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情范文

时间:2023-10-23 14:53:44

美丽心情篇1

立秋后夏天就仓皇谢幕,原本还等着秋老虎的肆虐,怎料一场秋雨凉意就来了。那老虎没有等到,秋意却来的急切而浓烈。有些日子睡眠不足,累积下来,就开始疲乏。日常里要带孩子,总也没有补充睡眠的机会,今天孩子送到父母处,回到家来不及吃东西就爬到床上,开始半天也睡不着,大概是舍不得睡,听着窗外缠绵的雨声,想着不着边际的心事,多美好。到快要上班的时间了,我却如一头栽入黑洞的傻孩子,一下子就陷入黑暗,无边际,无始终。即便在梦里也为这短暂的睡眠深深的欢喜。只得十几二十分钟醒来,欢快的起床,我知时间不足,照照镜子,耶,两只大大的眼袋。没有道理,失眠的时候她没来寻我,咋睡的这般畅快,居然爬到我眼下欺负我。没道理的事情多的去了,随他去。反正我也不是美女,少两只眼袋也美不到哪里去。

雨天若是步行总还是美的,细雨如丝,是老天缠绵无着的心事吧。但是,赶时间,骑单车总不那么受用,迎面的雨打的我眼角眉梢都湿漉漉,眼镜也模糊的很。然而心情愉悦,我开始欢喜了。

心理有隐约的情愫暗自生长,为着众生的慈悲与闵怀。

深处的抑郁正点点消失,全新的我终会成为美丽的蝴蝶,破茧而出,即便只有一分钟的美丽,也要忍受这一万年的苦楚与黑暗。

我心是向着光明的。

美丽心情篇2

很喜欢听《美丽心情》这首歌,倒不是这歌有多好听,而是看到这几个字,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很久没有这样释怀过了,对着电脑,听着音乐。听着古筝版的《烟花三月》,心就静下来了!古筝我不懂多少,但也曾有幸亲手拭弄,轻轻一拔,那行云流水的感觉,那从指尖流泻下的美丽,就永远铭记心间了。难怪古代那些娴静女子,配上这优雅乐器,思绪中飘飘红颜,朦胧中望穿秋水...... 怎一个“怜”字了得!

把心静下来了,才可以好好享受,理性思考。想想这么久以来,在工作这一块的得得失失,都是过眼云烟,弹指一挥,真没有必要去计较。也许之前太过于强求“生活”二字,把自己弄得太累;现在明白,在生活的过程中,我其实收获了许多。对孩子们有了更深的情感,对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对自己也有了更新的认识。生活是一本书,每一页都应该细细翻阅,每一节都自有它的意义所在。用一颗简单的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就不是什么累活,而是一种“生”的伟大,和“生”的美丽!

所以我告诉自己:好好爱这些孩子,好好爱这份工作,好好爱这个城市,好好爱自己的生活!

美丽心情篇3

沉寂的夜,没有一丝风,只有空气在无声流转,整个世界仿佛静止,又如温柔海洋,在沉沉睡着。没舍得开灯,我怕如此静谧的时光被染上尘嚣,那不带一丝繁杂的温柔气息,怎么忍心打破它的安逸?

便只静静坐着。

思绪缠绵,朦朦胧胧的有如轻纱,在柔柔月下妙曼飞舞,浅浅的开出满树白花。那淡淡的一丝花香,悠悠然,幽幽然,氤氲出一首诗,又像一个梦,深深醉着。

睁开眼睛,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白花在静寂月下缓缓伸展,一朵一朵相互依偎而又各自保持着距离,是梦中那种纯净的白,高雅清秀,恬淡幽香。那么温润醇厚的花瓣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热情饱满,神采飞扬,像绵绵情话,像新缝的嫁衣,像极了我心中美丽的爱情。

想起一句话: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真爱无言,在温馨的日子里与你相知相契,爱,刚刚好;真爱无怨,在平淡流年里感受思念的煎熬,爱,郁郁浓;真爱无限,在堆满褶皱的笑容里执手相牵,爱,深深暖。

我想这就是爱的真谛:温暖,牵念,相互依附而又无所欲求,并且由生到死都不会改变。可他们说聚到终须散,再美的爱情也终将败给时间,说海不会枯,石不会烂,爱到极致便会不爱了。

我不相信这一说法,并且对这番话极为反感。世间情爱,皆以相知相契,相依相伴,相思相守为暖,如若很容易的由聚到散,那又谈何爱情?不过是宿命中偶然的一场际遇罢了。

(二)

