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3:17:16

广东教育论文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 iPad中文网站等 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探析 海外中文网站生存状况调查 中文网站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信息的质量评估 浅析境外体育中文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外学人在中文网站的言论特点研究 值得关注的十大智能硬件中文网站 财经中文网站 “人气基因”与竞争力趋势 论中文网站整体艺术设计的评价原则 美国新开通中文网站 彰显“中国热” 朱稣典在音乐出版与音乐教育上的成就述评 垮掉的中文网络 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评 论音乐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研究 音乐教育简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版权所有人: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中学生、音乐爱好者。适用范围:中学音乐备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查询与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暨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广东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全一册)开发与建设的。从横向分类来看,网站内容包括音乐艺术、音乐要素、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从纵向结构来看,网站内容包括单元、州别、中国分类、外国流派、人物、作品。可以说该网站是一本全面的网上高中音乐教科书。该网站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是高中音乐教师、学生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习者可以利用的音乐资源网站。

四、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一)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

版权所有人: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关于奥尔夫、奥尔夫动态、会刊、招生讯息、李妲娜文集、刘沛文集、论文集萃、译文天地、教材教具、奥尔夫中国认证、奥尔夫之家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资料查询和下载。网站特色:该网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专门网站。该网站为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体系概念、最新动态、委员会会刊、教学案例、培训信息、专家文集、论文集萃、译文荟萃、教材教具等资料,还提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认证和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等服务。该网站是一个由音乐教育专业机构创办、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以学术资源和服务为内容、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

(二)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网络实名:郭声健艺术教育网,网址:http://www.sj—

版权所有人:郭声健。是否收费:否。主要板块:艺教动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集萃、教学点评、教案精选、艺术启蒙、新书推荐、投稿专线等。适用对象: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适用范围:音乐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学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及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参考,音乐教育论文浏览,音乐教案交流与研究,音乐启蒙教育研究资料浏览,音乐教育新书查询等。网站特色:该网站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主办,是一个以音乐教育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音乐教育研究型网站。该网站的资源主要有:音乐教育课题申报与研制指导、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音乐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音乐教学个案点评与教案精选、音乐启蒙教育研究成果资料、音乐教育新书推荐等。该网站为音乐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到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资源,其音乐教育专家主办的背景也为其资源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哈睿.论音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倪军.网络环境下高等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音乐探索,2006(1)

[3]袁莉萍.论音乐信息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3)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涉及到女性职业发展、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该刊每季度出版一期,以发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成果为主,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杂志主要关注女性职业发展的问题,从女性学、职业教育和职场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女性职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旨在推进女性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

它在女性专业、女性学及女性职场文化等研究领域内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为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该杂志还扩展了女性职业教育的研究领域,关注女性在各行各业中的职业发展和平等权利的争取,促进了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全面发展。

该杂志的读者主要来自广东省,包括广东省内大学、社会各界学者以及关注女性职业教育的广大读者。它为广东省内的女性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一种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使她们得以了解最新的女性职业发展研究动态和各类女性教育和职业培训活动。同时,该杂志的发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学术研究和政策建议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论文统计与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01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是专业的教学类期刊。该期刊精选并全文转载全国历史教育专业期刊及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历史教育论文。这些转载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能更好地透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年度热点。本文将以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探究2015年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年度热点,并据此展望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新路向。

一、《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度全文转载的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统计与分析

1.栏目设置情况分析

栏目设置情况可以较全面地体现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特色,有效地反映学科的研究倾向和研究热点,起到引导读者阅读和指导作者撰稿的作用。[1]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了25个与中学历史教育相关的栏目,全文转载了98篇中学历史教育论文。从表1可以知道,论文转载数量比较多的栏目是《教学研究》《学科视点》《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在2015年设置的与中学历史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多达11个,具体为《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概念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价值观与历史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教学目标确立》《高三复习教学》《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和《历史故事运用》。其中,专为历史学科设置的专题栏目有《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概念教学》《价值观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和《历史故事运用》,一共转载了16篇论文,其他专题栏目则是历史与地理两个学科共有。在这些专题栏目中,每年都出现的是《高考试卷评析》栏目。与2014年的专题栏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更加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育价值观以及历史教学方法等研究。

2.源杂志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数量分析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来自25种不同的期刊(见表2)。《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的论文转载量排名前三,一共被转载了45篇论文,大约是全年论文转载总数的46%。由此可知,这三大期刊是宣传和促进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重要刊物。另外,《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等教育类期刊也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历史教育论文。

3.作者情况分析

(1)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统计分析论文作者的合作情况,能直观地认识全国不同单位之间在历史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交流状况。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中学历史教育论文里有16篇合作论文。其中,高等院校、教研部门与普通中学的合作论文有7篇,约占总数的44%。在合作论文中,同单位以及同省不同单位合作的论文有10篇,跨省合作的论文有6篇,占合作论文总数的37.5%,较2014年相比有所增长。历史教育研究应该提倡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探讨,利用信息化条件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研讨,通过不同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交流合作。

(2)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发文分析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所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的作者来自80家不同的单位。其中,有2家单位的论文转载量为3篇,分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还有16家单位被转载了2篇论文,分别是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江苏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3)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清晰反映出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间布局特点。由表3可以知道,《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所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集中分布在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福建、上海和四川这7个省市,说明这7个省市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热情较高,状态活跃,在2015年发表了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江苏、浙江、北京3省市所发高质量论文数量排名前3,表明这3个省市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水平较高,这可能得益于其教育部门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视。

(4)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系统分布

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系统归属能够知道,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生力军分布在哪些单位系统,不同单位系统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活跃状态以及研究能力。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系统大致可分为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出版社和编辑部、教研部门四大类,本研究中这四类单位系统的第一作者比重分别是32.65%、50%、2.04%和15.31%。据此可知,普通中W是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主阵地,高等院校和教研部门的研究者也成为研究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主体力量。

二、2015年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热点

1.历史课程研究

“当学生完成学校历史课程的学习后,他们应该知道些什么?他们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学生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后仅仅积累了一些需要记住的历史事实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2]。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而中学历史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承载功能。一节好的中学历史课,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应该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马维林、黄敏指出: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价值引领。历史价值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求真、扬善、唯美的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引领学生感悟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各国文化和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第6期)*。唐琴、石晓健认为承担公民教育任务的历史课堂忽略了“人”,弱化了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把历史学科教育价值概括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历史价值判断能力的孕育”;主张通过构建学术性课堂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学科素养和历史意识的发展,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倡导适应时代需要,符合社会进步和世界潮流的价值立场;认为人性教育、公民教育、和平教育等构成了21世纪历史新课程基本的“时代性价值取向”(第6期)。倪仲指出历史教学中“一分为二”式的评价过于简单化和公式化,简单套用“一分为二”式的评价导致了历史教育价值缺位;主张历史教师就应该大胆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方式,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我们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真正用价值引领学生(第6期)。历史教育是一种历史认识教育。历史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陈志刚认为历史教师应当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正确的历史认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富于社会批判和建设精神的现代公民素养,获得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第6期)。王凤侠也指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健全成长,对其灵魂以价值引领;历史课仅有史实、仅做事实判断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价值判断;历史教应抓住历史认知和价值观冲突的问题锻炼、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5期)。

