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5 14:58:38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篇1

一、2014年工业发展目标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幅10%,确保230亿元,力争235亿元;工业增加值确保57亿元;工业投资确保70亿元以上;全区万元GDP能耗达到市控目标。

二、工业发展思路

全区围绕 “强三产、优二产、精一产”工作部署,本着“工业强区”的奋斗目标,着力提升工业发展内涵,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大高成长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总部经济”。

三、工业发展相关措施

(一)以重点企业为龙头,进一步打造产业集群。一是工业区以“光谷”为龙头,依托LED蓝宝石项目,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把工业区积极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是大杨产业园以“安信阀片”为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一批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等生产企业,把大杨产业园打造成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三是杏林街道围绕“新华印刷”,积极引进印刷行业上下游企业,打造“印刷城”。四是杏花村街道以发电厂为中心,全力发展电力热力生产配套。五是海棠街道北方置业园作为工业区的园中园,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上下功夫,力争把海棠街道北方置业园打造成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企业成产基地。

(二)以“都市工业”为目标,进一步抓好转型升级。结合市出台的《关于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见》合国土资函,以“一区四园”为平台, 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步伐,鼓励原有企业升级改造,翻建多层厂房,促进小企业的整合,按照“搬迁一批、转型一批、升级一批”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市中心城区工业转型这一契机,做好三十岗乡工业企业、炭素、杏林第一第二工业区和杏花村街道五里工业区搬迁的协调、服务、督促工作。

(三)以标准化厂房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工业招商力度。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我区22万平方米的“兴科技园”一期已经建成,60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下一步我们将以工业区位载体,以标准化厂房为抓手,充分发挥我区标准化厂房的优势,大力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与区招商局、工业区一起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力度,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做好“兴科技园”已签约的31家入驻企业的服务工作,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扩张总量”向“提升内涵”的转变。以投资额度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工业大项目来影响和推动全区工业的发展。

(四)以政策扶持为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一是继续深化银企合作,积极举办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2014年,我们计划举办3场以上大规模的银企对接会,计划为企业融资13个亿。二是加强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及时把省、市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扶持政策宣传到企业,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十强和上台阶、上规模工业企业评比活动,并积极做好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的奖励兑现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修订完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区级政策优势,引导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发展动力。一是做好已开工大项目的服务工作,保障在建项目的有序展开。二是重点做好“签约项目督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我区资源优势及时更新项目库,争取将我区更多的工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项目库。

工业发展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顾丽琴.《京都议定书》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经济,2005,(5).

工业发展篇3

水工业是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一项新产业。水工业既然作为一项产业,就应该有相应的政策作为其发展的保障,其中水工业的经济政策就是水工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正日益加强,如何加快建设市场机制下我国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更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水工业的发展和完善,尽快地与国际机制接轨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分析

1.1我国的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基本状况

在我国,传统的水工业管理政策是以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控制为基础的,其中的经济手段只是法规制度(尤其是排放标准)的辅助工具。目前,所使用的水工业经济政策本身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和完善的体系,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综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收费制度及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收费制度等。

1.2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存在问题

目前实施的排污收费制度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等政策虽然对我国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或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提出的,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指令性的自来水水价的问题,由于自来水的水价不是按商品的价值规律制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自来水的价格相当低,结果自来水公司因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或重大技术改造,导致城市缺水状况日趋严重,自来水公司多在亏损或微利的情况下运营。

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已有的水工业经济政策就存在一个如何适应市场机制的问题,如排污收费的有偿使用和贷款豁免本身就不符合“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于我国当前合理用水水平还较低、单位取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有很大,所以水工业经济政策没有真正体现价值规律(如排污收费大大低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同时,也未引入市场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③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局限于在水工业管理系统的内部考虑,较少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向更多地应用经济手段转换的角度来制定水工业政策。

④已行的经济政策本身需要重构或改革,尤其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违章超标罚款制度,在标准的制定、排污费的征收、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工业经济政策研究

