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范文

时间:2023-12-10 11:14:57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1

【关键词】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一、我国现行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

我国税法认定的小型微利企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小微企业、小企业有着严格的区别,其认定标准也有别于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的认定标准。我国税法认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企业。具体而言,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员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二、我国现行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首先,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小型微利企业税率式优惠。即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得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2012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年底,并将年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至6万元。其次,在印花税方面,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利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从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利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利企业提供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我国现行税法在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条件过苛,受惠面过窄。我国现行税法中,对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条件过于苛刻,要求同时满足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100(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1000)万元。而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企业为数不多,受惠面过窄。在认定条件中,对就业人员作出如此具体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型微利企业吸纳就业。再者,从国外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一般不再对小型企业和中性企业进行区分,二者普遍适用税收优惠,因此,我国现行税制中对中小企业再作如此划分,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的积极性。(2)优惠力度过小。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基本税率为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执行20%的税率,税率优惠仅有5%,与发达国家相比,优惠税率的力度太小。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额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征收企业所得税。从表面看来,这类小型微利企业实际税负只有10%,似乎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可是符合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企业为数不多。(3)缺乏对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问题的支持。由于小型微利企业规模小,资产少,资信度低,缺乏担保和抵押,银行一般不愿向小型微利企业贷款,在我国现行税法中只有在印花税中明确规定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利企业签订借款合同的免征印花税。而借款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借款金额的0.005%,这对承担高风险的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因此,这种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4)缺乏相关与之配套的政策。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小型微利企业在财政金融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我国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法律法规。

四、完善我国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的建议

(1)放宽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条件,拓宽受惠主体范围。取消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的限制,提高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的限制,根据调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优惠税率,拓宽受惠主体,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加大优惠力度。进一步降低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同时不再单一考虑税率式优惠,通过少计收入,加大扣除,直接抵减税基等方式给予优惠。(3)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问题的税收支持。对小型微利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除免征印花税外,可以就其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4)完善与财政金融政策的配套。建立和完善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财政金融体系,与税收政策相配套。建议直接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财政支持,给予财政投资或补贴,发挥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虞华,陈蕾宇.对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思考[J].金融财税.2011(11下)

[2]王嘉彦.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5(3)

[3]彭志强.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J].企业导报.2009(11)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2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所得税优惠适用的“小型微利企业”概念,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中“小微企业” 和“小企业”是不同的概念,其认定标准不尽相同。

税法上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

财税〔2011〕4号文件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就工业企业而言,可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在具体细节指标操作上,国税函〔2008〕251号文件及财税〔2009〕69号文件规定,“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同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50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规定,非居民和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行业划分中的“小微企业”认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确定各行业划型标准并据此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

“小企业”认定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对“小企业”的界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同时满足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三个条件的企业(即小企业)。其中准则所称经营规模较小,指符合国务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标准或微型企业标准。为此,《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财会〔2011〕20号)从税收的角度提出,鼓励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税务机关要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建账核算,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对其实行查账征收,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等优惠政策。

通过上述规定分析,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认定也不完全等同于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中“小微企业”界定的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中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由于财税〔2009〕69号文件规定了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因而财会〔2011〕17号、财会〔2011〕20号从建账建制,规范企业财务核算要求,对“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作了特别强调。

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分析

目前,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体现于如下两个层面的规定,一是对其年应纳税所得额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从上述“小微企业”、 “小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认定上看,“小微企业”仅是按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三项标准进行行业划分,“小企业”除符合“小微企业”的条件外,还存在其他条件的制约,而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不仅存在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的限制,而且还存在行业限制、年应纳税所得、所得税征收方式、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等方面制约,两者存在着冲突与交叉。简而言之,就是“小微企业”、“小企业”只有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才能成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因此应引起“小微企业”的认同与关注。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3

关键词:小型微利企业;财税;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不同角度下的概念界定

(一)税法上“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

根据2007年12月6日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在具体细节指标操作上,“从业人数”按企业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

