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范文

时间:2023-02-23 17:43:50

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wave of theglobal information, it has been listed as key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ings closely related to data also usher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he essence of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pth fusion,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promote the four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this year, the State Council executive meeting of the application, will further push the animal networking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integrated perception, transmission interconnection and calculation processing and other functions,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highly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dvanced technology, clean and safe, high added value, strong ability to absorb employment system of modern industry,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and guarantee.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twork status, data relations, the impact of large data on network companies and trends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s th Internet of things.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化;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升级;传输;大数据;发展趋势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formatization;new industry;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upgrade;transmission;large data;trend of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15-02

1 概述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物联网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物联网被视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其试为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大力量而寄予厚望,从美国的“智慧的地球”到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和日本的“i-Japan计划”,再到“感知中国”,席卷世界的物联网浪潮扑面而来,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正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实现经济从低谷走向复苏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最简洁明了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2 物联网比人工的优势

“不仅是家庭里的灯泡、烟感器、家电产品等越来越多的与互联网相连,工厂里现在也开始利用物联网在进行智能管理,比如各种温湿度传感器、灯光控制、压力水电仪表传感器也都连上了互联网。”德州仪器(TI)副总裁,全球无线连接业务总经理Haviv Ilan目前在深圳对媒体的一场物联网交流会上很兴奋地说道,“甚至,工厂的机械人监控也连接上了互联网,这样,能更好地保证工厂的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工作。物联网要做的不仅是问题发生后才去维护管理,而是要在问题发生前就能预知问题,从而进行改良,让产线不间断运行。”他强调,物联网现在做的工作,远非人工能做了,因为它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布置,这些传感器都要定时、自动地将数据传给管理中心。“目前,有一些酿酒厂已开始在采用物联网智能管理了,很多行业都将会受益物联网。”他说道。

3 物联网发展优势

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发〔2013〕7号文件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按照山东省的规划,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15年将远超预期。此前的《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安信证券表示,物联网产业拥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①物联网被确定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10月份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被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明确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②物联网将受惠于RFID技术发展和RFID产业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RFID已经步入成熟期。③物联网产业将继续受惠于财税支持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财税和投融资扶持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④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财政部2011年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基金,“十二五”期间将累计发放50亿元。预计中央今后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而物联网产业也将继续受惠于政策支持。⑤物联网巨大的市场需求。物联网能利用传感技术进行智能交流,能大量减少工作量。在我国,今后几十年物联网将运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4 物联网发展新机遇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过去三年商厂用超高频RFID价格从2元降低到0.7元,价格下降使RFID应用领域不断扩宽,国外RFID普及,沃尔玛、梅西百货等都开始大量使用RFID,国际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

国内制约RFID发展的因素正在被克服。国内应用最大困难是,RFID应用没有相关国家标准。专业机构认为,RFID行业标准将是自下而上制定,即龙头企业制定标准并作出标杆案例,之后全行业采纳。随着中集集团推进集装箱RFID管理,阿里巴巴应用RFID到物流管理中,行业规范和标准的成型将加速,中国RFID物流应用有望重复国外之路,行业将进入加速期。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银泰、复星、富春、顺丰和三通一达等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其智能物流骨干网是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自动化技术等技术在国内的一次大规模商业实践,有望改变物流行业的零散局面,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真正推动RFID在国内零售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其未来应用市场规模是其他细分行业应用无法比拟的。远望谷是国内惟一一家以RFID业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专业从事超高频RFID研究和发展,业务除了涵盖整个铁路RFID产业链外,还在烟草物流、军事应用等其他超高频RFID领域取得初步成功,现拥有5大系列60多种射频识别产品。

5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赵钧.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J].电信科学,2010(06).

[2]梅海涛.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浅析[J].电信技术,2011(05).

[3]宋琦.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6).

[4]王雅辉.运营商物联网发展的竞争策略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5]谭华,陈宇华,林克.基于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发展思路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0(11).

[6]李玉玲,李露.中国移动TD-SCDMA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J].现代电信科技,2010(Z1).

[7]曾跃,罗斌,周东晓.关注物联网发展:冷静分析,务实前行[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郑兆铭.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标准化之路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王忠锋,于文召,朱珍,李力刚,黄剑龙.物联网在冶金工业能源管理中的应用[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2篇

日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为当前虚热的物联网产业兜头泼下一盆冷水。他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表示,加快推进物联网研发与应用,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意义重大,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物联网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

所谓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与应用拓展,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功能,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向人与物、物与物沟通扩展延伸,它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压力拓宽了道路。因此,物联网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根据国外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新兴的物联网产业将会发展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成为比互联网大30倍的全球支柱产业,并将带来无数的就业机会。急需摆脱经济衰退和就业困境的美国甚至将物联网确定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虽然给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从目前全球的状况来看,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仍有众多问题需解决,其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理论上的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仍有待时日。因此,发展物联网必须小心谨慎,切忌贪功冒进。

物联网发展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要实现物物互联,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并需安装众多读取和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不能到位的情况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其次是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距离在100-1000米之间,超过这个距离,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将不能满足数据的传输。而且,传感器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传感器的工作也将受到影响。另外,网络安全的问题也需要各方提前加以关注。由于是无线传输,信号在传送过程中容易被窃取,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相比上述阻碍,最令业界感到困扰的还是物联网的标准问题。目前,国际上并无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标准,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协作。欧盟在2008年做的研究表明,单电子标签(RFID)一类应用,全球就有30个组织制定了250多个标准。除此之外,物联网产业复杂庞大,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统一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因此,具体到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必须务实,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

首先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地方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指导、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协调物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及示范项目的建设推广,共同解决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标准、关键共性技术、产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问题,形成各地区、各环节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格局。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加强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处理。

其次要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典型应用示范。通过深入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国家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为此,有必要加强各部委间的协调性,抓紧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路线,着力抓好典型应用示范,加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物联网区域试点应用,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相互支持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扶持机制。此外,我们还需要完善物联网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鼓励银行和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支持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的相关立法进程,强化政策间的协调性和衔接度,为物联网深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四,重视信息安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毫无疑问,信息安全在物联网的推广运用中至关重要,技术专家必须予以超前谋划,要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应用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安全政策与技术标准、身份识别机制和认证授权机制、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等,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环节的安全可靠。同时,加强物联网重大项目的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

第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物联网发展,人才是根本。要实施物联网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依托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培养高端领军人才,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社会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5-0114-05

一、引言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通过多个不同应用领域的进展而逐步形成的,麻省理工大学的KevinAshton最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国际电联(ITU)在2005年明确说明:物联网是通过类似于RFID以及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将全球设备互接起来的网络,这标志着其正式在公众的视线中出现。之后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物联网的定义也不断随之修改,从看重技术因素到增加人的因素等更为全面和完整的方面进化,2011年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ETF)给出的定义则强调了标准的Internet协议和人-物及物-物间的互联[1]。之后各国开始逐步发展物联网产业,如美国于2008年底将“智慧地球”做为国家战略,而2009年“感知中国”被作为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

