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5 22:43:12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 经济法;案例;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D912.2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126-1

案例教学法也叫范例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基本法律知识、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探讨,以达到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以及锻炼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了解我国有关经济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适应法治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最基本要求。经济法课程是法学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无论对以后的继续学习还是就业,经济法的知识都会提高公民考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和经济法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经济法教学和学习效果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也叫范例教学法,“案例”一词来源于“exemplum”,本为“好的例子”、“典型案例”、“典型的例子”之意。一般认为最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它是指以真实的案例为教材,教师采用苏格拉底问答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矛盾中发现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的适用性价值一直体现在对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实践的一线一直得到师生的欢迎,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来源

案例教学法的来源渠道和筛选过程需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才具有以一敌百、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所谓典型案例,是指能够准确说明某个理论问题的案例,或者是与某个理论相吻合的案例。同时还要注意和教学目标的自然融合。在具体的选择教学案例的渠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电视媒体。电视台作为一个大众传媒资讯平台,是很好的普法宣传途径。这方面有很多媒体都做的很好,如中央十二台的社会与法频道,其中有几个很好的栏目:《经济与法》、《今日说法》、《法律讲堂》,这些案例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我们课堂上鲜活的教学案例,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搜集整理案例,让他们讲述,然后师生再共同分析案例。

(二)当地法院系统。有些案例是公开的,也有的案例并没有及时的公布,可以组织师生一起去当地法院或者检察院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案例,法官对此也是理解和支持的。特别是可以让学生分析法院为什么做这样的判决,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分析这个问题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经典案例。教材和教辅中也会有一些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是经过法学家和教学专家的一致推荐才进入到教学材料中来的,它们的入选势必有其法律依据,所以审慎的对待这些经典案例,对我们的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其他渠道。除去上述的一些搜集渠道,还有一些其他的渠道。例如可以让学生关注新闻,有些经典的案例在新闻中会有一定的体现,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乡搜集一些经济法学有关的案例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一)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学生教育应紧密结合生产、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并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日常授课中贯彻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就成为一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系列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一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社会实际。

(二)知能并重原则。知能并重原则要求大学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使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学认为: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项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积极主动精神。学习是极为艰辛的脑力劳动,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智力活动。法科大学生的学习对象是比较深奥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有关理论知识。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良好载体。尤其是讨论案例法,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案件时,不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认真分析,指出其有误的地方,发现其可取之处。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罗贤东,余秀华.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途径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8,(5).

[2]张鸿浩.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2

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误解,把举例子简单地认为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通过案例要解决什么样的管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专家雷诺慈的教学目标分层法,将案例进行与教学目标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应配合教学内容的进行案例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行为表现。

2.案例的选择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要想使得课程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要想案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选择来选择案例。所选取的案例要具备几个本特征:第一,真实性。切不可杜撰,胡编乱造,案例应当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过程。第二,经典性。案例不要害怕老,只要能真切地反映出问题,与课程所讲内容紧密结合,案例中的问题能够发人深思。第三,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参与,所以案例要具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和讨论的作用。(2)案例的来源。现在教师找案例主要运用一些MBA经典案例,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管理案例,还有一些是国内的经典案例,更多的案例来自一些新闻、报刊杂志等。一般MBA的经典案例都是从哈佛案例库中选取的,案例中提到的企业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商品以及其它媒介获取的一些信息、经典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国内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等三大案例中心,案例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环境,也非常受欢迎,但数量少。最后,案例内容的要注重案例的理论性、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样,方能保证案例的质量,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解决问题。(3)案例资料的组织整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选择的案例会很长,若不加以整理,会影响课堂效果。课堂时间的分配要注意,切不可让过长的案例占用太多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将案例进行整理,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最好选择短小精悍的案例,信息量也要适当。(4)授课对象的学习准备。授课教师除了自己要准备课程之外,还要注意学生在知识上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应有较完备的专业图书馆,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所要准备的知识点。最后,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3.案例的展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计划好:案例呈现的时间,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以例引理,就是先呈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而从案例中的讨论过程中推理原理。这种做法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管理学决策部分,有一章节是决策的影响因素,可选择一个经典案例,比如迪斯尼在法国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很容易掌握抽象的知识点。二是以理引例,就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原理,后呈现案例。主要作用在于抽选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的讨论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来。教师可通过分组竞争、自由发言等多种方式组织讨论。通常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的分配。除了要注意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分配的时间外,由于学生较多,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人数以及参与程度。(2)控制进程。教师要发挥有效控制课堂的能力,既要善于控制学生的过度激动的场面,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讨论的主题,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争论。(3)点评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就学生所有的讨论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的肯行,不足之处也要提出。同时,教师也结合教学目标发表个人的独特的见解。最后,要把案例讨论过程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索或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今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创新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由于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所限,特别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程度不高,这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只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案例教学才会在以后应用得更为广泛,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3

