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12-02 20:00:07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1

坚持做你自己,而不是在路上被别人修改的面目全非。知道有哪些有意义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意义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深刻有意义的语录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

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才能淡定从容。

2.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会搅乱你的心。

3.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但不同的是,人生不如弈棋,任何人都没有再来一局的机会。因此,在每一个阶段,都要用心思考和感悟。

4.有时我们走得太累,并非因为走得太远,可能是背负的太多;

有时我们活得太累,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缺的太多,而是我们要的太多。

5.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做一个幸福的人,读书,旅行,努力工作,关心身体和心情,成为最好的自己。

6.人性有一个弱点,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越折磨你。

当你不再畏手畏脚,当你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忠于自己,每一天都将是最好的状态。

7.你要去变的更好,不要总是回头,看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路还很长,温暖的事情以后一定会发生的。

8.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

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不要埋怨自己。玫瑰有刺,因为是玫瑰。

9.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一个很小心的人,每次我穿雨衣的时候,我都会戴太阳眼镜,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出太阳。

1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1.别要总是问别人为什么,多问问自己凭什么。

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几个傻瓜,一直在等那些没有结局的结局。

12.我像喷了农药的蔬果,长的迅速又茂盛,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隐患。

13.对亲情淡漠的人,他们的心是冰冷的,这样的人你对他再好也没有用,千万不能交往,他们的心是暖不过来的。

14.永远选择那个会令你感到惧怕的,因为恐惧的来临叫我们认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

15.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6.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17.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18.有时候道歉不一定是代表你对了,而是觉得你比尊严还重要。

19.时光总是如流水一般。

不管你惆怅抱怨憧憬得意,它都不理会不计较,无声地顾自前行,永不停步。

20.有时候,看人,不要用眼睛去看,容易看走眼,更不要用耳朵去听,因为可能是谎言。

只要用时间,用心去感受,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深刻有意义的短句1.愿你早日领教过这世界深深的恶意,然后开启爱他妈谁谁的快意人生。

2.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

如果你觉得不爽,你就抬眼望窗外,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

3.正因为单纯,绝望时的反抗才会更强烈。

4.失望并不可怕,怕的是一次次失望过后的平静安慰自己,心存侥幸试着继续相信。

5.有些事,只适合烂在心底,不适合揭开伤疤,让众人参观;

有些路,还是需要自己走,不需要有人相伴;有些场景,只感动得了自己,感动不了别人。所谓的感同身受,有时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期待罢了。

6.在别人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以免别人对你造成反感。

7.我们总是把陌生人给的一些小恩小惠,当做是情感的大恩大德,却把身边那些死心塌地对你好的爱,当做理所当然。

8.小三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背负了骂名,却帮你认清了男人的真实面目。

9.和谁都别熟得太快,不要以为刚开始话题一致,共同点很多,你们就是相见恨晚的知音。

语言很多时候都是假的,一起经历的才是真的。

10.能说出来的,未必是太在意的;

能写出来的,其实是可以放下的;存在心里的,才是欲罢不能挥之不去的。

11.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碗鸡汤,而是一个巴掌。

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就是为了告诉你:你真好骗。

12.即使触不到满天星辰,也要奔跑在萤火之森。

13.有时候就是觉得挺累的,什么都不想说,其实也没人愿意听你吐苦水,一堆负能量爆棚的话,真的没人愿意听,所以更想一个人,安静的听着歌喝着酒,想通看透自己安慰自己。

14.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15.成熟是一场持久的修炼,如果你没能把跌宕起伏的生活过到平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熟透。

16.突然发现,原先不少要好的朋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联系,原来,友情和爱情一样,没有经营,最后也会形同陌路。

17.别太理会人家背后怎么说你,因为那些比你强的人,根本懒得提起你。

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18.组织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目的就完成了,而它真正的目的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团队精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9.人总是能轻易的的被黑暗吞没,也能轻易被光明救赎。

但是大部分人都等不到救赎,只能在黑暗里越陷越深。

20.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攀上枝头的凤凰,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只优秀的麻雀。

