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7:01:47

初一历史论文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 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是指初中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某一个问题或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撰写成一篇史论结合的文章。它的观点要鲜明,语言要科学,取材要精细能说明观点;它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它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而且可以锻炼自己运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为什么要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能够巩固读书和听课的收获,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单读书或听课,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容易忘记,经过自己动手写作,学来的东西才会会扎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是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三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增强阅读原始资料,解析原始材料的能力。

第四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研究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改变过去单纯的灌输式的历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听、读、思、写的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要求。

二、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特点与形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一般在200——600字,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2、不仅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还要求突出历史学科特征。3、要把辨析正误、因果分析、理解区分、归类分类、总结概括等思维方式用上。

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应不拘泥于形式,或是论证一己之观点,或是读史之心得;或是点评事件,或是褒贬人物。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都应该加以肯定。因此,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论文。不能以一般的历史论文来衡量。因为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结构并不健全,思维方式也不十分完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也比较重,不大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博览群书,收集资料,所以也不可能要求历史小论文成就历史学上的创新和突破。从写作角度而言,初中学生接触议论文写作也仅是个开始,故而要求历史小论文完全符合历史论文的写作规范似也十分困难。因此,如果有些学生对历史兴趣浓厚,写作底子又比较好,则可以用较高的标准去要求。

三.如何指导初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是选题与拟定标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要注意四点:①选题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热点、焦点,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或现实意义。②选择学生熟悉或有兴趣的课题。③选题内容新颖,使学生有发挥创见的余地。④选题宜小不宜大、关键是抓住本质,突破一点,可偏不可全。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论文或专著,甚至不同于高中生的历史论文。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小”。所谓“小”,一是指这些文章的篇幅短小,一般在600字以内;二是指这些文章只是初中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显得较为稚嫩和不成熟。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切忌大而全,应选择一些与中学历史教材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又比较有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作论题。如秦始皇的功与过、曹操的功与过、拿破仑的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等等。另一个特点是“少”,作为初中生来说,很多是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一学期可以训练二到三次小论文活动,使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凭一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去完成,使他们不会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实践中一般初一第一学期安排一次关于秦始皇功与过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期安排两次即关于隋朝大运河和唐太宗功过方面的内容。初二第一学期安排三次即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辛亥革命、等方面,第二学期安排两次即关于抗美援朝、中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初三第一学期安排三到四次即关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人评析,工业革命影响等,第二学期主要安排两次即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世界格局变化的比较等。再结合中考复习进行试题类的小论文练习。

拟定标题。在开始阶段,对标题的要求不能很高,只要能体现文章的思想就可以。使学生要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不妨多拟几个标题,反复推敲,择优选用,最后确定的标题准确、简洁又富文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

其次是阅读、搜集与整理资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看多了,视野就开阔了,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写出文章。但是目前初中生由于年龄学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可利用的材料并不多,因此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从理论上说阅读应该广而博,但是就初中生的现状来说,我重点让学生熟读手中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伴你学历史》、《基础训练》、《资源与训练》等)、一本与本主题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凋查、走访或查阅图书文献、登陆上网等搜集资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或把有关的语句和段落用做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撰写小论文积累材料。这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如刘知几所说:“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只有掌握了较多的有关材料,才能开始动手做文章。 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作文,来不得半点杜撰和虚构。教师应要求学生,搜集材料贵“博”,选择材料贵“精”和“实”。所谓“精”,就是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作为论据。所谓“实”,就是要去伪存真,只有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作为论据,才能对历史事件的是非曲折进行客观和公允的分析和评价。如在撰写关于鸦片战争的小论文时,学生对搜集到的大量有关鸦片战争的材料进行处理后,选择了以下真实可信的材料: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政治十分腐败,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些用薄木板旧铁钉钉成的小帆船,中国陆军的武器大部是大刀、长矛、弓箭、藤牌以及少量制造粗糙、年代久远、老式陈旧的火绳枪、火炮;而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殖民大帝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海军军舰、来复枪、火炮制作精良,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得出鸦片战争中国必败,而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个历史的结论。这样做到了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也就蕴含其中。

