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表嫂范文

时间:2023-10-23 14:20:48

我和表嫂篇1

请记住: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它们像一颗颗海底的珍珠,藏在了我们的心中。今天,我就挑选一颗最闪亮的珍珠给你们瞧瞧吧!

在2008年的夏日,表嫂已怀孕9个月了,还有1个月BB就要出生了。炽热毒辣的太阳,满怀恶意地直射人们的头顶,整天 炙烤着大地。真是热死人了。今天,我陪着表嫂去东莞产检。我和表嫂来到了嘉荣的车站旁等4路车。“哎,好热呀,4路车还没来,我早已全身是汗。”我心里已经怨言满天了。“快坐,坐在这儿等吧!”一位老奶奶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表嫂。“谢谢你,我不用了,您坐吧。”表嫂感激地答道。“你站着好累哟,快来坐吧,肚子里的孩子都累了。”表嫂就坐了下来。随后,跟奶奶聊上了几句。车可终于来了,车上好多人哟,我和表嫂都没有座位坐,唯有站着。车慢慢地开始行驶。突然间,有人拉着表嫂的裙子,表嫂回头看,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阿姨,您坐我这儿吧!”“没关系,妹妹,你坐吧!”“可您是孕妇呀!妈妈教过我,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有老人、残疾人、孕妇等有需要的人,要让座。”旁边有个女人,应该是她妈妈吧!她妈妈微微的笑了。表嫂说:“妹妹可真懂事。”车一直开到了医院哪,我们下了车,走进了医院。产检完,我们刚走出医院的门口,就下起了倾盆大雨。“糟糕,我们没有带伞。”我说。“我们走到那间商店里等一会儿吧。”表嫂说。雨越下越大,过来避雨的人越多,一位年轻的哥哥突然间说:“你们撑这把伞吧!”“谢谢了,我们在这儿等一下好了。”表嫂说。“没关系,我的家就在这附近,我可以冲回去的。”哥哥说完后,把伞给了表嫂,就冲往家的方向。

这件事使我感动,我永远保存好这件美丽的事,毕竟它是比珍珠更美的东西。从这么点滴的事中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请记住:

我和表嫂篇2

1、学习本文通过回忆主要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体现作者所表现的亲情和乡情。

3、分析作者通过本文反映了他精神家园怎样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分别为上述1、2点。

教学难点:为上述第3点。

课型:教读课。

方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王充阊,现代作家,笔名汪聪,男,汉族。1935年生于盘山。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做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66年初进入营口市委机关,虽中道从政,而业余创作仍在进行。1980年后调到省委工作,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副主任,任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兼任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作协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沧浪之水》、《春宽梦窄》、《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王充闾散文》、《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和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二、词语:

晨曦(xī)剁好饺馅(xiàn)踵(zhōng)事增华花翎(líng)擀(gǎn)面皮发酵(jiào)鸡雏(chú)趔趔趄趄(lièqie)犄(jī)角入殓(liǎn)殁(mò)窆(biǎn)曷(hé)

词解:

敷陈演绎:铺陈发挥。

踵事增华: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趔趔趄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发蒙:犯糊涂;弄不清楚。

入殓:把死者放进棺材里。

雍雍乐乐:和谐快乐。

伤天害理: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

三、朗读课文,给课文三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回忆儿时的除夕的和谐快乐。

——“我”与嫂嫂的亲密情谊。

——哥哥病亡和嫂嫂悲惨去世。

四、从全文看,作者主要回忆了嫂嫂的哪些事件?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并说说这些事件表现了嫂嫂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5件事情:

1、除夕夜,把包有铜钱的饺子偷偷盛入我碗中――体现了她的善良、、大方有爱心。

2、把我报到她屋里睡觉。3、给我缝制衣裳4、喂我母乳

这三件事情体现了她的善良勤劳,对我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疼爱之情。

5、给全家蒸碗花糕――体现了她的灵巧能干。

小结:这一部分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温馨的和谐的氛围,一家人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尽享天伦知乐。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3件事:

1、嫂嫂对我善意的作弄:除夕让我借枕头、搬荤油罐。――体现了嫂嫂的活泼,是一位快乐天使,也反映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2、护卫闯祸的我――体现了她的善良、乖巧以及对我的疼爱。

3、夜半给我叫魂――善良富有爱心

小结:这部分重点写嫂嫂的笑,她如一位快乐天使,给家人带来快乐,突出了她的人性美,自然美。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2件事:

1、嫂嫂不忍心改嫁,最后被迫改嫁――表现了她的孝心、爱心和责任感。

2、改嫁后的嫂嫂依然关心我的父母和我――善良,有爱心。

小结:这一部分写大嫂在厄运的面前所表现出的人性美,体现了人间的真情,情感凄凉、感人,催人泪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总结大嫂的性格特点。

二、研讨课文:

1、默读全文,把文中最能引你会心一笑或让你流泪的语句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2、这篇叙事散文突出刻画了嫂嫂的形象,但文章的题目是“碗花糕”,找出文中描写“碗花糕”的地方,分析以它为题的作用。

提示:一共有3次写到碗花糕。碗花糕是全文的线索,以此贯穿全文。碗花糕表现了嫂嫂的灵巧能干和善良,盛满了人间的真情,可以看出嫂嫂的至美至善。

3、从文章洋溢着无尽的乡情(特别是第一部分,找出来分析)以及嫂嫂的形象刻画,我们看出作者在精神领域怎样的向往和追求?

