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范文

时间:2023-09-17 21:45:12

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篇1

读了《学会看病》这一课后,我才懂得什么爱叫做放手?文中的儿子生病了,发了烧,母亲为了他以后能独自生活,决定让他独自去看病,结果看病学会了,妈妈感到十分高兴。

是啊,在生活中,有一种爱就叫放手。

那是一个蒙蒙细雨的夜晚,我正和母亲在路中行走,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上的皮划破了,妈妈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自己去药店检查。”我听了就像被泼了冷水,总觉得妈妈不爱我了。我只好自己慢慢吞吞的走向药店,检查好后,疲惫的回来了。这时,我正发现妈妈正在阳台上焦急地走来走去,生怕我发生什么意外。我走上了楼,妈妈看见我回来了,便马上跑过来问我:“怎么样了?还疼吗?”我目瞪口呆,用双眼直直的望着妈妈。妈妈又接着说:“妈妈也是为你好,妈妈之所以让你独自去医院,是因为让你适应独自生活!”原来妈妈还是爱着我的,她是为了我好才这么做的呀!

原来爱不仅仅是温暖,总有一天,你也会将面对母亲让你独自生活的时候!!!

学会看病篇2

[议题]纠结的母爱

[群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人教版五上选学课文《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教学目标]

1.认读“埋怨”“剥豆”,理解“按图索骥”的词义。 2.读懂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三个故事中共存的对母亲内心纠结心理的描写。

3.能透过梳理母亲的心理路程图理解母亲纠结心理背后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由“x”提炼“1”,着落情节,感知纠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是《学会看病》,除了它我们还要读《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我要在这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先走进第一个故事《学会看病》。

(1l)检查预习情况,出示:

①开火车读,正音:埋怨。

②理解“按图索骥”的字面意思。

(2)听文章第1~20段录音,借助“按图索骥”在文中的意思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文章第21~27段,说说故事还写了什么,体会母亲纠结的内心。板书:愿,不愿

3.第一个故事读到这,读第二个故事《剥豆》,自由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提炼:让,不让

4.关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快速默读。如果说刚才两篇文章描述的是母亲愿与不愿、让与不让的纠结,那这篇呢?板书:打,不打

5.聚焦板书,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提炼议题——纠结的母爱。(板书:纠结的母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我让三篇文章的教学平铺开来,学生在通读三篇文章后自己寻找文章表达的共同点,然后自己提炼议题。这是着眼于帮助学生从“X”到“1”的提炼。)

二、由“1”辐射“X”。着落文字,体会母爱

1.通读三篇文章,我们发现文章都在表达纠结背后的母爱。那么毕淑敏又是怎样把这纠结的爱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细细咀嚼文字,走进母亲的心路历程,分工合作,一、二组读V学会看病A,三、四组读《剥豆》,完成两张母亲的心路历程图。出示下图 《学会看病》心路历程图:

2.板贴学生完成的图,目光聚焦《学会看病》中母亲的心路历程图。

(1)指名学生借助关键词说说母亲的心路历程。

(2)情景朗读,读出母亲在儿子走后的后悔、忐忑及对自己的谴责。

(3)如果此时儿子还未回来,母亲会怎么做?感受母亲纠结心理背后深深的母爱。

3.继续看第二张图。

(1)指名学生说说剥豆比赛中母亲的心路历程。

(2)男女生对读,读出慢快缓急节奏变化中母亲的纠结。

4.随着这两张心路历程图,你是否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在她气急时扬起手臂的瞬间,想到这瞬间的背后也有过这样的纠结:

出示《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片段,指名学生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紧抓纠结背后的母爱这一议题,通过心路历程图来理解三篇文章,这又是从“1”到“x”的辐射。此时学生读到母亲的纠结内心已然明白纠结背后藏着的母爱。学生还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读懂更多类似的文章。)

三、夯实“1”,着落情感,呼应母爱

1.三篇文章,一种情感。这份纠结的母爱有没有唤起你内心的波动?此刻,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选择一个故事,写下你内心对这份爱的呼应。

2.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母亲这样的心声,齐读《学会看病》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文章都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表达对孩子的母爱,通过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学生已经能感受到这样的母爱,因此这一板块着眼于从孩子的角度呼应母爱,是对纠结背后的母爱这一议题的夯实。)