深刻有意义的说说1.把认识的人放眼里,把重要的人放心里。

2.不开心的时候,总想做点什么事,比如剪短发,跑十公里,删掉所有朋友圈和微博。

而事实上,你只能好好过,生活不易,照顾好自己。

3.没有爱的感觉,玫瑰仅仅是一朵花。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人有时候会突然变得脆弱,突然地就不快乐,突然地被回忆里的某个细节揪住,突然地陷入深深的沉默,不想说话。

6.就算生活中有再多的失望,也希望你能试着接受,并且学着不为难自己。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自己越不想干的事情越不能说出来,他会影响你一辈子。

9.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

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10.想来,这尘世每一场离愁悲歌都是年华里的一场放逐吧。

11.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相信自己,终能破茧成蝶。

12.大部份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13.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14.放弃并不总意味着你软弱,有时反而说明你足够坚强的舍弃。

15.一些事,笑笑就好,别太认真;

一些人,看看就行,无需在意。喜欢表演的,给点掌声,戳穿没有任何意义;自以为是,选择无视,争论实在没有必要。

16.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17.接受孤独,接受失去,接受自己是不完整的,偶尔还会被变故打败。

也许接受是难以下咽的,但在无法承受的时候,要学会放过自己。

18.回忆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谁也回不去。

19.闯入我生活的人是你,说爱我的是你,说分手的也是你,最后哭的像条狗的,却是我自己。

20.人生如路,要有耐心。

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深刻有意义的文案1.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绊脚石,泼冷水的,看笑话的,很多,坚持下来就是神话,半途而废就是笑话,加油吧,亲爱的伙伴们!

2.很多人因为某个机会获得了一点点成就,就容易忘乎所以,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得来的。

3.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自信起来。

4.面对生活中的暴击,声嘶力竭是最没用的,不如埋头狂吃一顿垃圾食品,然后心平气和地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最温柔的人最坚强。

5.怕什么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6.只是你一直都踩着油门向前奔跑,然而有时是需要踩一下刹车的。

7.别再让你的灵魂为你的皮囊而受苦累,人生转瞬而逝,灵魂和皮囊总要有一个生而无悔。

8.你总是说喜欢我说爱我,但是我丝毫感觉不到你给打温暖和爱意。

因为你从来不付出,总是嘴巴说说而已。

9.其实能一直左右掌控你的,只有你自己。

昨天的付出,才有了你今天的收获;昨天的懒惰,才有了你今天的苦果。

10.思念看不见摸不着,却压在心底最难受。

11.远离那些故意抹灭你自信,让你变自卑的人,多去接触那些阳光爱笑,充满正能量的人,时间久了,你会觉得你的生活变得明朗了。

12.有时候你以为天塌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站歪了。

13.工作就是工作,不要有其他想法,要专心一致。

14.原来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15.做一个人,要不经历过人世上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高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16.努力生活,努力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接受自己保持平常心,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17.对于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但是对于父母而言,你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18.可能他是真的有点喜欢你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喜欢别人。

19.运气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辞。

20.所谓难得糊涂,太正确太清醒记性太好的人,都是活得很辛苦的。

发朋友圈深刻有意义的句子相关文章: 适合发朋友圈的正能量语录大全

最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

适合发朋友圈的经典语录句子

最适合发朋友圈的哲理好句子

日常生活中发到朋友圈含有深刻意义的英语句子合集

发朋友圈心态好的句子

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

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致自己

最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

适合发朋友圈文字的句子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2

一、一日一讲

“―日―讲”可以从问好,询问健康状况等简单的话语入手,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同时,课堂上运用民主性原则,建立师生平等,和谐民主的数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大胆运用假设。对学生的失误不讽刺、不挖苦,善于用激励方法,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的“心理安全”,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这样,教与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口语、听力等技能也相应提高。要求每天利用3―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轮流做值日生报告。这不仅给学生上讲台锻炼的机会,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的教育。当然,学生站在讲台上,首先想的是如何把“演讲”说得“最有特色”,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在这种“创新章识”的鼓舞下,学生一定会尽自己所能,认真准备,从服饰表情到口语语法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这样学生的借能就发挥出来了,当然,“讲”出了自己的特色,“讲”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的体现。

二、一日一句

要求学生每天写出一个不理解的句子或提出一个疑难问题,最后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并加以记忆。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主动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每日一句有以下好处:积少成多,化难为易,及时解决疑难,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消化,还能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如:有两个学生分别提出Well began is half done和Saying is easier than doing的句子结构问题。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在给学生分析这些句子时,我运用启发性和探索性原则,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和设置障碍,创设探索情境,探索方向,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英语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名词的用法。

