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范文

时间:2023-11-21 14:57:19

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时代篇1

美国独占物联网半壁江山

物联网这块香饽饽,诱惑着国际强国们群雄逐鹿,它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似乎没人能给一个明确的定论。

2009年,M2M杂志评出的百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78家,英国企业8家,加拿大企业5家,法国3家,中国、挪威、巴西、意大利、德国和荷兰均有1家。

国联证券研究所曾给出过一个国内家庭固网通信消费市场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参考到物联网市场的广阔度:“假设未来每户一部固话+一条宽带+两台电脑,各自每个月固话和宽带总消费是100元,那么固话存量是4.5亿部、电脑9亿台,每个月产生的通信费是450 亿元――这仅仅是家庭通信消费市场,如果扩大到个人手机范畴,市场总规模大约是1500亿元左右。而继续扩张到物联网范畴,汽车、各式家用电器,甚至住房和宠物等等都包括在里面,总量与人口数相比可能是十倍数的关系。”

物联网是以通信网和互联网为基础发展延伸的,产业链也与通信网和互联网产业链类似,只不过上游增加了例如像RFID 与无线传感器供应商,下游增加了物联网运营商等角色。国外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已渐清晰。RFID和传感器是给物品贴上身份标识和赋予智能感知能力,物联网运营商是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他们是物联网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纵观物联网这个新型产业,每个环节均有世界级的企业在把持。虽然物联网芯片这个概念还没有很明确,但是涉及到物联网范畴的芯片提供商已经被TI、高通、意法半导体和飞思卡尔占据,做模块芯片的摩托罗拉依然独占鳌头,系统集成服务领头的还是IBM 和埃森哲。

在产业链上,除了通信芯片和电信运营被传统大企业霸占外,其他环境均有众多新兴企业参与。在行业应用上,除了金融服务行业市场外,其他行业市场应用也有众多的新兴企业成为主要参与者。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还不完善,至少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近几年国内物联网中下游的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商由于国家的科研支持,发展得特别快,均达到国际水平,代表企业为中兴和华为。“中国芯”等上游核心技术相对依然比较平静,虽然不乏像“唐芯一号”等产品出现,但是,偌大的中国物联网市场仅靠一两枚芯片怎能与

国际巨头抗衡?

产业发展不要“马赛克”

今年两会后,“物联网”成为国际一国内的热点和焦点,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链亟待清晰。

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内的几家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他们均表示对物联网概念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物联网的范畴之内。

2010年4月8日,“下一代互联网与物联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长城战略咨询正式联合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该报告大致理清了物联网的脉络,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阶段和未来规模进行分析指出:第一、物联网产业链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四大关键环节构成,并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第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未来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阶段,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细分市场;第三,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1万亿,2020年将超过5万亿。

报告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有四大趋势:即细分市场递进发展,标准体系渐进成熟,通用性平台将会出现,以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结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另外,报告也指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和产业促进政策,构建开放架构的物联网标准体系,重视物联网在中国制造、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中的战略性应用。

这是对物联网产业链明晰与确认意义重大的一次会议,参会企业代表既有华为、中国移动等国内强势企业,也有英特尔等该领域国际巨头参与其中,小会议厅被挤得水泄不通,门口被因座位爆满而站立的参会者堵塞。

记者会后对华为等公司参会的员工进行了采访。“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对方回答:“这个不太好说,虽然会上也讲了,但是物联网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就像大家都没站好队,整体就不好说。”

与在会的相关媒体的记者交流参会感受,对方也很无奈地说:“虽然做物联网这个节目,但我还是不清楚物联网产业,太大了,只能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录了!”

产业链需要明晰,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已经试着给我们答案,但具体到物联网产业的细枝末节,依旧马赛克。

RFID:给物联网撑起一个支点

RFID产业建设是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和基础,它的广泛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市场源动力。

RFID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在中国进行试探性的应用,并很快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6月,中国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标志着RFID的发展已经提高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层面;2008年底,中国参与RFID的相关企业达数百家,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标签及设备制造到软件开发集成等一个较为完整的RFID产业链,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 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第6项中明确“研究 RFID 和传感器网络等无处不在网络技术,研究 RFID、传感器网络与信息通信网络的无缝结合和应用”;去年8月份温总理对“感知中国”表示出关心,科研机构开始重点关注 RFID和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目前,RFID在中国的很多领域都得到实际应用,包括物流、烟草、医药、身份证、世博门票等等。尽管RFID正快速在各个领域得到实际应用,但相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规模,其应用范围还远未达到广泛程度,即便在RFID应用比较多的交通物流产业,也还处于点分布状态,更多的企业抱着观望和犹豫的态度,只有少数领导企业敢于率先尝试采用这种新技术。原因是什么?成本高是让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也是全球RFID企业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目前在国内,一张RFID标签一般都在1元以上,ETC的车载单元要400多元。高成本使得RFID的投资回报具有很大风险,使其应用大多局限于高价值或高利润商品领域。其次,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再有,由于RFID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产业链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比较缓慢。

尽管摆在中国面前的RFID之路荆棘重重,但中国企业前进的步伐却相当快。远望谷、上海华虹、维深集团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今年中国已有40多家企业闯入世界500强,更多本土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跨国经营企业,日益复杂的管理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而企业信息化必然给RFID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而RFID的实施成本,必然随着RFID应用的推广和市场的扩大而逐步降低,RFID的应用将会从目前的托盘或整箱的货物跟踪逐步扩展到单品货物跟踪的水平。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会看到,RFID的实施将摆脱仅仅为单个企业的窘境,而展现为企业所在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实施,RFID的益处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中国芯”希望:泯灭,还是重生?

虽然类似于远望谷这样的中国企业,在早期物联网的应用中切得了一块蛋糕,但在最核心的原材料――芯片研制环节,却落在了外国同行的后面。针对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远望谷的对外宣传部。

“远望谷与之合作的RFID芯片是国内多还是国外多?”

