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4 00:55:29

园艺设计

园艺设计篇1

引言:

园林环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借助于环境艺术理论对园林中的建筑!树木!道路以及地形等进行改造,给人们呈现出美的感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绿化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园林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绿化功能进行分析"

一、园林环境艺术的特点

园林的环境艺术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与结合,从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情况来看,园林环境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这三种类型园林上。规则式园林强调依照建筑的规律进行园林的设计改造,园林主要作用就是突出建筑的美,是作为辅助品而存在的。自然式园林强调自然美,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人为的破坏,要在山水自身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混合式园林是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结合,把人为艺术和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艺术性。

中西方园林各有特色,有一定的差异,我国的园林环境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密联系大自然,我国古代素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园林的建设也深受其影响,非常注重体现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上很注重对自然面貌的恢复,因此我国大部分园林也都是自然式的,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会遵照自然发展规律进行;(2)听过人工来制造园林的自然景色,在设计改造园林过程中,把自然景物作为主要的参照物,利用人工方法进行开挖改造;(3)设计园林过程中必有水元素,为了加强与自然的和谐,通常还会有河流、湖波周围的花草、山石元素;对于较为封闭的园林,可以用水池替代河流、湖泊等。④园林中的亭台设计比较简单独特,内部的花窗、隔墙设计则比较复杂。⑤园林里面通常没有很大片的草地,会在草地中间移栽花卉树木等进行点缀。⑥园林设计时喜欢用假山,堆土造山不仅美观还把园林分割成几部分,形成独特的景观。

二、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1、对环境艺术的理念认识

要提高我国整体的环境艺术水平,要从更新观念做起。传统的中国建筑重视的是底层的接触感觉。从一些宏大的建筑对地面、基层建材的选择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他们以为,只有从脚下做起,才是阅读大地,进行诗意生活的开始。

环境艺术是使城市变得更加环境、更加艺术化的艺术行为。一个科学发展的城市才是绿色的,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城市建设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对环境艺术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建造和发展的内在关联,使城市从供人们栖息的“容器”真正转变为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家园。

2、深刻理解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对象、空间、时间上具有广泛性。此外,环境艺术兼具环境和艺术的特点,有着将“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功能。也就是说,环境艺术不但是一种广为运用的艺术形式,还是建筑、艺术、雕塑和壁画艺术的有机整体。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想发挥环境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必须在深刻理解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的基础上,让环境与艺术最大程度地互动起来。这种互动处于最佳状态时,才是成功的环境艺术作品面世的时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们只有更加清晰明确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才有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行业战略目标,将思想从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绿化的模糊定位中迅速确定下来,这样才能在与专业的交流和融合中取得较快的发展。

城市的规划者们,如果真正明白了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他们也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路,环境艺术并不单单的是装饰城市、美化生活,而是要从“有利于人类居住”这个根本角度重新确立城市的发展目标。

3、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最终是服务广大居民,因而在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通常住宅区的居民绿地使用行为主要有:锻炼休闲、群体活动、安静活动、喧闹活动、从儿童到老人的各种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交叉进行,因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艺术设计,为居民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还应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结合住宅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绿化规划与布局,着重处理住宅区内外部的逻辑关系、区之间的性质差异,确保整个设计的秩序性和完整性,尤其应注重居民的需要和小区特点,确保居住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充分体现设计者的设计价值。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地域特色艺术和文化。一个缺乏地域艺术内涵和设计美感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往往无法被认同,而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点、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节约人工费用的同时,更广泛地获得大众的认同感。所以,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的运用中,切忌一味追求外在视觉效果,盲目引进新奇植物、外来文化。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做法短时间内也许能够满足大众的新奇感,但久而久之,必定会因为与当地气候、文化心理等相悖而被排斥。

4、绿化功能对人类的影响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和体验,明确的认识到花卉盆景和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是环境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园林艺术的境界包括花草、树木、流水、山石等都可以用来美化环境,对人们的精神、心灵都有振奋和陶冶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消遣方式。花草树木能够净化空气,减少灰尘,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覆盖在地表,使得地面在晴天时不会被暴晒,降低水分的蒸发,减少大风时的扬尘,保持空气的清洁干净,下雨时降水先落到植被上面在渗入到地面,减少了地面的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可以使水浸入到土层深处,涵养水源;树木能够提供给鸟类栖息的地方,鸟类能够吃周围的垃圾、害虫等还可以传播树种和花粉,是加快绿化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力军。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功能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绿化作用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园林瑰宝,并且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多实用的遗产。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民族光荣传统,重视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做到两者的相互结合,在规划城市、建设公园与广场、家庭绿化、庭院绿化等各方面,要充分的运用绿化功能,把这个环境艺术要素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发挥绿化功效,为我国人民不断创造出更加舒适、美观的生活工作环境,振奋人们的精神、舒畅人们的心情。