第三正文写作。历史小论文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论点是论文阐述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立论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理论来阐述论题,可以引经据典或自我阐述;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一篇好论文,必须做到:①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②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倒好处。③论证有力。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④结论正确。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人文价值。⑤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⑥正文写作前应拟写提纲,搞好谋篇布局。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地安排文章的层次和布局,内容详尽、构思严密。

第四批改。历史小论文的批改,不能象批改历史作业那样打个对、错就完事,而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教师整体引导为主,通过对一些佳作的点评、分析,打破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平衡性。在分析其他学生的文章时,特别使其他学生表述了与自己的思想有差距的思想时,对自己既有思想、观念就是一个冲击,就会打破自己知识结构的既有平衡,形成某种失衡的状态。不但如此,当其他学生发表了高于自己的真知灼见时,眼见他人超越自己,对自己自是、向上、满意的意向体系也是一个冲击,也会相应破坏其平衡,形成某种失衡状态。面对知识结构与意向体系的失衡,平静的内心世界就会激起波澜。它促使学生展开新的努力,积极思考,展开新的知识建构,形成新的真知灼见,使自己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平衡;同时超越他人,以形成新的自是、向上、满意的意向平衡。如此,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的循环往复就会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意向体系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对于学生习作中的明显错误,教师应该当面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错、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应该是什么,使学生分清什么是历史唯心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五反馈、修改:历史语言要规范、科学、严谨,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文章的技巧,真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特别是根据教师的批阅,修改文稿;一是对内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对文字的加工和润饰。再次整理,形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整理成册,或者向外推荐发表。

历史小论文反映了历史新课改的方向,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素质。它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它也有助于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在历史教学改革中不断提升。直到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张晖,《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孝、高考的就学,其它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也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的兴趣入手。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从上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的目击的。在科研过和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工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的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近年来录机已迅速普及,在历史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加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其运用方式除上述放映幻灯时,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以增强视听效果外,还可收存与教学有关的声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2、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地要示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一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社会、家庭对于这一点都有共识,然而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方面的原因: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当前使用的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的历史教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我们要寻求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即从教学方法人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从上学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教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和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教师能以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形式。诚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一下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人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不仅可以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故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战国七雄》一课讲“商鞅变法”时,可以编一个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还是守祖宗之法:讲远古人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亲临历史的情境中感受逝去久远的历史。从而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形象的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想象和判断依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各门课程的电教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真实。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录音机的作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不仅能加强历史的生动性,还可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搜集与教学有关的音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地复现出来,从而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

当然,以上的这些教学手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探索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它主要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但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事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会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举办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写历史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是相当深刻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的论文。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效果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还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相当明显,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一直不能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其实,历史评价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考、高考的就学,其他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也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从上学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科研过程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

3.戏剧化。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故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题是“变法还是守祖宗之法”;讲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身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而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如山之铁证,后者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挂图。

2.电视和录像教学。电视和录像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地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要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中级职称述职报告范文一

本人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96年8月分配至苏州市第一中学任教至今。1997年8月被评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平时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拓宽政治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并努力向共产党员学习,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作责,严以律己。

二、业务能力

1、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情境,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法环境中掌握好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苏州市对外公开课《解直角三角形》中,受得好评。在苏州市对外公开课《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启发式教学新探索,获得好评。课件《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还被中学学科网采用。

2.班主任工作

1996、1997年度我继续担任初一二班的副班主任工作,2004年我担任了高一(14)班班主任工作。除了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外,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班级情况稳定,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互帮互助,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我班在黑板报评比、日常规范评比都取得不俗的成绩。、我班戴圣奕、吴韵同学在市网页制作比赛中,荣获奖项。

3、学生竞赛和课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有特长学生的发现和培养,并开展竞赛培训工作,我指导二十多位学生在省、市各类数学数学竞赛中获奖(含一等奖)。我还取得中国数学学会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的称号。我利用自己的围棋特长为同学进行围棋普及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4、继续教育

本人积极参加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2000年参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几何画板培训,2002年顺利通过了新课程的省级培训;接下来又通过了职称计算机考试和职称英语考试和普通话测试。并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听课活动。