对方回答:“都是国外的,国内没有。”

“对外合作的芯片是哪几家呢?”

“对不起,这个不能告诉你。”

号称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中国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片――“唐芯一号”芯片被宣布研制成功。 “唐芯一号”的出现,让国人为之一振,希望又掺有害怕希望破灭的忧虑,受挫于之前一枚枚带有中国烙印的“假芯”所带来的创伤。

被外界奉为中国第一颗物联网核心芯片的“唐芯”产自西安一家电子公司,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非国有、非官方、没靠政府基金、也不拿境外风险投资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竟然诞生了具有国际技术难度的2.4G超低功耗射频芯片,我们可以想象到,中国物联网的中小企业,尤其是芯片企业生存之艰难。物联网芯片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重要领域,备受业界关注,然而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基础历史薄弱,加上芯片投资大、研发周期长等自身因素,使得物联网芯片的研发、设计、应用、产业化愈加艰难。

如何理解“物联网芯片”这个概念?符合什么样要求的芯片才能被称为“物联网芯片”呢?

“唐芯”电子董事长孙长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物联网要实现‘物物相联’,不能依赖传统意义上的线缆联接,应该是无线互联(或者叫射频)的,也就是说物联网芯片首先必须是无线通信的芯片。同时,它必须同时满足低功耗、小体积、高集成度、低成本、可编程等要求。可编程的要求来自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的应用需求,这就要求核心芯片有较好的适应性,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智慧尘埃’或者‘智慧微尘’。从专业角度讲,‘物联网芯片’应该是能够实现低功耗无线通信(射频收发)、调制解调、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无线组网以及电源管理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数模混合设计的片上系统(SoC)芯片。有些场合甚至需要集成微处理器(MCU)以及组网、能量管理协议栈等嵌入式软件。”

放眼远望,影响我国物联网芯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与国外相比,未来国内物联网核心芯片市场是一个什么状况?

孙长征说,影响我国物联网芯片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技术、人才积累的欠缺和资金的投入不足。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设计涉及数模混合设计、低功耗设计、低成本、可靠性、一致性、可制造性等诸多技术和工艺难题,需要大量的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和物理验证与测试等,技术需要逐步积累,不可能一夜之间便获得突破或者靠人海战术实现攻关。国内有众多企业与科研单位也在研发符合物联网应用需求的核心芯片,在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等国家重大专项。863国家高技术发展专项中,也都把低功耗射频片上系统等核心芯片列入了研发重点。有能力承担这些项目任务的一般都是国家队和主力军。

“唐芯”诞生后,陕西省、西安市科技及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了优势微电子一定的支持。然而,一颗小小的“中国芯”存活在物联网这么庞大的产业链当中,想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相当的扶持力度是很重要的。

尽快提供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核心芯片,以及推进多项物联网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是产业界的迫切需求。中芯微集团董事长邓中翰认为,应该组建包括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在内的产业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品牌。毋庸置疑,核心芯片技术是每次IT技术革命的核心。中国要发展物联网产业,绝不能再延续过去的世界加工厂的路线,必须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路线。我们相信核心技术、核心芯片的突破将会给我们国家物联网产业带来超出想象的作用。

“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说。而现实,中国物联网是“歇斯底里”地进入了“前时代”。

物联网时代篇2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创新

1引言

把“物物相连,相互相通”的网络叫做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就是在平常的现实社会中终端通过运用传感器再配合网络以达到具有感知能力、执行能力、计算能力和传输能力目的的一个网络,主要是通过嵌入的方式在芯片和软件中实现整体网络的功能,以达到智慧世界的目标,它通过网络设施进行信息传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相互通信。在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概念如今得已实现并且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主要实现物到物(ThingtoThing,T2T)、人到物(HumantoThing,H2T)、人到人(HumantoHuman,H2H)之间的互联。它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一个相互交叉的领域,如今的物联网已走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代名词,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2物联网时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所起的作用

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颠覆了很多传统思维,它适应于各行各业,能加快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提升社会的服务水平,物联网具有如此作用来源于拥有三大关键技术:第一,全面的感知力,就是利用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在无须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射频信号,自动、方便而准确地识别目标对象,并能迅速获取所需的相关数据,它对环境的要求极低,常被运用于超市、快运、安检、智能交通、电力、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等工作场所,它具有操作快捷方便、能频繁使用、准确迅速的特点;第二,传递准确而可靠,信息的传递可以是专线也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即通过Internet网络,不管是哪种传输方式都能准确将物体的信息实时传递出去;第三,处理智能化,即在处理数据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先进计算技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一般的网络分为七层,而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传感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最底层,也是传输与识别的重要层次,它的功能主要是收集与采集原始数据;网络层是中间层,它的功能是传输数据,在传输数据时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安全;应用层是整个数据链中的最顶层,它的功能主要是负责表征内容信息,也就是数据的各种应用体现。物联网技术是科技的必然产物,它结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它的本质是一种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技术,其核心构成部件仍然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用户端是进行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的。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有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域名技术、无线网络传感技术等,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依赖于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和传统的互联网,通过各种硬件的接入设备与移动通讯网进行相连,实现相互通信。目前全国各高校都设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物联网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无线传感网络、TCP/IP网络协议、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M2M与中间件技术等。目前各个高校侧重点不同,而在不同的地方就业前景也是不一样的,但就目前这种状况,在教学方面仍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创新

