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软件范文

时间:2023-03-01 10:15:05

测评软件

测评软件范文第1篇

软件测评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方式,站在客观、第三方的角度,系统的尽可能多的发现被测系统中的错误,检查被测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或是达到预期结果,从而提高被测系统的质量。软件测评相比软件测试更注重评审过程,在测试的每个阶段以及产生的相关文档都需要组织专家对其结果进行评审,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制定应对措施积累经验。根据软件测试质量控制体系对测评活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因此要确保软件测评的充分性,获得良好的测评效果,建立一个完善的软件测评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审计信息平台软件测评过程

针对审计信息平台的项目特点,根据越早测试越好的原则,本次软件测评的过程按照:软件需求制定、测评项目建立、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测试设计和实践、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测试总结和交付归档来进行。

2.1软件需求制定

软件需求为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也是软件测评的重要依据,一份完善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开发和测试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测评项目组引入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国家标准,并根据本企业和本项目特点对国家标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落地,通过多方评审确定了最终版本。通过讨论会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反复修改,协助研制方按照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逐步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2.2测评项目建立

测评项目组按照测评任务和合同情况建立测评项目。首先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项目组长与质量保证人员共同制定质量保证计划;项目组长与项目组配置管理员共同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然后项目组接受被测件,梳理测评需求,建立需求基线并进行配置管理。同时,质量保证人员对项目建立阶段进行符合性检查。

2.3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

测评项目组开展测试需求分析,确定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分解测试项。建立测试项与测评需求的追溯关系,通过需求追溯表的形式实施。项目组进行测试策划,确定测试策略、技术方法、测试工作产品等。

2.4测试设计和实践

该阶段主要是设计并编写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用例与测试项的追溯关系,通过需求追溯表的形式实施。按文档编制要求进行测试计划文档的编写。测试计划完成后需进行评审,并对经评审的测试计划进行修订,填写测试问题处理单进行变更控制。此外要对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测试设备进行确认,对测试设备的配置、状态进行确认。还需开展就绪评审工作,对测评需求、项目进度、测试设备等情况进行跟踪,确定是否可以转入测试执行阶段。

2.5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

测试执行阶段由测试执行人员在系统实际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人员需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对不通过的测试用例进行判定,确认是否为软件问题。对于确认为软件问题的测试用例,经研制方修改后,测试方接收修改后的被测件。测试项目组复用或新增回归测试用例,开展软件更改的影响域分析,实施回归测试。质量保证人员对测试执行阶段进行符合性检查。

2.6测试总结和交付归档

全部测试执行完毕,测试项目组整理测试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编制需求追溯表,建立测试执行情况、软件缺陷与测试用例的追溯关系。之后测试项目组对测试工作和被测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测试总结评审工作,包括对测评需求、项目进度、测试设备等情况进行跟踪,为编写测试报告做准备。准备完毕按照文档编制要求进行编写测试报告,并对报告评审。最终向客户交付测试报告正本,测试项目组对本项目全部文档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3审计信息平台软件测评方法

3.1功能性测试

功能性测试主要检测软件是否符合《审计信息平台业务蓝图设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出的用户功能需求。对于一般的用户测试而言,用户仅测试自己关心的功能点,且是正常使用,测试覆盖率往往只能达到20%左右。而对于非用户方和非开发方的第三方测试者来说,需要尽可能多的发现和使用软件的全部功能,对需求文档中的功能性需求逐项进行测试,要求输入值覆盖正常值的等价类、非正常值的等价类和边界值。因此,测试者不但要深入了解审计信息平台的各项功能用法和目的,还要熟悉审计业务流程。根据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功能特点,本系统分为综合管理模块、审计模块、内控制度管理模块和举报模块四部分。根据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了保证测试的充分性,经过分析共有功能性需求27项。其中,审计模块为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在加强反腐败治理工作的今天,审计业务流程更为复杂、重要。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治理管理、基础数据和统计报告五个功能。由此设计的测试项共16个,包括审计计划、项目归档、项目启动、人员考核、审前调查等。

3.2效率性测试

效率性测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审计信息平台在不同压力下系统的性能数据,寻找系统的瓶颈点;验证审计信息平台在30并发用户下系统的性能表现。在测试之前需要进行需求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根据用户提供系统交易量占比最高的前10个功能、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功能,设定测试场景。例如:用户登录响应情况,大小附件上传下载,审批业务流程,以及上述场景的混合场景,混合场景的测试更能模拟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情景。测试时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测试环境要求与生产环境一致,否则测试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需要在系统开发完毕,功能测试之后系统上线之前,在生产系统进行测试,且测试时测试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隔离,避免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3.3安全性测试

企业的生产运行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料都在网络上传输,由此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不论是为了设计,还是为了实现所产生的安全漏洞,对于用户来讲都是无法容忍的。在审计信息平台系统上线前,对其进行安全测试是十分必要的。采取的测试安全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Fortify进行静态的代码安全扫描,找出底层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利用AppScan进行动态渗透测试,这种方法是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模拟黑客入侵,从而找到系统在运行时会出现的安全漏洞,找出的问题真实有效。

3.4兼容性测试

目前大多数办公软件都不需要安装,通过浏览器使用。审计信息平台用户只需在浏览器输入系统地址可直接登陆系统。因此对该系统的兼容性测试需测试: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浏览器的兼容性。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主要是测试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浏览器的兼容性主要是测试I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一般在测试时,在不同平台和浏览器上,首先系统功能能够正常使用,其次界面和操作应基本相同。

3.5易用性测试

审计信息平台作为审计监察部日常的办公软件,其易用性是不可忽视的。用户之前习惯使用监察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和内审作业管理系统。整合、统一后的审计信息平台应该符合用户已经形成的使用习惯。同时是否满足相关文档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易用性要求,符合一般软件操作的隐含易用性要求也是需要测试的。在测试中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查人机交换界面的设计,以非常规操作、误操作、快速操作来检验人机界面的健壮性。

测评软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测评 测评过程 测评方法

1 审计信息平台介绍

为了落实制约机制和监督权力作为审计的核心,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要求,需要建设审计信息平台。该平台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实用”的工作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审计人员开展日常审计的平台,成为总公司和所属单位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的通道。审计信息平台系统主要是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总公司及所属单位部分审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固化业务流程,辅助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管理业务工作,衔接工作界面,细化操作实务,辅助审计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应用系统,具备了相当高的复杂程度、技术水平和开发成本。如果该系统存在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都将造成不良影响。软件测评就是帮助用户解决应用系统的质量问题,作为系统上线前检查必要的质量保证手段,从而提高系统质量。软件测评不是系统开发方内部测试,也不是用户测试,而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根据被测系统方的需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对被测软件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价。

2 软件测评

软件测评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方式,站在客观、第三方的角度,系统的尽可能多的发现被测系统中的错误,检查被测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或是达到预期结果,从而提高被测系统的质量。

软件测评相比软件测试更注重评审过程,在测试的每个阶段以及产生的相关文档都需要组织专家对其结果进行评审,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制定应对措施积累经验。根据软件测试质量控制体系对测评活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因此要确保软件测评的充分性,获得良好的测评效果,建立一个完善的软件测评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 审计信息平台软件测评过程

针对审计信息平台的项目特点,根据越早测试越好的原则,本次软件测评的过程按照:软件需求制定、测评项目建立、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测试设计和实践、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测试总结和交付归档来进行。

3.1 软件需求制定

软件需求为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也是软件测评的重要依据,一份完善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开发和测试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测评项目组引入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国家标准,并根据本企业和本项目特点对国家标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落地,通过多方评审确定了最终版本。通过讨论会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反复修改,协助研制方按照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逐步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3.2 测评项目建立

测评项目组按照测评任务和合同情况建立测评项目。首先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项目组长与质量保证人员共同制定质量保证计划;项目组长与项目组配置管理员共同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然后项目组接受被测件,梳理测评需求,建立需求基线并进行配置管理。同时,质量保证人员对项目建立阶段进行符合性检查。

3.3 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

测评项目组开展测试需求分析,确定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分解测试项。建立测试项与测评需求的追溯关系,通过需求追溯表的形式实施。项目组进行测试策划,确定测试策略、技术方法、测试工作产品等。

3.4 测试设计和实践

该阶段主要是设计并编写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用例与测试项的追溯关系,通过需求追溯表的形式实施。按文档编制要求进行测试计划文档的编写。测试计划完成后需进行评审,并对经评审的测试计划进行修订,填写测试问题处理单进行变更控制。此外要对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测试设备进行确认,对测试设备的配置、状态进行确认。还需开展就绪评审工作,对测评需求、项目进度、测试设备等情况进行跟踪,确定是否可以转入测试执行阶段。

