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范文

时间:2023-12-05 01:22:48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1

关键词: 学习性区域游戏 材料投放 重要作用

学习性区域游戏是老师根据每个主题的开展,幼儿的爱好、能力等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幼儿让自己处于比较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在一次次尝试和探究中,孩子们体验着成功和快乐;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中,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发展……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性区域游戏中的材料特别重要,不同材料包含不同教育意义,提高幼儿不同能力。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呢?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与改进,下面是我的一点小意见,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材料投放请家长共同收集

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主题内容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投放的材料有一定的针对性,会根据幼儿能力强弱投放。每次投放材料前我都会思考:我该投放什么材料呢?这些材料能提高幼儿哪些能力呢?我将划好的各个区域写出来,如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等,再一一调整。材料投放一定要有目的,不能想什么放什么,所以每次收集材料我都会考虑很久。如开展小班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时,根据主题在益智区中放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片,请幼儿根据他们的性别排序,这个游戏针对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了解男生和女生。我在这个区中还投放了各种全家福,请幼儿根据全家福中的总人数进行配对,锻炼孩子们点数配对能力。这些材料都是需要家长配合帮忙收集的。

二、材料投放注意安全性与环保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我选择材料就从幼儿身边找起,要是幼儿熟悉的,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兴趣,如一些废旧材料的利用。因为幼儿玩游戏比较随意,玩具抓起来就抱、就玩,所以对于材料的安全与环保,我是特别在意的。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我都会仔细检查,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投放的材料不能有很小的珠子、很尖的玩具等。因为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小的珠子孩子们可能觉得好玩而塞进鼻子、耳朵或吞到肚子里;尖的玩具容易戳伤幼儿等,非常危险。当然,合适的材料也不是随意投放的,投放前都会请阿姨擦干净,可以洗的还要清洗消毒,保证材料干净,保证幼儿身体健康。

三、材料投放有趣味性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提供的材料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果学习性区域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性强,那么就可以看到幼儿在区域中生动多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行为。实际工作中,结合主题投放的且注重孩子学习性的操作材料往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使很多孩子在老师刚投放时兴趣比较浓厚,可玩过一两次后逐渐失去兴趣。如小班生活区中我投放了海绵纸制作的各种纽扣的练习板,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刚开始,孩子们感觉比较新鲜,可是玩过一段时间后就丢在一边。于是我就进行了改进,利用不织布制作各种颜色鲜艳的小鱼,请孩子们为小鱼插上鱼鳞;投放各种不织布制作的水果,请孩子们练习扣扣子。我将不织布制作成各种幼儿喜欢的动植物,不仅满足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视觉欣赏,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能锻炼孩子们的操作、动手能力。

四、材料投放有层次性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幼儿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幼儿的能力都不同,老师要考虑周到,为每个幼儿着想,既考虑能力强的幼儿,又考虑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层次性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材料既要简单又要复杂。如在小班益智区中,我投放了图形卡车和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排序,利用一种图形对图形进行分类;利用两种图形进行一隔一、一隔二排序;也可以利用三种图形进行一一排序等,从简单到复杂,各层次幼儿都能参加。这些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五、材料投放有选择性

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整个游戏的关键,老师除了给每个游戏提供必需玩具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由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材料,使幼儿生成自己做游戏的需要,但也不是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有时候投放的材料过多,反而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是有计划、有针对、有选择性的。如小班有一个活动主题是《六个好宝贝》,其中有一周的内容全是围绕小主题“眼睛”,那么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万花筒、放大镜、各种豆子等,请孩子们利用眼睛探索这些事物的奥秘,让孩子知道眼睛的重要性,与眼睛无关的材料则全部收起来下次再摆放,这样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有针对性地选择玩具,还与主题相结合,复习巩固活动中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更多与主题有关的知识。

六、材料投放有操作性

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对游戏本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行为。如在小班益智区我组织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活动,在每个废旧的纸盒上贴上动物的头型,在嘴巴上设计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形状,引导幼儿按动物形状喂“饼干”。我发现孩子们玩过几次后虽然动物的嘴巴能吸引孩子部分兴趣,可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孩子从箩筐中取出形状很快能将小动物喂饱。于是我结合“钓鱼”这一操作性强的过程制作了很多圆形、三角形、方形图片,夹上订书钉,用系有吸铁石的钓鱼竿先将图形吊起来再喂到小动物的嘴巴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效避免材料单一的学习性。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2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如何在科学区域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是科学区域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是科学区域活动的关键所在。

