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范文

时间:2023-03-04 10:36:51

物联网

物联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产业浪潮,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继美国推出“智慧地球”战略计划后,我国也提出了“感知中国”口号,并将其上升为战略地位。一时间物联网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的产业。

1 物联网的由来

从狭义角度看,只要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网络连接而成的网络就算是物联网范畴,与是否接入互联网没有关系。广义角度看,物联网不仅局限于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还将于互联网实现融合,最终形成人与物无所不在的信息交换。物联网目的是让所有物品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定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精髓是感知,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其中,传感网是感知的网络,是物和物的互联;移动通信网是信息传输的网络,是人和人的互联;互联网是连接虚拟信息共享的网络,而物联网是连接现实物理世界的网络。实质上,物联网是传感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三网”高效融合的产物,是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高效融合的产物。

2 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集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传感器、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按照现在业内的共识,物联网体系架构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3个层次。感知层是以EPC、RFID、传感器等技术为基础感知事物,实现信息采集和“物”的识别。网络层通过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应用层则是面向各种用户需求的应用,由个人计算机、手机、输入输出控制终端等终端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所构成的系统或专用网络,实现所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

2.1 感知层

信息感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信息来源,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感知层技术包括:统一标识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组网技术等。统一识别技术是解决对物体统一识别的问题,是进行数据收集的基础和前提。RFID技术需要解决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RFID芯片、天线、RFID中间件、标签防碰撞算法、安全认证协议等问题。

在传感技术方面,目前的传感器件是依赖敏感器件,而距离广泛应用要求还远远没有达到,解决传感器件朝着功耗更低、敏感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是现在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网络层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实现互联。感知层感知到的大量信息都需要通过网络层进行传输,才能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以达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的目的。因此,物联网要求能够充分利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应是以IPV6为基础的互联网,但不排除物联网节点能通过互联网的双向翻译网关或隧道机制与传统的IPV4终端主机通信。经过十来年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基本上能够满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需要。

2.3 应用层

伴随着物联网在不同领域中的普及,网络中的数据量将成几何倍数增长,应用层必须提高对这些数据的及时计算和反馈。如何有效的改进已有的技术和方法或提出新的技术和方法来高效地管理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将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融合、推理和决策的关键。应用层是物联网与用户的接口,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各种不同的应用,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给我们的带来便利,实现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智能化管理。例如:智能矿山、手机钱包、智能家电、绿色农业、智能交通等。

3 总结

物联网技术属于新兴的战略产业,是国家战略级的技术,其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物联网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其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物联网中海量的各种物体信息数据的融合问题;安全和隐私也将是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之一;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的继续努力研究攻克。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10年ICT深度观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39-146.

[2]胡光武,陈文龙,徐恪.一种基于IPV6的物联网分布式源地址验证方案[J].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学报,2012,3.

[3]贾凯,刘慧,王保松.物联网在我国医药流通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5,5:50.

[4]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5]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物联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化办公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物联网,企业中,学校里都经常能听到物联网一词,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究竟是什么,物联网都包含那些范畴,本文将简单的从这几方面探讨下。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概念的简单概括就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把任何物品都互联网连接起来,物联网可以称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个概念当中物品的范畴也很广,比如PC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以通过无线网卡接入互联网,也可以是很现实的物体,像家用电器,也可以通过添加网络模块等方法接入互联网,我们用户只能登入到网络当中,那么都可以通过网络与其相连接,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

因此,只需要理解2点,就能够比较好的理解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这个延伸已经到了任何的2个物品当中了。

二、物联网的主要应用

我们刚才讨论的物联网的概念,那么接下来将分析下物联网在当前的主要应用方向。

(一)城市管理的智能控制

物联网主要基于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利用传感器网络获取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和决策,能够对对象进行智能控制,并且能够分析和反馈。

我们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对公路,公交,停车场等场所监控,可以通过检测设备,在道路交口最繁忙的时候,根据车流量,自行计算调节红绿灯的时间;公交方面,构建智能公交系统,综合网络通信,GPS定位,完成智能调度,电子站牌,快速公交系统等多种智能管理,可以详细掌握当前的公交运行状况,计算等候时间,并能够实时的格局实际情况调整发车间隔;智能化的停车场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的设备对停车状况进行监控,并且通过网络将临近的几个停车场信息综合处理,都可以在当前停车场的地方显示,方便停车场管理,提升提车效率。

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理念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在建筑物内应用感应技术,时刻掌握建筑物的管理状况,并且使得建筑物利用GPS系统实时相接,能够将建筑物内的情况反映在电子地图上,比如实时的根据外界光线总动控制建筑物的照明,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在遇到火灾等特殊情况时,可以自动的控制安全通道等,采暖,电子锁,通风系统等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来控制。

(二)数字化家庭

数字化家庭简单说起来就是将家庭内的所有电子消费产品,通过物联网连接起来,可以很容易的利用一个遥控器或者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进行控制,实现电器之间的互通,能够极大的提升居住着的舒适性。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灯光,窗帘,能够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实时对家庭进行远程监控和护理,我们可以在办公室指挥家里的各个电器,比较打开热水器,打开电视的个性化节目,自动煮饭等等。

数字家庭是未来家庭生活的趋势,提高了生活、娱乐、工作的质量。

(三)智能化办公

这一点主要是应用与企事业单位里面,通过对全公司,进行无线网络的覆盖,公司内的所有终端接入无线网络当中,包含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或者有一些特殊的单片机类的终端系统,这些设备都处于一个公司内部的大型局域网内,可以快捷的进行信息交互,过程控制等等。