(二)行业划分中“小微企业”的认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的认定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规定中对“小企业”界定为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的企业。

通过对以上认定标准的分析,税法上所认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概念,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其他部门定义的“小微企业” 和“小企业”是不同的概念。

二、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现状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小型微利企业广泛分布于小城市、县、乡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根据世界各国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统计,其基本属于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根据我国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

(二)金融危机后面临的困境

1.融资存在明显“脆弱性”。就当前世界范围内看,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客观情况在于资本的趋利性,注定了商业银行的“嫌贫爱富”。从银行取得贷款,需提供担保、抵押、标准的财务报表等,小型微利企业几乎都没有,只能通过民间高利率借贷,而低利润的压力无疑让他们不堪重负。

2.外部生存环境面临困难和压力。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企业招工难和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短期化等因素的叠加,使得小型微型企业利润和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三、相关财税政策

( 一)国税函[2008]251号文件,明确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财税制度分析

(一)积极意义

1.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降低,受益对象范围扩大。新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规定将使我国有40%的企业受益。2009年9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公开:2010年度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额减半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到年终涉及到五六十亿的所得税。

2.有利于小型微利企业调整投资方向。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①企业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所得,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②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以行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措施将引导企业将自身的投资方向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协调一致,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进一步发挥小型微利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小型微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措施,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融资成本高而税负重。现有金融机构的管理体系使小型微利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可能性变小,不得不采取民间借贷、同业拆借等融资,其借款成本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由于税法尚未将超额的借款利息纳入税前扣除的范围,以致小企业的实际税负较重,过重的税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现行税法中优惠政策缺乏间接优惠。新税法由原来的“地区优惠为主”转变为“行业优惠为主”。但我国目前所得税的优惠方式是直接减免,纳税人应纳税款直接减少,国家税收直接减少。国际通用的是间接税收优惠方式,主要是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方式。间两种优惠方式相比,政府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缓解了企业财务困难,激励企业加速生产周期,从长远来说企业上缴税收是有增无减的。

五、新形势下财税制度改进建议

(一)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

1.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利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

2.应通过国家独资或由国家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资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成果的研发中心,提供直接适合的技术产品,并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

(二)重视税收政策的作用

1.尽快建立税收优惠政策评估监督体系。针对小型微利企业,提高政策实施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杜绝冒享优惠政策事件的发生,同时把优惠政策享受的“普惠制”形式变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特惠制”。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4

关键词:新标准 小微企业 税收政策

2011年7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以下简称“新标准”),对中小企业重新规定了划型标准,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这一企业类型,从而补充了我国的企业分类。在企业分类新标准下,如何选择和设计激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尤为重要。

企业划型新旧标准比较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是研究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基础,也是国家制定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依据。在此之前,我国一直沿用2003年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不仅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而且在指标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修订,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情况。详见表1。

新标准下小微企业现行税收政策适用效应分析

(一)流转税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分析。尽管企业划分新标准有大幅度的调整,但仍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不一致。按照现行税收政策,在表1的16大类行业中,涉及增值税的主要是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除此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这一标准与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的“工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批发业1000万元以下、零售业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标准相差甚远,税法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应该是微型企业。

2.小微企业增值税税负过高。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大大减轻了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尤其对设备投资大、技术密集型的纳税人更有积极意义,加快了技术革新步伐,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但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并未实行进项税抵扣制度,为此虽然也相应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至3%,但实际上增值税转型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仍然有限,而且征收率依然偏高,税负过重。

3.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适用范围有限。虽然自2011年11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大幅度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不能达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却仍然不能适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这实际上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公。

4.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制约了相关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分别确定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收范围,增值税主要涉及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环节,营业税主要涉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两税平行征收,互不交叉。企业分类新标准规定了16大行业,而其中有超过10大行业涉及的主要税种是营业税,这些行业又是小微企业聚集的行业。但是,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实行重复征税,在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纳税人税负下降的情况下,营业税纳税人的税负却并没有减轻,这就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其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的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企业所得税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优惠政策条件苛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现行企业分类规定与企业所得税中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不一致。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由于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被认定,因此,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仍然无法享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

