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18 17:22:23

前台心得体会

前台心得体会篇1

目前,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一些错误认识得到了纠正,但同时,这一群体目前呈现的一些趋势和有关的调查数据仍值得我们警惕。比如,台湾青少年群体中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要远远大于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淡薄等等,这些趋势和现象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来说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对台湾青少年的宣传,应仔细研究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宣传策略。

台湾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所颁发的《青少年白皮书》将“青少年”界定为10~24岁的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30%,目前约有700万。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台湾2012年的大选中首度拥有“总统”选举权,成为“首投族”。他们用手中的选票选出自己喜欢的领导人,未来将成为台湾各个阶层的中坚力量,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是我们对台宣传的重点目标人群。那么,这一群体有哪些显著的心理特点呢?

(一)政治上:政治效能感低,“政治边际人”色彩浓厚

“跟大陆的青少年比起来,台湾青少年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实在不值得一提。”这是在某论坛中一位台湾网友的留言。台湾青少年不愿过多地谈及政治,比较关心的是自己未来的就业及发展,这是他们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的体现。

相对于过去的政治高压时期,今天台湾的政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和多党纷争局面的出现,台湾的舆论环境也越来越宽松,这赋予了多元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少年更多的政治选择,促进了他们“政治边际人”心态的嬗变。与过去相比,当代台湾青年对政治问题的关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台湾的特殊政治环境,特别是执政的8年时期,台湾当局对民主政治的践踏,以及政治人物自身丑行被揭穿,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台湾青年对“民主政治”的热情和信任。

在政治面前的“鸵鸟心态”是当代台湾青少年边际性格特征的集中写照。一方面,他们有了相对独立的政治人格;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又寓于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既强烈盼望台湾社会政治昌明,又对“政治问题”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既憧憬新变革、新环境,又明显求稳怕变。一项调查显示,台湾地区的大学生有近六成的人不想参加政党活动,八成三的青年学生表示未来不会从政。说明当代台湾青年对政治变革抱以希望之时,对“政治”的热衷度仍然较低。

(二)文化上:受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但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逐渐减少

台湾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度较高,台湾某机构对参观上海世博会的100名台湾青年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不少学生为中国馆展示的数千年厚重中华文化所感染,表示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该深入开展文化交流,继承发掘优良传统,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不过,目前,随着欧美文化的流行和之前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策略,“使得广大台湾青少年对大陆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淡薄,与大陆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感情联系越来越少”。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张麟征指出:“十几年前,台湾在‘教改’还没有推行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在中学、大学里都会念《四书》、《五经》等古文,台湾叫做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但是‘去中国化’之后,这些古文课的时间被大大压缩。” 让人欣慰的是,上台执政后,台湾教育部门重新把《四书》、《五经》列入高校必选科目。

张麟征指出,当代台湾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了解减少的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却越来越严重。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文化风靡全岛,台湾年轻一代从社会、学校逐渐接受了西方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以这种标准审视周围的事物。在接受新事物时,年轻人更加强调“个性”和“与众不同”,而且,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青少年文化的个性化色彩将会越来越浓厚,流行文化也造就了年轻人自己的语言体系。

(三)自我认同上:“台湾主体意识”强烈,对大陆心态复杂

受李登辉和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和“本土化”策略影响,过去20年间,台湾民众的自我认同和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台湾“行政院”一项调查显示,认同“台湾前途应由台湾2300万人民来决定”的“台湾主体意识”的支持率或认同度高达81%,目前,这一比率应该更高。不可否认的是,“台湾主体意识”已经跨越了蓝绿界限,跨越了职业和年龄的区分,成了台湾民众一种重要的政治心理。这一现象在台湾青年人中尤为突出。台湾政治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10年的18年间,整体趋势来看,18年间“台湾人”的认同增加了35.1%,“中国人”的认同则减少了22.4%,认同台湾者平均每年增加1.95%。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青少年对“台湾人”认同的比例高过中老年人(数据来源于台湾政治大学的调查)。

台湾某机构对参观上海世博会的100名台湾青年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多数台湾青年学生的“一个中国”意识比较淡薄。他们把大陆称为“中国”或“他们”,把台湾称为“我们的国家”或“自己的国家”,并列使用“中国”与“台湾”。在台湾最终走向两岸统一问题上,台湾青年学生多表现出模糊和回避的态度。在调查问卷和私下交流中,仅有少数人愿意表达统“独”立场,大多希望两岸和平相处、维持现状、和平分治,不愿两岸走向统一。

看待大陆,台湾青少年存在着“自大感”和“自卑感”交织的复杂心态,这里不做详论。“台湾实在太小,大陆实在太大”,许多台湾青年学生在谈到大陆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惊叹于大陆这几年的经济腾飞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面对大陆这个充满无数机会的“巨大磁场”,台湾青年一代无法置身事外。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少年,渴望了解大陆的经济发展成就和社会发展变化,想到大陆来淘金和找寻实现梦想的舞台。

(四)媒体行为上:依赖网络,喜欢通过新媒体发声

由富邦文教基金会委托台湾政治大学媒体素养研究室策划执行的“2010年台湾青少年媒体使用行为研究调查”显示,网络是青少年认为最重要的媒体,其次才是电视、手机、报纸、杂志、广播;但是在媒体信赖度方面,青少年认为电视媒体的可信度最高,之后依次为网络、报纸、广播及杂志。

根据思维市场咨询公司2010年的“亚洲青年”调查,网络及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力甚大。台湾青少年拥有台式电脑的比例居亚洲之冠,网络科技的接受程度领先亚洲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同时,60%以上的台湾青少年有6年上网经验,与2008年的研究调查相比,增长30.2%,上网年龄层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研究发现,台湾青少年运用新媒体越来越普遍,有约70%的青少年曾参加过网络投票,运用手机进行短信投票约占二成;也有近五成(49%)受访者曾在网络上上传影音文件,46.3%曾上传过原创作品,约四分之一(24.6%)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讨论公共议题。传统媒体对于青少年来说,使用门槛较高,较少能提供让青年人发声的平台,而新媒体则允许青少年展现自,其实时互动的特质也让青少年能在表达意见上更为便利与快速。

宣传对策

(一)运用新媒体,达成预期传播目的

从目前大陆对台宣传的媒体来看,大陆电视媒体在岛内仍无法落地,平面媒体大部分亦无法刊行,一直以来对台宣传或传播的主阵地是广播。然而在新媒体层出不穷、受众选择日趋多样化的今天,依靠中短波发送的传统对台广播对台湾青少年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目前以数字广播、手持电视、播客、网络电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对台广播是一个机遇,同时,更将对对台传播的媒体格局带来巨大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将弥补电视和纸质媒体无法突破政治藩篱的局限,从而给对台传播理念带来全新的思维。

以对台广播为例,现在对台广播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有在线收听的功能。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海峡之声网”为例,岛内有二十多家网站连接到海峡之声网,其中包括一些电台的网站。根据IP调查,海峡之声网收听在线广播的听众中,有很多是来自岛内。数据显示,岛内听众中,在线收听广播以青年群体为主。

笔者认为,针对台湾年轻人接触网络多的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对台传播媒体格局可以重点从网络寻找突破,在市场和相关主管机构共同整合的情况下,建立有影响力的对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专业网站。

目前,用好新媒体应特别注重微博平台的应用。在台湾,最受欢迎的微博平台包括Facebook(脸书)、Plurk(噗浪)、Buboo(巴布)等等,岛内微博平台有很多知名专家、舆论领袖、明星主持人等,他们在台湾青少年及中南部民众中具有广泛的舆论影响力,往往这些微博名人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或者一个表情,都会迎来无数粉丝的转载。同时,随着两岸交流的热络,越来越多台湾知名人士特别是台湾演艺圈人士开通了新浪或腾讯微博。因此,开展对台湾青少年的宣传,可以找一些学者、专家、艺人作为我们的代言人,把我们精心策划的消息通过他们的微博平台传播出去,达到“借口传声”的效果。