历史教育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徐赐成认为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是相互作用的系统问题,拟订教学目标应该是教育总目标在具体教学内容和情境上的投射。因此,拟订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完整的教育视野,从教育教学的本义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认知地位,以历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为本。他认为历史教育功能一是存续文化传统,二是增进社会理解,三是资佐现实发展。历史教育要以教育目标理论研究为据,把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大致发展线索,了解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第7期)。

2.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是教学步骤、方法、手段或技术的总称”[3]。历史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与思想的人文学科,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深厚,因此历史教学总是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深刻理解历史现象,不能生成复杂的历史思维。要解决这些教学困惑,郭子其认为教师应深思教育情境下的教学策略,通过营造知情交互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位置记忆,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习得迁移能力以及形成批判创造性思维(第3期)。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需要师生交流对话与教师的适当点拨。方颖基于对话教学的新型教学形态研究了“心理契约”理论下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策略,认为在对话中建立以“安全感、信任感、责任感和共情心”为基础的“心理契约”,有助于师生相互理解,增强交流意愿,实现思维交互和情感共鸣,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第7期)。卢晓华认为点拨法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借助“互动”“情境”和“评价”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在看似浅显处点拨使学生逐渐深化认识,在思维盲点处点拨使学生厘清分析路径,点明历史线索,扫清思维盲点(第6期)。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陈善松和吴国雄倡导整体性教学策略。他们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从学科系统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整体认知建构,通过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整体梳理历史脉络以及整体认知历史要点进行科学、有效的历史整体教学(第9期)。

“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4]。要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生成复杂的历史思维,郭子其认为历史教学应该重视诠释方法的价值,引导学生将自我的经验与智慧融入历史发展进程中,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以获得丰富而开放的意义,从而达成深度认识,获得明了的历史见解(第11期)。沈素英则认为历史教学应该站在文化视野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情感的、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的文化背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整合与探究,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培养能力与提高认识并重,融合理性与人文精神,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价值观和确立人生目标与理想(第8期)。

3.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习惯于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学科概念、观点和原理,如果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并能在各种测试中准确地予以复述,就被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然而,这样的“掌握”是受到质疑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触及理解过程及学生内在洞察力的培养。所以,陈新民认为应该重视历史教学设计和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跨学科、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第4期)。为使历史探究性学习更有效,更好实现历史课程目标,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在学习主题、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设计、开发和重新建构(李南亮,第4期)。历史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事实性问题入手,设计解释性问题,进而推进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思考,形成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事实性问题是基础,解释性问题是深化,评价性问题是升华。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怎样看待”“你有什么想法”等问题时才不会出现哑口无言、信口开河、语无伦次、生拉硬拽等现象(吴波,第5期)。

4.历史教育测评研究

表现性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法,正逐渐成为高中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表现性评价的标准称为表现性评价量规。马晓丽认为一个完整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应该包括活动主题、评价内容、权重设置、程度描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和评语建议,在创制表现性评价量规时应注意把握好适切性、可操作性和参与性原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总结,她提炼出的表现性评价量规程序为解读课程标准、确定评价内容、明晰要素特征、选择量规类型、描述评价等级、拟定评价量规以及修正完善标准(第2期)。

每年高考过后的全国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对高考试题的评析。中学一线历史教师通过研究解读并借鉴文章对高考试题的评析,可以深刻认识高考试题的总体面貌及其命题趋势,把握不同题型并总结其答题方法,从而进一步反思和改进往后的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指导。冯一下认为2014年方法类试题数量急剧增加,这将导致史学方法类试题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试题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并推动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史学方法渗透。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化对方法目标的认识,更多地了解史学方法,科学地制定史学方法教学策略。(第1期)郭子其J为高考历史试题品质的优劣在于是否立足于人的历史思想与价值来考查历史思维,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第40题强调历史人物的活动与人的历史思考,强调时代特点与思想内涵的历史性思维,强调思想价值的渗透与思维能力培养,富有历史的时代气息,考查了多样多层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试题设问具有开放性,关注考生的鲜明个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12期)。

四、结语

根据《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数据统计发现,一线历史教师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主体,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也是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合著率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高等院校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的合著情况增多;标注参考文献的意识较弱,但这种情况正在好转。与此同时,被转载论文的平均引文数量和引文比例,说明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还处在主观总结为主的“经验型”阶段,而非“学术型”阶段。

据此,笔者对历史教育刊物、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群体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是背负重任的开拓者。从现有的情况看,一线历史教师仍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群体,而高等院校和教科研部门的历史教育研究者仍将肩负着将历史教育研究引向更高处的任务。研究者还应关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加强对历史教育主体的研究。二是历史教育期刊为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杂志需要关注理论又重视实践,亦要呼吁关注中西部地区的中学历史教育现状,引起中西部研究者的重视,也可以以杂志为媒介,加强东、中、西部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 注 释 ]

[1]张家辉,哈斯塔娜,乔丽娜.2005-2009年《地理教育》文献计量学分析[J].地理教育,2010(12):45.

[2]Peter Seixas, BENCHMARKS OF HISTORICAL THINKING:A REMEORK FOR ASSESSMENT IN CANADA[P/ON]. [2016-09-23]http://historicalthinking.ca/sites/default/files/files/docs/Framework_EN.pdf.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陈永洲,男,1965年10月出生。现任南海区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高二(13)班班主任。1986年7月毕业于佛山师专,1995-1998年就读于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取得本科学历。毕业17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97年10月经佛山市中学教师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至今任现职已满6年,符合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资格。**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六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其中高一一年(1997-1998),高二两年(1998-1999,2002-2003),高三三年(1999-2002),还担任备课组长两年,班主任五年。

六年来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8年6月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同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班主任",还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在1998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成绩突出,被授予"优胜指导奖"。另外,我还坚持教学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荣获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02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02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的六年年度考核中四年被评为优秀。以下我就任现职6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教学教研工作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撰写的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02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02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广东省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省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省大专线均保持在70%-80%之间,超过了省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廖慧媚和2002届的冯凤群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校语文最高分。为南海一中学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6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语文常识归类记忆法"、"成语归类教学"、"病句分析"、"语言、语法、词汇训练"、"文学鉴赏知识的训练"、"如何上好诗词欣赏课"、"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方法"、"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高考考点研究"、"简答题的表述方法"等。通过这些专题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2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自担任一级教师以来,我多次承担市、校级公开课教学,均获得较高评价。1998年在佛山市一级学校评估课中,以新颖的文言文教授《过秦论》,赢得了专家们的好评;2000"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得到了各地同行的好评;2002年在南海市信息技术观摩现场会上,以"问题探究式"上的《愚溪诗序》,以新颖的方式和技术,得到了来自全市专家的赞赏。还多次担任学校的公开课教学,得到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学校优质公开课奖。在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199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2001指导杨翠珠同学参加"成人征文大赛"获佛山市一等奖。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任现职期间先后撰写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谈谈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浅谈中学作文的选材》、《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试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等论文。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语文科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02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02年论文二等奖。正在勤于思考总结,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在佛山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2年通过了广东省教师电脑中级考试;2001年手提电脑进课室后,利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先后制作出《审音表练习》、《诗歌鉴赏》、《写作训练》《林黛玉进贾府》等较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课件,大大提高了的课堂效率,很受同学们欢迎;2002年制作了个人主页,并获得学校个人主页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获得学校教学论文评比语文科三等奖,2003年《愚溪诗序》获得了优质公开课奖。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备课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01学年与年青教师蒋满华同带高三,我与蒋老师互相研究,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很快地熟悉了高三的教学,成为高三备课组的骨干力量。2002年,新教师潘若怡在我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科组老师的一致肯定。