物联网在物的层面延伸了互联网,在人-人和人-机间实现跨越时空间的互联之外,增加了物-物、人-物这两个维度间跨时空的互联。物联网具有连通性、全面感知性、智能性、互动性、范在性等显著特征,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之间更紧密的结合,人们得以用动态和准确的手段管理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社会的整体信息化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物联网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这是需要正视并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1.连通性

谷歌公司商务发展部的副总裁MeganSmith于2010年1月28日提出:“21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就是互联――特别是人和数据之间的互联。这将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世界如何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协同工作。在我看来,这将给予个人及群体改善自己生活质量并减少我们对于这个星球的影响方面更大的能力。”由此,可见连通性的重要性。而ITU则具体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连通性,即:时间、任意地点和任意物体。同时提供上述特征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是: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大量物件的传感化以及将所感知到信息的接入网络等。

2.全面感知性

物联网是人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触觉的延伸。通常人们的感知能力受到人类感官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感知外部的世界,但通过物联网则可以使人类具备直接感知所不能获取的观察能力,扩展人类的感知能力。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则能感知细微的温度、压力、位置等的变化,产生对红外视觉、X光视觉、超声听觉,以此扩展和延伸了人类的感知。

此外,将传感器和感应设备嵌入物件并实现联通,以此使得物件本身能主动感知外部环境、输出有关信息,接受并积极响应指令,甚至能感知并自动获取所需能源。因而,嵌入RFID物件的感知和智能性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感知性、判断能力并能采取行动[2]。

3.智能性

这是由物联网所具备的连通性和感知性的融合带来的,环境信息被智能化处理方式有效关联后,传统的网络服务就能突破以往单纯信息化的模式,实现智能化。由此可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各种环境资源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物联网所涉及的对象从信息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因此物联网不仅改变了包括信息产生、传播、处理、利用、反馈以及控制等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活动,还改变了人-物、物-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智能家居应用中,在远程可以通过手机或其它终端来设置诸如家中的吸尘器清洁电、饭煲煮饭、空调启动等工作,此类应用将成为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在将来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中,无须人的主动参与,接入物甚至可以通过感知外界的状态后自行响应,这些都是通过智能性来是实现的[3]。

4.互动性

物联网环境下,物与人和物与物之间可以实现双向互动,物不仅可以发送自身状态或检测到信息,也可以接收控制指令或者利用自身的智能性来改变自身状态,比如:人可以远程遥控家里的空调,车库大门可以感知主人汽车的位置变化情况并自动打门等。这不同于仅局限在人人和人机之间较小范围内交互的互联网。

5.范在性(Ubiquitous)

也可被描述为无处不在,它源自拉丁语,意为存在于任何场所。物联网不仅在连通的广度上超过了互联网,而且能够以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实现个体、群体乃至全世界之间的信息沟通。从理论上说,物联网可以将所有的物和人都接入进来;从时间上看,物联网的接入是实时、持续和动态的,任何时候物及其所在外部环境的与状态信息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获取;从空间上看,物联网的接入物能够分布任何地方,利用日益发达的移动通信,任何地点、移动或固定的状态下都可以被利用。总之,互联网的连通和影响的范围要远小于物联网[4]。

三、物联网的影响剖析

技术是人类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进步历程中所有方法和手段,包括非物质与物质两个层面。做为一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中介,其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反观物联网这种社会存在,它不仅仅是一种同时包含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新技术,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在当前对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对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文化、思想乃至于上层建筑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人类的历史上,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应用后总是会导致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科技变化对人类社会而言,属于一种人与自然的矛盾,而其中人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技术的改变对人和自然所带来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对人的影响;而后人又是基于前人所造就的“新的自然”舞台上来开展活动,因此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而言具有迭加性或加速性。当然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具备好与坏的属性的,这种判断的结论来自于评价所依据的独特视角,因而具有相当的主观性。此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是受到来自众多领域及诸多不同形态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间还存在相互的作用、反作用以及连锁反应等复杂情况,特别是同一社会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又往往导致截然不同的历史影响,故单一的根据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出简单推论则往往引起误差乃至于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实际上希望通过一种社会存在(如物联网)来分析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的。

但是对于物联网这种社会存在,通过尽量全面的、结合当前社会历史形态并理性地进行调查、发现、思考和分析,还是可以得出相对有益的结论的。正如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重大的社会变化一样,物联网将之拓展到更大的社会范围,也必将引起广泛的社会变化。以下试图从物联网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和负面两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剖析。

1.物联网的积极作用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变化,打破和改变原有构成要素或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当然,新型的社会生态中,人依旧会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如何更好地满足人这个关键要素的各种需求将成为推动物联网进步的最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物联网的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社会的发展:

(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首先,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形态下所需生产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马克思在论述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时,曾说明:“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生产关系[5]。”也即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进而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

物联网不仅体现了一种技术上的创新,它还表征了新的生产力,为新兴生产力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生产力进步必将导致生产方式乃至生产关系的变化。正如互联网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一样,物联网将带来更多的经济形态和产业,促使传统产业产生融合与变迁。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物联网大大拓展了信息化的应用层面。正如物流业提供物件跟踪服务带来服务品质提升的同时,引发了物流业生产方式变化,也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样。物联网也必将在更大的范围和产业中带来新兴的产业、导致格局的变化并促使经济出新新的增长方式。总之,关注人、引起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变,这些将成为物联网时代显著的发展特征。

(2)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

一项在英国关于“200年以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工业产品”的评选结果的第一名并不是原子弹,而是抽水马桶,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社会日常生活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正如目前装备了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电子支付系统的手机能提供诸如:目标性广告、文本翻译、公共交通支付、照片分析、定位和支付等服务一样,近期NFC正积极筹划向物联网领域拓展,这充分说明物联网必然对大众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物联网将在诸多方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其应用领域将包括所有日常生活所涉及的事物,因此也将产生全方位的变化,涉及到食品、建筑、交通、家电、安全和环保等几乎一切领域。也许将来进入酒店时,酒店就能通过身份感应器来确定应安排什么房间、准备哪些菜等;空调可自动根据衣服所提供的主人体表温度设定更合适的温度;物联网冰箱能与商店和存储的食品实现互相感知,根据存储温度要求和保质期等信息自行做出判断,甚至还能按照主人的饮食习惯来辅助确定餐盘计划。因此,物联网在社会日常生活领域内所带来的这种影响将是深远且意义重大的。