(二)用活泼的文化娱乐产品吸引台湾青少年

欧美和日韩文化在台湾大行其道,大陆方面应该充分使用影视剧、流行歌曲、文化旅游和电子游戏等各种现代化娱乐产业,“从娃娃抓起”,让台湾青少年在哈美、哈日的同时,也来哈京、哈海(崇尚以北京文化为象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上海文化为象征的中国现代文化)。

大陆应该用经济手段指导和支持大陆文化企业,以亲切自然、力戒说教的文化娱乐产品,“润心细无声”,向台湾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传输一个积极、友善、亲近的大陆形象,向台湾民众展现中华文明的华美和伟大,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青少年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为吸引台湾年轻观众,应制作播出一些针对他们的特别节目,对受到台湾观众喜爱的大陆影、视、歌、体育明星多做介绍,增加两岸青少年一代的认同。

台湾青少年有一些哈日、哈韩族,但这两年,大陆的一些制作精良的或传统或现代的影视剧和曲艺界的明星也受到了台湾青少年的追捧。一些电视剧、古装剧,例如《汉武大帝》、新《水浒传》在台湾备受欢迎,这至少表明台湾的这一代青少年对中国文化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的。另外,像大陆娱乐节目《超级女声》、《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在台湾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三)重视面对面的宣传,促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充分了解

要做好台湾青少年的工作,争取台湾军心民意,应树立实体宣传的概念,即不应只局限于通过媒体宣传塑造大陆形象,还应通过两岸青年的实际交流交往来做工作,比如目前热络的两岸青年的各种夏令营、两岸互派学生乃至大陆赴台个人游,都将是全面对台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实体的宣传更有冲击力。

台湾某机构对参观上海世博会的100名台湾青年学生的抽样调查(见表1)显示,台湾学生参观世博会后对大陆持负面评价的大幅减少,好感明显增加,原来不少错误认识被完全扭转。参观之前,近八成认为大陆“脏乱”,近半数认为大陆“贫穷”、“落伍”,参观后认为大陆“贫穷”、“落伍”的大幅下降,认为“富裕”的接近半数,认为“进步”的达八成以上。他们普遍感到,在园区一起并肩排队参观的大陆人很“亲切”、“热心”,并非媒体所妖魔化的那般恐怖。一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自己长居台湾南部,每天听地下电台,觉得共产党员很可怕,第一次来上海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陪同我们的官员好亲切、好棒。”

表1:100名台湾青年学生抽样调查(%)

2010年夏天,两岸的青年交流掀起一股热潮,成千上万名台湾青年同时“登陆”交流。第一次来到大陆的李仁维感叹,以前他主要通过网络了解大陆,有时网络上所写的大陆像通过哈哈镜表现出来的,是变形的,他需要驰骋于不同论坛,分析寻找事实。此次通过与大陆同龄人的相处,他“感觉大陆学生很有素质,说话很得体,对台湾学生很客气”,“以前认为大陆人没有自由,这几天看到的和在台湾听到的不一样”,“希望今后能举办更多的交流活动,让更多台湾学生有机会亲眼认识大陆”。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大潮流前,两岸的青少年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做对台宣传工作的媒体人,理应为台湾青少年了解真实的大陆和大陆的民众,为两岸青年人的沟通担当起桥梁和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唐春林:《新闻报道如何“讲故事”》,《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7期

②卢文兴:《贴近性在对台广播中的运用与发展》,《青年记者》,2010年6月下

③杨胜云:《对台传播引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④曾盛聪:《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分析》,《青年探索》,2001年第3期

⑤《2008台湾青少年媒体使用行为研究调查报告》,http://.tw/modules/news003/article.php?storyid=113

前台心得体会篇2

战友是那个虽非亲故却情同手足莫逆于心的人;战友是那个困惑无助时听你絮说给你指点迷津的人;战友是那个阵地上比肩而战,生死时刻为你挡枪子儿的人!我有这样的战友,他叫王晓东。11月19日11点03分,他因罹患肝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和晓东办公室挨办公室,一起工作了七年。今天是他的“头七”,我必须写点什么,向天堂里我那敬爱的战友致以深深的敬意,此时此刻,任凭泪水一次次模糊我的双眼……

一个党的事业的忠诚儿子

他是忠诚的,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信念忠诚。这种忠诚,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源于血脉,根深蒂固。他198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到北京日报社,后到市委组织部、再回北京日报社、后调至市委宣传部……一路积淀历练,铸就了将党性原则融入血液、将新闻传媒事业视作生命的赤胆忠心。

2006年10月,我们同一天入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履职,办公室挨办公室,“比邻而居”。从此结下战友情、同事谊。他是那种干起活来就满腔热忱玩命投入的人,时值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他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全力做好移动电视、城市电视的转播报道和信号传输工作。他脑子里始终死死地绷着一根弦——确保安全无事故(这也奠定了他之后调任北京电视台就提出“三大安全”的基础)。在他的领导下,北广传媒集团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户外大屏联播网。晓东大学学的是新闻,在北京日报作过多年的记者、编辑、主编,采写了一大批有影响有分量的评论、通讯和消息稿。我在电台也从事了20多年新闻工作,我们一起探讨问题,评论时事,只觉得他新闻敏感性强,分析问题深刻,有铁肩担道义的强烈使命感。命运眷顾他,2009年11月16日他调任北京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让他能够继续在荧屏上实现传媒人的职业理想。

至今电视台的中层们还记得任职会上他连说的“三个学习”——他要认认真真地向同志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以前的老部下他没带一兵一卒,扎实而低调地开始了他在电视田园里的耕耘,他把电视台看作他的天地,把全台干部职工当作事业发展的依靠、希望和支撑。他在到任后三个月的时间里与全台一百多名中层干部一一谈话,他把调查研究视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把北京电视台看作新闻生命新的起点。

2010年5月31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他兼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台长,我也从北广传媒集团调任北京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命运让我们又站在了一起。5月30日成立大会的前一天,我从英国被紧急召回北京。飞机一落地,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短信竟然是晓东发来的,短信内容至今我清楚地记得——“岁月匆匆,我们又成邻居了”。是的,我们办公室又一次挨在—起,又一次携手打拼共同奋斗了。他是正职,我做副手,如同船长、大副那样,共同掌舵着BTV这艘航船,在茫茫大海里向着电视传媒理想目标坚定前行。多少次,论证方案切磋研讨挑灯夜战;多少次,盯播出走一线谈经营谋发展豪情飞扬。我们共同制定了2011年为BTV“改革调整年”、2012年为“发力见效年”、2013之后为“稳定提高年”的战略发展规划。

正当我们整合资源、布局改革初见成效之时,2012年3月底,晓东却突然确诊罹患肝癌。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碎了我们致力谋划的梦想,震碎了所有关爱、关心、关注他的同仁的心。

在与癌魔抗争的七尺病榻上,晓东表现出来的始终是坚强的意志、达观的心态。那种坚韧与顽强,每每令医者动容。而支撑他的精神力量,还是新闻人的梦想——把电视台建设得更快更好!