(二)德育教育工作**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1995年、1998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199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1997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广东省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省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2000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省大专以上线有41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8学年我也因此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在过去的六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1-2002年度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晋升后的工作设想1、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在教学中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2、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学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争当弄潮儿。3、主动承担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4、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不断进取。5、积极参与培训青年教师工作,培养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有人说:"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脚就是教材。"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作风自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人总结出教师形象应该是博学多识的学者形象,为人师表的楷模形象,爱生如子的严父慈母形象,爱岗敬业的红烛形象。我将会以此自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六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其中高一一年(1997-1998),高二两年(1998-1999,-),高三三年(1999-),还担任备课组长两年,班主任五年。六年来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8年6月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同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班主任",还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在1998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成绩突出,被授予"优胜指导奖"。另外,我还坚持教学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荣获南海市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的六年年度考核中四年被评为优秀。

以下我就任现职6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撰写的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年论文评比二等奖。

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届、届参加广东省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省平均水平。1999-学年、-学年、-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省大专线均保持在70%-80%之间,超过了省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届的廖慧媚和届的冯凤群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校语文最高分。为南海一中学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6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语文常识归类记忆法"、"成语归类教学"、"病句分析"、"语言、语法、词汇训练"、"文学鉴赏知识的训练"、"如何上好诗词欣赏课"、"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方法"、"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高考考点研究"、"简答题的表述方法"等。通过这些专题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自担任一级教师以来,我多次承担市、校级公开课教学,均获得较高评价。1998年在佛山市一级学校评估课中,以新颖的文言文教授《过秦论》,赢得了专家们的好评;"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得到了各地同行的好评;年在南海市信息技术观摩现场会上,以"问题探究式"上的《愚溪诗序》,以新颖的方式和技术,得到了来自全市专家的赞赏。还多次担任学校的公开课教学,得到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学校优质公开课奖。

在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199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杨翠珠同学参加"成人征文大赛"获佛山市一等奖。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任现职期间先后撰写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谈谈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浅谈中学作文的选材》、《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试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等论文。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南海市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语文科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年论文二等奖。正在勤于思考总结,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年12月参加了在佛山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年通过了广东省教师电脑中级考试;年手提电脑进课室后,利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先后制作出《审音表练习》、《诗歌鉴赏》、《写作训练》《林黛玉进贾府》等较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课件,大大提高了的课堂效率,很受同学们欢迎;年制作了个人主页,并获得学校个人主页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获得学校教学论文评比语文科三等奖,年《愚溪诗序》获得了优质公开课奖。

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备课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学年与年青教师蒋满华同带高三,我与蒋老师互相研究,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很快地熟悉了高三的教学,成为高三备课组的骨干力量。年,新教师潘若怡在我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科组老师的一致肯定。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1995年、1998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199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1997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广东省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省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省大专以上线有41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8学年我也因此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广东省优秀班主任。

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在过去的六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8-1999、1999-、-年度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

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在教学中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学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争当弄潮儿。

3、主动承担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

4、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不断进取。

5、积极参与培训青年教师工作,培养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六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其中高一一年(*),高二两年(*),高三三年(*),还担任备课组长两年,班主任五年。六年来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6月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同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班主任",还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成绩突出,被授予"优胜指导奖"。另外,我还坚持教学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荣获南海市*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的六年年度考核中四年被评为优秀。

以下我就任现职6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撰写的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年论文评比二等奖。

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届、*届参加广东省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省平均水平。*学年、*学年、*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省大专线均保持在70%-80%之间,超过了省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届的廖慧媚和2002届的冯凤群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校语文最高分。为南海一中学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6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语文常识归类记忆法"、"成语归类教学"、"病句分析"、"语言、语法、词汇训练"、"文学鉴赏知识的训练"、"如何上好诗词欣赏课"、"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方法"、"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高考考点研究"、"简答题的表述方法"等。通过这些专题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自担任一级教师以来,我多次承担市、校级公开课教学,均获得较高评价。*年在佛山市一级学校评估课中,以新颖的文言文教授《过秦论》,赢得了专家们的好评;*"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得到了各地同行的好评;*年在南海市信息技术观摩现场会上,以"问题探究式"上的《愚溪诗序》,以新颖的方式和技术,得到了来自全市专家的赞赏。还多次担任学校的公开课教学,得到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学校优质公开课奖。

在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杨翠珠同学参加"成人征文大赛"获佛山市一等奖。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任现职期间先后撰写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谈谈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浅谈中学作文的选材》、《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试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等论文。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南海市*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语文科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年论文二等奖。正在勤于思考总结,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在佛山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2年通过了广东省教师电脑中级考试;2001年手提电脑进课室后,利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先后制作出《审音表练习》、《诗歌鉴赏》、《写作训练》《林黛玉进贾府》等较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课件,大大提高了的课堂效率,很受同学们欢迎;*年制作了个人主页,并获得学校个人主页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获得学校教学论文评比语文科三等奖,*年《愚溪诗序》获得了优质公开课奖。

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备课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01学年与年青教师蒋满华同带高三,我与蒋老师互相研究,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很快地熟悉了高三的教学,成为高三备课组的骨干力量。2002年,新教师潘若怡在我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科组老师的一致肯定。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1995年、1998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199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1997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广东省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省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2000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省大专以上线有41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8学年我也因此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主任、广东省优秀班主任。

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在过去的六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年度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

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在教学中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学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争当弄潮儿。

3、主动承担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

4、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不断进取。

5、积极参与培训青年教师工作,培养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隐性知识;职教师范生;知识管理;障碍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1-0056-05

一、问题的提出

“隐性知识”由英国学者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指从实践和经验中领悟得来的,无法用语言表述,难以被学习、模仿和记忆的知识[1]。虽然教师的隐性知识及管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在对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培养中,隐性知识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运用。现有师范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不足,就在于忽略了大量具有缄默性、情景性、个体性、实践性等特点的隐性教育知识的存在,将师范教育视为一种系统化显性教育知识的外显传递、掌握和应用过程。

