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23:35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篇1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7940

国内刊号:42-1694/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地球物理学篇2

关键字:环境地球物理学;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10-01

环境地球物理学是将物理学与环境科学融合起来,运用地球物理学与环境科学方法对地球环境的各种问题做出解决对策,使地球环境得到改善,使人类的生活范围发生变化,保证人类的生活不受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

1.环境地球物理学的总体概括

环境地球物理学是环境科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从而形成的具有两者特点的科学,它主要是将地球物理学中的思想和要领用作对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物质的物理性质与人类生活周边情况联系的研究。当前看来,环境地球物理学是将是拥有远景潜能的科学,它的用途很广泛,不仅包括对环境污染的监督、自然环境改变的估计,还可以对已经存在的污染现象提出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方法。环境地球物理学又叫做近地表地球物理学,它的最为明显的特色就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精密度和准确性。

环境地球物理学主要将地球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作为最主要的探索范围,根本宗旨就是将地球物理内容运用到探索和处理出现在环境科学中的各种问题。环境地球物理学是探索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物质的物理特征与人类生活有什么联系。所谓的联系是指:一,地球物理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特别是人类身体情况具有强大的作用,反之,人类在地球上做出的各种行为也会使地球物理场与地球物质产生明显的改变;二,地球的物理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改变是由人类生活的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物理学探索的方面有:地球物理场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的监督和解决,探索整个地球所发生的改变。

2.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现状

在最近的这些年里,环境地球物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它从未停止过前进与自我完备的脚步,所以它在环境的分析、监督、估计和改变等问题上起到的作用是不断增加的。与此同时,地球物理思想在能源寻找中所占的比重在慢慢变低,但是在环境方面所占的比重却在慢慢升高。根据美国1993年全部地球物理用度去向数据显示,石油与天然气勘测所占用的地球物理用度从之前的85%降低至65%;金属矿勘测所占用的地球物理用度从之前的9%降低至2%;但是环境科学项目探索所占用的地球物理用度从以前的1%上升至26%。在当前来看,对环境地球物理学的探索已经是21世纪关注的焦点,也一定会变成当代地球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的环境地球物理学在1989年得到了提议,在之后近20年里,中国的科学家对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无论是在著书还是建议提出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与此同时,环境地球物理学也得到了从事物理学研究人员的重视。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呈指数方式增长,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富足,还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环境不断的恶化,被污染的最严重的是水源与土地,但是水源与土地却是别的环境科学极少关注的,所以在中国支持环境地球物理学是很根本的要求。

目前为止,我国的环境地球物理学目前为止还是一门不太完善的科学,这里不完善不只是理论上的不完整,还有就是没有得到所应有的重视,在国外已经有了专门的机构,但是在国内却依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构,这也就要求国家增大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环境地球物理学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更加完善的科学。

3.环境地球物理学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环境地球物理学在最近的时期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地下水污染原因的寻找、监督和探索,天然的核辐射,电磁辐射,地球物理场环境效果,城市中抛弃的垃圾应该放置位置的选取和监督,干旱地区水质咸淡的观察还有环境地球物理途径的整体探索的方面。这其中最重要就是能够产生污染的物质和地球内里的物质之间的关系,还有能够产生污染的物质是否会对地球的物理场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地球环境物理学在日后的发展中将应该继续注重对地球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防护,各种地质灾害的预计和对新的地球物理科技的改进与研发等方面。

3.1 地球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防护。环境的污染是现在地球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所以如何将环境地球物理学的方法运用到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和怎样更有效的保护地球不受污染的威胁。这不仅要求环境地球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还要求科学家更加努力的将环境科学与地球物理学更好地进行改进,使两者彼此影响,研究出更加适合地球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法,使地球环境不再继续恶化,使其情况渐渐好转,焕发出新的生机。

3.2 各种地质灾害的预计。地质灾害是现在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是不可预计的,这种危险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每年死于地质灾害的人们不计其数,所以,如何更好地预计地质灾害是很需要的。地质灾害是地球发生的物理性改变从而导致地球环境产生变化,这不仅是物理学的知识也包括环境科学,所以应该更好地运用环境地球物理学内容更有效的预报地质灾害,使人们免于遭受各种大自然带来的危害。

3.3 地球物理科技的改进与研发。对地球的各种探测都需要有现代高级科技的支持,现在的高科技是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地球环境的探索的,比如说对于地震的预报还没有做到百分百的准确,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运用物理学技术,研发出更完美更精确的仪器,对环境治理或者是灾害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环境地球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科学,它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它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用它的知识去解决,用它的内涵去指导,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解决治理污染的方向,将物理学与环境科学更好地融合,使环境地球物理学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曹俊兴,贺振华,朱介寿:《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997年工程与环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侧记》,《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

[2] 楚泽涵,王小波:《地球物理学在生态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1997年。

[3] 崔霖沛:《地球物理方法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水文工程地质》,1997年。

[4] 徐宝慈,《环境工程地球物理学-一个新的前沿领域》,《中国地质》,1995年。

作者简介:

地球物理学篇3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与地壳中矿产资源的储量急剧减少的矛盾成为困扰我们地质工作者的首要矛盾。所以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大型工程基址勘察及探测、灾害预测预防等领域所涉及的科学问题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对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与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门边缘学科,其方法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等数据处理及资料解释。它主要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联合先进的计算机计算技术,将地球物理场的计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球物理场数理方程的正演计算,即由源的属性推导出场的分布属性;然后是结合物探工作仪器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各种地球物理场的数据处理及资料解释,即进行地球物理场的反演计算,由场的分布来推导源的属性;最后是依据离散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编程将测得的数理数据可视化[1]。

