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范文

时间:2023-11-15 12:57:57

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篇1

关键词陶瓷雕塑;造型;艺术创作

1陶瓷雕塑的含义

瓷源于陶而精于陶,陶瓷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在传统概念中,陶瓷是以黏土、长石、石英等天然资源为主要原料的,还要经过一系列工艺才能成为陶瓷,包括配料、粉磨、成型、干燥和烧成等工艺流程,陶瓷的演变过程也是逐渐发展的。雕塑是雕塑艺术家们观察自然界的事物之后,将事物经过想象修改,使其美化后形成的艺术品。除了单纯地仿真,雕塑者还加入了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及情感,将雕塑变成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这样的雕塑才富有生机与情感,陶瓷雕塑是一定的实用性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形式。陶瓷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对于陶瓷雕塑作品来说就是要求传神。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必须要高于生活。要使作品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就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然后进行再创作。《考工记》曾经记载过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此四者结合可以为良,陶瓷雕塑以陶瓷等原始材料以及制作工艺为基础,经过艺术家的天才创意,与时代审美结合,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而成,受到大众的喜爱。

2陶瓷雕塑的造型特点

(1)陶瓷雕塑造型单一因为陶瓷雕塑所采用的原材料如黏土、长石、石英等可塑性比较差,所以在陶瓷雕塑的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品的造型比较单一,构造比较简单,雕塑造型的动作、神态并不是十分细致。如姚勇康的“母祝”,采用泥条盘筑加泥板卷立捏塑结合的方式,它在人物、动作、内涵雕塑等各个方面都是简单的,是静止的单纯画面,这是静态雕塑。还有一种动态雕塑,如武松打虎雕塑,这个雕塑作品着眼于武松的英勇形象,对于老虎的状态神情则很简略,只注重这一时刻的人的精神状态表达。总的来说,无论陶瓷雕塑的作品是何种类型,其内涵情感只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表达。(2)陶瓷雕塑造型完整陶瓷雕塑的艺术成品十分完整,不仅有人物造型、神态动作,陶瓷雕塑本身也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雕塑作品是不同于书法、绘画的一种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书法与绘画往往局限在二维空间里,表现空间有限,艺术家的发挥也受到限制,而雕塑品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艺术品,作者可以从各个方向对艺术品进行创作,而欣赏者也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艺术品的美感,三维空间艺术品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更加强烈,给人美的享受也更加强烈,所以从欣赏者的体验来看,这种全面感觉的完整性是书法、绘画等等艺术比不了的。而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能够全方位打造一件艺术品会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创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事物仔细观察之后,以自己的理解,提炼出自然界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精华,然后赋予自己的情感,运用陶瓷雕塑艺术的设计方法,选取适合的色彩、比例、高度,让艺术品更具美感,整个作品的完整性也就提高了,三维作品的完整性会高于二维作品就是这个道理。(3)陶瓷雕塑造型美观陶瓷雕塑的艺术品属于三维空间的作品,能带给人们最为直观的感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对陶瓷雕塑的造型进行鉴赏,这就如同欣赏一张立体的画作一样,同平面作品完全不同,雕塑可以让人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欣赏,这使得陶瓷雕塑不仅仅能够实现其视觉上的美感价值,还能体现艺术家的想法。

3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

陶瓷雕塑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所谓创作是指对原始事物运用一定的手法及原则进行一定的改动,使其内容更丰富,实用性更强,美感提高。最开始制造的陶瓷比较粗糙,其主要特点是实用价值更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陶瓷雕塑进行改良以及装饰,改良和装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实用性,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升美感,改良和装饰实际上就是设计的通俗说法,而艺术设计相对于设计则更为专业,利用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对陶瓷进行改良和装饰。在陶瓷雕塑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艺术设计原则,一般都是使用生动简洁的设计风格,制作时选择优质原料,设计造型时要融入流行元素等等。因此,完成一个比较完美的陶瓷雕塑作品对雕塑者的要求较高,除了选择合适的原料,还需要熟知雕塑复杂的工艺,同时要展现极高的洞察力、准确的观察力,然后经过构思、布局等将雕塑完整地刻画出来,根据掌握的创作基本规律,同时要赋予艺术品神韵,神韵对于一件艺术品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艺术品的灵魂,没有神韵的艺术品终究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1)艺术美感表现手法雕塑者通过对造型进行细致的勾勒,创作出想要表达的意境。雕塑造型具有流畅感,意蕴也别具一格,使得陶瓷雕塑更具有内涵魅力,增加了陶瓷的鉴赏价值。(2)真实性表现手法真实性的表现手法就是模仿传统工笔画的画法,进行真实写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表现手法要通过色彩来展示出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因为色彩而富有生机,陶瓷要力求真实,必须在色彩上下功夫。陶瓷雕塑者们不仅要仔细选择雕塑的釉色,还要注意色彩搭配,不同的釉色会表现出不同的质感,运用真实性的表现手法,则注重选用逼真的釉色以“欺骗眼睛”,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色彩搭配方面,为了展现真实性的表现手法,则要进行实物的色彩复原,与真实场景一致。陶瓷雕塑自身具备的特性,让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陶瓷的艺术价值。

4结语

陶瓷雕塑篇2

关键词:陶瓷雕塑;表现手法;成型手法;装饰手法

所谓陶瓷雕塑,是陶瓷和雕塑的结合,是以陶瓷为材料并经过烧制而姓陈的特殊雕塑,区别于其他雕塑种类。陶瓷雕塑融合了陶瓷和雕塑两种技艺,所以它是具有极高艺术性和技术要求的工艺,特别是他的表现手法,是使作品能够完美呈现在大众面前的重要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都在不断交流,相互借鉴,大众的审美观念也不断多元化,这也就要求当代陶瓷雕塑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在传统陶瓷雕塑表现手法上重构现代陶瓷的艺术理念,成就不同风格的陶瓷艺术。谈及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主要研究的两个方面就是成型手法和装饰手法。

1 成型手法的研究

掌握陶瓷雕塑的成型手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既是形象塑造本身的关键,也决定了一个作品能否成型以及成型后是否成功。陶瓷雕塑的成型类型基本包括两类,即有模制成型和手工成型两类,这两种类型分别又可叫做间接成型和直接成型。但不管是有模还是无模成型,都属于可塑成型法。

1.1 直接成型(手工成型)

