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一段话范文

时间:2023-12-06 22:47:34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1

1、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步履不知不觉的就踏入了秋的地界。清晨,与往常一样来到小区不远的公园进行晨练,驻足眼望,公园内霎时变得色彩纷呈起来,经过一夜秋雨洗礼后,这里的空气更显凉爽。秋风吹过,缤纷的落叶再也不留恋树枝的缠绵,把对根的情谊都化作了泥土的芬芳。漫步在小径的我思绪万千,只有用自己的心境去品味秋天不同的感受。

2、看那果园里啊,鲜红的西红柿一排一排站立。紫色的葡萄在阳光下歌唱。绿色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子成熟了,果园丰收的繁忙。硕果累累的秋天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象。瓜果飘香的秋天更加美丽。

3、金秋的十月,秋风阵阵吹拂,树上的叶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枯黄。飒飒秋风摇曳着它们那青黄斑驳得叶子,红火绿过了的叶子,开始悄悄地、片片地飘落在地上……

4、秋天到了,秋天像一幅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图画,有红彤彤的苹果,有黄澄澄的稻子,有白绒绒的棉花……

5、秋天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红色、黄色、绿色,田里的禾苗有些淡淡的黄色,树木绿的更深沉。秋雨落下,一丝凉意。秋天的花草绽放,写下大自然的美丽。秋天的花草歌唱,歌唱大自然的灵性与美丽。

6、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鲜艳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经过几场秋雨的洗刷,秋天的天空格外的晴朗蔚蓝,白天,白云在阳光中泛着银色的灿烂的光,到了傍晚,整个天际被夕阳染上绚烂的色彩,偶尔有几只鸟盘旋飞过,像一幅大师的油画,让人产生无尽想象。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使人神清气爽。

7、送走炎炎夏日,迎来了清凉的秋天。那间或闷热火辣的天气也许是对夏天的怀念,也许是对秋天的欢迎;“秋老虎”是夏的余威,也是秋的序曲。在热情的送别与挽留、真诚的期待和欢迎中,完成了季节的交替,又开始了一个沉静而充实的季节。

8、秋天是大自然色调的真实展现,清新淡雅,果实成熟,金色的稻田。红色的枫叶,丰收的背后,体会到艰辛和汗水,使得这个季节更有韵味。

9、秋天是个缠绵的季节。它不像春天那样百花争艳,芳香怡人;也不像夏天那样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在歌唱;也没有冬天洁白雪花那么美丽。可是,它在我心中却是永远最美丽的。你看,秋雨吹打下的树叶漫漫的飘落下来,象铺满了金色地毯一样,走在上面软绵绵的,顿时,全身荡漾起一片浓浓的柔情,就会感觉到一种会心的欢畅。

10、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天很高很蓝。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阳光没有夏天那么酷热,没有冬天那么寒冷。望着秋天的天,宽阔舒畅。满是自然,满是美丽。秋天的天,广阔的胸怀,让人暂时忘记平日的忙碌,忘记日常的琐事。或是天空的胸怀,可以感动你,让人的心胸变得更宽广。如秋天的天空。

11、落叶凋零,枯枝败柳,一阵凉风吹走了最后一片叶子;虫蚁也做好了入冬的准备,正高声高唱着对来年春天的向往;蟋蟀弹琴,螳螂伴舞,为入冬后的沉寂作最后的渲染;唯有常青树依然焕发着它的风采,在这万叶凋零之时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落叶归根却也生机盎然的秋天。

12、秋风吹过,秋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清凉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这是秋天独有的景色。秋天是沉甸甸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写着收获,秋天,写着相思。秋雨缠绵,秋雨总是在悄悄中来临。滋润着大地,轻轻地庭院,柔柔的树叶。轻轻地敲打着窗户,茶香悠远,多情而婉约。秋雨又是温情而有韵味的,秋雨中空气的味道,淹没了城市的喧嚣。秋风感动,秋雨敲打着落叶。

