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我范文

时间:2023-09-28 20:11:49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篇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他人的真诚、接纳和同理心可以使我们获得成长。因为,当人们被接纳和获得奖赏时,他们就会以一种更关爱的态度对待自己。当人们以同理心倾听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倾听对方内心的感受。那些关注他人的个体更能体验到社会的支持,更能享受生命并有效应对压力。朋辈心理辅导在实施中是以真诚、关注、尊重为基础的,因此受过训练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给对方带来真诚、关注和接纳。罗杰斯通过经验还发现,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前发展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值得信赖的。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些特性,是因为人的内部存在一种要向完美发展的先天性倾向性,罗杰斯称这种倾向性为实现倾向性。每个有气息的有机体内部都有这种实现倾向性。柳圣爱认为,这种实现倾向性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它促进个体不断地扩张、延伸、发展、成熟、奋发。因为它的动力来源于自身内部的动机,因此,它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最终可以实现自我。因此,朋辈心理互助辅导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体现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在助人自助的同时使学生彼此间开始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增强了他们应对挫折、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避免了各类心身疾病和危害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美国学者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表明,朋辈心理互助辅导虽然提供了一种非专业的辅导服务,不能取代有资质证书的专业咨询与辅导,但却是美国学校教育尝试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一)朋辈心理互助辅导调动了学生自我反思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实现自我的身心成长是减少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根本保证。因为愉悦的心理气氛,团结、向上、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乐观、宽容和具有创造性,从而能够愉快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不适。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成员在活动组织、开展与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咨询者,既需要大家互相协助和学习,又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活动与咨询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逐渐调整、确定整个活动计划的实施和确保咨询的效果。对于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在督导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更需要通过对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用强有力的自身感受、体会和经验去帮助其他同辈同学调整行为,驱散心灵的雾霾。实际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就是个体的心理体验过程。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既调动了自己和同伴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心理自助互助的能力,又突出了他们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帮助每一位同伴强健了抗压力,最终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产生。

(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品质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始终以人本主义的每个个体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要求为指导,积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为宗旨。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证明,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它能使人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引导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M.赛利格曼(M.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它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力量与潜能,要着重关心人积极的心理品质(见表1),它还提供了积极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另外,它一直在为每个人的终身幸福而努力,引导人们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重视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因素,能够使人更好地调控情绪,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的幸福基线水平,增强生活的目标感、价值感和效能感,增强心理品质。

(三)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强化了学生主动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应对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要锤炼,它需要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意识到关爱自我,满足自我的需要,习得积极情绪体验对自我身心健康保持的必要性。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促使同伴积极地去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身心成长。实践显示,面对复杂的社会状况,学生们在应对心理危机时,必须利用内部积极力量和外界无私支持的双向危机干预机制,才能增强他们自身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体性。据调查,在众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中,人的认知偏差是其根源之一,此时若只采用纯粹的外界干预,其效果实际上并不理想,因为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所以加强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有利于强化他们主动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如何借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发挥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性

(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成员来自同学中间,他们处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生活、学习在学生中间,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最方便,也最容易发现周围同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成员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性,编辑不同心理健康知识主题的宣传报纸、网页等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宣传展板、漫画展等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可以在班级、宿舍组织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心理训练活动,还可以根据周围发现的心理问题编写、排演校园心理情景剧等,扩大心理影响的效能。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一个途径。在该课程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内人,真正调动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鉴于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在课堂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心理健康常识、自我成长等方面。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班授课的特点,事先选择高一年级的朋辈辅导人员2~3人作为课堂上的团体和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人,经反馈,效果很好。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强了课堂的学习效果,而且使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得到进一步的内心体验,双方的实践目标顺利实现。

(三)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满怀各种憧憬,对新环境既新奇又陌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融入班级集体,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可以使他们顺利适应新生活,推动整个班级学生群体形成互助、关怀和支持的氛围。据反馈,新生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平等、安全和信任,在这种氛围里,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变高了,并开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制订合理的目标。研究结果也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提升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四、结论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抓住了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前发展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值得信赖的特点,这些特点无不显示出任何个人都有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愿望和潜能。在朋辈心理辅导与咨询过程中,朋辈成员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疏导、排解同学心中的不良情绪,既实施了关注自身、成熟向上的自我心理教育,又使他们得到彼此的情感支持和经验知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随之形成。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是学生乐于接受、覆盖面广的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一种辅导方式,它的实施和推广既增强了学生心理互助、自助和心理危机应对的能力,又提高了周围学生的心理素养,加固了学校心理安全稳定的屏障,因为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不仅心理辅导员们能真正体验到自助成长的心理,被辅导的学生也能感受到互助的快乐,从根本上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