(1)拉坯成型法。陶瓷作品中有很多是圆器和琢器,而这类型的陶瓷作品的成型,多用的就是拉坯成型法,这也是我国陶瓷生产的传统方法,经过多年发展,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也应该认真学习的方法。

拉坯成型中几个重要的因素和步骤:揉泥、把正、拔柱、开孔、做底等,拉坯成型法作为长时间流传下来的传统制瓷工艺,是非常考验制作者技术的,特别是对双手的灵活度和力度,还有手脑协调能力的考验,再加上拉坯成型法制作的多为圆弧状的成品,这对手工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也正是由于拉坯成型这独特的魅力,使得此方法下制作出来的作品都具有整齐、挺拔的优点,保证了作品的完美性。

(2)泥条盘筑成型法。盘泥条成型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原始的制陶手段,跟拉坯成型相比,它没有拉坯成型法制做出来的陶瓷雕塑那样规整,也不适用于实用器具的制作,但是,最古老的也许正是最具有艺术感的。特别是在现代视野下,艺术家以及大众的审美开始发生变化,泥条攀住不再是粗糙的制作工艺,反而成了能够全面展示线条艺术的成型之法。

(3)泥板粘结成型法。顾名思义,泥板成型就是将揉好的泥制成泥板状,然后将特定泥板粘接成设计的造型,最后进行成型的制作工艺。当然,泥板的相互粘接方法也需要掌握,其中比较重要的和常用的方法就是线切成型、滚筒成型以及敲打成型等方法。

(4)泥条泥板混合成型法。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时两种重要的成型方法,但在原理与构思上是有共同点的,而这两者可以同时出现一起应用,形成新的成型方式即混合成型法。

在这种成型方法下,作者的发挥空间更大,更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创意和想法,不受拘束。

(5)捏塑成型法。此法多只用于小器物的制作,属纯手工制作,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质问会留在作品上,而这也为日后陶瓷雕塑的辨伪提供了方便。

1.2 间接成型(模具成型)

模制成型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注浆成型和印坯成型。模制成型多用于现代陶瓷雕塑的制作,如今陶瓷雕塑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批量生产也就成为必然,而模制成型就适应了这个需求,不仅简单易制,而且能够快速复制,这符合了工业社会的需求。另外,模制成型也避免了手工制作的误差,在现代社会,批量复制讲求的是作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模制成型也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维持了作品原样。

2 装饰手法的研究

陶瓷的装饰手法作为表现手法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陶瓷的成型是基础的话,那么陶瓷雕塑的装饰就是一个作品的保障。在作品基本成型后,它华美的装饰就会锦上添花,使作品更加完整。

2.1 器型的装饰

雕塑按照器型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圆雕、浮雕、镂雕、堆雕、捏雕等种类,这些雕塑各有特点,也各有技法,而多种多样器型也丰富了陶瓷雕塑的装饰手法,是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更加独特和多元化。主要有圆雕、捏雕和镂雕的技艺。圆雕的制作方法是将塑造好的瓷土立体形象旋釉烧制而成的,可以做成流或柄附于某一器物上,也可以作为装饰堆塑在器物上。捏雕则以手工技艺为主,顾名思义,它是人工捏制的作品,制作精美生动,工艺细致,能够真实地塑造作品。镂雕结合了圆雕、捏雕、堆雕的技法,以镂空为主,在坯体上雕通所要装饰的纹样,再在上面加彩或寄贴花卉,最后制成品种繁多的镂雕作品。镂雕在纹样上应该特别注意,一定要相互连接,另外,镂空的面积也应适当,形状也尽量选择弧形或几何形等,以保证作品不变形。

2.2 色彩的装饰

(1)色坯。色坯是用着色坯料或者颜料(着色矿物、合成颜料)加入坯料烧制成型的着色方法,当然,也可以先成型器物,再用色坯料来覆盖着色。其中应该注意着色矿物和和陈颜料颜色的调配和纯正度,还有颜料的细度,与坯料的混合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坯胎的颜色顺畅统一。(2)色釉。对陶瓷器釉进行装饰的技巧,其中有色釉和艺术釉等方法。色釉就是对陶瓷釉进行着色,通过色彩来装饰陶瓷雕塑,使釉体呈现色调,从而使瓷器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而艺术釉也包括很多种类,如能够使釉层出现结晶的结晶釉,使釉层中出现裂纹的裂纹釉等。(3)彩绘。在陶瓷器上按艺术设计要求附着各种色釉,再入窑彩烧而获得装饰效果。有釉上彩绘、釉下彩绘和釉中彩绘三种类型。釉上彩是在烧制完成的素烧胎上用低温颜料进行彩绘,再经低温烘烧使画面紧附于釉面,又称釉上彩绘。釉上彩的装饰工艺很丰富,包括,颜料颜色也很多样,但是比较容易磨损。釉下彩与釉上彩不同,它是在生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瓷器上施釉,进行高温烧制最后形成彩绘好的瓷器。由于这种方法是将彩纹绘在釉下,所以彩纹永不脱落,保证了瓷器的持久。釉中彩绘是在陶瓷的釉面上进行彩绘,需要在1100~1250℃的高温中快烧,这样才能使彩釉更彻底的深入到釉层内部,保证了它的耐磨性,另外釉中彩与釉上彩相比也具有耐酸碱性。而且,这种陶瓷颜料不含铅或少含铅,就避免了陶瓷的铅中毒问题。(4)贵金属装饰。顾名思义,贵金属装饰是指将贵金属制成着色剂,在陶瓷器上作釉上装饰。其中,金是最常见的装饰贵金属,除此之外,还有铂、钯或银等其他贵金属。其中,用金进行装饰的时候,通常把金制成液状或粉末状,还有少见的液态磨光金。上金有亮金(描金与金边)、磨光金和腐蚀金等方法。

3 结语

陶瓷雕塑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审美也开始融合各种元素,愈加多元化,作为一种艺术,其创作的目的与意义是要反映人民的愿望与情感,陶瓷雕塑应该以大众审美为导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表现手法,它的题材内容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丰富陶瓷雕塑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更要讲眼光放在长远的艺术传承与发展上,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宁钢.试谈陶艺创作[J].中国陶瓷,1997.