其次,上述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条件过于苛刻,备案手续繁琐,致使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真正能享受到该优惠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实际管理中,以上最苛刻的条件是繁琐的税收优惠备案手续。按照国税发[2008]111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实行审批管理,或者需要到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备案制度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比如,浙江省实行“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填报《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申请表》和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对于以上备案资料,多数小型微利企业只能提供工资发放清单,不能提供当年度每月工资表,最后不得不放弃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的申请,从而无缘享受20%的优惠税率。

再次,实行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自动失去了优惠资格。按照财税[2009]69号和国税发[2008]30号文件规定,企业“在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前,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由于大部分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往往被税务机关实行核定征收,而这就意味着这些实行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自动失去了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无缘小微企业。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按照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六项条件。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标准。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难以达标。其中第三条规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而对于中小微型企业而言,这一项标准就很难达到。详见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知,除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外的其他企业已成为浙江省就业的主要渠道,为浙江省贡献了71%的就业人员,而这里所指的其他企业主要是指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然而,已成为就业主要渠道的这些中小微型企业本身专业技术人员却只有15%,远未达到3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研究开发费用难以达标。按照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另一标准是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而这样的条件对于中小微型企业而言也是难以达到的。据统计, 2010 年,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554 家公司披露的年报中,研发支出金额总计195.67 亿元,较上年增长31.10%,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支出3531.93 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61%,也只能是勉强达标,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的小微企业了。

新标准下激励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

(一)继续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税负

鉴于增值税转型对一般纳税人减轻税负、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意义,对小规模纳税人应继续降低其征收率,将现行3%的征收率下降为2%。如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上限计算,其下降幅度相当于小规模纳税人每年最多可减少0.5万元或0.8万元的税负,虽然数额并不大,但对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扩大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

鉴于前述原因,可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如“一人公司”。虽然“一人公司”的法律身份是企业,但实际上,这种“一人公司”与个体工商户差异不大,而许多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初级阶段往往会把“一人公司”或个体工商户作为首选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为了鼓励创业和就业,解决目前全社会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扩大起征点适用范围,这对小微企业具有积极意义。

(三)明确界定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和营业税交叉征收、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要明确界定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彻底解决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建议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直至取消营业税。

(四)简化和放宽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

为了有效实施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应放宽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同时简化小型微利企业的备案手续,取消“核定征收企业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的规定,让迫切需要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的小微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新华网,2011-7-4

2.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2-19

3.余姚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增值税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余姚市国税局网站,2009-10-20

作者简介: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5

关于落实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国家税务局一贯秉承执法与服务并举的理念,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职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根据工作要求,现将***国家税务局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税收征管方面

1.根据总局国税函【2011】97号文件,自2011年2月1日起,办理税务登记核发税务登记证时,不再收取工本费。我局2013年全年共为469户纳税人免征税务登记工本费,减免工本费0.94万元。

2.根据总局国税函【2012】608号文件,自2013年1月1日起,取消税务发票工本费。我局不折不扣落实了总局文件精神,取消了纳税人领取各类发票的工本费。

二、增值税方面

1.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财政部下发了第65号令 ,从2011年11月1日起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省起征点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文件下发后,我局坚决不折不扣落实此项惠民政策,不搞定额调整、全年税款一次性入库等变相回避执行增值税起征点政策等行为,2013年全局共落实优惠户3146户,年免征增值税499.17万元。

2.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税【2013】52号公告,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2013年8至12月份享受增值税优惠的小微企业达179户,累计853户次,免征增值税税额的有50户次,占全部户次的5.9%,免征增值税税额1.78万元,其余都是零申报的企业。

三、企业所得税方面

1、严格执行《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征收(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对取得高新技术资格的科茂林化公司执行15%的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152.31万元。