职教类师范生是师范生中的特殊和重要群体。基于为职业教育服务的特点,职教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普通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教育经验。因此,对于职教预备师资的师范生来说,隐性知识有其独特特点和地位,应给予高度重视。当前,职业学校正处于教育改革的高速发展期,对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现状的研究,既契合了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对知识管理的新需求,也有助于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提升职教师范生培养质量。因此,本研究拟从隐性知识管理流程的角度,结合职教师范生的成长环境,系统考察隐性知识管理现状并着重分析其障碍点,以期为提高职教师范生的知识管理意识和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二、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为了解当前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现状,参考索妤[2]编制的教师隐性知识管理调查问卷和张瑶[3]编制的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调查问卷,并进行精炼与改编。从知识管理流程角度,将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分为获取、存储、分享、运用、创新等五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上均设置3个题目。问卷共15个题目,每个题目均描述一个教育隐性知识管理的日常表现或态度,如“我喜欢通过与同学交流获取教学经验”,请师范生判断该描述与自身现状的符合程度。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级评定法,从“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依次计1~5分,分数越高代表职教师范生的隐性知识管理能力越强。

研究选取全国八所独立设置、专门培养职教师范生的高等院校之一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进行调查。受调查师范生共467人,年龄在17~26岁。其中,男生164人,女生303人,一至四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28、120、124和95人。

(一)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获取现状

在隐性知识获取上,设置的3个项目分别考察师范生对隐性知识获取的态度和获取途径。表1为不同年级职教师范生在隐性知识获取上的表现差异。

由表1中三个项目的平均数可知,学生对隐性知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平均得分为3.91,表明对隐性知识价值比较肯定;在研究教学名师生活或成长史上,学生得分为2.66,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与同学交流获取经验上得分3.73,表明该途径采用较多。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隐性知识获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项目1上,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四年级(t=2.862,p

(二)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存储现状

在隐性知识存储上,设置的3个项目考察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存储方式和途径。表2为不同年级职教师范生在隐性知识存储上的表现差异。

由表2中三个项目的平均数可知,学生在采取有效方式存储隐性知识方面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平均分为3.55分;在参加教育讲座并做笔记方面,学生得分为2.86,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团队合作中积累隐性知识上得分为3.78,表明该途径使用较多。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隐性知识存储情况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项目5上,三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年级(t=2.487,p

(三)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分享现状

在隐性知识分享上,设置的3个项目考察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分享方式与影响因素。表3为不同年级职教师范生在隐性知识分享上的表现差异。

从表3中三个项目的平均数可知,学生隐性知识分享的意愿较强,平均分为4.00;在影响隐性知识分享的因素上,学生比较赞同学习满意度和同学信任度会影响分享程度,平均分分别为3.78和4.02。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隐性知识分享情况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项目7上,三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四年级(t=2.365,p

(四)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运用现状

在隐性知识运用上,设置的3个项目考察职教师范生对隐性知识运用的态度。表4为不同年级职教师范生在隐性知识运用上的表现差异。

表4中三个项目的平均数均在4分左右,表明整体来说,学生对隐性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情况评价较高。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隐性知识运用情况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项目10上,一、二年级学生得分高于四年级(t=2.650,p

(五)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创新现状

在隐性知识创新上,设置的3个项目考察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创新的表现与影响因素。表5为不同年级职教师范生在隐性知识创新上的表现差异。

从表5中三个项目的平均数可知,学生隐性知识创新在创作教育论文上表现中等,得分为3.07。在影响隐性知识创新因素上,学生比较赞同和谐人际关系或学校激励机制会影响隐性知识创新,平均分分别为4.23和3.82。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隐性知识创新情况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项目13上,三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一、二年级(t=2.214,p

整体来看,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表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师范生充分肯定了教育隐性知识的价值。在有关隐性知识意义的题目上,职教师范生均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平均分为3.98分。在当前师范生的培养中,大多只重视教育显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传授,忽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与提炼。本调查显示了隐性知识在对于师范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也建议各类职业师范院校,应进一步提高师范生对隐性知识的意识,并着力培养其积累、提炼与分享隐性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二是不同年级师范生的表现存在差异。在隐性知识意义和人际沟通相关的项目上,低年级学生的评价高于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可能出于热情和感性,更多地肯定隐性知识的价值,也积极评价合作性活动和人际关系的意义。在隐性知识的理论学习和积累上,高年级学生给出更高评价。这显示出高年级学生更加理性和务实,在以理论学习和深入思考为主要途径的理论提升中表现出更大优势。三是人际关系是影响教育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调查中与人际关系相关的项目均得到了学生更积极的肯定。师范生隐性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分享往往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模仿、实践体验等人际互动活动实现的,良好的人际沟通不仅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活动平台,也创设了积极、愉悦的心理氛围。因此,学校应多为师范生创设相互交流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的活动机会,促进隐性知识在团队中的有效交流和共享。

三、职教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点分析与对策

从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角度来看,隐性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运用、创新等五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本调查显示,师范生在上述环节中的表现有优有劣,整体来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在与理论学习和专业思考相关的维度上,师范生的得分普遍较低。因此,下面专门对本研究中学生平均得分在3分以下及3分左右的项目进行分析。这些项目也反映出学生在隐性知识管理上的障碍点。

(一)研究教学名师生活或成长史的不足与对策

项目2“我研究过教学名师生活史或专业成长史”属于隐性知识获取方面的题目,平均得分为2.66,是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点之一。对教学名师生活史和成长史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隐性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拥有自身特殊的成长背景、生活方式、个性特征和教育方法,其生活史是教育隐性知识建构的基本素材。吴文胜指出,研究教师生活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发职业成长的承诺与动力,推动个人对发展新方向与策略的探寻,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教师专业信念及方法的形成,了解教师个性我、社会我和专业我,促进自我超越[4]。

从教学名师生活、成长史研究的年级差异来看,三、四年级师范生整体优于一、二年级。说明高年级师范生经过师范教育后,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有所增强。教师应结合师范课程教育,向学生传递对教师名师生活和成长史研究的意义,并传授相关的研究策略。如吴文胜提出,生活史思考的五个维度包括:梳理人生阅历、回顾成长经历、认知关键事件、反思价值取向、重塑专业自我。而刘京京和申国昌则倡导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构建教师生活史的研究结构[5]。横向方面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生活等内容,纵向方面则包括教师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嬗变历程。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应倡导师范生多阅读教育名家的传记类书籍,主动研究教学名师的生活史或专业成长史,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这种研究有助于师范生对自身职业成长历程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师范生深刻理解和完整认知真实、生动的教育历程,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价值感和责任意识。

(二)参加专家讲座并做笔记的不足与对策

项目5“我经常参加专家教育讲座并做笔记”属于隐性知识存储方面的题目,平均得分为2.86,反映出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点之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剧。师范生也必须与时俱进,随时准备好扩展和更新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知识型、学习型教师打下坚实基础,而专家教育讲座则是帮助师范生拓展教育眼界、增长前沿知识的重要途径。周晓霞,陈虹漩认为,经过精心准备的各类讲座能够介绍各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态势,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信息储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6]。专家教育讲座能够帮助学生扩展教育视野,促进教育隐性经验的生成。而在讲座中做笔记则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记笔记时并不是简单地记录下讲座内容,而是需要依据讲座的类型、内容、特点和自身需求,主动对讲座中传递的教育信息进行积极建构。