地球物理勘探经过长期的改革和调整,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但在如今现代科技强烈支撑的新教学环境下一些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甚至内容已经不足以完成培养创新型、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新要求。为了实现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摸索出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和目标的新教学方式就成为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就我校在地球物理勘探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一简单分析 :

1.课程设置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教学内容太多。地球物理的方法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等,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出学科的全貌,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专业教育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而课时有限,所以学生的学习任务就会很重,再加上该专业对数理基础知识要求较高,除了高数外,物探专业还要加强对《数据分析》、《矩阵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因为他们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基本工具[2]。所以一旦学生感觉到学习起来很吃力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2)相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物探教材内容的复杂,公式繁琐,所以近些年来,授课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多媒体所能提供的课堂信息量和教学效率远远大于板书,但是它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也在大大的减小,就会出现关掉PPT就不清楚授课内容的现象,所以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

(3)在授课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理论的推导,而缺乏与实际的工程物探实际相联系,特别是学生缺乏对物理场建模的训练。学生学习了物理场的正反演课程,却往往难以将物探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恰当的数字模型进行求解和编程。

(4)地球物理勘探在授课过程中,几乎每一种物探方法都安排有实验教学,但这些实验教学绝大多数属于验证性类型,相对来讲,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参与的积极性。

2.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

具体提出下列具体改革建议:

(1)由于地球物理勘探课程众多,涉及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强,所以在跟不一样的专业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其学科特点和以后工作中所涉及的方法做有区别的对待,突出他们的专业特色。比如,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的同学,相关的勘探方法基本都有所要求,特别是重磁电震这四大方法,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曲线类型、以及异常解释基本要做到信手拈来;但是对地质工程的同学来说,他们并不具备地球物理专业的数理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避免把重点放在烦琐的公式推导上。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当体现地质工程专业物探学的“一专多能”,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一专”和“重点”是指物探课教学应突出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多能”和“全面”是指兼顾其他领域的工程物探,并了解资源和矿产方面的物探知识[3]。

(2)将教材中的理论、程序计算、资料解释重新编排,即把物探的理论知识集中在一起,便于将每种方法进行比较;将原来的计算方法、程序设计等课程组合成数值计算。将原来分散在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课程中的数据处理及资料解释内容组合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该课程讲授各种地球物理场的识别、划分,讲授各种类型的地质体特征识别技术。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如加强实验室建设,先进实验室的建成,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实践能力;再如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正如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为实际的探测工程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没到过工地去体验,那么学生容易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而野外实习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教学科研活动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结束语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材内容的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做到与时俱进,不仅教学内容要及时地更新,而且要和时事紧密联系起来,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教改研究,确保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及现代数学的最新成果,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方根显.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群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73-275.

[2]阮百尧,沈云发,朱晓媚等.挪威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对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的启发[J].中国地质教育,2004,(3):77-79.

地球物理学篇4

(f0002)《地球物理学进展》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无

特约专稿

(531)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技术及其应用 李家彪 方银霞 吴自银 唐勇

空间与固体地球物理学

(540)imf北向时磁层顶重联的模拟研究 郭九苓 沈超 刘振兴

(545)不同尺度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漂移特性的观测研究 郦洪柯 宁百齐 李国主

(554)中国不同纬度城市群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 郑益群 贵志成 强学民 曾新民 江志红

(570)太阳轨道运动长周期性韵律的成因 刘复刚 王建 商志远 郑一

(579)弹道扰动引力无奇异性计算模型的建立 刘晓刚 吴娟 姬剑锋

(585)航空重力数据样条平滑滤波试验研究 王静波 熊盛青 郭志宏 周锡华

(590)金星地质特征及主要科学问题 李泳泉 邹永廖 郑永春

(599)gps展示的中国大陆主要相对变形特征及强震活动研究 薄万举

(607)断层同震滑动的实验模拟——岩石高速摩擦实验的意义、方法与研究进展 姚路 马胜利

(624)青藏高原-天山大陆内部地壳变形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卢双疆 何建坤

(633)华南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刘琼颖 何丽娟 黄方

(648)低频事件类别及特征分析 邓津 刘琨 李少华

(658)高阶交错网格非稳态相移叠后深度偏移 周竹生 李渊

(664)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模拟中边界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的比较研究 何彦锋 孙伟家 符力耘

(679)物理模型实验中一种特殊震相的分析讨论 杨正华 王保利 黄翼坚

(687)介质非均匀性参数对散射波包络的影响 范小平 杨从杰 李清河

(695)基于改进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进行区域烈度速报 申文豪 仲秋 刘博研 史保平

(706)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 张红才 金星 李军 韦永祥 朱海燕

(720)叠前地震数据弹性参数反演及反演策略浅析 成谷 张宝金

(727)地埋钢缆对宝昌台地电阻率干扰的定量分析 解滔 卢军 李美 王中平 王亚丽

(735)地磁场水平梯度及高空地磁场的计算与分析 冯彦 蒋勇 孙涵 安振昌 毛飞 柳士俊

(747)伊犁风成黄土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 李传想 宋友桂 强小科

(754)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三维正演研究 李建慧 朱自强 鲁光银 曾思红

应用地球物理

(766)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综述 杨午阳 王西文 雍学善 陈启燕

(777)利用最小二乘自适应滤波实现绕射波分离 李学良 孙晨 袁义明 杨长春

(785)多道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压制表面多次波 石颖 王建民 井洪亮 李莹

