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系统范文

时间:2023-10-23 07:41:18

测评系统

测评系统篇1

关键词:在线测评系统,数据库,试卷

前言

在当今网络和计算机如此普及的时代,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和组织学生网上考试已经是一种趋势。在线测评系统将逐渐成为学校所采用的管理系统,它的优势体现在可以节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1],这样就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环保,减少人员,提高效率。

网上考试系统的课题产生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

1.系统功能分析

在线测评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系统的架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实用性,应该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达到界面美观、大方,操作方便、简单。

2)动态式信息:在线测评系统应该充分体现考务信息的实时性,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关考试信息及学生成绩信息等,所以本系统采用动态网页技术来实现内容的[2]。

3)提供方便答题及判卷,基本实现自动化管理,所以信息及成绩体现得更灵活、准确、快捷。

4)本系统将采集教师和学生的所有相关教学信息,并且给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信息交流的平台,使信息更全面、快捷、有效。

5)该系统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考试环境。从考试系统角度考虑,本模块可以分成两个子系统,一个负责网上答题;另一个子系统负责系统管理。两个子系统均以Web应用层为中心设计。

2.系统总体设计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要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的物理方案。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系统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主要阶段组成。

2.1 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整个系统合理的划分成各个功能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联系,定义各模块的内部结构等。经过对系统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数据分析后,结合调研的情况,确定本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即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在线测评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2.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模块的划分要合理有效,应尽量使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小些,即模块之间尽量不存在依存关系,这样设计的结果就是可以开发出可重用的独立功能模块。因此模块划分必须从功能和用途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模块的划分[3]。

我们首先从用户角度分析,将系统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对比分析。

2.2.1教师登陆模块

在教师登陆模块中主要包含了教师的工作权限范围,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数据库管理模块:教师信息表、学生注册表、学生信息表、系名表、专业表、题库表、个人题库表、课件表、成绩表、积分表

1)教师信息表的维护:主要依靠合法教师用户将其他教师的信息注册。

2)学生注册表:可以由教师直接注册或者由学生本人注册之后由教师审核。

3)学生信息表:根据学生的注册表信息,和数据库里面已存在的信息,生成的一个更加完善的学生信息表。

4)系名表:由教师录入各系的代码及系名。

5)专业表:由教师录入各系所包括的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6)题库表:由教师录入及维护与学生所学课程相关的试题。

7)个人自测表:在学生的学习复习过程中自动生成的一个表,包含了学生的自测内容及学习进度。

8)课件表:由教师录入所授课程的相关课件。

9)成绩表:由教师维护的成绩表,其中成绩可能由两部分生成及自动判卷和手动判卷。

10)教师积分表: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分数、根据学生的成绩给教师自动生成的积分、教师对学生回题问题的积分。

11)学生积分表:包括学生自测得分、阅读进度得分、论坛得分

2、评阅系统模块:

1)自动评分题目:如果题型是客观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那么根据组卷机制时对每道题的设置分值可以直接得出分数

2)手动评分题目:如果题型是主观题如:简答题、论述题,那么需要教师考试结束后根据标准答案给出合理的分数

3、组卷模块:

教师进行组卷时,首先进入到添加试卷界面,确定试卷的基本信息,包括试卷的名称、考试的开始时间、考试的结束时间、试题范围、答题时间,选择出卷方式为自动组卷或手动组卷,提交后将这些信息连同生成试卷的试题编号数组一起添加到试卷信息表中。

1)自动组卷机制:

自动组卷是用户设置好科目、总分、题型分布、知识点分布、难点分布之后,提交设置请求服务器依照要求随机抽题组卷。随机抽题策略的实现是本系统的一个关键。

2)手动组卷机制:

手动组卷则是由用户自主选题组卷。教师提交相关限制条件,由系统根据这些条件先从大的范围内调出试题,稍后再手工通过复选按钮细选以生成自己所需的试卷。用户组卷流程如图4-2所示。

2.2.2学生登陆模块

1、在学生模块中包含的内容有:

1)网上考试模块:如果当前有考试任务则可以选择进入考试。

2)复习模块:自测和浏览课件。

3)查询模块:查询学生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学习积分。

4)评教模块:给任课教师评分,当然评分表是由教务处统一编制统一测评的。

5)论坛模块:对所学知识的探讨,在论坛里可以进行提问,也可以进行复贴。

2、学生登陆之后选择任务流程:

1) 当学生进入登陆界面时,首先根据学生信息注册表进行身份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选择下一步任务,否则登陆界面再次出现让学生重新登陆。

2) 学生登陆成功后出现的界面包括五部分内容:考试、复习、查询、评教、论坛。

3) 如果当前有考试任务则出现考试界面,而且考试分为自动阅卷和手动阅两类,当考试结束后,两部分成绩汇总将部分添入学生成绩表。

2.3 网上考试系统模块

在线测评子系统中,学生可以实现登录、在线答题、查阅成绩等功能。

1、登录:为了实现在线考试的唯一性,要想进行在线考试,学生必须进行登陆,而且只有管理员审核完的学生才能登陆;