案例研究发源于医学,其基本出发点是医学理论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临床实践却是复杂的,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二是通过学习他人的典型案例。长期的亲身实践,一是浪费医生本身的时间,二也是浪费病人的生命。替代亲身实践,但又能够取得实践经验的,就是典型病例研究。在医学里,典型病例是一种稀缺物品,它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撰写、分析,同时也需要有得特定病的病人。如果某种病在医学上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该病人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案例分析在医学里得以大量应用,其原因在于医学理论在运用于实践时,需要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通道,只懂得医学理论,很难保证医疗质量;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医疗质量;典型案例分析可以节约大量临床实践所需要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医生本人就能够直接接触到大量的病例;病人对医疗质量具有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平时难以想象的费用。

法学的判例研究

法学也是一个案例研究得以广泛运用的地方。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法学理论要运用实践,需要在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律师可以提高辩护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法官也可以提高判决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公道;法学家也可以提高法学研究的质量,针对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修正法学的理论;立法者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明确法律的基本含义。案例分析在法学界得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律实践的质量,尤其是提高辩护的质量,而只是法学理论,只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而更重要的是律师、法官、法学家等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判例本身甚至起着法律的作用;诉讼当事人对保护自己的利益有着百分之百的强烈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相当的费用。

医生在病人的强烈有效需求(有资金支撑的需求,非空想的无资金支撑的需求)的驱动下,也有积极性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症,甚至是一个又一个的绝症。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工商管理;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30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是由教师根据所授内容进行筛选而得到的,是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授内容而安排的。让学生在特定的、典型性的环境中进行角色体验,从而提升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

案例教学法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个开放性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参与进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全员参与。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与经典案例处理方式的不同,从而发现自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不足,并及时作出改正,逐步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思维广度,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师生互动性。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讲解员,而是成为案例中的主持人和旁白,学生也从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成为案例中的角色。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经典案例进行再现和讨论,从而提升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会为了向学生传达经典案例而过分重视理论分析,而忽视实践操作和对细节处理的把握。教师对案例的理论进行大量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但也使案例教学法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择的案例大部分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相符。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应用的时间较短,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多在报刊中进行选择,选择范围较窄,这样就造成了相关案例与现代中国实际情况脱轨的局面。这样的案例选择,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处理实际工商管理问题的办法。

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够熟练,认识不够全面,往往会造成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分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仅仅作为一种举例方式出现在课堂,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体现。这样就使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无法相互配合,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起不到相关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的合理应用

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堂上的合理运用需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案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接触到一系列案例之后学会自主进行思考,从而学会将工商管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学习相关工商管理知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并将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每节课所授内容不同以及参与的学生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同等特点,安排不同的案例以及对案例分析的不同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工商管理相关案例的选择,多选择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与时代接轨的案例。在案例教学初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经典案例,让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有整体上的理解,并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之后引入与时展密切联系的案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本地区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针对现代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并将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完善工商管理相关案例的选择,从而使案例教学法逐步完善,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富生,邹国良,汪小平.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2):41-44.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R1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3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适应现代要求的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以医学科学为基础,管理科学为主,融合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为卫生管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骨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应的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政策、组织管理与工作方法,研究我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其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又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指导作用[1]。