3.5 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

测试执行阶段由测试执行人员在系统实际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人员需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对不通过的测试用例进行判定,确认是否为软件问题。对于确认为软件问题的测试用例,经研制方修改后,测试方接收修改后的被测件。测试项目组复用或新增回归测试用例,开展软件更改的影响域分析,实施回归测试。质量保证人员对测试执行阶段进行符合性检查。

3.6 测试总结和交付归档

全部测试执行完毕,测试项目组整理测试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编制需求追溯表,建立测试执行情况、软件缺陷与测试用例的追溯关系。之后测试项目组对测试工作和被测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测试总结评审工作,包括对测评需求、项目进度、测试设备等情况进行跟踪,为编写测试报告做准备。准备完毕按照文档编制要求进行编写测试报告,并对报告评审。最终向客户交付测试报告正本,测试项目组对本项目全部文档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4 审计信息平台软件测评方法

由于审计工作流程的复杂度高,因此对该平台的易用性要求也相应提高。故测评的测试类型主要体现在功能性、效率性、安全性、兼容性和易用性等质量特征上。

4.1 功能性测试

功能性测试主要检测软件是否符合《审计信息平台业务蓝图设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出的用户功能需求。对于一般的用户测试而言,用户仅测试自己关心的功能点,且是正常使用,测试覆盖率往往只能达到20%左右。而对于非用户方和非开发方的第三方测试者来说,需要尽可能多的发现和使用软件的全部功能,对需求文档中的功能性需求逐项进行测试,要求输入值覆盖正常值的等价类、非正常值的等价类和边界值。因此,测试者不但要深入了解审计信息平台的各项功能用法和目的,还要熟悉审计业务流程。

根据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功能特点,本系统分为综合管理模块、审计模块、内控制度管理模块和举报模块四部分。根据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了保证测试的充分性,经过分析共有功能性需求27项。其中,审计模块为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在加强反腐败治理工作的今天,审计业务流程更为复杂、重要。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治理管理、基础数据和统计报告五个功能。由此设计的测试项共16个,包括审计计划、项目归档、项目启动、人员考核、审前调查等。

4.2 效率性测试

效率性测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审计信息平台在不同压力下系统的性能数据,寻找系统的瓶颈点;验证审计信息平台在30并发用户下系统的性能表现。在测试之前需要进行需求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根据用户提供系统交易量占比最高的前10个功能、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功能,设定测试场景。例如:用户登录响应情况,大小附件上传下载,审批业务流程,以及上述场景的混合场景,混合场景的测试更能模拟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情景。测试时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测试环境要求与生产环境一致,否则测试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需要在系统开发完毕,功能测试之后系统上线之前,在生产系统进行测试,且测试时测试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隔离,避免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4.3 安全性测试

企业的生产运行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料都在网络上传输,由此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不论是为了设计,还是为了实现所产生的安全漏洞,对于用户来讲都是无法容忍的。在审计信息平台系统上线前,对其进行安全测试是十分必要的。采取的测试安全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Fortify进行静态的代码安全扫描,找出底层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利用AppScan进行动态渗透测试,这种方法是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模拟黑客入侵,从而找到系统在运行时会出现的安全漏洞,找出的问题真实有效。

4.4 兼容性测试

目前大多数办公软件都不需要安装,通过浏览器使用。审计信息平台用户只需在浏览器输入系统地址可直接登陆系统。因此对该系统的兼容性测试需测试: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浏览器的兼容性。

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主要是测试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浏览器的兼容性主要是测试I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一般在测试时,在不同平台和浏览器上,首先系统功能能够正常使用,其次界面和操作应基本相同。

4.5 易用性测试

审计信息平台作为审计监察部日常的办公软件,其易用性是不可忽视的。用户之前习惯使用监察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和内审作业管理系统。整合、统一后的审计信息平台应该符合用户已经形成的使用习惯。同时是否满足相关文档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易用性要求,符合一般软件操作的隐含易用性要求也是需要测试的。在测试中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查人机交换界面的设计,以非常规操作、误操作、快速操作来检验人机界面的健壮性。

参考文献

[1]王峰,郑彦兴,包阳.软件第三方测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45):345-350.

[2]古乐,史九林.软件测试技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沈昌松,朱建方等.软件测试用例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1,17(2).

作者简介

田雅(1982-),女,江苏省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测评。

作者单位

测评软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人才测评 测评软件 价值分析

根据近日由中智上海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人才测评专业网站的调查表明:有44.10%的民营企业和34.90%的三资企业在使用高端人才测评软件技术,国有企业中使用高端测评技术的企业只有7%。说明目前在实践中重视人才资本积累和使用效率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了人才测评软件的价值。

人才测评软件系统是把心理测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在计算机上完成测评过程,并由计算机来代替人的手工数据处理工作,从而减少误差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团体测评的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传统的纸笔测试相比,人才测评软件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人才测评软件系统的应用优势

1.测评软件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评价,便于人力资源各模块的使用

测评软件能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对人才进行识别,如中国管理咨询网提供的《管理人员人格测试软件》能从正性情绪倾向、负性情绪倾向、乐群性、责任心、广纳性、内控性、自控性、自信心、A型人格、成就动机、权利动机、面子倾向等12个与管理绩效有关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从而了解应试者在行为风格、思维和处事方式方面的特点,并且能够预测应试者的组织管理潜力,对其适宜的发展方向和能适应的组织环境提出建议。

另一方面,测评软件在测评后,一般会生成一份测评报告,测评报告主要包括测评项目、测评结果、结果分析、审核意见等几个项目。针对事先职位分析中确定的素质要素以及测评中得出的数据图表结果进行分析,自动加以书面解释,评价被测者是否适合该职位。通过相对应的测评数据通过开发商提供的手册指导,可以比较容易地在企业中寻找到合适胜任的人选进行面试、培训、职位调整、薪酬调整等人力资源操作。

2.软件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测评软件自带的量表是通过大量专家研究工作及广泛抽样测试建立起来的,所带的测评问卷一般综合反映了世界各权威心理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大量专家对这些结果的操作化与本土化最终形成了质量很高的量表。其常模取样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因而评价结果的信度、效度均较高。另外,由于测评软件系统所带量表的改进需要对不同的被试样本进行不同的测试,被试样本取样越广泛,则反馈信息暴露的问题越多,修改后的量表质量越高。测评软件通过数据库与网络反馈、实时的数据共享,使专家能收集到更广泛的反馈信息,包括大量的样本数据与广泛的客户直接反馈,从而专家能提供更及时、更科学与更友好的针对性升级,进而提升测评的信效度。

同时人才素质测评系统能够实现计算机化的适应性测评。适应性是指在一次测评中,后面的测评题目的出现是依据前面答题的反应情况来决定。测评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评对象确立不同的测试题目,自动选择题目并且调整测评篇幅,自动确立不同对象的评分标准,从而使得评测结果更具可信性。

3.测评过程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

测评软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测评人员产生各种主观误差。一般的测评是由人主导测评过程,由于人存在主观评价,测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误差,例如前后被试的差异、主试者对应试者的主观印象、主试的个人偏好,雇佣压力等都会影响测评的结果,从而产生误差。而通过测评软件测评,其客观性则能有效克服这些缺陷。

测评软件能有效克服测评过程中由于人际关系影响产生的测评误差。人才测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影响而出现以下现象,测评过程中上司对员工的喜好、员工与上司的关系等“政治因素”会对测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假如用测评软件代替传统测评,由于软件测评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为干涉几乎不存在,其评测结果也因此能有效避免各种人际关系影响。

4.测评过程与结果分析更简单,更适合广泛使用

传统的纸笔测试,要经历问卷制作、发放、回收、问卷统计、得出结论五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十分费时费力。例如问卷制作中就包括了组织专家、确定指标、试测、修改等几个步骤。此外,在问卷发放、回收过程与问卷统计中,同样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外它的平台创建在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上,能非常方便的利用网络的传输功能实现问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利用CPU的强大计算功能对问卷进行分值计算和问卷有效性分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同时可以借助数据库强大的数据查询功能,对企业人才资源进行考察及预测。人才测评系统一般都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让被测者完成整个人才测评过程,被测者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完成答题,然后查看测评结果,并且打印测评报告;二是被测者在测评完成后,其资料自动存入数据库,这种设计便于企业积累人才素质信息和人员的背景资料,为企业开展人才素质研究,做出适当的人力资源决策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系统提供了比较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管理者可以设置一定的条件,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统计、预测,这使系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与意义。

二、人才测评软件应用价值的定量分析

1.人才测评软件直接减少的支出

(1)直接支出的外部成本核算

使用人才测评软件一般来说比传统测评节约成本,人才测评软件的投入费用及产生的收益值是明显的和可以估算的。传统的测评投资费用主要包括场地费、交通费、培训费、资料费等一次性投入和每次测评活动费用以及必要时聘请测评专家的费用,其付出费用如下公式:

