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1:44:50

个别教育论文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个性化 语文教学

十年的工作经历,形成了这篇论文的思路。工作中,我留心周围的前辈们,听他们讲课,看他们怎样处理班里的问题,一有困惑便虚心请教,从不放过一次学习的机会,明里暗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这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堂上,解放学生的眼睛,还给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手脚,还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前预习、制定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及时总结、延伸拓展)试行以来,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自主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随之提高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论文《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思维》《如何教会学生观察》被市《素质教育论文集》收集,并评为优秀论文。

语文教师的授课技巧我觉得,可概括为三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技巧改变教学;功夫在乎课外。一位名师这样说过:“我们希望严谨的教师创造出严谨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新课堂!”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确实,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必要。

一、态度决定一切

通常,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上课质量。

1、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2、对工作的态度

面对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都差的中职生,个别教师心浮气躁,在课堂上动不动就训斥学生,挖苦学生,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课堂教学几乎无法进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部分教师能认真备课,走进课堂,但学生不配合,上课不听讲,给教师造成很大心理负担。极个别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不管学生课堂纪律如何不好,学生听不听得懂,理不理解,他都以不变应万变,一讲到底。

3、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1)吸引学生:大部分进入中职学习的初中生,在初中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后,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尊重学生:不论学生学习好坏,不论学生遵守纪律与否,从人格上都要尊重他们。反过来,他们才会尊重老师。这是互相交流的基本的平台。

(3)欣赏学生: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一些微笑和鼓励。有的年轻教师看现在的中职生,总觉得这帮学生不顺眼,其实,你的学生也肯定看你不顺眼,这样的师生关系肯定不好。如果你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心里喜欢他们,慢慢地学生也会喜欢你的。

二、技巧改变上课氛围

1.语言艺术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板书)和体态语。

一是要运用好教学语言,做到准确、严谨、简洁、通俗、风趣、幽默、流利而富有节奏感。准确是指普通话要标准,教学语言要符合科学性;严谨是指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连贯性,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语无伦次、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流利是指说话语速应该快慢适宜、一气贯通,不能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节奏感是指教学语言应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语速有快有慢,声音有高有低。二是要做好板书,分好主板书和副板书,做到层次清楚、主次分明;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字迹清晰。

2.精彩导入,成功开端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接阐明学习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复习导入:从提问、做练习等复习旧知识的教学活动开始;此外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实验导入、设疑导入等。

3、营造学习环境,提高兴趣

现在的中专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时事教育,时刻沟通

中专学生年龄毕竟不大,阅历较浅,认识事物、分析形势的能力不强,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这时,语文教师就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在鼓励的同时及时地指出其中的不足。中专生是一个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的阶层。“下海之前先探风”,要把他们由单纯的学生向社会化公民演变,须及时让他们去认识社会,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因此,每次假期临近,语文老师应配合学校安排,结合“写”的培养目的,布置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受到国情和形势教育。

第一,抓好写作前的作文指导。老师的作文指导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之一,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

第二,抓好写作后的作文批改,在批改中“纸上谈心”。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热心和诚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形势,以达到共识,另一方面,要多给学生以表场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调查报告,哪怕其中只有一点闪光点,教师也不要忘记给予表场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的调查报告的撰写中更加充满热情和信心。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个别化学习理念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中国孔子“因材施教”原则发展到现代,个别化学习已经成为网络远程教育的“一张王牌”,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和强调。同时,主体教育论、学习风格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个别化学习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个别化学习,又称个体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个别化学习理念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强调和重视。然而,作为远程教育中的“一张王牌”(基更语),个别化学习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理念的提出和存在,是有一定的历史源起和理论依据的。因此,梳理个别化学习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弄清其存在的心理学教育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别化学习理念的历史透析

“个别化学习”源于“个别化教学”理论。随着现代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向“学”,对“个别化教学”的研究也大都转向对“个别化学习”的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发展历史,也是个别化学习理念的历史源起。

个别化教育由来已久。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历程中,个别化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孔子就是个别化教育的先驱,他提倡“因其材而施之以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西方国家亦然,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主张教无定时、教无定法的组织形式,也体现了个别化教学自由、开放的原则。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面对机器大生产对人才的大量需求,“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化教育,成为当时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班级授课制”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班级整齐划一的教学步骤,以培养教育“工具人”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考虑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学习风格、个性差异等特点,使得“班级授课”的教学方式日益遭到质疑和抨击。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也开始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个别化教学”的概念正式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对教学改革的实践也提上日程。20世纪20-30年代,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开启尝试阶段;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的程序教学重新激起对个别化教学的兴趣,并提供工具(学习器和程序教材)和“个别化的教学方式”;20世纪60年代,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宜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同时,他还提供了个别教学的方法。60年代的凯勒计划提供了系统化的个别教学模式等等。在中国,除了引鉴国外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者们也开始了个别化教学实践的尝试,进行了分层教学、异步教学、分层递进教学等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倡“以学习为中心”“自主学习”,教学的重心开始由“教”向“学”转变,个别化学习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强调。特别是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个别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基更教授在《个别化学习—远程教育的一张王牌》一文中就充分说明了个别化学习对于远程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活动在空间上相隔离,在时间上相错开,在学习上打散了教学的班级组织,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必须通过个别化学习来适应知识的获得。另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个别化学习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促进学生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养成,实现个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由上我们可看出,个别化学习理念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远程教育领域的兴起,我们更看到了个别化学习夺目的光环,并成为远程教育发展中最“靓丽的风景”。

二、个别化学习理念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

个别化学习理念并非“无源之水”,同样,该理念的提出和强调,也非“无本之木”,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它提供了充分的存在依据。

(一)主体教育论思想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认知、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都应该围绕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以主体性方式构建知识,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它反对把儿童视为客体,主张把儿童当做主体;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儿童自主地与周围环境或教育资源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谓对人的刺激或行为的强化;强调教育的主体性,教育要尊重儿童,关注人的自我实现。

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至今的中国教育,仍旧是一种“工具性”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培养成工具,教育不是把人作为独立的主体来培养、发展人的内在价值,而是把人作为工具、发展人的外在价值和工具价值。这一教育理念,在高扬主体性的当今社会,无疑是发展个人主体性的一种障碍。因此,培养中国人的主体性乃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人的存在是个体性的,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学习,也应该是个体性的。个别化学习主张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注重发展人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和个性才能。这与主体教育理论所强调的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自主构建和自主发展是一致的。

(二)学习风格理论

关于学习风格,我国著名学习心理学家谭顶良教授下的定义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时间、学习时适宜的光线、室内温度等学习环境的偏爱,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思维和记忆的风格,这些带有个体性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如布卢姆所说,针对这些差异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承认差异的存在,而在于怎样看待这些差异。已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如果学习过程发生在学习者所偏爱的学习环境中,且学习者运用自己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过程往往是十分偷悦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因此,针对学习者学习风格差异,教学就不应该是整体划一地进行,而需要真正做到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因材施教”。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既有其优势,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其劣势,不利于学习的一面。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发扬其优势和长处,同时弥补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上存在的劣势和不足。因此,根据学习风格制定的因材施教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一类是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地失配策略加以弥补。