笔者认为,在当前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大潮中,应不失时机地加快建立适合市场机制运行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价格、税收、投资信贷和微观刺激以及综合的水工业经济核算制度等主要政策。

2.1水工业的价格政策

水工业是集产、供、销及回收于一体的行业,也是唯一对产品用过后进行回收的行业。自来水就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商品。因此,自来水的价格,就应该将“二重性”商品的特点包括进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制定。这样,水价除水资源价格外,不仅要把自来水公司以及水厂等一切设施的修建经营、折旧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在内,同时必须把所有废水的收集、回收以及最后排放等全部设施的相应费用也应包括在内。

而且我国水资源价格普遍偏低,在今后的价格改革中,应逐渐把水资源直接投放市场,根据价格规律和供需关系来调整水资源价格,使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水资源成本,最终建立一个可持续性水资源价格体系。

建议可以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①根据全成本费用确定水价格,对那些明显不利于水工业持续发展的产品征收附加税,使这些产品准确反映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水工业成本。

②根据地区和质量差异实行差别价格政策,鼓励节约用水。

③在国家或企业制定水资源的开发投资计划时,采用经济价格以取代低于长期边际成本的市场价格或指令性价格;

④权衡价格调整的替代影响,充分利用其它刺激(如税收或使用收费)措施,以消除价格上涨对主要用户(如城市居民)的不利经济影响。

2.2水工业的税收政策

在完善水价格体系的同时,对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产生污染行为征收一种税收。目前,正值税收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工业税收体系。建议该体系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建立和实行税收差异或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水工业的发展,近期可以在现存税种的税率基础上实行。

②对于废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在一定期限内免交全部或部分税收。

③对于结合水源保护区管理,开展多种经营的收益,也应给予税收或减免优惠。

2.3水工业的投资和信贷政策

保护水源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性,为了持续发展水工业,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市场方面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使更多的资金投放水工业生产过程中。建议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国家水工业基金或国家水工业投资公司,在国家政策性银行(如开发银行)中设立国家水工业专项贷款基金。

②国家也可以通过中长期债券,筹集大型水工业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国家应对水工业投资项目的贷款利率、还贷条件和折旧等实行优惠政策。

③全面推行水工业投资有偿使用,包括政府财政拨款、排污费和资源补偿费等。地方水工业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收资金,包括中长期债券、股票或利用外资等。

④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如把水工业尽早推向市场,对水工业工程实行招标承包,推行自来水厂、污水厂的企业化经营。

2.4基于市场的水工业刺激政策

在建立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之后,必须有相应的微观层次的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与其相配套,以真正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除去前面提到的排污收费和水工业税收政策外,在我国还可以实行以下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

排污交易制度:国家应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尽快推出有关排污许可证交易政策或规范,在其成熟时向全国推广。该项制度需要与现行的排污收费、限期治理和集中控制等政策相协调。

水工业的保险制度:条件成熟时建立水工业保险制度,解决由于无过失污染事件引起的经济赔偿和治理污染的经济责任问题。

2.5水工业与经济核算制度

水工业经济与水资源核算对于确定真实的国民财富价格,全面客观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及正确协调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经济增长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议采用如下措施建立该项制度:

建立水工业与水资源的核算理论与方法体系,完善、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选择适当的部门和地区进行水工业经济综合核算制度的试点,把水资源核算以及水污染损失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水工业与水资源的再生产活动为一个独立产业部门的核算体系。

3.结论与建议

现有的水工业经济政策已很难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目前,正值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应抓住机遇适时制定和实施有关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水工业经济政策。而且,我国的大部分有关水的法规和管理制度都是在计划体制或转轨时期建立的,在新的形势下,应加快市场机制下的立法、管理体制重构或创新,为实施有关水工业的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和配套措施。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市场发育和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家应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水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当务之急,还应尽快着手制定价格政策、水工业税收政策、投资信贷优惠政策,并对这些制定或实施水资源的政策进行预评估和跟踪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或完善实施条件。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水工业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不断需求,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保玖“试论中国水工业”,《给水排水》22(2),1996

