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范文

时间:2023-03-15 16:06:38

教师法

教师法范文第1篇

第二条国家规定属于《教师法》适用范围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教师应当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各级教育工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其职责主管教师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管理工作。

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自主进行本单位教师管理工作。

社会力量依法举办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由举办者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有关的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并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不具备《教师法》和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第七条教师资格的认定、丧失和撤销,依照《教师法》、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执行。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试用期为1年,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并逐步提高小学教师中大专学历的比例,初级中学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高等院校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第九条国家举办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有关部门确定的教师编制、教师职务结构比例,依照国家有关教师职务的规定,聘任相应的教师职务。

第十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学校、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调配,在不涉及迁移户籍的前提下,由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及其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师范院校整体布局和结构,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师范教育经费,不断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第十二条接受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实行5年服务期制度(不包括试用期)。未完成服务年限的,不得调离教学岗位或者辞职,但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编制年度教育事业经费预算时,应当统筹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工作。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教师进修院校应当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应当根据学校安排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应当载入教师档案。

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实行教师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将年度考核结果载入教师档案,作为教师受聘任教、晋职晋级以及对其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十六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国家举办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中的编内教师工资、属于工资范围内由国家负担的津贴以及政策性补贴,应当全额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第十七条到乡村中小学校任教的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其定级工资按省有关规定高定1档。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或者省认定的贫困乡连续工作满5年的中小学教师,按其职务等级,上浮1档工资,以后每连续工作满8年(不包括本办法施行前的时间)予以固定并再上浮1档;对从城市到上述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还应当给予奖励性补贴。

第十八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国家认定的贫困县或者省认定的贫困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0年,或者在其他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的教师,其子女报考本省师范院校的,录取时,享受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优惠条件。

第十九条中小学校的公办教师,教龄满30年的,按国家规定退休后,享受其原工资100%的退休金待遇,其中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按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省认定的贫困乡连续工作5年以上教龄满30年的教师,按国家规定退休后,有条件的可以到本县(市、区)内医疗、交通方便的地方定居;其中从城市到上述地区工作并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以回到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原户籍所在地或者其配偶、子女工作所在地定居,公安机关应当为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教师住宅建设纳入城乡基本建设规划,采取措施,增加教师住宅建设专款,拓宽向教师提供住宅的渠道。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教师住宅建设,应当在征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并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减免与教师住宅建设有关的由学校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二十一条教师享受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同等医疗待遇。对符合省有关规定范围应当报销的教师医疗费必须及时予以报销。

第二十二条对实施《教师法》和本办法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各级教育、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小学教师,由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教龄的满30年的教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十三条鼓励和支持各地建立教师奖励基金。教师奖励基金组织应当制定章程,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二十四条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教职工奖惩规定应当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解聘、辞退教师或者给教师行政处分前,应当听取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工会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教师因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受到侵扰、侮辱或者伤害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按照《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侵害人及时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前款所列行为而受到伤害的教师,除由侵害人依法赔偿外,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其得到及时治疗,并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二十六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低聘、解聘、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二)旷工或者未经批准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日,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日的。

第二十七条接受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5年服务期内被解聘或者辞退的,由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主管部门根据其学历层次、完成服务期长短和培养费数额的一定比例(包括在校期间免缴的学费、享受的专业奖学金)追缴违约金。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应当指定相应的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按照《教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接受教师申诉。

第二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实施《教师法》和本办法的情况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督促检查。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第二条中规定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计入教龄。

教师法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章资格和任用

第十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一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本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法规定学历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过渡办法。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第十六条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培养和培训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第二十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协助。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

第五章考核

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三条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待遇

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

第三十条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教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第七章奖励

第三十三条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

第三十四条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三)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四十一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他类型的学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军队所属院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教师法范文第3篇

一、我们要认识法律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入党申请书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二、教师学习《教师法》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法》是保护和约束我们,指引我们前进的法律,一个教师如果连《教师法》都不去学习,那么,怎么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所以说,知法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学法是我们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我们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我们重要的基本框架,护法是我们教师重要的基本职责。学习"教师法"是及其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做事情才能有根有据,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师法》在实践中教师应加强重视