13、秋天的风轻轻的抚摸太阳时,风随风充满芳香。秋天的风,熏香四溢,丰富的沁香,抬头望着天空,晴朗了许多,云彩白白,衬托了蓝色晶莹。娴静,轻盈,秋天的阳光里,和秋风一起飞翔。湖水丝丝涟漪,又见清风。捡起一片树叶,心中的一切负担压力随风而去,随风飘散,满是轻松,满是诗意。晶莹的水珠,青青的草地,空气也是爽凉和舒畅的。在秋天的风中,你会不知不觉如醉,思绪随风飘啊飘,飘向了金灿灿的天地,飘向了美丽的山林,蓝色的大海,壮观的瀑布,美丽的城市。成熟又绚丽的风,洒在大地。()

14、有人说,秋天是寂寥和凄凉的。也有人说,秋天是一种美丽和希望。秋天,这个季节,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更高层次的责任和美丽。这种美丽不是表面的,不是外表的,这种美丽是庄稼地里沉甸甸的收获,是满枝头挂满的果实,还有经历了风雨后满园盛开的花朵。

15、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在欣赏了春的激情,夏的狂热之后,秋天表现出了它特有的稳健与厚重。在我的记忆里,秋天是农民最忙的季节,每到秋天走近田间地头,看见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高梁、玉米、谷穗在阳光下摇曳,散发出金黄色的色彩时,那些辛劳一年的农民变露出了笑脸。他们的笑脸和秋的收获至今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人生的秋天,也同样充满着成熟的韵味,秋天里,我们尽情收获着在春天的沃土里播种的希望。

16、秋天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它不但天高气爽,风光无限,也是多少诗人吟诵和向往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这是苏东坡对秋韵的最好描述。朋友抽个空闲,带上家人,约上朋友,走进自然,走进秋天,去欣赏祖国的湖光山色,去接受大自然秋的陶冶吧!

17、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18、来到田野上,眼前立刻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金色的水稻映入眼帘,水稻上结满了果实,沉甸甸的都把水稻压弯了。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

19、秋天很美,是一种特殊的美,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你感知到了万籁俱寂的真正意境。秋天让人向往,让人明白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如果你勤劳耕耘,你就会迎来人生的秋天,收获秋天的果实。他们用特有的方式祝贺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2

一、 拉近距离,导入新课

师:老师初次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这首诗描绘了你们的家乡――南京一年四季的美景,现在正值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这紫金山脚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更有幸的是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瓜果飘香的秋天。(板书:走进秋天)

【评析】授课老师从山东来到南京,初次接触这里的学生。根据本节课以秋天为活动主题的教学,教师灵活选择了以描写南京的诗歌导入新课,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 接近话题,打开思路

师:说起秋天,在你们眼里,它和其他季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树上的叶子枯黄了。

生:秋天的枫叶红了。

生:庄稼都成熟了。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生:秋天很多花都开了。

师:哪些花都开了?

生:秋天来了,桂花开了,也开了。

师:秋天的变化可真大,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记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善观察)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言语想表达,拉近活动主题,打开表达思路。

师:刚才聊了这么多我们身边的秋天,那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赞美秋天的成语呢?

生:风轻云淡。

生:金风送爽。

生:秋风萧萧。

生:秋高气爽、千秋万代、春花秋月、秋收冬藏、一日知秋。

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词语,真了不起!可是,请你仔细想想这么多词语里,有一个词语虽然也带着“秋”这个字,但它不是来描写秋天的,是哪一个?还有吗?

生:千秋万代。

师:一日知秋。这个词语不太准确,再想想,应该是――

生:一叶知秋。

师:对!从一片落叶开始,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师:请看大屏幕,我把这么多赞美秋天的词语请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请教同桌或者老师。(学生练习认读,并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能把秋天的美丽读出来。谁来试着读一读?