3.1增加IPV6教学内容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原来的IPV4已不能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物联网时代,网络所面对的对象分为两大类:智能小物体和智能终端。智能小物体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小、能量低、运算能力弱的特点,例如终端的传感器节点;智能终端具有自由度比较高、操作方便、准确度比较高、没有智能小物体的约束特点,如生活中的无线POS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电控等。以上的对象虽然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对象数量比较多而杂,对网络提出了特定的需求,需要巨大的地址空间支持。现在使用的IPV4通信网络协议的地址位数为32位,也就是最多有2的32次方的电脑可以同时上网。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IPV6在Windows7及以上系统中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为多媒体的长远发展和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它通过改进和扩展DHCP协议,使得网络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尤其是局域网)。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增强了网络安全。在物联网时代,基于以上原因,物联网由于所面对的对象的数量多,对地址的需求量大,对数据的处理质量和空间的需求要求都比较高,而如今的互联网技术IPV4是主流网络基石,它不能满足物联网时代的网络高需求,不能更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制约着科技向前发展,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所以,在高校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引入IPV6的教学内容,它适应时代的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贴生活、紧贴科技,符合当前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要求。

3.2适当加大无线网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通信载体以公共无线网络为主,同时也用3G、4G网络,还有的采用固定光纤等。利用公共无线网进行通信虽然使用方便,但信息的保密性不好,可靠性及稳定性也不足;利用3G、4G网络传输数据时可靠性与保密性也不高;固定光纤接入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信息量大、成本及费用高、稳定性与保密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通信载体,以达到成本与性能最佳比。无线传输分为近距离与远距离两种,常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802.11b、Bluetooth、802.15.4(ZigBee)、UWB、IrDAR、FID等。在传输距离短、功耗需求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选择ZigBee是一种不错的选择,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一种低功耗局域网协议,它具有距离短、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网络容量大、安全的特点,是一种双向无线通信技术,自身的一个完整的协议栈只有32KB,但它可以嵌入各种设备中与其他设备同时工作,是目前近距离无线传感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鉴于无线网络具有上述特性,应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中加大无线网技术内容的比重,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比如ZigBee、蓝牙、Wi-Fi、GPRS、CDMA、3G、4G、5G等,使学生在校能学到新知识,走向社会就能直接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推动现有科技向前发展。

4结语

作为信息产业新方向的物联网,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个科技创新产物。高等学校是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场所,应把握科技时代的脉搏,跟随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和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以此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2]刘兴伟.EPC物联网在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

[3]李卢一.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

[4]由高潮.浅谈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10(4):55-57.

[5]何德明.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J].技术与市场,2011,18(4):103.

[6]蒲红梅.浅谈物联网技术[J].科技资讯,2010(2):191.

[7]向明尚,刘兴伟.EPC物联网在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

[8]郎为民.物联网标准化进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物联网时代篇3

关键词:物联网时代;工业设计;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信息技术不同的是,物联网在不断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变化,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使人们的生活逐渐智能化。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逐渐超出互联网的使用范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设计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应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精华,展现物联网的真正魅力,为人们提供真正具有魅力并体现时代性的工业产品。由此可见,在物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的发展也将受其影响。针对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笔者主要分析物联网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一、受物联网时代影响的工业产品特点

1.产品之间的信息传递

现阶段受物联网发展的影响,工业产品设计逐渐与传统形式的产品设计存在差别,其一就是工业产品之间的信息传递。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逐渐实现,由此也为在信息时代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时间与空间,这一点在生活中便可以体现,如,市场中的智能家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2.人和工业产品的远程传递

在生活中,人能够掌握的时间与空间是受到限制的,如果能够实现工业产品与人之间的远程信息传递,那么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捷。物联网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点。工业产品设计师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不同的信息,并在物联网的基础上相互连接,为产品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支持。这一点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可以体现,如,现在一些品牌研发的智能电视,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远程操控,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物联网时代对工业产品设计带来的影响

1.物联网激发了工业产品设计方式的新技术

其一,受物联网发展的影响,工业产品设计也得到了发展,使其设计理念不再拘泥于传统,激发出更加多元化的想象空间。物联网本着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技术理念,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新颖的设计理念,使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其二,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技术形式。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一些常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逐渐成为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而信息技术在应用的同时也将改变产品设计的过程。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技术逐渐得到普及的现在,能够实现产品之间信息交互的物联网技术也必将成为影响工业产品设计的新技术。其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加新颖的方式,使工业产品设计在原本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设计形式。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流程一般为产品设计调研—产品设计思考—产品设计,在这期间,设计师要进行交流,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物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因为产品自身已经是设计的要素之一,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只要完成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便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为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另外,在物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逐渐开放,人们可以随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且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产品设计的成本也大大降低。而物联网自身的连接性能也将产品设计过程连接得更加紧密,在此基础上组建新颖的并行设计体系,杜绝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有效缩短了设计时间。

2.物联网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新颖的设计理念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设计对象与内容全面改变。如电冰箱等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传统的电冰箱只是为人们提供冷藏条件的家用电器,而在物联网时代下,电冰箱变得更加智能,在冷藏物品的同时可以与人们交流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生活体验。再以手机为例,多年前,手机只能为人们提供打电话与发短信的功能,而在物联网时代,手机不只是通讯工具,还可以作为娱乐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人们不仅可以使用手机获取信息,而且可以使用其地图等功能。由此可见,在物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将会改变理念与内容,让人们享受生活的便利。结语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持,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这一形势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作者:田雁飞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东,李海鹰.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包装工程,2011(14).

[2]杨宽.物联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物联网时代篇4

哲学不能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是辨证统一的还是根本对立的?千百年来多少哲学家都在纠结这个问题。然而到了今天,似乎答案已经很明显。物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使得物质也拥有了“意识”,它可以跟人类“沟通”,甚至物与物之间也可以“沟通”。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性变得很明显。

当然这并不是说物质与意识是没有分别的,物质的“意识”其实是一种自动生成的信息,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改造的成果,并不是物质真的具备了自己的意识。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仍然是“辨证”的统一。

也许再高的科技也无法抹平人类与物体的区别,科技本质上不是为了发展出一种替代人类的结果,而是为了寻求一种解放人类的方式。

智慧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生存的另一种境界。在这个时代里,人与自然不再是简单的“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协商”的关系,人与自然因为科技而变得和谐。

智慧时代是美好的,作为智慧时代的关键性技术,物联网是否能够承载智慧时代?

