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7:22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1

随着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的问世,机械加工便开始进入了自动化发展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造过程,数控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机械加工在运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达到了高效的控制过程。数字控制的机床采用数字编程精确工件的位置、角度以及速度,甚至是机械能量的流向,在二进制数字运算方式的计算下,以最小误差的形式进行机械加工。数控机床采用计算机运算代替原来的硬件组装控制,使得数据存储和处理运算过程精细化,极大的减少了误差。

1数控技术的当前成就及广泛运用

数控技术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和制造领域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产品种类、技术水平和质量上都较大的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在市场推广的就多达一千五百种以上,在整个金属切削和锻压机械中都具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的机床行业在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国防军工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航天航空事业中也不断提高数字控制的精确度。SSCKZ80—5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在对航空、船舶、铁路运输行业具有高技术、高精度的技术运用,对飞机发动机主轴和起落架的加工等关键性的机械加工都有较重要的作用。在其他生产工业方面,数控技术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通过超精密球面车床的基础设备提供,促进了照相机塑料镜片、激光加工光路系统以及条形码阅读设备等高科技的技术加工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其次,数字技术不断提升。“国产XNZD 2415型数控龙门混联机床充分吸取并联机床的配置灵活与多样性和传统机床加工范围大的优点,通过两自由度平行四边形并联机构形成基础龙门,在并联平台上附加两自由度串联结构的A、C轴摆角铣头,配以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可完成五自由度的运动。”同时,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数控机床创新是数字技术提高的表现之一,提高数控机床的速度和精密程度,当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出一批速度在8000~10000r/min以上的数控机床,并且搭理推广了CAD技术的应用。

最后,企业的数控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据了解,当前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已经开发并生产了“8大类、13个系列、160多种电主轴及主轴单元”,高度的数字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公司的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另外,2004年,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共生产滚珠丝杠副5万套,滚动直线导轨副2万套,其中为数控机床配套的高精度产品占产销量的80%以上。”结合数字资料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在数控技术的应用上达到了一个较大的高潮,是数字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2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运用的发展趋势

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强盛支柱,促进工业的数字化创新是提高工业技术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不管是汽车、钢铁、机械还是电子行业都对新型技术力量有较大的需求,特别是数控机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分析,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2005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0亿美元。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我国未来数控机床市场巨大,预计2010年数控机床消费仍将超过60亿美元,台数将超过10万台。”

我国当前的机械加工和制造虽然对数控技术的需求仍然与日俱增,但是对数字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需要更加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进行技术生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加工也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人们对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高速度、高精加工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机械加工和制造企业利用高新技术的生产力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像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目前就采用了高速加工中心的生产线,摒弃原来的组合机床,这对通用公司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另外,在加工精度上,近十年,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不断提高,“由原来的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μm~5μm,提高到1μm~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其次,国外的数控装置MTBF值甚至已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MTBF值达30000h,这些都标志着现代数控技术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第二,智能化、网络化的数控应用系统将成为机械加工中的主流。

网络化是时代的需要。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是21世纪生产生活的主要代名词,因此,毋庸置疑,网络化的数控装备将是机械加工和制造的主流。网络化的系统促进了机械加工生产线和制造系统信息集成的需要,是实现新的数控车床虚拟化、敏捷化的关键。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智能化则建立在数字技术的精细化和系统化上,为了促进机械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利用自动识别的负载模型和量身定制的运算方式进行计算。在加工过程中,简化编程和操作,进行智能化的人机界面操作,智能监控以及及时的系统诊断和维修。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步达到了精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地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有更深层次的提高,也将更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数控技术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提高,必然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数控领域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浅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价值工程,2011(3),2011.

[2] 马岩.我国家具加工机械数控技术的开发方向与应用前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1),2008.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2

十年磨一剑的“光洋模式”

五轴高档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典型高端产品,有着装备制造业“工业母机”的尊称。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此次出口传统的机床强国德国,可以算作是中国机床工业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国机床工业整体性大而不强的格局与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大连科德作为一抹亮色,告诉世人中国机床在面对国际的激烈竞争下,依然执着地在走向高端。

十年磨一剑。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用了十年的时间专注于数控产业,自主创新、对外研发的十年征程下来,大连光洋俨然成为国内外行业内首家实现拥有数控系统、数控铣头、数控刀架和数控转台四大核心技术以及包括相关配套产品,刀库和机械手、数控刀架和转台、主轴单元、滚珠丝杠副和滚动导轨副、防护罩和数控刀具等功能部件等在内完整数控技术产品产业链的企业。

这一切的背后是大连光洋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链整合几个步骤来完成的。行业内曾将这种模式成为“光洋模式”。在大连光洋发展其子公司大连科德的过程中,大连科德总经理郭强曾介绍,“大连科德自成立之日起,就对研发非常重视,研发所需设备配置齐全,且拥有卓越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到技术人员的1/3。大连德科还建立有部级‘博士后科研站’及数控系统研发中心,并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展开校企合作,现有数控专业博士后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