(793)高精度重磁电资料在伊犁盆地巩乃斯坳陷基底岩性岩

相识别中的应用 王耀辉 姜忠诚 石东阳 朱传庆

(800)微地震监测定位精度分析 尹陈 刘鸿 李亚林 巫芙蓉 何光明 陈春华

(808)大间距深度-时间约束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 董相杰 严萌 王双喜 勾永峰 李克臣

(815)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王开燕 徐清彦 张桂芳 程某存 李培海

(824)岩石孔喉道中表面粗糙度对油水两相流动的影响 陈萍 陶果 董明哲 孙华峰

(830)正演方法识别滨里海中区块盐下真假构造 许先华 张静 杨勤林 洪亮 李国斌

(838)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测井评价技术综述与展望 赵军龙 曹军涛 李传浩 王轶平 李坪东 白旭 何小菊 蔡天含

(846)wheeler域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谭绍泉

(852)l-bfgs算法在反演谱分解中的应用研究 周家雄 张国栋 邓武兵 张国栋

(860)地震属性质量控制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赵玉莲 王宇超 王振强 苏勤 李斐 赵玉合 张小美

(869)角度域叠前时间偏移振幅补偿方法 卢宝坤 张江杰

(874)浅淡地层基准面对沉积相迁移及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北部杏13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于英华 袁红旗

(882)分频混色技术在高精度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姜秀娣 翁斌 刘亚茹 赵伟

(889)非震物探方法在南方油气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艾斯卡尔 吾守艾力 梁生贤 李华 李富

(899)砂泥岩储层间距变化对地震属性影响分析 赵虎 尹成 彭达 鲍祥生 张春峰

(908)测井数据岩性识别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刘明军

(914)重磁对应分析技术在缅甸x区块的应用研究 赵汝敏 朱光辉 柏冠军

(920)基于碳酸盐岩孔隙结构预测孔隙度方法研究 高刚

(928)缝洞型储层随钻测井自适应有限元法数值模拟 刘得军 马中华 张颖颖 闫景富 艾清慧

(937)复杂断块油田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刘爱群 陈殿远 李林

(945)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预测 蔡刚 杨子玉 李双文 陈启艳 姚军 张兆辉 杨帆

(952)纳米瞬变电磁法在探测浅层铁矿采空区的实验研究 包乃利 刘鸿福 余传涛 李月雷

(958)地震槽波动力学特征物理-数学模拟及应用进展 皮娇龙 滕吉文 杨辉 刘国栋 李建新 李松营

(975)煤岩摩擦电荷感应规律分析 唐治 潘一山 李国臻 赵扬锋

(980)基于改进振幅衰减常数的无线电波透视层析成像研究 刘鑫明 刘树才 姜志海 刘英 杨光 易洪春

(988)南海地热研究综述 唐晓音 杨树春 张功成 梁建设 单竞男 庄维伟 胡圣标

(998)大陆边缘热状态研究进展 雷晓 刘绍文 蒋学鸿 曹萦 王华玉

(1013)南极大陆及其周缘海域重、磁异常特征及区域构造分析 杨永 邓希光 任江波

(1026)线性拉东域预测反褶积在海洋多次波去除中的应用 赵昌垒 叶月明 姚根顺 胡冰 庄锡进

(1033)南海北部无明显bsr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研究 杨睿 吴能友 白杰 苏正 梁金强 沙志彬

&

nbsp; (1041)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沉积物的电学特性实验 陈玉凤 李栋梁 梁德青 杜建伟 吴能友

(1048)天然气水合物冷泉和气泡羽状流研究进展 李灿苹 刘学伟 赵罗臣

(1057)低频地质雷达新技术在滑坡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王春辉 查恩来 田运涛 连晟

(1064)位场向下延拓的法方程lanczos方法 张志厚 王瑞赛

地球物理学篇5

【关键词】银洞坡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找矿标志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探明的一处特大型热液型矿床,区域上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北秦岭褶皱带中,构造线多呈北西西向延伸。该矿床目前正在开采中,为了进一步探明深部资源,扩大矿床规模,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于2011年设立了“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深部及预查”项目。此文旨在总结该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物化探找矿评价标志,以期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借鉴。

1 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桐柏地区处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结合部位,秦岭造山带东段核部。以龟―梅断裂为界,以北为北秦岭地层区,以南为南秦岭地层区。北秦岭地层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秦岭岩群、蔡家凹岩组、二郎坪群和歪头山组;南秦岭地层区主要出露有龟山岩组、南湾组等。龟山岩组、秦岭岩群、蔡家凹岩组和歪头山组为Au、Ag多金属矿的赋矿层位,二郎坪群为Cu、Zn多金属矿的赋矿层位。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岩片和边界断裂的北西西向相间排列。具区域性、分划性、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边界断裂主要有桐-商断裂、龟-梅断裂、大河断裂等(图1)。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从元古宙到新生代有多次活动,本区与成矿有关系的主要为中生代岩浆岩,如老湾花岗岩、梁湾花岗岩等。唐河常湾-东塔院铜镍矿分布于南阳盆地边缘,铜镍矿床主要与扬子陆块北缘周庵超镁铁质岩体有关。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边界断裂两侧的构造岩片内,它们具有集群成带分布特点,其生成分布受地层、岩浆岩、构造的多重控制。