提示:《碗花糕》的背景,是医巫闾山下一座偏僻的小村庄,天高皇帝远,是武陵人做梦都想寻找的地方。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悌,邻里之间,鸡犬相闻,隔墙笑骂。“行人在外,再远也要赶回家过团圆年”,连辛苦一年的牲畜都要在除夕之夜美餐一顿……作者在文章的第一大段不遗余力地描写这世外桃源一般的天人合一和他这位“自由人”的天伦之乐。这种欢乐不是热闹不是火暴,也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和谐、自然、温馨,是精神上的审美。

“我”对嫂嫂的爱,不是自然人对自然人的相亲相爱吗?在20世纪末物欲横飞的尘世,作者寻找的精神家园是否就是这种纯粹的人间真情?这种与天地同和的是否就是美学意义上的高峰体验?按照中国古典美学的看法,宇宙万物就其本性来说都是和乐的,它们本身就是最美妙的歌曲。所以作者写的天伦之乐,人情之纯,实际上就是自然美、人性美,就是他追寻的精神家园的和谐美、静态美。这合于中国自古就有的人伦模式,也合于他这位具有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传承又特别喜欢庄子的人。

三、小结:《碗花糕》中描述了一位勤劳善良、可亲可敬的憨憨的嫂子,集中体现了故乡的真善、亲人的真善、心灵的真善和情感的真善,融合成一种自然纯朴的美。在当今物质世界得到了空前发展的时代,这种真善美应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归宿。(主旨)

读《碗花糕》时,觉得像是在采访作者的童年一样,他把与嫂嫂的那段诚挚的感情像对朋友般娓娓道来,没有一丝遮掩,没有一点保留。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完全是开放式的,面对读者他敞开了心扉,他把对嫂嫂的爱,对嫂嫂的敬全盘托出,毫不掩饰地表达“我”的真情,他不怕人们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童年世界。

我和表嫂篇3

(一)、梳理情节,把握祥林嫂命运的“三起三落”。

方法:指点同学按时间顺序复述“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要求不遗漏重要细节,适当引用原文关键词句,语言表达清晰流畅。目的在于了解情节,熟悉内容,为下节课分析人物形象作准备。

情节:

一起:由于祥林嫂失去丈夫,又不堪婆婆的苛酷对待,所以逃离婆家,经卫老婆子的帮忙介绍,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错,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有事可做,有饭可吃,有钱可挣,基本生活和生存得到了保证,她感到“满足”,“口角也渐渐有了笑影”。(为“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满足)

一落:祥林嫂有一次到河边淘米,被早已准备好的几个人抢劫。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嘴给堵住了,哭喊不得,捆了躺在船板上。回到婆婆家之后,又被卖到深山贺家墺。用绳子一捆,塞进花轿,抬到贺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了事。祥林嫂也试图反抗(嚎、骂、撞),鲜血直流,但终究无济于事。(守寡不成,被劫被卖,象奴隶一样任人摆布)

二起:被卖到贺家墺以后,祥林嫂交了好运:生了小孩,母子都胖,上头没有婆婆 ,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终算象模象样过上了普通人家的生活。(短时间的安定、平和)

二落:男人(贺老六)年纪轻轻,患了伤寒死去;儿子阿毛坐在自家门槛上剥豆,被狼吃了;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扫地出门。(守家不成,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子死被赶,无处安身)

三起:经卫老婆子“帮忙”祥林嫂再到鲁镇,四叔和四婶嫌弃她伤风败俗,不干不净,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何况又是年终大忙的时候,也就勉强答应了收留祥林嫂。她饱受了鲁镇人们的蔑视、侮辱,但听信柳妈的劝告,花费自己一年的工钱去捐了门槛,以赎清一世罪名,眼睛分外有神,神气也很舒畅。(姑且找到安身吃饭之地)

三落:年终祭祖,四婶仍然不让她沾手祭祀之事,剥夺了她劳动的权力和生活的希望,嫌她记性坏,手脚不灵活,最终把她辞掉,她只好四处乞讨,有一年风雪之夜,饿死在街头。

(二)、品读“环境”:理解作品三次描写祝福景象的含义及作用。

教法: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可请一名学生自主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引导或参与发言。

小结:

第一次环境描写: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通过鲁镇“祝福”环境的描绘,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一句“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显示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依然如故,这也是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次环境描写: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家“祝福”情景的描写,揭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道路的罪恶。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环境描写:鲁镇的“祝福”情景。

小说结尾处通过“我”的感受,描写祝福情景,祥林嫂的惨死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鉴赏形象:理解三个人物形象(祥林嫂、鲁四老爷、我)的六个“三”。

1、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三次肖像描写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的含义所在。

小结:

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鲁镇的外貌描写,表明她是一个年轻的寡妇,生活虽贫困,但身体健康,手脚壮大,有较强的劳动能力:第二次写祥林嫂再到鲁镇的情形,表明她生活更加贫困,精神上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健康大不如从前了;第三次是写祥林嫂沦为乞丐时的形象,表明她已濒临绝境了。

2、祥林嫂的三次反抗

思考:祥林嫂的三次反抗分别反抗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小结:

第一次反抗:祥林嫂逃出婆家,到鲁镇帮工,后来双被婆婆伙同人抓回婆家,强行转卖。祥林嫂作了“出格的反抗”(动词:逃、嚎、骂、撞)。目的有二,一是维护“从一而终”,守寡守节的封建观念;二是捍卫自己不甘被人暴力驱使的做人的起码尊严。第二次反抗:祥林嫂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门槛,为的是变被动为主动,她不甘心被人轻贱蔑视 ,被认为是“不干不净”,她要做一个跟正常人一样的人,但也表明她信服神权迷信,要以门槛作为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好赎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免得死后到阴间再受酷刑。第三次反抗:濒临绝境的祥林嫂问出门在外“见识得多”的“我”,世间有无灵魂,天堂、地狱之说,表明她对统治人们思想的千年不变的封建神权迷信观念产生了怀疑。世道不公,神灵不灵,命运不幸促使祥林嫂产生了本能的反抗。

