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13 20:31:40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o,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o。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o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o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o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o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o。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o,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o ,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o,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

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新课程改革以来,明确提出要求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一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提问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知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特在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热情,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智慧,锻炼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

一、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创设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产生自觉问题意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激活教学生机。“学贵有疑”也证明在教学中要质疑和探索,需要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初中生质疑,激发初中生认知冲突。同时,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也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即要求教师创设问题要面向全班学生,但也要因人设问。面向全班学生创设问题,要求能够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吸引多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人设问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提问。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时,要循序渐进地鼓励初中生参与,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教师为初中生创设问题,需要让初中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质疑,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开启初中生智慧宝库,鼓励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数学学习提出质疑,训练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课堂是师生对数学知识的交流过程,是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对数学知识不断反思、深入研究,提出质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质疑学习,对数学知识生疑,挖掘更深的问题,在问题循环中重复思考,有意识地体验数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创设问题后,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反思时间,让初中生能够独立思考后,对问题产生质疑,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内省能力,激发初中生数学思维火花,让初中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三、提问反馈

提问反馈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反应和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落脚点。提问反馈作为教师对初中生问题回答的持续强化,意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当然,提问反馈还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过程的评价,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评价手段,也注重学生数学问题的回答结果。最重要的提问反馈就是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强烈引导初中生独立思考,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质疑,增强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在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炼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有效提问,尽可能面向全班学生和因人而创设问题,给初中生提供自由思考空间,鼓励和倡导初中生产生质疑,从提问回答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初中生数学提问进行反馈,逐渐养成初中生数学思考习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能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解题反思”;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作用研究

数学是其他综合科目学习的基础,其知识更与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既讲求理论又讲求实践,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但实际上,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低下,完全是依靠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缺乏“解题反思”能力,题型发生变化后便无法顺利解题,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信心。若学生养成“解题反思”习惯,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更能培养学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为深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解题反思”意义

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而“解题反思”是一种重要数学能力,是一种反思性学习行为。学生养成“解题反思”习惯才能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解题正确性。“解题反思”能弥补审题不准,条件忽视的问题,实现查缺补漏,确保解题合理性和正确性,避免解题错误或概念混淆。另外,“解题反思”能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正确掌握解题方法和知识点,理清公式、定理应用规律,促进数学知识内化。

二、“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解题严谨性强,一个数字或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解题过程错误,想要保证解题准确性,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必须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学会“解题反思”,通过“解题反思”完善自身解题思维过程,弥补解题缺陷,适应不同题型[1]。一些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低下,缺乏计算能力与解题能力,就是缺少“解题反思”习惯,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审题时忽视条件,概念不清,由此产生大量谬误,造成解题困难。

(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通过前文对“解题反思”的分析可以知道,“解题反思”习惯的养成能拓宽学生解题思维,学生在经过“解题反思”便能想出更多解题方法,将整个题型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实现举一反三,提出对题目的见解,促进数学思维形成[2]。数学知识错综复杂,关联性强,往往一题多解,众多解题方法中有一种方法是最合理、最简捷的。学生通过“解题反思”养成数学思维后,便能更善于条件转化,得出最佳解题方法。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范式化教学,采用“题海”策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而实际上“题海”策略,很多时候并不能获得预期教学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抵触心理,导致教学效益与学习效率下降。而通过“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解题质量提高,教学效能最多化发挥,便能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困境,有效提高学生解题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会知识内化与整合,熟悉定理、公式运用。

三、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从前文对“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当前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反思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解题反思”习惯,解题准确性低下,这非常不利于数学的深入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和思维,增强“解题反思”能力[3]。想要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就应将“解题反思”思想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全过程中,从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堂摘记和作业反思,通过有效作业反思,学生能了解到自己不足,对自身解题状态有更清楚的认识。而反思课堂摘记能弄清课堂上是重点内容,找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向,明确自身漏听或错听的部分及学习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为提高教学效益,拓宽学生反思思维,可讨论反思,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个人认知相对有限,而集体交流则能丰富学生思考过程,使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反思效果更好,思维更活跃。但仅仅反思并不够,更应该在反思中寻求解题最佳方案。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扩大思考范围,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以获得新的知识,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思考新解题思维。不同解题指导思想影响下,解题效果不同,效率不同,方法不同,养成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思维,正确反思解题途径,使学生能更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实现举一反三。显然在“解题反思”习惯影响下,学生不仅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基本素质,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提升,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导学习转变。