心理自我篇2

焦虑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总会有焦虑不安,这是情绪异常吗?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在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焦虑和效率的倒U曲线。它揭示:适度的焦虑能够提升人的能力,完全缺乏紧张感就会导致没有工作动力,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带着适度的紧张执行任务,会激发人体的潜能,激起人的挑战精神,有利于官兵的超水平的发挥。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自身焦虑产生的原因作具体分析,进行适当的自我应对。

总之,焦虑情绪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体验,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无害的;然而过度、持久的焦虑、压抑就是心理障碍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就会发展为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过度焦虑的主要表现

过度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在没有明显的诱因的情况下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主要表现为对不特定的、模糊的危险情境的过分和持久的担忧;运动神经紧张,诸如坐立不安、疲倦、战栗和肌肉紧张等;自主神经活动过度,如心悸、气短、口干、吞咽困难、呕吐或腹泻等;过度警觉,如常有如履薄冰之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或沉睡困难和总处于易兴奋状态。

过度焦虑的自我心理防护

通过自我心理防护可以逐渐降低焦虑的整体水平、缓解不适症状,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保持情绪的稳定,提高有效处理焦虑情绪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将焦虑思维具体化 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危险情境的反应,个体弄不清楚自己真正焦虑的对象是否值得焦虑,更没有认真仔细地考虑如何对待焦虑,任凭焦虑不断积累,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最后导致焦虑障碍等,影响身心健康。因此,个体可以写 “心理自我治疗日记”,每天记录自己在什么时候感到特别担心、恐惧和焦虑,然后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对问题是如何反应的、采取了什么行动,把每个可能引起焦虑的潜在因素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对它们逐个进行审查、分析。这样不但可以预防焦虑的产生,而且也可以阻止焦虑的扩散。

用意境默想缓解焦虑 这是一种利用人的意念和轻松的场景调节焦虑情绪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一些体验:当心情烦躁时,看看宁静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情绪会平静得多。你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意境默想法缓解焦虑情绪:首先要求患者采取卧姿或坐姿,然后闭目,调整呼吸,放松肢体,继之开始默想:“自己正坐在一个宁静的湖畔,周围山清水秀,看不见一个人影,偶而看见林间小鸟在枝头跳跃;那湖水真清,时而有成群的小鱼游过,它们真自由自在;那湖水真静,静得不起一丝波纹。我往湖里扔了一颗小石子,湖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一圈、二圈、三圈。它们慢慢地推向湖岸,消失在岸边的水草丛中。多么宁静的气氛,置身其中真是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在进行默想时,可以轻声地言语,以帮助导入情景。默想的内容应是安静的环境、融洽的气氛、冷调的色彩或依据个体的生活体验,选择那些让人平静和愉悦的情景。

放松训练缓解焦虑 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具体方法如下:①转背:坐在椅子上,脚掌着地,两臂自然下垂,闭上眼睛,然后腹式呼吸3次。吸气时注意体会各部位的紧张感,呼吸时注意放松、放松、再放松。②背部放松:将身体移至椅边,闭眼,注意背部的感觉。吸气后仰,伸展脊背至不舒服为止。再呼吸、拱背,向前卷缩双肩,然后下垂双肩,肩胛骨靠拢,并肩,轻轻地呼吸,垂肩。反复做3遍。③头部放松:呼气,下巴垂至胸前。吸气,头由重力自然支配右旋转,转到后背时开始呼气,向左经后背绕至胸前。先做3次右绕头运动,再做3次右绕头运动。注意右旋转时左侧脖颈舒展,向后转时喉部肌肉伸展。④面部放松:先吸气,面部肌肉向内收缩,将紧张压力集中在鼻尖上,然后呼气,口尽量张大,眉毛上挑,脸拉长,如同打哈欠状。这套心身训练,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每次两三分钟即可。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与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用语言暗示平衡心境 通过自我语言暗示可以在焦虑缓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心境。具体内容如下:①不要去想可怕的事情,只想能让自己感到放松的事;②我感到紧张不安不过是一种焦虑反应;③焦虑反应没有危害性后果;④如果我不去想关于死亡的事情,我就能对付焦虑;⑤我想对付这种焦虑反应,不必匆匆忙忙去医院;⑥心慌是焦虑的一个症状,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