2012年6月21日,北京电视台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报道动员会。忠诚于党的事业、有着强烈党性原则的他视此次宣传报道为全台工作的重中之重。那天,在住院诊治两个多月之后,他来到了台主楼38层动员会会场。我坐在他身边,听着他那略带沙哑却铿锵有力的声音,我被信念的力量深深打动。

2012年7月22日下午,晓东病情恶化,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他问大夫他还能活多长时间,大夫说最多两周,他说,如果能给他五年的时间,他会给北京人民一个全新的电视台。上苍有眼,2012年8月17日,他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成功作了肝移植手术。感谢上苍!感谢医术!感谢意志的力量!给了他生命延续的希望!

此间我与他每周通话或短信往来,我问他治疗的情况,告知台里的情况。他是那样深爱着电视事业,关心着台里的发展。移植手术后他恢复良好,我们暗暗祈祷医学奇迹能够在他身上显现。2012年12月19日,就在手术仅仅4个月之后,他又一次来到了台里,来到了新闻频道直播动员大会的现场。就在他步入会场的那一瞬间,全体干部职工自发起立,掌声雷动,他们看到了,他们爱戴的台长此时没有被病魔击倒,而是又一次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2013年2月9日,除夕夜,他患病后第3次来到台里,我和他一起到播出机房、新闻编辑机房、安全监控机房、通讯机房、体育赛事直播机房、春晚剧组、物业值班室和驻台武警营房……园区的角角落落,他一一走到,检查安全,慰问职工,嘘寒问暖……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我们首次尝试设立了抗震救灾工作微信群,我把他“拉人”群内,让他了解一线情况,便于与大家交流沟通。微信群里记载着他的留言:面对雅安地震突发新闻,在多佳总统一领导、朱总一线指挥下,全台一盘棋,是震情凝聚了我们,更是因BTV集聚了每一个员工。@:震区雨大了,提醒大家多穿衣,勿感冒。

试问面对癌魔和死亡的威胁,能像晓东这样一心为公善始克终的有几人?能像晓东这样无惧无畏处之泰然的又有几人?若有人生来就是为使命而来,那么晓东就是为了党的新闻事业而生,为广电传媒事业而来。他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建起了崇高的使命感和人生价值诉求。新闻理想,燃烧荧屏一世;报国襟怀,照耀传媒此生!

一个一心为民的好领导

晓东临走前,特嘱不办追悼会,一切从简。遵照他的遗愿,台里没有集体组织告别。然而,11月20日清晨,我率台领导班子成员到友谊医院为他送最后一程,却目睹了感人的一幕:寒冷的冬晨,六点不到,医院地下二层,不足20平方米的告别厅外已经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多少BTV员工,从京城四面八方穿越黑夜而来,只为跟他作最后的告别!

晓东是个心系员工的一台之长,有着浓烈的爱民情怀。他来台不久,便组织召开了六场职工座谈会,直接倾听节目、技术和职能部门员工的心声。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电视台存在多种用工制度。对于派遣制与在编职工双轨制运行问题,他殚精竭虑,夜不能寐。在他的主张下,我们推行了多项举措,为派遣制员工提高待遇、缩小身份差距。派遣制员工的进门证件、食堂饭卡……他甚至都能一一想到。他视员工为姊妹兄弟对员工成长倍加关心。在他的主持下,台里推行了干部公开竞争上岗制度,推出了年度“十佳”员工系列评选……努力为员工构建职业发展上升通道。他还嘱台办公室把“十佳”员工家属周六周日分期分批安排到电视台来参观座谈,让员工家属们亲眼看看孩子工作的地方。

他特别注重与全台员工的沟通交流。在他的主持下,BTV内网全面改版,并专设“建言献策”、“台领导信箱”、“台领导推荐”、“我的阅读”等板块。他推荐文章并亲自撰文,看到一些动态信息和文章,他会直接下载下来,作出书面批示。很多节目中心和栏目组都有他的亲笔点评。看到好节目、好文章、好创意,好方案,他会习惯性地问创作者是谁,多大了……很多员工手机通讯录里都有他的联系方式,通过短信、微信直接与他交流。新闻中心记者李杨薇,作为第三批记者派往,由于高原反应强烈,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却坚决不回京。晓东得知后,直接发短信给李杨薇,“坚毅、坚强、坚持,是要讲求方法的,孩子,身体是本钱,为了身体,回来吧!”李杨薇至今还保留着晓东的短信留言。与员工们开会,他会认真地倾听每个人的自我介绍。经常有职工惊叹王台长怎么只见过我一面,就能叫出我名字……几天来,微信群里充满了员工们纪念他的留言心声,“一个人被人纪念,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为大家做了什么”,“努力给大家创造机会和空间的人,将永远得到尊重、感激和缅怀!”

2012年,北京“7·21”暴雨之夜,晓东第一次病情恶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发短信给行政部负责人,叮嘱一定要给暴雨中采访回来的记者做好热面和夜宵……

晓东心里装的是员工。他病后,多少员工默默为他祈福平安;他走了,多少人为他泪洒天地之间。一个敢于担当的男人

我和晓东是有缘的。这种缘分,不仅仅是“比邻而居”,也不仅仅是多年共事,这种缘分,更是一种彼此间的理解和默契。他那句“岁月匆匆”中的况味,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想来,都觉得心有戚戚。而今阴阳两隔,可那份战友情,同事谊,在我心里越积淀越醇浓。

在我眼里,晓东是敢担当、愿付出、不怕吃亏的北方汉子、纯爷们儿,心底无私、胸怀宽广。他是一把手,很多决策事项原则上可以个人拍板决定的,但他尊重我这个“老大姐”,看重我这个副手。每次上党委会、台长办公会的议题,无论头一天忙到多晚,他都会跟我沟通一下,事先征求我的意见。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民主决策,还是一个人胸怀的体现。有风有雨的时候,他总是冲在前面,把晴空留给我。一个庞大的电视机构,点多、线长、面广,每每有意想不到的难事来临,一句“我来处理吧”,给了我多少温暖和力量。我是总编辑,他为了让我集中精力搞内容生产,把那些遗留多年难以解决的烦事、难事留给自己。他抓制度、抓管理、抓保障……庞大的电视机构,如果没有有力的机制和条件保障,内容生产怎么会平稳顺畅?他是个男子汉,给我顶着这片天,使我更加心无旁鹜地投入内容生产,强化北京电视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电视是高强度、高压力的。2011年“七一”建党90周年纪念日,卫视、新闻中心作了大型直播《心心相印》。连续的鏖战,使我身体略感不适。细心的晓东看出来了,“七一”当夜,他先让我回办公室卧床休息,他和节目中心一直盯到最后。在荣誉和功劳面前,晓东从来谦让;对于电视台事业,可以说使上了十二分的心力。他所作的一切,彰显出了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胸怀,他已将“小我”融入“大我”,套用那句著名的话:他一生可能有很多敌人,却不该有一个私敌。

病重期间陪伴他的北京广播电视台办公室主任张常珊告诉我,晓东11月14日生命垂危之际嘱他转告我,一定想办法给一位小护士找张她喜爱的球队的足球赛票。晓东最后的嘱托,还是惦念帮助过他的人,我听后强忍泪水,这就是他呀,意重然诺,情比天大!

逝者去了,望着比邻的办公室,我怎么也克制不住眼泪,好像晓东仍在那里批阅文件,拂卷沉思……我再也见不到他平易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他推门而进的身影,但我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一定能感受到我们会将他终生挚爱的电视新闻事业做好做强,实现他未竟理想的决心和力量!

今天是11月25日,星期一,3701会议室,编前会上,就在刚刚,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他默哀,为他最后送行。晓东,我的战友,别了!我看到了,你的英灵正袅袅升起,飞往天堂,你定会保佑北京的电视事业红红火火兴旺发展!你定会保佑你爱的台内的每一个员工幸福平安!