卫生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功底,还必须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和提升。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管理学理论深奥,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引入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注重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入特定案例情景现场进行分析教学,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应用技能,逐步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卫生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平等对话,达到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建立,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等属性的一种教学方法[2]。起源于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问答式”教学法;19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并逐步推广。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为学生创作一个逼真的、具体的管理情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提倡打破学科间界限,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获得所需的材料,通过交流和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员通过合作解决实质性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符合实际工作的客观要求[3]。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编写和精选典型案例是案例分析讨论的关键和前提条件,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组织的成败,科学、合理、典型的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互动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的选取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在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主题,采用资料搜集、授课教师讨论和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案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4]。

1.案例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案例的客观真实性决定了组织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在案例选择上要紧扣实事,把握我国和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只有选择真实案例,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和本来面目,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进行综合辩证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认识。

2.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案例的目的性决定了组织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所选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又要联系实际,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适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卫生管理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3.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决定了组织案例教学的代表性。典型案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是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那些代表事物总体特征的现象。所选典型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较丰富,思路更复杂,解决过程曲折。通过学习典型代表性案例,提前接触专业、接触社会,能有效实现从卫生管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布置。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案例布置一般提前1~2周完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介绍案例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案例之后,提出观点或者设置若干问题。

2.分组讨论。布置案例后,要求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分组进行讨论,作为课堂讨论的前期准备,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讨论发言有的放矢,确保讨论课的正常进行。每个小组还要选出责任感强的小组长,组织讨论,同时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发言,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为保证讨论的质量,应要求在讨论后每组上交一份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小组讨论的主题、主要发言内容、成员的基本观点、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总结等。

3.课堂讨论,小组发言。课程设置是教育方法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过程是整个教学方法的关键。每组派代表做一个10~15分钟以内的关于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发言,发言之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这个小组成员提问,而这个小组成员需要做出解释。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和引导员,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听取小组发言的同时,积极地启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主动地思考,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总结阶段教师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各小组发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加以总结、归纳和提炼,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和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1.教师做好充足准备,不断提高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并了解和掌握当前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不断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查阅指定的文献和资料,广泛搜集案例相关的信息,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思索并辩证分析。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三、案例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使得沉闷、单一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情景环境中,锻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相长,更有效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客观真实、目的明确和典型性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5]。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具有深厚的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又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实践技能,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点,而案例教学法正是符合这种课程特征诉求的教学方法,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 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倪建.案例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

[3]张欣荣,张川,李武宏,等.提倡研究型教学,培养学员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l2).

[4]吴妮娜.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6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笔者多年从事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对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一直很关注,曾经向多名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优秀毕业生做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没有多大用处”;笔者也曾经询问过不少企业界的朋友,他们同样也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但“成本管理”非常重要,只是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即使在个别企业中有所应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缺少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大部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务会计、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个企业能这样做。即使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看成是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其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得不到推广和应用,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管理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可操作性差所造成的。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并且国外著作针对国外的情况研究,而实际上中西方在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把西方的管理会计生搬硬套用到中国,管理会计在我国就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另外,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案例的分析。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二、管理会计教育改革基本思路

(一)对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要进行彻底改造。纵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管理会计教科书,无非是外国管理会计著作的中文版,普遍存在实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而且其中有不少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重复。从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成本管理,而现有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从其内容体系上看,基本上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无非是说管理会计侧重于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规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塞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管理会计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的内容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中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如投资决策等)分解出去,把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足鼎立,互不交叉重复。调整后的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而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

另外,把管理会计中出现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分解到财务管理学科中去,如把管理会计中的资金预测分解到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短期经营决策纳入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中去,把预算控制纳入到“损益管理”中去消化,因为筹资、投资、损益的管理以及资金管理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既合情又合理,因为经过这样处理,就会使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损益三大管理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系统。同时,凡属“资金”范畴,凡属筹资、投资、资金分配的职能一律由财务人员承担。如此对管理会计的分解,首先解决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其次又解决了管理会计职能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虚置状态,保证管理会计原有的职能在实务中得以延续和开展。

(二)对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要彻底改革。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目前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而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如果没有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就难以进行。国外如美、英等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的成员既来自于会计学术界也来自于实务界,并且国外的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取得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即便取得了管理会计师资格后,也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协会的成员本身已具备相当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

