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09:33:52

广东教育论文

广东教育论文篇1

一、“5创”方法夯基础

为优化中学生物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广东省通过“5创”方法,夯实了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的基础。

创建群众性学会。2014年7月,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和探索实践,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教育学会的悉心关怀和全省各级教研员、中学生物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采取“省中生会-市中生会-县中生会-校中生会”和“省教研室-市教研室-县教研室-校教研室”两线结合四级联动的方式开展活动。

创设学术性标准。为有效促进全省中学生物教学,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研究,研制了学术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论文评审标准》《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奖评审标准》《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优秀科组评审标准》《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课例评审标准》等。

创制指导性文件。在创设学术性标准的同时,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还创制了《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广东省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2006-2016年)》等相关指导文件,为全省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

创造多样性途径。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奖评选活动、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优秀科组评选活动、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会议和活动,为全省中学生物教师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创作示范性成果。在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引领下,具有较强示范性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成果精品》《广东省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广东省中学生物新课程实施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等研究与实践等学术著作,以及“探究性教学”“问题导学法”“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实验能力”“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导学、高效课堂”“特级教师、特色课堂”等一系列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优质课例。

二、“2促”核心保关键

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在“5创”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课例建设,为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提供了关键的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立基于“5创”,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保障,高层次人才资源库建设已初见成效。通过开展“博士论坛”,为教师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一批博士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开展多样性学术活动,为教师搭建锻炼自我的平台,助推教师踏上“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专业高阶;通过开展“教学质量奖”评选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现风采的平台,引导教师迈进“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名师殿堂。

促进教学课例建设。得益于“5创”,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课例建设得到了提升和完善,一批优秀的教学课例推动了中学生物课堂的教学改革。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揭阳市、清远市等地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课例被应用在全省各地,乃至多个省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影响广东、辐射全国,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和评价。

三、“1提”目标显价值

广东教育论文篇2

(一)后发优势自觉创新,以全球化视野探寻广东特色教育现代化外生现代化模式    

广东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教育厅厅长江海燕同志撰写了著作《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以广东省教育现代化为例》,作者运用全球化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深入剖析教育全球化思想以及教育全球化现象,并以此为理论基点,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全球化背景下广东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问题、战略以及措施进行了论述。作者以广东多年教育现代化发展领域的实践为基础,反思了多年来广东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如战略规划、制度设计等)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优质均衡发展时期的广东教育现代化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广东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广东式改薄:优质均衡条件下“创强争先建高地”    

2005年,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首次提出在广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之后,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和《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为广东全省各地区、各个中小学校在条件层面的均衡发展方面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目前广东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正朝着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区域内部校际差异,形成区域各具特色的“高位优质均衡”方向发展。    

2013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简称“教育创强”)。“教育创强”是广东调整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务实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举措。因为广东区域教育发展极为不均衡,当2015年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候,经济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薄弱学校和地区存在。    

为配合“教育创强”,2013年8月,广东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达到“教育创强”标准。因此,“教育创强”是广东在全国“全面改薄”时期的一种广东模式,通过“广东式改薄”探索优质均衡条件下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南方教育高地的实现路径。    

(三)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及县(市、区)建设    

广东教育论文篇3

【摘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探讨“中高本衔接”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高分子专业(广东省中高衔接的试点专业)为例,探讨 “3+2”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培养高级技术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中高职“宽口径衔接”模式、高职本科“对口衔接”模式、高分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吴丽旋(1965- ),女,广东人惠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和职业教育;王玫瑰(1965- ),女,广东省汕头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和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教育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zd2011016,课题主持人:王玫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一、 中高职、本科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广东省中高职招生方面衔接现状

到2009 年底,广东省中职毕业生升学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3+X 考试,与高考相似,为中职毕业生专门设置。1995年由广东省统一组织单独命题考试, 实行“3+1” 考试模式,“3” 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1” 为专业技能课程。从1998开始,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由原来的“3+1” 改为“3+证书”[1] “证书” 为广东省职业技能证书。 二是成人高考,这是中职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升学方式。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施“3+2”中高职教育,到2012年,有32所高职院校与149所中职学校对接, 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专业作为2012年试点专业,面向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化工大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实行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宽口径”专业衔接。

(二)中高职专业设置方面的衔接现状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为文科、计算机、汽车等办学要求没那么高的专业,没有围绕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设置专业,已不能满足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东省是塑料大省,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由于高分子专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本科院校开设较多;广东地区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专业;而广东省中职学校没有高分子专业,不能适应塑料产业升级的需要。

