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英语短文范文

时间:2023-09-16 20:27:15

经典英语短文

经典英语短文篇1

论文摘要: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词汇中最为丰富,最为闪光的部分。习语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的质量。但在一些英汉语文词典中并未对其引起重视,忽略了习语的细致处理。本文从习语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英语习语在英汉语文词典中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鉴于习语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应根据词典编纂的目的认真考虑习语的确立,选择和排列,同时建议借鉴国外词典的优秀成果,在英汉语文词典中重视且提供更多的有关习语的语法搭配,语用信息和文化背景信息。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那么习语便是这镜中的明珠,是语言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们经过世代相传,经过千锤百炼,凝成了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们是最为地道和最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手段之一。学习英语必然要涉及到英语习语的学习。可以说,熟悉和掌握英语习语与否是衡量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此,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英汉语文词典实应重视习语信息的处理。然而,在英语单语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已并非易事,在英汉语文词典中处理习语更是难上加难。而对词典中数量虽不多,地位却颇重的习语群体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对习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质量。本文拟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在英汉语文词典编纂中的处理。

一、习语的基本概念

“要在双语词典中处理好习语问题,首先要弄清习语的基本概念,因为这关系到习语地位的确认和习语条目的选择”1。

习语是语言词汇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在语义上习语是一个语义单位,也就是所谓的“长词”。下面先来看看词典中对习语的定义:

1.Any form of expressio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phrase etc., peculiar to a language; a peculiarity of phraseology that is approved by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and often having a significance other than its grammatical or logical on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2.An accepted phrase, construction, or expression contrary to the usual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anguage or having a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1972)

3.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即使你明白短语中每个单词的含义,且对语法也十分清楚,但短语的含义仍会使你感到费解。许多套语、谚语、俚语、短语动词和俗语,都存在这类问题。这样的短语或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习语。《美国成语词典》(1992)

从以上几条侧重点不同的释义中,可以总结出习语的几个特点:

首先,习语是约定俗成的,是民族文化、社会生活长期演化发展,继而影响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正是由于其是约定俗成性,习语在结构上具有相对固定性,一般不可随意拆开使用,有些习语甚至不容有任何修饰或附加成分。例如:只能说“to play the first fiddle”,但不能说“to play the first violin”;可以说“to be at liberty”,但不能说“to be at freedom”。

第二,习语在语义上具有隐含性,其意思通常不能直接从字面推得,而要与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加以诠释。

有时习语的含义可以从其中一个词猜测到:如,to rack your brains 苦思冥想(与brains有关);然而,通常习语的含义同构成词语的单个单词的含义全然不同:如,a piece of cake 极容易的。

第三,习语在语域上可以是谚语、俚语、套语、俗语等,可以有语体之分。

二、习语的处理

雍和明先生将国外语言词典处理习语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三种:

一是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分开来处理,即在释文中将分句习语作为例证,并用黑体或斜体加以突出;短语习语则在词条末处理;

二是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集中起来,一律放在词条末处理;

三是干脆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作为与其他词目并列的独立词条处理。

第一种处理方法,雍和明先生认为与之前提到的“习语的隐含性特点似有相悖之处,因为其中的单词已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它因被赋予浓厚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成为习语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能追溯出其中某一个单词的本来意思,将它归入到该词的任何一个相关义项中也都有难以相容之处”4,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条习语就很难确定放入哪一个单词的哪条释义中。这样处理其实不仅在无形中加重了编者的工作量,同时也不甚易于读者查阅。第三种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动词性的短语习语尚可适用,但是对其他类的习语实施起来则是困难重重。就词典编纂者而言,将直接面临词典的宏观处理问题,会使本来已令人头痛的词目排列问题更加复杂化;不仅如此,“从读者的角度看,快速直接的查阅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对于不太熟悉的习语甚至会无法查阅”5。从编纂和查阅两个实践方面看,第二种处理方法是最有可取之处的。它将习语的排列问题做了简化,只需选择一个中心词,将习语按字母顺序列在这一中心词下,也就是将习语作为内词条处理。而问题也简化为中心词的确定问题。这一方面便于词典编纂者操作,一方面便于读者查阅。这或许是为什么国内外绝大多数单语和双语词典,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及《英汉大词典》等都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反映了习语自身相对独立的特点,而且体现了语文词典编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1宏观的处理

从总体确定了将习语放置在词典中的何位置之后,继而从词典的宏观结构入手探讨习语的确立,选择以及排列。

2.1.1习语的确立和选择

英语习语是短语中的一类。从构成角度看,短语都由不同成分搭配而成。根据搭配成分结构稳定性的高低程度,可以将短语分为开放类短语和封闭类短语。前者只要语义和结构允许就可以自由组合而成,在构成上无甚限制,因而其意思清楚易辨;后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则是绝对或相对固定的,在组合方式上有限制,强调“稳定性”,其意思往往从字面上很难推断。换句话说,短语中的成分可替换性越强,其开放程度就越高;反之,其开放程度就越低。当短语中的成分丧失了可替换性,它就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习语”。然而,除了这两类,英语中还存在第三类所谓的“边缘地带”的习语,指的是那些没有完全丧失,仍具备有限的可替换能力的短语。它们介于前两类之间,具有两面性。有些工具书将它们列为习语,有些工具书则不把它们列为习语。