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尊重我们教师,保护我们教师,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还非常浅显,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当一回事。我们看,以前在社会上,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当然,在现阶段,在国家法律的约束下,这些事情少了很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有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或者是不十分清楚法律,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只有当我们对我们的教师法了如指掌,就没有什么可以欺骗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吓倒我们,有法律这个强有力的武器在手,我们不再惧怕任何不法侵害教师的事情发生。

教师法并不是仅仅保护我们教师,它也是我们要行使的义务,只有行使好了教师法,才能搞好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给每个孩子提供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规范的、公正严明的法律下健康成长。

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被西方国家批评为"人治"的国家。现在国家政论既然下决心要从原来的"人治"改革为"法治",于是每一个公民自然而然肩负起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重责。教师肩负着教育祖国的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文化的传承使我们的责任,同事,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教师法是规范的法律,教师法是全民通过的法律,教师法是教师必须学好的法律。只有我们教师学好了自己的法律,才能在实践中带动学生知法学法,心得体会才能完成国家"依法治国"的方针。

教师法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章资格和任用

第十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一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本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法规定学历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过渡办法。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第十六条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培养和培训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第二十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协助。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

第五章考核

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三条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待遇

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第七章奖励

第三十三条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

第三十四条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三)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四十一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他类型的学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军队所属院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教师法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

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章资格和任用

第十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一条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本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法规定学历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过渡办法。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第十六条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培养和培训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第二十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协助。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

第五章考核

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三条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待遇

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

第三十条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教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第七章奖励

第三十三条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

第三十四条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三)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四十一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他类型的学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军队所属院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教师法范文第6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本办法所称的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本办法所称的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三条 省、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工作。

省、市(地)、县(市、区)人事、财政、卫生、建设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与教师相关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省、市(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增加师范教育投入,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省、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进修院校、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

省、市(地)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人事、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

第五条 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规定学历的,按照《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实施过渡。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应当有一年的试用期。

第六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合同应当载明聘任期限、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

第七条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依法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学生;不得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取或者变相索取财物;不得向学生推销商品、学习辅导资料。

第八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有关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考绩档案,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和职务、解聘、辞退、奖惩的依据。

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晋升工资和职务、实施奖惩的依据。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中小学教师考核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教师考核办法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考核办法由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建立教师工资保障制度,保障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挪用、拖欠教师工资。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中小学教师各项津贴及时兑现。中小学教师享受的津贴,包括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特级教师津贴以及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的其他津贴。

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第十一条 对在边远山区、海岛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补贴标准按相当于其职务工资等级上浮一档工资确定;连续在上述地区任教满八年的,其补贴予以固定,继续在上述地区任教的,可给予再上浮一档工资的补贴。具体适用范围和实施办法,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二条 在农村任教的中小学教师的配偶、子女的农业户口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可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所需指标在省每年下达的指标中统筹解决。

第十三条 任教满三十年并在教育教学岗位退休的中小学教师,可以享受百分之一百的退休金待遇。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统筹统建、集资建房以及在经济适用住房中确定一定比例教师住房等措施,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使城镇教师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和住房成套率高于当地城镇居民的人均水平。

建设教师住房可以予以减免建设用地费用和建设配套费用的优惠;教师在房改中购买住房的,可以按有关规定享受房价折扣优惠。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

单位向职工出租、出售住房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照顾配偶是教师的职工。

第十五条 教师的医疗享受与当地国家公务员同等待遇。医疗机构应当为教师的医疗保健提供方便。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每两年组织一次教师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休养。健康检查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六条 任教满三十年的教师可以获得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颁发的荣誉证书。持荣誉证书的教师可以免费进入本省境内政府举办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

第十七条 市(地)、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本办法有关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并可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教师因履行职责受到侮辱、殴打、伤害或者暴力威胁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对肇事者及时予以查处;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教师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依法提出申诉。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申诉,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受理,受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对当地人民政府的申诉,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受理,对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申诉,由同级人民政府受理;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同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作出处理。

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确定相应的机构或者人员,依法办理教师申诉事项。

教师法范文第7篇

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第八条有关教师应当履行义务的规定使我深感重任在肩。《教师法》规定教师(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通过对《教师法》的的学习,我认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其次“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教师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师权威教师法定权威制度保障性

