你害怕的时候,祈祷感觉就像是徒劳,希望像是夏天的鸟,很快地飞走了。)反映了主人公的执著与信仰。学生可以通过电影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

3.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就要让学生和真实的语言环境有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个人都会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积极主动去探索。英文电影中演员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交际形式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直观地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学生能够主动去感受、理解、吸纳并形成自我知识结构。

四、运用英文电影进行听说教学的策略

运用英文电影进行听说教学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泛泛地观看,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剧情上,达不到提高听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出适合学生的影片,并对其文化背景、人物特点、语言对白进行指导和讲解,对经典语句要反复精听,这样的视听课才不会流于形式。

1.影片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英文电影种类繁杂,并不都适用于英语教学。在选片时首先要考虑到影片是健康的、积极的,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过难或过简的影片都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选择语音纯正而地道的影片,并带有中英文字幕。每部电影都会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内容,一定会有许多生词出现,带有中英文字幕的电影更容易使学生习得语言,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和艺术类学生,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动画片,如《狮子王》《花木兰》《冰河世纪》。对于有一定听说能力的学生可以按不同类别进行选择,如励志剧《阿甘正传》、伦理剧《七宗罪》、情感剧《雨人》。也可以选择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等。

2.通过反复观看,帮助学生学会听说

在听说教学中,不以观看了多少影片为目的。看一遍英文电影,有时只能了解到故事的人物、事件,不能完全掌握故事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更不用说语言和文化。要想真正掌握它,就要多次观看。对于重点场景和经典对白,可以选择性地不断回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问答题、选择题或复合式听写,检测学生掌握关键词语、用法的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表达的内涵。在电影《魂断蓝桥》中,战后Roy与Mara在火车站的相遇,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听看他们之间的对话,从Mara不断重复的“Oh,you're alive”体会她的人生感悟。

Roy: Mara! Mara! I can't believe it! It's you,isn't it? It's really you!

Mara: Oh Roy!

Roy: It's really you! Let me look at you——I'm not dreaming,am I? To think of it——you're waiting for me,it's——it's a miracle!

Mara: Oh Roy,you're alive!

Roy: Several months and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and I began to think it would never come......It's over,darling,it's all over. We're together for always.

Mara: Roy,you're alive.

3.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习得听说

观看电影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要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活动。活动包括分角色扮演、学唱主题歌、原文配音等,还可以评析人物特点,或者就电影中的某个人物、事件进行辩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习得了语音语调、词语表达,还培养了语感,了解了西方的社会文化。学生对英语听说产生浓厚的兴趣,听说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综上所述,利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听说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电影画面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地道纯正,是学生直观学习语言的最佳手段。优秀的英文电影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动力,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将充分利用资源与合理设计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习得语言、了解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注:本文为2012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语研究专项):“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外语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的部分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WY09,课题主持人:蔡欣。]

参考文献:

[1]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盛建元.外语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及其优势[J].外语电化教学,1998(02).

[3]曹晓利,甘世安.影视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功能及运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05).

[4]周新武.多媒体环境下欣赏美国经典电影《飘》的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07(21).

[5]邓颖玲,郭燕.输入和输出假设理论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

电影听说篇7

关键词:原声电影;视听说;教学;妙用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课。其特点在于输入手段的多样性,即通过运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借助视听媒体、融“视”、“听”、“说”三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以及通过介绍英美风俗和文化特色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原声电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做任何事情时,“过”和“不及”都是不

好的。如何将原声电影利用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呢?

1影片资料的选取是关键

英语影视作品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数量庞大的英语影视作品中挑选出优秀的、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影片是将英语影视作品应用于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不加选择地观看英语影视作品,不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反而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教师选片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①根据

学生的实际听力能力进行挑选;②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挑选;③根据我国的道德规范进行挑选。影片中语言的难度不宜过大,情节不宜太复杂。并且,教师一定要清楚,看电影不是上课的目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和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听

力水平,锻炼口语的目的。

2用电影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主体

选择了合适的影片,如何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整个教学目的呢?以影片Titanic为例,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2.1做好课前准备

在放映影片之前一定要告诉学生:看懂原版电影并不意味着一点一滴完全看懂。只要理解了故事情节,领悟了其中的幽默之处,能完成教师安排的大部分学习活动,就很成功了。提醒学生注意影片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语言,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语言体现他们的个性特征。因此,看电影之前可先给学生一个话题:Do you think what is true love? 然后引出电影的主人公:杰克和罗丝的爱情。

2.2层层深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

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电影画面的同时,一定要巧妙地设计练习,可通过问答、讨论、复述、表演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提高英语听说水平。整个电影长达3h,不可能整个课堂都看电影,这样就太“过”了。因此,教师要选择截取合适的片段,给学生看,并加以适当的练习。体现主人公之间经典爱情的片段是杰克跟罗丝告别的那一段,这段对话体现了两人之间的真挚爱情。因此,可以选出来给学生看,大概10min左右。第一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当中,跟主人公同喜同悲。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练习发给学生,看完第二遍之后,请学生完成一些听力练习,即完成单词和句子的填写。这是最基本的对影片直观理解后的机械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能力拓宽性练习。比如可以设计一些理解题:

(1)What are those people on the lifeboats trying to d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clip?

A、They are trying to tie all the lifeboats together lest one might lose touch with another.

B、They are making more room for the other survivors.

C、They are trying to move all the women into one boat.