付出费用=场地费用+交通费用+培训费+专家费用+其他费用(资料复印费等)

而当前的人才测评系统,一般都基于B/S结构开发的,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实施测评,一次投入多次使用,每人次的测评成本因而得以降低。以金蝶K/3为例,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通过自己的账户与密码连接到测评系统进行测评,而且能立刻得到结果,节省了传统测评中必须的车路费、场地费、专家费等支出,其付出费用公式为:

付出费用=软件购置费用+软件实施费用(计算机购置费用等)+ 软件维护/升级费用

两个付出费用的差值构成其直接的经济效益,这种可观测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以上两个公式计算出来。长期以来,这种可观测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了公司对是否购买软件替代传统测评和购买何种软件的决策。

(2)直接支出的内部成本核算

直接支出中的内部成本核算,主要由参与测评的员工的工资构成,这方面人才测评软件也比传统测评具有优势,如在招聘过程中,一般流程是,先由主任级招聘专员筛选应聘简历,进行初步面试,再由人事经理做面试,人事经理面试后,或许认为都不合适,人事主任需要重新挑选;或许认为合适并由人事经理推荐给业务经理。一般来说业务经理确定1人,至少要挑选2人~3人面试,根据人员选配比例,初试一般需要6人~10人,投递的简历份数一般为20份~30份。简历筛选后,如果采用人才测评软件,则可节省不少时间和费用,特别是大规模的招聘,这方面的效益是不可低估的。由人事秘书负责对应聘者测试,招聘专员跟据测试对应试者作简单的面试,再由人事经理进行,由于有测试报合作为基础,推荐给业务经理的人选也易于被接受。

2.测评软件使用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效益

根据1950年Brogden提出的素质测评价值分析模型可以十分方便地对招聘中利用测评而产生的效益进行参考测算。

素质测评价值分析模型:

由于测评,招聘单位能做出正确决策,招到好的员工,而相对于招聘中不做测评从而招入差的员工,每年每个好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效益F有如下公式:

F=(R*Sdy*Z)-(C/P)

R*Sdy*Z 为单个好员工比差的员工多创造的价值;其中R为素质测评中测评方法的有效性或信度系数;Z为员工在素质测评中的标准分;Sdy为以货币为单位的员工工作效率或产值标准差(一般取员工工资额的40%~70%)。

C/P 为每个应聘录取者平均花费的测评成本;其中C为组织在每个求职应聘者身上花费的成本;P为素质测评通过率。

从素质测评价值分析模型可以看出,F值是R的增函数,随着R的增长而增长,R的数值大小直接影响到F的数值。由此可见,测评工具创造的价值是测评有效性的线型函数,有效性越高,测评工具带来的收益越大。

三、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测评软件的作用

由上所述,人才测评软件在测评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一方面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效率提高而节约的直接成本;二是通过它高信效度的测评结果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测评软件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中展现出其特有的价值。

但是,人才测评软件也有自身的缺陷,如:测评的准确性依赖于量表的质量,而量表的质量使软件之外的工作;计算机模拟与实践存在差异,导致测评软件难以支持投射类和环境模拟类测评,而人才测评中缺少了这两种方法将使得它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不能盲目地夸大计算机测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使用者必须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测评软件的作用的同时减小其负面作用,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信息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人才测评软件的作用

现今对人才测评计算机系统有两种认知:一种认为测评软件与计算机算命没什么区别,这种认识与我国人力测评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有关系。但信息社会中网络交往的动态性、人机对话的交互性、人机界面的日渐人性化、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使得人才测评的形式方法不断获得新的内涵与新的发展,测评方式的自动化、系统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只有适应这种趋势才不会被新时代淘汰。

另一种认知则是对测评软件产生了依赖与迷信,没有认识到任何人才测评软件都是基于现有的理论框架和特定的技术,不可能至善至美,形成了迷信软件程序的刻板思维,脱离了纸笔测验的语言陷阱又陷入了人机关系的困境,偏信计算机得出的测评结果,执着与电脑数据而置测评基本原理于不顾。因此我们在进行人才测评时,既要发挥测评软件客观性、经济性、信息共享性的特点,又要防止过于依赖数据结果,应综合辨证的看待软件测评,将它摆在合适的为止,明确测评结果的应用是人力测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关系到人力测评的最终效用,一切应以高信度、效度的结果产出为着眼点。

2.将测评软件与其他测评方法结合使用

现今人才测评工作中人的因素依然占主导地位,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主观判断仍然是测评的重要手段,如面试、评价中心方法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情景模拟能取得大量的测评软件不能获取的综合信息,具有互动性、动态性等特点。但如果企业上了规模,特别是连锁企业,能够预测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提前做好人才资源储备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建立人才储备库需要大范围、大批量进行测试,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主试者的要求也特别高。经济因素决定了不可能全部的测评都采用面试、评价中心的方法。这时,测评软件的经济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并且辅之以主观面试和情景评价中心,也提高了整体测评的信度与效度。

3.购买成熟的专业性测评软件

从根本上说,测评软件系统的应用价值,是在于它能否提供更高信效度的测评,这依赖于软件附带的量表的质量,而高价值的量表的开发和完善必然使得测评软件具有开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短期投资回报率低的特点,某些量表制作者或修订者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使得量表质量越来越低。而专业测评软件测评问卷一般综合反映了世界各权威心理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大量专家对这些结果的操作化与本土化最终形成了质量很高的量表,因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信性和针对性。此外,当前市场上还有不少的专门针对某个行业甚至是职业而开发的软件,因为专门针对某个行业和职业,所以能把量表做得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而测评软件本身自带有比较成熟的量表,标准化的量表除了方便使用外,其购买价格往往小于自己开发问卷的费用。

4.做好运用国外测评软件中的本土化工作

发达国家的软件测评进行的比较早,无论其软件界面的友好性、人机沟通的完善性、数据处理的合理性都强于国内,在开发软件与制作量表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小于购买引进国外现有成品时,我们建议应予以购买。但是在运用国外软件中需要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习性、心理特征、行为规范、智力素质和职业选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国外软件并没有针对中国人特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常模和评价体系,在对测评结果解释时采用西方的评价方法,没有依据中国人的背景,其结果的准确性大受影响,所以,对国外软件的运用必须进行本土化,即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修饰、量表的修订以及常模的获取。

参考文献:

[1]R.E Carlson, “Selection Interview Decisions: The Effects of Interviewer Experience, Relative Quota Situation, and Applicant Sample on Interview Decisions”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20.1967

[2]R.E. Carlson, “Effects of Applicant Sample on Ratings of Valid Information in an Employment Setting”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Vol.54.1970

[3]S.W. Constantin, “An Investigation of Information Favorability in the Employment Interview.”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61.1976

[4]鲍 嘉:现代人才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5 年第8期

[5]胡振华 蔡超婴: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及其应用,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6]王世法 彭志忠:企业人才测评师培训系列讲座专题五:心理学理论,职业经理人,2004年第6期

[7]王鲜萍:企业的人才测评要适合中国国情,商业研究,2003年第8期

测评软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综合测评、VB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62-02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人才评价的一个标准,很多学校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综合测评的计算量很大,而且由每个学生自己填表,再交给班委进行审核计算,打印,签字,存档,整个过程很繁琐,往往花了很大的力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统计失误、人为计算失误等。另外作为奖助学金评定的依据――学生综合测评分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公平的算出来关系十分重大,所以急需一个计算简便,容易操作的软件来代替人为的手工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准确度,使整个过程公开公平。该软件操作简单、不用维护,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班委、老师们的工作负担。

二、需求分析

综合测评软件开发的目的是自动计算、快速审核、统计测评数据,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计算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将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从繁重的综合测评及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使学校的综合测评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通过调查,要求软件需要有以下功能:(1) 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2) 由于该软件的使用对象学生和班级管理人员。(3) 数据计算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三、可行性分析

由于本软件的对象单一,都是在校学生,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因此,比较适合于采用excel表格管理。熟悉VB编程。在技术难度方面,由于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相关参考文献,特别是网上资料,特别是参考其他程序的功能,因此完全可以实现。

四、 软件实现

(1) 统一命名功能主要代码

d = Dir(App.Path & "\*.xls")

Dim EXLAPP As Excel.Application

Dim xlBook As Excel.Workbook

Dim EXLSHEET As Excel.Worksheet

Set EXL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EXLAPP.Visible = False

Dim FileNa As String

Set xlBook = EXLAPP.Workbooks.Open(App.Path & "\" & d)

Set EXLSHEET = xlBook.Sheets(1)

EXLSHEET.Activate

If EXLSHEET.Cells(1, 19) = "ZongHecePingBiao" Then '有效表

FileNa = KillSpace(EXLSHEET.Cells(2, 6))