三、一日一记

让学生每天用英语写一些感受和体会。这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适用到实践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这种训练还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志向以及创新个性相关的品质(好奇心、探究欲、独立性、忍受挫折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磨炼。学生在写感受和体会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学习和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有的还借助工具书查阅。的确,“自己种的瓜格外甜,自己捕的鱼分外鲜。”这种充满了思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的创新活动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的过程,为开拓性思维敞开大门。

四、一日一题

要求每位学生结合所学的英语知识自己设置一种题型,出一个题目在同学间交流。有个同学出了一题:He’s sing.(改错)。粗略―看,还真发现不了其中的错误,然而,认真思考,结合现在进行时的时态结构,终于发现其错误在于bc+v.ing的结构不清,把sing 与singing混淆了。正确的句子应是He's singing.这种活动集知讽性、趣味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挖掘为一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每日一题,要求教师在进行主体性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差异性教育。我们应抛弃“一刀切”的弊病,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正视他们的自主性、独特性、可变性、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特长和潜在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充分发挥他们潜能的领域,焕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对人格多样化的需求,也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一讲、一句、一记、一题都是英语教学中小小的练习,然而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练习,使学生得到素质锻炼。我力求从“有独立见解、有创新童识、有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角度训练学生;从“善于观察、善于幻想、善于动手”角度培养学生;从“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思考问题的变通性、解决问题的独创性”角度塑造学生。“四个一”能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章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个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力;“四个一”立足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有特长、敢想会做有个性”的社会合格人才。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3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你发现这篇课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文章中的问号特别多,共有十二个。在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找到了第一个问句:“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师可抓住这个句子,带领学生仔细读课文第一段,走进文本。学生在读文中,发现这是个设问句。何以见得呢?因为破折号后面有两句“是有人偷了他们吧?”“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这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因此作者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可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后面一连串疑问猜测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接下来的问句在哪里?又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找到了第三自然段的首句“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学生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教师这时可以很好地抓住引导学生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联系二三自然段反复读,看看这两段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知道了,第二自然段讲时间来去无踪,八千多日子悄无声息地“溜去”了,非常地快;第三自然段具体写了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吃饭、洗手、默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作者却看到时间的流过。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通过品析,学生自然就知道了第三自然段的问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问句的学习很好地帮助学生习得了写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便能举一反三,发现第四自然段一共有六句话,六句话都是问句,他们自己也能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段话用了这么多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结合学生的预习或者是上网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写作《匆匆》的背景:朱自清的《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正值“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所以作者连用了六个问句,表达心中的徘徊和惆怅,时间在飞逝,自己却碌碌无为。文章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者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六个相同意思问句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教给学生复沓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反复吟咏,去感受一唱三叹的效果。

课文的最后一段只有一个句子,也是疑问句。那么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通过上文的学习,明白了这个问句还是表达作者感慨时间的流逝,但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好像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而且全文最后的问句和文章的第一个问句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全文十二个问句是作者情绪消涨的线索,没有激昂的文字,只有如诗般流畅的语言,作者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文字以外的不被注意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跟着标点符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同样会发现不同的精彩,不同的境界。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4

    首先,表1)将上述例1)中a.~d.的表达方式,翻译成日文的表达进行对照。英文和中文间的视点!照接下来将对英文和中文中的视点现象进行比较,表2)将把例1)中a.~d.的英文表达方式,翻译成中文的表达。此处,“a.我们正在接近东京。”中,将事件“接近东京”的参与者“我们”作为主体,把握事件全局。但是仔细思考中文中的语言习惯,“我们”正在接近东京不太自然,而“列车”正在接近东京显得比较自然。这种语言习惯我们可以考虑为,因为“我们”也是乘坐在列车上的一部分,所以用列车来替代“我们”,作为主体。另外,“b.东京正在接近。”也显得十分不自然。如果按照符合中文习惯的说法来表达的话“,前方即将到达东京”也许更为自然。而后“,c.小岛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个句子中,小岛作为事件发生的“场”,而“小岛进入我们的视野”作为发生的事件。最后,“d.他们正在接近东京。”这个句子中,自己并没有作为事件“接近东京”的参与者,而是将自己放在了事件之外来观察事件。

