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范文

时间:2023-12-03 02:55:10

食品检测

食品检测篇1

食品送检一般检测的内容包括:

1、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污染物质、疫病疫情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添加剂的具体用量。

3、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识和说明书的要求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食品检测篇2

1生物酶技术。在食品检测当中,生物酶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生物酶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结构与性质进行分辨,从而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能够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使人们吃到放心的食品。另外,由于生物酶技术的检测准确性与灵敏性也比较高,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食品检测的效率和效果。现如今,生物酶技术已经在我国的食品检测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免疫技术。免疫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生物检测技术,其在食品检测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免疫技术主要是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结构与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其能够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但拥有着非常强大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且还具备非常良好的再现性,这大大提高了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中所运用的免疫技术手段主要有放射免疫技术、电脉技术以及沉淀反应技术等。

3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高新生物检测技术,其非常适用于食品检测工作。生物芯片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在载体表面将大量生物分子进行有序固化,使其排列成为密集的二维分子,然后再与已标记的待测食品样品分子杂交,之后通过特定的仪器可以高效、快速地测定杂交分子的信号强度,最后分析并确定其样品中品靶分子的含量。生物芯片技术能够一次性对食品样品中的大量序列进行检测与分析,其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的操作复杂、检测序列数量较少、自动化程度较低以及检测效率比较低下等问题,在食品检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该技术成本较高,且其应用性能尚未达到相关要求,因此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十分广泛,不过我国正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4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检测技术,基于此项技术而研发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当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处理过的酶、抗体、抗原以及DNA等良好的活性物质作为分子识别器,使其与待测食品样品进行特异性结合而产生许多光、热等复合物,然后再将这些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来传播和放大输出,最后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由于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使用量少、操作简单以及检测速度快等显著优势,因此发展前景广阔。现如今,生物传感器已经在食品残余农药检测及病原菌检测等多个方面的检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获得突破性进展。不过生物传感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其稳定性不够强、使用寿命受限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因此,相关科研工作者还需要在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5核酸探针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又称为基因探针技术或者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食品检测当中,通过核酸探针技术可以对不同的基因链进行非常敏感的鉴别。核酸探针技术是基于“通过特异性结合来源不同的两条核酸链上所含有的互补碱基序列,能够形成分子杂交链”这一原理,在已知的DNA或者RN段上做标记形成探针,从而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相同的序列。现如今,核酸探针技术在对进出口动植物等的检测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主要检测的物质是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和毒素菌,譬如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等。

6PCR技术。PCR在食品检测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所谓PCR技术,也经常被人们称作聚合酶连反应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等。最初PCR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方面,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与拓展,如今在食品检测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运用到更高效率的食品检测方法。生物检测方法是当下所应用的最多的食品检测方法之一,其既操作简单、高效快捷,又安全无害,值得相关工作者大力推广。

食品检测篇3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

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实现国家食品药品质量监督保障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食品药品监督保障体系的重要技术组成环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部门是直接负责相关食品药品质量抽样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技术部门。其工作的标准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和科学性与真实性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也是保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结果真实性、合理性、实验积累、检查证实的重要数据依据。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整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保存了大量的实际检测检验工作的真实信息数据,对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能够保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