学习风格理论应用到当前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往班级教学中,我们仅关注到学生个体在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个体间存在的许多直接影响其学习过程的学习风格差异,包括对学习环境偏爱的差异.学习力的差异等等,从而也就出现同样的教学,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差异很大的现象和问题。为此,教学不能仅仅沿袭传统整齐划一的模式,而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在课堂上,要实现学生的真正平等,就是每个学生都要得到适合的教学。传统的平等观认为,学生平等就是指学生人校学习的机会平等,学生随机分班,教师随机教班并为班上每位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似乎就实现了学生教育的平等。其实,这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需要,事实上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平等。因为整齐划一的教学必然只适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水平等,而另外一些学生,因为不适应教师的教学而掌握不了知识。因此,教学的过程,必须力图根据学生的差异来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发展性平等”。

与教师的“教”相对应的,学生的“学”同样需要个别化、个性化。在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掌握学习步骤,采取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承认个体间的差异,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个别化学习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追求的就是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又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调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其基本理念就是:培养个体“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在当今的发达国家,一个共识已经产生:是奶油就要浮在上面,是好钢就要成材。个别化学习理念的存在,其前提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学习风格的差别。

(三)建构主义学习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个别化学习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知识。知识获得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教授内容的能力。因此,该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学习者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要使个体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学习者可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学习来实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为个别化学习理念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个体主要是通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独立性是个别化学习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是个别化学习的基本形式。个别化学习更多地可理解为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追求个性的独立,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需要去学习知识,建构起烙有个性印记的知识意义。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为个别化学习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具有个体性;同时,为使个体意义建构更有效,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个别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在学习形式上不能仅拘泥于个体的自学,很多时候可表现为小组协作学习,与他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互学习等活动方式。当然,这种合作学习、交互学习是以满足个性要求为前提和出发点的。由此我们发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统合下,“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非完全对立的两极。这两种学习理念(方式),在理论上虽然存在许多的差别和对立,但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二者是可以兼容、整合的,共同致力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与完善。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的关键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人本主义教育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价值观。“由于每个人的过去经验和教学情境中的个人体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育和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发展得更像他们自己,而不是培养具有同一种模式的、相互类似的人。”人本主义强调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是具有个别差异的,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个别化学习理念正是尊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个别性、个体性,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进行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所追求的是人的个性发展,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大体现。同时,人本主义强调把学习者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主动地探索,而不是看成一个对象,需要外在的导引和灌输知识,注重“人性”,这些精神要义与个别化学习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运用这些精神理念指导个别化学习,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人本主义主张教育要充分发掘学习者的潜能,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罗杰斯语),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些思想为个别化学习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学习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学习,采用因人而异的学习原则和具有个性特色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建立适合个性特征、差异、潜力和前提的评价机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尊重、满足和成功,挖掘出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获得自身个性的应有发展。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迷失于教材、教辅之中

一些教师崇拜教材,不敢越教材一步,因而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缺乏个性色彩;甚至有个别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对教材缺乏应有的转化处理。也有一。些教师,为了简单而机械的应试的需要,往往一味地倚仗教辅资料,单一地实行“拿来主义”,并没有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征,整合出自己的教学资源来。其中,特别是对于课本转化成“教材”的这一重要环节,一些教师常常将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学设计”“复制”到自己的教案本上,这样,教师的“自我”就被他人的资料所淹没了。

2、迷失于他人的教学模式之中

教学方法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可是在日常教学生活过程中,真正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并不很多。一些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并实践出自己的教学范式来,因而教学处于操作的层面多,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少,缺乏教育智慧与教学个性风格。

3、迷失于学生之中

许多教师的一生,恐怕除了学生以外,自己什么也没有。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就是教师的一切,学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或最高尚的体现。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一些教师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这种价值观并不一定科学。诚然,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发展上,但是,毕竟学生的成才与教师自我的实现并不能划等号。陶行知早就强调过“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的“双创”观,他告诫我们既要创造出学生的成长,也要创造出我们自己来。可惜我们往往只记住了他的前半句话。

应该说,教师的“自我”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自我的存在而已。因此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找回“自我”。

首先要有自我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自我”的眼光去梳理教育现象,其次要追求“自我”。在教材的解读中,寻找自己的个性理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探索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更符合教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独特的个体教育资源,寻找区别于他人的教育智慧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自我开掘;恰当地穿插自我的社会生活阅历,适时地渗透自我的社会人生感悟,合理地宣讲自己学习的体验与学习的表达。

教师的“自我”,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需要教师自己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应该说教师自我生命的建构、自我事业价值的创造,是其教育生命的最高价值体现。一方面,他在创造自我的时候,也能极大地创造学生,因为他是在创造学生的过程中来创造自己的;另一方面,他的“自我”人生价值的创造,会为社会、为人类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教师怎样建构“自我”呢?

叙述“自我”

口头叙述,向同伴教师叙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可以加深自己对教学行为的认识与体验,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书面叙述,即是教育叙事。个体的教育经历总是独特的,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最好的教育成果。应该说师本教研的最佳方式就是教育叙事,教师在叙事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教育现象的理解、可以加深对自己的反思、可以最终形成“自我”。

整合“自我”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我们不能被它们所淹没,而应该将各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行融化与再创造,以形成独特的“自我”。其中,学习、吸收、借鉴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忘记了“生成”自我的环节。如何生成自我?经常进行自我总结是最必要的途径:我们要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教育方式是什么、教育智慧在什么地方,以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就能提升自我、整合自我,从而建构出“自我”的教育风格,最终成长为教育家式的教师。

物化“自我”