2、在线答题:学生登陆成功后就可以实现在线答题的功能,当学生进入答题阶段时,系统会根据教师设定提供考试卷。

3、查阅成绩:当已经答完题的学生进行交卷的同时,系统会立刻为学生所做题的自动判卷部分给一个相应的成绩。

2.4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模块完成三类子系统的管理:题库管理、信息管理、成绩管理。

1、题库管理:该功能主要实现学生考试题目添加、修改和删除以及对学生简答题的判断。

2、信息管理:该功能主要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查询、修改、删除。

3、成绩管理:包括对教师及学生各类数据的管理,包括成绩及积分。

2.5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中包含的表有:教师信息表、学生注册表、系名表、专业表、班主任表、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题库表、试卷表、学生答卷表、课件表、学生自测表、学生积分表、教师积分表。■

参考文献

[1] 李焱,党小超. 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2] 张建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测评系统篇2

测评会上,局党支部书记同志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局党支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我局支部党的建设、党员队伍状况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和整改方案。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我局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规定要求,在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教育活动的学习动员阶段、分析评议阶段和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扎实,措施到位,整个教育活动健康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动员阶段,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专题辅导、支部书记上党课、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大讨论以及“访贫问苦,联学帮扶,增强服务,文明办公”主题实践活动等教育学习方式,支部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了自己在平凡的统计工作岗位上所肩负的不平凡的重任和使命,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增强了紧迫感。

二是在分析评议阶段,重点把握层层征求意见、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查找存在问题、自我党性剖析、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搞好分析评议等主要环节,走好分析评议阶段每一步,找准了支部和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交流了思想,改善了关系,增进了团结,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

三是在整改提高阶段,以“积极行动、扎实整改、突出实效、群众满意”为工作思路,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开展作为先进性教育的关键来抓,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了支部各项党的制度,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了全局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

会议最后进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参加测评的本单位党员10人,退休党员职工1人,在职干部职工1人,县直有关部门人员4人,基层统计单位统计人员4人。共发放测评表20份,收回20份,有效20份,满意20份,满意率为100%。

测评系统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constitution,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web-based evaluation system, analyzes its key technique and difficulties, and briefs on an instance of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关键词: 网络测评;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安全

Key words: network evaluation;user status authentication;data;security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95-02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逐渐渗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各种计算机测评系统应运而生,大到全国性的考试系统,小到单机版的测试软件,层出不穷。从应用的角度,计算机测评系统大体上可分为各种考试系统、网络调查以及各种管理类的测评系统等,其中前两类应用较早,相对比较成熟,而管理类测评系统由于不同单位管理体系千差万别,很难形成一个通用的管理测评平台。不论是哪一类测评系统,均是向网络应用的方向发展,本文简要介绍网络测评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实现的关键,并介绍了一个基于本单位实际而开发的领导干部综合测评系统。

1网络测评系统简介

首先,制订测评标准,例如对考试系统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建立题库,规定评分标准等,并以网络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然后,测评人员登陆测评系统,对设计好的各项测试指标进行网络测评并提交自己的测评结果;最后,由计算机或测评方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测评结果。不同类型的测评系统对结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例如,考试系统仅需要考试分数以及对分数进行简单的统计即可,而管理类测评系统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得出有用的分析结果。

由此可看出,一套完整的网络测评系统从软件的角度来说至少需要以下几部分组成[2]:存储测评标准、内容及结果等的数据库系统,系统维护以及管理系统,系统安全以及账号管理系统,结果统计以及分析系统等,其中有些技术,例如数据库系统,已经比较成熟,不需讨论,而有些技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下面就网络测评系统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2网络测评系统关键技术

2.1 测评的准确性网络测评的初衷就是为了改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准确性,提高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考试系统而言,客观题的测试已经非常成熟,而主观题测试的实现难度比较大;生成试题库时,只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好难易题目的比例,试题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测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对于管理类测评系统,需要考虑以及解决的问题要更多一些。例如,对于无记名投票的系统,如果投票率过低,则结果不准确;某些职业测评、人才测评或多或少的带有测评方的主观意向;还有恶意测评结果的判断与处理等,这里不一一列举。这类问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尽可能合理的解决方案。

2.2 系统安全对于考试类测评系统其最大的难点在于试题库的安全性,通过对考试的持续跟踪,很容易获取试题库的内容,从而降低甚至达不到测试的有效性。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大试题库的容量,扩大测试面,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开发维护的工作量急剧增加。而对于管理类测评系统,不同的系统面临不同的问题,例如,对于无记名投票的系统如何解决匿名性账号的问题;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问题;测评结果的安全性;服务器的安全等等。

2.3 测评结果的合理性与公正性测评系统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保证结果的合理性与公正性。例如,大到整个测评模型是否科学合理,小到如何保证用户的考试时间不受意外因素的影响,如何保证一个用户只能提交一次测评结果等等问题,都需要细致的规划与设计。