学会看病篇3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母爱的课,学完后,我颇有感受。

文中讲了一个儿子生病了,他和妈妈说自己生病了。他的母亲是一位医生,只要儿子有小病,母亲都是在家里给治了,可是这次母亲没有给儿子治,而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读到这里,我不禁觉得这位母亲有些残忍。当我读到最后一段时,我终于知道母亲这样做的目的了,她这样做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文中的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因为她知道爱孩子就应该用孩子。我想到了雍正皇帝少年时领悟到的一段话:“爱不是爱,是溺爱;恨不是恨,而是恨铁不成钢;喜不是喜,喜多便会骄纵;忧不是忧,犹多便会自强;福不是福,福多便会招祸;祸不是祸,惧祸便会得福。”雍正的话使我开窍,爱不能溺爱,恨铁不成钢也是恨,福祸能相交相替。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常常叫我做很多很多事情,那时我就开始抱怨:为什么总让这干那的,你们自己不会做吗?我总觉得他们是太懒,不肯做。

可是现在我不觉得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他们想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坚强地面对种种困难,能有生存能力。所以现在爸爸妈妈叫我做的事,我尽量完成,决不会做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这样只会让我们成为社会的无用之徒。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很深: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只是认为父母的爱只在让我们吃好,穿好,玩好……其实有时父母的爱不只体现在宠爱,有可能还体现在批评,责怪。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在两种爱的鼓舞下,才能健康得成长。

学会看病篇4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经验,探讨其教育方式、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糖尿病看图对话”辅导员培训,辅导员利用“看图对话”工具地图来诠释糖尿病的概念、病理和治疗,并结合大量病例,用对话卡片,提出糖尿病的相关话题和误区,引导患者提出问题,进行开放性的讨论。结果:“糖尿病看图对话”促进医患之间、病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学习兴趣,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记忆,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结论:“看图对话”是目前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教育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看图对话;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22

Application of "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diabetes mellitus

SHEN Jing

(Beijing Sun Palace Chaoyang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100028)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abetes "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 education,to explore the way of education,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To carry out the diabetic "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 counselor training;counselors use "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 tools map to interpret the concept of diabetes,pathology and treatment,combin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real,vivid example,using dialogue card,presented with diabetes related topics and misunderstanding,guide the patients presenting problem,for open discussion.

Results:Diabetes "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promote the 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the fun,educational mode greatly increases the pati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enhance patient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eventually bring critical behavior change.

Conclusion:"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 mode of education.

Key wordsDiabetes;Look at pictures to dialogue;Health education

长期以来,糖尿病教育多是以医护人员单向传播糖尿病知识为主,侧重理性传播知识。例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患者很少有机会倾诉和表达。“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一些糖尿病患者包括医师都心生倦怠,懒于学习,因缺乏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很多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致使病情发展越来越重。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2005年,在加拿大首次推出“糖尿病看图对话”,其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教育方式一下子受到众多患者的欢迎,然后迅速普及,到目前为止已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中得到推广与应用,被翻译成25种不同的语言[1]。“糖尿病看图对话”在我院开展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模式和方法

1.1“糖尿病看图对话”在我院的开展模式

1.1.1“看图对话”辅导员培训(1)选派护理部主任和一位优秀护士长参加“看图对话”培训。(2)请北大糖尿病中心申桂菊老师、朝阳医院护士长庞晓燕、礼来公司讲师穆伟伟到我院为全院护士实际培训,介绍看图对话工具。(3)护理部主任亲自为各病区骨干护士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看图对话辅导员。

1.1.2“看图对话”在病区的开展护理部主任亲自在各病区患者和糖尿病病友之间开展“看图对话”糖尿病教育工作。2010年7月份陆续在我院4个病区中开展,平均每病区每月开展1次,从2011年1月开始调整为每病区每半月开展1次。

