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个性签名范文

时间:2023-09-23 22:30:16

幽默个性签名

幽默个性签名篇1

你自认有没有幽默感?我们先来做一个测验:

一天醒来,发觉自己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的你,做了一件让你感到非常光荣的事;可是醒来后却觉得好幼稚、好好笑,你觉得那会是什么事呢?

A.被人用枪指着头还面不改色

B.连唱三首歌竟然都没有走音

C.在五公尺的距离外,将一团纸不偏不倚丢入垃圾桶内

D.九九表倒背如流

E.扶一位老人家过街后竟然没有跟他收取费用

F.将名字改为“光荣”

G.什么都没做,所以没有搞砸任何事

诊断分析

A.潜在幽默感:30%

私底下的你其实是个很正经的人,对于无厘头式的搞笑你常常无动于衷,甚至觉得无聊。所以你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时,应该会选择比较文雅的,甚至是较高尚的,来让人对你发出会心一笑。

B.潜在幽默感:40%

要说你比较正经还不如说你比较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你的个性也比较直率。所以你私底下的幽默方式和平常给人的感觉其实是差不多的。对于自己很好的朋友或是情侣,你才会偶尔给他恶作剧一下。

C.潜在幽默感:80%

你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而且你也很懂得观察人心,懂得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适时发挥你的幽默感,让你大受欢迎。不过记得千万别太得意忘形,不然小心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形象就这么毁于一旦了。

D.潜在幽默感:70%

其实你心里很想做个受欢迎的人,只不过有时候你的幽默实在很难让人理解。那是因为你太聪明了,脑筋动得太快,所以讲出来的话也太艰深,造成一般人无法听懂你的幽默。下次记得讲一些你认为很“搬不上台面”的笑话,说不定反而引起哄堂大笑喔。

E.潜在幽默感:60%

“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你的幽默特色。你常常会因为无意间的一句话,而让朋友情不自禁地噗嗤一声就笑出来;只是你通常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好继续跟着傻笑,说你是“后知后觉”派的幽默家一点也不为过。

F.潜在幽默感:90%

你很搞笑,是让人一看就会想笑的笑星。对你来说,肢体语言永远会比你讲笑话还要来得精彩。基本上你也很想把欢乐带给周遭的人;不过也要观察一下周遭的状况喔。要不然你的“好意”说不定会让场面变得越来越冷。

G.潜在幽默感:50%

你天生就不喜欢搞笑,因为你会认为自己没有那个本钱。所以即使你心里很想幽大家一默,可是话到了嘴边又会给缩了回去。不过建议你:平常还是要偶尔练习一下,要不然等到你想表现自己的时候,可是会捉襟见肘的。

有人觉得幽默感只是生活的一小块调味品,或者只是贫嘴和讲笑话。其实不然,幽默是个态度问题,它决定着世界以何种面貌呈现在你面前,以及你以何种方法对待这个世界。幽默,绝不是讲笑话。

拜拜,“BIG ME”

对那些没有幽默感的人,第一步绝对不是教他一些说笑话的技巧。这是完全没意义的。其实他们第一步应该做的是弄清楚缺乏幽默感的原因。不幽默的人不是坏,也不是不真诚,而是严肃过度。他们眼里有的是冷冰冰的事实,不容置疑的原则、对错、成败。对于这样的人,创巴仁波切有个很形象的说法:“犹如有人手持利剑站在你的背后,如果你不乖乖地坐正,你背后的人就要下手了。。。。这是不必要的自我监视或自我观察所产生的不自在的感觉。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老是受到监视和检查。其实,而这个监视者不是‘大哥(Big Brother)’,而是‘大我(Big Me)’!”这种作法,无乐可言,谈不上幽默感。这个Big Me其实就是我们内心人为设定的,不愿的判断标准,僵死原则。没有把损失当做经验,失败作为转机的变通能力,就失去笑的智慧。

Big Me 还可以理解为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每做一件事情都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尊心,得失,成败,于是心就重得不得了。然而宇宙之大,人生之短,我们不过是小灰尘。妄自菲薄不好,但更不要把自己无限放大。懂得幽默的人都是敢于小看自己的人。

所以幽默的第一步,和“Big Me ”说再见。

养成“鸟瞰”的视觉

没有幽默感实际上是因为跳不出来。幽默感的人一定要具备这样一种视觉:“你好像居高临下,看到善恶的全景。然后你开始觉得地上那些相杀、相爱或没做什么的小人儿,实在微不足道;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把他们的相杀、相爱看成了不起的大事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吵吵闹闹的讽刺面。”你认为巨大、真有意义、真有力量的东西,在鸟瞰之下,成了纸老虎,便会严肃尽。“真可怕,我的报告写砸了”你沮丧到要死,可是地球那边世贸中心都塌了,而另一个实验室里科学家在预测银河系之外是不是有新宇宙。幽默是这种“敞开”的状态,没有丝毫界限或假装的严肃。你若想把人生看 作"重要事务",你若想强令人生严肃而痛苦,就把焦距全部对准自己,如果想人生轻松而有喜剧感,就跳出来俯仰这个世界。

世界只是你眼中的世界

其实说到底幽默感是一种相对论。并没有一层不变的“本真”事实,世界只是你眼中的世界。有幽默感的人总是在绝望的时候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在困境的时候多一种解决方法。

一、 对不能改变之事的“原谅”

小A,刚买的摩托车出了事故。她一面查看那辆崭新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二、对别人的宽容

电车上,有个人碰了一下L的病腿,L当时很恼火,但她知道这时发怒结果就是一场骂战。于伤势无补,还坏了一天心情。于是L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那个人说:“谢谢您,您提醒了我,我得赶紧去医院。”那人吃了一惊,马上不停地道歉,甚至还请L上他们家串门。一个月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三、 换个方式说话

在单位,领导对我说:“我非常高兴,你让我感到我自己是个有知识的人,我在你的便条里发现了五处错误。”

他要是不这么说,我当然得回敬他几句。可当时我就没话可说了,只能付之一笑。

常向公司要钱买东西很困难,下属越想买的老板越反对,所以申请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办公室设备大有诀窍。有个部门想买台小冰箱,申请时却被老板否决,过一阵子他们还是申请买冰箱,只不过在申请单的品项一栏里改写成: “人工智慧温度调节器”,居然就过关了。 同理可证,当你喝腻了三合一即溶咖啡包,想在部门里买一台咖啡机时,不妨就写“高效能热量流动系统”,也许成功的机率就大很多。

四、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幽默个性签名篇2

【关 键 词】语域理论 语域偏离 幽默效果

一、语域理论和语域偏离

1.语域学说。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ation)概念,它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语言学家们都肯定语域是因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不同而引起的一种语言变体。根据韩礼德和Hason对语域的界定,“语域是由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说话方式的意义――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

韩礼德对语境要素的归纳出语境的三个因素: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它们促成不同情景类型的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篇类型,即语域。

语场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活动、论及的事情或表达的经验等,它能体现使用者在特定情景语境中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和作用。

语旨是指交际情景中讲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和讲话者的交际意图。

语式指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语法方面:句式、状语等均有明显区别。

2.文体偏离说。对文体(style)一词人们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广义的文体则包括文学文体在内的各种语言变体。秦秀白把众多的文体学家对文体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种:表达方式说、外衣说、选择说、社会情景制约说、语言成分排列说和偏离说。

所谓偏离,即语言变异,指的是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在日常交际中,常规化或惯例化的语言有时比较生硬刺耳,令人不快,甚至带来尴尬,冒犯他人,引起冲突。为避免这种场面发生,交际者通过语言偏离的手段,使其语言得到突出,从而达到“雅化”语言,使交际活动得到顺利进行。

Leech对偏离的种类作了大量细致的分类工作,他把偏离归为九类:词汇偏离、语音偏离、字音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历史时代的偏离和外来语的掺杂等。

语域偏离主要是出于讽刺幽默的需要。根据语域的3个因素,语域偏离又分为:语场偏离、语式偏离、语旨偏离。

语域偏离学说与幽默效果有什么联系?本文以《小崔说事》为例,具体分析通过语域偏离来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

二、《小崔说事》中的幽默对话及语域偏离

1.语场偏离及其幽默效应。语场主要由言语事件构成的,一般情况下讨论话题应和言语事件一致。当二者之间有不一致关系时,就会产生幽默效应。所以语场本身是通过交际对象所讨论的话题或者言语事件本身不一致关系来体现幽默的。

这个小品的背景是来自东北的一对老夫妇白云和黑土来上《实话实说》这一个有名的谈话性节目。在六年前小崔就采访过这一对老夫妇,然后白云自认为自己已经小有名气了,在谈话做派上都一副大腕的样子。在小崔问到他们问题的时候,白云一直抢着答话,不给黑土说话的机会,黑土一肚子的实话憋在心里。于是小崔想了一个办法,给白云问问题时让黑土戴上耳塞,反之亦然。他给白云和黑土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是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回答。

