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15 02:46:27

浅基础工程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浅基础;埋置;深度

埋深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造价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埋深的选择是基础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埋深选择时要考虑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基础应尽量浅埋。

1 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需要,基础应尽可能埋在承载力高、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注意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地基持力层时,当从上至下各土层均是满足要求的良好土层时,可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基础埋深;当从上到下各土层都是承载力低或压縮性大、不满足持力层要求的软弱土层时,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各土层仍可作为持力层时,可看成良好土层来对待。若各土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底面积较大、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具体可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对于上部是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的情况,可根据良好土层的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埋深。若荷载较大,良好土层较薄,可看成从上到下均为软弱土层来处理,若荷载不大,软弱土层能达2m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基浅埋"甚至不埋的基础方案,例如无埋深筏基等。

对于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可沿墙长方向将基础底面做成分段的高低不同的台阶形式,每个分段台阶的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面高差的1〜2倍,且不宜小于1m。

对于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这时其埋深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计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应符合不小于1. 2的要求。

2 场地环境条件

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要求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可不受此限制),且基础顶面宜位于室外地面0.1m以下,同时还须考虑沿建筑物基础周边设排水沟的不利影响。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筑物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埋深。如果此条件得不到满足,则要求新建建筑物的基础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要保持一定净距,一般不宜小于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如无法满足净距要求,可在施工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小或者避免新建基础对原有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这些施工措施可以是分段施工、设置加固支撑、打板桩、设地下连续墙、加固原有建筑等,并应加强在施工期间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3 建筑物功能与结构等条件

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某些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或者宜采用某种特定的基础形式,例如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设备层、带封闭侧墙的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这时就需要将建筑结构条件与基础埋深综合考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高层建筑宜采用筏形基础,必要时可采用箱形基础。

对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由于风力、地震等水平作用对结构影响较大,其基础埋深需要随建筑物高度而增加。在抗震设防区,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基础或桩箱基础的埋深(不考虑桩身长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对于其他类型存在较大水平荷载或者上拔力的建(构)筑物如输电塔、烟囱、水塔等, 埋深也必须满足抗拔或抗倾覆稳定性要求。对于承受动荷载的基础,则不宜选择饱和、疏松的粉细砂作为持力层,以免这些土层在振动荷载作用下液化而丧失承载力,造成基础失稳, 如果无法避免,则应采取措施部分或全部消除液化影响。

4 水文地质条件

选择基础埋深时须注意地下水的水位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有无腐蚀性、基坑开挖时有无承压水存在、半封闭式结构的抗浮问题(一般指施工期间)等。

有地下水存在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基础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地基承载力等会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但措施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采取降水和基坑支护等措施时,可能会产生流砂、涌土、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等;对于水池、地下室等半封闭式结构,在施工期间,还可能出现上浮、渗漏等问题,故还要进行抗浮验算和采取抗渗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要选择使用抗腐蚀的水泥品种、骨料等.

5 地基冻融条件

确定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地基中离地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在外界气温较低时,部分孔隙水会冻结,当外界冲破,造成流土事故。这就需要验算其抗冲破的安全系数,若不满足要求,则需采取降低承压氷压力或减小基础埋深等措施。

温度升高时,又会融化,这种随季节发生冻融循环的土层称季节性冻土。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季节性冻土层,厚度一般在0,5m以上,最大的可近3m。由于水冻胀时体积增加,基础可能会抬升;土层解冻时,土体软化,强度降低,地基产生融陷。通常这种冻融过程在地基土中是不均匀的,常常会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损坏。

土冻结后是否会产生冻胀现象,主要与土的粒径大小、含水量的多少及地下水位高低等条件有关。对于结合水含量极少的粗粒土,因不发生水分迁移,故不存在冻胀问题。处于坚硬状态的黏性土,因为结合水的含量很少,冻胀作用也很微弱。

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结深度。对于埋置于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建筑物基础底面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尚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如对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基础等;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有冻土时,应在梁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以防止因土的冻胀将梁拱裂等。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建筑材料性能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施工所采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基础结构也不尽相同。当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宽度或小于 5 米,称为浅基础,下面将简要谈一谈浅基础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方法。浅基础的施工的关键是需要形成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用放坡或支挡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土质干燥以便于施工。

1 基坑开挖

1.1 地基基础选型

地基作为建筑实体和地基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实体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基的作用。如果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话,那么可以采用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荷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那么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基础,这种基础的有点是比独立地基更加的稳定,但是造价比独立地基要高。

1.2 施工方法选择

对于大型的基坑,宜采用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时,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地向下开挖,为了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的正确坡度,机械开挖至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或接近边坡时应当预留300~5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对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将基岩爆松以后再开挖。应注意不得爆松基坑底面及边坡面。

1.3施工前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査、平整场地、场地排水、测量放样和施工临时设施等分述如下:基坑开挖施工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査,了解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地貌、地形、水文、道路、河流、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与设施、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等,以便制订施工组织计划,绘制施工总平面图;根据原始地形和施工方案,按要求的标高平整场地,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的地面障碍物;根据场地的高程和相邻河流的关系做好场地的防洪、排洪工作,;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置基线和水准点,布置测量控制网。根据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的边线和水准标志。龙门板桩一般离开基坑边缘1.5~2.0m以利保存。放坡的基坑还应放出边坡宽度。灰线、标高和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挖土施工;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的临时设施,如供电、供水、道路、排水、生活设施等均需在施工以前设置完毕。