从参加教育讲座和做笔记的年级差异来看,三、四年级师范生整体优于一、二年级。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在校时间更多,相应能够获得更多参加教育讲座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由于高年级学生体验了教育讲座的收获,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知识。根据周晓霞等的研究,当前高校讲座的不足表现在:讲座质量参差不齐;讲座计划性和导向不强;讲座“上座率”高低不均衡;讲座宣传不到位;讲座面临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的冲击和“90后”新生代的挑战等[7]。为使师范生通过听专业教育讲座和做笔记促进隐性知识的生成,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讲座;优化讲座质量以达到深度和广度的有机统一;加强对教育讲座的宣传力度;培育浓厚的教育讲座文化等。在为师范生提供数量多、质量优的专家教育讲座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科学地记笔记,鼓励学生多写“体会式”和“反思性”笔记。

(三)创作教育论文的不足与对策

项目13“我能运用隐性知识创作有价值的教育论文”属于隐性知识创新方面的题目,平均得分为3.07,是师范生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点之三。师范生在隐性知识管理上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对隐性知识的独立反思和理论钻研层面,而教育论文创作的不足正是这个方面的体现。学生虽然有很多实践活动机会去感受和体验隐性知识,但在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抽象、提炼和表达上还存在欠缺。按照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的观点,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基于隐性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组织、融合和提升,进而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间包含了隐性与显性知识之间交替转换的“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社会化”等四个阶段[8]。因此,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上升到理论层面是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阶段,教育论文创作可视为这个阶段的外部表现。而本调查显示,这正是师范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褚远辉和辉进宇指出,教育论文的内容是记载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于交流教育科研成果、建构新的教育理论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9]。因此,论文的撰写必须建立在自身的实际教育活动以及对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之上,既反映出学生的教育实践经历,也体现出他们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从创作教育论文的年级差异看,三、四年级师范生整体优于一、二年级。一方面,高年级师范生经历了师范教育和教学实践环节,对教育活动有更多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同时在教育理论知识上较低年级学生也更为丰富。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大多接受了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训练,更擅长于教育论文的创作和撰写。撰写教育论文,有助于师范生透过教育现象分析教育本质和规律,进而生成更有价值和创新性的新一轮教育隐性知识。借鉴桂建生的观点,建议师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教育论文的创作,以促进对隐性知识的深层次获取。其一是对教育实践和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和把握;其二是加强对教育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深刻分析和认识;其三是有意识地运用相关教育原理或理论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10]。

总之,职教教师的特殊性和专业化发展对知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教育隐性知识的有效生成、积累和构建,可以促进职教师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和完善教育知识体系。对上述三个项目所反映出障碍点的分析表明,职教师范生在隐性知识的理论积累、钻研和提升上主动性不高,行为频次较低。相对而言,师范生更愿意在人际交流、团队合作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获取、分享和运用隐性知识。而在研究成长史、听讲座、写论文等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独立完成、潜心钻研的学习途径上,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师范生则明显表现出不足。因此在隐性知识管理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以“静”的方式去学习,着力提升在体验之余的独立思索,行动之后的自我反思,实践之上的理论积累。

参 考 文 献

[1]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2]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张瑶.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吴文胜.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来自生活史的思考[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4):48-51.

[5]刘京京,申国昌.学校教育生活史:教育历史的形象再现[J].教育学术月刊,2013(8):21-24.

[6]周晓霞,陈虹漩.校园讲座与大字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30):434.

[7]童姣姣,王雨露.信息化挑战下高校讲座的境遇与出路[J].高校辅导员,2013(8):55-57.

[8][日]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著.创造知识的企业[M].李萌,高飞,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9]褚远辉,辉进宇.当前教育科研论文撰写中的几种不良现象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8):140-141.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传统音乐教育 学科建设

传承与保护

自古以来音乐与区域之间紧密关联,随着朝代更替、政区撤并、方言演化、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变化,不同区域的传统音乐出现分异或整合,时至今日,中国传统音乐诸乐种、歌种、舞种、曲种、剧种等地域性特征仍然鲜明,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关注的基本对象和学术热点。①2013年11月7―9日,“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专业音乐院校、综合性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音乐期刊编辑部、民间传统音乐研究机构和其他学术团体等75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议程包括主旨发言、分组专题研讨及研究生论坛,收到论文133篇,其中37位代表宣讲论文,涉及五大议题――“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教育研究”、“区域传统音乐资源的挖掘与传承”、“区域音乐研究理论与方法”、“区域音乐个案研究”、“多学科视野与区域音乐研究”。

一、立足田野之上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利用实地田野的方法深入民间音乐生活,是区域音乐研究一直沿用至今的方法传统。学者们立足于田野考察,吸收了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其他艺术学科的研究经验及特色,使区域音乐文化事象的活态研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区域传统音乐资源的挖掘与传承

1.关注区域音乐对象主体――“人”

人作为音乐事象的操纵者,是群体形式或者个体形式存在区域音乐事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中间环节,同样也是音乐艺术创造过程中最富于生命力和价值意义的积极因素,区域音乐资源的挖掘与传承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的关注。

李晓春通过介绍昆曲清唱团体无锡“天韵社”的做法来探讨昆曲传承与传播之问题;齐易描述霸州市南头村“音乐会”民间乐社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复苏现状;赵宋光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期待作曲家能创作一部赞颂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民族音乐史诗;杨殿斛把研究目光投向布依族音乐文化传承人杨宗培;马达论述当代岭南派古琴传承人谢导秀的贡献;屠金梅以演奏名家罗曾良为例,对广东汉乐丝弦乐演奏风格及其文化进行阐释;毛凯、谢秀敏展现保康“丧鼓先生”仪式传承者的生存样态以及与汉民族叙事长诗《黑暗传》传承的互动关系等等。

2.关注区域音乐的价值观

在各种区域音乐多样化共存、相互影响的现实情况下,区域音乐研究往往涉及价值观问题研究。于新洁在《论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一文中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复兴与衰退共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生存状态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境遇;意义的重建与个性的张扬是传承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主渠道。李峰在《区域音乐资源挖掘整理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先挖掘后传承是利用现代性思维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田可文的《不同文化间的音乐理解问题》一文则强调了对多元音乐文化应持平等客观的研究态度。

3.关注区域音乐的时空观

每个区域音乐事象皆存在于一定的时空里,无时无刻不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学者们把握时空观,从“历时”和“共时”的高度深入解释了音乐事象的现实存见、构建规律、分布流传、扩散走向等问题。

田耀农在《区域音乐文化视野下的雅乐与雅乐的传承》一文中指出:雅乐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追求和表演艺术的社会功能。封建王朝的覆灭使雅乐失去生存的空间及可资保护的活体。保护雅乐的首要任务是复建,详细的文献记载、民间活体的遗存以及雅乐在境外的遗存为复建雅乐提供有利条件,雅乐的复建、传承的意义对区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万钟如在《传统的发明――广东音乐兴衰论》中借用人类学家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理论对广东音乐发展历史及兴衰动因进行辨析,探讨软弓与硬弓时期的不同文化属性;王豫立对商丘四平调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模式变化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并分析传承规律;郝苗苗进行旧派、新派纽约“Rap”音乐表演的历时性比较研究等等。