[2] 李葆年.塑造基础与陶瓷雕塑[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陶瓷雕塑篇3

关键词:现状;创作;理解;写意特征

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陶瓷雕塑艺术家如何运用写意特征,将事物的形与神深刻的体现出来,在创作的同时也需要陶瓷雕塑艺术家发扬创新精神,给原本已经定型的陶瓷雕塑事物赋予新的形象。只有这样,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使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具备永久的生命力。

1 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

陶瓷雕塑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早已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朴素、浑厚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隽秀、淡泊的美学风范。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陶瓷雕塑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灿烂绚丽的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丝光彩。直至今日,陶瓷雕塑依然继承了其朴素、浑厚、隽秀、淡泊的特点,此外,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陶瓷雕塑的创作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以前的创作题材多为传统神话故事人物和宗教故事人物,范围较窄且缺乏变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现在的创作范围明显变得广泛,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国家领导人、出色的企业家、当红的娱乐明星,小到时尚潮流人物、象征吉祥喜气的动物、网络流行用语等。另一方面,陶瓷雕塑的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创新,主要体现在选材和工艺技巧上。对于选材,必须是上等的材料;关于工艺技巧,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借助新的制作工具创作出不同于以往造型的新型陶瓷。

2 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

2.1 据“形”取“式”

写意原是中国画技法名,俗称“粗笔”,与“工笔”相对称,通过简单概括的笔法,着重描绘事物的意象神韵。这里通过绘画技巧来比喻陶瓷雕塑,使得写意性的陶瓷雕塑作品显得既简约又大方有内涵。与以往相比,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显得更加有底蕴。以前的陶瓷雕塑工匠们都是根据材料的原型进行创作的,尽量不改变材料的原型。这种创作手法明显不能促进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限制了陶瓷雕塑写意特征的形成,阻碍了陶瓷雕塑写意特征的发展。现代的陶瓷雕塑工匠们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前那种落后的创作手法,使得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向前跨出一大步。于是现代的许多陶瓷雕塑工匠们都会根据自己创作手法的改变而变换不同的陶瓷雕塑样式。所以,我国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从此显得不再单调,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2 弃“形”留“神”

顾名思义,这个写意特征的意思是舍弃形似而选择神似。事物都是由“形”和“神”组成的,“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事物的外在特征,可以说只要知道了事物的“形”就认识了这种事物,但是“神”才是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能把握事物的“神”,那么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切属性,就能加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认识事物。弃“形”展开来说是降低对陶瓷雕塑形态的要求,并不是完全舍弃陶瓷雕塑形态的需求;留“神”详细说来是把对事物的神态要求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陶瓷雕塑的形体不一定要非常符合事物的原形,但是一定要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陶瓷雕塑艺术家雕刻的是哪个事物。这样一来,虽然陶瓷雕塑的精密性有所降低,但是陶瓷雕塑的神韵性提高了,这不仅加强了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还加深了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对神韵重要性的理解,这样创作出来的陶瓷雕塑作品才富有内涵。

2.3 化“丑”为“美”

化“丑”为“美”就是把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能让人们接受的“美”的事物。化的过程比较艰难,对陶瓷雕塑艺术家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对创作对象有比较深刻的领悟与理解。在创作过程中,陶瓷雕塑艺术家的目的在于将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美化,关键在于展现丑、表现丑,这样才能做到将丑的事物变成典型的美的事物。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多么的难看,一旦进入陶瓷雕塑艺术家追求美的眼中,就能咸鱼翻身,丑的东西一样能变成美的东西,就算是不能完全改变模样,但至少能让人们觉得这种事物是美的,是可以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化“丑”为“美”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淳朴、简约的轮廓,栩栩如生的造型,再加上表现人物表情时的轻松简约的雕刻技巧,让整个陶瓷雕塑的形象变得无比的精妙绝伦。陶瓷雕塑艺术家在创作人物形象时为了表现人物“丑”的一面,会刻意抓住人物的表情和神态。只有将人物“丑”的一面表现到位后,才能做到将人物“美”的一面凸显出来。化“丑”为“美”使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变得更加完美,给陶瓷雕塑的创作增添了一丝乐趣,让陶瓷雕塑变得更具有魅力。化“丑”为“美”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陶瓷雕塑写意特征,在将来的陶瓷雕塑创作中一定会大受欢迎,它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2.4 轻“形”重“势”

轻“形”意思是忽略事物的外观形态,将事物的外形放到比较次要的地位。重“势”的大意是要突出事物的那股气势,将事物的气势诠释出来,注重事物气势的表现。在陶瓷雕塑创作的时候,艺术家们通常会刻意表现事物的“形”,而忽略了事物“势”的表现,这使得陶瓷雕塑的事物形象不够饱满,不能体现事物最本质的特性,造成陶瓷雕塑创作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所以,陶瓷雕塑艺术家在进行陶瓷雕塑创作时,必须做到事物“势”的表现,将事物的气势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陶瓷雕塑创作的效率,才能使我国陶瓷雕塑事业蓬勃发展,才能让我国陶瓷雕塑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陶瓷雕塑艺术家在创作动物时,会在意动物的气势的体现,将原来的动物本身的一些外形特征隐藏起来,只用简单的一些线条将其刻画出来,这明显降低了对事物“形”的表现,加重了对事物“势”的表现。这个现象说明轻“形”重“势”的写意特征已经被大多数陶瓷雕塑艺术家认可,并且已经运用到陶瓷雕塑创作中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陶瓷雕塑艺术家会重视轻“形”重“势”写意特征的运用,未来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全凭借陶瓷雕塑艺术家怎样看待轻“形”重“势”写意特征的运用,陶瓷雕塑艺术家只有将其发扬光大,才能振兴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

3 总结

我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创新,这有利于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为:据“形”取“式”、弃“形”留“神”、化“丑”为“美”、轻“形”重“势”。从这些写意特征可以看出,我国现代陶瓷雕塑事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黄振伟.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简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论文),2005(11).