四、结束语

数学知识关联性与抽象性强,很多知识点承上启下,如果学生解题思路不清晰,遗漏解题条件便会导致解题错误,进行“解题反思”非常有必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通过“解题反思”拓展学生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强化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婷.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以初中数学习题解决中的错因分析为主线[D].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09,13(11):119-124.

[2]张荣奎.解题反思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究[D].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4,11(14):132-135.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数学;反思教学法;构建;初中生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今天,初中数学工作的过程与初中自身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简单的说,初中是由众多的学生与老师组成的,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的联盟。人要在其中能有发挥个人的特质,实现自己的价值,必然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初中的初中生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初中生数学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初中生学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初中生数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初中生反思教学法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初中的初中生学习建设在整个初中生数学思维建设中,必然处在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应当得到我们各初中在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时的重视和发展,将发展学习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中,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初中生本身的情感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2]。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培养的人才内外兼修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在各初中,纷纷开展着很多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活动形式,最普遍的是诚信考试倡议[3]。

当然,我们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部分学校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单单的学习考试倡议,略显单调了些,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教育体系。在开展的比较多样活动的学校,很多活动往往会为教学活动让路,大部分是通过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来开展,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和不配合,使得活动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初中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形象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促进数学的学习。

(二)数学教学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数学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数学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需要与初中生进行情感交流以、促膝谈心,找准初中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4]。在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各自的活动过程、研究成果与感受,特别是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每组用时不超过8分钟;挑选其他同学对该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每小组的汇报时间,注意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评析和提升,以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学生课题选择的现实性,发现等量关系的个数和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操作的适切性、独特性,材料的条理性,汇报的清晰性等。活动再反思与课后,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借鉴和自己小组的反思,对本小组的课题,汇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整理,汇集各小组报告出一期墙报或小论文集。

(三)数学教学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一是在实行初中的数学管理中,任何形式数学下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数学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数学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将初中与数学分离开来理解,也从根本上放弃了数学的本质,造成初中生的畸形发展,完全背离了我们教学育人的根本本质。初中数学发展下的初中生培养,是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不结合人的全面性的发展,也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技能灌输式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具体材料的数学化,即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转化为数学模型;二是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即通过辨析、归纳、直觉、类比、想象,寻找方向和线索,用逻辑方法把数学材料组织到逻辑体系中去;三是数学结论的应用化,即把理解和掌握结论转变为更加具体的思维,并能同所面临的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应用结论。不难看出,上述阶段其实是思维活动由上升—探索—再上升这样一个螺旋发展过程。数学材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活动教学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情境。

结论

培养我们社会型的初中生,关键在于塑造他们的学习素质,相信我们通过数学培养下的人,即使才能略低,也能很合理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生存。重视数学,在初中里建立学习的风尚,对于初中环境的优美和初中生的健康成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培养社会型初中生的必要途径。(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区黎里中学)

参考文献:

[1]孔政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2).

[2]刘艳.凸显探究主体 提升探究实效——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1(05).