4.关注区域音乐的质量观

不同的区域音乐事象展现出来的特质,包含音乐事象的音乐结构、音乐风格、音乐文化等多方面。杨玉成认为,把握蒙古族多声音乐“潮尔―呼麦”体系的表现形式的联系与差别是非遗保护的关键;张忠平、张应华以柳进军作品《引子・赋格・傩》为例,阐述民族音乐要素与西方当代审美格调相融会的作品特色以及土家族“傩”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气韵;豆军红对关中区域音乐的文化特质进行考察,论述了关中音乐原生性、传承性、多元性和扩散性等特征等等。

5.关注区域音乐的网络观

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既需要认识和把握本体结构内部元素的独立表现,又需要把握本体结构与外部环境诸要素的复杂联系,不少研究从网络观的视野拓展了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新思维。南鸿雁探讨全球化语境中地域因与文化认同出现的危机及其重构等问题;张利珍置于由地域、历史、社会等不同因素构成的文化生态中考察客家山歌的历史社会价值及文化独特性;王培站在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战略高度上思考广东区域性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等等。

(二)区域音乐个案研究

区域音乐个案研究围绕探讨少数民族及汉族地区歌舞文化、戏曲音乐、民俗音乐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历史变迁等之间的关联及其影响等方面展开。

有的学者把研究焦点回归到区域音乐的本体研究上,如杜亚雄采用匈牙利音乐学家巴托克・贝拉的旋律分类法把宁夏回族民歌的音调归类为“羽核心级进音调”和“徵核心双四度框架”,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柏互玖以河北地区《工尺谱集成》和《器乐曲集成》为考察对象,指出大曲与器乐套曲之间存在演化关系;李德敬运用“核腔”理论和民族音乐分析法对“一勾勾”与花鼓、鲁西北民歌小调进行对比分析;袁环对滩簧唱腔音乐进行细致考证与辨析,认为南词滩簧各剧种基本调之间有着共同稳定的程式性特征,构成庞大的“太平调”系统等等。

区域音乐文化传播、地域特征及历史流变的研究是与会者关注的热点。张明志研究了河西走廊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音乐文化等问题,类似研究有郭永青《泷洲歌源流及其研究价值》、任红军《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王晓燕《花朝戏声腔溯源》、刘清《山东民歌“枣木杠子乱弹”探微》等。王汉君和沈剑皆以内蒙古汉族民歌的地域性特征为研究对象,前者着重音乐地理学分析,后者侧重探讨内蒙古汉族民歌与人口迁移、民族融合导致的方言演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类似研究有周翔《四川羌族音乐的地域特征研究》、曾华宏《泉州北管的地域文化特征》等。部分学者还以区域音乐族群,乐种之间的吸收、融合发展及影响作为切入阐述,如李秀明梳理了中国壮族“末伦”和泰国东北部“Molam”的亲缘关系,探讨壮泰族群音乐发展的相互交融现象以及不同时空变异因素的影响;周迎谈到雷州歌谣音调与岭南越歌在旋律音调表现上的紧密联系。

尽管学者们关注角度各异,但多数研究都是立足于田野取得的第一手材料,正如谢嘉幸教授所说:“音乐是活态的,因此我们要用‘永远的田野作业’去研究音乐,不脱离本体”②。

二、开放包容、纵深推进的区域音乐

学科理论研究

(一)多学科视野与区域音乐研究

学者们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吸收文化学、地理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对音乐地理学、音乐美学、景观生态学、文化传播学、数学图论、作曲技法等多学科视野的关注与学术创新,使区域音乐学科理论研究在横向比较、纵向研究中更具立体性、生动性和完整性。具体研究分为以下几类:

1.区域音乐地理学、生态学研究

乔建中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学术、应用、美学三方面阐释中国音乐地理学研究的三个目标;黄虎从对中国音乐地理学科发展进行回顾,探讨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之差异,指出以音乐为本位、全面吸收历史地理学界的理论精华,揭示“音―地关系”的表现形态和演变规律是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关意宁探究大三弦类“三弦书”曲种的地理分布特点;高彩荣兼谈陕西梆子的行政区划与文化分区错位的问题;李启福采用文化传播和整合的思维分析《凤阳花鼓》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探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凤阳花鼓》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陈雅先借鉴景观生态学原理探究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的时空特征以及声音景观格局,辨析旅游文化与原生态民间音乐之间的矛盾;黄玉英论述赣南客家竹片歌之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张天彤总结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在体裁、内容以及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区域特色等等。

2.区域音乐美学研究

刘瑾对西洋乐器在粤乐中的文化属性进行解读,从同构、解构与重构三方面阐释了粤乐发展的包容姿态;仲立斌以粤乐作品《平湖秋月》为例,解析粤剧粤曲在粤乐中“唱腔化”的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

3.区域音乐文化传播学研究

姜宇丹研究“二人转”演出方式的转型问题;刘德波论述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问题;施咏把古琴音乐的大众传播总结为“模糊性、反传播性与多层综合性”三大特点;李葳以温州鼓词为例,探索全媒体时代民间音乐有效、多元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朱美丽对南音微电影《新三千两金》进行南音文化推广模式的探究;潘妍娜研究当代广州粤曲茶座音乐文化空间的建构、维持与变迁的问题等等。

4.区域音乐民俗学研究

赵胜山对西林壮族“春牛舞”所蕴含的古句町牛崇拜、稻作文化内涵进行阐述;李萍认为无锡宣卷音声是具有信仰归属的仪式行为的产物,其保有的信仰核心是与历史本源一脉相承的本质所在;雷嘉彦、杨娇娇探究当代柯尔克孜族“婚嫁歌”的现状与变迁问题等等。

5.其他学科研究

刘晟以冀津交接地区落子戏唱腔的同质性为例,论证数学图论研究戏曲唱腔结构形态的可行性;王少明运用音乐心理学将人的正向感觉功能进行厘分兼谈欣赏广东音乐的感受;柳进军结合自身作品谈到西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何丽丽《〈金瓶梅〉与柳子戏关系考》一文从文学的角度论述了柳子戏曲牌发展踪迹等等。

(二)区域音乐研究理论与方法

区域音乐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科学研究,其学科性质的规范、研究理念和操作程序等问题有待不断完善发展,建立成熟的理论体系,是与会者乃至学界的共同目标。冯明洋《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导论》指出多元一体论、核心价值论、文化趋向论等科学发展规律是研究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杨民康《论云南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的文化圈――文化层特征》以南传佛教音乐文化圈为例,对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原生文化层、次生文化层和再生文化层三个层次进行解读。周楷模、吴迪、张曦、蒋燮从“活态传统、物质文化、行为方式、表达形态”四个表层问题出发讨论岭南音乐的研究方法。

三、传承与创新并行的区域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区域音乐研究是深彻理解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整体的基础,学校作为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主要阵地,把多姿多彩的地方音乐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梳理、整合和开发各区域音乐文化来促进中小学乃至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无论是从社会意义、学术价值、还是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教育研究”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

1.区域音乐教学实践的意义探讨

陈育燕论证了区域民俗舞蹈文化纳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葛艳、王小龙论述了建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地方音乐研究机构”的意义等等。