电影《山楂树之恋》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活着,我就活着,你若死了,我也就真的死了”。那个男孩生病快死了,为了不让女孩难过,他一直隐瞒病情,为了能让女孩在他死后坚强活着,他便这样暗示。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即使我死了,只要你好好活着,我就活着,而假若你也死了,那么我便也就真的死了。

爱是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我死去,我的灵魂,我的爱也永远不会消亡,也会永远陪着你,所以为了我,你要好好活着。

听过一个故事: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一对男女领了结婚证并约定第二天回男孩的天津老家,用当地最古老的方式举行婚礼,然而夜里发生了地震,女孩拼命赶往男孩的住处,心中不断祈求上天,希望他不会出现什么状况。但是悲剧不可避免,男孩手握着那一纸婚书,被压死在房梁下面。女孩带着骨灰回到男孩的天津老家,同时举行了婚礼和葬礼,然后终生未嫁。每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女孩都会对着男孩照片,和他商议该怎么去处理,直到暮年十分,女孩已经很老了,而照片中男孩的笑容,却还是临死时年轻的样子,就像他们永远年轻的爱情。

这样的故事读来总是让人心酸,想象着斜阳中逐渐老去的女人,和照片中永远年轻的男孩,在一间老旧的屋子里定格成一种画面,这份阴阳两隔的爱情却能天长地久,如此情深,怎不叫人落泪?

喜欢唯美画面,那天看到了一张照片:一只鸟死了,另一只鸟守候在它旁边不肯离去,因为拍摄角度掌握的非常好,看着画面我甚至仿佛听到了它的哀鸣。心中掠起阵痛,说不出来的难过,久久不能平静。-----亲爱的,世界上最遥远的爱情,就是你在今生,而我要去来世等你。这是怎样悲壮的一种爱情?含着凄楚,含着无奈,含着永远无法释怀的落寞和忧伤,还有无助和绝望......

心疼,为那些无法相守却永远相守的爱情。

(三)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东西,而且绝对执着。我爱你,你便拥有我所有的一切,即使我一无所有,我也情愿为你付出;如果不能为爱而生,我便情愿为爱而死;真正的爱,是容不下别人来与之分享的。

分开的两个人,即便难以相见,那深深切切长久的想念,会让爱沉淀,就像一汪碧水映影着蔚蓝的天,在每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幻化出彼此的笑脸,心里有,便处处可见。

当深冬来临,冷风吹乱长发,吹起满身孤单,相隔天遥地远但会彼此相偎,互相取暖。思念,就像一堆篝火熊熊燃烧着凄冷的夜,在每一颗相思泪滴里闪烁的光芒,念着,足心的暖。

因为爱着,所以幸福。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他会知道你什么时候在困惑,什么时候在悲伤,什么时候在想念,什么时候在迷茫。于是他会在百忙之中挤出点时间关心你下,给你找些事情来做,教你怎样学会沉淀,怎样打发他不能陪伴你的无聊时光。

于是你笑了,你终于相信了他的话:如果你想我了,那一定就是我也在想你。于是你走在路上,你突然想起那个人,你微笑的表情就是幸福的模样。

真正的爱其实是一种隐瞒,你要把所有的不快乐都隐藏起来,不要因为你的烦恼而感染对方的心情。时时记得给心爱的人一张笑脸,让幸福洋溢,让快乐随行,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而那样的时候,你会忘记烦恼,你的心中也会充满感动,因为爱是美丽的付出,不是自私的享有。

爱的最高境界是无怨,即使你等他等的很辛苦,即使你因为无法相见而泪流满面却不会有一丝的抱怨,而且你从不索求,因为你不想因为自己的欲望而让对方感到负担,你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对方快乐,希望因为你的存在而让他感到幸福。

(四)

爱时常也是疼惜,觉得对方像面做的一样总是让人不放心,怕他会生病会不懂得照顾自己,怕他吃不好饭不知道穿暖了衣,有时会担心的落泪,疯狂的想要去到他身边,照顾他,保护他,却又偷偷的笑自己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

爱就这样,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一种情感,就像纯白色的月光清朗郎的照射着树木、山川和大地,清风一样温柔,白云一样飘逸,让人在想起来,便会偷偷笑着,绝对的温暖和甜蜜。

