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30 18:56:07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1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全国194所高校参与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辅导员工作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出来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5.3事务管理制度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由指挥变指导和服务。在班团组织建设、寝室住宿管理、评奖评优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骨干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既提升公平意识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对“3+0.5+0.5”的介绍,可以看到卓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明显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打个比喻,前三年是贴身护卫,大四上半年是间接沟通,大四下半年就只能是遥控指挥了。如果学生守纪意识不强,自律精神不够,就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辅导员在前三年要重点培养学生依照制度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树立规章意识。学生在外实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当中他们既要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学业安排,又要完成毕业季的各项工作。也有某些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就已经签订工作,一方面是社会人,一方面是在校生,如果没有顺畅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2

关键字:课外辅导;教育咨询师;学习管理;发展性辅导;介入性辅导;矫正性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83-01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面对身心发展存有差异的几十名学生,任何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都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而课外辅导则是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的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辅导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他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而课外辅导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学生、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家都似乎普遍认为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课外辅导的质量如何,真正取决于课外辅导学校的管理,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外辅导学校的团队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课外辅导学校的根本任务

课外辅导学校不光要配备各科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要有相对应的教育咨询师和学习管理师,团队合作采取量身定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并促进素质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最终达到课外辅导的目的。学大教育的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如下的诸多特色: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实践中承认个体差异,考虑学生不同需求。通过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热爱学习的态度。

创造并丰富教学情境,捕捉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地利用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期性的练习和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并通过陪读服务,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充分了解全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注重学科知识的创新,注重学科联系以及在本地的应用。通过了解学生既往经验和背景知识,为学生制订专门的教案和计划,传授学科知识、解题技巧、考试经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大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岩床计划”,通过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将品学兼优的师范毕业生通过培训和实践输送到学大教育的各地学习中心,学大教育的师资力量将得到系统和持续的提升。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素质和实际教学辅导经验,努力拓展技能范围,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判断能力,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发现、新思想和新理论。并通过学管师的沟通,创造性地与家长合作,让家长富有建设性地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

1.教育咨询师。对课外辅导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诊断,检测学生的学习类型、学习目标、记忆方法、学习心略、时间管理、应试技能、学习潜能等多项学习的内在因素,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认识学习、认识教育,成为合格的“学习教练”,并为家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学习咨询。

2.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必须经历严格的筛选流程:笔试、面试、试讲、培训结业考评等,还要有细致的培训发展计划:诊断、教学和沟通等,使之具备良好的辅导能力。

3.学习管理师。学习管理师负责对孩子教学进度的追踪及了解,随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负责对所匹配教员工作的协调,负责学生管理;学生档案的建立与保管,学生学习过程的协调、跟踪与家长保持沟通。

二、课外辅导学校的制度和工作

1.加强课外辅导管理,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收到实效

(1)建立辅导对象个人成长档案。课外辅导工作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如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智力发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通过了解,建立辅导对象档案。这样就能对症下药,使辅导出实效。

(2)制定辅导计划。在课外辅导中要做到有计划,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育咨询师、班主任(学习管理师)、学科教师,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组成团队,为学生实施课外辅导辅导。只有有计划地进行辅导,才能使辅导不流于形式,而是能一步一步地取得成效。

(3)制定课外辅导目标管理细则。要求课外辅导教师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个辅导对象都有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辅导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等,由专人检查。责任目标要求面向学生,学生合格率达到一定比例,学困生转化率达一定比例等。

2.辅导工作要分层级进行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课外辅导学校面对的是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要开发他们的智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辅导工作要分层级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1)发展性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一般性辅导;实施各项辅导活动,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辅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协助学生适应团体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适应社会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运用信息的能力。

(2)介入性辅导:针对适应困难或行为偏差学生进行学科专业辅导;协助学困生转换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辅导;提供行为偏差或适应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

(3)矫治性辅导:对行为偏差或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配合社会资源与相关医疗机构,实施相关辅导。