陶瓷雕塑篇4

关键词:陶瓷雕塑;艺术创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概述陶瓷动物雕塑

陶瓷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重要文化艺术作品。陶瓷经历了一个从黑陶、红陶、彩陶、青瓷、彩瓷、青花、三彩、五彩、粉彩及颜色釉的发展历程,这段历史是数千年来陶瓷工艺材料的不断积累和进步的历程,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宝库。陶瓷动物雕塑是一种陶瓷装饰品,这种陶瓷动物雕塑品一般具有独立性和立体性,,需要经过模印、镶嵌等成型过程并经过高温烧成。根据制作的方法不同,将陶瓷动物雕塑分为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按照产品的颜色不同,可以把陶瓷动物分为素雕和彩雕两种。我国的陶瓷动物雕塑起源比较早,在隋朝就已经出现了陶瓷动物雕塑的作品。在明朝时期,发明了五彩颜色,为陶瓷雕塑业的发展增添了色彩,促进了陶瓷雕塑技术水平的提高。

根据所处的时代不同,陶瓷动物雕塑被分为传统陶瓷雕塑和现代陶瓷雕塑。传统陶瓷动物雕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汇聚了我国古代人们的聪明智慧,在国内外的影响比较深远。传统陶瓷动物雕塑继承并发扬了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赋予传统陶瓷动物于生命,将动物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面前。而现代陶瓷动物雕塑则是引进西方先进的雕塑创作风格和思想观念,创作出一些抽象化、时尚化的陶瓷动物雕塑作品,这类作品更加侧重个性化和创新性,作品的审美性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传统的陶瓷动物雕塑在选择雕塑内容和动物的表情方面主要针对大众化的社会观念,而现代陶瓷雕塑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

2分析陶瓷动物雕塑的审美因素

陶瓷动物雕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料质美和意境美就是陶瓷动物雕塑所特有的审美因素,下面我们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料质美。与国画的“随类赋彩”相比较,陶瓷动物雕塑并不受到审美观念的制约。虽然陶瓷雕塑具有“随类赋彩”的功能,可是这一功能并不能完整的展现出它的审美价值。在现实主义的美学范畴内,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陶瓷动物雕塑具有比较高的活跃性和自由度。比如,用色彩表现一直老虎和狮子,陶瓷可以选用虎斑釉和狮毛釉的材质,尽管不存在黑老虎或狮子,人们并不会因为色彩偏差而怀疑陶瓷动物雕塑的真实性。因此,陶瓷的材质美具有广泛性。一般而言,精湛的艺术创作都建立在不断发现美感的基础上,陶瓷釉的颜色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化给艺术家们制造了艺术创作的灵感。陶瓷的材质美主要是因为其简单、明晰,可塑性比较强,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陶瓷雕塑中使用的材质也在不断更新,虽然陶瓷的材质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丰富的生活使材质美拥有更加的广阔的表现空间。

第二,意境美。陶瓷动物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祖国优秀文化的衍生作品,更加侧重意境美。陶瓷动物雕塑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创作活动在严格遵循动物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进行;动物的自然属性被创作者赋予特殊的情感和涵义;陶瓷动物的造型和装饰比较恰当,充分表现了陶瓷动物雕塑的材质美;创作的成品赋予想象力。一般来说。艺术家在陶瓷动物雕塑的创作中,都会倾注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念,赋予动物人的思想和情感。

3陶瓷动物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受中西文化冲击的影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目前的陶瓷雕塑家创作的最佳要求是创造出符合大众化的陶瓷动物雕塑作品,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实现陶瓷动物雕塑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陶瓷动物雕塑的创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作品缺乏创新性,缺乏深刻内涵,艺术家只重视商品性,忽视了艺术性在创作过程的重要性等。下面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加强陶瓷动物雕塑基本的制作能力,减少创作上的遗憾。由于陶瓷动物雕塑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会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重心点和支撑面的问题,把握好各部位的负荷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如果陶瓷雕塑的重心与支撑面出现偏离的现象,在高温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倒塌或者开裂。有些部位的负荷量比较大,可是体积比较小,厚度比较薄,就容易出现变形或者坍塌。因此,在陶瓷动物雕塑的制作工程中,要加强基本的制作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第二,创作者缺乏足够的知识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发生激烈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影响。部分创作者对于国外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就盲目运用,结果导致创造出的作品缺乏艺术性。因此,作为陶瓷动物雕塑的创作者,应该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并结合国内文化,恰当的运用到陶瓷动物雕塑的创作中;

第三,创作者缺乏创新意识。目前创作者的很多作品都是盲目照抄照搬,缺乏创新意识,这是我国陶瓷动物雕塑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陶瓷雕塑作品只是在原有的作品中稍微添加修改,主要原因是创作者习惯用惯性死亡额进行创作,导致作品缺乏新意。这就要求陶瓷雕塑创作者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研究素材,可以借鉴他人作品的特点,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制作出有新意的动物雕塑。因此,陶瓷动物雕塑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需要创作者自身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找出自己的优势,制造出有自己特色的陶瓷动物雕塑作品。

第四,目前很多陶瓷动物雕塑作品的艺术内涵比较缺乏。部分陶瓷作品由于缺乏新意,只是盲目的选择题材,从而导致作品缺乏艺术性,只是依靠加强色彩的鲜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创作者必须坚持从丰富的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优秀的创作题材,从而保证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由于陶瓷动物雕塑本身是艺术性和商品性的结合体,因此,部分创作者在进行陶瓷动物雕塑的过程中,容易重此轻彼,这要求创作者在进行陶瓷雕塑的创作之前进行考虑好生产的各个环节,把握好艺术性和商品性的关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陶瓷动物雕塑是一种具有价值的艺术品,在艺术品市场具有很大的竞争力。陶瓷动物雕塑是一种时代气息的反应,因此,如何把时展的潮流与陶瓷动物雕塑创作实现有效的结合,是目前陶瓷雕塑家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影响,网络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于陶瓷动物雕塑的设计风格的要求也有所变化,只有实现陶瓷动物雕塑的艺术性和商品性的相互融合,才能充分表现艺术的内涵,进一步陶冶人们的情操。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黄蔚.浅谈景德镇陶瓷雕塑自成熟以来的艺术及时代特性[J].陶瓷研究,2010(02).