1.2 矿区地质特征

银洞坡金矿床位于桐柏县北部,属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北亚带,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展布。西部有破山银矿,中部为银洞坡金矿(图2)。

矿床出露主要地层为上元古界歪头山岩组中部及第四系,岩性岩性以二云变粒岩、白云变粒岩、二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二云变粒岩、白云变粒岩为主,矿床控矿构造以朱庄背斜(形)为主干构造,与背斜(形)伴生的脆性共轭逆冲剪切带、韧―脆性层间剪切带及派生的羽裂、拖曳褶曲和旁侧左行、或右行的脆张性断裂是矿床内的主要容矿构造。此外在背斜轴部和两翼还发育一系列成矿后期的逆冲断层、平移正断层。矿体的空间分布严格受歪头山岩组中部含矿层第二、三岩性段(Pt3W22、Pt3W23)和赋矿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在矿床东段主要工业矿体呈鞍状、似层状,分布在Pt3W22的厚层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内,及朱庄背斜(形)转折端,倾伏端的虚脱部位中。赋矿岩石为硅化碎裂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矿体顶底板多为变粒岩,次为绢云石英片岩。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和黄钾铁矾化等。此外,在整个矿床中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蚀变均很发育,但与矿化无明显的相关性。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他形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结构、碎斑结构、揉皱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皱纹状、蜂窝状、皮壳状等类型。

矿石中的金以自然金和金银硫化物为主,含微量针碲金银矿。

1.大栗树岩组;2.歪头山岩组上部;3.歪头山岩组中部;4.歪头山岩组下部;5.燕山晚期似斑状花岗岩;6.加里东期黑云斜长花岗岩;7.斜长片麻岩(变形花岗闪长岩);8.混染带(石英闪长岩);9.上含矿层;10.下含矿层;11.大理岩;12.朱庄背斜(形);13.断层;14.挤压破碎带;15.工作区范围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1 物性特征

本区地(岩)层和岩浆岩物性参数值见表1、表2。

由表可知:①地层中磁性、电性和岩石密度参数值,以桐柏山杂岩和龟山岩组最高,秦岭岩群、歪头山组、二郎坪群次之,新生界最低。②岩浆岩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的磁性和岩石密度值依次由高到低,电阻率值由低到高,极化率值由高到低;碱性岩磁性、电性、密度均表现为低值。③根据区域地(岩)层物性特征,反映出三个磁性、密度界面:桐柏山杂岩与其北的南秦岭地层之间,二郎坪群与新元古界之间,以及其它地层与新生界之间。由于这些界面的物性差异,区域磁场、重力场呈带状,并受构造及岩浆岩侵位控制。

2.1.2 重力异常特征

1∶25万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图3)上,桐柏地区处于区域重力高值区。刘山岩铜锌多金属成矿带分布在二郎坪群中,原岩为一套海相喷发的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密度大,表现为区域重力高值区。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表现为重力低值区,该重力低值区在西部包括了桃园花岗岩体、梁湾花岗岩体、破山大型银矿、银洞坡大型金矿,向东延伸至朱庄以东。推测深部应有与桃园及梁湾岩体类似的低密度酸性岩体。

2.1.3 航磁异常特征

桐柏地区在1∶25万航磁T平面异常图(图4),各个构造地层地体之间的聚合带多表现为北西向线状延伸的梯度带,表明各构造地层地体由于地层、岩石组合的物性差异,控制区域磁场和磁异常与区域地(岩)层走向一致,呈北西向条带状分布。最大值大800nT,最小值为-402nT。刘山岩铜锌多金属成矿带分布在二郎山-吴城正磁场异常带上,南北宽约4千米,东西长40及80千米,对应地层为二郎坪群的刘山岩岩组、张家大庄岩组和大栗树岩组。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处在二郎山-吴城正磁场带北东侧的负磁异常区中,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对应地层为歪头山组,其磁化强度较上覆的二郎坪群低出一个数量级。区内金银多金属矿化与中酸入岩,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但花岗岩的磁性变化较大,从较强到较弱均有,与金银矿化关系密切的岩体(SⅠ型)具有一定的磁性。

在1∶5万航磁异常图上,工作区北部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为低值或负值异常区,南侧的带状负值异常带,是由二郎坪岩群张家大庄岩组内含铁石英岩引起的正磁异常带的伴生负异常。张家大庄岩组南倾,地磁场磁化方向北倾,其北侧应伴生负异常。推测可能有隐伏的酸性岩体引起。工作区南部老和尚帽金银铜多金属成矿带表现为低的正值场,场值一般在100nT±。其北东侧以大河断裂为界,对应刘山岩岩组为二郎山-吴城正磁异常带;南西侧以松扒断裂为界,对应老湾花岗岩体为老湾负磁异常带;边界断裂对应的航磁等值线均为100nT±。在本区低的正值场中平行发育二条正磁异常带,异常最高值均为400nT。其中北带对应秦岭岩群中柳树庄超基性岩带,从伴生负异常特征来看,该磁性岩带由向北缓倾的无根超基性岩块组成,推测南带为秦岭岩群中角闪质岩石或隐伏超基性岩带组成,磁性体延伸稳定,倾角近于直立。南、北正磁异常带之间的0值线对应桐树庄―老虎洞沟构造岩浆岩带及地球化学异常带。