1.4挖土

挖土时应注意基坑底部是否存在古墓、洞穴、古河道、防空洞等人为的或天然的不良地质现象,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如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的问题,应及时反映并采取措施处理。弃土应及时外运,如需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的坡脚距坑边的距离应按开挖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分别确定。基坑开挖完成时,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发现局部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碎石回填夯实。为防止地基土扰动,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

1.5 验槽

基坑开挖以后的检验工作称为验槽。验槽应由勘察、设计、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共同进行。验槽分为表面检验、钎探检验。验槽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协商处理解决的办法进行局部处理。 表面检验是根据开挖暴露的土层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验槽方法。检査槽壁出露土层的层位与走向,判断是否已经开挖到设计规定的土层;检査槽底的土层是否已经挖至老土, 是否需要继续挖深或进行处理;检查整个槽底的土质是否均匀一致,包括颜色、密实程度; 检査是否有湿度异常或有橡皮土的迹象;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处理。

2 基坑边坡

在场地条件允许时,一般优先采用不设置支撑的基坑,对于土质非常好的情况可考虑采用竖直开挖的方法;当没有条件竖直开挖时,采用放坡办法,也可不设置竖直支撑;当周围条件不允许放坡时,则设置支撑。

粘性土由于具有内聚力,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的竖直坑壁,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不允许按要求放坡,或由于土质原因,深基坑放坡的土方量过大时,则可采用设置坑壁支护的方法施工。根据支撑的材料可以分为钢支撑、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和地下连续墙。钢支撑有横撑式、斜撑式和锚定式三种,一般用于基槽或较浅基坑的支撑,横撑式支撑适用于基槽或宽度不大且相等的基坑,根据土质的好坏,可设置间断的或连续的水平挡板或竖直挡板;斜撑式可用于较大的基坑,坑内有空间可设置竖直撑位,如坑内无空间设置斜撑,则可采用坑外设置锚桩和拉锚索将支撑拉紧。

3 坑内排水

浅基坑或排水量不大的基坑可在基坑底做成一定的坡度,并按需要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在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一个直径为70~80c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坡脚不宜小于0.3m,排水沟的底宽不宜小于0.3m,排水沟底的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应比挖土面低30~50cm,集水井底应比排水沟低50~100c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井壁用木、竹、混凝土管等简易加固。渗入基坑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由水泵排出坑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基坑干燥。

4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比较高,基坑开挖深度又比较深的时候,采用上述坑内排水的方法通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施工,此时必须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的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的方法。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四周或需要降水的一侧将带有滤水管的井点或管井沉入到深于基坑底面标高以下一定的深度,以总管连接抽水设备,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0.5~1.0m。

井点降水可以在坑内降水,也可以在坑外降水,这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对放坡的基坑而言,坑外降水可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但坑内降水由于水流方向与边坡一致,对边坡稳定不利;对于设置板桩支护的基坑,坑外降水的影响范围大,降水将引起相邻建筑物的不均勾沉降,影响环境,应尽可能采取坑内降水的方法;由于设置了板桩止水措施,坑内的涌水量也大为减少,有利于降低工程费用。根据降水的设备特点,井点降水一般分为轻型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

5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制作

在开挖基坑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基础的制作工作,包括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捣混凝土与养护等。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以前,对地基开挖面应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清除淤泥和杂物,注意排除基坑内的水,按设计要求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垫层以后,进行钢筋绑扎和立模工作,按设计图样进行检査、校正和验收。办理隐蔽工程的验收手续以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6.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是实现预期质量及效益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来选择施工工艺,并按照正确程序逐步推进,避免受到过多外界环境的干扰。施工技术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全面了解并掌握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消极因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达到施工技术管理的本质要求,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 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

[2] 黄洪.建筑工程项目管桩基础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9,(08) 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技术

浅基础的施工一般不采用特殊方法,浅基础的制作是在开挖后的基坑或基槽中进行的,无论是砌体的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的基础,其砌作、立模和浇捣混凝土与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是需要形成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用放坡或支挡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土质干燥以便于施工。

1 基坑开挖

1.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査、平整场地、场地排水、测量放样和施工临时设施等分述如下:基坑开挖施工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査,了解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地貌、地形、水文、道路、河流、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与设施、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等,以便制订施工组织计划,绘制施工总平面图;根据原始地形和施工方案,按要求的标高平整场地,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的地面障碍物;根据场地的高程和相邻河流的关系做好场地的防洪、排洪工作,;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置基线和水准点,布置测量控制网。根据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的边线和水准标志。龙门板桩一般离开基坑边缘1,5~20m以利保存。放坡的基坑还应放出边坡宽度。灰线、标高和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挖土施工;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的临时设施,如供电、供水、道路、排水、生活设施等均需在施工以前设置完毕。

1.2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对于大型的基坑,宜采用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时,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地向下开挖,为了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的正确坡度,机械开挖至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或接近边坡时应当预留30~500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对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将基岩爆松以后再开挖。应注意不得爆松基坑底面及边坡面。

挖土时应注意基坑底部是否存在古墓、洞穴、古河道、防空洞等人为的或天然的不良地质现象,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如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的问题,应及时反映并采取措施处理。弃土应及时外运,如需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的坡脚距坑边的距离应按开挖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分别确定。基坑开挖完成时,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发现局部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碎石回填夯实。为防止地基土扰动,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

13 验槽

基坑开挖以后的检验工作称为验槽。验槽应由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共同进行。验槽分为表面检验、钎探检验。验槽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会商处理解决的办法进行局部处理。