    2“最适视点排列”和“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

    Langacker(1985)在其着作中,将图1中A图定义为“最适视点排列”(Optimalviewingarrangement),而将D图定义为“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Egocentricviewingarrangement)。所谓“最适视点排列”中的主体,只是一种概念化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对于自己在整个概念化的过程中的存在是没有意识的。于此相对,“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中,主体与概念化了的整个事件不产生关联。在概念化了的对象中,主体“自己”不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主体不将“自己”列入“自己”观察的范围内。从这两种视点排列的概念来看,英文,中文的使用习惯倾向于“最适视点排列”,而日文则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首先要探寻英文的类似表达。例如,电车中的英文广播“WeareapproachingTokyo.”,“WearearrivingatTokyo.”符合“最适视点排列”的概念。此外,与“c.Theislandcameintoview.”类似的例子有,“Theharborswiftlyrecededintothedistance.”、“Theshipwasalreadyrecedingfromview.”。此类句子中主体自身既不作为“主体”也不作为“客体”,而形成事件发生的独立的“场”,在事件之外来掌握事件本身。而探寻中文的例子,“他们昨天晚上去吃了晚饭。”,“她的桌子上正放着她最爱看的书。”,在这类句子中,自己本身是置身于事件之外,不作为事件的参与者,而来把握事件。所以我们可以说,英文,中文的使用习惯更倾向于“最适视点排列”,而日文则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

    3结语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5

关键词: 概括能力 高三语文 复习方法

【教学缘起】

概括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一种能力,2008年江苏高考卷中语用题、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题都考查了概括能力,而考卷反映学生的这种能力极弱,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这种能力仍然弱。本课以语用题概括为切入点,总结概括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存在的问题

教学思路:根据学情,提出问题,强调概括能力的重要性。

课前做了一个“你做语用题时有哪些困惑?”的问卷调查,学生有这些回答:对语段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不知如何提取文字的主要内容;新闻类的题目,评论,不知该怎样写;无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案……

提问:这些困惑表面看涉及面较广,其实反映了一个什么共性?

答案:概括能力弱。

所以提高概括能力势在必行,这一环节其实也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解决问题

教学思路:高考中会出现各种表达方式的语段让学生概括,所以我选择了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让学生当堂训练,并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的方法,提高概括的能力。

1.记叙性语段

【典型例题】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学生答案:

A.时尚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的。

B.一个善于创造时尚的人,不一定是走在时尚浪尖的人,却一定是隐于市间的人。

C.创造时尚的人,他们普通、平凡,但也拥有着创造奇迹的才能。

D.时尚有时源自穷人的无奈之举。

【解析】做这一语段,首先要审题:“画龙点睛”指精辟的能点明主旨的语句,“结尾”表明要能概括总结上文,这几处审题基本没问题,关键是要注意语段的题目是“创造时尚的人”,中心词是人,非“时尚”,所以最后的结论最终要落实到人上,不仅仅是对时尚发表看法,此处最容易错,所以做题时首先要审题,不仅要审出显性要求,更要审出隐性要求。答案A错误。

然后,对两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概括。这就要分别找出两则材料的内容要点。第一则讲青年人被弄脏了头发,没钱去理,结果成为时尚。第二则讲乡下女孩进城,没钱打扮,裤子上由姥姥绣上了几朵花,结果城里女人效仿,世界流行。可以看出:创造时尚的人的身份是穷人、普通人或小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是无奈的、苦涩的。所以答案D最准确,B和C共性找得不准确。

【参考答案】

【示例1】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2】示例2: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方法总结】求同舍异法。

2.议论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概括下列语段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①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的话,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②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③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④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学生答案:读书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解析】这一语段由①②句中的“如果”可知,①②句是并列关系,由第③句中的“因此”可知第③句是对①—②句的总结,由第④句中的“所以”可知第④句是对①—③句的总结,通过剖析句子结构,就可找出第④句是语段的中心句,又可读出这段文字是把“读树”与“读书”比较,“读树”才是主要的,所以把“与读书一样”去掉,概括为“读树是大有益处的事情”或更简洁的“读树有益”。