2、延长小型微利企业减半计税政策执行期限及应税所得额的限额。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国务院批准,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原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延长至2015年12月31日(财税[2011]117号),我局2010、2011、2012三年分别为33户小型微利企减免企业所得税2854.67元、26406.6元、49192.97元,共计78454.97元,并简化减免手续,企业在报送年报时做份税收优惠备案即可。

3、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为支持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小企业发展,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按规定提取的损失准备金准予在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延长至2013年12月31日,我县农村信用联社2008年到 2012年共计提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损失准备金9229.40万元,计减免企业所得税2307.35万元。(财税[2011]104号 )

4、延长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减按90%计税的政策优惠,即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延长至 2013年12月31日,我县农村信用联社2008年到 2012年减计收入970.54万元,计减免企业所得税242.63万元。(财税[2010]4 号 ) 

四、认真落实种植、养殖等农民合作社、协会等涉农企业、组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收优惠,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了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

 

***国家税务局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税收扶持

一、引言

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表明,截至2013年年底,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94.15%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创造了GDP的60%左右,上缴税额达到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吸纳就业人数达1.5亿,在7亿多的全国就业人数总量中约占1/5,“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水平的主要市场主体和动力来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凸显。自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内外交困,“小微企业”的营运和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的税收政策,但仍存在一定欠缺。

二、我国“小微企业”扶持性税收政策实践

自2009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性税收政策。2014年4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的上限进行上调,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含)较大幅度地提高至10万元(含),优惠政策延至2016年年底。从政策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率,扩大受惠企业范围;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的印花税;免征“小微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收费等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见表1),旨在鼓励研发创新、改善融资环境、支持创业投资、增强成长能力。

三、我国“小微企业”现行扶持性税收政策的不足

(一)针对性仍显不足,税收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分散在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缺乏专门和系统的税收政策法规体系。多数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就业、残疾人福利等社会问题,并未突出“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忽视了对“小微企业”创业、投资、转型等方面的税收扶持,政策措施的针对性不强。而且,现行税收政策规制中还存在小型微利、小型微型等不同概念表述,界定和划分标准尚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衔接配套及其执行效果。

(二)起征点过低,税率偏高,优惠力度不够

在2014年新上调的“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方案中,所确定的小规模纳税人30000元的月销售收入(月营业额)上限及对于个体工商户20000元的月销售收入(月营业额)的上限,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标准相比仍有较大距离,参照3500元的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批发、零售业的起征点标准也仍然过低。同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企业可适用20%的所得税税率,与一般企业25%的税率相比,其一年最大减税额也仅为1.5万元,减负效果不够显著,且20%的统一税率对处于临界点附近的“小微企业”也明显存在税负不公平现象。

(三)重复征税尚存,税收政策覆盖面过窄

在增值税纳税人认定方面,“小微企业”基本上被划归为小规模纳税人,既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微企业”还遭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重纳税压力,税负重于个体工商户。而由于计税内容复杂,建筑业、生活业和金融服务业领域也存在着营业税重复征税现象。另外,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优惠仅限属于“小微企业”的个体工商户,且“营改增”试点地区和适用行业有限,正面效应较小。

(四)税收优惠手段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引导性

目前对“小微企业”主要采用直接减免的税收优惠,缺乏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间接优惠的配合。就优惠税种而言,大部分局限于增值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涉及较少。同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多为“一刀切”,缺乏差异化,对技术研发、创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升级的激励力度不够,难以推进“小微企业”向优势、强势发展。

四、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性政策的构想

(一)改善征纳环境

在税收服务方面,加强税收宣传与纳税辅导,免费提供纳税指南,让“小微企业”及时了解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税务制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提升纳税工作的效率与精度;大力完善电子税务系统,鼓励电子申报,实行计算机审核制度。

在征纳管理方面,对少数“小微企业”在纳税环节可能出现的非故意差错,只要其之后能够依法补缴税款,可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简化“小微企业”纳税申报程序和纳税资料,延长纳税期限,可实行“小微企业”年度申报、分期缴纳税款等,降低纳税成本。