1.3.1 表面检验是根据开挖暴露的土层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验槽方法。检査槽壁出露土层的层位与走向,判断是否已经开挖到设计规定的土层;检査槽底的土层是否已经挖至老土, 是否需要继续挖深或进行处理;检查整个槽底的土质是否均匀一致,包括颜色、密实程度; 检査是否有湿度异常或有橡皮土的迹象;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处理。

1.3.2 钎探检验是用钢钎检验坑槽底面以下土层情况的方法。钢钎用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尖呈60°。尖锥状,长度1.8~20m。大锤用3.6~4.5kg铁锤。打锤时,举高离钎顶50~700m,将钢钎竖直打入土中,并记录每打入土中300m的锤击数。

2 基坑边坡

在场地条件允许时,一般优先采用不设置支撑的基坑,对于土质非常好的情况可考虑采用竖直开挖的方法;当没有条件竖直开挖时,采用放坡办法,也可不设置竖直支撑;当周围条件不允许放坡时,则设置支撑。

粘性土由于具有内聚力,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的竖直坑壁,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不允许按要求放坡,或由于土质原因,深基坑放坡的土方量过大时,则可采用设置坑壁支护的方法施工。根据支撑的材料可以分为钢支撑、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和地下连续墙。钢支撑有横撑式、斜撑式和锚定式三种,一般用于基槽或较浅基坑的支撑,横撑式支撑适用于基槽或宽度不大且相等的基坑,根据土质的好坏,可设置间断的或连续的水平挡板或竖直挡板;斜撑式可用于较大的基坑,坑内有空间可设置竖直撑位,如坑内无空间设置斜撑,则可采用坑外设置锚桩和拉锚索将支撑拉紧。

3 坑内排水

浅基坑或排水量不大m设置一个直径为70~80c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坡脚不宜小于0.3m,排水沟的底宽不宜小于0.3m,排水沟底的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应比挖土面低30~50cm,集水井底应比排水沟低0.5~100c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井壁用木、竹、混凝土管等简易加固。渗入基坑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由水泵排出坑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基坑干燥。

4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比较高,基坑开挖深度又比较深的时候,采用上述坑内排水的方法通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施工,此时必须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的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的方法。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四周或需要降水的一侧将带有滤水管的井点或管井沉入到深于基坑底面标高以下一定的深度,以总管连接抽水设备,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0,5~1.0m。

井点降水可以在坑内降水,也可以在坑外降水,这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对放坡的基坑而言,坑外降水可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但坑内降水由于水流方向与边坡一致,对边坡稳定不利;对于设置板桩支护的基坑,坑外降水的影响范围大,降水将引起相邻建筑物的不均勾沉降,影响环境,应尽可能采取坑内降水的方法;由于设置了板桩止水措施,坑内的涌水量也大为减少,有利于降低工程费用。根据降水的设备特点,井点降水一般分为轻型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

5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制作

在开挖基坑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基础的制作工作,包括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捣混凝土与养护等。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以前,对地基开挖面应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清除淤泥和杂物,注意排除基坑内的水,按设计要求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垫层以后,进行钢筋绑札和立模工作,按设计图样进行检査、校正和验收。办理隐蔽工程的验收手续以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参考文献:

[1]陈仲颐,叶书麟主编.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浅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中基础的埋置的深度不同,施工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的方法、基础结构也不相同。当基础埋置的深度或者基础不到5米的时候,成为浅基础。本文主要简述了建筑施工中浅基础的施工的技术和方法。浅基础的施工关键就是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的条件所采用的支档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相对于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的水位,使得基坑的土质保持干燥,方便于施工。

1.深基坑开挖

1.1、地基基础选型

地基基础作为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物实体的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基的作用。如果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的分布和建筑的竖向分布相互一致,那么就可以采取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荷载力达不到承载的要求,或者建筑物太高,那么就可以采用筏形的地基基础,这种基础相比于更加稳定,但是其花费的造价也更高。

1.2、施工方法选择

对于大型的基坑来说,适合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开挖。当采取人工开挖的时候,一般不采取分层、分段进行均匀的向下开挖,为了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的正确坡度,在采取机械进行开挖的时候到底坑设计的高度的时候,应该预留一定厚度的图层,然后在使用人工进行开挖和修坡。对于深基坑之下的基坑来说,应该采取边线进行爆破控制的方法,首先先将基岩爆送之后在进行开挖。应注意不得爆松基坑底面及边坡面。

1.3、施工前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现场的勘察、场地的排水情况和施工之前的临时设施等相关的准备工作。对于基坑在进行开挖之前必须要进行现场的勘察,了解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地址、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埋布情况,方便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制订施工的计划和施工设计图的绘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方案,按照要求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清楚,清楚施工场地上的建筑障碍物。根据场地邻近的建筑物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的边线和水准标志。龙门板桩一般离开基坑边缘1.5~2.0m以利保存。放坡的基坑还应该放出边坡的宽度。灰线、标高和轴线应该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之下在进行挖土施工。在施工之前还应该做好相应的临时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点道路、排水和生活等施工前期需要的相关准备工作。

1.4、挖土

在进行挖土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基坑地步是都又存在一些人为或者天然的不良地质现象的存在,在开挖之后还应该进行验槽,如果发现和施工之前勘探结构不相同的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弃土应该及时的进行外运,如果需要临时土可以作为回填土,堆土的坡脚的距离应该按照开挖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分别确定。在基坑开挖完之后,应该对底坑进行平整和修理,如果发现局部超挖的现象,可以采取灰土或者随时进行回填夯实。为了防止地基土的扰动,在深基坑进行开挖之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尽量减少深基坑在外暴漏的时间。