D、They are preparing to leave to meet the rescue ship.

(2)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movie clip?

A、Jack is very confident that the lifeboats will come back to save them.

B、Jack believes that the White Star Lin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C、Rose actually says farewell to Jack when she says“I love you”to him.

D、Jack cannot survive without Rose's promise.

2.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一些听力和理解题目的练习,学生对影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这时候就可以进行自由讨论,以检测学生对影片信息捕捉的敏捷性,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可通过以下练习完成。

Choose the adjectives which can best describe Jack's character from the words listed below according to the movie clip you have just watched, and give your reasons.

A、courageousB、generous C、humorous

D、considerateE、emotionalF、optimistic

这部分练习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利用影片中的信息,各抒己见,在提高应变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适当的教育,从而加深对爱情的理解,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4角色扮演

做完了一些理解性的练习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并且能够培养语感,有效地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最主要是利用标准的英语进行对话,惟妙惟肖地模仿英文电影中的角色,让人有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Titanic电影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2人一组,表演电影中的场景。学生可以借鉴电影中的对白,也可以自主组织语言,将片中两人生离死别的场面演绎出来,更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可贵,爱情的高尚。

3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电影听说篇8

关键词 英文电影;听说教学;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99-02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Film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Li Jing

Abstract English fil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English films,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film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s discussed, and it presents how to use the English fil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Key words English movi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Henan, China 462002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育经历了一个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听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听力技能是培养和提高“说”“读”“写”等其他几项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但传统的被动听力的教学模式,缺乏时代性、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适应对高职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因此,转换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视听说课中合理利用一些英文电影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2 电影应用于高职高专视听说的优越性

2.1 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融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最佳的语言环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具体,增强学生用英语思维来学习语言的意识。由于英语学习是在母语的环境中进行,缺乏语言习得的先天条件,学生在语音室长期接触的大都是刻意编排过的录音材料,其语言缺乏真实性。电影的语言多是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物对话,并且片中人物都使用该用的重音、节奏、音高、停顿、语速说话,原汁原味,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电影的交际场景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与模拟加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这些真实场景下的口头交际,有助于他们习惯实际场合的交际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2.2 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瑞士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听完以后教师提问对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如何被动地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所以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心理上产生挫折感,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行动来反映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原声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性格。电影图文并茂、声形融汇的三维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让他们从思维、情感、态度、动机等方面共同参与认知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3 英文电影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英美文化

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一面镜子,它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通过对英文电影的欣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例如,影片《阿甘正传》通过展现片中主人公阿甘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历程,反映了美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全面和形象地再现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此外,《阿甘正传》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个人价值观的一些变化,从这部电影中还可以看到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3 电影在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的运用原则

虽然看电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必须是为外语教学服务,绝不能简单地当做娱乐和放松。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电影教学的时候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3.1 择片原则

电影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非所有的电影都适应于听说教学。如果所选影片语言难度偏高,发音含糊,语言不规范,用词污秽,就不能辅助英语听说教学。在影片语言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水平,采用难易适中、发音清晰纯正的;在内容上应选择贴近英美人士生活的,思想健康向上的;在风格上应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描述西方文化中的典型事物的。电影的选择还应与大学听力课程主题相统一,这样有助于课文的理解。例如,如果主题是礼仪,可以选择《单身日记》;如果主题是文化的多元性,可以选择《撞击》。电影主题应深刻有力、内涵丰富,为学生提供空间去思考和评析。

3.2 重复背诵原则

一部电影要反复地观看多遍,直到不用字幕也可以完全看懂听懂的地步。尤其是一些电影的精彩和经典片段,要求学生在课上反复跟读、背诵。例如《阿甘正传》中就有许多经典的台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也可理解为傻人有傻福);“Miracles happen everyday”(奇迹每天都在发生);等等。

3.3 精泛结合原则

精听是指在理解大意的前提下,反复听材料,力求听清所有单词、句子和段落,记住所听内容,并将其记录下来。其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模仿所听材料中的语音、语调、弱读。泛听是指每天都听一定量的材料,听时以了解大意为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熟悉不同人群在发音方式上的特点,增强语感,扩大听力词汇量。精听和泛听应该互为补充。例如在观看《狮子王》时,可以把第一章《生命的轮回》(Circle of Life)中木法沙教育儿子辛巴的经典片段作为精听内容,让学生反复听,然后背诵、听写;而将整部电影作为泛听材料,了解了就可以。

3.4 模仿原则

对于经典的电影,要模仿其中各种角色的对白。教师通过拆分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模仿电影中的英语对话。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语音、节奏和语调方面尽可能地与录音中的声音一样。这对于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英语发音,培养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说模仿类似幼儿学话,比较简单机械,但却是学习口语的基础,是初级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模仿性的训练做得不够往往导致各种错误。

3.5 电影回顾与口语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电影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上。要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影片观赏的作用。在电影播放后,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一下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以及文化背景,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让学生分组就某个专题如故事情节、主题、音乐、角色等进行自由评说,或者采用模拟对话、情景表演、回答问题、同声翻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积极性,增大其语言的输出量,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文电影作为英语听说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英语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起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英语并不能仅仅依赖于电影本身所传递的信息,还要在学生主体的动机和兴趣上把语言的输出、输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参考文献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78

[2]侯雪丽,宁翠叶.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问题成因及提高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上一篇:天象奇观范文 下一篇:清明节来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