EXLAPP.DisplayAlerts = False

EXLAPP.ActiveWorkbook.Close SaveChanges:=True

Name App.Path & "\" & d As App.Path & "\" & FileNa & "综合测评表" & num & ".xls"

End If

(2) 统计收文情况主要代码

d = Dir(App.Path & "\*.xls")

Call EXLAPP.Workbooks.Add

Set EXLSHEET1 = EXLAPP.ActiveSheet

EXLSHEET1.Cells(1, 1) = "综合测评表收回情况表"

EXLSHEET1.Cells(2, 1) = "序号"

EXLSHEET1.Cells(2, 2) = "姓名"

EXLSHEET1.Cells(2, 3) = "收回情况"

EXLSHEET1.Cells(2, 4) = "文件数"

Open "C:\evaluation_file\names.txt" For Input As #1

ReDim Preserve StrZ(I) As String

ReDim Preserve beizhu(I)

k = 0

While Not EOF(1)

Line Input #1, str1

k = k + 1

EXLSHEET1.Cells(k + 2, 1) = k

str1 = KillSpace(str1)

EXLSHEET1.Cells(k + 2, 2) = str1

EXLSHEET1.Cells(k + 2, 3) = "未收回"

StrZ(k) = str1

beizhu(k) = 0

Wend

Close #1

(3) 审核功能主要代码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Option1.Value = True) And (Option2.Value = False) And (Option3.Value = False) Then

EXLSHEET.Cells(33, 19) = 1

EXLSHEET.Cells(1, 7) = Trim(Combo1.Text)

EXLSHEET.Cells(32, 4) = Trim(Text2.Text)

EXLSHEET.Cells(2, 3) = Trim(Text3.Text)

EXLAPP.DisplayAlerts = False

EXLAPP.ActiveWorkbook.Close SaveChanges:=True

FileCopy App.Path & "\" & d2, App.Path & "\已通过\" & d2

Kill App.Path & "\" & d2

ElseIf (Option1.Value = False) And (Option2.Value = True) And (Option3.Value = False) Then

EXLSHEET.Cells(33, 19) = 2

EXLSHEET.Cells(1, 7) = Trim(Combo1.Text)

EXLSHEET.Cells(32, 4) = Trim(Text2.Text)

EXLSHEET.Cells(2, 3) = Trim(Text3.Text)

EXLAPP.DisplayAlerts = False

EXLAPP.ActiveWorkbook.Close SaveChanges:=True

FileCopy App.Path & "\" & d2, App.Path & "\未通过\" & d2

Kill App.Path & "\" & d2

ElseIf (Option1.Value = False) And (Option2.Value = False) And (Option3.Value = True) Then

EXLSHEET.Cells(33, 19) = 0

EXLSHEET.Cells(1, 7) = Trim(Combo1.Text)

EXLSHEET.Cells(32, 4) = Trim(Text2.Text)

EXLSHEET.Cells(2, 3) = Trim(Text3.Text)

EXLSHEET.Cells(32, 13) = ""

EXLAPP.DisplayAlerts = False

EXLAPP.ActiveWorkbook.Close SaveChanges:=True

ElseIf (Option1.Value = False) And (Option2.Value = False) And (Option3.Value = False) Then

SetWindowPos Me.hWnd, -2, 0, 0, 0, 0, 3

MsgBox "" & vbCrLf & "您没有点选意见! " & vbCrLf, vbExclamation, "警告"

SetWindowPos Me.hWnd, -1, 0, 0, 0, 0, 3

Exit Sub

End If

五、 结论

在本软件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其功能全面、易于日后程序更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效率高是本软件系统的特点。在这次设计与开发中的最大收获并不是掌握这几门开发工具的应用,而是学会了软件设计的思维方法,以及与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炳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8).

测评软件范文第5篇

>> 基于Android平台上BLE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TCP和H.265的监控视频动态降码率 基于Android的移动视频学习平台的构建 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开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分析系统构建 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电力监控终端软件的设计 基于Android平台的老人跌倒检测软件 基于Android的微课平台软件设计 基于Android 平台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面积测量软件开发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浅谈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办公 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开发研究 基于Android平台的GPIO操控方法 基于android平台赛马游戏的开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老吾老”系统 基于Android平台的儿童跟踪系统 基于Android平台的多点触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H.265;VLC;YUV;安卓;视频评分

引言

随着H.265视频压缩标准的出现,其压缩效率与错误恢复能力的提高,以及实时的时延和信道获取时间的减少等特点,为互联网高清视频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4G网络的逐渐覆盖使得移动客户端上的视频载入率日渐提高,因此流媒体视频评测软件的开发具有意义重大。

本文基于如今用户群最大的Android平台实现流媒体视频评测软件的开发,软件主要从分辨率和帧率两方面来测评视频流畅度,同时从视频质量的亮度、色度和清晰度三个方面来评估视频画质,并将评估结果以分数的形式直观呈现于手机上。此结果方便用户选择视频质量更好的流媒体,同时也方便运营商针对视频存在的问题进行测评维修,这将推动整个流媒体服务器的发展。

1 技术平台介绍

1.1 H.265发展优势

H.265标准围绕着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保留原来的某些技术,同时对一些相关的技术加以改进。新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用以改善码流、编码质量、延时和算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优化设置。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提高压缩效率、提高鲁棒性和错误恢复能力、减少实时的时延、减少信道获取时间和随机接入时延、降低复杂度等。

H.265的技术亮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灵活的编码结构,在H.265中将宏块的大小从H.264的16×16扩展到了64×64,以便于高分辨率视频的压缩。同时,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编码结构来提高编码效率,包括编码单元、预测单元和变换单元:第二,使用新的MV(运动矢量)预测方式,区别于H.264基于空间域的运动矢量预测方式,H.265扩充更加多的方向进行帧内预测,同时将预测块的集合由原来的空间域扩展到时间域及空时混合域,通过率失真准则计算后选择最佳的预测块;第三,更低的码流,多项质量比较测试已经表明,在相同的图像质量下,相比于H.264,通过H.265编码的视频码流大小比H.264减少大约39%-44%。通过主观视觉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在码率减少51%-74%的情况下,H.265编码视频的质量还能与H.264编码视频近似甚至更好,其本质上说是比预期的信噪比(PSNR)要好。

1.2 Android平台开发的优越性

广泛使用性:Android软件拥有广泛且稳定的使用人群。

开放性:Android具有开源系统可供用户自行设计更改。

丰富的硬件选择:从性能一般的低端机到高配置的高端机一应俱全,可满足不同阶层用户的不同需求。

不受限制的软件开发:Android平台开发周期短,应用的简单,只需要通过Eclipse引导签署开发出的应用,开发者即拥有一个可以在任何Android平台运行的APK文件。将这个APK文件到各种平台上进行推广,用户安装即可使用。如果应用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出现代码错误,开发者也能立刻上传修复的版本供用户下载。

1.3方案总述

选择Android平台上基于H.265进行视频测评。具体方案流程图如图1所示。

首先利用VLC沆媒体播放器接收流媒体数据流,再在Linux环境下使用Android NDK将HM10.0的解码库进行移植,与VLC各模块共同封装成SO库移植到Android平台上,再通过JNI本地调用的方式在Java层调用来完成对HEVC码流的解析。在播放视频的第三阶段通过C语言来编写解码模块,由之解出的码流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按照正常播放流程由播放器输出以实现正常播放的功能。另外一路则先导出至sdcard中,当视频播放结束后重新读入YUV数据并利用Opencv设计算法进行分析,最终结果以txt文本的形式存储至sdcard中。

2 视频流畅度测评

2.1分辨率测评

2.1.1分辨率简介

视频分辨率指视频的高/宽像素值,用来度量图像内数据量。通常将分辨率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inch),一般说的分辨率指图像的高/宽像素值,严格意义上的分辨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的有效像素值ppi。如图2所示,分别是分辨率为72ppi和300ppi的图像示例。

2.1.2分辨率算法

本测评软件采用一般定义,即视频的高/宽像素值。

(1)首先利用Android自带功能遍历手机SD卡中的所有视频,为视频测评做准备。

(2)通过搜索视频媒体自带的信息,获取手机视频的分辨率,并且根据获取的分辨率为视频评分。

(3)依据手机分辨率的屏幕参数,我们选取480×270作为标定值。高于此值,则分辨率这一项为满分;反之,则为零分。

2.2帧率

2.2.1帧率简介

帧率是用来测量显示帧数的量度,单位一般为fps(frames persecond),表示图形处理去处理场景时每秒钟能够更新的次数。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根据人眼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帧率高于16fps,则会认为画面连续。然而当帧率超过屏幕刷新率时,只会浪费图像处理能力。一般最合适的人眼接受帧率为25fps。