2.区域音乐研究与教学经验的总结

谢嘉幸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培养民族音乐的高层次人才的办学目标、任务和具体做法,以北京传统音乐节与“太极传统音乐奖”为例,论述音乐学转向中的地方音乐学构建问题,强调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要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性和全球化的视野;陈子扬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汉剧活态传承的教学经验;李莉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史专业为例,谈到区域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做法;陈佳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音乐公选课区域音乐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王沥沥认为感性教学模式是建立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本土音乐文化认同感的最佳方式;黄卉介绍了广州市荔湾区三元坊小学粤剧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等等。

3.区域音乐的具体教学实践研究

张莹莹谈到粤剧念白运用于节奏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设计问题;屈理慧以潮乐传承人黄义孝的教学为例,从叙事角度研究潮州大锣鼓民间口传心授的教学等等。

4.区域音乐教学的跨学科研究

如蔡际洲从音乐地理学的视野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问题,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厘清“文化区”和“文化圈”的学术概念;王冰站在音乐教育哲学的高度思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李小威借鉴教育生态学原理对中山市胜龙小学隐性咸水歌课程进行个案研究等等。

四、结 语

自2009年起,中国音乐学院先后联合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州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两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研讨会,建立了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交流协作机制。2013年,广州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会议延续前两次会议“立足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关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学术研讨传统,对于推动区域音乐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众多学者在强调区域音乐事象外部结构理论的本质联系的同时,在注重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区域音乐本体理论的研究,使区域音乐具体研究的内涵得到提升。从论域看,研究全国各地区乐种、曲种的文章占主流,较少涉及区域音乐区划和分类的讨论,而区域音乐研究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仍有很大的提炼空间。

其次,会议把“多学科视野与区域音乐研究”作为重要议题,推动区域音乐研究与多元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进程。纵观多个实例的研究视角,既涵括了区域音乐研究与音乐美学、音乐民族学等非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借鉴,也展开了区域音乐研究与数学、传播学等非音乐理论学科相交叉的崭新研究视野,呈现出开放姿态的学术容纳理论优势。

最后,会议开设的“研究生论坛”是全国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展示区域音乐科研成果的平台,从学界对话的角度加强了院校之间教学、科研的协作交流。主办方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坚持岭南传统音乐舞蹈研究与研究生专业相结合的区域舞蹈音乐教学特色,团队扎实的田野调查工作态度及科研成果获得学学界的一致认可。

综上可见,区域音乐理论研究的学科进展和学理扩展是历史的、现实的,立足田野、多元创新是区域音乐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趋势。从方法论、研究视角和学术建设的立场看,区域音乐研究正迈向新的起点前进,期待不久的将来,在各位学者共同努力下,区域音乐研究能够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渐行渐壮。

注 释:

①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通知》,《音乐研究》2013年第1期,第236页。

②崔淑静《立足田野 开放包容――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学术研讨会综述》,《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第6期,第30-32页。

黄 卉、马 达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乐 讯

“第七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征评”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第七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征评”活动由《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共同举办。本届参评论文主题为“音乐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的总结与思考”。欢迎大家针对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就基础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育中基础性、紧迫性的现实问题展开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和论述。文体不限。

一、参评要求

1.凡以往未参加各类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的论文或参加论文评选但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获奖论文请注明)均可以参评。

2.文章分小学组(含幼儿园)、中学组(含初、高中和教研员)、高校组进行评选,组别按作者所在工作单位划分。

3.一人只能报送一篇论文参评,合作撰写的文章(含调研报告),作者不得超过两人。

4.每篇文章篇幅不超过5000字,摘要不超过200字,引文须加以注释。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乐教研员可推荐文章10―15篇,计划单列市教研员和其他理事可推荐论文5―10篇。

二、申报办法

1.参评论文(须附申报表)递交电子版一份和纸质打印稿(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电子版要用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上去),文件名为作者的单位加姓名。格式要求:标题黑体三号字居中;摘要用宋体小四号字;正文用宋体四号字;文后注释用宋体五号字;文章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与单位。

2.电子版请发送至;纸质版文章请邮寄至《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520室,邮编:100010;收件人:《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联系电话:010-58110580),请在信封上注明“参评论文”字样。

经评审,获奖论文作者将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获奖结果将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微博、中国音教网、人民音乐出版社网站公布;将择优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刊登获奖论文并结集正式出版。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六年来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外,我还坚持教学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荣获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02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02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的六年年度考核中四年被评为优秀。以下我就任现职6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回顾过去的11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2000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顺德各校设立政教处,我担任本校政教处副主任并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三年间,建立了比较严格、全面的教师和学生德育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和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案。由于各项计划、制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激励性,全校师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发挥了较好的德育效能。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积极撰写德育论文,提高理论素养。2000年,《校外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一文获顺德市教师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我校还积极参与全省的德育科研工作,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顶,其中,《村镇学校德育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研究》是广东省“十五”德育科研重点课题,本人一直是这个课题主要的主持者、参与者。富有成效的德育科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首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或镇统考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名列镇或区同类学校的前茅。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联系教师,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听课、评课,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的态度,从教学理论、教学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名列全镇或区前茅,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本学年始,顺德属于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教导主任,我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列,组织全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说明与开发进行了专题讲解,加速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建立与使用。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1997年至今,我一直担任镇物理中心教研组组长一职,每学年的工作计划、措施、组织、效能等方面,均得到全镇各校老师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以及镇教育办和市教研室的赞扬。在2001年市中考阅卷工作中,我担任物理组组长,工作出色,评卷结束后,由我独立完成了《2001年顺德市物理中考情况分析》,向市教研室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从教22年,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1、“青优课”评比。1993年参加佛山市“青优课”比赛,荣获三等奖;1994年参加顺德市“青优课”评比,荣获二等奖。2、撰写教学论文。1990年,论文《是圆周运动还是平抛运动》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物理学会评为一等奖;1995年,论文《初中物理姐妹型选择题的复习》在“全国第一届理科考试与命题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6年,论文《不容忽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在“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7月,论文《巧设比喻,化难为易》在《中学物理》杂志发表;2002学年,顺德区进行“新课标”实验研究,本人撰写的论文《重视物理“过程”教学》荣获顺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3、教学基本功比赛。1998年,我参加顺德全市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六个一”(上一节好课、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编一份好题、答一份好题)比赛,成绩突出,被评为顺德市首批“教学能手”光荣称号。4、继续教育。几年来,积极参加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加每学年的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参加电脑初级、中级培训并考试合格;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水平达二级乙等(80分);参加某师范大学举办的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创新了理念,提高了水平。参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自学考试,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取得毕业。四、精心哺育,培养新人××**在教师帮带和学生辅导方面,我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成绩突出,1998年,辅导梁福林获省级二等奖、徐锦添获省级三等奖;2000年,辅导曾云获市级二等奖,等等。另一方面,在青年教师帮带活动中,我校采取“一帮一”结对子帮带措施,我负责帮带的青年教师雷艳娥,成熟较快,2002年参加顺德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荣获市一等奖。自1992年任现职以来,多次受市(区)、镇奖励,近七年年度考核中有四次被评定为优秀,2002年被评为顺德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一)教学教研工作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撰写的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02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02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广东省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省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省大专线均保持在70%-80%之间,超过了省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廖慧媚和2002届的冯凤群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校语文最高分。为南海一中学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6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语文常识归类记忆法"、"成语归类教学"、"病句分析"、"语言、语法、词汇训练"、"文学鉴赏知识的训练"、"如何上好诗词欣赏课"、"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方法"、"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高考考点研究"、"简答题的表述方法"等。通过这些专题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2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自担任一级教师以来,我多次承担市、校级公开课教学,均获得较高评价。1998年在佛山市一级学校评估课中,以新颖的文言文教授《过秦论》,赢得了专家们的好评;2000"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得到了各地同行的好评;2002年在南海市信息技术观摩现场会上,以"问题探究式"上的《愚溪诗序》,以新颖的方式和技术,得到了来自全市专家的赞赏。还多次担任学校的公开课教学,得到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学校优质公开课奖。在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199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2001指导杨翠珠同学参加"成人征文大赛"获佛山市一等奖。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任现职期间先后撰写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谈谈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浅谈中学作文的选材》、《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试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等论文。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语文科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02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02年论文二等奖。正在勤于思考总结,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在佛山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2年通过了广东省教师电脑中级考试;2001年手提电脑进课室后,利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先后制作出《审音表练习》、《诗歌鉴赏》、《写作训练》《林黛玉进贾府》等较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课件,大大提高了的课堂效率,很受同学们欢迎;2002年制作了个人主页,并获得学校个人主页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获得学校教学论文评比语文科三等奖,2003年《愚溪诗序》获得了优质公开课奖。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备课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01学年与年青教师蒋满华同带高三,我与蒋老师互相研究,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很快地熟悉了高三的教学,成为高三备课组的骨干力量。2002年,新教师潘若怡在我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科组老师的一致肯定。