处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可以很快捷的视频会话,收发文件等等。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对网络施行分权限管理,限制不同等级的终端的访问权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公司为了来宾访客方便的了解公司,可以设立一些查询为主的终端,但是这一部分的终端只能够进行资料的查询,并不能上传或下载文件;同样,不同的部门的员工的权限也不相同,把公司的资料按照权限分类,这样能够提升安全性的级别,比如同一位员工在办公区和休息区接入公司网络,看到的就不能是完全相同的权限。这种权限的设定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通过对每个员工分配登录号的方式对账户进行管理,还有可以对不同的场所进行不同的权限设定,我们在办公室接入网络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在会客区或者休息区接入网络后只能享受来宾访客的权限。

智能化办公除了方便本公司的员工的工作,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应用,是当我们去到其他公司进行商务交流等业务的时候。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纸质文件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要带着一台能够接入无线网的终端即可,我们可以连入对方公司的网络内部,获取对方资源,还可以把我方的资料通过自己的终端,随时的共享给对方,这样在沟通交流上既可以方便很多。提升办公效率方面非常明显。

这类的网络里,最需要考虑是安全问题,需要对登入者实施监控,防止有人恶意的破坏,可以通过权限级别,认证等方式来加以控制和维护,比如可以应用MAC信息的感知;HTTP.User-Agent识别法,DHCP指纹识别法等等。还可以通过加入网络的场所来进行控制,加以黑白名单辅助管理。

(四)物联网还在医疗,军事,物流,教学,食品管理等很多场景下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不一一讨论。

三、物联网的认识误区

物联网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上还有些误区,有时候会把传感网络与物联网搞混,或者认为在物品上加了个传感器或接入了网络就是物联网了;或者认为物联网就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最大的引用是在局域网内实现智能管理。

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能够节省资源,提升效率,为全球的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物联网将来会越来越多的应该在公共基础设施上,将大力发展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下,将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

参考文献:

[1]代一帆.浅析物联网[J].科技咨询,2011,22.

物联网范文第3篇

独此一份

翟建国就是在河南游刃于这个行业的拓荒者。他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虽然学的并不是物联网相关专业,但在他的字眼里,凭借爱好和兴趣,多下些功夫就可以了,物联网相关的系统研发技术也是他自己自学,在不断与行业权威人士交流中慢慢成熟并做到能独当一面。

“物联网是新的技术革命,这里面很有意思,我善于研究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未知的领域。”翟建国说。

近些年,翟建国一直致力于物联网产业的研发和推广。他觉得现在是将之产业化的时候了。他认为,物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目前美国物联网“智慧全球”总投资达7870亿美元;在我国,无锡物联网2011年产值达600亿元,2012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近两年每年得到国家物联网支持资金百亿元,目前正在建设20万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翟建国迎来了“创业互联网”的一次契机。也就是在有了将物联网产业化的想法之后,2012年1月,在河南省省政府7楼会议室,翟建国和他的项目组有机会向省政府陈雪枫等领导做了他们所作的专题报告,会上随即得到了与会省政府领导的认可,陈雪枫也指示,针对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中原经济区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而专门针对这个基地,成立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翟建国被聘任为总经理。

接下来,翟建国做了一系列的项目规划和商业设想。首先,根据项目需要,在土地、资金、建设等方面,分三期完成,第一期以智慧城市民生工程作为主体投资建设项目;第二期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以配套互联网扩展应用(多个智能物流配套园区、农业普及智慧体系、智慧交通体系)作为主题投资项目;第三期全面覆盖中原经济区三十个地级城市为导向,建成中原经济区一体化的物联网网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智能物联网应用。以上工程的审批、规划、基础建设、工程建设等由翟建国和他的团队完成。

“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40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规模上可覆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三十个地级市,实现年产值近万亿元。”这样的产业吞吐量在河南现在乃至未来都是一个异数。

而对于市场,翟建国对项目的前瞻性充满信心:2012年11月工信部《物联网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到2020年国家对物联网投入3.84万亿元人民币,用来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集聚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

事实上,翟建国和他的设想“有章可循”。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国家对于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明确要求要“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推动力。现在,物联网可以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健康、家居等九大领域重点突破,与市场接轨。”翟建国说。

引爆点

做这项工作需要有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把物联网真正当成一份自己的事业,翟建国自己还会写诗并出有自己的诗集选、学过中医,精通于类风湿等关节炎的治疗,但这些他都是作为一种爱好或公益,并没有与经济社会接轨,而只把网络当作了自己追求的商业理想。

然而,最主要的是,他有着别人没有的“两把刷子”:掌控核心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耐得住寂寞,最为关键的就是前者――有将技术转化为市场生产力的能力。

按照翟建国的想法,物联网产业基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有足够的土地来承载物联网所需要的云计算,也就是信号发射系统。“第一期投资约35亿元,占地800余亩,建设云计算中心及管控中心、大企业及研发中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智慧城市应用管控中心、综合服务区、职工居住安置区及园区绿化等。”

现在,已有大唐移动、天云科技、IBM三家实力企业与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展开战略性合作,并分别在各自擅长领域投资5亿元、10亿元、10亿元。其中大唐移动占地100亩,建设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物联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所需的产品生产线,天云科技的投资、用于本项目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与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共同承建项目云基地中心,而后再联合IBM共同建设项目物联网软硬件研发及生产产业园和物联网人才实训中心。