如上表格所示,当小崔问白云怎么来北京的,白云骄傲地说是搭专机过来的,而黑土的回答是搭“砖机”也就是拉砖拖拉机来的,这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回答,虽然两个词的发音一样,可是内容完全不一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着强烈的喜剧效果,不禁让人捧腹大笑。还有后面问到白云身上穿的衣服,书《月子》的销售情况时,白云都夸耀无比,说她的衣服是貂绒的,4万一件买的,签字售书的场面那是相当地壮观,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黑土则一脸无辜和实诚,说衣服是40一天租的,没有签字售书,全白送了,全乡听说书白送都拿回去糊墙了,没糊完的还放在厕所里一大摞。这些对比都很有喜剧和幽默效果。

在后面小崔问到白云是不是参加了很多活动时,白云得意洋洋地说她给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剪彩。黑土马上补充说了一句:“大煎饼铺子,铁匠炉啥的。”这里大中型企业与大煎饼铺子,铁匠炉子表面上是有一些相似之处,似乎都是大中型的,可实际上语场是不同的,一个是企业级的,一个是个人办的、民间的。

这四处语场的偏离,白云和黑土所说时间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白云自以为自己是名人的虚荣心。她出点小名就飘起来了。同时也是这样的语场偏离,使得小品有着很强烈的喜剧效果。

2.语式偏离及其幽默效应。语式关注语篇交际媒介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并影响每个句子的内部组织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在小品中,语式的偏离经常体现在口语和书面语选择与语体不一致的关系上,具体表现在对词汇和句子结构的选择。

小品《小崔说事》中的主体是一个谈话性的节目,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交谈中,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口语体的。但是其中用了多处的书面语体,造成了语式的偏离,从而也有很好的幽默效应。

例如:

崔:啊,大叔啊,您这六年快乐吗?

黑土:快乐!我天天唱二人转,跟十来个老娘们……

白云:他搞他的民间艺术,我整我的出版物。生活上俺们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帮助怎么形容呢?

黑土: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

在这段对话中,白云在描述他们的生活时,用了“民间艺术”,“出版物”这些词来代替“唱二人转”和“写书”。前两个词是比较正式的书面语,在这里用语口语表达中,是白云故意要体现出她有文学素养,也听起来押韵,幽默和诙谐。同时,白云这里连用了两个对仗工整的句子,有着排比的效果。这个同样是接近书面语体。同样达到了上面所说的效果。当白云说完这一段带有书面语的、文邹邹的一段话后,黑土来了一句:“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这是特别口语化的句子,“凑合过呗….咋的”带着很浓重的东北方言的味道,是最通俗的口语体,黑土的这句话和前面白云带书面语体的话又形成了对比,达到幽默效应。

例子2是“相当”这个词的运用。这个词在小品中出现了8处之多。在日常的口语当中,我们通常用“很,非常”这样的词来表示程度。“相当”这个词接近于书面语体,在写作中用的比较多,日常口语中很少用到。下面是“相当”出现的地方:

a.[白云]拿礼物,过节了,给你带个纪念品,你这小辈儿的你说……(黑土拿出饭盒)啥玩意儿这是,真是的你这人儿……(黑土拿出书)相当有纪念意义。

b.[白云]不用报,都小钱儿,现在,有钱,瞅这穿的,相当有钱,嘿,太有钱了,哎呀,这都是挺贵呀……

c.[白云]签字售书那天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大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那把我挤桌子底下去了,那一摞儿书都倒了。

d.[白云]智商相当高。

e.[白云]那怎么叫“特别”壮观呢?那是“相当”壮观哪!那家伙,那场面大的,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

f.[白云]那是“相当”多。一天到晚,俺们就是到处演出,四处演讲,还给人剪彩。

g.[白云]怎么说“特别”期待呢?那是“相当”期待呀!那家伙,那,看完《月子I》就想看《月子Ⅱ》,都搁那憋着呢.

h.[黑土]那,这话是真的。那憋得是“相当”难受啊!

我们可以看到,八处“相当”,有七处是白云说的,她用这个接近书面语体的词一方面是想要体现她的文学素养,一方面是要体现她的骄傲自豪的心情。“相当”这个词的语体偏离,也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而且使这个词成为了当年的流行语。

3.语旨偏离及其幽默效果。语旨偏离主要反映在交际双方角色关系与他们所选用的表达方式不一致的关系上,这种偏离会产生幽默。

小品中小崔和白云的关系时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但是在对话中出现了语旨偏离。

小崔主持人。他应该是整个节目中主人,嘉宾是客人。主持人应该控制节目的进程,提问嘉宾,控制场面。但在节目的开头,白云就对小崔说:“哎呀,你赶紧开始吧,快开始吧,啊。”白云说这句话对于她作为嘉宾的角色有所偏离,而且她在后面说:“我先采访你几句。”本来是小崔问他们问题的,可是这样的关系角色和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致。从白云的说话看来,她似乎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主导节目的开始,主动提问题,主动送上礼物,控制整个节目的进程。这样的语旨偏离,突出了白云的骄傲心理和大牌作风,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三、结论

笔者以《小崔说事》中的幽默会话为语料,以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为指导,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方面分析了语料中的偏离现象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通过分析语料中的语场即交际双方讨论话题和言语事件不一致,语式的偏离,以及语旨的偏离笔者进一步验证和解释了语域偏离理论与幽默话语方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Hason,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2]Belin.B. Kay.P.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1969.

[3]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4][6]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王佐良,丁往道,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幽默个性签名篇3

关键词:中国电影; 冯小刚; 冯氏幽默; 贺岁片; 喜剧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61-001

“冯氏”幽默,熟悉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这指的就是冯小刚。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走向商业化与产业化道路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导演之一,其电影作品中对冯氏幽默的渗透与运用已经成为冯氏电影中的重要标志与构成部分,也正是凭借冯氏幽默在电影中发挥的作用,使冯氏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普遍青睐,甚至具有冯氏幽默的冯氏电影已经成为现今大多数人在春节或元旦期间的一种期待。对冯氏幽默在冯小刚贺岁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冯氏幽默在冯小刚贺岁片中的运用,同时也能够对已经逐渐走向商业化的内地电影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冯氏”幽默语言的平民化

“冯氏幽默”在语言上有着广泛的选择,除了常用的北京方言以外,还运用了大量具有地区特色的方言,这些来自于民间的土语方言,成功打破了以普通话为准的单一性,这些主要的构成因素使电影作品本身更接近大众的生活,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中所演绎的主人公大多代表着许多社会普通人物,在结合与主人公相协调的幽默语言以及因为各种巧合而发生的故事,使观众感觉电影作品像是讲述身边的事情,通过距离的缩短也能够更容易体会出电影作品温情的一面。通过人物的设定和语言的运用,使得整部剧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些操着方言土语的特定人物,除了能够达到幽默的目的外,更能够形象的表达出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具有人味儿,给观众也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例如《手机》费墨就是用重庆方言“做人要厚道!”将费墨表里不一的形象展现给了观众;在《甲方乙方》里,姚远和北雁一起去做婚前检查,“买一电视还得挑挑出不出影儿呢,娶一大活人回家,更得仔细检查,别回头中看不中用。”一句话,将现实婚姻中生育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但就是如此严肃的问题,姚远却拿去和选电视比较,使得观众们也能够脱离现实当中的焦虑,产生一种搞笑的氛围。

二、“冯氏”幽默语言的旧词新说

“冯氏”幽默第二个特点是将以往的词语进行再创作,使得剧中人物的语言诙谐幽默。如《天下无贼》中“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报告打劫的,没有IQ卡。”“IQ是智商。”“智商是什么东西,拿出来。”将代表着电话卡的IC、IP卡和代表着智商的IP卡连在一起,并由一名智障人物表达出来,形成了很好的幽默效果,同时也对打劫者的智商进行了讽刺,可谓一语双关;《甲方乙方》中唐丽君的狗丢失后,要上报寻找,结果报社不给登寻狗启事,唐丽君认为自己是名人,被回绝后非常生气,经济人说“说了,人家说就是邓丽君的狗也不行。”将气氛变的更为尴尬,冯导将唐丽君与邓丽君放在一起比较,从名气上的差距,和登报寻狗这件事的不可取之处,更具有幽默效果。而在《大腕》中,将一些似曾相识的的语言进行了重组,如“搜狗”“666香烟”“可笑可乐”等等,将本应严肃沉重的葬礼变得不再悲情,烘托出喜剧的效果。

三、“冯氏”幽默语言的夸张讽刺性

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影片中,摆脱了用幽默来讽刺某一严肃话题的传统模式,在他的影片中没有严肃的场景,他以夸张的言语将世俗中的百态进行讽刺。如在《天下无贼》中,梨叔被打劫的拦住后说:“嗨,我以为干什么的呢,原来是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自己本身就是扒手,却还对打劫的表示出不满,将社会上那些自私的人讽刺了一把。在《甲方乙方》中尤万城说:“顿顿都是大鱼大肉,都给我吃恶心了,做梦都想过几天苦日子,野菜、棒子渣粥。”这种与普通大众理想背道而驰的现象,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在达到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讽刺了当前我国一些暴发户的病态心理。而在《大腕》中,在疯人院那场戏里,一位疯了的房地产老板说“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就一个字:贵!……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些都是在暗示着人们歪曲的心灵,对房地产畸形的勾画,对暴富的变态心理的揭示,以及对部分广告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讽刺。

冯氏幽默不是冷冰冰的恶语相向,而是通过特定的语言和演员色的表演来完成的。观众通过这些幽默小段,在开怀大笑后,能够体会到导演真正要表达的寓意,即:批判丑恶,宣扬真善美。