1.5、验槽

在基坑进行开挖之后的检验的工作成为验槽。验槽应该是和勘探、设计、监理部门和建设施工人员共同进行。验槽分为表面的检验和钎探检验。在验槽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找相关的部门进行解决方法和局部的处理工作。表面检验主要是根据开挖暴露的土层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检槽壁出露土层的层位与走向,判断是否已经开挖到设计规定的土层;检是否有湿度异常或有橡皮土的迹象;检查整个槽底的土质是否均匀一致,包括颜色、密实程度;检槽底的土层是否已经挖至老土, 是否需要继续挖深或进行处理;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处理。

2.基坑边坡

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一般优先采用的是不设置任何之坑的基坑。对于图纸特别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竖直开挖的方法。当没有条件允许竖直开挖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放坡的方法;当施工的条件不允许放坡的情况下,那么应该设置为支撑。

粘性土具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可以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内的竖直坑比,在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地方,不允许出现放坡的现象或者是由于土质的情况,设计坑放坡使用的土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设置坑壁支护的情况。根据支撑的材料可以分为钢支撑、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和地下连续墙。钢支撑又可以分为横撑式、斜撑式和锚定式。一般情况下用于基槽支撑,横撑式的支撑主要适用于基槽和宽度不相等的基坑。根据土质的情况,可以设置间断的或者连续性的竖直挡板。斜撑式可以适用于较大的基坑,坑内的空间可以设置竖直支撑。

3.坑内排水

浅基坑和排水量较小的基坑相比,可以在基坑的底部做成一定的坡度,并且按照需要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并且在四角的一定位置设置直径为80厘米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该在即出现的轮廓之外,排水沟的边缘离坡脚的位置应该在30厘米左右,排水沟的底部的大小应该小于30厘米。井壁用木、竹、混凝土管等简易加固。渗入基坑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由水泵排出坑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基坑干燥。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当地下的水位相对于较高的时候,基坑的开挖的深度相对于较深的时候,应该采取上述的坑内的排水的方法进行排水。如果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无法进行施工,必须要采取相关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的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之下的位置,方便于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开挖。

井点降水可以在坑内降水,也可以在坑外进行降水,这中方法主要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对于基坑来说,基坑降水可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坑内的降水由于水流的方向和边坡相互一致,对于边坡的稳定性不好。

5.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制作

在基坑开挖完成之后,应该对基础进行施工,其中主要包括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捣混凝土与养护等。在地基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对地基的开挖进行面对设计和轴线的位置进行校正,清楚淤泥和杂物,并且必须要注意排除基坑内的水,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垫层。在混凝土浇筑垫层之后,采取钢筋绑扎和立模的方式进行,按照设计的图纸进行对施工的检查和验收。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是全面保障质量和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并且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避免一些外界的因素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施工技术管理应该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态度,全面的了解并且掌握相关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施工相关结合,这样才能在技术管理和工艺的要求之下,全面保障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2] 黄洪.建筑工程项目管桩基础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9,(08)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浅基础 软基 垫层换填法

0 引言

垫层换填法是公路工程软弱土地基上修建桥涵浅基础时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该方法与《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的换填垫层法有所差别。基于执行公路行业规范要求,依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谈谈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浅基础垫层换填法的设计,供同行参考。

1 垫层材料

可视项目区条件,酌情采用人工碎石、天然河流冲积的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卵石或混合料,也可采用弃方石料等。其质量规格要求是不含植物残体等杂质,黏粒含量不应大于5%,粉粒含量不应大于25%,粒径以不大于50mm为宜。

4 结束语

4.1 垫层处理地基是公路工程涵洞通道构造物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它是首先采用的方法。

基于地质勘察勘探工作量所限,勘察文件中所提供的浅层土体的地质参数有较大误差,对此提出的地基处理设计多有不妥之处。基于经济合理又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期业主要求施工与监理单位对每单独涵洞通道场地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N10)方法,复查原浅层地质结构及其地质参数。一般测试点不少于6个,且均匀分布。测试深度一般以控制基底标高下2—3m为宜。

4.2 设计垫层厚度3m时基坑开挖及垫层施工困难,对地下水位高,且其浅层地基土工程性质差的地质条件,可考虑与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反之,地下水位埋深大,坑壁稳定,土质工程性质好的地质条件,且垫层材料丰富价廉,垫层厚度可大于3m。

4.3 对于土质软弱地基,设计的垫层可一次摊铺,摊铺后不作碾压,并在其顶面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其底部可酌情铺一层片石(若地下水位高于垫层顶面,应降水至垫层顶面下20cm)。此后可转序分层填土碾压(填第一层土时,待静压出现弹黄变形应立即停止,并转入第二层填土,待静压不出现弹黄变形方可按正常压实要求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对有运距近,经济的建筑废料(砖块及混凝土块),可在基底下大量抛填该废料,采用重型机械挤压,待变形稳定后作垫层。这样处理其效果好,垫层厚度小于50cm即可。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毛石基础的施工

抗冻、耐水、强度及经济性较高都是毛石基础的显著特征,大部分断面尺寸为阶梯形状,而且经常和砖基础同时使用作为砖基础构成部分。为了确保符合锁结力要求,应使用三排及以上毛石来砌筑每一阶梯,因为毛石基础具有较大尺寸,其宽度与台阶高度最少不能低于400mm。使用铺浆法作为毛石基础砌筑形式,砂浆应满足饱满要求,砂浆饱和度也就是叠砌面粘灰面积不能低于80%。砌筑毛石基础的首皮石块要坐浆,其面积较大的一面超下,选择使用较大面积的平毛石来砌筑毛石基础交接与转角处。优先使用分皮卧砌形式来砌筑毛石基础,修整敲打各皮石块间毛石确保和之前已经砌筑完成的部分吻合。毛石中间部分不能出现斧刃石或过桥石。毛石基础灰缝应控制在20至30mm厚度之间,石块间不可以相互接触。如果石块间空隙较大,那么应该首先使用砂浆填塞,然后用碎石块嵌实。