定义之争

2009年,,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重视新兴产业的成长,总理在接受新华网专访的时候,更是明确表示物联网这项“感知中国”的技术将决定国家的未来。来自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和倡导,让物联网迅速成为国内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物联网到底是什么?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所说:“物联网是一个新概念,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定义。”他认为,总体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项新技术。

这个定义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对物联网的描述并不精确。ITU(国际电信联盟)这样描述物联网:“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ITU还进一步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实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此,物联网是智慧时代的基石,没有物联网,智慧时代无从谈起。

物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其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有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物体的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最后到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最后输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成果。物联网建立了一个“泛在的网络”,将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统一在一起,从而塑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智慧时代。

从最初的三层架构划分到现在IBM提出更为精确的八层架构划分,从最初的虚无缥缈的概念到现在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物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应用先行

不论从定义上,还是实践上,物联网都还存在诸多争议。例如关于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争议。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是推动物联网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但是机器间的智能通信和管理涉及到产业链中多个厂商,而目前各家厂商并未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标准的制定由于牵涉到各方利益,必然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这也是虽然政府在积极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但同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专家呼吁暂缓标准的制定,因为过早地制定标准不仅会面临实施困难的尴尬局面,甚至可能延缓物联网的发展进程。倒不如以实际的应用为导向,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建设中,慢慢摸索出一套标准来。

以应用为切入口,往往能迅速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新的利益增长点。例如在杭州萧山区南阳镇专门从事对虾养殖的一家公司使用了一项新的物联网技术,利用这套技术,只要虾塘的水温一有变化,公司技术人员的手机马上会得到相应的信息,提醒他们做出相应的处理。这个公司出品的对虾产品,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对准拍摄后,虾是在哪个塘产的,用药情况如何,用的是何种加工工艺等相关信息都会显示在手机上。

这是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打造杭州首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的举措之一,示范基地的项目包括了远程水质监控、品控管理、基地温度监测、车辆定位、智能生产管理、安防监控、溯源服务等。这些项目成功应用了多项物联网技术。中国移动之所以积极介入这些项目的研发,也是因为它们有看得见的市场需求。

正是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海尔推出了物联网冰箱,小天鹅推出了物联网洗衣机,美的也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全套的物联网家电产品,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了基于家庭的无线计划。

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来开发出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是发展物联网最有效的方式。如果等到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标准再开始行动,市场的机会很可能早就丧失了。

事实上,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与应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就已经在传感器的布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资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了射频识别(RFID)门票,北京水务系统使用了传感器等。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滢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应用驱动型的产业,这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不管是研究课题还是实践课题,很多的应用都在驱动物联网的发展。

即使地方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也将应用放在了首要位置。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无锡市在规划中以“典型引路”推出了一系列应用示范工程,正在建设感知安保、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医疗、感知电力、感知物流等具体示范工程。这些工程的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逐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从实质上推动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开放理念

物联网是一个“泛在的网络”,它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而现有的产业格局还是以行业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条框格局,各个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物联网就是要打通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产业网络,塑造一个更加有机和灵敏的经济体系。

以智能汽车为例,现在的智能汽车还是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汽车电子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和软件厂商有望将来在智能汽车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来随着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智能汽车将具备更多更丰富的功能。而要提供这些功能,必然需要更多的厂商进行合作。与智能汽车发展相联系的,还有智能交通,这又是一片新的领域。而智能交通又是与其他的智能产业,如智能医疗等产业相结合的。所以,从小互通到大互通,物联网将突破各种行业壁垒,形成产业融合的新局面。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部刘辉在“2009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上呼吁:“面对物联网所带来的新环境,参与者需抱持开放的合作心态。”她认为, “对于各个行业、各个子系统的充分整合,以及不同系统之北京间的协同,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正因为如此,开放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强调, “将以开放的姿态,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加强物联网的开发。”

不过与运营商的公开表态相背离的是,运营商在实际运作中似乎并没有做到开放共享。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第三届上海通信发展论坛上,领科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国平就公开表达了对运营商垄断心态的不满, “跟某地方省级运营商签合作协议的时候,曾经让我有一个感到很郁闷的条款,该运营商提出,我们跟它合作,所有项目的知识产权要归它,大家听起来可能会很震惊,这就叫以大欺小,这就是垄断的想法。”

他还进一步表示,将来的物联网行业要发展靠几家移动公司是没有用的,物联网行业在中国发展还是需要靠广大中小型物联网企业的自主创新,靠大批的创新人员、创业人员去推动这个市场,这样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才有进步。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合作,包容上下游所有的合作伙伴。

开放包容的精神不仅是发展物联网产业所必须的,更是制定物联网产业标准所必须的。制定统一的标准意味着一部分企业必须做出妥协,放弃自己的标准而使用统一的标准。如果没有开放的精神,闭关自守,不仅会妨碍统一标准的建设,更可能在物联网标准化的大进程中被边缘化,甚至最后遭遇被淘汰的命运。

从现有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消费者希望能通过尽可能少的终端,尽可能少的产品,尽可能少的步骤获得尽可能多的功能和服务,这就必然要求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通过统一的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

突破瓶颈

伴随着物联网向前推进的是日益明显的瓶颈限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因素,这些因素有: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标准规范缺失、核心技术不足、规模化应用不足、商业模式缺乏、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因素涵盖了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目前影响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有三股力量: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三方都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政府虽然在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建设,但是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凸显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