5、教育科研

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在不断的学习基础上,还进行一些教学研究,并发表了几片教学论文,在中学数学学会中进行了交流。我还关心高考数学的命题方向,与同行共同编写了高三模拟练习卷在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综上所述,认为我符合中学一级教师的任职资格。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前面的路还很远,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级职称述职报告范文二

本人年出生,年参加工作,一直在中学任教。从教十年,一直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奋斗;于年评聘为中学历史二级教师,两年前被评为中学历史一级教师资格,现竞聘中学历史一级教师职称。自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良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赢得了领导、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现将各方面简要述职。

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此期间,我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翻阅党员文摘,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形成过程,认真翻阅政治历史书籍。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年先后被评为镇和本校优秀教师的称号;年被区教委评为先进党员。

2、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近几年来,既是我工作成绩突出,更是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几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各级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先后参加教育教学技术和基本功培训;努力学习历史教材,教参,以及相关的专业书籍;特别积极的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前辈和同行请教。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撰写的历史论文多次获奖,写的《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之我见》曾或重庆市历史学会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的将知识、思想和能力融为一体,既传授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赢得学生的好评。

3、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十年来,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从没有因个人原因而落下工作。我做一行爱一行,教学工作毫不懈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05、08年被区教委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4、勤学习、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担任教师以来,我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近四年来,年度考核三个优秀,一个称职。

当然,我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踏实工作,再创佳绩,不负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级职称述职报告范文三

我1998年毕业于内江师专教育专业,同年被分配至同福中学,担任英语教学工作。2001年8月取得中学英语二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从教12年,我一直工作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多年,特向各位老师和评委汇报近几年的工作如下:我向老师承诺:我所讲的真实存在.

一、各项工作与成效:

1. 在教学方面: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就是学校工作在第一线挑重担的老师之一。0106年我受学校信任和安排一直教3个班的英语。特别是05年学校让教4个班的英语,相当于两个英语老师的工作量,其中的工作是相当具体的。身体越来越差,有时候感冒,吃着金嗓子,也要连续的工作。教学成绩一样不差,学校和班主任可以作证。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我连乡优秀也没评。我并不埋怨,继续努力的工作,我相信迟早学校和老师会给我公证的评价的。

我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敬业精神。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课前习惯性思考一下课程的流程.行课的流畅度.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教学实效的教学风格。我注重英语知识的新课与合理复习及考查的摸索。十几年来形成适合于本校,适合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流程。我曾经教过3套教改教材,我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很快适应新教材。发挥新教材的长处。想办法从多种渠道了解英语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只有自己的才是真实的,我写的论文教学碰撞获得区的一等奖、奖项不高,可能功力不够吧,另一篇《心灵教学》在内江市的德育论文竞赛获奖;并在测试报上发表一篇论文《真心心灵》.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竞赛,李晓红获得内江市一等奖,陈刚获得内江市二等奖, 蒋蝰获内江市一等奖,何静获部级三等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挤出时间通过自学,参加自学考试.本科英语(二)顺利过关.常参加公开课,初三毕业班的复习示范课.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而且建了自己的博客,网页.充分利用多媒体上好课。

由于平时工作的日积月累;也为了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所教班级的成绩比较理想,06,07,和今年中考所教的平行班级平均分获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东兴区排名第12名,07年曾获第九名,头年第六名, 平均分80.2分。都没有分快慢班,基本都是全部学生参评,没有噎着藏着.在当年被评为区政府优秀教师,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认可。真正做到了:在学习中求发展。

2.在德育方面:

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言传身教是我的工作原则。特别是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师德,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换位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学生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他们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重视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会课的质量,改进班会课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并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 挽救 处理。在我带的09届毕业班,在08年获得东兴区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张勇.伍旭.马华斌.和其他23名同学考上重高,他们当中有的并不聪明,除老师的辛勤付出外,班级管理的德育工作.良好的成才愿望和学风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内因。