(三)高职、本科专业设置方面的衔接现状

虽然广东省有27 所高职和100 所中职的10个专业大类参与中高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但是目前还没有进行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本科院校有设置高分子专业,但是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学科型的本科。2011年第二次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序数为5,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第二阶段序数为6,相当于博士生教育。第一阶段又分为理论型5A和实用型、技术型5B。其中5A又分为5A1和5A2,前者按学科分设专业,后者按行业分设专业[3],见图1。

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

图1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参照该分类框架,我国大部分研究者将5A和5B分别对应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般而言,5A1系列的高校在我国被认为包括“985”大学、部分“211”大学, 5A2则包括一部分“211”大学以及大量地方本科大学,人才规格由高到低有硕士、本科和专科;5B则是指高职高专院校,也包括硕士、本科、专科层次院校,但目前我国只有专科层次院校。在我国,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通常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标准来区分三类高校:5A1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教学内容一般以纯理论知识为主;5A2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5B高校则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但偏重实践性技能。毫无疑问,5A1与5B的人才类型界限比较明确,5A2与5B的界限则不太明显,但基于我国地方大学培养的主要是本科层次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专科层次人才。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很多高校都是按学术型人才模式进行培养,即便是本应定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5A2类高校也都有意无意地按学术型人才方向去办学,导致学术型人才过剩而技术型人才匮乏,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极不匹配。

二、 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必要性(一)能够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广东省“三促进一保持以及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结构和素质也产生了新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广东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实现中高本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的利好政策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在政策支持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高职衔接也几经波折并逐渐优化。广东省是塑料大省,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初、中级层次人员严重缺失,亟需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由于高分子专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本科院校开设较多;广东地区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专业;而广东省中职学校没有高分子专业,所以,与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化工类专业“3+2”合作,通过中职学校招生,实行“宽口径”专业衔接。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广东省“十二五”优先发展产业LED、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与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又由于高分子加工专业涵盖了化工、机电、控制及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专精要求,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从广东省的人才培养来看,开设有高分子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偏重于科研,实训时间及条件严重不足,对加工生产线缺乏总体认识;而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了一年,在基础理论方面和思维提升锻炼方面存在不足,工作中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空间不足。因此,目前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出现了“本科的学生深入不下去,高职学生提升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使技术型人才匮乏;教育发展的规律及生产力发展都要求双方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资源互补,专业“对口衔接”协同培养新型高级技术型人才。

(二)发挥中高本教育资源效益,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广东省2012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广东将进一步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打通以后,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面向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化工大类的中职毕业生,实行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打通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通道,探索中高衔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新路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实现职业教育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本科院校具有雄厚的学科优势及师资等资源,高职院院校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等资源。根据国家、省教育规划改革文件精神,选择石油化工特色院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合作,协同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求,在获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也充分发挥了两种类型院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为打造新型办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提供有效途径与措施。探索高职、应用本科对口衔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新路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实现职业教育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三、 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可行性

1.国家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中高本”衔接提供了契机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广东省教育厅以“通知”或者“意见”的形式,也出台了一系列中高衔接执行条例;2012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3号)文件,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在政策支持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广东中高职衔接渐成体系;高职院校也开始与应用型本科合作,专业对口衔接,协同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了两种类型院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新型办学模式。

2.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中高本衔接”提出了要求

广东省是塑料大省, 截止2009年,广东省规模以上企业3796家,中小企业星罗棋布,从业人员超过50万,年产值2372亿元,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同时也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发源地。塑料企业行业调研表明,高分子行业的从业人员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等几个层次,初、中级层次人员严重缺失,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亟需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另外,另外,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97年~200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持续九年走低,已从2574万人降低到1694万人,此后四年,该数据保持在1700万人左右。高中毕业生的生源逐渐减少,未来高职的主要生源是中职生,中高职如何衔接,研究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日显迫切。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支柱产业,广东省“十二五”优先发展产业LED、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与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又由于高分子加工专业涵盖了化工、机电、控制及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专精要求,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这要求高校提供大批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因此,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培养的改革,形成四年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满足广东省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3.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为“中高本衔接”提供了保障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始创于1960年,办学历史长,基础扎实,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专兼并举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以小型生产为依托,融教学、生产、研究、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五位一体”的综合化实训基地,这些教育资源为“中高本衔接”提供有力保障。