总之,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质,广泛运用测验、观察、调查、谘商、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作为学生辅导的基础,同时依课程教学、社团活动、个别谈话、团体辅导、测验实施、个别谈话、个案研讨、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辅导学生的目的。这也是课外辅导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张庆骅.高桂芝.加强课外辅导管理大面积提高质量[J].吉林教育,2009,(3):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职业规划;对策

专职辅导员作为高校内接触大学生最频繁、最紧密的教职人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正是通过学生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来具体落实的。这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启发、指导大学生职业(学业)规划的目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此模式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思,并与时俱进地提出完善的建议或措施。

一、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利处

1.熟悉高校就(创)业政策

现阶段,许多高校的就(创)业政策及工作计划都是以文件、通知等形式从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传达到学校、院系直至辅导员手中。作为正式文件、通知的末端,辅导员需要学习和消化其精神、内容后,再以一定的方式(如班会、讲座、通知、短信等)传达给学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辅导员对各相关政策、规定、流程都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也提高了认识。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参与招聘会的组织、毕业生的推荐、形势政策学习与调研等活动,对社会需求特点、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乃至人才素质结构等都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辅导员能够以此引导他们思考和安排自己在各学年、学期内的学习生活内容乃至毕业后的努力方向。以“选调生”① 为例,辅导员在综合考察历年“选调生”招考政策及特定人员的成长路径后,可以指导那些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在校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专业及基础知识、参与实践锻炼、培养“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等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使学生将眼前的学业与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2.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

“由于其工作性质,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这使辅导员更易走进大学生内心深处,赢得他们的信任,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事实上,在现行思政工作体制内,辅导员常年行走在课堂、餐厅、宿舍、操场等场所,他们通过持续、大量的会议、谈心、网上互动等形式密切把握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同学期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为从事心仪的专业工作铺垫道路;有的同学设想毕业后留在城市里,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的同学计划着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却因为高招时的调剂而郁郁终日。对于毕业后状态的不同预期(明确或模糊,信念或担忧)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学业)规划。辅导员依靠自己对分管班级学生各类心态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分析、指导。尤其是在与个别学生的接触和谈心中,辅导员常常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心志和优劣势,启迪他们立足现实分步实现各阶段目标。

3.开展日常教育的便利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内容决定着辅导员要全面深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这也使得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谈话、共事、交流,包括对职业(学业)规划的指导。同时,得益于手机、QQ、微信、微博乃至各类班级管理软件的使用,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具有很大的时空弹性,因而也拥有极大的便利。

二、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弊端

1.对不同职业、岗位的业内信息了解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高考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②正因如此,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极为渴求关于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相关岗位的业内信息,以为规划之参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辅导员常常无法了解和提供足够的行业信息。首先,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对本专业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还没有足够丰富的认识,对跨专业行业的信息了解更少。其次,辅导员从业后主要忙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的管理、服务,这与研究特定行业的发展态势、规律以及个人成长路径的特点等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举例来说,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为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讲解行业前景及自我规划时,常常会因为缺乏对材料行业的深度认识而使自己的辅导犹如隔靴搔痒,尽管他可能会罗列一些数据或照搬一些忠告与建议。

2.精力与水平有限,指导质量不可控

辅导员的工作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包含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党团组织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与服务等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事务繁杂。此外,“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辅导员岗位。但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师生比为1:238。”③特定学校、学院的师生比甚至达到1:370、1:400。具体事务的无限性与个人精力的有限性使得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疲于奔命,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得不流于面上的建议,做不到“因材施教式”的个别指导。

从专业角度看,辅导员虽然比一般的教师和管理干部更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与形势,并多少也受过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但就整体而言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学习与培训,持有“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证书的辅导员也为数不多。④因此,多数辅导员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理论逻辑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形式与内容比较分散,指导建议常常流于泛泛的说教,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3.指导工作易受部门考核而异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倾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也被以一定的比例系数纳入到部门考核之中,而且常常是以自上而下的数据指标来评判工作的优劣,例如举办若干场讲座,覆盖若干数量之学生,若干份宣传报道等。这种简单的量化考核,忽略了职业规划主体——大学生的实际收益与感受,也计算不了指导效果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量数据的考核压力下,学工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容易异化为完成任务或“交差”,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与交流被边缘化或吞没。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鉴于辅导员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正反两方面分析,高校教务、就业指导与二级学院等部门有必要联合起来,有效整合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人员以及辅导员等人力资源,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开展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鼓励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分类指导