[作者简介]高俊霞(1971-),女,河北滦南人,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河北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76-02

一、教师法定权威的界定

伯特兰·罗素在论述教育问题时提到,服从和权威都是需要的,认为如果要维持班级的秩序和进行教学,服从和纪律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程度比那些认为服从和纪律就其本身是有必要的程度要小得多。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权威角色,但是在今天倡导民主和平等的语境中如何理解教师制度性权威则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权威,感召权威,法理权威。其中法理权威是由科层制或行政法令等赋予的,是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规等的基础上的权威。克里弗顿(Clifton,R.A.)和罗伯兹(Roberts,L.W.)以韦伯的权威理论为基础,对教师权威的层面构成进行了较为严密的界定。他们将韦伯所说的法理权威分离开来,提出了教师权威的四个方面: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人格感召力的权威和专业权威。其中,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源于制度性因素。教师法定权威是社会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而赋予教师的,以宏观的制度性角度而存在,保证着教师教育教学权力的实施。

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法定权威这种制度性权威进行了讨论,大多从来源和影响途径层面来阐释。朱智贤先生提出两种形式的权威——正式权威和非正式权威。前者也可称为官方权威,是指按法律、章程、条例等正式手续赋予某群体或个人以某种权力,由于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在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权威是受主体在群体中的角色所制约的。陈桂生认为教师权威一方面是一定教育机构赋予的权力,一方面是教师基于个人的素养和表现在学生中获得的威信。前者是社会赋予的,是外在的权威,是每个教师都具有的权威;后者是学生认同的,是内在的权威,外在权威必须以内在权威为支柱。另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外在依附性权威与内在生成性权威的划分,认为“外在依附”的教师权威,是由一定社会赋予教师的职务、权力、地位及身份等因素所形成的,这种权威形成的基础在于其“法定”或“约定”,即社会赋予教师以一定的职务、权力和身份,带有“契约”或“法定”的性质,学生必须服从、遵循这种权威;而内在生成性权威则是个人内在因素发展而来的。

教师法定权威是教师权威的有效构成部分,教师由国家和社会赋予一定教育权力,这是教师职业的制度性保障,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凭借个人学识、专业素养以及个人魅力等对学生产生一种使之信从的影响力。

二、教育过程中教师法定权威的考察

中小学教育是高度制度化的活动,这种制度性体现在学校每日进行的极富日常性的活动中。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制度性身份表现为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和教育秩序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课堂学习纪律的维护。那些学校所规定的或者是约定俗成的规则在课堂上是不可侵犯的,教师是这些规则的“维护者”。即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规范的执行者。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在规则的遵守、认从与否的矛盾冲突,学生在课堂中无视相应规则的有意或是无意,使得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之间往往会产生教师权威和学生“挑战”的一些小插曲。教学过程中课堂秩序的维护是保证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可养成学生自控能力和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良好能力习惯。

处于身心发展变化中的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和调皮顽劣的本性经常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稍不留神,他们的行为便会在课堂规章制度之外旁逸斜出,他们会不时从课堂情境中逃逸出来,忽视或影响、背弃或破坏当下的情境规范,教师无时无刻不在留心那些想开溜于制度规范的孩子,提醒他们注意制度的存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也逐渐膨胀,他们想摆脱来自于成人的束缚,对家长和教师表示着不屑和不满,又由于对处事之道的不熟悉,还不敢完全脱离一些常规。有时他们并没有恶意地和教师“作对”,只想获得他人的认可,有时是故意破坏一些规则,挑战教师权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有时这些方式是带有破坏性的,去探索外部世界。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方式表现出来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师生冲突。

从制度性因素的角度看,学校是一个有着鲜明的规则的教育组织。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踏入教室的时候,课堂教学开始,教学实际过程由此有了教育制度性特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制度性人际关系的特点。所谓课堂的制度性人际关系,是指适应于课堂这种组织的目的、机构、作用的人际关系。教师在这种制度性关系中不仅具有课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的知识传授上的知识权威,而且具有维护课堂纪律和规则不被破坏的法定权威,师生在课堂的权力关系场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表现,教师由于制度化而获得控制的权力,而学生,被剥夺了控制权利而处于从属地位。而具体的教师权威总是在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各种细节体现出来。教师以目光和动作等对于学生的提醒,直接昭示着学生回归到秩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法定权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或调皮或哗众取宠的“小聪明”在教师的威严下不得不有所收敛。