按照翟建国的预计,项目建成后,在庞大的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基础上,与云计算相连接的感知部分,共同构成物联网的整体。

采访中,翟建国说,物联网的应用系统是庞大的,它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和数据传输与互联网形成一个超级巨大网络,实现物与物、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等。而以云计算中心紧密相连的信息识别采集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为载体,中原物联网基地进行就地建厂的方式、建立不同需求的产品生产线,形成高产经济集聚群。

蓝图划定后,翟建国和他的团队准备把智慧安防项目作为先锋提前在市场试水。这种安防模式就是通过云计算将信号定位于公司研发的产品上,通过这个发射连接平台的操控,可以将企业、用户和商铺的任何异动(非法闯入、失火、瓦斯泄漏、紧急救助)以视频片段、图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的形式告知用户,并且在报警发生时录制一段视频或一张图片发送到服务器平台上,或者保存在主机SD卡上,提高客户报警信息的安全性。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或手机,实时查看家中或企业的情况。

雏形

翟建国说,现在公司基本上还处于试运营阶段,主要是做好资金、项目之间的匹配工作。“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基地、产品与市场做好有机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第四次产业革命所迸发出的能量。”

虽然有了势不可挡的趋势,有了技术支撑,但市场是验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进一步的验证中,翟建国描绘出它的市场雏形:根据预计,就一期项目来说,该项目计算期暂定3年,建设期2年。考虑到市场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投产后第一年达产15%,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第二年达产40%,实现年产值400亿元;第三年达产100%,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这是产值估算,如何实现?翟建国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他说,以现在的进度,中原物联网基地在建设期半年内就可以向社会推广食品药品溯源、智慧健康、智能安防等智慧城市应用产品。

在产品的渠道布局上,翟建国说,河南具有世界最大的肉产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食品企业三全食品、思念食品、胖哥食品等占据全国冷冻食品70%的市场份额,可优先建立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再者,河南又是一个人口大省,根据老龄化市场的发展,物联网可服务于45岁以上1300万人的企事业老龄人口,可做智慧健康管理系统,每人每年收取365元健康管理费用,政府针对企业每人120元政府补贴。如果把以上两个物联网应用系统投放市场,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

翟建国同时举例,以国内家庭固网通信消费市场为例,假设未来每户一部电话+一条宽带+两台电脑,各自每个月固话和宽带总消费是100元,那么固话存量是4.5亿部、电脑9亿台,每个月产生的通信费是450亿元――这仅仅是家庭通信消费市场,如果扩大到个人手机范畴,市场总规模大约是每月1500亿元。而继续扩张到物联网范畴,汽车、各式家用电器,甚至住房和宠物等都包含在里面,总量与人口数相比就是十倍数的关系。

物联网范文第4篇

历届高交会都是一场科技盛宴,集中展示我国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等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未来中国科技发展、创新创业的风向标。在今年高交会上,物联网新兴产业占尽风头。

物物皆联网

物联网泛指物与物之间互连的网络及应用。十三届高交会是我国物联网行业一次权威的、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里,人们见识了这一新兴产业的繁荣。

许多物联网业务都让人眼前一亮:出门在外,只要拿起手机,就可“管控”家里的一切;农场养殖的每一头猪有多重、健康如何、在哪家超市销售,卫生部门都了如指掌;坐飞机出行、看电影、购物优惠打折,刷一下手机或依靠发至手机上的电子条码就能实现。

“这种婴儿智能管理系统,就是我们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远程监控系统。”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管理公司林小姐指着展位上最显眼处告诉参观者,这种监控系统的终端是一个漂亮的腕带,戴在婴儿的手上后,医院就可以随时监控婴儿所在位置,“可以防止在医院内婴儿被盗抱走,即使腕带被强力解除,也会报警。”

近年来,物联网在环保、电力、粮储、采矿等领域得到快速应用。

“借助物联网技术,我们的油田变成了智慧油田,煤层气田实现了智能化。”在灯光闪烁的油气田沙盘前,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黄刚正向观众详细讲解,“山西沁水规模化煤层气田已经实现了全岗位无人值守、全过程自动控制、全方位监视管理,既减少了用工,又提高了产能。”

“环保物联网就像工业污染源的紧箍咒,戴上它就不敢偷排、超排了。”在智能环保展区,国家环保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中心主任李玮说,环保物联网对企业的排污、治理情况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一旦发现污染物超标,就会自动报警,提醒企业检修、减产;如果企业置之不理,物联网会执行分级停电,迫使企业就范。

本届高交会上,各种类型的物联网展台超过了10个,关于物联网的专题论坛也有三四个,来自企业界、学术界以及中国的政府官员,都对这个话题予以关注。有预测认为,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易观国际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分别增加到15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和650亿元。

促生百亿产业

2010年,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2011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6月又修订了《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为物联网企业提供场所服务的贴息。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持续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同时,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无锡等地方政府都在投入重金建设物联网打造的“智慧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种种情况表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张建宁秘书长向记者介绍说:“北京今年投资10个亿,首先在物联网的城市应急安全方面建立示范工程。将来在计划逐渐往其他领域扩展,建立智慧北京。”他认为物联网真正的爆发期在真正进入家庭后。而业内通常预计,物联网产值将是互联网30倍。

上海证券指出,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发展。今年9月份公布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13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将取得全面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信息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上海软件产业要实现经营收入超过21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50亿元。同时,上海还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力争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比“十一五”期末翻番。