1.2砖基础的施工

在对砖基础进行施工时,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取材,这项施工有着投入资金少和施工工艺简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桩基础有上部和下部构成,上部为基础墙,下部为大放脚。对于大放脚来说,其可以划分为间隔式与等高式两种形式,大部分砖基础的大放脚的砌筑方法都是采用一顺一丁的方式进行的。对于砖基础的灰缝,其水平方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应控制在80%以上,竖向灰缝及水平灰缝的厚度在10㎜左右。当砖基础底面标高存在差异时,施工时就应从地处开始,同时从高至低进行搭砌;当设计需求不严格时,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应比搭砌长度高。对于砖基础及转角区域,砌筑时要同时进行,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砌筑,则应留斜槎。对于基础墙的防潮层来说,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其砌筑时可用比例是1:2的水泥砂浆。

1.3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

由于混凝土基础非常坚固,不易出现腐蚀,而且具有较大刚性角,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任意变化形状,因此在温度偏低,水位较高建筑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混凝土基础台阶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一般在1:1至1:1.5之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阶梯形或梯形作为基础断面形状。若混凝土基础工程体积较大,可以在浇筑时掺入颗粒直径在300mm之内的毛石,同时要求毛石体积在总体积20%至30%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用量。注意在投料过程中确保毛石四周存在充足混凝土,进而促进获得理想毛石混凝土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的高度基本上控制在300mm之内。在完成混凝土浇捣之后,应该立即开展养护工作,注意覆盖混凝土外露区域。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中的刚性基础,其因受限于刚性角,若要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则会使得其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它是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使基础可以承受弯矩,这样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当条件一样时,相比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可以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方工程量,一般来说,常用的柔性基础有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在施工时,可以将其做成梯形,同时保证每步塌高在300~500㎜。另外,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下面,一般设有C7.5或C10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在100mm左右;当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以免造成钢筋移位。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 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2.2条形基础的施工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条形基础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当基础高度在900mm范围内时,应将钢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要在顶端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应将柱子四角的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对于钢筋伸出基础部分的长度,应依据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的规格确定。在T字形、L形与“十”字形交接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设置的方向应是沿着一个主要的受力方向。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的情况下详细检查,确保其无变形、走动或移位的情况,若有这些状况出现,则应及时停止浇筑,进行修整和加固。

3.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其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与使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择必须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实施时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外界对其的干扰。另外,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详细了解并掌握可能会对工程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结合理论与实践,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霜菊,李彩英.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1(15).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浅基础;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浅基础主要是指按照其埋置深浅来进行施工的一种基础模式,在施工中其深度小于5m的一种基础结构。这种工程施工方式是直接建造与天然地基上的一种施工模式,是与深基坑施工相对应的一种基础工程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手段,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具备着施工建造方便、经济合理的施工优势。可以采用一般方法来进行施工,按照其受力特点分析,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浅基础可以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一、刚性浅基础施工

刚性浅基础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浅基础施工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常见于六层以及六层以下的建筑结构。一般情况下,这种基础工程施工方式主要是以民用建筑和厂方建筑施工为主的。刚性浅基础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砖石、灰土以及三合土作为主要的施工原材料,而这些材料在应用中由于其本身具备着充实的抗压能力,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抗拉、抗弯以及抗剪力方面性能较差。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这些缺陷的出现,应当在施工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的进行施工。

1. 砖基础施工

砖基础施工过程如下。

1.1 做垫层

未将基础所承受的荷载比较均匀的传给地基,常在基础底部设置垫层。常用的垫层材料有素土、灰土、碎砖(碎石)、三合土、砂或砂石、低标号混凝土等。

1.2基础弹线

基础弹线的步骤为, 在基槽四角设置龙门板,并将基础、墙身和轴线的位置标明在龙门办上; 在相对的龙门板的轴线标钉处拉线绳;沿线绳吊线把轴线引至垫层面上;在轴线两侧量出基础边线位置并弹线。最后按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复核, 无误后即可进行砖基础的施工。

1.3砌筑砖基础

砌筑基础前,先检查垫层质量,进行垫层面抄平,立皮数杆。在皮数杆的控制下砌各转角大放脚,然后以转角位标准拉线,用拉线控制量转角中间部分的砌体。内外砌体最好同时砌筑,否则应留踏步槎。

1.4铺基础防潮层

砖基础的基础防潮层通常有以下做法。

( 1 )防水砂浆防潮层。按配合比拌好砂浆, 如用防水粉, 应先将水泥与防水粉拌匀, 再与砂加水拌和。如用防水剂与水调匀, 再与拌好的水泥砂拌匀。抹砂浆时, 在基础顶面两旁夹上板条, 板条高处顶面厚度即为防潮层厚度,把砂浆铺上后,沿板条压实抹平。

(2 )油毡防潮层。

先用水泥砂浆将基础顶毛找平,等到水泥浆变得干硬后刷冷底子油一道, 待其晾干后再用热沥青胶把油毡贴牢。油毡搭接处相互重叠10cm。

2.毛石基础施工

毛石基础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和梯形。在进行毛石基础砌筑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要先清除不必要的杂物, 打好底夯。检查基槽(坑)的尺寸、标高,按弹好的边线砌第一层石块。在适当的位置立皮数杆,皮数杆之间拉准线,各层石块按准线砌筑。