一般而言,专业教师在本专业的造诣较深。这既归因于他们大多从事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工作,也得益于其多年的持续、专心的钻研。因此,他们对所在专业行业的基本知识、发展规律、前沿热点以及需求特点等方面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便同在一个班级学习,不同的人对于从事行业内或产业链上的不同岗位也存在各自的偏好与憧憬,这就意味着专业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对行业动态的熟悉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分类的指导。当然,辅导员可以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协助开展分类分组等事务工作。

2.精简课程,融入学期内实习实践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本科教学仍倾向于大量知识的传授而非兴趣的启发、思维的训练或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大学的课程愈开愈多,学生疲于背记和应试,对职业的兴趣与思考被长期压抑,因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多半被当做“不得不完成的作业”而敷衍了事。因此,有必要考虑对课程的精简,留下基础的、核心的课程,使学生从埋头应课应试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同时,在学期内融入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既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又用生动、具体的实践体验来引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其主动开展生涯设想与规划。

3.发挥已就业校友力量,深化对大学生的微观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已就业的,尤其是在特定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要比未就业的高年级学长的学习建议更强。高校可以发挥这些校友的力量,例如邀请他们来母校开办讲座、交流会或其他活动,以其自身的发展或所开展的研究,为在校的大学生现身说法,从职场、生活的高度启发他们的思考与规划。

4.开展就(创)业的统计研究,把握就业规律与趋势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联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各阶段的就业(创)业的统计研究,通过各专业、院系、乃至校际之间就(创)业状态的追踪或对比分析,研究各专业行业内的发展动态与就业规律、趋势,从而给予大学生更加深刻、更具时效性和价值性的生涯规划指导。

注:

① 选调生: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及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② 据观察,寒暑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时候效果很不理想。这一是由于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假期离岗,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有力的指导与管理,二是90后大学生在应试体制与信息爆炸、网络娱乐等因素作用下主观上大多无心于假期的实习、实验或其他实践任务。因此,可以考虑学期内的实践。

引文注释

①孟祥文.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202.

②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6):730.

③胡金波主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48.

④邱日梅.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5):44.

⑤袁振国,主编.高端访谈—关于现代大学的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89.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4

一年来,我们对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管理工作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加强实验的工作计划管理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工作,我们不仅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主要内容之一,还专门制定了该实验的方案和计划。在总计划之下,制定了教科室工作计划和每个实验教师的子课题计划,形成了学校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比较完整的计划体系,对实验工作实行计划管理,克服了实验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二、加强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实验机构。实验机构是否健全是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根据实验的需要、管理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两大机构:一是实验的指挥机构。开展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后,我们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教科室主任任课题实验小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组成了学校强有力的实验指挥机构。二是实验的操作指导机构,由教科室主任、课题实验小组长和实验教师组成,按照实验要求具体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建立了实验的反馈机构,收集学生、家长、实验教师对实验的建议与看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良好的指挥机构。

2、加强教科室工作的建设。教科室是学校对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具体管理的职能机构,加强教科室工作的建设、发挥教科室的职能作用对开展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强课题实验小组工作的指导。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实验的“启、读、练、知、结”五个环节要通过实验教师具体落实,因此必须加强课题实验小组工作的指导。

三、加强实验教师的素质管理

学校教改实验取决于有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改实验的关键。为了搞好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要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自觉地与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决裂。

2、加强教改经验学习。要帮助实验教师开阔眼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提高我校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水平。

3、加强教研工作的管理。要加强教学研究,强化实验教师的教改意识,就要把教学研究活动安排在课表内,确保教研时间,使其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四、加强实验教学课堂常规训练管理

建立实验教学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

1、课堂常规管理。课堂上,我们强调学生坐、读、写的姿式按“三个一”进行,读书时双手拿书进行朗读,切不可用手指着读课文;发言、质疑一律举左手。课堂常规,校实验领导小组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检查,并把它作为评比一堂好课的条件之一。