四、“冯氏”幽默语言的不协调性

在冯导的影片中,经常用语言与其他环境因素不协调的特点,制造荒诞、滑稽、幽默。在《天下无贼》中,“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这样的话,出自梨叔这么一个扒手头目的嘴里,与其身份格格不入,角色与语言的错位,达到幽默的效果。《没完没了》里,韩东变着法的让阮大伟高消费,先是吃饭点最贵的,然后是洗脚按摩,这样的模式,在现实生活里随处可见,观众在看到此景后都有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无奈。而在做完足底按摩后,服务生问:“发票是给您走文具还是写礼品啊?”这些社会上以公款消费的丑恶现象,服务生们显然习以为常,对社会公德进行了讽刺,留给观众们深深的思考。

幽默个性签名篇4

关键词:形象性与情感性、注重关联、趣味性、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具有自主创新意识,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须将课堂绘得有声有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现将我的几点体会写好如下:

首先语言要幽默风趣,融知识于其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2、用顺口溜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讲“繁盛一时的隋朝”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518年隋朝立,文帝灭陈南北一。开皇之治科举创,经济繁荣民欢畅。610年运河通,世界最长远名闻,炀帝暴政义军出,618年隋朝覆。”再有如“221,秦统一”、“618,李渊称霸”、“1894,甲午中日”、“1898,”、“1911,武昌起义”等,这样让学生通过顺口溜将课文重点或难以记住的历史事件及时间准确地记住了。

3、用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如讲“杯酒释兵权”这一目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且对后面用同样的手段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另外在讲清政府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地加深了。”我故意将“大大地”仿照日本人的口气“大-大-地”(dadadi)讲出来,学生们开心得合不拢嘴,也竞相模仿。这样知识点也很容易掌握。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其次,内容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相结合,让人回味无穷,让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知识。

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讲“黄海大战”一目,他及其舰艇上的所有战士冲锋陷阵,在弹药用尽之际,他亲自驾驭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敌舰上的士兵看到他来势凶猛,吓得纷纷跳海,致远舰在躲却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的鱼雷攻击后,可惜最后还是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及其全舰战士不幸殉国。讲历史事件,则要力求渲染气氛,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在《火烧圆明园》一节中,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教师在备课中,还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筛选能突出重点而学生又感兴趣的材料,拥有讲课的常流水,例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文中介绍的较简单,为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史上这些杰出科学家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精神,在教案中我穿插了课文中未详细提到的关于李时珍“向大自然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课文内容也牢牢地被掌握。

第三,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理清条理,联系实际。

1精心设计板书,课文内容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过目成诵。

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时,我将第一到第四课的重点分作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名称,中国人民的抗争,签定的条约,条约的内容,影响一一有条理地例出来,眉目清析。

1840年――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南京条约》及其内容――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丧失的大片的领土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血战)――《马关条约》及其内容――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地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及其内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纵横古今中外,注重历史的种联系

幽默个性签名篇5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全部学生的日记,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我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你看:

“姜老师在我心中真像一个鼎鼎大名的魔术师。”

“有一次,姜老师拿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写上几个字就变成了一首美妙的古诗,好像真的一样。”

“我记得还有一次,姜老师利用班里同学的名字组成一句话,而这句话有好多种不同的读法,这样,老师举了好多例子。”

读了这样的作文,让人感觉就像猜谜语一般,晕乎乎的,又像嚼蜂蜡一样,干巴巴的。

不知怎的,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首游戏童谣:“我们都是木头人,不准讲话不准笑,不——准——动!(谁动谁输)”

从学生的作文里,我们看到的是用贴标签、概念化、模式化的方式去观察一个人、描写一个人。这个人是“套子”里的人,用的是套路法,讲的是客套话,能够得到孩子们如此厚爱、这般抬举,真是折煞我也。

问题出在哪儿?怎样求得改变?

第二天,语文课上,我装出一副痛苦万分、欲哭无泪的样子说:“你们猜,姜老师在你们笔下成了一个什么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幽默”,我不言;有的说“严肃”,我不语;有的说“知识渊博”,我不吭声;有的说“一丝不苟”,我不作响……

这下,轮到他们纳闷了,有个急性子忍不住了:“老师,我们说的都不对吗?”我索性再卖个关子:“猜猜在你们笔下,我成了什么人?木头人!”“啊?”他们呆住了,眼中一片茫然。“对,就是你们的得意之作,让老师成了个耳朵听不到声音,手脚做不出动作,眼睛看不到景物,大脑不能够思维的木头人。”“哦?”他们愣住了,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怎么可能?”“难道不是吗?翻开你们的作文看看,在你们笔下,我会说话吗?在你们笔下,我有动作吗?在你们笔下,我会思想吗?在你们笔下,我有表情吗?我不是木偶一个吗?”

“噢……”经历这么一段难忘的“插曲”,他们惊醒了,也清醒了!我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启发他们思考:“马克思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人呢?我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我。你不能用一种眼光来观察,用一个模子去套用,用一种腔调去描摹。我就是我,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我。你记叙的时候不能贴一个标签,下一个定义,给一个概念就了事,而应该让事实来说话,用行动来诠释,用语言来证明,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真切切的我,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同学们,你们手上的圆珠笔是判官笔,日记本是生死簿,求求你们让我复活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写法,还原本真,恢复本色,事实上老师是一个多面体,让老师从生活中走来,向生活中走去,把那真实的状况、真切的体验、真正的情感切实地表达出来,自然地流露你们内心的真感受,好吗?”

请看一个学生修改后的文章:

老姜,老严

姜老师严格起来,那真是三伏天打抖——不寒而栗呀!

早自习,你来我们班看一看,准会有一个同学在教室里“巡视”。然后,老师就会坐在讲台上,或是批作业,或是看报纸,不过那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试探同学们的自觉性呢!老师有时候也会和我们打打“游击战”,站在教室门口,推开一条门缝儿,悄悄地往里边儿看。做操的时候,他往往不会亲自到操场检查,而是采取居高临下的措施,站在教学楼的最高处俯视。这样,不要说全班,就是全校,也是尽收眼底呀!

开心“逗”

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听姜老师讲的课,姜老师幽默的讲课方法,逗得大家是三把钥匙挂胸口——开心开心真开心!

今天下午活动课的时候,我的同桌方鑫不知怎么回事,一开始是微笑,接着是狂笑,然后是爆笑,这声音,我们周围的同学真是“不堪入耳”,没法子,为了使他不打扰别人,只得用骂了,我就不信,骂了他,他还会笑?“方鑫,你真是用了三代的钉耙——(齿)!”我生气地说。没想到,不说还好,一说他笑得更厉害了,简直是捧腹大笑。连骂也是用茶杯饮骆驼——无济于事,那该怎么办?这时,正巧姜老师路过,目光正巧转移到了方鑫的身上,可他还在笑,我看让方鑫不笑是用筷子穿针眼——难啊!“方鑫,有一种化学气体,人吸太多了会一直笑个不停,我估计,你也……”姜老师话音未落,方鑫立马闭上了嘴。这时,同学们有的拍桌子笑,有的跺脚笑,有的捧着肚子笑,有的拍着手笑,还有的仰天大笑,这幽你一默的效果真不错!

姜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很幽默,在课余时间也很幽默啊!

有一次,放学了,留下几个同学在班里出黑板报。这时,姜老师来了,曾懿靖叫我把“麻辣老师”这篇文章抄在黑板上,姜老师听了,笑呵呵地说:“什么,‘麻辣土豆丝’?”我们听了笑得肚子都痛了。哈哈……

幽默个性签名篇6

首先,讲究幽默表达对语文教学永远利大于弊。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幽默是十分有用的交际工具,尤其对小学生有特效。幽默。总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交流方式。幽默是交往艺术中最佳的剂,有了它,就能在会意的笑声中消弭磕磕碰碰。幽默的教师支持率高,由他上课孩子就能笑逐颜开。在诙谐轻松的氛围下,教师教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带劲,师生双赢,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语文教学中的长时间的读写念记,使得孩子易感到枯燥乏味,孩子生厌滋事是不奇怪的,幽默有利于化解儿童语文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如果在孩子出现调皮捣蛋现象的时候,放弃教育纠正肯定不行,但有些糊涂的家长偏偏“护短”。遇上这种情况,若幽默应对,护短的家长和犯浑的学生都会在笑声中收敛、转变,知错能改。就能保证语文学习活动减少干扰,顺利进行。

其次,语文教学中随时皆可让幽默通行无阻。

对这一点好多人不信,语文教学能时不时地搞得诙谐风趣吗?其实,语文教学“幽他一默”不一定要绞尽脑汁逗笑,只要有幽默的心态和幽默的意识。幽默便随时可以产生。比如一次笔者教学表现英雄人物不畏的课文时,个别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曲意理解其中的打斗,进行动作模仿。读书正酣的时候,一个小家伙趁人不各踢前面同学一脚。对此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当然不能容忍,需要惩处纠正,但也无需上纲上线。哪有孩子不犯错的?受课文有关打斗情节的触发,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闹着玩而已。我这样看待,扑灭了燃起的火气,径直对他说:“你这是少林拳,还是武当腿?好身手,好好练练可以学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哪有练本事来对付自己伙伴的?典型的窝里斗嘛!”其他人笑起来,那孩子闻言知错能改,脸红头低。课文的学习照常进行,而这个孩子连续几天对班级卫生整洁工作格外积极。内心在将功补过呢。