(3)对人类文化领域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它是基于物联网而产生的以物联网生活方式为主的新型社会文化生活及其相关的现象。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物联网所创造的不同于以往文化形态的新文化;二是指对物联网进行在文化的高度上进行的研究和思考。

首先,物联网延伸了人类的感知且具备一定的智能型,在这种新文化平台的巨大张力下所造就的新兴文化,它本身对于文化的传播能起到加速的作用。物这种原本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通过物联网途径,经包装并赋予其一定的属性后一旦融入互联网,其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物联网的文化传播特征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物联网平台上,利用好这个交流的平台来加大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的变化中动态把握当前文化的走势并吸取其他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倡导和弘扬先进的文化理念。

(4)人类存在方式的变化

主要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就行为方式而言,通过控制终端与物自身的自治性以实现对物品的更好利用,同时提升应用的效率并实现节能环保。聪明的物品使得使用过程更加人性化,人也将更细致地了解物,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将随之得以改变。就如同以往人们有问题往往查找书籍,但互联网普及后人们往往首先上网搜索一样,物联网时代的人们碰到问题后的解决思路也会与现在的有所差异。物联网条件下,人们所拥有的将是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全面的信息,对于决策而言,这将带来帮助,当然也会将问题复杂化。这需要人们逐步转变思维,以创造性、批判性和开放的心态来适应和征服这种新的变化。

2.负面效应

当然物联网发展带来的社会风险包括:国家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文化传播风险、隐私保护风险、道德风险等[6]。

(1)国家安全风险

物联网为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越多,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受到物联网的影响就会越依赖。物联网融入了通信网、油气管道、电力能源、供水、公路铁路、甚至是军事等涉及民生与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由于以往所用的物理隔离等强制方法来干预信息的交换方式,在物联网条件下已经不能再采用。一旦上述重要领域受到入侵,对于国家安全而言,这些关键信息的泄露必将导致严重的问题。

(2)经济风险

首先,由于当前缺少统一且完善的标准,这将可能造成低效率和管理上的难度并给整个社会带来问题,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其次,如果没有大量终端支持的物联网是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的,而让众多的“物”接入则需要诸如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与广泛的设备、人力和财力等投入,而其中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有待提高和完善。物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此时如果其出现故障,则必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文化传播风险

首先,互联网所存在的具有大量有害信息、信息被篡改、信息垃圾和信息超载等问题在物联网时代依然会存在。其次,思想文化传播领域内的人文精神也受到物联网功利性的挑战,其他文化也会借助物联网阵地进行价值观等方面的渗透,严重时会造成民族文化的危机。此外,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于文化渗透的监控措施也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可以说,物联网时代下严峻的信息和竞争压力对人们提出了知识素养、生存意志、思考能力和人格修养等方面更高的要求。

(4)隐私保护风险

如同监控可能造成个人隐私的侵犯,大量日常物品被嵌入标签后则很容易被追踪和定位,部分物品还具有将采集自身状态和环境参数的功能,则拥有或使用者的隐私在物联网条件下更容易被泄露出去。由于可能造成民众的抵制,这一问题也会制约物联网的发展。

(5)道德风险

物从属于人的特点在物联网中将被转变为相互平等的关系,大量隐私或虚假信息的传播会在人际交往中形成道德阻碍,造成彼此间的心理以及情感壁垒;物联网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定程度具有导致道德冲突并使各种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和爆发的可能。这一切都将改变现有的道德规范,善恶、美丑等概念都将被赋予新的内涵,道德面临新的挑战,若缺少了制约与规范,则可能导致道德风险。

正是由于物联网同时具有以上特点,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手段积极应对。

四、物联网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重视物联网的前期规划――应对各种风险之本

当前正处于物联网建设的初期,对物联网建设的规划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物联网应用的形态。对此问题,按照欧盟的策略则可以反问:开发物联网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其答案是:发展具有共建、共享、共有和共控为特征的物联网,建成多元化、开放化和民主化的管理机制,提倡权利和义务的公平[7]。让物联网为人类社会生活带便利和幸福,这将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上述的种种风险。

2.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中国特色按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路――减少风险的动态机制

按照提高劳动生产率、方便生活、便于管理、为全人类造福的正确发展方向,对物联网发展所带来的负面问题采取各种综合措施。现代科技的发展正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物化的人、降低生活的意义以及对自然界的贬低等,物联网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如果不仅不能为社会服务,却阻碍人类的进步,这种科技就不该发展。因此,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反对技术至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普及和教育,以此保证在发展过程中以良好的动态机制来促进物联网的推进。

3.避免总体化和集权化,建立监管体系――控制各种风险的有力武器

虽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倾向于带来总体化和集权化,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个问题。当然,如果物的信息增加,并减少使用信息的限制,其所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物联网本身的发展趋向于感知、联通和控制所有物件,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对此问题的应对策略包括:(1)从技术上保证某个物件“单元”可以被中止或屏蔽的机制。(2)实现去整体化的技术路线,其设计应该是具有弹性和柔性,其部件可以灵活组合和拆分。 (3)建立多层次、统一、监管机制和平台。

4.保护个人隐私――抑制隐私保护风险

物联网具有较强的侵犯个人领域的特点,在个人领域可采取设置,通过立法措施等,有力抑制隐私保护风险。类似的还有个人的喜好等信息[8]。当然,若在技术或在某种商业利益驱动下不受制约的行为是很容易引发隐私被侵犯和相关安全问题的。

合理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能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阶段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的各种激励和扶植政策,目的是扩大物联网对于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但是其健康发展仍需要对将来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和风险进行深入反思,针对我国的特定运用环境以全面和整体的观点来指引发展过程中的正在和将出现的种种问题,则可以避免或有效地减少对整个社会正在和将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Garcia-Morchon,O.SecurityConsiderationsintheIP-basedInternetofThings[EB/OL],/doc/draft-garcia-core-security/,2012-04-05.

[2]刘永谋,吴林海.物联网的本质、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之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11(4):36-37.

[3]刘永谋,吴林海,叶美兰.物联网社会冲击的若干思考.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13):25.

[4]欧阳友权,欧阳文风.物联网的形上之思[J].求索,2010(9):182-183.

[5]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7.