大规模的人才性投资,背后是平台建设与国内市场对创新技术、核心技术的渴求。国内产业频提的“产学研”体系在大连光洋得到彻底的贯彻,在实际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市场需求带动下,通过应用技术的研究带动基础技术的研究,最终解决可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专利17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大连光洋的努力,有效推动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自主研发 收获成功

在大连光洋这些年的发展中,不仅只有自主研发的VGW400高速五轴立式加工中心。近期据《中国工业报》报道,最近举行的“中大型机床亚微米级集成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大连光洋科技公司首创的一个大小0.05立方米,能模拟10多吨重大型机床的全套动作智能控制器受到了前来观摩的国内外专家高度关注。它通过内置的“数控仿真模拟系统”,像打电脑游戏一样,能模拟操控庞大的数控机床,既可完成工具切削、功能部件加工,还可简单编程,对机床工艺技术进行深度研发。

这是继2012年大连光洋实现“光纤”数控机床装置国产化今年带给业界的又一个惊喜。大连光洋这些年来通过自主研发,收获的成功可谓如数家珍。LKW2530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KDW-4200FH14轴5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直驱式双摆铣头DDTS-2000作为“十一五”期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成果在国家会议中心展出,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六轴五联动数控刀具磨床TG-45更是得到了张德江副主席的高度评价。

大连光洋的成功离不开基础的自主研发,大连科德总经理郭强指出,“目前,我们最大的精力并不在开拓市场,还在于基础的研发。像六轴五联动数控刀具磨床,我们就是先进行基础的关键技术的研发,没有掌握关键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也不可能研发出如此先进的刀具磨床。”郭强介绍说,“大连科德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今后将给各大机床主机厂商配套,相信通过国家的支持,自身的努力,大连科德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地获得用户的认可。”

系统规划 精细加工

常言道,一个国家的规划与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与政策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对此,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德海曾指出,要发展好数控系统,必须要做系统规划,做到专精特,数控企业要与主机企业密切合作,更好地为主机服务。搞数控系统的厂家必须要研究工艺,研究机床,还必须要研究关键的执行部件,只有这样才能搞清楚数控系统要做什么事情,解决哪些问题。

在产业链的整合与对高端技术的探索方面,大连光洋没有松懈。2009年大连光洋投资近5000万元修建新的厂房,在这个厂房的设计在温度环境控制、照明系统设计,还是洁净度保障上全部采用世界最高标准以保障其产品机床的精度制造和装配。

成功源于细节,不是单纯的从财力上保证产品质量。为了充分为主机企业服务,大连光洋采取的方法是尊重客观规律,数控软件设计、控制设计、硬件装置不能脱离工艺和机械设计,在全局进行完善的加工设计和系统规划且精细化管理从而保证质量与客户满意。

而分析大连光洋的VGW400加工中心,该产品为高动态五轴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它采用DDTR-400直驱式双轴转台,龙门框架结构配置,人造花岗岩床身。回转摆动工作台双壁支撑和单/双驱动,C轴连续360°支持高速车铣,A轴±130°摆动,Y轴采用四导轨支撑和重心驱动方式,环形刀库与床身融为一体,换刀屑对屑4.5s;XYZ定位精度0.008 mm、A/C轴 7″。XYZ轴进给速度60m/min,A轴40 r/min,C轴1000 r/min(车铣)。出色的硬件配置与工作精度搭配大连光洋自主研发的GNC61全数字光纤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使得VGW400非常适用于航空航天整体叶盘、涡轮转子、复杂箱体、螺旋伞齿轮类零件复杂曲面的高效精密加工,据大连光洋介绍,VGW400效率比其他五轴机床能提高30%。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3

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机械制造的工作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主要应用领域是船舶、工程机械、军工、农机、电力设备、铁路机车、汽车等行业。在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产能扩张压力的推动之下,机床工业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就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在机床工业的下游产业中,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军工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在从产能闲置发展到满产超产的过程中,对机床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小规模添置需求带动了机床工业稳定中速增长;当前各大造船公司、工程机械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尤其是造船行业,手持订单远超当前产能。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2011年,扩大产能已成为必然,扩产必须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机床设备的需求量将迎来加速增长,其他如汽车、电力设备的需求也将维持稳定增长。

二、各机械子行业交替推动机床工业发展。大型重型机床速度远快于中小型机床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为汽车、船舶、军工、工程机械等各个装备制造产业提供装备,因此与宏观经济、特别是制造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同时机床行业的直接下游是机械制造,因此机床行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关系更为密切。机床工业给其下游多个机械制造子行业提供产品,因此不同时期,各装备制造子行业有繁荣,有衰退,而机床工业发展比其下游行业要相对稳健。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子行业交替成为推动机床行业发展的主动力,机床行业将跟随发展最快的子行业增长。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石化生产设备等重型设备是发展最快和增长前景最为明确的下游行业,汽车工业虽然整体盈利水平增长跟不上产量增长,但产销量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朗的,因此汽车工业对机床的需求仍将稳定增长。