4.职业资格标准实施为“中高本”课程衔接提供了依据

中高本教育衔接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一体化,而中高本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研究技术型人才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中职、高职、本科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区分中、高职、本科培养技术人才的目标差异。[4]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联合多家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制订的《塑料制品配料工》、《塑料成型制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已上报劳动部审批,每个工种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4个等级,为合理构建中高本专业课程标准提供了依据。

四、 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中高职“宽口径”专业衔接

根据“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一体原则,无论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区域经济或者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两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与设置要一体化。专业是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条件,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5]。本案例,选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专业与广东省石油化工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石油化工专业进行三二分段“宽口径”衔接,以期达到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为经济发展加力。

(二)“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合理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源头,也是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根据高分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院校的代表到我校参加《材料类专业中高衔接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研讨会》的研讨意见,再结合与中职学校化工大类专业宽口径衔接的特点,高分子专业三二分段五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按2+0.5+0.5+1.5+0.5形式进行,具体见图1:

图1高分子专业三二分段五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完成,职业技术课与专业综合实践课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衔接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高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完成,职业技术课与专业综合实践课一般安排在第八至第期完成,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十学期进行。

五、 高职、本科教育“对口”专业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围绕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双方办学现状等方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现有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专业群建设基础扎实,并可依托双方的校外实训基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省级工程中心(广东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开展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采用“2+1+1”的“对口衔接”协同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读,主要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5~6学期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主要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7~8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学习,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谢文静. 广东省高职院校达标性考试加开放式招生模式的思考. 高教探索,2008 (4)

(2)赖红英, 广东中高职衔接试点再扩大, 中国教育报, 2012-5-15.

(3)方泽强,分类视角下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探略,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4)吕江毅,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11)

(5)胡丽霞,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的实验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2

广东教育论文篇4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抗El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广泛参与性三大特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

我们党素有重视学习研究历史科学的优良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就对历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历史教育的特殊功能?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对历史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对于民主革命的胜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历史教育置于它应有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抗日战争是需要动员千千万万民众共同参与的伟大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负有领导全民族人民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利用历史知识的教育功能?动员广大民众奋起抗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针。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段话?把革命的理论、历史知识、对实际运动的了解摆在相同的地位?使历史知识这一要素与革命运动胜利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号召全党?“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1]刘少奇曾经指出?“所谓中国党的理论准备?包括对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21他要求“一切干部?一切党员?应该用心研究二十二年来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应该用心研究与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及其他方面的学说?应该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针对党内一些人不注重学习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现象?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严肃指出?“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他要求在全党形成学习研究历史的浓厚风气?使全党同志“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E“。

中国共产党的经典作家们对历史及历史教育功能的精辟阐述?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对于促进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上奠定了历史和历史教育在我们党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二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国情?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保证革命事业顺利发展。深入认识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是革命党克敌制胜的最重要的法宝。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1]因此?要想认识中国的现实?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

只有充分深入地认识了国情?才能找到现实中国社会“内部联系”这个中国革命之“的”。找到了中国革命之“的”?才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对于这点?陈云曾强调?“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既是倡导学习研究历史的典范?又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他在党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和贡献最大?这与他深厚的历史科学功底密不可分。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那样?“毛泽东的着作有不少篇幅是讲历史的。读毛泽东的着作也得懂得历史。”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成果作为革命事业的有益借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我们党在整风中加强了党史教育?目的是使全党“彻底了解我党历史经验?避免重犯错误”【3]。经过认真系统的党史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对以往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有了深刻地体会?从而把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轨道上来。对于这点?邓小平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凡是研究了一下党史的人?一定会深感整风的重要的。”[61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还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文件?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吸取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因胜利而犯错误的深刻历史教训。

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教育中所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1]。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对这份珍贵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毛泽东要求全党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因为“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弘扬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于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坚持抗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应该着重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特别注意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认真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是民主革命的需要。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召开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刘少奇也指出?“为了要使我们有知识、有经验和有预见?我们就必须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外国人民斗争的经验?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在革命实践中?既要“根据群众斗争的经验?同时也要参照历史上、各国的经验”。

认真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把重点放到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更是民主革命的迫切需要。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不重视学习历史的现象指出?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还就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作出过很多精辟阐述?例如“古今中外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正确的原则和法。

二、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的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教育功能?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到神圣的抗战事业中去,中国共产党在重视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又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活动。

首先,随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党领导下的革命史学工作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培养更多的十部,我们党加快了建立干部学校的工作步伐。1940年底,毛泽东强调:

“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各个根据地的各类干部学校不断涌现。在革命圣地延安,更是集中办起了一大批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按成立时间为序,我们党所开办的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学校是:193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党校、1936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1938年成立的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合人学、1939年成立的中国女子大学、1940年成立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等。另外,中、小学教育.农民夜校等也广泛发展。

各类学校都对学员和学生进行社会历史和时事政治教育,特别要求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例如,延安大学开设的课程包括边区建设概论、中国革命史、革命人生观、时事教育等。大学的教育原则是强调为抗日战争服务,培养一大批能做事、了解中国国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的革命青年。十部学校的领导人多为久经革命锻炼的党的高级干部;教师多为富有革命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的名流;学员多为全国各地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先进青年。

其次,在延安整风中,我们党把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列为党员干部学习的主要内容。党的七大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活动。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高级领导干部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的政策,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国情,结合学习对“三风”进行整顿。1940年前后,毛泽东写了大批关于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文章,例如《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对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经典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全党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党的七大召开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报告和发言,在对国家前途命运、战争形势、党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同时,也对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

再次,抗日战争时期,在我们党领导和影响下,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外的东北沦陷区、重庆等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涌现出一批革命史学工作者和历史文学作家。

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我们党领导成立的培养东北军政千部的基地。该校在教学安排上,不但系统讲授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而且还专门开设红军长征史、《八一宣言》、东北的历史和地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及******的卖国行径等专题课程。着名历史文学家郭沫若在重庆坚持以笔作刀枪,写出《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五部大型历史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们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起到激励人心、焕发民众抗战热忱的宣传效果。

1944年,郭沫若还以历史为依据写了《甲申二百年祭))一文,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末农民战争予以分析评价。由于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被我们党作为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党员干部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列为整风文件之一。另外,革命史学工作者李平心、韩启农等也编写出版了一批史学着作。李平心所着的《中国现代史初稿》、《论新中国》两部历史着作,运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革命运动近百年的历史事实,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新中国成长的道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批驳了******政府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倒行逆施。韩启农所着的《中国近代史讲话》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大众历史知识普及读本,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列为历史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在对群众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鼓舞了广大民众抗战必胜的昂扬斗志。

三、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活动的特点

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广泛参与性花大特点,为我们今天开展历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性是指我们党把对历史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训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党内不大注重学习研究历史的状况,并从理论上对学习研究历史与加强党建和党的团结统一、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辩证关系加以科学阐释,恢复了历史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肯定了历史教育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发展使历史教育成为今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实践性是指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注意把历史教育与动员广大群众奋起救亡图存相结合,利用历史着作、历史教材、历史文学、历史话剧、历史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知识,教育广大民众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政府的反动政策,歌颂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为抗口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广东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对策

一、引言

广东省已建立17所独立学院,且皆已发展成为万人大学。对于这些瞬间成长起来的“超级航母”,如何提升他们的教学质量、打造他们的竞争力,创新优势,持续成长,不仅是整个教育界,更是独立学院本身生存和发展迫切要考虑的问题。

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的投资,仅限于硬件层次,即开展正常教学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而对于核心竞争力等软实力是没有概念,更缺乏一套针对性的体系对各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必不可少的新生事物,但是其综合办学效果和竞争力的评估目前却没有成熟的理论和评价体系。因此,如何构建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此体系如何对广东省独立学院进行评价,并找出其发展中的优劣势,是高等教育管理者、独立学院运营者、学界研究者关心的重点。

二、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论文对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出对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总体评价方法,主要有1.围绕独立学院体质优势来研究核心竞争力;2.从知识的角度研究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3.从某一具体要素角度研究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虽然以上的观点对于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阐述各有千秋,但是只是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从某一方面来研究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缺乏量化的研究方法,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理想效果,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理论还需在与应用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认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学质量、资源竞争力和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因此,本论文将高校独立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得到了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体系:

图1: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后,我们需要设定这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评价中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HP),其主要思路是,在判断矩阵中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设定的标度为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通过得分加总就可以得到指标权重。通过邀请专家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可以计算得出所有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见表1)。

表1:各二级指标权重

三、广东省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本报告的核心就是对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广东省独立院校核心竞争力进行测量之前,应该制订一个测量标准,本课题根据《201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独立学院综合排名第一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核心竞争力各指标评分基准(各项为满分5分),找出广东省各独立学院的相应测量分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广东省各独立学院评价指标分数