工业发展篇4

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上,既颁了奖,又签了责任状。严敏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演讲,演讲内容详实,客观实在分析透彻,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刚才,市委高书记作了一个重要讲话,讲话既深刻,又深入;既有高度,又有力度,对全市工业发展来说是抓住了关键,击中了要害。希望各地各部门要及时传达、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简要把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向大家作一个通报。借这个机会。

市整体工业生产形势有喜有忧。喜”哪里?一是轻重工业全部实现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速都在两位数。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38亿元,增长13.8%二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较好。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2.8%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0.8%三是产销水平有所提高。13月份累计产销率为97.5%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从县市区看,有6个县市区产销率比去年同期提高。

全市增长速度下降。13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忧”哪里?由于受年初雪灾和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居全省第14位,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增幅居全省第15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了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6个百分点。

增长比较好的宁国市,从县市区看。完成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0.8%广德县完成3.66亿元,增长33.3%但是有6个县市区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如旌德县工业增加值呈下降态势,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4698万元,下降5.1%郎溪县工业增加值增幅为2.3%比去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宣州区、绩溪县、宁国市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

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从行业来看。有23个行业实现增长,有9个行业大类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有17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

一季度棉混纺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1%羽绒服产量下降99.6%纤维板产量下降44%中成药产量下降33.8%建材产量下降31%从产品看。

要全面。如果我只看到成果,分析形势要辨证。而看不到问题,容易盲目乐观,这是危险的如果只看到问题而看不到成果,就容易失望失望,这也是有害的既要看到取得的成果,并且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自信心,也要有清醒认识,正视存在缺乏,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刚才,高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加快工业发展,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加强领导,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守业、产业集聚、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六个关键,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同时,高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颇为深刻,完全符合实际。比如说,强势抓工业,不争论不动摇;财政收入就是风向标”以贡献比本事,以效益论英雄;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想发展就会有办法等等。认为确实如此,大凡想干事就会找办法,不想干事就会找借口。高书记指出,要和谐招商、激励招商,让招到商的同志受奖励,招不到商的坐不住。确实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使有身手能干事的有舞台,没有身手不能干事的下不了台。

一要扩大总量;二要提高质量;三要释放能量。抓园区建设、抓招商引资、抓全民创业,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都是为了扩大总量。去年,市工业增加值107.5亿元,占GDP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才86.2亿元。所以我说,这几年工业发展形势很好,这是事实;但是工业总量不大,这也是事实。因此,继续扩大总量,不能动摇。提高质量,要着力抓产业集聚、抓科技进步、抓节能减排。特别是对汽车零部件、水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要调整结构,做大做强,进一步把质量提高。

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释放能量非常重要。觉得工业发展有很多要素从目前情况看。能量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怎么释放能量?一是思想要解放。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思想疑惑放,总是埋怨他人思想疑惑放,这是客观存在事实。现在发展到这一步,任何地方都知道,思想解放一小步,经济发展就会一大步。二是作风要转变。这次在全市开展民主评议“百名科长”活动,市党政联席会议一致通过,个人也完全拥护。评的科长,抓的局长,带的全市,促的发展。作风转变一小步,企业发展就会一大步。三是精力要集中。领导要十分重视工业、集中精力抓工业。市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再忙我也要抓重点。四是服务要到位。各部门要把主动为企业服务、为工业发展服务,作为自己份内的工作,加强协调配合。

工业发展篇5

(一)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企业日常经营的主要工作就是生产工作,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由企业员工负责的,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承担生产任务的主要还是企业员工。因此,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够促使企业员工发挥最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做出贡献,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便利;企业员工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能够使其更加富有责任心,从而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组成企业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员工,没有企业员工的付出,也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的政工工作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包括企业文化等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内容,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具有促进作用,并会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企业环境。另外,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通过落实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指导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企业跟随国家的方针政策去发展,并且越来越好。