2.4 数据分析目前,很多测评系统仅仅是对测评结果作简单的统计处理,缺少深入的分析研究。例如,对于考试系统,很少有对系统本身的分析,诸如试题结构是合理,测评标准是否客观公正等等,都能够对测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而得出,但目前这方面的应用非常少。而管理类测评系统要求对测评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目前普遍存在数据挖掘不够深入,输出数据简单不够丰富等问题。解决该类问题,一方面需要开发人员进行更艰苦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人员能够使用的开发工具越来越多,所设计的系统也会越来越完善。

2.5 系统维护这类系统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数据库的维护与整个系统的升级,限于篇幅不作详述。此外,该类系统一旦测评标准发生较大的变化,很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整个系统。

以上对网络测评系统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事实上,测评本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测试已有非常成熟的模型,这里仅仅是对当把测试移植到互联网时需要加以考虑和克服的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下面结合以上内容分析一个简单的管理类测评系统的实例。

3实例分析

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我们开发了基于网络的领导干部综合测评系统,系统的测评指标以及分析模型根据单位的管理规定设定,不作详述。从软件构成角度,整个系统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3.1 系统管理与系统安全性该部分主要完成用户与角色管理、测评起止日期设置、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以及网站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需要解决前面所述的系统安全以及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性等问题。其中:数据安全性方面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主要有采用IIS2.0内置的成员资格与角色管理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关键配置节等;服务器方面主要采用防火墙限制对服务器的随意访问;在个人信息保密方面,用户名和密码均是随机生成与分发,并且在数据库中仅记录用户名及其测评结果,这样就不会给用户测评造成心理压力。测评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与测评模型的建立密切相关,一方面从软件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措施,例如防止一个用户多次投票等等,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合理性。

通过以上措施,数据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投票率需要由人工干预来保证,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数据的准确性。

3.2 干部综合能力测评及后备干部推荐该部分用来完成各级领导综合任职能力的测评、互评工作和各级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其设计开发主要是按照系统的指标要求进行界面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设计,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不作详述。

3.3 数据分析与处理该部分用来完成最终数据的分析、统计与输出。网络应用的报表一直是个难题,这里采用了微软公司的SQL2005报表服务进行开发,报表形式丰富,数据分析全面、准确,完全满足了测评的要求。

3.4 历史数据分析该部分主要通过本系统对被测评人员进行的长期量化考核分析,得出每个被评人的成长曲线,为研究被评人员的成长规律,客观、动态、历史地评价班子和干部提供科学的依据。技术上仍然采用报表服务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输出。

除上述功能外,系统还具备了完善的系统维护功能,可以方便的进行人员的调整、数据库的备份以及软件升级等。

4结论

通过对当前测评系统的分析以及上面一个简单的测评系统的具体实现来看,要实现一个完善的通用网络测评系统是非常困难的,而目前很多专用的测评系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说,只要有了合理的测评模型和网络应用开发的框架作为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快速开发出各种高效、专用的测评系统,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冀付军.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模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6.

测评系统篇4

关键词:决策支持评测;TPC-H;数据库;设计模式;体系结构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宝贵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数据库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国产数据库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障碍。在国产通用型数据库产品的发展过程中,数据库测评工具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数据库测试系统:决策支持评测系统[1]。

1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设计思想

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定义了一系列数据库系统基准程序的标准。当前正在使用的性能测评标准有以下三种:(1)针对OLTP系统的性能测试基准;TPC-C;(2)针对数据仓库或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能测试基准:TPC-H;(3)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性能测试基准:TPC-W。本文基于TPC-H测试基准,设计实现了一个决策支持评测系统。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基准类型是联机分析处理。联机分析处理面向决策人员,支持管理需要,以便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在待测数据库中,绝大部分数据是静态的、导出的、综合性的数据,同时数据处理量很大。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商业环境如图1所示。决策支持评测系统是在待测商业环境上,进行事务处理后,对商业环境进行分析。而另外两种数据库性能评测系统是在待测商业环境上,进行事务处理,实时分析待测商业环境的操作效果。由于实际运行的商业模型,会有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因此在对待测系统执行复杂查询语句的过程中,还需要模拟其它用户的操作,决策支持评测系统利用更新函数来完成这部份功能的模拟。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在给定系统、数据库和特定复杂查询语句的前提下,通过测量查询语句和更新语句的执行时间来测试待测数据库和硬件的性能。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使用的商业模型是模拟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销售供应商。待测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如图2所示,包括八张相互独立的基表。它们之间存在的引用关系,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数据库的大小用规模因子(sF)来定义,例如规模因子l代表待测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大约是1G。