(二)优化税收结构

1. 合并税种,统一计税依据

借鉴俄罗斯、巴西等国的税制改革经验,实行更为简化的税制。一是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合并至增值税中加以统一征收;将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等合并为单一税种进行相应减免,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收入或利润为计税依据,若会计核算健全可按利润征税,否则按收入征税。

2. 减少重复征税

一是根据现行“营改增”试点方案,服务型“小微企业”的营业税负担仍然较高,应扩大“营改增”适用的行业范围。且“小微企业”多为小规模纳税人,可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扩大到所有服务行业。二是针对“小微企业”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小微企业”自由选择缴纳企业所得税或按个体工商户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3. 提高起征点标准

在起征点幅度方面,“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新政中的月销售额(月营业额)、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上限与“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标准、企业规模的发展变化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上调幅度仍然过低,建议将起征点、月销售额(月营业额)的最高限额分别由先前的2万和3万元提升至5万和6万元。

(三)完善税率设置

1. 加大减免税力度

一是降低所得税税率,建议对“小微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5个百分点,或将所得的75%计入应税所得额,对年应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其所得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建议将现行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下降为2%。如按小规模纳税人的上限计算,这样的下降幅度相当于小规模纳税人每年最多可减少0.5万元或0.8万元的税负。三是对无纳税能力的“小微企业”实行免税,按照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为3500元/月和42 000元/年,建议对年利润低于5万元的免税。如果以收入为计税依据,则将5万元换算为收入额确定免税标准。

2. 细化特殊优惠

一是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可对创建初期“小微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或者缩短折旧年限的办法,且免除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为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可对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以专利、发明等无形资产投资所获利润增值部分可推迟5年纳税。同时,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提高“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支出的扣除比例,对其研究开发费用给予200%的扣除;对于创新型“小微企业”允许在税前列支科技开发准备金、结构调整风险金,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费用、技术培训费可在税前加计扣除。三是为减缓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工资上涨引致的压力,可对原材料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施行减半征税。四是为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吸纳,对于月平均实际安置下岗和残疾人员或社区人员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0%的“小微企业”,可根据安置人员的规模减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特别是对残疾人、下岗员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开办的“小微企业”可考虑直接给予“免、抵、退”税收政策;对从事环保或公益性质的“小微企业”可免除增值税。在“小微企业”实现利润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把工资薪酬和社会保险支出等放在企业纳税之前。五是为缩小地区差异,可借鉴德国的经验,对新建“小微企业”所消耗的动产投资免征50%所得税,对落后地区免除新建“小微企业”5年营业税。六是为促进面向“小微企业”的投资活动,可对大企业向“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给予一定的税收抵免。

参考文献:

[1]张占斌,程书华.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2-02-02。

[2]黄朝晓.改革和完善我国小型企业税收制度[J].涉外税务,2011(06).

[3]唐钧.能否考虑“就业退税”[J].中国社会保障,2010(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国“小微企业”成长中的扶持性税收政策研究(项目号:201413986003Y)。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7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税收优惠

一、我国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现行税收制度

(一)减免税税收政策

1、企业所得税减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其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按20%的税率征收。在2015年底前,对适用查账征收且年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等于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加速折旧

由于小微企业购进设备资金及其次数有限,为使小微企业充分享有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对于规定的六大行业的企业,其购入设备仪器允许税前一次扣除。

3、企业减负

对于规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最长可延期3个月纳税。

4、增值税减征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月销售额不超3万元(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可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

(二)间接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

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免征。为了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的压力,经国务院的批准,2014年11月1日到2017年的年底,在此期间,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由于债权债务关系签订的合同,无需向有关部门缴税,不负有缴纳印花税的义务。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得以免除

国务院规定,自2015年1月1日到2017年底,将继续致力于减免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免除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规费以及5项政府基金,同时规定于自主创业者,其管理、登记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暂时不用缴纳,予以免除。未达到要求的小微型企业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同样暂时享有优惠,无须缴纳。