二、充分发挥政工工作作用的对策

(一)兼顾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经济建设

在我国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以及生产经营影响越来越大,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方法,不得盲目开展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否则政工工作就不会发挥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发展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以思想政治工作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一,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要注意企业的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确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并指导日常的工作;第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可以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要确定自身的发展重心,并将政工工作纳入企业重心当中,实现政工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发挥价值,进而利用政工工作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企业生产,不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深入开展企业的政工工作。

(二)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政工工作

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企业员工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各种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并将自身的观念与日常工作紧密相联,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工作行为相结合。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推动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注重企业员工的政工工作与企业经济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顺利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当着手运用利益手段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并在经济手段的推动下,顺利开展企业的政工工作。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

列宁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企业就要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用到工作中,要注重促进企业管理者以及先进个人、楷模发挥榜样作用,让企业其他员工都能够认可政工工作的必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政工工作中来,企业可以举办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对表现优异的个人进行奖励,并公开表扬,促使更多企业员工加入到政工工作中来。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政工工作,采取有效地措施和方法,大力开展政工工作,进而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工业发展篇6

1998年经国务院决策,石油和石化两大行业进行了重组,实现了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寻求更大发展,1999年开始,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将核心业务中的优良资产从集团公司剥离出来,改制成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成功上市。占从业人员60%的非核心业务和大量的不良资产作为存续企业留在了母体,主要包括专业化施工、生产后勤辅助、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四部分。在过渡期,对存续企业实行关联交易、限额亏损、定额补贴的经营管理政策。社会服务部分的改革目标是将来与企业分离,在条件成熟时最终移交政府、回归社会。国家关于企业办社会的指导方针和企业体制的重大变化对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石化集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伴随着石化集团重组改革的进程,作为社会服务部分重要内容的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按照石化集团重组改制的总体要求,企业办社会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例如,在油田企业管理层设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分片设立若干社区管理中心(二级单位),下设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负责居民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大大拓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屋的维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物业公司形成了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公司做到了经费来源规范、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物业管理费支付结算实行业主(即主营单位)与服务方(即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物业管理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定价是业主和委托服务方关注的焦点。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服务价格确定的原则是;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无国家定价的按市场价格执行,既无国家定价又无市场定价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以上情况都不适用的通过双方协商定价。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总体效果是好的。一是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职工更加安居乐业。二是矿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为居住小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部级、省级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物业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四是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主营单位彻底摆脱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同时,物业管理系统与主营单位在资产、资金、人员上做到了三个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石化集团虽然已经开始了物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型、福利型的运行模式。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由于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的影响,在矿区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务市场。从物业管理队伍本身看,也存在着总体素质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行业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事实证明,物业管理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独立工矿企业推行物业管理,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呼映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推行物业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宁静、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物业管理活动既是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的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与建设文明矿区,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创造温馨、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根据独立工矿企业的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物业价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专业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相分离,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按事业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运作,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步,实行模拟企业法人运作。物业管理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实行经费补贴、模拟法人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三步,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费用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市场比较发育,服务价格到位,

物业公司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自立生存,自我发展。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已经迈入了第二步,预计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服务市场发展发育过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形成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是许多开发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过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设必须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运作,这必然面临房屋销售的问题。借鉴城市开发商的做法,将商品房开发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新晨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4.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选择。像石油企业这样的独立工矿区,居住区分散、规模相对偏小,物业管理机构往往按居住区设置,造成物业管理资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规模效益。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兼并、重组,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独立工矿企业必须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机构有计划的进行合并重组,以发挥规模效益。

工业发展篇7

一、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现状

㈠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

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发达经济地区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主要属于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93%。且创意设计人群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较发达经济区域,从业者比例分别是24%、22%和20%,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分别占总量的8%和8%,而西北地区的从业者最少,占总数的4%。这与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相关。

㈢中国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多样化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

(1)自由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中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的开始时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广州和深圳。部分设计公司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模具制造等整个过程联合起来,其人员规模超过150人。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善于紧密的将设计与生产制造相结合,以设计的市场实现和销售状态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时间把握上具有优势。他们所主要客户对象涉及到家电、信息、通讯、医疗等产业领域。