意义:坚强能干、敢于反抗的祥林嫂最有资格活下去,而且能够体面地活下去,但是毕竟被封建思想吞噬了,这就见出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鲁四老爷:

1、三个细节写书房:鲁四书房壁上的朱拓“寿”字,赫然醒目,鲁迅交待这一笔,意在讽刺鲁四以宋明理学为正统,妄图使其长治久安,万世不劫的幻想,这不但同小说开头关于鲁四“是一个讲理的老监生”的交待相紧扣,而且通过陈抟已被否定了几百年,他还在辛亥革命前后奉陈抟祖师的画像,暗示出其思想的极端守旧和反动。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标示主人的品行修养和处世态度,实际上,鲁四老爷对屡遭不幸的祥林嫂是厌恶、憎恨、咒骂,是蔑视、轻贱、侮辱,是冷漠、冷血、冷酷,最后剥夺了她的劳动和生存的权力,迫使祥林嫂走上绝路。这种行为态度既不见鲁四“通达事理”,也看不出‘心气平和“,半副对联无情地讽刺了鲁四冷酷自私,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三本书(《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点明鲁四的身份和思想爱好:崇尚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捍卫封建道统。

2、鲁四的三次皱眉。第一次皱眉是在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虽然收留了祥林嫂,但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第二次皱眉是在鲁四老爷得知祥林嫂的来路不正(从婆家逃出来的)之后,表明他对祥林嫂出逃行为的不满、厌恶,因为鲁四相信,祥林死后,祥林嫂应听由婆婆的驱遣,而不能违背家长意志。第三次皱眉是祥林嫂再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丧夫丧子,伤风败俗,不干不净,绝不能沾手祭 祖。

3、鲁四老爷的三次说话:当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了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只有几个字,第一次说的是:“可恶!然而……”第二次:“可恶!”第三次:“然而……”文字很少,内涵却很丰富,第一个“可恶”是说大白天在家门前抢人,有损鲁家尊严,“抢人者”太可恶。第二个“可恶”是对劫人以后又来的卫老婆子说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说卫老婆子不该给鲁家推荐一个不守封建礼教的人来;二是说你不该自己荐来的人,又合伙劫她走。第一个“然而”是说祥林嫂婆家抢人也有理,表明了鲁四老爷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第二个“然而”是暗示再找一个像祥林嫂一样勤快能干的人很难。

“我”的形象:

重点分析“我”对祥林嫂“三问”的“三答”。祥林嫂的三问是她被压迫的经历,被损害的性格的必然发展,她先问“灵魂”之有无,此刻,“我”踌蹰了,“怎么回答她好呢?”他想:“这里的人照倒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这才“吞吞吐吐”的说“也许有罢”。可见,“我”对祥林嫂第一问的比较肯定的回答,乃是为了不给她增添苦恼,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爱护。祥林嫂次问“地狱”之有无,“我”顿时感到吃惊,“支吾着”,但又终于答道:“该也有”,但“也未必”,这回答是模棱两可的。这是“我”揣摩到祥林嫂的苦境想推翻先前答案的一个过渡。祥林嫂再问死掉的一家人能否“风面”时,我更深刻地感到了她那无可解脱的痛苦,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答道“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虽然是以说不清作答,但显然已经由原先的比较肯定走向了比较否定的地步。然而,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抑或是模棱两可的回答,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祥林嫂的问题。可是此后“我”也反复作了思量:先是以为“该负若干责任”,后又觉得“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因而“于我也毫无关系了。”但又“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这不安愈加强烈了”。这一番思辩性的心理剖析,表明“我”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深刻同情,也看出“我”的软弱和无奈,作品正是以充满人道精神和富有同情心的“我”同那些将她迫害至死却居然能“心平气才”的畜类形成鲜明对比,揭露社会冷酷,人情淡薄的可怕可恶。

(四)、归纳主旨,抓住三类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区分“我”、鲁四老爷和以柳妈为代表的鲁镇三类人对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不同态度,从而归纳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略)

(五)、课后探究:

《祝福》别具匠心运用了很多“三”,请仿照课堂分析示例,找出类似“三”例稍加分析,体会作者的深意。

我和表嫂篇4

[关键词]祥林嫂;水生嫂;妇女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67-03

表现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是文学作品亘古而常新的题材,从《诗经》到《红楼梦》,再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无不是这样。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要人物,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中的女主人公,从这两个人物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前期中国妇女命运的转变。

一、祥林嫂形象分析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而普通的农村妇女。“试工期间,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日子很快过去,她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错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顾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从众人的视角和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女性,她的勤劳程度超乎想象,她对生活的要求也很低,而对如此大的劳动强度的生活很满足。

尽管祥林嫂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但她也和许多普通人一样有最基本的生活理想与追求。她第一次逃出来和第二次来鲁四老爷家打短工就是为了摆脱一种生活,过上另一种在她看来比较满意的生活。她捐门槛是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压,过上和其他人一样的轻松生活。所以,她也有自己感到高兴和幸福的事。如第一次在鲁四老爷家做短工稳定后,“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被强迫嫁人后,卫老婆子说:“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ト,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祥林嫂具有顽强的忍耐力,她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从本质上来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企求能在鲁家安稳做工,表现了她对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和她容易满足的心理,其实也就是做一个现实的奴隶而已。这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与适应,但却也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村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常态。