新听了汪峰的歌《想念真好》。

想起一句诗:“我和庄生并不陌生,有我的时候就有蝴蝶,有我的时候就有苏东坡的月色,爱情总在有月的江边等着,从前很多人都踏歌曾来过”。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也知道自己不是那么足够的好,但我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这世上,一定不会有第二个人如我这般爱你!我一直相信,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就像心中开满白花的那棵树,在静寂长夜纷纷扰扰的绽放痴迷;又像故事中不幸逝去的恋人,即使阴阳两隔,他们的爱却永不会消散,依然以忠贞的信念做相互陪伴。

因为爱是灵魂的相依,是超越生死,超越时光的。我爱你,你便是我的唯一,是这世上最亲的人。

落寞时也会觉得困惑,如果风吹,我该怎样才能拥抱自己的无助?如果云飘,我该怎样才能停驻追寻你的脚步?但是我相信爱,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管你爱我不爱,我的爱都永远存在,绝不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容易破碎,而且极为短暂。

相信下一个冬天再来临的时候,我的花期依然盛开,纯白如雪,飘逸如梦。就如今夜一样,心中充满了你给我的,美丽爱情。

美丽心情篇4

总想寻得一处佳境,远离城市的冰冷与人群的冷漠。一踏入重庆花都美容养生会所,仿佛梦中的希冀突然实现了,古朴的木质装饰风格及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亲切感迎面扑来,心一下子温暖了,这不就是梦之所钟吗?缕缕花香、一丝花瓣、摇曳的灯光、一个美人、一簇鹅黄、一点桃红,色彩就这么鲜活起来。

重庆花都美容养生会所位于重庆CBD南岸区弹子石新街南岸区文化馆4楼,营业面积800多平方米。会所隶属大型美容连锁机构重庆花都美容旗下美容优质品牌,其他如花都美容南坪店、花都医疗整形外科、花都女子美容沙龙、花都美容培训学校均是重庆花都美容机构的执业范围,作为一家创立于1987年的老牌美容名企,重庆花都现已成为集生活美容、医疗整形美容、美容教育、化妆品商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在山城重庆闻名遐迩。

专业护理量身定制

如果你想在身体自由呼吸的同时感受那么一缕阳光、看一眼广阔的天空,这儿有专门的临窗美容房,你可能会看见飞过的小鸟,也可能会看见临窗飞舞的雨滴,更或者看见一个绝美的故事,生活由此更加生动;如果你想给予自己一个私密的空间或者与友人倾诉的幽静场所,这儿都能满足你的愿望,伴随着美容师悉心周到的服务,你的身心会感到轻松自在,心中的烦闷、困惑一扫而光。

不仅如此,花都美容会所依托企业强势资源,开设了众多健康安全、效果明显的护肤养生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德国VIEMEDIC GMBH(唯美德科)RF抗衰美容仪、E光治疗仪、调Q激光治疗仪,让美丽更快捷、更方便。同时,花都美容养生会所选用的是玛格丽娜、飞扬柏蒂等知名专业高品质护肤品,为顾客提供个人专业顾问式服务,单独制定最适合其本人的护理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服务的跟踪回访,彰显以客为尊的服务品质。

当你静坐桌前,品一杯香茗,听美容顾问轻柔的声音娓娓道来为您专制的护理方案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有没有感受到一种尊宠,原来,有人可以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秉承专业奉上真诚

我们对美丽的渴求从来不曾停歇,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一个真情暖心的场所。花都会所就是这么一个暖心的地方,经常开办专家讲座,为每一位会员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时至今日,花都美容会所已成为重庆时尚美容界高速发展的明星,越来越受到时尚宠儿的青睐。

当花都的团队手挽手,安然地绽放在镜头前,还能让人看到一份执着与坚持。一张张巧笑倩兮般的脸,定格住了时间。以态度立业,以健康赢天下。花都美容会所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用专业和真诚赢得顾客的经营理念,诚信做人,以优雅的环境、优秀的品质、优势的技术、优秀的服务为企业核心,始终站在时尚前沿,把最好的关爱、最好的服务奉献给消费者。

美丽心情篇5

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

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

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

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

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然后才懂.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

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

其实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

往往要在经历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

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

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

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

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对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头的精神。

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我不是因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激,

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

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

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

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来我们永远的答案。

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

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

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

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我们像往常一样向生活的深处走去,

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逐步放弃,又逐步坚定!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

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

美丽心情篇6

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

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

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

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

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然后才懂.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

