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人才范文

时间:2023-09-28 20:48:20

数控人才

数控人才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NC technology talent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C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a seri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is put forward in the NC technology teaching approach, training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of NC technology for employers.

关键词: 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Key words: NC technology;personnel train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225-02

0 引言

数控技术自二十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现代的CAD/CAM、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它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理论知识扎实,实际经验丰富,知识面广,适合于担任数控技术开发的人才分外抢手。

1 数控人才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数控加工设备的应用日趋普及,数控机床技术人才的匮乏也日益凸显。目前行业内已经发出了人才短缺的警报,对数控技术的毕业生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控技术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了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成为行业内关注的话题。

2 高校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如果能借助这次数控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研究,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也许是件好事。因此,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与探索势在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研究的越早,收到的成效就会越早,学生与学校才会越早受益。本文就是要在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3 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3.1 数控技术人才应具有的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专业能力――具备从事数控行业所需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方法能力――具备从事数控行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社会能力――具备从事数控行业所需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

3.2 高校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就业单位对数控技术的毕业生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控技术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在数控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师资数量不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

3.2.1 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 数控技术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企业对于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院校中即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本专业相关方向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同时,也可直接在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学任务。

3.2.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现有数控技术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且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制订适合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开发实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教育实践的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增强教材先进性和适用性。

3.2.3 数控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我院建立了数控机床实验室。由于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对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及加工操作就有很大的困难,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每一种专项能力的培养要求来设计教学模块。在教学模块中既有理论知识传授,也有技能训练。利用市面上已有的一些CAD/CAM实验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加工模拟,即节省时间,又节省加工材料,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器材,有限的时空间条件下学到先进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技术。

3.2.4 学生兴趣不浓 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影响了学生对数控机床的兴趣,没有兴趣自然就不会用心去学习,实训效果就不会好。数控大赛是促进培养拔尖人才的好途径。通过组织数控技能大赛培养和调动机制相关专业学生的积极性,给与他们荣誉与奖励,通过比赛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发现并为企业推荐优秀的数控人才。

4 结束语

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的引入,都必须在师资力量、实践设施、教学计划、教材、教具等诸方面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都必须要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在对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上,要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加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加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视野,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定会在就业大军中获得企业的认可,扩展就业方向,对培养拔尖型数控技术人才的探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我们要以《数控机床》课程为基础,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很小的投入下尽可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加课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实践技能,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技能,为用人单位培养出拔尖创新型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志伟.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2(01):181-183.

[2]都维刚,靳立红,杜林娟.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级数控人才的培养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235-237.

[3]李宏胜,陈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8-110.

[4]李雪飞.煤炭业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煤炭技术,2011(11):246-247.

数控人才篇2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现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158-02

1 当前数控技能教学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从而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目前职业教育中数控技能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培养出的数控人才无法让企业直接所用。主要表现在:

1.1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与企业接轨不够

职业院校本应该培养的人才是实践大于理论的,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但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偷工减料”,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不能与企业用人接轨,让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很差,从而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

1.2 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原因一是现在刚毕业的“双师型”教师都偏向理论研究和本本主义教学,而从工厂引进的“双师型”教师是传统的实践教学,过于“工厂化”,课堂把持不够,新的理论知识点较缺乏;二是很多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机制和待遇并非真正地按“双师型”对待;使得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做实践方面的“苦差事”。随着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数控行业也随之被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1.3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影响,有相当部分职业院校已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但一般院校实训以观摩为主,学生实践操作受到局限,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盲目教学,培养学生成了最大经济利润化,不切合实际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总体上很少有职业院校以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培养学生,只注重理论性的培养,使学生培养很难与企业接轨,学生毕业后甚至对企业有陌生感。

2 数控技术教学与技能人才培养

2.1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并以实践操作为重

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以实践操作为主线,进行理、实一体化和项目教学相结合,同时与企业接轨的教学模式,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的能力。

2.2 重视普通设备的实习

数控设备加工虽然高精度、高效率,也能加工外形更复杂的零件,同时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传统的普通设备加工工艺与数控设备的加工工艺密不可分。目前,在数控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误区,为了缩短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成本,在数控技术的教学中可以降低传统的车、铣、钳的实习教学要求,甚至脱离普通设备的学习,直接进行数控教学,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出现了“跨跃式”或“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普通设备操作的实训,数控技术学习也就缺乏坚实工艺基础,如此一来,无论多么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数控技术的应用成了“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2.3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就如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兰培英院长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交流合作会》提出的“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这样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2.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引起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包括待遇、有效用才,培养等方面。吸纳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其次,“双师型”教师自身要与行内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与企业互助和交流,勤于学习,时时关注行内企业的当前发展动态。最后,将企业的文化切合实际地融入课堂,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编写是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沟通而形成的,而不是盲目编材施教,使教学与企业接轨,明确我们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2.5 加强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