议论性的语段,句间逻辑关系较强,所以通过剖析句子结构就能很快找出语段中心。

【方法总结】结构分析法。

【补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大致有:因果、并列、假设、选择、承接、转折、递进、解说、总分、条件等关系。逻辑关系确定了,语意的主次、轻重就确定了,比如转折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在转折后的内容;因果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一般在果;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在总说的内容;递进关系的句子,后面一层意思比前一层深。

3.说明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①金属也会“疲劳”。②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③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④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⑤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⑥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⑦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⑧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学生答案,形形,五花八门。

【解析】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此段材料的说明对象是“金属疲劳”,知道说明对象后就要看围绕说明对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把②—⑧句合并分层,②③句讲危害,④—⑥句讲原因,⑦句讲预防,⑧句讲妙用。

【参考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原因、预防和妙用。

说明性文字层次清晰,结构分明,为了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对文字进行层次切分。

【方法总结】层次切分法。

4.描写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描述,概括黄山的相关信息。(不超过35个字)

①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②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③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④它选中皖南山区。⑤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学生答案:选中皖南山区,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形成,面积千余平方公里,是花岗岩山峰。

【解析】由题目可知,这是一段描写性语段。第①—③句主语是“大自然”,无黄山信息,删掉,第④句用了拟人手法,有用信息是“皖南山区”,它指出了黄山的位置,第⑤句也用了拟人手法,删掉修饰成分,有用信息是“火山喷发”,指出了黄山的形成方式,还有“面积千余平方公里”、“花岗岩的山峰”也与黄山有关,还要把生动的语言转换成平实的语言。

【参考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由火山喷发形成,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方法总结】舍偏取正法、语言转换法。“偏”就是指修饰性、限制性、补充性的成分。

三、温故知新

教学思路:在做题过程中,我们不管碰到什么表达方式的文字,基本都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所以用练过的题目让学生分析如何得出答案,再次体会这几种方法。

【典型例题】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①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②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③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④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⑤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参考答案】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解析】第一步:审题,可以审出此语段是说明性语段,说明对象是“先进的动车”,由语段第①句可知。

第二步:分层,由题目“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及分值4分,可知分四层,四点,②—⑤句分别为一层。

第三步:概括,第②句其实是因果关系的复句,重点在果,所以概括为“外观美”,这是结构剖析法。第③句,讲车厢、座椅、前后座,是并列关系,不能直接用其中任何一个,所以需找一上位概念,结合几句内容,可用“人性化”(“舒适性”)概括。第④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概括为“速度快”。第⑤句“因而”表明是因果关系复句,重在果,所以概括为“噪音低”,用了结构剖析法。

四、课外拓展

教学思路:语用题中概括的方法,在现代文阅读的概括题中同样适用,所以选择一道现代文阅读题让学生当堂训练、体会。

【典型例题】(2010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①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②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③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④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⑤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⑥“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⑦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⑧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⑨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示例】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解析】做这一题首先要明确答案应在⑤至⑨句中,前面四句要舍去,然后把⑤至⑨句分层,根据语意可知:⑤为一层,⑥⑦为一层,⑧⑨为一层,再进行概括可得出答案。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从整体上看,目标很明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总结出了可操作的几个方法,让学生有了一个抓手,而且方法的总结都是由学生自己做题,自己总结得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从这堂课的设计来看,从开始的呈现问题,让学生概括问题的共性,就是老师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了,中间又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训练概括能力,思路很清晰,最后又拓展到现代文阅读的概括,把语用题的概括和现代文阅读的概括打通了,范围广了,但又没有偏离这堂课的主题。所以,从理论上讲,这堂课容量大,很充实,学生发言也很积极,可以说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但是课堂上的一个小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总结完第三个方法,我问学生前两个方法时,很多同学已经回忆不出来了。课堂上,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总结出一个方法,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师生互动也很好,但还要考虑:这堂课结束后,学生究竟记住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是不是一堂课老师把该教的内容教完了,学生也参与了,这堂课就完美了?