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以及足够的重视来提供支持。就目前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讲,很多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部门的档案管理明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意识上也没有注意到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认为其仅仅是进行一些资料信息的整理和统计以及存放,严重影响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水平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中对内容的分类和性质界定不够明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所有的工作内容都要做到细致和精确,并做到一起以事实为基础依据。这也就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档案范围要从纸质的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包括所有的图表、数据、图片、影像都要进行统一的电子转化。并且针对其分类也要做到清晰明确的规划和调整。但就目前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来说,其分类还在沿用传统的类别进行划分,缺少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档案信息的准确调阅和检索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三)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不足。虽然目前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但其先进程度和利用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一方面,信息设备的更新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效率也较为低下;另一方面,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设备操作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操作人才,严重阻碍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想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首先要以传统管理制度为基础进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结合,并完善制度内容,使其形成全新的管理制度,再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对制度的科学化完善和合理优化。还要严格按照相关《档案法》来进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部门内部的档案管理,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有序可依,有迹可循。此外,也要根据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要增加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建设力度和经济支持,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软件与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确保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二)增强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利用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的一大重要作用是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依据。所以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管理方式上,而是要实现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内容的科学化管理,要做到分类明确、时间准确、顺序合理、资料完整、检索信息精确简练并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内容真实有效等标准。这也就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岗位职责意识。并以此来有效规范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行为。除此之外,还要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档案的作用是对历史和有价值信息的记录和承载,其所包含的信息和数据要为现实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信息提供和为人们提供服务才是档案的真正核心价值。所以针对档案的检索和调阅必须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流程,以保证档案价值的体现。(三)切实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人们工作方式科学化,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作效率的提升。首先,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不断进行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档案保存的完善。对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部门来讲,科学稳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其次,要不断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借助信息化设备进行档案信息的梳理,让档案信息更加完整和真实,以此建立相关档案信息的数据库,以数据为核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对档案信息及时进行更新管理,将其按照内容和类别进行明确的分类、归档存储、加工。此外,要利用网络技术平台来实现档案信息的分享和充分利用,实现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而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食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关键性因素。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的管理质量是实现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证的重要科学依据。其检验检测档案的完整性、科学性、真实性是实现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基础和数据支持,也是实现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础。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从标准的制度化、管理的规范化方面着手,积极进行档案内容的明确分类和科学化整理,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设备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以促进食品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齐兵.新时代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05):98.

[2]李世翠.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问题与策略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8(02):132.

[3]许鹏.新时期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18):153.

食品检测篇4

关键词:食品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纷纷出台了各种规章措施,制定了农药使用规范同时限定其最大残留量以达到限制和控制农药的使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检测技术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就食品农药污染现状、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具体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

一、食品农药污染现状

为了保证农业丰收,确保粮食产量及其它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益,数以百万吨的各种农药施用于田间地头,虽然农业部门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标准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另外,在农药生产方面,随意生产、销售使用及管理问题严重,导致农药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国家明令禁止的一些农药仍在市场销售。导致在农业部门组织的采样检测中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由食品安全引发的急性中毒乃至死亡等问题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农药使用的混乱及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对广大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就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不合格或超标的食品严禁进入市场,从根本上杜绝其危害,保障食品安全。

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免疫分析、亲和色谱技术、电化学分析、酶抑制法及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在实际的操作使用中,人们更注重的是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检测技术的快速及易用性。气相色谱、薄层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前处理较复杂,需要配备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较高熟练程度的技术人员,时间跨度长,仅适用于单个样本的检测。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简单快速的检测技术更为人们所青睐。现介绍如下:

(一)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是一种新型仪器方法,其是在柱层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色谱发展中堪称最为成熟的技术手段。主要特点是操作简便、速度快、分离效能及灵敏度较高,应用范围也广。很多早期不能检测出的微量农药及其代谢物、降解物都能成功检出,提高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水平。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众所周知,目前农药都为有机化合物,其特点主要有挥发性低及分子量大、热不稳定和极性较强。而气相色谱分析法对于受热易分解或活性缺失的物质检测效能较低,明显不适用,液相色谱法因此应运而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在分配系数上的差异实现分离,其主要特点与气相色谱法相似,但更具通用性。

此方法几乎可以分析所有化合物,尤其对气相色谱法的缺陷起到了良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不过灵敏度不高检测种类不多不如前者,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

(三)免疫分析法

鉴于农药残留检测主要是通过微量和痕量分析等手段实现检测目的,因此,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能更准确的对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同时可以实现由单一品种农药检测向多品种农药残留成分同时检测发展的目标,提高效能。免疫分析法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逐渐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