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

其实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

往往要在经历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

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

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

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

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对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头的精神。

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我不是因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激,

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

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

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

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来我们永远的答案。

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

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

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

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我们像往常一样向生活的深处走去,

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逐步放弃,又逐步坚定!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

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

美丽心情篇7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古今中外的乐曲浩如烟海,声乐、器乐、舞蹈的门类不可胜数,为音乐教育、美育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财富。从文化角度看,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的音乐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流行音乐更是对青少年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看,嘹亮的军歌、西北的信天游、江南的采茶歌等功能各异。所以,音乐特级教师或者说专家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一流的知识整合能力,要能够根据学生特征和时空背景灵活转换主题,能够利用音乐进行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特级教师的使命就在于要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喜爱上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声乐、器乐或舞蹈方面发展出一定专长,并能够利用音乐涵养性情。

具体而言,第一,音乐特级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一般基础知识,还要在主项方面有所专长,比如在声乐、器乐、舞蹈、音乐理论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方面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并必须具备在教学过程中自弹自唱的能力和通过各种手段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高中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广博的兴趣爱好;要能够有效组织第二课堂,组建合唱队并高质量地做好指挥、排练等工作;进一步讲,应在组建舞蹈队、小型乐队方面具有较为全面的能力。

第二,音乐特级教师要具备准专业的德育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中一个显著的心理现象是偶像崇拜,其偶像崇拜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音乐人。众所周知,歌坛是一个精华与糟粕共存的领域,某些音乐人的行为方式和世界观可能并不值得提倡,然而有些青少年却仍会盲目追随、效仿。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界的领军人物,音乐特级教师必须能通过对音乐人、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让青少年发自内心地喜欢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自觉抵制庸俗的靡靡之音,对音乐圈里的事情有适度的关注,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音乐特级教师还要很好地具备用音乐调节学生身心状态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乐曲具有心理调节能力,有的能使人抑制愤怒,平心静气;有的能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有的能使人缓解压力,平息焦虑;有的能使人忘却世间纷扰,使思维得到净化;还有的能使人深度放松,改善睡眠。如果音乐特级教师在这方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在同学们面临大考压力的时候,当音乐课遇到极端天气,在个别同学遭遇变故等时刻,就能为学生推荐最适宜的音乐处方,通过音乐调节其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音乐特级教师要善于发掘、放大音乐作品的心理调节价值,能够通过音乐教育让同学们把音乐作为调节身心状态的重要手段。此外,音乐特级教师要能够通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把校园变成音乐的殿堂,在清晨能够用音乐欢迎全体师生,使他们精神焕发地投入一天的学习和工作;能以音乐为铃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走进教室或走上操场。音乐特级教师还可以和语文教师、体育教师密切合作,让诵读、课间操、学校运动会永远都充满新奇,充满魅力。

第四,音乐特级教师必须具备全面、坚实的文化素养。古典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蓝调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均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如黑人创作的音乐在语法和用词上就有着鲜明的特征。音乐特级教师对此要有深入的了解,能做出权威的解读,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能让学生领略世界各国古往今来灿烂的文化,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同学们能从人类学、历史学等角度去审视音乐,能透过音乐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第五,音乐特级教师应善于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化作用,从一般审美教育的意义上说,应选择感性与理性兼具的作品,并注意选择品位高但学生又能欣赏的作品。如果过分迎合感官的欣赏需求则容易滑向艺术的享乐主义,这样就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如果选择过于理性的作品,其结果必然是艺术之美对学生审美的心灵关上了大门。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音乐鉴赏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等。并使学生能够在时代流变和文化脉络中了解音乐,充分体会音乐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音乐学科是中学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高雅的品味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甄别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和想象能力,能使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充分感受音乐之美,使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而第二课堂中的合唱和舞蹈以及小乐队的训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加强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此外,音乐特级教师应当能通过音乐课为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美丽心情篇8

关键词:丽;楚文化;雅丽;审美内涵

“丽”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审美范畴,用以评物、品人或鉴赏文艺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艺术风格,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贯穿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

一、“丽”的美学历程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诞生,大多建立在人对自然与人事的直观体验基础上,是人对客观现象的感官经验的审美升华。“丽”作为美学范畴的确立,经历了一条由“评物”、“品人”到“赏文”的美学历程。