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幼儿只有主动的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探索活动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要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产生探究的欲望是需要材料为依托的。

1 现状与困惑

然而观察平时的科学区区域会发现材料选择与投放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1)材料投放盲目: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材料与学习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系统的序列;(2)材料投放无序:往往要检查了才想到增添一些新材料否则就是天天老面孔;(2)材料投放无趣:材料游戏趣味性差,幼儿机械化操作摆弄,无法获得愉快体验。这些问题都大大削弱了科学区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发展价值。

在观察和交流中发现教师们对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存在不少的困惑:(1)如何结合教学和幼儿特点,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2)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及时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增加材料投放的趣味性?(3)如何使材料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成为不说话的老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投放科学区材料、投放怎样的操作材料才适宜显得尤为重要。

2 材料选择与投放的原则

2.1材料的性质――取材生活、真实自然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鉴于年龄的特点,幼儿能够认识及应该认识的都是生活中初浅的科学知识、直观经验,所以科学区域中材料的性质也应该贴近生活、真实自然。

教师在准备活动区材料时,应调动幼儿共同来收集筹备,不仅使得材料的来源更加丰富,而且幼儿自己收集来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运用于活动中会引发幼儿对材料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积极地在活动中探索、操作,获得经验和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应尽量选用幼儿生活中的实物而不是替代品,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2.2材料的内容――激发思维、结构合理。

(1)材料的引导性。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缺乏引导性的材料,只能让幼儿盲目的摆弄材料,也谈不上幼儿的自主探究。引导性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

(2)材料的结构性。结构一词指的是相互关联的方式。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揭示的现象间的某些关系。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特指内在的关系――一种和自然现象相关联的形式。幼儿科学学习中的概念是“前概念”,是指简单水平层次上的抽象,一般称之为核心经验,是幼儿日后探索外部世界的基础,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材料的结构性能够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取科学认识的核心经验。

根据这个原则在选择科学区域材料以期达到学习目标时就需要考虑:这些材料能揭示什么重要的科学概念,材料与概念的结构关系,材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从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出发,选择相应的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特定范围内的材料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获得相应科学核心经验的目的。

2.3材料的投放――促进操作、反复探究、因人而异

(1)材料的操作性。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通过自己亲身的操作来认识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得出结论。所以科学的区域材料应具有操作性,从而引发幼儿动手、动脑,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2)材料的探究性。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试误性的特点,大致会经历“发现问题――假设――探索――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探究一般经历多次这样的循环过程。所以给幼儿准备的科学区域材料要能够支持幼儿反复多次的探究及多人次的探究。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并且要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相同的知识,所以科学区角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次性的材料,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要经得住幼儿反复的操作、尝试,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3)材料的层次性。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中幼儿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每个幼儿都有其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在科学区材料投放中,注意分层次投放。同种游戏材料,在认知和操作难度应有梯度的差异,支持帮助每个在速度、精确度上有差异的个体,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3

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主题活动中,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地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到底该如何结合教学进行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观班级环境,营造班级氛围

班级环境创设指的是活动室教学情境的设计,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角色在于能理想地调和人、事、物等要素间的关系,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教师的推动和同伴的互动,能使幼儿在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价值观,并凝聚班级团体动力。

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班级环境创设重心无外乎活动室。活动室是师幼进行教与学的场所,它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室也是师幼生活的场所,它要求有规律、舒适、安全、和谐,便于师幼在其中愉快地生活。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握教育性、生动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环境创设原则,营造轻松活泼、乐园般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在师生、生生情感互动过程中享受学习乐趣。

二、结合主题活动,巧设活动区域

活动区设置是要通过利用班级环境的物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如果班级空间不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有选择性的设置区角,或者与平行班级进行分工合作,达到互补的作用。比如,大班年级可以以益智区角和语言区角为主,体育区角和表演区角可以和平行班级共同构建,分时段参与,或者共同参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小班孩子年龄小,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班级环境,教师可以布置娃娃家区角,让孩子通过操作感受班级这个小家庭的温暖。

总之,在活动室里,要合理的利用可利用的空间来巧设区域,并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去引导和组织孩子们共同去改变活动区的环境。