企业是利益驱动的,物联网是新兴技术,前期必然需要投入高额的研发成本,并且承担开拓市场的风险。因此,尽管物联网概念火热,多数企业还是持观望态度。作为市场中的供给一方,企业的保守态度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需求,导致我国的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无法被激发出来,进而又反过来影响了企业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科研机构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研发模式,多数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而且目前国内科研机构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上乏善可陈,使得中国在相关专利方面受制于人。科研机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研发模式,各行其是,没有合理的研发分工,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IBM近日在北京成立了物联网技术中心,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一种开放、有序和高效的研发模式,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而采取的举措。

赛迪顾问研究认为,“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将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其中政策先行更是重点中的重点。政府对物联网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物联网是涉及到各行各业的万亿级的产业,很难由单个企业或者个别企业联合来推动,其他的社会组织更是难以承担这一职责,只有政府具备这种能力,另外政府也有责任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因此,政府政策才是物联网的突破口。

政府不仅有能力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例如通过在产业化用地审批及房租减免、产业配套支撑、信贷资金支撑、缴税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来吸引企业参与,政府还可以引导科研机构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同时,政府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避免知识产权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阻碍因素。

物联网带给中国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正如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所言,中国在物联网领域并不落后,中国具备成为世界物联网标准的主导国的潜力。发展物联网可以帮助中国夺取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同时提升本国的产业水平,对于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在政府主导,各方积极参与的氛围之下,中国物联网前景乐观。

物联网时代篇5

[关键词]物联网;政府管理;风险管理

物联网通过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互联网的同步组合,即可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人类与物体、社会与系统的有机整合,达到高度发达与智慧的状态。作为社会中庞大繁杂的信息系统,物联网整合着各行各业,甚至各个领域的应用功能以及服务功能,它也能整合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1物联网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1.1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是交通管理系统对于物联网的应用。目前许多高速公路收费站都实现了无人看守的收费系统,车辆在经过收费站时,无须人工服务,计算里程并且收费,经历停车,等待收费的过程。无人收费的系统可以令车辆不停止,只减速完成信息认证和计算费用的整个收费过程。未来的交通系统以智能技术为主要导向,在整个地面交通系统中通过物联网技术达到及时准确高效率的调控,智能交通将帮助政府在交通监管上节约人力、物力,实现智能化管理。

1.2远程物流管理

远程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系统对于物联网的应用。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以及网购的推动下,物流行业已逐渐成为物联网的有力推广者。物联网将RFID技术在仓储配送中心闭环应用,这样视频和监控就可以介入物流的拣选等重要环节,极大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保护包裹的运送速度。未来类似的应用将帮助政府在物流管理方面更加精确化和科学化。

1.3智能监测系统

现有监测平台的物联网应用包括环境、质量等各种监测,尤其是环境监测,在目前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作用越发明显。环境监测往往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信息,随时监控大气环境以及地理运动等情况,对于环境的监控可以广泛覆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火险等灾害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辐射监测。未来类似的应用将帮助政府进行环境、大气、水质、火情等的监测,可使政府在监测工作上更简化。

1.4智能医疗和教育

物联网在医院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传送病人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对数据主动处理且自动预警。它协助“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可实现集个人ID信息、社保、医保、医疗、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在学校中的应用主要是校园一卡通,它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相结合,做到有序管理,多方知情。

2物联网时代中国政府管理面临的风险

2.1法律和行业标准问题

物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技术和产业仍处在萌芽状态,那么就不能再用中国现有的法律机制来约束,各个国家现有的行业准则也无法完全应对。这就使得许多企业、个人都想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谋求私利。首先,面对中国现有的网络相关法律,物联网的法律漏洞无疑成为物联网背景下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安全隐患,中国网络社会发展迅猛,已初具规模,但相关法律研究仍相对欠缺;其次,物联网时代会有大量新兴产业出现在大的社会体制中,如何约束相关企业和个人也是一大考验;最后,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大范围的互联,必然要求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国如何制定既适合自身发展保护自身安全,又能和世界接轨的一套行业准则,也是一大难题。

2.2基础设施安全问题

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对于这些设施的保护将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物联网风险研究的瓶颈。现阶段我们距离达到物联网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还很遥远。那么在从开始投入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天起,中国政府就会面对极大的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如果要达到物联网时代的标准,需要大量的移动信号发射塔、传感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基础网络设施、视频摄像头等,由于所有这些基础设施都属于易损设施,如何对这些设施加以保护,将是很棘手的问题。中国政府在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三个:自然威胁,人工破坏,保养维护。首先,自然威胁,由于物联网的广泛性,在许多人烟稀少的地区也将会有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甚至可能遭到野生动物的破坏;其次,人工破坏,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很大一部分都拥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这就驱使不法分子偷窃、破坏;最后,保养维护问题,当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对于这些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维护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些高端技术设备在安装之后必定会出现很多技术问题及保养问题。尤其物联网的许多节点设置在户外,甚至是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工维护保养。

2.3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时代,政府信息安全问题、用户个人隐私问题将会给政府物联网的应用带来极大考验。物联网时代,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会变得更加紧密,因此,大量的数据、大量的用户隐私都会给物联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我们将不能再依靠过多的外来支持,必须更多的实现技术研发自主化,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研发自主化,并且要在电子政务安全方面多做研究。

3物联网时代中国政府管理的风险规避

3.1建立、健全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物联网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改善民生、城市管理等方面,还会在国家安全、军事作用上有很多体现,因此制定、健全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是对于物联网时代中国政府安全的一种保障,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物联网的特性,那么也就会有更多的行为准则需要新的法律去约束,应专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控制。由于物联网是泛在的,那么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法律要更加完善。对于其他相关法律应加以完善,从法律层面控制着物联网背景下的政府安全。中国政府需要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

3.2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基础设施安全问题

对于基础设施的维护,仅依靠法律道德对人们约束远远不够。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许多可能体积都相当小,便于不法分子偷窃和运输,且很难调查取证。因此要求中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增加保护力度,如加强巡逻力度、提升管理人员装备、加大刑罚力度等。中国政府需要培养大批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维护人员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并设立多个基础工作站。