三、教师法定权威的制度保障性分析

教育是一项公共社会事业,从教育的历史发展和趋势看,这一基本特征是不变的。现代教育体制是伴随着西方工业化进程而不断建立和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快速发展,对于劳动力的大力需求和社会的急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义务教育逐渐从小学教育开始普及开来,及至现今,在一些国家推广到了义务教育年限已扩展到高中教育。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承担起教育的主要责任以保证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学校教育机构担负起培养下一代成为未来国家建设者的责任,而学校中这一重担的最终承担者为教师。由此,教师获得了来自国家和政府所赋予的教育权力,被认为是成人社会代言人,具体表现为通过一系列以文本为载体的政策和制度所获得的各种实际的权力,教师的法定权威即是这种权力的集中表现。教师的法定权威和其他类型的教师权威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作为制度性权威的法定权威为其他权威形式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制度性源泉和存在的前提。就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这种制度性权威并没有消退,而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而彰显出了“走强”的趋势。教师的地位、身份和所享有的权利以正规的法律的形式这种制度化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于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关于教师资格的获得、聘任的标准、享有的教育权力以及经济待遇等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规定。教师依据社会制度所赋予的权力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基于教师通过这种制度形式所获得的权威,使得教育实践中学生所期望和需要的源于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个人人格魅力的教师权威成为可能。

从教育过程看,教师制度性权威的作用就是在于它以一种独特的权力性形式在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秩序,教育制度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权力,于是这种权威确立起来,这使得教育实践中形成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同时也作为课堂秩序和规则的维护者而存在。由于法定权威的存在,教师在组织课堂的语言表达和眼神及肢体动作等方面表达着对课堂的一种控制。正如前文所述,在课堂管理中,教师法定权威处于一种高扬的状态。而同时,在课堂知识教学中,由于“我”是“教师”,作为个体的教师失去了个人含义,抽象化为教师这一职业形象,在人称关系上丧失了第一人称,使得课堂中的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淡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老师”来自称,这就使得教师由具体的“我”而普遍化为“老师”角色,而学生同样也相对地失去了“我”的主格和个性,师生的个人关系就这样变为内化了权力关系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在课堂秩序的维护和课堂教学的实现上是有效的。这种制度化的权力关系实现体现了教师法定权威在课堂中的决定性影响。

四、教师法定权威的践行应避免“权力化”倾向

在教师法定权威的认识和实践中要避免一种倾向,就是将权威权力化,使得合理的制度性权威因素演变成了某种“权威主义”“权力主义”,甚至有人称之为“霸权主义”。教师权威和权力是相近的概念,但本质不同。从二者的发生基础和相互关系来看,教师权威在一定程度上以权力为基础,但权威不等于权力。权力有强加于人之意,权威是指一个人在相信他或她施加影响的权利的合法性基础上去要求别人服从的可能性。因此,教师权威更强调了一种相互的关系,即权威者和权威对象之间是非强加的,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教师权威由制度所赋予,具有权力性特点,但制度性因素并不是教师权威的全部,来自个人因素的影响与之一起构成了教师权威的丰富内涵。社会的法规制度和文化传统只是决定教师权威的外在因素,如果只看到了这种外在的权力性因素的影响,而没有认识到教师权威所蕴涵的内部因素的影响,对教师权威的理解就会走向权力因素的片面。