毛石的砌筑,首先将选好的石料进行试摆,选择合适的位置及石面的朝向,并应调整灰缝,注意石块间的咬合,防止灰缝过大,形成砂窝或孤石。内外搭砌应保证搭砌的长度800mm以上,拉结石搭砌长度应在150ram以上,上下石之间必须压槎,使石块之间相互拉结,相互依靠,以增强整体性。

毛石的基础砌筑时,应用座浆法分层卧砌,不得采用外面砌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第一皮采用石面较平整的石块,大面朝下,摆砌在砂浆上,砂浆的厚度以30mm为宜,铺灰面不宜过大,能保证石块底面全部粘灰为准,第二皮石块的砌筑应与第一皮石块错缝砌筑,每皮砌筑高度在30mm为宜。

毛石砌筑体的灰缝一般为20-30mm,铺砂浆时饱满,石间空隙填塞密实。较大的空隙应先填砂浆后用小石块或片石嵌实 不得用干摆石块后填砂浆的方法砌筑。基础交接处应留踏步槎,将石块错缝砌成台阶式,便于再砌时交错咬合。砌筑时,夫、中、小块石料应相互配合使用,避免将大块石砌在一侧小块石砌在另一侧,造成两侧不均。毛石的基础的砌筑高度每日不应超过1.2m,待到最后一皮平口时应选择与墙平口顶面尺寸相应大小的石块进行砌筑,避免用小石块填塞砌筑,造成强度不足。

毛石基础的放大脚部分应砌成阶梯型。每步台阶砌筑不应少于二皮毛石,上级阶梯的石块应砌在下级阶梯石块的1/2以上,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在第一皮毛石的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选择较大块毛石砌筑。每皮砌筑时相隔2m左右,应设置拉结石一块,拉结石应均匀分布,每皮的拉结石应呈梅花相互错开以增加砌体的整体性。

3.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中掺人的毛石:应选用坚实,未风化,无裂缝,未烧锻的石头,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对条形、片状的石块和卵石,不易使用。对石块上的泥污、水锈等应在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石块的粒径必须大与15cm,但不应大于所浇部位最小宽度的1/3,且不得大于30cm。毛石的总掺加量不得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0%。(基础为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

二、柔性浅基础施工

1.条形基础技术

条形基础是柔性基础的又一重要类型,它的施工要点与独立柱基础非常的相似,在此不再累述。除此之外,对其之间的差异性部分作以简要论述。以下几点施工中需要加以注意:

1.1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荩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

1.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L形、T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

1.3浇筑混凝士时,经常观察支架、模板、螺栓、管道、预留孔洞等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走动、变形或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对模板进行修整,采取加固措施,然后再继续浇筑。

2.独立柱基础技术

2.1钢筋绑扎技术。在垫层浇筑完毕之后,按照施工标准对其进行检查,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后即可开始下一阶段的施工。对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钢筋绑扎的时候不允许漏扣,底板与柱插筋弯钩部分要成45。角绑扎,绑扎的部分为全部的连接点,不许有遗漏,否则将会对柔性基础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2.2支设模板技术。相关专业施工及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开始模板安装的作业,模板采用木模或小钢模的类型,利用木方或架子管对其进行加固。采用斜模板支护主要是应对锥形基础坡度大干30。的情形时.防止上浮,利用底板钢筋与螺栓拉紧,模板上郜蹬黄振捣孔和透气孔;当坡度不大干30。角的情形。利用间距为300m121_的钢丝网进行处理,可重分防止混凝士下坠,在口的上部位置设“井”字木架来控制钢筋位置,支设好的模板要保证其原型,防止模板受重物冲击而产生变形,严禁在模板上搭设脚手架,施工前对支设好的模板进行再一次的检查。

2.3清理技术。设置好的模板在施工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查看模板内是否有其他杂物.对刚落进或之前遗留的杂物,如模板内的泥七、木屑等杂物要及时予以清除,对于木模

要浇水进行湿润。

2.4混凝土浇筑技术。在上述工序施工完毕后,并检查没有异常情况便可以开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对于混凝土的浇筑要分层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范围内保持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连续性,一半时间是间隔不应超过两个小时。

2.5混凝土浇水、覆盖技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养护,在常温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对于特莺类型的混凝土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不少于两周。养护期间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避免由于养护不及时而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有的显著的进步,浅基础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物;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毛石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行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数量日益增加,这对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工程是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物的底层根据所在,若施工人员没有重视基础工程的建设,就会延长了建筑物施工周期,并且也会给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目前,业界人士将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宽度或小于5米的称为浅基础,由于埋置深度不同,基础工程所采用的的施工方法、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也有所差异。因此,本文重点针对建筑浅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基础工程的建设有所帮助。

1 常见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它们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因此,用此类材料建造的基础,应保证其基底只受压、不受拉。由于受到压力的影响,基底应比基顶墙(柱)宽些。根据材料受力的特点,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其传递压力的角度也不相同。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1.1 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用强度较高而未风化的毛石砌筑。它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毛石基础的断面尺寸多为阶梯形,并常与砖基础共用,作砖基础的底层。为了保证锁结力,每一阶梯宜用三排或三排以上的毛石砌筑,由于毛石基础尺寸较大,毛石基础的宽度及台阶高度不应小于400mm。

1.1.1 毛石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验槽选材(毛石、毛料石)定位、放线组砌毛石清理。