结束语:

园艺设计篇2

公园性质的确立和公园广泛的设立,是伴随着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历史(主要指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以来)而展开的,是近现代城市化及市民文化的产物。在封建中国,公园以舶来的概念和形式,于二十世纪初在某些对外开埠通商较早、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社会自治性较强的大型城市中得以萌生。公园作为城市社区机能的组构而纳入整体规划,营造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及公共景观艺术之载体,自然是一种较晚的自觉,而许多公园的历史沿革,起始于皇族显贵、官宦仕人或巨商豪贾的官苑、庄园和庭院。在现代,公园中的公系指财产归属及享用权的共有性,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和空间性质与管理上的开放性;而园则是指具有预定规划和艺匠设计的空间领地。

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肆意扩展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无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的人口、能源、交通、通讯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与恶性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的丰富和完整性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从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性的延展。与此同时,大都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只能有限地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效率、高回报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存环境的侵害作有限的调节和抚慰。尽管如此,城市公园仍然或多或少地作为人们对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的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渐渐失去公共社交场所机能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亦成为市民聚会、公共交往、休闲娱乐和展开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去处之一。尤其是在国际化强劲之际,东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有识之士,在城市环境、综合实力的展示,城市间经济、文化地位的竞争和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往往把公园景观特色及其人文艺术的内涵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自然资源作某些富有创意的联系和发挥,以体现城市及社区的个性与风貌。因此,也可以说,当代公园不再是往昔单纯的园林师或园丁所创造的一片园林和绿地,而是应由诸如园林师、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等多种人才共同策划和实施的集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环境因素为一体的优雅而高尚的人居环境,并维护和赋予它作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过程的印记。

由于不同国家间社会文化及经济实力,以及法规政策的诸多不同,对于类似公园这种公共事业的规划、投资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有一点是应该确定的,也即原有公园和新建公园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服务宗旨是最大可能地听取和了解城市社会特性、现况和长远的需求。在此前提下,亦可探索公园的产业化经营管理之道,但它绝不等同于一般企业或商业的规划、实施、推广及利润管理的旨意与方式。从表象上看,近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公园出于市场意识,无论是为了公园自身景观特点的诉求,还是为了强调其市场区隔的需要,往往以国外经验中的类似主体性公园的形式登场,向社会推出诸如水上公园、森林公园、山地公园、河滨公园、植物公园、海洋公园等形式。除以自然景观特色为主要依托的诉求之外,也有以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意趣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园、皇家经典名苑,世界建筑景观公园、民族文化园、雕塑公园以及各种集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餐饮及文艺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使得公园的形态和主题定位多姿多彩。城市公园的内在品位往往见诸于蕴含在景观特色之中的、关于人的事与情的表述具体形态塑造的品格及其精神意味,这就是在公共文化领域中提倡弘扬和尊重人类的历史与经验。

公园的品位正是其景观的组构形式和精神内涵的永久魅力之所在。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尽可能合理利用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生态如地形、地貌、地质及地表植物、水系与周围环境元素等,营造出维护自然自身存在和过程化的景观空间,另一方面塑造和积累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镶嵌体人化的自然,以期在协调与整合不同时空及尺度上的自然生态圈与人类文化生态圈之相互关系上,显示出高度的合理性和情感智慧上的创造性。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公园的改造和较大规模的新建过程中,为增进公园的人文内涵与艺术品位,通过整体的规划和认真筛选,设立一些具有公共精神和时代审美意义的公共建筑景观和公共艺术作品(诸如系列雕塑、水体、壁画、地景设计、永久性和短期陈设的装置艺术品和建筑小品等),并予以恒常的制度化管理与呵护,使市民在自然和艺术中得到修养和陶冶。在这方面,欧美诸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有关成就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许多国家和地区,力主使艺术家和景观设计师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和重建工程,逐渐的从艺术界到市政规划部门及广大市民阶层认识到公园艺术与广场和街道的公共艺术景观一样,不再仅仅作为建筑和环境的装饰或点缀来对待,而作为公共文化及社区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雕塑和延续。当代欧美和日本的造园中明显做法是艺术造园与精心绿化并行,并强调为特定的公园环境及主题设计公共艺术作品,主张作品风格多元化,强调自身文化个性与国际视野的同在;同时要求公共艺术必须与公园的整个环境、周边的建筑形态及地缘历史背景对话,以免见物不见人的堆砌。