“丽”之本意是旅(俗字写作“侣”)行,即两两并驾而行。许慎《说文解字》说:“丽,旅行也。鹿之性,见食急则必旅行。从鹿丽声。”所以“丽”又有偶对之意。《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八丽一师。”郑玄注:“丽,偶也。”后引申为“依附”、“附着”讲。《易传·彖传上》释“离”挂:“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王弼注:“丽,犹著也,各得所著之宜。”孔颖达疏:“丽,犹谓附著也。”由于“丽”指一物附着于另一物,故又引申为人或事物形式的美好。如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战国以后,“美好”、“华丽”之义作为“丽”的核心义项逐渐固定下来,而“偶对”、“附着”等义也包含在“丽”的核心义项中。

“丽”作为审美范畴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亡征第十五》曰:“喜淫刑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韩非子强调文学的功用性,认为过分追求文辞的华丽是亡国的征兆。此处韩非子其目的虽不在于进行文学批评,但“丽”客观上已进入文艺批评领域。

两汉时期,“由于文士的独立存在,辞赋的兴起,‘文章'概念内涵的日趋专一化,文学‘丽'的特征也被揭示出来。”[1]此时,“丽”在文艺批评领域的运用更为频繁,人们多用“巨丽”、“壮丽”、“弘丽”、“侈丽”等词汇来评价汉赋的辞丽。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评司马相如之赋:“《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但真正将“丽”作为文学批评概念来用的是扬雄,其《法言·吾子》云:“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在扬雄看来,丽是汉赋的首要审美特征,“丽以则”与“丽以淫”的区别在于把握好丽的度,不能因文辞的过度靡丽而淹没了其讽谏之义。汉代文人对汉赋的丽美特征的自觉追求和一群以“丽”为骨干的子范畴的高频使用说明了“丽作为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得到普遍认同,构成了时代的审美风潮。……昭示着文学开始用美来规定自身,同时也标志着丽本身作为一个美感形态已经形成。”[2]

汉魏六朝时期,“丽”范畴逐渐走向成熟和兴盛,并成为六朝美学的外在形态,确立了它在中国美学范畴中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丽”范畴的能产性和衍生性得到了空前的扩大,派生出众多以“丽”为核心的审美范畴,如“绮丽”、“清丽”、“雅丽”、“艳丽”、“遒丽”、“靡丽”、“巧丽”等,预示了“丽”作为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愈益活跃的前景。另一方面,经曹丕、陆机、刘勰、钟嵘诸文论家的努力,“丽”这一美学范畴最终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论到观念论方向的转变,形成了一个具有很强开放性的“丽”范畴审美系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诗赋欲丽”的理论命题具有开一代之诗风的深远意义,同时也将“丽”范畴推到了古典美学范畴体系的最前沿。曹丕要求诗赋文辞华丽,并将丽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美学标准,标志着建安文学逐渐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牢笼,对文学的形式美有了自觉的追求。并且,“‘丽'的自觉,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文学的自觉。”[3]但曹丕的观点仅触及“丽”范畴的表层内涵,即文辞的巧丽,而其深层内涵,即情思的绮丽,则是由陆机提及的。陆机在沿承曹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绮靡”即“绮丽”之意,指文辞的华丽。陆机认为,文因情生,情丽相依,只有拥有绮丽的情思才能拥有绮丽的文辞,阐明了情与丽的内在关联性。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丽”作为文学批评的审美范畴异常地醒目起来。《通变》曰:“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刘勰把从上古到刘宋的文学发展史概括为由“质”到“丽”的演变史,并在齐梁转向诡诞新奇,逐成文病。为补救齐梁时期伪情淫丽之文风弥漫的弊病,刘勰深刻地阐发了情与丽的关系,并以情救文,以“雅”饰“丽”。《诠赋》:“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稍后钟嵘在《诗品》中也提出“典丽”、“温丽”等范畴来深化“丽”的内涵。

到了初唐时期,六朝靡丽文风遭到士人猛烈批判。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子昂批评齐梁诗文“逶迤颓靡,风雅不作”,标举“风骨”、“兴寄”,开一代诗风。自此,文学审美趣味为之一变,褪尽六朝余风,“风骨”范畴也取代“丽”范畴占据了时代的中心位置。中唐以降,封建社会开始从整体上由鼎盛渐渐走向衰落,士人阶层的精神状态趋于内敛,文学的审美趣味更为突变,转而追求清韵平淡之美,注重“平淡”、“格调”等艺法范畴[4],而“丽”范畴已不能更直接敏感地反映人们对文学的认识,退出了古典美学范畴体系的前台,远化和淡化为一般的美学标准,后虽在诗论、词论、曲论、小说理论等领域得到深入阐释,但已不再具有显赫的理论地位。