【评析】由同学们熟悉的秋天相关的话题入手,复习积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初步体现归类学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想象秋天的画面,丰富言语表达的内容。

三、 看图说话,练习写话

师:刚才,同学们有声有色地读词语,我们听出了秋天的美好。其实啊,秋天不仅蕴含在这些词语里,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秋天吧。(配乐欣赏秋天的美景图)

师:我们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秋色里,你最喜欢哪幅图画?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成熟的累累果实。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师:哪个季节大雁往南飞?

生:秋天。

师:加上季节,把句子说完整。

生:秋天来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生:秋天来了,银杏叶变得金黄金黄的。

生:秋天到了,公园的枫叶都红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就把你们想对秋天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由熟知的生活,到相关秋天的图片,练习说话,连词成句,进行句子练习,尝试写话,并告诉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降低了写话要求。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这样的言语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觉说话不难,写话不难,做好了写话习作的起步工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师:写完了没有?谁来读一读写好的句子?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变红了。

师:写秋天的枫叶,你想到哪个成语?

生:枫叶似火。

师:能把这个成语放在句子里就更好了,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似火,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了。

师:真好!用上成语,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请大家也试着把平时积累的成语,用在自己的写话里,修改补充一下刚才的句子。(修改后交流)

生:秋天到了,农田里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可高兴了。

生:秋天到了,我和妈妈来到果园,那里瓜果飘香。

生:秋天到了,大雁南飞,飞到它们的第二故乡。

生:金秋时节,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园里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

生:走在秋天的路上,秋风习习,桂花飘香,秋天真美啊!

师:好!平时要多积累成语,并能正确恰当地使用,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妙笔生花。(板书:多积累)

【评析】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文字积累还不够丰富,如何把一句话写得生动具体,还缺乏能力和技巧。在这节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用上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把想说的内容整理、润色,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进行句子练习,逐渐培养学生下笔成文的能力,初步体会“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同时,提醒学生习作来源于生活,要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初步培B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做到说话有内容,有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连句成段,片段练习

师:要想把秋天的图画描绘得更全面细致,我们可读读学过的几段话,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秋天的?(出示学过的有关秋天的片段)

(1)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选自二上《秋游》

(2)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3)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秋天的?谁来谈谈感受?

生:第三段话把大豆当成人来写,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这是拟人的方法。

生:第二段话描写了流云的颜色,还用上了比喻。

师:描写颜色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生: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生: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比喻成了动物。

师:像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的形状想象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像这么多并列的事物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上――

生: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生: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有时……有时……有时……

师:从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表达方法。要想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我们还要学会合理的想象。(板书:会想象)学习借鉴以上这么多有趣的方法,试着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继续描写你眼中的秋天。(生写作,师巡视)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见闻与想象,让学生有话可写,连句成段。教师始终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观察与积累的好习惯,架设了说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习表达,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 交流展示,课堂总结

师: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在我的眼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在我的眼中,秋天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果园里,果实累累,柿子树上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苹果红彤彤的,像小朋友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串串葡萄拥挤在一起正在说悄悄话呢。那么多的水果,真让人馋涎欲滴。

生:公园里,枫叶如火,那些正在飘落的枫叶,就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那些落在地上的枫叶,又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张火红的地毯,看着这些美丽的枫叶,我不禁想起了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你可真了不起,不仅想象了公园的火红的枫叶像蝴蝶,像地毯,还用上了古诗句,增添了文采,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尝试运用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板书:学引用)

【评析】教师通过指导对秋天的景色的描写,训练步步深入,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立思考。

最后,这个学生的习作使用了学过的古诗词,老师顺势而导,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学过的古诗句或者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鼓励用上古诗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学以致用,关注语言实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迎着秋风,沐着秋阳,赏着秋色,吃着秋果,感受了秋天的美好。我们知道了在平时生活中要善观察、多积累、会想象、学引用,相信今后大家笔下的景物一定会栩栩如生。趁着十一小长假,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拍下最美的秋景,并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总评】小学三年级属于习作的起始A段,要让他们的习作言之有序、文通字顺,抓句子和片段训练是关键。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背诵积累好词佳句,并把积累的语言学以致用,自觉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句子、段落,及其基本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达中去,学习语言例子,进行言语的构建重组,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体现初步学习言语表达的基本方法。总之,教师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特点,让学生从阅读中悟表达,从仿写中学运用,初步掌握构段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表达习惯。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80)研究成果]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3