2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决策支持测评系统可以采用两种体系结构模型:基于本机和C/S模型。虽然基于本机构架实现的测评系统比较简单,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决策支持系统实际操作的需要。因此本文使用了C/S模型,如图3所示。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主要是由驱动器模块和待测系统模块组成。对于基于本机的构架,待测系统是本机系统;对于C/S构架,待测系统为服务器。驱动器模块的作用就是用于发送查询语句和更新语句给待测系统,同时测试它们的执行时间。驱动器是一个逻辑实体,它可以通过一组物理程序、过程或系统来实现。待测系统执行完这些查询语句并将结果返回给驱动器。

驱动器模块主要由数据生成子模块、查询转换子模块、查询分析子模块组成,如图4所示。驱动器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1)产生查询流中查询语句的执行序列;(2)维护查询文本和查询输出结果的日志记录;(3)产生每条查询语句的可执行查询文本;(4)产生每条查询语句中的替换参数;(5)利用产生的替换参数替换每条查询语句中的待替换参数并最终产生完整的可执行查询文本;(6)发送每一条完整的可执行查询文本给待测系统执行;(7)发送每一个可执行的更新语句给待测系统执行;(8)接收待测系统执行完每条查询语句后返回的数据;(9)计算查询语句,更新语句的执行时间。

2.1查询模板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中的查询语句非常重要,这些查询语句都具有现实意义,专门用于模拟商业用户活动;并且没有模拟任何特殊的商业活动,而仅仅是对商业领域中必须进行的重要的基本商业活动进行模拟,例如:商品的管理、商品的买卖、商品在销售范围内的分销等。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中使用的查询语句具有下列特点:有较高的复杂性;描述不同的商业问题;模拟产生随机查询语句;访问范围将最大限度地覆盖待测数据库中所有数据。

系统提供的查询模板是带参数的查询语句。经过查询转换子模块后,查询模板中的参数将被确定的值替换,同时可以检验在当前替换值下,查询语句的返回结果是否正确。

2.2更新函数

在进行实际测试的过程中,为了模拟真实的商业工作环境,需要对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在测试过程中这部分工作使用更新函数来实现。

更新函数主要向数据库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使用的两个更新函数分别是:新增订单函数RFl(该函数增加新的信息到数据库中);删除旧订单函数EF2(该更新函数从数据库中删除旧的信息)。更新函数操作涉及的数据集是相关表数据的千分之一。

2.2.1数据生成子模块

数据生成子模块主要功能是生成数据文件和更新数据文件。待测数据根据待测试数据库的自身特点和数据库模式,使用随机函数产生。数据文件是测试时使用的基础数据,利用待测数据库自带的装载工具将数据装载到相应表中;更新文件中的数据将由更新函数在测试过程中使用。

2.2.2查询转换子模块

查询转换子模块主要完成查询模板中待替换参数的替换工作。查询转换子模块相当于是―个过滤器。它一次读取查询模板中一行,察看其中是否含有待替换参数,针对每个待替换参数的具体含义,产生符合要求的随机数据来代替待替换参数。主要涉及到的替换内容包括:事务开始、结束的语句,连接到数据库的语句,查询返回指定行语句,查询号,流号,打开查询计划的语句,参数替换。

2.2.3查询分析子模块

在运行查询转换子模块后,查询模板变成了可执行的查询语句。但仅仅执行这些查询还不够,还要设置查询运行时的隔离级别,记录每条查询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等。

3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测试实现

决策支持评测系统主要操作包括: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和性能测试。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置环境变量,建立待测环境。在进行测试前准备工作和开始性能测试之间,系统发生的所有操作都要受到限制,因为这些操作都不会提高系统测试结果。

性能测试过程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是进行功率测试,第二步是进行吞吐量测试。如果第一部分发生错误,那么整个测试过程必须从头开始重做。如果第二步发生错误,只需重启机 器而不需要从头开始。功率测试和吞吐量测试的执行必须限制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使用相同的软硬件环境、系统参数,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满足ACID属性。性能测试的执行流程如图5所示。

(1)功率测试子模块的实统

功率测试用来测试单个测试用户和待测系统连接时,待测系统的原始查询执行能力。

功率测试的测试流程:执行更新函数RFl;执行查询语句;执行更新函数RF2。每条查询语句和两条更新语句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在性能度量中使用。

(2)吞吐童测试子模块的实现

吞吐量测试用来测试待测系统以最少时间进行最多查询操作的能力。吞吐量测试采用多用户并发模式,并发执行多条查询流,每一条查询流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查询语句。在吞吐量测试过程中,有一个更新流在和查询流同时进行。

下面是使用本测试系统对于国产数据库RedBase 7.5的测试数据。

Composite Query per Hour Rating(QphH@Size):6.80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base Manager:RedBase 7.5

Operating System: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

Other Software:NO

Processors:奔腾2.8G

Memory:1GB

Total Disk Storage:80GB

Numerical Quantities Summary

Measurement Results:

Database Scaling(SF/Size)=O.1

Query Streams for Throughput Test=3

TPC-H Power Metric(QppH@0.1 GB)=5.98

TPC-H Throughput Metric(QthH@0,1GB)=1.78

Composite Query-per-Hour Rating(QphH@0.1 GB)=3.26

综合每小时查询性能指标(QphH@Size)即为性能测试的指标。通过把测试用的原始数据量、并发用户数、每个查询与数据更新操作的处理时间等进行综合加权计算,即可得出综合每小时查询性能指标(QphH@Size)。综合性能指标值越大越好。

在决策支持评测系统测试中,待测试系统规模参数的大小是衡量测试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但目前我们仅仅实现了O.1G数据规模的测试。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根据硬件条件提高规模参数。

4结束语

根据本文所述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实现原理,本文设计实现了决策支持评测系统的网络版,并且成功地利用它对国产数据库Redbase进行了测试。本文的工作不仅为数据库决策支持功能的测试技术提供了参考,同时有助于Redbase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

测评系统篇5

关键词:教学水平测评;网络测评系统;.NET框架;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7-1982-03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YAO Cheng1,GONG Yi2,GE Wen-long1

(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nhui 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230601,China;2.Modern Education Center Anhui 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 can realize teacher's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process control.By means of rich network resources on college campus,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based on .NET platform can not only greatly enhance work efficiency,but als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ation of college'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eanwhile,some college teachers are involved in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so this can provide them with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use current network resources to develop student's assessment system for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Key words: assessment for teacher's teaching performance;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NET

framework; database

1 引言

对专任教师教学水平应该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它应该包括:所属系部测评、教务督导测评、人事处测评和学生测评等几个方面,分别确定各自的测评项,并配上适当的权重。其中学生测评是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测评,由于学生众多,所以测评成绩的汇总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目前人工测评的方法已经被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测评系统所取代,本文介绍了基于.NET的学生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 设计目标

学生测评是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测评,由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对教师的测评中,学生的评价应该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学生在认识上的不成熟,在给教师打分时常会带上个人的好恶,同时参测学生的人数多少、学生对象的选择对测评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将全班同学作为测评对象势必会影响测评的准确性,应该从班级中筛选出10~30名认真负责的同学参加测评比较合理。因此,学生的测评分应该为所有参测学生打分的平均值,同时学生在被测教师得分中的权重设置不应超过30%。

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备课、课堂讲授与管理、课后辅导和批改作业、答疑等一系列的工作,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虑到这些因素,本系统为参测学生设计了十五个测评项,每项分值从65~95,总测评分为各项分值的算术平均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见表1。

3 数据库描述

用SQL SERVER 2000 建立数据库ACSCORE,它由KKJH×××××、XSZB、JSCP×××××、HMC×××××等4个表组成,其中×××××为学年学期号,例如20072表示2007~2008学年第2学期。用于存储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以及测评结果,详细的表结构见表2。

4 系统实现

首先由教务处根据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列出本学期的开课计划表,根据该表以及组织人事处提供的教师花名册总表和学生处提供的学生总表生成本学期的教师测评表,然后通过前台的程序让参评学生给每个被测评的教师打分,最后通过后台程序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基于如上要求和我校现有的网络状况,开发了网络测评系统,其中选用Windows 2000 Server,SQL Server 2000,及技术作为开发手段。利用这些技术可方便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进行连接操作,达到网页的动态效果,实现网上操作的即时响应。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测评系统包括学生填表模块、状态监视模块、测评管理模块三大模块。具体的系统模块功能图如图1所示,其中学生填表模块为(B/S模式)、为了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设置了状态监视模块、测评管理模块,他们均采用服务器管理模式。

4.1 学生填表模块

测评时由各个班级选出10~30名参加测评的学生在指定的机房,通过连接校园网上的计算机,在浏览器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对本学期的任课教师进行填表打分,确定无误后提交到数据库,该系统具有对学生打的分数进行自动校验的功能,只有分值在65~95的方可提交,而且每人只能提交一次,从而保证的分数的正确性。

4.2 状态监视模块

对测评的状态的监控,对正在投票的学生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其中包括正在测评的班级、各班已测评的人数、未测评的人数、未测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

4.3 测评管理模块

根据每学期的开课计划表、教师花名册总表、学生总表生成本学期的教师测评表,具有显示教师测评表、显示班级与密码、显示班级平均分、专职教师排序、行政兼教排序、外聘教师排序等功能,同时具有打印功能。

5 主要技术问题

5.1 学生填表程序

使用2003编写程序,包括两个Web页面:登录页面WebJSCP.aspx和填表页面WebXSKP.aspx,两者以及后面的页面均使用数据访问模块DataBase.vb对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进行访问,这样使得程序更加简单。由于在无连接的情况下使用DataSet、DataTable、DataView等的类,所以可以随时连接数据源来处理请求,使得填表数据在本地完成,从而大大地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另外在填表页面中除了使用DataGrid控件以外还使用了RequiredFieldValidator、RangeValidator、ValidationSummary等验证控件,使得学生在输入分数时及时校验,从而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如图2、图3所示。5.2 状态监视模块