三、注重科学性,合理投放材料

区角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把握科学性、生动性、教育性、安全性等创设原则。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图片,如中国地图、名胜古迹、民族风俗等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各个墙面,形成浓浓氛围的主题墙。在语言区,投放了关于中国的一些图画图本,供幼儿自由翻阅查找资料;在美工区投放了画纸、模型、剪纸、颜料等材料,可供幼儿创作,绘制自己心中的构想;在表演区,投放了一些造型、服装、头饰等,可供孩子们在那尽情的歌唱、舞蹈,特别是爱美的女孩子们,这是极受她们所喜爱的表演区。这样合理的布置,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参与性与主体性。

四、尊重个体兴趣,及时调整材料

在区角活动前,教师除了要创设环境和准备大量的材料之外,还应该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们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材料的使用数量是否够用,孩子在操作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教师应该参与其中,给以适当的评价,并及时进行调整。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表演区的头饰和道具特别感兴趣,以至吸引了过多的孩子,导致材料的欠缺,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予添加,以免磨灭孩子的兴致。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59-01

幼儿的游戏是幼儿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游戏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完全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游戏规则进行。童年生活中幼儿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各自的想象中,会积极地投入到各类游戏中去,会“创造”情节、“导演”整个游戏快乐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一、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差异和直接经验,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

二、创设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环境,和能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能力,是教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与发展关系的把握是防止小学化的根本保证。

四、幼儿的游戏行为反映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但隐含了新的发展。

五、游戏是儿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他们总是在游戏中小步递进,反复尝试。

1、游戏反映发展――已有经验表现――与发展同步

2、游戏巩固发展――重复――自发练习

3、游戏促进发展 ――尝试――自我发展

游戏是所有幼儿都喜欢的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诱发游戏行为的;活动区材料有两种投放方式,一种是开放式投放,对材料不做任何玩法规定;一种是封闭式投放,规定了玩法,附加了任务;开放式材料将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控制材料;封闭式材料将诱导幼儿个别化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现在投放的那些封闭式材料所预期的经验,有多少是不能在游戏中自然习得的呢?)

活动区只是一个空间区隔的概念,幼儿在活动区是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的。有明确、固定的活动区域。教师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到游戏中,通过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实现教育目标。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有明确的规则,幼儿不需要扮演角色,游戏交往相对角色游戏较少。活动区域相对固定,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游戏愿望选择、调换游戏场所。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创造性的使用各种游戏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游戏交往是游戏开展的中心。既然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应当是游戏性材料,而非作业性材料;

开放性的环境和材料体现了多层次和多功能性,能引发不同水平的幼儿的不同兴趣;

有两类游戏:一类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一类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如探索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不同的游戏材料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预设性,但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总是自发自主的。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很重要,但一定要把握介入时机,适时适宜介入;判断教师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水发展水平;教师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智慧源自不断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源自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熟悉程度。

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再者,幼儿由于智力等发展还不完全,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在游戏中模仿,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积极的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为此,探索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导入必须要积极健康,必须符合幼儿阶段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探索游戏的前提,为幼儿加入简单的游戏探索法,同时教师也要在游戏中树立好榜样,在开展规则性游戏时,教师必须先做好表率,然后幼儿进行模仿,以此来让幼儿慢慢的提高智力。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5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摆放

一、区域活动中材料摆放的重要性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摆放应注意的问题

1、区域材料摆放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1)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而且是动态的,随需要进行更换。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娃娃家。为此我班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室的环境,布置了4个有关娃娃家的区域:娃娃厨房、娃娃卧室、娃娃卫生间、娃娃客厅。材料相对丰富了许多。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儿不会吃饭,不会入厕。许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他们的小手没有力气,动作发展不协调,生活区域投放的大夹子夹软球是训练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对材料没有了兴趣,我发现后,把软球换成了毛线球、乒乓球,幼儿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过一段时间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夹的动作。我又投放了小夹子增加了难度,目标随着幼儿的需要来制定。

(2)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针对幼儿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要使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使幼儿主动学习,我在生活区增添了串珠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还可以使幼儿通过操作认识不同材料。

2、材料摆放要考虑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塑料的,真的、假的,动植物模型,嵌板、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图书图片。建构区: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布艺区:各种用布制作的可操作的玩具。娃娃家有真实的、制作的家具和用具。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表演区的头饰、手偶、乐器。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

3、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生活区提供多个穿的活动。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如在幼儿探索磁铁的活动中,我设计了龟兔赛跑的情景,幼儿边探索边讲故事,从中来丰富自己的经验。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三、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6