比如日本,在近现代的城市化过程中便十分注重公园的营造与管理。众所周知,仅在日本京都至今尚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开放性寺院和公共园林。以禅文化景观著称的京都龙安寺、清水寺、西芳寺等传统庭院式公园早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和荣耀。在仙台市也有二百余家大小公园,平均每位市民享有近五百平方米的公园面积,有森林之都的美誉,其间积累了大量的公共艺术作品,渐成仙台模式,推动着社区文化和城市整体环境的优化。另就日本东京的日比谷公园而言,可见典型的日式庭院景观,江户时代留下的古拙的城墙,在大片的花、灌木和丛林中竖立着各类主题石雕及艺术家设计的泥塑人像等多种公共艺术品,设有大型的露天阶梯形音乐广场、舞台、球场,并保持了公园的原有格局与历史性建筑体,使得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休闲与健身得到了有机的融合。在其造园的风格韵味上,东西兼容、古今并举而自成一体,更有多处类似其神奈川县箱根雕塑森林公园那样一批养护自然生态并积累世界艺术精品的主题公园。

园艺设计篇3

【关键词】福梅园 艺术 赏析

福梅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腊梅基地内,占地面积约为10565.00平方米。界内地形呈自然浅丘状,相对标高差12.6米,西北隅奇石嶙峋,自然山地景观独特,有挖掘潜力。现种有腊梅、松树等观赏植物。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腊梅科植物,落叶灌木,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粗糙,11月-1月带叶盛开,黄色腊质杯状花卉,自古至今咏梅、赞梅者枚不胜举。如:《广群芳谱》、《墨梅》、《学圃余疏》、《花疏》等。“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中国历代“梅痴”、“梅痞”层出不穷。如:宋朝“画梅圣手”杨补之,一生以画匠仲仁僧“墨晕梅花法”为范,大事绘梅,其作品被收入南宋临安皇宫。传闻“宫墙画中盛开的梅花常引来蜂蝶扑画,宫女太监驱之不散的奇景。”元朝“画梅高手”王冕,隐居九里山,号梅花屋主。筑室三盈,环植梅花,过着“山中煮石乍归来,满树琼花顷刻开”的意境生活。

清朝咸丰年间画梅者彭玉麟,一生“狂写梅花十万枝”。传闻彭玉麟表妹名梅仙,两者自幼青梅竹马并在梅树下私订终身,然而,在封建制度下梅姑娘被迫改嫁他人,梅姑娘不从殉情。彭玉麟痛不欲生,从此将“爱”全部寄托于梅花之上,每画“梅图”后,均加盖“一生知己是梅花”的鲜红印章。

梅者,冰肌傲骨、梅开五福。梅花绽开五瓣,常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竹梅双喜,常以竹喻夫、梅喻妻,两者永远不分离。

福梅园,按照总体园林空间序列设计类型、干道交通组织设计以及“观梅、祈寿、祝福”等为设计手法,有机地将全园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福梅寿韵、茶香书海、四德赋、玩趣区等。

一、福梅寿韵

位于园内西侧,占地面积约为3600.00平方米。由山门区、蹬梅道、腊梅品展室、盆景园等四个主要景点组成。

1.山门区。由静观镇从园西南隅进入,四米车道直抵山门广场。整个山门区借用槽凹地形设置照壁、二柱带跨楼柱出头牌楼,强调主入口文化氛围。

照壁,长×高=8米×6米,为砖混结构琉璃头照壁,壁中央设置琉璃麒麟浮雕图像,以示“正气、压邪、傲气、吉祥”。

二柱带跨楼柱出头牌楼,系全园主入口,门阔8米,复道。牌楼上匾额题咏:福梅园。两侧对联取自苏东坡咏梅绝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