2.5.1 传统设备实训不可少。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钳的加工技术。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不可忽视传统设备实训基地的

建设。

2.5.2 加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数控模拟软件、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综合实验台。还要不断完善教学与培训内容,改善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加强数控技能考证,同时需要组织开发适合各层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教育与培训的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增强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将企业引进学校,在校实习完的学生安排在校企中,以岗前培训的形式进行一定时期的实践学习,这样的人才必然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2.5.3 构建数控模拟教学室,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实训基地构建数控模拟教学室,实现工厂走进课堂,课堂融入企业。数控模拟教学室开设数控仿真软件和机械设计CAD和自动编程CAM软件等课程,开设数控仿真软件课程,其优点一,在初级数控教学中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缓解了学生直接上真机操作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优点二,学生在仿真软件上可以选择所需的数控机床进行仿真学习,实现了单人单机初级学习,有一定基础后进入真实设备的实践操作,实现了理、实一体化学习;优点三,与直接上真机操作相比既减少了实际设备的事故率,还缓解了学生多设备少的局面,也大大降低了数控实训教学成本。

总之,这一切都是服务于企业有用人才的培养,在数控技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双师型”师资建设力度,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使我们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为企业所用的“可用之才”,而不是“纸上谈兵”无实用之徒。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

[2] 教育资源网.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R],2009.

[3] 机械研究与应用杂志编辑部.国内数控技术发展动态[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2).

数控人才篇3

【关健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目标

(一)番禺区制造业现状

番禺区地处广州南部,属广州市南拓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较多且发展较快的地区,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如船舶制造、汽车制造、汽车零配件制造等发展迅速,每年新增数控专业从业人员在2000人以上。根据番禺区政府对工业发展的思路,其中重点抓汽车零部件、工业材料、工业装备等行业,而这些行业都离不开数控专业的支持。按番禺区近5年支柱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预测,预计工业产业年平均用工增量为2万人以上,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需求量每年持续增长。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

(二)我校数控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校自2007年开办数控专业以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地、全面地、多角度地开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数控技能型人才。数控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现代制造业,从事数控机床操作、设备维护保养、机械CAD/CAM、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等工作,并且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能在现代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加工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和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深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念,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行业企业专家访谈、行业协会研讨和番禺区现代制造业发展考察调研等,以番禺区厂商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与番禺永昌机械厂、新兴永昌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海珠区欧迪五金厂签订了校外实习合作协议;与恒路杰精密制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班班;在广州市番禺永昌机械厂和新兴具永昌机械厂建立了企业校区,将《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搬到企业,由企业生产部部长和教师共同授课,校企共同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技能训练。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面向市场,针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密切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专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通、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能力融通、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生产车间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通、学生学业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标准融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确保教、学、做的统一,深化适应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校企融通”式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零距离”的上岗。

专业课程方案的设计,是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以职业标准为参照,结合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情况,按理实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和岗位能力渐进的思路进行的。分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职业训导四大课程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课程按多元整合的课程模式,通过对源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态度整合,全部课程均整合为项目课程。职业训导课程全部在企业顶岗学习中或校内实战性课程中完成。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为走“产、教、研一体化”之路,以“设备生产化、理实一体化、环境职业化”为指导思想,注重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到目前为止有机械加工中心、数控车削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数控仿真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普通机加工室、数控铣削加工实训室、数控系统维修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机床电器控制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18个实训场室。

(二)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找准校企合作结合点。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企业参与是实行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我校与多家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小组,以番禺区厂商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不同层次的合作,每届学生均有一年以上时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学习。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均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相互融通,建构了一批实战型的课程,也创新了教学情境,学生接受学校与企业的“交替”教育。形成了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校外顶岗学习的“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考核体系。实践考核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实践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结果并重。为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有个真实的评价,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现已建成了多元化综合考核方式。