【摘 要】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无论是性格活泼还是不善言语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原因。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所以,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符合阶段目标、年龄特点,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 层次性;游戏性;丰富性

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正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无论是性格活泼还是不善言语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原因。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说区域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宜的材料呢?这里就对区域材料的提供,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提供的材料要有层次性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而如何有层次性地提供材料、使孩子各有所获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提供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关“水”的材料时,刚开始,可以提供一些管子、瓶子、海绵、布、颜料和漏斗等,孩子会把水装到瓶子里,在摆弄中孩子们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水的基本特性,如水是五色、无形的。接下来,可以增添一些或更换部分材料,如塑料玩具、糖、肥皂、沙等,但切记不能把原来所提供的材料全部更替,因为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主动使用新的材料,会发现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则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二、提供的材料要具有游戏性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精心制作的材料投放到游戏区后,幼儿却不爱玩。这时教师首先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排除此因素后,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也就是说,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怎样区别玩具和学具呢?通常,学具的目的和功能都比较单一,幼儿大多不能判断游戏结果,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去指导才能进行游戏;而玩具的目的和功能多样,幼儿不用教师指导也能玩,且能判断游戏的结果。玩具能使幼儿有成功感,因而幼儿爱玩。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老师提供了两种材料。一个是在一块板上标有数字,幼儿摆上与数相对应的物体;另一个是数字花心周围有许多圆花瓣,花心和花瓣上分别钉上子母扣,幼儿要把和花心数字相对应的花瓣用子母扣连接成花。不难看出,前一种材料属于学具,缺乏游戏性,后一种属于玩具,有游戏性。把握了提供材料的游戏性原则,教师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就能使幼儿爱玩。另外,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

三、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可开发性

活动区材料的可开发性是指活动区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是多样的、可变的,能满足幼儿发现、探究和创造的需要,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和创新。如在小巧手活动区中,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卫生纸筒,有的孩子用皱纹纸条把它缠成花瓶,有的把它打扮成小动物,有的把它做成望远镜等,秋游之后,孩子们又用纸筒搭了一座桥,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筒桥”。孩子们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四、提供的材料要具有丰富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发现不同材料在“排序”时,是有不同的具体方法的,我们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摆、排、穿、练习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这样,使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多种教育形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域活动也要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发展。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相比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主动学习,也是幼儿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活动形式是让幼儿自主操作,但老师投放的材料不能随意,应在投放材料之前先预设教育目标,活动内容和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7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指与主题密切相关,教师紧紧围绕主题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幼儿有目的的创设生动的活动环境。主要是通过材料的提供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所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那么,教师如何在主题背景下投放适合中班年龄特征的活动材料呢?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

在生活中有丰富的材料,但何种材料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何种材料易于幼儿身心发展、何种材料符合当前主题等都是教师在投放材料前必做的一门功课。只有投放适宜的材料才能益于幼儿后续发展,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主题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在主题活动中,对于幼儿而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不仅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而更多的是在与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建的。对于教师而言,重在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研究幼儿是如何操作材料、获得经验的,然后根据主题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例如在《我在马路边》这一主题活动中按照主题活动目标“了解交通设施,并有兴趣识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义,初步了解与人们的关系,并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设置了《旅游棋》这一个别化活动,并在这个活动中投放了富有情景的旅游图、交通标志、立体的小动物、骰子等操作材料,通过游戏加强了幼儿对于马路标记的认识,理解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原则。

区角活动与集体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材料的投放。幼儿通过材料的暗示、摆弄、探索中逐步拓展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同伴之间的交往。操作材料作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媒介,故材料提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材料要具有创造性。其次,材料要具有一物多玩的作用。最后,材料要具有隐性的暗示作用。例如在造房子游戏中,同样是用易拉罐造房子,可是小宝没造多少层楼房就倒塌了,眼看小宝就要放弃的时候,铭铭指了指自己的高楼:“你看,我的楼房多牢固啊。”小宝看了看铭铭的高楼一拍头高兴的叫了起来:“我知道造楼的办法了。”说完只见铭铭与小宝从百宝箱里找出了积木、橡皮泥、雪花片等材料先垫在易拉罐的瓶子里面作为楼房的地基,并在造房子时底层的易拉罐放得多。随着楼层的不断升高,每个楼层的易拉罐摆放的只数越来越少。不一会儿雄伟的大楼建成了,小宝在同伴的赞扬声中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体验到了同伴之间合作的快乐。