2、学习批划常规管理。初读课文后,在书上标出自然段序号;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识字解词;细读课文,批划句子,理解内容。每节课强调学生用规定的批划符号在书上划圈,逐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3、辅导常规管理。每个实验教师,课堂辅导要到位,深入了解学生,进行个别、小组辅导,辅导时要做好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记载,做到全班辅导时有的放矢。

4、讨论交流常规管理。教学中学生一般以四人划为自学小组,一般问题小组讨论消化,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讨论时,教师要点拨到位,发挥主导作用。

五、对实验其它方面的管理

1、建立考评制度,正确评定学生成绩。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考试、综合评定等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内容上既考基础知识,又考查技能;考试形式上有书面测试,又有口头回答,还有实际操作。综合评定就是把学生期末成绩和平时考核及学生作业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学期学业成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改革实验的信心,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设立教学实验专项经费。为了保证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我校在勤工俭学收入中拨出了专项资金,一是添置为实验服务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二是对实验教师每学期发放实验津贴,对实验成绩显者,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教改论文、经验文章、体会或在市、区、办事处上公开课、汇报课者,按等级发放教改科研成果奖金。

3、建立实验档案。小语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资料,是学校实验领导小组了解实验情况、掌握实验动态、保证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因此,我们建立了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资料档案专柜,按照市档案馆的要求分类别装订成册,由校档案室统一管理。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5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将紧密围绕上级少工委、少总部和学校的工作,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贯彻落

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有效提高

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我校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进一步发展。

工作思路:

1、踏实抓好少先队常规工作,规范管理,促进自身建设上新台阶;

2、强化队员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

3、通过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卫生教育、心理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少先队员健康成长;

4、通过开展读书为特色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学生的技能。建立完善的《xx小学“书香班级”评比考核方案》

,努力提升各中队读书活动的开展和推进;

5、在全校开展“明星博客”评比活动,尝试班级博客展示,积极调动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广大师生;

6、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评比制度,亮分及时化,评价公正化。

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少先队常规工作

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班主任常规工作检查等形式提高各中队辅导员工作质量。结合相关规范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养成和提高。正常少先队干部的选拔培训机制,使少先队干部能力突出,随时为大队部所用。规范班主任

例会制度,努力使辅导员队伍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做好新老辅导员的“传帮带”工作。

二、扎实开展好少先队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继续坚持开好晨会、班队会。坚持领导带队检查机制,严格规范活动过程,并纳入班主任

每月考核。各中队结合每月教育主题、重大节日活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发动少先队员参与

“乡村少年宫”活动,做到有内容、有组织、有成效。

三、注重五大教育

各中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开展好“安全”、“法制”、“卫生”、“常规”和“心理”主要教育工作。各项教育要有计

划、有目的开展,教育过程有准确的记录,努力把少先队员培养成新时期下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活动时间安排:(括号内为相关落实人员)

二月份:教育主题《规范在我心中》

1、制定班队工作计划、“书香班级”创建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期计划、读书计划等;(各中队辅导员)

2、举行第一次升旗仪式,拟定学期安排,做好资料整理;(魏琪、王明俊、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少先队员)

3、各中队围绕“安全教育周”、“法制教育周”、“常规教育周”和“行为规范教育”四大主题开展教育评比活动,在晨会

、班队课上认真落实,及时做好相关教育记录工作;(各中队辅导员)

4、各班正常开展“读书活动”,各类书籍登记、归类、借阅规范;(各中队辅导员)

5、《规范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6、充分利用校信通平台,认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各中队辅导员、任课教师、校领导)

7、组织各中队辅导员学习相关文件内容,正常、规范班主任例会制度;(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

8、认真落实“家校一体化”评价;(各中队辅导员)

9、正常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三月份:教育主题《让红领巾飘起来》

1、加强学生春季安全卫生教育,及时做好相关教育记录;(教导处、各中队辅导员)

2、认真组织班级读书活动,注意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各中队辅导员)