阅读教学中的新课导人是否新颖有趣,对阅读教学能否成功影响很大。因此,新课文导读尤其值得想点心思,讲究幽默表达,提升开课的吸引力。比如古诗词教学可以这样开头:“杜甫为了写一句五言诗,胡须被捻断一根又一根,都不用使刮胡刀了;贾岛说他苦思三年写了两句诗,一出来眼泪止不住地流啊流,差点流成鄱阳湖。看来古诗真值得推敲回味啊!咱们今天就来看看流传千古的古诗词。”要知道但凡能上语文课本的诗词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品,所以这样的幽默导读通吃所有古诗词。当然,教师的幽默要与时俱进、常换常新,同样的幽默对着一群同样的孩子重复一下就会成黑色幽默了。

至于语文课堂中的组织教学和即时评价,在坚持科学、准确但又不伤孩子自尊自信的前提下,全随教者发挥了。表扬方法可多样,孩子回答得好,摸摸他的头说:“这圆溜溜的脑袋瓜挺好使的啊!”这保证比“回答得好”、“掌声表扬他”之类的让孩子受用。批评也有技巧,孩子不听讲,教师可以唱出一句:“对面的孩子看过来,看过来。”或者夸张点说:“有的孩子对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很伤老师的自尊啊。我还有必要继续说道吗?苍天啊,大地啊,给我一个答案吧!”套用或是模仿大家熟知的春晚时尚节目中的流行词句,费时很少,效果比直接批评要强许多。

再次,幽默的源头是师生内心世界和客观现实的交接。

语文教师要有真心诚意教育人的态度。教育是善事,是功德事,尽力而为放开眼界便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李敖说:“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所以别用一个模式培养孩子,别死盯着语文知识的分数,却忘记了儿童是活蹦乱跳可多元发展的人,犯不着把孩子逼得无路可走,也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真的没多大意义。有教师说,那考试怎么办?根据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只要专业基础稳固,又能扎扎实实上好每节课,抓好正常辅导,再注意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语文成绩就不会差。而那些成天把担心挂在嘴里、焦虑不安的教者,似乎也没有因成天操心而提高语文平均分,倒是师生关系常常紧张了不少。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闻博览、厚积薄发。教师应坚持多学习,方可当先生,为人师。如今的时代,信息猛增。我们整个民族也变得幽默了许多。书要挑有趣的读,上网要选有趣的文章看。网络是个大平台,众人智慧都在上面留下痕迹,有些妙语让你忍俊不禁,有些巧思令你拍案叫绝,有的观点叫你再三回味。听金正昆讲课,你会感慨:同样是老师,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人家那课,谁不爱听?看易中天,你会妒忌:三国竟然可以这样品读啊?有道理!其实有些地方我也想到的,就是没他说得这么活灵活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真叫一个好看,尤其作者那些不动声色的点评真是绝!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幽默,把本来枯燥或者艰涩的东西整得妙趣横生,你想不喜欢都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也练点让孩子喜欢的幽默才能自如应对语文教学中的复杂局面。

幽默的源头在内心世界和客观现实的对接,在于有豁达的心胸和善于汲取幽默营养的能力。和其他本领一样,幽默语感的练成也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模仿到创造、由不稳定到稳定的逐渐成熟的过程,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交错进行,这个过程会让你费心劳神但却充实而快乐着。

最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修炼语言幽默的运用策略。

要使得语文教学交往出现幽默的风格和轻松诙谐的表达效果,语文教师需要努力强化表达修炼,刻意采用以下有效的表达策略。

1 体验角色,学扮顽童。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或领读课文时。要善于从课文内容实际出发,体验文中的情感和角色,不宜总是一本正经地端着教师爷的架势,板着六十四不变腔调。偶尔跟学生装傻、扮嫩,可以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古诗《草》要求背诵,一会儿扮温柔的妈妈,一会儿学粗心的哥哥,一会儿演耳背的奶奶,诙谐地变化角色,使得孩子笑得欢,背得好,记得牢,师生打成了一片。

2 彰显情感,丰富表情。语文教学是讲究情感的领地。表情丰富的教师,会让孩子兴致勃勃跟着登堂入室。冷天的课堂,一个学生屡次打瞌睡,既怕他着凉又恨他不争。教者索性到他跟前拍书敲桌,然后,眯着眼睛装着满地找东西:“瞧我老眼昏花,明明看见白骨精变成大蚊子来偷吃你这鲜嫩的‘唐僧肉’了,怎么一眨眼就没了?”再摸摸他的头:“没把你咬伤吧?”孩子们乐坏了,那个孩子也笑了,“瞌睡虫”早就惊跑了。

3 修饰推敲,注重修辞。跟孩子讲话,要想生动、形象就得讲究推敲词句,善于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巧妙地穿插。语文老师教学表达中,力避八股味,时时带头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活泼有味、富有形象、幽默有趣,为孩子做好示范。用不了多久,会发现孩子们经过耳濡目染,讲话和作文就会注意推敲表达,学会修饰,就能形象生动许多。“近朱者赤”嘛!

幽默个性签名篇7

学了一学期的参与式教学之后,了解了导学案,但对于它的作用,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挖掘和发挥,陈晓燕老师给了我前进的指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导学案”来引领学生学习,支撑课堂,让孩子们变"苦学"为"乐学"。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合理预设有效生成

导学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作业,设计时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课脉清晰。

1、让学生通过听磁带,读书,思考,查字典,查阅教辅资料完成导学练习等形式初步感知和理解新授课内容,并尝试解答和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在我们的课上是很少见的,特别是语篇教学中,老师都预设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

2、课堂活动是学案的主体部分,要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引领学生开展问题研究,合作学习,同时要捕抓即时生成的信息。{活动部分,我们平时一直在实践,并以创设真实情景为追求,开展pair work, group work,survey等活动,即参与式教学的大动小动。}

3、课后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新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兼顾习题的类型,难度,数量,坚持分层要求。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On the farm A》教学中,预习后设计的环节,

在新课开始前,唱一首与“farm”有关的儿歌“Bingo”然后通过Daily talk and Free Talk复习曾学过的单词“early before”并从一般现在时“Does he···?过渡到Did you···?”进行提问,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在新授部分,老师设计了“today,last week”两个topic,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问题,奖励制度激发。

在完成课文问答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回顾retell(根据板书)

通过品读对话“what did you do?what else did you do ?”进行了“pair work”的拓展操练和展示在有效地指导和合作后,他们展示表演了对话,老师适时地鼓励和肯定学习,希望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依据重点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what else did you do?在Fun with English 环节,设计了四个难度不同的练习,抓住学生乐于挑战的个性。

二、合理使用导学案,坚持原则有效实践

1、提前下发导学案,作为一部分家庭作业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坚持及时反馈,让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预习方法。

2、灵活使用导学案,预设根据生成调整。

3、及时反思导学案。让学生动起来————生本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点滴体会

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所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生本教育因其高度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依靠学生,从而使教育获得无穷的生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力推广“生本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本人坚信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开口,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及运用学习素材,进而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为此,本人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探索出几种英语生本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西方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Tell me, I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在多年来的英语教学中, 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一点。在英语课堂上如能恰当地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课堂教学会变得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快乐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本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点滴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 互帮互助,共同进————成立英语学习小组

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学生基本上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我们的英语课堂生本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讨论的常规化。只有讨论生本化、常规化了,就不必担心学生的潜能发挥不出来。我划分小组也是从张芹老师那里学来的,划分小组的方法和张老师的是一样的,我想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下面以Word Game环节的教学过程为例:以前,学生们掌握一个单词靠的是教师的反复带读和学生的反复跟读,带读一遍又一遍,跟读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基本会读为止。然后教师讲这个单词的几种用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单词不可能超过老师教的几种用法,只能是效仿,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好了,受益于生本教育,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四人英语学习讨论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带领之下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而且,经常是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本课词汇学习有关的资料,例如,某些单词的常用搭配,某些单词的特殊运用等。然后,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展示和运用这些词汇。同时,如果小组还存在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鼓励将问题展示出来,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助交流,最后由教师做补充和小结。显然在这样的课堂下学习的学生,再也不会觉得英语课堂的枯燥无味了。学生掌握单词的数量及用法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形式。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却没有任何心理上的束缚与压力,畅所欲言,滔滔不绝的讨论气氛一浪高过一浪,人人都在参与讨论,人人都在把自己的想法及获得的信息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二、我是小小老师———————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