二、“丽”与楚文化

李泽厚先生认为:“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5]其实,美学范畴也是一种“有意味”的范畴,它积淀和溶化着某种社会内容和社会情感,并与特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联系地一起。作为美学范畴的“丽”,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赞美,它与“惊采绝艳”的楚文化,尤其与楚民族巫术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楚文化是上古时期以长江中游的楚国为中心的一个庞大的文化圈,伴随着楚国的强盛和扩张,楚文化的影响殊为深远,波及半个中国。李学勤先生认为:“楚文化的扩展,是东周时代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楚人北上问鼎中原,楚文化也向北延伸。到了战国之世,楚文化先是向南大大发展,随后由于楚国政治中心的东移,又向东扩张,进入长江下游以至今天山东省境。说楚文化影响所及达到半个中国,并非夸张之词。”[6]楚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原始巫术色彩。《吕氏春秋·异宝篇》云:“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7]那威严狞厉的神兽图腾,那如癫如狂的祭神歌舞,那艳丽生动的漆器纹饰,那奇谲瑰丽的神话传说,那激宕淋漓的美丽诗篇,都因巫术文化而延续下来,使楚文化绮丽耀眼,光影满目,充满着狂放的生命力和无羁的想象力。正是在这种人神杂处、想象奇异、情感炽烈的浪漫世界里,楚人执着地追求着一种迷狂怪诞的诡丽之美,以满足自我的感官审美感受,张扬他们那具有原始野性的强烈生命力,从而求得主体心灵的自足。这正是楚文化的灵魂所在,并伴随着楚文化的传播而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

“纵观中国文化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始终存在着正统的中原文化与非正统的楚文化对峙的局面。”[8]而产生这种文化对峙的根源则在于两种文化中以巫术、神话为核心的巫文化的不同演变方向。夏商时代,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巫史不分,巫官是文化的掌控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而史官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到了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鬼神地位的下降,人力的作用受到重视,于是巫衰而史盛,史官从巫官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史官将神话通过“传说”演绎为“历史”,宣扬先祖的丰功伟绩,论证王朝的合法存在,使神话最终被历史化、政治化。《诗经·大雅》中被称为周民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赞颂了从半人半神的后稷到文圣武德的武王的勋绩,记载了周王朝受命于天,发展壮大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9]儒家把原始文化伦理化为以礼、乐为核心的现世文化,造就了中国文化务实际、讲功利、重理性的现世品格,而这种文化性格的审美特征就是“雅”,即一种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

南方的情形则与中原迥异,即使到了东周时期,巫风仍然盛行。南方的巫官尽管也人事化、世俗化,但仍以祭祀鬼神、交通人神为主要事务。姜亮夫先生说:“自春秋战国以来,北方诸国,巫之职已不如史职之尊;而南土尚重巫,故楚君臣祀神祝祭之事为特多,此其文化习性然也。”[10]与北方的巫之史化、原始文化伦理化不同,南方则是巫之诗化、原始文化艺术化。巫术中那神秘而又富有韵律的咒语、祝词之类的巫术语言逐渐链化为奇诡华丽的诗篇。如《楚辞·九歌》原是流行于楚地的民间祭歌,它本就是一种与巫祝有关的宗教文学。王逸《楚辞章句·九歌》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兴盛于南方的道家学派则把远古的传说和神话、巫术逐一艺术化,把人自然化,从摆脱人际关系中寻求个体的价值,强调精神的逍遥,而与整个大自然合为一体。道家把楚巫文化艺术化为以“心游”为核心的隐世文化,造就了中国文化尚精神、超功利、重感性的隐世品格,而这种文化性格的审美特征就是“丽”,即一种追求生命之自由艺术化的审美理想。

“雅”与“丽”的对峙,可以说是儒家与道家、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在审美理想上的基本对峙,而其对峙的根源则在于“心”的“礼”化与“艺”化的对峙:儒家将人性伦理化,而道家将人性艺术化。当这两种相对峙的审美理想渗透到中国文学中时,则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学传统:即先秦理性精神主宰的五经系统和楚汉浪漫主义主宰的楚辞系统。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说:“‘雅'是来自五经的系统,所以代表文章由内容之正大而来的品格之正大;‘丽'是来自楚辞系统,所以代表文章形相之美,即代表文学的艺术性。”[11]随着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学的自觉,“雅”与“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到魏晋六朝时产生出一个在意蕴上更为成熟的审美范畴——“雅丽”。