2.蹬梅道。由山门进入拾级而上,隐喻:喜鹊蹬梅。喜鹊早春报梅,吉祥如意。另外,整个山道设计为三段五十一级。拟将人生路划为三段,即:

苦道—以爬坡上坎为主,以长坡道、曲折道为喻意。

甜道—借梅化香道为主要观赏,可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吴昌硕)

回味道—以百寿祈福为主要设计思路,设置了龟寿地浮雕、百寿山、摸福墙等。

3.腊梅品展室。系歇山顶二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08平方米。展室内主要展示:腊梅的历史文脉、咏梅、赞梅的名句名联;腊梅品种志展览;腊梅的墓志铭、拓片以及腊梅的其他功能等。

4.盆景园。位于福梅园内,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设置盆景台置放梅桩、品种梅等,铺地为梅影卵石艺术铺地。

二、茶香书海

位于园内中部,设计风格为日本茶庭式,占地面积3984平方米。由日本茶庭、枯山水园、功德碑林、露天游泳池等景点组成。

1.日本茶庭。模仿日本茶庭风格布置建造。茶、梅二物,皆入药、具文化、富品味,借品茶而誉梅。

由牌坊门进入茶艺厅,或品茶、或小驻、或会友、或精神皆可。“高山流水”、“缚袖弄蝶”…。茶艺厅右侧设置二座小木屋,门前各置柴门,上书:“梅汤茶”、“竹梅茶”。

梅花点茶的方法是:梅将开时,摘半开之花,带蒂置于瓶中,每重一两,用炒盐一两洒之,勿用手触,必以厚纸数重密封之,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然后取花二三朵,沸水泡之,花头自开而香美。

2.枯山水园。于蹬梅道侧设置了一座长×宽=13米×6米的矮墙式枯山水园。园中设置追石、逃石、观海石等,任白沙耙成海波纹状,以景取意。

3.功德碑林。于茶庭北侧利用自然山石林,修建一座占地约为200平方米的功德碑林,集历史上各种“梅”体拓片碑、捐赠建园名录碑等,增加文化内涵。

4.露天游泳池。依附于茶艺厅设置一座自然式露天游泳池,池中划分梅汤浴、香汤浴…洗尘修行,体现茶道精神。

三、四德赋

位于园东北角,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即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本方案借助于浅丘南向地形优势设置五瓣形五福广场,供人们小驻眺望。广场正中设置“图腾柱”象征“四德”品格。广场东理水西出,金带环抱,叠泉绵延,预祝未来幸福长久。

本方案将广场西侧的自然山石加以保留,辟为玩趣空间。

四、玩趣区

位于园内东南隅,占地面积3984平方米,由多功能厅、爬坡廊、曲廊、梅溪、趣味高尔夫球练杆场等主要景点组成。

1.多功能厅。歇山顶仿古建筑,占地面积96平方米。系下榻处,右以连廊,爬坡拾级而上,组成园内又一条主要通道。是观赏远景最佳之处。

2.梅溪。以自然小溪落水设计手法引水东进西出,蜿蜒流长,溪边置观景实木平台、坐憩区、花船区等,供人们动态观赏。

3.趣味高尔夫球练杆场。以练杆、推杆为趣,普及高尔夫球知识,全民健身。

五、结束语

福梅园,因其所在“重庆梅花艺术节”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景观打造的同时也大量收集了一些有关梅花文化艺术的瑰宝,如:名人字画、笔墨字岘、艺石等。

园艺设计篇4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概述

(一)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相应的地域范围之内,利用相关技术及园林艺术手段等,通过园路的布置、建筑的营造、地形的改变及植物的种植等创造新的自然环境。相关人员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确保园林环境带有很强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功能,并且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设计人员强调园林与景观之间的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对其进行刻意区分并不恰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相关分类需要设计人员给予重视。

(二)现代园艺技术简述

在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分为观赏园艺与花卉园艺。传统类型的观赏园艺主要包括植物的生产、具体的栽培等。但是,伴随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具体技术的革新,现代园艺技术中的观赏园艺也逐渐向着良种栽培、种苗的生产、花卉引种等方面发展。除了观赏园艺之外,花卉园艺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卉园艺在室外主要被用于城建及绿地种植中,而室内运用主要指的就是居室园艺,包括插花、盆景等。