[2] 闻涛,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

[3] 张可辉,中国古代动物陶瓷雕塑的造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4] 张志权,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陶瓷雕塑篇5

关键词:陶瓷;雕塑;艺术;文化

1 引言

陶瓷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陶瓷雕塑发展至今,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以其三度空间的立体效果、泥性纹理的淳朴、色釉变化的丰富等给人以独具匠心的艺术美感,独特的造型和审美价值尤为引人注目。每一件陶瓷雕塑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与风格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本文着重从陶瓷雕塑的产生、发展、创新等方面做一讨论,由于时间和条件关系,加之自己水平有限,不足之处难免,希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正提高。

2 陶瓷雕塑的产生和发展

陶瓷雕塑是以陶瓷材料为基础进行塑形雕刻,经高温烧成、色彩装饰后,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瓷。在制造艺术品的过程中,由于有的物质材料是硬的,因此,凡是以金、玉、木、石等材料来制造的艺术品,统称为雕;有的物质材料是软的,凡用粘土之类材料去塑型的则称之为塑。由于雕和塑经常是有机结合着,因此往往不作为雕和塑的严格区分,一般统称之为雕塑。雕塑就是以雕、刻、镂、琢、凿、塑、铸为手段,以金、玉、木、石、土等为材料,去塑造具有三度空间的人体形象或物体形象,反映艺术生活。

2.1陶瓷雕塑的产生

从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陶瓷造型都是日用器皿,以后逐步发展产生陈设性的陶瓷造型。我国陶瓷雕塑艺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期打磨石器和捏造陶坯的生产劳动中,逐渐摸索积累了一套制作人物、动物形象的技术和经验,并且逐渐培养和提高了造型艺术的审美观。陶器表面的装饰是从平面的线纹开始,进而于器物的局部进行立体的捏塑,如器物的耳、把手、盖、钮等。题材多为常见的鸟、兽和人面、人头等。这时,塑造形象的技法已能初步掌握。设计能力亦同时在提高。

2.2陶瓷雕塑的发展

公元前4360~3360年,河姆渡文化的陶塑艺术品中出现了人体塑像、猪、羊和鱼等。据历史记载,在河姆渡遗址的上层,曾出土一件人头塑像的陶塑艺术品,头像为椭圆形,前额突出,颧骨很高,眼和嘴以细线勾划,形象逼真。公元前4040~2240年,大汶口文化的陶瓷雕塑以生动著称。一般是个体形象,也有的是作为其他陶器上的附件。江西江吴城商代后期遗址中,就出土有鸟、人物、陶祖等陶瓷雕塑品。至战国时期,随着城邑规模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陶瓷业生产更加集中,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作坊集中式的陶瓷手工业,在制陶业内部也出现了主要生产某些产品的专业化倾向。这个时期的雕塑在中国美术发展上起了关键性的历史作用。它突破了商周以来的浑厚、纯朴、古拙的阶段,创造出写实、生动、灵巧的风格。战国末期,陶瓷雕塑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已能混合使用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造型手法,把人物性格的造型特征揉合于艺术形象之中。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近年在秦始皇陵发现的陶佣,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汉初的陶瓷雕塑艺术,明显继承了秦代陶瓷雕塑艺术风格,型体比较高大,注意细节的刻划,形象生动逼真,威严庄重,体现出我国陶瓷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历史和明快简练、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唐代是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唐三彩更为大家所熟知,绚丽夺目、形象传神的艺术品充分反映出盛唐的文化气息。从唐三彩的人物俑、动物俑等陶瓷雕塑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唐的社会生活全貌和唐代人的审美观及精神气质。明代崇尚德化瓷塑,进入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景德镇彩绘瓷塑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完全不同,所以陶瓷雕塑的发展也是人们审美观念变化的一种体现。

3 陶瓷雕塑的表现形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1陶瓷雕塑与宗教

陶瓷雕塑与宗教的关系非常密切。佛教、道教、基督教、儒教素材经常作为创作题材,包括宗教人物、宗教故事,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罗汉、达摩、八仙等的塑像以及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3.2陶瓷雕塑与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一种经先人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以想象与联想为特征,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每一个神话传说表达出的精神内涵、艺术特征都可以很好地在陶瓷雕塑作品中体现,艺术家们对“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神话传说等都进行过艺术创造,使之成为了美妙的真实可视的艺术形象。

3.3陶瓷雕塑与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

雕塑与音乐、舞蹈、建筑艺术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韵律,但是,彼此也具有相同的特征。音乐艺术是抒情性的艺术,高亢、低沉,急促、舒缓,强烈、轻柔,都具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舞蹈艺术。则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所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来达到抒情效果;建筑艺术初看似乎与上述种类以及陶瓷雕塑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就抒情而言,建筑与上述艺术门类一样也讲究抒情,讲究审美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与它们有着共通性。陶瓷雕塑同样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艺术。是陈设性艺术。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建筑艺术是典型的环境艺术。同样,音乐,舞蹈都是时间以及空间的艺术,对环境的要求同样很高。陶瓷雕塑从音乐、舞蹈、建筑中吸收丰富的艺术元素,除作为题材使用外,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不少的借鉴。

3.4陶瓷雕塑与绘画、书法

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皆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范畴。绘画艺术讲究“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美的追求,这些在绘画艺术所出现的要求,在陶瓷雕塑艺术中无一不被遵循。书法是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的艺术门类,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艺术。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线条的枯润、浓淡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此外,绘画、书法和陶瓷雕塑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与情节性的事件,擅长表现瞬间动作,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

3.5陶瓷雕塑与文学

陶瓷雕塑除了具有与文学共有的特征之外,它还有着泥与火的痕迹,可以说是火的艺术结晶。

从艺术种类来讲,陶瓷雕塑与文学分属不同艺术种类,但却有相通之处。文学起源于劳动,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陶瓷雕塑中的造型都是创作者的大胆想象,反映的是一种生活,也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形象见证;再加上泥土的气息、手感的痕迹、简练的雕琢,正是陶瓷雕塑内在语言的最好表现。 3.6陶瓷雕塑与哲学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美的事物的载体,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思想精髓。无论技法如何变化运用,造型如何怪异,处处都体现出人的气息和人对生活的感悟。从古至今,任何题材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皆是体现着以人为贵的思想,表现出人自身对生活的不断追求。

3.7陶瓷雕塑与民俗文化

陶瓷雕塑灵感来源于劳动生活,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它客观而广泛地反映了周围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追求。