1.2“糖尿病看图对话”在我院的开展方法

1.2.1“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的运用[2](1)工具组成。“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由4幅长1.52 m、宽0.91 m的彩色地图、对话卡片和1本辅导员指南组成。地图可以在桌面上展开,让患者清晰地看到并找出地图上的每个元素。地图上一系列生动的图像诠释了糖尿病的概念、病理和治疗。对话卡片包括一系列和糖尿病相关的话题及误区,为看图对话过程带来更多信息,让讨论更具趣味性,使患者们乐于投入。辅导员可使用辅导员指南,引导全体糖尿病患者围绕一个话题开展开放性和有意义的讨论。(2)对话体验。参与每次对话过程的人物包括辅导员和糖尿病病友。辅导员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讲师或者教师,而是一个话题引导者。患者一般3~10人为1组,也可以是其家人、朋友。患者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围绕话题展开对话,参与到探究和学习中。4幅地图主题分别是糖尿病基本概念、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健康饮食和运动以及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通过使用每幅地图,让患者了解与糖尿病有关的具体概念。对话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根据患者对糖尿病最感兴趣的部分展开。(3)技巧探索。通过小组间活跃和互动的讨论,患者和患者之间消除了陌生感和警戒性,更乐于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对健康教育者来说,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位患者的生活。

1.2.2组织“看图对话”知识竞赛2012年3月8日,我院和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竞赛目的旨在科学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和加强医患交流互动,全面提高我院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让糖尿病患者接受先进治疗理念和科学治疗方法。共选出住院糖尿病患者代表60例参加竞赛。

看图对话内容:(1)与糖尿病同行。(2)什么是糖尿病。(3)健康饮食和运动。(4)胰岛素同在。医护人员以辅导员的身份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互动[3]。比赛为时1 h,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流讲解。比赛中,参赛选手首先通过询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用药情况等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让患者自己看、自己想、提问互动的形式来让糖尿病患者更深刻地认识糖尿病,选手们各自使出了自己的妙招,调动糖尿病患者的激情,使患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来。比赛结束后,各个评委分别对每位选手进行评分,评出了名次,并为获奖选手颂发了证书和奖金。

2结果

在被调查的60例住院患者中,有54例患者表示此种方法可以更快的掌握糖尿病知识,记得牢固而且非常愿意参与;有4例患者表示因身体不适,不适合参与;有2例患者表示有些看不太懂,也觉得挺有意思。患者满意度高达99%,普遍认为此项目能够学到许多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3讨论

3.1促进医患互动和交流“看图对话”的教育方式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教育效果上都较以往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突破创新,但它并不与以往的教育方式冲突。“健康大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而“看图对话”是要让患者更扎实地掌握糖尿病知识,二者的紧密结合将使糖尿病教育体系趋于完善[4]。不少患者深有感触的说:“看图对话”最大的好处就是把过去的健康教育由填鸭式变为互动式,由说教式变为交流式,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寓教于乐。多元化增强糖尿病医患互动,不仅仅在于与医师多沟通,多交流,更重要是用先进的糖尿病教育理念和知识武装头脑,科学认识糖尿病,在医患交流互动和经验分享的过程中,使糖尿病患者树立起群体抗病的决心,分享科学抗病的经验。

3.2传统糖尿病教育与“看图对话”糖尿病教育的对比传统糖尿病教育,教育方式是填鸭式,教育方法有健康大讲堂、发放宣传资料等,单方面的灌输,偏于理性知识的传达,形式贫乏枯燥,患者学习潜能未能开发,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方式互动交流,教育方法是多元化教育方向,寓教于乐,趣味性强,在游戏中让医师与患者,患者与患者充分交流,充分开发患者的学习潜能,教育形式新颖。其教育目的是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让患者更扎实地掌握糖尿病知识,教育效果非常好。

3.3促进糖尿病病友与病友的交流“看图对话”使病友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它不但在寓教于乐中启发大家思考学习,而且在轻松的讨论中给予病友机会去感性地倾诉表达,使苦于没有机会表达的病友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倾诉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理解和个人想法,以及患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后的感受和感悟。病友在互相交流中,会发现身边还有一群同样的人与自己思考着同样的事情,这样可以让他们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不但有助于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糖尿病知识,也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基于相同的病情、相似的经历、相近的心态,病友之间的交流显得更直接、有效。特别是对自身管理良好的病友,无疑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是学习的楷模。如果说医务人员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那么同病相怜的感情基础以及病友们的成功经验是患者勇敢面对糖尿病的动力。学习分享和彼此交流将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4促进患者自我学习对于糖尿病患者,仅靠医学干预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患者自己来做。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获得高质量生活、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途径。糖尿病综合管理工作包括调整饮食计划、合理安排体力活动、控制不良情绪、注射胰岛素、自我血糖监测等,都需要自身的实践和努力。患者最了解自己的病情,最熟悉自己的生活,学习并全面掌握糖尿病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识别异常病情,主动为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最佳时机得到最佳的诊治,变糖尿病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科学管理糖尿病。