二、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缺乏固定性和稳定性

小微企业中,以应纳税所得额形式存在的资金总数不足10万元的,其最终的利润所得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2014年10月24日,财政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发表相关通知,不征收小微企业的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共42项。此项规定在2017年12月31日前有效。相关政策又规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由于借款而签订的合同,在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31日之间,不征收印花税。这样朝令夕改的政策,很难不引起小微企业的困惑。

(二)税收减免政策名义针对小微企业,实则只是部分微型企业从中获益

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意在解决或者缓解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而符合增值税营业税的规定的是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低于30000元的企业,按小微企业的标准看,15大行业中,只有个别两个行业按营业额低于50万元为微型企业,其余微型企业的销售额或者营业额最低为100万元标准,这一优惠政策,只是部分微型企业享受到了优惠的利益。微型企业在得到政策帮助,会慢慢发展为小型企业,不能再享受优惠,会面临新的问题。

(三)对于的税收政策,缺乏宣传

当前,小微企业对国家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的了解,把握不住政策的中心思想,甚至,有的小微企业根本就不知道政府及相关部门有过此种规定或者优惠。在这其中,只有及少部分的科技企业能够充分解读国家政策,享受优惠。在我国的某些欠发达的地区,法律意淡薄识以及心存侥幸的他们,无证办厂的现象时常发生。各个工厂看似避免了纳税,实则错过了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使自身利益受损。

三、关于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为保证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应该建立系统的税收征管体系

我国的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国制定的相关政策并不少,而并非所有的小微企业从中获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缺乏系统的税收征管体系,无法保证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应该以发达国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稳定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方式,从而使小微企业的权利受到税收政策的保障。

(二)全面减税的税收政策拉动小微企业发展

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几乎没有间断,税收负担稍稍减轻,有的小规模纳税人甚至不直接缴纳任何税款。但是这并不表明,小微企业不负担任何税收。流转税构成了我国税收制度的主体,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直接来源税金,从这一点看,小企业即使不负有纳税的义务,也承担了一部分的税负,这部分的税负体现在产品的成本中,这无疑会加大企业商品的成本。在市场不活跃,甚至低迷,产品成本上升的时期,全面减税不失为复苏经济的良方。

(三)政府应加大对于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

小微企业通常实行小规模生产,且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小微企业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其管理阶级的势单力薄,决策很容易出现偏颇,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相关税收政策的了解也很难做到胸有成竹。这是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工作,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适时并合理地为小微企业传播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信息,让他们及时了解税收的动向,以便做出最优的决策。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现广,促进我国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04:61-62

[2] 王振家,国务院组合拳扶持小微企业[J],光彩,2012,06:8-9

[3] 闫菲,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3,20:149-150

[4] 叶治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基于广东惠州样本调查[J],地方财政研究,2014,06:52-56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篇8

“纳税自主权”是美国在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政府为刺激经济复杂,减少财政“赤字”,消除经济周期性波动,实现充分就业,盘活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给予小企业所得税纳税方式选择的税收政策。即小企业可以选择有利于自身经营发展的所得税纳税方式,灵活选择公司所得税纳税方式,适用15%~39%的超额累进税率;选择合伙企业纳税方式,根据股东应得的份额并入股东的个人所得之中,按个人所得税计算缴纳,适用10%~35%的超额累进税率。其目的是从低纳税,鼓励小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流来实现经济复苏。

纳税自主权实施后,美国的小企业得到了税收政策的支持,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顺利消除了财政“赤字”。在后续多任政府执行该税收政策,使众多小微企业得到充足的资金积累,逐步从小微企业转变成大的集团公司,税收政策的格局也得到了好的改观。纳税自主权优惠政策的实施,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剂良药。

2012年,奥巴马政府针对小企业的发展,连续签署了18项减税方案。对纳税自主权的应用达到了极点,给小企业充足的选择权来激活经济,达到让利小企业,藏富于民的最终目标。