中原证券指出,国家大力支持,物联网行业前景广阔,预计至2015年国内物联网行业总产值将达到7500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产业链与资金链对接

虽说物联网在此次展会上赚足了眼球,但一些与会专家还是指出了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存在的不足。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称,目前,我国物联网企业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让人欣慰的是,物联网行业的整合正在酝酿。本届高交会上,新大陆宣布成立物联网基金的相关事宜,具体金额和持股比例不得而知。

据悉,上述基金是第一家有政府出资的物联网基金。此前有消息称,该基金首期规模约为2~3亿元,属于物联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将在物联网领域以先进技术企业为投资标的,进行系列产业整合和并购重组,旨在发掘培育中国物联网的未来巨人企业,推进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据了解,在资金投入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设立的物联网专项基金,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百亿元;重庆市提出到2015年将完成物联网产业投资390亿元、产出突破1500亿元;福建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国内物联网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但它从起步、成长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尚需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从目前来看,感知层面的技术、网络设备企业将提前分享市场增长收益。

物联网范文第5篇

合肥小蚂蚁市民菜园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农业科技大棚,从种植、采摘、配送到物流,让合肥市民提前35天吃到无公害、口感新鲜的本地黄瓜。

小蚂蚁市民菜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农业示范园内,园区内拥有100余亩自建钢架大棚,全年出产蔬菜约40万公斤,它是由合肥三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新农科)从2011年开始运营的。

三新农科与定位于农业物联网的高科技公司——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坤物联网)合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从种植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可以为合肥市民提供新鲜高品质的蔬菜,并省却中间环节,让市民能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全年不间断的新鲜蔬菜。

朗坤物联网小蚂蚁高端配送公司总经理张浩告诉记者,三新农科的创始人是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大学生,就喜欢种地,已经有10多年的农业科技生产经验。小蚂蚁市民菜园就采用了他们针对江淮气候自己研发的农业科技大棚。采用保温技术的新式大棚能让棚内蔬菜早上市一个月或者晚上市一个月。以黄瓜为例,一般合肥的黄瓜是在4月份上市,而小蚂蚁市民菜园中的黄瓜则可以3月份上市。

这种提前上市不是靠农药催出来的,而是真正靠农业种植技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监控其生长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加以调节控制,从而培育出无公害、口感良好的放心黄瓜。

小蚂蚁市民菜园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安装部署稳定、精确的传感器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态势和生长环境的自动化监测和管理,实现全程数据采集、食品安全溯源。

在种植生产环节,根据作物生长各阶段的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水肥投入,对田间作物生长数据进行分析,管理作物的生长。比如:在蔬菜瓜果的生产过程中,根据监测土壤和空气的温度、湿度、日照强度等实时传感器数据,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种类、投入数量、施肥次数,根据检测到的土壤土质等数据进行松土、锄草等日常操作。

这些数据都不是手工录入,而是通过手持设备自动监测获取实时传输的。在采摘和配送环节,各工作节点通过视频监控,将农事活动全过程的图像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进行远程管理,对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能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装运和配送物流过程中,可以对车辆的运送路线实时追踪,通过管理中心和车载终端来实现车辆的监控调度管理,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时了解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状态、货运等信息。

市民收到配送的蔬菜瓜果时,可以通过为市民提供的展示接口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查询,了解这些产品在基地的种植、生产、生长、采摘、配送、物流等的各项农事管理以及从农田到市民餐桌整个过程的信息。

张浩向记者介绍,小蚂蚁市民菜园的种植技术实现了本地瓜果蔬菜的提前上市,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小蚂蚁市民菜园的放心黄瓜已经能够提前35天上市,未来还能进一步提升。另外朗坤帮小蚂蚁做的MIS系统还能整合市场方面的会员资料管理信息,生产方面的农资规范管理信息,配送方面的包装、物流规划、客服信息,实现共享联动,使小蚂蚁配送效率提升30%~40%,成本大大降低。

运营近两年来,以会员模式发展的小蚂蚁市民菜园已经有1200多个家庭或个人会员。会员普遍反映小蚂蚁市民菜园的瓜果蔬菜口感特别好,特别新鲜。张浩介绍,小蚂蚁之前的市场运营口号是“将蔬菜做到最新鲜”,要求从采摘到餐桌只用8小时,保持新鲜;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他们正在力争做到4小时:早上6点采摘,10点钟送到会员家中。除了新鲜,小蚂蚁市民菜园还能帮助会员制定菜谱,根据家庭人口情况、口味、营养需求搭配瓜果蔬菜,省得他们为每天吃什么而操心。

除了小蚂蚁市民菜园,朗坤物联网还实施了众多农业物联网基地和项目,包括吉林金塔辣椒基地,徽王大圩徽蓝莓基地,芜湖大浦热带植物园基地和涡阳/蒙城/巢湖的大田苗情监测、海南省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宿松县水产养殖管控与质量安全追溯、黄山松萝茶叶与新安源茶叶的全程管控等项目。谈起朗坤的经验,张浩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必须将技术和市场深入结合,才能共生共赢,不断发展。

重庆北江国际机场:物联网“筑”围界

物联网围界报警系统有效降低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5.7公里围界的误报率,近三个月统计误报水平为每公里每天0.02次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用地约493.4公顷,位于重庆市郊东北方向两路城区和沙坪镇之间的丘陵地貌区。机场通航城市70余个,航线140余条。