同时,帧率影响画面流畅度,与画面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

2.2.2帧率评分标定

本项目采用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导出视频转换成YUV文件形式,再利用YUV文件的大小以及每一帧图像的分辨率大小,计算出一段视频的平均帧率。由于采用的是YUV420的形式,所以每一帧图像的大小为length*width*1.5 bit,由此得出平均帧率计算公式如下:

帧率=一段时间内YUV文件大小/length*width*1.5 bit*时间(1)

具体实现函数如下:

(fram/(mVideoHeight*mVide oWidth*1.5*times》

由于人眼最适合的帧率为25fps,本文选取帧率大于20fps为流畅,即为满分;选取小于Sfps的帧率为不合格,即为零分。具体评分准则如表1。

3 视频画质测评

3.1清晰度

3.1.1清晰度研究背景

随着各类数字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的清晰度日益成为衡量数字成像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一幅数字图像质量的好坏与其清晰度直接相关,清晰度也指模糊度或粗糙度,是指人眼能感觉出的相邻影像间的明显程度。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的原因是图像模糊,在图像采集、传输、压缩等处理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模糊。

目前,对数字图像清晰度的评价方法驻要有空域参数方差、熵、以及频域调制传递函数等,但由于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如空域参数虽评价简洁、快速,但对图像清晰度的细小变化不敏感:频域参数虽对图像清晰度变化敏感,但计算较慢,不依程序运算的自动化。

本项目通过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计算其梯度数据,建立清晰度评判标准,从而进行单帧图像的清晰度判定。

3.1.2图像边缘特征

图像边缘是指其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性变化或屋顶型变化的像素的集合,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以反映目标的清晰度。

一条理想的边缘具有如图3所示(a)模型的特征,这个模型生成的理想边缘是一组相连像素的集合,每个像素都处在灰度级跃变的一个垂直台阶上。实际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图像模糊后,实际边缘如3所示,(b)是一个过度的斜面。

从人眼视觉特性上,观测目标是否清晰,关键在于目标与背景的边缘上,如果边缘锐利,图像就比较清晰;如果边缘过渡平缓,图像就模

3.1.3清晰度算法

(1)先将图片转换为灰度图,并申明为Ipllm age对象。核心代码如下:

cvtColor(Input,gray,CV_BGR2GRAY);

Ipllmage tmp_image=Ipllmage (gray),

Ipllmage *img= &tmp_image;

(2)求梯度

公式及算法思路:

令:平均梯度为X,位宽为s,总梯度为Y,总像素点为N。

则:

(3)分析数据可知,过渡区上的最大梯度值,与图像的清晰度呈正比关系。并且,梯度的陡峭程度与清晰度呈正比关系。

(4)清晰度评价算法

第一,为达到客观的评判,避免误判视频本身的模糊需求,在开始评测之前会进行主观失焦评断。结合人的主观评断和标准视频流的清晰度标准来刻画,这样的评断更客观公正。具体实现界面如图4。

第二,结合是否主动失焦以及标准流的判断确定满分标准,之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最终的评判标准如表2。

3.2亮度

3. 2.1亮度简介

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是人对光的强度的感受。我们认为的亮度参数都是指白色的参数,然而想要更好地体现视频的亮度,就不能只用白色的参数来表示亮度,故而引入了色彩亮度的概念。

3.2.2亮度评分算法

(1)将每一帧的图片灰度化,并以mat矩阵存储以方便刻画行列,统计图片中每个亮度值出现的个数,求出平均亮度。根据前期的主观评测,选定动态阈值作为平均比较值。

(2)将每一个像素点的值与动态阈值作方差,计算出来的值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图片的平均亮度。

令动态阈值为

,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x,则平均亮度的公式如下:核心代码如下:

(3)最终亮度评断标准如表3所不。

3.3色度

3.3.1色度简介

色度的测量是对颜色的一种客观评价,将色度这种度量最终以值的形式表示,有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型:CIE、RGB等。

在颜色感知的研究中,CIE 1931XYZ色彩空间是其中一个最先采用数学方式来定义的色彩空间。其中,色彩空间指的是用一种客观的方式叙述颜色在人眼上的感觉,通常需要三色刺激值,即首先定义三种主要颜色,再利用颜色叠加模型来叙述各种颜色。CIE 1931色彩空间通常用XYZ三个值来表示三色刺激值。

CIE XYZ和CIE RGB可以相互转换,具体转换方式如下:

X=CxR(5)

X=0.49000R+0.31000G+0.20000B (6)

Y=0.17697R+0.81240G+0.01063B (7)

Z= O.OOOOOR+O.OlOOOG+0.99000B (8)

转换按照等能白点转换,即有约束:RGB(O.333,0.333,0.333)对应XY2(0.333,0.333,0.333).

3.3.2色度评分算法

(1)调用以下Opencv函数将RGB按照以上公式转换成CIE形式。

cvtColor(Input,LABimg,C V_BGR2Lab)

(2)同样调用Opencv里函数,得到a、b的值。其中a表示图像的红绿分量,b表示黄蓝分量,根据这两个分量可以判断出图像的色偏,为评分做准备。核心代码如下:

dac= a/float (LABimg.rows*LABimg.cols),//a*表示图像红/绿分量,计算红绿分量的平均值

dbc=b/float(LABimg.rows*LABimg.cols);//b*表示图像黄/蓝分量,计算黄蓝分量的平均值

(3)最终利用a、b的值计算出L,根据L的大小来对色度进行评分。L的计算方式如下:

float D =sqrt(dac*dac+dbc*dbc);

Ma/= flo at( (LABimg.rows*LABimg.cols));

Mb/= float 《LABimg.rows*LABimg.cols));

float M=sqrt(Ma*Ma+Mb*Mb);

float K=D/M;

avr=K:

(4)通过rda, rdb得出整体色彩偏向,然后根据L得出最后得分如表4所示。

4 结语

测评软件范文第6篇

【关键词】NET技术;管理子系统;考试子系统;项目开发能力评测

1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可分为管理子系统和考试子系统。主要用户包括考生和管理员。1.1对于考官功能如下1.1.1试卷管理通过试卷管理可以制定多种组卷方案,在进行考试参数设置的时候,管理员可以选择使用其中的一套组卷方案。可以建立、编辑、浏览和删除组卷方案,试卷的生成、编辑、删除和打印等功能。1.1.2参数管理考试参数包括考试标识、考试时间、监考密码、是否显示题号、是否显示成绩、设置考试场次等,可以对以上各项参数进行管理。1.1.3题库管理题库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题型的管理、试题的管理,试题的统计。1.1.4基本资料管理管理所有的考生的基础信息,包括考生信息的导入、导出、查看、编辑、删除等,导入功能提供从Excle表导入考生基本信息到系统数据库的功能,导出功能是将数据库中的考生导出到Excel电子表格文件中。1.2考生的基本功能如下1.2.1用户管理提供了注册、登录以及基本信息的维护的功能。1.2.2参加考试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进行登陆,登陆成功后跳转到客观题的说明页面,提醒考生答题规则。点击按钮可跳入答题页面,考生在答完一道题目后,单击“下一题”按钮,将会跳转到下一题目。单位时间内无论是否答完系统都会自动跳入下一题。答主观题时,考生在编辑代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试、编译、查看帮助文档等操作。在完成该题目后,点击按钮,该系统将会调用已写好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并将得分情况提交到服务器,同时跳转到下一题目。1.2.3评分及查看成绩在全部题目完成后,点击提交,系统会对客观题目进行判分,对操作题目除了给出评分外,还会给出一份考生项目开发能力的评测报告。经过对本系统的开发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该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管理子系统的试卷管理、题库管理、参数管理考生基本信息管理和考试子系统的用户管理、参加考试、自动评分及查看成绩。

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及功能模块设计

2.1体系结构设计.NET软件开发技能测评系统采用三层开发方式,基于B/S架构,三层开发即指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表现层作用是显示业务处理结果,提供给用户交互接口,根据用户的请求调用不同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的作用是完成具体的业务逻辑操作,返回处理结果。数据持久层的作用是完成完成业务逻辑对数据库的访问。分层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易于控制、易于扩展、易于分配资源。降低了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复用性,系统的扩展性大大增强。表现层采用的技术主要是AspNET,其特点是页面和代码分离,页面技术有HTML、Javascript和CSS以及服务器控件,交互逻辑处理主要由事件处理函数完成。业务层使用C#编写的类封装具体的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模型层主要是对数据表的封装。2.2动态模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得出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考官的试卷管理,参数设置,考生信息管理,题库管理;考生的用户管理,参加考试,评分及查看成绩。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2.3数据库设计本系统面向的用户主要是考生、和考官。对考生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方便考生考试和成绩的查询。对于考官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方便考试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够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在对考试系统进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下面所示的主要数据项和数据结构:2.3.1管理人员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姓名、密码、权限等。2.3.2考生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工作证号、考试科目、专业、职称等。2.3.3考生答案备份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姓名、身份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编号、试题类型、试题卷面题号、考生答案。2.3.4考生成绩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姓名、身份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编号、试卷名称、总分等。2.3.5考生答题状态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姓名、身份证号、试卷编号、试卷名称、考试科目、当前状态、开始时间等。2.3.6科目与专业表包括的数据项有考试科队专业等。2.3.7单位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单位名称等。2.3.8试卷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试卷名称、试卷编号、考试科目、专业、单选、题数、单选题总分数、多选题数、多选题总分数、判断题数、判断题总分数、填空题数、填空题总分数、简单题数、简答题总分数、考试时间、考试开始日期、考试结束日期、卷面总分、试卷难度系数等。基于需求分析,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主要方法是分析动态模型,并进一步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类图。