有时,我们上课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总希望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容量,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6

人的经验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还产生独有的语言文化,以象征人的社会文化归属和情感寄托,展开人对世界的文化探索和精神创作。克莱尔﹒克里拉姆奇(ClairKramsch)在他的《语言与文化》(LanguageandCulture)一书中讲到语言对文化的三大功能:“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语言可以对人的外在文化现实进行心理编码的首要原因是语言词语是一种符号,而语言是由这些语符构成的编码系统。语符是指词语经由意义而与其指称事物之间建立的联系或者关系,没有这种语义联系就没有语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构成语符的词语称为“能指”(signifier),词语的指称对象称为语符的“所指”(signified)。任何语符都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符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的实质就是一种心理联想,一种文化制约的心理联想。文化至少可以从习俗、情感和隐喻三个方面制约我们的联想线索的选择。比如玫瑰花在西方文化里被附加了许多与美丽、热情、爱意等相关的情感和价值,西方人就很可能时常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建立语符与玫瑰花的联想的。因此,“玫瑰”(rose)作为一个语符,使西方人联想起的东西就不仅仅是花园里的一种红色带刺的花,此外还会联想到“美丽、热情、深情厚爱”这类附加的心理感受性的东西,这些也就涵盖于“玫瑰”这个语符的所指范围。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人都用送玫瑰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另一方面原始人对具体思维的文化偏爱心态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语言构造。我们可以通过法国的人类语言学家布留尔(Levi.Bruhl)对土著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他发现,原始人对具体思维的偏爱使“原始语言”带有比现代“文明语言”更多的具体成分(语言其实不存在原始与文明之分)。比方说,澳大利亚“土著”的语言一般无树、鱼、鸟等抽象的属名,他们宁愿对每一种树、鱼、鸟都给以专门的名称。总之,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构造机制。语言与文化之间水融的关系,使人一谈到语言就论及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汉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悠久的农业文明之中,他有两大特点:一,注重事物发展的自然时序,不用干涉主义;二,弘扬集团主义和看重等级序列。这两个特点直接表现在汉语语序的分布原则上。西方抽象思维传统使英语有相当多的形态构造,句法受制于这些形态系统而与语义、语境相对独立。句子语序构造是按逻辑形式,奉行的是非自然的干涉主义原则。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和个体中心的文化心理倾向也反映在句法中。我们以下面这个句子为例:他坐车到这儿。(Hecameherebybus.)汉语句子把整个事件分摄成两个板快“坐车”和“到这儿”,然后按自然事件里动作发生的先后自然时序排列。英语句子将整个事件分解为几个抽象的概念:主体、动作、时态、方式等,然后进一步抽象为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语法形式。这之后将它们按形式逻辑的主次关系进行结构性组合。如果按英语语序组合而把汉语句子变成“他到这儿来坐车”就会完全改变原义。汉文化哲理中“克己复礼”的思想强调:个人从属于集体,人类从属于自然。这样的文化心理就是等级原则的文化根源。汉语等级原则规定:大的等级单位在句序上先于小一级的单位,概括性大的单位先于概括性小一点的单位。英语的个体中心则强调外界适应自己,这或许是英语语序在一些情况下与汉语相反的一个因素。他1962年8月12日生于中国四川成都。HewasborninChengdu,Sichuan,Chinaon8thofDecember,1962.(若按照英语语序则是:他出生于成都四川中国1962)书放在屋里的书桌抽屉里。Thebookwasleftinthedrawerofthedeskintheroom.这些句子似乎可以让我们想象:中国人是让自己适应于自然的文化心态,是人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大环境,逐步走近而逐渐看到小环境,最后确定自己的位置。汉语语序正好反映了中国人这种“内省”式的世界认知思维方式。西方人具有让自然适应自己的文化心态,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定位的。首先确定主置,以此为中心逐步外视而扩大视野,最后确定大环境。英语语序也反映了西方人“外探”式的世界认知思维方式。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这两种文化心态还可在句子的构造中体现出来:在“她嫁错了人”这个句子里,“错”是归在作为主体的“她”。而翻译成英语就成了Shehasmarriedawrongguy。“错”的是作为客体的“家伙”。让自己适应世界的中国人倾向于“自责”;让世界适应自己的西方人倾向于“外委”。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等,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在接受礼物表达自己态度时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you.Ireallyappreciateit”;体态语的运用上也有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时,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语境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isaprofessional”和“Sheisa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有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isperhapsaboxer”和“Sheislikelyaprostitute”。这是由英美文化的差异所触发的定向思维。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由于文化的不同,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英民族重理性,注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相应地在词汇上体现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英语长句、复杂句,特别是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与汉语截然不同的句型,不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效果显著,意义深远。总之,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中西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语境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7