写作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专利,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作文,就是对自我教育灵魂的开掘与反思,就是与客观的教育现象对话,它可以促使我们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与深刻的思考者。教师的写作形式包括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而语文教师,还应该包括下水作文或文学创作。教师的写作,是使自己成为教育家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找回迷失的“自我”。寻找、创造“自我”,决不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它追求的是一种“大我”、一种“超我”的社会价值。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市聋哑学校2008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攻坚克难迎挑战 务实进取求突破 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市聋哑学校建校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我校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从破旧的老城巷中迁入新建的学校,学校在抓好正常的教学管理的同时,积极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全面深化特殊教育改革,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管理为中心,以安全管理为保障,以残疾学生的学、行、用为第一目标,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使我校在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在教学、管理等工作中也取得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克服困难迁入新校,保障安全加强管理 2008年,**市聋哑学校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中心任务就是加紧努力早日迁入新校。04年初,因为老城改造已将旧学校的道路损坏,师生出入极不方便,且学校四周全部拆迁的一片狼籍,拆迁办天天到学校催促要求尽快搬迁,但新校未建好不能使用,学校硬是顶住各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将本年春学期在旧校上完。当秋学期开学时,新校虽然已经建好,但一无水源,二无道路,也没有打围墙,为了不耽误聋哑孩子上学,学校硬是从附近的一所党校借水再用水泵抽水使用,才解决了用水问题,终于在国庆节后正式开学。没有围墙,学校就派专人负责,将学生的生活学习范围限定在生活楼和教学楼之间,每天上学、放学逐一点名,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保证了学生的上学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扬。 二、加强教师师德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04年我校积极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部署,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学校实行“师德考评”学习一票否决制,并以《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使特教教师能更好地忠于职责、乐于奉献,为培养残而不废的人才做出贡献。抓师德建设学校做了四项工作。一抓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利用每一大周政治学习的机会,集中学习了师德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教师进行自学,除做好学习记录外,每人要写一篇有一定见解的论文。二抓比赛。为提高教师学习师德的兴趣,使学习更丰富生动,学校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都参加的师德演讲比赛,由老教师做评委,年青教师组成比赛队伍,在四月份进行一次独具特教特色的师德演讲比赛。三抓讨论。学校多次召开提高师德水平的座谈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将最有利于提高特教师德的经验推广开来。四抓整改。学校根据反馈信息,制定了整改措施,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还纠正了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罚学生等现象。通过师德教育,不仅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还在学校形成了一种热爱特教事业,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讲师德氛围。 三、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后勤管理职责 04年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一项项体现特殊教育规律性、特殊性和创造性管理制度的出台,使我校在探索特殊教育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像《**市聋哑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市聋哑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市聋哑学校学生就餐、作息和寝室卫生制度》等制度的实施,不仅让教师在工作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也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养成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好习惯,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4年我校在后勤管理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向上级部门争取了“后勤人员经费包干”的办法,将以前在编后勤人员的编制冻结,并将该部分经费拿出来在社会上招聘下岗工人,使后勤人员从以前的三名扩大到六、七名,缓解了我校后勤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学校对新招聘的后勤人员实行规范管理,对保卫岗、保育员岗、炊事员岗等后勤岗位按岗位特点分别制定了详细规范的岗位职责,并签订管理协议,制度越规范,职责越明确,工作起来也就越简单,依靠明确的职责新招聘的后勤人员很快便适应了工作环境,使我校在没有围墙的学校上课没有出一起安全事故。 四、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校本培训成效显著 为迎接新一轮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学习《现代特殊教育》上的新课改思想、理论,对课改涉及的“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改进课程评价”,要求教师坚持积累、批判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并结合聋教育的实际,结合我校聋生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实际,突出发展艺术教育和个别化教育。今年我校先后有八名学生在全国性的美工比赛中获得银奖、铜奖等不同奖项。为适应课改发展的要求,我校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今年我校又有五名教师的论文在安徽省特教论文评选中获奖,有四名教师在全国首届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获奖。 学校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训教师,锻造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为追求更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其中最行之有效,也是我们持之以恒去做的是校本培训。今年我校拟定了《市聋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全教师都通过了“新世纪教师素养”培训考试,对新课程与新课堂教学新关系、聋生德育工作、《教育法》、《教师法》等等内容,时间、地点、负责人都规定的明明白白,校本培训计划与实施已成为我校常规管理工作之一。 五、以安全管理为保障,营造校园安全壁垒 今年我校在抓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与所有学生家长都签订了“学生管理责任协议”,明确了家长与学校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实行所有学生一律接送制度,个别走读生家长接送确实不方便的,要求家长与学校单独签订学生上学、放学往返途中发生事故责任自负的保证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聋哑学生被拐带的可能。 其次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宣传,组织了有效的安全教育学习。今年我校组织教师专门收看教育部张文生同志《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除听讲座外还向每个班级及教师分发了《学生自救自护手册》,让教师向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遇到伤害的科学处理方法。另外学校还出过三次安全知识宣传栏,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 第三是建立了专门的安全制度,《**市聋哑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使师生在教学生活在明确了安全责任,也为学校安全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提供了纪律保证。 充满挑战2008年已经过去,市聋哑学校在总结经验和展望未来的同时,又迈上新的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聋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市聋哑学校一定能办成一所有代表性的聋人学校,为革命老区**市的聋哑人求学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 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是深入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重要的一年,我校将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关怀下,继续谋求聋校今后的发展做准备,继续深化特殊教育改革,抓好教师的素质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力争我校的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起色。 一、着力抓好重点工作 1、继续完成新校的附属工程建设,将依托长安南路尽快将我校的围墙打起来,给师生创造一个安全、适宜的工作、学习环境;将学校的自来水接通,不再从外单位借水;将学校操场修好,使学生的体育课有上课的场地,并争以将校园内的绿化搞起来。 2、争取上级部门安排资金将我校实验室、仪器室、劳技室、律动室“四室”建起来,因为**市周边市、县级特教学校大部分都开了实验课,而劳技课是聋哑学生学习后走向社会独立谋生必不可少的课程,律动课是聋哑学生康复教育的课程,如今这三种课我校都因为没有必要的设备而开课不到位。 3、争取上级部门安排资金将学校的防护设施装上,因为新校教学楼、生活楼都是推拉窗,学生在楼上从窗户向外探出身子没有防护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应该尽快将防护设施装上。 二、突出做好中心工作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安全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带动,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今年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以全国教育系统“四五”普法专用教材《教师法治教育读本》为依据对全体教师的依法执教做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继续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使特教教师能更好地忠于职责,乐于奉献,为培养残而不废的人才做出贡献。 05年学校要按照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对学校的课程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力争将劳技课的专业确定下来,并对是否开英语课做出准确的论证,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列出评估细则。 继续将学生的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巩固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办法,总结经验教训,将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团结、上进的班子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我校上划大市后校领导班子一直没有配备齐,争取市教育局党委将我校的领导班子正式建立起来。 三、统筹安排常规工作 1、继续对教师出勤、考勤实行奖惩制度,最大可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按照学校“行事历”要求,开展卫生评比、作业展览、写字比赛、运动会、助残日等常规教学活动。 3、继续抓好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 4、加强对新校园设施的保护,杜绝在墙壁上的乱涂、乱画现象,开展“爱护新校园从我做起”活动。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以人为本,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曾有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毫不掩饰地说:“民办学校不能培养教师,因为这是一桩‘为他人作嫁衣’的赔本买卖。”有的民办学校招聘教师时直接以“有三年以上教学经历”为前提条件,招聘“成熟教师”。这样的话、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民办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确实,少数教师长了本事,“翅膀硬了”,看到其他民办学校待遇高,就“白鸽子往亮处飞”,另攀高枝了。那么,民办学校真的不该培养教师吗?我们的观点和做法恰恰相反。办学十几年来,我们东台创新学校一直舍得投入培养教师,支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学校功能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这里所说的“人”不只是学生,也应该包括教职工,指学校中所有的人。发展,是人的重要需求,办学者的责任就是为师生员工的发展提供条件。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应该是办学者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第二,有了好教师,才能教出好学生,办出好学校。虽然极个别教师有可能“有才不用”,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要用无才”是肯定不行的。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三,聘用成熟教师当然是好,但是,你不培养,我不培养,成熟教师从何而来?即使从功利的角度讲,培养教师也不是“赔本买卖”。培养教师虽然要花钱,但教师水平高了,学生成绩好了,学校声誉美了,招生就容易了。对民办学校来说,“生源即财源”,所以,对培养教师的投资其实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第四,既然办教育,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境界。办学13年来,我校教师考取公办学校的超过一百人,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二十多人。有人戏称我校是“公办学校教师的摇篮”。成熟的教师考走了,我们的心里也有些不舍,但是,我们还是为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而高兴,设宴为他们送行。我们也为自己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别样的贡献”而感到欣慰。所以,我们每年都招聘新教师,继续进行培养。