秋天的树叶

在这个果实累累的秋季里,我喜欢树叶。①

秋天的树叶不像春天的树叶那样小小的,嫩嫩的,也不像夏天的树叶那样生机勃勃,然而它的颜色却是五彩斑斓的,②给秋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同一种树叶,在秋天里与其他季节是有些不同的。银杏树叶虽说还是扇形,但颜色却有了明显的变化,③冬青树上的嫩叶少了,④香椿树叶变成了鲜艳的黄色,⑤柳树的叶子已经掉了不少,⑥松针倒是还有不少⑦……树叶的变化可真大!

秋天里,几乎所有的树都免不了会掉叶子。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是有灵性的,它们懂得感恩。⑨

看到秋天的树叶,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⑩我们不能白来世上一趟,或多或少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11}

【问诊就医】

“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的具体描绘和摹写,使所描写的对象给读者以具体印象。它是写文章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运用“描写”描述能把人物、景物的状态写具体、写生动,能让文章更加出彩。写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来描写,那样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上边这篇习作,明显缺少描写,如,①这样点题来得太突然,若加上对比的话会增色不少。②到底有哪些颜色?应该详细写出来,否则太空洞。③④⑤⑥⑦这五处应该对五种树叶的变化进行具体描写,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⑧树叶怎么掉的?这里缺少动态描写。⑨怎么感恩?不具体,应该说明一下。⑩它们二者有什么联系?是怎么联想到的?应该描写一下,否则太生硬。{11}结尾太仓促,读者不易接受。同学们试着改一下,加上描写,看习作是不是更加出彩了。

【康复出院】

秋天的树叶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小学 四(4)班 张沁彦

在这果实累累的秋天,有人喜欢甜美的果实,有人喜欢凉爽的秋风,而我却对秋天的树叶情有独钟。

秋天的树叶不像春天的树叶那样小小的,嫩嫩的,也不像夏天的树叶那样生机勃勃,然而它的颜色却是五彩斑斓的:有黄色,有红色,有棕色,有橙色,有黄绿色……每一种颜色都十分漂亮,给秋天增添了色彩。

同一种树叶,在秋天里与其他季节是有些不同的。银杏树叶虽说还是扇形,但颜色却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鲜亮的绿色,变成了浅浅的绿色,还带了点儿黄色;冬青树上的嫩叶少了,大部分都是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深绿色;香椿树叶变成了鲜艳的黄色,再也不是原来绿油油的一看就想吃的样子了;柳树的叶子已经掉了不少,剩下的叶子,叶尖也开始泛黄了;松针倒是还有不少,但是它们变成了深绿色……树叶的变化可真大啊!

秋天,几乎所有的树都免不了掉叶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轻盈地飘落下来,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舞蹈一番,然后轻轻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是有灵性的,它们懂得感恩,就算枯死了,也要报答大树,把自身的营养贡献给大树,让大树长得更加茂盛。

看到秋天的树叶,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那一棵棵大树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而我们则像一片片树叶。我们不能白来世上走一趟,或多或少都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我们才是幸福的,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跟踪复查】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4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有关秋天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读书时遇到不懂的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的。教师点拨: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都是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积累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另一个是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3.在“书写提示”中要学会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画顺序,按照“横平竖直”的方法书写汉字。如“排”的写法,提示学生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4.“日积月累”用读、写、默写等方法掌握描写秋天的一些词语。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解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2.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生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查字典,字典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请教它的时候很多,它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有“忐忑”这个词语,我就是通过查字典明白它的意思的。