国学教材第五册第6课《论语 不违仁》中有这样一句话:“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究竟该如何将这句话中的“杀身成仁”这一深层含义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境界里?我先来收集有关爱国的资料,九一八事变是我资料的重点部分,恰巧这节课又与“”事件相逢,当时,一横老师在徐州的升国旗前“抵制日货”激情演讲在网上疯传,我反复看了该视频,于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就在这句话生发开来。国学课不是仅仅局限于“古代”,它要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让“国学”活跃起来。

抓重点词语,寻找突破口

读的时候从中找出句中隐藏的两个成语:求生害仁、杀身成仁。在这里我是采用剖析的方式,以重点词语为抓手来引领对全句的感悟。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好地爱国主义教育情节,所以我将这句话作为全文的重点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挖掘隐性资源,感染爱国情节

先来理解“求生害仁”,我是以课文后面的故事来导出,让学生引用故事中的话来理解“求生害仁”,结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学生自由说,说的很到位,紧接着,我出示一组九一八事变的部分图片。让学生认识抗日期间我国出现的汉奸,补充关于汉奸欺凌我们同胞的资料。学生纷纷表示对汉奸的痛恨,再读句子就有感触了。

抗日时期,虽然有这么多汉奸,但也有好多英雄人物,我又出示英雄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的英雄故事。此时,大家对“杀身成仁”的理解自然就入心了。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从今天起在座的每一位都来勇于争做志士仁人,配上音乐再读句子。

立志高远,释放爱国激情

光认识“仁”字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付诸实际行动,现在学生心里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家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谈到在公交车上要主动让座给老人,不能自己占着座位就感觉很好的样子,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学生。趁此,我又引出了国民最热门的话题――事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日本再次挑起事端,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可以为国家做些什么?一开始学生说的很肤浅,我补充了好一些资料:中国人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将面临瓦解。大家通过了解更多的数据后,结合自己实际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有的学生忍不住用自己的笔写下了内心最想说的话。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国家”这个词也牢记心中,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是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国学经典课堂是语文课外学习的阵地,国学课不是就机械的诵读一些国学篇目,对学生身心教育才是重点。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有强烈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意识,敏锐地捕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然后与自己任教的学科有机整合,形成有价值的教学预设,做到既可以完成学科任务,又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一举两得。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在这节国学课上进行的轰轰烈烈,我们对于国学课来说真的比较后怕的样子,总感觉这是时空距离拉的太大而让学生难以触摸到古代的经典文化。每每拿起国学课,作为教师也总是有着点点抵触心理的,因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待于提高,边学习边教学感觉累的。国学课什么样的思路最适合村小的孩子?我的头脑也曾一片空白。这节论语课,以“仁”字为出发点,逐步的深入,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仁德教育。我放手就实践“仁”这方面大胆设计,借助九一八事变,以汉奸做反面教育,先入学生心,在痛恨和不满的驱使下,又迎来了抗日英雄,正反的教育手段,走进了学生内心世界。每一次震撼都趁势让学生再去品读句子,每次都接受者心灵的洗涤,这还不是高潮,课堂真正推起波澜的是从学生就“仁”付诸自己行动那处开始的,大家畅所欲言,与日常的一些行为相结合,比较反思,纠正自己以前做的不对的地方,向仁德这个方向前行。仅仅一些小事还不够的,真正震撼心灵的是老师引出的“”事件,虽然是小学生,平时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对“国家”这个词认识真的不够深刻,意外收获是这帮孩子个个都是爱国的,我将一横老师的演讲视频选择性的播放,特别是日本残害我们中国人这个情节点上,一张张让我们落泪的图片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我们作为国人应该站起来,大声呼喊的。“坚决抵制日货”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谁也不想做“亡国奴”。课堂上掀起的“爱国”热潮,让听课的老师也忍不住站起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次次对话,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适合自己生日发的句子篇8

关键词:聋生;语言;家长;情境

中图分类号:G76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媒介和手段,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许多其他能力在未来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对聋哑学生也不例外。如何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抓住课堂阵地,致力发展语言