二、纳税自主权的实施范围

美国的纳税自主权实施与应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早期,主要是针对新兴的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附加值高的小企业及由妇女创立、退伍军人创立、贫困地区创立的小微企业作为对象,实施纳税自主权优惠政策,目的是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中期,则侧重技术密集型的小企业、技术创新型小企业、容纳就业型小企业实行纳税自主权,目的是促进技术创新和改善就业现状,降低失业率。后期,则大力发展科技型小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对于创新能力充足,科技成果多的小企业除给予纳税自主权外,还给予其他税收政策优惠,像苹果、微软等公司则是在纳税自主权的选择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断创新壮大,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领域的拳头集团。2012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则把纳税自主权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小微企业,使这种税收优惠政策得到普及,为后经济时期的小微企业复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纳税自主权的选择是一项持续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它的实施,美国则在《复兴经济法》、《小企业法》中得以立法保护。小微企业在其经济活动期内,可一直选择合伙企业的纳税方式不变,直到企业选择公司纳税为止,这种持续性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

三、纳税自主权对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借鉴作用

我国经济进入后经济时期,小微企业的发展呈现井喷之势,但经历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小微企业发展出现了较大的跌宕变化,即变得理性又变得壮大,对GDP的贡献进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借鉴美国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众多政策中,纳税自主权是一项可选之路,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支持技术创新

借鉴苹果、微软等企业发展之路,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资金运作灵活,经营目标明确,收益效益相对明显的特点。采用相对灵活的纳税方式是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更适合此方法。由于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阶段具有资金流动大、投资多,极易发生资金断链。纳税自主权的灵活选择可以直接进行税前资本扣除,减少应纳税款间接地转移到小微企业的投资中,形成资金转移性投资,不但可以保证税收优惠的政策性、持续性,也保证了税收优惠的间接扶持性。

2. 有利于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借鉴美国初期纳税自主权的应用,纳税自主权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集约型企业转型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的目的是通过税收政策的优惠引导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保证产业间的持续、协调发展,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益向更高层次演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则是用最小的资源和能源,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

3. 对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当前,我国的税制改革已进入结构性减税的关键期。结构性减税的目的是实现税收公平,调整税收政策的持续性、做到税负合理、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最终实现藏富于民,富国富民的中国梦。结构性减税从2009年增值税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营改增做试点开始,逐步显现出它的优惠于企,让利于民的效果。纳税自主权的实施是践行结构性减税的一种新举措,在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发展,转变结构,完善间接减税制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纳税自主权的应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纳税自主权的选择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但其在税务会计及其税法教学中,则有三个作用。

1. 从法理上看,适应教学。税务会计与税法则是从课税的体系上进行标准化理论研究,从税源结构及纳税方法和程序上进行税收规范,保证税收的正常征缴及其减免。而纳税自主权的选择,则是从鼓励自主型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研究税收优惠,保证企业在受到经济环境的震荡下采取的保障经济增长,适度政府补贴的应对措施。假定把其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从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角度和税收法理上分析,有利于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进行税收调整,既调整了企业会计利润,又同时保证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在不违背以税法为基准的纳税调整规则中,实行税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对税法实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起到积极和正能量的引导,但其前提是在税法优惠的保障下进行。

2. 从实际税收操作上,有利于小微企业的税负降低。灵活的税收策略可有力地推动税制的改革,为结构性减税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特别是会计大数据运用的今天,对于固定资产纳税新政的实施,更有助于小微企业灵活实现纳税选择权,以会计大数据作为纳税调整,实现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教学,合理地筹划小微企业税负,解困小微企业的税负负担。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优惠政策上实行合理筹划税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是立体式、多角度的,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3. 从纳税自主选择权的实施上看,对税法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原因是教学中所采用的纳税从一般性规律进行税务处理,没有涉及到减、免、抵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深入性教学。假定把此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极易产生对纳税一般规律的影响,有助于企业资格确立中实行归避性处理。

上一篇:新个人所得税范文 下一篇: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