心理自我篇3

关键词:阿q形象 精神胜利法 人上人思想 再审视

一、阿q 形象的复杂性

《阿q正传》诞生以来的80年间,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认为是阿q的“核心”、“神髓”。对《阿q正传》中的人物解读,对阿q性格的分析和对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的解读成果很多,近年来,运用叙事学、文化学理论进行解读也大有人在。与解读一般文本的方法相比,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解读文本,更需要深入文本进行理解,下面笔者运用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试图对阿q的自我人格心理进行解读。在《阿q正传》中鲁迅采用了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来描写阿q的这种看似荒唐的、怪异的思想,但却有十分深厚的现实基础,具有深刻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魅力,因此阿q形象才那样深入人心,阿q的性格特点就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以致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是更重要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就成了阿q形象的同义词。

可是,若回避大家长期的先入为主,再细读原文,从行为表现上仔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鲁迅某些有关的言论,会觉得阿q的思想十分复杂,他的性格里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从而导致阿q形象的复杂性:他“排斥异端”的“正气”、异乎常人的“自尊”、经常有向人发动攻击的冲动,总想压倒别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以及因为能欺凌弱小者而感到自豪、看到残杀革命党感到十分痛快、想到众人跪在他脚下求他饶命感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他“革命”的“所有抱负、志向、希望、前程”。

其实精神胜利法是阿q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不是阿q形象的根本。阿q精神胜利法不是无端的胡思乱想,其产生是有根源的:由于阿q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发生冲突,主观欲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只好在想象中用虚幻的胜利来安慰自己,即阿q的精神胜利就是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要求。阿q的这种主观欲求就是精神胜利法的根源,它是比精神胜利法更深的、更能表现阿q形象实质的基本性的东西,它和阿q的一切表现、性格特征都有密切关系。

二、阿q的“人上人”思想

阿q是经济、政治思想上都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的农民,他没有家,没有固定的职业,他失掉了他的土地和独立生活的依凭,现实处境十分困难。“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对此句进行深度剖析:作为封建社会代表的赵太爷是有钱有势的人物,即权势者,而阿q的思想清楚地说明他所向往的是成为“阔”人,成为高居于一切人之上的“人上人”。“你”字说明阿q对人的态度和阿q的“很自尊”。人都应该自尊,但正常人的自尊必须是同时尊重别人,而阿q的自尊却是异于常人的,他“很自尊”,同时却鄙视一切的人。从没有听见他说过别人的什么好话,阿q根本没有一个朋友,从来不用平等态度对待任何人,说明阿q身为社会底层的“人下人”,但他梦想翻身上来成为唯我独尊的“人上人”,这种思想才是阿q性格里最本质的东西。

辛亥革命到来时,阿q追求“阔”、成为“人上人”的思想彻底暴露出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阿q形象的实质得到最充分的表现。阿q身上集中反映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自己被人凌虐、被人吃又要凌虐别人和吃别人的人际关系的实质,这也是国民性的根本问题。