祥林嫂在不公的生活与命运面前的表现是顽强的,即使这样一个生性顽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普通劳动女性,也逃脱不了最终的厄运。她是一个被摧残、被伤害的妇女形象。实际上,祥林嫂命运的悲惨比《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一个女人所能遭受一切苦难都降临在祥林嫂身上,有些是天灾,但更多的是人祸。她所遭受的打击不但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祥林嫂的不幸最主要的是家庭、婚姻的不幸,而且这种不幸是一个接一个。她的第一个丈夫去世,被婆婆绑着卖到深山老林;正当她生活平稳的时候,她的第二个丈夫病逝,儿子也被狼吃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侵蚀了这个顽强妇女的精神世界,她的手脚不如以前灵活了,看见人就机械地说起她的儿子阿毛的故事,人们起先同情,但听得次数多了,也就变成了众人的笑料。在祥林嫂看来,儿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而且在封建意识还很浓厚的年代,“子贵而母荣”还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理念,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毫不例外。所以,儿子阿毛的惨死对祥林嫂的精神打击极大,但她所遭受的打击并未终止。她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时,鲁四老爷认为她败坏风俗,不让她再参与祭祀等重要活动。柳妈又说将来到阴间,两个死鬼男人要争祥林嫂,阎王要将祥林嫂锯成两半,分给他们,祥林嫂深感恐惧。当她捐了门槛,以为赎了罪,但还是没有被鲁四老爷家所认可和接纳,而是被无情地拒绝了参与祭祀活动,她的精神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彻底崩溃。当她丧失了劳动能力,被残忍地赶出了鲁家,成了一个流浪者。而 “我”无法、也不能回答她关于魂灵的有无问题,也或多或少增加了这个末路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生活与命运对她极其不公平,在遭受了肉体和精神的种种摧残,受尽了人间的各种苦难以后,生命力顽强的祥林嫂再也坚持不住了,就在鲁镇又一次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祥林嫂的死不是她个人的原因,她已经做了超越常人的努力与挣扎,却无法扭转个人的悲惨命运。也就是说,一个柔弱的妇女跟强大的封建意识与社会对抗,其悲剧是必然的。首先,她本人就生活在封建意识很浓厚的氛围之中。鲁四老爷家就是一个封建氛围很浓的家庭,鲁四老爷崇尚理学思想,有浓厚的封建意识,是封建思想的化身。四婶、柳妈毫不例外具有封建甚至是迷信的思想,是祥林嫂悲剧自觉或不自觉的制造者。祥林嫂的婆婆更是一个缺少人性、毫不讲理的封建家长。其次,祥林嫂本人的努力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她谋生的方式、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都受封建思想、制度的指引与限制,其捐门槛赎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所以,她的不幸更有思想、精神方面的落后及封建意识等因素,这也造成了她所有的努力毫无结果,所有的挣扎只是一个痛苦的轮回。祥林嫂的死是因为社会及其制度未能为一个弱者提供最起码保障,而且在这种社会中人情的冷漠也逼迫她走上了绝路,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社会不合理的表现。鲁迅关注社会底层的弱者,探讨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命运,是想通过她来折射出社会所存在的痼疾,引起人们的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有人说,一个社会是否文明与进步,要看它对待弱者的态度,而这也许是鲁迅这篇作品批判和思考的着眼点所在。

二、水生嫂形象分析

水生嫂比祥林嫂的生活环境要更为宽松,尽管是抗日战争的残酷岁月,但解放区的生活相对平静,女主人公水生嫂就生活在这平静环境之中。水生嫂也是一个勤劳、善良而又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所以,水生嫂的劳动已经不像祥林嫂那样艰辛,而且还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着几分浪漫色彩。造成这种差别的直接原因,就是祥林嫂的劳动是被动的,是为别人劳动;而水生嫂的劳动是自愿的,是为自己劳动。当然,更重要的是解放区也为水生嫂这样的妇女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

虽然水生嫂处在抗战的严酷环境中,但她对丈夫充满着关切与依恋之情。这种家庭生活的温暖与亲情,也是祥林嫂几乎享受不到的。如水生嫂的丈夫回来晚了,她起身给丈夫端饭。当水生要去大部队时,这个“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证明丈夫做出的这个决定对她的心理影响非常大,从另一个层面,也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关切。从感情上讲,她也不想让丈夫去大部队,想找一些合理的理由挽留丈夫。例如她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当她知道丈夫难以挽留时,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还有,当丈夫走后,几个女人又找借口去寻找他们的丈夫。可以看出,包括水生嫂在内的几个妇女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一些品质,心中依恋自己的丈夫,却不能明确表达,而把她们的依恋之情体现在了行动之中。他们的依恋之情也是人之常理,未来的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每个人都想享受的。当然,和平、幸福也需要正义的战争去维护,这些妇女们也明白丈夫去大部队意味着什么,她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这也恰好体现了她们对丈夫的关切和爱,是个人私爱,是小爱。

不过,她们也明白,有国才有家的朴素道理,这才是博爱,是大爱。当水生要走的时候,“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妇女对丈夫的深情厚谊,全部体现在这“新”字上面以及这些东西的一针一线中。她们有爱但不狭隘,她们是一群识大体明大义的新时代的妇女形象,她们把夫妻之情、家国之爱融进了支持丈夫抗日的行动之中,也能看出她们在小爱和大爱面前的理性选择,从而使她们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