(2)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

这类设计机构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与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为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政府实施“工业设计科技促进”专项计划、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展览会议、举办设计技能专业培训。同时,为企业进行设计实务示范。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是由政府投资股份方式建立的设计机构。这些机构的客户对象包括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和广州、上海等地,以院校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或公司在专业素质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偏重于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学中的不同研究部门和人员,更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其涉及的企业范围包括信息、家电、通讯、医疗、交通工具制造业等范围。

(4)企业设计部门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制造业领域,一些企业具有非常专业的工业设计中心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信息产业领域主导企业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设计机构,还委托国外的大型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迅速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层次。

二、中国工业设计存在问题

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大量的OEM(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引进外资中大量OEM生产虽然使我国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形成对国外的依赖。在一些产品中,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这在汽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很普遍。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次,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政策。长期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基本处于松散状态,且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政府缺乏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既没有专项拨款,也没有建立设计基金,在工业设计并没有被引起广泛重视,仅仅凭借个别企业的资金推动是不够的。第一个部级工业设计园区——2004年兴建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区,也是我国唯一一所国家工业设计园区,起步阶段是民营资本。但设计园在二期工程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没有提供相应的培育政策,对设计公司、设计园区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设计人才匮乏。一方面是整个设计市场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设计专业学生分配难,许多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从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来看,我国目前设计公司有数百家,但普遍总体规模小,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

四、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机遇

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高新技术产品凝聚着最大的生产率增长潜力,是中国未来人均收入可持续提高最有力的发动机。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避免外商只把那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中的低技术环节放在中国,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含金量大大降低的问题,中国需要更多自主创新的产品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形成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首次实现贸易顺差,由2003年的逆差90.7亿美元转变为去年实现顺差41.1亿美元。

㈡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将努力培育国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利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多的外贸收益。

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致需求增加

在国内市场上,根据调查,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为主的20个城市2000年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2048元,年均收入大约达到3000美元。同时,收入的增加和物价回落使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追求品牌效应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中国城市耐用消费品正整体进入更新换代的阶段,传统家电产品和新兴电子通讯类产品各有市场,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因特网网民总人数达1.03亿,拥有手机的用户达到3.49亿,汽车拥有量达3220万辆,交通工具,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

工业发展篇8

园区是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好园区建设,为全县工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20*年,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工业增加值3.29亿元,税收17*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和%,成为县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一)与时俱进,思路逐渐完善

19*年,我县开始兴办乡镇工业小区;20*年3月,在原有的乡镇工业小区基础上,规划兴建了锦绣谷工业园,即现在的A区;20*年7月着手兴建B区;去年又开始规划和兴建C区,还对D区进行了规划和预留。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思路逐步清晰,先后对园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明确。在“十一五”工作规划中,我们提出园区的功能定位是“决战工业的主战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财政增收的主要增长源、科技创新的主要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扩大规模、增强功能、改进体制、完善机制,使之成为规模适中、功能完备、管理科学、自主发展的经济主体”;发展战略是“繁荣A区、丰满B区、建设C区、规划D区”;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园区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创税达1.5亿元以上。这样,明确了园区的发展方向。

(二)注重规划,特色逐渐形成

先后聘请江西省环境设计事务所、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省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规划中,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坚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园区规划,按照“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要求精心选址,合理安排园区的基础设施、三产服务和专业小区,着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城市新区。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分行业定区域布局、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在C区、D区规划安排香料化工、轻工纺织、机电冶金和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小区,促进产业集聚。三是与专业小区发展相结合。采取“区中建园”、“园中建城”等方式,着力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前来组建基地、包片开发,创办园中园、特色园,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专业突出、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园区经济。