3、开展“七星评比”,注重活动过程的督查、落实;(各中队辅导员)

4、结合“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开展有针对性地人文教育;(各中队辅导员)

5、“乡村少年宫”周末活动正常开展;(校领导、相关辅导老师)

6、加强校讯通平台的运用和评比,认真落实“家校一体化”评价;(各中队辅导员)

7、《让红领巾飘起来》主题教育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8、正常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教导处、各中队辅导员)

9、布置学生、班级博客建设,制定相关评比制度。(魏琪、信息技术教师、各中队辅导员)

四月份:教育主题《做生活的小主人》

1、结合“清明节”、“世界卫生日”和“世界地球日”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2、《做生活的小主人》主题教育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3、开展校内中队活动交流研讨活动、班主任例会;(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魏琪执教)

4、正常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5、组织少先队大队部换届选举;(各中队辅导员、中队干部)

6、认真落实“家校一体化”评价;(各中队辅导员)

7、开展“七星评比”,注重活动过程的督查、落实;(各中队辅导员)

8、认真组织班级读书活动,注意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各中队辅导员)

9、“乡村少年宫”周末活动正常开展;(校领导、相关辅导老师)

10、关爱留守儿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校领导、相关辅导员)

五月份:教育主题《劳动最光荣》

1、组织开展庆祝“劳动节”和《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2、正常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3、“乡村少年宫”周末活动正常开展;(校领导、相关辅导老师)

4、开展“七星评比”,注重活动过程的督查、落实;(各中队辅导员)

5、开展少先队大队部干部培训;(xx、少先队大、中队干部)

6、认真落实“家校一体化”评价;(各中队辅导员)

7、开展校内中队活动交流研讨活动、班主任例会;(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魏红执教)

8、检查班主任工作情况和相关资料记在情况,完成本月班主任考核;(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

9、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评比。(教导处、各中队辅导员)

六月份:教育主题《感受 快乐 分享》

1、组织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和《感受 快乐 分享》主题教育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2、正常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各中队辅导员)

3、开展少先队大队部干部例会培训;(xx、大中队干部)

4、“乡村少年宫”周末活动正常开展;(校领导、相关辅导老师)

5、开展“七星评比”,注重活动过程的督查、落实;(各中队辅导员)

6、组织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各中队)

7、开展校内中队活动交流研讨活动、班主任例会;(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吕霞执教)

8、认真落实“家校一体化”评价;(各中队辅导员)

9、组织开展“明星博客”评比活动,表彰成效突出的优秀队员;(教导处、大队部、各中队辅导员)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教育管理 职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这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的现状

1.选拔与管理缺乏规范化,业务能力不强

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工作主要包括:党团建设、心理咨询、奖贷困补、就业指导等。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选拔中存在着“非专业化”误区,注重强调思想素质,对于所学专业有所忽视。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缺乏规范的管理。在工作中,他们承担了太多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深入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导致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方法简单、缺乏创新,工作效果也不佳。

2.职业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明

1987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对大学生有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实工作中,高校的相关领导部门:如学生处、团委、就业中心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在所在的院系中同样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的事务,工作中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

3.职业资格制度不够完善,归属感不强

职业资格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就现状而言,由于缺乏完善而又严格的职业资格规定,辅导员队伍人员来源复杂,专业背景各异,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素质良莠不齐,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给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辅导员在参与考核、评优时,将被放在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中进行考核时忽略了辅导员的特殊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到对辅导员职业的归属感。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位分析

1.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育人的先锋

教育部颁布的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应在教书育人方面下功夫:一是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我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和各种业务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二是研究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学规律高校辅导员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注重在实践中强化育人工作。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教育和引导,寓道理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

2.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的战将

《规定》中同样指出:“高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指导院系学生党、团支部的活动,领导院系学生会、社团工作。同时。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高校辅导员协助其行使相应的管理、教学、服务等职能。从工作上说,辅导员从事的学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以学校的一名管理战将的身份才能处理好各种事情,或者说,其所发挥的正是学校管理战将的作用;从自身发展来说,辅导员通过充当各个方面的管理员,可积累丰富的经验,为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方略探究