1、成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评价模式改革课题组,积极开展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2、与行业和企业联合,构建学校、用工单位、社会、家长四方联合的评价机制,特别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监控与测评机制,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制定评价标准。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平台,以教学信息沟通平台为基础,构建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评价教师的双向评价机制。

4、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成立由教务科、教研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生辅导员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制订教学督导制度。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数控人才篇4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1培养目标要注重能力培养

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来构建。知识方面,学生要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要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要强化素质教育,调整并确立人才评价标准,重视创新实践环节,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潜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一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课程内容要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

课程内容要跟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要求,要满足企业的需求,要将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课程综合化是课程内容改革的成功经验。数控技术专业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问题,所以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跟上现场需求,将课程内容综合化。另外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职责在不断变化,需按多种岗位需求确定数控人才的能力,并以此为主线修改、重组专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去除过时的与培养目标不符的内容,增添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综合化的特点是: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学时。

3关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多年来数控教师的质量与数量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数控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数控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是生产企业对毕业生实践技能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使理论教学教师、实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区分逐渐淡化,其功能将趋于融合。不同类型师资队伍的合成、实施教师的有序培训、鼓励教学模式的转变、校企合作等方式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上最大的瓶颈问题是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是具备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4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从课程实施角度来分析,任何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都应具备实施的载体。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等培养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许多学校根据教改经验及教学理念,创造出了各种实训中心、实训工厂等载体,建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模拟工厂的环境中学习,由双师型教师指导,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学生边学边动手实践,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5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教材建设的因素很多,一是需要摆脱传统学科性教材的痕迹;二是与实践条件相对应的教材建设;三是教材的先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难协调;四是教材的知识产权问题影响了学校与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五是片面的追求品牌效应,大量教材因内容过深、过难、过偏而很难被采用;六是从数控技术课程特点分析,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课程的模块化,要构建新的、富有柔性的课程结构,形成众多的、可供选择的专门化方向的教材。

6专业课程实施和评价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在讲解―接受、示范―模仿、环境―模拟训练、体验教学、任务教学、观察教学、范例教学、合作教学和项目教学等众多教学模式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并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数控技术专业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法区别于理论教学的评价方法,更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评价方法,它的特殊性在于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学习与训练的情况,常用的方法是绝对评价法、过程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数控人才篇5

关键词:学生;数控实习;实习思路

随着中国社会机械产业的不断升级,数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成为现在企业机械的必备技术。从近几年学校招生情况来看,数控技术成为我校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学生人数占的比重达到我校的1/2;另一方面数控专业由于设备相对比较贵,损耗高,折旧率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如何转变专业实习模式,提高实习、实践效率,是专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采用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目前学校现状和实习模式:一个工种一个时间段实习,一般实习都安排几个星期实习,同时有三四个班级实习不同工种。在这种模式下,出现学生开始实习兴趣很浓,刚接触设备、接触新内容感觉很新鲜,过段时间就晕头晕脑,没心思。同一件事情做多了,学生会有厌烦情绪,虽然技术来自扎实的基本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但新的时期必然要有新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我们分析了各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实习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调节。

一、分组细化抓实效

现在班级人数相对于设备来说,明显偏多,单一设备相对不足,大班上课实习纪律、安全等问题频出,管理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可采用小班授课,先分大组、再分小组的模式进行实习教学。具体模式是,先分大组,数控实习分为一组加工中心、一组数控车、一组线切割,保证一个组人数与设备配比相当,同时各组安排一位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过一段时间后,再分小组,在刚才按工种分组模式后,再细化各个工种并进行分组,每组3人~5人。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方案,确保实习的效率与质量。最后按照实习安排,三个工种在预定的时间内轮换,达到几个工种的统一。

每天都有新感觉,是这样的操作模式后学生的反应,同时这样的模式也对实习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指导教师有扎实的教育基本功,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才能确保这样的实习模式正常开展。

二、灵活多变提兴趣

实习操作中,每天枯燥的图纸只能适应那些能吃苦、懂事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图纸和教育形式都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设计实用、感观效果好的图纸,来给学生实习、讨论,让学生每天都有热情。同时,教师采用学生自己设计图纸、小组加工完成、做评比的模式来进行最后的考核,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模拟软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模拟软件的灵活应用,更能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配合数控模拟程序,加上学生实习机,做好前期的准备和编程工作,确保机床操作行之有效,分工进一步细化。对于学生,有更加适合做操作的,就往操作工方向引导,有设计做产品开发的,就往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学有所用,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文化内涵来激励