[6]叶美兰,王林林.物联网视域下的社会风险与政策监管[J].2011(13):62.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4篇

自物联网的概念诞生后,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产生了“物联网城市”的概念。物联网城市是指将城市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环境、设施、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进行感知、分析和管理的智能信息化系统,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有其特点和要素,城市主要由八个方面组成:市政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能源公用、智能家居、金融和商业、医疗卫生、工业和制造。在这八个方面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终端和信息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实现了物联网城市。

江苏无锡

无锡作为国内物联网发展的试验田,物联网的发展一开始就引起各方关注,无锡物联网发展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国家大力扶植:2009年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无锡传感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以总理讲话为契机,以“感知中国”为方向,无锡开始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目前,无锡已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中心,从根本上肯定了无锡作为物联网发展中心的地位。

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作为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基地,无锡发展物联网已有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无锡地方配套性工作也十分完备,无锡的微纳基地去年底就开始筹备,现在已经开工。而更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规划园区更使无锡物联网的发展如虎添翼。

产业各方支持:无锡的物联网发展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获得了众多高校的支持。据悉,北京邮电大学已和无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与无锡联合设立传感网技术研究院。除此之外,国内的各大电信运营商对无锡也是青眼有加,目前,中国移动、江苏省政府已确定在无锡建立联合研发机构,联手展开TD-SCDMA与传感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开发。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积极谋划参与其中。

实际应用

感知太湖・智慧水利不用亲临太湖,坐在办公室里就能随时了解太湖蓝藻及水体变化情况,这都得益于“水上哨兵”――采用传感技术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无锡新区太科园的太湖水域上,漂浮着一个水质监测浮标站。它采用GPS卫星定位,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工作电力;浮标搭载着水质监测设备,能够快速监测出湖水的PH值、溶解氧、浊度、蓝绿藻等7项水质数据,并通过GPRS将数据无线传输到后方的数据监测平台。

目前总共有15个浮标式监测站分布在无锡的环太湖水域,大体覆盖了出入湖河道和重点水域。浮标站对水质的监测不受风雨雷电等恶劣天气影响,人们在监控室内看电脑屏幕就能了解水质状况,一旦某个水域的水质遭突发污染,相关人员的手机上还会立即收到信息。目前,无锡已建成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无线传输实时数据全天24小时自动监测太湖,结合陆上屏控及环境卫星遥感,形成太湖水域“三位一体”监测体系。

隐形防盗窗保平安

无锡新安街道的花苑社区是刚交付不久的新居民小区,对于刚刚搬道这里的普通居民来说,一种新型隐形防盗窗正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安防系统让人们告别传统不锈钢等钢制防盗窗。单从表面上看,窗外并没有防盗窗,但走近了你就会发现,窗户上罩着一层薄网,由一根根相隔5厘米的细钢丝组成,一旦这些钢丝线被大力冲击或被剪断就会立即发出报警声。而与此同时,小区监控机房的房屋平面图上会立即示警,并同时在当地派出所报警系统、居民家中座机、手机等媒介上显示出来。

原来,那些细钢丝就是传感条,一旦有人入侵,就会实时报警,便于小区保安和派出所警力在第一时间出警。从消防角度来说,一旦发生火警,不像原来的栅栏窗,新型防盗窗很便于居民逃生和获得救助。据了解,这种纳入物联网技术的防盗窗,目前正在新安花苑三区3000多户居民中试点推广。

机场智慧围墙

以物联网传感技术为支撑的围界传感网防入侵系统在无锡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成为继上海浦东机场后,国内第二个物联网围界防入侵系统的使用者。这堵“智慧围墙”建在候机楼两侧各300米的范围内,乍一看,与普通的围栏没多大区别,但是,当有人靠近时,围界就会自动做出感知反应。仔细观察,围界上和3米远的地面上,都有传感器,它能判断出靠近围界的是落叶、动物还是人,还能判断出这个人是经过围界、还是想攀爬,从而做出相应的报警、警告等反应。

上海

上海已确定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嘉定是中国大陆首个“无线城市”,在推进物联网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嘉定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科研基础环境优势:位于嘉定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研发的单位,也是中国物联网标准制定的组长单位,这使得嘉定在掌握物联网发展最新动向方面较之其他地区有更大优势。

(2)通信基础优势:作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第一批示范试点区域,嘉定区是中国大陆首个“无线城市”,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集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3)上海物联网中心落户嘉定:已经成立的上海物联网中心和有望落户嘉定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将为上海市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除此以外,嘉定区现在已经制定了物联网的3年发展计划,开始有步骤的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实际应用

上海世博园

在上海世博园内,从电子围栏到车辆定位,从“移动E家”到井盖防盗,世博园已成为物联网技术的集中应用区,园内众多物件都能相互感知。游客熟悉的世博门票系统就是一张物联网,不论是内嵌高频射频识别(RFID)芯片的普通门票,还是采用有源射频识别芯片的手机门票,都能与所有闸机、预约机进行信息交流。世博会围栏区使用的电子围栏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由一个个微小传感器组织成网、互通有无,防范人员侵入和物体抛入。甚至世博园内的窨井盖都是“物联”的,井盖防盗系统利用现有的GPS和CDMA技术,可在井盖位置变化时无线报警。

世博车辆管理系统也是车与车的物联网,实现了车辆实时定位、追踪、选取等功能,历史轨迹可查询,运行信息可显示。世博车辆中的概念车已实现三网融合业务的移动化,其车载电脑系统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使乘客不仅可在车内访问互联网,还可收看IPTV网络电视,车子由此变为“移动E家”。

根据上海市制定的物联网三年行动方案,世博园区是上海物联网应用十大示范工程之一,园内物联技术将向“后世博”延伸,渗透到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精准控制农业等几大方面,并创出新的商业模式。

浙江杭州

在我国省级物联网的发展层面上,杭州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处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目前,浙江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36所、中船重工第715所等一批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军工类企业,并代表了国家水平。此外,中控科技、浙大网新、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华立集团、大立科技、银江电子、鑫诺电子、家和智能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也已成长为引领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这些都成为了浙江省迅速将物联网又概念转向应用的重要因素。

目前,浙江一些重点区域正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杭州已提出“感知杭州”的发展远景;《嘉兴市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温州也已确定乐清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实际应用

余杭启动“6+1”物联网应用示范计划一个超级管理平台,涵盖对地下管网、道路桥梁、地铁隧道、广场公园、路灯井盖、消防设施等的修整维护、快速定位、施工安全、智能调控、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而实现对市政设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这是余杭区“6+1”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计划之一的“智能市政”。

“一揽子”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标志着余杭区物联网技术推广和应用迈出一大步。余杭区抓住新技术发展契机,携手亚洲最早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的学术机构――香港科技大学,着力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打造一张纵贯全区经济社会、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的“物联网”。

公交二维码悄然亮相最近,家住杭州十五家园的刘女士忽然发现,在杭州市体育馆门口的公交车站牌上,多了个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形似迷宫的方形有趣图案。不仅如此,吴山广场、武林广场、浙医一院等杭州主城区的核心公交站点上,都出现了这个图案。原来,传说中的二维码被杭州公交用上了。今后,通过手机摄像头对这个二维码图形进行扫描,就像随身带了张杭州公交、娱乐地图,到哪坐车、吃饭,都了然于胸。