二、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一)商务建筑方面的设计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建筑区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了我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建筑区内,为了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商务建筑都会选择园林景观进行建筑区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建筑区自身的艺术氛围,并且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在商务建筑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商务建筑园林设计相融合。设计人员还需要利用现代园艺的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花卉等,创设与商务建筑相吻合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在具体的设计中,相关人员不要选择平面设计形式,而应当创造一种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在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必要的功能性设计,强调其自身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实用性。某设计单位在为一处商务建筑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将其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并且十分重视功能设计。设计人员选择了装饰性较强的花卉等对休息区的桌椅进行点缀,在凉亭的打造方面也选择了可用的绿植,并且在园区内的池塘中种植了一些滨水植物。这样就保证了该商务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紧密结合,也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美观性的同时兼具功能性。

(二)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大多数的住宅小区中,绿地的覆盖率是有较为严格的标准的,对于高档小区而言,绿化面积至少需要达到园区总面积的35%,公共绿地的宽度也要达到8m,绿地面积至少需达到4000㎡,且绿地不能背光。这样一来,很多住宅小区都会在内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对整体环境予以优化。设计人员需要在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结合小区自身的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还要结合小区所处位置的气候等去选择相适合的植物。设计人员在为小区园林景观选择观赏树种的时候,应当选择成活率较高、养护较为简单、可以显著改善住宅小区植被结构的种类,比如北美香柏等树种。

(三)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观光园目前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体现。在对观光园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园区内的区域分别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将乔木植物、灌木植物、水生植物等共同组合在一起,比如将云杉、丁香、西府海棠及睡莲等共同组合,从而确保观光园内的景观更有层次感。对于观光园的道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道路两旁选择一些植被,提升园区道路的美观性,还要在观光园内部的建筑周围点缀上花卉等,这样才能确保观光园园林景观设计的灵动性,达到浑然天成的设计效果。

三、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现展中不断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这也确立了现代园艺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包括有花卉园艺与观赏园艺等,这些主要技术不仅被引用于住宅、商务建筑等园林景观设计中,还会被应用于绿地、街区甚至节日花草的彩化处理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认识到现代园艺技术的重要价值,并且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等将两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园艺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也能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新发展。

作者:周逢旭 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

参考文献:

[1]应碧君.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J].中国林业产业,2016(02).

[2]朱子军.新时期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结合[J].建材与装饰,2016(10).

[3]陶金钰,王梦林.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2016(21).

园艺设计篇5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在说入世与出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羡慕神仙生活对中国古代的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秦汉时代的帝王出于对方士的迷信,在营建园林时,总是要开池筑岛,并命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象征东海仙山,从此便形成一种“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使社会动乱分裂,士大夫阶层为保全性命于乱世,多逃避现实、享乐、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时便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陶渊明的《桃花园》中便描绘了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深深影响到以后的园林。文人雅士每每官场失意或退隐,便营造宅院,以安贫乐道、与世无争而怡然自得。因此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品位,而不象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行公共活动。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园艺设计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关系;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是物质文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在抽象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体现物质与意识相结合的美,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审美功能,科学、经济以及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方面的建设内容,既包含了建筑设施、环境景观等实体建筑的建设,又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导向、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建设、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方面,积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更好相处的环境,有效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营造校园设施文化的公益性

校园设施包括教学建筑、图书馆、各类具有宣传功能的窗口、海报、校园雕塑、绿化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的设施建设,是文化建筑类别的一种。对于公益性方面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普惠师生。各种校园设施文化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文化服务,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特征的最大体现。第二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更多的以便利师生生活,贴近师生生活为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师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感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设计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师生在享受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第四,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需要师生的参与性,也需要具有满足师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所的要求。

(二)弘扬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

1.体现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师生的时代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场所。2.灵活性特点。除了在满足师生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的使用特点,要更多地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综合利用校园文化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建筑的利用率。除此以外,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更多地依靠群众和突出的校园建筑特色。

(三)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

校园艺术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方面。以创造性的思维美化校园艺术文化,是校园艺术文化设计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首先是对思维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表现在将现有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是将零碎知识理论形成系统的能力,还有是对于具体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力;第二是思维对多向思考能力,体现在发散思考,思路的转换,优化选择等方面;第三是思维的独创性,不拘于俗套,善于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路径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目的性、实践参考文献:性、规律性、情感性和系统性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涉及的对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性,在对设计系统的生态环保方面,努力营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其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要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目前的发展状态中的国情相结合,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各种行业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实践。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经济的实用性,把物为其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地把服务对象放到师生身上。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对师生传达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特色,建设更多展现学校的校风;注重审美情趣,注重美的创造,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不脱离自然环境的本身;注重对于传统的传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功能。

四、结语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决定了需要有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又在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效果表达过程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荣智.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97-101.