现在的学生心中缺少行业偶像,让学生有明确的行业目标,对于学生专业实习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文化内涵建设,不需要那种轰轰烈烈、可望不可即的事迹,用那些学校出去的优秀典型、毕业几年有成就的学生代表激励学生,告诉学生这个人就是当年我们学校学这个出去的,一定会更有教育效果。同时,学生合作精神不强。每年的实习结束,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效果不好,主动性不强,出现本门课程学习的不够理想,没达到学生正常的实习水平。因此,教师要让接受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让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有学习的激情和乐趣,最后达到学习的平衡。实践证明,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一定能展示最真的自己。

四、校企合作达双赢

校企合作现在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合理地应用好企业,能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

张家港机械行业发展迅速,沙钢、永钢等一大批机械行业对人才需求很大,每年都会下发很多零件加工订单。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企业实际,选择了一些学生能加工的小产品,直接让学生在实习时候的加工,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的成本,又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另外,我们还会选择优秀的学生直接进企业,最后达到校企双赢。

五、强化竞赛促成效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用企业冠名的方式给学生技能竞赛提供经济和荣誉方面的促进,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来学好技术。2012年,状元大赛的举办,给社会,尤其给企业一线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丰厚的奖金、较高的社会荣誉,也成为了大家一致的追捧。在2012年首届苏姑杯状元大赛获得数控车床项目第一名的秦鑫同学,曾经就是职业学校通过技能训练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对其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能激励学生有更多的激情去学好数控。于是,我们组织组内学生竞赛、校内学生选拔赛,择优选择学生参加张家港、苏州市级别选拔赛,给有能力的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他们有高的目标去奋斗。这样,有了优秀,有了追随,其他学生的热情也会进一步被激发出来,达到比较好的实习教学效果。

数控人才篇6

为了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国内外的制造业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里所说的数控技术应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数控装备制造技术,其二是数控设备的操作与制造工艺技术。在世界制造强国中,数控技术水平都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否是制造强国的一项非常重要指标。在战略上,如何实现我们的制造强国梦想,如何制定我国的数控人才培养规划,它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际问题,既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又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制定制造强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制定制造强国战略,要从几个方面着眼,首先要从科技尖端技术入手,占领制高点,提高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现代的光机电技术发展很快,把光机电新技术应用到装备技术、数控设备中,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数控设备。

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参与现代制造过程中,吸取第一代互联网和VCD与DVD等产品制造技术的经验教训,要打破贸易壁垒的唯一途径,不能再走模仿和抄袭的老路,应当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最大的问题是国内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能力和意识不强,研发的投入明显不足。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是要靠企业家的投入来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发明的,没有眼光独到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潜智和作用。在我们的单个企业研发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在战略层次上,尤其是对基础性、通用性、尖端性的问题,应该采取国家组织,行业牵头,企业间联合、高校参与等方式进行联合攻关,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中取得一定的可应用成果,走出自己的特色,并逐渐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使我们的民族工业不至于处于处处求人和受制于人的状态。

现在数控强国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它们的数控装备制造业已非常强大,国内的单一或少数企业很难与之抗衡,尤其是高端产品,我们很少。而国内很多数控系统低端产品充斥市场,良莠不齐,并形成恶性竞争。为了使我们的高端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国内各大数控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研发和创新的合力。在这方面,国家应以行业组织成立研发中心,攻关数控系统与制造,尤其是对数控高端产品要倾全力攻关,目前应集中对高精度、高速、多轴(超三轴)系统等机床进行重点研究,避免小而全的重复开发和技术力量的分散,而且在数控系统的研制中各类专业人员分工合作,打造数控系统研发航母,集全国行业之力与国外的一个或几个企业相拼,我们认为从技术角度讲是会有所收获的,我国的数控装备制造肯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现在有这个基础和能力。

2.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过程中看数控人才培养的地位与意义

强国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从近代清朝的几次变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我们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想成为世界强国。这里的强国是指政治强国、军事强国、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而前面的各种强国最终要靠制造强国做基础和支撑,没有制造强国,谈不上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更不用提政治强国;众所周知,现代制造离不开数控技术,现在80%以上的制造业采用数控化,可以说,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的主体,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因此,数控人才培养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意义。