广东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我于1983年考入吉林省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7年7月毕业,吉林省朝鲜族中学工作。1988年,我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1996年1月,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龄总计达21年。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期间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教研组组长。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六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其中高一一年(1997-1998),高二两年(1998-1999,20__-20__),高三三年(1999-20__),还担任备课组长两年,班主任五年。

六年来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外,我还坚持教学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荣获南海市20__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__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__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的六年年度考核中四年被评为优秀。以下我就任现职6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回顾过去的11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20__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顺德各校设立政教处,我担任本校政教处副主任并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三年间,建立了比较严格、全面的教师和学生德育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和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案。由于各项计划、制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激励性,全校师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发挥了较好的德育效能。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积极撰写德育论文,提高理论素养。20__年,《校外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一文获顺德市教师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我校还积极参与全省的德育科研工作,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顶,其中,《村镇学校德育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研究》是广东省“十五”德育科研重点课题,本人一直是这个课题主要的主持者、参与者。富有成效的德育科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首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 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或镇统考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名列镇或区同类学校的前茅。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联系教师,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听课、评课,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的态度,从教学理论、教学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名列全镇或区前茅,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本学年始,顺德属于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教导主任,我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列,组织全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说明与开发进行了专题讲解,加速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建立与使用。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1997年至今,我一直担任镇物理中心教研组组长一职,每学年的工作计划、措施、组织、效能等方面,均得到全镇各校老师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以及镇教育办和市教研室的赞扬。在20__年市中考阅卷工作中,我担任物理组组长,工作出色,评卷结束后,由我独立完成了《20__年顺德市物理中考情况分析》,向市教研室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从教22年,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1、“青优课”评比。1993年参加佛山市“青优课”比赛,荣获三等奖;1994年参加顺德市“青优课”评比,荣获二等奖。2、撰写教学论文。1990年,论文《是圆周运动还是平抛运动》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物理学会评为一等奖;1995年,论文《初中物理姐妹型选择题的复习》在“全国第一届理科考试与命题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6年,论文《不容忽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在“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7月,论文《巧设比喻,化难为易》在《中学物理》杂志发表;20__学年,顺德区进行“新课标”实验研究,本人撰写的论文《重视物理“过程”教学》荣获顺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3、教学基本功比赛。1998年,我参加顺德全市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六个一”(上一节好课、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编一份好题、答一份好题)比赛,成绩突出,被评为顺德市首批“教学能手”光荣称号。4、继续教育。几年来,积极参加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加每学年的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参加电脑初级、中级培训并考试合格;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水平达二级乙等(80分);参加某师范大学举办的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创新了理念,提高了水平。参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自学考试,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取得毕业。四、精心哺育,培养新人××**在教师帮带和学生辅导方面,我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成绩突出,1998年,辅导梁福林获省级二等奖、徐锦添获省级三等奖;20__年,辅导曾云获市级二等奖,等等。另一方面,在青年教师帮带活动中,我校采取“一帮一”结对子帮带措施,我负责帮带的青年教师雷艳娥,成熟较快,20__年参加顺德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荣获市一等奖。自1992年任现职以来,多次受市(区)、镇奖励,近七年年度考核中有四次被评定为优秀,20__年被评为顺德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一)教学教研工作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本文、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撰写的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__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__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__届、20__届参加广东省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省平均水平。1999-20__学年、20__-20__学年、20__-20__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省大专线均保持在70-80之间,超过了省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__届的廖慧媚和20__届的冯凤群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校语文最高分。为南海一中学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6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语文常识归类记忆法"、"成语归类教学"、"病句分析"、"语言、语法、词汇训练"、"文学鉴赏知识的训练"、"如何上好诗词欣赏课"、"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方法"、"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高考考点研究"、"简答题的表述方法 "等。通过这些专题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__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自担任一级教师以来,我多次承担市、校级公开课教学,均获得较高评价。1998年在佛山市一级学校评估课中,以新颖的文言文教授《过秦论》,赢得了专家们的好评;20__"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得到了各地同行的好评;20__年在南海市信息技术观摩现场会上,以"问题探究式"上的《愚溪诗序》,以新颖的方式和技术,得到了来自全市专家的赞赏。还多次担任学校的公开课教学,得到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学校优质公开课奖。在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199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20__指导杨翠珠同学参加"成人征文大赛"获佛山市一等奖。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任现职期间先后撰写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谈谈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浅谈中学作文的选材》、《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试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等论文。其中《自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南海市20__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语文科三等奖;《研究性学习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中的应用刍议》获得南海市20__年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中南研究中心20__年论文二等奖。正在勤于思考总结,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__年12月参加了在佛山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__年通过了广东省教师电脑中级考试;20__年手提电脑进课室后,利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先后制作出《审音表练习》、《诗歌鉴赏》、《写作训练》《林黛玉进贾府》等较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课件,大大提高了的课堂效率,很受同学们欢迎;20__年制作了个人主页,并获得学校个人主页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点滴谈》获得学校教学论文评比语文科三等奖,20__年《愚溪诗序》获得了优质公开课奖。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备课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__学年与年青教师蒋满华同带高三,我与蒋老师互相研究,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很快地熟悉了高三的教学,成为高三备课组的骨干力量。20__年,新教师潘若怡在我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科组老师的一致肯定。

上一篇:实习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自由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