3.自主性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在游戏中,自主性材料不同层次的投放可以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在每个主题开展前教师要对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情况有个根本的了解,然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在提供的材料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供能流通的材料。如“礼品店”里摆满了自制的礼品、鲜花,“顾客”买走后,可以将鲜花装饰在“客厅”里美化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性大大提高,满足幼儿活动的更多需要,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锻炼。二是提供无固定玩法的材料。在游戏中,教师应提供多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选择、创造。如提供一些辫子娃娃、回形针、胶卷盒、纸盒、绳子、塑料片等材料。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可以根据主题目标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做做玩玩。这些材料既丰富了的主题活动内容,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1.材料提供的丰富性。

主题背景下的中班区域活动是在了解孩子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的,围绕着主题活动目标创设,它是教师和孩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孩子们经验提升的体现。例如:中班主题《在农场里》中,我班许多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妍:“早上我吃的咸鸭蛋里面有好多油,真好吃。”苒:“昨天放学后妈妈在伍缘超市里帮我买了2个茶叶蛋好香啊,回到家我手上还有茶叶蛋的香味呢。”铭铭:“星期天,我在菜场里看到蛋上有花纹,不知道是什么蛋?”于是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去厨房间、超市、菜场、图书角、网上找一找,你认识哪些蛋?它是谁生的?在后面的几天里孩子们纷纷把自己寻找到的蛋的秘密带到幼儿园。于是我组织了《蛋的秘密》主题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孩子们认识了各种蛋的异同,鸡、鸭、鹅、鸽子、鹌鹑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在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动物、蛋的图片以及各种盒子等原始材料,让幼儿把集体教学中习得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巩固与消化,并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帮助他们制作动物之家。在活动中孩子们乐此不彼,而且随着主题的进行孩子们还延伸到了对猪、羊、马等家畜的探究。

2.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经验、家庭的教育观念、父母的遗传因子也大不相同,因此造成了孩子之间能力的差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根据主题的开展在每个区域中都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与递进性,这样满足了每个孩子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西瓜庄园》这一活动内容中布置一块西瓜地,并根据知识点需要在背景墙上把整个西瓜、半个西瓜、一块西瓜都进行镂空,并在版面上粘贴上相应的中文字体。在这个活动中设置三个层次,一是让能力较弱的幼儿根据墙面上的凹处填补上相应的西瓜,感知西瓜不断的变化并了解西瓜是长在藤条上,丰富了幼儿粗浅的关于西瓜的认识。二是让幼儿在雕刻好的西瓜KT板上黏好纸并根据墙面的需要装饰西瓜,使幼儿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三是让能力较强的幼儿根据背景图上文字提示掌握10以内数字的形成,为一块西瓜画上相应数量的西瓜籽。通过多层次,富有挑战的材料的互动,各个层次的孩子对这一活动乐此不疲。

3.材料提供的情趣性。

俄罗斯科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追求真理的欲望。”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兴趣对于儿童的发展,文化造就,具有莫大的势力。”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然后投放相应的材料。同时,在一个年龄层次上的幼儿由于性别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投放材料应结合本班幼儿兴趣投放。例如:在开展《寒冷的冬天》这一活动时,可以创设《桌球》这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制作一张迷你的桌球桌子、球杆、红黄蓝绿小球若干、颜色配套的纸盒各一个、摸箱、冬天物品分类背景图等材料。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而且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互动与同伴制订了轮流打球的游戏规则,习得相关冬天的知识经验。

4.材料提供的时代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都要紧随时代的脉搏,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前,教师要细心分析当今儿童中流行的热点,在设计活动时紧紧围绕主题目标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在《在农场里》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动物间力量的大小问题设计《动物棋》,充分利用孩子们喜爱的爆丸卡片为原材料,在卡的正面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幼儿在翻一翻、比一比、争一争、查一查中掌握了各种动物的习性与大小。

5.材料提供的安全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如开展《水果沙拉》活动区时,要将幼儿带来的各种水果、蔬菜让保育员清洗消毒干净、每次开展活动前对制作沙拉的工具进行消毒,制作沙拉的幼儿也要在进入区域时把小手洗干净,带上口罩、一次性手套等,这样制作出来的沙拉不仅色香味具全而且让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6.材料提供的平衡性。

