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随笔范文

时间:2023-11-04 15:36:28

什么是随笔篇1

(适宜年龄:3~4岁)

准备几件妈妈、爸爸和宝宝的衣服,再准备一些橘子、苹果等水果和几支水笔、铅笔等文具,将这三种物品分别放在宝宝的床上。首先,家长指着每一件衣服,请宝宝说一说都是谁的,随后穿在身上,同时说出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最后,引导宝宝说出衣服是用来“穿”的;家长再指着水果,问宝宝都是什么,随后与宝宝分享一个橘子,引导宝宝说出水果是用来“吃”的;再逐个拿起文具,问宝宝是干什么用的,家长与宝宝一起用笔在纸上随意涂画,最后,引导宝宝说出笔是写字“用”的。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随时问宝宝某个物品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如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

对策2:看卡片 分分家

(适宜年龄:4岁左右)

用任意两种颜色(如,红与白)的废纸箱板分别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三种图形的卡片各5个,卡片两面的颜色最好两面一致。问宝宝:这些卡片都有什么图形、什么颜色?这些卡片想找好朋友,请宝宝帮忙把同样的卡片找出来,放在一起。待宝宝找好后,家长再问宝宝:为什么把这些放在一起?如果宝宝回答是按颜色分的,家长在肯定宝宝的做法,并予以鼓励后,重新将这些图片混在一起,再问宝宝:除了按颜色找好朋友,还能按照其他方法找朋友吗?引导宝宝按照形状将这些卡片归类。如果最初宝宝是按照不同形状来分的,则把卡片重新混在一起后,再引导宝宝按照颜色找朋友。

对策3:看数字 说数量

(适宜年龄:3~4岁)

准备3个盘子,里面分别放入糖果、瓶盖和水笔,数量都是3个,再准备4个数字卡片,上面都写着数字3。家长首先指着糖果盘,问宝宝里面是什么,数量几个。待宝宝说出“3个”后,家长将一张数字卡3放入盘子里;再依次问宝宝另外两个盘子里是什么和多少,宝宝答对后,也;肾数字卡分别放入盘子里。家长再问宝宝:三个盘子里的东西数量都是多少(或有什么是一样的)?引导宝宝说出数量一样,都是3个。家长依次指着三个盘子说:“3个糖果是3,3个瓶盖是3,3支笔也是3,它们都是3”,随后举起最后一张数字卡3,说:“3可以代表3个糖果,也可以代表3个瓶盖,又可以代表3支笔。”

什么是随笔篇2

请看一则学生的“小练笔”:

我和小伙伴坐在小船上,欣赏着那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愉快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在水中沉睡的鱼儿,突然被这悦耳的歌声惊醒,它们争先恐后地浮出水面,想看个究竟!这歌声真美,对!是从那小船里飘出的音符。它们生怕惊扰了小船上的孩子们,悄悄地游到小船边,大家手拉手围在小船的四周,趴在水面上静静地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太阳渐渐落山了,孩子们要回家了,小鱼儿恋恋不舍地朝水的深处游去,它们要回去告诉自己的朋友们,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

我把这样的“小练笔”,叫做“随阅小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是一条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随阅小作”的动人之处

1.发散思维。传统的习作,多是教师命题,学生习作,限制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随课堂阅读进行的小作,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量抒发,这样做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学生习写的兴趣。

2.品尝成功。传统习作,往往是一单元一次,教师批阅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随阅读进行的“小作”,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3.积累素材。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文。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正是学生进行习作的良好素材。随阅进行的“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富的素材。

二、“随阅小作”的精细之处

1.在空白处练笔。我们学习的课

文大多留有空白点。如果仔细读、仔细体味,这些文章的空白点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例如,学习了《山行》这首诗后,我换了一个角度让学生填补诗的空白之处。我说:“大家都知道,王维不但是个大诗人,还是画家、音乐家。王维喜欢游山玩水,所以,他写出了像《山行》这么美的诗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那么,这首诗他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他写这首诗的经过情形,然后把它编成一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合理、最动人。”学生一听,跃跃欲试,马上动起了笔。写完后,我让学生当场交流,并评选出了编故事最快、最好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和奖励,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2.在想象中练笔。学习了《我的

外公》一文后,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懂得了什么。学生都知道了外公的博学、好学、虚心,对外公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明白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这时,我话锋一转:“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你们愿不愿意来描写一下呢?”学生的习作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出示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外公的外貌、神态、穿着,并想象一下当时外公的动作,他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会对我说些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了观察,并当堂完成了习作。在学生的笔下外公和蔼可亲、虚心好学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样的训练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是一举两得。

3.续编故事练笔。教材中有的课

文言虽尽但意未止,结尾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补续课文。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后,可让学生想象这次乌鸦上当了,它好痛心啊!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一块肉……这次乌鸦和狐狸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利用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续编故事练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在假设中练笔。假设,就是让