3.3推进技术研发自主化

(1)加大对于技术研发部门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包括人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保障技术研发自主化进程平稳发展,可持续发展。物联网对于技术的依赖不言而喻,软件、硬件等技术的开发是当务之急。

(2)汲取发达国家相关技术经验,进行合作研究,但绝不能依赖。物联网相关核心技术未来面临的问题甚至可以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的层次,因此,对于如此重要的核心技术,一定要做到技术研发自主化,才能规避更多的物联网背景下的风险。发达国家对于物联网的研究相对深入,我们在取其精华的过程中,更要以此为契机,充分结合中国国情与应用特点,更好地为中国政府以及公民所用。

(3)将物联网时代政府管理安全与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研究相结合。物联网时代政府安全的问题研究很大一部分就是电子政务所研究的信息安全问题。如何保护自身隐私,要在解决内部威胁与外部威胁基础上应对,大力支持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研究。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学科建设,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促进电子政务学科发展并给予资金支持,加快中国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研究进程,提前进入物联网时代。在这一问题上,社会的关注、政府的支持,以及学科建设都要相互配合,共建系统全面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物联网时代篇6

赵庆辰工程师说道:“站在包装行业的角度,包装工业应该尽快主动捕捉和使用物联网,接受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改变。这也提升了包装行业的服务能力,巩固行业地位。”

怎么将包装与物联网完美融合,这应该是整个包装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是按包装材料还是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废弃、回收的全产业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头企业或部门应有所作为,在物联网的应用上应有所觉悟,并尝试主动了解分析使用物联网技术。

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做得比较好,如广州大库工业设备有限公司和中包精力托盘共用系统有限公司的电子托盘物联网化。电子托盘还可以回收、利用。

包装企业应该学习物联网相关知识、技术,但是这个意识不是所有的包装企业都意识到的。单独的提及物联网很多企业不明白,但一些包装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了解物联网后主动与物联网相结合,收益提升了,服务能力也提升了,此时这个企业是包装企业抑或是物联网企业都不重要了。

假如包装不主动牵手物联网技术的话,可能就会被越来越边缘化。因为拥有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可以制约包装企业,这些物联网企业可以反过来定制包装,这就又把包装向产业链的低端推了一把。

在目前整个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行业内企业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射频识别、智能卡方面,其他如感知行业的企业比较少。龙头企业适当的开发一些研发项目,资金较少的企业可以沿着自己的产品方向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发展,不要耗费过多的资金,利用现有的生产线上一些类似的项目,不要盲目跟风上大型项目。

据了解,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较之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服务业务。在物联网时代,单纯的物理组件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处理器、传感器、软件和数字用户界面的复杂系统,企业生产的产品将由单品向云端靠拢。

另外,二维码是个不错的选择。二维码由于具备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成本低廉等特点,早已被广泛应用于表单、安全保密、证照、资料备援等方面。单就手机二维码来看,二维码也已应用于电子证件、识别并存储名片、获取公共服务、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随着3G的到来,手机二维码还将被应用于网络浏览、下载、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环节中。

据统计,2009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经达87亿美元,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证照防伪、智能交通系统、物流、电子支付、资产追踪管理等领域。在我国,RFID应用的市场规模尚未爆发,其典型的应用主要有上海世博会门票、手机支付、中小城市的局域性年费车辆识别与监控系统等等;而在美国,RFID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物流、公共服务以及其他多个行业。种种迹象表明,我们需要拿出学习物联网技术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包装业。

物联网将给包装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也不得不跟上形势,变革其原有的商业模式。有不少业内人士称,物联网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并改变从业者的竞争策略。物联网除了扩大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形成规模化的应用,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联网使包装产品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物品,统一的智能系统嵌入到所有产品中,彻底改变各个系统相互独立的局面。在这方面,互联网与物联网有相似之处,互联网连接了人与信息,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服务,而物联网则融合了各式各样的硬件与多种场景的应用,服务的内容更丰富,也更具差异化。

赵庆辰表示,“当包装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时,那么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就被缔造出来。包装企业可以从新的、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新机遇中获得竞争优势。那时包装企业卖的就不仅是产品,有可能是数据服务。”

拿食品包装来说,包装企业对外提供食品信息数据,是有商业价值的,这时包装企业创造的价值将从产品转向服务。过去,企业往往注重在销售产品上获得最大回报,但在物联网时代,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将被大大削弱。制造商必须把产品与服务集成起来,利用服务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新价值,增强包装企业的科技性。

也许一个物联网产品不必建立一个庞大的平台,但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系统除了处理人机交互,还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链。

赵庆辰还说:“物联网给包装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包装产品越往产业链高端发展就更有价值。包装和物联网的结合可能意味着其挣断了束缚包装行业地位的很多铁链,包括快递企业,从递关到签收,经历了一系列的手续,这些手续都可以由物联网技术代替。”

由信息流形成资金流需要物联网来实现。而当前的问题不是包装要不要与物联网联姻,而是怎样联姻的问题。如果二者不结合,那么包装企业的地位就会在产业链中更被边缘化,这个命题是确定的。而二维码是包装企业接触物联网最方便的渠道,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二维码有所作为。

正如Spark公司CEO Zach Supalla说:“在物联网时代,你不能再孤立地思考一个企业,市场的层次比传统产品要丰富而复杂。你需要考虑如何将产品市场化,以及产品如何帮助他人产生与汇聚价值。”

东芝“智慧社区”首席技术总监竹中章二表示, 就目前而言,物联网的差异性使得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平台型企业,但各个领域仍会冒出很多有完整生态系统的物联网企业。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巨头,一些创业型的小公司同样有大量机会。对此,物联网不仅影响的是产业链,而可能影响到市场的新格局。