当然,包括水生嫂在内的这些妇女,并未停留在儿女之情和对丈夫的担忧中,当她们帮助丈夫伏击了敌人以后,在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后,她们要求进步并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从中可以看出,她们从有儿女之情的传统的劳动妇女已经成长为坚强的抗日战士。这一切都体现了时代变迁中,妇女地位与角色的变化所带来的新气象。

三、结语

孙犁通过水生嫂等妇女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抗日战争中人性的坚强和纯美,表现了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抗日战士的过程。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这些妇女毅然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解放事业,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强的信念、全新的行动创造着属于她们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水生嫂等妇女思想上的自觉性、行动上的目的性,是祥林嫂及其她那个年代的妇女难以企及的,显示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和命运的变化。祥林嫂靠个人微薄的力量与封建意识很浓的社会抗争,是一种自发的个人行为,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水生嫂等妇女,却是全新的思想指引一种全民族的、自觉的统一行为,其未来也可以预见。

所以,从祥林嫂到水生嫂命运的不同,显示了中国妇女命运的一次伟大转变。全民抗战离不开妇女的参与,也锻炼了妇女,妇女也用自己的行动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和提高,离不开妇女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时代和社会为妇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条件和自由空间。祥林嫂的悲剧表明,那个时代及社会没有给普通的、处于弱势的底层劳动妇女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和保障。水生嫂的时代和社会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全民抗战思想为指导,为妇女抗战和解放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妇女命运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王瑶.鲁迅作品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汪晖,钱理群.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5]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鲁迅的生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2.

[6]管蠡.孙犁传[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

[7]金梅.孙犁的现实主义艺术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8]刘宗武.孙犁与白洋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我和表嫂篇5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13-01

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封建女性的代表,鲁迅对祥林嫂是充满同情的,他甚至认为自己作为读书人却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而悔恨。《祝福》中的作者是鲁迅的化身也充满了对祥林嫂的歉疚,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着祥林嫂的变化,他认为是自己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可见鲁迅的社会觉悟和社会责任的深厚。

一、《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我国民国时期中国妇女的代表,祥林嫂是不幸的,她的丈夫去世,婆婆逼迫她改嫁,改嫁后丈夫又去世,孩子被狼叼走了,这种种的有伤道义的不幸都让祥林嫂品尝了,但是祥林嫂却仍然顽强的生存着,她甚至迷信的认为自己捐了门槛就真的洗脱了罪名,但是祥林嫂的形象仍旧是悲惨的。

一是祥林嫂是勤劳、善良、和朴素的女性形象。祥林嫂本身是一位合格又称职的女性,她话不多,却像男人一样干活,同时又是恪守本分的,因此在封建社会中祥林嫂理应像正常的女性一样辛苦但是快乐的生活,但是实际上社会环境却并没有因为她的勤劳,给予她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是祥林嫂是不幸、恪守礼教、和遭受礼教残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环境下,自己也是恪守礼教的,为了守住她不惜以死来威胁后来的丈夫,为了能够换回清誉,她不惜花费重金去捐门槛。但是她的努力却并没有减少别人对她的嘲笑,因为四婶的一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摧毁了她心中的礼教底线,祥林嫂在别人的冷言冷语中也许可以暂且苟且生存,但是当做祝福的时候,因为不让它接近却让她倒下了,可见她被礼教毒害至深。

三是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却依然将礼教奉为神明,仿佛没有了礼教就不能生活。祥林嫂的遭遇是十分可怜的,完全的客观原因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但是客观悲剧没有摧毁祥林嫂,封建礼教却将祥林嫂的灵魂和肉体都夺走了,这是祥林嫂的主观愚昧害了自己。因此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

二、《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根源

《祝福》中的祥林嫂塑造了一个不幸愁苦的封建女性形象,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祥林嫂形象的悲剧,对祥林嫂人物进行深层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环境的根源。祥林嫂究竟是生活在怎样一种环境中,其实祥林嫂的生活环境十分的狭小,但是却存在着这样一些想尽办法去诋毁祥林嫂的人,首先是她的婆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将祥林嫂推向改嫁的深渊,给一个勤劳本分的老实人戴上了有伤教化的帽子,周围的帮工每天讽刺取消祥林嫂的伤疤,让祥林嫂难堪极了,祥林嫂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诅咒着祥林嫂的。

二是封建礼教的根源,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是最深的,礼教在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心中也扎了根,为了不伤礼教她能够去死。为了取得所谓礼教的原谅,她花费重金去捐门槛,最终为了心中的礼教她依然死去了。可见是礼教害死了祥林嫂,铸就了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悲剧。

三、《祝福》中祥林嫂形象刻画的意义

(一)唤醒民族的灵魂

鲁迅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工程师,鲁迅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是为了唤醒人们沉睡的灵魂,读者在阅读祥林嫂的时候,心中是充满悲愤的,可怜祥林嫂的遭遇,又可恨礼教社会的吃人,当一个个的看客走近祥林嫂揭开她的伤疤取笑的时候,当鲁镇的人们年复一年的做祝福,却刻薄的对待一个可怜人的时候,读者真的开始怀疑人的灵魂,我们民族的灵魂真的在那群无知可怕的人心中逐渐的失去了,鲁镇人们的可恨是一种无知的可恨,他们信奉的礼教造就了他们的麻木不仁。因此鲁迅希望通过鲁镇这一中国社会的缩影,唤醒人们的灵魂,让人们重新洗涤自己的精神。

(二)抨击礼教的害人

封建礼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信仰,但是礼教并不科学,看看那些信奉礼教的人都做出了多么残忍的行为,他们借用礼教这把匕首杀害了可怜的祥林嫂。更可怕的是祥林嫂作为被害人直到死也对礼教尊崇不疑,最可怕是当那些人们在杀害了祥林嫂之后竟然是咒骂她死的不是时候。封建礼教害人的本质通过祥林嫂暴漏无疑。封建礼教害死的不仅是祥林嫂,还有那些信奉他们的人们,礼教已经盗走了国人的灵魂,让人们变成了行尸走肉。

四、结语

《祝福》中塑造了一位勤劳朴素却悲剧重重的中国封建女性形象,通过祥林嫂的塑造让我们认清了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迫切的需要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拯救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杨宇红,白景琦,红洪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12(1):14-15.