自我评价,自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有美好的心灵、端庄的仪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形成公正、诚实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引导学生的言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负责。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同福学校不断进步和成长中,我也在进步和成长着,我庆幸置身于一个极利于人成长的工作环境,并得到很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爱,当然,还有很多工作,我认为我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常叹自己时间不足,由于工作劳累,身体欠佳,而且经常有一种紧迫感,觉得很多东西要做。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不能只埋头于工作.如我将加强与老师的沟通.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教育科研工作等还不尽如人意,还应加强反思,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英语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力求更多进步与收获

三、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寻找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向市优秀教师靠近。今后,我仍将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最后,我希望这次申报中学中级教师资格能获得通过,因为老师们都会考虑我的教学成绩和工作态度,而且本人也认为符合中学中级教师资格,恳请各位老师和评委考察。我将以此为契机,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投入工作,并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不断成熟与进步,不断充电,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述职人:xxx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 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假如袁世凯死于1913 照片里的1913 民国女生日记(1913) 1913年地质调查所 巴西铁路融资缘由探析(1852―1913) 2013与1913,战争与和平之歌 《真理报》编辑部1913年的改组 1913年地质研究所 解析1913年版5元纸币 2013:中国三大改革 跟节能灯比功耗优派VA1913W等 老洋行1913:黄浦江畔的英伦风情 2013年会是另一个1913年吗? 威尔逊的责任政党政府理论与美国1913年关税法 民初(1912年~1913年)公文程式推行遇阻探析 中国经济急需三大改革 光大改革破冰 北约的“大改革元年” 欧盟走向重大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历史 > 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潘前芝")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911 年5 月20 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正式签订《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款1000 万英镑(先付600 万英镑),以两湖厘金盐税作担保。民国肇始,以盐税当作抵用四国银行团借款的方式仍在继续。

民国初年,西方列强趁中国国力衰微之际,以借款名义,附加多种政治经济条件,联手干涉中国的盐务,客观上导致近代中国盐务首次大规模改革。改革的结果,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盐务的近代化。

善后大借款导致中国盐权旁落

1912年初,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上台后,他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财政紧张。2月27日,时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赴上海与英、法、德、美四国(后增加俄、日两国,美国中途退出,最终借款国家为五国)银行团代表谈判借款事宜,借款担保品为盐税,由此拉开了中国政府善后大借款的序幕。

这场借款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四国银行团虽然同意借款,但却提出了附加条件:即对以后中国政府所需借款,四国银行拥有优先权。在英国政府的一份外交备忘录里,裸地道出了其利用借款控制中国经济的野心:

陛下政府意见是,对善后借款应该附加以下规定:

(一)中国政府必须统一在善后借款最后拨出之前,决不再洽谈或缔定任何垫借款合同。(二)盐税或者其他可以作为担保的税收,应该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由中国政府实行改革。从事征收工作的专家、顾问和外国人员,一律作为中国政府官员。(三)中国政府应该将所收借款使用明细书,提交银行团和各国政府,并对用途给予概要说明。(四)善后借款第一个用途就是用来偿付垫款。(五)任用管理对外债务的外国总查账员等人时,必须由外国政府或银行团提名,中国政府任用。……

面对如此苛刻的借款条件,北洋政府的临时参议院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团所提的监督条件,是列国对清朝政府尚且没有提出过的、却向新的民国政府提出了,这断难接受。最后他们决定:“在和银行团的交涉到了万不得已时,也只可以对预借承认监督条件,外国人的监查员须于五个月后撤销。大借款成立时,决不许有监查员。各种事业中虽可设置外国人的会计师,但须由中国自主地加以任用,不过事先可征求银行团的同意。”袁世凯也认为:“六国财团不外借口救济中国,而试图垄断利益,干涉内政。即如在一定期限内,不许从团体以外的方面获得借款,便是其中一端。至于盐务和关税,同样须在外人手里经营,可谓干涉内政太甚。”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世凯尝试通过别的渠道借款。8月30日,经过秘密谈判,驻英公使刘玉麟与克里斯浦财团在伦敦签定了一项1000万镑的借款合同。该项借款虽也以盐税作为担保,但并无银行团所提的监理中国盐政的条款。