3.5促使医护人员加强自我学习意识看图对话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锻炼了医护队伍,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讲课前,医护人员积极看书,自觉不自觉地感到有一种压力,促进了医护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水平的自觉性。

4小结

通过我院“糖尿病看图对话”的实践活动,认为糖尿病看图对话通过浏览与糖尿病相关的画面把参与教与学的双方吸引到一起,共同探讨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对策;通过病友间的述说和倾听各自的抗病经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解析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有效管理对策;通过资源共享,学会拥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在60例住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现,“糖尿病看图对话”还有待改进的地方:(1)“看图对话”对成年人比较适合,但对儿童不太适合。(2)“看图对话”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比较适合,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不太适合。(3)“看图对话”对无并发症的人比较适合,但对并发症较重的人不太适合。

参考文献

[1]陈钰仪.健康教育图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2]范丽风.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56.

[3]刘建琴.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45-446.

[4]赵列宾,陈钦达,王琴琴,等.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2001,17(5):357-358.

(收稿日期:2013-09-16)

学会看病篇5

论文关键词:分步,分析,法巧解,主观题

 

在解答政治主观试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因答案不全面、不完整而导致失分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值呢?我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分步分析法。

何谓分步分析法?就是认真分析设问,对这句话从头到尾,依次分析每个词语,然后针对每个词语作出相应的解答,这很有可能就是答案的要点。然后,再针对题目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范围,选择相符合的就是答案要点。或者,先看设问中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词语依次进行后移,进行解答,组织答案。

例(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试题第39题节选)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解题思路]

对设问进行认真分析,依次进行分步分析,可以把设问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①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用什么知识分析?用“政治常识”分析,而不是用经济常识或其它的常识分析,由此得出运用的理论知识范围。这样,组织答案就有针对性,而且对设问后半句中,分步分析也就有了选择性,即选择与政治常识内容相关的、能有机结合的词语。)

②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是谁和政府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党和政府。党为什么要努力解决此问题?因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农民的权益。

③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是党和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党和政府。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此问题?因为政府有责任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④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党和政府要努力解决谁的问题?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因为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党和政府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的什么问题?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什么要解决他们的看病问题?因为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农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上,我们通过用分步分析法对设问分析得出五个小点,在①指定的理论知识范围内对②③④⑤点进行整理、总结,即可得出全面、完整的答案。

[参考答案]

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农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党和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学会看病篇6

湖北省沙市六中周伊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

学会从视频资料中充分挖掘信息,扩展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于病毒与人类疾病、免疫学的关系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病毒、疾病与人体的免疫。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需解决的知识目标不难,课标的要求也比较低,但要对病毒与疾病的关系(包括人体的免疫、疫苗的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则有相当的难度。另外,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也需要学生彻底的厘清过程和原理,不能迷迷糊糊。针对本节课的这些特点,我挑选了一段学生感兴趣的国外视频,将之切割成不同的段落(六段小视频),配合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网上的小动画(病毒的繁殖)来介绍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经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自己揣摩填写。最后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通过题目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评讲,结束本课。

主要的教学手段: ①大量的视频,将课本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介绍国际上病毒研究的历史和动向。视频将流感、天花、乙肝、艾滋病、脊髓灰质炎这些学生常听到的疾病融入其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病毒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认识,而非仅仅了解一些知识的碎片;②大量的图片(动画),使抽象的病毒学变得生动直观,配合课文中的文段,挖去关键词,让学生填空,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③教师积极活泼的语言引导,将各个环节紧密串联起来;④作业训练,精选典型习题,巩固落实。

本章教学中,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的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在免疫学上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四、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1:引入病毒。

教师提问:视频中提到了流行性感冒、天花这两种人类的疾病,引起它们的病原体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1。

学生齐声答:病毒。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病毒有进一步认识的意愿。

病毒的发现

播放视频2。

结合视频提问:

1.病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它吗?