生本化教学的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天性潜能,学习和思维的本能作用。人天生就有表演的天性。在英语课堂上,将师生的角色进行置换,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在实践中,就拿课文讲解来说吧,我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进行课文的自学,提前提炼课文的重难点部分。在课堂上,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各小组积极参与课文的“教”,最后由教师做补充,做总结。这种做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他们又是热烈讨论,又是请教老师,或上网查相关资料。而且,每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肯定时,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例如,有一个小组负责讲解课文时进行了充分的组员分工,有的负责提问,有的负责解答,有的负责记分,有的负责评价,有的负责动作表演等等,把整个课堂搞得趣味横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求知的“原动力”发挥出来了,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但又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对故事的兴趣,是人类认识需要的一种精神表现,是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情感和认知统一的本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师本体系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很多零碎的知识点,学生们也是很艰难,很无奈地“咽啃”教师已经咀嚼过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感觉也是比较痛苦的,根本没有达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教学目的,更加体现不出语言的交际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编故事和讲故事。编故事的要求是尽可能多地利用本课学习过的单词、词组、句子等去编写任意主题、任意情节的故事,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听。结果,在课堂上,所有学生通过编故事与讲故事的活动,很好地培养了自身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串编成故事,再将故事惟妙惟肖地讲出来,不但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的内容,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今日错,今日纠 ————让学生默写当天错误的单词

英语学习到了初二阶段,背单词开始成为孩子们最头疼的事,可是课程内容多,词汇就多。我坚持每天听写单词,每个单元有多少单词我会事先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让学生标注出来这一单元共有多少个单词,这样一方面便于我给学生布置背诵的任务,单元单词少的时候我就让学生20个、20个的背诵,如果单词多的时候我会让学生30个、30个的背诵,另外一方面让学生熟知在学习这一单元时需要他们掌握多少个词汇,而且学生前一天回去背诵的内容就是我第二天要听写的内容,听写完后我都会立即批改,并记录听写情况:全对的有哪些,有进步的是哪些,哪些需要重新听写。并在班上表扬全对的和有进步的。要求重新听写的课后找组长或到办公室找我进行听写。一段时间后,我训练了几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那些要重新听写的找小组长去完成。放学后如果还没合格(错三个单词以内算合格),就留下来继续背。但一想到强行留学生不仅会让老师疲惫,而且也不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定。学生晚回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老师也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又立即采取家校合力,让家长配合在家给孩子重听写的方法,然而由于家长们个别水平的确有限,听写情况离理想状态还是感觉有千里之遥。

这一学期我改变了方法,我当天听写完了之后尽量赶下午上课之前给学生把听写本发下去,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错了那些单词或者是短语,然后默写好自己错误单词的汉语意思,然后找我默写,如果默写合格了的话我就在本子山签上MISS MA,这个MISS MA的签名很重要,第一:有了MISS MA的签名不用订正10遍,只订正3遍就可以了,第二:有了“MISS MA”还可以换德育考核分,一举两得,学生每天默写的乐此不疲,我签名也签的很是开心!

五、分层辅————具体学生具体分析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例如在一班,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六、幽默,让教育润物无声;幽默,让教学方法大道无痕。

早在几年前,就有教育专家提出了快乐教学法,而快乐的标志是什么?课堂氛围至少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和谐的,还应该时不时地迸发出笑声。另一位著名的教育者也指出,看一堂课成功与否,就看课堂上的笑声的多与少。其实这也道出了幽默课堂应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状态。

一次考试时,试题中出现了both…and …的句子,结果不少学生在理解时根本搞不清“both”和“and”之间的并列关系,导致出现了种种错误。于是,在订正试卷时,我首先请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起来用both …and…造句,一名学生站起来说:“My teacher is both beautiful and friendly.”这时我笑着说:“哪个老师身上同时拥有beautifulfriendly这两个优点?”我问着学生,但是手在自己头上指着,这时学生都受不了了,这时全班孩子笑着大声说:”MISS MA,说的就是你。”一句玩笑式的幽默,不仅让学生明白了“both”“and”表示“两者都”并列关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节看似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因为幽默的话语,重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幽默来自活生生的现实,来自课堂教学的师生生活。凡是幽默,都是现场即兴造就的,而不是刻意设计的,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有意为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注意力投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目光始终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细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表情的细微差异,及时地评判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幽默风趣的话语消除学生心头的疑惑,不安,紧张等因素,引导学生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七、向张芹老师学习----让学生发明傻子定律

课堂教学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也尝试着像张芹老师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发明定律这些张芹老师所说的傻子定律,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去记忆语法点或是词汇短语之间的区别。有一次我在讲on the tree 和in the tree中on和 in的区别on thetree是树本身的,而in the tree是树上外来的东西,学生特别容易搞混淆,结果我想到长在树上的橘子是orange,而且orange第一个字母是o,所以这样记on the tree就很好记了。这学期第四单元中bring和take的区别学生就特别容易搞混,bring是拿过来,take是带过去,讲过很多遍,结果错误率还是很高,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想怎样去记忆,我们班的张志超就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幻灯片)还有就是 f变V加es的名词学生每次都容易搞混,我就让学生记了一句顺口溜:妻子拿刀去杀狼,架后小偷逃命亡。(这里面出现的词语: wife,knife,wolf,shelf, life)学生一开始听到这个顺口溜觉得特别新鲜好玩,一会他们也就记住了这几个单词。(arrive in 和arrive at的用法)

不断的改进,使我觉得我离学生越来越近,春风化雨,谁又是春风,谁又是雨呢?改作业,批卷纸,成绩较差的孩子,拉他一把,给他一只手臂,一定成为中等;中等的孩子,激励他鼓励他,可能更尽一步,成为优等,优等的孩子,批改的时候但觉狂喜如海潮在心里上升!在每份作业里,看到些许的进步,都让我听到青禾在生长的声音,那么快速的拼命的长向天空。于是不知道何时,在每次上交的课堂笔记上,开始有了和我的悄悄话,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等待着既是师长又是朋友的我和他们探讨。于是我知道了,每一次课后的筋疲力尽,却是繁华落尽之后的欣慰,喜悦和踏实!

幽默个性签名篇8

关键词:广告幽默诉求;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卷入;幽默需求

1 引言

全球每年广告费用投资高达数千亿美元,而在这些广告中,幽默诉求的使用率相当高。据估计在美国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广告中24.4%的含有幽默内容,而在英国这一比率更高达35.5%。幽默诉求的使用率如此之高,其传播效果如何自然成了业内人士所极关心的问题。他们想知道:1)通过使用幽默,广告最有可能达到什么样的传播目标?2)有哪些广告构成因素可能影响其作用的发挥?3)这一诉求方式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受众所喜爱?4)哪些产品因素会适合或最不适合幽默的使用?4)幽默诉求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受众反应的?等等。然而,幽默本身就是个极具复杂性的话题,加之在诸如诉求目标、幽默类型、媒体方式、广告属性以及受众特征等可能因素的影响下,要想对幽默诉求的传播效果下一定论恐怕困难重重。尽管幽默在广告中的作用很难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回答,但也极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获得对这一诉求方式的一些认识。

2 幽默诉求的分类

尽管对广告幽默诉求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并不存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从可得文献来看,代表性的主要有依据表现形式和内容分析两种分类方法。

2.1 依据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Kelly等根据幽默的表现形式对该种诉求进行了分类,认为幽默广告中至少含有以下具有幽默意图的内容之一:(1)双关(pun),指同一个单词或短语暗含两种意思而产生的幽默效果;(2)掩饰(understatement),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手段表达某种事物;(3)开玩笑(joke),指行为动作或谈笑毫不严肃;(4)滑稽(something ludicrous),指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5)讽刺(satire),以行为的愚蠢、荒唐或不完美的形式呈现事件;(6)反语(irony),语言表达的是与其字面完全相反的意义。Kelly同时指出,广告中的某项内容是否被受众知觉为幽默,往往是众多复杂因素(如文化、当前情境、个体差异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说,幽默很美,但只存在于受众心中。

Catanescu和Tom借鉴Kelly等的观点,将幽默诉求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对比(comparison),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置于一起进行比较而产生幽默情境;(2)拟人(personification),即将人的特征赋予给动、植物或其它事物;(3)夸张(exaggeration),夸大事物的某些构成部分:(4)双关(pun),改变语言的使用情境或某些元素使其产生新的语意;(5)讽刺(sarcasm),运用夸大其词或说反话的方式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6)蠢笨行为(silliness),依靠扮鬼脸或滑稽动作制造幽默氛围;(7)惊愕(surprise),通过创造出乎意料的情境引人发笑。在此分类基础上,他们还通过对近5000件广告作品的分析发现,幽默在电视上的使用率大大超过了印刷媒体,并且两类媒体上所呈现的幽默类型也存在差异:电视广告主要依靠蠢笨行为(silliness)逗笑,而印刷媒体中则以讽刺(sarcasm)类幽默为主。

2.2 依据内容分析进行分类

Kambouropoulou根据幽默的内容将之分为三大类:(1)敌对或攻击性幽默(hostile or aggressivehumor),这类幽默以攻击性内驱力或意欲愚弄为主题:(2)性幽默(sexual humor),其内容与或性刺激相关;(3)荒谬型幽默(nonsensical humor),以常人可接受的对立形式表现不协调(incongruity)或荒谬内容。

Speck的工作则可能是内容分析的代表,其分类方式被认为是目前最全面的概念体系。他根据幽默内容在广告中的相关度区分出三个水平:目标相关(intentional)、结构相关(structural)、主题相关(thematic)。