在词典编纂实践中,一般将第一类开放类搭配按一般短语处理,不列为习语;将第二类封闭性搭配作为习语处理;而对第三类,雍和明先生提出“要在词典编纂过程中统观全局,对待同类结构和相关意义的成语要遵循‘前后互参,全书一致’的原则”6,要不都作为习语加以收录,要不全部作为一般短语处理。

解决了习语的界定问题,还要考虑习语的选择。习语的选择与词典词目的选择一样,受词典的编纂目的、服务对象、规模大小以及读者对象等因素的影响。而编纂者在收录习语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切实符合总的编纂目的。

2.1.2习语的排列

一部词典的科学性应该首先体现在词典的词目编排上。在英汉双语词典的词目编排方面,黄建华先生认为,“我们更倾向于后者(即聚合程度较低的复式结构),因为单纯采取传统的单式结构,……不利于读者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不过,要是采取聚合程度高的复式结构,……不利于迅速索解。”7这与之前讨论的第二类处理习语的方法,即将短语习语和分句习语集中放在词条末处理是一致的。但是,习语的特殊性——“长词”使得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将习语归于哪个词条末处理。就此,《综合英语成语词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词典将所收条目按中心词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中心词的条目按开头字母顺序排列。中心词一般按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代词等顺序确定。

2.2微观的处理

在一般语文词典中,词典编纂者在涉及微观结构时常常尽量给词汇以丰富的信息,但对习语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不够重视或有意忽略。实际上,“习语作为一个语义单位,它在微观上不但需要和单词一样的信息,又由于其形成的背景,使得习语比单词更为复杂、更具有文化内涵,因此也就需要为习语提供比单词更多的信息”8。本部分将重点讨论习语的语法搭配和语用信息及文化背景信息在词典中的处理。

2.2.1语法搭配和语用信息

前文提到,短语习语具有与单词相似的句法功能,因此也像单词一样,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但习语与其他词类的搭配远远没有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那么灵活自由,其受到的限制和搭配范围要小得多,如,动词性习语fall off one’s chair(非常惊讶)常用副词almost,nearly等修饰。在这一方面,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和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为习语提供了大量的搭配信息,其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另外,与单词的处理方式一样,有的英汉语文词典采用例证来展示搭配信息,丰富了习语的意思。但由于例证本身的限制,如占篇幅等等,可以考虑采用例证和标注相结合的方法或许更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展现习语的意义,更利于读者习得。

现代语言学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语境下的不同功能的研究。70年代以后出版的英语语文词典也竞相增添语用方面的信息,帮助读者使用恰当的话语进行交际。有的英语习语,因其使用必须要有特定的语境或对象,如读者凭释义或对等词直接套用,不管产生的句子结构多正确,都还可能造成交际失败。语用信息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至于语用信息的处理,可按照对单词词汇语用信息采用的方法,在词条正文后用附加信息的方式注释。

2.2.2 文化背景信息

从认知的角度看,习语的意义涉及到那些将字面意义与习语意义联系到一起的认知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普遍知识。这些机制提供了成语的语义明朗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语的意义至少有赖于三个因素:来源与目的的关系、来源领域与目的领域的系统对应以及那些与来源领域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或推论。在普遍知识方面,各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等都不甚相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习得的客观世界和因此具备的普遍知识自然存在差异。而习语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生活习惯、风情民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因此,各个民族产生的习语都有各自的特色。如要更好地习得习语,不妨从来源领域及与来源领域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或推论入手,将会容易及透彻得多。为此,在词典中为习语提供文化背景信息大有可行性。而且,实验证明,理解吸收比囫囵吞枣更能维持记忆的持久性。

三、结论

本文从成语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在英汉双语词典中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相对于英汉语文词典的收词量来说,习语的收录数量只占很少部分。然而这部分却是英语语言中最闪光的一部分,又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建议词典编纂者细致地收录和处理这些习语。

参考文献

[1]3.4.5.雍和明. 试论习语及其在双语词典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辞书研究,1999 (2).

[2]8.曾东京主编. 双语词典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雍和明.《英汉大词典》中的英语成语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4).

经典英语短文篇2

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有效、自然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他在其中的语言输入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中探讨了人们习得语言的方式:人们通过理解稍难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即i+1原则)习得语言,而且输入必须足够(Krashen,1985)。换言之,要使外语学习获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言材料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外语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在中国英语语言环境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经典诵读——朗读和背诵经典材料就成了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它是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为基础的。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最佳的语言输入具有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要有足够的输入量(i+1)。其中,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经典诵读就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诵读材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精心挑选的,加之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这种输入无疑是学生能理解的。因此,经典诵读是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为达到灵活地用英语说、用英语写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英语学习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而经典诵读就是语言输入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言材料。但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输出,即说或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经典诵读这一语言输入对初中英语写作(输出)的作用。

二、经典诵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作用

1.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1978)把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前者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后者指那些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并已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不假思索流利地凭借这些知识使用语言,即语感。由此可以看出显性语言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可以直接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输出——写作。英语是由单词、短语、句子组成的,诵读英文经典必然能熟记公式化的短语,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随着经典诵读的不断增加,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也在增加,其对英语语言现象的敏感度将日益提升,从而使隐性语言知识不断得到扩展。隐性语言知识越多,学生熟练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马广惠,1997)。这样,许多英语语言形式和规则的知识也逐渐积累,语言运用逐渐准确、规范,书面语的表达能力自然得以提高。可见,经典诵读能帮助我们积累必要的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2.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在批改作文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写出来的句子没有什么语法错误,但总感觉怪怪的,有的甚至让人看不懂。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是用汉语思维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加之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匮乏,导致写出来的句子不够地道。而经典诵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民族的文化,其精华只不过几本经典之作而已,经典之中,其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不朽范例,也可以精选出数十百短篇以作代表。如能读透这数十百篇,则单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艺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王财贵,2005)。因此,诵读英文经典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外来文化,熟悉英文表达思路,逐渐达到对各种基本句型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写英语文章用英语表达思想时,就能游刃有余了。