杭州公交集团和杭州移动公司联合推出公共出行二维码信息查询系统,也是国内二维码技术在公交领域的首次应用。据了解,公交二维码是利用中国移动的二维码技术,在杭州全市公交车站、公共自行车站布设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免费下载由杭州移动提供的应用软件,并利用手机自带的摄像头拍码即可到达指定的网址。

通过二维码入口,用户可以迅速浏览全市每一个公交站点四周信息的网页,获取海量信息。假如用户手机没有摄像头也没关系,发送相应短信可以收到一条链接,点击就可以访问。接下来,杭州市9000余个公交站点和自行车站点都将逐步布设二维码,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逐步构成了随时随地上网的入口,构造未来数字城市的基础。

除了方便普通市民和游客出行之外,公交二维码背后还隐含着无限商机。二维码背后的信息平台,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集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机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平台下载自己所处的地区四周商家的优惠券、获取四周商家商品信息。如何能在这张公交地图上“醒目”地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各商家争夺的热点。

四川双流相对于信息密集产业较集中的南方城市,其他地区的物联网发展也正在加快步伐。随着四川省成都市打造物联网产业的步伐加快,四川已经将双流县作为四川发展物联网的承载县,开始建造1500亩的物联网产业园。以县级单位作为发展物联网的基地,这也是四川物联网发展的一大特色。双流县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双流县打造成中国第一个“智慧县城”,并把智能水务、智能物流作为示范项目,成为继江苏、上海后中国第三个省级层面的物联网中心。

重庆

重庆作为国内领先的信息敏感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最大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生产基地和IT制造业高地,为把物联网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重庆市提出了“技术为支撑、应用为牵引、政府为引导、示范为带动”的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同时,以传感网与TD-SCDMA等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安保、智能环保、智能城区、智能医护等示范应用工程。

实际应用

车务通:通过在车上安装GPS、无线CM卡,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到汽车动向。目前,全市2000多辆出租车、长安民生物流公司2000辆物流车已安装了车务通。安装了车务通后,对于物流公司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到车辆的位置,方便他们调度使用,降低企业车辆运营陈本、提高车辆管理效率。出租车有了车务通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价器的数据采集,监控到车辆每天的业务情况,有没有绕路,是不是没有打表计费都一目了然。

电梯卫士:在电梯井顶部安装传感器,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传递到维护人员处。目前,全市已经安装了2千多台,包括住宅、商务楼。过去处理一起电梯事故耗费的平均时间是39分钟,这其中有20分钟都是因为无法正常沟通导致救援延迟,安装电梯卫士后,这个时间缩短为9分钟。传感器是一套自动系统,即使受困人员没有呼救,它也会自动发送故障信息。此外,对于质检部分而言,通过电梯卫士,可以及时了解到该电梯过去发生的故障情况和维修处理情况,这也是年检中重要的检查凭据。

山东寿光

山东省也具有发展物联网的优势,虽然信息化程度较之南方地区还有提升空间,但就物联网的发展基础而言,山东省仍处于全国的前列:电子信息产业稳居产业大省市首位,拥有实现物联网产业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传感器网络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出台RFID等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建成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无线网络和宽带覆盖率较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物联网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山东物联网的发展,为北方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市发展物联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实际应用

寿光:二维码护航食品安全

山东省的物联网发展以寿光市为代表:借助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寿光实现了对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控。寿光农民在家中就能监测大棚温湿度,农业专家可远程为生病蔬菜“开处方”。

三元朱村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已成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现在发展有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0亩,已经成为山东蔬菜的一张名片,乐义牌蔬菜也成为蔬菜的名牌。然而,和阳澄湖大闸蟹类似,乐义牌蔬菜碰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尽管乐义牌蔬菜是在山东寿光本地采用有机肥生产的无公害蔬菜,但用户无法验证蔬菜是来自哪里、是否有农药残留物,是否经过检测,检测的结果是什么,经历了哪些运输、销售环节。

物联网为当地果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检测仪可以监控蔬菜生产环节,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或者发送二维码上的号码发到指定的号码就可以接收到涵盖整个蔬菜生产、检测、物流、销售等全过程的记录。三元朱村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当中国移动给我们介绍这个项目后,我们特别感兴趣,温湿度方面的监控,大大提高了蔬菜的品质,而二维码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品牌价值,用户查验产品的流程后可以吃的更加放心,下一步,我们要在所有品种上全部采用这种技术”。演示人员手机拍下一盒西红柿上的二维码,发送至指定号码后,很快就收到了回复的短信,仔细阅读彩信上的文字:生产日期:11月23日收获,新鲜。

陕西西安

西安在发展物联网上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势:西安拥有领先于全国的最新技术;西安科研院校众多,每年都会培养出大批各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技术的科研人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在西安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企业也有140多家,其中近10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从物联网最基础的核心芯片、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到射频识别RFID、应用网络均有完整、配套的产业链,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92-01

一、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是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D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物联网被看做“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联网未来可以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替代人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

(二)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这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三)智能技术就是能够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的一种技术,它把人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被计算机所代替。

(四)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技术。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许多行业都加深对物联网的开发应用,并将物联网积极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技术会被大量应用于社会生产、管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1 云计算应用于互联网

物联网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柱。云计算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物联网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规模庞大的数据计算工作,而且在云端更改数据的处理方式更为方便,可以做到一次更改应用于多个终端;2>物联网设备自身的计算能力往往有限,借助强大的云计算可以处理海量数据。

2.2 移动互联网应用于物联网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以后,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智能化的家居生活能让物联网的应用更加具有生活化的气息,包括智能厨房,智能农业,控制遥控器,远程控制网络,自动定时和报警器等功能,让普通大众能够安装应用,更换扩展和维护都非常简单。

三、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星火燎原之势。物联网在工

业监控、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正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物联网将会惠及更多人。但是,物联网刚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标准混乱、产业链条盲目、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可是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迎刃而解,物联网将会带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不久的未来,智能化物联网的应用将无处不在,当气象感应系统预知台风来袭时,交通感应单元自动通知渔船返港,高速关闭,居民及时转移;当发生车祸时,路面监控系统可以自动通知急救,提供最佳路线,并提示来往该路段的车辆绕行;每个月公共服务系统会自动记录水电费等,然后通知户主后从银行卡中自动扣款。这一切都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铎.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与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

[3] 张天军.物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5.