重型工业发展是此轮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增长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型机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中段,这一阶段还将持续很长时间,重型机械行业发展应该快于轻型、中型机械产品的发展,相对应地其所推动的大型、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速度将远快于中小型机床,因此我们更看好大型、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高精密机床壁垒很高

机床行业作为精密机械制造业,发展特点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产品性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爆发式进展。如同其它制造业一样,基于亚洲国家的成本优势,近年来机床工业有向亚洲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它类机械设备制造业,这主要也是因为机床工业技术和工艺提高的难度很高。当然我们认为这种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高精机床是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技术与工艺非常严苛,每提高一步都需要很丰富的技术、工艺上的沉淀和艰苦的努力。对于后发的国家和企业来说很难弥补,这也是我国机床工业长期落后,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其他行业特别是其他机械子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产品开始大规模出口的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对于其他机械行业来说,我国管理部门对机床行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机床行业的逆差水平是所有机械类子行业中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高精机床提高的难度。

正因为高精机床行业提高难度大,所以机床行业先进国家对本国机床企业保护的力度也比其他行业要大,西方国家对我国机床业不仅在技术上严格限制转让,而且基于政治原因在高精机床产品上也对我国实施限制和禁运。高精机床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限制和禁运措施的产品。

当然机床行业这种高壁垒特点确实给国内机床企业发展制造了障碍,但这也成为国内高精机床行业龙头企业的保护墙和后发企业的进入壁垒,龙头机床企业相对国内后发企业的技术优势会维持很长一段时期。

四、中国机床工业取得很大进步

机床是装备工业的基础,生产装备的装备,机床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在发达国家无一不重视机床工业。我国机床工业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建立起较大的规模和较完整的体系,奠定了有利的技术基础,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整体上说,我国机床工业已跨入世界行列的第一方阵。2000年以来,世界机床工业由欧洲向亚洲新兴国家转移趋势,虽然缓慢但难以逆转。

“十五”以来,我国机床消费连创纪录,大陆市场机床消费总额(国内产品销售产值十进口额一出口额)和进口额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机床消费大国。2006年中国大陆市场机床消费额达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机床进口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中国机床消费额占全球机床销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为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世界机床消费位列二、三、四名的日本约占15%,美国约占11.6%,德国约占10.6%。

作为一个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我国必须从各个方面确保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我国机床行业产品种类齐全,可生产品种已经超过3600种,基本已经无空白领域,大部分满足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机床市场需求非常旺盛,2003年至2006年之间,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1%、21%、17%,27%,而数控机床更是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机床工具行业整体销售收入连年以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机床行业需求旺盛趋势还将延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金属切削机床方面,机床产量连年上升,年复合增长率22%以上,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上升幅度更快,数控金切机床比例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20%。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很多金属加工产品要求的精度并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机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销路。

五、国产机床数控化率逐年提高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所以,数控加工的关键是加工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获取,即数控编程。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有很多无可比拟优点:1、适合于复杂异形零件的加工;2、加工精度高;3、加工稳定可靠;4、高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体现出很好的适应性,5、高生产率;6、劳动条件好,机床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较好。

缺点是:1、投资大,使用费用高;2、生产准备工作复杂;3、维修困难,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含量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欧洲、美国、日本的机床业都很重视数控化,目前欧美日的金属切削机床的产值数控化率均在80%以上,数量数控化率也在60%以上。

我国数控机床开发晚,起点低,前期发展缓慢。数控系统装置是数控机床的神经中枢,是长期阻碍中国数控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九五”以后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发展以PC为平台的数控系统,通过“九五”的攻关,现在框架上已初步完成。解决了多坐标联动的技术难题。从过去的三坐标联动达到了最多可达入坐标联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限制”。同时,我国国产数控系统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市场品牌也在逐步树立,正在改变国际强手在中国市场上奇货可居的垄断局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的我国数控机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远高于普通机床的发展速度,2002年国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24803台,06年达到了82024台,数量数控化率从9%提高到了20%,产值数控化率为44%。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数控金切机床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国内市场占有率低,基本依赖进口,这是导致我国金属加工、金属切削机床的贸易逆差连年上升的重要原因。我国数控金切机床消费对进口产品的依存度长期维持在70%以上,如何发展我国数控金切机床,是我国机床业界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机床扩张和增长的重大机会。

六、对进口机床依存度仍然很高

长期以来我国机床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机床工业我们仍然落后,主要在加工精度、稳定性、无故障时间上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而且数控化率偏低,虽然我国大陆机床主机的销售收入增长很快,但进口增长也很快,进出口逆差有逐年扩大趋势,只是在07年上半年,进出口逆差有稍稍缩小的迹象,总体而言,我国对进口机床的依存度较高,一直维持在50%以上。这其中,数控金切机床对国外产品的依存度很高是重要原因。我国数控金切机床对进口存度达到了70%,可以说基本依赖进口。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机床产品,尤其是高精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性能、质量、稳定性落后,而且提高速度缓慢;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对机床行业的保护力度还不到位。前些年为了吸引外资,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购买外国设备免税。近年来,政府已经对这些政策进行了修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机床的免税条款已经废除,而且国内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抵税。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国产机床业的发展。