相关链接

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肝癌逝世同事好友哀悼好领导

2013年11月19日上午,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台长兼北京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王晓东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王晓东生前好友、同事、媒体同行等在微博发文哀悼。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北京丑视总监徐滔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借用北京卫视一位编导写的诗来表达对王晓东台长的悼念之情:“当明天的太阳,如往常般升起,你熟悉的城市,不再留你身影,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不再辛苦的你。”

北京电视台影视中心主任助理于金伟表示:“和王台接触不多,通过这几年我们了解到他为人亲和、工作拼命,雄心勃勃地要振兴北京台的事业……可惜,英年早逝。”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向真用“平实、真切”形容王晓东台长,她告诉记者:“得知这个消息很难过。这一天看到很多BTV人在追忆与王晓东台长有关的点滴瞬间。他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平实、亲切。”

@宋红光微博:哭我晓东!王晓东1962年1月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作为第三梯队干部参加工作,先后在北京日报、北京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任职。现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台长兼北京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2013年11月19日上午11:03因肝癌于京去世。作为同学、好友,惊闻噩耗,长泣悲歌,沉痛悼念!

@佟尘(北京电视台《时尚装苑》主编):他是一个差一点改变北京电视台从业生态和媒体风格的改革者和领导者,也许五年之后我们的命运会完全不同,只可惜,只差一点,王晓东台长一直与肝癌病魔做斗争,今天早晨十一点,癌症胜利了。内蒙古汉子。一路走好。

@主持人曹扬(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贴出两人的短信记录。感叹:一个月前您还在安慰我,鼓励我!一个月后我却失去了您!您像一个父亲在关心着我!我却没能……约好了等我们都好了一起喝茶聊天,还要给我介绍几本书的。不能相信,仿佛一切还在眼前!可您却……记得一起推杯,记得扶着我的肩膀告诉我道理,记得台上抽奖的默契,记得您对我的鼓励。

@BTV黄海宁(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很多人不知道,王台对于我们大多数BTV人的意义是什么。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夏天的一次中心大会上。尽管他瘦得已经脱了相,声音微弱,但是他的笑容还是依旧那么和蔼,那么亲切。他为我们最基层的员工谋福利,让我们找到归属感。他就这样走了,但是我们所有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王台一路走好。

@尹大SI(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那年年会,您举着酒杯一桌一桌的教,我们做自我介绍您听得特别认真,一句一句地跟大家说辛苦了,让人感觉特别贴心。领导,走好。

@lemon的体育情缘(北京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赛事转播出镜记者、主持人):王台,一路走好。还记得今年的大年三十,当时在演播室直播NBA,王台来慰问大家,王台和我聊起NBA、聊起CBA还帮金隅分析比赛,当时很惊讶王台对篮球的喜爱和了解程度,一位热爱体育真心为职工谋福利的好领导,愿天堂也有篮球陪伴。

前台心得体会篇3

科学家发现,大风呼啸时,风力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影响时,伴随着天气变化,气温也会大幅下降。而科学实验证实,当空气温度低于20t2时,风力每增加2级,就相当于气温下降5―6℃(也就是通常说的“感觉温度”)。所以,每逢台风来临时,风速骤增,气温突降,而“感觉温度”下降得就更厉害了,人体的寒冷感觉会突增(此时,人们并无增添衣服的习惯和欲望),这样,大风就会使得人体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故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是感冒、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在凉风吹拂下,病情极易复发,一些发热病症,一遇凉风势必加重病情。在大风和相对低温的刺激下,人体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据医疗气象学家研究,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对降温明显的大风过程有显著的敏感症状,这样的过程对关节病症、胃部病症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台风作为一种低气压天气过程,低气压本身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毫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发生障碍。尤其在台风中心(也就是“台风眼”)移来时,气压常常降到900多百帕,心脑血管病或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而健康人因为台风眼的迅速移出,气压逐渐升高,就可能忽略了低气压的“不适”。日本的医疗气象专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压环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患者病情恶化时,有90%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有半数以上是在低压过境时发生的。如同夏季雷雨前的高温高湿天气(此时气压较低)一样,台风到来前,人们也会感到憋气和压抑,使人的植物神经趋向紧张,容易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和生理病症。

减轻台风对人体的危害,最重要的是避免和减轻台风对生命的威胁。准确的台风预报,正确的灾情估计,科学的应急预案,以及受灾居民的安全意识,都将直接决定是否有效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

与台风对生命的威胁相比较,如何减轻台风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是个较小的问题,但既然是个问题,也应该有解决的办法,这里不妨提出几点建议:

(1)台风季节,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对可能影响本地的台风的动向,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台风的特性也要有大概的了解,这样,在台风真的到来或影响时,就不会过分慌乱和恐惧。

(2)由于台风来临时,会大幅降温。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老慢支等),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初夏和秋季,由于平时气温就不高,台风到来时,要特别注意增添衣被,保持温暖,避免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即使对于健康人,在夏季台风来临时,也不能过于贪凉,或长时迎风涉水,避免引发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疾病。

前台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抗台救灾;突发时间;宣传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20-0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新闻宣传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既是解决当前所面临困难的基本原则,更是各级电视台进一步发展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实际上,苍南县广播电视台清楚地意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闻宣传求新变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方面,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了创新新闻宣传的实践。

一、概 况

苍南县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做好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是苍南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桑美”、“韦帕”、“罗莎”、“森拉克”、“蔷薇”等台风频频光顾苍南县,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都是十分罕见的。苍南县广播电视台作为当地突发事件中政府和民众之间信息沟通和传递的中介、桥梁,在报道抗台救灾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新闻宣传,改变了过去重抗灾救灾新闻,轻灾害新闻题材,特别是忽视抗台救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等倾向,而是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以人为本,使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信息服务融于一体,引导全县干部群众科学认识台风,学会科学防台风抗台风,真正成了抗台救灾的主体。

二、分 析

以苍南广播电视台抗击超强台风“桑美”宣传报道为例。2006年8月10日1725分,超强台风“桑美”登陆苍南马站。从超强台风登陆前的8月8日开始,苍南广播电视台就启动了抗台风报道应急预案,所有采、编、播人员全部到岗到位,24小时值班,采编人员在第一时间深入第一现场,及时进行报道。

(一)快速反应

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时间调集记者,第一时间策划报道。

台风登陆前33小时25分钟播出滚动字幕;

台风登陆前21小时50分钟播出第一条口播新闻;

台风登陆前9小时25分钟向各记者站部署报道任务;

台风登陆前9小时派4组记者分赴马站、巴曹等地蹲点;

台风登陆前8小时25分钟不间断播出防台救灾知识;台风登陆前5小时25分钟打破常规编排,推出滚动播出窗口《抗击“桑美”特别报道》;

台风登陆后35分钟播出第一条台风登陆新闻;

台风登陆后18小时35分钟播出第一条人员伤亡新闻;

从8月9日到8月14日,苍南县广播电视台《苍南新闻》栏目分别在每晚7点30分和10点分滚动播出苍南人民防台、抗台风和救灾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在8月10日台风登陆当天,分别在当天中午1点、4点和7点30分和10点30分连续推出4档“抗击台风桑美特别报道”。让更多群众了解全县防台风、抗台情况。据初步统计,从8月9日到8月14日6天时间里,苍南县广播电视台《苍南新闻》栏目共播出147条有关当地广大干部群众防台风、抗台风和救灾的新闻。