[4] 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7.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6篇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智能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而是发展成为人们不能离开的工作、学习、娱乐、通信的信息中心。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参与到影视娱乐、餐饮、服务行业的活动中去。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也被贴上了二维码,只需拿手机或其他相关设备一扫描就可以查到它的原产地和各种生长信息。网络购物、在线转账、在线支付,各种网上金融服务节省了去银行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便利了生活。使用的各种智能卡,包括银行卡、会员卡,可以轻松地在相应的智能机上查看银行卡的余额信息,会员卡的会员信息和消费记录等。条码标签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产品识别信息的获取上更加容易了,在大力提倡食品安全的现在,很多吃的东西都加上了食品安全条形码,只要一扫描就能把保质期、添加剂等各种关心的问题显示在仪器上,吃到的东西更放心了。超市物品包装的条形码与收款台的智能感应系统更是节省了结算时间,不必再为排队付账而心烦……此外,物联网技术也被用于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已经投入使用的噪声探头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就是分别用来监测噪声污染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交通路口的摄像头用于捕捉路口的实时交通,辅助交警监管车辆运行状态;GPS标签用于跟踪车辆位置等。物联网还可以用来智能处理并控制物体的行为,比如依据光线强弱智能控制路灯亮度和依据车流量来控制红绿灯间隔等。

2制约因素

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纵观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应该说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是现在的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1)技术挑战,这是制约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还没有掌握物联网中的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在这个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传感器、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批量数据处理、核心芯片等技术上,仍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2)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的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还不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各行业间在融合虚拟网络与现实物体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并不统一,且不通用。(3)物联网应用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传感器上。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它的成本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的发展与推广。我国的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4)物联网产业的安全性也是一关键因素。由于我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的制约,物联网应用中有80%的芯片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这就使得它的隐私性令人担忧,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让人心存疑虑。

3前景展望

手机作为现代人的随身必需品,在过去几年里其智能化发展的速度令人瞠目,成为人们最常用联网设备。平板电脑随之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网络和信息化发展必将带来下一代互联设备的创新,而它定会超越那些传统的手持设备。物联网常用于采集数据并传递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这是它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不同之处。如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物联网的产品,但它的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物联网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只有在更多功能和更高效率上的改进才是物联网推广的基础。物联网能为日常生活提供多少便利,这是人们关心和接受它的先决条件。物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得以完善,从世界范围来看,它的发展和普及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生活还会有些什么样的改变呢?可以推想一下,电子支付和消费功能是最基本的,一旦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网络互联,首先发生改变的应该是生活环境、家居自动化、交通管理、安全防护、空气智能检测、交通路灯的智能化控制等。用来管理物联网的控制器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可能并不是单一的。例如,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可能通过触摸屏控制,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则极有可能成为控制器,用来遥控指挥整个物联网系统。近几年,物联网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一部分企业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制,逐渐向服务型发展,如金融、交通、电力、物流、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领域。(1)环保检测。国家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工业污染源监控系统,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由此看见,环保物联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的出现让人们在购买食品时更加放心,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让人们在购买蔬菜时,可以借助手机扫描二维码,由此获得蔬菜产品的认证状况等信息,山东寿光的这个系统不仅能打消人们对所购买蔬菜的许多疑虑,还能有效地打击虚假、错误信息,有效防止品牌冒用现象。(3)信息采集。物联网将用来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这主要是基于物联网的嵌入技术。在车辆内部安装上相应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信息,被无线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此实现对车辆的卫星定位、远程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参数数据的传输与报警保护等。(4)居民一卡通。近几年,会员卡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吃饭用卡、看病就医用卡、逛街购物用卡、乘车出行也用卡,每个人的手中都拥有十几甚至二十几张卡。因为现在各行业间的信息不相容,没办法相互共享信息,致使会员卡泛滥,难于管理。一卡通是在会员卡基础上的提升,基于“信息共享、集中控制”的基本思想,比如校园一卡通、医保一卡通等。(5)农村安防。如今,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成为家人和社会的牵挂,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房屋比较多,单靠老人和儿童的话,家中财产安全难以保障。物联网的发展为社会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可以在门窗处安装无线红外入侵探测器,它能够感应到潜入的不法分子并发出警报,惊走不法分子的同时还能引起家人和邻居的警惕。此外,物联网传感技术还提供了智能防火、防煤气和天然气泄露等功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4结语

生活中到处可见智能化产品的存在,这仅仅是物联网发展的一小步,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对物联网认识的不断加深,物联网的功能和范围也逐渐完善和扩大,将来几乎所有事物都要使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所有事物都会成为这个巨大网络中的一部分,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再到工作学习的各方面,无所不包。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物联网;物联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在这个信息化,产业化的时代,各企业间的竞争无比激烈,以致于许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公司相继破产,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各企业纷纷进行产业改革,将重心转移到了互联网,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减少广告费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信息量。因此发展起一批以电子商务为工具,互联网为平台的交易形式。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电子标签门票投入使用,这为我国物联网发展打响了在应用领域的“第一炮”。

一、物联网概念及简介

物联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此层面上,通过网络交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约定协议,将各种事物呈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和通讯联系,达到程序化管理的网络。物联网就是把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电子网络为基础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二是客户端不再是死板的人与人,而扩展到了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两者或多方面的沟通。

二、物联网的优势地位

(一)具有较好的赢利点。物联网将贸易的交易方式设置为虚拟的物联管理,在主流上完全符合现今互联网流行的趋势,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同时这个虚拟的物联管理系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有效的节约资源,通过虚拟的物联推动实体的物联。企业可以自由设置符合自身特有的虚拟的物联管理方式,为企业的需要调度系统和仓储提供管理。另一个赢利点是物联网的虚拟的贸易市场和交易空间,可以降低企业在车辆空驾率方面的浪费,同时也可以为贸易双方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

(二)符合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物联网是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上,通过虚拟与实物化的转接,实现了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的普及化,将电子商务运用在成熟的物联配送系统中,缓解电子商务中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这对现有物联企业的电子商务的改革也是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的,实现了国内物联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对接和完善。

(三)有效利用网络节约能源。物联网通过建立相应的物联网站,在互联网上对不同区域的物联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及时整合所有客户的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和筛选。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现实企业虚拟化的电子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订单的接收和处理。当然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达到有针对的培训,以实现企业特定的需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四)及时收集和处理信息。物联网站的的作用是收集整理社会物联资料,提炼出有用的部分,组装成有特定形式的物联经济模式,对车辆和各类物件进行特有的装配和分送。物联网站通过电子商务对交易对象进行分类,干预客户、联盟企业、物件配送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贸易进行全程跟踪和处理,以便为客户提供及时的信息需要。

(五)有利衔接贸易双方的空隙。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然成为现今的主流,物联网站也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向着潮流的前线迈进,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货运和中间商,将客户端与企业端两者建立在电子商务上,通过网络直接将两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减少中间环节的参与,降低交易不必要的费用浪费,也在空间和时间上减少了耽误和滥用,保证物联订单的速度和准确度。