当前,正在兴建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的韩国建材工业小区,总投资1.8亿元、占地200亩的台湾纺织工业小区,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亩的浙江机械工业小区。此外,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2400亩的泰国工业小区己于今年3月10日正式签约;还有香港工业小区正在洽谈,两位英籍香港客商有意前来投资。四是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去年,济广高速**段走向勘测结束,我们不失时机地启动了D区规划,对县城至高速公路下口5公里道路两旁约万亩土地进行全面控制、预征和规划。至此,我县工业园区规划和控制总面积10多平方公里,近1.7万亩,可以确保未来五至十年的工业发展所需。此外,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利益,从今年开始,我们还着手控制两条国道沿线两旁纵深500米的土地。

(三)推进建设,框架逐渐拉大

几年来,我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挤出财政资金、引进客商资金、吸纳社会资金,不断推进园区建设,拉大园区框架。20*年至20*年,县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其中2005年2000万元,20*年2400万元),带动客商和社会资金投入2.5亿元,先后建成了A区1800亩、B区1000亩,并正在建设C区5000亩。建设中,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按照“七通一平”的要求,分期推进,滚动开发,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办法扎实推进,确保建设质量。

(四)强化招商,产业逐渐集聚

几年来,我们坚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实现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发展、良性互动。20*年至20*年,我们着重解决“有园区无企业”问题,广泛招商,四面出击,着力引进客商、引进项目;2004年以后,着重解决“有企业无产业”问题,注重围绕企业配套、产业集聚来招商,并逐步形成了香料化工、轻工纺织、机电冶金和食品加工四大产业支柱;去年以来,则注重解决“有产业无龙头”、“有产业无特色”问题,采取“一厂一策”、“一事一议”、“园中建园”、“园中建城”等方式方法,致力招大客商、引大项目、建特色园,引进了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引进了韩国建材工业小区、台湾纺织工业小区、浙江机械工业小区。20*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税金2014.1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和78.4%。其中,香料产业己成为全国第二大的基地,芳樟醇产量占了全国市场的75%以上。

(五)改进体制,管理逐渐加强

根据市委、市政府精神,我们结合实际,着力推进园区人事体制、经费保障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园区发展注入活力。人事体制方面,去年,安排了园区管委会40个编制,目前,实际到位人员27人,比过去增加了18人。其中,园区党工委书记通过全市公推公选产生,管委会主任由县政协一名副主席兼任,7名副科级领导通过向全市公开招考选拔,其余人员全部在全县公开、择优选调,并实行一年的试用期。经费保障方面,县财政全额支付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均公用经费每年1万元,远远高于全县2500元的平均数。管理体制方面,依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成立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党工委、管委会联席会议的民主决策机制;设立了财政、国土等7个职能分局;将原秀谷镇港东、陶家2个村委会划归园区管辖,将两条国道两边的招商引资企业划归园区管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园区企业实行封闭管理。

(六)大力扶持,效益逐渐显现

为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每年挑选一批实力较强、潜力较大、科技含量较高、财税贡献较多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安排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挂点帮扶,给予重点扶持。2004年县财政设立了“四大奖项”,即纳税大户奖,对上交税收100—200万元以上的,给予1.5%的奖励;企业管理奖,企业通过ISO9000等系列管理体系认证的,每个项目奖励1万元;企业创品牌奖与著名商标奖,企业获得国家名牌或驰名商标的,或者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奖励2万元;获省名牌或者省著名商标的,奖励0.4万元;企业人才贡献奖。20*年又设立了“三项基金”,即:企业贷款贴息基金100万元、贷款担保基金300万元、技术改造基金400万元。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园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至去年,园区共引进企业家,其中投产的49家、正在兴建的家、即将开工的家。20*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县工业的%;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增长%,占全工业的%;上交税金17*.1万元,增长39.71%,占全县工业%;实现出口创汇174美元,占全县100%;安排就业4296人,增幅20.67%。同时,纳税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从无到有,2005年发展到4家,20*年达到11家。20*年至20*年,全县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园区拉动占了50%以上。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层次较低。目前,园区引进的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多、产品档次不高,多为中间产品或低档产品,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前期,可以说是饥不择食,“捡到篮里的都是菜”,引进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袖珍企业”。