目前,机场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航站楼中,包括人防、技防和物防等,形成了戒备森严、功能完善的航站楼安防体系,但是十几甚至几十公里长的机坪周界安防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类似某航班飞机因一只小鸟而迫降的消息时有耳闻。

一般机场通过围界来解决这类问题。所谓围界,就是机场为了维持飞行区的良好秩序,实行飞行区封闭管理,为把机场飞行控制区与外界隔离开而设置的一道安全屏障,通常由铁栅栏或铁丝网围成。

在物理屏障的基础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于2010年投入运行了物联网围界报警系统,为机场各生产运营、安全监视部门提供多种安全监控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确保机场安全生产。该系统是一套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集闭路电视监控、图形智能化处理、声光报警于一体的安防围界报警系统。

围界安防的报警方式有视频分析、张力围栏、振动电缆、激光对射、红外线、微波、传感器、振动光纤等很多种方式。其中,有些方式施工难度较大,有些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有些误报率较高。经过对这些方式详细的比较,最后重庆机场采用了有着中科院背景的泛联物联网公司(以下简称泛联)提供的“感知机场”方案,产品采用振动传感器,由泛联物联网自主研发,属国内首创。较之振动光纤、红外对射等传统围界防入侵安防技术,它在复杂环境下更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和环境自适应性等特点,并且能与其他报警系统等进行联动,高效响应,整体提高了安防监控水平,使机场安全防范关口前移,实现智能化的入侵探测。

重庆江北国际目前建设安防系统的机场飞行区围界总长度最初是11.2km,后又增加了保税区围界4.5km;周界安防报警系统中心设在位于T2航站楼内的主机房,电视墙、控制终端等设在北灯光站。围界由双层钢丝网围界构成,系统管网主干利用通信管道,沿围界敷设。智能探测器布设距离为3~6米,通过总线与探测主机通信,实时上传围栏震动数据。

系统包含了前端感知探测、智能网络传输和后台融合算法三部分。整个物联网围界报警系统可以与红外视频、智能分析两个系统无缝集成,从而在第一时间对入侵的对象进行分析,提供智能喊话和人工警告两种模式。

在后期运维方面,泛联公司副总经理梅武钢向记者介绍,泛联专门成立的重庆办事处,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提供定期维护、现场技术支持、培训和应用回访等在内的全线支持。系统运行两年多来,运行稳定,效果用户非常满意。

例如,误报和漏报间的平衡是很多机场技术人员遇到的共性问题。如果灵敏度很高,可以阻挡更多异常事件,当然安全级别也能很高,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误报,比如受风、飞机气流等影响,围界可能晃动,系统会误判别为异常,触发报警,这样的情况发生多了,就像“狼来了”喊的次数多一样,反而会让值班人员放松警惕,漏掉真正应该注意的异常。可是,也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灵敏度如果太低,那么一些侵犯事件就侦测不到了,围界将形同虚设。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重庆机场围界报警系统避免使用单一的检测手段,各前端探测器之间应能进行充分的数据共享和数据融合。此外,控制软件也能过滤风、动物等非人员入侵的干扰,有效地平衡误报与漏报。软件可以进行配置,调整联动动作,可以与视频系统、语音告警系统、灯光系统等第三方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满足飞行区安防围界报警的要求。系统还可以根据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及实际应用情况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功能配置和用户使用权限优先级控制,提供必要的动态调度控制机制。系统有效降低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误报率 ,近三个月统计结果显示,误报水平为每公里每天0.02次,而某国际知名供应商承诺的数字是每公里每天1次。

梅武钢向记者介绍,目前泛联的围界机场案例已签合同和在用数量达3个,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武汉城市自由流:智慧感测 缓解交通拥堵

武汉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每天感测、分析整合车流量100多万次,实现六桥一隧车辆收费不停车,有效缓解拥堵,交通事故下降10%~15%。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地,桥梁、隧道给武汉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近几年随着车辆数量激增,和其他城市一样,武汉交通压力变得非常大。再加上市内六桥一隧一路需要车辆停车收费,更是使得堵车成为武汉城市交通的常态。

为缓解路桥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市交通改革,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在全市范围内主要过江桥梁及隧道建设自由流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将路桥收费模式从原有的年票制改为计次电子收费,同时采用经济杠杆来治堵。

武汉市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借鉴了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交通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并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以及经济杠杆来缓解交通拥堵的新途径。

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项目需要集成上千种标准和种类不同的设备,实现多种接口统一接入,将设备通信、电子渠道、外部接口等功能全部纳入支撑平台,从而有效解决系统实施过程中大量异构平台之间的交互问题。可见,该项目要求支撑系统架构必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中创软件凭借其多年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平台优势中标成为项目软件开发商。中创软件在武汉城市自由流系统建设中采用了Loong智慧平台,借助其柔性可靠的体系架构,将国内无先例、业务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拆分为相对简单、松耦合的服务,开发并整合了DSRC(智能运输系统)、车牌自动识别、车辆匹配、误识辨别等功能,实现了随需而变的系统快速构建。

项目自2010年4月开工,2010年1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到2011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前后历时仅有15个月。

2011年7月1日,随着武汉市城市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统上线,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天感测、分析整合车流量100多万次,借助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武汉市所有途经原来六桥一隧收费口的车辆不再需要停车收费。同时缓解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也下降了10%~15%。此外,系统还连通了包括银行、电信、高速公路、公安、交管、财政等多家单位,使信息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说,该系统提供的准确、实时的数据,已多次协助公安部门获取案件线索,推动了平安城市的建设。

