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初一语文课堂的“插嘴”现象

时间:2022-04-15 03:44:53

看初一语文课堂的“插嘴”现象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新课改更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老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却“遭遇”了新的麻烦――“插嘴”。如何看待和处理“插嘴”现象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其实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大多数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情不自禁的主动发言。我认为能多几次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当然,并不否认也有少数学生的插嘴是在哗众取宠,或者是有意捣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具有基本的辨别能力,要认真并正确认识课堂上的“插嘴”现象,使课堂不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正面认识课堂上的“插嘴”现象

1.从学生角度看,插嘴是体现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彰显的最佳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的一个方面,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彰显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往往反映出由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2.从教师角度看,有学生插嘴的课堂是教师展示真实才华的平台。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3.从师生关系看,学生“插嘴”能够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上课插嘴,或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问,粉碎了传统的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师生关系,表明师生开始走向共同探讨、交流和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确立。教师也从课堂的主讲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合作者。

二、明确学生“插嘴”给课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课堂随意“插嘴”会打断正常的教学进程。教师为了讲好一节课,往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去备课,如果讲课时,突然被“插嘴”打断,导致上课为“插嘴”让路,难免会导致其教学热情减退,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思维。而且,“插嘴”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为了极少数学生的利益而无视大多数学生利益的做法有失偏颇。

2.课堂“插嘴”不利于培养倾听习惯。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俗话说:培养人才,先成人,后成才。初中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不成熟,一旦养成“插嘴”的习惯,学生在个人品质的发展上容易出现偏差,不会尊重别人,这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另外,学会倾听,在倾听中理解感悟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插嘴”时的快言快语则往往是断章取义,容易造成学生的浮躁之风。

三、使学生的“插嘴”习惯变为学习的资源,避免产生混乱现象

1.尊重个性差异,有针对性进行锻炼。从智能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只有智能组合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没有智能水平的高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发展方向,他们的想法很多都是金子,关键在于有没有发现金子的眼睛,这是教师最高智慧的展现。

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对于那些插嘴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意志,并且设计的提问或练习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使他们在插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2.细化教学要求,尽量做到提前预防,合理应对。老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和教学方法之外,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充分考虑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各种可能,做到提前预防,做好应对准备。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教师则要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爱插嘴的学生,教师则应想法子让他们变浅学为深学,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还会胡乱插嘴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老师课堂提问之前,就要求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并且首先能够重复老师所提的问题,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当别的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听听他说的是不是和自己的观点一样,能够在同学发言过后,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指出同学发言的利与弊。老师要肯定和表扬那些先思考后发言,有秩序回答问题的同学,对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给予渲染。初一的学生正处于爱表现爱被表扬的年龄段,当他们看到有秩序的回答问题才会被表扬时,自然就不会插嘴了。

3.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等待非常重要,耐心等待更是一种美德。教师不能因为“插嘴”的学生打断了正常的教学就立刻板着脸甚至火冒三丈,要学会延迟判断,倾听学生“插嘴”的内容,必要的话,还要仔细分析学生“插嘴”的原因,和学生一起探讨。抛出一个问题,教师不急着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分析、讨论、发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面对爱“插嘴”的学生,教师如果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有机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

4.爱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也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在初一年级的课堂里“插嘴”现象经常出现,这主要是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时限还很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这样的“插嘴”现象教师不能迁就,一旦遇到就要想法制止,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需要。但是教师的方法要适当,不能一味的批评、训诉,这样做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因为初一年级学生还很天真,有的还不能自制,有些“插嘴”不是有意破坏课堂纪律,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流露。所以教师要以鼓励好的为主,要通过学生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改掉“插嘴”这种不良习惯。

在特定情境下的“插嘴”现象,教师是应该理解学生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了共鸣,师生都陶醉于所学习的内容之中,教师的提问已与学生的思维接近同步,这时学生的“插嘴”是种流露,这时的教学效果最佳。所以教师这时对学生的“插嘴”不能去干扰,要维护这种情境,要维护学生的这种激情,对于这样的“插嘴”就可鼓励,教师要顺势而为,推波助澜,让这样教学情境延续得更长,这就更能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学生毫无思考的胡乱“插嘴”,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只有注意方式方法,也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要接受新的观念,把新的观念熔于旧的教学方式方法之中,既不能以新代旧,更不能以旧抵新,而是要以新的观念为指导,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分析、处理一些教育现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作文命题的开放与限制 下一篇: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