使用编写程序,包括一个状态监视窗体frmZTJS,在服务器上运行监控,可以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监视,如图4所示。

5.3 测评管理模块

使用编写程序,包括一个教师测评管理窗体frmJSCPGL,在服务器上运行监控,根据参加测评的学年学期号和准备参加测评的学生人数,生成本学期的教师测评表,打印功能使用Crystal Reports控件来实现,如图5所示。

6 结束语

本文所述系统是2006年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科技基金资助(KT-06005)院级课题的一部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质量状况进行了有效的监控,从而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而且也为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要求提供了客观标准。另外由于本系统的开发有专业任课教师参与,使得他们在开发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上好专业课打下了基础,比如本文中所涉及的课程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这些都是计算机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总之通过本系统的开发一是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水平,二是锻炼了专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季久峰.专家门诊――开发答疑200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微软公司.数据库程序设计――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测评系统篇6

【关键词】 允许总误差;不准确度;质量控制

检测系统是完成检测项目测试所涉及的包括仪器、试剂、校准品、检验程序、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一系列的模块的组合[1];大部分检测系统是开放的也就是非配套系统。需要对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可否接受作出判断,决定取舍或以期逐步改进。判断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首先要确定各检测项目的分析性能标准-允许总误差(TEa);其次要明确各检测项目的总误差,既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以此为操作点应用Westgard方法评价决定图,在图上根据预期操作点的所在区域,来判断分析性能的可接受性。本实验室所在地区的室间质评采用VIS得分评价系统,现对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中的17个检测项目作了分析性能可接受的判断,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系统

仪器为东芝40-FR生化分析仪、康立AFT-500电解质分析仪。室内质控品、校准品、试剂均为德塞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其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试剂由中生北控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淀粉酶(AMY)试剂由温州津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室间质控品,由自治区临检中心提供。室内质控使用德塞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正常值和病理值质控血清,所有检测程序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设计,测试过程中除使用德塞诊断系统的正常值和病理值质控品外,还使用罗氏正常值和病理值质控血清验证,使用该系统检测患者标本可以溯源至参考方法或相应参考品或有关的技术标准。

1.2 评价项目

均为目前参加本地区的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尿素(Ur)、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TC、TG、钾(K)、钠(Na)、氯(CL)、钙(Ca)、磷(P)、AMY共17项。

1.3 方法

将检测项目的Bias和CV作为操作点,标记在Westgard方法评价决定图中,该点即为预期性能点,根据该点在图上的位置判断该检测项目的可接受性(图1)。Westgard方法评价决定图是确定允许总误差,基于检验方法的总误差,同时将观测到Bias和CV作为操作点绘制在图上,该图的容为:纵坐标为允许Bias,从0到Tea;横坐标为允许CV,从0到1/2的TEa。图中(0,TEa)和(1/2 TEa,0),(0,TEa)和(1/3TEa,0),(0,TEa)和(1/4TEa,0)各点之间的连线分别是Bias%+2CV线、Bias%+3CV线、Bias%+4CV线。这三条线将图分为4个区,从上至下分别为:性能不符和要求区、临界性能区、良好性能区和优秀性能区[3]。(1)若操作点落在不符和要求区,则说明该方法的总误差超出了允许总误差的要求,方法属于不可接受。(2)若点落在临界性能区,则说明该方法的总误差小于Bias%+2S水平,方法性能属于临界水平,这样的方法对质量控制的要求很高。(3)若点落在良好性能区,则说明该方法的总误差小于Bias%+3S水平,方法性能属于良好。(4)若点落在优秀性能区,则说明该方法的总误差小于Bias%+4S水平,方法性能属于优秀,在实际应用时容易控制。

1.3.1 确定允许总误差

根据室间质评回报结果(2008年)计算CCV(变异系数)和VIS(变异指数得分)=150的Bias,并以VIS=150的Bias作为各检测项目的允许总误差-分析性能的标准。计算公式:CCV=[测定值-靶值]/靶值/VIS得分]×100,Bias=CCV×150[4]。

1.3.2 检测系统的CV评价

对本实验室2007-2008年的室内质控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去除失控数据,计算以上检测项目的CV值。

1.3.3 Bias评价

参照李萍等的方法[2],对同期参加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出检测系统的Bias值。

Ca的允许总误差(或不准确度)为6%,相应的允许的不精密度分别为3%、2%、1.5%。本实验室的Ca的不准确度2.20%,高、低两个浓度的室内质控不精密度分别为1.42%、1.68%,将该点标记在图1上,其点落在临界区,则其分析性能为临界水平。

2 结果

2.1 允许总误差及各检测项目的Bias、实验室的实际CV

(见表1) 方法性能属于临界水平的检测项目分别是Ca、Ur、Na、CL、TB、P、Cr、TP,其他各检测项目的方法性能属于优秀水平。表1 17项检测项目的TEa、BiaS、CV及性能判断(略)