4 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未来

陶瓷雕塑篇6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之中,汉代处于重要的上升时期,尤其是汉武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奴隶制度,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新时代,并迅速步入一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阶段。大汉王朝时期,政治上以大一统作为基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和匈奴、西域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加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千古未曾有过的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由此逐步形成,并逐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制度和风貌。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雄浑、豪放、厚重等方面,而此种艺术风格特色就是和当时稳定、统一的大国格局及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和汉代壮阔宏伟的文化高潮保持协调一致。汉代在文化、军事、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政治局面保持长时期的统一,经济社会保持长时期的持续发展繁荣,在艺术方面催生了许多璀璨夺目的明珠,而动物陶瓷雕塑艺术则成为该时期艺术明珠中最为耀眼的精粹之所在。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在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该时期的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主要有陶塑、陵墓石刻、木雕、玉雕、画像砖、铸铜等多种形象,该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了十分高超的艺术表达技巧,至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大型园林装饰雕塑、纪念性石刻、多种多样的实用型装饰雕塑作品等。而且,这些丰富的雕塑作品有许多属于十分难得的文物古迹,比如,霍去病墓石刻动物群雕能够较好地反映该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风格特征,同时也成为难得的文物,无论在工艺美术方面还是在材料加工方面,较之前朝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前朝陶瓷工艺美术发展的结晶。汉灵帝等最高统治者十分喜爱雕塑艺术作品,积极倡导和极力推行雕塑艺术创作的精巧性,从而对该时期的陶瓷雕塑艺术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该时期的动物陶瓷雕塑十分多样而生动,墓室陶俑和浮雕艺术获得空前发展,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大兴雕塑艺术作品的“精巧”风气,成为汉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东汉中后期,瓷器的发明成为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为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汉代的动物陶瓷雕塑,具有十分生动丰富的形象,而且往往在简朴、鞠拙的外在形态下表现其精巧之处,艺术特征十分鲜明。雕塑艺术是一种典型的造型艺术,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成为那个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的反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两汉时期的精神风貌、物质基础,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较好地体现了汉代雄健的民族气魄、国家的繁荣富强。两汉时期,汉王朝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和谐“,以孝治国”、独尊儒术成为统治者首先倡导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强调“孝”的功能作用,这促使那个时代逐步形成了“厚葬”的礼仪,以“厚葬”彰显子孙后代对长辈的孝心,这就使汉代墓葬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远远超过了前朝。西汉中期开始,陶瓷雕塑艺术长足发展,动物陶瓷雕塑成为该时期雕塑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其艺术水准更加高超、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这些均在随葬陵墓陶瓷雕塑作品中获得了较好的体现。

二、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的风格

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是扎根于社会现实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够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古拙、精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中国古代陶器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中光芒四射,充满了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1.汉代动物陶瓷雕塑的写实风格。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的写实风格,成为那个时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中最为显著的风格特色。西汉时期的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就具有十分显著的写实风格,而东汉时期则继承并发展了西汉王朝前期的写实特点,对动物陶瓷雕塑形象、生态和特质的刻划之中,不仅非常注重表现特有的主题,同时还非常注重写实。从现有汉代墓葬出土的动物陶瓷雕塑作品中来看,动物佣均显得极为注重写实,特别是马、牛、羊、猪等牲畜陶瓷雕塑刻划十分准确形象、栩栩如生。汉阳地区发掘出许多陶瓷雕塑,比如鸡、狗、羊等,均为日常生活中家养的动物,而这些小件陶瓷雕塑艺术品经常和大型的建筑明器同时出现,极强地体现了汉朝时期农业经济生活的繁荣。

2.汉代动物陶瓷雕塑的拙简风格。拙简风格是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中的显著风格,此处的“拙”并非“拙劣”,而此处的“简”亦非“简单”,而是在看似“笨拙”和“简单”之中蕴含了浑厚、巧妙。西汉时期的墓葬制度已经十分盛行,从墓葬中出土的动物陶瓷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新的制度变革和社会格局之下,动物陶瓷艺术作品也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注重陶瓷作品的整体感,注重取“大势”,勇于删除繁缛细节,注重体现浑厚的风格而不过于拘谨小节,从而使动物陶瓷雕塑显得“拙简”甚至有点“笨拙”,以高度概括的手法体现浑厚之风格。东汉时期,动物陶瓷雕塑艺术在西汉时期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取材更为广泛丰富,更加具备艺术魅力,动物陶瓷艺术作品的语言显得更加“经济”,其制作却十分简炼、明快和精巧“,取繁从简”成为该时期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的鲜明风格特色。

3.汉代动物陶瓷雕塑“以形写神”的风格。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注重体现“运势”“、神韵”,具有十分显著的“以形写神”风格,将艺术家的精力用在对动物整体神韵的刻划上。汉代动物陶瓷艺术作品除了具有“写实”风格之外,注重体现艺术对象的神韵,这是更为困难的。因为,在雕塑艺术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要做到“形似”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要体现艺术对象的“神似”则要困难得多,只有在刻划对象具备精气神足之后,才谈得上“神似”,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创作动物陶瓷雕塑作品之时,艺术家们喜欢攫取每一种动物的可爱动态。比如,陶瓷雕塑中狗的可爱动态就十分多样,有的陶狗牙齿外露、嘴巴微微张开,而陶狗的背部和尾巴上卷之间连成一体,有的陶狗还带有项圈,既显得凶狠又有点可爱的家狗形象通过简单的刻划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4.汉代动物陶瓷雕塑的材质表现美。材质是任何一种艺术作品构成其外在形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构成艺术品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陶瓷艺术造就辉煌灿烂巅峰状态的过程中,无疑有着陶瓷材质之美的巨大贡献,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形式,均和陶瓷材质的表现美密切关联。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肌理美、造型美、色彩美,均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陶瓷奇妙的釉色、独特的成型方式、富有个性的烧成工艺。正因如此,汉代动物陶瓷雕塑材质的表现美,成为该时期动物陶瓷艺术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陶瓷材质在动物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陶泥的质地较为柔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便于艺术家们塑造各种动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此外,陶制器物模具制作工艺十分简单方便,能够随意实现创新,能够批量生产,而原料也极为丰富且价格便宜,在经过窑火烧结之后像岩石一样坚硬,十分便于保存。

三、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成因

雄浑、精巧、神韵等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代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汉代文化的衍生物,其有着社会、思想和审美等诸多方面的成因。第一,在社会因素方面,汉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已经形成,奴隶社会原有的礼制体系逐步土崩瓦解,这些变化均在动物陶瓷雕塑艺术风格中得到了体现。西汉初期,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战乱中遭受破坏的社会生产力,采取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积极倡导人们简朴生活和薄葬、反对铺张浪费,因为,墓葬中随葬金银珠宝的情形逐步减少,这为动物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取代金银珠宝成为重要的随葬物品。第二,在思想因素方面,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作品能够较好地体现那个时代的哲学精神。比如,该时期的动物陶瓷雕塑追求一种归真返璞,这和当时的人们追崇原始美、内在美的思想因素是密切关联的。而该时期“拙简”的动物陶瓷雕塑艺术风格,和当时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之间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陶瓷雕塑篇7