课堂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聋校的教学语言应以口语为主,凭借课文,使用手指语、手势语、板书等多种语言形式,使用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首先重视指导学生运用和积累词语。词汇是发展语言的前提,聋生学习语言,掌握词汇越多,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较强。反之,词汇贫乏写出的书面语难免用词不当或词不达意,枯躁无味。因此有必要教会学生运用和积累词语,对所学的课文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及词语在课文中的地位,以及词的使用频率等区别对待,突出重点词语并熟练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有了造句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积累好的词语、警句、优美的句子,典型句式的句子等等,对好的词汇、句式不仅要做好摘记、而且要求背下来,会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句子训练。《耳聋学生心理学》明确指出:耳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和发展语言的重要能力,是掌握语言的关键。只掌握了发音和字词还不能算掌握了语言,只有能理解句子并运用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意思,才算是掌握了语言。教师要从句子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入手,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说句用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形体语言至少与口头语言同等重要。我们言谈、动作和表情要一致。并且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要把形体语言、表情与内容结合起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用普通话,言简意明,必须语句完整、连贯、语言清晰、口型正确、稳定、停顿正确、速度适中,必须从学生的语言基础出发,不要超出了学生的语言基础任意使用教学用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语气氛围、语言表情,要有精神地说话,对学生会起良好的感染作用,能激励学生对学习语言发生兴趣,积极地、认真地投入到学习语言情境中去,有利于促进聋生语言的发展。

要想真正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要对聋生的语言进行训练,多给予指导和随时纠正语病,教他们把学到的新词,应用到生活交往中去。聋生只有在各门课程教学中都受到正确的,积极的语言教学,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他们的语言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特教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二、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促进语言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人。家长在聋生的语言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家庭语训。家长不能过分的依赖老师,要积极投入到语言训练中来,接受老师的指导,掌握家庭训练的方法,多对孩子进行辅导。可用即景的交谈话语作为教材,用交谈现象的实物作为教具,用朴素原始的方式作为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机会就地取材,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听觉语言训练,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其次,家长要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孩子说话兴趣。家长要关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乐趣,让孩子有说话的机会和场地,从而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另外,家长要充分扩大聋生的语言环境。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看展览,广泛接触和感知生活。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和大自然的变化。这样孩子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产生了说话的欲望,增加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使孩子愉快的学习语言。最后,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家长要督促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检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主动和孩子的老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情况,以便更好的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聋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他们不能通过听觉随时随地地聆听语言,检测自己的语言水平,而且经常依赖手势语,用表演的方式进行交流。这就影响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培养、使用。所以,要尽量创设语言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使巩固积累他们的语言。具体作法是:1.我们要努力营造浓郁氛围,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应处处体现出浓郁的语言氛围。在教室的墙壁张贴名人名句,课文中的佳句以及一些礼貌用语。在黑板报上画些符合聋生认知水平的图画,在图画下面设计一些问题。例如:你怎样尊敬父母?你怎样尊敬老师?要求聋生把自己的表现情况写在黑板上。这些句子和图画要定时更换。2.抓住早、晚自习辅导时间。早自习,让学生进行看口训练。一般是已学过的课文句子、数学概念要求学生看口。老师说时速度要慢些,口型要夸张些。最好是每个学生都能说一遍。晚自习老师要主动找学生交流。比如:你的作业写完了吗?你今天下午做什么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回答时必须用完整的句子。3.教师要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与聋生交流。比如课间遇到聋生主动问好,询问聋生周末是否外出?在外面看到了什么?......跟聋生交谈时,主要用口语,用手语辅助,或者采用笔谈等形式。4.要求聋生每天写日记。低年级聋生要求每天说写一句话。对低年级学生要注重修改字词的正确与否,答案对不对。对高年级学生要求写日记、周记。要注意纠正他们的语法错误,教他们怎样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正确地落实到书面语上。除此之外,应该要求每个聋生身边随身携带"交流本",和正常人交往时,在交流本上写出交流的内容。因为这是聋生将来和健全人交往的主要形式。5.引导聋生阅读优秀报刊、精品,并做读书笔记。教师最好每周都抽出时间带领聋生去图书室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书报指导聋生阅读,读后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扩大聋生信息量,扩大知识面,使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提高。

聋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聋生切身利益的需要。但是,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既需要外界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模式及方法,又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这是我们特教工作者应该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刘俊卿主编《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

[2]《聋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 下一篇:含星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