注:其中A-Q为各独立学院,按次序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广东省独立学院各二级指标的均值如下表所示:

图2:广东各独立学院二级指标测量图

从以上的二级指标可以看到,其中最高分为B25,即科研能力,从电子数据库的搜索情况来看,广东各高校的发稿量较高,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其检索论文篇数可达843篇,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广东独立学院论文检索量都非常高,比如新办学院,如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其发稿量只达64篇。同时B12指标也偏高,也可以看得出,广东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情况比较良好,这与广东经济等有一定的关系,也跟广东独立学院的明确定位也有一定的关联,比如位于花都的华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定位于花都的汽车区域经济,华软软件学院定位于游戏动漫等特色专业。

同时B11与B15分数较低,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这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因此独立学院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制订相关人才招聘计划,留住人才,提升人才是不可忽视的。

四、广东省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广东省独立学院在成长阶段,仍然面临着来自外部和自身的重重困难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也制约着广东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1.政策法规缺失;2.认识上的不足,观念上的制约;3.内部管理体制不清;4.融资渠道过窄,发展后劲不足;5.教师流动率大,结构不合理。

未来十年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黄金期,若要在此十年黄金期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解决上述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鉴于此,本课题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1.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的法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独立学院及民办高校得以茁壮成长的先决条件;2.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营造和谐共生环境;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科学弹性的办学定位。

五、结论

在独立学院的最终发展是独立,而要顺利独立,核心竞争力不可忽视。独立学院只有发展及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本论文不仅构建出一个评价各独立学院的评价体系,而且还对广东省各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各个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为各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广东省独立学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是从属于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为《广东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志红.试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消费导刊,2009;

[2]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1990),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68 lss.3, May/June,P79-91

[3]刘瑞波.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

[4]郭秋平.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演进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77-82;

[5]王继华,文胜利.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1(4):83;

[6]杨昕,孙振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1(4):83;

[7]谢卫红,王永健,王晓燕,高瞻.国内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8]李宏波.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2008;

广东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 广东 经济增长率 贡献

高等教育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贡献,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达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测算广东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于处理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模型选择

在定量分析中,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是国内外众多估算方法的基础,本文也主要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教育投入和经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是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研究二十世纪处在研究美国制造业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作用时得出一个生产函数,即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

Y=AKαLβ (1)

这个生产函数可以表述为:假设土地数量没有变化,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抽象为资本K、劳动L和技术进步率A,K、L可以相互替代,且能以可变的比例组合,又假设经济发展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都以其边际产品作为报酬,规模报酬保持不变,那么在时间t范围内变化的中性技术进步的产出增长模型可以被构造为:Yt=At KtαLtβ (2)

其中,Yt是第t期经济产出量,用GDP表示; At为第t期技术水平,一般作为常数;Kt为第t期的物质资本存量;Lt为第t期人力资本存量;α是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β是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而且α﹥0,β﹥0,α﹢β=1 。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也就等于使初始劳动力投入量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将劳动投入量细化为初始劳动力L0与教育投入E的乘积,于是公式(1)就可以转化为: Yt=AtKαt(L0tEt)β (3)

这同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卢卡斯(Robert E Lucas)于1988年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Y=Kα(Hl)1-α的思想基本一致(《经济增长导论》,2002)对公式(3)两边取自然对数后再求时间t的全导数,然后再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得到方程:y=a+αk+βl0+βe(4)

其中,y表示一定时期内经济的年均增长率,a为社会技术进步的水平增长率,α表示产出的资本投入弹性,K为资本投入的年均增长率,β表示产出的劳动投入弹性,l0代表初始劳动投入的年均增长率,e代表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因此,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可表示为:

Re=(ye/y)×100%=(βe/y)×100% (5)

公式(5)是目前国际广泛采用的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模型,它表示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产值的增长率占国民产值总增长率的比率。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e也可以表示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出广东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β的测算

在本文的模型中,β的系数值对模型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根据广东省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的方法,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t=AtKtαLtβ 的基础上 ,通过 两边取自然对数构造线形回归模型:lnYt=lnAt+αlnKt+βlnLt,设α+β=1。为避免出现序列自相关和多重共线形问题,在上述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一阶差分方程: lnYt- lnYt-1=C0+α(lnKt-lnKt-1)+β(lnLt-lnLt-1)+θ,设α+β=1。这里θ为随机误差项,假设其均值为0,且自变量的一阶差分与随机误差项无关。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78=1),实际投资额(1978价格),实际资本存量(1978年价格)来自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P42-43