这份借款,立即在银行团中掀起轩然大波。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对克里斯浦借款活动拒绝支持,同时命令驻京英国公使朱尔典向袁世凯政府施加压力,逼迫其取消借款合同。最终,中国政府取消了克里斯浦的第二期债券的发行,并赔偿克里斯浦财团15万英镑。北京政府的财政就此再度陷入恐慌境地,不得不再次回到了银行团的谈判桌前。经此一事,银行团索价更高,不仅要求中央盐务稽征需由外国人监理,各产盐地方也要设立稽核分所,由洋人会同管理,并增加外籍职员的名额。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南方革命党人由此接连掀起反袁高潮,袁世凯急需借款来扩充军备。4月22日,袁世凯命令赵秉钧等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严重出卖中国的《善后借款合同》条款,从设在北京的汇丰银行借款2500万英镑,借息5厘,85%实交,扣除赔款、借款、垫款和盐务整顿费,实际剩下760万英镑。合同规定:在47年借款期内,不得向银行团以外进行政治借款;借款用途由银行团代表监督;借款以盐税、海关税和直鲁豫苏四省中央税作抵押。

《善后借款合同》条款中,对中国盐政的侵犯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二是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以中国人为总办,外国人为会办,所有发给的引票、款项收支非得洋会办签字不生效力;三是在各产盐地设立盐务稽核分所,以中国人为经理,外国人为协理,所有秤放盐斤和盐税征收存储事宜需得洋协理同意;四是征收之盐款应存入银行团之银行或其认可之存款处,非有洋会办会同签字,不能提用;五是稽核分所经协理及总分所其他员司之任免,由总会办共同定夺。

时人评价这种侵犯为“古今万国所罕见”。这样,中国的盐务行政管理权,完全落入外国人手中。

英国人丁恩执掌中国盐务大权

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德国人担任副会办,法、俄两国各一人担任审计处顾问,日本人在总所未能占得一席,就在分所中多用日籍人员作协理以为补偿。银行团及各国公使要求北京政府与稽核所各有关洋员签署聘用合同时,对每一职位的职责范围不作详细规定,以使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债权人的利益为所欲为。

丁恩,苏格兰人,自年轻时起就在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服务,治理印度盐政多年。1906年,清政府派代表团到印度考察盐务管理时,就是由他出面接待。1913年初,由中国驻英公使出面,聘请已年逾花甲的丁恩担任中国盐务顾问兼盐务机关会办。4月初,双方签订了聘任合同。6月下旬,丁恩抵达中国后,发现他这个总会办并非如他受聘时认为的,是中央盐务机关的长官,而只相当于盐务署办公厅下面的一个附属机构。原来,几乎在聘请丁恩的同时,财政总长周学熙奉袁世凯之命,拟定了盐务稽核造报所的章程和盐务稽核造报总分所的办事细则,并核准施行。按此章程,稽核造报所的职权仅限于审查盐税收支账目,与盐的产销等行政事务无关,盐税仍由各地盐运使征收,稽核造报分所不过在盐运使收税的四联单内签字而已。而且,稽核总所受盐务署领导,人事、经费均由盐务署转呈财政部核准发给。

丁恩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财政部拟定的稽核造报所章程和办事细则是在借款合同签订前公布的,违背了借款合同第五款的精神,应予以修改或取消。他一面向银行团提出报告,要求银行团向中国政府施压;一面就稽核造报所章程和办事细则提出抗议:(一)按照借款协定,稽核所总办及外籍会办应为盐务署首长,但现在稽核所仅为盐务署一附属机构;(二)按照稽核所章程,总办及会办仅为会计稽核及督察之官员,与产运销等实际行政无关;(三)盐务署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引岸制及其积累的既得利益等关键问题所在。为此,他提出要撤销盐务署,稽核所直接受财政部领导。为此,他拒绝在聘任合同上签字,表示:“在我认为尚未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借款协定的规定有效执行之前,不准备签字。”