三、“丽”、“雅”与“雅丽”

黑格尔曾经说过:“概念本身并不象知性所假想的那样自身固执不动,没有发展过程,它毋宁是无限的形式,绝对健动,好象是一切生命的源泉(punctumsaliens),因而自己分化其自身。”[12]中国古典美学审美范畴具有极强的自我推衍性,一个核心范畴往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子范畴,从而形成一个范畴集群。此外,各个核心范畴多具有较广的意蕴涵盖面,又可与另一意义相邻的范畴集群中的核心范畴交融,从而构成新的范畴。

两汉时候,以“丽”、“雅”为核心的审美范畴开始大量衍生,表现出很强的理论活性,到魏晋时期分别已呈系统化的生态。如以“丽”为核心的子范畴有“弘丽”、“巧丽”、“清丽”、“壮丽”、“温丽”、“靡丽”、“遒丽”、“华丽”、“雅丽”、“赡丽”等;以“雅”为核心的子范畴有“温雅”、“尔雅”、“明雅”、“典雅”、“闲雅”、“古雅”、“清雅”、“弘雅”、“雅润”、“雅丽”等。在这众多审美范畴中,最具美学意义的,对古代文学、美学理论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雅丽”这个新范畴。“雅丽”范畴的产生并不是“雅”与“丽”这两个核心范畴偶然的、简单的组合,其所包涵的深层意义在于:“雅”与“丽”的结合其实质反映了古典美学中儒家与道家的美学思想的互补,以及中国文化中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互补。“雅丽”范畴是中国文化实现了大融合后古典美学走向鼎盛时期的必然产物,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审美理想。

从“丽”范畴发展到“雅丽”范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中国美学史上却经历了从战国末期到齐梁之际近八百年的历史潜进过程。

战国后期,随着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征伐,地域文化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快,中原和楚国也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审美趣味,文兼雅丽的审美风趣已经成为士大夫们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屈原的《离骚》正是这种审美趣味的代表。《文心雕龙·辩骚》中记载了刘安、班固等人对《离骚》的评价。刘安认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则云:“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可以看出,刘安的评价主要侧重《离骚》的内容中正典雅之美,而班固偏重其文辞艳丽雅正,然这些都反映了《离骚》雅丽兼备的审美特征。

汉代虽然在政治制度上继承秦朝旧制,但在文化上却是楚文化的后裔。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而成的一种新的文体,在审美风格上继承了楚辞弘丽的艺术特色,故有“楚艳汉侈”(《宗经》)之说。但从扬雄“丽以则”与“丽以淫”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儒对汉代文学丽美特征的雅化。汉代也是诗歌的时代,诗歌在汉代经历了由四言体到五言体的发展历程,而汉代诗风则经历了由西汉乐府诗的质朴古雅到东汉文人诗的风清辞丽的转变。《文心雕龙·明诗》曰:“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无论是“雅润”还是“清丽”,其共同的审美特征都在于雅丽兼备互补。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说:“雅中渗入若干丽之成分则成‘雅润',而丽中渗入若干雅之气味则成‘清丽'。”[13]