教师引导: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病毒并不了解,在过去人们把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瘟疫。(展示壁画)这幅图展示的就是当年瘟疫发生后劫后余生的人们恐惧无奈的模样。

过渡到病毒的发现,介绍伊万里夫斯基的烟草实验。

PPT展示段落。

教师提问:

1.伊万里夫斯基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他把这种病原体取名叫?

3.引起动物的口蹄疫病的病原体是?

教师引导:这个时期科学家有没有观察病毒?

直到20世纪初,哪种仪器的发明使科学家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它呈什么形态?

PPT展示课文90页第一段,学生完成填空。

学生观看视频2。

学生回答:小。不能。

学生完成填空。

思考并理解,参考课本,回答:

1.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

2.滤过性病毒。

3.滤过性病毒

学生回答:没有,病毒太小。

学生回答:电子显微镜。杆状。

学生完成填空。

带领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病毒的形态、结构

PPT展示病毒的形态。

任务:

回忆各种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过渡:

这些细胞结构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病毒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这些细胞结构呢?

展示图片:病毒的结构

教师补充: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核酸有两种: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大部分的病毒都属于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

学生总结:病毒形态各异。

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推想: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学生总结: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复习旧知。

学生通过对比和思考作出重要猜测。

训练学生看图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认识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生活、种类

播放视频3。

教师提问:

1.病毒的分类依据?种类?

2.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死亡吗?

观看视频3。

学生完成填空。

参考课文,回答:

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适宜,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初步了解生物分类。

训练学生自学课本的能力。

病毒的繁殖

引入:病毒是如何繁殖的呢?

播放视频4

展示PPT,播放病毒的繁殖动画。

学生观看视频4。

学生结合flash,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

完成填空。齐声读一遍。

从视频中了解病毒如何引发疾病。免疫系统怎样发挥作用。

病毒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教师:下一段视频我们来了解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播放视频5

PPT罗列:

1.病毒对人类有害的方面?

2.病毒对人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呢?

观看视频5.

学生完成填空。

自己总结:

⑴病毒对人类有害方面:引起疾病。

⑵有利方面:

①利用病毒制作疫苗;②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③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病毒与健康、免疫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传染病和免疫学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练习

播放视频6。

观察、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讲解题目。

观看视频6.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进行校对。

学会看病篇7

神道医学是“听天由命”

远古时代,人类对病的认识很肤浅。人们以为,生病是上天的惩罚,或者是妖魔的附体。因此,拜上天求神灵和画符驱魔就是当时治病的主要手段,由巫医来走走形式。至于能否真的求到神驱走魔,只有天晓得。

当时,人类处于神道医学时期。病人只能被动地屈服于病,听天由命。

经验医学是“惟医生是从”

2500年前,有人开始挑战听天由命的观念,认为生病与上天和妖魔无关,是人体本身出了问题。西方有人提出“体液平衡学说”。中国有本名叫《黄帝内经》的书。关于生病的原因,西方认为是体液失去了平衡,中国认为是阴阳失去了平衡。因此,治病就是恢复平衡。

恢复平衡,西方医生常用的手段是导泻,催吐和放血。中国医生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中药、针灸和按摩。平衡学说比“听天由命”自然要主动和高明一些,有一定用处。但是,恢复平衡的方法基本上是黑箱操作。医生对病的理解十分笼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得了肺炎。当时不知道是细菌引起的。医生采用放血疗法来帮他恢复平衡。结果华盛顿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医生放血治死了。鲁迅小说中,让病人吃人血馒头治肺结核的故事就是一个“黑箱操作,稀里糊涂治病”的中国例子。

那时,人类处于经验医学时期。许多病连医生都说不清道理,怎么可能要求病人主动参与治病过程?于是,病人只能盲目地“惟医生是从”。

生物医学还是“惟医生是从”

300多年前,西方的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从此,人类对病的认识逐渐走向科学。

100多年前,人类对病的认识已经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了。威胁当时人类生存的主要疾病的原因也找到了。那就是致病的细菌、病毒或者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素。

70年前,青霉素第一次用在英国的一位病人身上,效果十分好。

科学发展迅猛。接下来,抗生素、疫苗、营养素和外科手术成了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的“克星”。