当然我国机床行业对进口度高,也从侧面说明了机床行业提高的速度较慢,很难取得爆发性的飞跃,行业壁垒非常高,因此国内机床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优势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后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同时对外依存度高也给予了我国机床行业较大的发展空间。

七、重点公司:昆明机床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4

近年来,随着国防、航空、高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行业需求量的大幅增长,我国数控机床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在高速化、复合化、精密化、多轴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和一系列突破。但在精度、可靠性方面和国外的数控机床还有很大差距。

一、数控机床平稳发展

目前数控机床产品中,中低端产品我国企业已有一定实力,但高档数控机床仍是短板,而高档数控机床是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发电设备制造这四大领域的必需,是产业升级的必备。尽管国家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并计划到2020年四大领域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立足国内,但目前只有济二机床大型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一个项目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关键零部件和高档数控系统方面尚需继续努力。

2014年,国家继续稳增长、调结构,在此大环境下,数控机床行业必须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在现有中端取得成果基础上发力高端,一方面需要面临国外产品以及合资产品挤压国内中端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挤入高端市场,摆脱受制于人的严峻形势。

在研发方面,在国家现有专项支持基础上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题,以创新为驱动力,鉴于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仅凭企业自身努力无法实现长久发展,需要多家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同时引入科研院校参与,实行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PP)推进研发;国家层面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研发人才培养。

2014年,中国数控机床在2013年的基础上平稳发展,预计数控机床产量将略有增加,进口需求依旧很大,但需求更偏向于高端产品,同时中端产品在国外实施本地市场化服务后也将有所增加。

二、进口以高端为主

从数控机床生产来看,2013年1~11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总产量66万台,同比下降7.84%,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比28%,累计总产量18.4万台,同比增长0.4%。11月当月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8215台,同比下降3.21%,预计2013年全年与2012年持平。

1~11月,浙江、辽宁、山东、江苏4省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最高,分别为40328台、39215台、30570台、21516台,除山东实现34%的增幅外,浙江、辽宁和江苏分别下降2.89%、2.37%、5.34%;4省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71.46%。

2011年在经济迅速复苏阶段,我国数控机床进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月均1850台左右,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单价逐步提高;2012年进口量开始减少,月均降至1300台以下,进口单价起伏较大,年均单价为29.3万美元/台。

从2012年11月开始,数控机床进口量连续4个月下降,但进口价却从10月开始连续5个月提高,2月进口单价达到47万美元/台的最高纪录,进口量达到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值,说明高端数控机床进口较多;10月以后进口量再次跌至1000台以下,进口单价也略有走低:预计2013年全年,数控机床进口量月均在1000台左右,进口单价略低于2012年。

2013年3月,数控机床进口量大幅增加,而进口单价猛降,随后进口单价尽管略有回升,但与上年相比,进口单价略低。在我国机床企业积极发展中段产品时期,低价进口数控机床对我国数控机床的自主发展极为不利。

据2013年8月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的一份研报,未来三到五年,中端市场将成为中国机械设备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从目前的34.3%提高到40.3%,能实现高达6%的增速,为此德国机械制造商在华未来定位尤其要重视中端市场,开发中国中端市场的本地商业模式。

为促进国内中端数控机床发展,2014年国家在新版税则中增加部分产品:增列数控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齿轮磨床、三维打印机税目,其中对数控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齿轮磨床实施9.7%的最惠国税率和20%的普通税率,对三维打印机(3D打印机)则是5%的最惠国税率和30%的普通税率。

三、降税促进高档数控装置进口

高档数控装置决定着数控机床的数量,是数控机床的“大脑”。但由于长期以来进口数控装置,中国数控机床基本采用“外脑”。2012年进口减少,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说明国产数控装置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与竞争力较强的德国、日本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高档数控装置和系统成为中国数控机床的短板。

目前,国内机床企业如沈阳机床已加大数控系统研发,并于2011年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但在与国外对手激烈竞争中,“飞阳”数控系统的推广和采用需要企业的不懈努力。

为促进国内数控机床发展、解决高档数控装置需求问题,2014年国家将机床可编程控制器(PLC)、机床用数控单元(包括单独进口的CNC操作单元)的进口税率由5%降至3%,将成套数控伺服装置(包括CNC操作单元,带有配套的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税率由7%降至3%。

从进口额方面看,2013年PLC进口额与上年趋同,但进口量有所增加,说明国内需求缺口较大;从进口结构看,2012年,从日本进口的PLC最多,其次是德国;2013年相反,德国产品居多,鉴于德国产品比日本售价高出一倍多,这说明我国需求的PLC开始向高端发展。

2013年,数控单元进口平均单价上升,但进口量却在下降,说明产品需求以高端为主;数控单元一直以日本进口为主,德国为第二进口来源地;从伺服装置进口出现量增价跌现象,说明需求大,价格方面则由于日元贬值促使日本产品竞争力提高,德国仍为第二大进口国。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大型国有企业 沈阳机床 技术创新 数控机床 预算软约束