3 讨论

由于一个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同,相应的检测质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达到怎样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显得比较重要。本实验室所在地区室间质评采用VIS得分的评价系统,该方法使用的能力统计量的计算办法是Bias百分数法[5]。此评价系统所规定的以VIS=150时为及格限,因此确定VIS=150时的Bias为允许总误差既评价的性能标准。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的性能标准——允许总误差,结合室间质评的差异和本实验室自身的不精密度,以此对本实验室的各项检测项目作出方法性能评价,在此次评价过程中未发现性能不可接受的检测项目,其中Ca、P、TP、CL、Cr、TB、Ur、Na检测项目的性能评判为临界水平,在室间质评活动中发现其得分较好,这与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关,其性能水平为临界,主要表现在不精密度太高,与室内变异较大有关,因此今后应加强对以上检测项目的室内控制,TC、AMY的方法性能属于良好水平,其他检测项目的性能水平为优秀,说明这些检测项目的分析性能完全可以接受,达到了本地区最高要求水平,选用简单的质量控制方法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水平。同时也说明本实验室的检测系统是可接受的。

总之该办法简单易行,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使用本办法可以找到室间质评结果不好的原因,如果属于方法性能不能接受的应更换方法或试剂,如果方法性能属于临界,应寻找原因,加强日常管理,可以逐步提高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秀明,庄俊华,徐宁,等.不同检测系统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与可比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4):346-349.

[2] 李萍,刘小娟,徐克和,等.利用Westgard标准决定图判定测定方法性能[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1):69-70.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0-71.

[4]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74-275.

测评系统篇7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检测系统也在不断更新,逐渐走向了自动化发展,这对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准确率,保证检验质量,在仪器使用前,必须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医学检验;性能评价;分析;检测系统

社会在不断进步,髙新技术在迅速发展,医学检验部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般情况下,医学检验部门每隔五到十年就会更新仪器,为了使新仪器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准确率,把误差控制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条件,用实验去评价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下面就对此作一些简单介绍。

1对实验内容的评价

1.1检测系统的特性主要包括两点:(1)患者结果可报吿范围:这是评估的前提;(2)分析灵敏度:这是整个可报告范围的起点,也是检测系统的可报吿定量结果的最低限。

1.2需证实的基本性能主要有三方面:(1)准确度: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同时计算系统误差;(2)精密度:分批间、批内和天间的重复检测,以天间的标准差计算该均值下的随机误差;(3)总误差:总误差水平由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来估计,从而判断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

1.3检测系统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参考范围的建立,分析特异性和其他必要的性能。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最低要求的定义是:精密度,精确度,可报告范围和临床参考区间。

2对实验目标的评价

为了明确判断评价试验的成功与否,需要在评价之前先确立目标或者标准,一般有三种可能的性能和目标类型:医学目标:指临床医生可接受的性能;管理目标:指保证医学检验部门的本身可接受的性能;厂商声明:指由制造商声明的产品性能,通常可以在试剂说明书中获得。工作人员应注意每种类型的目标都有其优点缺点,在进行检验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系列的定量目标以评估评价实验的结果。当定量目标评估结果一直不理想时,医学检验部门不可使用仪器得出的每个分析。

3对实验类型的评价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建议指南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性能评价:建立:一般由制造商进行,在产品研发阶段用来描述其性能、特征;证实:一般由制造商进行,是为了确保其产品设备性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确认:一般由制造商进行,显示特殊的性能规格和一系列满足的规格;验证: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验证系统获得预期性能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类型不同,评价实验的方案也不同。

4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4.1准确度即检测均值与真值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称为“偏倚”,又叫做系统误差,它是总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误差,医学检验部门必须通过代表性的患者样本进行一个方法比较试验来确认,而非配套系统还应该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以评估系统误差。

4.2精密度指重复检测值间的一致性,表示系统的随机误差。常用的精密度测量包括:批内、批间和总分析精密度的估计。CLIA最终法规中强调了要进行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验证,但是对具体方案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如果仪器的误差在可控制范围内则可以使用,如果不在可控制范围内就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4.3总误差它反映了检验部门对检测性能的估计,是判断检测系统可接受性中最重要的一环,检验结果内具有的总误差,常以95%或更高可能性出现的最大总误差量表示。如果低于临床允许误差,则认为该系统可以进行检测患者样本。总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所以通过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进行评估就可以得到对总误差的评估。

4.4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患者样本未经任何预处理,由检验方法得到可靠的结果范围就是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的建立是医学检验部门基于方法学定的医学判断。CLIA最终法规中提出:必须验证检测系统的可报告范围,同时也要求检测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同于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对它进行了扩展,允许对样本进行稀释、浓缩或者预处理。检验方法的线性限就是可报告范围的高、低值,所以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可以看成是对系统线性范围的验证。