此外,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都设有学术研究部,其成员由学术界与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由于上述因素,国外在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中,学术界与实务界比较容易沟通,双方的配合与协调也搞得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这一点可以从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所附的大量案例中找到答案。并且,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还设有学术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会计刊物,如《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杂志。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近年来,美、英的《管理会计研究》也注重于刊登典型案例研究的文章,这两种专业性杂志在推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已引起我国会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我国《会计研究》杂志在1997年曾开展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有奖征文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中国会计学会在1999年又专门成立了“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并在当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会计学会1999年重点会计科研招标课题中,“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是取得资助金额最高、课题数目最多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短时间内难以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的情况下,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就非常必要。而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在这次活动中,我国会计学术界将同实务界密切合作,通过对全国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公司理财教学;案例;选择;运用

1 案例的选择与效果评价

《公司理财》案例的选择与运用可以形式多样,对于案例的选择与运用效果,可以按照如下三个标准加以评价。

1.1 引人入胜的标准

财务案例和案例的运用要能够引人入胜。所谓引人入胜,,不仅仅是保证案例教学课堂形式的生动活泼,而更多的是指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意愿。

1.2体现理论的价值

财务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能够体现理论的价值。对于MBA 学生而言,教师不止是教给他们理论知识和分析思路,更要让他们了解,这些财务知识来自于对千千万万的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因而可以反过来升华实践,是可以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利器。

1.3模拟真实的决策

理论应用于实践绝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对于财务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于实践问题的

深刻认识缺一不可。财务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充分地让学生在无法直接接触实践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模拟真实情境下的财务管理决策,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2 案例在教学中应用原则

2.1以有代表性的本土案例为主

大学经济类本科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服务于我国的各类企业或者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各类部门,因此,公司理财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国际化,忽略本土化。对于高职学院学生而言,本土化案例的信息更容易获取,更容易让学生有切身感受,从而产生更为深刻的认同感。从 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选择关于国内知名企业或本地熟悉企业的相关案例。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较晚,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管理决策上也有着复杂而又独特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财务管理方面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说,我国的公司理财实践与财务理论知识之间有一条鸿沟,要架起案例这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若处理不当,就会让整个课堂在这条鸿沟中迷失。所以,教师应当时刻提醒自己,通过案例学习财务理论知识才是案例教学的本质所在,既不能简单地把企业实务作为成功模式介绍给学生,也不能把教材中的公式生搬硬套地强加于案例情境。

总之,教师应以本土案例为《公司理财》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由于驾驭本土案例比直接使用相对单纯的附有教学指南的国外案例难度更大,教师一方面要透彻地掌握财务理论,另一方面要深刻地分析案例所描述的企业实践,务必在拟定周全而巧妙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展开案例教学。

2.2以经典的外国案例为辅

在以本土案例为主的基础上,也要辅以国外经典案例的使用。

首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财务理论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个好的分析工具在不同的情境下都可以解决问题,不同情境下的决策方案可能各不相同,但分析思路却是一脉相通的。

其次,经济全球化要求当今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国际化,外国案例不仅帮助他们了解外国公司的理财运作,也有助于他们解决本土的财务问题。

第三,我国的本土案例不可避免地被烙上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痕迹,而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复制个别公司的成功经历,却可以让他们了解在任何时候都有用的管理智慧,这就要求案例来源的多样化。比如,,我国的本土财务案例多来源于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特别是股权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得几乎每个财务案例的分析最终不得不落在公司的治理制度上,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我国的股权结构乃至整个公司治理结构都正在发生变化,当外部制度逐渐规范之后,财务决策将会如何?教师可以从国外案例集中找到更加纯粹的财务案例,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四,国外经典案例的内容结构规范,而且附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南,使用这些案例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有效地提升我国教师组织案例撰写、 引导案例讨论、 控制案例现场以及进行案例评价的能力。

2.3 以自行撰写的特色案例为穿插点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越来越丰富,为《公司理财》的教学案例提供了难得的优质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结交企业界的人士,通过访谈、调研和考察获取第一手的公司财务管理资料,对几个行业的不同公司进行长期的跟踪分析。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接触企业实践,训练自己运用财务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持对财务案例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财务案例的撰写,随时进行案例信息的更新。当然,为了保守商业机密或提升案例的典型性,教师还需要在不改变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实际数据加以掩饰和调整,让改编后的案例进入课堂。将自行编写的案例穿插于、《公司理财》教学中,可以更自如地帮助学生架起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还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本人的信心和激情,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4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案例