银行团接丁恩报告后,于1913年8月27日派代表与内阁总理熊希龄交涉,提出应立即取消盐务稽核造报所章程和办事细则。五国使团还以中外籍稽核总会办共同辞职相要挟,要求取消盐务署长及与借款协定冲突的规则。对于银行团所提要求,熊希龄基本同意,只是坚持要设立盐政署长一职。他认为政府必须要有一领导,管辖各省盐务局长。1914年2月,新的稽核总分所章程颁布,完全按照借款合同第五款要求,甚至有增无减,将稽核所地位尽量提高,使洋会办权力无限扩大,从而使丁恩及银行团所提要求在根本上得到了满足。比如,新的盐务署稽核分所章程规定,“中国政府盐务收入账内之款,必须有总会办会同签字之凭据,方能提用”。《章程》中还特别规定,各地方稽核分所华洋经、协理二人等级、职权均相平等,而借款合同英文本中并无这样的词句,1913年4月聘任奉天、两淮等处稽核分所协理时,曾明白规定彼等乃襄助华经理办理一切。新章程这一规定,使得洋协理的地位上升,成为各分所的主宰。

继盐务稽核总分所章程之后,北洋政府财政部先后又颁布了盐务署顾问章程、盐务署官制等章程。在制订这些章程的过程中,财政部反复与五国公使及丁恩进行协商,一切以其意见为准。在他们的要求下,甚至在盐务署官制颁布以前,单独颁布了作为盐务署官吏之一的盐务署顾问章程。由于这一系列章程的颁布,使得善后借款协定中不平等条约被固定下来并扩大化,五国银行团控制之下的盐务稽核所的权力不断加强,从此成为管理中国盐政的中枢机构。在其操纵下,在聘用直、鲁、晋、浙、闽省洋协理所订合同中,除许外人管理盐税外,凡管辖盐官、盐场及缉私掣验一切盐务行政全权悉予外人。此前订立的奉天、两淮等处稽核分所洋员合同废止,按照上述原则重新订定,以扩充其职权。

此时,虽然盐务署仍旧设立,但权力已被架空。丁恩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盐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丁恩与国内各派的斗争

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欲盐政办理妥当,最要者须将全课(除地税外)无论若干,于未起运之先即于产地悉数征讫……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

从这份条陈可以看出,丁恩坚决反对中国固有的引岸制度,积极主张采取印度方法进行改革,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鼓励竞争,降低盐价,增加销售额,提高盐税。 袁世凯的内阁成员 前排右起:唐昭仪、胡惟德、刘冠雄、王正廷、蔡元培 后排右起:魏宸组、王宠惠、段祺瑞、施肇基、宋教仁.图/ 高延智/CFP

实际上,国内改革盐务制度的呼声也非常高。此时,改革派熊希龄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张弧任盐务署长兼稽核所总办,张謇为农商总长,梁启超为司法总长。地方上各省盐运使也多由改革派出任。许多盐政改革专家云集北京,讨论制定《盐专卖法》、《盐税法》、《制盐特许条例》、《私盐治罪法》、《运盐条例》等法律条例。然而,国内改革派的官方专卖方案,受到丁恩的坚决反对。丁恩认为官方专卖制不仅不能达到增加税收降低盐价的目的,而且还会导致种种弊端。中方盐务署顾问景本白多次与丁恩商讨,但最终双方并未取得一致。因此,这些改革方案虽经盐务署同意,但因丁恩的反对而未能公布实施。

中方的态度让丁恩对自己所坚持的改革方案也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他没有因自己经验丰富、有银行团做后台就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也没有因年岁已高、视力不佳、语言不通等困难,就坐镇京师,遥控指挥。为了解中国盐场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改革方案更切合中国国情,1913年7月到1915年3月,他就带着后来担任过盐务总所巡视员的缪秋杰,考察了包括长芦盐场、东三省、山东、上海、广东、福建、两淮、云南、四川等地的盐场,几乎把中国所有盐区都跑了一遍。针对各地特点,提出自己的整顿意见:即在坚持“自由贸易,废除专商垄断”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特殊情况,对盐商势力强大之地暂不立即改革;对本已废除引岸制度边远地区,设法维护自由贸易制;对两淮、长芦等地,则主张实行渐进主义,首先统一税则,尽量于产地一次完税,然后再逐步废除引权。为此,他决定“择定一处先行试办,若能收效则其余各处不难迎刃而解”。他选择长芦盐区作为首个废除引岸的试点。