[3]王秀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J].学周刊.2011(26).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5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现在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推理严谨性、语言学术性以及证明的探索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初中生在思维上的局限性,因此,必须经过多次推敲、深入研究,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

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外在影响因素则是指学习环境、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等。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形成的因素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时,对基本理论、概念类的内容讲解都很详细,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注重问题的解题思路,过于强调解题的"简便方法",很少给学生演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没有反思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2.教材对理论知识的呈现方式。教科书和辅导类资料的编写者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通常会以最直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述,略去了大部分的知识推导、证明过程,因此,学生看不到理论形成的过程,就无法模仿学习、反思到新的方法和技巧。

3.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数学成绩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考题的难易度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在考试后对试题、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反思。

三、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利用提纲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对课程进行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的有效办法,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重难点、基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有哪些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反思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构造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反思意识。趣味教学一直都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枯燥的数学公式,教师可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造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行为,这样他们在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立自主性的解题意识。

3.注重习题剖析,可进行解题思路、结论倒推、题设延伸三个方面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引导。培养学生审题时抓住主要条件,同时注意发掘隐含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反思解题可以让学生勤动脑,在反思中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4.师生间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常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若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思维碰撞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结合国内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发展、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仁胜.运用解题反思优化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2002(9).

[2]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4).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 反思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92-01

1 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制约反思意识的形成

初中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这两个特点使得初中数学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困难,研究表明: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低级的正在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把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对数学教材内容的理解上,至于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的过程的再进行,再全面完整的认识是做不到的。初中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的水平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有很密切的关联,虽然初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开始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思维,支配思维,检查和分析自己的数学思维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上和日常生活中有更大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但是,他们的思维的批判性的品质还是不够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这表现在运算过程中,学生虽能自觉地检查作业的对与错,积极去发现错误,并且认真进行纠正,但是学生不善于寻找数学作业错误的原因,对数学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是否合理正确不会及时的给予调整,在进行数学推理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运用数学教学的辅助材料。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推理的目的性不强,数学反思的意识也是模糊不清,数学反思的技能还有待培养,数学反思的方法是欠缺的,这需要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给予适当引导。实践证明:数学思维水平的低下,会使得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会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死抠教条的坏习惯,由于数学的反思能力属于对学生进行数学认知活动的一种监控能力,它的发展受到许多来自学生自己和课堂,教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比较晚的。据长期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开始,学生的数学的抽象逻辑的思维力,由思维的经验型水平逐步向思维理论型的水平发展,比如:三角形≌三角形的全等定理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所以,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技能的学习,数学认知能力水平的培养,教师还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指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成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动机通常被定义为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一种发动并维持反思活动的倾向或意向。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动机水平的高低,是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自身的认识,让学生对数学与社会的关联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身的多种体验有关。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如下几点关联:(1)反思动机对学习者进行自我反思具有启动和维持功能,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价值评定与行为反应倾向。对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具有自信并且具有较强兴趣的学习者能够主动积极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还会将这一行为在时间和方向上保持下去。(2)反思动机通过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效率而影响其反思性学习水平的高低。反思动机较强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能力。(3)反思动机通过影响学习者的策略选择,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反省水平。可见,反思动机是学生反思水平的重要的内部制约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进行反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着个体反思能力的发展。(4)反思动机通过学习者对问题选择的程度高低而影响其反思性学习水平。其次,高度的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反思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高度的责任心表现为在学习中反思者对自己的学习和前途高度负责的精神,因而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能够以更高的标准检查思维活动的得与失,能够纵横比较地分析与思考思维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正确的评估思维中的一些问题,主动地调节认知过程,支配数学思维的发展方向。因而较高水平的数学反思者有忍受挫折,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长时间反思的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能够为进行反思的思维活动提供不竭的动力。

3 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反思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公理定义――做练习――巩固教师传授的数学新的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式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所关注的,注重的是如何把数学知识的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数学课堂上学生就是全神贯注地听,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然后用记住的一堆零碎的,可能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数学知识,求解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应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教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其实只是把学生的大脑只是用来记住数学概念,几何公理,公式,法则的贮备器,哪有多少地方用来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思考,至于思考知识从哪里来?学到的数学知识有何用途?怎样应用等等更是未曾涉及。新课程标准在肯定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几种学习都从客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被明确地提出来,旨在改变传统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总结,反思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通过自己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为,认知进行反思,以此来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在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使知识更加精确化、完善化,同时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被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07-01

《全国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对“数学思考”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既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生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的特点