阿q是奴隶,但他想反过来成为奴役一切人的奴隶主。如果他的“抱负”、“志向”得到实现,他就会成为新的统治者,而且其暴虐程度很可能不比旧统治者轻。

三、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新时代的影响

如果说“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那么阿q的主要思想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缺席。所谓精神胜利法,即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遭到失败,受了委屈,不能面对现实,很快就忘了失败和屈辱的痛苦,用自欺欺人的办法,反认为自己是胜利者,以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作为阿q性格重要特征的精神胜利法是和他的“人上人”思想有必然联系的。阿q在任何问题上都要显示自己比众人高一等,以满足他“人上人”的心理,捉虱子比赛的情节当然是漫画式的,但如果“假中见真”,透过这种虚构的情节,可以体会到它所反映的艺术真实是深刻的。抛开阿q生存的时代背景,从21世纪人类角度解读“精神胜利法”又是怎样的呢?在当今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常感到工作的重负和心情的压抑,很多人面对现实,无能为力。这种状态下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越来越显著。面对这种状态,应该审视自身,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解决问题。但这往往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较长的过程,显然不能及时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痛苦。所以,人们因某事失利或遭人侮辱时,往往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自己暂时忘记它,或利用幻想,或从环境、机遇等方面寻找外部原因,而不是仅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关于幻想的作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家杜威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失望在幻想里可以变作显著的功业和满意的凯旋,事实上是消极性的,在幻想所构成的意象中将是积极的,行动的困顿在理想化的想象里可以得到巨大的补偿。”[1]人通过幻想,可以想象令人愉悦的形象、兴奋的图景、满意的情形,主体因此而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和宽慰。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人们有时还可能会用到忘记、满足等方法自我安慰,而“忘却”不正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大法宝吗?关于精神胜利法所包含的忘记、满足等心理,鲁迅先生的认识尤为深刻:“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忆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2]猜想如果阿q不是因“闹革命”被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没有忘却,没有“精神胜利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便早就不存在了,早就因痛苦压抑而死了。

在当今复杂、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适度地使用“精神胜利法”,反而可以使人们更有效地摆脱或减轻心理疾病的干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适度的“精神胜利法”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它虽然不能扩大自我,提高自尊,但能起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使人们有可能从屈辱、压抑、沮丧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实现心理平衡。

四、鲁迅与阿q

精神胜利这种痼疾是在各个阶级身上都存在的,鲁迅为什么要把一个农民作为典型呢?笔者认为这是由阿q形象的实质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决定的。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原本并没有把他作为那个阶级的典型,而是作为整个国民性的体现(这是鲁迅一再说明的)。如果阿q形象的核心仅仅是精神胜利法,无论用哪个阶级的人做典型都可以,用剥削阶级也许更适合。但阿q形象及《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主要不是表现精神胜利法,而是表现阿q身为奴隶却想反过来成为奴役他人的主子的思想,当然就应该用下层人民,特别是受奴役最深的人做典型才能表现得充分,下层人民是国家的主体,鲁迅揭示阿q的这种思想意在暴露国民性的根本问题。

总之,阿q形象的复杂性只是其表面,在深层次上却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统一,也使得阿q成为中国文学画廊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注释:

[1]杜威:《哲学的改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12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参考文献:

[1]仲密(周作人).阿q正传[a],李宗英,张梦阳.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周作人.关于《阿q正传》[n],晨报副刊,1922.3.19.

[3]刘惠.现代社会重压下更需要阿q精神[j].学问,2009,(3).

心理自我篇4

属于封闭性格的人最怕的就是与人打交道。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那些不鼓励子女进行社会交往和不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背景,常是造成这类性格的最主要因素。在这种缺乏人际沟通环境里成长的孩子,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和家里,对于一般社会技巧往往一无所知,这令他们一旦跨入外部世界,必定是不知所措并连连受挫,使他们从此退缩到自己的个人小世界中,断了与别人沟通的尝试与努力。那么,怎样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克服这种封闭型性格呢?请按下述训练步骤来做:1、初期每天下班后,不要急于马上回家,而是先到百货商场,农贸市场等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段时间引导自己对周围环境里的人和事情感兴趣,然后回家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这一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将你从个人小世界里拉出来,让你置身于你以前不愿、不敢呆的环境里。如果刚开始怕人太多的地方,可先从人少或无人的环境里开始。另外,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应遵循由短到长的原则。2、中期①阅读一些有关基本沟通技巧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如怎样和人打招呼,怎样和人开始谈话,谈话的礼貌等。②到某市场询问一种蔬菜的价格。③在路上向陌生人问路,其中包括问年长的、年轻的和年龄较小的同性和异性问路。特别是要完成一次向年轻英俊漂亮的异性问路和一次向看起来并不和善人的问路。④买一种商品,然后退货。退成退不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敢于并能够向店方陈述你的理由。注意:每完成上述一个步骤,都要写成感想,分析一下自己运用前面所学的沟通技巧的情况,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在以后的行动中坚持下来,而对于不足要通过再一次的“补充练习”加以纠正,直至基本克服为止。3、后期①每天向同事询问一项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直到第二个星期为止;刚开始,可选择那些比较和气、比较宽容的同事(如老同事),然后再选择那些脾气不太好,看起来不大好打交道的人询句。问时要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倾听。眼睛要经常注视着对方(但也不是始终死盯不放),并要有所反应(如点点头,表示明白了)。若可能的话,找一个比较容易接近和耐心的人给你指点一下。这项任务既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技巧训练,也是帮助你更好认清你的工作,使你创造出较佳的工作业绩来。②在工作的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同事们的聊天,刚开始你可能不太会说,没关系,你只需耐心地倾听就够了。等到一段时间后,你也可以适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为了使你自己更能成功,你应“备备战”,如头一天晚上有准备地看一场球赛,或从报刊上记下一个有趣的事例,到第二天你用它来参与聊天。③约同事一起出动逛街,吃顿便饭,看个展览之类的。希望你把这一训练过程完整地坚持下来,到那时,你将摆脱孤寂,拓展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封闭性格自我心理训练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心理自我篇5