3.有助于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迁移(transfer)是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分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对习得起促进作用的为正迁移,起阻碍作用的为负迁移(Lado,1957)。我们知道,第二语言写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过程,这中间夹杂着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的转换。英语写作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时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写出来的文章会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例如:

①I very much love my father.(我很爱我的父亲。)

②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学习英语很重要。)

这两个例子是典型的字对字翻译的中国式英语。由于目标语输入的严重不足以及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学生在写作中难以摆脱汉语的影响。他们往往用汉语构思,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再字对字地译成英语,生搬硬套汉语的句型和语法规则。Krashen(1985)在其监控模式学说中提到,有意识学到的语言知识能起到监控和编辑的作用,用来检查和修正习得的输出。经典诵读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积累写作中必要的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监控和修正写作输出中出现的负迁移现象,从而排除母语干扰,更好地用目标语——英语进行写作。

经典诵读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诵读输入,学生不仅能更多地接触目标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能够摆脱汉语的负面影响,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由此看出,经典诵读对写作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使经典诵读对初中英语写作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推广经典诵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三、推广经典诵读需注意的问题

1.确保学生的经典诵读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Krashen(1985)认为最佳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他特别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学习者理解了输入的语言材料,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输出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择诵读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其可理解性。扬州市初中英文经典诵读的材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分为美文、诗歌和歌曲三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可以满足初中学生各学习阶段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诵读材料开展诵读活动;另一方面,在学生诵读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文化渗透,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降低情感过滤,消除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诵读的内容(蒋祖康,1999)。这样,我们可以确保学生的经典诵读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它有利于写作输出的产生。

2.变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有效的语言吸收

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朗读和背诵了许多经典的文章,接受了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但如果这些语言材料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习得还是不能发生。因此,语言输入不等于语言吸收。详细来讲,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到语言吸收(language intake)再到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当输入变成吸收时,习得才能发生,才能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说或写做准备。Krashen(1985)把阻碍输入变成吸收的因素称为“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有过滤作用,决定着学生接受输入的多少,即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吸收的多少。如果学生学习动力大,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自信心强,那他们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弱,语言吸收就多;反之,语言吸收就少。因此,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运用讲解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碰撞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即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同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及时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降低情感过滤,增加语言吸收,促进二语习得。

3.创造输出机会,积极探索输出模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在了解初一新生英语学习情况时,有些学生说他们在小学时每天都背单词但第二天就忘了,这是死记硬背而没有学以致用的结果。同样,学生通过经典诵读积累了很多语言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地输出,诵读内容也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仿写句子或短文,选择经典文章中的名言或其主题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论述。王初明教授(2000)探索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写长法”。比如学生在诵读了经典短文“A Forever Friend”(扬州初中中级美文)后,就可以以“Friendship”为主题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文章不限词数,越长越好。少讲作文法,不设框框,让学生放开写,以篇章带动段落的组织和语句的运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典诵读是学生大量输入英语语言信息的有效途径,是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典诵读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随着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英文表达思路更加熟悉,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能够摆脱母语的干扰,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为了使经典诵读对写作发挥最大作用,教师在开展诵读活动时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初级、中级或高级)的诵读材料(语言输入),以确保学生诵读的经典文章是可理解性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把诵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语言吸收),进而探索多种输出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 Bialystok 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Language Learning,1978(28).

[2] 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Longman Ltd,1985.

[3]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4] 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马广惠. 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J]. 国外外语教学,1997(1).

[6] 王财贵. 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7]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 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8] 张东红. 好英语是“读”出来的——浅谈中学英语朗读教学[J]. 龙岩学院学报,2005(S1).

经典英语短文篇3

关键词 双解词典 学习型词典 对应词 翻译 语义等值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2009,以下简称“7版”)对应词的翻译是根据原文释义提供最“等值”的对应词。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原文释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同时充分捕捉词典提供的一切信息,进行判断,并通过查阅各类参考书加以确认,最终达到翻译中所谓的“等值”,即语义、语体、语法、语用等的等值。本文简要介绍7版在对应词翻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双解或双语词典的对应词翻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讨论语义等值的问题。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是学习型词典的始祖和典范。它采用牛津3000核心词进行释义,其释义有如下特征:1.简略性。释义采用的牛津3000词是最常用的词汇,这些单词看起来最易理解,即对读者来说“最简单”,释义又采用读者最易理解、“最简单”的句式,加上词典本身寸土寸金,不容编者多费笔墨,因而可以说其释义又“简”又“略”。2.复杂性。牛津3000词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汇,但语义复杂,用法丰富,同时适用于各种语境和语体,组合起来千变万化。这两个特点交织在一起,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必须炼就火眼金睛,从词典的各个角度,解读出编者想要赋予义项的确切含义,提供准确的对应词。在翻译过程中,为达到语义等值,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各点。