区内重力异常梯级带与航磁不同分区界线或0值线,对应地球化学异常带或构造―岩浆岩带的展布,初步发现银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在重力鼻状突起旁侧的凹陷部位,反映构造及酸性岩浆岩发育部位对成矿的有利控制。

2.2 矿区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2.2.1 岩(矿)石电性参数特征

银洞坡金矿床矿石为含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及金银矿物的炭质绢云石英片岩、硅化绢云石英片岩及硅化变粒岩。矿石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金属硫化物含量5~16%,以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等。上述与金属硫化物的密切共生关系使矿石具有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如表3所示,矿石(原生)极化率平均值达21.9%。最高达65.4%;电阻率平均值仅为20欧姆・米。而围岩除石墨化绢云石英片岩外,极化率平均值

炭质绢云石英片岩是矿区的主要容矿岩石。岩矿石电性测定结果表明(见表3、4、5):含矿岩石与一般含炭岩石的电性特征不同,属中等电阻(ρ=507欧姆・米)。弱极化(η=2%),且与矿区其它不含炭岩石无明显电性差异。

2.2.2 矿区激电异常特征

矿区通过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共圈出6个激电异常,总称银洞坡异常带,编号Dn34~Dn39(图5)。异常共有的特点是:形态规则,连续性较差,多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自北西―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异常幅值一般大于8×10-2,视电阻率小于300欧姆・米。Dn37、Dn38分布于东段,幅值高,规模大,与东段主要工业矿体相对应;Dη36分布在西段,与激电异常中心重合、有高阻(800~1800欧姆・米)脉状矿体,反映西段矿体是硅化较强的高阻、高极化率地质体;Dn34、Dn35、Dn39分布于矿区南部的郭老庄陈小庄一带,在异常范围内,已发现有金银矿化,并已圈出工业金矿体。

两种不同极距联合剖面结果(图6)反映出明显的视极化率反交点与视电阻率正交点。视极化率反交点西南侧所夹面积大于北东侧,表明矿脉群总体向南西倾。中梯ηS异常峰值、联合剖面(ηSA、ηSB)反交点位置与浅部或出露矿脉群顶部部位基本吻合。

为推断矿体产状,利用0线剖面中三个钻孔资料,对视极化率异常进行了类磁选择法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原则上要求围岩与矿体导电性相同,而矿区矿体电阻率低于围岩,电流密度也高,使极化率增强。故在计算中适当提高了矿石极化率值,即剩余极化率取50%,围岩极化率取1.7%。假定矿体为深部变缓的两个倾向南西的厚层状矿体,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一致(图6)。从而推断矿体深部变缓,延伸较大,钻探已证实。

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本矿床由数十条密集产出的矿体组成,每个矿体均伴有原生地球化学异常,两者同受构造破碎带、背形褶皱和地层岩性的控制。综合大量成果图与研究结果认为,本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点主要是:异常在三度空间,主要分布在上元古界歪头山岩组中部第二岩性段(Pt3W22)和第三岩性段(Pt3W23)内,并与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及变粒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密切相关,异常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矿异常在地表、各中段及剖面上均呈带状平行排列;单个异常形状较规整,规模大,主要成矿元素的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清晰,浓度梯度变化明显,异常元素组分较复杂,多种元素异常紧密套合,且具有一定的组份分带。

本次以155米中段异常图将异常由北向南划分为以Au、Ag、Pb、Zn为主的三个矿异常,编号分别为Ⅰ矿异常(1号矿体异常编号)、Ⅱ矿异常(2号矿体异常编号)Ⅲ矿异常(3号矿体异常编号)。通过对这三个主要矿体的异常剖析,进而总结矿床异常特征。

3.1 异常元素组合

确定异常元素组合的主要依据为:

3.3 异常强度及浓度分带

组成矿体原生异常的各元素不仅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而且在异常内呈现有规律的浓度变化,由浓集中心至边缘浓度逐渐递减。元素异常浓度的高低与矿体的贫富及其距矿体远近密切相关。

元素异常浓度分带,按照anT的原则(其中a取25之间的数值,T为异常下限,n等于02),划分为反映不同矿化程度的外、中、内带三个含量级别,以利研究原生晕内部结构。矿床各元素异常浓度分带列于表10。

综上所述,矿异常中主要组合元素的浓度分带不仅从量上反映异常组分的强度特点,而且其含量变化趋势将有利于异常组份分带的确定。相对于主要组合元素,而次要组合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则不明显。

3.4 异常组份分带及分带序列

矿体原生晕的组份分带是指各成晕元素在空间上浓集位置的差异表现。元素分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多种元素的异常分布特点及相关关系直观的显示其分带性;再就是采用分带指数(B・C格里戈良)计算方法确定。

3.5 元素比值的指示意义

由表11可见,各元素对、累加晕及累乘晕比值从矿体前缘至尾部呈明显的变化规律,由前缘至尾部比值依次递减。利用这种变化规律可用来区分矿与非矿异常或判别矿体(异常)的剥蚀程度。其比值愈大,表明矿体(异常)剥蚀程度愈浅,或预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

4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

根据银洞坡金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系统背景要素分析,其地质和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见表12,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列表13。