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形象,或是人物,或是小动物,或是植物等等,去模拟这些形象的样子,感受他们的心情,体验他们的经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此时此刻,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心中唤起一份关于角色,关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如果能把这样的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那是多么生动有趣啊。例如学习《卧薪尝胆》一文时,假设自己就是越王勾践,你会怎样想?在吴国会遇到哪些屈辱又是怎样面对呢?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想象,进行练笔。

5.在动情处练笔。教材中有许多

课文感情浓烈,读来感人至深,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在单元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中有一组词语是关于“母爱”主题的,学习时,同学们把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联想到课堂中来,大家有感而发,当谈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时泣不成声。借此机会,让大家赶快动笔,写一写感人的故事。

什么是随笔篇3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正方形盒里放着几根雪白的粉笔,它们静静的待着,任凭同学们怎么去玩弄,它都不吱一声,忍着痛苦,每一次当我手握粉笔写字时,我都会很快乐从不忍心将它折断,我会是很小心翼翼的写,生怕它会断成两截!同学们都喜欢把粉笔弄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来回扔,我哪次去阻止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很理直气壮的说“哼哼!粉笔,又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瞎操心什么呐”我听了很生气,对!粉笔是不怎么有价值,但是功劳大呀!当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光是用口述和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要靠粉笔在黑板上来画出分解图,还有老师抄题不是也能用的着粉笔么?难道说粉笔不伟大吗?在别人使用它的同时,这也以为着它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了,写一个字,就会化成一点粉末,再一个字……不知不觉中,它就这样的牺牲了,而留下的是一黑板有用的知识,留下的是一片无限光明!粉笔虽小,可是功不可莫啊!我一直都敬佩粉笔的精神,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留下最好的事物=东西供人类用,它永远不求回报,永远都是默默的,安静的,一动不动的躺在粉笔盒里,不埋怨一句,不保留什么,在它们化做一堆粉时,就会随风飘散,飘的很远……很远….飘的消失在空气中,为的只是给我们带来光明,让我们的大脑得到更好的充足,变的更丰富。

像粉笔一样的人很多很多,那些地下工作者,还有许多不备我们关注的劳动者,他们都在背后悄无声息的辛勤的奉献,不管多累,不管多苦,永远不求一丝一滴报酬!他们为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有在这谢谢他们一直无私奉献……

粉笔啊!粉笔,我真想快快长大,早日踏入社会,我一定要继承你的精神,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为别人服务,不求回报的人…………

大海会随风而卷起汹涌的浪,

可你会随着人的手而化做粉,

浪平了,还会再次起

粉飘了,将永不再来

祝福你,伟大的粉沫

希望你,旅途愉快……

什么是随笔篇4

哎!你们一下子惊讶了吧!老师怎么会是小偷呢?让我给你们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吧!杨老师不是真正的小偷,而是为教育我们一个道理,才这样做的,你们还会问:“什么道理呀?怎么这样做呀!干脆我给你们讲一讲这件事的经过吧!

那是星期一的上午,全班的同学都去做操了,只有杨老师一人留在教室里。她看到一支支快要滚下来的钢笔,心想:你们这么不知道收摊子,还天天叫着钢笔丢了。这次,我得教育教育你们。然后,她把一支支钢笔收了起来。做完了操,我们回到教室第二组的几个同学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就给杨老师说:“我们的钢笔 都丢了”杨老师生气地说:“知道了”。第三节上课,杨老师问:“你们什么时候丢的?”他们说:“第二节课间丢的”。杨老师说:“你们知道不知道,下课应该把钢笔放什么地方?你们一下课把钢笔随手一扔就走了,回来就向老师要钢笔,你们这样做对吗?以后你们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要养成收摊的良好习惯”。说着,杨老师就把她收的钢笔拿了出来,让他们来领。

哈哈,这下你们知道了吧!原来,杨老师是要教育我们这样一个人生道理,什么事都要做得井井有条。她的确不是小偷,而是一个可敬可爱的,育人有方,让我们明白人生道理的好老师。

什么是随笔篇5

[关键词]精品化练笔;情感化练笔;补白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63-03

[作者简介]许伟(1975―),女,江苏响水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实施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读和说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依据新课标理念精神,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精品化练笔,在典型构段处模仿写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比较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练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为学生的练笔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莫高窟》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莫高窟的彩塑,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些彩塑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生:这些彩塑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文中是怎样细致描写这些彩塑的呢?请把描写它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生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师:想一想,怎样能把慈眉善目的感觉读出来呢?注意一下表情、动作,再试试。

(生入情入境表演读)

师:很好,那么对于“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雄壮勇猛的力士”,你能用刚才读的方法把“威风凛凛”和“雄壮勇猛”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评价)

师:在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请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

生:这句话写了这尊佛有16米长,还描写了它的动作神态。

师:哇,16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了,你看作者写得多具体呀!看到这一尊尊佛像,游人有什么反应?