1913年12月11日,他给财政部上了条陈,极力主张废除专商引权,改行自由贸易政策。并向盐务署长张弧提出,在1914年1月1日首先将长芦引商革除。 20 世纪20 年代日海精盐商标。2009 年2 月8 日, 江苏南京图书馆,《朝花夕拾:老商标・老广告・老字号》大型民国商标广告展。 图/刘建华/FOTOE

1913 年4 月,袁世凯以盐税、海关税作抵押,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签订《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 图/ 孔兰平/FOTOE

此举,立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首先恐慌的是拥有引岸专利权的长芦盐商。他们“大都并不运盐,而只将引权租给他人办理,自己则坐享租金,…… 今一闻引权将被撤销,遂不免惊骇万状矣”。于是,盐商们接连开会,要求长芦盐运使保全引地,实在不行也要先有限保证旧盐商来组织公司运盐;同时,通知各省盐商共同反对,长芦、两淮、两浙、两粤等各地引商来京开会,分批进见张弧,要求保全引权。他们还买通报纸,大造舆论。如天津《大公报》就发表了言辞激烈的社论:“政府如将引权收回,盐务利益将随东西洋之水长流,一去而不复返矣。”又攻击丁恩的条陈“实欲招徕外国有力资本家,假借华人名义经营盐业,而华商将被淘汰”等。长芦的盐商们甚至到丁恩的寓所进行“运动”遭拒绝后,他们就一面上呈财政部及大总统,一面筹集巨款四处运动。据当时的《盐政杂志》透露,长芦盐商仅对张弧一人就曾秘密凑了100 万元,张得此钱后,用其中三四十万修建了一所宏丽的大厦。得到好处的张弧,表面上对丁恩的提议满口赞成,实质上却借口准备仓促,要求推迟到7月1日实行;后又以反对力量太大为理由,建议改革政策应逐渐施行。1914年4月20日,张弧提议,直隶、口北、河南等官运引地74县于7月1日先行开放自由贸易。

盐商们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实行自由贸易,盐价必然跌落,低价盐必然会侵销他们的引岸,威胁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继续在政府内运动。当时的北洋政府,有许多身居要职的官员本身就出身盐商或手中持有数量不等的引票。对于丁恩所提改革方案,他们碍于借款合同限制,不得不采取敷衍的态度,表面上同意进行改革,但暗中却竭力阻挠。

这件事也惊动了袁世凯。他在总统府开财政会议讨论开放引岸问题时,认为“此事不宜采用激烈手段”,最后形成一个折衷办法:规定直隶、河南两省贩运盐斤商人为3000-5000人,由地方官吏或盐务署审查,必须为真正华商;凡持有审查证券者,准其照章纳税购盐,运销直豫两省,其地点和数额不受限制;所有旧盐商及其伙计、子侄等均承领此券,以保证不会失业。丁恩同意了这个办法,希望通过自有竞争降低盐价,使中国人认识到废除引岸的好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张弧借口“审查选择需费时日”,操纵贩盐证券的发放,开放引岸70 多天后,持证券之人还不到原定名额的30% ,而且本来只说旧商等可以“承领此券”,实际执行时却变成旧商等“皆有请领证券的优先权”,而自由商人却受种种限制。当时的《 盐政杂志》对此评论说,其结果使盐的运销“仍归一二豪商之手”,认为这是“假改革”。 1915 年4 月,丁恩派副会办德国人斯泰劳赴天津调查芦盐运销情况,发现有一家长利公司只向芦纲公所(盐商组织)购盐,转包散商运销,并不直接售给自由商人。继而查明这家公司的股东有重要人物在内,公司由一批北洋官僚组织的,和盐务署长张弧有密切关系。

丁恩又派华洋高级人员到直豫各地调查,发现各盐店售盐无不克扣斤两,掺水掺土的情形相当普遍。他认为,这些流弊的产生,就在于盐务署操纵运盐特许证券,于是一再提议取消贩盐证书,允许任何商人照章纳税由场运盐,对各盐店违法事项必须予以严惩。心虚的张弧答复说:“长芦74县未能施行完全自由贸易办法实有困难之处,请勿施猛烈改革致起洋商将营盐业之谣言。”丁恩毫不退让,坚持己见。