魏晋时期,因汉代经学束缚的解除,士人心态开始世俗化,出现了重感情、重个性、重欲望的风气。魏晋玄学的兴盛,一方面促使士人阶层摆脱名教的束缚,提高了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士人阶层在精神上更执着于人生,在心态上更趋于世俗。正如罗宗强先生言:“正始玄风,从其特质说,它是建安重感情、重个性、重欲望的思想的理性发展。它探讨的许多命题,归根结底都与感情、个性、欲望有关。”[14]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内化到文学的审美趣味上就是重感官、尚轻艳的文学思潮的盛行。《文心雕龙·明诗》论晋诗:“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这繁缛新丽的审美趣味正是士人阶层世俗化的心灵世界的外现,也是那个乱世之下士人阶层在政治热情消退后借文学来艺术化人生的矛盾内心的折射。这种审美趣味的极端表现是以描写男女情爱为主,重音律辞采的齐梁宫体诗的盛行。齐梁宫体那轻艳靡丽的诗风,正是魏晋六朝时期儒学衰落后尚丽思潮在缺乏“雅”的补正情况下极度世俗化的必然结果。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的提出,都有其鲜明的针对性。”[15]“雅丽”范畴也一样,它虽然是中国美学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但其最初的提出却是针对六朝靡丽的审美趣味。早在陆机的《文赋》中就针对西晋文学创作的弊端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补救之法。在陆机看来,文章即使情感雅正,如失其艳丽,亦为文病。陆机主张雅艳兼备,但其重点仍在“艳”。饶宗颐先生认为:“若士衡,则以‘悲'为主,而以‘雅'救‘悲'之失于淫侈,以‘艳'救‘雅'之失于朴质,其所重盖在悲而艳。悲则承建安以来之侧重言情,艳则造成晋宋以后之趋于缛丽。”[16]刘勰继承了陆机既雅且艳的观点,标举“雅丽”范畴来限止六朝尚丽风潮的过度世俗化。《征圣》:“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在刘勰那里,“雅丽”是文学的最高审美理想,是周公孔圣之文的美学特征,是后世文章应师法的典范。“传统中国人有强烈的远古崇拜意识,强调慎终追远,学有本源。”[17]同时,他们又有统摄群言以成一家之言的强烈意识。刘勰正是打着商周圣人之文的旗号来为自己的一家之言奠定合法的根基。刘勰所标举的“丽”与“雅”的统一,是其理论整体构架中文与道的统一、艺与礼的统一、才与术的统一的理想模式的审美外化,是中国文化中儒道互补的结果,然穷究这一切现象的根源则在于中国哲学的中心观念:“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雅丽”范畴的出现标志着古典美学在理论上已进入它的鼎盛时期,随之而来的有着“神来、气来、情来”之称的盛唐诗风则是“雅丽”范畴最突出的感性表征,也是中国审美意识最完美的形象表现。纵观“丽”范畴的发展历程,由“清丽”而“靡丽”而“雅丽”,恰似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圆环,“丽”范畴在不断精细化、深刻化的同时也不断理性化、伦理化,而这也正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历史发展的缩影。

四、“丽”的美学内涵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丽”范畴处于较高位置,并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了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

如前所述,文辞之丽是“丽”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它是“丽”的表层内涵,古典文论中用“丽”多取此义。如《汉书·艺文志》:“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此“丽”即指文辞的华丽,但因西汉诸家之赋多缺乏真情实感,固其文侈丽,实为文病。情思之丽是“丽”范畴的深层内涵,它决定着文辞之丽的成败。《文心雕龙·情采》:“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作家之文只有本乎真情,发乎性灵,其文才能美丽自然。故北宋范温《潜溪诗眼》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虽看似平淡却丽美无比。然而,无论是文辞之丽还是情思之丽,都是人的生命之丽的外化。生命之丽才是文学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并得以长久流传的内在根源。

“中国古人因信奉‘天人合一',多注意从自由的生命活动的基点上考察文学,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18]“丽”正是这个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易传·彖传上》释“离”挂:“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虽然我们从词义的角度讲“丽”是附着、依附之义,但如果我们从审美形象上看,日月星辰悬挂于天,百谷草木植被于地,这不正是天地万物之生命状态之所在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人的体貌之丽不也正是人的生命力之充盈流溢的表现吗?当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质上正是主体驰骤扬厉的生命精神的艺术性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神的艺术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状态,它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这种自由状态可以从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显现出来:就艺术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艺术法则的摈弃,在情景交融、主客冥一的艺术意境中感受主体心灵的净化,体验宇宙生气之跃动,这正是中国艺术之“丽”的中核;就人生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名教伦理的解构,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领悟万物生命之自由,这正是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综合上述对“丽”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一言以蔽之,“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

注释:

[1][3][15]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m].北京:中华书局,2005:3,82,11.

[2]黄南珊.“丽”:对艺术形式美规律的自觉探索[j].文艺研究,1993,(1):20-29.

[4]参看汪涌豪《范畴论》第四章第一节.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7][9]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0,82,83.

[6]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4.

[8]漆绪邦.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

[10]姜亮夫.楚辞通故(第3辑)[m].济南:齐鲁书社,1985:836.

[11][13]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43.

[1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39.

[14]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33.

[16]饶宗颐.论文赋与音乐[a].罗宗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40.

[17]汪涌豪.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统序特征[j].文学评论,2000,(3):76-81.

上一篇:我的父亲范文 下一篇:一棵开花的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