数控机床是当前世界机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市场竞争的主战场。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产销量和技术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家整体的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成熟机床制造国(如德国与日本)的机床产值数控化比率高达90%。由于中国机床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共性基础技术、关键核心功能部件和机床精密度等都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产值数控化率目前只有40%左右。而且,国产数控机床大都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经济型和普及型产品,虽然已占领国内市场约70%的份额,但是高端数控机床约80%的市场份额则被国外先进企业垄断。

2000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航空、电子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增长,机床需求特别是数控机床需求增长持续强劲,消费总额和进口额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特别是近年来,数控机床需求呈现出向中高端产品集中的趋势。需求强劲使机床企业在获得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瓶颈的挑战。面对中高端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中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机床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机床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尝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探讨中国机床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企业――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路径、现状、经验以及市场绩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技术创新市场绩效不明显的体制性制约因素,最后在结论中提出改进方向。

我们选择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作为研究案例,主要基于以下的理由:首先,沈阳机床作为中国机床行业产值最大的龙头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获得政府主导的金融支持的强度之大是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以该公司为典型案例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这种政府金融支持下形成的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中国特色。其次,沈阳机床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20%以上),因此其产值数控化比率乃至技术创新水平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机床行业的整体水平。

1.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1.1公司成立与历史沿革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沈阳机床集团,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于1993年5月成立。1996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0)为缓慢发展阶段,由于政府支持力度较弱,公司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2001―2005)为高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6至今)为发展壮大阶段。在第二、第三阶段,政府对公司的扶植力度逐年增强。

1.2目前发展状况

经过16年的发展,公司市场覆盖全国6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公司现有员工14000人左右,总资产过百亿元。公司主业突出,全部为机床产品,主导产品为金属切削机床,主要包括两大类: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共19个系列300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公司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开始进入国家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2]。

2.政府金融支持的技术创新

政府的金融支持一直是推动沈阳机床快速资本扩张、提升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沈阳机床是沈阳市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领军型企业,沈阳市的利税大户,支撑沈阳、辽宁、乃至东北装备制造业特色的核心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重点扶植的对象。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政府的金融支持下,沈阳机床在技术改造和研发上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以2009年9月―2010年9月跨年数据为例,在此期间,公司就累计得到来自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关于“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各种名目扶持资金共计36575万元[1]。政府扶持力度之强,在同行业企业中是罕见的。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政府一贯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政策偏好。

正是基于政府的大力金融支持,沈阳机床总体上在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出现一般企业面临的资金缺乏现象,反之,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证,这一点可以从其2005年以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率平均高达7.7%,以及历次大型技术改造比较充裕的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得到充分证明。

3.公司长期技术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沈阳机床从技术模仿、技术引进发展到如今的开放式集成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就。

公司依托获批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由沈阳机床牵头)进一步强化集成创新模式,先后与德国的R+P机床设计院、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IPK研究所,以及德国希斯等进行联合研发,并在柏林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在北京、上海建立研发分部,推动开放式集成创新[1]。

经过持续积累,时至今日公司取得的成果斐然:承接和完成了多项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开发出新镗床、新CAK、新HTC、新立加及新卧加等新5大类数控机床系列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其中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龙门加工中心产品,打破了国外对这类中高端数控机床的垄断。产品先后获得春燕奖、工业奖等部级大奖。累计开发的360多种中高档数控机床中,有60%以上已经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2010年,公司及下属中捷机床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

4.体制因素制约创新绩效

4.1沈阳机床技术创新市场绩效的评价

为了全面评价沈阳机床技术创新的市场绩效,我们选择两家具有不同特点的上市机床企业作为参照物,力求通过多视角比较来展开研究。第一家企业是属于沈阳机床集团的另一家控股子公司――昆明机床,该公司的中型国企属性、与沈阳机床拥有同一母公司的身份,以及长期坚持专注优势特色产品的研发战略可以作为比较参照;第二家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民营机床企业――华东数控,该企业属于私有产权。下面,我们依次从两个方面评价公司的技术创新绩效。

4.1.1公司的数控机床销售量占比评价

2000年,公司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占机床总收入的33.9%,2010年这一比率上升为60.5%[1]。虽然与自身相比,沈阳机床的数控机床销售量占比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与技术改造和研发业绩更为优异的昆明机床和华东数控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10年,昆明机床的数控机床的销售收入占比为64.7%[3],华东数控为75.6%[4],由此可见沈阳机床产品数控化率步伐需加快,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投入对数控化率的提升效果需进一步加强。

4.1.2公司数控机床的毛利率评价

2003―2010年沈阳机床数控机床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23.50%―30%之间,期间没有太大的起色。我们拿公司历史最好数据――2009年数据为例进行分析[1]。这一年公司数控机床毛利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29.87%,而昆明机床为34.25%[3],华东数控则高达38.97%[4]。沈阳机床的数控机床毛利率明显低于其他两家上市公司。公司年报显示,其数控机床主要是以毛利率较低的经济型数控机床为主的局面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