3系统实现

3.1系统开发工具以及开发环境本系统采用vs2008开发平台,数据库使用的是SqlServer2008,测试及源代码版本管理采用VS开发环境集成的TFS工具。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系统服务器应该具有较高的软硬件配置,对于客户端来说,要求不高。3.2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试卷管理模块可以对组卷方案进行管理,也可以对试卷进行管理。题库管理模块可以对题型及试题进行管理。打开试题维护窗口,选择一种试题类型后,在试题维护窗口可以对试题添加、编辑、及查找。3.3考试模块的实现输入准考证号,登录系统后即可参加考试,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判断题以及主观题。选择题目主要是单选,考生答完后,系统会自动评分,客观题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在数据库里把选项和正确答案保存后,用户的答案和题库里的正确答案比对,记录正确个数,根据每个题目的分值和正确个数评出选择题目和判断题题目的分数。为项目操作通过单元测试、UI测试、功能测试后,给考试出一份项目测试报告。点击“下载项目开发能力报告”按钮后,会下载一份word格式的能力评测报告。

4结束语

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国内外,远程教育不断蓬勃发展。而题库系统更是远程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的研究对于发展远程技术教育尤为重要。本系统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阿奇.C#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胡海峰,赵阳.VB编程题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龚赤兵.Web开发新体验:3.5MVC架构与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9).

[4]洛伊(美)组件开发(影印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4).

[5]邓丽,孙风栋,张冬青.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2010.

测评软件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教学软件;测评与反馈;设计要点;设计方式

测评与反馈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可以利用教学软件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测评的题目,让学习者作答,还能提供及时的、多样的反馈,包括回答的正误、问题的分析、参考答案,甚至是错答原因的分析. 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反馈的智能性使学习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时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测评与反馈的设计要点

1. 测评题目的设计

测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软件设计模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教学软件的设计者“为了测评而测评”,添加测评模块仅仅是为了摆摆样子,随便出几道题就算是测评了,这样的测评由于题目的粗制滥造,对学习者巩固知识以及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基本没有什么帮助. 要做好测评,设计者首先要重视这一模块,明白测评的意义,对题目精心设计,出题不能随心所欲,题目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各个具体知识点,并且尽可能趣味化和情境化.

2. 测评环节的设计

测评中的“课本搬家”现象比较严重. 好多教学软件中,题目不能改变,数量少,而且没有反馈功能,与传统测评相比,只是题目的载体改变了,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它的效果还没有传统测评好. 教学软件的测评要体现出它自身的优势. 教学软件中呈现测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性,测评题目的呈现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形式,还可以出现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 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教学软件中还可以将测评题目放到一定的情境当中,比如呈现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技能的测评,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测评等. 总之,教学软件中测评题目的呈现要摆脱单一文字或文字加简单图片形式的局限,应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多样的方式设计测评.

教学软件的测评应充分发挥数据库技术在题目方面的优势. 教学软件允许教师设计单选、多选、问答、匹配、填空等多种类型的题目,并分类管理,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删、改、查等各种操作. 当题目到达一定数量,教师在测试时可以随机出题. 学习者方面,自测练习功能将会变得强大,因为数据库中存储了各个知识点的不同类型的许多题目,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做哪个知识点的题目、做哪些类型的题目以及题目的数量.

3. 反馈环节的设计

反馈的方式包括对作答正误的判定、纠错、建议、帮助、奖励、总结、评价、统计等. 反馈的方式是由具体的测评过程决定的,比如回答正确进行鼓励或奖赏,回答错误进行纠错,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作答完毕给出评价总结等. 设计反馈时要注意反馈时机的问题,也就是做完每道题目都立即给出反馈,还是全部做完后一并反馈,反馈时机的选择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决定的. 一般来说,对联想记忆的内容可进行立即反馈. 对需要深入理解或应用的内容,题目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宜立即反馈. 同时,如果是低年级的学习者,反馈应当尽量活泼,比如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并且向学习者多提一些鼓励的话,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软件还应注意给教师提供学生测评的反馈信息,也就是学生的作答情况,给教师的反馈信息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教学.

二、典型的测评与反馈方式

1. 多媒体测评与反馈

教学软件中的测评可以发挥多媒体特性. 例如一个判断题,题目下面是TRUE和FALSE按钮. 作答时,学生只需要单击TRUE或FALSE按钮,如果选择正确,则会显示笑脸,反之则是苦脸,并有声音提示正确与错误. 同时,题目还会给学生积分奖励,回答正确,积分就会增加. 最后软件会根据作答结果给出音频和正确率的双重反馈.

2. 趣味性测评与反馈

教学软件可以将测评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增加测评的趣味性. 如趣味判断题“翻箱倒柜”,场景中有一个小丑,形如一个“柜子”,它的每次表演都代表一道判断题,如果学习者回答正确,则柜子能成功完成表演,否则就演砸了.

3.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验形式,与一般的计算机测验不同. 在CAT中,计算机不仅呈现题目、接受输入答案、自动评分、得出结果,还会根据被测人员对试题的不同回答,自动选择最适宜的试题让被测人员回答,最终达到对被测试者能力作出最恰当的估计. 因此,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是因人而异的测验.

目前,CAT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GRE,GMAT等世界范围的大型考试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测评软件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风险等级;逐步回归;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预测

1 模型的基本假设

1)假设北京市各地区降水量均匀,人口均匀分布,各地区用水量及水污染情况大致相同。

2)假设各风险因子可以进行量化,具体量化过程将在问题分析部分提出。

3)不考虑其他微弱的风险因子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2 符号说明

X1:年平均温度,X2:降雨量,X3:污水处理率,X4:城市生活用水,X5:工业用水,X6:农业用水,X7:人口规模,X8:污水总量,Y:总缺水量,X:论域,R:模糊关系矩阵,B:综合评价矩阵,V={v1、v2、v3、v4}:表示低、中等、较高、高四个等级, :表示论域中第i个因素Xi对于等级域中第j个等级 的隶属度。 (i=1...4):分别表示X2、X3、X4、X7的权重。

3 问题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已经给出的信息和日常生活常识,得8个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影响因子:年平均温度、降雨量、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口规模、污水总量。接下来我们将定量分析各风险因子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程度,运用stepwise函数,从众多因子中有效的选择最重要的因子。然后,根据第二步中的评价和风险等级划分选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第一步逐步回归的结果,可得到权重系数再进行求解。最后,再根据第二步的结果,用灰色理论对未来两年北京市水资源的风险短缺度进行预测。

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 水资源短缺主要风险因子的确定

1991年至2010年各个因子以及总缺水量的数据见参考文献[2],接下来运用Matlab统计工具箱中的逐步回归命令stepwise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逐步回归模型。执行时通过观察决定系数R的大小变化以及每个自变量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可知X1、X5 、X6、X8的回归系数置信区间都包含零点,因此它们与因变量y无显著关系,故从模型中移出。

结果分析:R-square的值为0.85.这表明仅含有X2、X3、X4、X7的模型与原模型的契合程度约为85%,可信度很高,P值小于0.05所以含有X2、X3、X4、X7的模型是合适的。根据coeff最终得到的模型为:Y=-0.055X2-0.8X3+1.99X4+0.067X7

4.2 模型建立与求解

4.2.1 模糊综合模型建立

据第一步知可以建立论域X={X2 X3 X4 X7},第一步中提取出的各主要因素与等级域之间建立行隶属度分析,构建模糊

中第j个等级 的隶属度。据第一步知可将函数输出的与X2,X3,X4,X7的相关系数经归一化之后作为权重矩阵

,然后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即为 ,其中

,评价结果 ,且以 为最终评价属于哪个等级的标准。

4.2.2 建立评价集

定量描述以后,根据四个指标大小不同分为四个等级Ⅰ,Ⅱ,Ⅲ,Ⅳ,分别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根据参考文献[3],[4]中的分级标准,结合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关知识,把个指标的分级标准表示如下:

4.2.3 建立隶属函数

用隶属度来刻画分级界线,以各指标的四级标准,作4个级别的隶属函数,如第一个指标降雨量的隶属函数:

依次推出X(i,j)通过四个指标,四级标准将组成四行四列的隶属函数矩阵。

4.2.4 根据线性回归系数确定权重系数

1)建立20个评价对象,4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R。

2)根据y关于X2 X3 X4 X7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55,-0.8,1.99,0.067 为权重,各自取绝对值后归一化便可直接作为权重系数 (0.019,0.275,0.680,0.026),理解为各自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程度。

4.2.5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1)1991-2010年各指标的取值如表2。

2)每年综合评价值的求解。

由上表数据和隶属函数求出的隶属度,以 表示第i个因

3)求解结果。

同理可以求得1992年~2000年及2002~2010的综合评价值,如表3。

4)结果分析。

由上表结果可知,从2003年起至今,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风险一直持续较高趋势, 并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根据X2,X3,X4,X74的权重系数

0.026)可看出X3和X4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最大,调控措施就应该主要放在处理污水和通过管理制度来控制生活用水上。

4.3 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预测

根据表四得到的结果,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分别预测2011年和2012年的v1、v2、v3、v4的值如下表。

得到结论:由表4的数据可预测,2011年以及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风险短缺等级均为Ⅳ级(高风险)。

5 给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报告

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得出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为:降雨量、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用水和人口规模。其中城市生活用水最为重要,污水处理率其次。这四个因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控自然因素,如降雨量,另一类是可控人为因素,如城市生活用水等。不妨多在人为因素上找突破口。由此提出以下三条降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市政府出台政策,控制城市生活用水,二是兴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三是控制人口规模,均衡人口流动方向,四是增加森林覆盖率,以达到降雨量增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北京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09》,http://www.bjstats.gov.

Cn/tjnj/2009-tjnj/.

[3]黄明聪、解建仓,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水利学报,2007,33(3):255-299.

测评软件范文第9篇

国产基础软件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发展软件产业的根本。针对目前“国产基础软件已经可用,并在自主安全、成本、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国人基本不用”的现实,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软件市场面对的不仅仅是产品上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的竞争,分析上下游产业链的诸多因素,产业链中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是主要的绊脚石。作为保证质量的直接有效手段,日益成熟和专业化的第三方测评服务是加速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一、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现状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主要是指产品推进过程中由硬件产品、国产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产品、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认证、用户人才、环境等方面因素在相互对接、相互融合实现均衡过程中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

国产基础软件平台类厂商,主要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Office软件的研发厂商等。国产基础软件集成示范应用单位,主要是信息化建设业主方或解决国产基础软件及通用支撑、应用支撑、应用服务环境等集成的关键技术,为政府、企业和用户提供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厂商等。

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例如“核高基重大专项”与“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我国基础软件从无到有,逐渐形成规模应用,国内基础软件市场被外资跨国企业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部委、企业和用户不断在国产基础软件的总体发展与战略、标准规范与测试、知识产权、关键与共性技术攻关、典型应用示范、教育培训与推广应用以及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政务信息化领域平台”、“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和应用示范服务体系”、“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与电子疾病监测应用系统”、“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电子报告系统”、“‘蓝天’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多个示范应用工程。

目前,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面临很多有利因素,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使得关键行业的企业级应用需求不断加强和提升。另外,随着行业并购,基础软件的行业应用将更为广泛。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基础软件产业提供了更多机遇,特别是随着软件变服务这种新模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面临一场变革。

二、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6点:

1 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各家厂商都在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各自的软件产品,在孤军奋战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技术体系,遵从的标准不统一,相互之间以及软硬件之间存在着适配难题,在产业化上困难重重。

2 行业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在推广应用方面比较薄弱,行业应用水平不高,导致用户的信任度低。

3 产品非功能属性质量低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在长达20年的测试历程中,从技术角度总结,发现国产基础软件与国外基础软件相比主要的差距在于产品的非功能属性上,比如稳定性、可靠性、易用性以及大数据量、多用户应用时数据处理的效率等方面。

4 现有系统向国产基础软件的系统迁移质疑多

国内大量现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构建在国外基础软件产品之上的。原有的系统向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系统迁移,用户对迁移策略、迁移技术、迁移质量以及迁移后的可扩充性提出很多质疑。

5 国产基础软件相关标准落后

标准的推行在国内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国产基础软件产品标准和产品之间互适配标准更是缺乏。即使有相关的标准,又由于缺乏标准符合性测试导致标准不能深入人心。

6 国产基础软件专业人才缺乏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我国的软件人才都是在国外基础软件平台上培养起来的。由于不是自主可控,我们无法做到深度研发和深度测试,导致缺乏国产基础软件的专业人才。

三、第三方测评加速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发展

第三方测评机构是企业和用户的桥梁,对于产业链中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国内应逐渐形成成熟的“产品测评产品改进一实际应用”的机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依托其20年在软件产品和系统上积累的丰富测评经验,为加速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发展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测评服务。

1 建立部级国产化的考评机制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作为国内权威部级第三方测评机构,建立了国产化的考评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软件质量测评服务。

2 助力国产基础软件信息化示范工程

国产基础软件缺少国家和省市重大信息化系统示范性工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认为,如果用户能在应用系统正式运行在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之前,就得到有效的确认和验证测试,这无疑会降低用户因采用国产基础软件平台而带来的技术风险。

3 监督国产基础软件的服务支持

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应该重视和加强软件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服务支持是国产基础软件的一个优势。加强服务需要产业链各方联合起来,协同工作,第三方测评机构需要对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和规范。

4 认证国产基础软件互适配操作

国产基础软件之间的互适配操作问题,以及国产基础软件产品适配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实时防病毒软件和安全管理工具的问题是目前的存在的核心问题,解决互操作问题,标准是必须首要关注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应协同基础软件厂商和用户分三步走:跟踪标准,同步标准,参与标准。打破国内基础软件厂商进行互认证但用户不信任的混乱局面,提升用户对国产基础软件产品的信任度。

5 提供国产基础软件的专业性能测试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综合测试环境,向政府、行业用户提供测试、咨询、体验服务,使国产软件的性能得到有效优化,确保优化后的产品和系统再进入应用。

6 确保向国产基础软件的迁移质量

在国内,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逐渐向国产基础软件迁移后的质量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提供系统迁移质量保证方案,依据方案提供专业化的迁移测试。

7 培养国产基础软件专业人才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基础软件厂商和大专院校,在学校开设国产基础软件普及和应用课程,培养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中需要的人才。

测评软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联锁;软件测试;建模;Petri网

中图分类号:U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606-03

Research on Simulation Modeling at Railway Interlocking Software Test Based on Petri Net

GONG Jie

(School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The railway interlocking software always have a strict test demand ,s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st. As a kind of formal program language, Petri-Net is veracity and integrality.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safety-critical software test. In the paper, it proposes an idea abort simulation modeling at railway interlocking software test. Furthermore, it presents two examples on Petri-Net and Color Petri-Net.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system’s security and veracity.

Key words: interlocking; software test; modeling; Petri-Net

环境仿真技术是软件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能够模仿出被仿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为,还要能够实现故障注入的模拟。铁路联锁软件是对铁路站场信号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以保证站内行、调车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为目的的一种安全软件[1]。随着铁路提速与计算机联锁应用的普及,对于铁路计算机联锁软件的测试越来越普遍。为了能有效地提供一个与车站联锁系统的实际环境相仿的供检测的环境,我们就希望在计算机联锁测试评估平台上利用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模拟出车站内部的联锁情况,同时也能够实现故障注入的模拟。

作为建模工具的一种,Petri网是1962年由Petri.C.A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作为网状结构的信息流模型提出来的[3]。近年来,Petri网以及它的各种改进模型如: 有色Petri网等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众多复杂系统的离散事件仿真模型搭建工作中,为离散事件的仿真提供了不少新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马式链等建模方法,Petri网作为一种形式化方法,它不仅能分析系统软,硬件中多方面的特性(如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等)而且对于计算机联锁这类安全性极高的安全苛求软件还可检测系统定义的一致性,完整性和精确性。基于Petri网的这些优点,考虑到对联锁软件测试所要模拟的铁路站场的信号设备动作均是离散事件,因而我们尝试着将Petri网引入对联锁软件的测试仿真之中。本文针对铁路联锁三大件之一的道岔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仿真建模方案。