系统实现了对武汉市所有车辆的准确感知,能够形成一张完整的城市车联网。系统对武汉市区每天通行的超过百万辆车的超过160GB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与管理,为武汉市政府对城市长远发展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支持。

不仅如此,系统还使得武汉市借助价格杠杆来引导市民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有效缓解桥梁、隧道的拥堵情况成为可能。借助该系统对交通信息的收集分析,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费率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引导市民在出行时做出更合理的道路选择。同时,武汉市交通部门借助系统实现了计次收费,提高了收费的合理性。

物联网三问

从诞生之日起,通信行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就一直是4个 “any”——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进行任意信息的交流)。物联网让这个终极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且更令人心驰神往的是,anyone不再局限于人,而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1995年,比尔·盖茨在《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中表示,互联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接,而未实现与万物的联接。不妨效仿一下,同样以4个“any”来描述物联网——物联网实现的是anywhere、anytime、anything、anything(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物品进行任意信息的交流)。

物物相联,信息在它们之间流动,通过及时的分析处理,再反馈给每一个终端物品,如此循环往复,组成了一个多么生机勃勃的系统,这就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带着光环出现。时至今日,物联网的覆盖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而且,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它的中国特色也越来越明显,说物联网打上了“中国”标签毫不为过。在此,我们带着物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多个疑问,以求理清思路,以期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以冀见证物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舞台有多大

从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至今,已过去13年。在这13年的时间里,物联网不断演化,作为一个体系,其结构层次已经明晰。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桓介绍,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五层,分别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从每一层看去,都足以容纳诸多企业在这里大展身手,大有用武之地。

物联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回想2009年,政府明确发出发展物联网可以“早一点谋划未来,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号召。短短一年时间,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数字。

以感知层为例,该层的作用是搜集信息,就好像人的五官、四肢和皮肤,来感知和收集外界的信息。目前,感知层最常见的设备是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根据《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而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

传输层则充分体现了软硬件结合的重要性。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信道传输,基础网络设施如电信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必不可少,而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可靠传输则需要软件来保证。

最贴近用户的应用层为软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在这个层面上,软件企业应该侧重于如何利用获取的信息,对其进行智能化处理,这就与云计算平台的搭建以及商业智能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优化联系起来了。

王桓表示,根据赛迪顾问的估算,2011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王桓同时也表示,对物联网具体的市场规模大小目前没有达成共识,这是因为现在物联网产业的具体范畴并不能清晰地界定——确实,物联网所涵盖的几乎就是整个IT产业,各方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相应的数字。如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500亿元,且预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淳学向记者表示,我们不需要太过于关注物联网市场规模的确切数字,我们需要相信的是物联网产业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在这一理念的鼓舞下,脚踏实地地在各个层次发挥优势,弥补短板,以真正实现“感知中国”的美好愿景。

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优劣势都很明显。如果按层次来看,可以发现,在传感器网络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在传输层,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率都需要增强。至于在软件主导的应用层,高端软件及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

王桓则指出,目前,中国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产业链中的硬件设备制造环节企业数量较多,而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应用及开发环节相对薄弱,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比较落后,集成商多选择的是国外软件、芯片等产品。

要了解一个领域,最直观的方法是跟踪资金在该领域内投融资的动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2011年物联网投融资披露金额事件共发生62起,涉及金额达233.59亿元。其中,上市事件29起,并购事件21起,融资事件12起,涉及金额分别为151.66亿元、56.04亿元和25.89亿元。2010年~2011年物联网产业传输层和平台层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0起,涉及金额120.72亿元。由此可见,在物联网领域,资金活跃度高,而且根据资金的分配情况来看,传输层和平台层是目前资金最为踊跃的部分。

落地,还是落地

再好的概念也需要落地。

根据《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2011年版》的分析,2010年国内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三大行业位居前列。其中,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3%),规模接近900亿元;智能家居占26%,规模超过500亿元;网络视频监控市场占到15%的市场份额;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9%左右,市场规模分别约为300亿元和190亿元。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了物联网应用的九大重点领域: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实施,需要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如智能工业属于两化融合的范畴,即工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它侧重于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等环节。智能农业,涉及精细耕种及养殖,需要全程监控农作物或牲畜的生长等环节,对数据的可回溯性要求较高。智能物流,通过标签、传感器、GPS等实现物流的智能化监督管理,数据的分类、分流能极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智能交通(包括ETC、交通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等)和智能安防中,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是关键。智能电网则强调资源的配置,信息的及时反馈必不可少。收集数据量的多少决定了智能环保的效果。智能医疗对数据的可靠性传输要求极高。智能家居则需要创新的应用。

获得经济效益是企业最大的动力。物联网在中国落地,最适合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一直是业内人士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郭淳学认为,政府虽然号召力巨大,但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企业积极参与进来,特别是了解实际社会需求的企业,这样才不会出现企业被动加入而盲目跟风的状况。当然,政府的角色很重要,它能从上至下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王恒则给出了更为细致的想法。他表示,目前来看,政府推示范工程,由企业来承接这些示范工程的方式比较合适。此外,政府还需提供科研及研发资金,实打实地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4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北京市相关机构、英特尔公司联合成立“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这种政、企、学三方合作的发展模式就得到了以上两位受访者的肯定,他们表示,企业的研究偏应用层面,而研究机构的研究主要以理论为主,两者相结合,有望发掘出一些新的技术研发方向,乃至输出一些新的标准。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未来物联网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