[2]刘语.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设计[J].中国艺术,2011(2):210-211.

[3]夏高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J].职业时空,2011(9):156-157.

[4]漆波,许国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15.

[5]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

[6]皮照兴,宋志春.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0-121.

园艺设计篇7

【关键词】园林工程;设计;艺术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园林工程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对园林工程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工程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给人们创造了游览、陶冶情操的空间。园林工程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学科,与多方面的知识都发生着微妙的联系。为了优化和园林工程设计,创造出优美的环境,需要加强对园林工程设计的研究,增强园林工程的艺术气息。

一、园林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的了解园林工程设计的内容,首先我们要掌握园林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园林就是在机关单位、学校、居住区、疗养院及工矿区内的广场街心花园或者是专业性园林绿地,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公共园林用地,如森林公、体育公园、植物园及动物园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园林工程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园林的美观设计,而是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示出一定的艺术性。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为人们规划出更多的活动与休闲空间,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贡献出一份力量。当前,园林工程设计的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结合每个地区与城市发展的不同特色,园林工程设计也颇具艺术性和个性化。尤其是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逐渐提高,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满足现实社会的环境需求,在突出实用性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反应出特定的意识形态,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下图为园林工程景观设计规划流程。

图1 园林工程景观设计规划流程

二、园林工程设计中的艺术性表达

园林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实地勘察,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后,合理选用设计手段与艺术形式,展现出园林工程的独特风格,体现出园林工程的应有价值。

(一)艺术性在规划层面中的表达

对风景园林的设计,首先需要做出整体性规划,立足于整体,具有整体的设计思路,对土地、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考虑。对于园林工程设计而言,艺术性还体现在生态、土方及雨洪管理等多个层面。站在土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很多园林都采用了大尺度的设计风格,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诠释出了艺术性内涵,例如北京颐和园的设计,就是成功的典范。该园林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城市规划及土地的蓄水能力,对小水面进行了扩充改造,促使昆明湖可以与山水一同呼应,展现出了园林景观的灵性,流露出了自然之美,无形当中表达出了艺术气息。

(二)艺术性在园林设计中的表达

设计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对土方工程、排水项目、布景、水景、照明及园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要使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与设计形式密切相关,并且对园林工程的后续管理工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简单的说,园林景观设计,如果满足不了实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也不能称之为园林艺术设计。在园林工程中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景观设计不仅要为艺术,在多数情况下,园林工程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例如在对水井设计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就会展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对其中一处进行平缓设计,而在另外一处进行急促风格的设计,这样一来,两个不同结构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艺术性质,极具表现力。另外,在绿色理念的影响下,我们要更要注重环保性与地域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如穿行在椰林夹道的园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南方城市特有的风情,而在白桦交相辉映的景观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北方的风俗气息。这种突出地域性的园林艺术性设计,不仅可以展示出城市风貌,同时也突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使园林工程的设计更具艺术性,更加积极主动的表现出了都市风光,展示出了经济性与生态效益性。

(三)艺术性在植物配置中的表达

在我国的园林艺术中,植物景观是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主要起到了对建筑物进行烘托与陪衬的作用,同时对庭院空间也起到了不同的点缀效果。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多景观的形成,都能离不开花草树木的衬托。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在外来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现代园林建设与景观的设计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对植物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在植物造景中会采用多种方式,强调植物主次程序分明、对空间进行科学划分与合理利用,关注一年四季中不同景物的变化,并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几何、变形和透视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了视错觉的原理,使园林景观展现出了异样的风格色彩。园林植物配置是运用艺术的手段而产生的美的组合,它是诗是画,是艺术美最直观的体现。总之,在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接近自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地带性的植被作为样板,根据时展特点,尽量展示出当地的风格特点。并要对园林景观进行科学化设计,从而建设出更具科学性的园林景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降低对自然树木的改造,减少人工干扰。比如上海在建设园林景观时,就采用了宫协造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中,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适当的借鉴。