在教育实践中,致使教师权威受到讨伐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这种“权力化”。教育过程中的教师权威的滥用情况,即教师将自己的合法权威不恰当地扩大,使它无限制地将自己的意志和权限凌驾于学生身上,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损害了学生的情感,甚至剥夺了学生申辩的权利,损害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以成人社会发言人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制度赋予教师的法定权威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权威,如果没有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认可,那么教师权威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发挥。于是为了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也为了维护个人的所谓尊严和面子,有的教师便采取了诸如命令、指示和强迫等手段,要求学生听话、接受和认可。这样往往会造成师生间的紧张甚至对抗的关系,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表现为对教师故意反其道而行,而有的则变成“消极的进攻”,表面上顺从而内心不服等。在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的调查研究中,苛刻、忽视、敷衍、体罚等行为发生频率排于前列,这些失范行为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人际关系的恶化,使得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缩、畏惧等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同时也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下降,教师的“文化权威”和“神圣形象”呈衰微之势。

教育过程中的这种权力化源自教师将权威等同于绝对权力的认识误区,使得强制性原则渗透进来。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如知识传授中的武断行为,忽视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认识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即指传授各种固定的知识和道德信仰,抛却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动复杂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生成,不注重教给学生发现知识的基本方法;在评价方面以固定单一的标准如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等。这种武断、教条式的权威霸性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兴趣、特长和情感世界,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容器”,学问的“口袋”,因此教育界会有这样的感叹,认为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而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充斥着教师言说的成人世界的逻辑化、理性化的冰冷,另一方面也因缺少学生的言语与世界而死气沉沉,单调呆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倾向于接受而缺乏必要的批判性精神和勇于质疑的创造性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论者对于教育过程中因权力因素的滥用而导致的“权威主义”进行批判时,将教师权威和“权威主义”等同,很多人一提到社会制度赋予权力和保障性就容易和权力的滥用联系起来,显得谨慎言行。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法定权威作为制度性的保障因素保证了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其关键是对制度所赋予教师的应有权限的合理运用,在批判滥施权力的“权威主义”的同时要保护正当的法定权威的实施和影响,要正确对待民主和权威的关系,“并不是放弃权威,而是将作为社会控制形式的权威理智化”。

[参考文献]

[1](英)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M].李国山,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陈桂生.教育学视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张良才,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11).

[6]谭斌.教育学话语现象的文化分析——兼论中国当前教育学话语的转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唐芬芬.教师言语行为的课堂透视:一项质的研究[A].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3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9](美)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10]陈华安.警惕教育中的“权威滥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6(4).

[11]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0(1).

[12]肖美艳,曾令泰.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现象的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13]王永峥.试论教育过程中的权威[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3).

教师法范文第9篇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名教师常常要面对几十名性格、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差异很大的学生。而教师的评价体系又以教学质量为基础,因此,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某些老师为了盲目地追求教学质量,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相关合法权利,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应用法律,用好法律,既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又能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对教师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认真、仔细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正确提高的前提。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师资培训机构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地说教,这就要求普法教材的编写必须融进相关案例,使教师从具体的案例中感受到:这样做是错的,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二、加大对学生及家长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必须对学生及其家长也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只有教师、学生、家长都熟知相关的教育法律,并用相关的教育法律约束自己,履行好自身的义务,才能使依法治教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种种的侵权行为。

因此,学校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将普法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学生家长也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家长、教师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尽哪些义务,真正做到依法执教。

三、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依法治教的氛围。要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以避免随意性。

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侵权现象,相关部门、学校应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总之,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

教师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钢琴 教师法则

入门课程是一切的基础,就像只有基础坚实稳固,楼房盖起来才能更高更稳。这就是强调高质量的入门课程对后续深入学习的意义。教师是学生入门的引路人,钢琴教师通过其艺术上的修养,在精神人格和教学方法上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教学中无不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而,对担任钢琴入门教育的钢琴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是钢琴入门教育中要求的教师法则。

一、教师的实践法则

教师不必是一个高超的演奏大师,但入门课程的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很高文化造诣,很强组织能力的音乐家和教育家。只有当一个人自己也会的时候他才能教学。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讲,通过进行长期的音乐方面的工作,才能让教师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如果一个教师长时间仅仅是简单地坐在钢琴旁教学,那么他就会在学生面前丧失自己对音乐的激情。