经济型数控机床因进入门槛较低,其盈利能力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日渐衰落;与此相反,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中高端数控机床却因为产品差别化大,个性化服务要求高,大部分产品都是订单生产,因而具有可观的议价能力和较高的毛利率。公司目前中高档数控机床比重较低是数控机床毛利率低于其他公司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还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数据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2009年,沈阳机床新产品(中高端数控机床)的销售收入为162728万元,仅占比销售总额的27.2%;新产品的销售利润仅为1700万元,仅占比主营业务利润的1.3%。而华东数控历时五年研发的新产品大型数控龙门系列机床在2009年实现产业化时,销售收入占比和毛利率则分别高达64.08%和41.66%[4]。上述比较分析表明,沈阳机床技术创新的市场绩效还需要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公司技术优势的市场绩效似乎并不显著。这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4.2制约技术创新绩效的体制性因素

我们认为,具有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属性的体制性因素是制约公司技术创新市场绩效的主要障碍。

4.2.1技术创新的市场驱动不足

作为一个老牌大型国有机床企业,公司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计划、技术驱动型的研发传统――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修正――仍然存在,市场驱动力不足。可以说,“重技术获奖而轻市场”的研发传统的强大惯性是公司技术创新市场绩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与拥有国企属性和行业老大双重身份的沈阳机床相比,作为国内首家民营机床企业,华东数控的技术研发更注重市场需求的驱动,因而在龙门机床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绩效。

4.2.2技术创新的“大而全”倾向

2009年,在三家企业中,沈阳机床的研发费用与净利润比值最高,为1.66,而昆明机床和华东数控则分别仅为0.21和0.27。可以看出,沈阳机床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远低于另两家企业,存在“高投入低效益”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由公司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大而全”倾向得到合理解释。“大而全”的研发导致资金使用方向分散,从而可能造成本应重点投入的主要技术产品因研发资金不足而导致研发效益无法凸显。

反观国内机床行业的另两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和华东数控,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研发竞争策略。昆明机床重点研发具有市场优势的镗铣系列数控机床,而华东数控的研发重点一直是大型龙门数控机床,这种精与专的研发定位,极大提高了这两家企业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与沈阳机床的高投入低效益不同,它们获得了较高的毛利率,技术创新的市场绩效显著。

4.2.3软预算约束制约仍然存在

造成沈阳机床技术创新市场绩效不高的另一个体制性制约因素是“软的预算约束综合征”仍然存在[5]。沈阳机床的历史发展中几次大的资本扩张基本上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行为。政府的金融支持为公司提供了充裕的技术改造和研发资金,促进企业资本规模快速扩张。但是在这种“预算约束体―支持体”的模式下,沈阳机床投资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不可避免。我们采用资产负债比率和流动比率两个概念,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来验证这一问题。

一般认为,以衡量企业长期综合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为主的资产负债比率应维持在40―60%之间比较合适,过高的资产负债比率是不利的。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主要指标,反映企业短期负债的清偿能力。一般认为2:1的比例比较合适,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6]。

对沈阳机床资产负债率的自1996年以来至今历年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除了1996年以外,该指标一直高于60%,并逐年呈上升趋势,近五年已经超过了80%,资产负债比率严重偏高,表明企业经营综合风险较高,偿债压力较大。而公司流动比率16年来均在1.6以下徘徊,并且在2001年以来呈不断恶化趋势,指标进一步下降至1左右,说明资金流动性存在较大问题,随着债务的逐步到期,公司短期经营风险持续增大[1]。

从横向角度比较沈阳机床和华东数控2009年资产负债比率和流动比率这两个指标来看。华东数控的资产负债比率为54.6,在40%―60%的合理区间,而沈阳机床为84.2%,无疑过高;华东数控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75,比较正常,而沈阳机床的这一比率却只有1.02,短期流动性萎缩较大,企业短期财务风险较大[1][4]。

一般而言,在企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保守战略。但是这种战略定位似乎在沈阳机床的经营上并没有得到体现,代之以的反而是大规模的资本扩张。政府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支撑着沈阳机床长期以来高负债奔跑和不计成本的“大而全”的创新偏好,软的预算约束也就不可避免了。

5.结论

通过对沈阳机床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我们认为,政府对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偏好,主要集中于对公司技术创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这的确保证了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充裕性。但是由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体制性惯例的制约,充裕的创新资金投入并没有给沈阳机床带来利润的大幅增长,技术创新的市场绩效不明显,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却在不断累积,管理费、财务费和销售费等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我们认为,像沈阳机床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要想走出技术创新“高投入低效益”的困境,全面提升创新的市场绩效,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必须解决之前政府扶植过度局限于硬件如资金投入而忽视企业软实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问题,建立硬件与软件统一并重的协调引导机制。我们认为突破点在于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对沈阳机床进行股权重组,重组的重点应是如何建立内生的技术创新市场驱动机制,实现技术创新和资本扩张的“预算硬约束”,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民营资本的投资比重不能过低。