[2]左小青,王名目,中小微.《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12(2):10-12.

[3]周小琪,梁咏琪,夏永福.《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2013,13(2):12-13.

我和表嫂篇6

我们是22号来的,要不是为了给大嫂过这个生日,我们也就走了,大嫂来我们家已经50年了,我们从来也没有给她庆祝生日,只是近几年,她的孩子们大了,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渐渐地知道为人父母的不易,于是就开始给她过生日了,我们是个大个过生日的,大哥的生日是五月29日,我们就给他过,今天遇上给大嫂过生日,真是五十年一遇的事情。

我们长辈是不用点击生日宴会的,我们的出席就是一件很好的礼物了,我给了大哥大嫂二百元钱,二哥给大哥大嫂买的奶。

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那是被大嫂的呼噜声闹醒了,也许是头一天我们玩的太累,也许是上了年纪,总之是我的大嫂那呼噜打得震天响,侄媳妇是要上班的,闹得她也没睡着,我建议大嫂先别做饭,让孩子们睡一会儿,我趴在大嫂的耳朵上说祝她生日快乐,大嫂高兴地直笑。

孩子们各忙各的去了,家里只要我的大哥大嫂二哥和我,大哥领着二哥逛公园去了,我和大嫂在家里等候,等候孩子们的到来,等候大哥二哥的回来,等候一起前往饭店吃饭的人。

在和大嫂在家里的时候,大嫂跟我说起了大哥的事情,大哥一个人在石石崖子的时候,寂寞难耐就给寡妇端洗衣盆,因为大哥此时住在距离小河很近的搬厂里。等到住到果园里的时候,又将一个弱智的小姑娘叫到家里给她苹果吃,这些事情表面看来是助人为乐,可是在打扫是不正经了,大哥别的大嫂冤枉,于是两人就感情不好,别扭的很呢!

大嫂跟我说起这些,我就觉得大嫂不可能说大哥的不好,大哥也不可能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就在我俩说着这些事的时候,二哥给我来电话了,我没有听见,自然也就没接起来,后来大哥和二哥回来了,二哥嫌我没接电话,我看了看手机,还就是没有听见呢!

原来大哥和二哥逛公园的时候,二哥给一个熟人打电话了,电话打的时间太长了,大哥不耐烦,即一个人逛开了,虽然离开了一会儿,他还是记得要回来找找自己的二弟呢,那二哥呢,打电话打完了之后,才发现她的大哥不见了,这么大个公园,人有那么多,怎么找呢,这里他又不熟悉,于是着急了,就给我打电话了,因为大哥没有带电话,正在他着急的时候,大哥就出现在他的眼前了。我才记起,二哥打这个电话是给她以往的一个谈过恋爱的女士的,这个电话号码是大嫂给他的,当时我就不愿意大嫂做这事儿,可是大嫂也是在告诉他别人的号码的时候接着告诉他的,我也不好说什么,大嫂还告诉了二哥那人的近况。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惦记这些事情,我简直是无语了。只好表示不屑。

时间到了11点半,侄子来电话了,说是准备好,找了个离家近的饭店,我们走这就去了。

我们来到了饭店,孩子们早来了,大侄女和她的儿子,侄子一家三口,小侄女一个人来的,我们四个人坐定了,孩子们依次落座。开始了相互祝福,菜市孩子们喜欢吃的,只有几个才适合我们吃,酒是不喝的,因为马上要送我们去坐车,大个大嫂年龄大了也不喜欢喝酒,于是就开始点蜡烛,唱生日歌,孩子们站起来,唱起了生日歌,我们跟着拍手,大嫂许了愿望。孩子们动手给我们分了蛋糕,我们吃了。生日要吃长寿面,因为早上我们在家里吃了,我决定吃米饭,因为二哥在东北习惯吃米饭,饭店的老板给送来了面条和鸡蛋,大哥大嫂吃了。

眼看着就两点了,我们得离开,我坐隧道3在利津路其灵山卫交通枢纽站,是小侄女送我到站的,二哥要到火车站坐动车去潍坊和二嫂会和,是侄子去送的,大侄女就是这顿饭的买单者了,我担心二哥再次流泪,就嘱咐侄子快送他走,不要在给他和大哥接触的机会了。安排好了,我就一个人在前面走了,后来才知道二哥竟然拿了二嫂的身份证,买票不行,幸好侄子陪同,要不又得急着闹着。

我和表嫂篇7

跟不上市场经济前进脚步,乱象便出现了。

龙年生子扎堆,天价月嫂受关注。据媒体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地请一位“金牌月嫂”,月薪已超过1.5万元,其收入远高于一个经过多年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

产妇都疯了?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谈及这个话题时懊丧地嘀咕了一句。她是个冷静的旁观者,她的宝宝4个多月。月子期间,她只是请父母过来搭把手。

相比章蓉娅,张钰没有那么冷静。

这名27岁的公司白领,已怀孕7个多月。她在市场转了一圈,发现龙年月嫂价格贵得离谱。她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赶快!找个靠谱的月嫂,涨幅快赶上黄金期的楼市了!”