同事、同学或朋友圈儿中,总免不了有这样的人――不论什么时候都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甚至有点盛气凌人,讲话时喜欢高谈阔论,乍听之下似乎很在行,而相识久了,却发现他经常言过其实。后来,熟人就都会知道,这原来是个“自我膨胀”的家伙,对他的信任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自我膨胀,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而过度自负,不仅有损心理健康,还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自我膨胀实质上是在人缺乏足够自信时,对自我进行的一种过度补偿,即为自卑的表现。自负与自卑,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不可分割。因为缺乏稳定的自信与自尊,这类人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充满全能感;而一旦遭遇一点挫折,或受他人批评和指责,又会使硬币翻到自卑的一面,丧失动力和进取心。这时,自我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胀机制来保护自己,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屑、贬低、愤世嫉俗,这也使得领导、同事等很难与其相处和共事。

其次,在自我膨胀的机制作用下,个体通过回避现实来避免接受自己的弱小感,所以对现实的判断和检验能力变差,无法准确评价自己,也无法切实地评估客观环境,这将导致其难以对未来做出合理预测。从而陷入新一轮“挫败―自卑―防御―自我膨胀”的恶性循环。

过度自我膨胀是对自卑的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要改善这一问题,获得更成熟的心理状态,需要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了解并接纳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弱小和不足。只有对自我和环境拥有较为客观的认识,才能获得稳定而适切的自信与自尊。(宋振)

“心理假动作换”回真开心

糟糕的情绪是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有时,改变刺激源,有益改善情绪。心情不好时,不妨尝试以下几种“心理假动作”,能让你的坏情绪在不觉间悄悄溜走。

强装笑脸。在心情抑郁、心理压力大或生气的时候,强装笑脸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有益身心健康。

收拾房间。凌乱不堪的房间或办公室会令人心神不安。因此,将房间收拾整齐能改善不良情绪。比如,让地板上散落的物件各就各位,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干净,把被子叠整齐。

穿蓝色衬衫。蓝色是一种天然的心情“放松剂”,这正是“仰望蓝色天空,心情倍感轻松”的真正原因。相比之下,橙色刺激性最强,黑色容易激起怒气,红色虽然可以提升人的体内能量,却容易令人不安。

哼哼歌。英国伦敦诺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中心的临床医学家表示,唱歌是改善心情的最简单方法。因为唱歌可调整呼吸,使整个身体都随着节奏运动。不管是自己哼唱或是与朋友同唱,哪怕只是静静地倾听,都有助于放松身心。

闻闻柠檬香。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最新研究证实,柠檬香味具有去忧、安神和止痛作用。研究发现,柠檬香确实能提升好心情,闻柠檬味可使血液中的能量激素“正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

心理自我篇6

关键词:自卑;自负;健康心理;自我构建;策略

案例一:初一三班李明浩同学,成绩一般,而且在班里人际关系紧张,没有同学喜欢他。当其他同学叫他帮忙拿橡皮的时候,他总是认为别人影响了他自己的学习,感到很厌烦。他时常有自己很笨的念头,不敢问别人问题。别的同学课间活动或者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发呆,感觉插不上嘴,无法参与。

案例二:初二十班石玉婷同学,好胜心强,事事不让人,总想自己出人头地,感觉别人不如自己,别人和他下棋必须输给她才行,否则就不依不饶,总是找一个借口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不承认自己输掉,久而久之,学习好的同学不理她,学习差的同学也不问她问题,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感觉很孤单。