(二)适时引导

在台风登陆后的宣传报道中,创新灾害报道,科学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有效消除民众的灾难恐慌心理,稳定社会。突出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宣传无私奉献的精神,突出宣传全县献爱心的壮举,严控与抗台风救灾主题不符的报道。苍南县广播电视台的议题设置是:现场救援―医疗救护―伤员情况―安置灾民―爱心捐款―卫生防疫―心理干预―英勇事迹―重建规划―喜住新房。其中, 现场救援方面一共播发了“金乡:避灾民房倒塌40多名群众被埋、军民冒雨连夜大营救”、“钱库:多处民房倒塌群众被埋,干部群众暴风雨夜营救”、“小山岙:黑雨夜十里接力,生与死的搏斗”等近10篇新闻。医疗救护方面一共播发了“马站医院:‘天使’累晕不‘下岗’”、“新闻特写:手电光下的手术”、“流动医疗点,送医送药到灾区”等10多篇新闻。伤员情况方面一共播发了“县领导深夜看望慰问受伤群众”、“居民区干部送吃送喝,受伤群众倍感温暖”、“全县各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治疗”等10多篇新闻。安置灾民方面一共播发了“金乡:第一批赈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赤溪:11个灾民安置点,确保灾民生活”、“首批50吨救灾粮送到马站、矾山灾区”、“省内大型建筑企业援建我县灾民安置房1万平方米”、“各地灾民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等20多篇新闻。爱心捐款方面一共播发了“情系灾区心牵灾民,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爱心如潮涌向灾区,八方支持重建家园”、“英雄母亲情系灾区”、“企业家送来及时雨,受灾女换肾有希望”等50多篇综合新闻。卫生防疫方面一共播发了“县卫生监督所开展灾后卫生检查”、“全县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台全面铺开”、“灾后环境大清理,万名党员干部齐出动”、“紧急喷杀白蚁虫害,确保学校校舍安全”等10多篇新闻。心理干预方面一共播发了“我国首次大范围介入台风受灾学生心理干预服务”、“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大灾面前你不孤独”、“师资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灾后心理求援”等7篇新闻。英勇事迹方面开设了专栏,一共播发了“舍小家顾大家,一位党员紧急转移80多人”、“邻里冒死相救两名台风中被困老人”、“带伤冲在抗台一线的好干部”、“感谢好干部救了我一命”等15篇新闻。重建规划方面专门开设《苦战100天,重建新家园》,一共播发了“供电局:力争第一时间恢复供电”、“全县受灾群众今起吃上放心水”、“20万张外地瓦片紧急送到苍南”、“安置房刚入住、新村规划已启动”、“加班加点抢进度,确保灾民按时住新房”等60多篇新闻。喜住新房方面一共播发了“两姐妹喜住新家,孤儿感受爱的温暖”、“矾山首户灾民喜搬新居”、“八方相助,矾山灾民喜住新居”、“台风重灾区永兴村灾民乔迁新居”等30多篇新闻。

此外,针对如桥墩水库跨塌等恐慌性谣传,都在第一时间通过记者现场调查、采访当事人等方式,用事实说话,及时进行准确报道。针对部分群众为抢时间全家上阵修复受损房屋不慎受伤时,还专门推出了《民房修复、重建小知识》服务性新闻。

(三)人文关怀(尊重受众,尊重生命。)

在整个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苍南广播电视台始终用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处处体现“人本化”原则,回归本体,彰显人文关怀。这也体现了苍南县电视台通过对自己报道身份和视角的差异化定位,采取本土化传播策略,以接近性传播、平民化视角、个性化故事冲破了雷同传播的藩篱,在整体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报道特征。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所涌现出的大爱、邻里感情、党性等人性光辉在苍南县电视台报道中得到了重要的展现:灵溪镇新港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陈良爱,身患糖尿病却主动请缨上抗台一线,他带着自已的儿子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顶着狂风暴雨,义无反顾地挨家挨户转移救助受伤群众,但他的妻子却被自家倒塌的楼房压在其中不幸死亡。81岁的诚信硬汉吴乃宜,4个儿子有三个儿子台风中不幸遇难,他却倾家荡产坚强、倔强的替儿子还生前欠下的债……这些及时的报道,不管是画面还是言语都透露着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间真情的感悟。同时,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没有为了追求轰动,忽视对灾民、对生命的尊重。例如:电视画面上看不到一具尸体,这就是我们新闻人对生命尊重的一种体现。虽然一线记者拍了许多非常刺眼、让人触目惊心的灾民遇难后的画面,但在后期编辑时一律被删除。此外,苍南县广播电视台立足于提供给灾民真正关心的信息,如哪里提供食宿等信息,同时也给非灾区的群众提供了“去何处给予帮助”的信息,如开设24小时“救助热线”、公布慈善捐款热线、提供预警、报险等服务,积极为受灾群众寻求社会的帮助,在社会和灾民之间搭建了一个人性化的沟通渠道。

在灾难中,人类生命的损失相比其他要重要得多,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始终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放在首位,通过推出了抗洪救灾的宣传语和震撼心灵、生动感人的多组宣传片滚动播出,用屏幕把全县人民连结在一起,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党的关怀和温暖以及民众的支持,不仅激励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被发扬光大。在每一次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始终走在最前沿,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为越是困难的局面,越是面对风险和挑战,电视媒体越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电视媒体不仅要成为当地党和政府以及公众信息的“传达者”,成为抗震救灾的“参加者”,更要成为组织公众共同应对灾难的“动员者”,电视媒体时刻引导着公众向着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拼搏,在具体而细微的新闻中发挥真正的传播实效,展现着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三、启 示

新闻的价值在于创新,活力在于持久。对突发性重大灾难事件,应有充足思想准备和策略应对,要做好在特殊时期进行特殊事态工作流程的预案准备。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在长期的抗台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报道理念和采编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做到宣传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度,设备统一保障,后勤统一协调,变被动应付灾害报道为早介入,早策划,“抢”字当先,使抗台风救灾等突发性新闻的空间得到不断拓展,时效强,声势大,分量重,有力引导了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四、实践中的不足

缺少高质量的现场报道;缺少理想的播出平台;缺少便捷的专业设备;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灾民身影还较少,灾民信息较单调,大部分是“感恩”。扩大了施恩和同情,较缺乏平等意识。也会出现因为考虑政府官员政绩,将受灾群众的艰难处境、灾情严重粉饰于领导慰问、救灾等现象之下。另外,后期报道也较缺失。

前台心得体会篇5

台风,是一种挟有巨大能量,对包括建筑物在内的地面物体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水泥钢筋它都能摧毁、折断,人体肉身对它更是轻如鸿毛了。在毫无防备的前提下,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常常是无法估量的――孟加拉国就曾在一次台风灾难中死亡30万人。即使在台风预报比较准确、政府预案比较周全的今天,想绝对避免台风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也是不可能的。台风会刮断输电线路,刮落悬空物(如广告牌),与俞风相伴的暴雨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交通路基的塌陷或断裂,而暴雨后的洪涝又会诱发许多传染病的蔓延。台风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灾难。

但是,台风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台风也给很多干旱的地区带来了降水,使旱情得到解除: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气温一般都会大幅度降低,空调等降温设备可以停用,缓解了电力紧张:台风的风能也可以利用,等等。

台风对生命的直接威胁主要表现在,大风呼啸时,风力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来临时。伴随着天气变化,气温也会大幅度下降,而科学实验证实,当气温低于20℃时,风力每增加2级,就相当于气温下降5―6℃(也就是通常说的‘感觉温度’)。所以,每逢台风来临时,风速骤增,气温突降。而‘感觉温度’下降得就更厉害了,人体寒冷的感觉会突增(此时。人们并无增添衣服的习惯),这样,大风就会使得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故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在凉风吹拂下,病情极易复发:一些发热病症。一遇凉风势必加重病情。在大风和相对低温的刺激下,人体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据医疗气象学专家研究表明,约77%的心肌梗死患者对降温明显的大风过程有显著的敏感症状,这样的过程对关节疾病、胃部疾病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另外,我国台风也经常发生在夏秋交替时节。此时如果台风影响时间较长,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