2001-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78=1),实际投资额(1978年价格),实际资本存量(1978年价格):根据张军等(2004)采用的方法计算得出。

运用SPSS软件求出β的值,其中,Y表示广东省2000-2009年实际GDP,参见表1;K表示广东2000-2008年折旧后的资本存量,参见表2;L表示广东省2000-2009年从业人数,参见表3。

将广东省历年GDP对数的一阶差分lnYt- lnYt-1、实际资本存量对数的一阶差分lnKt-lnKt-1、从业人数对数的一阶差分lnLt-lnLt-1,代入一阶差分方程:lnYt- lnYt-1=C0+α(lnKt-lnKt-1)+β(lnLt-lnLt-1),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建立的广东省劳动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回归模型是成立的。从回归结果得到广东省的的劳动的投入弹性β为0.636。

三、 计算广东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e和高等教育的年均增长率eh

第1步,分别计算2000年、2008年广东从业人员的人均教育综合指数

(一)用教育综合指数代表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投入量,需要确定劳动简化率

关于劳动简化率的确定是个复杂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西方的丹尼森和麦迪逊的“工资收入法”(又称“丹尼森系数法”)、前苏联的“复杂劳动简化法”(又称“劳动质量修正法”)以及中国学者的“修正的劳动简化法”。各种方法测算的结果差距比较大,仅中国学者在采用修正的额劳动简化法时就计算出四种(分别根据工资法、教育年限法、工作年总课时数法和劳动生产率法)等不同结果。

丹尼森“工资收入法”在中国使用时,学者们一般是部分地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差别确定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然后与经验值相结合做不同程度的折算,得到的结果虽然有差别,但波动范围不大,崔玉平(1999)按三级(初等、中等和高等)得到劳动简化系数为:1、1.4、2;李洪天(2001)按四级(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计算得到劳动简化率分别为:1、1.2、1.4和2;杭永宝(2007)按五级(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以上高等教育)得到劳动简化系数为1、1.28、1.38、1.81、2.2。由于目前广东的研究生所占比例还比较小,可以把他们归入本科学历,所以本文根据综合考虑采用杭永宝的劳动简化系数。

(二)计算2000年、2008年广东省人均受教育年限数据

根据模型Re=ye/y×100%=βe/y×100%的要求,需要用一定时间段内的数据来反映增长率,又依据“教育综合指数”的内涵,需要人均受各级教育年数来计算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获取性以及可比较性,本人选取《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中的数据。

资料来源:2000年数据:根据《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全省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各行业人口》(P3046-3053)中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2008年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2009年,P77。

计算公式:Pi=Ni∑Xi,其中, Xi是各级文化程度分布比例,I={(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大学本科以上)};Ni是各级教育规定年限(假设小学受教育年限为6年;假设初中受教育年限为3年,高中包括中专受教育年限为3年,并且把这3种教育统归为中等教育;假设大专受教育年限为3年,大本以上受教育年限为4年,且把这良两种教育统归为高等教育。前面介绍过由于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本文把这部分从业人员归为受过高等教育)。

2000年广东省15岁—64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各级教育年数计算如下:

人均受小学教育年数:S小=(25.9+49.9+16.8+3.6+1.5+0.15)*6/100=5.871

人均受初中教育年数:S初=(49.9+16.8+3.6+1.5+0.15)*3/100=2.159

人均受高中教育年数:S高=(16.8+3.6+1.5+0.15)*3/100=0.66

人均受大学专科教育年数:S专=3.6*3/100=0.108

人均受大学本科教育年数:S本=(1.5+0.15)*4/100=0.066

则2000年广东省就业人口人均受各级教育年数总数是5.871+2.159+0.66+0.108+0.066+=8.9135。同理可以计算出2008年广东省就业人员人均受各级教育年数依次为:5.923、2.37、0.8133、0.162、0.1364,人均受教育年数总数为9.4047。

(三)2000—2008年广东省就业人口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e

计算公式:e=∑PiSi,其中,Pi是各级劳动简化系数,Si是人均受各级教育年数,i=(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

2000年广东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综合指数为:

E0=5.871+2.159×1.28+0.66×1.38+0.108×1.81+0.066×2.2=9.881

2008年广东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综合指数为:

E1=5.923+2.37×1.28+0.81×1.38+0.162×1.81+0.1364×2.2=10.668

2000年—2009年间广东省就业人口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采用几何平均法:e′={(E1/ E0)1/n-1}×100%={(10.668÷9.881)1/8-1}×100%=0.97%