区域材料内容要紧密与主题相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主题目标触展的领域,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要根据主题目标有的放矢地设置重点材料与非重点材料。同时,紧紧围绕幼儿兴趣,灵活地调整各个区域材料,针对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要进行进一步挖掘教育价值,对于幼儿兴趣不大的材料要进行及时调整。

三、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要有足够的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丰富的材料能确保幼儿开展游戏,探索游戏,因此足够的量是幼儿正常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为幼儿投放材料时我们应该做到:一是同时投放——在相同时间内投放多种材质的材料。例如在《开锁》这一游戏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材质的(铁、铜、塑料)、不同大小的、不同颜色(红、黑、黄、蓝),幼儿通过在活动中的探索发现:不同材质的锁它的钥匙形状、锁眼是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锁他们的钥匙的大小也是不同的;钥匙的齿轮形状、排序也是不同的。二是按难易程度逐步投放——根据幼儿的认知逐步加深材料的难度给予幼儿新的挑战。例如在《春天来了》这一主题中,创设了《小树排排队》的区域材料:

从表一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材料由易到难的逐步投放,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排序的方法,而且通过材料不断的复杂化对幼儿充满了挑战,激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与游戏的愿望,使原本枯燥单一的排序活动变得趣味多多。

2.投放的材料体现可塑性。

选配一些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使投放的操作材料具有可塑性。可塑性,即一物能多用,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材料投放的可塑性,还体现在这些材料既能够随着幼儿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又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各种经验和能力,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静态的材料能伴随活动的开展而具有动态的功用。如:“小巧手”这一活动区域,一些废旧的毛线、彩纸转眼之间成了孩子们的时装;牙膏盒、食品罐成了圣诞老爷爷的神秘礼物。

3.投放的材料能变化。

中班年龄的幼儿探究欲望逐步增强,因此材料的变化能激发他们对活动的极大兴趣以及学习欲望。例如在《有趣的水》这一区域活动中,教师在不同的瓶子里调制好了不同颜色的水,并在瓶盖里放上一点颜料,让幼儿通过盖一盖、摇一摇、变一变中发现不同的颜料混合后会出现另外一种颜色,而且瓶盖里相同颜色的颜料,放入量的不同显示的颜色也有差异,吸引了许多幼儿参与了这个探索活动。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篇8

在园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得以参加了本次到石林彝族自治县名族幼儿园、宜良第一幼儿园参观学习活动。此次外出学习给我的教育和启发很大。特别是他们区角活动的开展,让才起步的我感触很深。

针对我们的实际,小班的区角活动也在摸索中开展,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棘手的。区域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既然是让幼儿“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那么材料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就不言而喻了。皮亚杰也曾经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可见,投放丰富的材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一、投放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社会性肤浅,投放材料时以日常生活教育以及生活礼仪为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在“玩中学,学中玩”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二、投放材料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在同类中提供不同的材料。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三、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

同一班级中的孩子虽然年龄相同,但是理解操作表达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为孩子准备区角活动材料时就要以适应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等为基础,材料应有难易差异。我们既可以按照幼儿的意愿,也可以视幼儿的实际能力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使每个幼儿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可喜的是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要多投低结构的材料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角活动中注重的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在石林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他们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孩子们制作成件件工艺品,有的被孩子们搭建成了座座高楼……

五、材料应根据主题、季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随之更新

我觉得利用这些废旧材料的投入,并适当的结合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就好比是给游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体验模仿成人的乐趣。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材料,发挥材料的有效性。即: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确认材料;幼儿依据游戏内容不断收集材料;幼儿根据主题、季节的变化不断更新材料等,从而让材料真正为幼儿的游戏添砖加瓦,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出自信,玩出乐趣,玩出丰富的想象。

六、针对多余材料的处理

在收集到的材料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纸箱、瓶子、易拉罐等。我们可以将其分类投放到建构区内,让孩子们进行建构游戏,对于很多幼儿园来说不能大批量购买,而这些纸箱和瓶子、易拉罐等虽不能完全替代但也可作为替代物和辅助材料进行补充。这样让这些材料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日后有其他需要时也可信手拈来。

选择生动、有趣、可操作性的材料,依据实际情况投放区角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欲望,推进其探索的意识,让材料来说话、让材料来影响幼儿,不失为有效材料的投放是变高效课堂的桥梁。

上一篇: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范文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