二、教学理论法则

不能忽略演奏者在生理学或者解剖学上的知识对其演奏技能的影响。由于音乐以外的因素,诸如某些生理过程等导致的在演奏过程中的注意力转移也常常会对演奏过程产生干扰,并在某种情况下导致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抑制。熟悉生理学对于正在学习的演奏者来说也很重要。演奏者应该能够排除在运动过程中的这种抑制,保持在演奏过程中的清醒并培养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他必须做好准备,克服那些能够导致分心、错误或者在自然运动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心理。所有由感受神经传导到大脑的知觉,虽然原则上不能形成意识,但是某些情况也可能由潜意识里产生出来,所有的听觉或者其他的知觉都可以在演奏的时候进行这样的纠正分析。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都是由精神产生意图,然后发出音响。

学生首先听到一段音节,然后产生相应的肌肉运动。运动能量的强度是在遵循某些生理学及心理学定理的情况下由引发的预想决定的。这样一个内在过程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就是要掌握那些音响是由什么样的演奏动作产生的。教师明白了这些生理、心理才能确定正确的指导方向。

三、演奏技巧法则

虽然在入门课程里仅仅涉及简单的演奏技巧和完成简单形式的演奏,但是课程里也必须包含多方面发展的核心元素。所以在入门课程里面应该避免下面的单一性,比如:教师只是注意手臂的运动而忽视手指的运动,或者刚好相反。教师必须注意更多的东西,比如在演奏时手指、手和手臂的同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技巧的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演奏预期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从音乐的角度对演奏的作品有正确的,或者说好的风格上的准确认识;(所谓的认识是指作品的精神内涵,就是在演奏时的音响表达,它必须与听觉意愿以及创造意愿相结合。)

(二)通过演奏的技巧,在各个细节上表达出对作品的认识的能力;

(三)自控能力,无论弹奏的作品是否与认识相符。

特别是第三点,自我控制能力,通常在节奏、强度、缓急以及踏板等方面出现的严重错误都是由于缺乏自控造成的。目前学生在演奏时出现的问题通常不是因为缺乏乐感或者对音乐的理解,而是因为缺乏自控的能力。

四、读谱教学法则

从表达和理解的角度对音乐作品的在精神上进行领会。首先要对曲谱进行体会和理解:韵律、旋律上结构组成和器乐组成的区别以及钢琴乐谱隐藏的复调、和声概要、缓急、踏板、必要例子等。学生应该培养这样的能力:“读出所听到的”。倾听自己的演奏是全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注意表达声音的长度、音强和音质。通过极其认真的琢磨乐谱的基本内容来培养自控能力。不仅给学生作出指导,还要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五、听力教学法则

经常性的听力训练在入门课程里面占据中心位置,即使没有进行专业的听力训练也一样。听力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试唱、伴唱、音程等内容。从开始就培养辨别音质的进一步的听力能力。只有当教师完全确信学生具有通过听力进行演奏的能力的时候,才能在入门或者钢琴课程开始乐谱学习。进一步的要求:只有当对音响的预想-运动的意念-演奏之间建立起来非常紧密的联系之后(自发的),才可以开始按照乐谱来演奏,演奏来自于对音响的预感(而不是相反)。

一个有意识的弹奏应该和一个有意识的预想音调非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音节的正确预想以及按照这个预想弹奏的音调应该一致,在弹奏的过程中运动应该准确无误。首先控制是通过耳朵,或者准确地说是通过声音――运动。在这个控制过程中还可以用视觉进行补偿,因为通过对弹奏的观察也可以进行控制。声音的预想,运动的意念和运动的画面(怎样动作)应该在最开始就作为一个整体的预想融为一体。在弹奏的过程中应该使视觉的和运动的控制逐渐消除,直到最后让弹奏完全通过听觉来进行控制。

六、结语

钢琴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健康又真实的音乐观念及良好的演奏习惯。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对于一位钢琴教师而言,是否充分地掌握了钢琴教学的基本法则与钢琴教学原理,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要远远大于钢琴教师的自身演奏水平。有一定的演奏水平、听辨能力、良好的音乐理论水平、艺术鉴赏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以及人格魅力才是合格钢琴教师追求之道。

参考文献:

[1][德]卡尔・莱默尔,[德]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俄]根纳季・齐平.演奏者与技术[M].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彭圣锦.弹钢琴的艺术[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2005.

上一篇:乡村教师范文 下一篇:钢琴教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