一、准确理解原文释义

因为原文释义采用人们最熟悉的3000词,所以要准确理解原文释义,就必须掌握这3000词的基本用法,了解单词组合成短语时的各种含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翻译时才会得心应手。例如:

monument noun③-to sth a thing that remains as a good exmnple of sb''s qualities or of what they did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6版”)的对应词是“丰碑,永久的典范”。该对应词并不准确。译者并没有把握good与example搭配后的准确含义应是“successfulexample”(典型的例子)而不是指“好榜样”。同时,monument的本义是“纪念碑”,其汉语意义都是正面的。译者由于思维惯式会想当然地认为义项3中的用法也带有褒义,即monu-ment to sth中的sth都是正面的事物,因而给出了片面的对应词。事实上,monument to sth可用于各种情况,如7版的例证:These recordings are a monument to his talent as a pianist.这是与正面事物搭配。《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2004)中monument词条下有与非正面名词搭配的例证:Those empty office buildings are a monument to bad planning.《美国传统词典》(2006)中monument的释义是:an exceptional example,其例证为:Thousands of them wrotetexts,some of them monuments of dullness(Robert L.Heilbroner).《柯林斯英语词典》(2003)的释义是:an exceptional example,其例证为:His lecture was a monument of tedium.而6版的对应词都是褒义的,只能用于修饰正面的事物,并不恰当。《英汉大词典》(2007)的对应词是“典范;典型”,是中性的,比较合适。7版宜将monument此义项的对应词改作“典范,典型”。

二、原文释义包含多种含义,对应词不能以偏概全

有些词条的义项中采用的看似简单的牛津3000词却高度概括了多种含义,所有含义都可能是编者想要包含在此义项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对应词时就需要思路开阔一些,正确理解原文释义,尤其要结合词典提供的例证等其他信息,多方查证,使对应词更全面。例如:

bounce verh①if sth bounces or you bounce it,it moves quickly away from a surface it has just hit or you make it do this

经典英语短文篇4

英语词典 英语教学 词典用户 英语文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加速了英语词典在教学中的使用。词典的使用大大加快了学习英语的进程,词典的不断发展更新也从侧面印证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教学需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我国的英语教学进行知识拓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关注中英文化差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1]。多模态理论视角下体验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全新领域,通过多种模态形式创造语言学习的真实语境,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转变[2]。有证据表明,教师的指导效率高低将决定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效果[3]。而英语词典的使用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学生需要得到有关专业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和合理使用常用英语词典,增强其词典使用能力,必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4]。

一、英语词典使用分析

1.使用的不充分性

词典的不充分利用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时呈现出的不均衡现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善于在词典中找寻词语搭配用法,这是词典查阅最频繁的选项。其次是难词、俚语、口语、文化词、功能结构词等的查阅。词语搭配用法的高频查阅是国内词典使用者不具有足够的语言环境所致。学生对词典结构的审阅不足导致使用不充分。学生很少阅读词典正文前的凡例、条目、安排等信息,这使得学生对标签和缩略语认识不足,因而在查阅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理解困难。除了查阅人名地名、地理历史信息、不规则动词和度量衡表外,学生较少查阅附录信息,导致他们不能充分利用词典的有效信息。

2.使用的不满足性

释义查阅是英语学习者较强烈的需求。学生由于缺乏对语词用法和词汇的了解,所以在查阅词典时希望词典能够提供必要的解释。一旦词典不能对查阅者生词进行覆盖,无疑会导致学生对该词典的失望。词典释义不足或者收词不全必然会引起不满。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词涌入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词典作为一种既定的工具,其更新变换速度必然会落后于词汇的产生和发展的速度,词典作为各种词汇的载体,应符合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与丰富。此外,专业性强的词汇可以进行单独的编排和出版,这样就能满足更多专业人士对英语的需求,减少消耗在查阅词汇方面的时间。

3.电子词典便携性

电子词典有效地弥补了上述纸质词典携带不便、更新换代滞后的缺点。电子词典方便快捷,功能繁多,可以收录英汉、汉英等多向查阅的词典,还可能收录同反义词对照、动词时态分析、单词测验等功能。近年推出的电子词典更是有着巨量的收词,例证也较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堪比中型词典功能。比较传统的纸质词典来讲,电子词典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功能多样化,可以进一步对所查的词语进行巩固和使用,提升了对词汇的掌握能力。除此之外,一般来说,电子词典在查词语的时候,不需要去翻页,只要求对词义有大体的了解,模糊搜索即可,电子词典是很便易的查阅工具,大大缩短了查单词所需的时间。

二、英语词典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词典在英语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贯穿着英语学习的始末。英语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词典标注。词典中包含了较为充足的语法信息。传统词典标注语法包括注释、代码、短文和自然陈述。其中注释通俗易懂,代码醒目简洁,短文背景知识深厚,自然陈述简单明了。词典中存在的标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辅佐了英语语法教学。

2.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翻译教学需要词典的辅助。教学离不开词典等工具书。翻译教学质量的优劣与词典大有关系。学生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词典使用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翻译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指导[5]。通常,学生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遇到不熟悉或者不认识的词语就会去查阅工具词典,然而,学生在查阅过程中并不经常对词典上的词义进行分析和内化,只是进行简单的套用。造成的后果就是,词语在句子中的释意是正确的,但完整句子的翻译却很生硬,甚至不合理。教师应该在翻译查阅词语的过程中进行对词汇意思筛选技巧和具体内化的内容教授,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在选择具体词汇释意时的模糊性。