(四)艺术性在园林小品中的表达

园林小品能够起到美化环境、为有人提供休息和公共场所的功能,本身有着极为丰富的建筑形式,包括园灯、园椅、园桥、雕塑、栏杆、果皮箱、标志牌、门洞、景窗、花架和花坛等。不同种类的小品,在园林工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园林小品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展示出了一定的艺术性。例如园林灯能够照明,椅凳能够用于休息,栏杆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园林小品作用的体现,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了美化设计,通过艺术加工获得了其他更多的功能。经过艺术加工美化之后的园林建筑小品在提供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了装饰功能。曲折的景墙和精妙的雕塑以及配置合适的花廊,能够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氛围,让游人流连。由于园林学小品的精心设计,使得园林景观如诗如画,体现出了艺术美。

结束语:

园林工程的设计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绿环与建设,同时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代园林工程设计中,我们要加强对艺术性在园林工程设计中表达的研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优化设计,增加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提升园林工程的建设价值。

参考文献:

[1]林F.谈艺术性在园林工程设计中的表达[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4(10):14-15.

[2]聂毅.论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达[J].知识经济,2012,04(23):11-12.

[3]李尚荣.论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达[D].现代园艺,2013,10(25):21-22.

园艺设计篇8

1现代艺术对城市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现代艺术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结合了美学、哲学、建筑学、文学等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设计出发点是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现代绘画艺术、现代雕塑艺术、现代园林艺术等,如今,它与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城市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不仅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要能够起到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所以将其与现代艺术结合可以发掘城市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的广博内容与内涵可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包括园林空间布局、园路铺装材料、植物绿化、园林雕塑等方面。

现代艺术对现代园林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艺术观念往往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思维基础。在艺术观念的渗透上,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因为现代艺术中的设计理念非常多样,经常能够运用到的包括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的多视点角度观察的理念,属于抽象派的建立在秩序法则基础上的形式逻辑观点,属于表现主义领域的对艺术张力的审美追求等。这些现代艺术的理念对城市园林艺术的设计与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艺术语言的影响下,城市园林艺术充分借鉴了现代艺术的而表现语言,也即表现技巧与表现方式。城市园林艺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设计手法,一是平面形式层面的,二是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将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够发挥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影响力。平面设计手法主要有秩序法和动态构成法。秩序法的主要设计方式是用比较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极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动态构成法则是应用锯齿线、钢琴线、阿米巴曲线等形成的简洁动态流动形式来使空间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进行立体空间的设计时,运用到的主要设计方法包括,对园林整体布局透明度的规划,不断地去跨越视觉影像的约束,从而可以不断打破空间的有形障碍,还可以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到一定的网格体系,最终可以使场所的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无限性。城市园林设计离不开一定的艺术语言,这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表达基础,在很多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都可以体会到艺术语言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2城市园林设计中对现代艺术的应用途径

2.1空间整体布局上

城市园林在规划的时候一般都投入较大的面积,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有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等,这些对园林的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对这些重要组成部分的布局就要精心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不仅要照顾到整体的空间效果,也要对其具体的位置有所考量,以便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址,需要先对城市园林的空间结构与平面场地有精确的了解,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城市园林场地布局的合理性与美观性,并要同时考虑到园林内部格局的和谐一致性,包括动静的变化,比例的配合,节奏的和谐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才能将现代艺术的特质融会贯通到城市园林设计中来。

2.2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的设计与安排上

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不仅仅要让植物本身得到充分的成长,还要让植物与它周围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其它园林景观和谐一致,尽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的特性,从而使得城市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要求和观赏要求。在城市园林形式的选择上,不仅要依据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来选择,还要针对植物的特点来合理选择。例如要讲求建筑物与周边植物的高低度配合,颜色方面也要和谐统一,能够体现植物与建筑物各自的建造精神。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布局最终可以体现出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其中必然少不了现代艺术审美的参与,因为这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2.3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现代雕塑的应用上

雕塑作品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今的雕塑材料的种类非常广泛,造型也比较独特,古典气息与现代气息的相结合,往往让雕塑体现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调,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的净化。城市园林设计中,也广泛地运用到植物雕塑,不仅环保而且具有保健和观赏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园林设计也是一种现代绘画艺术设计的表现,是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3总结

上一篇:现代园艺范文 下一篇:园艺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