自打张钰去北京朝阳妇幼保健医院做产检,每次都能碰见来拉活儿的月嫂。

几乎每位来者都强调,龙年月嫂是稀缺资源。“你看看这排队的孕妇,比地铁一号线的人都多,晚了就请不到好的了。”说着话,拉活者把公司宣传单塞进张钰怀里。

张钰溜了眼手里的价目表,特级月嫂11800元。她清楚地记得,四个月前,传单上印的是6800元。

张钰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想,“产妇们都疯了。”

良莠不齐的市场

1999年,下岗工人刘京云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月嫂公司,据说“月嫂”这个名字也是刘京云起的。此前,国内只有月子中心,通常租用三星级以上宾馆。那个年代,一个月子坐下来,收费万余元,这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2001年之后,月嫂日渐被市场接受。2005年,月嫂公司遍地开花的速度已经超出刘京云的预期,并在2008年达到了井喷。

这些月嫂公司各有各的生存途径:有的是老月嫂带着几个姐妹,靠一些老客户和去医院拉活;有的依靠人脉关系,“吃定”一家医院,通过医院介绍客户;也有的靠广告投入,在百度等搜索网站购买关键字和排名广告位。

一些刚成立几个月的小公司可能宣传成十年老店;公司里没人懂外语,却自称是涉外经营的国际公司。

月嫂市场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由清到浊的蜕变。

有月嫂给宝宝吃安眠药;有月嫂挑拨婆媳关系;有月嫂用冰水拍打宝宝的脸。在一些网络论坛上,高价请了月嫂的年轻父母们中,时时有人吐苦水,说被吹得如何十八般武艺齐全的月嫂,如何让妈妈们在月子里失望添堵。

张钰看到最离谱的帖子是:有月嫂要求雇主每天煮鸡汤给自己喝,并要求雇主每天保证月嫂两个苹果,每天晚上要看两集电视剧……

对于月嫂从业者良莠不齐、难辨真伪的担心,进一步使“金牌月嫂”的价格继续被炒高。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也推动广告成本增长。于是,月嫂公司纷纷抬高月嫂价格,摊薄成本。龙年伊始,年前还是6000元的档位,年后就涨到8000元。

“不涨价怎么行?如果维持原价,月嫂都会跑走。”2008年开办月嫂公司的张路军觉得,龙年天价月嫂,某种程度是行业合力所致。

月嫂也在有意无意地抬高身价。不少有经验的好月嫂都挂靠在好几个公司,哪个公司给的高,就去哪个公司。

需求成就身价底气

天价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对于天价的质疑,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庞大春表示,月嫂每天工作时间可能达到16至18个小时,折算下来,每小时报酬并不高。再者,月嫂不是每个月都有工作。“15000元工资只是个别现象。”

此外,月嫂的薪水虽高,但要挂靠月嫂公司,实际上在月嫂和公司之间强弱对比之下,很多都转化为月嫂公司的经营利润。

月嫂的高身价源于需求的增加。

应该说,月嫂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其价格完全是随行就市。龙宝宝扎堆增加了购买月嫂服务的基数。另外,大城市中日益普遍的独生子女现象,使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时间节点在提前,投入力度也在加大。需要聘请月嫂的人,一方面是缺乏常识,认为自己干不好这些事;另一方面是不屑于干这些事,认为这些事情琐碎、脏、累、不体面。月嫂因此就应市场需求而生,成为部分人特殊时期的依赖。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提升了月嫂的要价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月嫂市场涨声一片无可厚非。

理性泡沫才会灭

张钰的好友吴莉请过一名4800元的高级月嫂李阿姨。面试的时候,李阿姨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一到家里,承诺就不兑现。吴莉当时请月嫂的情形,和许多产妇一样,一是周围很多朋友都请,二是相信月嫂能提供专业服务。吴莉承认,当时有些盲从。

唐晓辉和刘丹丹是一对理性的小夫妻。

刘丹丹则在怀孕期间,便买了育儿百科全书,产后恢复常识等书,学习了好几遍。一些重点注意事项,还都画了红线。

在他们夫妻俩的分工里,刘丹丹产后以照顾自己为主,抱宝宝等体力活儿交给唐妈妈和唐晓辉。

让产妇最看重的有两项服务,催乳和做月子餐。

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说,其实这两项服务的效用,都被社会夸大了。

在医学上,只有30%产妇是需要催乳的。最有效的催乳方法就是让宝宝多吸,“宝宝是最好的催乳师”。

章蓉娅认为,产妇的饮食也没宣传得那么特殊。最主要的就是少油,清淡,多喝水,多喝汤,多蛋白质摄入,营养均衡。“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有些夸张,炒作的成分居多。”

章蓉娅说,只要产妇多些理性,自学些护理常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天价月嫂便会理性回归。

要标准不要限价

为了规范市场,今年1月份,广州出台参考价,哈尔滨也表示出台新规。紧接着,这股限价风刮到了山东,2月初,青岛出台了市场指导价格,状元月嫂8小时月薪最高4000元的指导价出炉,江苏南京市也在酝酿限价。

对此,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指出,“天价”只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应干预,应让市场自身调节。

其实,与干预月嫂的收入相比,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建立规范详细的行业从业标准,包括统一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官方评定月嫂的等级等等,对家政公司也要建立相应的约束监督机制,避免管理不当造成种种纠纷。

因为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市场混乱,一些家庭与“履历雄厚”的月嫂签订合约后往往发现“物有不值”。