生2:我时常运用组合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生3:刚才的同学说得都不错,我有时候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词语或句子。

生4: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近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近义词是“好看、漂亮”等。这就是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效果也不错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刚才你们提到的方法,还可以用换词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

直接进入板块,然后根据学生的经验让他们放开去说,学生平时也有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只是不善于总结归纳,老师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激励他们动脑子去思考,去组织语言,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

春:百花齐放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春风满面

夏:酷暑难耐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秋:五谷丰登

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

瓜果飘香

冬:寒气逼人

鹅毛大雪

天寒地冻

漫天风雪

2.师: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3.小组派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1)查字典理解词语。

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查字典和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就是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设计意图:

通过第二个板块的学习,把理解词语的方法应用到词句段的词语理解中,巩固了字词理解的方法,再次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板块三:书写提示。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的规则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笔画要写规范、正确和整洁。

(2)字的大小要适中。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板块四: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1.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2.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的成语)

3.分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气候凉。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透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地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4.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

积累描写秋天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教学形式较单一,学生的思考空间相对较小。

教学建议: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5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重点字词:

自:在。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

区别:

(1)

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

阻绝:断

(3)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五、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眼见“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景象和耳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声的感受,见此景,听此声,哀伤、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终年在凶险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顾命,自然景物尽管令人赏心悦目,却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苦难。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九、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7、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

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9、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10、归纳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11、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

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

1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13、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答: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10.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6

“综合习作法”是针对先前盛行的“作前指导法”与当前兴起的“作后讲评法”而提出的。在写作教学中,“综合习作法”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减少了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园地三的习作“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时,采用“综合习作法”指导了如下教学活动:

首先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美妙的声音的优美词语,如:秋高气爽、秋风习习、天高云淡、秋雨绵绵、秋菊傲霜、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还有描写秋天景物的优美句段,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这些优美词句进行品析。体会这些颇具“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式、段式,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这些描写秋天景物的语言材料。接着是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画下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习作前的说话,先说自己在画面上画了什么,再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画面来画,要求“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些”。然后让学生评一评说得怎样,可以从哪些地方进行改进。同一观察小组的同学还可以相互比较:在同一观察地点,他画了什么,我画的是什么,别人又画了什么,在同一地点有哪些可以入画?说画的过程实际就成了习作材料的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

再就是用“秋天的_______”这样的题目写作文,把自己刚才在说画、评画、比较画及实地观察中积累下来的素材,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句式、段式结构写下来。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听完后大家找一找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加以改正。品一品写得新奇、生动、有趣的词语和句子,找一找需要改进的地方。改完后,教师把每个同学的习作张贴在“新苗”作文栏中,让大家欣赏。(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平定中心小学)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7

一、学生读的方式

第一位教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第二位教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快的同学也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齐读。它的优点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热闹,不至于冷场;缺点是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单独表现的机会很少,其中不乏有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而第二位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既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一切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课文内容的方式

第一位教师教学片断:

师:哪位同学说说这段话写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

生1:写了北大荒的天空。

生2:写了北大荒的流云。

师:课文中描写的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变成了哪几种颜色呀?

生: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师:你找得非常全。那么课文中把流云比做什么呢?

……

第二位教师教学片断:

师:哪位同学认为自己读好了,想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个人读。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那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到位,一会儿准备评价)

师:大家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正确、流利,但是在感情上还欠缺一点。

……

师:老师听见你们这样说感到很高兴,你们很会评价并且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这一点老师要向你们学习。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想:这段话描写了北大荒秋天哪里的景色。

生:我认为这段话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很美丽。

师:你是从哪看出它美呢?

生:我觉得流云很美丽,颜色很漂亮。

师:你能不能把课文中描写流云美的句子画出来,自己美美地读一读吗?