以下内容由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处提供

物联网概念模型

物联网概念模型是从业务功能角度对物联网系统进行分解,以功能域方式描述物联网系统的组成,是对物联网中业务功能域及域间关系在系统层面的高度抽象和模型化表现,它屏蔽了不同物联网应用间的差异。物联网概念模型是设计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的基础。图1所示物联网概念模型划分为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域之间的关联关系表示域之间的逻辑关联或者物理连接。

图1 物联网概念模型

物联网应用系统参考体系结构

物联网应用系统参考体系结构是基于物联网概念模型,从面向应用系统功能组成的角度,描述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主要实体及其实体之间的关系。图2给出了面向应用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包含的主要实体和实体之间的接口。

图2 物联网应用系统参考体系结构

由中国提出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经过3个月的讨论与投票,于2014年9月2日正式获得ISO/IEC JTC1 批准,国际标准项目号为ISO/IEC 30141。该标准立项是由ISO/IEC JTC1 WG7传感器网络工作组发起,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将参与该项标准的研制。《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的正式立项是我国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主导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

《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是在我国大力发展物联网的背景下,由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的。2010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成立了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承担了我国物联网标准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任务。截止目前,通过工作组立项的物联网标准达126项,正式下达标准计划47项。国际标准ISO/IEC 30141是在工作组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物联网 第3部分:体系结构》(项目号20130054-T-469)工作成果基础上提出的,同时借鉴了国际上各标准组织及专家学者对物联网概念、基本要素、关键技术以及系统组成的研究成果。ISO/IEC 30141标准内容以“六域”为核心,对物联网不同应用系统的共性进行抽象,提出了一种一致性的系统分解模式和开放性的标准设计框架。《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的正式立项也是我国国家标准成果向国际输出的又一成功案例。

物联网时代篇7

智能设备将面临三大威胁

智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面激活了经济增长,万物互联的今天,网络攻击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根据CNVD统计,2016年全球IoT设备共出现1117个漏洞,涉及思科、华为、谷歌、西门子等企业,受攻击设备类型包括网络摄像头、路由器、手机、防火墙、网关设备等。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针对企业的安全性攻击中,25%以上将涉及物联网。

物联网安全威胁其实就在身边。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17年网络安全博览会暨网络安全成就展”上,来自极棒实验室(GeekPwnLab)的安全专家现场展示了多个物联网安全威胁案例。比如,智能保险箱与手机APP绑定加密,利用协议漏洞就可以远程获取保险箱密码的篡改权,重设任一密码便可开启保险箱,让保险箱不再“保险”。

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与极棒实验室近日联合发布的《智能物联网安全风险报告》显示,智能物联网安全风险有其特殊性,这与智能物联网本身特点相关,例如,数量庞大的智能终端碎片化严重,带来了难于管理维护的弱点和风险处理困难;而涉及大量用户隐私数据的特点使得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外又增加了社会影响,甚至是法律风险等。

极棒实验室统计数据显示,新型智能安全威胁比重已从2014年的40%上升至如今的58%。而且,智能设备的安全威胁正经历四个转变:攻击对象向新型智能设备扩展、攻击主要集中在终端设备、攻击手段日趋多样化以及智能设备从攻击目标转变为攻击界面。

除了面临的安全威胁在不断转变,智能设备还将面临新的三大威胁:数据泄露、大数据终端污染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威胁。智能设备一般都具备信息数据采集功能,通过终端设备,用户信息数据时刻暴露在物联网中。如对终端设备的攻击更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构造恶意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云端,就会造成终端数据污染,进而影响数据分析和决策判断,造成更广泛影响。

极棒创始人王琦表示,智能物联网所牵扯到的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细节所搭建起的庞大而复杂的网络,其中面临的问题就更为复杂。另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威胁。不同于传统IT的安全攻防技术,AI时代的安全对抗已经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比拼上升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较量。

多方因素造就风险隐患

在专家看来,智能物联网安全风险,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产业发展阶段和成本考虑。智能物联网发展至今,最近2、3年才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种智能物联网设备层出不穷,设备厂商对产品安全考虑和投入不足。其中,智能物联网安全资源和关注度投入不足是导致各类安全事件频发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技术结构自身弱点。虽然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针对智能物联网环境的专用芯片、组件、协议,但是仍存在大量联网设备采用传统IT架构作为技术框架,包括底层系统、传输链路、通讯协议等。这样虽然能够提高产品开发和上市速度,但同时也将产品推向了传统IT的潜在攻击者。

三是设备软硬件更新滞后。由于智能物联网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造成安全性措施的实施速度过慢,即使发现安全问题,在更新设备软硬件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障碍。例如,早期智能网络摄像头采用简单的软硬件结构设计,无法通过在线方式完成升级。虽然越来越多产品更加“智能”,可以定期更新产品固件升级到最新版本,但对比成熟的传统IT系统,更新的速度仍显滞后,而由于安全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却是与时间密切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智能设备厂商安全意识仍普遍不足。智能硬件产品普遍功能相对简单,一些生产商通常为降低成本、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在产品设计和实现阶段忽视了安全问题。有时为了满足消费群体偏好,甚至为了形态美观、轻便简易而牺牲安全防护。

另一方面,用户的安全意识、安全投入也有待提升。“国内企业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许多企业往往把安全投入当作成本来看待”。腾讯副总裁马斌表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应该成为企业防护的第一要素。

多措并举防范安全风险

加大智能物联网安全防护已刻不容缓,同时也需要多方协力。安全专家指出,首先是要增强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安全考虑。智能物联网设备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安全漏洞为攻击者所利用,大部分是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只关注所要实现的功能特性,而忽略其中的安全因素。根据传统IT产品安全所经历过程,如果智能联网产品厂商能够将安全因素放在重要地位,投入必要资源,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弱点,提升整体安全性。