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激活中国“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生动力机制的对策研究;主持人,王蓉;项目编号:2011414006。

参考文献:

[1]1996年――2010年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期报告与年度报告。

[2]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3]昆明机床2009-2010年度报告。

[4]华东数控2009-2010年度报告。

[5] [意]雅诺什・科尔奈,预算软约束综合症[J],新财富,2009年第6期。

[6] [美]罗伯特・C・希金斯,沈艺峰译,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

赵进,沈阳机床集团技术部,技术部部长。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 数控技术 普通机床 数控改造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装备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数控技术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机床数控技术综合了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以及先进的机床制造技术,它已经而且还在继续改变人们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我们必须快速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3%。而用普通机床进行加工,普遍存在着各种问题: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影响企业的效益、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提高机床数控化率有两个途径,一是购买新的数控机床;二是把普通机床改装成为数控机床,既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既经济又快捷,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提高机床数控化率的一个主要途径。

1.普通机床数控改造的意义和必要性

1.1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数控机床的精度更高,柔性更大,生产效率更高,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竞争和工艺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1.2节省更新设备费用。

目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3%。数控化改造普通机床的同购置新机床相比一般可节省60%左右的费用,大型及特殊设备尤为明显。一般大型机床改造只需新机床购置费用的1/3。即使对原机床的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升级也只需花费购买新机床60%的费用。

1.3节省培训工人费用。

在原有机床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新的数控机床相比较,工人更容易上手。培训时间短,培训费用少。

2.普通机床数控改造的内容

机床的数控改造,主要是在原有机床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最终使机床具有或部分具有数控加工能力。如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下面以用微机数控技术改造普通车床CA6140为例作介绍。

普通车床CA6140是工厂常用的一种普通车床,存在着一些弱点,如刚性不足,抗振性差,热变形大,滑动面的摩擦阻力大,以及传动元件之间存在间隙,等等,不具有数控加工能力。

2.1CA6140数控改造方案

2.1.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

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应具有定位、直线插补、顺、逆圆弧插补、暂停、循环加工、公英制螺纹加工等功能,故应该选择连续控制系统。考虑到属于经济型的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要求不很高,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所以驱动元件采用步进电机,并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2.1.2数控系统

根据机床要求,采用8位微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31单片机扩展系统。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及光电隔离电路、环形分配器、步进电机功率放大电路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数码管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2.1.3机械传动方式

为了机床达到更高的分辨率,采用步进电机经齿轮减速再驱动丝杠,为了保证更高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尽量减小摩擦力,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同时,为了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齿轮传动也要采用消除齿侧间隙的结构。

2.2CA6140数控改造成果

2.2.1用滚珠丝杆螺母副替换普通车床上的丝杆及光杆,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2.2.2用步进电机作为伺服机构,驱动机械部分工作。

2.2.3用自动换刀刀架实现了自动换刀。

2.2.4采用8031单片机,加上一些扩展芯片控制系统工作。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功能。

3.结语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必要的。我国有大量的普通机床,这是问题,同时也是巨大的资源。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数控化改造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景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1999.

[2]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

[3]朱启述.数字控制机床[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国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的概况

(一)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为数不多的职业院校把数控维修作为一门专业来建设。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相当多职业院校的做法,他们并没有把这门课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上,这使众多数控专业的学生仅仅懂得机床操作,而对维修仍然一无所知,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数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有关该课程的研究很少

不少学校在安排《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时主要还是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也没有非常优秀实用的教材,更缺乏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非常不利于学生掌握数控维修技能。

(三)理论与实践环节脱离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理论知识难度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都应该重视。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内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背离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不能适应当前制造业对数控人才所需技能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学校环境和工厂环境反差大,所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

(一)转变观念,适应市场需要

课程建设应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宗旨,以服务就业岗位为目标。课程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这个目的,学校一切工作都应该服务于这个目的。我所在的学院以示范性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建立产业、学校、行业一体的产教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

随着《中国制造2015》计划的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企业生产中使用数控设备越来越普遍,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需求将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根据市场调研,企业所需数控专业人才岗位(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数控设备的装调人员、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以及其他工作岗位。数控专业主要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有: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数控机床的安装、检测、验收;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普通设备的数控化改造。推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人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推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数控维修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和研究队伍,从教学人员上保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2.继续完善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的修订,使之更能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使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符合就业导向。3.教材建设(1)推进项目化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以具体的案例或任务为载体编写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建设立体化教材,把实践性强的内容视频化,知识点微课化。(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市场需求。(4)适应学生需求,力求教材知识与趣味性一体。4.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从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方法过渡到传统方法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法,力争开展多媒体授课。(2)建设课程资源库,开发微课资源。(3)建设信息化资源课,使教学资源上网,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