关键词:阐述;陶瓷雕塑;临摹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53-02

攀登艺术高峰,站在平地上和站在艺术前辈肩上起步是大不相同的。所谓站在艺术前辈的肩上起步,就是靠临摹前辈的作品。因为,任何开始学习绘画艺术的人,也都是从简单的临摹美术作品开始。为此,想学习陶瓷雕塑的人,也必须从临摹陶瓷雕塑作品开始。因此,在陶瓷雕塑教学中,临摹课程占有较大的比重,也体现了《陶瓷雕塑》临摹课的必要性。有人讲,上临摹课最简单、最轻松,让学生照样做就是了。其实不然,我们要达到临摹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产生共识,才能达到临摹课教学的效果。

下面阐述我个人在陶瓷雕塑临摹习作课教学上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基本上是近二十年来教与学的心得札记。

一、临摹是学习陶瓷雕塑的前提条件

临摹是向前辈学习传统艺术技巧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陶瓷雕塑的造型特点和塑造基本方法。通过临摹前辈的习作以及进行临摹课教学的讲解,讲清楚陶瓷雕塑临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让学生明确陶瓷雕塑临摹课的必要性。对于这个问题,看来没有玄机奥妙,可是,绝大部分学生是不明确陶瓷雕塑临摹目的性。他们往往将临摹习作理解为照样做一件。为什么要照样做,他们讲不出道理来,只知道津津有味地依样画葫芦,有时,甚至用卡钳、标尺等机械工具放大复制,认为是一件繁琐厌烦的事情,没有真正明确临摹的目的。这种凭兴趣的漫无目的地学习,其结果将是不学无术,无所作为。因此,通过陶瓷雕塑临摹课教学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临摹的目的要求、意义及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兴趣,为今后搞好陶瓷雕塑以及进行创作提供前提条件。

二、深刻领会陶瓷雕塑的艺术语言是学习陶瓷雕塑的必要条件

对于那些从来不懂陶瓷雕塑又想进入陶瓷雕塑的大门的学生来说,其一是要认识什么是陶瓷雕塑?其二是它的定义是什么?其三是陶瓷雕塑的物语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它及如何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呢?在此我所要谈及到的仅仅是通过自己的双手,用泥巴塑造出来的陶瓷雕塑人物来阐述陶瓷雕塑及它的艺术语言。根据自己长期实践的经验及前人的结论,步入雕塑之门,必须先学会绘画,从绘画的门走出来,再进入雕塑的门。而陶瓷雕塑也是一样,它的选修课程是“素描”、“泥塑”。作为雕塑对象的物语,绘画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处,绘画(素描)如果训练得法,对于陶瓷雕塑的学生是有益的。但是,雕塑与绘画又有一定的差异,它们的基本区别在于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形,而雕塑是在立体中塑造形。绘画中所表现的物象只是处在一种视觉空间中,是通过线条、明暗、色彩、形体、透视、虚实关系等手段来描绘形象,使观众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错觉的一种艺术。即是“假想空间”中的形。而雕塑则是各种物质材料制成的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在现实空间中塑造出可视可触的实体性的形体。所谓实体性,就是它有三度空间――高、深、宽的实在的形体。并有其他种类艺术例如称之为“二度空间”艺术的绘画所难达到的特殊属性,它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视关系,只是因观众的观察点的不同、陈列位置的远近高低不同、光亮不同、雕塑材料采用不同,使观者产生异样的视觉效果。

三、培养正确的观察和塑造力是学习陶瓷雕塑的重要条件

写生和临摹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塑造能力的重要课程,其间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来完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塑造能力,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形象,才能把形象表现得完整到位。另外,虽然有正确的观察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主要表现在视觉的细微观察中。故此,在临摹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眼力,不断地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灵活地从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中轴线、几何线及面的方向、明暗、凹凸等方面去作比较进行塑造和修改。因此,正确的观察方法与观察习惯归纳起来就是空间地看对象,形体地看对象和整体地看对象,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1.在塑造时,要加强空间体积、增强量感,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断改变视点,转动物象角度。因为,不断改变物象角度的观察,也就是我们视觉围绕形体逐步感知的过程,它给予视觉以无数的“轮廓图像”。实践证明,这种把握形体的方法,是塑造好形体的关键所在。

2.整体地看对象,也即是树立整体观念,是培养正确观察方法的重要方面。从整体来观察物象的动态、结构、比例是整体观念的要求。因为物象的动态一般表现精神气质,而比例、结构无论怎样准确、清楚;离开生动的动态就毫无价值。所以,在过好形体空间关的前提下,把握形体的动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临摹习作时要注意形体总的趋向如何,它处在空间何种状态之中,既要保持新鲜感觉,又要深入观察,找出物象的动态线,抓住物象之“魂”――精神气质。只有这样,在塑造过程中,就会注意整体的动态、整体的比例与人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整体观察就是比较地观察。因为形体本身和形体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存在都是相对的。在刻画中要根据人物各部位结构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变化相联系。分块分面、从点到线使每一个局部的组织结构、高低起伏都能准确、表情刻画入微、肌体强调质感,突出线条美。另外,衣纹处理上要根据人的动态和结构形状确定其衣纹走向,注意主次有别、疏密有致、有虚有实有质感。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塑造衣纹,先肯定衣服、袖子、裙子的长短,明确分界线,仔细研究人体与衣服的关系,衣纹的规律,衣纹的质感、量感。要抓主要的、规律性的、合理的东西,最后经过艺术处理达到比实际生活更美的要求。因此,在发挥你的观察力、表现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你的双手,使视觉和触觉协调起来共同作用。总之,在观察方法上不能孤立地、局部地、表面地去看,而是要比较、理解、整体地去看。能正确运用这些原则,对陶瓷雕塑人物的塑造将会大有长进。另外,还要提醒一点,当你每一次打开你的习作时,应细致观看,反复推敲,你自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正是发现习作问题最敏感的时刻,也是最新鲜的感受,应该珍视这种感受,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看透了再动手。其次,为了使作品始终耐人寻味,最重要的是要从观察中发现美――整体的美、局部的美、动态的美、个性的美。因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个性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与发现。通过不断地实践,自然会为你积累更丰富的创作经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固此,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塑造能力对于陶瓷雕塑是至关重要的。

临摹课是陶瓷雕塑的基础,领会形体的艺术语言是陶瓷雕塑的灵魂,培养正确观察方法及塑造能力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练习,大胆实践,假与时日,就能掌握陶瓷雕塑这门技艺,塑造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叶庆文.雕塑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陶瓷雕塑篇8