1.严格把关,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高校辅导员要严格职业准入标准,科学选拔。在具体操作上,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纳入正常的学校人事管理系列,建立健全辅导员选拔制度,坚持高标准选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选拔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作风正派、热爱学生管理工作、有志于探讨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的年轻人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最终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2.科学分析,明确定位工作职责

组织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任职资格体系,有利于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下的工作职责。主要的工作任务有:第一,组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规范大学生行为准则。如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档案材料、奖贷困补等工作;第三,学生班级建设。主要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社团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学风班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科学的分析,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利于建设一支高效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3.统筹规划,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作保障。第一,建立长效机制。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构建人事机制,实行“双轨”制职务晋升原则: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可以和教师一样考评各级教师职务;在管理职务上,可以设立非领导职务职员岗位,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考核结果,晋升正、副科级处级非领导职务职员;第二,健全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加大在职务聘任、津贴发放等中的权重,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4.提升素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职业生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86-02

职业生涯理论最早兴起于美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刚开始用于指导劳动就业,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推广到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它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管理自己大学生涯、优化行动以及开发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在辅导队伍、机构建设、辅导机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辅导工作实现较高质量。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这项工作亦面临诸多难点。本文尝试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难点和对策。

一、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困境

(一)90后大学生职业观与社会需求错位

网络化时代下,信息飞速传播,多元价值观盛行,大学生不可避免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冲击,加之家庭环境差异和专业特点的影响,不少90后大学生的职业观存在错位现象,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强,临近毕业时,对“我究竟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答案,求职屡屡碰壁;有的家境条件好,只想吃现成饭,毕业后成为典型的“拼爹”、“啃老”一族;有的想进一步深造,考研或者留学,但苦于无人辅导或辅导不足。当前,许多院系成立学生职业辅导中心之类机构,亦指定相关负责人,但对学生职业观辅导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将职业观辅导与学生日常管理混为一谈;职业观全程辅导不足,侧重辅导大四学生;职业观辅导过于强调社会需求,忽视个人职业兴趣;忽视职业辅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过多强调职业技巧、职业政策辅导等。

(二)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自信心不足

湛江师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于粤西贫困山区,根据2012年助学贷款工作情况报告显示,6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30%的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5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与住宿费主要来源于助学贷款。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贫困生有着山区人特有的淳朴、能吃苦的特征,但与中心城市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交际面相对窄,社会锻炼的机会较少,这使得部分贫困生出现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职业选择恐惧症、就业竞争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择业面试上内向、沉默,或者虽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却因面试技能较缺乏被其他竞争者抢占先机等。此外,有些贫困生未及时归还助学贷款,存在不诚信自荐,造成择业就业困境。

(三)外省籍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

近年来,地方院校出于自身发展所需,逐步扩招外省籍学生,生源的综合性、多样性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亦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带来新问题。其中,不少外省籍学生抱着在广东找工作的心态来求学,这使得本来就激烈的就业竞争更加白热化,更有学生为了能留在广东工作,不惜放弃在家乡较好的就业机会。近些年地方院校加大对外省籍学生尤其是来自西部地区学生的三支一扶等政策宣传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但相应的引导机制、宣传氛围以及求职观念引导还有待加强。

(四)女生求职隐性歧视问题凸显

地方师范院校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求职隐性歧视问题凸显,特别是在职业岗位设置上,虽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招聘是不能存在性别歧视的,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上仍然或多或少存在隐形的性别歧视,这使得地方师范院校女生职业发展选择时处于劣势,部分女生在遭到隐性歧视后,不是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奋斗,而是自暴自弃,甚至出现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女生因为隐性歧视条款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

二、职业生涯辅导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地方师范院校往往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知名度和学历层次与中心城市的重点高校客观上存在差距。与中心城市重点高校相比,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获得职业指导培训、就业辅导培训等机会相对要少。一些用人单位对学校知名度、学历、办学条件等有限制要求,如对学生是否毕业于211或者985院校有硬性规定,部分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用人单位甚至没有在地方师范院校的招聘计划,这就给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职业发展带来难题。