三、英语教学中英语词典的多样性分析

词典多样性有利于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接受词典的多样性,实现四个联合:综合性词典与专业词典联合使用;新词典与传统词典的联合使用;双语词典与英语词典的联合使用;中型词典与大型词典的联合使用。这样词典就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个崭新的窗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查阅文献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英语词典原版性创造语言学习真实环境

英语词典有利于语言环境的创造。单语和双语词典有其各自不同的角色。前者在词汇记忆和理解便利方面具有优势,而后者在摆脱母语干扰和创造语言学习真实环境方面具有独厚条件。学生在使用两种词典之前,要明确其使用目的,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词汇检索。通常对于初学者,双语词典有助于他们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短期内具备使用词语的能力;反之,对于较高程度的英语学习者来讲,双语词典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相反,纯英文的词典则满足他们对英语思维的要求。

词典原版性利于翻译教学的开展。在英语教学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对英语词典在翻译中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翻译教学质量优劣虽然涉及语言功底深厚与否、翻译技巧运用恰当与否等因素,但如果学生不能够从词和短语层面充分利用英语词典,就会出现拙译、误译或错译现象。这种翻译教学中对词典认知的不足需要引起关注。翻译的基础是词汇的认知,了解,掌握,接着才能融会贯通的对篇章进行另一语言的转换。这是一个对词汇越来越高的过程,对不认识的词语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翻译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词典使用指导,建议学生经常使用各种对英语教学有益的词典,如双语词典、英语词典、汉语词典,以及其他专门的工具书,如百科全书等,丰富课内外知识,拓展词汇面。

2.英语词典交互性提供中英语文化对接信息

词典通常具有语言文化方面的信息。英语学习词典的编撰中,要提高和加强词典用户的语言和文化感悟能力。虽然英语本族语词典用户对这类文化信息较为熟知,一般不需要过多涉及。但是,作为面向学习者的双语词典则需要提供文化信息。词类的变化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对本族语使用者来说词语跨类使用不是难点,但对学习者来说,词类的变化使用则会引起较多的困难。有效的词典编撰需要包括基本信息、用法展示、俚语分析、禁忌提示、百科词条和发音等项目在词典中的出现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应该是必须的。这种安排体现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强烈兴趣和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对百科词条的依赖。词典倾向性可提供交互的对接信息。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关注词典的多维信息,如词与生活的映射关系,词与词的搭配对接关系。这种倾向性是语言世界知识与客观世界知识的对接。词典应该全面地处理语词信息与人类生活和知识中其他方面的信息。

3.英语词典应用性深化工具书人本服务功能

英语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核心是能力培养。词典使用可帮助学生自主解读词义,推进自主学习顺利进行。词义查阅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教学中我们尝试尽可能使用最少的基本词汇来最大限度解读词汇,形成“有限词汇释义无限词汇”的良好英语学习局面。词典的使用需要注意例证的辅助功能。释义往往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例子进行佐证,学生理解的难度将会加大。相反,合适的例子将帮助使用者理解词义和学习用法。这种词典结构便于学生掌握多义词在例子中的充分释义。英语教学需要关注词典插图对学生的词汇认知影响。便捷直观是插图的主要特点。有时候语言在解释一个词目时能力是很有限的,而恰如其分的插图无疑将带来学习者认知的直接感受,提高查阅者的认知能力。

英语单语词典有其独特的功能,但并不能说明双语词典可以弃之一边。由于双语词典在学习者中间利用母语建起了一座桥梁,所以双语词典也是学习外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基础学习阶段的核心词汇和句法的基石,因此,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而言,使用双语词典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词典释义的完全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词典中词的释义有时是涵括多义项的。根据“最常用在前、最主要在上”的义项分布规则,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排在前面的义项,同时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在遇到常见义项解释不通时,应查阅后面和下面的非原型解释,力争在该词条较隐蔽的义项中提取到合适的释义,在建议学生查看不同释义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结合词组与例句,巩固对词汇不同意思的记忆。

四、英语词典的使用和教学中的不足与建议

词典电子化的便利与不足并存。电子词典做工精巧、携带方便、查词快捷,它的普及受到学生们青睐。但是电子词典屏幕大小受到便携的限制,所以,单屏展示的例证数量有限,而且电子词典的释义简单化趋向引发学生理解的不恰当性,尤其在多义词查阅时,显示屏过小导致全部词义的展现需要分好几屏才能显示完毕,释例配备不足,降低了查阅的效率。有研究分析认为,电子词典在基本信息的查阅方面优于纸质词典,但在详细解读和释义配例方面后者优于前者。

词典无关性与词典依赖性学习风格均不利于教学。如果学生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对词或项的把握绝对没有问题,从来不查阅或很少查词典,遇到常用词、熟悉的词时麻痹大意,自以为是地按自己已掌握的词义去翻译,就会出现错误。这种词典无关性学习风格不利于学生吸收更有效的词汇知识。同样,一味依赖词典也容易出现教条主义,导致翻译效率低下,如果释义源于多本词典,必然导致出现无关释义的多重干扰,降低翻译速度。执行“抓大放小”策略,即强化基本词汇记忆以减少查阅词典的频率,拓展生词释义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最终实现速度与效率的双赢。

如何使词典发挥其最本质的作用,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介绍。第一,简约化,即词典的解释要简单明了。第二,生动化,即词典的解释要生动具体,增加使用者接收知识的能力。第三,顺序化,即在词典编写和排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使用者接受能力,词汇的重点意义,绝不能本末倒置,以偏概全。