在 《公司理财》教学中, 案例讨论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应当服务于《公司理财》的教学目标服务。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择与运用在形式上应当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但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案例的选择与运用在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一致性。以教学大纲为主线,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案例讨论。在上课的不同时段上,也可以安排形式灵活的多样化案例,如上课伊始以短小而富有趣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课程中段以局部性的难度适中的案例刺激学生思考,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结束时布置综合性的大案例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全面适应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冬伟,李建良,王芸.案例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新探[J].会计之友,2006(11):62-63.

[2]厉以宁,曹凤岐.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篇8

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而且,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通过对市场营销案例的研究分析,能够揭示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在规律,有效地引导和促进营销案例分析的开展和进行,达到教学目的。

至今,案例教学已成为营销管理类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目前,案例教学研究大多是关于工商管理研究生及本科教育,而针对高职高专的反而较少。探讨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有效教学方法,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是提高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高专教学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所以营销案例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并要研究高职高专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与内容应具有的独特性。

第一,原理讲授课依赖案例解释。高职高专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与思维习惯,对原理的理解、吸收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经典营销案例的介绍。根据授课内容,核心原理与策略,教师要用成功的和经典的营销案例来解释,加深学生对知识难点和重点的理解。案例介绍也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这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营销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章后分析案例,巩固所学生学知识,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

第二,营销案例分析课,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营销原理的认知,了解营销的基本技能。教师在讲授基本原理后,可以留出固定时间上案例分析课。课下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分析案例,课上集体讨论,互相学习,求同存异。教师点评案例,拔高学生的理论认知。这样,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克,动脑、动手,对营销理论和技能的感受是深刻的。营销案例分析所使用的教学资料,是围绕某一产品、某一行业的问题展开的,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也是对某一地区、某一产品和某一行业的熟悉的过程,了解了这一产品、这一行业营销状况与专业技能运用的情况。

案例教学资料一般包括经典案例与热点案例。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使用经典的、已成熟的案例,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兴趣,编写学生熟悉的产品案例,特别是要搜集、整理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龙头企业的案例。学生熟悉的产品案例,看得到、摸得着,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具有本地特色的龙头企业的案例在讲授时教师可展开情境化教学,学生通过实际参观、考察企业,分析市场状况,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

第三,注重建立和使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案例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营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营销模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一个虚拟的商业环境中,演练所学的营销理论和技能,同时又不需要承担在现实中可能面对的风险。通过几个季度的软件操作,学生将主动地理解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种营销理论、分析工具和操作方法,自觉地从营销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并且在模拟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对手的策略、然后组织实施和修正自己的营销策略。在可能实现的成功或失败结果的基础上,对营销体系方法不断地运用体会。这样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分析、总结、互相比较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角色转换训练,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知识学习过程当中,习惯接受老师的权威,在他们的思维定式中总认为老师说的绝对是完全正确的。通过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教学,学生成为决策者,营销的各环节都由各自的团队去做,培养了学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魄力和眼光。

第四,营销实训是案例分析与营销模拟实验案例教学的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营销实训中,老师可以设计市场调查与营销策划环节,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分析现实的市场及竞争,提高对产品、市场的认识,为它们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业务员打基础。

营销实训是一个极好的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是将课堂与市场连接起来,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营销环境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并自觉加以运用。营销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经济、行业、企业、产品及竞争的好机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训练。在实训中,教师可将企业及产品的实际情况作为案例的背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不断为企业及产品献计献策,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尽管有一些想法还较稚嫩、不成熟,但这将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学习探讨问题的兴趣。在互动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企业调整营销策略后,学生们关注市场反应,及时反馈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试着去找解决方法。

在这一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进入到一个行业,不仅学习了有关商品学知识,掌握了销售这样产品的技巧,而且从市场竞争、企业、经销商处学得宝贵经验,全面的提升了市场营销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上一篇:爸我回来了范文 下一篇:重庆高考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