三、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物联信息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两个层面的综合系统。第一个层的信息系统由一些标准的程序编码、约定协议、网络技术等设施建设组成。第二个层面则是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主要管理货物营运和信息服务等内容。当然这两者都是围绕信息收集、处理、整合进行的。而第二层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是一个制度化的服务体系,要求企业对此有合格的技术和适度的资源,在技术与资源高度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商业智能、知识管理、数据整合等高度条理化的管理。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则是处于第二个层面上,这个层面包括开发平台、运营平台和信息平台。大多的物联网站都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贸易服务,物联一词便是从虚拟网络到现实实物的转化和延伸,也是物联管理信息化的拓展。

(二)各地区的配送机构独立发展,缺少统一的发展政策和规划,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形成物联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同时降低了物联系统运作的效率,因此无论从物联行业的外部环境、法律法规,还是物联行业内的行规、制度,都需要近一步的完善,尤其在配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更需要完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这是现代信息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理所当然的也是物联网的优势所在,物联网站要求管理员对社会物联资源进行整合和对物联信息及时处理、,使客户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查询到他们所需的信息内容,供他们选择业务和服务,利于物联双方顺利进行交易。正因为物联网站的这个优势,今后的企业管理趋向性的向着物联网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这一市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我国现用的物联网站主要以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和电子化的业务操作为一体的A系统来实现管理操作的。A系统将物联管理的现行模式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衔接物联客户、联盟伙伴、物联资源三者间的空隙,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实用的管理系统,把客户服务作为经营的主要管理体系,提高现行网络的综合物联能力,让企业以主流的形式参与竞争,取得供应链的优势地位。

四、结束语

现代应急物联新技术逐渐向物联自动化技术、可视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方向发展,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支持,更相互融合,并科学、高效地运用于物联系统的各个环节。其中,预警系统、网络平台、跟踪系统是应急物联信息系统建设较为重要的三个部分,需要大力提升其技术水平。

无论从物联网的本身优势还是从电子商务的逐步应用上,物联网都占据了现今经济的主流市场。在一个可以利用虚拟网络解决一切商务问题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要在牢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准确驾驭物联网与物联网关之间的间隙,努力更新信息安全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建立起一个完整、科学、节能的管理系统,让企业在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电子商务中取得一席之地,使其成为其利润的增长点和优势点。

参考文献

[1] 赵基兴.韩中两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可能性[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06) .

[2]途鸽物联网“1+4”服务保障[J].运输经理世界,2008,(10) .

[3] 胡军华,颜娟.苏州:虚拟化物联网十年变身[J].运输经理世界, 2007,(10) .

[4] 张丽.海尔物流:家电下乡的即需即供物联网[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09,(03) .

[5] 雍岐志.邮车总站运行模式给物联网的启示[J].中国邮政, 2005,(04) .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 马克思 技术伦理

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使信息交互由人与人的层面扩充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宽广的层面,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现实和未来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人类社会始终是在出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过程中发展进步的,在构建物联网空间和谐秩序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伦理的出场,理性审视技术及其应用。马克思对现代技术及其社会影响有着深刻的理性思考,用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引导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基本意蕴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国内外技术伦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有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社会决定论(socail determinism)、技术社会互动论(tehcnology—society intearetionism)和社会技术整体论(socio—teehniquehoslim)等代表性观点。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以及技术社会互动论虽然在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上持不同的见解,但本质上都坚持技术和社会二元论的观点。马克思对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考察,是系统的社会技术整体论,即突破了以上观点二元论分析的研究框架,把技术和社会置于同一整体性结构之下,认为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建构,社会诸要素与技术的互动作用构建了社会的整体系统。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技术与社会是系统整体性的关系,技术是构建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可能剥离社会整体系统而存在,因此对技术的考察不能脱离社会整体。技术与社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建构。一方面,技术对社会具有构成或渗透作用。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的重要因素,并带动或制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道德和文化等社会要素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诸因素对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包括社会物质生产需要在内的社会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此外,马克思特别重视社会制度等社会基本要素与技术的影响作用,深入研究了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制度即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微观层面的经济制度政策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技术的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是技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伦理难题:“是”与“不是”表达的是事实判断,属于实然领域,“应该”与“不应该”表达的是价值判断,属于应然领域,事实判断由知识理性来推断,价值判断由伦理感性来辨别,实然领域与应然领域不能混淆,因此,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不可通约。②马克思则从社会技术整体论的立场,指出技术与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体,技术在应用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因与现实社会存在的多重内在联系,而被人们给予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缺乏价值判断的事实判断和缺乏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都是不存在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辩证统一于技术的实践活动中。

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视角看待技术与价值的关系,认为技术具有正负双重价值,应该把技术本身与技术后果区分开来。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技术的正向价值。马克思认为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通过变革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动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技术的负向价值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偏向,强调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不在于技术本身,进而以制度批判超越了对技术本身的批判。同时,技术也会对社会伦理起消极影响,客观上造成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和权力的集中与霸权。

技术异化及其消除途径。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也对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产生的技术异化问题进行了理性批判。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技术实践出发,以人本主义为主要依据,对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进行追溯和考察,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发展进步必然会导致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剥削人、压迫人及致使人性丧失的工具,造成了劳动异化、技术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马克思强调,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应该将技术本身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分开来。

马克思对制度的批判超越了对技术本身的批判,他指出:以资本支配技术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会导致技术的非人道效应和整体碎片化,而当工人阶级拥有生产资料时,异化和不平等将会消失,作为“类”(Gattungswesen)的人类将会在技术进步中从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消除技术异化的社会制度根源,使技术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类才能从制度和资本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并获得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整体论融通了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他认为技术服务并造福于人类应当是技术伦理的内在目标追求,然而对物质利益的无止境追求却使人类在利用技术时,缺乏对技术伦理价值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追求,直至技术的负面影响产生之时,才不得不去反思技术伦理的重要性。因此,在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给予科学和技术以伦理价值的关怀,使技术活动在道德伦理的制约下安全造福于人类。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价值思考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的正向价值。第一,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与智能处理的智能化技术,将使信息交互由人与人的层面,扩充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宽广的层面,从而突破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现实存在的信息交互壁垒,实现人类对物理世界进行及时动态的信息了解与信息控制,这将扩展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物联网技术将凝结并渗透到生产过程之中,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使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更加快捷,推动生产的自动化与社会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将刺激信息产业的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部门与商业模式,深刻地影响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目的、生产主体、生产对象以及生产过程④,这将改变未来社会的经济布局与发展结构,为人类社会提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二,促进人们思维水平的发展与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⑤物联网技术在影响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人们将实现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的物联网技术来汇集和整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各种资源,进而使人们的行为变得更加便捷智能,这也将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及时性和创造性,形成互动式、开放性、反思性和全球化思维模式;物联网技术也将促进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未来物联网时代,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伦理问题会不断出现,伦理道德已不单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亦即整个自然界都存在一种潜在的道德关系⑥,物联网技术将促进人们伦理意识的自觉,拓宽伦理道德研究的领域。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潜在的负向价值。第一,网络隐私保护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实质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终端来对各种物品上的感应器感应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聚集整合,必然会给人类提供海量的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信息,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数据监控”(Dataveillance),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使隐私问题不仅仅表现为人的隐私,也会产生“物的隐私”。物联网技术使得人与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只注重人的隐私,无视物的隐私,在物联网时代就有可能由于物品信息的泄漏而导致人的信息的泄漏和隐私的侵犯。因此,如何确保网络隐私不受侵犯,就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不得不去应对的一个社会伦理问题。