台风是作为一种低气压天气过程。低气压本身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主要影响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毫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因脑需氧量最多。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发生障碍。尤其在台风中心(台风眼)移来时,气压常常降到900多百帕,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会有明显的不适。而健康人因为台风眼的迅速移出,气压逐渐升高。就可能忽略了低气压的‘不适’。专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压环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患者病情恶化时,有90%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有半数以上是在低压过境时发生的。如同夏季雷雨前的高温、高湿天气(此时气压较低)一样,台风到来前。人们也会有一种憋气和压抑感,使植物神经趋向紧张,容易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和生理病症。

前台心得体会篇6

我打台球与人不同,很随意,一切顺其自然,不在乎输赢,不追求提升技艺和比赛名次,有时甚至不拘规则,只要玩得开心,达到健康的目的就好。

我原本不会打台球。我视力不佳,戴着近视加散光的眼镜,客观说来,打台球有先天劣势。但由于常打常练,慢慢地摸到一些门道。我体会,打台球首先要调控好心态,不急不躁,要有自信心。其次要胸怀全局,不计较小分,力争得大分。第三要掌握好出手力度、角度,根据“球势”,选择或轻或重,或薄或厚。现在我能够两手左右开弓,一般不使用架杆,先打难打的球、远的球,时不时也能转败为胜,赢了对手。

我打台球的地方是省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球友来自工农商学兵和公共服务单位,从在岗时的职衔分,有高工、教授,还有医院院长、处长、厅局长、警官、军官,还有几位省级领导干部。但到了“活动中心”的台球场,彼此都是球员。

按“活动中心”的要求,我们成立了台球协会,选举了会长、副会长。会长是个好领导,凡事以身作则,化缘筹款,谋划赛事,跑前跑后,不辞辛苦。他带领大家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打球氛围。

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太,天天在一起活动打球,说说笑笑,忘却了头上的白发,忘却了自己曾经的荣辱,个个童心勃发,重拾几十年前小青年时才有的欢乐。

在活动中心打球,我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同时与过去采访时结识的一些老朋友重续上友情。不论老朋友还是新朋友,见面后嘘寒问暖,互相敞开心扉,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磕。友谊温暖了你我他。

前年,“活动中心”举办迎接国庆59周年台球赛,台球协会共有83人参加。我也积极参赛,并获得“斯诺克”男子单打第三名,我们会长荣获第二名。在领奖品时,会长主动把他的奖品(6个啤酒杯)送给我,自己拿三等奖品(1个水杯),并对我说:“留个纪念吧!”

球友白求恩大学前儿科潘主任,还从报上抄录一首“台球颂”赠与我共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强身体/静思脑灵/体脑并用/延长寿命/打球环境/雅致宽松/条件优越/天天练兵/切磋球艺/持久不停/比赛场上/难免磕碰/相互谅解/友谊为重/胜负常事/不要脸红/重在参与/强体祛病。

自从参加打台球活动,我心情愉悦,好似年轻了许多。我为自己加油:做个阳光老人,争取活上一百岁。

我与老伴赛台球

王宗俄

退休后,孩子们不在身边,这些年来家里也就成了我们老两口的二人世界,所以生活过得比较清闲。

老伴孙金英喜欢画画,退休后她参加了新华总社老年绘画班。后来又成了总社书画协会会员和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我不会画画,平时常常泡在老干部活动站台球室里打打台球。老伴偶尔去打,可是几年下来,她的球技也提高不少,每次参加老年台球赛时,她往往还能战而胜之。初夏一天,我和老伴二人一同走进台球室。“比赛!比赛!三局两胜。试试你的真本事。”我首先向老伴发起挑战。年轻时就好强气盛的老伴毫不示弱。“比赛就比赛,谁还怕你。”随后她又反问一句:“谁输了,怎么办?”我略加思索说: “输者给赢者做顿好吃的。”“说话算数?”老伴反问。“一言为定。”我加重语气回答道。

比赛开始,老伴操杆首先开球。她开球用力大,击球猛,不但把台面上的球全部炸开,而且还有两个花球一起落袋。开局对我不利,但我不在乎。可是,随后她又一连击中两球进袋。此时我心中暗想,先让你进几个,最终我还是追上你的。不料,老伴越打越顺手,她的7个球,台面上只剩2个,而我的还有5个,其中还有2个是不易击的“死球”。此时,我心里开始有些紧张,但我还是自我安慰:不要慌,稳住气。可是身不由己,心里一慌,出杆不稳,净打出一些“臭球”。老伴看出我的心态发生变化,她抓住时机,稳扎稳打,有板有眼,大有大家风范。一鼓作气,她又将余下的2个球击入袋中。眼看要结束战斗,此时我奋力追赶,但已经晚矣。转到老伴击球,只见她前身下伏,眼看目标,聚精会神,“啪”的一声,用一个反弹击球法将最后一个目标球“黑8”击入袋中。一比零,老伴先胜一局。

第二局,我吸取第一局轻敌的教训,一开始就认真对待每一个球,并在击打的过程中,时不时施展“雕虫小技”,给对方制造击球困难,让其不易出杆,造成犯规。经过一番周旋,终于扳回一局,一比一平。

第三局,这是关系到谁给谁做好吃的关键局,所以一开始双方打得都十分小心谨慎,生怕给对方造成击球的好机会。当打到台面上各剩3个球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我们的球技还算不上高明,但各自都拼尽了全力,可谓是“棋逢对手”。正当激战正酣,老伴突然改变作战策略,她快打猛攻,咄咄逼人。我堵截防守,步步为营。老伴一边打球,一边造势,扬言:“不打败你绝不收兵,杀你个人仰马翻,片甲不留。”似乎给人一种望而生畏之感。

双方在争掠最后一个目标“黑8”时,可以说我们厮杀到了白热化。你一杆,我一杆。你给我个“初一”,我还你个“十五”,你来我往,打得难分难解,不分上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我击打“黑8”时,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母球(白球)眨眼之间掉进袋中,按规定全盘皆输。此时老伴一阵哈哈大笑,得意忘形地几乎跳了起来。二比一,老伴获胜。这正是:

红叶秋霜两白头,相濡以沫赛台球。

二人世界觅消遣,健身自娱是追求。

温馨提示:打台球对老年人的好处

一、舒缓的全身运动:老人如果运动少,总在家坐着看电视,不仅腰疼背疼脖子疼,小肚子也越来越大。而打台球需要持续站着和走动,一般均可连续活动一两个小时,是全身有氧运动,同时又比羽毛球网球等舒缓得多,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之一。

二、较强的成就感和愉悦性:高难度的杆法一时掌握不住,就是在台子旁边看高手打球,也能从看球中体会到它的韵味。而一旦自己也悟到了技法,上台试一试,又会享受到收获的滋味。比分落后了,仍有可能后来居上。入门之后,打起来得心应手,成功率日见提高,更是令人心醉。又可以锻炼个人的坚韧性格,不为胜负所累。

三、高雅的运动:使置身其中的人有一种超脱感,还可以练就绅士淑女的高雅仪态。

四、特别锻炼手指:打台球时,要把手撑开架杆,可以大大地松动手指。另一边也没闲着,握杆、击球,时紧,时松,都是锻炼。手部小肌肉锻炼对睡眠有好处,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五、腰好、腿好、身体好:想想打球过程中,碰上位置不好的、够着不太舒服的,往前抻、往左拧、往右够……打台球一小时需要走三千步,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可是不小的活动量了。