一、案例分析

从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李明浩同学的自卑,时他已经无法端正心态,无法参与同学们的集体活动,自己感觉被同学“另类化”。石玉婷同学是自负的典型案例,事事要强,自以为是,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也逐渐被班集体“另类化”而无法融入其中。针对以上案例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心理辅导,两位同学都有很大进步,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二、辅导策略

1.充分认识自卑和自负两种心理现象的本质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不敢大胆去肯定自己,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的缺点太多。与自卑恰恰相反,自负就是一种高度的自我肯定,把生活的重心基于自己身上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的表现几乎与自卑形成互补。自卑与自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究其产生的根源,却有一致之处,都是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过度关注自己造成的。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能够确切的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适切的评价。偶然的成功,加上家长老师的过度表扬,学生就会沾沾自喜;一次不经意的失败,也会使他们感觉自己愚蠢透顶,极度自卑[1]。一般来说,自我认识与其自身实际情况越接近,就越能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相反,自我认识与其自身实际相距越远,明显低于或明显高于其实际情况,都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同理倾听,故事引领

在与这两位同学第一次接触,我没有多问,首先让他们把自己的大致情况写下来,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把写的材料交给我之后,并让他们简单复述了一遍自己的境况。从表情看,心理好像平静了一些。我也没有立即给他们讲什么,而是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之后,自卑的同学去读一个“自卑的女佣和他儿子的故事”。自负的同学读“坐井观天”的故事。下次回来,把读后的感受跟我交流。

(自卑的女佣和他儿子的故事:有一天,主人家举行晚宴,女佣要工作到很晚,她只好将四岁的儿子带到主人家。她很自卑,怕儿子知道自己是一个佣人,于是把儿子藏在卫生间里,并告诉他,他将在这里享用晚宴。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卫生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想起女佣的儿子。主人看女佣躲闪的目光就猜到了一切。他在房子卫生间里找到了男孩。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妈妈说这是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不过,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主人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了两个盘子去陪孩子吃饭。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卫生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许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他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3.故事分享,心灵沟通

一周之后,两位同学分别找到了我,和我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我给李明浩同学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关于自卑的女佣和她的儿子,你猜她的儿子后来知道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在豪华别墅的最差的地方用餐?第二,知道之后他有没有自暴自弃,看不起母亲,抱怨母亲,他是如何做的?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小男孩很有感恩之心,不但没有抱怨母亲的卑微,还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改变自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还把这种感恩意识发扬光大,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我问他你知道怎么做了吗?他点点头离开了我的办公室,还说了六个字,“成主任,谢谢你”……。(形成了积极的投射心理)

对于自负的石玉婷,我先让她谈了自己的感受:“井底之蛙,目光短浅,还跟小鸟理论天的大小……”。“你说的很好,“井底之蛙,总觉得天很小,自己很大,但是跳出井口之后,感觉天很大自己很小。我们现在如何跳出跳出井口?你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好吗”她沉默了许久,逐渐在纸上写下了下面一段话:“老师,谢谢你,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我要学会接受同学的意见,端正态度,学会关心他人,不能总是认为什么都是人家的不对,不能好高骛远。”(形成了积极的投射心理)

4.团结协作,共度难关

在与学生交流之后,我约了两个班主任和他们的家长,与他们谈读故事的感受,并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明确自己的责任。井底之蛙之所以看到了天的大和自己的小,是因为有了小鸟的对话,小鸟的建议;自卑的女佣和她的儿子中儿子的成功源于什么?源于保护了自己自尊心的富人。老师和家长就是扮演小鸟和富人的角色。

第二,根据认知行为疗法,正确的评价孩子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2]。

而找出错误认知的关键,就是正确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过高(容易自负),也不能够过低(容易自卑)。家长和老师不能够因为溺爱而不切实际的吹捧,亦不能以偏概全,总是强调孩子的不足,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自我意识,而自卑和自负性格的形成就是因为错误的自我意识。

第三给学生创造成长的机会

自负者,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容易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自负之人很难与别人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够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对别人的失败往往幸灾乐祸,于是“坐井观天”。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负心理。家长和老师要给创造跳出来的情景和机会。创造一些自然的遭遇挫折的机会,经历适当的挫折,才会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良药虽然“苦口”,但这是孩子心理机制健全的“必经之路”。