陶瓷雕塑为何会有如此独特的情感表达,主要因为陶瓷雕塑结合了绘画和装饰的艺术手法,更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内涵,以及超强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它以静态的形式表现出某个故事、某个人或者某个动物最传神、最具表现力的一瞬间,它区别于拍照的再现式表达,而是在雕塑本身灌注了情感并蕴以深刻的内涵。它用材料、色彩、形态表达着情感,使每一件陶瓷雕塑都有它各自的情感内涵和灵魂。现代陶瓷雕塑不但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还为之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它借鉴了西方雕塑的手法和观念,融合中国的审美,创新出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1.材料是陶瓷雕塑的语言

(1)传统陶瓷雕塑一般注重实用,在材料上讲究实用细腻温润的陶瓷。现代的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不同,它更注重观赏性,注重向观赏者表达其主体思想、价值观,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材质上的选择,更多强调的是触觉质感和视觉的质感,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现代艺术。

(2)泥料是陶瓷雕塑的原材料,泥料的创新是陶瓷雕塑创新的根本,为了将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创作者都十分看重泥料的运用。陶瓷雕塑简单的说是泥、釉、火三元素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材料可供创作者们选择,不同材质的泥料也能恰当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想要塑造的效果,经过烧制,呈现的质感也各有不同,这也大大丰富了创作者们的思路和情感。泥料的创新使得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特殊的质感会使情感表达具体化,雕塑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表达形式,采用具有美感的独特质感的材料,加以精细的加工和烧制,使外形给人以特别的视觉质感和触感。粗糙以表达粗犷不羁或烦乱郁闷;细腻以表达温婉如水或光洁平静;残破以表达缺憾或遐想;坚硬以表达刚毅不屈或冷静,不同的质感表达不同的情感,特殊的质感使得陶瓷雕塑的情感表达具体形象。

(4)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陶瓷雕塑也从最初单一的最求细腻温走向了表达现实情感的方向,粗犷、自然的风貌成为表达情感中常见的风格。为表现这样的美,通常在材料的选择上会使用颗粒较大的泥料,使用简单的烧制工艺加工成型,使作品具有原始的、自然的感触,大搞陶瓷雕塑的自然魅力和纯净的灵魂。这样的灵感在现代陶瓷雕塑中十分常见。

2.色彩是陶瓷雕塑的活力

(1)釉料的装饰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陶瓷雕塑都需要釉料为之点睛,传统的釉料,一般使用的是“青色”,类似于青花瓷,单一的釉料加之繁复的花纹使得陶瓷具有古典优雅的气质。现代的创作者思路愈加发散,他们在釉色的使用上更加丰富多元,大胆张扬,完全可以运用釉色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意志。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从前单一的釉色有了更多,更新的运用。釉色是釉中含有的金元素显色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颜色,烧制时的温度和不同的泥料相结合会使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上釉能增加陶瓷光滑的质感,使其更具光滑度和光泽,但是实际上,上釉是个十分有难度的技术,上釉时可能不均匀,也可能出现裂纹在过去,传统的陶瓷雕塑最求上釉的完美,如果出现黑斑、缩釉的情况,通常意味着作品的失败,因此,在过去一件完美的陶瓷雕塑是十分珍贵的。但现在不同,现在认为,陶瓷作品中出现的烧制留下的瑕疵是可以被接受的,就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烧制留下的瑕疵还会被当做特殊的象征。随着科技的发展,陶艺技术的进步,烧制的手段也大大提高,成功率也大大提升。除了传统的青色和类玉,新的彩釉和盐烧釉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2)不同的彩绘能反应不同的创作情怀,它比釉色的颜色种类更丰富,虽然不能增添光泽,但才细节处理上更加细腻。色彩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通过增强视觉感,营造氛围来表现情感。红色,给人以喜庆欢乐和热情;蓝色,给人以辽阔无垠和平静;黑色,给人以敦实稳重和安定,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的渲染可以增加陶瓷雕塑的立体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具有深刻性。

(3)黄色、橙色和红色。黄色和橙色是在公共视野中较多出现的两种色彩,用于表达温暖和关爱的情感,黄色、橙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太阳,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色彩,给人以明快和与愉悦的感受。红色是热情、力量、权威的象征,这样的颜色用于表达奔放,爱情,自信的情感,这三种常见的颜色是陶瓷雕塑中的常用色。

(4)陶瓷雕塑是有灵魂的,色彩就像陶瓷雕塑活力,创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倾注到作品中,色彩就是很好的表现形式。它让陶瓷雕塑的灵魂更加鲜活,不同色系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给人不同的感觉,也个陶瓷雕塑带来不一样的生命和灵魂。色彩本身包含的色度、彩度、明暗都是陶瓷雕塑制作时的关键点,恰到好处的色泽总是能引起陶瓷雕塑与欣赏者的共鸣,使作品的魅力和艺术观赏性得以提升。人们越来越丰富的生活使文化内涵越来越走向多样化,陶瓷雕塑作为放映现实的艺术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题材,色彩在主观情感上的表达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实和艺术相结合,为陶瓷雕塑注入新的血液。

3.造型艺术与情感表达

(1)陶瓷起源于人类对器皿的需求,它从生活中发展而来,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其造型起初是以使用功能为主,蕴含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古老的陶瓷艺术发展至今,积淀了深厚的情感体验,造型和情感表达的结合造就了一个立体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造型艺术,陶瓷雕塑与绘画艺术不同,它是空间和造型的组合,共同塑造出立体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具象的,三维的造型艺术。

(2)现代的陶瓷艺术已经突破传统的观念,由追求整体造型转变为对线条、细节、个点,通过这些方面来突出创作的主题,造型上对点、线、面的运用使得情感表达有了新的表现区域,创新的造型往往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意境,创作者的情感内涵也更丰富。饱满的造型让人舒适,例如常见的观音像;缺憾的造型让人遐想,例如断臂的维纳斯,每种造型都有各自的语言,创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造型充分的表达和升华。

小结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雕塑作为其中的分支也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材料、色彩和造型来论述陶瓷雕塑中的情感表达,针对其中重要的细节加以分点论述。鉴于我个人的知识和资料有限,不能十分详尽的讨论这个课题。希望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推动陶瓷雕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希望能有更多陶瓷雕塑的作家能创作出更多的拥有深层内涵的作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上一篇:陶瓷壁画范文 下一篇:陶瓷首饰范文