这是教育部信息中心在2011年6月公布的数据。 “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将取得长足的发展,而人才缺口是这些领域发展物联网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的数据,智能农业领域人才缺口超过1000万,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人才缺口也均超过100万。

为此,《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保障措施,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加大力度培养各类物联网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同时,有关部门组织了物联网相关教材的编写。教育部也在今年5月份审批了80个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物联网专业。

物联网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物联网产业人才既要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又要精通具体某领域的专业知识。”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认为,物联网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至少具备四方面的特征,包括掌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特定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具备创新实践能力。

新大陆总裁王晶也认为,物联网产业需要面向全球、面向市场、多知识融合、具备应用整合能力的多层次人才。

物联网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注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据张文军介绍,按照既要培养物联网产业通用人才,又要培养物联网产业专业人才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确立了“让每个学生了解和接触物联网”的人才培养理念。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9门物联网相关的全校通选课程,开设了36门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了物联网工程硕士专业,构建了纵横交叉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人才模式创新是物联网产业创新的重要内容,这包括教材、师资、实训、实习基地以及官产学研联盟等方面。”王晶说,“新大陆就联合福州大学建立了福州大学新大陆物联网学院。”

可以说,人才是物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区别于传统产业,物联网产业发展要求的不仅是2000万的人才数量,更需要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创新。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所言:“虽然专业技能和技术对于向第三方次工业革命过渡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技术和技能,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改变,那么他们就本末倒置了。”而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同样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链接

物联网趣味应用

有听觉的衣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款新纤维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做成的衣服能够监测外界的声音,还能自行发出声音。而且这种衣服还可以实时记录演讲,或是用于监测使用者的身体状况(通过衣物上的任何一丝细线都能够测量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动情形,还可测量脑压等)。

新型动作传感器

澳大利亚三位工程师开发出新动作传感器Ninja Blocks。它可对灯光、红外线、继电器及私家车进行操控,配备加速计和测温计,并能增加光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五种传感器。它可以与多项网络应用实现无缝对接,如夜里婴儿啼哭时,灯会自动打开;用户玩Xbox Live的时候自动打开lava lamp。

产品视频播放系统

物联网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RFID;EPC

一、物联网产生的背景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Sarma、Brock、Siu创造性的提出将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和管理。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著名大学相继加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初物联网系统架构:射频标签、识读器、Savant、ONS、PML

Server。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出资正式接管EPC系统,并组成EPC Global进行全球推广与维护。与此同时,原6所大学的Auto-ID实验室转到EPC Global下的技术组,作为EPC实验室,继续对EpC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物联网系统结构: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中间件、ONS、EP

CIS。

二、物联网定义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但是,物联网概念的真正提出是在1999年,由EPC Global的Auto-ID Center提出,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称物联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并发表了年终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Internet主动进行交换;并描绘出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来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记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三、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感知、互联和智能的叠加。因此,物联网由三个部分组成:感知部分,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智能处理,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中间件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自动控制与智能管理等。

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物联网大致有三层,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在所传递的信息中,主要是物的信息,包括物的识别码、物的静态信息、物的动态信息等。物联网3个层次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是典型的跨学科技术。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网络层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调感知的网络。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有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控制等,所传递的信息多种多样,这其中关键是物品的信息,包括在特定应用系统范围内能唯一标识物品的识别码和物品的静态与动态信息。

四、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

核心关键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1.RFID技术。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实现物体识别。RFID既可以看做是一种设备标识技术,也可以归类为短距离传输技术。

2.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传感器技术是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换、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活动等内容。

3.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中物品要与人无障碍地交流,必然离不开高速、可进行大批量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近距离的蓝牙技术、红外技术和Zigbee技术。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研究是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和规划等)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将物品“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

5.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的发展理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中的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大脑,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五、结语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主要生产力”,物联网所带来的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美好愿景,是人类社会的深度信息化。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猛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成为一个万亿美元级产业。

参 考 文 献

[1]Peng Li,Wang Bingwen. Simula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iddle

ware Using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Computational Intel

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2009.1~4

[2]Morten Tranberg Hansen,Branislav Kusy.Cross-Platform Wireless Sen

sor Network Development[C].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nsor Networks(IPSN).2011.153~154

[3]Dawud Gordon,Michael Beigl and Martin Alexander Neumann.dinam: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ncept and Platform for Rapid Development

[C].Networked Sensing Systems(INSS).2010:57~60

物联网范文第7篇

在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无论是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通过一块芯片,达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相连接,实现一触即发,一呼百应。而今,人们追求的这种自由、便利的未来生活,又向现实迈进了坚定的一步。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对物联网技术的频繁关切,已使物联网这一已提出整整10年的“老话题”再次升温。以至于在普遍低迷的股市走向中,物联网板块却呈现出强劲的上扬。客观上,种种迹象的出现,缘自物联网背后蕴含的不可估量的产业价值。

2009年10月,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这一振奋人心的技术突破,又赋予物联网这一热门话题以新时代的意义。

2010年新春伊始,物联网又曝出重磅言论。北邮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唐守谦,在北京邮电大学第九届工商管理新年论坛致辞中表示,“也许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元年”。

毋庸置疑,物联网的出现将带来产业机遇,然而,发展物联网则面临更多的挑战:业务的不确定性、监管法规与治理问题、安全问题、伦理问题……等等,此外用户需求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演进,能够带来多少推动,也是个未知数。