二、价值引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学校倡导,并花钱投入,创造条件让教师发展专业,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教师似乎不感兴趣。直觉告诉我们,这是部分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不强的表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高低之分,先后之别。于是,我们对全校教师的“当前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我校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类是年龄在30岁以上,长期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占一半以上。他们别无其他职业,也无其他收入,学校是他们生存的依靠。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对家庭责任大,负担重,“高收入”是他们的迫切需求。B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龄基本在30岁以下。他们对社会尚处于适应阶段,对职业处于选择阶段,经济上还未完全“断奶”,父母还可以给予支持。他们的近期需求是找个好职业或好单位。C类是返聘教师,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他们原本是公办教师,退休或“退二线”之后,对教育有一种情怀,加之身体还好,在家无事,感到无聊,重返学校工作可以发挥余热,多一份收入,可以给子女更大的支持。他们的主要需求是生活充实、受人尊重。以上三类教师大多没有把专业发展作为“急需”或“必需”。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只有改变教师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的需求层次,才能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排除“不想学”、“不愿学”、“不急于学”等思想障碍。

对于A类教师,我们重在帮助他们实现从“把教师当职业”到“把教育当事业”的升华。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把教师当职业,得到的是有限的物质上的满足;把教育当事业,可以得到无限的精神享受。有了事业心,则有了责任感,发展专业、提高自我、教好学生便成了迫切需要和自觉行为。

对于B类教师,我们重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消除“过客”思想。我们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再次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的重大意义。我们让老教师“现身说法”,让他们分享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幸福感。我们与他们一起分析社会上不同职业的“苦”与“乐”、“得”与“失”,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本无贵贱之分,“干什么不重要,干得好不好才重要”。我们让那些立志从教的年轻人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帮助那些彷徨者弄清了“热爱”与“选择”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先安下心来,慢慢体验当教师的乐趣。年轻教师们有了甘愿从教的思想基础,也就有了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对于C类教师,主要是帮他们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返聘教师,从教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钱足”,自尊心强,他们的教学质量一般不会差于他人。然而,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信息更新快。学生求知的“杯子”增大了,要求教师要有“一大桶水”;学生要“喝新鲜水”,要求教师要供给“活水”。加之,实施“新课改”后,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熟马旧路”的情况不存在了,要求老教师“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我们利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优势,让他们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科研课题负责人,让他们做讲座、上示范课。“教”然后知“困”,因“困”要“学”,“学”然后知“不足”,老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搭建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一般来说,民办中小学与公办中小学相比,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相对少一些。我校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月假”制度。教师在校期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照应学生用餐就寝,可以说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好不容易放“月假”,又要处理平时没空处理的家务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教师在自然状态下自我学习进修,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会落空。我们决定,学校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一是教师暑期培训。每年暑假期间,我校都要组织教师进行为期6天的业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制度等。重点是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和方法研究。形式主要是讲座、观摩、研讨、检测等。教师们反映,我校的教师暑期培训时间充足、内容丰富、成绩显著。

二是新老结对共进。传统的“青蓝工程”是“以老带新”,“以师带徒”。我们认为,老教师有老教师的优势,如专业思想稳定、职业道德良好、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方法规范等;青年教师也有青年教师的长处,如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头脑里的框框少易于创新、对现代化教育设备运用灵活等。我们将新老教师结成对子,建立学习提高“共同体”,让他们优势互补。为了使新老结对不停在表面、不流于形式,我们对结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捆绑”考核,如“教学实绩奖”、“奖”等,一人得奖,两人光荣,成果共享。

三是课堂展示风采。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学质量主要出在课堂,教师的风采就应该在课堂上展示。我们把公开课作为练兵、教研、比武、展示的最好平台。公开课有教学能手和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同题异构的比赛课等。

四是“请进来,走出去”。每年我们都邀请市内外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等来校讲学,让教师“聆听窗外的声音”,与大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以期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每年我们都组织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参观名校,拜访名师,开眼界,拓思路。

五是评聘校内教学能手。除了鼓励教师申报参加市、县教学能手评选外,针对本校实际,我校还建立了校内教学能手评聘制度。凡在我校工作两年以上,教学实绩突出者,都可以申报校内教学能手。教学能手分为初级、校级两个级别,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教学能手评聘不搞“终身制”,每年一评,每批评聘四十名左右,逐年增加名额。

除了上述平台外,还有其他一些平台:教学研究沙龙、教科研论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考高考试题解答比赛,等等。多样的平台,催人奋进,也让教师活出了精彩,“秀”出了风采。

四、评价激励,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我们采取长效措施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持续发展。

营造“学习型”学校氛围。为什么有的学校教师碰在一起就研讨教育教学问题,而有的学校教师凑在一起就谈炒股、说“八卦”?氛围不同也。教师成长需要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我校主张责任文化,要求师生“心怀责任进校园,肩负责任出校门”;我校倡导的教风是“严谨、求实、合作、高效”。学校要求教研组要有科研课题、教师要有教研专题。校长室经常向教师推荐阅读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或文章,引导教师有方向地学习和研究。学校尊重名师,盛情邀请特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来校工作。号召全校教师尊重名师、学习名师、争当名师。学校管理中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将业务水平高、教学实绩好的同志提拔到管理岗位,聘用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指导老师,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在教师中形成了“能者为尊,能者为荣”的价值认同。

帮助教师订立专业发展目标。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教师生涯有起点,有终点,中途可能经历若干个里程碑。如综合方面有: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职称方面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学术方面有: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发表教育科研成果——著书立说。目标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有总目标,还有子目标。不同的人订立不同的目标,原则是“跳一跳,够得到”,“天天有进步,年年有提高”。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奖励机制。为了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建立了系统的考核奖励制度,设计了多个奖励项目,如“优秀班主任奖”、“先进教师奖”、“教学实绩奖”、“青蓝工程奖”、“教学竞赛奖”、“发表教育论文奖”、“教育论文评比奖”、“指导学生奖”、“‘包生’工作先进个人奖”等。精神鼓励为主,辅之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由于我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青年教师进步快,缩短了成熟期;中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挑起了教育教学的大梁;老教师与时俱进,突破自我,仍然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质量都分别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高质量带来了学校的好声誉,学校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社会的认可。■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调控