但是,要掌握新药和疫苗等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正规的训练。于是,高深的医学原理成了医生们的专利。医生这个职业也从几千年来“不入三教九流的江湖郎中”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高等职业。

由于化学和物理词汇大量进入医学,普通人很难明白诊断和治疗的奥妙。另外,许多现代诊断和治疗手段都能立竿见影,马上解决问题。因此,大多数人也就不想费力去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了。

这时,人类处于生物医学时期。医生基本垄断了医学信息。病人没有机会,也不愿意去参与治病过程。所以,还是“惟医生是从”。

大健康医学是

“我的健康我来管”

60多年前,发达国家基本控制了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之后,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恶魔。这类病都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这时,光靠抗生素、疫苗、营养素和外科手术已经不够了。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和认识这些新的慢病问题。

30多年前,科学研究让我们明白,除了病的细菌和营养素缺乏之外,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也会使人得病,尤其是得慢病。比如说,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吸烟,有害饮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等四大行为,就是新的四大健康恶魔的“难兄难弟”。

另外,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专业化,分科化和局部化,看病已经成了“双刃剑”。于是乎,地球上竞出现了一类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病:因为看病带来的病。学术上叫做“医源性疾病”。

为什么去看病,反而有可能得新的病?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不出错误的职业。出错是一种人性。由于业务水平和医德不一样,不同的医生看病可能出现的错误包括开错刀,开错药,输错液,看错病人,搞错部位等等。

十多年前,美国权威的医学研究所就指出,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10万人在医院死于医疗错误。说出来您可能都不相信,每年因为车祸、工伤、乳腺癌和艾滋病死亡的美国人居然还没有因为医疗错误死亡的美国人多。据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教授估计,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大约每3个病就有1个病可能被医生看错。

第二,看病本身就有风险。几乎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医生做决策的根据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张三喝1斤白酒脸不变色,李四沾1滴白酒可能就面如桃花。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个体差异”。

另外,医学也不完全是科学。即使是科学本身,爱因斯坦也说,“我人生中学到的一件事是:我们所有的科学,对现实的测量,是原始的和幼稚的。但是,它仍然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医学科学有局限性。在大多数人身上输血和打疫苗是安全的,在小部分人身上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有害反应。

第三,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本身成为健康威胁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医学已经剥夺了我们掌握自己健康的权利。我的一位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肝胆外科专家。他曾说过,“如果你认为切除和缝合你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利于你的健康,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每个医生都清楚,那不过是挽救生命的一种尝试。临床上70%的胆囊结石是无症状的,医学上称为‘安静的石头’,并不影响健康。但是,现在只要进医院,一般都会让您去做(掉)”。

另外,今天的医学已经或多或少商业化。背后自然有利益驱使。《新京报》有文说,现在中国“心脏支架”的利润可高达800%,超过了贩毒。这就免不了会有医生经不起诱惑,为了白花花的银子损害病人的健康。

总之,面对新的慢病,面对“双刃剑”的看病过程,“听天由命”和“惟医生是从”都将损害我们的健康。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大健康医学时期。在新时期,我们需要新信息,新智慧,应对新病,适应新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医生仅仅是帮助我们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助手。“我的健康我来管。”智慧地看病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健康素养。

互联网冲击了医生的主宰地位

互联网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健康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满足了公众日益增加的健康信息需求。医生垄断健康信息的局面在威力无比的网络冲击下,已经开始分崩离析。21世纪善于利用资源的聪明人,是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健康资源为自己健康加分的人。

毫无疑问,健康是每个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健康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上的医学和健康信息,把握自己的健康命运。

当身体没病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健康信息,学会如何进行健康投资。当被医

生诊断可能得了某种病时,我们应该知道遇病不慌。坐到电脑面前,敲敲键盘、点点鼠标,遨游互联网,查询有关这种病的信息。

过去,也许是医生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充分解释病情,我们只能完全地被蒙在鼓里,束手无策。现在,有了网络之后,听任医生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网络带来新问题呼唤健康智慧