生: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知道了这些彩塑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也明白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彩塑的,以及游人看到这些彩塑后有什么反应,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呢?

生:能。

师:那好,在我们初读课文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还写了莫高窟的一些帛画、刺绣、铜像等。但是文中没有细写,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可以写铜像,也可以写帛画、刺绣等。

例:莫高窟里的铜像也有很多。这些铜像[CD#4],[CD#4]。有[CD#4],有[CD#4],还有[CD#4]。其中有[CD#4],[CD#4]。看到[CD#4],[CD#4]。

《莫高窟》的第二自然段是一个非常有写作特色的片段,它主要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莫高窟的彩塑写得惟妙惟肖。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读写结合,顺利实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尤其是例子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练笔环节。这种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情感化练笔,在情感共鸣处拓展写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情感共鸣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如:《船长》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正是因为有着哈尔威这样经验丰富的船长,才使船上的60人得救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哈尔威船长自己为什么不走,他为什么要放弃自救的机会?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生:因为他是船长,一切都需要指挥,如果他离开了,现场肯定会乱得很,不利于船上的人安全脱险。

生:他为了乘客宁愿牺牲自己。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诺曼底号承载着船长一生的追求,在危险来临时,他时刻牢记自己船长的职责:组织乘客安全脱险,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此时此刻,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望着哈尔威船长逐渐消失的身影,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请大家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果你是史莱芒,你想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获救的妇女,你会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被救的儿童,你会对船长说。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处引导学生写话,可以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如泉涌,写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个练笔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而且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对船长的感性认识也得到了升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补白式练笔,在文本空白处想象写话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常常运用一些“空白”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独具一双“慧眼”充分利用作者这种“笔所未到,意有所指”之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及时对课文“补白”,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

例如:《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大儿子想把烛台转移出去,受到了德军的阻拦,蜡烛在慢慢地燃烧着,这对于他们一家三口来说到了什么时刻?

生:气氛最紧张的时刻。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紧张的感觉读得再浓一点?你读得很流利,但是紧张的味道还不足。

(生读)

师:就在这最紧张的时候谁出来了?

生:小女儿杰奎琳。

师:她是怎么说的?

生:司令官先生……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你们觉得她这样说司令官会同意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她怎样说司令官会同意?

生1:显得有礼貌一点。

生2:显得可爱一点。

生3:显得乖一点,娇气一点。

师:那么你们能用这种语气把小女孩的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司令官同意了吗?他是怎样说的?

生:当然可以,我家……小女儿。

师:小女儿成功地把烛台带走了,那么在她出来之前她会想些什么呢?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呢?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境把小女孩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但是这样的想象又是以文本为依据的,是合理的想象。在《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中,教师把小女孩出来前的内心活动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练笔,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这种补白式的训练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如果能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读促写,加强对学生的练笔指导,就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施晓灵.早期分级阅读问题情境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J].教育观察,2013(35).

什么是随笔篇6

何谓课堂练笔?顾名思义,即就文取材,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学生没有畏难抵触的情绪,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利用课文让学生来进行课堂练笔呢?

一、给课文补白,在练笔中加深感悟

《新课标》中强调,作文要“运用想象和联想”,要“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们的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有时在人物对话中安排省略,有时在事情情节之间出现跳跃,有时在故事内容上出现省略……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着眼点。进行课堂练笔,能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而这样的想象又是以文本为依据适当展开,想象也就是大胆而合理的,更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

如,学习《唯一的听众》时,在教学到“我”得知老教授根本不是聋子时,对于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课文后面却只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这时笔者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下面会发生什么?“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吗?“我”会跟老人说穿这个秘密吗?老人会跟“我”说出事实的真相吗?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六个点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又如,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当学到苏珊的留言时,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为此展开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再如,笔者在《最后一头战象》中的多处空白进行补白练习:“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它会对村民说些什么?村民们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此时它又在看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学生的想象大门被打开,创作的热情被激发,补白合理而丰富,由想到说,由说到写,练笔的效果很好。

二、抓住情感共鸣处,在情感迁移中提高练笔水平

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中的情感共鸣处,让学生进行扩写,这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在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笔: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一个平时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

昨天,弟弟吃剩的蛋糕,我已小心地送进自己的嘴里,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昨天,我还嫌样式难看的棉衣,我已经开心地穿在身上,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今天,奶奶为做一顿热饭,我的眼睛就蓄满泪水,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学会珍惜,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