四、以数控维修实验台的研究应用为契机,推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配合数控专业的示范性建设,投资60余万元用于数控维修实训中心建设。在数控维修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结合企业对数控专业学生的要求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实训中心,不但使学校的数控维修实训教学条件大大改观,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故障维修能力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的能力之一,在课程的设计上遵循以下理念: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师生互动的过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标准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工作岗位一致的能力,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嵌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职业资格标准,理论联系实际,以任务为学习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的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内学生完成安装调试与维修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上述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全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任务二和任务三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可以查阅故障诊断手册,可以通过手机APP上网查看知识点微课,学生完成任务书要由小组一起进行PPT汇报,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以其中任务三中的一个子任务为例,教学过程如下表所示。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加以引导,报告完成后仔细进行讨论、分析,目的是学生掌握技能。

五、结论

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既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获取理论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道林,朱秀琳.机械制造基础.工学结合特色课程建设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78-79.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l-8.

[3]罗丹.突出“课程”要素保障教学质量:华威大学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数控机床市场前景篇8

【关键词】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智能化;编程;计算机;人员

1、前言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我国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的国际市场逐步扩大,同时也正在迎接国际市场的剧烈冲击,在科技昌明的时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明显,只有更好地把握数控技术,不断在机械制造和加工中应用好数控技术,才能够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得到发展的动力。应该从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的持续进步出发,对数控技术进行深入思考,探寻数控技术应用与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的方法,通过数控技术智能化优势的体现来提高机械制造和加工的效率,以自动化编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应用来提升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员数控技术使用能力的同时,综合地提升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的质量与水平,使这一行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独特的优势。

2、数控技术的概述

2.1数控技术的概念

数控技术是当前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带给了行业和社会更多的新元素,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数控技术,就必须对数控技术进行科学而准确地定义。行业一般认为数控技术的定义应该是:在机械制造和加工中采用数字化的控制技术,并发挥数字技术的准确和效率优势,进而做到对机械加工精度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本研究认为:数控技术是根据传统机械加工和制造过程,采用数字化的控制技术对机械制造和加工进行改造,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自动化、精细化、高效化优势的基础上,提升机械制造和加工质量的方法。数控技术的使用开辟了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的新天地,不但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更新,而且也扩大了机械制造和加工的范围。

2.2数控技术对机械加工领域的价值

与传统的机械制造和加工技术相比,数控技术具有着很多优势和特点,一方面,数控技术具有加工上的灵活性,数控技术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加工的各项操作,这使得多种工序、多项工艺可以在一个操作中一次性完成。另一方面,数控技术具有操作上的简单特点,数控技术可以实现人机对话,通过各种程序来实现对加工机械设备的操作,降低了加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数控技术具有效率上的优势,通过数控机床的程序设定,高精密、复杂程度高的零件可以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短时间即可加工出来,这大大缩短了机械加工的时间,提高了机械制造和加工的效率。

3、机械加工技术中更好地运用数控技术的要点

3.1提高数控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

应该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对数控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机械制造和加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密的今天,市场倒逼机械加工和制造企业将数控技术全面地引入到生产之中,当前许多机械制造和加工企业已经将数控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必须在行业的范围内建立起重视数控技术应用的环境,为数控技术的更好运用装设良好的空间,只有给数控技术一定的重视,才能够使数控技术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地发挥,也才能发挥出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的真正价值。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对机械加工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数控技术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保障机械加工的工作效率。在培训中,要将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充分发挥数控技术的功能,提高机械加工的工作质量。

3.2推行数控技术的自动编程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多是通过人工手动来分析生产制造图样、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和确定工艺过程等,这种人工工作方式的效率十分低,计算分析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不利于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体现数控技术的有效性,则必须加快手动编程向自动编程转变的速度,用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操作,以此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机械制造成本。

3.3加强数控技术设备的经济型改造

采用先进的经济型设备是一种提高数控技术应用的方法,而改造原有的数控机床和设备也是提高数控技术经济性的一种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我国工业大力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技术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数控机床的不断改进。为适应新时代下的机械加工要求,必须创新数控技术,大力发展经济型数控机床,保障数控机床的稳定性,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在此同时,还应改进机械加工中的旧设备,提高机械加工技术,充分利用数控技术,以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水平,促进机械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3.4实现数控技术的智能化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数控技术的进步,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控设备,实现数控技术的智能化。智能化数控技术能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监督和控制机械加工过程,使机械加工操作简单化,保障机械加工的驱动力。

4、结语

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中现代化的加工技术,是实现自动化机械制造的基础,对于提高机械制造质量,发展机械制造业水平,综合提升加工和制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前的机械制造业应该将数控技术的应用看做是一个机遇,以维护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数控技术的应用,在机械制造的各项细节和关键环节中用好、用足数控技术,充分发挥数控技术的优势,以此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对打造制造业大国目标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栾中华.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创业家,2013(14)

[2]李大英,吴伯柱.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6)

[3]丛高祥,陈丽,李凯,刘广泽.浅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价值工程,2011(03)

[4]刘思默.机械数控的技术应用实施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上一篇:工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下一篇: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后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