词义包括核心义和附加义,如褒贬义的存在,语体的存在,引申义的存在等。虽然这些特殊的意义通常会在词典中进行非常清楚的标记,但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内容。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需要教导学生结合语境使用词典等工具书。也就是说不能教条化使用词典。词典中词的释义是静态的,而教学中的词义是动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在语境中灵活多变地使用词典。总之,不教条化使用词典,也不排斥使用词典才是英语教学中应该具备的词典使用观。

英语教学离不开词典。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工具,词典能够模拟真实语言环境,提供文化信息,凸显人本功能,是英语学习过程生动、具体、真实。高质量词典是高效率教学的杠杆,优化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学生常查阅会受益匪浅。然而,作为一种辅导工具,词典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在查询词典的过程中,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变得机械化,甚至是不完整化,这些都将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因此,英语词典是一把双刃剑,应该思考如何正确地使用,使其发挥最大实用价值的关键是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即英语教学应依靠但不依赖词典。

――――――――

参考文献

[1] 林景英.对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知识拓展的思考.教育探索,2013(6).

[2] 范玲.多模态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改革.教育探索,2013(7).

[3] Kyriakides L,Christoforou C,Charalambous C Y.What matters for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exploring factors of effective teaching.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3(36).

[4] 史耕山,陈国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调查.外语研究,2007(1).

[5] 王英姿.英语学生在翻译中使用词典的误区.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经典英语短文篇5

关键词: 英语词典;使用误区;解误;优选使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39-01

0引言

学习英语,查词典是必下的基本功夫。词典之于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说词典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英语学习者具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1词典使用选择的误区

1.1 偏爱袖珍词典或电子词典袖珍、掌上或电子词典目前十分流行,使用率非常高,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不仅在阅读中使用,甚至在写作和翻译中也经常使用,“多数学生(60.4%)认为掌上电子词典在英语专业学生中最受欢迎”[1]。目前市场上的电子或袖珍词典尽管收词量可能很大,但对词的解释并不全面,搭配和例句几乎没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词汇的一知半解而造成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还会限制学生的思路,妨碍对词汇的深层理解。电子词典所给的英语单词绝大多数都是汉语注释,没有详细的释义、例句,也几乎没有词的用法、搭配等注解。

1.2 只使用一本词典词典虽有其稳定性,但是只用一本词典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词典要不断的更新换代。如在翻译实践中,所要查询的语词一旦在词典中找不到,翻译就可能蒙混过关,漏去该语词的意义不作翻译或胡乱找一个意义敷衍过去;有时即使查到了某个单词,没有一个释义讲得通,便有可能找一个差不多的意义凑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使用的词典的类型也很狭窄、由此,英语学习词典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与词典界的设想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距离[2]。

1.3 不使用英英词典英英词典是用英语来解释词义,这有助于准确掌握住词的基本含义。英汉词典查起来很方便,但它不能代替英英词典,“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多度依赖释文过简的电子词典以及名目繁多的应试词典,而对很多高质量的教学型词典知之甚少,英语单语词典更是少有人问津”[3]。因为英汉词典利用汉语对等词来释义,有时仅凭汉语对等词难以准确地了解词义,尤其当涉及近义词辨析的时候,英汉词典就难以胜任。

2词典使用的优先选择

2.1 词典类型的选择一部词典不可能充分发挥词典所有的功能,它可能只是一个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其他方面就会相对较弱一些。拥有多部词典可以使他们的功能相互补充。不同类的词典各有特色和优点,但也有其缺点和不足。学习者使用的词典类型应根据自身英语学习水平和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应多用英汉词典,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词汇量的增加,语感的增强,可以使用英汉双解词典,最后过度到英语单语词典。为了深刻地理解某个词,多种词典交叉使用,对词汇的理解程度会更深刻,也更有利于对词汇的使用。

2.2 词典版本的选择现在各类词典的修订和再版的周期大大缩短,新版本的词典不仅可以反映语言的变化,还纠正了原版的发音、拼写、释义、用法等方面的错误。因此选择最新版本的词典能更好地为英语学习服务。

2.3 多备词典,取长补短词典不管多全面,总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包括所有的语言现象。要想了解词条的使用情况,就得查阅语法词典。要找出近义词的差异,就要用英汉词典、英英词典,甚至同义词辨析词典。

2.4 多用英语单语词典英英词典是纯英语的单语词典,无论是释义还是例句,都是用英语表达,没有中文对应词和翻译。如果要想真正学好英语,至少要有一本英英词典。使用英英词典能够增加语感,准确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及用法,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者书面语和口语的准确表达及语言技能的恰当运用。

3结语

词典是语言学习必备的工具书,英语词典使用成为中国英语学习者重要的学习策略之一,因此选择适合的词典并合理地加以使用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词典的利用率和指导学习的功能作用,满足词典读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词典的使用选择涉及到词典类型、版本、和具体不同词典的不同优势特点等复杂因素,词典选购者或读者只有了解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结合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习场合和学习目标才可能选择到适合的词典,从而给自己的外语学习请到一位“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李子容.再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典使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6):98.

[2]万江波.在高校非英语专业开设“大学英语词典使用课”[J].辞书研究,2005(03):178.

[3]胡美华.英语学习词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峥嵘未露前景尤广——两次学生问卷调查的启示[J].辞书研究,2002(06):134.