同理2000年-2009年间广东省就业人口高等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eh′={(0.162×1.81+0.1364×2.2)÷(0.108×1.81+0.066×2.2)}1/8-1=6.21%

由于工资的差别进而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个人的禀赋素质、家庭背景、勤奋努力程度等都会导致工资收入的差别,只有一部分差别可以归因于所受正规教育的不同,而且,劳动力质量、素质、技能的提高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正规教育,因此,按照丹尼森等西方学者通行的算法,对于依照工资差别而计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即由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量的增长率)用0.6做折算,于是得到广东省教育综合指数年平均增长率的修正值:e=0.97%×0.6=0.582%。广东省高等教育综合指数年平均增长率的修正值:eh=6.21%×0.6=3.726%

第2步,计算广东省2000-2009年间高等教育在全期年均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中的比率(Eh)。排除高等教育后,2000-2009年间广东省高等教育综合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5.923+2.37×1.28+0.81×1.38)÷(5.87+2.159×1.28+0.66×1.38)}1/8-1=0.68%。由此可得,2000-2009年间广东省高等教育在教育综合指数平均增长率中的比率为:eh′=(0.97%-0.68%)÷0.97%=29.9%。

(四)计算2000-2009年广东省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y

我们用GDP的增长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考虑到物价指数的上涨,所以要剔除物价因素,计算2000-2008年间GDP的实际增长率。以本国货币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率习惯上称之为实际增长率。为保持一致,这里依然以1978年为基期,那么,根据表1,我们知道2000年和2008年的GDP的实际值分别为3233.1966、8768.58885,2000-2008年间GDP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y={(Y1/Y2)1/n-1}×100%={(8768.58885÷3233.1966)1/8-1}×100%=12.86%。

(五)计算2000-2008年广东省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GDP)增长率的贡献Re和Rh

根据上面推导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表达式Re=(βe/y)×100%,将β=0.636、e=0.582%、eh=3.726%、y=12.86%分别代入 ,则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Re=(βe/y)×100%=(0.636×0.00582÷0.1286)×100%=2.9%,同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Rh=2.9%×29.9%=0.87%。2000-2009年间广东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实际增加值为2.9%×12.86%=0.373%,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实际增加值为0.87%×12.86%=0.112%。这表明:广东2000-200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2.86个百分点中的0.373个百分点是由教育带来的,0.112个百分点是由高等教育带来的。这表明广东省的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比较低的。

参考文献

[1]陈璋.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李洪天.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

[3]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4]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广东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广东书法教育;考试模式;书法格式

近几年,伴随着广东省高校硕士、学士学位的设置与教育,以及中小学除在语文、美术课增加书法内容外,还把书法课设为为必修课。广州书法教育在广州书法教育史上掀开了新的篇章,具有当下的意义。其诸多成果令全国书法教育界有目共睹。

广东省教育厅最近发文,将书法列入该省中小学必修课。按照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节。书法教学将纳入广东教育质量检查体系,但暂时不会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体系。[1]

然而,广东书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例如:高校、中小学等级考试只是单一为了技法而技法的考试和训练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导以及师资力量薄弱,不少学校存在语文教师、美术教师教授书法课而专业老师少之又少等等。由是观之,当前广州书法教育不容乐观,由于招生考试的单一式的技法模式,造成了书法教师只注重技法,而严重影响了其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以“书”养人。而更为严重的是书法教师在授课时的误导,致使中小学出现大一统的入门字体和章法模式。这种长期单一的招考模式、教学中的只重技法而漠视人文精神要求的状况以及教师对技法训练过程中的误导长期循环下去,令人担忧。因此,当今不少书法教师对诸上问题或是误解,或是评价失当,有些问题还存在分歧。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就以下三题,为之一辨。

从广州高校招收书法硕士、本科到中小学普及书法课可知,广州书法教育不断的完善。而高校中小学的如火如荼的招考背后隐藏着单一技法招生的困窘模式。我们不妨考察一下2007年广东高校、中小学专业招生考试和训练科目:

资料一:

资料二:

据介绍,针对不同年级,书法教学有不同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以硬笔字教学为主,小学三年级以上转为毛笔书法,以楷书和隶书为主。初中阶段加入行书学习,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包含有书法模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体系。[2]

资料三:

据了解,书法课教学首先是选帖,然后是临帖。中小学生将根据年龄的不同分阶级学习不同的字体,教育部门建立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其中小学阶段以唐代楷书为主,魏晋楷书及魏碑楷书为辅,1至3年级多选择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4至6年级,选临唐代楷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魏晋楷书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十三行》等;中学阶段临摹王羲之书法《圣教序》、《兰亭序》,唐代张旭《冠军帖》和怀素《自叙帖》等。[3]

我们从资料一、二、三可知,这种整齐划一的考试方式,即以单一的技术技能考试为基准(笔者也考察了广州美术学院硕士招生初试考理论与书法创作,复试考书法临摹,湛江师范学院本科招生单纯的考技法,这也说明两高校较为注重技法,而广州美术学院在注重技法的同时也注重理论研究。),缺少广泛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又因各院校只注重技法考试,作为广东的各个高校、中小学的学生们每天所学习的和老师所教的只有技法,长期下去,只能达到“黔驴技穷”的地步了。正所谓:唐张怀瓘《书议》云:“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等十九人皆兼文墨。” [4]其学养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了。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隐藏在考试之外的两大困窘问题:一是老师受自身的知识结构及其长期整齐划一的纯技法考试和训练模式,使得书法教师无暇顾及学术研究了。从此书法教师再也达不到像宋·苏轼《和董传留别》中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了。二是学生学习书法存在追逐奖品功利思想。从整个广东教育的状况来看,有不少学生学习书法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奖状,目的是为了在学校争得加分的机会和荣誉。从广东中小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书法兴趣浓烈的、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生;另一类则是有一些兴趣或毫无兴趣的而抱着一种只要利用书法获取荣誉即心存功力思想的学生。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有兴趣的东西才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这一点不难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5]由于这种只是为了技法而技法的招生和教学模式,致使当今书法教育与现当代书法发展人文精神不相吻合,长期循环下去,“教”与“学”的问题严重脱节,令人深思。

笔者以为,在书法教学中加强技法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修为与妙悟。用侯开嘉先生的话说:“理论支撑技艺,方可长远。”广东省省教育厅教研室艺术科副主任周凤甫强调说:省教育厅新制定的教材、教学大纲目的是端正书法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开设书法课不只是单单为了让孩子写一手好字或者多培养几个书法家,而应当是在书法课的教授中穿插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6]

【参考文献】

[1][2]贺林平.小学学楷书初中学行书 广东中小学书法成必修[N].人民日报,2007-07-31(11).

[3]贺玉玲.全市中小学将全面开设书法课[N].珠江晚报,2007-11-15.

[4](唐)张怀瓘.书议[A].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50.

[5]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6.

广东教育论文篇8

第一,今年与三年前的上届南海区骨干教师相比,我校的数量翻了一番多,由原来的6位南海区级以上骨干老师变成现在的13名区级以上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拥有骨干老师数量比例在南海区公办学校处于首位。其中谢景如校长被聘为广东省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刘志伟主任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谢景如、刘志伟、关娜红、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师成为市、区的骨干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区级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50多篇,获奖论文200多篇。其中,刘志伟教师论文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比获一等奖。第三,学校教师编写的《科技与创新》、《艺术与欣赏》和《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三种校本教材已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部分内容在《广东科技报》连续转载43期。

二、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第一,近十年来我校升中考试成绩在南海区公办学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学生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有683人次、部级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其中,科技创新、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天文奥林匹克、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等竞赛成绩均居佛山市、南海区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27届、第28届、第29届、第31届和第33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总决赛获得四个冠军、一个亚军和两个最佳创造力奖,成为本项目比赛成绩的世界最好纪录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连续六年获得金奖,参加第23届、第24届和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均获得奖励,参加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获两个金奖其中洪浩源同学获总分第一名、。

三、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一,我校科技教育课题获第七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个课题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第二,我校出版的《九江镇中学科技报》被评为中国优秀校报,至今已出版44期。第三,我校近五年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科技爱好者,其中苏晟章同学被美国著名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录取。第四,近五年我校科技教育成绩获省级以上荣誉和奖励超过20个,其中主要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中国当代特色学校、中国创新型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发明创造示范学校、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推广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第五,办学成绩吸引了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关注。近五年来,每年有超过1000人次到我校参观交流,还先后吸引了俄罗斯、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专家和学者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第六,近五年学校的科技教育经验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广东教学研究》、《中国科技教育》和《广东科技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上进行刊登和播放。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范文 下一篇:未来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