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容量及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以抗体作为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酶等物质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超微量测定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免疫分析法在检测农药的残留分析上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世界粮农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与色谱法相比它不需要贵重的仪器,能有效简化操作过程,非常适用于现场分析,已经成为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较有发展潜力的分析技术之一。当然,免疫分析法提供的信息量不大,在多残留分析方面应用有所不足,同时其开发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四)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的发展

由于免疫分析方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重要是信息量偏小),因此,一种将免疫分析与色谱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就受到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免疫亲和色谱法就是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它基于免疫分析的原理利用色谱分析的差速迁移理论实现分离样品的一种净化方法。高度的选择性是其重要特点。液相色谱技术与免疫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其主要优势是可使整个分析方法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效率。与此同时,两种方法的联用还可以减少结构相似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交叉反应,从而使假阳性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五)电化学分析方法

顾名思义,电化学分析方法能进行快速有效、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其理论基础是利用在电化学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来加以测量和分析。其大大提高了分析的范围,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越性。

(六)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农药残留,从其杀虫机理上实现检测目的。由于这两类农药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当样品提取液中酶活性受到抑制就说明存在一定量的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可以起到定性并快速检测的目的。

(七)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这种分析技术主要是在蛋白质组水平上找出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的差异,然后再利用质谱技术进行分析,这样就能获知差异蛋白的相关数据,另外对于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来说,其非预期效应的安全性评价也是食品安全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一项复杂且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动,不同的检测手段只能起到有限的检测目的,只有多种手段结合同时大力发展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技术,力争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真正实现农药残留的全方位无死角检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茹.应重视和支持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J].Agroenviron.and Develop.1996/13(1)

[2] 郑晓东 何丹.食品中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04(06)

[3]牛文琪 王鸿梅 李建权 韩海燕 沈成银 周士康.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4005-14008 14069

食品检测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建立;应急体系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后,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问题多,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要把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

一、食品安全的内容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法制、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市场认证、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社会信用。首先是食品安全法制,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与标准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制;二是食品安全检测,建立对食品流通、加工企业进行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委托检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专项抽检,加强上市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三是食品市场认证,按照《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和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建设,并积极探索制定市场分级管理办法;四是食品市场准入,建立索票、索证、检测、QS认证、认定等市场准入制度;五是食品安全社会信用,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上述五项安全中,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市场准入是与食品安全监测有着直接联系。

食品安全监测从原料来源到上市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下:

原料来源检验检疫收购加工监督检验检疫贮存成品检验运输商品检验,在整个过程中要检验的指标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生物毒素以及商品的质量、数量等是否符合安全、健康、卫生的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二是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向社会作出“质量安全”承诺。

二、加强食品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三、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

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有1000余项。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间存在着交叉、矛盾、重复,重要标准短缺等问题,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直接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

四、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五、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对食品的安全监管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我国国情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督部门事后仓促应付,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应急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类事故的期望,更有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不畅。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中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食品检测篇6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35s启动子;Nos终止子;PCR检测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02-02

随着转基因产品市场的不断拓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食用安全性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1,2]。2001年5月,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开始实施。2002年3月20日,与该条例配套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3个法规正式施行,要求对大豆、玉米、油菜类转基因食品必须加以标识。本文以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RoundUp ReadyTM Soybean)为材料,通过PCR方法检测转基因调控元件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 s启动子和胭脂碱合酶(Dopaline syntheses,nos)终止子以筛选检测转基因食品,为市场上转基因食品的鉴定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RoundUp ReadyTM Soybean标准品购自Fluka公司。

1.2 引物:用于扩增转基因食品中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的序列为35s-f:GCTCCTACAAATGCCATCA,35s -r:GATAGTGGGATTGTGCGTCA; 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序列为Nos -f:GAATCC TGTTGCCGGTCTTG ,Nos-r:TTATCCTAGTTTGCGCACTA。