目标相关性是指幽默内容与广告品牌信息加工的主次关系,其关键在于识别幽默在广告中是否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这一标准,可将幽默诉求分为幽默支配型(humor dominance)和信息支配型(messagedominance)两类。在幽默支配型广告中,幽默的加工优先于品牌信息。如果在诉求中去掉幽默内容,则广告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在信息支配型诉求中,幽默内容居于次要地位,若将其从广告中删去,也不会影响受众对品牌信息的理解。信息支配型广告又可再分为影像聚焦型(image-focused)与信息聚焦型(information-focused)两类,前者是指广告中含有言语描述或/和视觉的形象内容,可引导与增强受众产生品牌或声望影像;而信息聚焦型则指广告信息集中表现产品的属性和价格。

结构相关性则指广告中的幽默部分与品牌信息部分之间在语言结构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广告中的品牌信息与幽默内容间的整合程度。如,幽默在广告中呈现的位置是否适当,是否按照公众所能接受的造句法规则进行安排等。

主题相关性是指幽默与品牌信息内容上的关联。在主题相关的广告中幽默与产品属性、使用方法、品牌价值、品牌名称、或者目标使用者存在内在的联系;非主题相关的幽默诉求则指广告中的幽默内容与产品及其附属品质不存在内在关系。

3 幽默诉求的作用机制

幽默诉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或者说,广告中的幽默内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受众的?文献显示,学者们分别使用心境一致性假说、分心假说、学习理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等进行尝试性的解释。

3.1 心境一致性假说

心境一致性假说(Mood-Congruent Hypothesis)认为,在信息的编码或提取过程中,个体会对那些与当时心境相一致的信息进行优先处理。也就是说,当个体心境不佳时,他所加工或回忆的信息多是负性的;而积极心境下的个体则会贮存或提取更多积极性的内容。同时,积极心境还可能扩大其认知结构(如促进个体将更大范围的刺激组织起来),从而提升思维的整体性与灵活性,最终促进信息的精细加工。幽默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逗乐(joke)”,因而,广告中引进幽默内容很可能诱导出受众较佳的

心境,良好的心境便会易化对广告品牌信息的理解,并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3.2 分心假说

分心假说(The Distraction Hypothesis)认为,当个体遭遇到与其已有观点存在差异的说服性信息时,内心会产生一些对抗性思维(counter-arguments)。这种思维过程存在的目的是降低既有态度改变的可能性。因此,若所呈现的视听信息想要克服受众的内心阻抗提高其说服效果,方法之一便是采取分心策略,对受众自动产生的对抗性思维进行干扰。

业内人士相信,幽默具有作为分心物的能力。特别是当目标受众处于与传播信息相对立的地位,或察觉到这些信息可能对其具有劝说目的时,幽默是一个有效的分心物。有人对238个幽默诉求广告进行内容分析发现,73.5%的幽默诉求广告中含有欺骗性主张,这些欺骗性主张中又有74.5%的是通过幽默的分心作用来掩盖其劝导动机的。

研究者认为,分心假说的有效性仍然值得进一步验证,用它来解释幽默广告的作用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例如,幽默的类型、强度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分心效果,在诉求中幽默呈现时间的选择是否存在规律等等。幽默如果呈现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妨碍受众对品牌信息的加工,而不是干扰其对抗性思维的。

3.3 学习理论

部分研究者借用学习论(Learning Theory)法则来解释幽默诉求对受众的影响机制。

3.3.1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幽默的劝导作用遵循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Theory)。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过程涉及行为与强化(reinforce)两个因素。个体对广告销售主张(selling proposition)的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同意或不同意。如果反应是积极的,并且奖赏紧随其后,如幽默笑话或趣闻逸事,该反应便会得到强化。也就是说,通过幽默诉求的反复呈现,受众对广告信息的积极反应会得到巩固。

如此说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这样的情境中:幽默的目的是强化已有的积极态度。因此,广告人应注意幽默诉求的信息结构,幽默只有出现在说服性信息之后,且个体对广告主张产生了积极情感反应时才可能起到预期的强化作用。鉴于此,为了使幽默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幽默的强度、形式、重复的频率等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也尚需获得进一步的探讨。

3.3.2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Theory)认为,幽默诉求内容的呈现会引起受众较为轻松、愉悦的积极情感,由于广告中的产品与此类情感重复稳定地结合呈现,最终会导致受众形成条件反射――对广告中的品牌也产生类似的情感反应。或者说,幽默呈现时激起的受众情感反应会迁移给该广告及所传播的产品,因而,也有研究者将条件反射的形成称为情感迁移理论(Affect TransferModel ofPersuasion)。

3.4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Petty和Cacioppo等所提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简称ELM)认为,广告引起受众的态度改变依据精细加工可能性(elaboration likelihood)水平高低可归结为中枢(central route)和边缘(peripheral route)两条路径。所谓精细加工可能性是指受众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动机强度和能力水平。当精细加工可能性高时,启动的是中枢说服路径,此时个体通过主动综合分析、评价、精细加工广告及产品的相关信息而形成态度;而边缘说服路径则发生于精细加工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受众态度的改变是根据诸如广告信息源的可靠性或权威性、广告诉求引发的各种联想、所激发的不同情绪情感体验等边缘线索直接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Petty等同时指出,任一变量在说服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会因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它可直接充当说服证据;也可作为边缘线索影响态度形成;还可能通过影响信息加工动机强度而间接影响与它同时呈现的其它信息的说服效果。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幽默在劝导中的作用也会因情境变化涉及三个方面:

(1)幽默作为说服证据通过中枢路径起作用

所谓说服证据(argument)一般指广告中令受众称道的品牌特性信息。当幽默诉求中的产品或服务拥有幽默品质,或者说,当广告中的幽默内容可作为广告产品质量优劣的证据时,它便可充当劝导信息起作用。这类产品包括喜剧人物(comedians)、电视幽默秀(humorous television shows)、喜剧电影(funny movies)、漫画书籍(comic books)、卡通人物(cartoon characters)以及其它可能拥有趣味特性(quality of funniness)的事物。此时,精细加工可能性水平较高的受众便会通过中枢路径对幽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导致态度的改变。一般地,所设幽默内容与产品相关度越高、趣味越浓,受众的态度就越有可能朝着广告预期的方向发展;相反,若幽默内容与产品相关越小、趣味越弱,受众内心与广告诉求相对抗的思维便会蠢蠢欲动,最终可能妨碍积极态度的形成。

(2)幽默作为边缘线索通过边缘路径起作用

这可能是广告中众多幽默内容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原因在于,大多数产品或服务自身并不具备幽默特质,导致幽默内容与产品相关度偏低,这决定了幽默诉求内容无法作为产品的说服证据通过中枢路径起到说服作用。

当受众精细加工可能性高时,与产品相关度较低的幽默内容的说服效果会受到限制。因为此时的受众会对广告中产品特性相关的信息进行仔细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对消费者态度形成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广告中说服证据的强弱,而不是作为边缘线索的幽默内容。但是,如果受众的动机不强、或加工产品信息的能力偏弱、或者处于分心状态下(如边看电视边做家务事),幽默最有可能通过联想、归因或直观推断等边缘路径影响态度的形成(例如,既然广告能给人以愉悦,其产品也可能会令人满意),并且,这种反应是自动的,无需启动相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3)幽默充当调节精细加工可能性水平的因素起作用

ELM指出,某些变量也可通过影响精细加工可能性水平的高低来影响说服效果。具体地说,通过提高或降低个体加工信息的动机水平、促进或妨碍其加工能力的发挥,其中一些变量可引导人们更加清晰地辨别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也可让个体更为灵敏地区分出似是而非的信息;而另一些变量则可能阻碍人们获得清醒的认知。研究者们认为,广告中的幽默有时便充当这类变量。一般说来,幽默的存在可吸引更多的注意资源,并给予人们以愉悦的享

受,从而可能提高个体加工广告信息的动机,并最终影响其品牌态度的形成。

4 幽默诉求传播效果研究

广告中幽默的大量使用,加之这一诉求存在的诸多未解之谜,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他们想知道这一诉求方式的传播效果究竟如何。可得文献显示,幽默诉求在吸引受众注意、增强对广告及其品牌的偏好度上存在优势,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加工是否存在促进或妨碍作用则尚未获得较为统一的结论。

4.1 幽默诉求与注意

有调查显示,95%的广告实践者认为幽默是一种捕获眼球的有效方式,其中55%的还相信幽默比没有幽默的广告更能吸引注意。这些观点基本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支持。研究发现,不同媒体广告中,包括电视、杂志、广播,幽默的使用对注意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Madden和Weinberger利用Starch Scores指标对杂志上的幽默诉求进行了探讨。Starch Scores含三个指标:(1)“Noted”,指记得曾看到过目标广告的受众数量;(2)“Seen/Associated”,测量看到广告且记得其品牌名称的受众数量;(3)“Read-Most”,表示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并阅读了广告文案的受众数量。通过与普通广告平均得分的比较发现,幽默诉求在以上三个指标上的取值分别高出平均得分66%、56%、82%,差异均十分显著。这表明,幽默诉求具有比一般广告更强的注意捕获与维持力。该结果得到了后继研究的支持,如Sports等同样用Starch Scores作为测量指标对不调和型幽默广告(incongruity-based humorous advertising)所进行的探讨也表明,该类幽默诉求能有效捕获被试的注意,Duncan和Nelson对广播媒体所作的研究也发现,使用幽默诉求能明显促进其传播效果,特别是在吸引受众注意、增进其对广告及产品的喜好以及减少受众可能的恼怒情绪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但研究也显示,并非只要使用了幽默就会获得相同的效果,那些与产品或事件存在直接联系的幽默比没有联系者表现出更佳的效果。这说明,在广告实践中,应将幽默元素与产品特性有机整合,不考虑产品而在广告中硬生生地插入幽默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4.2 幽默诉求与理解