在我国目前成为制造大国的今天,数控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是:其一,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基础,没有足够的数控应用人才,我国就不可能有现代制造业,制造大国就是一句空话;其二,是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的需要,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数控技术人才,一方面会造成设计创新能力的削弱,另一方面势必造成制造业中数控人才工资过高,使企业制造成本升高,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使我国的制造业形成被动局面,从而影响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其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正迎来一个人口就业高峰期,制造业本身就业范围广,层次多,数控技术知识点多,培训时间长,正好能容纳大量的劳动者,只要大家都有工作有收入。社会稳定。就能建设和谐社会,因此,为了使制造业繁荣发展,我们必须培养更多的各类、各层次数控人才。

3.构建多层次数控专业教学体系,实现“五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制造强国除了有强有力的数控装备研发队伍外,还必须具备多层次的使用数控装备的人,也就是说,制造业的全过程是要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设计人员、生产加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因此,如何培养一支多层次、不同方向的数控技术人才,如何构建多层次数控专业教学体系、培养模式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问题。

(1)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要求不同,制造企业中数控加工方法是多样化的,其生产岗位也是多样的。岗位中对数控人才的技术要求也是多种层次的,一般企业有数控车、铣床、电火花、线切割、数控焊接、数控磨削及表面处理等加工,而在新兴的硅晶加工中,激光微电子加工技术、微机电加工技术等也采用数控制造,并需要不同要求的数控技术人才;而在制造过程中,同样需要不同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如产品设计人才、产品工艺设计人才、数控编程与加工人才、数控设备维修与维护人才等。

正因为如此,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有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的普通数控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了各级各类数控技术人才,当然,他们大多属于通才教育。而特殊工种如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高能束加工、复合加工、快速原型及反求制造等还需要在这些人才的基础上进行另外专门的培训。

(2)数控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由于数控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它不但包括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更要包含光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因此。数控设计制造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如下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伺服传动与自动控制技术;CAD/CAM技术;光学与光电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对数控应用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如下要求:机械制造工艺知识;电气知识;计算机知识;控制知识;CAD/CAM软件知识;设备维护维修知识;计算机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手工编程能力。

(3)“五位一体”的数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上面对数控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和我们十几年数控专业培养的经验,我们认为数控设计制造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为“五位一体”的数控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数控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光机电技术;工艺与操作技能;CAD/CAM能力;系统集成能力;系统创新设计能力。数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机电理论素养;数控操作技能;CAD/CAM能力;系统维护维修能力;工艺创新设计能力。

为了实现“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还必须把上面的“五位一体”的能力转化为教学中的四级平台模块,即公共基础平台、技术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数控专业平台模块,再从模块落实到课程,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当然,由于社会的岗位需求不同,每个学校的定位和培养方向不同。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学校还应在上面“五位”中的权重上有所侧重,形成一个培养模式多种教学计划,尤其是课程的设定、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会有所差别,不可能也不应该各校完全相同,这样每个学校才有自己的培养特色,培养出多个方向、层次的数控人才,共同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数控人才篇7

关键词: 数控专业 校企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文件《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笔者有以下想法。

一、强化三个模式

1.以行业龙头为依托,构建多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认真贯彻16号文,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按照学院“给我三年时间,还你一个有教养、有本领的孩子”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我院“校企合作办学,主动服务社会”的优势,以行业龙头“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为依托,深度融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数控专业作为广州市示范性专业,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及广东省数控行业发展动态,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以行业龙头为依托,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年的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既能编程,又能熟练操作的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使其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带动我院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专家担任数控专业的客座教授,参与数控技术主要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专家结合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给数控专业提出了科学的建议,使人才培养标准更符合市场的要求。该公司的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用人的一些要求,学生提前接触了企业文化。数控专业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实现深度合作的同时也与其他知名企业合作,如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广州井和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数控专业继续与这些知名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加大合作深度,实现全方位合作。

2.强化校内工学结合模式。

以生产带动实训,按照“工厂化”模式,模拟企业运作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校内实习模拟企业运作方式,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按企业体制设置相关部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企业运转方式,就能感受企业的生产、管理,并参照企业的考核标准或由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岗位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操作技能、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使“校内工学结合”出实效,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企业运转方式,就能感受企业的生产、管理。聘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及其他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数控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并指导教学。他们与数控专业教师组成“专项工作组”,挑选企业的典型项目和典型产品,将其引入教学环节,以企业实际项目和实际产品制造为内容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数控专业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即“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要点,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赠送了数控专业的广州数控系统和机床的主要配件,由双方共建实训室,与企业共同安排实训任务,利用企业技术的前沿性和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让学生实际感受企业工作生产的氛围,强化学生的企业经历培养。