六、放眼绿色、着眼长远:台球球案大都为绿色,且打台球是远距离用眼,对视力有好处。

七、与好友交流:退休后和老同事凑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找个对大家都有益的休闲活动聚聚,放松的时候还可以聊聊天。

八、锻炼思维:台球桌上,都是真线、折线、跳线,就像趣味数学,需要精确的计算。想想高杆、低杆还是弧线,真是健脑。

前台心得体会篇7

台风挟有的巨大能量,对建筑物有一定的破坏力。在毫无防备的前提下,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常常是无法估量的。孟加拉国就曾在一次台风灾难中死亡30万人。即使在台风预报比较准确、政府预案比较周全的今天,想绝对避免台风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也是不可能的。台风会刮断输电线路,刮落悬空物,与台风相伴的暴雨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交通路基的塌陷或断裂,而暴雨后的洪涝又会诱发许多传染病的蔓延……凡此种种,都可视为台风对人体生命的直接或间接威胁。

从字面上看,台风的主要气象因素是狂风;就内容论,低气压才是台风的“精华”所在。在遇到台风袭击时,狂风和低气压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狂风致多种疾病发生

科学家发现,大风呼啸时,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台风发生时,伴随着天气变化,气温也会大幅度下降。科学实验证实,当空气温度低于20℃时,风力每增加2级,就相当于气温下降5℃~6℃(也就是通常说的“感觉温度”)。所以,每逢台风来临时,风速骤增、气温突降,而“感觉温度”下降得就更厉害,人体会感觉更加寒冷。但此时多处于盛夏和初秋,人们并无增添衣服的习惯和欲望。这样,大风就会使人体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是感冒、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极易复发,一些发热病症一遇凉风势必加重病情。在大风和相对低温的刺激下,人体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据医疗气象学家研究,约77%的心肌梗死患者对降温明显的大风过程有显著的敏感症状,这样的过程对关节病症、胃部病症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另外,我国台风经常发生在夏秋交替时节。此时,如果台风影响时间较长,秋风秋雨易使人忧愁,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低压影响人体供氧

台风作为一种低气压天气过程,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吸入的氧气有20%为大脑所耗用,因此,脑需氧量最多。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发生病变。尤其在台风中心(也就是“台风眼”)移来时,气压常常降到900多百帕,心脑血管病或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感,而健康人因为台风眼的迅速移出,气压逐渐升高,就可能忽略了低气压所带来的“不适”。

日本的医疗气象专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压环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患者病情恶化时,有90%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有半数以上是在低压过境时发生的。如同夏季雷雨前的高温高湿天气(此时气压较低)一样,台风到来前,人们也会有一种憋气和压抑,使人的植物神经趋向紧张,容易引起一些不适和生理病症。

解决台风影响三建议

与台风对生命的威胁相比较,如何减轻台风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则是个较小的问题,但既然是个问题,也应该有解决的办法,这里不妨提出三个建议:

1.台风季节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对可能影响本地的台风的动向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台风的特性也要有大概的了解。这样,在台风真的到来或影响时,就不会过分慌乱和恐惧,尤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昏暗的天空下,也不至于情绪消沉。

2.由于台风来临时,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老慢支等)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初夏和秋季,由于平时气温不高,台风到来时,要特别注意增添衣被,保持温暖,避免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对于健康人,在台风来临时也不能过于贪凉或长时间迎风涉水,避免引发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疾病。

前台心得体会篇8

胡遵远: 创先树形象 争优上台阶

——县广播电视台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5月下旬以来,我们按照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对外树立了新形象、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发挥自身职能,积极为全县创先争优活动营造氛围

全县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召开之后,我们立即就“怎样做好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工作”、“如何营造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氛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会后,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小组。台长任组长,分管副台长具体专抓,节目部的新闻、社教、外宣、制作四个中心及播音部的相关同志共同参加,从采访到编辑、制作、配音,每个环节都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一条独特的“生产流水线”。二是研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确立指导思想、提出具体要求、灵活宣传方式,自5月下旬开始,在每天的《新闻》中播出2条以上有关创先争优方面的消息,在每天的《新闻》后播放2条创先争优方面的宣传标语,从7月份开始,开辟了“创先争优”宣传专栏,专门播发有关创先争优方面的新闻和专访。三是主动配合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专题汇报片。四是积极向省、市电视台报送我县有关创先争优方面的新闻稿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播发有关创先争优活动方面的新闻近300条,制作“创先争优”专栏近100期,为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在全县创先争优活动中勇当标兵

我们认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该是在认真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向高标准、严要求看齐,向当先进、争优秀努力。创先争优是一种载体、一种措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抓好工作、促进工作。因此,6月份以来,我们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促进各项工作开展为目的,首抓规范管理、重抓开拓创新、狠抓质量提高、力抓全面推进。

1、首抓规范管理。一是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并以文件形式印发给每个部门,同时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以此规范和约束全台人员的各种行为。二是制定出台了四项奖励办法。设立了出勤奖、先进奖、贡献奖、外宣奖4个奖项,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炒浓创先争优的活动氛围。三是继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在继续对有线网络部、节目部、广告中心实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对农网维管中心实行了目标责任管理。在自办节目管理上,我们一方面对每天的节目内容作出硬性规定,要求每天自办10档电视节目,每周自办6期《新闻》,每月自办10个专题栏目;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网》、《先锋网》、《广电》等媒体公布节目表和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真抓严管、真抓实干。坚持领导值周制度,每天都有1名台长监督签到、签退,每月统计、公布全体干部、职工的出勤情况;分月制定重点工作安排表,分项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2、重抓开拓创新。一是创新工作思路。6月份以来,我们面对广电中心建成启用的新形势,面对文广体制改革后工作职能转换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迅速转移工作重心,由重点抓基础建设向重点抓新闻宣传转变、由重点抓硬件投入向重点抓软件提升转变、由重点抓建台创业向重点抓办台兴业转变。在发展战略上,我们确定了“新闻立台、专题活台、广告兴台、人才强台”四大战略;在目标定位上,我们提出了“四个一”,即:“居一流环境、干一流事业、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在工作措施上,我们提出“八讲三比一创”,力争做到“实施新举措,塑造新形象,创造新业绩,再上新台阶”。二是创新专题栏目。6月份以来,我们在巩固提高《红土地》、《科技大蓬车》等传统栏目的同时,相继开办了《聚焦重点建设项目》、《大讲堂》和《天南地北人》3个新栏目。其中,《聚焦重点建设项目》紧扣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报道各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大讲堂》的开篇邀请县红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县人大副主任阎荣安同志讲红军史;《天南地北人》主要讲述人在外创业、打拼的故事。特别是《大讲堂》和《天南地北人》这2个栏目,虽然开播时间不长,但在县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节目上网后,点击率一路飙升、创历史新高。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比如,改进编辑手法,增设《新闻》子栏目,丰富报道形式,增加记者出镜新闻,等等。从8月1日起,我们分别在每天的《新闻》前后,增设了《节目导视》和《每周一歌》,以此丰富节目的内容、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四是创新外宣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外宣工作倾斜,努力将改革与发展的亮点、闪光点宣传出去、推介出去。目前,我县的电视外宣工作已由去年的全市第五名跃居前三名行列。