埋头耕耘不忘抬头看路 时间加汗水仍然是许多学校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教学经验认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在惯性中周而复始,且越拧越紧,苦不堪言。“磨刀不误砍柴功”,虽说“请进来,走出去”开门办学不可能频次很多,但每次聆听和体验都能打开教师眼界,拓展视野。只要坚持,也唯有坚持才可能完成教法、教学行为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组织活动激发教育情趣 有效的活动是良好的教育载体,活动本身与活动评价则是促进工作,激发教育情趣和热忱的助推剂。笔者所在学校的活动是其它学校大都开展过的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当然也有自己学校特有的设计意向和功效。区教育局安排教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学校改为每年进行;改文明办公室评比为评奖;增设按月进行的班容班貌评奖,提高班主任待遇;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卡拉OK有奖竞赛、教职工摄影比赛、教师手抄报比赛等。

排忧解难关注后顾之忧 人们对教师的社会期望很高,然而教师首先是社会人,把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作为压力赋予教师,还是让教师自觉去靠近或追求,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企盼社会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对教师的要求也不要一味停在理想层面,应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去调控和激励;要宽容教师,而不苛求教师,不要让教师成为可怜的教师,而要努力让其成为可爱的教师。学校要做好近距离关怀教师、贴心教师的组织支撑,要让教师们因学校而自信、自豪,并通过学校组织平台发出更响亮的合理诉求。

为此,学校在合理要求教师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教师的疾苦忧愁,更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学校依托工会网络了解教师心声:涉及婚丧嫁娶、孩子上学、看病报销、家庭照顾等方面的,学校均及时送上祝福和关怀,尽可能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涉及学校内部建设方面的,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教代会提案,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教代会优秀提案,如学校教师对街道表彰的优秀初三老师的民主推荐办法颇有意见,认为仅仅从初三教师群体中民主推荐决定人选,不妥帖,应加以集中,从量重质优两个方面进行限制,学校听取了大家意见,修改完善推荐方法。又如,针对教代会的最佳提案――学校食堂伙食改善,2013年1月,学校决定进行食堂管理的全面改革:改食品无资质零碎配送为资质规模配送,专聘厨师改善烹调,把好食品校级验收,公示每天所进物品数量和价格,核出当天每餐的实际价格,并把每周食谱和每日餐价在校园网上公示。

调整上位要求,让教师开心

教育评价中分数唯一论导致的一系列行为让教育脚步仓促,无法从容。成绩排名是目前教育的“罪恶”之源,“当代教育偏离了自己,去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这就是教育的罪恶”,而成绩排名正是让教育去寻找自己以外东西的“催命鬼”。不按成绩排名来自何方?来自教师,冤枉!来自学校,不完全!来自教育局,也许!来自政府,政府说来自人民,因为我们办的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终于,教育走进一个滑稽的悖论。一方面,人们追求社会公开,追求教育公平,没有比分数更让人放心的教育衡量了,所以,让分数说了算成为招生录取的唯一;另一方面,唯分数的教育评价偏离了素质教育航线,这样的教育机制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只会把人教僵化、教死。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于是,有识之士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外,离开“考试炼狱”。

教师评价的最荒谬之处是基础教育教师考核学术化,姑且不论大学教师的学术化苛求,中小学教师真的需要生产这么多论文吗?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发表要求为中国知网可查,最好是核心期刊。对此,熊丙奇认为,简单要求的期刊和数量,以此作为对学者的考核依据,是严重的学术行政化和功利化,背离了基本的学术常识。有必要打破我国学术界的“论文崇拜”。有人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过千万,而全国被认可的中小学教育论文期刊约为1000种,每期按50篇论文计,一年可发表充其量60万篇,其中还要去除高校教师与教育名家所占的一部分,这样又怎能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呢。于是,催生了表、钱文交易、期刊扩量,而之日往往又是束之高阁时。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比,迫于各地市级送评压力,不去评比或难以评比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最后主要以论文“盖棺”,甚至出现了个别教学并不出众的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改善学校行为

校本实践中,学校在教师专业引领、活动激趣和排忧解难等三个层面改善行为,让教师更开心。有以下几点收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是教师真好,容易满足、开心,教育智慧无穷。比如,学校食堂伙食改善的一系列举措,从招聘到试行,一个月试行下来,师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与改革前的结果截然不同,显著提高。在管理上,要求教师特别是正副班主任和学校行政人员沿途等候学生整队前往食堂就餐,并陪伴督促学生推行“光盘行动”,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道新风景。对师生的用心关怀,也得到了师生的超值回报,不但到处宣传学校的好,而且以更高的热忱自觉地投身于学校的教育改革中去。又如,学校为了推行教师集体备课,提高整体备课质量,在征求行政部门和教研组长的基础上,拟就两套试行方案:一是利用星期六上午花二三个小时进行;二是充分考虑星期三时小学放学较早,部分教师可完成接送小孩后在晚上集中备课,由学校提供晚饭。这两套方案在征求全体教师意见时反响颇大,尽管如此,所有教研组、绝大多数教师表示理解集体备课的好处,愿意把委屈留下,克服自身困难,支持学校集体备课。最后决策时,学校做出了新的集体备课试行意见,利用上班时间集中两个小时左右完成集体备课任务。后来学校在调研各备课组实际执行情况时发现,教师们逐渐探索出一种更灵活的方法,即各备课组化一次集中为多次集中,有需求即集中,增强了集体备课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是教育境界的层次往往是并存的,幸福教育空间无限。有学者把教育境界分成实用、全人、幸福和信仰等4个教育层次。其中,信仰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理想,可以接近,但永远不会到达,有如数学的渐进线,而且每次明显的接近可能都需上位教育旨意的改变。幸福教育尽管也服从上位要求,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幸福教育相对容易触及,它更关注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并且将幸福的理念贯穿于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因此每个学校都能实施不同程度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可以伴随教育的每一个瞬间,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利器。现在的教育也许是站在功利之上,尝试着全人教育,仰望着信仰教育,偶尔感受着幸福教育的温暖,但只要我们坚决摈弃“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简单、压迫人的教育冲动,坚持不懈去努力探寻幸福教育门径,去领略教育幸福的生活,幸福教育的空间必将是无限的,其美好也是无限的。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管理;创新;重要性;艺术性

小学班主任主要起到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一个班级能否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1 详细、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为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

作为班主任,应比较详细和真实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职业,家庭成员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性格特征、爱好和特长等。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可通过家访的方式获得,对学生自身性格、爱好的了解,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来获得。当然,充分了解学生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有的甚至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仔细揣摸,才能总结出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

了解学生的目的是为日后的班主任工作做准备、打基础。对学生的关系到隐私的东西,特别是对学生自尊心有影响的情况,教师切不可任意的告诉别人。如学生身体的残疾,父母的离异,以及一些作为学生难于启齿的东西,要为学生保密。教师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为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许多方便。

2 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1]

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3 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2]。