2.地方师范院校招生计划和学生来源大体上决定

了生源的特点。地方师范院校在我国高校系统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很明显一点体现在该类院校的招生计划和学生来源。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小学教师,招生计划、来源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心城市高校涉及面小,区域性较强。以湛江师院为例,招生计划和来源主要面向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个主要城市,生源来源略显单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思想保守、作风朴素、竞争意识较弱、人际交往面相对窄,想通过四年努力在发达珠三角地区就业。这些生源特点也会影响职业生涯辅导工作。

(二)主观原因

1.地方院校师范类毕业生职业选择的观念尚待进

一步转变。师范生的就业选择弹性较小,但涉及面宽,中小学、各类培训机构等单位都符合师范生专业特点,师范生就业优越感依然存在。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等级”观念加强,师范生职业选择面临教师职位饱和、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等各种挑战。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从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职业选择来看,虽然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但在普教系统的就业比例逐年下降,2010届毕业生在普教系统职业生涯率为52.54%,2011届、2012届分别降低到47.34%、44.8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师范生的职业选择优势有所削弱。

2.部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临时抱佛脚。地方院校所处区域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学生并不能那么感同身受来自社会、学校巨大压力,导致部分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他们主观认为社会发展比人的规划变化快,没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生照样顺利而精彩,因此忽视大学四年生涯规划,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较少考虑职业技能、生涯路线以及用人单位需求。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身有很强的优越感,平时不注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临毕业前,拼命拥向待遇好、效益高的用人单位,结果屡屡碰壁。

三、改进职业生涯辅导的对策

(一)以主动沟通为抓手,促使贫困生树立职业生涯自信

贫困生虽然社会交际面窄,学校、家庭能够提供的交际机会少,但是贫困生往往能吃苦耐劳,勤劳肯干,能承受压力,因此针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辅导重点放在思想沟通和心理辅导。首先,密切联系校勤工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收集贫困生具体信息,为研究贫困生职业发展心理、制订贫困生职业生涯辅导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其次,积极与贫困生沟通交流,鼓励并辅导贫困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技术辅导,对其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必要肯定,帮助其树立求职信心。向贫困生提供各种专业实习、技能培训机会,积极推荐其参加与专业相关招聘会,推荐有意向的贫困生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辅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

(二)以职业生涯成功榜样为抓手,促使外省籍学生转变职业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中,可以展示外省籍学生在异地求职成功典型,辅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逐步扭转部分外省籍学生极端的求职观念,变“我要在珠三角就业”为“我要到适合我的地方就业”。比如选取典型的异地求职成功个案,汇编成集,供学生学习参考;利用校园网络、报纸、刊物等媒体,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涌现的优秀学生事迹。

(三)以“五自”教育为抓手,促使女生增强求职耐挫能力

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女生在面临职业生涯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时,表现出更为明显消极情绪,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对女生实行“五自”教育为主,辅以必要的职业生涯技能、职业生涯心理测验辅导。“五自”教育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设立女生专题讲座,将“五自”教育融入心理健康与发展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等教学内容之中。在院系层面尝试成立女生职业发展俱乐部,定期组织女生学习职业生涯形势、进行职业生涯心理测验、职业行为测评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小游戏,模拟一些求职中碰到的棘手场景,还可观看求职应聘视频,如每周组织女生看一场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感受现场求职气氛,并对将来可能会碰到的难题进行提前预测和感受,增强求职失败的耐挫心理。发现女生面临隐性歧视时,第一时间为她分析原因并进行心理辅导,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职业生涯岗位和目标,鼓励女生养成写求职日记的好习惯,通过日记、散文等形式释放内心压力。

参考文献:

[1]唐文红.对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5).

[2]朱薇薇.浅谈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教师的能力[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肖杏烟.试论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开展与推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谢威士.学校职业生涯辅导记忆发展新理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5]何云霞等.我国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生涯技术学院学报,2010,(8).