对于幽默能否促进广告信息的理解,各相关研究间没有获得较为统一的结论。有人通过对在1961至1981年间的16项有关幽默诉求研究分析后发现,其中仅有3项认为幽默的使用能促进品牌的记忆,4项研究显示会对广告信息的理解带来伤害,另9项报告幽默诉求与非幽默诉求间没有显著差异。

例如,Berg和Lippman的研究就没有发现幽默诉求存在传播优势。他们在一段长约35分钟的广播节目中插入12个目标广告。广告均由品牌名称、产品类型和一个幽默(或非幽默)简单句(one-liner)构成。品牌名称是由作者虚构且意义不强的假词,产品为低卷入情感型的商品。品牌名称、产品类型与幽默(或非幽默)语句通过拉丁方法进行了匹配。被试听完广播后进行品牌名称的再认测验。通过对所得成绩进行信号检测分析(signal detectionanalysis)发现,幽默诉求与非幽默诉求在命中率(hitrate)和辨别力d’两指标上均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

学者们认为,研究结果间分歧是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分不开的。Krishnan与Chakravarti的研究就证明,避开其它众多影响因素而单纯谈论幽默对广告理解的作用是不妥当的,例如,广告中幽默诉求的强度、幽默内容与品牌主张(brand claims)间的相关度就可能会影响幽默对广告信息的理解效果。

他们在研究中使用了品牌主张的回忆、再认和间接记忆测量等三个指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当幽默内容与品牌主张间相关度低时,广告信息的记忆效果呈现出倒“u”字型的规律,即,中等强度的幽默诉求(相对高强度者或非幽默诉求)的效果最好;(2)当幽默内容与品牌主张间高度相关时,品牌信息的记忆效果则会随着幽默强度的提高而更佳。研究者认为,幽默诉求比无幽默的广告在整体上会吸引受众较多的心理资源投入到广告作品中来,但这些资源可能会主要集中在对幽默信息的加工上,因而,当幽默内容与品牌信息相关时,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均会得到更为精细的加工,最终对品牌传播带来易化效应(facilitation effects)。但如果两类信息的相关度低,则可能会发生“吸血鬼效应(vampire effect)”――高强度的幽默信息会捕获受众注意而占用大量的中枢资源,产品信息因获得的中枢资源不足而得不到同等程度的加工。因而,强幽默内容对品牌信息的加工便产生分心作用,此时,受众可能根本没有留意到该广告中还存在品牌信息!更谈不上对理解的易化,必然导致其效果与非幽默者类似。

4.3 幽默诉求与态度

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及其购买意向是广告传播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大都会重点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考察,而不只单纯探讨受众的认知反应。文献显示,幽默的使用可能增进受众对广告及其品牌的偏好。

Zhang等设计了一个完全随机2(诉求方式:幽默、非幽默)×3(卷入水平:高、中、低)×2(广告主张:强、弱)实验。被试为240名大学生(含女生132人),目标广告产品是一虚构品牌的照相机。其中,诉求方式通过九点量表进行了控制检验,该量表含五个项目:not humorous/humorous、notfunny/fimny、not playful/playful、not amusing/amusing、notdull/dull等。因变量中广告态度使用四个项目:unpleasant/pleasant、unlikable/likable、notirritating/irritating、not interesting/interesting;品牌态度的测量则使用bad/good、not nice/nice、unlikable/likable等三个项目;购买意向使用unlikely/likely、improbable/probable、 impossible/possible等来测量。结果显示:(1)对于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而言,诉求方式、卷入水平的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通过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尽管受众卷入水平对幽默诉求效果的发挥存在影响,但不论卷入水平如何变化,受众对幽默诉求广告(相对非幽默者)及其品牌均表现出明显的偏爱;(2)在购买意向因变量上,诉求方式主效应显著,被试表示更愿意购买幽默广告所宣传的产品。

Geuens和Pelsmacker为了比较幽默诉求与非情感诉求广告所引发的受众情感上的差异,要求被试

对一系列酒精饮料广告从无礼(insult)、激怒(irritation)、兴趣(interest)、愉悦(cheerfulness)、轻松(carefreeness)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幽默诉求比非情感广告激发了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而非情感诉求则在无礼、激怒等负性情绪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幽默广告。

5 幽默诉求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仅仅描述或解释幽默诉求是否有效显然不能满足广告实践者的需要,对其效果的预测与控制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因而,幽默诉求效果的影响因素便成了众多学者所热衷考察的对象。研究发现,幽默自身的特点、产品内容、受众状态等都左右着该类诉求作用的发挥。

5.1 幽默自身特点的影响

研究发现,幽默诉求自身特点是影响其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包括幽默与产品的相关性、幽默的类型等方面。

其实大多数对幽默诉求的研究中,幽默与产品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对该问题直接进行的研究也获得了相当一致的结果:相对与产品毫无关联的幽默,广告中设置与产品相关的幽默内容明显会获得更佳的传播效果。

Weinberger和Campbell将幽默相关性定义为幽默与产品及广告构成要素间的联系强度,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对于高卷入情感型商品,相关性幽默诉求在回忆成绩上表现明显更佳;对于高卷入情感型及低卷入商品,相关性幽默在态度成绩上优势明显。上文所提到的Krishnan与Chakravarti的实验也是少数几个探讨幽默与品牌主张(brand claims)相关性的研究之一,他们发现,这种相关能有效地促进对品牌主张的记忆,并且据此推测,这类与广告中其它信息(如品牌主张)高度相关的幽默都会对传播效果带来易化效应(facilitation effects)。

尽管大多探讨幽默效果的研究是通过对比幽默呈现与否,然而,也有研究显示,幽默的作用与其强度大小存在部分联系。所谓幽默强度可认为是广告有“多么好笑(how funny)”的指针,而不仅仅指广告中是否存在幽默内容。如上文所提到的Krishnan等的研究显示,中等强度的幽默诉求(相对无幽默者),不管它与产品的相关度高低,都促进了品牌名称的记忆效果。但高强度的幽默,特别是当与产品的相关度低时,可能因它剥夺了对品牌信息加工的资源,并没有表现出对品牌回忆的易化作用。

5.2 受众因素的影响

对于同一件事,可笑或不可笑是因人而异的,受众间的个体差异很可能会影响其对幽默刺激的反应,有人甚至认为,缺乏对受众主体因素的控制是造成幽默诉求的研究间出现某些分歧的可能原因。

首先,幽默需求(needforhumor,简称NFH)可能是决定受众对幽默诉求的反应中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幽默需求是一种人格特质,表示个体创造与寻求幽默刺激的心理倾向。Cline和Kellaris推测,NFH会在幽默强度对广告记忆影响中发挥作用:对于高NFH的个体,因为加工幽默刺激的动机强,他们应当容易识别出广告中不同程度的幽默内容,并且对不同水平的幽默诉求也会作出不同的反应;而低NFH的个体则可能难以觉察出幽默诉求水平问的差异,也难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幽默调整反应。为验证以上假设,他们设计了一个2(幽默强度:高、低水平)×2(幽默与广告主张的相关度:高、低)×2(幽默需求:高、低)三因素的被试问实验,因变量是广告主张的回忆成绩。研究结果支持了他们的推测:幽默强度与NFH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当广告中的幽默强度高时,NFH高的被试在信息回忆量上明显优于低NFH者。

以上发现与Cline等以广告态度为因变量所作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Cline等设计的是一个2(幽默强度:高、低)×2(幽默需求:高、低)被试问实验。结果表明,两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幽默需求的被试对两类广告的态度没有差异;而高幽默需求者则更偏爱幽默型广告。

其次,受众的认知需求水平(need for cognition,简称NFC)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所谓认知需求是指个体付出努力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内在倾向和动机水平。Zhang对之进行了探讨,发现,对于低NFC的被试,幽默诉求在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购买意向三个变量上均比非幽默者取值更高;而对于高NFC者则没有差异。这说明,幽默诉求可能只有针对认知需求水平低的受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研究者认为,因为这部分受众一般不会付出太多的努力对品牌内容进行深度加工,他们易受到广告中的幽默等边缘线索的影响;而认知需求水平高的受众往往会对产品信息进行精细评估后才形成相应的态度及购买意向,因而幽默的作用表现甚微。

第三,受众的卷入水平(audience involvement)也可能影响幽默诉求效果的发挥。如Zhang等的研究(见上文)发现,诉求方式(幽默、非幽默诉求)与卷入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尽管在高卷入水平下,幽默诉求比非幽默者在广告态度、品牌态度上均明显引起了受众的偏爱,但低卷入水平被试的反应明显要更为积极。