产业使命

著名通信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告诉记者,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互联网最早实现商业化的一部分。未来互联网会走向服务互联网,而它的发展会朝几个方向:IoT物联网、IoM媒体网、IoS服务网、IoE企业网。

他说,“互联网现在能够连接电脑、手机,而向物联网发展后,就能连接更多的物体、更多的对象。这是移动运营商经常讲的M2M、机到机的连接。把现实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起来,配合互联网的庞大数据库,就可以实现从感知到认识、推理,到解决问题。”

对于物联网的定义,在美国,人们更喜欢用传感器网这个名字:在欧洲,他们则比较喜欢用物联网。“因此,发展物联网需要一个动态的、全球的网络框架,有一个标准的协议和自组织能力,以及管理物的标签,它的物理属性等相关问题。”侯自强说。

尽管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物联网在中国却获得了更大的关注。“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特别是网络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值,在全球互联网产业里面的比重非常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宝国认为,“但是,我们在该产业价值链里面体现得很小,都是在为别人打工。可以说,在公共网络领域,我们没有任何话语权。”

“如果我们在这个技术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前端,不做好谋划,就会在这个阵地上输给别人,我们还会继续失去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网络空间以及网络的生存环境会极大恶化。”陈宝国所言并非危言耸听。

侯自强认为,“中国传感器网络方面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上还是依托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示范,使用的协议也还是专用协议。”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已经看到三个运营商在此领域的努力。他告诉记者,“三个运营商都在摸索,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尤其是中国移动在过去几年就已开展了机到机的业务。”据了解,中国移动已经安装超过300万的节点,并且以每年60%的速率在增长。

商用困境

侯自强向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在南方电网和北京等地,共有100万块电表是自己抄表,江西两万台配电变压器使用无线联网遥控检测,每年节约1.2亿度电。北京、上海、辽宁现在有110万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是GPS传感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用互联网来调度。据此,侯自强推断在物联网行业,可能最早的大规模使用是RFID。

“一个最形象的说法,物联网是为地球披上一层电子皮肤,地球现在哪里热了、哪里疼了,我们都能知道。”侯自强表示,然而,美好的愿景需要有的放矢的行动来支持。在侯自强看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和应用是密切配合的。

应该说,物联网的应用几乎可以无处不在。目前它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安保、灾害预警、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侯自强表示,目前比较有示范意义的项目是,上海浦东机场的传感器网络保安系统。“你无论是穿过去、跳过去都可以被实时检测到。”

在灾害预警方面。比如中兴通讯与江西合作的山洪灾害预警工程,从2007年一期工程开始使用至今两年时间内,13个县里发生山洪灾害1700次,倒塌一万多间房,通过这个系统发送1140个预警,转移13万人,避免人员伤亡2.66人。

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在买猪肉时,可以通过猪耳朵上的射频标签(即通常所说的“耳标”),就能追查到猪肉的来源。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与农业部合作,在线耳标有10亿个,累计终端10万台。

然而,通过物联网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并非易事。“现在看来,如何与专业配合,能够不让它进入发展壁垒,可能是物联网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侯自强说,“由于物联网产业链漫长,涉及领域较多。如何降低传感器、通信系统的制造成本,才具备大面积应用的可能。”

物联网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射频识别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 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 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 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 研究的范围不同。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 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 互联网发展趋势

(1) 多样化。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 多点的搜索方式。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 绿色化。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 支持物联网。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 支持云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2]蒋林涛.互联网与物联网[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2).

物联网范文第9篇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 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研究的范围不同。 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互联网发展趋势 (1)多样化。 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多点的搜索方式。 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绿色化。 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支持物联网。 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支持云计算。 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p#分页标题#e#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物联网范文第10篇

关键字:物联网;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架构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物联网概述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999年,美国的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这一概念,当时的物联网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为核心,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构造的实物互联网。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了“物联网”的新概念。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后,“物联网”这一概念在中国迅速走红。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与物联网有关的组织,例如于2009年11月1日成立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除此之外,2009年9月,无锡市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 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

2物联网技术

在物联网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公共技术:编码技术、标识技术、解析技术、信息服务、安全技术和中间件。

2.1 编码技术

所谓的编码技术其实就是给每个对象物一串唯一的数字符号,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物,例如人的身份证号码。在这里既要对每家生产厂商进行编码,还需要对每个产品进行编码。只有对他们进行了唯一的编码,才能实现对他们的唯一识别。

2.2 标识技术

所谓标识技术就是指用不同的载体来承载这些编码。如果这些编码失去了载体,那么这些编码就不能被读取到,这些编码所代表的信息就不能被获取,要想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产品追踪等功能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物品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一/二维条码、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

2.3 解析技术

由于RFID标签中只存储了产品电子代码,计算机需要一些将产品电子代码匹配到相应产品信息的方法。在EPC系统中这部分功能称为“对象名称解析(Object Name Service, ONS)”信息服务,ONS是负责将标签ID解析成其对应的网络资源地址的服务。例如,客户有一个请求,需要获得标签ID号为“123……”的一瓶药的详细信息,ONS服务器接到请求后将ID号转换成资源地址,那么资源服务器上(一般放在制药的厂家)存有这瓶药的详细信息,例如生产日期、配方、原材料供应商等。

2.4 信息服务

上一篇:精神分裂范文 下一篇:电气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