……

从这两个片断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采取的是师问生答的方式,整个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就算把课文学完了。这种方式,我们俗称为“填鸭式”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重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整个课堂活动单一,学生个体参与的机会很少,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第二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倾听的能力、朗读能力、表达的能力、评价的能力等。另外,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侧重于“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积累的方式

第一位教师教学片断:

师:这段话写的景色太美了。下面同学们把它背下来。看哪个同学背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对优秀学生提出表扬)

第二位教师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课文知道北大荒的秋天,那儿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流云是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北大荒的主人,面对外来的游客,你能把这儿秋天的美景向游客介绍一下吗?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学生试着介绍描述。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展示)

……

从这两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倾向于应试教育,对于文中的优美句子,学生只要能背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重知识轻运用,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语文就为了考试,其他没什么用,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二位教师在教学时比较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从导游介绍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并且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教学要从学生个人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

总之,从同课异构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位教师的课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起来更主动,更有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产生不同的效果。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篇8

一、品味用词的精准

抓住关键词,用“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调一调”等方法品读、揣摩词语运用的准确、精妙。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词语充满画面感,让教学更具张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第2自然段,重点品味“烧”这个词:“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老师指导:“烧”可以换成什么词?把这些词放进原句,对比诵读,看看哪个更好?好在哪里?通过与“飘”“飞”“红”“铺”“移”等词反复比较,大家觉得还是“烧”用得最好,因为它凸显了范围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恢宏、色彩之艳丽、变化之动感。一个“烧”字,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文学经典就是如此,一个字,不多,也不少,不可替代。这就是炼字的功夫,语言的魅力。

二、解析构词的精当

解析《火烧云》第3自然段,品味不同方式构词的精当: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解密表示颜色词语的构词方式及表达效果

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这个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再给词语分分类,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效果。结果,细心的学生有了如下发现:

“红彤彤”“金灿灿”等词语的构词方式是ABB式,能使颜色显得鲜艳、明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词的构词方式是ABAC式,能使颜色更加丰富多彩;“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的构词方式是“水果+颜色”式,让人不仅感到色彩新鲜,还有熟悉而具体的美感。

(二)仿照不同的构词方式写出表示颜色词语

实践证明:模仿是语言学习之初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上述认识,老师引导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学生的表现实在令人欣慰,如下仿写不同形式的词语展示出他们良好的学习效果:

构词方式:ABB――黄澄澄、绿油油、红艳艳、白皑皑、黑乎乎……

构词方式:ABAC――半蓝半紫、半红半黄、半绿半灰……

构词方式:水果+颜色――橙黄、苹果红、橘子红、葡萄紫……

(三)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差异的辨别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我们让学生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的表示颜色的词,教师读引句,学生读替换描写色彩的词语,进一步感受发现这三类不同构词方式的词语所描述的颜色分别具有鲜艳、多彩、新鲜的特点,对照原文反观自己仿写得好与不足,并加以修改和优化。

(四)运用表示颜色词语仿写句子

正如书法的练习遵循先“入格”后“破格”的规律,活用句子表情达意也可以从仿写起步。在上述循序渐进的训练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和“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写句子,描绘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还很快”的情境。

三、赏析句式的精妙

所有的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为了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引导学生聚焦语言表达的范式,赏析句式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贴切、生动、传神。

例如:指导赏析《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第2、3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鏊。

师:瞧,秋天的大门刚被打开,秋雨姑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施展魔法,她把五彩缤纷的颜料,都送给了谁呢?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

生: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把橙红色给了果树。

生:它还把很多很多颜色给了仙子。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瞧,银杏树叶好像什么呢?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银杏树叶好像小扇子,作者把一片片银杏叶比作了一把把小扇子。

师:秋风吹,秋雨下,树叶摇曳,好像扇子“扇哪扇哪”,太美了!仿佛还有“沙沙沙”声,好动听啊!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边配动作边读,有个男生还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朗读)

师:枫叶呢?作者又把它当作什么来写呢?

生:作者把枫叶当作邮票。

师: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开始观察图,并且展开想象。在课件的帮助下,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还发现了邮票和枫叶都有传达消息的功能。

师:你们真聪明,太会发现了!“枫叶”“飘啊飘啊”,我们该用什么语速来读呢?