1、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会缓慢增长

初中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应用的新教材都为合情推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不少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随着认识深度的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他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新课程理念。此外,中考试卷都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这对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虽然学生的知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增加,他们的猜想能力有了一定的增长,不过不同年级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存在的差异性并不具有显著性,故虽然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一定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不快。

2、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会快速增长

在年龄增长的自然规律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愈加成熟,演绎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初中生自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提高,其演绎能力也随着他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不断积累而不断提高。当前教材的编排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故随着初中生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会有所增长,且增长的速度比较快速。

3、初中生检验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大量调查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结果提示,初中生检验反思能力不佳,有待提高,有的初中生甚至连检验的方法都尚未掌握,真正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检验、反思的学生少之又少。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推理氛围

和学习和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不同,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往往不能一蹴而就,也往往无法通过口头传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学生自己,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悟”,这个过程往往都是缓慢的。为了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推理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并主动尝试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其实,猜想就是数学研究中合情的推理,就是数学证明的前提。牛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通过数学猜想可以发现命题,可以得出性质,可以形成思路,更利于创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于学生牢靠地记忆数学知识、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敢动脑、敢猜想,这样学生才会放下“防备”,愉快、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才会愿意积极思考,勇于猜想,敢于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独立看法。此外,对于敢猜想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哪怕学生猜想时讲不清楚其中的道理,教师也要肯定他们积极猜想、勇于猜想的行为,不要指责学生“瞎猜”、“胡说八道”,要让学生有继续积极猜想的勇气,使他们今后一遇到问题就敢于猜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加以分析,逐步形成和提高猜想能力。

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逻辑推理知识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抓住某些教学时机向学生渗透一些逻辑推理知识,逐步帮助学生对某些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这样不仅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奠定基础,还可以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概念、命题方法加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掌握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一些概念定义的方式、概念的正确分类方法、推理与证明的规则等介绍给学生,在增加学生对此的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逻辑错误起到良好的防止作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逐步的提高。

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其实也是进行独立思考和推理的过程。因为从自己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对自己的数学活动进行重新的审视,加强综合考虑和严密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展现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过程。故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调节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提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课上反思、课后反思、单元小结反思,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的错误进行汇总和归纳,将一些典型错误提出来,指导学生对此共同进行讨论和反思,以使学生的反思习惯得以形成,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方法。每位数学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培养初中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促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得、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翁家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11)71.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篇8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

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枯燥无趣的数学容易厌烦,并且对教师通过板书的讲解和灌输式的说教方式比较反感,再加上数学知识中的公式和定理都比较难理解,使得原本就乏味的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路,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调节好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距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将数学知识的定理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不仅容易让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数学课程比较反感,而且达不到教学目的,大大降低教学效率。但是,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都参与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意识渗透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新的知识。比如,在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做小游戏,进行简单互动,可以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装着几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分别摸球,他们摸到的球的颜色有相同,也有差异,教师可以以此向学生提问:这是属于哪一类事件?随机事件还是确定事件?那抛硬币是属于什么事件?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什么事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子进行列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由发挥想象,进而学到数学知识。

(三)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公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枯燥不容易理解,以往教师提问的问题也都是关于定理的定义和公式的讲解方面的,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初中生一般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将数学问题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进行有理数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个翻牌游戏的故事,假如桌上有9张正面朝上的牌,每次翻动任意2张,可以重复翻动,让正面向上的牌向下,反面向上的牌向下,这样一直下去,提问:能否使所有的牌多反面向上?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到数学新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运用的实践思考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重要工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得到了激发,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投入到学习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就与教师的教授方式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传道授业解惑”方式。在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进行提问,其次是教会学生有意义问题的提出方式,做到“授人以渔”,支持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二)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性学习作为数学问题式教学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在于教师教学内容设置的巧妙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应该研究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利用设计巧妙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收获和失败的经验,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反思的关键意义,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亲身体验从迷茫到顿悟的感觉。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内在的思考和外在的行为的结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结语

上一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范文 下一篇:婴幼儿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