3.把企业一线的实际生产过程搬到课堂,以转变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一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把企业的一些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发出来,同时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应用于企业,让专业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了全体数控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再学习,消除了时空限制,同时使教学资源应用于校企双方,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

二、构建三个体系

1.校企双方共同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标准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建立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符合,与职业技能取证相衔接,与生产性实践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对职业岗位指向明确的核心课程包和集教材、教学课件、实训项目、课程指导等内容的立体化课程教学包和教学资源库。通过聘请名家、培养骨干、增加兼职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其适应课程体系的要求。同时,按照技能培养的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地点要求纳入课程标准。

2.把企业一线生产情况融入校内教学资源体系

目前数控专业的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来源于网络,第二来源于数控专业老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但这两种来源实质上仍然是高校老师基于课堂教学开发出来的,没有企业人员参与的痕迹,因此这是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的。数控专业当务之急是让企业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并且把企业一线生产情况融入教学资源,数控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数控技术专业典型零件的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教学。

数控专业同时与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聘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一线技术人员来校上课,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数控专业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部分技能课程实现对学生的最终成果,如作品、产品等进行考核。

3.推行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推行校企对接育人模式必须打破学校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将企业一线生产管理机制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将人才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加有效的结合。要将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校企参与,体现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开放性的学生评价体系应成为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Z].教职成,2011(11).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

[3]产文良.“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1(48):188—189.

数控人才篇8

关键词:蓝领层 课程体系 双师型 校企合作

一、以社会调研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工程类企业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采用,企业的人才类型主要有三类,如下表1所示。

以中职数控为例:中职数控专业则主要培养生产一线或者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中等技能型人才,即主要是蓝领层面的人才。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应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中、初级人才;努力打造能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强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的现代社会人。

二、现行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1.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得以实现的。现行培养目标下,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传统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组成。但在对文化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较少考虑数控技术岗位工作环境并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差别化教学。尤其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区别其他机械类专业,没有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各课程的教学进行重要性排序,不能突出专业教学特点,从而出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用的状况。

2.技能教学中,训练项目相对单一

在专业课以及专业技能教学中,更多地围绕劳动部门的技能考证展开。在对学生技能培训中,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单一,和企业贴合度比较小,存在重证书、轻实际能力的状况。培训更多地是采用强化、重复的方式,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体现在对机床操作的应用上,技能掌握不够全面。

3.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性

随着近几年的扩招,中职学校规模与数量急剧扩大,教师规模也迅速增加。许多教师缺乏现代职教理念,总体技能水平偏低,并且缺乏企业实践经历。

三、基于就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利用学校实训条件,通过专业见习、阶段实习、项目制作等方式进行融“教、做、学”为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每一时段的培养训练均以某一岗位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学生在不同时段均可进入企业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第一学年注重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兴趣,辅以专项教育参观、入学后第一个月的项目化专项实训、教学成果(或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让家长知晓专业特点,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受。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达到初级钳工的职业能力标准,第二学期能够达到初级车工的职业能力标准。

第二学年中按计划地开展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采用“滚动式”技能训练模式,通过目标分解、课题化训练,辅以阶段化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技能水平随时间呈螺旋式上升。坚持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训练动作确保规范,训练要求保持统一,训练教师强调专职,训练课题讲求趣味,将对学生的要求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机接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达到数控设备操作员的职业能力标准,第二学期能够从事简单数控加工编程、工艺编制的工作,同时根据个人特长,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开拓未来的就业岗位领域,实行教材与技能对接。

第三年,开展企业顶岗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择业能力。学院负责管理,校外基地主导。进入顶岗实习培养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生产现场管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积累创业经验,这样可以保证把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落到实处。

四、基于就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以企业为平台,着力重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根据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尺来设置。对课程设置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

对理论课程部分削枝强干,删繁就简,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甚至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对所需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在有限的学时中力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增加与数控机床有关内容。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程软件的使用,强调三维造型的应用,增加上机实践课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增加数控机床上广泛采用的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直线导轨、齿形传动带的原理、结构、特点等内容;并加重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典型刀具、夹具的特点及应用、数控机床总体布局及机械结构的特点、数控机床典型机械(如刀库结构等);在《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中增加进给伺服系统必不可少的位置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特点。《数控技术》是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使用和编程方法,还要介绍已学有关课程内容在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由于数控技术大部分都应用于模具加工制造,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增加与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将有关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成一门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增强竞争力。