生:慢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风托着叶片慢慢飘落。(一个男孩子连手都没有来得及举,直接站起来就配着手部的动作大声回应)

师:原来你眼前有画面啊!这是读书的好办法,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能将文字读成一幅幅画。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眼前呈现出画面感,多美的享受呀!

……

师:作者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枫叶比作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生:这样写,非常吸引人。读起来美极了!

生: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扇子似的银杏叶、邮票似的枫叶翩翩飞舞,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一下子就把银杏叶和枫叶写活了。

生:这个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写得很生动很美丽。

师:是呀,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方法,就能让语言表达如此生动、美丽,如此贴切、传神。同学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这样的方法,你们写出的内容,一定也会很吸引人的!下面我们就学着这样的语言范式,来美美地说说。(课件出示秋天的葡萄、苹果、梨、柿子、桔子、樱桃、香蕉等图片)

师: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八幅图,用上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来说一说吧!

(不少孩子已经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但也有个别孩子仍努力地观察着图,还有的孩子正等待着听别的学生怎样说)

师:(预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魔方”,以帮助想象力稍微欠缺的孩子)请已经想好的同学随时准备帮助还没有想好的同学,请还没想好的同学仔细看着课件,小魔方也会帮助你的。(随机点击任意图片,每一图片下面会很快闪过一张与上面图片形状相对应的小提示。例如“一个个红苹果”,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个个黄澄澄的雪梨”,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顶顶滑雪帽”……)

这时,刚才还没想好或者拿不定主意、等待别人回答的孩子,眼里顿时闪烁出智慧、自信的光芒。已经思考好了的孩子,受到小魔方的启发,仍在不断地修改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精准度。同学们个个兴味盎然,妙语连珠。

对于兼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语言范式,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体会其曼妙之处,破解其表达之密码,活学活用,想象合理,表达生动。整节课学生不仅“乐学”,而且还“善学”,轻松愉悦地习得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快捷高效地获取语言发展的能力点。学生很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四、揣摩描写的精彩

揣摩、感悟、解密“围绕主线进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以致用,迁移无痕。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聚焦“两指”

围绕主线“手有所指乃是心有念”,面对“两个指头”和“两次指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透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和“越发指得紧了”,去品味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感悟严监生的内心世界。

(二)紧扣“三摇头”

感受“动作+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鲜活形象。

策略一,导问:

面对这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面对这些猜测,严监生又有怎样的反应?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策略二,交流:

大侄子:“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奶妈:“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策略三,对比:

如果把原文改为如下描写,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摇了摇头。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又摇了摇头。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还是摇了摇头。

策略四,批注与交流:

对比阅读,原文多了哪些描?请用重点符号作标注,细细品味关键词,并在旁边写批注。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一e: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描写)。

二e: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神态描写),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动作描写),越发指的紧了(动作描写)。

(交流:透过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非常着急)

三e: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动作描写),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动作描写)。

(分享:透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失望绝望)

作者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传神地描述了严监生临死前面对诸亲六眷的猜测所作出的反应(两指+三摇头;动作+神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作者吴敬梓“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三)落实“小练笔”

拓展链接读名著,学以致用巧练笔。“小练笔”形式多样,如:精彩片段,仿一仿;紧扣“略写”,扩一扩;抓住“留白”,补一补;合理想象,续一续。

呈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

请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在第⑤自然段中补充几句细节描写,写一写吝啬鬼葛朗台见到镀金十字架、银镶圣水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扎根于文本,通过对精彩字词、语句的品味,对经典修辞、表达方法的鉴赏,及时拓展迁移运用到新创设的语言情境之中。学生言语表达生动灵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挖掘、拓展与运用融合,品鉴、理解与运用同步,赏玩、阅读与表达共生。

上一篇:有你相随范文 下一篇:我最喜欢的书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