经典英语短文篇6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着重在于使用。当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时,习得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中有很多句型,掌握典型句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典型句。 句型教学虽与语法教学、课文教学有关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教学领域,在中学往往把句型教学作为语法教学和课文教学的“附庸”,致使学生掌握的句型不够系统和熟练,使学生改变不了用汉语表达方式来套英语的习惯。 句型是从口语和书面语的无数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句子模型或模式,有代表性和常用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说是模仿、套用和活用的典型造句套路。 典型句就是这些句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句子。选择典型句要考虑:(1)结构上要有代表性,掌握了这个句型,能够举一反三;(2)语言上要通俗易懂,既容易上口,又便于背诵;(3)内容上要生动有趣。这样对东西典型句产生了兴趣,就愿意多读,读熟了就能由此及彼,能触类旁通。 本人在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探索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现在就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结合典型句进行教学有助于: 一、 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有一种总的心理压力,觉得语法规则太多、词汇意义太活、课文太长、记忆吃力、理解困难、表达更难,思路茫然,通过句型和典型句教学,这种心理压力可以显著减轻。 句型教学起一种化繁为简的作用,将典型句作为一个支撑点,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课文语言重点都包罗在内,练熟之后,学生会感到英语并不复杂。 典型句教学可以起到化零为整和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英语中词法和句法都自成体系,概念、定义、用汉语表达的规则、例句、例词等抽象而零散。使得学生既难记又难用。通过句型和典型句教学,使规则寓于模式和公式之中,简单直观。

二、强化知识记忆 结合典型句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如:used to(过去常常) 和be/ get used to(习惯于) 的用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混淆。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几个典型句让他们练习记忆。如例:(1) There used to be an apple tree behind the house, usedn’t /didn’t there?

(2) There used to be a shop at the end of the road.

(3) He used to get up late.

(4) 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5) She is getting used to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我们可以把例(1)在“There used to be”这种句型上作为一个典型句来记忆。这样既记住了“used to” 这个短语,同时也练习了“There be”句型以及其反义疑问句句型,并且这个句型在我们的日常练习、测试和大型考试中经常出现。把第(4)句作为典型句来记可以使学生记住:be/get used to (to 为介词)后面要加动词的 –ing形式。也可以把(3)(4)句整合成一个更典型的句子:(6)He used to get up late,but 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now.通过例(6)就可以使学生正确使用 used to 和 be/ get used to 这两个重要的短语。

三、有助于能力培养 结合典型句教学,有助于能力培养,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1)I have 5 pencils,3 of which are red. (2)He has 3 sons,none of whom is a college student.(3)The old couple brought up 3 children, none of whom is their own.我把例(1)叫做“五支铅笔”句型。这是一个包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定语从句在高中阶段应当是一个较重要较难的语法项目。通过这个句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定语从句。使学生熟记这个典型句,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这个非限制定语从句是由“数词+of+ 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构成,形成“数词+ of +which / whom”结构,可以扩展到“不定代词+ of + which/ whom”,形成 “all/ none/ few/…+of + which/ whom”句型。通过这个典型句的记忆和练习,使学生见到这样的句子就应想起、认出这个句子是“五支铅笔”句型,他们就能正确使用该句型,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有助于课堂活跃气氛的形成 英语教学中过多的讲解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利用典型句进行教学,会使英语课堂上过多的讲解变为,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堂模式,语言就应该是在使用中进行学习。当在讲练中遇到讲过的句型时,就提醒学生,这是我们讲过的典型句,让学生自己思考,想出典型句,再让学生造出几个类似的句子,这样学生会很活跃,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努力思考造句,使课堂气氛活泼。 当遇到:We were having supper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时,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会想出如下句子: We were watching TV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We were watching TV when the electricity was cut off.

We were having supper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五、有助于师生默契的形成 结合典型句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的形成。师生间的默契一旦形成,就会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自然顺利,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正如上文所述,当教师指出某句或某个习题是我们讲过的典型句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想出其他例句。当遇到 “He has a lot of books, none of which is in English.”时,我就说这是我们的典型句,学生 就会接着说是“五支铅笔”句型,这样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上课思路进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 六、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如“众所周知”这一短语,我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假如要表达“众所周知,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可以用如下方式表达: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As is known to all,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What is known to all is that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又如:他的话值得考虑。我们可以译做:

(1) What he said was worthy of being thought about.

(2) What he said wa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3) What he

said was worthy to be thought about/considered. 这样就会使学生灵活地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会改变学生用汉语思维方式思考,用汉语表达方式表达的情况,使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结 语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典型句教学,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摆脱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使用英语,不在把学英语作为一种负担,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以上是本人一点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主编:1990,《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田竟荣、田荔、柳庆厚编:1995,《外语教学研究》,济南出版社。

经典英语短文篇7

关键词:英语口语;训练法;纯英语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差。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测试主要重视笔试,而极少涉及口语能力的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一个“纯英语”的交际场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在本校英语村的教学经验,从课堂和课后两大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封闭式的“纯英语”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课上

1.采用模仿训练法。选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片段,先让学生看两遍,然后模仿其语音和语调。此方法有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他们的语感,并能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增加信心。

2.采用小组讨论训练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来达成某一看法或某一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所学来展现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同意别人的观点;如果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如何有礼貌地否认等。此方法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又能训练其听的能力。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就学生产生的问题提供建议和意见。