当然,要把握自己的健康命运,也不是那么容易。以前是医学和健康信息太少,现在是医学和健康信息太多,太杂。有时真伪难分。

因为没有任何组织或机构可以控制互联网,在整体上,网络并没有一套成熟的质量监管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建网站,写博客,织“围脖”。自然难免良莠不齐。网上,系统的医学文献和通俗的健康读物数不胜数。但是,鱼目混珠的和滥竽充数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居然画了一幅漫画,形象地描述了网上“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见下图)

别忘了,我们的环境中还有网下的张悟本、李一等“专家”“大师”,大行其道。

显而易见,在今天,辨别知识真伪,管理健康知识比寻找知识来源,获取健康知识更重要,更紧迫。于是,在强大的知识管理需求推动下,健康管理学科和产业应运而生。

健康管理帮您提高健康智慧

健康管理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健康和疾病的需求管理,疾病管理,残疾管理和灾难性病伤管理。在这五个方面,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健康智慧,少走弯路。

生活方式管理:主要是帮助个人正确利用健康信息,选择最佳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维护和促进健康。

健康和疾病的需求管理:主要是帮助个人正确利用健康信息,指导自己智慧地去看病,满足自己的看病需求。

疾病管理:主要是帮助个人和家庭正确利用健康信息,改善病人的健康,防止疾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灾难性病伤管理:主要是帮助得癌和有其他灾难性病伤的病人和家庭正确利用健康信息,满足病人复杂的看病需求,在临床上、经济上和心理上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残疾管理:主要是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正确利用健康信息,减少工作地点残疾事故的发生,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

可以看出,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有四个方面是完全或者部分地和看病有关的。通过健康管理,将健康危险因素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聪明地利用健康管理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健康智慧,胸有成竹地应对今天的看病需求。本期特别关注从理念,技能和知识三个方面为您准备了智慧看病的基本信息,希望能帮助您提高自己的健康智慧。

学会看病篇8

对老年人而言,上医院看病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里,我想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两次看病经历。数年前,我因为失眠去华山医院找神经内科的朱国行教授看病。朱教授听我讲述了病情以后,说我没有病,只需调整一下生物钟即可,未开一粒药。当时,我非常惊讶。我看了那么多年的病,多开药的医生遇到不少,像朱教授这样不开一粒药的医生,还真是头一次遇见!朱教授怕我不放心,还把手机号留给了我。回家后,我按照朱教授的建议调整了生物钟,失眠果然不治而愈。这几年,我怕打扰他,从未拨打过他的手机。但是去年春节,我忍不住通过手机向他拜年,表达了我对他的崇高敬意。朱教授真是位好医生,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医生!

去年八月份,我右手中指肌腱发炎,痛了三个月都不见好,便去浦东仁济医院找手外科的何继银教授看病。何教授替我打了一针封闭针。当药水注入手指后,我顿时感到疼痛难忍。何教授边打针,边陪着我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使我渐渐平静下来。治疗后,他还留下了电话,并一再叮嘱我说,如果到月底还不好,再去找他。短短几分钟的聊天,使我感动不已。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能遇到如此通情达理的医生,实属万幸。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病经验。如今,去医院看病没有半天折腾,是回不了家的。多年的就医经验告诉我,看病是有讲究、有学问的。看病不懂程序,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费金钱,效果也不好。对老年病人而言,学会看病是非常重要的。我的经验有四条:一是要选对医院。小毛小病上一级医院,大病上三级医院。如果需要做检查,先挂普通号,等检查报告出来后,再挂专家号。专家们各有专长,如何选择?经验告诉我,可以先听听病友的评价,再看看医院的介绍。比如,浦东仁济医院的“门诊信息报”对看病很有指导作用。二是就诊前一天要做好“功课”,把病历和检查资料都准备好,再把自己的主要症状、想告诉医生的内容写在小卡片上,力求简单扼要。三是要做好求医的心理准备。近年来,人们看病总喜欢跑大医院,大医院里人满为患。比如我常去的浦东仁济医院,每天都是人山人海。试想,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号,确实很累,偶尔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也是情有可原。老年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医生们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不要对他们过于苛刻。我每次与医生对话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体谅医生的难处,所以每次看病都心平气和。四是要加强学习。老年人在平日里应不断学习并掌握一些医学知识,力争与医生处在一个平台上对话,向医生倾诉时力求讲“行话”,这样,医患沟通将更为顺畅,看病的效果也会更好。

上一篇:文学艺术形式范文 下一篇: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