1.1.2 毛石基础施工要点如下:

(1)毛石基础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必须饱满,叠砌面的粘灰面积(砂浆饱和度)应大于80%。

(2)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毛石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应采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3)毛石基础宜分皮卧砌,各皮石块间应利用毛石自然形状经敲打修整使能与先砌毛石基本吻合、搭砌紧密;毛石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先砌外面侧立毛石,后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间不得有铲12I石(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斧刃石(尖石向下的石块)和过桥石(仅在两端搭砌的石块)。

(4)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石块问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5)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如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石块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对于基础临时间断处,应留阶梯形斜槎,其高度不应超过1.2m。

(6)毛石基础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毛石基础同皮内每隔2m左右设置一块。拉结石长度,如基础宽度等于或小于400mm,应与基础宽度相等;如基础宽度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拉结石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的2/3。

1.2 砖基础

砖基础具有就地取材、价格较低、施工简便的特点,在干燥和温暖的地区应用很广。

1.1.1 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选砖砖浇水校核放线尺寸选择砌筑方法设置皮数杆砌筑清理。

1.1.2 砖基础施工要点如下:

(1)砖基础一般下部为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问隔式,即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两边各收进1/4砖长(60mm);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交替砌筑,两边各收进1/4砖长(60mm),但最下面应为两皮砖。

(2)砖基础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即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间、上下皮竖向灰缝相互错开60mm。砖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应加砌配砖(3/4砖、半砖或1/4砖)。

(3)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宜为l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4)砖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

(5)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

(6)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采用1:2水泥砂浆。

1.3 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具有坚固、耐久、耐水,刚性角大,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形状的特点,常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受冰冻影响的建筑。混凝土基础台阶宽高比为1:1―1:1.5,实际使用时可把基础断面做成梯形或阶梯形。

2 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鉴于刚性基础受其刚性角的限制,要想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相应的基础埋深也应加大,这显然会增加材料消耗和挖方量,也会影响施工工期。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在同样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比混凝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常用的柔性基础包括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不小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警笆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2.1 独立柱基础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如图1示:

图1 独立柱基础

2.1.1 独立柱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

即清理混凝土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2.1.2 独立柱基础的施工要点如下:

(1)清理及垫层浇筑: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2)钢筋绑扎: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

(3)支设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

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0m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4)清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6)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7)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2.2 条形基础

常见条形基础形式有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

2.2.1 条形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

即清理混凝土垫层清理钢筋绑扎支设模板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2.2.2 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与独立柱基础十分近似。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T字形、L形与“十”字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

(3)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一直是建筑行业重点关注的焦点,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重视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程序进行,同时在实际工程中应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施工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国文.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44期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浅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 应用; 探讨分析

【 abstract 】 with our social economy level of continued ascension, architecture field up in a rapid development platform, want to be in ideal construction quality security premise achieve expected benefits, you must giv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eriously enough strength. Basic engineering is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buildings,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level of overall impact, if the foundations were not strong enough will not be able to get good quality construction effect provide strong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llow bas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ousing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 keywords 】 shallow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ous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Study th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毛石基础的施工

抗冻、耐水、强度及经济性较高都是毛石基础的显著特征,大部分断面尺寸为阶梯形状,而且经常和砖基础同时使用作为砖基础构成部分。为了确保符合锁结力要求,应使用三排及以上毛石来砌筑每一阶梯,因为毛石基础具有较大尺寸,其宽度与台阶高度最少不能低于400mm。使用铺浆法作为毛石基础砌筑形式,砂浆应满足饱满要求,砂浆饱和度也就是叠砌面粘灰面积不能低于80%。砌筑毛石基础的首皮石块要坐浆,其面积较大的一面超下,选择使用较大面积的平毛石来砌筑毛石基础交接与转角处。优先使用分皮卧砌形式来砌筑毛石基础,修整敲打各皮石块间毛石确保和之前已经砌筑完成的部分吻合。毛石中间部分不能出现斧刃石、铲12I石或过桥石。毛石基础灰缝应控制在20至30mm厚度之间,石块间不可以相互接触。如果石块间空隙较大,那么应该首先使用砂浆填塞,然后用碎石块嵌实。

1.2砖基础的施工

砖基础能够直接在施工现场取材,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少而且施工工艺较为简便。一般情况下,砖基础上部为基础墙,下部为大放脚。大放脚又可以划分为间隔式与等高式,大部分砖基础大放脚都选择采用一顺一丁砌筑方法,也就是一皮顺砖和一皮丁砖一样、上下皮竖向灰缝要保持基本错开60mm。砖基础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至少为80%,竖向灰缝及水平灰缝厚度应控制在l0mm左右。如果砖基础存在差异性底面标高,就应该从低处开始施工,同时从高至低进行搭砌;若没有严格的设计需求,砖基础大放脚高度必须要高于搭砌长度。砖基础交接及转角区域要同时施行砌筑,如果不能满足同时砌筑要求,应考虑留置斜槎。在没有明确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使用比例是1:2的水泥砂浆来作为基础墙防潮层。

1.3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

由于混凝土基础非常坚固,不易出现腐蚀,而且具有较大刚性角,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任意变化形状,因此在温度偏低,水位较高建筑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混凝土基础台阶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一般在1:1至1:1.5之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阶梯形或梯形作为基础断面形状。若混凝土基础工程体积较大,可以在浇筑时掺入颗粒直径在300mm之内的毛石,同时要求毛石体积在总体积20%至30%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用量。注意在投料过程中确保毛石四周存在充足混凝土,进而促进获得理想毛石混凝土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的高度基本上控制在300mm之内。在完成混凝土浇捣之后,应该立即开展养护工作,注意覆盖混凝土外露区域。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鉴于刚性基础受其刚性角的限制,要想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相应的基础埋深也应加大,这显然会增加材料消耗和挖方量,也会影响施工工期。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在同样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比混凝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常用的柔性基础包括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不小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警笆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 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2.2条形基础的施工

常见条形基础形式有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当基础高度在 900mm 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 T字形、L形与“十”字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3.结束语

从本文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是实现预期质量及效益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来选择施工工艺,并按照正确程序逐步推进,避免受到过多外界环境的干扰。施工技术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全面了解并掌握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消极因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达到施工技术管理的本质要求,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彭光明.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2]刘霜菊,李彩英.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1(15).