第四,受众的文化(culture)差异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Toncar对英、美两国电视广告中的幽默诉求进行了多维度比较。结果显示,幽默在两个国家广告中的使用存在实质性区别:(1)幽默在广告中的作用及其与品牌信息的相关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英国广告中幽默起着支配地位的占82%,而在美国为65%;幽默内容与产品信息结合紧密者在英国幽默广告中占据84%,美国是72%。(2)更为重要的发现在于,诉求中所使用的幽默类型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如掩饰(understatement)类幽默占英国幽默广告总量的16%,而在美国仅占1%;美国广告中有37%的幽默为开玩笑(joke)类的,但在英国这一比率为19%。研究者认为,广告中幽默使用上的不同可能是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尽管英、美两国的语言相同、文化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通过分析发现,这两个国家在文化的“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维度上是不同的,英国文化表现弱而美国文化强,所谓“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一个社会对模棱两可(ambiguity)与不确定(uncertainty)的容忍程度。一般认为,“不确定性回避”较弱的文化中倾向于使用诸如掩饰类较微妙的幽默形式,而直截了当的幽默(如开玩笑)则多出现在不确定性回避度较强的文化中”。

Alden等对选自韩(Korea)、德(Germany)、美(the United States)、泰(Thailand)等四个国家电视广告中的幽默内容依据不同文化进行了分析。他们重点考察了文化的两个维度:集体主义,个人主义(collectivism-individual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前一维度说明某种文化中个体目标服从于集体利益的程度,权力距离则表示在交往与决策过程中人们地位的平等程度。Alden等推测,(1)集体主义文化下(韩国、泰国),幽默广告中担当主要角色的人物数量要显著多于个人主义的(美国、德国);(2)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氛围中(美国、德国),幽默广告中核心角色间的人际关系显得更为平等。最终分析结果验证了他们的以上假设。

第五,受众的性别(gender)因素可能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Lammers利用一个2(幽默:幽默广告,严肃型广告)×2(自我监控力:高,低)×2(性别:男,女)的实验对此进行了探讨,高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者是指那些对他人表情和提示比较敏感并且能根据此类信息随时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而低自我监控者则代表主要根据自己的内在意向而不是因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行为的人。结果显示,对于男性被试,高自我监控者比低自我监控者对广告的反应更为积极;而女性被试的表现则刚好相反,低自我监控者的反应更为积极。另外,Whpile和Courtney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后指出,男性可能偏爱攻击型幽默和与性相关的幽默,而女性则可能对荒谬型幽默更具好感。

第六,受众已有的品牌评价(prior brandevaluation)可能也左右着幽默诉求的成败。Chattopadhyay和Basu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的实验为2(诉求方式:幽默广告,非幽默广告)×2(已有的品牌评价:积极,消极)。结果显示,当被试已有的品牌评价为积极的条件下,幽默广告比非幽默广告在改变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及品牌选择行为上更为有效;而当已有的评价是消极的条件下,结果则正好相反,非幽默广告的表现更佳。

5.3 产品因素的影响

另一类影响幽默诉求效果的因素来自广告产品本身,其中,产品类型和卷入度的作用明显。

Spott等根据产品颜色矩阵(Product ColorMatrix,简称PCM)和Speck对幽默的分类法(见上文)探讨了幽默类型与产品类型的匹配问题。PCM认为商品都具有两个重要维度:维度一是产品所带给消费者的风险大小,以矩阵的垂直轴表示;维度二是商品所具有的功利,享乐(functional,hedonic)连续体。连续体的低端是消费者偏重其功能而轻其享乐价值的商品,另一端商品的消费则享乐因素起主导作用,这一维度以矩阵的水平轴表示。这样,产品矩阵便分为了四个象限(Cell),或者说,将商品划为四大类,并用白、红、蓝、黄四种颜色分别予以标签:象限一(Cell 1)的产品标签为白色,该类产品拥有较高风险性,价格一般较贵,通常是能满足消费者某种功能需求的一些“大宗工具(bigtools)”。包括冰箱、洗衣机、打印机等价格较昂贵的耐用品,也包括保险、普通汽车、以及许多非常规商务用品。白色产品因风险较大需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进行品牌间的比较;象限二(Cell 2)为红色产品,因为红色象征华丽且富于情感。这一象限包括诸如跑车、摩托车、礼服、高档领带、珠宝、以及其它一些惹人注目、能表现自我价值、满足感官享受、价格不菲的商品,可视为“大宗玩具(bigtoys)”;象限三(Cell 3)以蓝色表示,指那些低风险、以功能性为特征,协助消费者完成清洁、做饭、个人卫生等日常任务的小工具型(1ittle tolls)产品,家用洁具、洗衣粉、牙刷牙膏、快餐用品等日常消费品,以及一些保健美容的附属品是这一象限的典型代表。蓝色产品因拥有工具性特点,消费者会对其品牌信息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兴趣,但因投资风险较小,可能又不会对其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象限四(Cell 4)由黄色产品组成,是一些资金风险小,但又能给个体带来享受的日常消费品,如小点心、啤酒、饮料、糖果、香烟等。虽没有红色商品那么重要,但也能带来自我满足号情感愉悦,因而这类商品又被称作“小奖赏(1ittle treats)”。

SpoR等通过对40种杂志上近600个幽默广告(PCM中每类颜色产品约100~150个)的分析发现,(1)从总体比率来看,样品中55%的广告为幽默支配型,45%为信息支配型幽默诉求(其中25%为信息聚焦型,20%则为影像聚焦型幽默广告)。(2)对于白色产品,绝大多数的幽默诉求为信息支配型,占该类产品幽默广告总量的77%。其中又以信息聚焦型为主,占59%。(3)而红色、蓝色、黄色产品的情况则正好与白色产品相反,以幽默支配型为主,分别占各自总量的62%、64%、71%。另外,在四种产品中,白色与蓝色类极少使用影像聚焦型幽默广告。

产品卷入度(product involvement)也是影响幽默诉求传播效果的因素之一。Cochran和Quester对此进行了研究,其实验为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是幽默广告中产品的卷入度,分高、低两水平,分别以便携式电脑(1aptop computer)和电脑磁盘(computer diskette)为代表产品。因变量是被试的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购买意向。结果显示,幽默诉求对高低卷入度产品都有积极的传播作用。但其效果明显受到产品卷入度水平的调节,该诉求对高卷入度产品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低卷入度者。

6 浅析现有研究的不足

从上文可知,已有诸多研究尝试探讨幽默诉求与广告传播效果间的关系,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与幽默诉求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广告实践者对该诉求方式作用的直觉坚定性相比,相关实证研究还是显得相对不足与缺乏系统性,给未来研究者留下了诸多可探寻空间。

6.1 插播环境类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明

众所周知,广告的传播效果往往受制于三大因素:受众特点、产品性质、插播环境等。然而,文献显示,幽默诉求的现有研究仅对前两类因素的作用进行了一些考察,而插播环境是否也会对该诉求效果的发挥有所影响尚需探讨。

其一是不同媒体间的效果比较。曾有调查显示,美国大多数广告从业者认为电视、广播比印刷媒体更适合于使用幽默诉求。对媒体的分析也证实了这种观点,幽默诉求占所有广播广告的30.6%,占电视广告的26.22%,而杂志媒体的这一比率仅为4.95%。显然,调查结果与广告人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然而,这些观点仅仅是广告人的经验总结,并不能等同于严格控制条件下的研究所得。这无法说明电视、广播广告中使用幽默诉求所获得的传播效果就肯定会比在印刷媒体中的更好。另外,至今还没有发现利用网络媒体广告所进行的研究。

其二是同一媒体内插播环境间的比较。例如,电视幽默广告的作用是否会受到不同性质前后剧情的影响?广播的哪种节目中更适合插播该类广告?报刊幽默诉求置于什么样的上下文语境(context)

才能获得较佳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均需更多研究予以探讨。

6.2 对广告传播过程的全程考察不够

广告传播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传播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效果层次模型(Hierarchy-of-effectsModel)认为,这一过程包括呈现/注意(exposure/attention)一接收/编码(reception/encoding)一认知反应(cognitive response)一态度产生(attitude)一意向形成(intention)一行为反应(behavior)等多个环节,并假设任一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导致传播效果的削弱甚至失败。这提示,若想获得对广告幽默诉求效果全方位的了解,就有必要对之进行传播全过程的考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并没有获得对幽默诉求传播过程比较完整的了解。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所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可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前人所用的考察指标局限于对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购买意向的问卷调查,或者是品牌名称、广告主张的回忆与再认测验,甚至考察受众对广告的注意也仅仅使用了这些手段。尽管这些方法确实帮助我们获得了某些有益的成果,但它们也共同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无法对广告呈现之际受众的即时加工(on-line processing)进行测量、也无法对其无意识加工过程进行测量,也就是说,无法对传播过程中的呈现注意、接收/编码及受众的部分认知反应等环节进行直接考察。因此,我们建议引进一些较先进的研究手段(如fMR/、眼动技术、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等)对幽默诉求以进一步的探讨,以能获得对其传播效果更全面的认识。

6.3 与其它情感诉求的横向比较不足

幽默诉求仅为情感广告中的一种代表类型,各类情感诉求可能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但不可否认的是,虽同为情感广告,幽默与恐怖、亲情、性、怀旧、名望等其它类情感诉求在传播效果、作用机制、适宜的插播环境、针对的目标受众、及其它制约传播效果的因素等诸多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然而,遗憾的是,至今未发现有针对幽默与其它情感诉求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这无疑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6.4 对幽默诉求的理论总结不力

上一篇:天下无贼经典台词范文 下一篇:楹联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