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

五是工作。锻炼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建立、健全班委会,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使全班学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学习。班干部除了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别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为班主任分担了工作量。

班主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宏观上的疏导、管理,又不能忽视和风细雨的个别教育工作,与学生个别谈话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常规手段和重要方法之一。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4 主动抓好后进生[3] (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每个班集体中都存在后进生(学困生),特别是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影响下的学生有的只是到校“混时间”,厌学情绪严重。对于不同特点的后进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每个班集体中都存在后进生(学困生),特别是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影响下的学生有的只是到校“混时间”,厌学情绪严重。对于不同特点的后进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着重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教育;对因纪律差而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过思想教育,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逐步的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因基础差和思维不灵活的学生,让他们从基础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对于双差生,更是应从思想上、学习上给予最多的鼓励、教育,使其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去,一定能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快乐、教师生命的活泼和教育教学生活的充实。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豉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刘明鹏.刘燕 如何做好班主任之我见 [期刊论文]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7)

[2] 张理东.玩:班级管理的奖励资源. 班主任之友,2004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世纪之初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教育事业新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与时俱进,共创辉煌。为了培养好适应时展的教师群体,构建好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们望城县第一中学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坚持“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以师德教育为根本,以校本培训教材为载体,以新课改培训为中心,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高学历培训为重点,走以“课题为载体,教、修、研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现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

一)领导重视

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校本培训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教科室、督查室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门培训机构,具体由教科室负责有关教师的校本培训及考核工作,责任到位,分工明确。每年校长都要亲自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校本培训己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从而保证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经费投入

对于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教师的差旅费、培训费、加班费、教材费、专家讲课费等一切费用学校都是全力支持100%的给予解决。对一些通过培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都是与奖励评优挂钩,从而调动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1.有年度校本培训经费并逐年增加。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合计

82356.00 91245.00 113620.00 124957.00 412178.00

2.有校本培训成果奖励经费和教育科研课题资助经费。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合计

62779.00 60100.00 60500.00 66652.00 250031.00

三)培训条件

1.校内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有教师阅览室2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多媒体教室23个、支部活动室一个。

2.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用于校本培训用书上千册、期刊杂志近百种,音像资料丰富,基本满足培训与研究需要。

3.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和校园网建设,部分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为校本培训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四)培训资源

有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队伍。有能够胜任培训工作的本校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1位部级骨干教师,8位省级骨干教师,19位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定期向教师提供充足、实用的培训教材,复印文章。例如:《新课程标准》《现代教师: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中国卫星教育资源网联网,网上校本培训资源充实,老师们随时可以上网查资料。学校还建有学科教学学校管理及德育方面的案例库,学科论文200多篇,德育论文100多篇。正在着手开发了自编的校本培训教材。学校聘请国内外、省内著名专家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各科教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如先后聘请了著名课程论、国际比较教育专家钟启泉,著名教育专家王沛清,市教科所主任李再湘等来校讲学)。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签订了教师培训合同。

二、校本培训的管理情况

五)制度建设

1.学校校本培训实施、考核、奖惩与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2.校本培训方案针对性强,具有先进性、层次性、可行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3.有学年、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4.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

5.有固定的培训时间。每学期开始2个月进行青年教师培训;每学期开始一个月对各年级进行教学评估。

六)实施管理

1. 每次校本培训活动有记录,有明确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2.教师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参与并根据每个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 严格进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有专职登记员,继续教育登记员业务熟悉,学时审登规范准确,教师参登面达100%。

4. 教科室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校本培训档案,教师教育档案管理,资料齐备,内容规范,分类装订存档,方便查阅。

5. 学校定期对校本培训工作情况实施检查与评价。

6. 教师校本培训折合成学分记入教师校本培训档案。与学校评优、年度考核挂钩,定期实施表彰与奖励。

三、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

七)培训内容

1.政治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由学校党总支、教科室全面负责。每次教工常会的政治学习都印有相应的学习资料,每年寒暑假都自编了业务学习资料供教师学习,每次教研组会都进行理论学习。

2.班主任工作与师德教育活动创新,由学校党总支、政教处、团委负责。

3.和湖南师大法学院共同举办了研究生课程班有85位教师参加了学习并获结业证。

4.基础教育与高中课程改革,由教科室总负责。

5.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并协调各课题组。

6.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掌握。教科室每学期制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内容。

7.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学期学校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县及学校举办各级各类优质课、教学能手、钢笔字、普通话的比赛。学校每期开展“六个一”竞赛,“十个一”工程活动。

8.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98%通过了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并己作为教师上岗、受聘的条件之一。

9.每年新教师到校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上岗培训,并充分保证了新教师培训人员齐、课时足。

八)培训形式与方法

1.定期请专家到校指导、讲座,湖南师大、华东师大是我校常年协约的高等学校。

2.学校创造条件送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培训。先后有1位教师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8位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9位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定期组织了教研组长外出参观学习,与外校交流。

3.按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全员培训。定期参加各学科学术会、学会年会、长沙教育学院、望城县教研培训中心的培训学习。

4.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数学组以课题《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为载体,每二周进行一次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指导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并完成了相应课题结题,形成论文或其它成果。其中刘红梅老师辅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黑麇峰的进一步开发》获得省一等奖。

5.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课题子课题或作为课题实验基地,有部级科研课题子课题1个,市级2个,校级1个。并成为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6. 教研组的每周一次教研公开课,每两周一次教研会,定期组织经验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观摩、教学论坛等教研培训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课、出师课,并已形成制度。

7.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老师们的培训工作,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每个学期学校都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冶、音、体、美、心理、信息等各学科教师外出学习达半数以上,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这些老师回校后,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向老师们进行汇报,发挥其辐射作用,让全体教师受益。每年一次拜师会,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每期要上一次公开示范课,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

8.学校综合运用集体培训、分散培训、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学校建成的校园网,通过微机培训,老师们都掌握了使用方法,经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培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都在充分发挥着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总之我校的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看录像、学理论,谈反思感想、写体会,集体培训与个别自动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学会了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校本培训的成果

九)培训成果

1.在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涌现出一批在国内、省内和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知名度高的专家型名师。其中部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19人。

2.学校干部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校长提出了教师培训是教师最大福利的理念。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更新。

3.教师普遍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教学工作。

4.教师学历已全部达标,本科以上100%,高学历的教师比例逐年大幅度增长。有57%老师获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另外还有一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青年教师成长周期一般在3到5年,他们工作负责,教学质量高。

5.有培训效果阶段性的自评、反思报告。

6.在国级刊物上1篇,省级刊物18篇,市级正式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论文。全国一等奖论文1篇,省一等奖论文9篇,省二等奖论文5篇,市三等奖以上,省三等奖以下论文40篇。教师参编或个人专著7部。学校编成了《论文集》。

7.教师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成绩突出,在市级及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的有3人。

8.教风端正,无违反师德现象发生。

9.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数教师都会自制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考核合格率96.32%,另有18.38%的教师拿到了计算机应用水平考核高级证书。