收稿日期:2013-11-26

作者简介:黄钰晶(1983―),女,广西贵港人,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大学生特点近十年变迁对湛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研究”(Q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41-02

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使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工作者,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建立一支知识水平高、素质过硬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迫在眉睫。做好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有效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某一职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的基础上权衡利弊,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最佳发展方向,确定最佳的行动计划,达成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目标。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达成其每一阶段生涯的发展任务,并为下一个阶段发展做好预先的规划和准备。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为辅导员进行合理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高校稳定和校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高校的长远发展,辅导员要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并提高素质。有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就能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发挥自身长处,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积累工作经验,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外,高校在此过程中通过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多种可行而灵活的职业路径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辅导员真正实现“工作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状况

首先,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事实上,辅导员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学生的琐事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几乎没有精力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出现严重偏离。

其次,高校辅导员平时的工作内容不是学生的到课率、宿舍卫生检查,就是学生违纪处理等,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变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好学生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搁置,严重背离了辅导员德育教育的本位工作。

再次,辅导员与学生走得最近,也是最受学生欢迎和信任的人,肩负着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被学生亲切地形容为“勤杂工”、“高级保姆”,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辅导员的角色出现了越位。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制订合理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辅导员自身和学校两方面进行整改,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辅导员自身方面

1.明晰辅导员工作职能

明晰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是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辅导员的首要职能就是教育职能。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品德。其次是管理职能,包括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各个方面,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要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摆脱辅导员“保姆的角色”,做到合理科学地管理班级。辅导员的第三个职能是服务职能。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主见,要面子、要实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嘘寒问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寒暑假打工留校、就业指导等,这些都要求辅导员有热情的服务态度,承担起服务学生的职责。

2.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

辅导员职业生规划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求辅导员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和辅导员职业的特质,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理想,并为此积极努力。年轻的辅导员刚刚参加工作,其工作热情高,积极进取、勇于表现,但也存在不足:由于工作经验缺乏,工作能力不强,遇事急于求成,也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年辅导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工作怠倦、工作热情不高、循规蹈矩,所以,辅导员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将此运用到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参加专家和名师讲座及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认真参与各种培训,通过学习、参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要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计划,合理利用时间,做到忙里偷闲、边干边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辅导员不但要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路径,还应提高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现在很多辅导员并不是因为喜欢辅导员工作,而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块跳板,缺乏工作热情和职业认同感,这种消极的观念必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人生的导师。只有做好辅导员本职工作,满怀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实现辅导员职业生涯的最终理想和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学校方面

为了保证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高校必须先从制度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为辅导员发展提供一个专业的发展平台。严格的选聘制度、合理的晋升渠道以及形式多样的培训机制都将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高校要实现学校和辅导员的协调统一发展,就必须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制订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

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数量和结构。在选聘初期不仅要考虑学历专业要对口、理论知识要过硬,还要对其工作方式方法、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结构,做么中青年相互结合,发挥年轻人工作有热情的优势和中年人有经验,成熟稳重的优势,以此来优化辅导员队伍。

2.优化辅导员的职称评聘体制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一样,应有均等的机会和相适应的职称系列,但现实中,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夹在行政系列和教学系列之间,使辅导员陷入两难的境地。而且辅导员每天忙于学生的日常工作,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迷茫的前景使辅导员考虑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还是兼职短期从事。为此,高校应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切实利益,建立一套适应辅导员发展的职称评聘体制,为辅导员打开一条畅通的晋升渠道。同时要做好辅导员考评的工作,将考聘结果与晋升、培训机会相挂钩,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使辅导员岗位成为大家羡慕的岗位,为辅导员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提供平台。

3.完善辅导员的培训体系

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多元化,辅导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实自身生活,提高自身修养,充分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高校要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再教育和培训,为辅导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充电机会,提供更多更高的交流平台,来满足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辅导员的需要。

四、总结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需要高校辅导员和学校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引导、培养,激发辅导员的职业潜能,使辅导员逐步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成为一支具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使辅导员成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专家,实现辅导员队伍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2] 沙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 王梅香,罗文华.浅议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1):13.

上一篇:家庭教育导师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