1 车站联锁仿真

仿真简而言之就是在模型上进行试验的过程。车站联锁仿真是要仿出一个铁路车站信号系统中现场的各种设备(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区段等)在联锁逻辑下由联锁控制、列车运行或故障事件所导致的状态变化的平台提供给被测软件作为其测试的命令对象[1]。因此,仿真环境必须能正确模仿这三种信号设备的动作,包括能够正确模拟信号机的灯光显示变换、道岔的位置转换、列车和车列在站内运行引起相应轨道区段的占用或出清等。由于轨道电路区段的变化还涉及列车的运行,因此仿真环境还需模拟站内列车的各种行、调车作业。由于安全苛求软件对安全性的严格要求,仿真环境还必须做到能够根据测试的要求注入故障,成为一个嵌入故障的仿真环境。以考察被测软件对于故障的应对能力。在这里Petri网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模拟各种设备的动作和故障注入,描述各个设备的状态变化。

2 Petri网

随着对Petri网研究的深入,各种Petri网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在仿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仍是基本Petri网与有色Petri网。在文献[3]与[4]中有着对基本Petri网与有色Petri网明确的定义:

2.1 基本Petri网

基本Petri网是一个四元组PN=(S,T;F,M0 )[3]

1) P为由库所(places)组成的一类有限集合

2)T为由变迁(transitions)组成的一类有限集合

3) F为网的流关系(flow relation):且满足:

4)M0为基本Petri网PN的初始标识。

2.2 有色Petri网的结构

有色Petri网的定义有多种,在这里我们选用了Kurt Jensen所给出的经典定义:有色Petri网是一个多元组CPN=(∑,P,T,A,N,C,G,E,I)它满足如下条件[4]:

1) ∑是一有限非空类型集合,称为颜色集

2)P为由库所(places)组成的一类有限集合

3)T为由变迁(transitions)组成的一类有限集合

4)A是有限的弧集,且满足

5)N称为节点(node)函数,定义为 N:AP×T∩T×P

6)C称为颜色(color)函数,定义为 C:P∑

7)G称为防护(guard)函数,定义为,G:Texpressions(expressions为表达式),且满足:

其中Type为类型函数,Var是变量函数,Var(expression)为由expression中所含变量组成的集合。

8)E为弧表达式函数,定义为 E:Aexpressions,且满足:

这里的p(a)表示n(a)的库所。

9)I为初始化函数,它将每一库所映射成一常量表达式,且满足:

有色Petri网与基本Petri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拥有较高的折叠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库所的数量,将基本Petri网较难描述的模型简单的表示出来,改变基本Petri网对复杂系统无法描述的缺点。

3 仿真建模实例

在仿真建模中可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来选择要使用的Petri网的类型,对于状态与事件较少的设备可以就使用基本Petri网来描述,而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设备则要利用有色Petri网才能建立起。下面将会给出对基本道岔模型(基本Petri网)和含故障设置的道岔模型(有色Petri网)的建模实例。

3.1 道岔的基本Petri网模型

道岔在联锁系统中是用来提供给列车轨道转换的装置,用来保障列车进入正常进路区,正常情况下,它根据进路的建立命令的保持不同的状态,因此在建立仿真模型的过程中,应把道岔所受的联锁控制以及其的所处状态作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其物理位置、形状、外壳颜色等物理特性均可以忽略不记[2]。选择道岔的显示状态作为库所,道岔所受的联锁控制作为变迁,可以很好地描述道岔的状态转换。由于道岔的当前状态只有4种,用基本Petri网即可方便、直观描述。如图1,清楚的表明了基本道岔的状态转换。

表1详细解释了道岔基本Petri网模型中的各个库所和变迁的物理意义,即离散事件的各个状态与引发状态变化的事件。例如,在定位锁闭这一变迁(T1)触发后,信号机就会由初始状态定位状态(S1)显示为锁闭状态(S3)。当道岔发生解锁的变迁(T5)发生后,道岔将会重新回到定位(S1)。上图中的四开是指一种道岔岔尖保持不接触的状态的铁路术语,是一种正常状态,而并非指道岔失去表示。

假定Petri网的原始状态 M0={1,0,0,0},则其的可达性图参见图2。

通过上述可达性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对于每个状态M,其托肯显示出的都是单一道岔状态,没有出现多状态或无状态显示的错误,且根据Petri网的定义我们可以判定上一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可逆性与活性。

3.2 含故障设置的道岔的有色Petri网模型

在基本道岔的基础上,往往在许多的测试中要求加入一定的故障,来观察道岔对于故障的处理能力,在这里就需要做故障恢复的考虑(记忆性),因此用基本的Petri网来描述轨道区段就不再合适了,所以改为选择有色Petri网来描述轨道区段的状态。其托肯构造如下所示:

Token={ID,STATE0,STATE1}

其中:ID表示区段的物理地址,STATE0表示道岔的当前状态,STATE1表示道岔的上一状态(在故障设置中也可以模糊化为一记忆态,即追溯为上一对于判决有用的状态)。在这种托肯结构下,每个托肯就可以同时包含当前状态与以前状态的信息,原来在这种条件下,使用基本Petri网来描述轨道区段的状态变化会导致库所的急剧增加,模型非常复杂,因此我们选用有色Petri网来建立仿真模型(图3),同一库所可以含有不同颜色的托肯,大大简化了模型。

模型中,库所集P={S1,S2,S3,S4,S5}代表轨道道岔的状态空间,S1: 定位;S2: 反位;S3:四开;S4:锁闭;S5:失表示。变迁集T={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 }包括了进路的控制命令与故障设置命令两个部分的事件所转化成的变迁。

对于P当中的各个库所,定义色集如下:

C(S1)={(ID,S1,S3), (ID,S1,S4)}

C(S2)={(ID,S2,S3), (ID,S2,S4)}

C(S3)={(ID,S3,S1), (ID,S3,S2), (ID,S3,S5)}

C(S4)={(ID,S4,S1), (ID,S4,S2)}

C(S5)={(ID,S5,S3)}

从上面可以看到,我们将当前状态STATE0相同的托肯都定义在同一库所中。

表2详细解释了道岔模型中的库所和变迁的物理意义,即离散事件的各个状态(多个状态依据某一规则集中成同一个库所)与引发状态变化的事件。弧集合A={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表3给出了弧函数E的具体定义:

防护函数G定义为:G(T6)=V1, G(T8)=V2, G(T1)=V3, G(T4)=V4, G(T9)=V5, G(T10)=V6, G(T11)=V7, G(T12)=V8,其中:

V1= (ID,S4,S1),V2= (ID,S4,S2),V3= (ID,S3,S2),V4= (ID,S3,S1)

V5= (ID,S3,S1),V6= (ID,S3,S2),V7= (ID,S5,S1),V8= (ID,S5,S2)

在这里防护函数所起的作用就是对有色Petri中的托肯加以筛选的模块,例如防护函数V1,对于库所S4的色集包含了2种不同的颜色{(ID,S4,S1),(ID,S4,S2)}但是根据站场的实际仿真情况,只有定位锁闭的道岔才能在定位解锁的命令(T6)下回到定位状态,即只有在前一状态为定位(S1)情况下,处于锁闭状态(S4)的道岔才会转化为区段持久故障占用(S1)。所以通过设立防护函数V2,在库所S4中只允许颜色为(ID,S4,S1)的托肯才能够触发T6后转化为(ID,S1,S4)。起到了一种对托肯的有条件的筛选作用。

图1与3的模型仅仅表达了铁路道岔的联锁仿真建模的部分内容,随着测试内容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变迁产生,但是从上述两建模的实例可以看出而言,Petri网是非常适用于车站联锁的描述的。

4 结论

环境仿真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安全软件的测试中,是影响测试的有效性和效率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铁路车站微机软件测试平台的研究课题深入探讨了环境仿真建模的课题,提出了利用Petri网建模的思想来完成联锁仿真的建模。铁路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联锁逻辑关系非常的复杂,其仿真的建模过去长期使用马式链来完成,结构较为复杂,且会出现描述不清的状况。使用Petri网建模后,利用形式化语言的准确性,提高了测试的一致性,完整性和精确性,而且有利于直接转化为具体的编程语言。

虽然上述的设计思想和理论以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仍有有待改进之处。比如时间Petri等在建模的引进等,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总体看来,本文利用Petri对联锁软件测试仿真建模的尝试,对于离散事件的仿真建模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芳美.铁路安全软件测试评估.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 屠海滢,任晓旭,吴芳美.论铁路信号仿真的模型、算法及策略[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19:3-4.

[3] 吴哲辉.Petri网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Kurt Jensen. Colored Petri Nets―Basic Concepts Analysis Methods and PracticalUse[M]. Second Edition. Germany: Springer, 1997:70-107.

[5] 屠海滢.面向软件测试的仿真环境系统研究及其在铁路信号安全软件测试中的实现[D].上海铁道大学学位论文,1999.

上一篇:测评系统范文 下一篇:考试测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