10.普通话合格率100%,达二甲水平的教师占19.12%。

11.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班主任工作能力普遍提高,对班级管理规范、有效。班级学风学纪普遍较好,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我校先后有2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德育全过程,长沙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校举行,我校谭春兵老师教出的《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一课获市一等奖。

十)成果推广

2002年湖南省德育工作年会在我校召开,对我校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一)表彰奖励

连续三年获得教师教育先进单位及个人荣誉称号共有240多人次。2004年我校获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五、特色创新方面

一)培训体系上的创新

我校在培训体系上形成了以学校自主培训为主体,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训和校际交流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培训体系。我校有固定的校内专家培训队伍,同时还聘请了其它著名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的专家、博士来我校讲学,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参与教师培训。我们还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

二)培训模式的创新

我校在校本培训模式上探索出了体现教师自主精神的、将教师自我培训与集体集中培训有效结合的校本培训新模式。在教师自我培训上,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定期印发了有关培训资料供教师自学,并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我们还创造性地实施了体现教师自我培训的“十个一工程”。在培训内容上,我们还把教师如何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纳入到了培训的内容。

三)其它方面的创新

我校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做法,我们形成了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教师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还加强了校园心育文化建设,形成了教师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另外,我们还对教师如何从事研究性学习和探险究性学习的教学进行了培训,增强了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存在问题

缺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发现缺点、改正缺点,才能使我们迈向成功。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有个别教师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认真对待。

(二)在教师基本功训练上,过于重视教学工作,偶尔忽视校本培训,缺少力度。

(三)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四)计算机文凭有,实际操作能力弱。特别是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计算机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仍旧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五)由于以前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很多做过的事情都没有及时归档整理,归口管理。对校本培训档案建设还需不断探索。

七、今后努力方向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加强领导监督,定时定量地检查每周、每月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考评方案,对广大教师进行量化考评,学期末、年终公开考评结果。

(三)穿插不定期的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例会说明。

(四)加强电子档案建设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将以这次迎接县、市检查为契机,努力探索,勤奋工作,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步入正规化、特色化的渠道,为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开创新局面。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1.乐于请教,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批评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不以为然。向中老年班主任以及他优秀班主任请教,并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诚心拜师。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拜师”不应只是几次交谈或听课,而是长期观察、跟班见习;学习的重点还不在于其具体的做法,而是悉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乐于请教,还包括以书信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请教,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从专家们的指点中受到鼓励。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是指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批评。

2.勇于思考,合理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

思考活跃、思维敏捷,是青年教师的特点,也是青年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的优势之一。“勇于思考”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不迷信权威。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敢于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我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每天都会遇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有的青年班主任对此感到心烦。其实,这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涌来,班主任研究的切入口也正在于此,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3.广于阅读,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

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科研的班主任来说,广于阅读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又可以随时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各种信息。因此,青年班主任无论多忙,都不可忽视广泛的阅读。一般说来,为教育科研而进行的阅读,其内容可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著作。这是青年班主任必不可少的理论素养。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一位或某几位教育家的著作作系统阅读,重点研究。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阅读这些报刊,可以使我们从别人的研究中或者受到启发,或者避免课题“撞车”。四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通过这些读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

4.善于积累,丰富教育科研成果

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采矿”的过程,积累越丰富成果就越丰硕。青年班主任可留心这四方面的材料积累:一是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周记等书面材料。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文字都收存,而是注意保存那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灵世界的文字。二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特优生、“双差生”、有明显特点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化情况、学习状况、社会交往、家庭环境等等。三是班主任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四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统计等等。还需说明的是,对这几方面的材料,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分门别类的整理,以备查用。

5.勤于写作,强化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

文字表达也是科研的基本功。一提到写作,有些班主任往往以自己不是语文教师为理由而不愿提笔。其实,教育科研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内容实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应该说,这些要求对于经常练笔的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不难达到的。“勤于写作”写什么?一是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的形式记下来。二是教育笔记: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等等。三是教改实验报告、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材料。四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体会写成的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论文。在这四类文学中,前两类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交流、发表而写,其主要目的既为练笔,也为积累;后两类文字则可以在校内外交流或试投报刊,这是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形式。增强教育科研修养,当然并不只是青年班主任的事,但无论是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我国教育者整体素质提高要求看,应该说青年班主任尤为迫切。比起单纯的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相对薄弱。然而,这恰恰为一切有事业心的青年教育提供了一块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天地。

6. 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级学生树立榜样。

个别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英语;学业导师;职场导师

1 导师制起源与内涵

导师(tutor)一词原义为监护人或保护者。牛津大学诞生之初,学生年满14岁符合条件者即可入学,年幼冲动常与居民发生矛盾与冲突。作为监护人与保护者的导师由此应运而生,被要求与学生同住书馆或寄宿舍中以指导其学业进展和品行养成,随后该词逐渐引申出教师、教育者之意。作为当时精英教育理念的外在形式之一,导师制“以古典人文主义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学生的理性培养、性格养成为宗旨,以和谐的绅士培养为目标,是绅士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1]1379年,威克姆(Wykeham)在所创建的新学院中首创付酬导师制,“使原先非正式的和无报酬的导师教学向制度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牛津大学制度化导师制的最初确立”[2]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学院制为载体的导师制在牛津大学得以普遍建立发展。19世纪初,牛津大学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制度改革,形成了以学院为依托,以导师个别教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导师制(tutorial system)。之后导师制被许多大学借鉴和复制并有许多成功案例,但也由于成本巨大而使其在本科生教育中的推行难以普及,而多用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上。

2 中国高等教育导师制探索与问题

导师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可谓久远。早在1913年金陵女子大学设立的年级顾问和学生个人顾问以及1916年北京清华学校所采用的 “顾问制”便已初具导师制雏形。顾问由学生自选或学校指派产生,每名顾问负责训导10人左右。“凡学生有关于学业、思想、家庭的问题都可向顾问请教,而当学生有过失时,学校亦需征询所属顾问的意见。”[3]。随后大夏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纷纷开始设立导师制。1938年3月颁布的《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和《实施导师制应注意之各点》及7月颁布的颁布《切实推进导师制办法》则标志着国民政府统制的高校导师制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导师制在各大学也渐次普及开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扩招以来,为应对由此出现的教与学矛盾,导师制在高校中的探索与实践又活跃起来。曹十芙将中国目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归纳为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学生宿舍导师制5种类型[4]。陈余丹则更进一步细化总结出“社团导师制”、“项目导师制”、“论文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科研导师制”、“素质导师制”、“全员导师制”等类型[5]。实现导师制的学校寄希望于本科生导师制能够解决诸如学生管理队伍人员不足、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就业指导等与学生一切相关的问题。然而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是优秀导师的匮乏。教育部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指标中师生比要求比例为1:18,而普通地方高校勉强达到甚至是超过这一比例的不在少数。对比美国斯坦福大学1∶3和普林斯顿大学师生比例为1∶6的师生比,教师数量基础差异巨大。此外并不是所有专任教师都能胜任这一职责。担任导师者往往需要十分熟悉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及阶段目标,了解学生心理;高年级导师因为要指导论文写作,往往还需要熟知学术动态。他们往往既是教学的主力,又是科研的骨干,部分甚至还要担任行政工作,因此优秀导师的数量可谓是少之又少,而如果放低要求,又与导师制的本质相背离。其次,由于真正的导师制施行成本巨大,但在各学校的绩效考核中又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虽然有各项考核制度、指标、表格等量化手段来试图保证导师制的质量,但是程序化仍是施行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教师几乎没有充足时间、也没有足够兴趣对学生实施“个别化的”、“非正式的”课下交流或指导。再次,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本科四年过多的课程设置,使高年级学生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或去准备考取研究生、选调生、公务员及各类资格证,也不愿去准备导师的辅导课或认真撰写课程小论文。此外,很多时候高校管理者更愿意积极调动导师的科研热情,千方百计地强化教师多出科研成果以作宣传,而不是加大导师制这种费时而又难以评价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各种成本投入。种种因素极易造成导师制的施行最终流于形式,反而增加了师生双方的负担。