5 结语

地球物理学篇6

(1)南岭花岗岩重力场特征与找矿意义 刘鹏飞 刘天佑 陈国雄

(7)高精度磁测在沉积型磁铁矿区的找矿效果 余越星 罗润林 张艳国 高柱

(11)高精度磁法在江西永吉地区磁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聂文昌 周栋良 黄临平

(15)stft与fir在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何腊梅 王宇航

(21)巷道围岩失水特征电磁法测试与分析 苏园鹏 张平松 吴荣新

(24)时间域瞬变电磁法重叠回线装置剖面测量异常表示和判读 刘松 赵俭文 严易会 黄明景 黄波

(29)井地密集阵列三维电阻率服化率观测方法的理论模型研究 农观海 黄俊革 高文立 林振洲

(35)水淹层测井评测方法在鄯善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王娜 句振伟 王汉军 职玲玲 徐锐

(41)示踪相关流量吸水剖面测井技术 王中涛 秦民君 李文忠 鲍广泉 张杰 戴家才

(46)地-井断面口正演模拟研究 张艳国 吕玉增 刘正 赵洪鹏

(51)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及应用 庄祖垠 麻志国 王志亮 王征

(57)大功率激电在福建建宁某铀矿勘察中的应用 罗强 金和海 龚育龄

(62)非一致性采集资料地震振幅属性分析 阳和华 桂志先 汪勇 谢晓庆 王柱华

(66)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张京思 王明臣 李瑞

(71)提高黄土塬地区地震波激发质量的几点认识 卢湘鹏

(76)瑞雷面波勘探法的资料处理与解释 徐元璋 高桥松

(81)基于k—l变换的微地震资料去噪的分析及应用 张旭亮 桂志先 王鹏 毛庆辉 曾隽

(85)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研究 吴东国 刘百红 孙成龙

(91)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薄储层预测技术在胜利探区的研究与应用 张娟

(95)套后成像测井仪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范文同 刘冬妮 陈胜 蔡德洋 王华伟 田隆梅 王志民

(99)矿井工作面地质异常精细探查方法技术研究进展 程刚 张平松 吴荣新 郭立全

(107)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赵晓博

(111)综合物探技术在邯郸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 刘振华 李世峰 杨特波 齐朝华 牛永强

(117)综合物探法在地基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刘垒 雷宛 蒋富鹏 陈思宇 喻汶

地球物理学篇7

一、第一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由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发挥照黑与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黑暗方面的半球,是夜晚,即阴;反过来讲,向着太阳方面的半球,是白天,即阳。地球始终不断地绕阳绕阴自转一周公转一周,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始终不断地供应地球阴和阳两方面的能源是离不开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阴与阳和阳与阴的关系异性相吸

先后阴与阳异性相吸使地球转动阴(雌性)阳(雄性)

黑暗方面供应地球冷源向地球阳面运动

地球动力: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一直始终不断地供给地球热源和冷源,成为地球始终不断地绕阳绕阴自转一周公转一周的动力。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图(一),有两种关系式

一种关系式,阳与阴异性相吸,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阳源和阴源,即:先(阳)后(阴)形成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使地球自转公转,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若离开了阳和阴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地球便不能自转公转。

反过来讲。

二种关系,阴与阳异性相吸,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阴源和阳源,即: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使地球自转公转,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若离开了阴和阳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地球便不能自转公转。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自转一周,有两种关系性。

一种关系性先(阳)一天,后(阴)一夜,即:先(阳)后(阴)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自转一周

二种关系性先(阴)一夜,后(阳)一天,即: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自转一周。

1.若地球单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太阳是颗恒星,是不移动的,如果地球单靠太阳的引力――拉、拽,绕日公转,地球最终会因太阳的引力国强,地球便形成(行程)靠近太阳,为地球不可能始终与太阳一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迟早将会结束地球运动的生命力。

要使得地球于太阳一周直接按绕日公转,则必须使地球和太阳一周之间保持这稳定的距离。免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由远渐近靠近太阳的关系。即在同一原理(原理、椭圆)下,则必须对地球之间具有两方面的条件,即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互配合对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2.作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对地球之间所持的引力推力种种关系的分析

(1)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若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与地球之间,仅有太阳方面的引力(拉力)和黑暗方面的推力,将会加速地球一直形成(行程)向太阳方面靠近,而远离黑暗方面,即很快结束地球运动的生命。

(2)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若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地球之间,仅有黑暗方面的引力和太阳方面的推力,将会加速地球一直形成(行程)向黑暗方面靠近,而远离太阳方面,即很快结束地球运动的生命力。

(3)若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与地球之间都是引力(拉、拽),而无推力。地球便不能自转公转

(4)若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与地球之间都是推力,而无引力(拉、拽)。地球便不能公转自转。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线引力推力,控制地球绕阳绕阴自转公转方向,并是地球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第二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所表示的行程原理(圆理、椭圆)下关系。即:形成相同原理(圆理、椭圆)下相斥,先(阴)后(阳)行程差异相同原理相吸。0°、90°、180°和180°、90°、0°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连续的,是一整体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一周角度,0°、90°、180°和180°、90°、0°,递增转化为递减,为太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

图一,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角度0°、90°、180°和180°、90°、0°,由B、D、A和A、C、B递增转化为递减,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相等,公平。这样的角度数理:由小数到大数,和由大数到小树,其和太阳方面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与竖向引力推力,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小数到大数和大数到小数)即由B、D、A和A、C、B递增转化为递减,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由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相互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握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增与递减,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形成(行程)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