二是招工融资困难。由于用工待遇不高、保障不力等原因,园区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受政策制约,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支持十分有限,企业融资成本高、困难大。

三是建设速度不快。总体上看,当前,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引进的企业,建设推进速度还不快,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用地指标不足。我县每年用地报批指标不到200亩,而经营性建设用地就要150亩左右,用于园区建设的指标很少。国家工业用地最低限价政策的出台,也给我们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土地操作增加了困难。

五是服务水平不高。总体而言,当前,我县园区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还不高,不能完全适应规模扩展、项目进展和企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和打算

(一)增加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在繁荣A区、丰满B区的基础上,加快C区建设,抓住济广高速动工契机,适时启动D区建设,为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今年,重点推进C区建设,确保在6月底前打通C区各条主干道,搞好水、电、路、护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殡仪馆搬迁工作。设立园区发展基金,增强园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发展基金包括六大来源,即:园区内土地出让金的5%、园区内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园区内企业当年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20%、每年财政安排给园区的项目资金和园区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园区企业的技改资金、园区工业土地的出让收入。以上六项收入每年2500万元左右。同时,进一步创新思路,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着力形成财政出一点、客商垫一点、单位和社会助一点、银行贷一点、向上争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二)强化举措,加快建设步伐

从今年起,我们坚持每月对园区调度一次工作,分析形势,现场解决问题。成立重点工程督查小组,对包括园区建设在内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做到一月一通报。建立奖罚机制,对施工队伍晚上施工、雨天作业给予奖励,对拖延工期给予处罚,确保施工进度。前不久,出台了《**县工业园区管理细则》,对入园项目的建设期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凡一般性企业签订入园合同后,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规划设计,3个月内开工建设,一年之内竣工、投产。

(三)实出重点,推进产业招商

只有强化招商,源源不断地有企业进入园区,园区发展才有后劲、才有活力。一是瞄准重点区域,突出专业招商。全县每年组建10个以上的招商专业小分队,瞄准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台湾、韩国、泰国等重点区域,开展专业招商、蹲点招商。二是瞄准重点客商,突出以商招商。加强与现有客商特别是重点客商的联系,完善促进以商招商的激励机制。三是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招商。围绕现有产业,着力于招大客商、引大项目,重点引进产业配套性强、关联度高的企业,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产品链式化发展。四是瞄准优势资源,突出资源招商。围绕我县优势矿产和优势农产品等资源,开展资源招商,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今年,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

(四)破解难题,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破解招工难题。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并整合劳动人事和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成立企业用工服务领导小组,建立工业园区、用工企业、劳动人事部门、服务单位和乡镇“四位一体”的企业用工服务体系,使用工、招工、培训相互贯通、相互衔接、相互配套。鼓励客商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地方兴建职工公寓和廉价出租房,改善工人住宿、生活条件。协调企业解决好员工工资、劳动保护、养老保险等待遇问题,做好留住工人的工作。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完善银企联谊制度,定期举行银企联谊或银企座谈会,推动重点企业与银行联姻,加强合作。继续推行金融工作“三项机制”,调动金融部门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以园区为平台建立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用好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基金,推动企业融资工作。三是破解用地难题。

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第一,分类落实。大项目分类进园区,把投资规模小、占地多、税收少的项目安置到乡镇发展;第二,多征勤批。加大征地力度,多向上级报批,实现滚动发展;第三,严审节用。严格审查项目,控制用地规模,杜绝土地浪费;加大A区、B区企业的土地清理工作,盘活土地;第四,挖潜增效。将每亩土地最低投资控制标准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严格执行建筑容积率标准,推广建设多层厂房,控制工业用地绿化率,推进节约用地,提高利用效率;第五,规范操作。对新入园项目,在开工时间、建设速度、土地办证等方面,加强约束,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土地闲置现象。

(五)改进体制,增强园区活力

上一篇: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范文 下一篇:担保法解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