1.3 样品核酸提取:分别采用Omega生物工程公司植物基因组核酸提取试剂盒和CTAB法制备DNA[3]。

1.4 PCR反应: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10×PCR反应缓冲液5μmol/L、10mM dNTP1µL、20μmol/L正反向引物1μmol/L、Taq DNA聚合酶0.5μmol/L、无核酸酶的蒸馏水39.5μmol/L,样品核酸2μmol/L。PCR反应按94℃变性5min,接94℃30s 60℃1min 72℃1min进行45循环,循环完成后72℃链延伸7min。扩增产物用4%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提取DNA质量的比较:使用GMO试剂盒法和CATB两种方法都从大豆中提取了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所提取的大豆样品中DNA质量无明显不同。

2.2 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基因PCR扩增采用PCR方法分别对自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以35s启动子基因特异引物对从转基因大豆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条195bp带,以Nos终止子基因特异的引物对从转基因大豆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条180bp带,而非转基因大豆没有扩增(图2,图3)。表明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特异的引物对以及该PCR方法可以成功扩增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基因。

3 讨论

转基因食品具有食品的属性,其检测与食用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可行性。在转基因成分检测时,防止大量样品制备中及PCR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大量样品的PCR检测,研究准确的采样部位与简洁、快速的DNA提取方法,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基础。农业部颁布的《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一大豆定性PCR方法》中规定,在大豆样品DNA提取时,少量大豆籽粒采用液氮研磨方法。本研究比较了液氮研磨法和食品加工机粉碎法,结果表明,液氮直接研磨法费时费力,且在研磨过程中样品损失较大;食品加工机粉碎法不但省时省力,且由于粉碎杯便于彻底清洁,可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此外使用GMO试剂盒法和CTAB两种方法都能从大豆中提取了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且DNA质量无明显不同,表明CTAB法能够替代商业化转基因试剂盒提取大豆DNA。

PCR技术检测D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是当前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常用技术。本研究针对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的引物对转基因食品进行PCR检测,快速扩增转基因食品中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特异DN段,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具有极大的通用性,可用于转基因食品的初步筛查。

参考文献

[1]Ewen SW,Pusztai A.Effect of diets cont potatoes expressing Galanthus nivalis lec [J].Lancet,1999,354(9187):1353~13

[2] Nordlee JA,Taylor SL,Townsend JA, Brazil nut allergen in transgenic soybeans[334(11):688~692

[3] Lipp M,Brodmann P,Pietsch K,et al.IUPAC collaborative trial study of a method to detect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and maize in dried powder[J].J AOAC Int,1999,82(4):923~928

食品检测篇7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市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方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6244

国内刊号:11-5808/T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国内首本专注于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科技期刊.它所刊登的论文将反映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研究热点、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意于搭建中国食品安全与质量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学家探索新理论、新技术的平台;努力成为培养和发现食品安全和质量学科人才的基地,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的园地. 读者为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及教育工作者。

内容范围:

应用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食品的风险评估,各种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食品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 食品相关管理政策、标准、法律解读以及行业资讯信息。

食品检测篇8

关键词: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立的,带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是本着对人们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而进行的质量安全评定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性检测,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监管,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为更好的将这一工作发展下去,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就显的十分必要。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重要价值意义

因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现象的频发,为全球性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加大对于食品的监管力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通过用统一的检测方式和规范的检测手段,使食品检测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运用模式,从而有效的实施对食品生产至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是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化检测体系。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严重的差距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检验检测设备跟不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而言,只能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重点放置在大规模企业的食品加工出厂的最后检测阶段,特别是对于小型的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或家庭式生产工厂而言,对于其原料、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控制工作中出现空隙,致使因为食品添加剂问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4、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选取不同,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重复确认即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更增加了认定的成本费用。部委直接认定、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评价并存,如此的食品安全认定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其进行统一整合,设立综合检测机构,避免重复检测现象的出现。

三、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将开放式、竞争式、责任负责制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2、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等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重要共患疾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先进(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建设,加强源头控制,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管。合理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加强对偏远地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测机制。

4、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针对我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等涉及安全等健康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的经验,制定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结语

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避免重复检测,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晓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规划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