其次,要建立健全智能终端设备升级机制。目前,在许多智能物联网设备中,固件升级机制还没有完全覆盖,仅部分品类设备厂商实现了远程自动更新,多数设备还需要手动下载固件版本后再更新至产品中,甚至有些产品完全不提供升级功能。对此,专家指出,发现漏洞或遭到攻击时,及时发布补丁、更新固件可以有效降低损害。

智能物联网设备厂商在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后续产品升级需求和机制,将升级模块植入产品中,实现快速安全补丁更新。

另外,业界要逐步统一规范和标准。当前我国智能物联网设备产业还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分割情况较为普遍。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已意识到标准化对智能联网产业的应用发展及安全的重要性,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范。

同时,用户提升自身安全意识也是重要一环。在智能安全问题上,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用户安全意识来避免。养成良好设备安全使用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实施攻击难度,提高攻击成本。

除此之外,马斌认为,防护智能物联网安全风险,一要深耕信息安全技术,二要加快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三要加大产业链之间开放合作。

物联网时代篇8

现状:百花齐放

目前二维码的应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技术公司和运营公司都在不断地开拓二维码业务。吴林认为,二维码实际就是手机的一个重要入口,能够简化用户的输入。随着Apple和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的普及,手机硬件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高分辨率摄像头已经成为标配,二维码应用得到快速普及。目前各大公司的应用程序都集成了自己的二维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二维码的重要性。而较早开发二维码识别客户端的灵动快拍CEO王鹏飞也表示,“目前借助智能手机、云计算技术、宽带无线网络、物联网的发展,二维码获得了快速发展,行业及企业都越来越认可其作为线上线下入口所带来的价值。”

有业内人士预测,二维码行业将达到千亿规模,预计未来3年,年增长率将超过200%。随着3G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二维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扫一扫”也成为了当下流行的时尚,二维码的便利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腾讯新浪等还没进入该市场的时候,二维码主读业务延伸的市场份额估计只有1亿的空间,但巨头入局可以迅速将市场做大,也许很快能做到10亿的规模,这是良性的发展,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应用:无所不能

从业务层面来说,二维码确实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二维码可应用O2O手机物联网业务、电子凭证、媒体广告,也可应用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等。“二维码的竞争实际是二维码业务应用的竞争,谁能开发出好的应用,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这样更能促进二维码的加速发展,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是做专业技术出身,显然吴林对于市场的认知也相当深刻。

对此,中国码通董事长李锦魁更具有发言权,做为中国资深营销策划人和品牌管理专家,拥有16年营销实战经验、11年营销策划管理经验、7年国际4A广告公司合作经验的他投身手机物联网行业自然在品牌的塑造和营销方面颇具心得,这也有利于促进刚刚起步的二维码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及规范的体系。中国码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基于二维码、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已成功研发出基于智能手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平台O2O营销系统,推出防伪溯源、渠道防窜、会员购物、云码传播四大系统解决方案。按照李锦魁的设想,中国码通正在朝着“技术+品牌+体系”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仅在广州地区,从事二维码研究开发及应用的公司就多达1500多家,可见二维码的市场空间足够大。“参与二维码应用开发的公司越多,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就越快,我们欢迎更多的公司参与二维码的应用开发。”这不光是吴林的想法,李锦魁也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创业者投入到二维码应用领域,不光能够迅速地推广该项技术的普及,也能广泛地教育这个市场。否则,光凭我们几家的力量想要引领大家的认知,教育企业使用,非常的困难,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展:带来商业模式新变革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技术的竞争异常残酷,任何一家企业想准确把握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是十分困难的。吴林告诉《广告主》:“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技术和品牌是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两把利剑。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对企业和品牌会形成巨大的影响,能抓住新技术应用的企业和品牌会在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壮大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否则,未能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可能会逐步丧失机会。”飞普越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董志杰也认为,“成熟公司应该在信息技术的浪潮中不断研发跟进新的技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新型公司可以在技术的演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此,电商企业也充分认识到,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纯电子商务的模式已无法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而是亟需借助3G、手机软件、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营销,开拓自己的品牌化之路。

董志杰就表示,“二维码首先是一项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无限拓宽了它的市场空间,使得过去难以实现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也使得手机物联网O2O市场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二维码技术开拓了电子商务领域在日常消费中的应用,使得未来日常生活消费的电子商务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二维码的发展势头良好,腾讯、新浪、淘宝、京东等都在应用二维码,正是由于手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才促使二维码的应用得到快速的发展。

存在问题:瑕不掩瑜

快速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问题,二维码领域也不例外,做为二维码发展最重要支撑的手机物联网行业也面临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一是针对企业有价值的应用太少,二是企业本身重视不够,自身没有意识利用物联网技术改进产品和工艺流程,三是资金的推动力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应用于物联网的推广。目前的阶段,还是需要政府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应用物联网,通过重点企业的应用带动行业的应用。”这是吴林的呼吁。

董志杰更关注标准和规范的问题,“国内手机物联网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标准和规范,各自为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展和完善。标准规范的统一,需要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而“促进和引领手机在企业流通领域和消费者生活应用领域的变革,以具有最广泛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数量基础,成为中国‘O2O手机物联网应用’标准制定者,并通过中国商品的世界化过程,使本公司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O2O物联网应用’标准制定公司。”也正是李锦魁所追求的。

王鹏飞则认为,“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都是培育用户,教育客户。从线上互联网到传统线下企业,需要换位思考,才能做出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好传统产业。物联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目前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所需要的是一批踏实拓展业务的企业,以及一些时间和模式创新。”

前景:万亿级的未来

“从移动互联网到手机物联网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和用户习惯的培养。二维码的爆发和腾飞才刚刚开始,要做大蛋糕,仍需整个行业的推动。”“因为看好手机物联网在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才从移动互联网领域转投二维码的怀抱,技术的革新是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为人们服务,经过时间的沉淀,手机物联网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佰米科技创始人吕斌显然也是信心满满。

上一篇:物联网研究范文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