2、在数控技术教学中增加实验、实习和设计训练的学时。

在与数控技术相关课程中增加数控机床的典型机构和装置实验。在核心课程《数控技术》中主要安排数控加工原理、编程、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实验;增加数控技能训练内容,针对所加工零件,完成从数控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到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工作。

超越艺术与商业界限,打造多元化的艺术互动平台,希望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让公众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接触和欣赏艺术,感受艺术所带来的喜悦、感动和无穷力量。

推荐人 干橘子李凯

插画家、知名CG概念设计师。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工作者,逛商场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买东西,更希望它是一个艺术的开放型空间,从装置到布局都能激发创作灵感。

或许谁都无法忘怀K11开幕那天的盛装景象:装饰绚丽引人注目的创意老爷车穿梭巡游于城市的中心商圈之间;“真实、美、自由和金钱”新媒体艺术展正于上海Chi K11艺术空间奇幻上演;K11购物艺术中心内造型独特的气球女孩让人忍不住驻足合影,乔装成客服的魔术师在电梯间、商铺转角等不经意的角落为人们献上一个又一个惊喜,三楼都市农庄有机食坊和动物农庄周末时光互动不断,为公众带来隐匿于都市中的淳朴田园风味……这一场创意盛事让大家恍然置身于一个艺术的乐园,它有太多可能,绝非是一个商场所能形容与概括。

K11购物艺术中心是一个让商业变身艺术的地方,更是一个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大胆前卫、充满惊喜和想象而又平易近人、耐人寻味。作为零距离面向大众的购物中心,除了在品牌选择、空间整合、硬件配套方面做到最佳,其贴心服务、趣味互动方面的用心亦是创意无限。商场特辟Reading Corner,启发繁忙都市人重拾阅读的兴趣。B1层设立游戏互动的小空间,满足消费者休闲购物的五官体验;同楼层的Internet Bar,除了供客人小憩外,还提供免费充电服务,保障顾客的移动生活随时“在线”;而每日不定时“快闪”的客服人员,变身活力与玩趣的使者,为顾客带来欢乐随心的购物体验。

作为首个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全球性原创品牌,K11一直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绿化及购物消费相互融合,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独特感官体验。而上海的K11商场也是秉承这一核心理念运用独特的绿色设计,糅合多维的艺术欣赏与交流,让商业变身为艺术,全情打造最大的互动艺术乐园。在这所艺术乐园中,除了满足基本的购物需求,还可以见证每一位新缪斯、每一个奇思妙想的诞生,使普通的购物之旅,变成活泼奇幻、充满艺术感的旅程,让他们的意念和梦想自由飞翔。

K11购物艺术中心

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300号

电话:23103188

Tips:

1.K11把本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列作永久收藏,也通过提供各种多维空间让市民在购物和休闲之间欣赏到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

2.从不同的角度管理,重组和整合不同城市内的人文、历史、地理和邻近地区。品牌使该地区的人文体验及文化艺术得以复活、再生和创新,创造一个独特的K11多元文化生活区。

3.K11所有项目的建筑架构概念均应用到各种绿化设计和技术,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整体城市及公共场所的环境素质。

不得不说

空中花园

位于商场六层的空中花园,是上海K11的另一片绿洲。这座花园位于都市丛林之中,却隔绝了尘世的喧嚣,远望可见延安高架的辉煌灯火,俯瞰能见淮海路全貌,闭上眼睛还可享受自然之宁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城中难觅的露天观景胜地。K11更是凭借其对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的选址以及各种绿化环保理念和行动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得到了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中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奖项的认可。

LOL和创意专才培育中心

充满创意和乐趣的品味时尚生活概念店LOL(Love Original Life)灵感来源于网络通用符号,旨在为具有生活情趣、渴望表达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族群,带来极具艺术设计感的时尚生活用品,提倡全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引进集团旗下充满创想的LOL,K11还为更多创意工作者打造了全国首个甲级办公楼内设的创意专才培育中心。中心特辟上海K11办公楼24楼整个楼面,约400平方米的空间,用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为众多有创造力的专才人士提供最丰富的访问机会及营商平台。

Chi K11艺术空间

上一篇:三八节的来历范文 下一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