三、续写余意未尽的文章,进一步深化主题,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写作能力

有些课文结尾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财富。例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笔者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的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有学生写道:“第二天早上,凡卡被一阵声音惊醒了。凡卡揉了揉蒙眬的睡眼,模模糊糊地看见了老板娘,她正怒气冲冲地拿着那封信,二话不说,揪住了凡卡的头发,拖到院子,拿起一根木棍,又打又踢,打得凡卡满身是伤。凡卡最后才知道,昨天老板娘也去寄了信,从醉醺醺的邮差口中,得知凡卡给爷爷写了信。凡卡绝望了,继续在杂货店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还有学生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期的等待中破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丽华.以文为媒,随文练笔[J].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2]留素华.随文练笔——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

什么是随笔篇7

沈老师身材矮矮的,眉毛浓浓的,眼睛小小的,头发短短的,不怎么惹人喜欢。可是我们却非常喜欢他。

他是一位画图高手。他画起画来既快又好,只要随手画上几笔,就能够画好了一幅画。

有一次,我们上美术课,他教我们画一幅人物画。首先,他叫我们自己看书上的那一幅,然后,他叫我们停止看图,看他怎么画好这一幅画。只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随手画了几笔,就把那个人物画了出来。而且是画得那么的好,特别是那一双眼睛,真像是活了一样。这时我想我要是能够像沈老师一样画出这么好的画来那该有多好呀!

接着,沈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动手画画了。开始,我画得还挺顺利,画得也非常好,跟画中的人物简直一模一样。可是,我画到眼睛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是画不好。我擦了又画,画了又擦,就是画不好。正在这时,沈老师正好走过来,站在我身后。他看了看我的画,轻声说:“画得不错!”听到这话,我可乐坏了。老师看到我停笔不动,接着又说:“你为什么不画眼睛?”我说:“老师,眼睛我画不好。”沈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拿过我的笔在我的画上添了三笔。呀,真好!他在画上给我画上了一双大大的英雄型的眼睛。啊,加上这么一双眼睛,这一个人物简直帅极了!嗯,沈老师真是我崇拜的偶像。

后来,我把这一幅画交了上去。过了两天,沈老师把画发了下来。我看到这一次我画的画既然得了一个优。我高兴极了。

你们说我们的沈老师是不是一个叫人佩服的人呀!

我是五[1]班的学生,教我的老师有许多有;画图高手张老师,跳舞能手李老师,体育键将王老师……而我最佩服的是教我们美术的张老师。

张老师身材矮矮的,眉毛浓浓的,眼睛小小的,头发短短的,不怎么惹人喜欢。可是我们却非常喜欢他。

他是一位画图高手。他画起画来既快又好,只要随手画上几笔,就能够画好了一幅画。

有一次,我们上美术课,他教我们画一幅人物画。首先,他叫我们自己看书上的那一幅,然后,他叫我们停止看图,看他怎么画好这一幅画。只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随手画了几笔,就把那个人物画了出来。而且是画得那么的好,特别是那一双眼睛,真像是活了一样。这时我想我要是能够像张老师一样画出这么好的画来那该有多好呀!

接着,张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动手画画了。开始,我画得还挺顺利,画得也非常好,跟画中的人物简直一模一样。可是,我画到眼睛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是画不好。我擦了又画,画了又擦,就是画不好。正在这时,张老师正好走过来,站在我身后。他看了看我的画,轻声说:“画得不错!”听到这话,我可乐坏了。老师看到我停笔不动,接着又说:“你为什么不画眼睛?”我说:“老师,眼睛我画不好。”沈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拿过我的笔在我的画上添了三笔。呀,真好!他在画上给我画上了一双大大的英雄型的眼睛。啊,加上这么一双眼睛,这一个人物简直帅极了!嗯,张老师真是我崇拜的偶像。

后来,我把这一幅画交了上去。过了两天,张老师把画发了下来。我看到这一次我画的画既然得了一个优。我高兴极了。

什么是随笔篇8

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正要出题,粉笔就挺身而出,供我们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老师的手慢慢变得干燥,又有裂纹。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老师的手变成这般摸样?于是我上网查资料才知道的:

粉笔从其化学成分构成上来讲,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石灰石)和硫酸钙(石膏),少量的氧化钙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属元素。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粉笔粉尘不可避免地会沾在手上,同时漂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粉尘也会落在教师头发、脸上和脖子上,对皮肤膜有刺激作用,这样在粉尘碱性作用下破坏了皮肤的基本生存环境,粉笔粉尘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并伴有搔痒感觉,使人体不适。

后来,我在包书皮的过程中,看到:书皮的拉杆是三角形样的,突然想到了粉笔。拉杆可以把书本加紧,为什么不把拉杆送给粉笔当衣服呢!于是我把拉杆按照粉笔的大小剪了下来,套在粉笔上。呵呵,挺好,放在桌子上,它不会随意翻滚,还能保护老师的手。

我的小发明不错吧!希望老师们不再为粉笔烧手而烦恼。

上一篇:培根随笔主要内容范文 下一篇:随笔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