3、狠抓质量提高。在切实抓好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同时,我们及 时提升标杆、自我升温加压,在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上动真格、出实招。一是建立了“新闻周抽查”制度。自10月份开始,我们在记者采访、编辑审稿、技术人员制作、节目部审核把关的基础上,每周都由1名台长带领节目评审委员会的部分成员,不定时地对本台当天制作的《新闻》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对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给予适当处理。二是建立了“节目月评比”制度。自11月份开始,由台主要领导牵头,每月集中半天时间,组织节目评审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采用抽签的方式对上个月某一天本台自办的新闻、专题、广告三类节目进行集中观看、讨论评议、分别打分,最后平均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节目、给予适当奖励,得分在75分以下的为需改进节目,除了提出改进意见外,还给予适当处罚。三是开展了“新闻写作竞赛”活动。为了切实增强广大记者、编辑的写作能力,我们在第11个记者节期间(10月28日)将全台有关人员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组开展了新闻写作竞赛。四是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1月18日至20日,我们和县人社局联合举办了全县广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广播电视通讯员培训班,邀请省、市广电专家和《皖西日报》社专家前来授课,着力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五是精心筹备“知我、爱我广电、团结拼搏、争优创先”知识大奖赛。为了切实增强全台干部、职工热爱家乡、热爱广电的意识,努力培养团队精神,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我们计划在20xx年元旦前夕,举办一次涵盖县情、广电业务、创先争优、时事政治四个方面内容的知识竞赛。目前,该项活动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4、力抓全面推进。一是主动投身改革。5月份以来,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广体制改革力度,并于6月底顺利实现了县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挂牌成立。在此期间,我们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主动投身改革大潮,做到认识到位主动抓、科学取舍顺势抓、紧锣密鼓高效抓、阳光透明公开抓,确保了人心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二是积极对外争取。一方面积极向国家广电总局、省局上报文件、汇报灾情、争取支持,积极向省委宣传部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争取给予倾斜和照顾;另一方面加强与县直单位和有关乡镇的联系,完成了梅山转播台上山道路的灾后重建工程和高山引水项目,解决了“交通难”和“吃水难”问题。9月份,我们又与上海市金山区广播电视台结成了“友好广播电视台”。三是精心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面对职能弱化、点多面广的不利因素,我们痛下决心、扎实苦干,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十一”长假,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催,甚至督查到村、到组、到户,最终提前2个月全面完成了今年16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任务,并于日前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

可以说,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们炒浓了工作氛围、激发了工作热情;对内凝聚了人心、对外树立了形象;通过改革、理清了思路,通过创新、扩大了影响,通过管理、收到了成效,通过争取、获得了支持。目前,全台上下“人人思发展、个个干事业”,创先争优的氛围十分浓厚、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受到了来县视察工作的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和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慧聪广电网、《安徽宣传》杂志、《安徽广播影视》杂志、省广电局网站、《皖西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大别山晨刊》等20多家媒体均对我台的工作给予了大力宣传。半年多的实践,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到:

一、“认得上”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前提。县广播电视台在今年之前的近20年里,一直无固定场所办公,几次租房、几次搬迁,今年4月下旬终于实现了新址办公目标。5月下旬,我被县委安排来局工作(当时还叫局),面对崭新的办公大楼,面对优越的办公条件,我在思考:前任靠建房创业凝聚了人心、展示了形象,我该怎么办?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开展哪些活动,来实现“居一流环境、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正当我苦苦思索、精心思考的时候,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召开了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一听动员,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心中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苦苦思索、精心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吗?我们正好可以乘着创先争优的东风,抓活动、促工作、树形象、上台阶。

由于思想认得上,所以我们在全县动员大会之后,连夜研究方案、连夜准备材料,第二天就在所有县直单位中第一个召开动员会。在开展这项活动中,我们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专门成立了领导组,抽调了专门人员办公,2名同志具体负责信息、材料报送工作,1名同志具体负责档案工作;专门拿出1间房子做办公室,并且添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和档案盒子。凡是开展活动必需的开支,我们全力保证;凡是开展活动必备的用品,我们全部满足,该花的花、该支的支。班子成员、分管台长,包括我自己在内,也经常思考、经常过问、经常检查这项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一种机遇紧抓不放,始终把它作为一种载体精心培育,始终把它作为一种东风顺势借势。

二、“炒得浓”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保障。环境能够熏陶人、环境能够感染人。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通过会议、标语、公示栏、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标准和要求。早上一上班,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创先争优的各项要求,使之深入人心、入脑入心。同时,在办公桌上摆放党员座位牌和“党员先锋岗”,时刻提醒大家、昭示大家。无论是班子会、还是台务会,无论是全体人员大会、还是部门工作会议,我们总是逢会必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阶段性安排和具体要求,努力在全台上下炒热炒浓活动氛围。

三、“搞得活”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之举。我们既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活动,又不受限于上级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信息工作方面,我们自办的有信息专报、有活动简报,除了通过我们自身的电视媒体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之外,我们还积极通过政府网、先锋网以及《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比如,在领导点评方面,我们除了班子成员与二级机构负责人、二级机构负责人与一般工作人员之间开展小型的、面对面的点评活动之外,我们还召开了1次集中点评大会,全台所有人员(近100人)参加,班子成员分别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点评,既讲成绩、也讲问题,既分析原因、也提出对策,很多人在会上都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对大家的触动很大、影响很深。比如:在评选先锋模范岗方面,我们除了按要求在所有党员的办公桌前摆放党员岗位座牌外,还对表现较好、成绩突出的党员颁发“先锋模范岗”流动标牌;同时结合台里的工作开展情况,设立学习先锋、敬业先锋、创新先锋、帮困先锋等四个方面的部门“先锋模范岗”,也采用分季评比、流动发放的方式,激励先进、带动一般。

四、“抓得实”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不打折扣、不流于形式,力求实实在在、卓有成效。比如,在学习上,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主要是集中学习,有规定的时间、有指定的内容、有领学的人员、有学习的笔记。在考勤上,我们实行了严格的签到、签退制度,对迟到、早退或者不签到、不签退人员,扣发出勤奖;对无故旷工者,扣发工资。在奖惩上,对有创收任务的人员,定目标、定奖惩,干得好的奖,干得差的罚,奖罚分明、逐月兑现。

五、“结合紧”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宝贵经验。我们始终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来促进业务工作,通过开展业务工作来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比如,在争创优秀节目方面,我们及时推出了《聚焦重点建设项目》、《大讲堂》、《天南地北人》3个新栏目;建立健全了“新闻周抽查”和“节目月评比”2项制度。在争树良好形象方面,一是在农网中心和网络部广泛开展“我为广电添光彩”活动,努力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在全台人员中,精心组织开展“新闻写作竞赛”和“知识大奖赛”两项活动,以此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工作热情,增强大家的团结意识、创先意识。

六、“效果好”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追求。活动的形式不代表活动的结果,工作有成效才能证明活动很成功。半年来,我们不仅是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而且是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不仅如期完成了文广体制改革任务,而且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创新了方法,抓出了成绩、收到了效益,被市委宣传部推荐为改革的成功典型,安排市内2家主流媒体——《皖西日报》和市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规范管理卓有成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统一了节目设置,每周召开一次班子会、每月召开一次台务会、每季召开一次干部职工大会,精心研究工作,适时调度工作,强力推进工作,全台上下紧张有序、运转高效。三是新闻宣传成绩显著。不仅新增了专题栏目、改变了编播手法,而且节目质量大幅提高,收视率、满意度明显提高,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四是上争外联捷报频传。对上,争取国家广电总局给予了重点扶持;对外,与上海市金山区广播电视台结成了友好电视台;对内,联系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彻底解决了梅山转播台的“吃水难”和“行路难”问题。五是各项活动有声有色。无论是廉政准则宣讲教育、文明创建、扶贫济困、计生帮扶,还是新闻写作竞赛、记者节活动,我们都精心安排、认真对待,既让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又要让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收获。

上一篇:纲要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运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