就在丁恩与张弧就开放引岸问题争执不下时,一向反对改革的周学熙重任财政总长。周本人就是两淮著名大盐商。他上台后抓住长利公司及芦盐提价等把柄,把张弧参劾、撤职,对于丁恩在整顿盐务中所要求采取的措施一概置之不理,并以盐务署督办名义取消了开放芦盐引岸的计划,改为芦纲商人公共承运。开放长芦引岸试点宣告失败。丁恩在其《改革中国盐务报告书》中评价此举“财政总长取消前项取缔办法,不啻准许各专商侵蚀国课也。”

此外,周学熙又策划盐商为急于称帝筹措款项的袁世凯报效1000万两白银(“报效”兴于清末,指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各地盐商以“报效”名义给政府捐款,要挟官方对盐商的利益予以照顾)。当时,各地盐商手中所持引票均为前清所发,辛亥革命后,并未得到民国政府承认。袁世凯为得到巨款,答应于旧票上加盖民国印信,并担保永不废引。丁恩认为“盖商人借报效之名,辄要求种种权利,政府退让一步,则有遇改革之时即多一层困难”,因此坚决反对。稽核所张弧等人也持反对态度。最终财政部没有颁布这一措施。国内的盐商们因此对丁恩恨之入骨。一直到丁恩离任返英后多年,盐商们仍然对他攻击不已,说他的自由贸易“皆空谈,毫无把握”。

民初盐务改革成效及评价

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盐税征收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首先,创设并完善稽核机制。这一机制改变了此前“盐政收支,既无考核又不统一……提用款项,听凭各省随意挪移”的乱象,保证并加强了中央财政(包括外国银行团)对我国盐税征收、开支过程的控制,改变了过去涣散、混乱状况。其次,革除了征榷环节一些陈规陋习。丁恩在视察奉天盐场时,发现该地区1913年1-5月应缴税款中拖欠60%,6-8月欠税更达80%,于是立即建议就场征税。熊希龄采纳了丁恩的建议,于1913年10月9日颁发部令,实行丁恩主张。再次,统一了税率。民初盐税税率极其紊乱,全国盐课厘杂税目多至七百多种,仅山东一省,商办、官办税费加起来就有73种。1915年1月1日起,全国施行新税率。经几年努力,往昔税率紊乱、轻重不均状况已有较大改善,“已呈统一之象矣”。改革后,中央盐税收入激增。1914年达6848万元,比清末最高年份的1300万两(合1950多万元)增加两倍半还多,1915年为8050万元,1916年为8107万元。

相比较而言,食盐运销制度的改革由于直接触犯了盐商利益,阻力较大。在具体施行时,将最初一律取消引权、实行自由贸易的意见改为逐渐实行的办法。自1914年至1918年丁恩离任,全国陆续开放的引岸有:皖豫淮盐引地33县、山东临沂6岸、淮北近场5岸、徐淮6岸、永武浙盐销地闽侯31县、广东沿海各地、川南、川北等。这些开放之地,要么是边远地区,如晋北、云南;要么是官运引地,如直隶和河南;要么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引商势力本就不大之地,如福建等。在引岸制度根深蒂固、引商势力强大的广大区域,自由贸易仍难推行,全国大部分区域仍然实行引岸制,开放引岸的改革不能算成功。

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从这段改革本身来看,英国人丁恩尽管最初在事权上与中国改革派分歧较大,使中国改革派对他怀有很深敌意,但其在花甲之年,“不避风雨,每日徒行,所有盐滩均已走遍”的工作态度,让中国改革派由衷钦佩。与他合作共事过的张弧在1915年对记者说:“丁恩氏不特于盐政情形了如指掌,即以其个人人格而论,亦艰辛耐劳,甚可钦佩。”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而保守派借助爱国的崇高名义裹挟民意,使近代盐务改革举步维艰。

上一篇:中国历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一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