3 应用型英语专业双导师设立的必要性

本文提出的应用型英语专业双导师指的是“学业导师”+“职场导师”这两种导师概念。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本科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大模块。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属于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方面的课程,而相关专业则明确指向有关联的外交、经贸、法律、新闻、教育、科技等等专业知识。目前,许多定位为应用型的英语专业所开设的商务英语、英语翻译、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方向课和课程群也可归入这一类。可以说,应用型英语专业相较于传统英语专业来说,有意弱化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素养培养而突出职业英语能力的强化。

“学业导师”的设立来自于目前应用型英语专业学生生源质量的迫切压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和文化素养方面都有详实的入学要求。然而在专业摸底测试及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能达到这一基本入学要求的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比例并不高。以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写作能力为例,《大纲》要求“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但相当部分的学生习作往往出现较多的中式英语翻译和表达,以及较多的基本语法错误。而课堂教学过程也验证出这些学生在语音、听力和口语方面也差强人意,同年级各学生之间英语语言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一、二年级基础阶段通过学业导师的指导和督促补齐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个人短板是极其必要的,在没有实行分级教学的院校更显其现实性和有效性。

“职场导师”的设立既是培养学生职业理念,缩小人才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应用型英语专业师资建设的一种必要补充。目前,转型为应用型英语专业的院校其师资背景基本上都以英语教育为主,擅长于教授所谓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往往是由原英语教师在研究了诸如导游英语、酒店英语、外贸函电等ESP类教材后便把教材内容原样教授给学生。且不论某些教材编撰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涉及到该行业相关的职业特点、职场经验、经典案例、未来趋势等便是这类教师所力不从心的。师资队伍中真正具有行业经历和丰富执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可谓凤毛麟角。因此,职场导师的设立不仅是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措施,也是应用型英语专业建设的必然之路。从挖掘现有师资潜力和保持师资长期稳定的角度来看,选调部分专职教师进入相关行业公司进行半年或一年的在岗实习然后才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是一个比较可靠和稳妥的途径。而聘请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行业精英人士为兼职教师和职场导师,并将之与高年级学生的见习实习有效结合起来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办法。而如果能将学生在见习实习中暴露出来的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反馈到学业导师,并在后续高年级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则是需要进一步努力达成的方向。

4 双导师选聘、管理与考核

在达成双导师教育理念共识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建立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应用型英语专业双导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工作的完成和持续健康发展。学业导师设立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即在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中实行学业导师制。对于首次试行导师制的学院来说,学院直接给学生委派导师较为务实。而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后,高年级学生对于导师的评价口口相授就可以比较客观地帮助低年级学生挑选相关导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导师的工作能力和效果。这个阶段的导师选择可以由学生自行通过教务系统网上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上传教育简历及专业特长等个人资料。两种方式都应注意控制导师指导的学生数,导师与学生比例在1∶3―4之间为佳[6],过多的指导人数会使这一制度成为形式。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具体需要为宜,但基本上应该至少覆盖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间段来方便导师的监督和反馈调整。学生可以询问专业学习中的疑难困惑,或是其他心理、人际等任何想要咨询的问题。一般来说,选聘的导师须受聘于任课教师岗位,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便合理高效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业提升计划。制度的成效有赖于导师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师德和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学业导师的指导对于第一学期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导师应该在和各科任老师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分析其短板所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并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持续地加以跟踪和督促。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使学生掌握课程之间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学生选课提供咨询和指导,给出合理的选课方案和建议。同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状况,对学生在生活、心理上的问题应当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此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需要导师每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并通过导师指导手册这样的手段来督促导师工作的开展,也利于对指导目标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职场导师在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中开始执行。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两年大学课程的学习和思考,对于个人未来职业意向应有基本的指向性,此时挑选专业方向则比入学即定专业方向要理性和现实得多。需要指出的是,应用型英语专业的方向课程也不等同于职业教育,主要还是在教授基本职业英语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未来乐于从事的具体职业。因此,专业方向各课程应与实习见习紧密联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个人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初步确定毕业后乐于从事的职业,并积累好需要的从业经验,以便更快更好进入工作状态,顺利融入职场大环境。基于这种考量,担当职业导师的教师应当具有双师型背景,本身具有行业从业经验或考取过诸如导游证之类的行业资格证,能对学生给予切实有效的职场经验辅导。或者聘请相关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士,结合其所在单位的资源优势,在见习实习中进行持续的针对性辅导。以旅游英语为例,可以在各大景区、旅行社、五星级酒店、文化会展公司等聘请资深的导游、人力资源或部门经理等担当学生实习阶段在该部门的职业素养指导工作,其指导效果必定比相关的课程教师要实用、宽泛得多,而反馈回来的问题也有助于课程教师下一级学生教学工作的持续调整和改善。

对于学业导师的考核可以通过系部建立学业导师工作档案,每学期至少一次检查和讨论学业导师工作,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同时,学生方面通过网上评教或者填写导师指导手册的方式进行,内容涉及工作计划、指导内容、指导次数、指导实效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学校根据学业导师制工作的具体情况,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或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对优秀学业导师进行表彰。对于职业导师的考核也可参照指导手册的内容通过学生进行评价,尤其通过观察学生的实结中个人职业素养的进步来确认指导效果,以此来确定该职业导师下年度的聘任决定。

5 结语

应用型英语专业双导师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目前该办学层次下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可靠可行的一种途径。虽然在具体施行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在应用型英语专业建设中能做到凝聚各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相关的导师辅导制度并对其进行有效考核和及时调整,必然能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应用型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效体系。

【参考文献】

[1]应跃兴,刘爱生.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及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9(3):87-92.

[2]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

[3]刘振宇.论民国时期高校导师制的施行[J].高教探索,2012(6):94-99.

[4]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55-58.

[5]陈余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2(1):36-40.

上一篇:教育故事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