[3]安海峰.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4]曹优峰.对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0).

[5]梁开福.探讨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

浅基础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浅基础;深基础

浅基础与深基础作为建筑基础,传递由上部荷载施加于地基上的附加压力,在附加压力作用下,要求地基满足承载力及变型条件的要求,进而达到满足建筑设计的各项使用功能。

顾名思义,浅基础与深基础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础埋深上的差异,但两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值界定。

一般以埋深大于等于5.0米为深基础,埋深在0.5-5.0米之间,侧面磨阻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基础称为浅基础,但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米。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深度超过5.0m,此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浅基础相对于深基础,基础故然埋深较浅,同时,基础形式及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工程造价亦较低。而深基础情况恰于浅基础相反,除基础埋深较深外,基础形式及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因素较多,工程造价亦较高等。

建筑采用何种基础形式,即采用浅基础抑或采用深基础,决定于基础持力层的选择,一般而言,持力层埋深小于5.0m的为天然基础,采用的基础形式自然就是浅基础。

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和选择。

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要求承载力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1)当轴心荷载时

Pk≤fa

式中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当偏心荷载时,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Pkmax≤1.2fa

式中P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

由此可见建筑类型与地基土特征决定了基础形式。

建筑物的尺寸以及荷载的大小可将建筑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多层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厂房,此类建筑高度较小,单位荷载较小,对地基条件要求较低,属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或小于乙级的地基;另一类为高层建筑,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重要的一类建筑物,其单位荷载较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及二级以上的建筑。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地基土的条件决定了基础埋深。

地基土的一般规律是上软下硬,从软土至坚硬岩石,岩土类型繁多,空间分布不稳定,工程力学性状差异较大,同一层土的力学性状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此外,还有液化土,岩溶,湿陷性黄土,膨胀性土,多年冻土等特殊类型土。只有在充分查明地基土结构,力学性状,以及地下水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持力层的位置。

如此可见,建筑采用浅基础还是深基础,完全取决于持力层的深浅,而持力层的深浅又取决于地基土的软硬。

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形式及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条件的要求,三者的组合关系参见下表。

注:本表未考虑液化土、岩溶、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以及处理后的人工地基

综合上述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浅基础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以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结构受力要求即可。基础与侧壁土的磨阻力可忽略不计。

(2)深基础以深部硬质岩土层为持力层,或者以基础与侧壁土层磨擦力作为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为主,又或以前两种受力方式结合作为承受上部结构荷载。

(3)浅基础的适用条件以浅部土层坚实,满足承载力要求,浅基础的选择形式可根据上部结构需要,选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对于上部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只要浅部岩土层工程性状好,同样可以选择浅基础,如筏板式基础。

(4)深基础的适用条件以浅部土层软弱,承载力或变形条件满足不了工程要求,向下寻求硬质岩土层,直到满足上述地基条件。其基础形式自然也就为深基础。

(5)深基础的形式有桩基础,箱形基础,沉井,沉箱,地下连续墙等。具体采用何种基础形式要视建筑 及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定。

因浅基础工程造价低,只要浅部地基坚实,就应优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对于七度及七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区,为了抗震的需要,上部结构常采用框架、框剪结构以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其基础形式往往采用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以增强地基的刚度,使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工作。

对于上软下硬地基土,尤其是上部有液化土层的地基,往往采用桩基将桩端坐在坚实土层上,如有地下室,就应采用桩筏,桩箱联合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土地寸土寸金,向山要地,向海要地,常见形成大规模挖方和填方的不均匀地基,必须采用深基础以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满足地基的变形要求。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含水丰富的海岸、河岸、地基土,就应采用沉井、沉箱和地下连续墙等深基础形式,来克服基础施工的恶劣不利环境,并满足工程的需要。

对于液化土、岩溶、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基,除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外,亦于采用深基础,将基础放在坚实土层上,达到地基稳定的目的。

对于高边坡的路基,岸基,及深基坑土层,其边坡即是地基又是荷载,除采用挡土墙外,还可采用锚杆基础,以平衡土压力。锚杆铆固深度一般均超过5.0m,所以锚杆基础亦应属于深基础。另外锚杆还可用于克服地下水对箱型基础的上浮力,以满足抗浮要求。

对于偏心荷载的建筑物,可以采用疏密桩,或变更桩径等结构措施,来调整基底压力的不均匀导致的地基变形的差异,使单桩荷载达到基本平衡。

对于经处理的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可直接在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上做浅基础,其对软弱下卧层验算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概言之,浅基础与深基础均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不在于两者定义上的区别,重要的在于两者的工作原理和其适用条件的差异。这是岩土工程师必须潜心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巨龙,杨伟峰.岩土钻掘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农业行业范文 下一篇:梅毒血清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