4.5参考范围只有为检验项目提供可靠的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对检验结果作出判断,发挥检验报告的真正作用。根据所有参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要求,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后再确定一部分为参考区间,参考区间的限值就是区间的两端,分别为低参考限和高参考限。通常情况下,选择95%分布范围的大小表示参考值区间。

4.6交叉污染样本的交叉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使用仪器和保养维护后,一定要认真检查,杜绝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确保仪器的使用安全。

4.7分析灵敏度医学检验部门对新仪器也应评价其分析灵敏度,分析灵敏度也是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它可以通过阴性或空白样本的分析来检测,并计算分析信号响应。如果使用质控溶液,则必须选择一个基质合适的样本,因为不同的基质样本会得出不同的检验结果。通常情况下,分析灵敏度一般被定义为一个阴性样本的5次或者10次重复测试的2到10倍的标准差。

4.8分析特异性即潜在的分析干扰,作为医学检验部门要特别警惕。当安装新仪器时,应该注意普遍的干扰,包括脂血、溶血和黄疸,另外,其他潜在的干扰还有药物和其代谢产物。

总之,随着检测分析系统的不断更新,分析仪器的种类和分析的项目也随之增多,描述分析的性能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成功安装仪器的关键是组织和协调资源。医学检验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分析仪器的替换,精确地进行仪器的验证,从而使得到的检验结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蒙泽彬,杨剑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10-12.

[2]甄杨.基于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逃逸氨检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22-23.

[3]孙健武,王培昌,李秀玉.实验室信息系统功能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1(08):24-25.

[4]杨秀芳.检验科的管理要与时俱进[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66-67.

测评系统篇8

组卷是本系统的核心,本系统利用遗传算法的原理实现组卷,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编码方式。组卷系统中的搜索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在求解有序组合优化问题时比较方便,计算效率比较高。能更方便地在遗传操作过程中处理约束条件。假定题库中的待选试题数量为L,从L道试题中选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试题组成试卷。可用一个长度为L的二进制位串表示,每一位的取值为0或1,0表示未选中某题,1表示选中某题,这样每一道试题就对应一个0或1组成L位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这就形成了染色体的编码。(2)初始种群的确定。初始种群的产生以试题最基本的章节范围的要求作为一个最初的约束,产生一系列满足此要求的个体。在算法实现上,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重新在限定范围内进行随机选取,直到产生满足种群个数要求的个体为止。(3)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值是对解的质量的一种度量,它通常依赖于解的行为与环境(即种群)的关系。

2算法比较及数据分析

2.1算法比较

本系统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将交叉算子改进为内交叉,改进适应度函数,修改初始化种群及强制同题型段内双位变异。为了验证本文改进的遗传算法的优越性,特将2种组卷算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比较。为了体现算法比较的公正性,将2种算法的参数设置都统一起来,2种算法10次运行结果的平均值比较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将改进的遗传算法用于组卷系统后,组卷的平均迭代次数、平均组卷时间、平均最优适应度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2.2测评系统组卷效果

由于中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测评系统的个性要求,系统生成的测试试题必须有较好的满足知识点约束条件,笔者根据系统组卷50份,每份试卷100个试题,测评4门中医主干课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测评7个知识点章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分别测评10个、8个、10个知识点章节,统计生成的50份试卷各知识点情况,见表2。根据生成的50份试卷,笔者统计试题难度平均分布试题数量情况,各难度试题数量分布从难、较难、一般、较易到易,分别是7.3、18.7、28.6、27.1、18.3个。将生成的50份试卷随机分配给50位大五学生进行测评实验,学生成绩从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至84分)、及格(60至69分)到不及格(低于60分)分别为8、21、15、6人。

3讨论与展望

本系统改进了组卷的遗传算法,制定了新的编码方法和初始种群,设计出适应中医药学科的适应度函数,改进了组卷停机判断条件,使得生成的试卷比较科学、合理。通过对系统的测试,从数据来看,组卷约束条件较多的情况下,改进遗传算法有较高的组卷成功率,且改进遗传算法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试卷,这也是组卷算法的关键所在,好的算法能使组卷结果更加接近理想值;同时,改进遗传算法在组卷时间上得到很大的提高,证明改进遗传算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本系统解决中医药学科关键的需求——跨知识点组卷,使中医药学科多门课程知识点可融合一起测评。本测评系统采用和访问数据库的技术,基于B/S体系结构开发出供多课程的在线测评[3-4],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开放性,有一定推广运用价值。本测评系统投入运行后,经过测试,运行状况良好。通过自我测试,有利于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融会贯通,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构建的网络测试系统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一,测试卷由教师预先制备,未完全实现根据测试者的意愿随机组卷;其二,学生自主测试成绩与课程学分不相关,学生自主测试成绩应纳入学生课程学分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测试积极性;其三,目前测试课程仅限于4门基础主干课,还可进一步推广到中医学其他基础和临床课程,如中医经典课程、中医内科学等。

上一篇:测评软件范文 下一篇:测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