3.采用角色扮演训练法。先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词语或是常用短语,然后给定几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组员根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每一组学生表演后,教师需对他们有语法错误或是发音错误的地方予以指正,并表扬他们的优点。

4.采用学唱英文歌训练法。当下很多学生喜欢听英文歌,但能对歌词有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附有中英文歌词对照的经典英文歌曲视频让学生学唱,比如My heart will go on,Because of you,Just One Last Dance等。学生可以通过歌词了解歌曲的大意。此方法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歌词中掌握一些地道的英语短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

5.采用图片联想训练法。教师可准备几组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来编故事,然后让每组派一位学生把故事告诉大家。此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6.采用复述故事训练法。教师可准备若干个简短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位学生看过所选的故事后,复述给另外一位学生。教师可巡绕每一组,让听的那位学生将故事转述给教师。此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故事中不能有太多超过学生水平的词汇,如有太多生词,教师可自行转换成一些简单的词语或短语。

7.采用续编故事训练法。教师让第一位学生说一个句子作为故事的开头,然后下一位学生说的另一个句子必须是对故事的补充,以此类推,让全班一起编一个故事。此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需注意的是,应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说出下一个句子。

8.采用猜单词训练法。教师可准备若干词语,让学生以2~4人为一组,1~2个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词语用口语或是肢体语言来描述给其余的学生,让其猜出所描述的英语单词。此方法富有高效性和可行性,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训练口语。

9.采用小演讲训练法。小演讲,即相对于普通的演讲时间较短的演讲。教师可准备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根据所选话题,准备一段2分钟左右的小演讲。此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教师应提前强调演讲者需注意演讲节奏和语音语调。此方法难度较大,一般适用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或是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

二、课后

1.采用观看原版电影训练法。晚上,教师可组织每个班观看经典的语言地道原声电影,比如Star Wars Forrest GumpGone With the Wind等。此方法可以吸引学生,并使其从中学到一些地道的口语,增强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2.采用背诵短文训练法。可让学生轮流背诵一些精美的短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断句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语感。

3.采用宿舍互相监督说英语法。每个宿舍选取一位学生作为英语小警察,让其监督其舍友在宿舍里讲英文,制造一个“纯英语”的宿舍环境。此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2]王瑜生.试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

经典英语短文篇8

在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把握好教学的起点难度和课堂教学容量。根据任教的高一两个班级英语教学的实际,结合四川新课程改革要求,笔者认为,民族地区有效开展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语言知识体系缺漏,学生音标基本不会读,重音不会认,发音不到位,“方言英语”严重;词汇量严重偏少,基本的初中词汇无法识别和拼写;五种简单句式结构不清楚,主谓宾等基本概念不清晰;基本的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不会用。

语言运用技能缺乏,学生阅读习惯较差,阅读速度较慢,缺乏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深层次含义的能力,阅读理解错误率较高;无法听懂老师的英文授课,也无法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很难独立、正确地完成一个句子,造出的句子基本上是中国式英语或简单的单词堆砌。

2. 初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跨度大,难度增加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间充裕,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仅靠机械记忆,一般都可以解决问题。而高中英语教材不仅容量大,难度也大,时间紧,实施新课改后更是如此。因此,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学习,许多问题需要靠学生理解后才能解决,单纯死记硬背已经无济于事。

二、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策略

1.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学习的前提。学生刚进入高中,一切都是新鲜的,容易接受新的理念,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重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好英语,相关的工具书是必备的。一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词典,将词典作为英语学习的良师益友,学会查阅词典,强调英英对译。让学生遇到词汇方面的问题时,首先自己动手查阅词典而非被动等待老师解答,这样学生对于词汇的印象会更为深刻;二是准备一本好的语法工具书,经常翻阅,逐渐将语法知识消化吸收;三是学生要养成平时收集阅读过程中的词汇、短语和文化背景资料的习惯,使所收集资料成为学生的第三部“工具书”。

(2) 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新课改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针对民族地区学生课堂英语学习难开口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鼓励学生多讲英语。一是坚持英语课堂值日报告,每堂英语课前五分钟由学生做值日报告,内容、题材不限,学生表现作为期末考评内容之一;二是多开展英语演讲、歌唱活动,寓教于乐;三是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讲英语的恐惧感,老师应以鼓励为主。

(3) 整理错题的习惯

要求学生对于每一次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建立专门错题集,用不同颜色的笔分析、整理,归纳总结错误原因。对于错题,要求学生当天整理,定期复习,考前必看,避免考试中类似错误的发生。整理错题的习惯,可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复习的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2.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1) 补习语言基础知识

利用开学前几周的时间,集中对学生的语音知识、重点语法知识、重点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三大块进行补习。首先,对学生进行20个元音音索,28个辅音音素的教学,老师先做示范,学生认真模仿,矫正自己的发音,然后根据拼读规则学会拼读单词,并在读的过程中注意重读、浊化。只有把单词读准了,单词才能记得牢,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才有可能;其次,复习初中重点的语法知识,比如划分句子成分,五种简单句式结构,几种时态和简单从句的应用等;另外,以检测的方式复习初中重点单词和短语以及句型。

(2) 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经典英文读物,扩大阅读面,同时开展课堂限时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另外,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猜词、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方面,要鼓励学生多看优秀范文,平时做好句型句式的积累,同时要规范学生的书写。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

理县七一中学经过灾后重建,设施设备非常完善,是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为有效开展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创造了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资源条件,通过视频和影像资料,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结束语

上一篇:小学生记事作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的发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