第二,伦理价值冲突问题。物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会对传统伦理价值和人性规范带来冲击。物联网技术使物处于与人平等的信息主体的状态,人与物之间固有的分野被逐渐打破,对物的伦理地位的思考将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当人们通过物传递的信息和要求来生活和工作时,物是否会取代人而居于支配和控制地位?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伦理道德的进步通常具有滞后性,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如果缺失有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容易产生道德失范或违法犯罪行为,会对诸如诚信、公平、正义等人类传统伦理道德提出挑战,带来特有的后现代忧虑。物联网技术也将打破人类原有的时空概念,构建一个由人类社会、信息世界、物理世界三元连接的、没有绝对中心的网络世界,这种将物理时空压缩化,使人类社会趋于“去根”、“去中心化”的趋势,是否会使人类陷入寻找自我方位的迷茫与价值困惑之中?因此,需要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伦理价值的自觉反思,缓解技术应用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新问题。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人本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是指坚持技术服务、造福于人类的原则,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和权利,通过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增长,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人在物联网技术面前应当体现主体性,防止物联网社会信息权利的异化。信息权利的异化是指主体所享有的用于促进自身及其他主体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信息权利,在网络社会的知识权力结构主宰下发生转向,即不但不能促进自身及其他主体的发展与完善,反而造成了主体权利的自我放弃或被自身的信息权利所驾驭。物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人为本的伦理意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与权利,通过技术的发展应用逐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使物联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术因素大于人的主体因素的伦理困境。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来源于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世界和思想文化的理性考量和扬弃,体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坚持彻底的批判精神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⑦面对物联网技术,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既要肯定这一技术及其发展的正向价值,也要看到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带来各种技术异化现象。一方面,对脱离社会整体而强调技术单方面发展的技术理性思维进行批判。技术理性片面关注技术手段是否达到目的而忽视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提升。物联网时代,在尊重和运用技术的同时,也要对技术理性进行马克思主义批判,克服片面关注物联网技术的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另一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潜在的负向价值进行反思。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忧患意识,宣传正确的物联网伦理道德,倡导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权利义务、自律他律等观念,多角度、多方位对物联网技术与现实世界的影响作用进行关注和评价,在理性批判中发现并寻求解决技术发展负向价值的具体路径,推动技术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健全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技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技术与劳动生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等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为保证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需要以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为支撑,规范社会秩序、调整社会矛盾,创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以促进社会公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物联网时代,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趋利避害的目标,需要依托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一方面,加强物联网立法规范建设。物联网立法需要理性地从宏观层面与物联网技术规范相协调,坚持整体性、预见性的原则,对物联网社会的网络隐私侵犯、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生态秩序构建等问题进行法律探讨,对政府和网络服务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法律规范,逐步构建合理有序的物联网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和个人行为的监督和调控,规范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利用,实现技术伦理规范与行政手段干预的结合,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物联网科技推动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新的技术革命,产生新的社会变革,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伦理问题。因此,需要积极以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为指导,引领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逐步解决,推动物联网技术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作者分别为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物联网产业发展与社会形态变革研究”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010JDXM033,2012SJB710019)

【注释】

①闵春发:“物联网的意涵、特质与社会价值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第41页。

②李三虎:“技术伦理的休谟难题解—走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探求》,2005年第1期,第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8,第127页。

④易想和:“物联网发展的综合影响及风险规避”,《天中学刊》,2012年第1期,第6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页。

⑥陈晓英:“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第173页。

⑦杨成敏:“论批判精神与马克思主义魅力的彰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12年第11期,第46页。

物联网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技术同时也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从互联网技术中衍生出来的,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物体感知技术来实现的,然后再利用无线网络等技术接人互联网,构造出一个真实世界的物体和虚拟空间的数字信息相结合的网络,并实现网络中物与物或者用户与物之间的通信或控制。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可以依靠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来实现,因为物联网的使用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传统的单一服务器将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就是在高级的服务器它的CPU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容量都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联网业务。因此,在开放的物联网环境中采用高速、高效的新兴计算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而这种高速、高效的计算就是“云计算”,他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计算模式,把在各地的服务器联合起来的计算方式。这三个方面虽然不是物联网全部的关键技术,但也是物联网重点需要解决的技术,它们是物理网发展和实现的关键。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但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却有统一的规定,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一)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上层,它在感知层和网络层之后工作,将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相当于是整个物联网的“大脑”,经过对信息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度,其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转换、汇集,以及用户层事件的触发等。应用层中又分出两个子层,分别是应用服务子层和应用支撑平台子层。首先是应用服务子层,它主要是把一些正常的服务智能化,就像智能家具、智能交通信号平台和畜牧业数字化等等领域。而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多用于跨行业、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

(二)网络层

网络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能够实现大范围信息通信,由各种私有网络、有线和无线网络、Internet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将感知层得到的数据传到各个地方,实现大范围内的远距离通信。

(三)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理网的最外层主要是对物理世界中各类事物信息的采集与识别,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用来感知和识别事物,它主要使用RFID和传感器等信号接收技术。

五、物联网的信息安全

物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是把真实的事物进行信息化处理,因此就会出现网络漏洞。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不断转化,物联网不仅继承了原有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时又出现了一些物联网自身的安全问题,无论物联网应用背景本身是否是安全敏感的,在构建这个物联网应用系统时一定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防护,所构建的物联网系统一旦遭到网络攻击,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或瘫痪,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六、物联网的应用发展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程度虽然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在物联网应用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目前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其中就包括传统的农业、金融业等,在现代化工业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国家的发展、公共安全的维护、各类灾害与风险的防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更加透明清晰的感知、更加全面的网络互通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

七、结束语

尽管物联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它带来的便利条件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随着国力的强盛科技的发展,早晚有一天物联网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参考文献:

[1]徐鹏,王玉珏,李健.物联网技术综述[J].软件导报,2011(05).

上一篇:物联网工程导论范文 下一篇:物联网安全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