自卑者,自我意识中,盲目否定自己,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家长和老师应该像那位富人一样,保护孩子成长的心灵,甚至发动同学,帮助和关心他们,然这样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形象,获得成功感。同时,要注意积极的情感投射和迁移,或者选择积极的代偿性为,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去,不断构建自信。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352-355

心理自我篇7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特点;自我管理

大一新生对高校学习生活的适应性直接影响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涯乃至今后的发展。在大学生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以服务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为原则,强化民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结合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一、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认知范围迅速扩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由于课程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多样化,学生的认知范围迅速扩大。但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还很低,还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些大学生思想单纯肤浅,看问题偏激,做事天真幼稚。

2.思想意识多元化。对比高中,高校管理模式相对宽松,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不同的思想观念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迅速传播,使得大一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迅速发生改变并逐渐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3.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喜欢自己做主,积极表现自我,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在学习生活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4.善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现代大学生每天都伴随网络学习和生活,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无所不包,学生无论是学习、交往,还是购物、娱乐,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无所不包,这使他们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

5.情绪不稳定,波动性大。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期待过高,入学后,理想和现实往往差异显著,学习的压力、生活的自理能力、新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建立都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挑战。他们会为一件小事欣喜若狂,也会为此苦闷烦恼。

6.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对学习和交往带来负面效应。许多大一新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沉湎于网络中,学习缺乏自律,缺乏自我控制。有些学生整天打网游放纵自我,交网友填补空虚、舒缓压力,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心灵避难所”。

二、提高大一新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

在大学生管理活动中,学校管理者要尽量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潜能,以学生为主,大胆放手,注意引导,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的制定,让大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管理,在管理中让大学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关爱入学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怀每个入学新生,加强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许多大一新生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他们既兴奋又焦虑。学生管理者可以组织老生、新生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规划大学生活,如何复习考试、过级考研;也可以组织往届毕业生介绍大学生在校应该重点学会哪些专业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训练那些技能,如何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应该注意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2.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多种社团组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情趣爱好、风俗习惯、地域特色,建立健全各种专业社团,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使他们刚上大学就养成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的好习惯,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开展健康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座谈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4.抓好班风、室风建设。要抓好班风建设,关键是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班委。一个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班委就能够成就一个好的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否则,第一届班委会成员没有选好,其负面影响是长期的。加强学生的室风建设,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学生寝室不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教师应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人际关系,要经常深入寝室,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爱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2013(5).

[2]付雯.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13(1).

心理自我篇8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7-0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66.35岁

1.2 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病人实施自我护理教育方法,对照组实施按医生处方一般性药物指导。干预时间为一个半月。

1.2.1 干预内容:自我疾病的掌握(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等),自我病情的监测,自我坚持治疗,自我饮食的管理,自我疾病正确认识,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自我护理技能(包括心绞痛发作时自救方法)。

1.2.2 自我护理教育法:①教育需求评估:对病人进行教育需求评估,确定病人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自我护理计划。②集体教育:每周组织被干预者讲座1次,时间为l-2小时,讲座内容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同时示范心绞痛发病时自救方法。③个体教育:针对每个病人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个体教育,解答病人疾病知识问题及心理疏导。④赠送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引病人自我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半月,干预前后调查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3 测量工具:入选患者在干预前后完成2份调查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Barthel指数评定(the Barthel index of ADL)由美国Florence Mahoney和Dorothy Barthel设计并应用于临床,是国际康复医学界常用的方法[1]。SF-36是1988年Stewartse研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包括8个领域,36个项目:躯体功能(PF)10、心理健康(MH)5、日常活动功能(RP)4、日常精神活动功能(RE)3、躯体疼痛(BP)2、总体健康(GH)6、活力(VT)4、社会活动功能(SF)2,评定分为五个等级[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处理所有数据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显著性。以P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干预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根据orem理论,自我护理是人类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定而采取的行动,是满足自身需要,维持正常生命过程,保持个体结构和功能完整,促进个体完满状态的能力,是一种后天学习而得的,并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身心状况影响的能力[3]。由于护理人力的缺乏,临床护士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技术指导,不利于患者掌握与提高自我护理技能[4]。通过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也能使患者掌握自我维护技能,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遵守饮食指导、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的康复[5]。这对临床护理有一定参考作用。

3.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日常活动功能、活力、日常精神活动功能、心理健康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结

4.1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上可以适当参考推广。

上一篇:落户申请范文 下一篇: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