相吸。0°、90°、180°和180°、90°、0°。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其和数据的数理有关。即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配,其数据的数理由多(大、长、重)到少和由少(少、短、轻)到多,阴递减和阳递增,并行不悖,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否则就不相等,不公平,不平衡。

夜昼等长,即阴、阳砝码各720分钟,12小时。夜昼等长,即阴、阳砝码各720分钟,12小时。图一,简图代入椭圆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中心绕日公转,从0开始自转一周,推进1°天,公转一周(一年)360°天。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太阳B至A和A至B直径直射点90°,其所表示的形成(行程)原理(圆理、椭圆)0°、90°、180°和180°、90°、0°,递增与递减的关系,为前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地球中心从0开始自转一周推进1°天,有B至D至A公转半周0°90°180°(即0天90天180天)和A至C至B公转半周180°90°0°(即180天90天0天)公转半周递增180天(180°)反过来讲,和公转半周递减180天(180°)递增180°天和递减180°天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地球中心绕日公转一周(一年)360°天,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增与递减的数据数理大数与小数相配,开始至结束先多后少与先少后多,其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行程(形成)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平衡。

中心为左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平衡。

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低凹地表形态逐渐形成(行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归根结底建立了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同一面关系。

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底凹地表形态,逐渐形成(行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原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由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低凹地表形态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因而是的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低凹地表形态,逐渐形成(行程)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转变),转变为地球凸出低凹地表形态,缩小了地球形体定型成熟,并因此建立了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同一平面关系,平衡,不倾斜。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天平的原理(原理),用以辅助说明于理解太阳原理(圆理、椭圆)中心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同一原理(原理、椭圆)平面中心90°之间距离长度相等,公平,其和主视太阳天平原理(原理、椭圆)测(尺)量,衡量计算两端的地球中心受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等,公平,平衡,不倾斜。

三、第三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由于太阳是个球体,因此太阳平面,直径直射点90°,是无限的。尽管如此,;由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形成(行程)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并因此建立了地球中心服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射点90°为同一平面关系,这样,俯视地球平面中心为地球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和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关系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否则就错。从而为我们认识与理解地球中心绕阳绕阴自转一周公转一周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直径同一个平面,从无限直径直射点90°直至针对性准确,正确。

第一节:地球中心绕阳绕阴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公转半周与公转半周和公转半周与公转半周选方位,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

第二节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主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直径直射点90°,测量,衡量计算两端的地球天平原理(圆理)受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相等,公平,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横向竖向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

若论太阳直射点赤道这是含糊的,正因为太阳直射点是无限的,赤道又是环绕地球一周,是不能说明其标准的。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不但要有俯视关系,而且要有主视关系,不但要有左端的距离关系,而且要有右端的距离关系,才能说明问题。

(1)形成(行程)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

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

(2)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太阳大,地球小,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俯视地球平面中心地球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其和俯视太阳同一圆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否则就不能说明问题。

(3)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相爱,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为太阳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每一直径直射点90°,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且为每一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或跨度)相等,否则就不能成立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否则就不能为椭圆,并因此为每一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与太阳上下,左右,前后之间的角度,夹角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受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等,公平,平衡,不倾斜。

(4)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平面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有两种关系式。

(5)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距离跨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且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路程长度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其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时间天数多少,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总图关系式,为每一条直径直射点90°,都有这样的道理性,即公有的公平关系。

(6)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不管地球中心绕阳自转一周公转一周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之间所持的距离长度多么遥远。

(7)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凸出低凹地表形态定型成熟,自转一周公转一周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之间所持的距离长度多少有了一定的标准。是源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决定了的。

四、总结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距离跨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且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路程长度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且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时间天数多少,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总图关系式,为每一条直径直射点90°,都有这样的道理性,即公有的公平关系。

原来《日历》一年(一周)365天是错的。据《日历》计程地球,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的时间日天数是186天(0°180°)与地球从9月23日到3月21日的时间天数179天(0°180°)其时间天数不相等,不公平,先多出6天,,后少了1天,就这样违反了俯视太阳平面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直射赤道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路程长度,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与时间天数0天90天180天与0°天90°天180°天,和=360天,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之所以说《日历》一年(一周)365天是错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日历》用31号,28号进位到1号,计程地球绕日公转一周(365天),肯定是错误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原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同一平面关系,地球中心绕日公转一周,0360°与0360天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整体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原来有关方面说明地球是绕日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肯定是错误的。原来日历一年365天,其日期天数是七拼八凑而成的,为何有的月份日期用30天,有的月份日期用31天,有的月份日期用28天进位到1号?这是否太阳凸凹不圆?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中心绕日自转一周01°,01天,公转一周0360°0360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用31号(如,12月31号)即31天进位到1号,则进度快了,算多了1天时间,则是错的,用28(如2月平,28号)即28天进位到1号,则进度快了,而实际又少算了2天时间,则是错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尺(测)量计算一个整体的长度多少,其长度单位都是从0开始递增进位到1,而后都依住整数10进位到11,20进位到21,30进位到31,40进位到41……100进位到101,200进位到201,300进位到301……而不可以用1作为开始向下计算递增一个整体的长度多少,也不可以用……25、25、27、28……进位到1,因为这样计程(时间天数)一个整体的长度(或总天数)则表示中断了连续向下递增或连续向下递减的关系了。