许多月嫂公司都试图让“月嫂”变得更职业。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并以公司名义颁发月嫂证。有了月嫂证,月嫂身价自然抬高。

参与培训的单位则是五花八门。

广州有媒体报道,当地权威培训机构有3家,市人社局下属的广州市就业训练中心、市妇联和市总工会家政培训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预见月嫂将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如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去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才是政府和大众最应关注的问题。同时,月嫂的教育也要有所突破,譬如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家政专业,培养月嫂“正规军”。如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我和表嫂篇8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鲁迅小说 鲁四老爷 形象塑造 思想本质

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形象系列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具有封建统治者的形象本质。鲁四老爷这个典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鲁四老爷是个具有权威性的地主阶级形象,长期的主人地位造就了他极端愚妄专横的性格特征。他和封建制度的血缘关系就是因为这制度满足了自己最粗俗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因此,捍卫这制度,保全自己的物质利益才是他生命的唯一意义和根本要求。鲁四老爷的这一本质特征突出表现在他的“祭祖”意识和他对待祥林嫂的一系列态度变化上。下面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的地主阶级形象的塑造进行探索。

一、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的地主阶级形象

作品一开始,鲁迅就通过对鲁四老爷家庭环境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位有着浓厚封建意识的顽固者面目。“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案头上“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寥寥数笔,就使这个故作封建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的老朽之态跃然纸上。特别是在小说开头,鲁四老爷在与“我”寒暄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更是充分暴露出他作为封建皇权之帮凶的政治立场。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他故意摆出一副精通封建文化的样子,还是他对“新党”的仇恨,都源于他维护本阶级的物质利益的需要,只不过他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物质欲望掩盖于一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面纱之下。

二、深刻地揭露他们所谓精神统治的虚伪本质

长期以来,鲁四老爷的精神统治的虚伪本质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表面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疑虑、担心和防范是出于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维护,即考虑自己门庭的颜面,怕自己的尊严由于祥林嫂而受到影响。但若仔细分析,我们则会发现,在这疑虑、担心和防范的背后正是隐藏着他对自己物质利益的直接关注和维护,在这里鲁迅巧妙地把封建地主阶级对伦理道德的维护同他们裸的物质欲望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刻揭露了他们所谓精神统治的虚伪本质。

三、鲁四老爷第一次看见祥林嫂时的描述

第一次看见祥林嫂时,鲁四老爷虽因她是寡妇而皱过眉,但也没坚决反对鲁四婶执意要留她的意思,显然他也是看得上祥林嫂那“手脚都壮大”、“安分耐劳”的形象。特别是在试工期内,祥林嫂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每月工钱五百文”的定局不能没有鲁四老爷的意思。在这之后的祥林嫂被夫家劫走,鲁四老爷之所以认为“既然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是觉得家里雇一个逃出来的逆妇不好,正像四太太对卫老婆子所说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当卫老婆子表白自己“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的时候,鲁四老爷曾用一个意味深长的“然而……”来回答。仔细回味,这“然而”两字的含意一方面是说“然而祥林嫂被劫这件事已经造成了不好的舆论影响”,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鲁四老爷觉得“然而再不会有比祥林嫂更能干的女子了”。果然,下面紧接着就是鲁四婶因后来雇用的女工左右不如意也还提起祥林嫂。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鲁四老爷厌恶祥林嫂主要的不是因她不合乎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身份,而是害怕这种身份会给自己的正人君子地位带来不吉利的影响;但祥林嫂是一个真正的顺民,鲁四老爷非常需要她这种顺民的安分和勤劳。于是,在祥林嫂这样一个具有双重因素的人物身上,同时包含鲁四老爷之类的统治者对她的双重态度:“厌恶”的一面体现他对自身名分的维护心理,“赏用”的一面显示自身利益的占有欲望。这双重态度的此消彼长是以祥林嫂“败坏门庭”的程度和她可贡献的力气大小为参照物的。这一层隐含的意思在鲁四老爷的一声“然而”中得到了绝妙的体现。

四、鲁四老爷第二次看见祥林嫂时的描述

第二次祥林嫂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鲁四老爷照例是“皱过眉”,因这时的祥林嫂已是死了两个男人的寡妇了,当然非常不吉利,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不大反对”。显然,还是自己的物质利益要紧,“利”的需求战胜了对“名”的维护,这正符合了统治阶级的本质。然而“名”又不能不要,所以鲁四老爷还要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当然,在鲁四老爷的意识中,对祖宗的尊敬是高于一切的,他不愿意以祥林嫂已经微薄的气力污损了他最根本的物质利益之保障,他一生中最恐惧的就是怕有辱于祖宗的基业,因此这就必然导致他对祥林嫂所产生的顾虑心理和防范行为。但是,正是他的这一番“顾虑”,却剥夺了祥林嫂唯一的精神支柱――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奴隶的权利。由此,祥林嫂便在耻辱、鄙薄的精神折磨下一步步向死亡逼近。终于,因无用而被鲁四老爷打发了出去,沦为乞丐致死。这就是我们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看到的鲁四老爷的精神实质。只不过鲁迅在表现鲁四老爷的这一精神特征时是比较隐晦和含蓄的,但实际上透过人物的意识层次,他已经将鲁四老爷这一类封建统治者的阶级本性刻画得力透纸背,表现了自己的唯物史观。

总之,鲁迅小说中的地主阶级形象,已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鲁四老爷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形象,他极端愚妄专横,坚决捍卫封建制度,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追求物质利益,作者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己的唯物史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赵建林.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

[6]申克有.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写作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上一篇:后宫帝王范文 下一篇:服务用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