计算地球中心连续绕日自转一周至公转一周这一整体的总时间天数多少,以31好就进位到1号,缺少从0时间(界线)开始递增24小时,不等到地球自转一周(一天一夜)24小时,就直接1天了,这好比一盒刚生下的婴儿就算1岁了,实际还有12月的时间天数过程,才能算岁。计算及尺量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长度多少公里,则不可以用1(或2、3、4……)公里作开始。

为什么地球绕阳绕阴自转公转的行程(形成)原理为椭圆?因为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凸出低凹地表形态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所表示的行程(行程)原理(圆理、椭圆)关系,形成(行程)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形成)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其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配,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的规律(数字数理顺序排列)从大数开始至小数结束和中小开始至大爷结束。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或冬至,夜最长,昼最短,每天昼延长多少时间,夜缩短多少时间,至今还没有个同一说法。至,昼最长,夜就最短的时间差距愈大,其赤道下降,上升的角度就愈大。

地球物理学篇8

[关键字]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勘探 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 P3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51-1

地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在几十亿年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记录下了大量的信息。而地球物理就是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将这些蕴含于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发掘出来,以供人类使用的一门学科。

地球物理学通过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理论地球物理学和应用地球物理学,前者目的在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发展演化,后者则是利用理论地球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总结的方法来勘探有用矿床和石油,或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检测,环境探测和监测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由于笔者所学专业偏重应用,故下文主要介绍勘探地球物理的有关信息。

地球物理学,顾名思义与物理学息息相关,正是基于物理学领域中取得系统规律性认识的力学、磁学、电学、波动学、热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分支学科,相应的产生了重力、地磁、地电、地震、地热和放射性等分支学科及勘探方法。下面一一给出介绍。

重力勘探的物理基础是万有引力定律。它根据观测的地球重力的变化研究地球的构造,勘探与开发矿产资源,进行灾害的预测与防治,以及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地质问题。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重力仪测量出地表各处的重力异常(即实际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之差),然后根据地下不同密度的介质及不同的密度分界面在地表产生的万有引力(其竖直方向的分量即为重力分量部分)不同这一关键,推断地下构造的几何形态,岩石性质等。

磁法勘探则是基于磁学理论。它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等探测对象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所谓磁异常,即实际观测到的磁场值与正常磁场值(认为地磁场是一个处于地球中心,轴向南北的磁偶极子导致的均匀磁化球场)之差。实际工作中,利用磁力仪可观测出磁异常。在应用方面,它已成功应用于直接寻找磁铁矿及其共生矿床;广泛应用于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构造的普查和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及深部,区域,全球构造的研究;与其他勘探方法配合应用于煤田火烧区探测、地热远景预测、考古、探雷与探潜、核电及为大型水电建设提供基础稳定性评价资料;探索性地应用于水文工程地质学问题中的圈定裂隙与滑坡监测、油气藏标志的磁异常、磁性检测和金属矿成因的剩磁应用等。

由电学理论发展而来的勘探方法称为电法勘探。由于实际工作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故这一类勘探方法变种、分支方法也较多。它的原理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地表电极供电,在地下建立电场,这时由于地下构造及不同物性岩层的存在,电场分布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我们在地表通过对不同位置电场值的测量,便可推断出地下构造及岩性,从而达到勘探目的。电法勘探通常用以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和煤田地质构造,寻找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城市环境与建筑基础及地下管线铺设情况的勘察等。

地震勘探是基于波动学理论的勘探方法。它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岩性,从而达到勘探目的。简单地说,地震勘探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地震波,激发的方式有天然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也可以是人工爆炸、冲击、可控震源或其他人工震动源。当地震波产生后经地球内部介质传播到地表,由我们事先布置好的检波器接收记录。而地震波在不同物性的介质中传播规律有所不同,所以根据所记录到的信号,便能推断出地下构造的几何形态及岩性。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所有石油公司都依赖地震解释来布设钻井。此外,地震勘探还能确定其他沉积矿床储集带(如煤、盐岩)的位置;在寻找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工程勘测、研究地壳和上地幔深部结构,测定大型建筑物、水坝、高速公路和海港结构的基岩深度,确定建筑物地下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是否在隧道或矿床钻探中会遇到岩石中的充填水等方面,地震勘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在原子物理及核物理基础上的勘探方法被称为放射性勘察。它的物质基础是地壳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衰变放出α、β、γ射线,穿过物质时,将产生游离、荧光等物理现象,我们根据放射性射线的物理性质利用专门仪器(如辐射仪、射气仪等)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强度来寻找放射性矿床,及解决有关地质问题。多年来,放射性勘察在寻找地下裂隙水、油气田、多金属矿产及探查滑坡、地裂缝、塌陷、地震预报等多领域作出了贡献。

以上五种方法都只是基于物理学的某个分支,而地球物理测井这种勘探方法却与多个物理学分支相关。可以说地球物理测井涵盖了以上五种方法,它是将测井仪器通过钻井放入井中,然后利用上诉五种勘探方法的原理,在井中测量地层多方面的物性资料,再通过与下井仪器相连的电缆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地表接收,然后通过资料处理,得出地下的构造分布及岩性。测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在油气勘探开发,煤田,水文及工程勘察,金属矿勘察及科学钻探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天体物理范文 下一篇:高二物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